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的实践探索和成果简介

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的实践探索和成果简介
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的实践探索和成果简介

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的实践探索和成果简介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最稳定、最辉煌、最丰富的文化之一,它是经各民族文化互相融合,为中华民族所共有的文化,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集中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品格。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团结人民、推动发展的精神支撑。五千年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国脉传承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面临严峻挑战以及各种复杂环境屹立不倒、历经劫难而百折不挠的力量源泉。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要赢得国际竞争,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国防实力,同样需要强大的文化实力。”

大学生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急需的人才,他们代表着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通过在大学生中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涵着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对于加强人文素养大有益处。通过学习研读古典文学名著,能够陶冶情操、增加才情,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通过学习研读古代哲学著作,能够改进思维、把握规律,增强思辨能力;通过学习研读古代伦理经典,能够知廉耻、明是非、懂荣辱、辨善恶,培养健全的道德人格。同时,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更为重要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以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使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为大学生所喜爱的民族形式,这有利于把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合格的接班人,从而帮助大学生顺利实现“会做人、会做事、会生存、会发展”的全面发展目标。

目前,从中央到各高校都非常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4年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文件,文件明确指出:在大学生中“深入开展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广东省教育厅也非常重视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中的教育工作,并将《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中的作用研究》,作为在2009年度的广东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研究课题,经过近两个月的

充分准备,加之前期的学术积淀,笔者主持所申报的《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中的作用研究》经专家评审而立项。这既是对课题组所有成员辛勤工作的肯定,也对学识浅簿的我们提出了进一步提高的要求,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将领导、专家的要求转化为教育、教学和研究的动力。先后召开多次研讨会,组织相关教师学习有关理论,并在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举行了我校首届《关于举行“读传统文化书籍,悟传统文化魅力”读书大赛》的活动。本次活动对象是罗定职业技术学院的全体学生,从2010年4月30日活动开展以来,许多学生积极利用课余时间认真阅读传统文化书籍,并根据自己的读书体会,撰写了有关“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神、价值等对当代大学生成长的启示或她的当代价值”方面的论文,在学生思考和写作的过程中,根据高职院校大学生普遍缺乏知识背景和论文写作能力的现状,我们老师积极参与到学生写作的全过程中,对论文写作的思路、格式、规范和要求进行全面的指导,及时解答学生读书和写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帮助学生撰写出大批合格的学术论文。最终,根据读书活动的要求,大赛评委会经过论文初检、初审后,确定合格参赛论文共39篇,从这些参赛论文中,评选出一等奖两名,二等奖三名、三等奖四名,优秀奖31名,共164692字。本书所采用的学生成果均来源于这39篇较高水平的参赛作品。

本次读书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读书兴趣,提升了我院学生的道德境界和人文素养,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了多读书、读好书的生活习惯,让大学生进一步了解了中华传统文化方面的基本知识,感受了中华文明的浩瀚和中华文化的瑰丽;提高了学生的论文写作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写作水平,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本次大赛参赛学生所提交的论文内容充实、逻辑严密,严格按照学术论文的格式进行写作,为学生以后的学术论文写作和专业成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为大学生成功进入社会和适应社会提供了保障,这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个体全面发展的重大贡献。

本书由上篇和下篇所组成,上篇是教师成果篇,共包含5篇高质量的论文成果。下篇是学生成果篇,由3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儒家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启示和健康成长研究”方面的成果,共19篇;第二部分是“道家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启示和健康成长研究”方面的成果,共8篇;第三部分是“其它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的当代价值研究------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启示和健康成长研究”方面的成果,共12篇。所有这些成果反映了大学生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平台,对于个人、集体、社会、民族和国家的思考,在此过程中,逐渐建构起自己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纵览全书,通过近一年半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本书建构了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开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的教学模式,系统研究了优秀传统文化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总结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时的重要作用。以罗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系统分析了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关系,明确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应该把握的原则,提出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具体途径,促进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既满足了大学生民族寻根的需要,又符合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从而为其它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机融合,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模式和实际的经验操作。

然而,要进一步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更好结合,当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需要领导、专家、全体教育工作者和全体学生的协同努力,并付出巨大的努力!可喜的是,我校在这方面已经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初步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生也从中收益良多,本书的汇集成编就是一个例证。当然,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在协调和整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面,仍然存在许多力所不及的地方,着也是当前在高校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所面临的共同难题,还需要各方继续努力,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协调和整合的深入研究,做出本人些许贡献。

罗定职业技术学院、南江文化研究中心

赵建伟

2011年3月 28日

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的实践探索和成果简介

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的实践探索和成果简介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最稳定、最辉煌、最丰富的文化之一,它是经各民族文化互相融合,为中华民族所共有的文化,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集中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品格。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团结人民、推动发展的精神支撑。五千年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国脉传承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面临严峻挑战以及各种复杂环境屹立不倒、历经劫难而百折不挠的力量源泉。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要赢得国际竞争,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国防实力,同样需要强大的文化实力。” 大学生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急需的人才,他们代表着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通过在大学生中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涵着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对于加强人文素养大有益处。通过学习研读古典文学名著,能够陶冶情操、增加才情,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通过学习研读古代哲学著作,能够改进思维、把握规律,增强思辨能力;通过学习研读古代伦理经典,能够知廉耻、明是非、懂荣辱、辨善恶,培养健全的道德人格。同时,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更为重要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以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使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为大学生所喜爱的民族形式,这有利于把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合格的接班人,从而帮助大学生顺利实现“会做人、会做事、会生存、会发展”的全面发展目标。 目前,从中央到各高校都非常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4年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文件,文件明确指出:在大学生中“深入开展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广东省教育厅也非常重视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中的教育工作,并将《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中的作用研究》,作为在2009年度的广东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研究课题,经过近两个月的

弘扬传统文化 改进学校育人工作

弘扬传统文化改进学校育人工作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校。站在时代的讲台,担负教书育人的教师,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历史使命: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在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通过祖国的山川之美、民俗之美、历史之美、文化之美和传统之美,让学生在祖国的灿烂的文化长河中翱翔,使中华文化传统得以光大。 一、充分认识传统文化在学校育人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 看看我们身边的许多青少年,受物质欲望的诱惑和思想文化的误导,说起某明星来头头是道,说起大禹治水来连连摇头。而那些民族传统的道德文化对他们犹如是天外来客,知之甚少。不懂得起码的尊老爱幼,孝奉父母,不注意个人的道德修养,仁爱礼智信更不知为何物。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已成为时代的需要,历史的必然。教师要充分发挥传统文化以德育人的独特而强大的功能,竭力引导学生在感受、感悟传统文化底蕴的过程中,能受到心灵的感动、人格的感化。使学生与传统文化文本的对话过程中,通过静心阅读,与作者相逢于案前灯下,视通万里,思接千载,对作者的认识、思想、情感、追求、人格、志趣、品位等,或认同,或发问,或共鸣,或陶醉……应倡导生命与生命的平等交流的体悟学习方式。教学方式上,强调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强调课堂内外的互动,强调书本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历、人生追求的结合,强调纸质教材与多媒体课件的结合,强调学习与研究的结合等等。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思想渐渐摆脱浮躁,即使难以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但率真的心灵却不迷失方向能勇往追求光明之旅。作为学校要弘扬传统文化,教学生亲近传统文化,筛选整理提炼其中的精华,指导他们积极学习提高素养,让博大精深的民族瑰宝世代传承并发扬光大,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 二、从优秀的文学作品中汲取语言和思想的精华。 汉语是最富有诗意的语言,简短的几个字中所代表的不是简单的具象的东西,很多都幻化成了意境。我们说到“小桥流水”,想到的不是具体

中华传统文化简介--资料

中华传统文化简介 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琴棋书画、三教九流、三百六十行、四大发明、民间禁忌、精忠报国、自然养生、竹、民谣、黄土、长江、黄河、红、月亮。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农家、农民起义、锄头;皇宫官府、宫庭文化、帝王学。 诸子百家 1.儒家(孔子、《论语》、孟子、《孟子》、荀子;思想:仁、义、礼、智、信;四书:《中庸》《大学》《孟子》《论语》) 2.道家(老子、庄子、列子;思想:道德,无为、逍遥;《南华经》《道德经》 3.墨家(墨子、《墨子》、思想:兼爱、非攻、举贤、节俭) 4.法家(韩非、李斯、《韩非子》思想:君主集权,以法治国) 5.名家(邓析、惠施、公孙龙、桓团《公孙龙子》) 6.阴阳家(邹衍、五行、金木水火土) 7.纵横家(鬼谷子、苏秦、张仪、《战国策》) 8.杂家(吕不韦《吕氏春秋》) 9.小说家(虞初《虞初周说》) 10.兵家(孙膑《孙膑兵法》孙武《孙子兵法》、吴起、尉缭、魏无忌、白起思想:【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就出自此书。强调作战前一定要做好准备) 11.医家(扁鹊、淳于意、张仲景、华佗、孙思邈、王冰、张从正、朱震亨、李时珍、张景岳) 琴棋书画 笛子、二胡、古筝、萧、鼓、古琴、琵琶。《茉莉花》、十大名曲(《高山流水》、《广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阳箫鼓》、《胡笳十八拍》、《汉宫秋月》、《阳春白雪》、《渔樵问答》);中国象棋、中国围棋,对弈、棋子、棋盘;中国书法、篆刻印章、文房四宝(毛笔、墨、砚台、宣纸)、木版水印、甲骨文、钟鼎文、汉代竹简、竖排线装书;国画、山水画、写意画;敦煌壁画;八骏图、太极图(太极)。 传统文学 主要是指诗词曲赋。 《诗经》、《汉乐府》、《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小说》、四大名著(《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等。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传统节日 中国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很多事情有各种礼仪和习俗。汉民族传统节日近50个。如下是15个主要节日:春节、上元节(元宵节)、花朝节(花神节)、上巳节(女儿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鬼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腊八节、祭灶日(小年)、除夕。每个地方还有地方和民族的特色。 中华诗词 古诗、律诗、绝句、近体诗、无题诗、自度曲(词)、传统诗词等。(可归类于传统文学) 中国戏剧 京剧、秦腔、潮剧、昆曲、湘剧、豫剧、曲剧[1]、二人转、河北梆子、皮影戏、川剧、黄梅戏、粤剧、花鼓戏、巴陵戏、木偶戏、脸谱。 中国建筑 长城、牌坊、园林、寺院、钟、塔、庙宇、井、石狮、民宅、秦砖汉瓦、兵马俑、故宫

传统文化的资料大全

中国是世界上率先发明瓷器的国家,为人类历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瓷器的发明,堪称我国的“第五大发明”,它在技术和艺术上的成就,传播到世界各国,并深刻影响了其陶瓷和文化的发展,为我国赢得“瓷器之国”的盛誉。 传统文化内容资料1-汉服、旗袍、中山装、其他少数民族服饰、木屐、绣花鞋、翘头履 -中国书法、篆刻印章、中国结、京戏脸谱、皮影、武术 -秦砖汉瓦、兵马俑、桃花扇、景泰蓝、玉雕、中国漆器、红灯笼(宫灯、纱灯) -木版水印、甲骨文、钟鼎文、汉代竹简 -茶、中药、文房四宝(砚台、毛笔、宣纸、墨)、四大发明 -竖排线装书、剪纸、风筝 -佛、道、儒、法宝、阴阳、禅宗、观音手、孝服、纸钱 -乐器(笛子、二胡、鼓、古琴、琵琶等) -龙凤纹样(饕餮纹、如意纹、雷纹、回纹、巴纹)、祥云图案、中国织绣(刺绣等)、凤眼 -彩陶、紫砂壶、蜡染、中国瓷器 -古代兵器(盔甲、剑等)、青铜器鼎 -国画、敦煌壁画、山清水秀、写意画、太极图 -石狮、飞天、太极 -对联、门神、年画、鞭炮、谜语、饺子、舞狮、中秋月饼 -鸟笼、盆景、五针松、毛竹、牡丹、梅花、莲花

-大熊猫、鲤鱼、芭蕉扇、风箱 -黑头发黄皮肤、丹凤眼 -红旗、天安门、五角星、红领巾、红太阳、长江、黄河 -唐装、绣花鞋、老虎头鞋、旗袍、肚兜、斗笠、帝王的皇冠、皇后的凤冠 -泥人面塑、锄头、清朝大辫子、铜镜、大花轿、水烟袋、鼻烟壶、筷子 -华表、牌坊、长城、园林、寺院、古钟、古塔、庙宇、亭、井、黄土、民宅 -汉字、数字8、6、4 -唐诗、宋词、《三十六计》、《孙子兵法》、《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诗经》 -金元宝、如意、烛台、罗盘、八卦、司南、棋子与棋盘、象棋、围棋 -黄包车、鼻烟壶、鸟笼、长命锁、糖葫芦 -玉佩、鹫、千层底、刺绣、丝绸、檐 另外我国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很多事情有各种礼仪和习俗…… 每个地方还有地方和民族的特色。 传统文化内容资料2瓷器 中国是世界上率先发明瓷器的国家,为人类历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瓷器的发明,堪称我国的“第五大发明”,它在技术和艺术上的成就,传播到世界各国,并深刻影响了其陶瓷和文化的发展,为我国赢得“瓷

传统文化学习计划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传统文化学习计划 篇一:传统文化学习规划 金殿中学学习“传统文化”的规划 一、昆明市金殿中学的基本情况 昆明市金殿中学是市教育局主办,市公安局、团市委协办,云南省唯一一所实施工读教育的学校。校址:金殿青龙山。校园面积:16.39亩。在职教职员工49人,驻校公安干警4人。其中,党员28人。现有在校学生180人。 工读教育是针对具有人格缺陷、不良行为习性、轻微违法行为且尚构不成刑事处罚的、不适于普通学校教育的未成年人,通过特殊的办学方式进行教育转化和矫治的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义务教育的重要补充。从“立足教育,挽救孩子,科学育人,造就人才”的办学指导思想,到“给孩子一次机会,还父母一个惊喜,报社会一份厚爱”的办学理念,再到“先成人,后成才,成人促才”的育人目标,学校进一步明确了德育为主、智育为辅的办学定位。 加强对青少年的德育培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

设的重要环节,是党和政府赋予教育工作者首要而神圣的职责。针对“问题未成年人”的德育教育,工读教育工作者使命更光荣、意义更深远、责任更重大、任务更艰巨,且迫在眉睫。 二、学习传统文化的指导思想: 中国有着五千年未曾中断的发展历史。在漫长的、不绝如缕的繁衍历程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形成了本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情趣、行为模式、德行素养和社风民俗。通过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面提升我校办学的核心竞争力,全方位提高育人质量,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实施中华传统美德主题教育活动的目的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学校举办了中华传统美德进校园的主题教育活动。旨在进一步充实德育内涵,提升师生道德修养,把学习中华传统美德内化为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实际行动,内化为促进学校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探索实践,建设工读教育校园文化。 四、总体设想 1.教育活动主题:“弘扬传统美德,构建和谐校园——学习弟子 规,争做好学生、好公民”

中国传统文化资料

中国传统文化资料 瓷器 中国是世界上率先发明瓷器的国家,为人类历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瓷器的发明,堪称我国的“第五大发明”,它在技术和艺术上的成就,传播到世界各国,并深刻影响了其陶瓷和文化的发展,为我国赢得“瓷器之国”的盛誉。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中国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一词也有"中国"的意思。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中国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因为其无论在胎体上,还是在釉层的烧制工艺上都尚显粗糙,烧制温度也较低,表现出原始性和过渡性,所以一般称其为"原始瓷"。 “瓷器”的发明始于汉代,至唐、五代时渐趋成熟;至宋代为瓷业蓬勃发展时期,定、汝、官、哥、均等窑。名重千古;元代青花和釉里红等新品迭出;明代继承并发展了宋瓷传统,宣德。成化窑制品,尤为突出;清代风格古雅浑朴,比前时稍逊,却胜在精巧华丽、美妙绝伦,康熙、雍正、乾隆时所制器物,更是出类拔萃,令人叫绝。 瓷器脱胎于陶器,它的发明是中国古代先民在烧制白陶器和印纹硬陶器的经验中,逐步探索出来的。烧制瓷器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制瓷原料必须是富含石英和绢云母等矿物质的瓷石、瓷土或高岭土;二是烧成温度须在1200℃以上;三是在器表施有高温下烧成的釉面。 原始瓷作为陶器向瓷器过渡时期的产物,与各种陶器相比,具有胎质致密、经久耐用、便于清洗、外观华美等特点,因此发展前景广阔。原始瓷烧造工艺水平和产量的不断提高,为后来瓷器逐渐取代陶器,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器奠定了基础。 中国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原始瓷器起源于3000多年前。至宋代时,名瓷名窑已遍及大半个中国,是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当时的钧窑、哥窑、官窑、汝窑和定窑并称为五大名窑。被称为瓷都的江西景德镇在元代出产的青花瓷已成为瓷器的代表。青花瓷釉质透明如水,胎体质薄轻巧,洁白的瓷体上敷以蓝色纹饰,素雅清新,充满生机。青花瓷一经出现便风靡一时,成为景德镇的传统名瓷之冠。与青花瓷共同并称四大名瓷的还有青花玲珑瓷、粉彩瓷和颜色釉瓷。另外,还有雕塑瓷、薄胎瓷、五彩胎瓷等,均精美非常,各有特色。 多姿多彩的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瓷器"与"中国"在英文中同为一词,充分说明中国瓷器的精美绝伦完全可以作为中国的代表。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优化学校育人环境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优化学校育人环境 单位:建水县甸尾乡中心学校作者:李应昌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的物质基础是对学生精神世界施加影响的手段。”这句话充分说明:与教育教学工作相协调的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优秀育人环境,就可以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优美的校园育人环境,体现了一个学校文化的积淀和底蕴,不仅能对学生学习、生活、心理起到良好的调剂作用,而且对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正是其中所蕴含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是实施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是通过渗透进行的,具有潜移默化性、导向性和暗示性。让学生从小养成热爱、亲近优秀传统文化的习惯,从每天所处的校园环境和班级氛围中能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渐染,逐渐对学生道德规范、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产生积极影响,让学校的每一个人内化为个人素养。 一、弘扬传统文化,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有利于陶冶学生的

情操。 培养人才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既需要教书育人,也需要环境育人。学校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文化环境,也是创造、传承与发展人类优秀文化的重要场所。学校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和文化行为,优秀的学校文化不仅是育人的核心力量,也是一所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学校快速发展的原动力。 中国传统文化,更是具有极为厚重的伦理色彩,所谓“学优者德厚,学浅者德薄”。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不仅是增进知识的过程,不仅是“把知识消化于生命,转化为生命所具有的德性”的过程,而且具有熏陶气质、变化性情、提高涵养的意义。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导的优秀校园文化,做到“人人是老师,处处是教室”,让学生随时随处、轻轻松松学经典,既要坚持寓教于乐,又要注重平和安静,在潜移默化的传统文化环境中给学生以心灵的安逸和舒展。 在校风学风建设中,从浓郁读书之风入手,渗透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举办读书节,召开诵读会,组织演讲赛,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等,以传统道德的渗透带动师生道德培养的提升。 学校要大力提倡传统文化进校园,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校园文化,提高学校的文明程度和育人功效,让我们的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氛围中含英咀华、衔华佩实,让他们在富有圣贤的思想氛围中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怀,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二、弘扬传统文化,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

中国传统文化大全

中国传统文化大全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民族的精神支柱。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乃至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奠定了人的一切文化与思想行为。接受古老的人类文化的教育熏陶,就深知道德底线存在,能够辨别基本善恶。理解传统人的理念和道德文明就容易处理好人际关系,明确人生价值观念,提升人伦道德。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之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传统文化是中国古圣先贤几千年经验、智慧的结晶,她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提升社会道德完善审美观的作用,表现出来的是民族内涵和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古代时候“华”这个字和“花”的意思一样,引申为美丽而有光彩,古代中原地区的人们,认为自己居住在衣冠整齐而华丽的文明地区,所以自称为华。作为华复民族,我们的历史文化就象花一样鲜艳美丽。民族风俗凝聚着人民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中国历史的画卷把我们民族的生活装点得多姿多彩:精美绝伦的工艺品,如诗如画的山水园林,叹为观止的民间艺术,让人折服的诗词曲赋,可歌可泣的历史典故,书法国画,大着名书,民间传说等等。

中华传统文化在影视界、商界、艺术界、饮食业、旅游业、建筑业等行业里都常常用得上,对增加创作灵感,丰富作品素材,合理布置家居,活跃思维,婚嫁做寿以及社会交际等都起很好的作用。当你还是用筷子吃饭,过传统节日过得有滋有味时,身为中国人的你就更应该了解多些中华传统文化。 何谓“十才子书”? 所谓“十才子书”,指的是这样十部作品:一、《三国演义》;二、《好逑传》;三、《玉娇梨》;四、《平山冷燕》;五、《水浒传》;六、《西厢记》;七、《琵琶记》;八、《花笺记》;九、《斩鬼记》;十、《三合剑》。它们中有小说、传奇和戏曲。有第一流的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和优秀的戏曲《西厢记》、《琵琶记》;但也有滥竽充数的,如《三合剑》。即使名列第二的《好逑传》、名称第三的《玉娇梨》和名列第八的《花笺记》,也由于格调不高,落入才子佳人小说的俗套,在中国文坛的影响也极微。因此,所谓“十才子书”的选择和排列,本身就是荒唐可笑的。有人说此出自金圣叹,恐怕不确。 古籍名称的由来

思政课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育人功能的探索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214634333.html, 思政课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育人功能的探索 作者:骆霞 来源:《天津教育·中》2019年第08期 【摘; 要】思政课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通过四个方面发挥育人功能:挖掘教育内容,帮助学生铸传统文化之基,为发挥育人功能奠定基础;开发校本课程,激发学生抒传统文化之情,为发挥育人功能拓宽视野;开展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习传统文化之技,为发挥育人功能提供路径;建立指标体系,引导学生修传统文化之德,为发挥育人功能科学评估。 【关键词】思政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功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文明史中延绵不断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通过不同的文化形态来表示的各种民族文明、风俗、精神的总称。作为思政课教师,肩负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索思政课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富有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精神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责任和使命。 一、挖掘教育内容,帮助学生铸传统文化之基,为发挥育人功能奠定基础 青年学生是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践行者。挖掘思政课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渗透,让学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和熏陶下树立家国情怀,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和国家的关系,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全面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教育 在《我们的中华文化》《我们的民族精神》《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感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提高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增强国家认同,树立民族自信,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培养学生做有自信、懂自尊、能自强的中国人。 (二)“仁爱共济、立己达人”的社会关爱教育 充分挖掘、整合《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公民的政治生活》等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融入课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融入课堂 教育教学案例 案例标题:以“黑脸包公”为代表的京剧脸谱所属学科:语文所在组别:小学语文 作者姓名: 工作单位: 一、教学背景 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更有效的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我个人觉得应该注意在三个方面着力:第一是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传统文化的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又体现了对现代人类文明的认同,是一个兼顾古今的科学系统。我们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三个层面的倡导:一个是国家层面,一个是社会层面,一个是个人层面。国家层面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三个层面中,爱国、诚信、友善、和谐等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而自由、民主、平等、法治等恰恰又是现代文明的标尺,因此在现代的教育教学当中如何系统性、科学性地引入中国传统文化到课堂教学之中,便是我等教师有必要关注、有必要学习、有必要推进的重要工作。 当前多元价值观的冲击,社会转型升级的镇痛对教育工作者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古与今、中与洋之间的关系愈发复杂,甚至在新

兴科技手段的冲击下发生了洋进中退、厚今薄古的不良风气。因此,在广大学校必须要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并引导其与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政方针相结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追求现代文明的和谐演进紧密的结合起来,以向学生传递社会正能量,增强青少年的民族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培养一代又一代既有中国情怀,又有世界胸襟的知礼守法的学生群体。 二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在学习、借鉴、吸收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传统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有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内容,也有悖于时代精神的内容。我们教师的作用就是在充分学习的基础上对中国传统文化加以甄别、去芜存菁,注重传统文化的价值发觉与当代转换,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明相融相通,与新型课堂相结合,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时代要求。 第三是要充分挖掘地域特色文化资源。中国地大物博,文化区域众多,一些有特色、有传承的地方文化亦可适当引入到教学中,起到以点带面、以小见大的作用,把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到地方区域文化中去教授给学生。安徽虽然是清初才设立的一个“新省份”,但自古就是一片历史悠久、物华天宝的沃土。从春秋时的老、庄开始,直到近现代的陈独秀、杨振宁,两千多年里江淮大地人才辈出,可谓是人杰地灵。更不用说以奇绝黄山为代表的秀丽自然风光和芜湖铁画等地方特色风物,把安徽的区域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因此,充分开展地域文化资源的体验课、兴趣课等课程,打造江淮特色、合肥魅力的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简介

中国传统文化简介(一) 2、海内外华人都称为炎黄子孙。“炎”和“黄”是远古时代两个部落首领炎帝和黄帝,相传他们联合统一了华夏,对中国早期文明的起源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所以炎黄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右图为黄帝像。 3、在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上,以禹为代表的夏后族起过重大作用。夏后族以华山作为自己的活动中心,所以又获得了华夏族的称号。今天,人们用“华夏”来代表中华民族。“华夏子孙”也是海外华人感到自豪的光荣称号。 4、爱国、爱乡一直是中华民族的基本道德规范和准则。为祖国和民族的利益而奋斗乃至献身,是最宝贵的品格。由此而产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中华民族成为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祖国统一始终是各民族的共同要求。 5、自强不息包含着中华民族的自尊、自信、自主和自立,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顽强的生命力和百折不挠的开拓进取精神,使人们以积极、乐观、有为的态度对待人生,使勤劳刻苦成为中华民族的品格,从而维系着民族独立,推动着民族进步。 6、中华民族崇尚道德,认为个人品德的好坏是国家政治好坏的关键。因此人人都应恪守道德准则,以德才兼备为人生的根本。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伦理道德型的文化。 7、中国人历来重视实际,深信“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崇尚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追求人生理想,实现人生价值,这就是中华文化的求真务实精神。 8、中华文化包含着宽容大度精神,主张各民族、各国互相尊重,和睦相处,实现“协和万邦”。 9、《周易》,又称《易经》,简称《易》,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著作和百科全书。它蕴涵的思想内容渗透在中国天文学、物理学、预测学、数学、医学、武术学等各个领域。 10、《周易》被国外看作是中国5000多年文化科学技术的源头活水,引起了西方众多学者的重视和研究,出现了世界性的“易学”。 11、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社会经历了划时代的变革,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发表不同的主张,产生了儒、道、墨、法等各家学说,出现了学术文化的繁荣局面,这就是“百家争鸣”。它对以后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主要传统文化介绍

中国文化传统 1、中国主要传统节日介绍 一、除夕:农历十二月大年三十晚上叫除夕。来历:除夕最早源于先秦时期的“逐除”。据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除“疫疠之鬼”,来年才会无病无灾。这就是“除夕”节的由来。“除”意思是“交替”;“夕”意思是“夜晚”。故除夕之夜,含有“旧岁到此而除,明日另换新岁”的意思。“除”乃除旧布新之意。“除夕”有“送旧迎新、祛病消灾”的意思。风俗活动:守岁、放烟花、吃团圆饭。诗句:(唐)范成大《卖痴呆词》:“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二、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是农历的一岁之首,俗称“大年”。是我国民间最热闹、最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来历:古代的春节,是指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时节,南北朝以后才将春节改在一年岁末,并泛指整个春季,这时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人们便把它作为新的一年的开始。到了辛亥革命后的民国初年,改农历为公历(阳历)后,便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直到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上才正式把正月初一的新年定为“春节”,至今仍有许多人将过春节叫过年。年:人们常把过春节说成“过年”,而“年”的最初含义与今天根本不同。据说,在很古的时候,世界上有一种最凶恶的野兽叫“年”。它一出来,见人吃人,见畜伤畜,人们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天神为了惩罚“年”,把它锁进深山,只许它一年出山一次。人们发现“年”有“三怕”——怕红颜色、怕响声、怕火光。于是,有一年腊月三十晚,大伙在门口贴上红纸,不断地敲锣打鼓、放鞭炮,晚上屋子里彻夜点上灯,“年”来了一看,家家灯光通明;一听,处处放炮声,吓得它不敢进村。白天它又偷偷下山来,见还是户户门上红,遍地咚咚响,吓得它胆颤心惊,调头又跑回去了。从此后,“年”一直没敢再来,据说饿死在深山老林里了。后来,人们才把防“年”、“驱年”,变成安安稳稳地过年了。风俗活动:贴春联、放爆竹、敲锣鼓、吃饺子、拜年。诗句: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三、元宵节:阴历正月十五日,又称“上元节”,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来历:我国古代历法和月相有密切的关系,每月十五,人们迎来一年之中第一个月满之夜,这一天被看作是吉日。早在汉代,正月十五已用作祭祀天帝、祈求福佑的日子。后来古人把正月十五称“上元”,七月十五称“中元”,十月十五称“下元”。在南北朝早期,三元已是要举行大典的日子,三元中,上元最受重视。到后来,中元、下元的庆典逐渐废除,而上元经久不衰。“上元”夜称“元夜”、“元夕”或“元宵”,元宵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因有张灯、看灯习俗,民间又称“灯节”。风俗活动:吃元宵、踩高跷、挂花灯、猜灯谜。诗句:(宋)欧阳修《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四、立春:每年的第一个节气就是“立春”,人们通常叫“打春”。来历:我国历史上每年立春这一天,人们穿上节日的服装,抬着一头纸糊的大耕牛,载歌载舞上街游行。游行后,把纸糊的耕牛抬到县衙的公堂上,由县官亲自执鞭打三下,意思是“大地回春,赶紧耕种。”因此,人们就把立春叫做“打春”。风俗活动:吃春饼、春卷。用布制作小娃娃或公鸡,佩戴在孩童身上。缝小布袋,内装豆、谷等杂粮,挂在耕牛角上。用鞭子打春牛(用泥做)三下,将泥牛打烂,土而洒在农田。诗句:《附三醉立春》:“撷来新韭碧参差,金脍银芽色色丝.;一片软云细细裹,奉与父老报春知。” 五、寒食:清明节前一天是寒食节。来历、故事:春秋时出亡多年的晋国公子重耳回国即位,即晋文公,封赏随其亡的臣子,唯独漏掉介子推。于是介子推携老母隐居绵山。晋文公得知后欲加封赏,寻至绵山,找不到他,便想烧山逼他出来。但介子推坚持不出,结果母子二人俱被烧死。晋文公于是规定每年这一天禁止人们起火烧饭,以寒食表示悼念。风俗活动:不生火、吃寒食、扫墓。诗句:韩翃《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传统文化简介

秦始皇:The First Emperor united the language,the measurement system and the currency, set up the prefectures and countries system, constructed the famous Great Wall and built extravagant palaces and mausoleums. 独生子女政策:Since the late 1970s,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been implementing the policy of family planning, or “one child policy”, hoping to control the population increase, improve population qualit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and society, and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中国哲学发展六个时期:The philosophy in pre-Qin times The orthodox philosophy during the Han Dynasty Metaphysics during the Wei and Jin Dynasties The Buddhist philosophy during the Sui and Tang dynasties Neo-Confucianism in Song and Ming dynasties Application philosophy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中国伦理道德的特点 1.Seeking harmony and maintaining equilibrium: harmony seeks peace, compromise, concord, and unison. Maintaining equilibrium is the ultimate purpose of harmony. 2.Collectivism over individualism: traditional Chinese values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collective interest. The interest of the society, the country and the family has always been given top prioity. An individual’s value can be realized within the group. 道家:Taoism is a school founded by Lao Zi and Zhuang Zi. The school advocates the doctrine that the Dao is the course, the principle, the substance, and the standard of all things, to which people must conform. Based one the work of Lao Zi or Dao De Jing. Taoism promotes the belief that a person should live a simple life, not to strive for wealth, fame or power, which will only give one worries and trouble.The school favors the political of “achieving good government through non-action”. 四书五经:The Great Learning, The Doctrine Of the Mean,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and Mencius; The Book of Poems, The Book of History, The Book of Rites, The Book of Changes, And The Book of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活字印刷术:Block printing was probably invented between the Sui and Tang dynasties. The process of block printing started with the cutting of wood into blocks, and then characters were engraved in relief on the blocks. Ink was brushed on the engraved block and a white sheet of paper was spread across it and then brushed with a clean brush one its back, leaving an image when the paper was removed. 北京四合院屏风的作用:To prevent outsiders from peeping in, apart from security, it provides protection against dust and storms.offers space, comfort and privacy. 八大菜系:Shandong Guangdong Sichuan Jiangsu Zhejiang Hunan Anhui Fujian cuisines 五茶:green tea,black tea, oolong tea,compressed tea,and scented tea.

传统文化课程实施方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实施方案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中的展现。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实践活动中创造积累的文明成果,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见证,它博大精深,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伟大贡献。 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习诵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了解历史名人、名胜古迹、科技发明、艺术创造(如建筑、绘画、书法、戏曲)和民俗风情等传统文化内容,对少年儿童人格的陶冶和智慧的启迪,对培养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把传统文化带进校园,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更是学校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需要。为了进一步丰富育人环境,切实落实市局下达的办出学校特色的指示,营造良好的育人气氛,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我校从实际出发,把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作为我校特色教学内容,并制定本期传统文化教学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不断深化课程改革,以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体现传统文化的“先做人,后读书”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与资源共享奠定基础。 二、实施原则 1、育人性原则:根据学校实际,结合时代特点和形式需要,发挥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使广大师生在校园传统文化的教学中提高思想道

德修养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方针。 2、整体性原则:传统文化教学要符合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围绕学校教学工作,密切联系学校实际,弘扬传统文化精神。 3、特色性原则:创新学校教书育人的途径和方法,丰富校园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在继承中挖掘新意,通过传统文化来领导新事物。用融合的手段为我校教书育人注入生机与活力。 三、整体思路 1、本期传统文化教学内容 中国传统节日:除夕、春节、元宵、立春、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重阳节、中元节、中秋节、冬至、腊八节等十三个节日。 2、教学内容的具体设施如下: A、我校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具体由于薛丽安排实施。 B、本期学习内容:采取各个节日由全体成员收集资料,集体研讨制成学案,然后再交学校领导审核后,制成册子,供每个老师教学时备用。为共享资源。 C、各任课老师要尽量写出每节课教学反思、心得体会。学生写出心得,并由全体成员集中讨论,整理归纳,制成小册子,为共享资源。 3、校园传统文化建设 外墙以校报、橱窗、醒目标语为主。室内布置坚持传统文化精髓统一规划与个性化相结合。 具体内容如下:

中华传统文化

汉字,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文化的结晶。点,横,竖,撇,捺,每一笔都至关重要。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写一手好中国字。小时候吧,用铅笔写字,我经常抱怨:这可恶的汉字这么难写。长大一些觉得这想法非常错误,现在,我爱汉字,虽然我的字仍旧歪歪扭扭不好看。汉字在整整一天都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早晨起来读着课文,我爱课本上的汉字。中午,打开练习册,做着题,我爱练习册上的汉字。晚上电视上正在举行汉字大赛,我更爱汉字。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小篆到隶书、楷书、草书、行书,有8000多年的历史。从繁体字到简体字,汉字经历了多少蜕变啊!它就像中国人,坚韧不拔,端端正正,因为它是中国千百年来的文化精髓。作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要感谢祖先为我们创造了汉字。做一个中国人,写一手好中国字! 2古诗《清明》 我喜欢《清明》这首古诗,这首古诗是唐朝杜牧写的。我向父母了解清明节民间风俗习惯,明白了中国人民千百年来,每逢清明节,都会用扫墓来怀念先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这首古诗的大致意思是:“清明节前后,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路上的行人心中十分烦闷,像丢了魂似的。有人向放牛的儿童打听哪儿有酒家,牧童用手指着远处那杏花盛开的小村庄。”春意浓浓,春雨绵绵,我们沉浸在对先人的思念中。 《清明》这首优美的古代诗歌,让我了解了传统节日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它是中国文化的精华。我学习它以后,更加体会到孝敬长辈的重要性。 3 端午节 我要介绍的是端午节。 端午节是在农历的五月初五,又叫端阳节。这一天是爱国诗人屈原抱石投江的日子。他听说自己的国家要灭亡了,心如刀割,悲愤交加,于是抱起一块大石头,纵身跳入汨罗江。 人们为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每到五月初五这一天,人们就会划着船把米饭到入江里,可是,大家发现倒入江里的米饭,全都被鱼吃了,于是,想出了一个办法,用一种长长的叶子把米包成四个角的形状,再投入江中,鱼以为是菱角,就不再吃了。 直到现在,每到端午节时,人们都会吃粽子、赛龙舟,妈妈也会用长长的竹叶把米包起来,我也会呢! 中华的传统文化多得数也数不清,这都是祖先留给我们后人的“财富”。 4春节 春节是我国最隆重的传统文化。听老师说,古时候海底有一种叫“年”的怪兽,每到除夕就到村子里吞食牲畜、伤人性命。因此到了除夕这天,人们纷纷上山躲避“年”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夕,村东头婆婆给一位乞讨的老人一些食物,并劝他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说他有办法把那个怪兽撵走。“年”闯进了村子,发现大门上贴着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院内突然传来“噼噼啪啪”的响声。“年”大惊失色,落荒而逃。原来这就是老人驱赶“年”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 过年前几天,我和妈妈把家里彻底打扫了一遍。奶奶买来肉,妈妈把它和成肉馅。我们又和面,蒸馒头。除夕晚上我们看联欢晚会。 大年初一,我们换上了新衣服,吃着香喷喷的饺子。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又给了我压岁钱。我真开心。

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

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 摘要:基于近代发展史可知,我国遭遇了西方列强的侵略,国人将被侵略之举 归因于传统文化的愚昧。显然,这一观点有失偏颇。如今,我国迎来社会主义新 时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持续深入。优秀传统文化极富人生哲理与强悍的生命力,历经岁月洗礼,依旧焕发勃勃生机。今天,我国政府想要打造文化强国,需 要以传统文化为基础,深挖其中的育人功能,以此弘扬我国核心价值观,在思想 意识形态领域内拥有更多话语权与影响力。本文立足于现实,梳理优秀传统文化 所有的育人功能,就如何育人提出自我观点。 关键词:新时代传统文化育人功能 一、优秀传统文化的存在价值 (一)促进民族复兴 习总书记指出:“如果要想在世界动荡不安的文化海浪里站稳脚跟就需要底蕴 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来指导。”文化是一国价值观、政治观及战略发展目标的另一种体现。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又是一国经济及综合实力的真实反映。在当前阶段,我国政府将打造小康社会,构筑和谐发展社会视为己任。文化发展即为其中 的主要内容之一,且事关整个民族的振兴与健康发展。从理论角度来看,我国治 国政策等同于德与法的结合,彼此相互影响,缺一不可。以德治国,对国人的道 德修养做了着重强调。提倡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以德治国效果改善。关键,能 够唤醒国人爱国热情,促进民族凝聚力与自豪感形成,鼓励国人全身心投入到社 会主义建设中。对于国家来说,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是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这也是我国能够经历苦难打击,依旧屹立在东方的秘密。 (二)培育核心价值观 2014年,习总书记提到:“中华文明一直持续近五千年已经具备其特殊的价 值体系。中华民族的基因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深深烙印在国人心中,在 不经意间都已经影响了国人的行动和思维方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随着时间演变,持续汲取各种思想予以丰富。优秀传统文化在 其中处于核心地位,为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做了良好铺垫。 备受各级政府与国人认同的核心价值观作为动力源泉并非是各种制度的总称,它是由优秀传统文化演变而成,属于是其中的精华。其实,完全可以将其看做是 中华民族行为习惯与思维模式特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契合实际情况,与传统 息息相关。同时,需要依赖优秀传统文化,从中汲取营养。如果将核心价值观当 做思想之树,那么优秀传统文化即为“根”,扎根于人民群众,负责输送各种养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 (一)价值导向功能 价值观是一个从无到有,经内化到个体习惯的持续性发展过程。貌似简单, 实则不然。社会环境始终处于动态化发展进程中,极易受各种因素带来的直接与 间接影响,与之相关的评价保准呈现出多元化特点。从个人角度来看,需要做到“爱国、诚信、敬业、友善”。深入分析能够发现,此举属于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祸莫大于无信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等传统文化观点在现代社会中的 具体体现。知悉、分析和提取传统文化中的精髓,结合新时代发展特点,赋予其 新的意义与时代价值,一方面有助于传统道德观念彰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另一方面可促进统一、正确价值观形成,为集结四方力量,中国梦的达成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