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相色谱仪的原理和分析方法

合集下载

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原理及应用

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原理及应用

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原理及应用
高效液相色谱仪(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是一种常用的分析仪器,根据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
间的相互作用差异来实现物质分离和测定的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的主要原理如下:
1. 样品进样:样品通过进样器注入到流动相中。

2. 流动相泵:流动相泵将流动相以一定的压力送入进样阀。

3. 进样阀:进样阀控制样品的进入量,并通过连接固定相柱。

4. 固定相柱:固定相在柱中,对流动相和待分离的样品进行分离。

5. 检测器:根据样品的特性和分离程度选择合适的检测器进行检测。

6. 数据处理器:将检测的信号转化为柱温度、流量和检测器信号等数据。

高效液相色谱仪的主要应用包括:
1. 分析化学:用于定性和定量分析化学样品中的成分。

2. 生物化学:用于分析蛋白质、核酸、多肽等生物大分子。

3. 药学:用于分析药物中的活性成分、控制药品的质量。

4. 环境分析:用于监测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和无机物质。

5. 食品分析: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添加剂、残留农药和毒性物质。

高效液相色谱仪的优点包括分离效率高、分析速度快、样品容量小、样品制备简单等。

然而,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操作要求严格,仪器费用较高,且需要使用高纯度的溶剂和试剂。

液相色谱的原理以及操作要点

液相色谱的原理以及操作要点

液相色谱的原理以及操作要点液相色谱(Liquid Chromatography,简称LC)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分析技术,它基于不同物质在流动相中的分配行为来实现分离。

本文将介绍液相色谱的原理,同时探讨液相色谱的操作要点。

一、液相色谱的原理液相色谱的原理主要基于两个关键概念:分配系数和吸附性质。

1. 分配系数分配系数(Distribution coefficient)是指样品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比例。

它是液相色谱中物质分离的基础。

分配系数的大小决定了物质在固定相上停留的时间,从而实现了不同成分的分离。

2. 吸附性质液相色谱还涉及到物质在固定相上的吸附行为。

当样品溶液通过固定相时,固定相表面上的吸附剂与样品物质发生相互作用,使得物质被吸附,从而发生分离。

二、液相色谱的操作要点为了有效地进行液相色谱实验,以下是一些操作要点需要注意:1. 样品制备样品制备是液相色谱分析的首要步骤。

样品应准备恰当,并考虑到溶解度、稳定性以及待分析物之间的相互干扰。

此外,样品需要经过适当的前处理(如过滤、稀释等)以达到分析要求。

2. 流动相选择流动相的选择对液相色谱分离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合适的流动相应能够与待分析物有良好的相容性,并且具有适当的溶解性和流动性。

常用的流动相包括水、有机溶剂和缓冲溶液。

3. 固定相选择固定相是液相色谱中的另一个关键部分。

不同的固定相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因此会影响到分离的选择性和效果。

根据待分析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固定相对于分离效果至关重要。

4. 色谱柱选择色谱柱是液相色谱系统中用于分离的核心组成部分。

不同的色谱柱具有不同的长度、直径和固定相材料,这些参数会影响到分离性能和分析时间。

根据待分析物的特性和分离要求,选择合适的色谱柱尤为重要。

5. 色谱条件优化为了获得最佳的分离效果,需要进行色谱条件的优化。

例如,可以调整流速、梯度程序和柱温等参数,以达到更好的分离和峰形。

6. 数据处理和解释液相色谱实验完成后,需要对得到的色谱图进行数据处理和解释。

液相色谱仪原理

液相色谱仪原理

液相色谱仪原理液相色谱仪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分析化学领域的仪器,其原理基于溶质在流动液相与固定相之间的分配行为。

液相色谱仪在实验室中被广泛应用于化合物分离、纯化及定量分析。

本文将介绍液相色谱仪的基本原理和工作过程。

1. 液相色谱仪基本原理液相色谱仪是利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的亲疏作用分离化合物的一种分析仪器。

在最简单的液相色谱仪中,流动相即液相通过一固定相的柱子,被分离的化合物因为分配系数不同而在柱子中分离。

固定相通常为多孔质量均一的固体,而流动相则是液态。

根据化合物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可以实现不同化合物的分离。

2. 液相色谱仪的工作原理液相色谱仪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固定相对化合物进行分配,不同化合物依据分配系数在固定相上停留时间不同而被分离。

液相色谱仪通常由进样器、流动相泵、柱子、检测器和数据处理系统组成。

•进样器:用于将待分析样品注入进流动相中。

•流动相泵:将流动相以一定速率通过柱子。

•柱子:填充了固定相的柱子,分离化合物。

•检测器:检测化合物在流出的过程中浓度的变化。

•数据处理系统:将检测到的数据转换为图谱或结果输出。

3. 液相色谱仪的应用液相色谱仪广泛应用于药物、环境、农业等领域的分析中。

其高效、准确的分离和定量分析功能,使其成为科研、医疗和生产实验室中不可或缺的分析仪器之一。

通过液相色谱仪的应用,科研人员可以更加准确地分析样品成分,而在生产中,液相色谱仪则具有纯化化合物、检测杂质、质量控制等重要作用。

结论通过本文介绍,我们了解到液相色谱仪是一种利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的分配行为进行化合物分离的重要分析仪器。

其基本原理是化合物在不同相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通过这一原理实现对化合物的分离和分析。

液相色谱仪在科研和生产实验室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我们的分析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液相色谱仪工作原理

液相色谱仪工作原理

液相色谱仪工作原理
液相色谱仪(Liquid Chromatograph)基于液相色谱技术原理,可以对样品中的化合物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

液相色谱仪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样品进样、流动相输送、色谱柱分离、检测和信号处理等几个步骤。

首先,样品进样是指将待分析的样品通过注射器进样口注射到液相色谱仪中。

进样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常用的进样方式包括定量注射和微量进样。

接下来,流动相输送是指将样品在液体中的浸泡物质通过柱床(固定填充物构成的柱体)进行分离。

流动相通常由溶剂和缓冲液组成,其目的是使样品溶解并在色谱柱中传递。

色谱柱分离是液相色谱仪的核心步骤,通过色谱柱中填充的固定相和移动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样品的分离。

固定相可选择具有不同化学性质的填充物,用于与样品分子之间产生各种相互作用,例如氢键、静电相互作用、亲疏水性相互作用等。

样品分离后,不同的化合物会在不同时间点出现在色谱图上。

然后,液相色谱仪通过检测器对柱流出的分离化合物进行检测。

常用的检测器有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检测器、荧光检测器、电
化学检测器等。

检测器会将分离化合物转化为电信号,并输出到信号处理器进行处理和分析。

最后,信号处理器会对检测到的信号进行放大、滤波、积分等处理,并将结果输出到计算机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

通过对色
谱峰的面积、高度等参数进行分析,可以确定样品中化合物的浓度、相对含量等信息。

总结来说,液相色谱仪通过将待分析的样品分离后,再进行检测和信号处理,最终得到分析结果。

根据样品的不同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的流动相、固定相和检测器,从而实现对各种化合物的准确分离和定量分析。

液相色谱质谱仪操作及原理

液相色谱质谱仪操作及原理

液相色谱质谱仪操作及原理一、液相色谱仪简介液相色谱仪,作为现代分析化学的重要工具,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环境、食品等多个领域。

它根据固定相的不同,可分为液-液色谱(LLC)和液-固色谱(LSC)。

液相色谱仪主要由高压输液泵、进样系统、温度控制系统、色谱柱、检测器和信号记录系统等部分组成,具有高效、快速、灵敏等特点。

二、液相色谱仪的特点高压:液相色谱法使用液体作为流动相,为了迅速通过色谱柱,需要对载液施加高压,通常可达150~300×10^5Pa。

高速:流动相在柱内的流速远超经典色谱,一般可达1~10ml/min,因此分析时间大大缩短,通常少于1小时。

高灵敏度:液相色谱广泛采用高灵敏度的检测器,如荧光检测器,其灵敏度可达10^-11g。

此外,样品用量小,通常只需几个微升。

适应范围宽:与气相色谱法相比,液相色谱法不受试样挥发性的限制,只要试样能制成溶液,就可以进行分析。

三、液相色谱仪操作五步骤准备:准备好所需流动相并过滤、脱气,更换合适的色谱柱和定量环,配制样品标准溶液并过滤,检查仪器各部件连接情况。

开机:接通电源,依次打开检测器、输液泵等,更换流动相并排气泡,设定流速等参数。

设计参数:根据实验需求设定流速、波长等参数,启动数据采集系统,确保基线稳定后进行进样。

进样:将样品注入进样阀,进行在线工作站自动采集数据。

系统清洗:分析结束后,使用适当的溶剂清洗系统,关闭仪器。

四、液相色谱仪工作原理在液相色谱仪中,流动相被高压泵打入系统,携带样品溶液进入色谱柱。

由于各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在移动过程中会产生速度差异,从而实现组分的分离。

分离后的组分依次从柱内流出,通过检测器时转换为电信号,记录并打印出图谱。

高效液相色谱仪主要由进样系统、输液系统、分离系统、检测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组成,可根据工作原理分为吸附柱色谱法、分配柱色谱法、离子交换柱色谱法和凝胶柱色谱法等。

五、质谱仪简介及工作原理质谱仪是一种测量离子质荷比(质量-电荷比)的分析仪器,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学、医学等领域。

液相色谱仪检测原理

液相色谱仪检测原理

液相色谱仪检测原理液相色谱仪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定量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制药、食品、环保等领域。

液相色谱仪的检测原理主要基于样品在液相中的分配和吸附作用。

以下是液相色谱仪检测原理的详细介绍:1. 色谱柱:液相色谱柱是实现色谱分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由不同的填料(如各种不同材料的颗粒)填充而成,也可以是开放式管道(开放管柱)。

当样品进入柱子后,样品分子与填料发生分配、吸附等相互作用,从而实现分离。

2. 流动相:流动相是液相色谱过程中的载体,用于将样品分子带入色谱柱。

流动相的选择对分离效果有很大影响。

常用的流动相包括水、有机溶剂和缓冲液等。

3. 检测器:液相色谱检测器主要用于检测某个化合物在液相色谱柱中的存在与否,以及其相对浓度的大小。

常见的检测器有紫外吸收检测器、荧光检测器、电化学检测器等。

检测器将检测结果传输到计算机系统中,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实现对样品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4. 检测原理:液相色谱仪检测原理基于光吸收、荧光和电化学等现象。

当样品分子进入色谱柱后,它们与流动相相互作用,从而产生吸收、发射或电流信号。

检测器通过测量这些信号的变化,实现对样品分子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1)紫外吸收检测器:紫外吸收检测器适用于具有紫外吸收基团的化合物。

当化合物通过紫外光源照射时,它们会吸收部分紫外光,形成吸收峰。

通过测量吸收峰的高度和峰面积,可以计算出化合物的浓度。

(2)荧光检测器:荧光检测器适用于具有荧光发射基团的化合物。

当化合物受到紫外光照射时,会发出可见光信号。

通过测量荧光信号的强度,可以实现对化合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3)电化学检测器:电化学检测器适用于具有电化学活性的化合物。

当化合物在色谱柱中发生电化学反应时,会产生电流信号。

通过测量电流信号的大小,可以计算出化合物的浓度。

总之,液相色谱仪检测原理主要包括色谱柱、流动相、检测器和检测方法。

通过测量样品分子在液相色谱柱中的分离效果,结合不同检测器的原理,可以实现对样品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液相色谱仪的原理和特点分析 液相色谱工作原理

液相色谱仪的原理和特点分析 液相色谱工作原理

液相色谱仪的原理和特点分析液相色谱工作原理液相色谱是目前应用较多的色谱分析方法,液相色谱系统由流动相储液体瓶、输液泵、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和记录器构成,其整体构成仿佛于气相色谱,但是针对其流动相为液体的特点作出很多调整。

液相色谱从原理上与经典的液相色谱没有本质的差别,它的特点是接受了高压输液泵、高灵敏度检测器和微粒固定相,适于分析高沸点不易挥发、分子量大、不同极性的有机化合物。

其工作原理如下:储液器中的流动相被高压泵打入系统,样品溶液经进样器进入流动相,被流动相载入色谱柱(固定相)内,由于样品溶液中的各组分在两相中具有不同的调配系数,在两相中作相对运动时,经过反复多次的吸附—解吸的调配过程,各组分在移动速度上产生较大的差别,被分别成单个组分依次从柱内流出,通过检测器时,样品浓度被转换成电信号传送到记录仪,数据以图谱形式打印出来。

LC—80 ChroMini液相色谱仪包含微型串联泵、微型可变波长紫外检测器、色谱柱箱、手动进样阀。

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使用和移动便利等优点。

用户只需用笔记本电脑通过USB或RS232接口启动LC—80工作站软件就能掌控与采集数据,进行色谱分析。

伍丰开发了各种应用软件包,如:食品中的脂溶性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氨基酸分析、瘦肉精、三聚氰胺、黄曲霉素、苯并芘、苏丹红等检测。

液相色谱仪选购技巧一、技术指标优异:首先是如何看指标。

液相色谱仪的指标很多,有泵的、检测器的、色谱柱等等。

我们认为要看紧要技术指标,依据国家标准,仪器的紧要指标有噪音,漂移,最小检测浓度,定性定量重复性等。

这些指标都要放在系统,回路里去看,去比较。

就是需要把各单元装置都要联接好,如接好色谱柱,进样阀,并且要通上流动相。

由于您在分析中也都是联接好以后才可以进行分析的,而不是单单用个检测器或是泵的。

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去比较这些紧要指标。

1、噪音是指由仪器的电器元件、温度波动、电压的线性脉冲以及其他非溶质作用产生的高频噪声和基线的无规定波动。

液相色谱仪操作及原理

液相色谱仪操作及原理

液相色谱仪操作及原理色谱是一种分离和分析化合物的重要方法,其中液相色谱仪是常用的一种设备。

本文将介绍液相色谱仪的基本操作和工作原理。

操作步骤1.准备工作:首先,确保色谱柱已经安装在仪器中,并连接好所有管路。

检查溶剂和样品的准备情况。

2.启动仪器:打开色谱仪的电源,启动相关软件程序。

等待仪器自检完成。

3.设置参数:根据实验需要,在软件中设置流速、温度、检测波长等参数。

4.平衡系统:进行系统平衡,使得溶剂能够稳定流动,避免干扰。

5.进样样品:使用进样器将待分析的样品加入系统中,确保样品的浓度在检测范围内。

6.开始运行:点击软件上的运行按钮,开始进行实验分析。

观察色谱图谱,记录分析结果。

7.数据分析:根据色谱图谱和相应的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

工作原理液相色谱仪基本原理是利用物质在流动液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而实现分离。

液相色谱仪由流动相系统、分离柱、检测器和数据处理系统等组成。

1.流动相系统:包括溶剂瓶、泵和进样器等部分,用于将样品溶液以流动方式送入分离柱中。

2.分离柱:是分离样品的核心部件,根据不同化合物的亲和性和分配系数,将其分离开来。

3.检测器:用于检测流过分离柱的不同化合物,并生成相应的信号。

4.数据处理系统:将检测到的信号转换为数据图谱,方便用户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输出。

液相色谱仪通过调节流速、温度、溶剂组成等参数,实现对不同化合物的高效分离和分析。

它在药物研究、食品安全监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结语液相色谱仪是一种重要的分析仪器,掌握其操作方法和工作原理对于科研工作者和实验人员至关重要。

通过本文的介绍,希望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液相色谱仪的基本知识,提高实验操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液相色谱工作原理

液相色谱工作原理

液相色谱工作原理液相色谱(Liquid Chromatography, 简称LC)是一种分离和分析化合物的重要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药物和环境等领域。

其原理是利用化合物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的分配行为,通过不同化合物在两相间的分配系数差异,实现化合物的分离和分析。

本文将从液相色谱的工作原理、基本构成和操作流程进行详细介绍。

1. 工作原理。

液相色谱的工作原理基于化合物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的分配行为。

当样品溶液通过色谱柱时,化合物会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不断分配,即在两相之间发生平衡。

根据化合物在两相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它们将以不同的速率通过色谱柱,从而实现分离。

流动相的选择对于分离效果至关重要,常用的流动相包括水、甲醇、乙腈等。

而固定相则是填充在色谱柱中的吸附剂,常见的固定相包括疏水相、离子交换相、亲和相等。

通过调整流动相的组成和色谱柱的性质,可以实现对不同化合物的有效分离。

2. 基本构成。

液相色谱主要由流动相输送系统、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和数据处理系统组成。

流动相输送系统用于将流动相输送至色谱柱,通常包括泵和管道等。

进样器用于将样品引入色谱系统,常见的进样方式包括注射器和自动进样器。

色谱柱是液相色谱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不同的色谱柱具有不同的分离机理和分离能力。

检测器用于监测色谱柱输出的化合物,常见的检测器包括紫外-可见光谱检测器、荧光检测器、质谱检测器等。

数据处理系统用于记录和处理检测器输出的信号,常见的数据处理系统包括计算机和数据采集系统。

3. 操作流程。

液相色谱的操作流程通常包括样品制备、流动相准备、色谱柱平衡、进样和分离、检测和数据处理等步骤。

首先,需要对待测样品进行适当的制备,包括溶解、过滤等操作。

接下来是流动相的准备,根据样品的性质和分离要求选择合适的流动相,并进行气泡排除和流速调节等操作。

然后进行色谱柱的平衡,以保证色谱柱内部的平衡状态。

接着是样品的进样和分离,将制备好的样品通过进样器引入色谱系统,经过色谱柱分离后,化合物被检测器检测并输出信号。

液相色谱仪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液相色谱仪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液相色谱仪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液相色谱仪(Liquid Chromatography,简称LC)是一种分离和分析化合物的仪器,主要应用于生物、药学、环境和化学等领域。

以下是液相色谱仪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结构:
1. 溶剂输送系统:通常由一个高压泵组成,用于将溶剂以高压推送到色谱柱中。

2. 自动进样器:用于将样品自动注入到色谱柱中,确保样品的精准、快速进样。

3. 色谱柱:是色谱仪中最关键的部分,其中进行样品的分离。

柱内填充有固定相,样品在此相中被分离。

4. 检测器:用于检测样品分离后的峰值,最常见的检测器包括紫外-可见吸收检测器(UV-Vis Detector)、荧光检测器等。

5. 信号处理系统:将检测器获得的信号转换为可视化的结果,通常是色谱图。

6. 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用于采集、分析和处理检测器输出的数据,生成最终的分析结果。

工作原理:
1. 样品注入:样品通过自动进样器被注入到高效液相色谱仪系统。

2. 溶剂输送:溶剂通过高压泵被输送到色谱柱。

3. 分离过程:样品在色谱柱中经过分离,这是因为样品分子在柱内与填充固定相的相互作用不同。

4. 检测:检测器测量样品分离后的峰值,生成相应的信号。

5. 数据处理:信号经过信号处理系统和数据采集系统,最终生成色谱图。

在液相色谱中,分离过程是通过样品在液相(溶剂)中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相比气相色谱,它适用于高极性、热不稳定和大分子量的化合物。

液相色谱仪的选择取决于分析的样品类型、目标化合物和分辨率的要求。

液相色谱仪工作原理及操作

液相色谱仪工作原理及操作

液相色谱仪工作原理及操作液相色谱仪(Liquid Chromatography, LC)是一种常用的分析仪器,用于将混合物中的化合物分离,并测定各组分的含量。

液相色谱仪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样品进样、柱和固定相、流动相、检测器和数据处理等几个方面。

1. 样品进样:液相色谱仪将待测样品以固、液、气体的形式输入柱中。

常见的进样方式有自动进样器和手动进样器。

自动进样器可以自动控制固定体或液体样品的注射量和速度。

2. 柱和固定相:液相色谱仪的柱由具有一定孔径大小的粒子填充而成,柱内填充物也称为固定相。

不同的柱和固定相具有不同的分离能力和选择性。

常见的固定相有反相柱、离子交换柱、空气气化柱等。

3. 流动相:流动相是指柱中运动的溶剂,可以是液体或气体。

选择合适的流动相对于分离和计量样品至关重要。

不同样品可使用不同的溶剂系统,如水、甲醇、醋酸等。

4. 检测器:液相色谱仪多种多样的检测器可以用来检测和记录柱顶流出溶液的特性,如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电导率、质谱等。

其中,常用的有紫外/可见光检测器(UV/VIS)和荧光检测器。

5. 数据处理:液相色谱仪通过检测器获得的信号经过放大、滤波和数据处理等操作,最终生成色谱图。

色谱图可以用来测定样品中各组分的含量、分离度和峰面积等。

操作液相色谱仪时,首先需要准备好样品溶液和运行所需的流动相,并进行必要的校准。

然后将样品通过进样器引入柱中。

设置合适的分离条件,如流速、温度、波长等,开始运行仪器。

运行结束后,通过检测器获得的信号转换成色谱图,利用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定量计算。

注:以上内容并不完整,仅涵盖了液相色谱仪的基本工作原理和操作流程,具体细节和具体仪器的操作方法还需要参考仪器的使用手册和相关文献。

液相色谱仪的原理与作用

液相色谱仪的原理与作用

液相色谱仪的原理与作用液相色谱仪(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是一种分离和分析混合物组成的技术,通过液态载体和高压力来将混合物分离成单一成分。

它是分析化学领域中的一种重要工具,被广泛应用于药物,食品,石油,化妆品等领域。

液相色谱仪的原理与作用如下:原理:液相色谱仪通过化学分离,能够将混合物中的基本成分分离。

因为不同化合物之间的化学亲和力不同,所以在固定条件下,它们会以不同的速度通过液相色谱仪。

液相色谱仪将混合物放入流动相中,然后通过流动相的“抽”和“推”来推动混合物中的各种化合物通过柱子,柱子中有一种固定物,会在不同程度上吸附和释放化合物,从而实现化合物的分离和纯化。

作用:1. 分离样品中的各个成分液相色谱仪最重要的作用是将样品中的混合物分离成单一成分,可以用来鉴定杂质,确定化合物的组成,帮助制定药品配方,等等。

2. 获得各种物质的定量测量液相色谱仪可以通过峰的面积,强度和高度,精确地测量化合物的浓度并建立其校准曲线。

这种方法在药物制造和研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3. 用于样品制备液相色谱仪还可以用于样品制备,通过对混合物的分离和纯化,从而制备出单一的物质,为后续的实验提供准备。

4. 检测和定量已知的化合物液相色谱仪可以用来检测和定量与已知物质相同化学结构的溶液中的化合物。

总结:液相色谱仪的优点是可靠性高,精度高,并且可以在不同的应用场合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它通过分离混合物为单一成分,获得各种物质的定量测量,用于样品制备,检测和定量已知的化合物等,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液相色谱原理及操作

液相色谱原理及操作

液相色谱原理及操作液相色谱(Liquid Chromatography,简称LC)是一种基于样品在液相中与固定相之间分配系数差异的分离技术。

液相色谱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环境等领域,具有分离效率高、样品处理简便、分析速度快等优点。

本文将介绍液相色谱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一、液相色谱的原理1.分离原理液相色谱将样品溶解在流动相中,通过样品与固定相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组分在固定相上进行吸附和解吸过程,从而实现组分之间的分离。

其中的吸附和解吸过程分别对应了样品分子和流动相之间的平衡状态,即“样品在固定相上吸附的速度等于样品从固定相上解吸的速度”。

2.固定相的选择和作用固定相通常是一种多孔的颗粒状材料,如硅胶、葡萄糖凝胶、氨基硅胶等。

固定相的选择应根据分析样品的特性和需求来确定。

对于极性物质,一般选择非极性固定相;对于非极性物质,一般选择极性固定相。

固定相通过化学亲和性、电荷分布以及空间效应等力对样品进行吸附和解吸,实现组分的分离。

3.流动相的选择和作用流动相通常是溶解在有机溶剂或水中的溶液或混合溶剂。

流动相的选择要根据样品的特性、需求和固定相的性质来确定。

流动相的作用包括维持固定相的湿润、分散样品、稀释样品、提供适当的流动速度等。

4.检测器的选择和作用液相色谱中常用的检测器有紫外可见光检测器、荧光检测器、电化学检测器等。

检测器的选择应根据样品的特性以及分析方法的要求来确定。

检测器的作用是对样品组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检测检测物质的浓度、检测化学反应等。

二、液相色谱的操作方法1.样品的准备样品的制备要根据不同的分析目的进行。

样品的处理可以包括固体样品的研磨、溶解、萃取等步骤。

在样品制备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样品的氧化、光降解、挥发等影响分析结果的因素。

2.设备的准备液相色谱仪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进样器、流动相驱动装置、固定相柱和检测器等。

在操作前应确认仪器的正常工作状态、流动相的供给情况、固定相的状态以及检测器的灵敏度和稳定性。

液相色谱仪的工作原理

液相色谱仪的工作原理

液相色谱仪的工作原理液相色谱仪(HPLC)是一种高效分离和分析化学物质的仪器,广泛应用于制药、生物化学、环境监测等领域。

其工作原理基于化学物质在液相流动中的分配和分离特性,通过不同化学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分离和检测。

1. 流动相在液相色谱仪中,流动相是指用于将样品输送到色谱柱中的溶剂。

流动相通常是由溶剂混合而成的,常用的溶剂包括水、甲醇、乙腈等。

流动相的选择取决于待分离的化合物的特性,如极性、溶解度等。

流动相的选择对色谱分离的效果有重要影响。

2. 固定相固定相是色谱柱中的填料,其作用是将化合物分离开来。

固定相通常是由多孔硅胶或者聚合物制成的微小颗粒,颗粒的大小和化学性质对分离效果起着重要作用。

固定相的选择也取决于待分离的化合物的特性,如分子大小、极性等。

3. 样品注入样品注入是将待分析的化合物引入色谱系统的过程。

通常情况下,样品会被溶解在流动相中,然后通过进样器注入色谱柱。

进样器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如手动注射、自动进样器等。

4. 色谱柱色谱柱是液相色谱仪中最关键的部件之一,其内部填充有固定相。

当样品进入色谱柱后,不同化合物会因为与固定相的相互作用而发生分离,从而实现对化合物的分析和检测。

5. 检测器色谱柱中分离的化合物会通过检测器进行检测和定量分析。

常用的检测器包括紫外-可见吸收检测器(UV-Vis)和荧光检测器等。

检测器会根据化合物的特性产生相应的信号,然后通过数据采集系统进行记录和分析。

6. 数据分析最后,液相色谱仪通过数据采集系统将检测到的信号转化为图谱或者色谱图,进而进行数据分析和定量分析。

数据分析可以帮助人们快速准确地获得化合物的信息,如浓度、纯度等。

总的来说,液相色谱仪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化学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分离和检测。

通过流动相、固定相、样品注入、色谱柱、检测器和数据分析等步骤,液相色谱仪能够快速准确地分离和分析化合物,为化学分析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

制备液相色谱仪原理

制备液相色谱仪原理

制备液相色谱仪原理
液相色谱仪(LC)是一种基于液体相的分析技术,用于分离
和测定化合物的成分。

其原理基于样品在流动相中与固定相相互作用不同阻力,达到分离和定量化合物的目的。

液相色谱仪由以下几个基本部分组成:流动相系统、进样系统、分离柱以及检测器。

1. 流动相系统:液相色谱仪使用流动相作为分离介质,将样品以流动相的形式输送到分离柱中。

流动相系统通常由溶液储存瓶、泵和混合器组成。

泵通过应用一定的压力将流动相从溶液储存瓶中抽取出来,并将其压力稳定地传递到进样系统和分离柱中。

2. 进样系统:进样系统用于将待测样品引入流动相系统中。

常见的进样方式包括自动进样器、手工进样器以及分液器。

通过进样系统可以控制进样体积和流速,确保在分离过程中样品被高效地分离并进入分离柱。

3. 分离柱:分离柱是液相色谱仪中起到分离化合物的关键部分。

分离柱通常是由一种或多种固定相填充的管道。

常见的填料材料有硅胶、C18等。

当样品通过分离柱时,不同的化合物将以
不同的速度与固定相相互作用,从而实现化合物的分离。

4. 检测器:检测器用于检测并量化分离柱输出流中的化合物。

常见的检测器包括紫外可见光吸收检测器、荧光检测器、电导检测器和质谱仪等。

检测器可以根据化合物的特性选择最适合
的检测方式,并将信号转化为可读的数据。

总结:液相色谱仪利用流动相将样品引入分离柱中,通过化合物与固定相相互作用的不同阻力来实现化合物的分离。

分离柱输出流通过检测器检测并定量化合物。

液相色谱仪在分析化学、药物研发、环境监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液相色谱仪原理及操作步骤

液相色谱仪原理及操作步骤

液相色谱仪原理及操作步骤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好好唠唠液相色谱仪这玩意儿。

你说这液相色谱仪啊,就好比是一个超级厉害的分拣小能手!它能把各种复杂的混合物,像变魔术一样给分得清清楚楚。

想象一下,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它就能精准地把它们一个一个挑出来,厉害吧!那它到底是咋工作的呢?其实啊,就是利用了不同物质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的分配差异。

就好像不同性格的人在不同环境里表现不一样似的。

流动相呢,就像一条河流,带着那些混合物往前跑,而固定相呢,就是那些能留住特定物质的地方。

操作这液相色谱仪,可不能马虎。

先得把样品准备好,这就像是给小能手准备要分拣的东西,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

然后呢,设置好各种参数,流速啦、温度啦,这就好比给小能手定好工作规则。

等一切都准备好了,就按下启动键,看着它开始工作,那感觉,就像看着一场精彩的表演!哎呀,你可别小瞧了这些步骤。

样品准备不好,那后面得出的结果能准吗?参数设置不合适,那小能手也没法好好干活呀!这就跟做饭似的,材料不好,火候不对,做出来的菜能好吃吗?在操作过程中,还得时刻留意着仪器的状态。

万一有个啥小毛病,得赶紧发现赶紧解决。

这就跟照顾孩子一样,得时刻关注着,不能有一点马虎。

而且啊,不同的样品可能需要不同的方法和条件。

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尝试、去摸索。

就像走迷宫,得找到最合适的那条路。

有时候可能会遇到困难,但是别灰心,办法总比困难多嘛!等这液相色谱仪工作完了,我们就能得到漂亮的数据和图谱啦。

这就像是小能手给我们交上的一份满意答卷。

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来分析、来判断,得出我们想要的结果。

总之啊,液相色谱仪是我们科研和检测的好帮手。

只要我们认真对待它,它就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大家可别小瞧了它,好好跟它打交道,让它为我们的工作和研究发挥最大的作用!怎么样,是不是对液相色谱仪有了更深的了解啦?赶紧去试试吧!。

液相色谱法的原理和分析应用

液相色谱法的原理和分析应用

液相色谱法的原理和分析应用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技术,其原理和应用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液相色谱法的原理和分析应用展开讨论。

一、液相色谱法的原理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基于分配作用的色谱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样品在流动相的作用下,通过固定相与移动相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分离。

液相色谱法的核心是选择合适的固定相和移动相,使样品分子在其间发生分配和吸附作用,从而实现分离和分析。

在液相色谱法中,固定相通常是由填料构成的色谱柱。

填料一般为无规多孔或规则孔隙的吸附材料,具有一定的极性和表面特性。

移动相则是溶解样品的溶剂,它根据样品的化学性质和色谱柱的特点进行选择。

样品在填料表面的吸附和分配作用下,通过流动相的携带逐渐分离出来,最后通过检测器进行定量测定。

二、液相色谱法的分析应用液相色谱法具有广泛的分析应用,包括医药、环境、食品、化工等领域。

下面将重点介绍几个典型的应用。

1. 药物分析液相色谱法在药物分析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用于药物的纯度检测、成分分析和含量测定。

通过液相色谱法,可以准确确定样品中的活性成分含量,从而保证药物的质量和疗效。

同时,液相色谱法还可以用于药物代谢产物的测定,对于研究药物代谢途径和体内代谢动力学具有重要意义。

2. 环境监测液相色谱法在环境监测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可以用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含量,如农药、药物残留等。

此外,液相色谱法还可用于大气中有机化合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为环境污染控制和治理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3. 食品安全检测液相色谱法在食品安全检测中也具有重要地位。

例如,可以利用液相色谱法检测食品中的农药残留、添加剂和有毒有害物质。

这对于保障食品质量安全、保护公众健康至关重要。

此外,液相色谱法还可用于食品中添加物的分析和鉴定,确保食品生产中的合法使用。

4. 化工行业液相色谱法在化工行业的应用也较为广泛。

例如,液相色谱法可以用于工业催化剂的表征和评价。

通过液相色谱法,可以对催化剂的活性组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为催化剂的合成和应用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液相色谱仪原理

液相色谱仪原理

液相色谱仪原理
液相色谱仪(Liquid Chromatography, 简称LC)是一种常用的分析仪器,其原理基于液相色谱法。

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在液体移动相中进行物质分离和分析的方法。

液相色谱仪的原理基于化学物质在固定的固定相(常为填充在柱中的颗粒或涂在薄层上的材料)上,通过与流动的液体移动相进行相互作用而发生分离的原理。

在液相色谱仪中,样品溶液被进样器引入液相色谱柱中。

柱内的填料或涂层会与样品发生相互作用,使得不同成分的样品在柱中以不同的速率通过。

这样,不同成分的物质就会被分离开来。

为了实现分离,液相色谱仪通过控制液相的流动来进行操作。

在液相色谱仪中,通常采用的是高压泵将液相移动相以一定的流速引入柱中,通过流动相带动样品溶液在柱内流动。

然后,在某些情况下,还可以通过调节移动相的成分或性质来改变分离效果,以实现更好的分离。

另外,柱后检测器会通过检测通过柱的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对分离的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液相色谱仪的原理是一种相对简单而有效的分析方法。

它在实际应用中常用于无机分析、有机分析、医药分析、环境监测等多个领域。

通过掌握液相色谱仪的原理,能够更好地理解其操作过程,并且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有效的解释。

液相色谱仪操作及原理

液相色谱仪操作及原理

液相色谱仪操作及原理液相色谱仪(HPLC)是一种高效、高灵敏度的分析仪器,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药物、环境等领域。

它通过将待测样品在流动相中进行分离,再通过检测器进行检测,从而实现对样品成分的分析和检测。

本文将介绍液相色谱仪的操作步骤及其原理。

操作步骤:1. 样品准备,首先,需要准备好待测样品,并将其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

样品的准备对于后续的分析结果至关重要,因此需要确保样品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 色谱柱选择,根据待测样品的性质和分析要求,选择合适的色谱柱。

不同的色谱柱具有不同的分离效果,因此选择合适的色谱柱对于分析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3. 流动相准备,根据分析要求,准备好合适的流动相。

流动相的选择应考虑待测样品的性质和分离效果,通常为有机溶剂和水的混合物。

4. 色谱条件设置,根据待测样品的性质和分析要求,设置合适的色谱条件,包括流速、温度、检测波长等参数。

合适的色谱条件可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5. 样品进样,将准备好的样品通过进样器引入色谱柱中,开始进行分离和检测。

原理:液相色谱仪的分离原理是利用样品在流动相中的分配系数差异,通过与固定相的相互作用实现分离。

在色谱柱中,样品成分会根据其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而发生分离,从而实现对样品成分的分析。

液相色谱仪的检测原理是通过检测器对分离后的样品成分进行检测。

常用的检测器包括紫外-可见吸收检测器、荧光检测器、电化学检测器等。

不同的检测器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样品成分,可以实现对样品成分的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检测。

总结:液相色谱仪作为一种高效、高灵敏度的分析仪器,在化学、生物、药物、环境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合理的操作步骤和深入理解其原理,可以实现对待测样品成分的准确分析和检测。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液相色谱仪的操作及原理,从而更好地应用于实际分析中。

液相色谱检测器的工作原理

液相色谱检测器的工作原理

液相色谱检测器的工作原理液相色谱检测器是一种常用于化学分析的仪器,在液相色谱中广泛使用。

其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光学检测原理:液相色谱检测器一般采用光学检测原理。

当经过柱子的溶液中存在着分析物时,分析物会对光的吸收、散射、荧光等产生影响。

检测器通过测量光的吸收、散射或荧光强度的变化,来确定分析物的浓度或存在与否。

2. 吸光度检测:最常见的液相色谱检测器是基于吸光度检测原理的。

它通过测量溶液中分析物对特定波长的光的吸收来确定其浓度。

光源会发出可见光或紫外光,并经过溶液后,被光敏探测器检测到吸收的光强度的变化。

通过与标准曲线的比较,可以得到分析物的浓度。

3. 荧光检测:某些分析物在受到激发后会发出荧光,液相色谱检测器可利用这种现象进行分析。

荧光检测器在激发光源作用下,测量样品发出的荧光强度和荧光峰值的变化,来确定分析物的存在和浓度。

4. 折光率检测:液相色谱检测器中还常采用折光率检测原理。

柱子中溶液中的分析物浓度的变化会导致溶液的折射率发生变化。

检测器通过测量溶液样品前后的折射率变化来确定分析物的存在和浓度。

5. 电导率检测:某些溶液中的离子会在电场作用下引起电导率的变化。

液相色谱检测器中的电导率检测原理就是通过测量液相中的电导率的变化来确定溶液中离子的种类和浓度。

6. 离子选择性检测:对于特定的离子分析,液相色谱检测器还可以采用离子选择性电极进行检测,通过测量电位的变化来判断离子的种类和浓度。

综上所述,液相色谱检测器的工作原理主要涉及光学检测、折光率检测、电导率检测等方式,利用物质与光、电的相互作用来测量分析物的存在和浓度。

不同的检测原理在实际应用中各有优劣,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检测器进行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相色谱仪的原理及分析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是在经典色谱法的基础上,引用了气相色谱的理论,在技术上,流动相改为高压输送(最高输送压力可达4.9´107Pa);色谱柱是以特殊的方法用小粒径的填料填充而成,从而使柱效大大高于经典液相色谱(每米塔板数可达几万或几十万);同时柱后连有高灵敏度的检测器,可对流出物进行连续检测。

特点:1.高压:液相色谱法以液体为流动相(称为载液),液体流经色谱柱,受到阻力较大,为了迅速地通过色谱柱,必须对载液施加高压。

一般可达150~350×105Pa。

2. 高速:流动相在柱内的流速较经典色谱快得多,一般可达1~10ml/min。

高效液相色谱法所需的分析时间较之经典液相色谱法少得多,一般少于1h 。

3. 高效:近来研究出许多新型固定相,使分离效率大大提高。

4.高灵敏度:高效液相色谱已广泛采用高灵敏度的检测器,进一步提高了分析的灵敏度。

如荧光检测器灵敏度可达10-11g。

另外,用样量小,一般几个微升。

5.适应范围宽:气相色谱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比较:气相色谱法虽具有分离能力好,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操作方便等优点,但是受技术条件的限制,沸点太高的物质或热稳定性差的物质都难于应用气相色谱法进行分析。

而高效液相色谱法,只要求试样能制成溶液,而不需要气化,因此不受试样挥发性的限制。

对于高沸点、热稳定性差、相对分子量大(大于400 以上)的有机物(这些物质几乎占有机物总数的75% ~80% )原则上都可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来进行分离、分析。

据统计,在已知化合物中,能用气相色谱分析的约占20%,而能用液相色谱分析的约占70~80%。

高效液相色谱按其固定相的性质可分为高效凝胶色谱、疏水性高效液相色谱、反相高效液相色谱、高效离子交换液相色谱、高效亲和液相色谱以及高效聚焦液相色谱等类型。

用不同类型的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或分析各种化合物的原理基本上与相对应的普通液相层析的原理相似。

其不同之处是高效液相色谱灵敏、快速、分辨率高、重复性好,且须在色谱仪中进行。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主要类型及其分离原理根据分离机制的不同,高效液相色谱法可分为下述几种主要类型:1 .液—液分配色谱法Liquid-liquid Partition Chromatography及化学键合相色谱Chemically Bonded Phase Chromatography流动相和固定相都是液体。

流动相与固定相之间应互不相溶(极性不同,避免固定液流失),有一个明显的分界面。

当试样进入色谱柱,溶质在两相间进行分配。

达到平衡时,服从于下式:式中,cs—溶质在固定相中浓度;cm--溶质在流动相中的浓度;Vs—固定相的体积;Vm—流动相的体积。

LLPC与GPC有相似之处,即分离的顺序取决于K,K大的组分保留值大;但也有不同之处,GPC中,流动相对K影响不大,LLPC流动相对K影响较大。

a. 正相液—液分配色谱法Normal Phase liquid Chromatography: 流动相的极性小于固定液的极性。

b. 反相液—液分配色谱法Reverse Phase liquid Chromatography: 流动相的极性大于固定液的极性。

c. 液—液分配色谱法的缺点:尽管流动相与固定相的极性要求完全不同,但固定液在流动相中仍有微量溶解;流动相通过色谱柱时的机械冲击力,会造成固定液流失。

上世纪70年代末发展的化学键合固定相(见后),可克服上述缺点。

现在应用很广泛(70~80%)。

2 .液—固色谱法流动相为液体,固定相为吸附剂(如硅胶、氧化铝等)。

这是根据物质吸附作用的不同来进行分离的。

其作用机制是:当试样进入色谱柱时,溶质分子X 和溶剂分子S对吸附剂表面活性中心发生竞争吸附(未进样时,所有的吸附剂活性中心吸附的是S),可表示如下:Xm + nSa ====== Xa + nSm式中:Xm--流动相中的溶质分子;Sa--固定相中的溶剂分子;Xa--固定相中的溶质分子;Sm--流动相中的溶剂分子。

当吸附竞争反应达平衡时:K=[Xa][Sm]/[Xm][Sa]式中:K为吸附平衡常数。

[讨论:K越大,保留值越大。

]3 .离子交换色谱法Ion-exchange ChromatographyIEC是以离子交换剂作为固定相。

IEC是基于离子交换树脂上可电离的离子与流动相中具有相同电荷的溶质离子进行可逆交换,依据这些离子以交换剂具有不同的亲和力而将它们分离。

以阴离子交换剂为例,其交换过程可表示如下:X-溶剂中+ 树脂-R4N+Cl-=== 树脂-R4N+ X- + Cl-溶剂中当交换达平衡时:KX=[-R4N+ X-][ Cl-]/[-R4N+Cl-][ X-]分配系数为:DX=[-R4N+ X-]/[X-]= KX [-R4N+Cl-]/[Cl-][讨论:DX与保留值的关系]凡是在溶剂中能够电离的物质通常都可以用离子交换色谱法来进行分离。

4 .离子对色谱法Ion Pair Chromatography离子对色谱法是将一种或多种与溶质分子电荷相反的离子称为对离子或反离子加到流动相或固定相中,使其与溶质离子结合形成疏水型离子对化合物,从而控制溶质离子的保留行为。

其原理可用下式表示:X+水相+ Y-水相=== X+Y-有机相式中:X+水相--流动相中待分离的有机离子(也可是阳离子);Y-水相--流动相中带相反电荷的离子对(如氢氧化四丁基铵、氢氧化十六烷基三甲铵等);X+Y---形成的离子对化合物。

当达平衡时:KXY = [X+Y-]有机相/[ X+]水相[Y-]水相根据定义,分配系数为:DX= [X+Y-]有机相/[ X+]水相= KXY [Y-]水相[讨论:DX与保留值的关系]离子对色谱法特别是反相发解决了以往难以分离的混合物的分离问题,诸如酸、碱和离子、非离子混合物,特别是一些生化试样如核酸、核苷、生物碱以及药物等分离。

5 .离子色谱法Ion Chromatography用离子交换树脂为固定相,电解质溶液为流动相。

以电导检测器为通用检测器,为消除流动相中强电解质背景离子对电导检测器的干扰,设置了抑制柱。

试样组分在分离柱和抑制柱上的反应原理与离子交换色谱法相同。

以阴离子交换树脂(R-OH)作固定相,分离阴离子(如Br-)为例。

当待测阴离子Br-随流动相(NaOH)进入色谱柱时,发生如下交换反应(洗脱反应为交换反应的逆过程):抑制柱上发生的反应:R-H+ + Na+OH- === R-Na+ + H2OR-H+ + Na+Br- === R-Na+ + H+Br-可见,通过抑制柱将洗脱液转变成了电导值很小的水,消除了本底电导的影响;试样阴离子Br-则被转化成了相应的酸H+Br-,可用电导法灵敏的检测。

离子色谱法是溶液中阴离子分析的最佳方法。

也可用于阳离子分析。

6 .空间排阻色谱法Steric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空间排阻色谱法以凝胶gel 为固定相。

它类似于分子筛的作用,但凝胶的孔径比分子筛要大得多,一般为数纳米到数百纳米。

溶质在两相之间不是靠其相互作用力的不同来进行分离,而是按分子大小进行分离。

分离只与凝胶的孔径分布和溶质的流动力学体积或分子大小有关。

试样进入色谱柱后,随流动相在凝胶外部间隙以及孔穴旁流过。

在试样中一些太大的分子不能进入胶孔而受到排阻,因此就直接通过柱子,首先在色谱图上出现,一些很小的分子可以进入所有胶孔并渗透到颗粒中,这些组分在柱上的保留值最大,在色谱图上最后出现。

高效液相色谱仪主要有进样系统、输液系统、.分离系统、检测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下面将分别叙述其各自的组成与特点。

1.进样系统一般采用隔膜注射进样器或高压进样间完成进样操作,进样量是恒定的。

这对提高分析样品的重复性是有益的。

2.输液系统该系统包括高压泵、流动相贮存器和梯度仪三部分。

高压泵的一般压强为l.47~4.4X107Pa,流速可调且稳定,当高压流动相通过层析柱时,可降低样品在柱中的扩散效应,可加快其在柱中的移动速度,这对提高分辨率、回收样品、保持样品的生物活性等都是有利的。

流动相贮存错和梯度仪,可使流动相随固定相和样品的性质而改变,包括改变洗脱液的极性、离子强度、PH值,或改用竞争性抑制剂或变性剂等。

这就可使各种物质(即使仅有一个基团的差别或是同分异构体)都能获得有效分离。

3.分离系统该系统包括色谱柱、连接管和恒温器等。

色谱柱一般长度为10~50cm(需要两根连用时,可在二者之间加一连接管),内径为2~5mm,由"优质不锈钢或厚壁玻璃管或钛合金等材料制成,住内装有直径为5~10μm粒度的固定相(由基质和固定液构成).固定相中的基质是由机械强度高的树脂或硅胶构成,它们都有惰性(如硅胶表面的硅酸基因基本已除去)、多孔性(孔径可达1000?)和比表面积大的特点,加之其表面经过机械涂渍(与气相色谱中固定相的制备一样),或者用化学法偶联各种基因(如磷酸基、季胺基、羟甲基、苯基、氨基或各种长度碳链的烷基等)或配体的有机化合物。

因此,这类固定相对结构不同的物质有良好的选择性。

例如,在多孔性硅胶表面偶联豌豆凝集素(PSA)后,就可以把成纤维细胞中的一种糖蛋白分离出来。

另外,固定相基质粒小,柱床极易达到均匀、致密状态,极易降低涡流扩散效应。

基质粒度小,微孔浅,样品在微孔区内传质短。

这些对缩小谱带宽度、提高分辨率是有益的。

根据柱效理论分析,基质粒度小,塔板理论数N就越大。

这也进一步证明基质粒度小,会提高分辨率的道理。

再者,高效液相色谱的恒温器可使温度从室温调到60C,通过改善传质速度,缩短分析时间,就可增加层析柱的效率。

4.检测系统高效液相色谱常用的检测器有紫外检测器、示差折光检测器和荧光检测器三种。

(1)紫外检测器该检测器适用于对紫外光(或可见光)有吸收性能样品的检测。

其特点:使用面广(如蛋白质、核酸、氨基酸、核苷酸、多肽、激素等均可使用);灵敏度高(检测下限为10-10g/ml);线性范围宽;对温度和流速变化不敏感;可检测梯度溶液洗脱的样品。

(2)示差折光检测器凡具有与流动相折光率不同的样品组分,均可使用示差折光检测器检测。

目前,糖类化合物的检测大多使用此检测系统。

这一系统通用性强、操作简单,但灵敏度低(检测下限为10-7g/ml),流动相的变化会引起折光率的变化,因此,它既不适用于痕量分析,也不适用于梯度洗脱样品的检测。

(3)荧光检测器凡具有荧光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其发射光的荧光强度与物质的浓度成正比。

因此,这一检测器只适用于具有荧光的有机化合物(如多环芳烃、氨基酸、胺类、维生素和某些蛋白质等)的测定,其灵敏度很高(检测下限为10-12~10-14g /ml),痕量分析和梯度洗脱作品的检测均可采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