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庆油田_中国第二大油气田的发展之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 员 社 区 MEMBERS' COMMUNITY

2009年12月19日,必定载入中国石油工业波澜壮阔的史册,成为长庆人永远的骄傲——这一天,长庆油田油气当量突破3000万吨,达到3006.06万吨,成为仅次于大庆油田的我国第二大油气田。这是几代长庆人40年矢志不渝、艰苦创业,在“磨刀石上闹革命”取得的辉煌成果。

1. 技术创新撬开低渗透油层之门

地处鄂尔多斯盆地的长庆油田,横跨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五省区,属于典型的低渗、低压、低丰度——“三低”油气藏构造,号称“磨刀石”的致密油层占到含油层的近七成,经济有效开采的难度相当大。要从如此致密的含油层中把原油“抠”出来,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级开采难题。长庆油田勘探开发建设始于1970年,在油田开发初期,“井井有油、井井不流”的严酷现实,使油田的原油产量在100多万吨水平上徘徊了10多年。

在低渗透油气藏发展大油田、建设大气田,长庆油田依靠的是科技创新。在深入探索、研究、总结的基础上,长庆油田坚持“三个重新认识”,即“重新认识鄂尔多斯盆地、重新认识长庆低渗透、重新认识自己”,勘探思路由向延长组上部组合找油为主转向向延长组下部组合找油为主,由向下古生界找油转向向上古生

长庆油田:

中国第二大油气田的发展之路

周昌印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

摘 要 始建1970年的长庆油田,针对世界上罕见的“低渗、低压、低丰度”的“三低”

油气藏构造,不断进行艰苦探索,创下了一连串奇迹:20世纪80年代原油产量上升到百万吨,90年代达到500万吨以上;2003年油气产量达到1000万吨;2009年实现了3000万吨。长庆油田以技术创新撬开了低渗透油层之门,以“标准化设计、模块化建设”的理念加速油田工程建设,用数字化提升油田管理水平,同时走市场化路线,引进生产力,着力将油田建设成西部生态油气区,创造企业与地方和谐发展。长庆油田走出了一条管理升级的发展之路,由一个百万吨的小油田快速发展成全国仅次于大庆的第二大油气田。

关键词 长庆油田 产量 技术创新 标准化 数字化 生态油气区

·72·国际石油经济2010.3

会 员 社 区 MEMBERS' COMMUNITY

界找气,实施油气兼探,完成了从侏罗系到三叠系进而到多层系寻找油气富集区的勘探战略转移。通过实施“1277”科技创新工程及一系列低渗透油田经济开发的主体技术,长庆油田实现了油气储量的快速增长和开发效益的不断提高。例如,采用丛式井开发技术大大节约了土地资源,减少了地面工程工作量;井网优化、超前注水、重复压裂等技术的推广应用,有效提高了油田开发的效益。在此基础上,长庆油田形成了一整套有效开发“三低”油气田的主体技术、核心技术及配套技术系列,其中一些技术在国内甚至国际居领先水平。

正是在这样的“磨刀石”上,艰苦探索成为长庆油田永恒的主题。面对“三低”油气藏,一代代长庆人以“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执着和“我为祖国献石油”的誓言,创下了一连串奇迹:20世纪80年代原油产量上升到百万吨;20世纪90年代原油产量达到500万吨以上;2003年油气产量达到1000万吨;2007年油气当量一举突破2000万吨;2009年,长庆油田油气当量跨越3000万吨,成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以下简称中国石油)的第二大油气田。

2. 以“标准化设计、模块化建设”加快油田建设速度

在大发展的背景下,油田必定面临着由于规模迅速变大带来的一系列困难:工作量成倍增加,生产建设协作环节增多,管理幅度迅速变大。要实现大规模高效开发,油田就必须化繁为简,做到低成本和高效率,长庆油田的标准化体系就是基于这个角度考虑的。该标准化体系具体包括:标准化建设、标准化流程管理和标准作业程序。

近两年,长庆油田重点在建设层面推行标准化体系,包括标准化设计、模块化建设、标准化预算、规模化采购,不仅控制了建设投资、加快了建设速度、保证了建设质量,还提高了劳动效率、控制了人员增长。长庆油田在投资规模、建设工作量都达到历史高峰的情况下,用一整套符合长庆地下油气开发和地面建设、并优化简化需求的标准设计文件,统一油气田开发工艺和流程布局,统一井组、井站建设规格标准,使油气田建设按照“组装”、“复制”的模式低成本扩展,成倍缩短了项目建设周期。例如,建成一座集气站只用一个月,建成一个联合站不超过三个月,建成一座大型天然气处理厂只需半年。这样的建设速度证明了“标准化设计、模块化建设”的理念在油气田地面建设中显示出的强大活力,它的实施优化了地面建设资源配置,解放了建设过程各个环节的生产力。长庆油田还把标准化由建设层面向管理层面、执行层面覆盖,着力完善标准化体系。在机关管理层面推行流程化管理,达到管理目标化、业务流程化、工作规范化;在操作层面推行标准作业程序,固化操作员工作业行为,提高操作员工安全生产和工作效率。

3. 数字化提升管理水平

长庆油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传统石油企业管理水平,建立起以基本生产单元过程控制为核心功能的生产管理系统,以公司层面生产指挥、调度、安全环保监控为核心功能的生产运行系统,以油气藏经营管理为核心功能的决策指挥系统,通过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全面提高了管理效率。

让数字说话,听数字指挥,长庆油田通过数字化这只“妙手”,在油气田生产前端实现了自动投球、电子巡井、电子路卡、电子执勤、系统预警报警、生产流程智能诊断、系统自检、站点智能控制和功图计量等功能。对老油田采取保留、增加、配套、升级的方式进行数字化改造,从而使数字化在长庆的新老油气田都开花结果,催生了长庆油气井站现场管理的全新模式,实现了生产组织方式和劳动组织架构的深刻变革。目前,长庆千里油气区的数千余口油、气、水井和站库、长输管道的诸多生产及管理要素,通过数字化集中在鼠标的控制下,将油气田的开发管理,由过去的“守株待兔、大海捞针”变成了“精确制导、准确打击”。采油工足不出户,在监控室就可实现油井的动态管理工作,也使决策者在千里之外如在现场,数字化成为油田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4. 巧走市场路,引进生产力

按照中国石油的发展规划,大发展的长庆油田,每年需要近800部钻机、400余套试油(气)机组、250多支地面建设队伍以及20多万人的规模参加会战。如此大的资源量,不要说长庆油田,就是在中国石油内部也不好解决。

2010.3 国际石油经济·7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