液相色谱讲义八:检测器-原理及操作
液相色谱仪的工作原理
![液相色谱仪的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15f5b486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45.png)
液相色谱仪的工作原理
液相色谱仪是一种常用的分析仪器,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药物等领域。
它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样品进样、色谱柱、检测器和数据处理等步骤。
首先,样品进样是整个分析过程的起点。
样品被注入到液相色谱仪系统中,可以通过自动进样器或手动注入的方式进行。
接下来,样品将通过色谱柱进行分离。
色谱柱是核心组成部分,通常采用填充柱、开放管柱或毛细管柱。
在柱中填充了一种固定相材料,称为填充剂。
样品中的化合物在填充剂上发生吸附、离子交换、凝胶过滤等分离作用,使得各种化合物按照不同速率通过柱,并分离出来。
在分离过程中,需要通过流动相来传递样品。
流动相可以是有机溶剂、水或混合溶液。
它们的选择取决于分析目的和样品特性。
流动相由泵浦推送,并通过色谱柱带动样品分离。
当样品通过柱后,它们进入检测器。
液相色谱仪中常用的检测器包括紫外/可见光吸收检测器、荧光检测器、电导率检测器等。
这些检测器能够对样品进行高灵敏度的检测,并将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最后,数据处理是实现结果分析和定量的重要步骤。
检测器输出的电信号经过放大和转换处理后,交由数据采集系统进行数据记录和分析。
通常使用计算机软件来处理数据,并生成色谱图和定量结果。
综上所述,液相色谱仪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样品进样、色谱柱的分离、检测器的检测和数据处理等步骤。
通过这些步骤,液相色谱仪可以对样品中的化合物进行分离、检测和定量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的工作原理及操作注意事项
![高效液相色谱的工作原理及操作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8b82950f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4e.png)
高效液相色谱的工作原理及操作注意事项高效液相色谱的工作原理及操作注意事项一、高效液相色谱的工作原理高效液相色谱(HPLC)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分析技术,主要应用于化学、生物、医药等领域。
其工作原理是利用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移动相之间的分配平衡,实现对待测组分的高效分离。
以下是高效液相色谱的工作原理:1.流动相:高效液相色谱中的流动相也称为溶剂或载体,是携带待测组分通过色谱柱的介质。
流动相的选择应根据样品的性质、检测器的类型以及分离效果等因素进行选择。
2.固定相:高效液相色谱中的固定相是色谱柱中的填料,通常是涂布在硅胶或氧化铝等载体上的高分子聚合物。
不同物质根据其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进行分离。
3.洗脱过程:在高效液相色谱中,待测组分随流动相通过色谱柱,经过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平衡实现分离。
分离后的组分会按照其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依次流出色谱柱,进入检测器进行检测。
4.检测器:高效液相色谱中使用的检测器根据待测组分的性质和检测要求进行选择,常见的有紫外-可见光检测器、荧光检测器、电导检测器等。
检测器的作用是将组分的浓度转化为可测量的电信号,以便进行记录和分析。
二、高效液相色谱的操作注意事项在使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实验操作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样品准备:在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前,需要对样品进行必要的处理和制备。
应尽可能避免样品中的杂质和干扰物质对分离和分析的影响。
同时,样品的浓度应适中,以避免色谱柱过载或检测器过载。
2.流动相选择:流动相的选择对高效液相色谱的分离效果和分析结果至关重要。
应根据样品的性质、实验要求以及分离效果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流动相。
同时,应注意流动相的纯度和稳定性,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3.色谱柱选择:高效液相色谱中使用的色谱柱是分离和分析的关键元件。
应根据样品的性质、待测组分的类型以及分离要求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色谱柱。
同时,应注意色谱柱的粒径、孔径和填料性质等参数,以确保达到最佳的分离效果。
液相色谱质谱仪操作及原理
![液相色谱质谱仪操作及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ef905ac3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64.png)
液相色谱质谱仪操作及原理一、液相色谱仪简介液相色谱仪,作为现代分析化学的重要工具,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环境、食品等多个领域。
它根据固定相的不同,可分为液-液色谱(LLC)和液-固色谱(LSC)。
液相色谱仪主要由高压输液泵、进样系统、温度控制系统、色谱柱、检测器和信号记录系统等部分组成,具有高效、快速、灵敏等特点。
二、液相色谱仪的特点高压:液相色谱法使用液体作为流动相,为了迅速通过色谱柱,需要对载液施加高压,通常可达150~300×10^5Pa。
高速:流动相在柱内的流速远超经典色谱,一般可达1~10ml/min,因此分析时间大大缩短,通常少于1小时。
高灵敏度:液相色谱广泛采用高灵敏度的检测器,如荧光检测器,其灵敏度可达10^-11g。
此外,样品用量小,通常只需几个微升。
适应范围宽:与气相色谱法相比,液相色谱法不受试样挥发性的限制,只要试样能制成溶液,就可以进行分析。
三、液相色谱仪操作五步骤准备:准备好所需流动相并过滤、脱气,更换合适的色谱柱和定量环,配制样品标准溶液并过滤,检查仪器各部件连接情况。
开机:接通电源,依次打开检测器、输液泵等,更换流动相并排气泡,设定流速等参数。
设计参数:根据实验需求设定流速、波长等参数,启动数据采集系统,确保基线稳定后进行进样。
进样:将样品注入进样阀,进行在线工作站自动采集数据。
系统清洗:分析结束后,使用适当的溶剂清洗系统,关闭仪器。
四、液相色谱仪工作原理在液相色谱仪中,流动相被高压泵打入系统,携带样品溶液进入色谱柱。
由于各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在移动过程中会产生速度差异,从而实现组分的分离。
分离后的组分依次从柱内流出,通过检测器时转换为电信号,记录并打印出图谱。
高效液相色谱仪主要由进样系统、输液系统、分离系统、检测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组成,可根据工作原理分为吸附柱色谱法、分配柱色谱法、离子交换柱色谱法和凝胶柱色谱法等。
五、质谱仪简介及工作原理质谱仪是一种测量离子质荷比(质量-电荷比)的分析仪器,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学、医学等领域。
高效液相色谱原理和操作详解
![高效液相色谱原理和操作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6d5ce2bd83d049649b665880.png)
高效液相色谱我国药典收载高效液相色谱法项目和数量比较表:鉴于HPLC应用在药品分析中越来越多,因此每一个药品分析人员应该掌握并应用HPLC。
I.概论 (2)一、液相色谱理论发展简况 (2)二、HPLC的特点和优点 (2)三、色谱法分类 (3)四、色谱分离原理 (3)II.基本概念和理论 (5)一、基本概念和术语 (5)二、塔板理论 (8)三、速率理论(又称随机模型理论) (9)III.HPLC系统 (10)一、输液泵 (11)二、进样器 (13)三、色谱柱 (14)四、检测器 (17)五、数据处理和计算机控制系统 (20)六、恒温装置 (20)IV.固定相和流动相 (20)一、基质(担体) (20)二、化学键合固定相 (22)三、流动相 (23)1.流动相的性质要求 (23)2.流动相的选择 (24)3.流动相的pH值 (24)4.流动相的脱气 (25)5.流动相的滤过 (25)6.流动相的贮存 (26)7.卤代有机溶剂应特别注意的问题 (26)8.HPLC用水 (26)V.HPLC应用 (27)一、样品测定 (27)二、方法研究 (27)附件: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复核细则 (28)一、对起草单位的要求: (28)二、对复核单位的要求: (28)I.概论一、液相色谱理论发展简况色谱法的分离原理是:溶于流动相(mobile phase)中的各组分经过固定相时,由于与固定相(stationary phase)发生作用(吸附、分配、离子吸引、排阻、亲和)的大小、强弱不同,在固定相中滞留时间不同,从而先后从固定相中流出。
又称为色层法、层析法。
色谱法最早是由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Tswett)在1906年研究用碳酸钙分离植物色素时发现的,色谱法(Chromatography)因之得名。
后来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
液相色谱法开始阶段是用大直径的玻璃管柱在室温和常压下用液位差输送流动相,称为经典液相色谱法,此方法柱效低、时间长(常有几个小时)。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原理及应用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原理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3ff4b95a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89.png)
要点二
多组学分析
未来,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将更 多地应用于多组学分析,如代谢组学 、蛋白质组学等。这些分析需要高通 量、高灵敏度和高准确性的技术支持 ,为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发展 提供了新的机遇。
要点三
临床医学应用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临床医学 领域的应用将不断增加,如疾病诊断 、药物代谢研究等。这些应用需要快 速、准确和可靠的分析方法,为液相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 的挑战和机遇。
更灵敏的检测器
质谱检测器的灵敏度不断提高,将使得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能 够检测到更低浓度的分析物,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自动化和智能化
随着自动化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 操作将更加简便,数据分析将更加快速和准确。
未来挑战与机遇分析
要点一
复杂样品分析
随着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等领域的不 断发展,对复杂样品的分析需求将不 断增加。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需 要不断提高分离效能和检测灵敏度, 以满足这些领域的需求。
广泛的应用领域
LC-MS在化学、生物、医学、环境等领域 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药物分析、代谢组 学、蛋白质组学、环境污染物分析等。
高灵敏度
质谱技术具有高灵敏度,可以对痕量组分 进行检测。
高通量
随着技术的发展,LC-MS已经实现了高通 量分析,可以同时处理多个样品。
宽检测范围
LC-MS可以检测多种类型的化合物,包括 极性、非极性、挥发性以及大分子化合物 等。
环境毒理学研究
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环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质进行 分析,可研究其对生物体的毒性作用机制和生态风险。
生物医学领域应用
代谢组学研究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可用于生物体液中代谢产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从而揭示生物体 的代谢状态和疾病机制。
仪器分析技术w6202-2高效液相谱仪常用检测器的分类及工作原理和应用
![仪器分析技术w6202-2高效液相谱仪常用检测器的分类及工作原理和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33549567763231126fdb110c.png)
高效液相色谱仪常见检测器分类及工作原理和应用
主讲教师:长春职业技术学院 王磊
目录页 CONTENTS PAGE
检测器的分类 常用检测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1
检测器的分类
高效液相色谱仪常用检测器分类及工作原理和应用
— 4—
高效液相色谱仪常用的检测器
主要特点
池体积可制作的很小,检测后不破坏杨品, 可用于制备
灵敏度比紫外检测器高,噪音低,线性范围 宽,适用梯度洗脱及制备色谱;紫外吸收大 的溶剂不能做流动相
易受背景荧光、pH和溶剂的影响,适用于痕 量分析
可检测所有物质,不适合微量分析
蒸发光散射检测器 ELSD 纳克级激光计数检测器NQAQ
任何挥发型低于流动想的样品均能 被检测
高效液相色谱仪常见检测器分类及工作原理和应用
— 14 —
常见检测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荧光检测器的应用
环境中的污染物
– 多环芳烃(PAH),多酚, 氨基甲酸酯等
食品、饮料 – 食品中的毒素;例如:黄 曲霉毒素
– 染料 – 维生素及衍生氨基酸 生物技术及制药
多环芳烃(PAH)
H3C CH3
CH3
— 13 —
常见检测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荧光检测原理
原理:发荧光的化合物吸收光使其分子达 到激发态,当其返回到基态时发射光的现象即 荧光。
检测过程:由光源发出的光,经激发光单 色器后,得到所需波长的激发光。经过样品池 被样品吸收,并使其被激发后发射出荧光。再 经选择发射波长的单色器分光后,单一波长的 发射光波被送至检测器进行检测,吸光强度与 激发光强度成正比。
紫外可见吸收检测器
液相色谱仪操作及原理
![液相色谱仪操作及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95151296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09.png)
液相色谱仪操作及原理色谱是一种分离和分析化合物的重要方法,其中液相色谱仪是常用的一种设备。
本文将介绍液相色谱仪的基本操作和工作原理。
操作步骤1.准备工作:首先,确保色谱柱已经安装在仪器中,并连接好所有管路。
检查溶剂和样品的准备情况。
2.启动仪器:打开色谱仪的电源,启动相关软件程序。
等待仪器自检完成。
3.设置参数:根据实验需要,在软件中设置流速、温度、检测波长等参数。
4.平衡系统:进行系统平衡,使得溶剂能够稳定流动,避免干扰。
5.进样样品:使用进样器将待分析的样品加入系统中,确保样品的浓度在检测范围内。
6.开始运行:点击软件上的运行按钮,开始进行实验分析。
观察色谱图谱,记录分析结果。
7.数据分析:根据色谱图谱和相应的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
工作原理液相色谱仪基本原理是利用物质在流动液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而实现分离。
液相色谱仪由流动相系统、分离柱、检测器和数据处理系统等组成。
1.流动相系统:包括溶剂瓶、泵和进样器等部分,用于将样品溶液以流动方式送入分离柱中。
2.分离柱:是分离样品的核心部件,根据不同化合物的亲和性和分配系数,将其分离开来。
3.检测器:用于检测流过分离柱的不同化合物,并生成相应的信号。
4.数据处理系统:将检测到的信号转换为数据图谱,方便用户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输出。
液相色谱仪通过调节流速、温度、溶剂组成等参数,实现对不同化合物的高效分离和分析。
它在药物研究、食品安全监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结语液相色谱仪是一种重要的分析仪器,掌握其操作方法和工作原理对于科研工作者和实验人员至关重要。
通过本文的介绍,希望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液相色谱仪的基本知识,提高实验操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液相色谱工作原理
![液相色谱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fce686c0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1b.png)
液相色谱工作原理液相色谱(Liquid Chromatography, 简称LC)是一种分离和分析化合物的重要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药物和环境等领域。
其原理是利用化合物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的分配行为,通过不同化合物在两相间的分配系数差异,实现化合物的分离和分析。
本文将从液相色谱的工作原理、基本构成和操作流程进行详细介绍。
1. 工作原理。
液相色谱的工作原理基于化合物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的分配行为。
当样品溶液通过色谱柱时,化合物会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不断分配,即在两相之间发生平衡。
根据化合物在两相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它们将以不同的速率通过色谱柱,从而实现分离。
流动相的选择对于分离效果至关重要,常用的流动相包括水、甲醇、乙腈等。
而固定相则是填充在色谱柱中的吸附剂,常见的固定相包括疏水相、离子交换相、亲和相等。
通过调整流动相的组成和色谱柱的性质,可以实现对不同化合物的有效分离。
2. 基本构成。
液相色谱主要由流动相输送系统、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和数据处理系统组成。
流动相输送系统用于将流动相输送至色谱柱,通常包括泵和管道等。
进样器用于将样品引入色谱系统,常见的进样方式包括注射器和自动进样器。
色谱柱是液相色谱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不同的色谱柱具有不同的分离机理和分离能力。
检测器用于监测色谱柱输出的化合物,常见的检测器包括紫外-可见光谱检测器、荧光检测器、质谱检测器等。
数据处理系统用于记录和处理检测器输出的信号,常见的数据处理系统包括计算机和数据采集系统。
3. 操作流程。
液相色谱的操作流程通常包括样品制备、流动相准备、色谱柱平衡、进样和分离、检测和数据处理等步骤。
首先,需要对待测样品进行适当的制备,包括溶解、过滤等操作。
接下来是流动相的准备,根据样品的性质和分离要求选择合适的流动相,并进行气泡排除和流速调节等操作。
然后进行色谱柱的平衡,以保证色谱柱内部的平衡状态。
接着是样品的进样和分离,将制备好的样品通过进样器引入色谱系统,经过色谱柱分离后,化合物被检测器检测并输出信号。
液相色谱仪操作及原理
![液相色谱仪操作及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edbacf57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2c.png)
液相色谱仪操作及原理液相色谱仪(Liquid Chromatography,LC)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技术,用于分离和测定混合物中的化合物。
它的操作原理基于样品在流经填充物时与填充物相互作用,并以不同的速度移动。
以下是液相色谱仪的操作步骤及其原理:操作步骤:1. 准备样品:将待测样品准备成溶液,并以适当的方法预处理,如稀释、萃取等。
2. 准备填充物:选择合适的填充物,并将其装填进色谱柱中。
填充物的选择根据分离物质的性质和需求。
3. 装载样品:将样品溶液使用注射器加载到色谱柱中,通常通过自动进样器进行。
4. 运行液相色谱仪:启动液相色谱仪,使流动相从色谱柱中流经。
流动相可以是不同溶剂或缓冲溶液的混合物。
流动相的选择也取决于待测物质的性质。
5. 检测和记录数据:样品分离过程中,通过检测器(如紫外可见光灯、荧光检测器、质量分析仪等)检测分离出的各组分,记录并分析检测结果。
操作原理:液相色谱仪的操作原理基于样品与填充物的相互作用以及溶剂的选择。
填充物通常是一种多孔性材料,具有大量的表面积,可与样品中的分离物质发生化学或物理相互作用。
在运行液相色谱仪时,样品中的化合物在与填充物相互作用的同时,也与流动相相互作用。
由于不同分离物质与填充物和流动相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同,它们在色谱柱中的停留时间也不同。
较强的相互作用会导致较长的停留时间,而较弱的相互作用会导致较短的停留时间。
通过控制流动相的组成和流动速度,可以使待测物质在色谱柱中以不同的速率移动,从而实现样品中各成分的分离。
检测器可以检测到每个组分的浓度,进而得到分离出的组分的浓度和峰面积等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可以定量分析样品中各组分的含量或确定未知化合物的结构。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操作中,操作条件和仪器设置可能会因分析需要而有所不同。
因此,在使用液相色谱仪进行操作时,应根据具体实验要求和仪器特性进行适当调整和操作。
液相色谱仪工作原理及操作
![液相色谱仪工作原理及操作](https://img.taocdn.com/s3/m/cc0fb520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3b.png)
液相色谱仪工作原理及操作液相色谱仪(Liquid Chromatography, LC)是一种常用的分析仪器,用于将混合物中的化合物分离,并测定各组分的含量。
液相色谱仪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样品进样、柱和固定相、流动相、检测器和数据处理等几个方面。
1. 样品进样:液相色谱仪将待测样品以固、液、气体的形式输入柱中。
常见的进样方式有自动进样器和手动进样器。
自动进样器可以自动控制固定体或液体样品的注射量和速度。
2. 柱和固定相:液相色谱仪的柱由具有一定孔径大小的粒子填充而成,柱内填充物也称为固定相。
不同的柱和固定相具有不同的分离能力和选择性。
常见的固定相有反相柱、离子交换柱、空气气化柱等。
3. 流动相:流动相是指柱中运动的溶剂,可以是液体或气体。
选择合适的流动相对于分离和计量样品至关重要。
不同样品可使用不同的溶剂系统,如水、甲醇、醋酸等。
4. 检测器:液相色谱仪多种多样的检测器可以用来检测和记录柱顶流出溶液的特性,如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电导率、质谱等。
其中,常用的有紫外/可见光检测器(UV/VIS)和荧光检测器。
5. 数据处理:液相色谱仪通过检测器获得的信号经过放大、滤波和数据处理等操作,最终生成色谱图。
色谱图可以用来测定样品中各组分的含量、分离度和峰面积等。
操作液相色谱仪时,首先需要准备好样品溶液和运行所需的流动相,并进行必要的校准。
然后将样品通过进样器引入柱中。
设置合适的分离条件,如流速、温度、波长等,开始运行仪器。
运行结束后,通过检测器获得的信号转换成色谱图,利用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定量计算。
注:以上内容并不完整,仅涵盖了液相色谱仪的基本工作原理和操作流程,具体细节和具体仪器的操作方法还需要参考仪器的使用手册和相关文献。
赛默飞液相色谱仪操作及原理
![赛默飞液相色谱仪操作及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f924a7f1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d3.png)
赛默飞液相色谱仪操作及原理赛默飞液相色谱仪(Thermo Fisher liquid chromatography system)是一种用于分离和分析化合物的仪器。
它主要由注射器、柱和检测器组成,通过控制溶剂流动和样品分离,来实现化合物的分析。
操作步骤如下:1. 打开色谱仪电源,并按照要求预热仪器至适当的温度。
2. 准备样品并注入样品进样器中。
可以使用自动进样器或手动进样器。
3. 设置合适的柱和溶剂系统。
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柱和液相溶剂。
4. 设置流速和梯度程序。
根据分离需求设置合适的流速和梯度程序。
5. 开始运行色谱仪。
可以通过控制面板上的按钮或软件控制色谱仪的运行。
6. 通过检测器监测分离的化合物。
检测器通常使用紫外-可见(UV-Vis)检测器或荧光检测器来监测化合物。
7. 分析数据并生成报告。
通过色谱仪连接的数据处理软件,对检测到的化合物进行分析和整理数据,生成报告。
赛默飞液相色谱仪的原理基于液相色谱技术。
在液相色谱中,样品被注入到柱中,然后通过溶剂流动的力驱动在柱内分离。
柱中的理化性质和分离机制决定了化合物的分离能力。
分离完成后,通过检测器检测出某些化合物,并根据信号强度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
液相色谱中的溶剂流动可以采用不同的技术,包括梯度洗脱、等温洗脱和等流洗脱等。
梯度洗脱通常是使用两种或多种溶剂组成一个梯度,以改变柱内相对流动速率不同的化合物的洗脱时间,实现化合物的分离。
赛默飞液相色谱仪通常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和高可靠性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包括生命科学、药物研发、环境检测和食品安全等。
液相色谱原理及操作
![液相色谱原理及操作](https://img.taocdn.com/s3/m/af98364d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fc.png)
液相色谱原理及操作液相色谱(Liquid Chromatography,简称LC)是一种基于样品在液相中与固定相之间分配系数差异的分离技术。
液相色谱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环境等领域,具有分离效率高、样品处理简便、分析速度快等优点。
本文将介绍液相色谱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一、液相色谱的原理1.分离原理液相色谱将样品溶解在流动相中,通过样品与固定相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组分在固定相上进行吸附和解吸过程,从而实现组分之间的分离。
其中的吸附和解吸过程分别对应了样品分子和流动相之间的平衡状态,即“样品在固定相上吸附的速度等于样品从固定相上解吸的速度”。
2.固定相的选择和作用固定相通常是一种多孔的颗粒状材料,如硅胶、葡萄糖凝胶、氨基硅胶等。
固定相的选择应根据分析样品的特性和需求来确定。
对于极性物质,一般选择非极性固定相;对于非极性物质,一般选择极性固定相。
固定相通过化学亲和性、电荷分布以及空间效应等力对样品进行吸附和解吸,实现组分的分离。
3.流动相的选择和作用流动相通常是溶解在有机溶剂或水中的溶液或混合溶剂。
流动相的选择要根据样品的特性、需求和固定相的性质来确定。
流动相的作用包括维持固定相的湿润、分散样品、稀释样品、提供适当的流动速度等。
4.检测器的选择和作用液相色谱中常用的检测器有紫外可见光检测器、荧光检测器、电化学检测器等。
检测器的选择应根据样品的特性以及分析方法的要求来确定。
检测器的作用是对样品组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检测检测物质的浓度、检测化学反应等。
二、液相色谱的操作方法1.样品的准备样品的制备要根据不同的分析目的进行。
样品的处理可以包括固体样品的研磨、溶解、萃取等步骤。
在样品制备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样品的氧化、光降解、挥发等影响分析结果的因素。
2.设备的准备液相色谱仪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进样器、流动相驱动装置、固定相柱和检测器等。
在操作前应确认仪器的正常工作状态、流动相的供给情况、固定相的状态以及检测器的灵敏度和稳定性。
液相色谱仪检测器类型及原理
![液相色谱仪检测器类型及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eb2558ea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41.png)
液相色谱仪检测器类型及原理
液相色谱仪检测器类型及原理如下:
1. 紫外检测器:该检测器适用于吸收波长在200-400nm的物质。
样品溶液通过进样管进入流动相,进入紫外检测器前经过一条石英衬里的检测池。
紫外辐射通过溶液时,被样品分子吸收,吸收的光强度被检测器测量。
2. 荧光检测器:该检测器适用于荧光性物质。
样品溶液通过进样管进入流动相,经过紫外激发后,样品分子发生激发态,脱离激发态时会放出发射波长固定的荧光。
该荧光被荧光检测器检测并转换为电信号。
3. 漂移时间检测器:该检测器适用于分子量小的有机物。
样
品溶液经过进样管进入流动相,在漂移时间管中流动,被高电压加速后通过泄漏孔,被带电终点接收器捕获。
根据分子质量的不同,分子的漂移时间也不同,漂移时间越短,质量越大。
4. 折射率检测器:该检测器适用于非紫外吸收物质,如糖类,蛋白质等。
样品溶液经过进样管进入流动相,经过一条单色光源后,进入折射率检测器。
折射率的变化导致被检测到的偏折角度发生变化,进而被检测器检测和记录。
5. 电化学检测器:该检测器适用于可被氧化还原的物质。
样品通过进样管进入流动相,经过电化学池后,从阳极溶出的电子被电流计测量。
随着溶出的电子数增加,电流也随之增加。
根据电流的变化反映出样品组分的浓度。
安捷伦液相色谱仪操作及原理
![安捷伦液相色谱仪操作及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a8c34775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43.png)
安捷伦液相色谱仪操作及原理一、概述安捷伦液相色谱仪是一种高效、快速、准确的分离分析仪器,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制药等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安捷伦液相色谱仪的基本操作及原理,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该仪器。
二、安捷伦液相色谱仪操作1. 样品准备在进行液相色谱分析前,需要准备好待测样品。
样品应尽可能纯净,以避免杂质对分析结果的干扰。
根据不同的分析需求,可使用不同的样品处理方法,如萃取、沉淀、离心等。
2. 柱子安装柱子是液相色谱分析的核心部件,需要根据不同的分离需求选择合适的柱子。
安装柱子时,需确保柱子与仪器连接处紧密,无气泡产生。
柱子安装好后,需进行平衡操作,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3. 流动相配置液相色谱分析中,流动相是携带样品通过柱子的介质。
根据不同的分离需求,需选择合适的流动相。
配置流动相时,需注意比例、pH值等参数,以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4. 样品进样将处理好的样品注入液相色谱仪中进行分析。
进样时,需注意进样量、进样速度等参数,以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5. 检测器设置检测器是液相色谱仪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检测样品中的组分。
根据不同的分析需求,需选择合适的检测器。
设置检测器时,需注意检测波长、灵敏度等参数,以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6. 数据处理与分析液相色谱仪在完成样品分析后,会产生一系列数据。
这些数据需要通过相应的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得出最终的分析结果。
常用的数据处理软件有Agilent ChemStation等。
数据处理过程中,需注意数据清洗、峰识别、定量分析等步骤,以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三、安捷伦液相色谱仪原理1. 色谱分离原理色谱分离是一种基于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平衡差异的分离方法。
在液相色谱中,固定相是涂布在担体表面的高分子化合物,如硅胶、氧化铝、凝胶等。
流动相是携带样品通过柱子的介质,如有机溶剂、水和缓冲溶液等。
当流动相带着样品通过固定相时,由于不同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平衡不同,因此会以不同的速度通过柱子,从而实现各组分的分离。
液相、液质检测技术原理及应用
![液相、液质检测技术原理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d3464246ff00bed5b9f31dfc.png)
液相色谱检测器
7、 对样品无破坏性 8、 响应快,能快速、精确地将流出物检测 9、 能给出定性的信息 10、稳定、可靠,重现性好,使用方便 11、价格便宜
紫外检测器
应用最广的检测器,属于浓度敏感型检测器 优点:
1、灵敏度高,噪声低,线性范围宽 2、对流动相基本无响应,受操作条件和外界
环境变化影响小,流速和温度变化不敏感, 可用于梯度洗脱。 3、对样品无破坏性,可以用于制备色谱或与 其他检测器串连。 4、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缺点: 1、仅适用于测定有紫外吸收的物质
❖ 注意某些可以引起荧光猝灭的物质对检测的干扰,如 流动相中溶解的氧、卤素离子、重金属离子、硝基化 合物等
荧光检测器
hn1
激发波长
*
+ hn1
*
hn2+
A*
Emission Wavelength
hn2 荧光
A
A
衍生化试剂
OPA 伯胺衍生化试剂CHO+ R-NH2
CHO
A
o-phthalaldhyde (OPA)
液相色谱柱
类别 制备柱
尺寸(柱径/mm )
>10
备注 生产型制备柱直径可
达几十厘米
半制备柱
5~10
----
分析柱
2~5
典型柱为4.6或4
微
细径柱
型 柱
(narrow bore column)
毛细管柱(capillary
column)
0.8~2.0 0.05~0.5
一般柱管可为金属亦 可为塑料制,如PEEK
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二十一世纪标准检测器 色谱定性依据:
保留时间 常规紫外检测器 峰纯度 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液相色谱仪操作及原理
![液相色谱仪操作及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f7cf4bbc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00.png)
液相色谱仪操作及原理液相色谱仪(HPLC)是一种高效、高灵敏度的分析仪器,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药物、环境等领域。
它通过将待测样品在流动相中进行分离,再通过检测器进行检测,从而实现对样品成分的分析和检测。
本文将介绍液相色谱仪的操作步骤及其原理。
操作步骤:1. 样品准备,首先,需要准备好待测样品,并将其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
样品的准备对于后续的分析结果至关重要,因此需要确保样品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 色谱柱选择,根据待测样品的性质和分析要求,选择合适的色谱柱。
不同的色谱柱具有不同的分离效果,因此选择合适的色谱柱对于分析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3. 流动相准备,根据分析要求,准备好合适的流动相。
流动相的选择应考虑待测样品的性质和分离效果,通常为有机溶剂和水的混合物。
4. 色谱条件设置,根据待测样品的性质和分析要求,设置合适的色谱条件,包括流速、温度、检测波长等参数。
合适的色谱条件可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5. 样品进样,将准备好的样品通过进样器引入色谱柱中,开始进行分离和检测。
原理:液相色谱仪的分离原理是利用样品在流动相中的分配系数差异,通过与固定相的相互作用实现分离。
在色谱柱中,样品成分会根据其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而发生分离,从而实现对样品成分的分析。
液相色谱仪的检测原理是通过检测器对分离后的样品成分进行检测。
常用的检测器包括紫外-可见吸收检测器、荧光检测器、电化学检测器等。
不同的检测器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样品成分,可以实现对样品成分的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检测。
总结:液相色谱仪作为一种高效、高灵敏度的分析仪器,在化学、生物、药物、环境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合理的操作步骤和深入理解其原理,可以实现对待测样品成分的准确分析和检测。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液相色谱仪的操作及原理,从而更好地应用于实际分析中。
液相色谱仪的原理及分析方法
![液相色谱仪的原理及分析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de58ae3e009581b6bd9eba9.png)
液相色谱仪的原理及分析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是在经典色谱法的基础上,引用了气相色谱的理论,在技术上,流动相改为高压输送(最高输送压力可达4.9´107Pa);色谱柱是以特殊的方法用小粒径的填料填充而成,从而使柱效大大高于经典液相色谱(每米塔板数可达几万或几十万);同时柱后连有高灵敏度的检测器,可对流出物进行连续检测。
特点:1.高压:液相色谱法以液体为流动相(称为载液),液体流经色谱柱,受到阻力较大,为了迅速地通过色谱柱,必须对载液施加高压。
一般可达150~350×105Pa。
2. 高速:流动相在柱内的流速较经典色谱快得多,一般可达1~10ml/min。
高效液相色谱法所需的分析时间较之经典液相色谱法少得多,一般少于1h 。
3. 高效:近来研究出许多新型固定相,使分离效率大大提高。
4.高灵敏度:高效液相色谱已广泛采用高灵敏度的检测器,进一步提高了分析的灵敏度。
如荧光检测器灵敏度可达10-11g。
另外,用样量小,一般几个微升。
5.适应范围宽:气相色谱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比较:气相色谱法虽具有分离能力好,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操作方便等优点,但是受技术条件的限制,沸点太高的物质或热稳定性差的物质都难于应用气相色谱法进行分析。
而高效液相色谱法,只要求试样能制成溶液,而不需要气化,因此不受试样挥发性的限制。
对于高沸点、热稳定性差、相对分子量大(大于400 以上)的有机物(这些物质几乎占有机物总数的75% ~80% )原则上都可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来进行分离、分析。
据统计,在已知化合物中,能用气相色谱分析的约占20%,而能用液相色谱分析的约占70~80%。
高效液相色谱按其固定相的性质可分为高效凝胶色谱、疏水性高效液相色谱、反相高效液相色谱、高效离子交换液相色谱、高效亲和液相色谱以及高效聚焦液相色谱等类型。
用不同类型的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或分析各种化合物的原理基本上与相对应的普通液相层析的原理相似。
其不同之处是高效液相色谱灵敏、快速、分辨率高、重复性好,且须在色谱仪中进行。
液相色谱仪工作原理液相色谱概述
![液相色谱仪工作原理液相色谱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2d7a1a7604a1b0717ed5dd1a.png)
液相色谱仪工作原理液相色谱概述012009-09-02 18:44:46| 分类:分析仪器| 标签:色谱优化e名京人液色迷人液相色谱专家|字号大中小订阅岛津shimadzu的液相色谱概述01液色迷人的液相色谱概述01液相色谱仪工作原理一、液相色谱仪-高压输液系统输液系统由贮液罐、过滤器、梯度洗脱装置、高压输液泵、脱气装置等组成。
高压泵是高效液相色谱仪最重要的部件之一。
由于高效液相色谱仪所用色谱柱直径细,固定相粒度小,流动相阻力大,因此,必须借助于高压泵使流动相以较快的速度流过色谱这。
高压泵需要满足以下条件:能提供150-450kg/cm2的压强;流速稳定,流量可以调节;耐腐蚀。
目前所用的高压泵有机械泵和气动放大泵两种。
梯度淋洗装置可以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极性溶剂,按一定程序连续改变组成,以达到提高分离效果,缩短分离时间的目的。
梯度淋洗的作用与气相色谱中的程序升温装置类似。
(一)贮液罐贮液罐为不锈钢、玻璃或氟塑料制成的容器,容量为1到2 L,用来贮存足够数量、符合要求的流动相。
贮液罐可以是一个普通的溶剂瓶,也可以是一个专门设计的储液器。
储液器往往和泵通过管路构成循环系统以便除去溶剂中的气体。
现多数使用溶剂瓶,一般采用耐腐蚀的玻璃瓶或聚四氟乙烯瓶。
贮液罐的放置位置要高于泵体,以保持输液静压差,使用过程应密闭,以防止因蒸发引起流动相组成改变,还可防止气体进入。
(二)高压输液泵气相色谱由高压钢瓶直接提供动力,高压输液泵是高效液相色谱仪中关键部件之一,是流动相的动力源。
高压输液泵功能是将溶剂贮存器中的流动相以高压形式连续不断地送入液路系统,使样品在色谱柱中完成分离过程。
液相色谱为了获得高柱效,所用色谱柱径较细,所填固定相粒度很小,因此,对流动相的阻力较大,为了使流动相能较快地流过色谱柱,就需要高压输液泵。
1.对高压输液泵的要求(1)能在高压下连续工作,一般要求耐压40~50MPa·cm2,能在8~24 h连续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噪音(N)
流动相 S / N = 0 . 2 5 / 0 . 0 1 = 2 5 S / N = 1 / 0 . 1 = 1 0 所使用的波长,灯的能量 检测器的时间常数 非检测器因素 - 电噪音,泵脉动等
紫外检测器的溶剂影响
不同种类溶剂有其截 止波长 溶剂的质量好坏对其 截止波长有影响 为何溶剂质量不好?
4,重新校正波长 12,显示检测器(486)的版本号 13,显示及修改IEEE地址(2-29),缺省值及非IEEE操作是0 15,正常参比及样品池位置 16,转换参比及样品池位置,常用于制备 20,设置关灯时间 21,设置积分输出的偏置 26,设置扫描参数∶起、止波长,步宽(nm),停留时间 27,和26号参数一起工作,完成扫描
光电二极管矩阵检测器
简称∶PDA(Photodiode Array Detector) 兼顾紫外检测器及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信息
在收集色谱图的同时,得到光谱图
色谱峰的纯度鉴定,色谱峰的确认 任意波长的再处理 对PDA的要求∶
色谱的灵敏度 光谱的灵敏度 光谱的分辨率
光电二极管矩阵检测器示意图
2487的面板及操作
单/双波长方式切 换,自动调零
主屏幕
方法调用, A/B通道参数 显示切换 设置及诊断 监视色谱图
运行/停止键
选项移动键 分屏显示键
回车键
第二功能键
2487的显示面板
通道 吸光度 灯开/关
Shift 开/关
波长 灵敏度
单/双波长 键盘锁开/关 诊断开/关 自控/遥控 运行时间 下一画面
Waters 464 的操作
开机后,可在SELECT MODE下用蒉键选五种模式 之一
DC 直流模式,常用于高灵敏度检测 SCAN 扫描模式,可得到样品的电位 - 电流图 PULSE 脉冲模式,可优化某些样品的相应,如分析 离子,该模式下稳定性好而 灵敏度稍低 SYSTEM 模式,对仪器进 行设置 CALIBRATION 模式,对 仪器自检或校正
Mode Signal Response EXλ EMλ Gain 显示474目前的操作模式,Normal、Program、Scan 显示当前荧光发射信号的强度 响应设置的大小,相当于滤波(Filter)常数 激发波长(nm) 发射波长(nm) 增益设置的大小,加在光电倍 增管上的电压,大时灵敏度高 Atten 衰减设置的大小,对10mV信号 的衰减,积分信号不起作用 键盘∶ 很多键有多个功能,需用Shift 键控制
Waters 474 的特点
可调波长荧光检测器
双扫描∶发射波长及激发波长均可扫描
在扫描模式下(Scan)
高灵敏度∶水的RAMAN峰S/N大于200
可编程∶
时间 - 波长 时间 - 增益
在编程模式下(Program)
474的操作
显示∶在一般(Normal)操作模式下,474有如下显示
检测器
Waters LC School 培训教材
对检测器的要求
高灵敏度 可重现的设置 合适的带宽 快速或可变的时间常数 宽的线性响应
容易使用及保养
自我诊断功能
检测器的种类
衡量检测器的指标
灵敏度∶ S = △R / △Q
△R是检测器响应值的增量 △Q是样品量的增量
不损失灵敏度及 分辨率 不会因错选参比 波长而损失色谱 及光谱信息 只需设定如下参 数即可操作∶
波长范围 分辨率 每秒采集的 光谱数
操作极为简便 不需费神选择参 比波长及其带宽
Waters 996 的操作
996需同2010一起工作
所有的操作在2010上完成
2 0 1 0 9 9 6
示差检测器的注意事项
不能做梯度实验 最大的池耐压是
100 psi 流速范围是 0.3 - 10 ml/min.
荧光检测器
Fluorescence Detector 滤光片分类∶
近通 Short pass -低于特定点的所有波长可以通过 远通 Long pass - 高于特定点的所有波长可以通过 带通 Band pass - 在特定范围内的所有波长可以通过
Waters 410及241及2410操作:键盘及指示灯
按下键盘上的某些键,会有相应的指示灯亮,分别表示∶ %Full Scale 屏幕上的显示为记录仪输出满刻度量程 的百分比 SENS 屏幕上的显示为目前的灵敏度设置 SCALE FACTOR 屏幕上的显示为目前的刻度因子, 10mV 输出起作用 EXT1℃ / EXT2℃ 屏幕上的显示为外部柱温箱温度,或可 设置温度 INT℃ 屏幕上的显示为检测器内部温度 2ND FUNC 按下此键(蓝色)可选键上方指示的第二 功能,其指示灯在 ENTER键的旁边 REMOTE 表示410在其他控制器的控制下
产生假的紫外吸收变化∶
定量误差,光谱图不准确 梯度时严重的基线漂移
梯形池设计(曾用于440/441, 490及486检测器)
最初的专利设计
Waters 2487 检测器
用于2487的消除示差折光效应的设计
专利的梯形狭缝设计,消除示差折光效应 同时;进一步提高灵敏度及线性范围
Waters
即∶ A = abc
* * * *
透过率 % 吸光度 AU
* *
* * * * 浓 度 浓 度
同紫外检测器灵敏度有关的因素
信号强度(S)
从BEER定律可看出
样品的种类 样品浓度及进样的体积 检测池的长度
1 A U
所使用的波长,检测器的 时间常数
噪 音
. 2 5 A U 1 0 % 1 %
电导检测器
Conductivity Detector
Waters 432的操作
根据流动相的本底电导设定基础电压 电导检测器是温度敏感检测器,注意恒温 电导检测器是压力敏感检测器,注意选用
无压力波动的溶剂输送系统
用一般色谱泵时注意,如 系统反压低1000psi时,加 额外的压力阻尼装置
Waters的光电二极管矩阵检测器
全新的光路设计
不用聚光镜及 各种消色差镜, 以减少光路损失 反相梯形光束 流动池,用以消 除示差折光效应
灵敏度及分辨率
的同时提高
分辨率:1.2nm 噪音:±1.510-5AU
996与传统光学单元的比较
示差折光效应的影响
从硬件上消除示差折光效应
带来的好处
噪音∶ 没有样品时检测器的最大输出信号 漂移∶ 检测器在一段时间内响应值的变化 线性动态范围∶最大线性相应与最小检出限之比 最小检测限∶样品产生两或三倍于噪音信号时的浓度 信噪比∶S/N
注意∶最小检测限不是一个单纯的检测器指标。它实际上是评 价整个色谱系统的指标,包括了色谱系统、分离机理、色谱柱 在内的综合性指标,信噪比亦如此
486的面板及操作
按此键后可调波长
(190nm-600nm) 波长数值显示在面板下面一行
D i s p l a y
按此键褉环改变面板上面一行显示的内容
Absorbance:吸光度 Reference:参比池的能量 Sample:样品池的能量
A U F S
调正满刻度量程 调正滤波参数
对积分输出无作用
F i l t e r
常设为∶1.0
A u t o Z e r o
自动调零
486的Diagnostics操作
D i a g . 按此键后,进入Diagnostics状态
面板下面一行显示∶ddd,按相应的数字可进行不同 的校正,常用的如下∶(详细参见操作手册)
2487的其他特点:
双通道、高灵敏度 仪器内集成比色皿位置 多种功能,胜任更复杂的工作
MaxPlot,RatioPlot,灯优化软件等
梯形狭缝(TaperSlit )流动池
Patent applied for
不同种类流动池的比较
普通的圆柱形池
进口 出口
梯形池
进口 出口
进口
梯形狭缝池
出口
紫外-可见光检测器
基于样品池(S)中的样品对光产生吸收,有信号 差
如是可变波长检测器,还有分光系统(光珊)
Beer's Law - BEER定律
光能量∶
P0 = 透过溶剂的光能量 P = 透过样品的光能量
光通量(透过率%)∶T=P/P0 吸光度∶ A = -log(T)= log(P0/P) 吸光度 = 单位吸光度 × 流动池长度 × 溶液浓度
乙 腈
含紫外吸收的杂质 溶解在其中的氧气 缓冲液溶质的紫外吸 收
甲 醇
2 0 0 2 2 0 2 4 02 6 0
背景吸收的影响
背景吸收减少 线性范围
2 1
理想状态
实际情形
许多溶剂产生 背景吸收
Absorbance
1
0
背景吸收
0 Concentration
示差折光效应
示差折光效应的危害
示差折光检测器
Differential Refractive Index Detector
Waters 410及2410的日常操作
调整检测器内、外(如有柱温箱)温度 以5ml/min的流速“purge”参比池五分钟
不接色谱柱!
视室温变化大小,需较长时间的平衡 参数设置按文献值或实验决定 通常410可以在白天结束工作 后不关机,节省第二天的平衡 时间,保持0.1到0.5ml/min的 流速
电化学检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