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美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建筑美学
收稿日期:2009202226
作者简介:史 丽(19802),女,助理工程师,新疆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房建室,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史 丽
摘 要:阐述了建筑美学的产生、建筑美学的划分及其定义,研究了建筑美学的意义主要体现的几个方面,并通过对建筑美学的原则和特征进行说明,以期有助于人们全面认识建筑美学。
关键词:建筑美学,设计,美学观,审美价值中图分类号:TU 285文献标识码:A
如何设计赏心悦目的建筑、如何让自己的设计体现出建筑之
美是每个设计师孜孜追求的目标,然而“美”这个概念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通过对建筑美学的定义、意义、原则和特征四个方面进行综合阐述,以求对建筑美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1 什么是建筑美学
1)建筑美学的产生。
自从世界上有了第一幢刚具雏形的“房
屋”,建筑美学就随着它的出现而出现了。
建筑美学经历了一个从茅屋之“美”到广厦之“美”的发展过程,它的每一步发展都以一定的社会物质条件为基础,而“美”的最后形成,还有赖于人的意匠,加工和创作。
真正美的建筑艺术、美的建筑形式和构图,都不是凭空产生的,是建筑技术、材料、结构和构造等物质方面的因素所决定的,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结果。
大量历史事实表明,建筑美学的产生不但具有客观性的一面,而且有着主观性的一面,材料、结构和构造等物理方面的问题属于美的客观范畴,人的心理机能和智慧创造,属于美的主观范畴,前者是产生美的实际条件,后者是产生美的真正动因。
2)建筑美学的划分。
随着建筑美学的产生,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对建筑美学的意义的争论,一般认为建筑美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通常地说,狭义建筑美学是指单体建筑美学,是指美的房屋、美的造型、美的装饰;而广义建筑美学则把建筑放到广阔的特定时空背景中去研究,它跨越单体,走向群体,跨越房屋自身,走向整体环境,跨越单体建筑,走向城市。
前者旨在揭示单个建筑造型美的规律和艺术特性,而后者侧重于从建筑美学的边界条件,从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从建筑街道、广场、区域乃到城市的宏观角度,去把握美的特性,研究建筑美学的问题。
狭义建筑美学的核心是源于维特鲁威《建筑十书》的建筑三要素。
英国建筑理论家柯林斯也认为实用、坚固、美观的提法很全面,不能去掉其中的任何一项。
3)我国对建筑美学的定义。
对建筑美的解释有多种多样,我国出现的主要有三种:a.“新功能论”,认为建筑师在创作过程中只不过在复杂而严格的功能、技术、经济条件下尽量按照形式美的法则推敲外形罢了,这一观点基本否定了除了“形式美”以外的任何建筑“艺术美”的形式。
b.“两层次论”,认为建筑物的美可分为“形式美”和“艺术美”两个层次,前者具有一般形式的审美性质,而后者还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c.“系统”建筑美论,即把建筑美的意义放在宏观的建筑大系统中去考察,一反传统的从功能到形式的“线性思维”模式。
2 建筑美学的意义
之所以建筑美学是设计工作者所追求的共同目标,是因为建筑美学在实际建筑中存在着重要意义,建筑的美学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能真实地反映一个时代、一个社会形态、一个家庭,概
言之,就是建筑物拥有者的政治文化、经济状况,具有真实美。
真实是美的内核,建筑的美学价值首先在于,通过对建筑的审美,可以窥见这个建筑物或建筑群所构建的社会、时代或家庭当时经济、政治、文化之真实状况。
反过来,又可以通过对建筑的审美,窥见当时的经济、政治、文化的状况,对建筑美的构建的支撑力和制约力。
说建筑是凝固的历史,是凝固的史诗,就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的。
法国的埃菲尔铁塔、荷兰阿姆斯特丹的原子塔,人们通过对这两个不同时代的建筑物的审美,可以看到工业时代和原子时代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真实状况,并且是勿庸置疑的。
2)建筑反映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科技进步状况、创新能力,以及那个时代,那个社会形态下人们的审美情趣、审美价值取向和美学追求。
应该说,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科技进步状况、创新能力,决定这个时代、这个社会所建造的建筑物的科技含量和创新能力水平。
反过来,通过对一个建筑、一个建筑群的审美,也可以窥见这个建筑物、这个建筑群所建造的社会、时代的科技进步状况和创新能力。
科技和创新是美的内涵,是美的创造的原动力,是美的母体。
一般意义上的美是如此,建筑美亦是如此。
3)建筑的实用性,也就是建筑的实用价值,同样是建筑美的美学意义的重要体现。
建筑的美学意义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这个建筑物或建筑群的实用性(实用价值)。
美的感受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实用,建筑尤为如此。
一般说来,建筑都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而实用性有直接实用性和间接实用性之分。
没有实用性,就很难说有什么美的感受,也就谈不上什么美。
实用价值可以产生舒适,可以产生愉悦,可以激发美感,让人感受美。
显然,建筑的美学意义,体现在其实用价值上。
反过来,建筑的实用价值,彰显建筑的美学意义。
4)建筑的美学意义还体现在建筑的鉴赏价值(也叫观赏价值)上。
一个好的建筑物或建筑群及其环境,可以构成一个很好的建筑景观,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
一般说来,建筑及其环境是同步设计,同步建造的。
建筑群尤其是这样。
环境强化了建筑物或建筑群的美感,环境又扩展了建筑物或建筑群的美的内涵和外延,有了建筑主体,有了与主体建筑和谐映衬的环境,其观赏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一个好的建筑物或建筑群及其环境,它(它们)的外观、神韵都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3 建筑美学的原则
人们探索美,并努力地创造美,但是“美是难的”,有没有建筑的永恒之道来阐述美的原则,如果研究建筑美的形态,那么有造型美、空间美、环境美;如果研究美的机制,可以从美感心理、审美中介、理情寓合等因素来探讨;如果研究美的客观规律,甚至可以
追溯到自然界最基本的存在法则。
这些多方位的阐述无非是在寻
浅析建筑室内设计的创新
收稿日期:2009203206
作者简介:任海洋(19802),男,助教,南阳理工学院建筑系,河南南阳 473004
张 波(19812),男,助教,南阳理工学院艺术设计系,河南南阳 473004
任海洋 张 波
摘 要:针对室内设计的重要性,从独特性、发展及内涵等方面深入探讨了建筑室内设计的创新,指出室内设计应该紧随
社会的发展有不断创新、应围绕以人为本来展开,从而创造出具有更多时代特点的优秀作品。
关键词:建筑,室内设计,创新,发展,内涵中图分类号:TU238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随着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室内装饰作为人们消费
的一个重要内容,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都在发生显著的变化,诸如现在人们经常提到的人性化设计、绿色设计、文化回归设计、简装修重装饰等设计理念。
但是目前从实际情况来讲,我国室内设计行业就存在严重的抄袭现象,甚至存在“全国装饰看广东,广东装饰看深圳”的说法,现实中少有创新之作。
因此,我们在设计中要如何创新,就成为现在业界长期讨论的热门话题。
1 室内设计的独特性要求创新
创新本应该是我们设计的源泉,但目前国内设计中存在一些问题严重阻碍设计的创新,比如盲目照搬照抄、盲目追赶潮流、盲目进行材料堆砌等问题。
要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就必须在设计上创新,要创新不仅仅是标新立异、推陈出新,而是在继承过去设计创作成果的基础上,开拓新思路、发掘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寻找新题材,更需要在创作上探索新结构、新技术领域。
在我们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想要在设计上创新,就需要把握求一种美的普遍规律。
且看,为什么帕提农神庙、泰姬玛哈陵、天坛祈年殿等等这些不朽的建筑随着斗转星移已失去了原有的功能,但仍然能够作为建筑史上的艺术瑰宝,被推崇为美的象征,这是因为它们在符合美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根据所处的地域环境,又创造出自身的艺术感染力。
人类文明开始以来,人们在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通过无数次的生产劳动,有意无意地总结出一些共同经验,这些共同经验演变成为群体中的一种思维方式,在人的内心深处沉淀成衡量美的原型标准,符合这种标准的建筑激发出读者隐藏的潜在心理本能,得到群体的共鸣,于是被公认为是真正美的建筑。
4 建筑美学的特征1)时间与空间性特征。
建筑美具有时间性,我们对建筑美的欣赏必然要置于历史长河之中,不同历史时期,我们对建筑美具有不同的评判标准及要求;同时建筑美又具有空间性,建筑空间是人化的“四度空间”,它是建筑美的独特魅力所在。
2)时代性特征。
建筑美是不能脱离特定时代的,它是一定时代意识形态的显现,必然体现时代文化特征在建筑上的烙印。
密斯先生在《谈建筑》一文中指出“建筑依赖于自己的时代”“它是时代内在结构的结晶”,建筑正是因为具有这种时代性,才使建筑的美具有活力。
3)民族和地域性特征。
建筑美在属于时代的同时,也是属于地域和民族的。
密斯在《谈建筑》中说到,“希望的神庙罗马的巴西利卡和中世纪的教堂使我们觉得有意义是在于他们都是整个时代的创造,而不在于他们是某个个别建筑师的作品,他们真正意义在于他们是时代的象征。
”的确,建筑美是来源于生活的,是对生活的一种高度概括和升华。
因而,建筑美必然是属于时代与民族的,只有把个人的情感思想融入到整个民族文化乃至全人类的情感表现中,从而在时代情感中抽象出共同的元素。
这样创作出来的建筑才更具有魅力。
5 结语
通观建筑美学的种种理念,人们能深刻地认识到,建筑的美难以一言以蔽之,因为它不仅仅是视觉的艺术,还包括了听觉、触觉、味觉、心理感受等等许多因素,又融合了技术、理念、环境、审
美的主动者与被动者等等方面于一体。
展望未来的建筑美学观,
它必将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美学观,融合系统论、环境学与生态美学等多种学科,把自然、生态和社会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将人与自然的相互依赖、相互和谐作为审美的理想。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可持续发展的美学观将更加成熟和完善,必将成为建立在广义基础上的审美价值标准。
参考文献:[1] 许绪训.论建筑美[J ].黑龙江商学院学报,2002(3):15218.[2] 沈福煦.建筑美学论[J ].时代建筑,1995(6):10212.[3] 傅 雁.建筑美[J ].中外建筑,2003(6):9211.[4] 顾大治,徐 震,左光之.感悟建筑美[J ].山西建筑,2006,32(4):15216.
Initial analysis on architectural aesthetics
SHI Li
Abstract :The author describes the architectural aesthetics ’generation ,division and its content ,studies some aspects that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architectural aesthetics mainly embodies ,and describes the principl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rchitectural aesthetics ,so as to help the people to recognize the architectural aesthetics.
K ey w ords :architectural aesthetics ,design ,aesthetic view ,aesthetic val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