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技术 PPT
合集下载
第二章 膜分离技术 PPT课件

优先吸附—毛细孔流动模型示意图
溶解-扩散模型
• 此模型认为膜是一种完全致密的中性界面, 是非多孔性的 a. 渗透物在膜的料液侧表面处吸附和溶解 b. 渗透物在化学位差的推动下靠分子扩散通 过膜 c. 渗透物在膜的透过液侧解吸 • 第二阶段决定了膜的透过速率,速率=推 动力/阻力
四、影响反渗透操作的因素
五、表征膜性能的参数
膜的物化稳定性:膜的强度、允许使用的压 力、温度、pH以及对有机溶剂和化学药品 的耐受力,是决定膜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 膜的分离性能 1 c 1.分离效率:表观截留率 Re c 100 % Jw=V/St 2.渗透通量: 3.通量衰减系数: Jt=J1tn
p b
• (一)氢键和结合水-孔穴有序扩散模型 • (二)优先吸附毛细管流模型 • (三)溶解-扩散模型
氢键和结合水-孔穴有序扩散模型
• Reid针对醋酸纤维素膜提出的 • 水与醋酸纤维素羰基上的氧原子形成氢键而构成 结合水 • 结合水占满孔径 • 在压力作用下,溶液中的水分子与醋酸纤维素羰 基上的原子形成氢键,而原来水分子间形成的氢 键被断开,水分子解离出来和羰基上的原子形成 新的氢键。 • 膜的多孔层存在大量的毛细管水,水分子能畅通 流出膜外-孔穴扩散
聚砜膜有如下特点
(1)有较高的滤液流量和较好的截留性能。 (2)能耐75℃的高温;耐pH范围宽,达pH 1~13。 (3)耐氯性强,耐游离氯高达50 mg/kg。 (4)耐压不高,一般低于0.17 MPa。
材料
二醋酸纤维素 三醋酸纤维素 混合醋酸纤维素 硝酸纤维素 醋酸硝酸纤维素 醋酸丁酸纤维素 醋酸磷酸纤维素 氰乙基纤维素 聚丙烯晴 聚氯乙烯 芳香酰胺 芳香族聚酰胺酰肼 聚砜
控制浓差极化的措施
第四章 膜技术

3)控制蒸发沉淀
控制蒸发沉淀是将聚合物溶解在一个溶剂 和非溶剂的混合物中(这种混合物作为聚合物 的溶剂)。由于溶剂比非溶剂更容易挥发,所 以蒸发过程中非溶剂和聚合物的含量会越来越 高,最终导致聚合物沉淀并形成带皮层的膜。
4)热沉淀
把溶于混合溶剂或单一溶剂的聚合物溶液 冷却而导致分相。溶剂的蒸发通常形成带皮层 的膜。
第四章 膜技术及其应用
第一节 膜技术简介 膜技术是一种新兴技术,由于其多学科的特点, 膜技术已经成为工业上气体分离、水溶液分离、化学产 品和生化产品的分离和纯化的重要过程。然而,对不同 分离过程之间作比较是很困难的。目前膜过程已广泛用 于许多领域并不断扩展。膜技术的优点可以概括为: 可实现连续分离; 能耗通常较低; 易与其它单元操作过程结合(联合过程); 易于在温和条件下实现分离; 易于放大; 膜的性能可以调节; 不需要添加物。
2、拉伸法制膜
这种方法是将部分结晶化聚合物材料(聚 四氟乙烯、聚丙烯、聚乙烯)挤压成膜,然后 沿垂直于挤压方向拉伸,使结晶区域平行于挤 压方向。在机械应力作用下,会发生小的断纹, 从而得到多孔结构。膜孔径范围0.1μm ~3μm。 只有结晶化或半结晶化材料适合此制膜工艺, 制得的膜的孔隙率高达90%。
膜的பைடு நூலகம்义
膜从广义上可以为两相之间的一个不连续区间。 这个区间的三维量度中的一度和其余两度相比 要小很多。膜一般很薄,厚度从几微米、几十 微米至几百微米之间。而长度、厚度则以米计。 膜可以是固相、液相、甚至是气相,其中以固 体膜应用最广。气体原则上可构成膜,但应用 及研究少之又少。
2、渗透通量
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膜面积的组分的量称 为该组分的渗透通量,其定义式如下: Ji=Mi/(A· t) 式中:Ji-----渗透通量,g/(m2· h) Mi----组分i的透过量,g A-----膜的面积,m2 T------操作时间,h 渗透通量与组分的性质、膜的结构性质以 及温度、压力、原液组成和流动状态等操作条 件有关。
膜技术

缺点:pH使用范围4~8,易被微生物分解及在高 压操作下时间长了容易被压密,引起适量下降。
硝酸纤维素由纤维素和硝酸制成,广泛用作透析 膜和微滤膜材料。
2.聚砜类
聚砜类是一类具有高机械强度的工程塑料 优点:耐酸、碱。 缺点:耐有机溶剂的性能差。
目前产量最大的高聚物膜材料。聚芳醚砜(PES)、酚 酞 型 聚 醚 砜 ( PES-C ) 、 聚 醚 酮 ( PEK ) 、 聚 醚 醚 酮 (PEEK)也是制造超滤、微滤和气体分离膜的材料。
氧化铝膜是目前工业上最常用的一种无机分离 膜已有孔径为0.2μm的微滤膜和4nm的超滤膜等各种 规格商品出售。
三、高聚物分离膜的形态结构
按形态分类为:均质膜和非均质膜。
均质膜是指上下左右任何一部分都具有相同的形态和 化学组成。可以是致密的也可以是多孔的,这类膜的透量 一般比较小,主要用于电渗析和个别气体的分离。非对称 模式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分离膜,也可以说是分离膜形态 结构上的特征。
第十章 膜技术
第一节 概述
膜分离是在20世纪初出现,60年代后迅速崛起的 一门分离技术。膜分离是利用一张特殊制造的,具有 选择透过性能的薄膜,在外力推动下对混合物进行分 离、提纯、浓缩的一种分离新方法。
薄膜分能透过与不能透过两种,一般为固定膜。
一、膜分离的基本原理
1、根据它们物理性质的不同——主要是质量、体 积大小和几何形态差异,用过筛的办法将其分离。
提高4%左右
第二节 膜分离
一、分离膜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1.分离性─组成具有选择透过的能力 分离能力适度,并不是愈大愈好,牺牲一部分透量。
分离能力取决于膜材料的化学特性和分离膜的形态结构。
2.透过性
有选择透过是分离膜的最基本条件,除去的物质透 过速度越低越好,需要的物质透过越快越好。二者速 度之比,代表分离效率。
硝酸纤维素由纤维素和硝酸制成,广泛用作透析 膜和微滤膜材料。
2.聚砜类
聚砜类是一类具有高机械强度的工程塑料 优点:耐酸、碱。 缺点:耐有机溶剂的性能差。
目前产量最大的高聚物膜材料。聚芳醚砜(PES)、酚 酞 型 聚 醚 砜 ( PES-C ) 、 聚 醚 酮 ( PEK ) 、 聚 醚 醚 酮 (PEEK)也是制造超滤、微滤和气体分离膜的材料。
氧化铝膜是目前工业上最常用的一种无机分离 膜已有孔径为0.2μm的微滤膜和4nm的超滤膜等各种 规格商品出售。
三、高聚物分离膜的形态结构
按形态分类为:均质膜和非均质膜。
均质膜是指上下左右任何一部分都具有相同的形态和 化学组成。可以是致密的也可以是多孔的,这类膜的透量 一般比较小,主要用于电渗析和个别气体的分离。非对称 模式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分离膜,也可以说是分离膜形态 结构上的特征。
第十章 膜技术
第一节 概述
膜分离是在20世纪初出现,60年代后迅速崛起的 一门分离技术。膜分离是利用一张特殊制造的,具有 选择透过性能的薄膜,在外力推动下对混合物进行分 离、提纯、浓缩的一种分离新方法。
薄膜分能透过与不能透过两种,一般为固定膜。
一、膜分离的基本原理
1、根据它们物理性质的不同——主要是质量、体 积大小和几何形态差异,用过筛的办法将其分离。
提高4%左右
第二节 膜分离
一、分离膜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1.分离性─组成具有选择透过的能力 分离能力适度,并不是愈大愈好,牺牲一部分透量。
分离能力取决于膜材料的化学特性和分离膜的形态结构。
2.透过性
有选择透过是分离膜的最基本条件,除去的物质透 过速度越低越好,需要的物质透过越快越好。二者速 度之比,代表分离效率。
膜分离技术(基础)ppt课件

11
三、膜分离技术的特点:
膜分离过程是一个高效、环保的分离过程,它是多学科 交叉的高新技术,它在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上可呈现出各 种各样的特性,具有较多的优势。
与传统的分离技术如蒸馏、吸附、吸收、萃取、深冷分 离等相比,膜分离技术具有以下特点。
※ 高效的分离过程 ※ 低能耗 ※ 接近室温的工作温度 ※ 品质稳定性好 ※ 连续化操作 ※ 灵活性强 ※ 纯物理过程 ※ 环保 ※ ……
陶瓷膜的主要用途:生物制药、油水分离并举例 金属膜的主要用途:生物制药、化工等
陶瓷膜管元件
陶瓷膜的断面结构 一种陶瓷膜组件的装配图
金属膜
15
B 按功能分: 分离膜, 反应膜。
16
C 按分离过程分: 微滤(MF) 超滤(UF) 纳滤(NF) 反渗透 (RO) 电渗析(ED) 气体渗透(GP) 渗透汽化 (PV)
EDI原理图
17
D 按膜孔径大小分: 微滤膜(0.05-10μm) 超滤膜 (0.05-0.002μm) 纳滤膜(0.001-0.005μm) 反渗透膜。(0.0001- 0.001μm)
18
19
各种膜过程操作参数对比:
20
E、按膜分离结构分:对称膜与不对称膜 不对称膜:指膜的化学结构或物理结构随膜的部位而异,即各向异性膜。用
12
四、膜的分类 A 按材料分: 有机膜(高分子聚合膜), 无机膜(陶瓷 膜、金属[不锈钢]膜、碳膜、玻璃膜)。
13
浸润与不浸润:
14
A、无机膜:陶瓷膜、金属膜、玻璃膜和碳膜 陶瓷膜品牌:a、membralox\membraflox\
b、aaflow\orelis\atech\schumacher c、久吾\tami\PCI 金属膜品牌:AccuSep\凯发 玻璃膜与碳膜:PCI
三、膜分离技术的特点:
膜分离过程是一个高效、环保的分离过程,它是多学科 交叉的高新技术,它在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上可呈现出各 种各样的特性,具有较多的优势。
与传统的分离技术如蒸馏、吸附、吸收、萃取、深冷分 离等相比,膜分离技术具有以下特点。
※ 高效的分离过程 ※ 低能耗 ※ 接近室温的工作温度 ※ 品质稳定性好 ※ 连续化操作 ※ 灵活性强 ※ 纯物理过程 ※ 环保 ※ ……
陶瓷膜的主要用途:生物制药、油水分离并举例 金属膜的主要用途:生物制药、化工等
陶瓷膜管元件
陶瓷膜的断面结构 一种陶瓷膜组件的装配图
金属膜
15
B 按功能分: 分离膜, 反应膜。
16
C 按分离过程分: 微滤(MF) 超滤(UF) 纳滤(NF) 反渗透 (RO) 电渗析(ED) 气体渗透(GP) 渗透汽化 (PV)
EDI原理图
17
D 按膜孔径大小分: 微滤膜(0.05-10μm) 超滤膜 (0.05-0.002μm) 纳滤膜(0.001-0.005μm) 反渗透膜。(0.0001- 0.001μm)
18
19
各种膜过程操作参数对比:
20
E、按膜分离结构分:对称膜与不对称膜 不对称膜:指膜的化学结构或物理结构随膜的部位而异,即各向异性膜。用
12
四、膜的分类 A 按材料分: 有机膜(高分子聚合膜), 无机膜(陶瓷 膜、金属[不锈钢]膜、碳膜、玻璃膜)。
13
浸润与不浸润:
14
A、无机膜:陶瓷膜、金属膜、玻璃膜和碳膜 陶瓷膜品牌:a、membralox\membraflox\
b、aaflow\orelis\atech\schumacher c、久吾\tami\PCI 金属膜品牌:AccuSep\凯发 玻璃膜与碳膜:PCI
膜技术五种经典的膜分离过程课件

• 超滤膜一般为非对称膜,由一层极薄(通常为0.1-1um)具 有一定孔径的表皮层和一层较厚(通常为125um)具有海绵状 或指状结构的多孔层组成,前者起筛分作用,后者其支撑作用。
12
分离机理
• • 一般认为超滤过程的分离机理为筛孔分离过程,但膜表 面的化学性质也是影响超滤分离的重要因素,即超滤过程 中溶质的截留包括在膜表面上的机械截留(筛分)、在膜 孔 中的停留(阻塞)、在膜表面及膜孔内的吸附 三种方 式。
膜分离过程的推动力有两类:
①借助外界能量,物质发生由低位向高位的流动; ②以化学位差为推动力,物质发生由高位向低位的流动。
一些主要的膜分离过程的推动力
推 动力 压力差 电位差 浓度差
浓度差(分压差)
浓度差加化学反应
膜过程 反渗透,纳滤,超滤,微滤,气体分离
电渗析 扩散渗析、控制释放
渗透气化
液膜,膜传感器
1基本原理及操作模式 -微滤
• 微滤又称微孔过滤,利用膜的"筛分"作用进行分离的 膜过程。在静压差的作用下,小于膜孔的粒子通过 膜,大于膜孔的粒子则被阻拦在膜的表面上,使大小 不同的粒子得以分离,其作用相当于过滤,由于微孔 滤膜孔径相对较大,空隙率高,因而阻力小、过滤速 度快,实际操作压力也较低(1-2 atm)。 • 微滤主要从气相和液相物质中截留微米及亚微米的细 小悬浮物、微生物、微粒、细菌、酵母、红血球、污 染物等以达到净化、分离和浓缩的目的。 • 尽管普遍认为微滤的分离机理是类似于"筛分",但这 种"筛分"过程中,微滤膜的结构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膜的结构不同,截留机理也有较大差异。
• • 超滤的操作模式和微滤类似,基本上是死端过滤和错流 过滤两种,但由于超滤的功能与微滤 有所不同,微滤多 数是除杂,产物是过滤液; 而超滤着重是分离,产物既 可是渗透液,也可是截留液或者二者兼而有之,因此在这 两种基 本模式的基础上又发展了多种模式。
12
分离机理
• • 一般认为超滤过程的分离机理为筛孔分离过程,但膜表 面的化学性质也是影响超滤分离的重要因素,即超滤过程 中溶质的截留包括在膜表面上的机械截留(筛分)、在膜 孔 中的停留(阻塞)、在膜表面及膜孔内的吸附 三种方 式。
膜分离过程的推动力有两类:
①借助外界能量,物质发生由低位向高位的流动; ②以化学位差为推动力,物质发生由高位向低位的流动。
一些主要的膜分离过程的推动力
推 动力 压力差 电位差 浓度差
浓度差(分压差)
浓度差加化学反应
膜过程 反渗透,纳滤,超滤,微滤,气体分离
电渗析 扩散渗析、控制释放
渗透气化
液膜,膜传感器
1基本原理及操作模式 -微滤
• 微滤又称微孔过滤,利用膜的"筛分"作用进行分离的 膜过程。在静压差的作用下,小于膜孔的粒子通过 膜,大于膜孔的粒子则被阻拦在膜的表面上,使大小 不同的粒子得以分离,其作用相当于过滤,由于微孔 滤膜孔径相对较大,空隙率高,因而阻力小、过滤速 度快,实际操作压力也较低(1-2 atm)。 • 微滤主要从气相和液相物质中截留微米及亚微米的细 小悬浮物、微生物、微粒、细菌、酵母、红血球、污 染物等以达到净化、分离和浓缩的目的。 • 尽管普遍认为微滤的分离机理是类似于"筛分",但这 种"筛分"过程中,微滤膜的结构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膜的结构不同,截留机理也有较大差异。
• • 超滤的操作模式和微滤类似,基本上是死端过滤和错流 过滤两种,但由于超滤的功能与微滤 有所不同,微滤多 数是除杂,产物是过滤液; 而超滤着重是分离,产物既 可是渗透液,也可是截留液或者二者兼而有之,因此在这 两种基 本模式的基础上又发展了多种模式。
《膜分离技术》PPT课件

蛋白质、无机盐
缓冲液
精选ppt
无机盐
34
2. 微 滤
以多孔薄膜为过滤介质,压力差为推动力,利用 筛分原理使不溶性粒子(0.1-10um)得以分离的 操作。操作压力0.05-0.5MPa。
精选ppt
35
• 微滤应用 1) 除去水/溶液中的细菌和其它微粒; 2) 除去组织液、抗菌素、血清、血浆蛋白 质等多种溶液中的菌体; 3) 除去饮料、酒类、酱油、醋等食品中的 悬浊物、微生物和异味杂质。
F
精选ppt
11
17.1 膜材料 与膜的制造
精选ppt
12
膜材料的特性
• 对于不同种类的膜都有一个基本要求:
– 耐压:膜孔径小,要保持高通量就必须施加较高的压 力,一般膜操作的压力范围在0.1~0.5MPa,反渗透 膜的压力更高,约为1~10MPa
– 耐高温:高通量带来的温度升高和清洗的需要 – 耐酸碱:防止分离过程中,以及清洗过程中的水解; – 化学相容性:保持膜的稳定性; – 生物相容性:防止生物大分子的变性; – 成本低;
孔膜,其孔隙大小在电镜的分辨范围内。
精选ppt
28
4完整性试验
• 本法用于试验膜和组件是 否完整或渗漏。
• 将超滤器保留液出口封闭, 透过液出口接上一倒置的 滴定管。自料液进口处通 入一定压力的压缩空气, 当达到稳态时,测定气泡 逸出速度,如大于规定值, 表示膜不合格。
× 保留液 出口封闭
压缩空气
• 透析过程中透析膜内无流体流动,溶质 以扩散的形式移动。
精选ppt
32
透析原理图
大分子
透析膜 小分子
水分子
精选ppt
33
透析法的应用
常用于除去蛋白或核酸样品中的盐、变性剂、还原剂之类 的小分子杂质,
缓冲液
精选ppt
无机盐
34
2. 微 滤
以多孔薄膜为过滤介质,压力差为推动力,利用 筛分原理使不溶性粒子(0.1-10um)得以分离的 操作。操作压力0.05-0.5MPa。
精选ppt
35
• 微滤应用 1) 除去水/溶液中的细菌和其它微粒; 2) 除去组织液、抗菌素、血清、血浆蛋白 质等多种溶液中的菌体; 3) 除去饮料、酒类、酱油、醋等食品中的 悬浊物、微生物和异味杂质。
F
精选ppt
11
17.1 膜材料 与膜的制造
精选ppt
12
膜材料的特性
• 对于不同种类的膜都有一个基本要求:
– 耐压:膜孔径小,要保持高通量就必须施加较高的压 力,一般膜操作的压力范围在0.1~0.5MPa,反渗透 膜的压力更高,约为1~10MPa
– 耐高温:高通量带来的温度升高和清洗的需要 – 耐酸碱:防止分离过程中,以及清洗过程中的水解; – 化学相容性:保持膜的稳定性; – 生物相容性:防止生物大分子的变性; – 成本低;
孔膜,其孔隙大小在电镜的分辨范围内。
精选ppt
28
4完整性试验
• 本法用于试验膜和组件是 否完整或渗漏。
• 将超滤器保留液出口封闭, 透过液出口接上一倒置的 滴定管。自料液进口处通 入一定压力的压缩空气, 当达到稳态时,测定气泡 逸出速度,如大于规定值, 表示膜不合格。
× 保留液 出口封闭
压缩空气
• 透析过程中透析膜内无流体流动,溶质 以扩散的形式移动。
精选ppt
32
透析原理图
大分子
透析膜 小分子
水分子
精选ppt
33
透析法的应用
常用于除去蛋白或核酸样品中的盐、变性剂、还原剂之类 的小分子杂质,
最新专家讲座膜科学技术应用、发展幻灯片课件

❖ 膜生物反应器污水处理技术 特点: ➢ 彻底除去水中的固体物质 ➢ COD、固体和营养物可以在一个单元内除去 ➢ 出水无须消毒 ➢ 高负荷率,能量利用率高 ➢ 氧利用率高 ➢模块化/升级改造容易
Wehrle Werk AG公司流程
膜生物反应器
工艺性能 ➢ 进水COD在15000mg/L以上时,COD几乎完全被 去除。 ➢ HRT(水力停留时间)
❖膜反渗透海水淡化
➢世界淡化水日产量3000万吨,世界人口1/50的地区靠淡 化水生存和发展。
➢沙 特 膜 法 海 水 淡 化 设 备 能 力 为 5.68 万 m3/d , 含 盐 量 43700mg/m3,脱盐率99.7% ➢生产成本4~5元/吨 ➢我国“十五”计划专项,总投资25亿元人民币建膜反渗 透海水淡化装置。
CH4,C2H6
CO2
膜法与传统方法比较
传统方法
设备庞大 投资高 运行费用大 海上天然气开采无法实现
膜法
占地少 投资省 成本低 可用于海上天然气开采
2. 体积能量密度低,(33.936 MJ/m3,为汽油的22%), 运输困难,——低成本转化成液体燃料(Gas To Liquid)
技术路线:
天然气 占总成本60% 合成气
➢我国七亿人饮用水大肠杆菌超标 ➢1.7亿人饮用有机物污染的水
解决的方法—采用微滤、超滤膜净化使之成合 格的引用水:
除去细菌 除去有机物:苯、苯酚、氯仿等 除去硫酸盐、亚硝酸盐 除重金属离子:Pd、Hg、Al、Fe、Mn等。
0.2mm陶瓷膜处理地表水前后的水质表
水质指标 浊度/NTU 有机物含量/mg(O2)L-1 Al/mgL-1 Fe/mgL-1 Mn/mgL-1 细菌(20oC, 37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离子交换膜为什么具有选择透过性呢?
➢ 离子交换膜是一种由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具有离子交换基团 的薄膜,其所以具有选择透过性主要是由于膜上孔隙和膜上 离子基团的作用。
➢ 膜上孔隙的作用是,在膜的高分子键之间有一足够大的孔 隙,以容纳离子的进出和通过。是离子通过膜的大门和通道。
➢ 膜上离子基团的作用是,在膜的高分子链上,连接着一些 可以发生解离作用的活性基团。在水溶液中,膜上的活性基 因会发生解离作用,解离所产生的离子(或称反离子)进入溶 液。于是,在膜上就留下了带有一定电荷的固定基团。存在 于膜微孔中的带一定电荷的固定基团,好比在一条狭长的通 道中设立的一个个关卡或“警卫”,以鉴别和选择通过的离 子。
(3)制药/生物工程
➢ 抗生素、维生素、有机酸、氨基酸、酶等发酵液的澄清除菌过滤 ➢ 抗生素、维生素、有机酸、氨基酸等发酵液的蛋白剔除 ➢ 酶、蛋白质、多糖制备过程中细胞碎片的剔除 ➢ 抗生素、氨基酸、维生素、有机酸、酶、多糖、蛋白质的纯化与浓缩 ➢ 6-APA、7-ACA、7-ADCA及其他半合成抗生素的脱盐浓缩 ➢ 中成药、保健品口服液的澄清除菌过滤 ➢ 动物血浆、血清的浓缩精制 ➢ 其他相关的脱盐浓缩、澄清除菌、蛋白剔除、细胞收集等分离过程
三、扩散渗析(diffusion dialysis)
1、渗析:把水溶液中溶质透过半透膜而溶质 被截留的现象称为渗析。
半透膜:起渗析作用的薄膜,对溶质具有选择性。 半透膜的发展:
动物的膀胱膜、肠膜、羊皮纸; 离子交换膜:阳离子交换膜、阴离子交换膜
2、扩散渗析的原理
利用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性,以浓度差为推动 力来实现酸与盐或者碱与酸的分离。
(d)由于目前膜的成本较高,所以膜分离法投资较高, 有些膜对酸或碱的耐受能力较差。所以目前膜分离 法在水处理中一般用于回收废水中的有用成分或水 的回用处理。
3.膜分离法的分类
膜分离法的种类很多,现已应用的膜过 程有反渗透、纳滤、超滤、微滤、扩散渗析、 电渗析、气体分离、渗透蒸发、控制释放、 液膜、膜蒸馏等。目前,在废水处理中常用 的有扩散渗析、电渗析、反渗透、超滤等四 种膜分离技术。
一、膜的定义和分类
1、膜(分离膜)的定义
分离膜可看作是分离两相和作为选择性传递物质的屏障。 它可以是固态、液态或气态的,目前使用的分离膜绝大多数是固 膜。膜可以存在于两流体之间或附着于支撑体或载体的微孔隙上, 膜厚度要远小于其比表面积。
2、膜的分类
➢ 按膜结构分:有对称膜和不对称膜 ➢ 按膜材料分:有机膜:纤维素膜、聚酰胺膜、聚砜膜、聚乙烯膜等
⑸ 从放射性废水中分离放射性元素,然后将其浓缩 液掩埋。
五、反渗透(RO) Reverse Osmosis
1、概述 2、反渗透基本原理 3、反渗透膜及其透过机理 4、反渗透装置 5、反渗透工艺流程
1、概述
反渗透是一项高新膜分离技术,其孔径很小,大都 ≤10×10 –10(10A),它能去除滤液中的离子范围和 分子量很小的有机物,如细菌、病毒、热源等。它已广 泛用于海水或苦咸水淡化、电子、医药用纯水、饮用蒸 馏水、太空水的生产,还应用于生物、医学工程。
无机膜:玻璃膜、陶瓷膜、氧化铝膜等
➢ 按分离机理分:多孔膜、无孔膜和载体膜 ➢ 按几何形状分:平板式、管式、毛细管式和中空纤维式膜
二、膜分离概述
1.膜分离的概念 2、膜分离技术的特点 3.膜分离法的分类 4.膜分离法的应用
1.膜分离的概念
用一张特殊制造的、具有选择透过性 能的薄膜(分离膜),在外力推动下对双组 分或多组分溶质和溶剂进行分离、提纯、浓
(a)膜分离过程不发生相变,因此能量转化的效率高。 例如在现在的各种海水淡化方法中反渗透法能耗最 低;
(b)膜分离过程在常温下进行,因而特别适于对热敏 性物料,如果汁、酶、药物等的分离、分级和浓缩;
(c)装置简单,操作简单,控制、维修容易,且分离 效率高。与其它水处理方法相比,具有占地面积小、 适用范围广、处理效率高等特点;
❖ 扩散渗析法回收酸的原理
残液 / 渗析液
H2O
H+ H+
SO42- SO42-
(1)
Fe2+
A
H+ H+ SO42-
(2)
废酸液
回收液 / 扩散液
扩散渗析回收酸原理示意图
(1) — 原液室;(2) — 回收液室;A — 阴离子交换膜
⑴为原液室,⑵为回收室, 向⑴室自下而上引入料液 (H2SO4和FeSO4的混合液), 另向⑵室自上而下引入水流。 由于⑴室中的酸及盐的浓度 较大,其中的Fe2+、H+、 SO42-均有向⑵室扩散的趋势, 因阴离子交换膜对离子具有 选择透过性,只允许阴离子 SO42-通过而不让阳离子透过, 所以Fe2+受到阴膜的阻挡而 不能进入⑵室,而H+则因 性质特殊,其水合离子半径 小,迁移速度快,也能跟随 SO42-一起进入⑵室,以保持 溶液的电中性。这样,⑴室 中的H2SO4就不断扩散进入 (2)室,而FeSO4被阻挡在⑴ 室中,从而实现了酸与盐的 分离。
从化工厂人造丝浆压液中回收NaOH
四、电渗析(electrodialysis,简称ED )
1.电渗析的基本原理
电渗析是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以 电位差为推动力,利用阴、阳离子交 换膜对溶液中阴、阳离子的选择透过 性(即阳膜只允许阳离子通过,阴膜只 允许阴离子通过),而使溶液中的溶 质与水分离的一种物理化学过程。从 而实现溶液的浓缩、淡化、精制和提 纯的一种膜过程。
❖ 电渗析过程原理图
阳极室 浓缩室 淡化室 浓缩室 阴极室
+ Cl-
+
+ Cl- Cl+ Na+ + + 阳极 阳膜
-
Cl-
-
Na+
Na+
Na+ Cl- -
Cl- Cl-
- Na+ -
Na+
Na+
-
阴膜 阳膜 阴膜
阴极
阳极反应:
2Cl2eC2 l H 2O O H 2H 4 OH 4 e O 2 2 H 2 O
3、优缺点:
优点:能耗小,设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不需要对膜进行酸碱再生,分离过程中不需 要加入其它化学药剂。
缺点渗析速度慢,分离效率低。
4、应用:
在生物医学上的应用最为广泛,主要的用途 是血液渗析法(又称为人工肾),此外还有 人工肺。
在工业方面的应用
从钢铁工业酸洗废液中回收硫酸及在其它废酸液 中回收硝酸等;
注意:离子交换膜的作用并不是起离子交换的作用,而是起 离子选择透过性作用。
离子交换膜功能示意图
3、电渗析器
电渗析器由膜堆、极区 和夹紧装置三部分组成。膜堆 位于电渗析器的中部,由阳膜、 浓(或淡)水室隔板、阴膜、 淡(浓)水室隔板交替排列成 浓水室和淡水室。极区位于膜 堆两侧,包括电极、极水框和 保护室,其作用是供给电渗析 器直流电,将原水导入膜堆的 配水孔,将淡水和浓水排出电 渗析器,并通入和排出极水。 压紧装置由盖板和螺杆组成, 其作用是将极区和膜堆组成不 漏水的电渗析器整体,可采用 压板和螺栓拉紧,也可采用液 压压紧。
膜分离法
(Membrane Separation Processes)
➢
教学内容:
一、膜的定义和分类 二、膜分离概述 三、扩散渗析(diffusion dialysis) 四、电渗析(electrodialysis) 五、反渗透( reverse osmosis) 六、超过滤(ultrafiltration)
2、反渗透的原理
在浓水边加压,当压
由又水于不透浓允过度许膜差溶,存 质 使在通浓,过水半,一透所边渗膜以液力水透超透,过过实渗半现透透净压膜化时,过,即程则反。
缩的方法,统称为膜分离法。膜分离可用于 液相和气相,对液相分离,可以用于水溶液 体系、非水溶液体系、水溶胶体系以及含有 其他微粒的水溶液体系等。
膜分离过程的推动力有两类: ①借助外界能量,物质发生由低位向高位的流动; ②以化学位差为推动力,物质发生由高位向低位的流动。
一些主要的膜分离过程的推动力
2、膜分离技术的特点
(3)实际应 用的电渗析器
4、电渗析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目前,电渗析在废水处理实践中应用最普遍的有:
⑴ 造纸工业废水处理,利用电渗析法处理造纸工业 的亚硫酸纸浆废液和洗浆废水及碱法造纸黑液,从 中回收化学药品,已得到工业应用。 ⑵ 从芒硝废液中制取硫酸和氢氧化钠。 ⑶ 从酸洗废液中制取硫酸和沉淀重金属离子。 ⑷ 电镀废水和废液处理,含Cd2+、Cu2+、Ni2+、Zn2+、 Cr6+等重金属离子和氰化物的电镀废水都适宜用电 渗析法处理,其中应用最成熟的是含镍废水处理。
(4)空气过滤
➢ 喷雾干燥过程中染料、抗生素、奶粉等的回收 ➢ 电池厂金属镉、氧化铅粉尘的收集 ➢ 粉碎过程中磷酸盐、氧化镁、二氧化钛、碳粉、水泥、碳酸钙的回收 ➢ 包装过程中砂糖、染料、奶粉、味精等的回收 ➢ 干燥过程中PVC、二氧化硅、活性碳、肥料等的回收 ➢ 合成氨尾气中氢气的回收利用 ➢ 其他一切有关的粉尘收集及空气除尘过程
C2 lH2OHC H l ClO
阴极反应:
2H 2O 2e H 2 2O H
N aOH NaOH
2.离子交换膜
离子交换膜具有与离子交换树脂相同的 组成,含有活性基团和能使离子透过的 细孔。常用的离子交换膜按其选择透过
性可分为阳膜、阴膜、复合膜等
数种。
阳膜(cation exchange membrane)含有阳
(1)电渗析器的组装
电渗析器的组装依其应 用不同而有所不同。其 组装的情况是用级和段 来表示的。 级:一对正、负电极之 间的膜堆称为一级。 段:具有同一水流方向 的并联膜堆称为一段。
电渗析器的组装示意图
(2)电渗析器的级与段
一对正、负电极之间的膜堆称为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