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及简答

合集下载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与问答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与问答

宏观经济学一、通货膨胀一段时期内,一个经济体中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水平持续显著的上涨。

包括三层含义:1、通货膨胀是经济中一般价格的上涨,而不是个别商品价格的上涨;2、通货膨胀是价格的持续上涨,而非一次性上涨;3、通货膨胀是价格的显著上涨,非某些微小的上涨。

二、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区别:1、研究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单个经济决策单位的经济行为,研究消费者如何消费能够获得最大化的效用,研究生产者怎么获得最大化的利润;而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国民经济活动的。

2、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使用的是个量分析法,而宏观经济学使用的是总量分析法。

联系: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相互补充的。

两者对同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进行分析。

2、两者假定的制度前提是相同的。

3、两者使用的分析方法大多相同。

4、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宏观经济分析是以微观经济分析为前提的。

三、劳动力参与率=四、估算价值在计算GDP时,大多数商品与服务能够根据其市场价格来估价,但有些产品因为不在市场上出售,从而也就没有市场价格。

如果GDP要包括这些产品与服务的价值,就必须使用其价值的估算,这种估计被称为估算价值。

由于计算GDP所需要的估算知识近似的,并且由于许多产品与服务的价值被排除在外,所以GDP并不是衡量经济活动的一种完善指标。

五、会计利润= 经济利润+MPKP 因此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利润大部分是资本收益。

六、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特点1、规模报酬不变;2、要素的边际报酬递减;3、经济利润为零,要素报酬之和等于总产量;4、和1-分别代表资本所得和劳动所得在总收入中占得比例。

六、原始生产要素原始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是消费者。

包括: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

七、解释政府购买与转移支付之间的差别政府购买指一国政府像消费者一样直接购买产品和服务,而转移支付则是政府将财政收入的一部分向特定人群进行转移,这个过程中没有商品和服务的交换。

西方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和简答

西方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和简答

名词解释1.国内生产总值(GDP):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数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净投资:是整个社会新增的投资,即新投入的那部分资金。

3.GDP折算指数:名义的GDP和实际的GDP的比率。

4.自发消费:收入为0时举债或动用过去的储蓄也必须要有的基本生活消费。

5.边际消费倾向(MPC):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的比率。

6.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和支岀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名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7.流动偏好陷阱:当利率极地时,人们会认为这是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再上升而只会跌落,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在手中。

8.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

9.资本边际效率(MEC):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的使用期内各预期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

10.总需求函数:以产量(国名收入)所表示的需求总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总供给函数:表示总供给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12.摩擦性失业:是由于劳动力缺乏流动性,信息交流不完全以及市场组织不健全所造成的失业。

13.非自愿失业:指工人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与工作条件,但仍找不到工作而形成的失业。

14•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浦斯曲线是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替代取舍关系的曲线。

15.滞涨:经济停滞与高通货膨胀,失业以及不景气同时存在的经济现象。

16.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17.货币政策:是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18•经济增长:一般地,在宏观经济学中,经济增长被定义为产量的增加,这里的产量可以表示为经济的总产量,也可以表示为人均产量。

二、简答题1.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1)充分就业,指一切生产要素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2)价格稳定,指价格总水平的稳定,是一个宏观经济概念(3)经济持续均衡增长,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4)国际收支平衡2•自动稳定器定义及制度(1)定义: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货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和简答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和简答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和简答一、名词解释:1.IS曲线:当产品市场实现均衡时,利率r 与国民收入Y之间的关系曲线,称为IS曲线。

IS曲线是产品市场均衡状态的一幅图象。

它表示的是:与任一给定的利率水平相对应的均衡国民收入水平,在这样的水平上投资恰好等于储蓄,因此这条曲线称为IS曲线。

2.LM曲线:当货币市场实现均衡时,国民收入Y与利率r之间的关系曲线,称为LM曲线。

LM曲线是货币市场均衡状态的一幅图象。

它表示的是:与任一给定的国民收入水平相对应的利率水平,在这样的水平上货币的需求量恰好等于某一给定的货币的供给量,因此这条曲线称为LM曲线。

3.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包括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4.流动性陷阱:货币是流动性最大的资产,货币可随时作交易之用,随时应付不测之需,随时满足投机之需,因而人们持有货币的偏好称为流动性偏好。

当利率极低时,人们就会认为利率不会再下降,债券价格不会再上升,持有货币损失的利息不多,持有债券的风险却很大,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就会抛出债券,换回货币,有多少货币就持有多少货币。

这就是“流动性陷阱”或“凯恩斯陷阱”或“流动偏好陷阱”。

5.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使国民收入水平提高的同时也引起利率的提高,从而使得私人部门的投资减少的现象。

6.古典二分法:把经济变量分为实际变量与名义变量的方法称为古典二分法。

在货币数量论中,货币供给的变动,它只影响名义变量而不影响实际变量,这种货币对实际变量的无关性称为货币中性。

7. 自然失业率: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的自发供求力量起作用时,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下的失业率。

8.消费函数:消费与收入之间存在同方向的变化,我们用消费函数来体现这种同向关系即:C=a+cY (a>0,0<c<1)9.利率效应:(凯恩斯效应)利率下降会增加投资,从而使均衡收入水平增加。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1.GDP是指一国境内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总价值。

2.均衡产出是指经济社会收入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的有得支出的产出。

3.在索洛模型中,长期消费水平最高的稳态资本存量被称为资本积累的“黄金律水平”。

4.流动性偏好是指人们宁愿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资产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5.通货膨胀是指一个经济中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持续上涨,导致整个经济经历着通货膨胀。

1.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增加的1单位收入中用来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

2.预防性动机是指为了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如个人或企业为应付事故、失业、疾病等意外事件而需要事先持有一定数量的货币。

3.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是指政府预算在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下所产生的预算盈余。

4.总需求是指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总需求量。

5.周期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

1.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各种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2.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收入增量中用于增加消费支出的比例,或者增加1个单位可支配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例。

3.边际储蓄倾向是指储蓄增量与收入增量的比例,或者每增加1个单位可支配收入中用于储蓄的比例。

4.均衡产出是指和总需求相等时的产出,或者说是总需求和总供给相等时的国民收入。

5.通货膨胀是指经济社会中一定时期商品和劳务的货币价格水平持续上涨,包含价格总水平的上涨和持续上涨的特点。

6.投资乘数是指国民收入变化的增加量与引起这种增加量的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率。

7.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是指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量的比率。

8.总需求是指在特定价格水平下,生产部门愿意支出的产出总量,通常用产出水平表示。

这是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的定义。

9.总供给是指经济社会提供的总产量,即基于就业的基本资源(包括劳动力、生产性资本存量和技术水平)所生产的产量。

宏观经济学简答+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简答+名词解释

★3.下列各项是否应计入GDP?为什么?GDP=C+I+GP+(X-M)(1)转移支付:不计入,因为转移支付只是简单的把收入从一些人或一些组织转移到另一些他人或另一些组织那里去,没有相应的物品和劳务的交换发生。

而政府转移支付只是改变了社会财富量的分配,并没有增加社会的财富量.所以不能计入GDP (2)购买一辆旧车:不计入,GDP是新生产的物品和劳务,重要点是最终产品和当期生产!对于二手东西买卖,并没有产生新的商品和劳务,整个社会的总收入并没有发生改变,只是过去的价值进行了再分配。

(3)购买普通股票:不计入,这属于财富转移,只有生产出实际产品或服务才能计算进GDP。

★4.国民收入核算的两种主要方法。

支出法。

用支出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就是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来计算GDP。

就是核算经济社会(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个人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出口这几方面支出的总和。

GDP=C+I+G+(X—M) 收入法。

这种方法是从收入的角度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把生产过程中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收入,即工资、利润、利息和租金相加起来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但严格说来,最终产品市场价值除了生产要素收入构成的成本外,还有间接税、折旧、公司未分配利润等内容。

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折旧5.★社会保险税增加对GDP,NDP,NI,PI,DI这五个总量中哪一个总量有影响?为什么?社会保险税实质上是企业和职工为得到社会保障而支付的保险金,它由政府有关部门(一般是社会保险局)按一定比率以税收形式征收.社会保险税是从国民收入中扣除的,因此,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影响GDP、NDP和NI,但影响个人收入PI.社会保险税增加会减少个人收入,从而也从某种意义上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

然而,应当认为,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直接影响可支配收入,因为一旦个人收入决定以后,只有个人所得税的变动才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宏观经济学重点(名词解释及简答论述)

宏观经济学重点(名词解释及简答论述)

名词解释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 国民收入(NI)——从国内生产净值中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加政府补助金,就得到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性服务所得报酬,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意义上的国民收入。

3.个人可支配收入——税后的个人收入才是个人可支配收入,即人们可用来消费和储蓄的收入,即:DPI=PI-个人所得税=消费+储蓄4.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民概念,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5.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是用从前某一年的价格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6.均衡收入——若产出大于支出,非意愿存货投资就大于零,企业就要削减生产,直至总收支相等,即达到均衡收入。

7.凯恩斯的消费函数——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者的消费都由自发消费与引致消费组成,即线性消费函数的表达式是:c=α+βy8.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叫边际消费倾向, MPC=Δc/Δy9.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10.政府购买乘数——是指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

11.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12.资本边际效率(MEC)——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

13.IS曲线——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因此这条曲线称为IS曲线。

14.货币供给——用m表示,一般由国家加以控制,是一个外生变量。

分析中货币供给是指M1,即货币供给是指硬币、纸币和银行活期存款的总和。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doc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doc

1.国内生产总值(GDP)为•国或地区内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在•定时期内(通常为•年)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2.名义GDP使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由于通货膨胀的原因,引入实际GDP,它是指用从前某一年的价格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当年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3.均衡产出是指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4.流动性偏好: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里倾向。

5.凯恩斯陷阱(又称流动性陷阱):由于流动性偏好的作用,利息不再随货币供给量的上升而下降。

人们不愿意购买有价证券,以免有价证券价格下跌造成损失,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在手中。

6.IS曲线是描述满足产品市场均衡条件(即总需求等于总供给)的利率和收入关系的曲线。

7.LM曲线是描述满足货币市场均衡条件(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的利率与收入关系的曲线。

8.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经济效应。

9.自动稳定器(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10.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政府要审时度势,主动采取一些财政措施,变动支出水平或税收,以稳足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

11.充分就业:广义:一切生产要素(包括劳动)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

狭义:指存在自然失业(既存在自愿失业和摩擦性失业)的情况。

12.货币政策:再贴现率政策;公开市场业务;法足准备率。

13.失业:在一定范围内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并正在寻找工作的状态。

14.摩擦性失业:在生产过程中,难以避免的摩擦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

15.结构性失业: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

16.汇率: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货币的比率。

17.实际汇率:用同•种货币来度量的国外与国内价格水平的比率。

宏观经济学超全名词解释汇总

宏观经济学超全名词解释汇总

宏观经济一.名词解释:l 国生产总值:即GDP。

是指一个国家围在一定时期〔通常为1年〕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总价值。

l 国民生产总值:即GNP。

是指一个国家的国民一定时期在国和国外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l 个人可支配收入:DI=NI-个人所得税+GT。

即国民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并加上政府转移支付后的收入才是个人可以支配的收入。

〔课本第27页〕l 一般价格水平:用P表示。

是指产品市场上的物价总水平。

l 失业率:其被定义为已经失业但是正在积极找工作的人数占劳动力总人数的比例。

即:失业率=〔已失业但正在找工作的人数/劳动力总人数〕100%l 边际消费倾向:消费增量和可支配收入增量之比。

l 边际储蓄倾向:储蓄增量和可支配收入增量之比。

注意:l 支出乘数:总支出的任何组成局部的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都是一样。

我们把总支出增加后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称为乘数或支出乘数。

用K表示。

〔课本第5 1页〕l 货币需求:是指人们在不同的条件下出于各种考虑而愿意以货币形式保持一局部财富而形成的货币持有量。

l 交易性货币需求: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的货币需对交易媒介的需求,合称货币的交易需求。

用MD T表示。

l 投机性货币需求:投机动机是人们为财富储藏而持有货币的动机,由此形成的货币需对限制的货币余额的需求,即对资产形式的需求,称为货币的投机需求。

〔指由于未来利率的不确定,人们为防止资产损失或增加资本收入而及时调整资产构造而形成的对货币的需求。

〕l 灵活偏好陷阱:流动性陷阱是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假说,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

发生流动性陷阱时,再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无法改变市场利率,使得货币政策失效。

〔当利率低到*一点时,所有的人都预期利率不会下降而会上升,从而都抛出债券持有货币,此时人们对货币的投机需求到达无限大,货币供给量无论怎样增加也不会使利率下降,货币政策失效。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流量:是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

存量: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

3、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一个国民概念,是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4、折旧:资本物品由于损耗造成的价值减少。

折旧不仅包括生产中资本物品的物质磨损,还包括资本老化带来的精神磨损。

5、国内生产净值(NDP):从GDP中扣除资本折旧,就得到NDP。

6、国民收入(NI):从国内生产净值(NDP)中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加政府补助金,就得到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性服务所得报酬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意义上的国民收入。

7、个人可支配收入(DPI):税后的个人收入。

8、名义GDP(货币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9、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准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10、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经济主体想要有的全部支出。

在简单的两部门经济中,总需求为消费c与投资i之和,总供给为消费与储蓄之和。

当产量或国民收入处于均衡状态时,c+i=c+s,i=s.即均衡产量也就是投资等于储蓄时的产量,所以均衡产出指和计划需求相一致的产出,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支出等于计划产出,非计划存货投资等于零。

11、边际消费倾向(MPC):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也就是增加的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

MPC=Δc/Δy,若消费增量和收入增量均为极小值时,MPA=dc/dy. 12、棘轮效应:即上去容易下来难,杜森贝利相对收入假说理论的核心是消费者易于随收入的提高增加消费,但不易随收入的降低而减少消费,以致产生有正截距的短期消费函数。

这种特点被称为“棘轮效应”。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复习资料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复习资料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复习资料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复习资料宏观经济学(英文名称:Macroeconomics)是使用国民收入、经济整体的投资和消费等总体性的统计概念来分析经济运行规律的一个经济学领域。

宏观经济学是相对于微观经济学而言的。

宏观经济学本质上是修正主义性质的,集合了保守哲学观念和激进政策设计。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复习资料,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复习资料1.GDP即国内生产总值: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 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

均衡产出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3.IS曲线: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这条曲线上仸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因此这条曲线成为IS 曲线。

4. LM曲线:表示在货币市场中,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时收入与利率的各种组合的点的轨迹。

5. 经济增长:是指一国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即国民生产总值(gnp)的增加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

(或者: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

)6.经济周期:又称商业周期或商业循环,是指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

是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是国民收入或总体经济活动扩张与紧缩的交替或周期性波动变化。

7.奥肯定律: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 将低于潜在GDP2个百分点。

8.自然失业率为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它是劳动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这里的稳定状态被认为是:既不会造成通货膨胀也不会导致通货紧缩的状态。

9.国际收支: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从国外收进的全部货币资金和向国外支付的全部货币资金的对比关系。

(完整版)完整版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完整版)完整版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1. 宏观经济学:相对于“微观经济学”而言,是一门以一国(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经济科学。

它以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生活中有关总量的决定与变动,解释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波动、国际收支与汇率的决定和变动等经济中的宏观整体问题。

(解决失业、通货膨胀、经济波动、国际收支等问题,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

2. 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它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测度的是产品最终价值,中间价值不计入GDP。

一般用收入法和支出法核算。

3. 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

4. GNP: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民概念,乃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即无论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处于国内还是国外,只要是本国国民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都记入国民生产总值。

5. NNP:国民生产净值是社会总产品中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后的全部消费资料和用于扩大再生产及增加后背那部分生产资料。

6. 潜在产出:潜在产出是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时所达到的产量水平。

7. 个人可支配收入:PDI是一个国家所有个人在一定时期内实际得到的可用于个人消费或储蓄的那一部分收入。

8. 转移支付:转移支付是指政府或企业的一种并非购买本年的商品和劳务而作的支付。

分为政府转移支付和企业转移支付。

政府转移支付作用是收入重新分配,。

企业转移支付通常以捐款形式进行。

9. 产出缺口:衡量实际产量与经济中现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时所能生产的产量之间的差额。

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凯恩斯定律:凯恩斯提出的需求能创造自己的供给,因此政府采取措施刺激需求以稳定经济的论点,这是凯恩斯根据对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关系的分析,为推行其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而提出的与萨伊定律截然相反的论点。

2.均衡产出:当产出水平等于总需求水平时,企业声场就会稳定下来。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问题1:什么是宏观经济学?它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整体经济活动的学科,关注的是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和变化。

它与微观经济学相对,后者关注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和决策。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增长:研究经济总产出的增长和变化,以及与之相关的因素,例如技术进步、人口增长和投资。

2. 通货膨胀和物价稳定:关注总物价水平的变化和影响因素,以及如何维持稳定的价格水平。

3. 失业和就业:研究劳动力市场的情况,包括失业率、就业机会和工资水平等因素。

4. 货币和货币政策:分析货币供应和货币政策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以及它们与其他宏观经济指标之间的关系。

5. 国际经济关系:研究跨国贸易、国际资本流动和汇率等因素对各国经济的影响。

6. 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研究经济活动的周期性变化,包括经济扩张和衰退。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旨在了解经济的整体表现,并提供政策建议以促进经济稳定和增长。

问题2:为什么宏观经济学对我们重要?宏观经济学对我们具有重要意义的几个方面:1. 政策制定: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成果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提供了依据。

通过了解经济的整体状况和变化趋势,政府可以制定合适的货币政策、税收政策和财政政策,促进经济稳定和增长。

2. 企业决策:企业需要了解宏观经济环境以做出决策。

宏观经济学可以提供对宏观经济变化的预测和解释,帮助企业调整生产和投资策略以适应变化的经济环境。

3. 资源配置: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的整体运行和分配,帮助我们了解资源的利用和分配效率。

这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福利水平。

4. 个人理财:宏观经济变化对个人和家庭的购买力、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

了解宏观经济的变化趋势,可以帮助个人做出理性的理财决策,更好地应对经济环境的变化。

总之,宏观经济学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它帮助我们理解并应对整体经济的运行和变化,为政策制定、企业决策、资源配置和个人理财提供指导。

郑炳高鸿业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掌成好课

郑炳高鸿业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掌成好课

郑炳高鸿业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掌成好课郑炳高鸿业宏观经济学是指郑炳高和鸿业宏观经济学院联合研究的一种经济学理论体系。

该理论体系以郑炳高和鸿业宏观经济学院为主要研究机构,并且得到了广泛的学术认可和应用。

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总体行为和运行规律的经济学分支。

它关注的是经济的总量,例如国民收入、总就业、总投资等,以及宏观经济政策对这些总量的影响和调控。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是掌握宏观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下面将对一些常见的宏观经济学名词进行简答解释。

1. 国民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GD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

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规模和增长的主要指标。

2. 通货膨胀(Inflation)通货膨胀是指一段时间内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会导致货币价值下降,购买力减弱,进而影响经济运行和人民生活水平。

3. 失业率(Unemployment Rate)失业率是指劳动力市场上正在寻求工作但没有找到工作的人数占劳动力人口的比例。

失业率是衡量经济活动水平和劳动力市场紧张程度的重要指标。

4. 货币政策(Monetary Policy)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利率和信贷政策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和实现经济目标的一种政策工具。

5. 财政政策(Fiscal Policy)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支出和税收政策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和实现经济目标的一种政策工具。

以上仅是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的简答,宏观经济学还涉及到许多其他重要的概念和理论,如经济增长、开放经济、货币供应量等。

掌握这些名词和概念是理解和分析宏观经济学问题的基础,也是进行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和评估的必备知识。

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

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

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指一年),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以领土为统计标准,在本国国土范围内的财产和劳务获得收入计算在内的。

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GDP是指最终产品的总价值,不包括中间产品价值。

2: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3: GDP是指当年内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4:GDP是一定时期内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出的最终产品的价值。

5: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6:GDP中的最终产品不仅包括有形的最终产品,而且包括无形的最终产品---劳务。

2.存货:视为企业自己买下的存货投资。

(往年生产当年销售的不计,本年生产未出售的计入)3.最终产品: 一消费和投资为目的的现期生产和出售的产品。

最终产品是和中间产品相对而言的。

4.中间产品:指用于生产其他产品的产品,或现期生产出来的但是进入了其他产品或劳务的产品或劳务。

5.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是判断宏观经济运行的三个主要指标。

6.GDP反映福利水平变动的局限性:1.他不反映分配是否公平2.非市场活动得不到反映3.有些严重影响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内容无法得到反映。

4.它把所有市场交易活动反映到GDP中来,并不能正确反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无法反映人们从产品和劳务消费者获得的福利状况。

5.由于不同国家产品结构和市场价格的差异,两国GDP指标难以进行精确比较7.GDP增长率:指不变价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

8 GDP紧缩指数:是给定时期的现价国内生产总值与同期不变价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比率,它反映了所有商品在基期与当期之间的价格变化情况。

9. 支出法:从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的支出加总而计算出的该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10.支出法计算GDP公式:GDP=C+I+G+(X-M) C为居民消费支出,I为企业投资支出,G为政府购买性支出,X为出口,M为进口。

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一、名词解释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国民生产总值(GNP):则是一个国民概念,是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3、潜在国民收入:社会上一切可利用的经济资源所能够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最大量值,也就是一国的经济潜力充分利用或发挥时所能够达到的最大产出量,故又称潜在国民收入。

4、奥肯定律: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降低潜在GDP2个百分点。

5、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又称超额需求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

6、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又称成本通货膨胀或供给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

7、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的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货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8、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9、货币政策:是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10: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预算赤字是政府财政支出大于收入的差额;预算盈余是政府收入超过支出的余额。

二、简答(一)、宏观经济政策目标?①充分就业:任何经济体系通常都拥有一定数量的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

②价格稳定:是指价格总水平的稳定,它是一个宏观经济概念。

价格稳定不是指每种商品的价格固定不变,而是指价格指数的相对稳定,即不出现通货膨胀。

③经济持续均衡增长:是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

④平衡国际收支:当一国国际收支处于失衡状态时,就必然会对国内经济形成冲击,从而影响该国国内的就业水平、价格水平及经济增长。

财经大学《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财经大学《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经济社会(即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流动偏好陷阱(凯恩斯陷阱):当利率极低,人们会认为这种利率不大可能再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上升而只会跌落时,因而会将所持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

总之,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在收入的情况。

3、自然失业率:为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它是劳动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时的事业率。

4、菲利普斯曲线: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替代关系,即失业率高,则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高。

5、索洛余量:经济增长技术中进步的贡献部分写,即ΔA/A=ΔY/Y-αΔN/N-βΔk/K.6、 IS曲线:是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些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

7、 LM曲线: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货币需求和供给都是相等的,即货币市场是均衡的。

8、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和投资减少。

10、结构性失业:是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

11、资本深化:当人均储蓄大于临界投资所必要的数量时,K将上升,这时经济社会经历着资本深化。

资本深化=人均资本-资本广化。

12、名义GDP: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格。

13、均衡产出:和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14、财政政策:政府变动税收政策和支出政策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15、总需求: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总需求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构成。

16、短期菲利普斯曲线:预期通货膨胀保持不变时,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相对于“微观经济学”而言,是一门以一国(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经济科学。

它以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生活中有关总量的决定与变动,解释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波动、国际收支与汇率的决定和变动等经济中的宏观整体问题。

(解决失业、通货膨胀、经济波动、国际收支等问题,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

2.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它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测度的是产品最终价值,中间价值不计入GDP。

一般用收入法和支出法核算。

3.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

4.GNP: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民概念,乃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即无论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处于国内还是国外,只要是本国国民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都记入国民生产总值。

5.NNP:国民生产净值是社会总产品中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后的全部消费资料和用于扩大再生产及增加后背那部分生产资料。

6.潜在产出:潜在产出是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时所达到的产量水平。

7.个人可支配收入:PDI是一个国家所有个人在一定时期内实际得到的可用于个人消费或储蓄的那一部分收入。

8.转移支付:转移支付是指政府或企业的一种并非购买本年的商品和劳务而作的支付。

分为政府转移支付和企业转移支付。

政府转移支付作用是收入重新分配,。

企业转移支付通常以捐款形式进行。

9.产出缺口:衡量实际产量与经济中现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时所能生产的产量之间的差额。

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凯恩斯定律:凯恩斯提出的需求能创造自己的供给,因此政府采取措施刺激需求以稳定经济的论点,这是凯恩斯根据对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关系的分析,为推行其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而提出的与萨伊定律截然相反的论点。

2.均衡产出:当产出水平等于总需求水平时,企业声场就会稳定下来。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复习整理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复习整理

1、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社会经济中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如何从整个社会角度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2、宏观经济基本问题:国民收入(总产出)、通货膨胀问题(包括通货紧缩问题)、就业或失业问题(资源的充分利用)、经济周期问题(经济的波动性)、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开放经济问题、中心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3、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于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经济学中的三部“圣经”之三)是国家干预主义的开山之作,标志着现代宏观经学的产生。

4、宏观经济学流派:①凯恩斯主义:20世纪30年代,《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②新古典综合派:其主要人物有萨缪尔森,汉森,托宾,索洛等人。

在宏观层面接受凯恩斯的理论,在微观层面采用传统新古典济学理论,力图为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寻找合适的微观基础,因而其理论呈现出明显的综合性特征。

③货币主义:20世纪70年代,代表人物:弗里德曼。

理论假说:通胀始终是一种货币现象,是货币供给量过多的结果. 主要观点:政府不干预,只需要为市场创造良好的环境——控制货币发行量。

④理性预期学派:20世纪70年,卢卡斯,普雷斯科特。

主要观点:政府不干预,崇尚自由竟争的市场经济,加入理性预期。

⑤供给学派:20世纪70年代末,蒙代尔、拉弗等。

主要观点:(促进经济增长,抑制通货膨胀)由总需求分析转向总供给分析;复活萨伊定律;倡导经济自由主义;偏重政策研究。

⑥新凯恩斯主义学派:20世纪80年代,代表人物:曼昆、斯蒂格利茨。

基本假设:价格和工资黏性(市场的自动调节缓慢);不完全性假设。

强调政府干预的有效。

5、萨缪尔森:本世纪50年代,把以个量分析为主的微观经济学和以总量分析为主的宏观经济学拼合在一起,形成所谓的新古典综合派,或主流学派。

但无法解释70年代出现的滞涨现象。

6、货币主义——米尔顿·弗里德曼:20世纪50-60年代,米尔顿·弗里德曼通过对100多年来的美国货币史进行研究,发现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是美联储的货币供应量不当造成的。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1. 宏观经济学:相对于“微观经济学”而言,是一门以一国(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经济科学。

它以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生活中有关总量的决定与变动,解释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波动、国际收支与汇率的决定和变动等经济中的宏观整体问题。

(解决失业、通货膨胀、经济波动、国际收支等问题,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2. 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它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测度的是产品最终价值,中间价值不计入GDP。

一般用收入法和支出法核算。

3. 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

4. GNP: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民概念,乃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即无论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处于国内还是国外,只要是本国国民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都记入国民生产总值。

5. NNP:国民生产净值是社会总产品中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后的全部消费资料和用于扩大再生产及增加后背那部分生产资料。

6. 潜在产出:潜在产出是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时所达到的产量水平。

7. 个人可支配收入:PDI是一个国家所有个人在一定时期内实际得到的可用于个人消费或储蓄的那一部分收入。

8. 转移支付:转移支付是指政府或企业的一种并非购买本年的商品和劳务而作的支付。

分为政府转移支付和企业转移支付。

政府转移支付作用是收入重新分配,。

企业转移支付通常以捐款形式进行。

9. 产出缺口:衡量实际产量与经济中现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时所能生产的产量之间的差额。

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凯恩斯定律:凯恩斯提出的需求能创造自己的供给,因此政府采取措施刺激需求以稳定经济的论点,这是凯恩斯根据对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关系的分析,为推行其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而提出的与萨伊定律截然相反的论点。

2.均衡产出:当产出水平等于总需求水平时,企业声场就会稳定下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宏观经济学复习第一章名词解释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一年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之和。

名义GDP:是指一定时期内,用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产出价值实际GDP:它以不变的价格来计算某个时期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国内生产净值:从国内生产总值中扣除折旧的结果国民收入:即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实际报酬的总和,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

个人收入:即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个人从各种途径所获得的收入的总和,指个人实际得到的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即缴纳了个人所得税以后留下的可以为个人所支配的收入简答题1.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理解该概念时应注意哪几个方面?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理解时应注意六个方面的含义: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GDP是一定时期内生产而不是所受卖掉的最终该产品价值;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是流量而不是存量;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2.国民收入有几种核算方法?可以从三种角度来核算国民收入。

第一种是从生产角度出发,把各个部门所提供的全部物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扣除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中间产品的价值总和,即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这种方法称为生产法。

第二种是从收入角度出发,将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收入相加起来计算国民收入,再推算出国内生产总值,这种方法称为收入法。

第三种是从支出的角度出发,将市场需求者所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支出进行加总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这种方法称为支出法。

国民收入核算常用收入法和支出法。

3.写出五个基本的国民收入总量,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论述题试述核算国民收入的三种方法。

(一)产品流动法产品流动法又称为产品支出法、支出法、最终产品法、增值法。

它是从产品的使用出发,将一个国家在一年内消费者所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和劳务的货币支出进行加总,来计算该年内全社会所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在运用产品流动法计算国民生产总值时,为了避免重复计算,所相加的一定要是最终产品,而不是中间产品。

最终产品是最后供人们使用的产品或劳务,或者说是扣除了生产各个阶段上重复计算后的产品和劳务。

中间产品是在以后的生产中作为投入品的那些产品和劳务。

在计算最终产品的产值时,也可以运用增值法,即只计算在生产各阶段上所增加的价值。

(二)要素所得法要素所得法又称所得或收入法、要素收入法,这种方法是从收入角度出发,将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收入相加起来,即把劳动所得到的工资,土地所得到的地租,资本所得到的利息和企业家才能所得到的利润相加起来计算国民收入,然后再从国民收入中推算出国民生产总值。

从理论上说,用要素所得法计算应为: GNP = 要素收入 + 间接税 = 工资+利息+利润+租金-直接税+(直接税+间接税) 用这种方法计算出的收入都是各种生产要素缴纳所得税前的数字,所以要将直接税减去,间接税是从别的生产要素收入中获得的,所以应加上。

(三)生产法生产法又称部门法,它是根据提供产品和劳务的各部门所提供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来计算国民生产总值,它反映了国民收入从各个不同部门的来源,所以又称为部门法。

在根据这种方法进行计算时,各生产部门要把所使用的中间产品的产值扣除,仅计算新增加的价值。

商业、服务业等部门也按增值法计算;卫生、教育、行政、家庭服务等部门则按工资收入来计算其服务的价值。

在用生产法计算国民收入中,由于各国对生产部门的划分不尽相同,所以在计算上会有一些差别,但最后都要向GNP靠拢。

以上三种方法是从不同角度对国民生产总值进行计算的,从理论上说所得出的结果应该完全一致。

在这三种方法中,第一种方法,即产品流动法是最基本的方法,最后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数字应以它为标准。

如果用其它两种方法计算所得出的数字与用产品流动法计算所得出的数字不一致,则按产品流动法计算得出的数字进行调整。

第二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名词解释均衡产出:均衡的国民收入,是指与总需求相等的产出消费倾向: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的增加的多。

收入和消费的这种关系称为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在收入增量中消费所占的比率,即每增加1单位的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平均消费倾向:是指任一收入水平上的消费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率乘数:自发总需求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或者说是国民收入增加和引起这种增加的自发总需求增加量之间的比率。

投资乘数;国民收入的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投资量的比率。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收入的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化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化的比率税收乘数:国民收入的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化的税收变动量之间的比率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国民收入的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之间的比率平衡预算乘数:政府税收和购买支出同时以相等的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的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量之间的比率简答题1.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都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2.西方经济学家一般认为,将一部分国民收入从富者转给贫者,将提高总收入水平,你认为他们的理由是什么?3.为什么政府购买支出乘数的绝对值大于政府税收乘数和政府转移支付乘数的绝对值?论述题税收,政府购买支出和政府转移支付这三者对总需求的影响有何区别?第三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无第四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名词解释宏观生产函数:又称总量生产函数,它表示总投入和总产出之间的关系潜在产量:潜在产量的概念与潜在就业量或者充分就业量有关。

潜在产量或者充分就业的产量,是指在现有资本、技术和自然资源条件下,经济社会的潜在就业量所能生产的产量。

长期供给曲线:总需求曲线:简答题1.为什么说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2.总供给曲线是如何得出的?3.为什么说古典理论认为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4.简析古典总供给-总需求模型与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总需求模型的区别?5.凯恩斯主义如何解释宏观经济波动?第五章失业和通货膨胀理论名词解释充分就业:就是消除了周期性失业的就业状态,就所有的失业都是摩擦性的,结构性的、季节性的失业。

自然失业率:实现了充分就业时的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

经济性失业:就是工人愿意接受现行工资和工作条件下,却仍然找不到工作存在的失业奥肯法则:经济周期中失业变动与产出变动的经验关系通货膨胀:物价水平的普遍上升(物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普遍上升的时期)简答题1.失业的类型有那些?2.失业的原因有那些?3.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有哪些?4.说明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5.说明通货紧缩及其影响。

论述题1.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相比,那种失业问题更严重?2.论述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关系?第六章开放经济理论名词解释汇率:是不同国家货币相互交换的比率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 :名义汇率就是两国货币的兑换比率实际汇率、实际汇率则是用来反映两国商品的兑换比例浮动汇率制:是指货币当局对外汇市场很少干预,汇率随市场供求变化固定汇率制:外汇市场上的汇率相对稳定,市场汇率围绕中心汇率在很小的幅度内波动的汇率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一国将一定时期内的全部对外经济交易,按特定格式,进行系统地记录、分类、整理而编制出来的报表。

BP曲线:在表示IS-LM模型的利率与产出平面坐标中,方程式显示为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简答题1.汇率的标价方法有那些?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2.国际收支平衡的条件是什么?3.开放经济中总产出水平如何决定的?论述题1.论述汇率的决定因素.2.论述浮动汇率制和固定汇率制下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果的区别.第七章经济周期理论名词解释经济周期:又称商业周期或商业活动,是指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反复交替出现的过程。

加速原理:乘数-加速数模型:建立了用乘数和加速数相互作用的过程来解释经济周期的模型论述题1.乘数原理和加速原理有何区别和联系?2.运用乘数-加速数模型来解释经济的周期波动?第八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名词解释经济增长: 通常规定为产量的增加。

这里所指的产量增长即可以是经济的总量,也可以是人均产量。

经济发展: 一个社会或者社会体系向着更加美好和更为人道的生活持续前进。

稳态分析:资本的黄金律:论述题1.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储蓄率是怎样影响稳定状态产出水平,以及稳定状态增长率的?2.什么是资本积累的黄金率?长期消费总水平最大化的条件是什么?3.一国政策制定者要调控经济,那么实现资本积累的黄金率水平的主要手段有哪些?政策制定者一般都是心率稳定状态吗?为什么?4.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引入人口增长对一个经济稳定状态的产出水平以及经济的增长率有何影响?5.简述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第九章宏观经济政策名词解释财政政策:政府为了提高就业水平,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经济稳定增长而采取的有关税收、借债水平和政府支出的政策,即政府为了实现其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而对其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出的决策。

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是政府根据经济形势主动采取的增减政府收支的决策。

货币政策: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量以及通过货币供给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

自动稳定器:现在财政制度中存在一种不需要政府的干预和控制,自动而及时地朝正确的方向减缓经济波动的机制,即在经济过热时能够自动抑制通货膨胀,在经济衰退时能够自动减轻萧条的机制。

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是指既定的政府预算在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即潜在的国民收入水平上所产生的政府预算盈余货币创造乘数:是指基础货币量变动所引起货币供给总量变动比率经济增长: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与利率的货币政策手段法定准备金:即法定存款准备金,是指商业银行按照法律规定必须存在中央银行里的自身所吸收存款的一个最低限度的准备金。

出效应:挤出效应指一个相对平衡的市场上,由于供应、需求有新的增加,导致部分资金从原来的预支中挤出,而流入到新的商品中。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古典主义极端; 指古典主义的一种极端情况。

如果IS越平坦,或LM越陡峭,则财政政策效果越小,货币政策效果越大,如果出现一种LM曲线为垂直线而IS曲线为水平线的情况,则财政政策将完全无效,而货币政策将完全有效。

这种情况被称为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

非自愿失业:又称"需求不足的失业",指工人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与工作条件,但仍找不到工作而形成的失业,是1936年由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其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的概念简答题1.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2.自动稳定器有哪些制度构成?3.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工具有哪些?4.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于哪几个因素?用IS-LM模型分析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