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之探春生日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贾探春生日之研究
每当谈起《红楼梦》后40回“续作说”的荒诞无稽时,总有聪明人态度横蛮地断言“明眼人稍稍一看就能判别后40回是续作”云云;能言善辩者还振振有词地罗列“证据”,指责后40回没有按照前80回的“伏线”展开情节,而其中最明显或者最重要的一个例证就是探春远嫁并不是第5回判词所暗示的“清明时节”。
但是他们都没有看到以下一系列客观可验证的文本事实:
(1)现存120回小说情节之下隐藏了一条从1706年到1724年的真实年代序列,这个真实年代序列被作者用历法特征、元旦朝贺、皇家殡葬、黄河决口以及科举考试等情节暗示出来,小说就是按照这个真实的年代序列展开逐年叙事;
(2)作者用错误的八字命理暗示了元春及其原型人物曹佳氏真实的生日“壬申年壬寅月壬子日辛亥时”,这个生日在清宫档案《娶妻册》上有着明文记载;
(3)作者用一明一暗、一真一假的两套时间叙述系统共同指出甄贾宝玉的原型人物、作者本人曹頫生于1706年(丙戌年)。
至于说到第5回关于探春的判词,本篇专栏将要向大家展示,聪明的“明眼人”们从未看出来,这首判词根本不是在暗示探春于“清明时节”出嫁,而是在暗示探春生于“清明节”。
《红楼梦》第5回写到,贾宝玉在太虚幻境看到一幅画——画着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小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画后有四句判词:
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关于这首判词,从“红学”专家到一般红楼发烧友,几乎无一例外地认为,这是对小说重要人物探春结局的暗示——探春于清明时节远嫁他乡。
小说第102回写探春出嫁,时间并不明确。
但根据上下文来看,此时宝玉和宝钗已经“圆房”,按照孝制和贾母等人的安排,元春死于立春后一日,而宝玉“圆房”已经过了为姐姐元春守孝的“九个月的功服”;另外,第99回写道:“所以园内的只有李纨、探春、惜春了。
贾母还要将李纨等挪进来,为着元妃薨后,家中事情接二连三,也无暇及此。
现今天气一天热似一天,园里尚可住得,等到秋天再挪。
”第102回则写道:“园中人少,况兼天气寒冷,李纨姊妹、探春、惜春等俱挪回旧所。
”由这些情节来判断,探春出嫁必定是在深秋初冬时节。
于是聪明的“明眼人”指出——后40回的描写跟第5回判词给出的“伏线”完全对不上。
真是这样吗?我建议大家认真仔细地研究一下探春的年龄和生日问题。
为了准确了解探春的年龄,大家可以方便地根据贾环和贾兰的年龄进行推算。
小说第4回写道:“珠虽夭亡,幸存一子,取名贾兰,今方五岁,已入学攻书。
”根据我所推定“还原”的《红楼梦》真实年代序列,此时为1714年(甲午年),故贾兰生于1709年(己丑年),比叔叔贾宝玉小3岁。
小说第78回,根据我所推定“还原”的《红楼梦》真实年代序列,此时为1722年(壬寅年)秋,贾兰作七言绝句《姽婳词》,众幕宾看了大赞:“小哥儿十三岁的人就如此,可知家学渊源,真不诬矣。
”
第78回又写到了贾环的年龄。
贾环作诗后,众人夸奖说:“三爷才大不多几岁,俱在未冠之时。
如此用心做去,再过几年,怕不是大阮小阮了么?”请问大家,贾环比贾兰究竟大几岁呢?
如果贾环比贾兰大两岁,则他应生于1707年(丁亥年)。
但是贾环的胞姐探春是“三月初三”生日(第70回),探春虽是庶出,但不可能比同父异母的哥哥贾宝玉还大。
关于探春的生日,小说第70回写得很清楚:
说起诗社,大家议定:明日乃三月初二日,就起社,便改“海棠社”为“桃花社”,黛玉为
社主。
明日饭后,齐集潇湘馆。
……饭毕,又陪着(王子腾的夫人)入园来游玩一遍,至晚饭后掌灯方去。
次日乃是探春的寿日,元春早打发了两个小太监,送了几件玩器。
合家皆有寿礼,自不必细说。
饭后,探春换了礼服,各处行礼。
探春究竟生于哪一年的“三月初三”呢?由于贾环只可能比贾兰大一岁,即生于1708年(戊子年),因此探春必定生于1707年(丁亥年)“三月初三”。
查郑鹤声《近世中西史日对照表》,1707年的农历“三月初三”恰好是“清明节”(丙辰日,阳历4月5日,星期二)!
请大家看清楚——原来小说第5回的判词“清明涕送江边望”竟然暗示了探春的生日!“清明”在这里不是探春远嫁的时节,而是探春的代称!那些自诩“稍稍一看就能明白”《红楼梦》的聪明人,从此可以谦虚一点了吧。
早在2006年出版的学术专著《破译红楼时间密码》中,我还指出,探春的文学原型是曹寅的次女、现存120回小说作者曹頫的二姐。
清人萧奭《永宪录续编》载:“(曹)頫之祖□□与伯寅相继为织造将四十年。
(曹)寅字子清,号荔轩,奉天旗人,有诗才,颇擅风雅。
母为圣祖保母。
二女皆为王妃。
”曹寅的长女,就是本专栏前文反复谈及的平郡王讷尔苏嫡福晋曹佳氏。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二月初八日,曹寅在奏折中写到了嫁次女的情况:
再,梁九功传旨,伏蒙圣谕谆切,臣钦此钦遵。
臣愚以为皇上左右侍卫,朝夕出入,住家恐其稍远,拟于东华门外置房移居臣婿,并置庄田奴仆,为永远之计。
臣有一子,今年即令上京当差,送女同往,则臣男女之事毕矣。
兴言及此,皆蒙主恩浩荡所至,不胜感仰涕零。
但臣系奉差,不敢脱身,泥首阙下,惟有翘望天云,抚心激切,叩谢皇恩而已。
(参见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关于江宁织造曹家档案史料》,中华书局,1975年第1版,第63页)
由以上史料可以看出,曹寅的次女是由康熙皇帝“指婚”的,嫁给了担任康熙侍卫的某王子。
探春生于1707年(丁亥年)农历三月初三,可是,1709年出嫁的曹寅次女绝不可能生于这一天。
既然她在1709年奉旨成婚,那么按照清代“指婚”的法律规定,曹寅的这个次女当年至少应该满13周岁了。
那么,这个“三月初三清明节”是不是作者曹頫在暗示曹寅次女的生日特征呢?我们不妨查一查从曹頫大姐曹佳氏出生的1692年到1707年之间,究竟那些年份的三月初三是清明节。
查郑鹤声《近世中西史日对照表》,从1692年到1707年之间仅有康熙三十五年丙子(1696年)一个年份的清明节是“三月初三”(4月4日,星期三)。
尽管目前没有任何一条公开的史料证据记载曹寅次女的生年,但由于“三月初三清明节”是小说作者曹頫特别暗示出来的一个特征时间,是一个客观存在的文本事实,因此它当然可以作为一条“书面证据”来进行论证。
也就是说,曹寅次女的生日确定为1696年清明节。
生于这一天的她,在康熙四十八年年初未满13周岁时就参加了选秀女,当年在未满14岁时又被皇帝指婚嫁给了某王子。
从清代法律的角度来说,这是不合例、不合法的行为。
可是,这是皇帝的圣旨,法律定例又怎么能奈何得了呢?
最终验证我判断的正确性,就是去查现藏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清皇室宗谱资料之一的《娶妻册》。
在1709年的《娶妻册》中,一定明文记载了曹寅次女及女婿双方的生辰八字。
曹寅的这位女婿究竟是何人,也终将真相大白。
所谓《娶妻册》,是清宗人府对宗室、觉罗进行严格人口登记和管理的册籍之一,它登记辈分、姓名、年龄、出生年月日时,娶妻年月日,妻族所在佐领,妻父姓名,妻子姓氏、年龄
及出生年月日,并登记本男父名及祖父名。
我在《破译红楼时间密码》中论证元春及其原型人物、曹寅长女曹佳氏的真实生日是“壬申年壬寅月壬子日辛亥时”(1692年2月18日,农历正月初二)。
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红楼梦学会前秘书长胡文彬在看了我的论文之后,特地去查了“爱新觉罗宗谱”,发现我的论断完全正确,《娶妻册》记载的曹佳氏的生辰八字跟我推断的完全一致。
但是八年来,胡文彬一直不肯公开承认这一点,同时拒绝透露他查考的究竟是何种具体资料。
以“红研所”和“红学会”为代表的中国“红学界”,对此项重大研究成果和珍贵史料讳莫如深,噤若寒蝉。
经过反复考虑和艰苦查证,我确认胡文彬查考的资料必定是《娶妻册》,因为该册籍与其他人口登记管理册籍被称为“小玉牒”,也算是“爱新觉罗宗谱”的一部分。
尽管胡文彬不肯站出来公开认定我的研究成果,但是元春及曹佳氏的真实生日可以得到文本证据,八字命理,对胡文彬的访谈报道,以及胡文彬的论文等多重资料的反复验证。
胡文彬及“红学界”的继续沉默,只能表明他们的荒唐可悲。
另一方面,胡文彬及“红学界”将沉默坚持到底,却妨碍了学界对探春原型人物、曹寅次女真实生日及其夫婿身份的考察。
胡文彬也许早已把这个问题查得一清二楚,可是其他人却不再有这个方便的条件——据北京一位清史研究专家赐告,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已经封存了全部玉牒资料,外界已经不能再去查考了。
“三月初三清明节”是探春的生日,是探春原型、曹寅次女、曹頫二姐的生日,这是《红楼梦》隐藏并暗示的又一个重要秘密。
面对这个被揭开的秘密和“红学界”长久荒唐的沉默,大家有什么可说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