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比数列前项和的公式
等差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等差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当涉及到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时,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
1. 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公式:
对于等差数列 a,公差为 d,前 n 项和 Sn 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Sn = (n/2) * (2a + (n-1)d)
其中,
Sn 表示前 n 项和
n 表示项数
a 表示首项
d 表示公差
2. 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公式:
对于等比数列 a,公比为 r,且 r ≠ 1,前 n 项和 Sn 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Sn = (a * (1 - r^n)) / (1 - r)
其中,
Sn 表示前 n 项和
n 表示项数
a 表示首项
r 表示公比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公式适用于从第一项开始计算的情况。
如果你从第零项开始计算,则需要对公式进行相应的调整。
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求和公式
定义:等比数列的公比是任意两项之间的比值
分类:当公比为1时,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求和公式可以简化为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注意事项:当公比不为1时,需要单独考虑第一项和最后一项
推导:通过等比数列的性质推导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求和公式
公式应用的条件
前提条件:等比数列的首项不为0,且公比不为0
结论: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求和公式只适用于首项不为0,且公比不为0的等比数列
应用范围: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求和公式可以应用于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存款、贷款、资产评估等
实例解析:通过具体实例解析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求和公式的应用,加深对公式的理解和掌握
注意事项:在使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求和公式时需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如公式的适用范围、计算精度等
综合应用
金融领域:计算复利、折现等金融计算
汇报人: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目录
定义及性质
等比数列的定义: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
等比数列的性质:等比数列的任意两项的比值是常数,任意两项的积等于常数乘以这两项的和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q^(n-1),其中an是第n项,a1是第一项,q是公比
计算机科学:数据结构中的二叉树、堆等算法实现
物理学:原子核、分子结构等物理模型中的计算
统计学:样本方差、标准差等统计量的计算
初始项的处理
初始项为0的情况: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中,如果首项为0,则前n项和为0
初始项不为0的情况: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中,如果首项不为0,则前n项和为初始项与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乘积
推导方法一:累加法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数列总结
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 一、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 1.乘法运算公式法∵S n =a 1+a 2+a 3+…+a n =a 1+a 1q +a 1q 2+…+a 1q n -1=a 1(1+q +q 2+…+q n -1)=a 1·1-q 1+q +q 2+…+q n -11-q =a 11-q n1-q, ∴S n =a 11-q n1-q. 2.方程法 ∵S n =a 1+a 1q +a 1q 2+…+a 1q n -1=a 1+q (a 1+a 1q +…+a 1q n -2)=a 1+q (a 1+a 1q +…+a 1q n -1-a 1q n -1)=a 1+q (S n -a 1q n -1),∴(1-q )S n =a 1-a 1q n .∴S n =a 11-q n1-q. 3.等比性质法∵{a n }是等比数列,∴a 2a 1=a 3a 2=a 4a 3=…=a n a n -1=q . ∴a 2+a 3+…+a n a 1+a 2+…+a n -1=q , 即S n -a 1S n -a n =q 于是S n =a 1-a n q 1-q =a 11-q n1-q. 二、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理解(1)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 项和公式中共有a 1,a n ,n ,q ,S n 五个量,知道其中任意三个量,都可求出其余两个量.(2)当公比q ≠1时,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是S n =a 11-q n 1-q ,它可以变形为S n =-a 11-q ·q n +a 11-q ,设A =a 11-q,上式可写成S n =-Aq n +A .由此可见,非常数列的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S n 是由关于n 的一个指数式与一个常数的和构成的,而指数式的系数与常数项互为相反数.当公比q =1时,因为a 1≠0,所以S n =na 1是n 的正比例函数(常数项为0的一次函数).等比数列前n 项和性质(1)在等比数列{a n }中,连续相同项数和也成等比数列,即:S k ,S 2k -S k ,S 3k -S 2k ,…仍成等比数列.(2)当n 为偶数时,偶数项之和与奇数项之和的比等于等比数列的公比,即S 偶S 奇=q . (3)若一个非常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Aq n +A (A ≠0,q ≠0,n ∈N *),则数列{a n }为等比数列,即S n =-Aq n +A ⇔数列{a n }为等比数列.题型一 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基本运算(在等比数列{a n }的五个量a 1,q ,a n ,n ,S n 中,a 1与q 是最基本的元素,当条件与结论间的联系不明显时,均可以用a 1和q 表示a n 与S n ,从而列方程组求解,在解方程组时经常用到两式相除达到整体消元的目的,这是方程思想与整体思想在数列中的具体应用;在解决与前n 项和有关的问题时,首先要对公比q=1或q≠1进行判断,若两种情况都有可能,则要分类讨论.)1、在等比数列{a n}中,(1)若S n=189,q=2,a n=96,求a1和n;(2)若q=2,S4=1,求S8.2、设等比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若S3+S6=2S9,求数列的公比q.题型二等比数列前n项和性质的应用3、一个等比数列的首项为1,项数是偶数,其奇数项的和为85,偶数项和为170,求出数列的公比和项数.4、等比数列{a n}中,若S2=7,S6=91,求S4.题型三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实际应用5、借贷10 000元,以月利率为1%,每月以复利计息借贷,王老师从借贷后第二个月开始等额还贷,分6个月付清,试问每月应支付多少元?(1.016≈1.061,1.015≈1.051)[规范解答] 方法一设每个月还贷a元,第1个月后欠款为a0元,以后第n个月还贷a元后,还剩下欠款a n元(1≤n≤6),则a0=10 000,a1=1.01a0-a,a2=1.01a1-a=1.012a0-(1+1.01)a,……a6=1.01a5-a=……=1.016a0-[1+1.01+…+1.015]a.由题意,可知a6=0,即1.016a0-[1+1.01+…+1.015]a=0,a=1.016×1021.016-1.因为1.016=1.061,所以a=1.061×1021.061-1≈1 739.故每月应支付1 739元.方法二一方面,借款10 000元,将此借款以相同的条件存储6个月,则它的本利和为S1=104(1+0.01)6=104×(1.01)6(元).另一方面,设每个月还贷a元,分6个月还清,到贷款还清时,其本利和为S2=a(1+0.01)5+a(1+0.01)4+…+a=a[1+0.016-1]1.01-1=a[1.016-1]×102(元).由S1=S2,得a=1.016×1021.016-1. 以下解法同法一,得a≈1 739.故每月应支付1 739元.方法技巧错位相减法求数列的和若数列{a n}为等差数列,数列{b n}为等比数列,由这两个数列的对应项乘积组成的新数列为{a n b n},当求该数列的前n项的和时,常常采用将{a n b n}的各项乘以公比q,并向后错位一项与{a n b n}的同次项对应相减,即可转化为特殊数列的求和,所以这种数列求和的方法称为错位相减法.6、已知等差数列{a n}的前3项和为6,前8项和为-4.(1)求数列{a n}的通项公式;(2)设b n =(4-a n )q n -1(q ≠0,n ∈N *),求数列{b n }的前n 项和S n .数列归纳整合一、数列的概念及表示方法(1)定义: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着的一列数.(2)表示方法:列表法、图象法、通项公式法和递推公式法.(3)分类:按项数有限还是无限分为有穷数列和无穷数列;按项与项之间的大小关系可分为递增数列、递减数列、摆动数列和常数列.(4)a n 与S n 的关系:a n =⎩⎪⎨⎪⎧ S 1n =1,S n -S n -1n ≥2. 等差数列 等比数列性质 ①设{a n }是等差数列,若s +t =m +n ,则a s+a t =a m +a n ;②从等差数列中抽取等距离的项组成的数列是一个等差数列;③等差数列中连续m 项的和组成的新数列是等差数列,即:S m ,S 2m -S m ,S 3m -S 2m ,…是等差数列 ①设{a n }是等比数列,若s +t =m +n ,则a s ·a t =a m ·a n ; ②从等比数列中抽取等距离的项组成的数列是一个等比数列; ③等比数列中连续m 项的和组成的新数列是等比数列,即:S m ,S 2m -S m ,S 3m -S 2m ,…是等比数列(注意:当q =-1且m 为偶数时,不是等比数列)函数特性 ①等差数列{an}的通项公式是n 的一次函数,即an =an +b(a≠0,a =d ,b =a1-d); ②等差数列{an}的前n 项和公式是一个不含常数项的n 的二次函数,即Sn =an2+bn(d≠0) ①等比数列{an}的通项公式是n 的指数型函数,即an =c·qn ,其中c≠0,c =a1q ; ②等比数列{an}的前n 项和公式是一个关于n 的指数型函数,即Sn =aqn -a(a≠0,q≠0,q≠1)三、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判断方法(1)定义法:a n +1-a n =d (常数)⇔{a n }是等差数列;a n +1a n=q (q 为常数,q ≠0)⇔{a n }是等比数列. (2)中项公式法:2a n +1=a n +a n +2⇔{a n }是等差数列;a n +12=a n ·a n +2(a n ≠0)⇔{a n }是等比数列.(3)通项公式法:a n =an +b (a ,b 是常数)⇔{a n }是等差数列;a n =c ·q n (c ,q 为非零常数)⇔{a n }是等比数列.(4)前n 项和公式法:S n =an 2+bn (a ,b 为常数,n ∈N *)⇔{a n }是等差数列;S n =aq n -a (a ,q 为常数,且a ≠0,q ≠0,q ≠1,n ∈N *)⇔{a n }是等比数列.专题一 数列通项公式的求法数列的通项公式是数列的核心之一,它如同函数中的解析式一样,有解析式便可研究函数的性质,而有了数列的通项公式,便可求出数列中的任何一项及前n 项和.常见的数列通项公式的求法有以下几种:(1)观察归纳法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就是观察数列的特征,横向看各项之间的关系结构,纵向看各项与序号n 的内在联系,结合常见数列的通项公式,归纳出所求数列的通项公式.(2)利用公式法求数列的通项公式数列符合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的定义,求通项时,只需求出a 1与d 或a 1与q ,再代入公式a n =a 1+(n -1)d 或a n =a 1q n -1中即可.(3)利用a n 与S n 的关系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如果给出的条件是a n 与S n 的关系式,可利用a n =⎩⎪⎨⎪⎧ S 1n =1,S n -S n -1n ≥2,先求出a 1=S 1,再通过计算求出a n (n ≥2)的关系式,检验当n =1时,a 1是否满足该式,若不满足该式,则a n 要分段表示.(4)利用累加法、累乘法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形如:已知a 1,且a n +1-a n =f (n )(f (n )是可求和数列)的形式均可用累加法;形如:已知a 1,且a n +1a n=f (n )(f (n )是可求积数列)的形式均可用累乘法. (5)构造法(利用数列的递推公式研究数列的通项公式)若由已知条件直接求a n 较难,可以通过整理变形等,从中构造出一个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从而求出通项公式.1、已知数列{a n }满足a n +1=a n +3n +2且a 1=2,求a n .2、数列{a n }中,若a 1=1,a n +1=n +1n +2a n (n ∈N *),求通项公式a n . 3、已知数列{a n }满足a n +1=3a n +2(n ∈N *),a 1=1,求通项公式.4、设S n 为数列{a n }的前n 项的和,且S n =32(a n -1)(n ∈N *),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专题二 数列求和求数列的前n 项和S n 通常要掌握以下方法:1、公式法:直接由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求和,注意对等比数列q ≠1的讨论.2、错位相减法:主要用于一个等差数列与一个等比数列对应项相乘所得的数列的求和,即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过程的推广.3、分组转化法:把数列的每一项分成两项,使其转化为几个等差、等比数列再求和.4、裂项相消法:把数列的通项拆成两项之差求和,正负相消剩下首尾若干项.5、倒序相加法:把数列正着写和倒着写再相加(即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过程的推广).1、求数列214,418,6116,…,2n +12n +1的前n 项和S n . 2、在数列{a n }中,a n =1n +1+2n +1+…+n n +1,又b n =2a n ·a n +1,求数列{b n }的前n 项的和. 3、求和S n =x +2x 2+3x 3+…+nx n .专题三 数列的交汇问题数列是高中代数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高考的必考内容及重点考查的范围,它始终处在知识的交汇点上,如数列与函数、方程、不等式等其他知识交汇进行命题.1、已知单调递增的等比数列{a n }满足a 2+a 3+a 4=28,且 a 3+2是a 2,a 4的等差中项.(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2)若b n =a n log 12a n ,S n =b 1+b 2+…+b n ,对任意正整数n ,S n +(n +m )a n +1<0恒成立,试求m 的取值范围. 2、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2n 2+2n ,数列{b n }的前n 项和T n =2-b n .(1)求数列{a n }与{b n }的通项公式;(2)设c n =a n 2·b n ,证明:当且仅当n ≥3时,c n +1<c n .。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公式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公式(原创版)目录1.等比数列的定义与性质2.等比数列前 n 项和的公式推导3.公式的应用与举例正文1.等比数列的定义与性质等比数列是指一个数列,其中每一项与它前面的项的比相等。
这个比称为公比,用 r 表示。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an=a1*r^(n-1),其中 a1 是首项,an 是第 n 项。
2.等比数列前 n 项和的公式推导我们先来看一个等比数列的前几项和:S1 = a1S2 = a1 + a2 = a1 + a1*rS3 = a1 + a2 + a3 = a1 + a1*r + a1*r^2S4 = a1 + a2 + a3 + a4 = a1 + a1*r + a1*r^2 + a1*r^3观察上述等式,我们可以发现:S2 = a1*(1 + r)S3 = a1*(1 + r + r^2)S4 = a1*(1 + r + r^2 + r^3)我们可以猜测等比数列前 n 项和的公式为:Sn = a1*(1 + r + r^2 +...+ r^(n-1))为了证明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利用数学归纳法。
当 n=1 时,S1 = a1 = a1*(1 + r + r^2 +...+ r^(n-1)),等式成立。
假设当 n=k 时,等式成立,即:Sk = a1*(1 + r + r^2 +...+ r^(k-1))当 n=k+1 时,有:Sk+1 = Sk + ak+1 = a1*(1 + r + r^2 +...+ r^(k-1)) + a1*r^k = a1*(1 + r + r^2 +...+ r^(k-1) + r^k)由等比数列的性质,我们知道:r^k = r^(k-1) * r将其代入上式,得:Sk+1 = a1*(1 + r + r^2 +...+ r^(k-1) + r^(k-1) * r)= a1*(1 + r + r^2 +...+ r^k)所以,当 n=k+1 时,等式也成立。
等比数列求和的公式
等比数列求和的公式等比数列是指一个数列中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比值都相等的数列。
比如:1,2,4,8,16,……就是一个等比数列,因为第n项与第n-1项之间的比值都是2。
等比数列求和的公式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计算出这样一个数列中前n项的和。
公式所需的变量设等比数列的首项为a1,公比为q,第n项为an。
公式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为:S= a1(1 - q^n) / (1 - q)其中 S 表示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算出等比数列中前n项的和。
需要注意的是,若q=1,则公式失去意义,此时等比数列退化为等差数列,应当使用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下面,我们列举一些例子,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公式。
例子1:1,2,4,8,16,……是一个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求该数列的前5项和。
首先,根据公式,我们有:S= a1(1 - q^n) / (1 - q)代入等比数列的值:S= 1(1 - 2^5) / (1 - 2)计算得:S= 31因此,该等比数列前5项的和为31。
例子2:2,-4,8,-16,32,……是一个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求该数列的前6项和。
同样使用求和公式:S= a1(1 - q^n) / (1 - q)代入等比数列的值:S= 2(1 - (-2)^6) / (1 - (-2))计算得:S= 126因此,该等比数列前6项的和为126。
例子3:1,3,9,27,……是一个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
求该数列前4项的和。
此时,根据公式:S= a1(1 - q^n) / (1 - q)代入等比数列的值:S= 1(1 - 3^4) / (1 - 3)计算得:S= 40因此,该等比数列前4项的和为40。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时,一定要将公比的值算出来,否则将无法计算出正确的结果。
此外,公比也不能为0,否则数列中会有0,一旦出现0,公式也将失去意义。
等比数列前n项求和公式方法
等比数列前n项求和公式方法
1.等比数列概念
等比数列是一种特殊的数列,它的非零项与其前一项之比都相等,这个比数为公比q(q≠0,q≠1),第一项、公比可以通过两个数确定,其他的非零项也可以由此计算出来。
格式表示为:an=a1q^{n-1}。
2.前n项求和公式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为:Sn=a1(1-q^n)/(1-q)。
3.具体推导
设给定的等比数列为:a1,a2,a3,……,an,其公比为q,且a1≠0。
要求求这个数列的前n项和Sn=a1+a2+a3+…+an,
由等比数列的性质可知:an=a1q^{n-1}
代入式子记作:Sn=a1 + a1q + a1q^2 + a1q^3 +…+a1q^{n-1}
又有加法公式:S=a_1(1+q+q^2+q^3+…+q^{n-1})
化简可得:Sn=a_1(1-q^n)/(1-q)
4.由此可见
通过给出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可以计算出由等比数列构成的几何级数的前n项之和,从而更加容易求解众多数学问题。
等比数列前n项求和公式方法例题
等比数列前n项求和公式方法
等比数列前n项求和公式方法
等比数列前n项求和公式是Sn=n×a1 (q=1)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是求等比数列之和的公式,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
比数列。
等比数列是指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值等于同一个常数的一种数列,常用G、P表示。
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公比通常用字母q表示。
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性质
等比数列前N项和等于首项乘以括号里的1减去公比的n次方除以括号里的1减去公比,
其中公比不等于1;在等比数列中,依次每k项之和仍成等比数列;若an是等比数列,公
比为q1则a2n,a3n是等比数列;按照原来顺序抽取间隔相等的项,仍然是等比数列;等比数列中,连续的,等长的,间隔相等的片段和为等比。
等比数列求和极限公式
求和公式:
求和公式用文字来描述就是:Sn=首项(1-公比的n次方)/1-公比(公比≠1)如果公比q=1,则等比数列中每项都相等。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公式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公式(最新版)目录1.等比数列的定义和性质2.等比数列前 n 项和的公式推导3.公式的应用和实例正文1.等比数列的定义和性质等比数列是指一个数列,其中每一项与它前面的项的比相等。
这个比称为公比,用 r 表示。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an=a1*r^(n-1),其中 a1 是首项,an 是第 n 项。
2.等比数列前 n 项和的公式推导等比数列前 n 项和的公式为 S_n=a1*(1-r^n)/(1-r),其中 S_n 表示前 n 项和,a1 是首项,r 是公比,n 是项数。
这个公式的推导过程如下:首先,等比数列的前两项和可以表示为 S_2=a1*(1+r),前三项和可以表示为 S_3=a1*(1+r+r^2),以此类推,前 n 项和可以表示为S_n=a1*(1+r+r^2+...+r^(n-1))。
然后,我们把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的公式转化为一个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通过错位相减法,我们可以得到:S_n=a1*(1+r+r^2+...+r^(n-1))=a1*r*(1+r+r^2+...+r^(n-2))=a1*r*((1+r)+r*(1+r+r^2+...+r^(n-3)))=a1*r*((1+r)+r*(1+r+r^2+...+r^(n-3))+r^2*(1+r+r^2+...+r^(n-4))) =a1*r*(1+r+r^2+...+r^(n-2)+r^3*(1+r+r^2+...+r^(n-3)))继续这个过程,直到得到:S_n=a1*(1+r+r^2+...+r^(n-1))=a1*(1+r+r^2+...+r^(n-1))*(1-r)/(1-r)=a1*(1-r^n)/(1-r)所以,等比数列前 n 项和的公式为 S_n=a1*(1-r^n)/(1-r)。
3.公式的应用和实例等比数列前 n 项和的公式在实际问题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金融、物理、生物等领域。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实例:假设一个等比数列的首项 a1 为 100,公比 r 为 2,求前 10 项的和。
等比数列项数公式
等比数列项数公式等比数列是指一个数列中的每一项与它之前的项的比值都相等的数列。
等比数列的项数公式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法得到。
方法一:公式法已知等比数列的首项是a₁,公比是r,末项是aₙ,项数是n。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求得等比数列的末项和项数。
1.等比数列的第n项公式:aₙ=a₁*r^(n-1)这个公式可以通过连续乘以公比r得到。
首项a₁乘以r的0次方就是等于a₁,乘以r的1次方就是第二项,依此类推,乘以r的n-1次方就是第n项。
2.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ₙ=a₁*(r^n-1)/(r-1)这个公式可以通过将等比数列的前n项进行求和得到。
首项a₁乘以公比r的n-1次方,再减去1,然后除以公比r减去1,就是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方法二:递归法递归法是指通过前一项的值和公比来求得下一项的值。
1.首先,我们知道等比数列的首项是a₁,公比是r,所以首先可以求得第二项a₂:a₂=a₁*r根据公比,第二项是首项乘以公比r。
2.接下来再求第三项a₃:a₃=a₂*r=a₁*r*r根据公比,第三项是第二项乘以公比r。
3.以此类推,可以得到第四项、第五项、第六项,依此类推。
a₄=a₃*r=a₁*r*r*ra₅=a₄*r=a₁*r*r*r*ra₆=a₅*r=a₁*r*r*r*r*r..aₙ=a₁*r^(n-1)通过不断地乘以公比r,可以得到第n项。
通过以上两种方法,我们可以求得等比数列的末项和项数。
这些公式在解决各种与等比数列相关的问题时非常有用。
等比数列的计算公式
等比数列的计算公式
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任意相邻两项的比值都相等的数列。
假设
等比数列的首项为a,公比为r,则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 = a r^(n-1),其中an表示第n项,a表示首项,r表示公比,n表示项数。
这个公式可以用来计算等比数列中任意一项的值。
另外,等比
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为,Sn = a (r^n 1) / (r 1),其中Sn表示
前n项和。
这个公式可以用来计算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递推关系来计算等比数列的各项,即第n项等于前一项
乘以公比。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这些公式时,要确保首项和公比
的取值是符合实际情况的,避免出现不合理的结果。
希望这些信息
能够帮助你理解等比数列的计算公式。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知识点总结
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知识点总结一.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1.注意:(1)公式的推导方法是错位相减法,即先求前n项和,然后把等式的两边同乘以等比数列的公比,最后等式的左边减左边,右边第一个等式的第一项轮空,第二项减去第二个等式的第一项,第一个等式的第三项减去第二个等式的第二项,依次减下去,第一个等式中的最后一项减去第二个等式的倒数第二项,第二个等式的最后一项变成原来的相反数(2)在求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时,一定要讨论公比q是否能为12.公式的变形3.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的性质:(1)若项数为()*2n n ∈N ,则S q S =偶奇. (2)n n m n m S S q S +=+⋅.(3)n S ,2n n S S -,32n n S S -成等比数列(注:当q=-1时,n不能为偶数) 4.已知数列{}n a 的前n项和求通项公式n a 的方法二跟踪练习1. 在公比为整数的等比数列{}n a 中,如果,12,183241=+=+a a a a 那么该数列的前8项之和为A.513 B.512 C.510 D.8225 2.已知数列的12++=n n S n ,则12111098a a a a a ++++=__________3.等比数列{a n }中,已知对任意自然数n ,a 1+a 2+a 3+…+a n =2n -1,则 a 12+a 22+a 32+…+a n 2等于A .2)12(-nB .)12(31-nC .14-nD .)14(31-n 4.8.数列1,1+2,1+2+22,…,1+2+22+…+2n -1,…的前n 项和为A. 2n -n -1B. 2n +1-n -2C. 2nD. 2n +1-n5.已知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为nn n a 2=,则该数列的前n 项的和为 A. 242n n +- B. 22n n + C. 222n n +- D. 1242n n ++- 6.已知等比数列{}n a 中,33139=,,22a S a q =求和 7.如果一个等比数列的前5项的和等于10,前10项的和等于50,求它的前15项的和等于多少?8.求和:21+2+3++x x …-1n nx9.已知}{n a 是等差数列,其前n 项和为S n ,已知,153,1193==S a(1)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2)设n n b a 2log =,证明}{n b 是等比数列,并求其前n 项和T n .。
等比数列所有项和公式
等比数列所有项和公式
等比数列是一种满足某种规律的数列,数列中任意一项和它的前一项之间都是一个统一的乘积关系,乘积叫做公比,记为 q。
1. 等比数列的定义:
等比数列是一种由满足某种确定关系的数所构成的数列,其构思源自古希腊数学家之一欧几里得,他称之为等比数列。
等比数列中后面一项都是前一项乘以统一的公比(也称公率或公比),记作 q,即满足如下通项公式:
an= an-1 × q
2. 等比数列的性质:
(1)等比数列的通式公式:
an=a1×qn-1
(2)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Sn 的计算公式:
Sn =a1(1-qn)/1-q
(3)有理等比数列的无穷和:
如果 q < 1 ,则有理等比数列的无穷和为 S = a1·(1/(1 - q))
如果等比数列中存在无界元素,则其无穷和为无穷大。
3. 等比数列应用:
(1)等比数列用于投资中:
在投资领域,等比数列可以用来估算投资利率。
对于一笔投资,若其末期投资回报率为 q,那么它在未来 n 年期末投资回报率则可通过 S = a1·(1 - qn)/(1 - q) 来估算。
(2)等比数列在金融中的应用
等比数列可用于估算局部的收支和贷款的利息,还可用于估算未来一段时间以内的投资收益。
另外,等比数列同样可以用来描述金融市场走势,比如股票、期货市场就可以用等比数列来进行分析。
等比数列的通项与前n项和
等比数列的通项与前n项和等比数列是指从第二个数开始,每个数都是前一个数与一个固定比例的乘积。
通常用字母a表示首项,q表示公比,那么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表示为an=a1*q^(n-1)。
前n项和公式可以表示为Sn=a1*(1-q^n)/(1-q)。
等比数列的通项与前n项和在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将对其计算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一、等比数列的通项求解对于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q^(n-1),我们可以通过已知的首项a1和公比q,来求解任意项的值。
以求解第n项an为例,假设我们已知等比数列的首项a1和公比q,则可以利用公式an=a1*q^(n-1)进行计算。
其中,n为所求项的位置。
例如,如果首项a1=2,公比q=3,我们想要求解第5项的值an。
根据通项公式可得:a5 = a1*q^(5-1) = 2*3^(5-1) = 2*3^4 = 162因此,等比数列的第5项的值为162。
二、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求解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可由前n项的通项公式进行计算。
前n项和公式为Sn=a1*(1-q^n)/(1-q),其中a1为首项,q为公比。
以求解前5项和Sn为例,假设等比数列的首项a1=2,公比q=3,则可以利用公式Sn=a1*(1-q^n)/(1-q)进行计算。
我们要求解的是前5项和,即n=5。
代入公式可以得到:S5 = a1*(1-q^5)/(1-q) = 2*(1-3^5)/(1-3) = 2*(-242)/(2) = -242因此,等比数列的前5项和为-242。
综上所述,等比数列的通项与前n项和可以通过相应的公式进行计算。
知道了等比数列的首项和公比,我们就能得到任意项的值以及前n 项的和。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1. 等比数列的定义等比数列是指一个数列中的每一项都是前一项乘以一个常数的结果。
这个常数称为等比数列的公比。
通常情况下,我们用字母a表示等比数列的首项,r表示等比数列的公比。
那么等比数列的前n项可以表示为:a,ar,ar2,ar3,...,ar n−12. 等比数列求和的公式我们可以使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来求解等比数列的和。
等比数列求和的公式如下:$S_n = \\frac{a(1-r^n)}{1-r}$其中,S n表示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a表示等比数列的首项,r表示等比数列的公比,n表示等比数列的项数。
3. 推导等比数列求和公式为了推导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我们先将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用另一种形式表示:S n=a+ar+ar2+ar3+...+ar n−1然后我们将这个和乘以公比r:rS n=ar+ar2+ar3+...+ar n−1+ar n接下来,我们将两个和相减:S n−rS n=(a+ar+ar2+ar3+...+ar n−1)−(ar+ar2+ar3+...+ar n−1+ar n)我们可以发现,在等式的两边,许多项会相互从两边消去,最终只剩下两项:a−ar n因此,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S n(1−r)=a−ar n接下来,我们将上述等式两边都除以(1−r):$S_n = \\frac{a - ar^n}{1-r}$然而,这个等式只在r eq1时成立。
当r=1时,等比数列变成了等差数列,求和公式也相应地变为:S n=na因此,综合考虑r eq1和r=1的情况,我们可以得出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最终形式:$S_n = \\frac{a(1-r^n)}{1-r}$4.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应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在数学和实际问题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计算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通过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可以快速计算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从而简化计算过程。
•求解数列问题:在数列问题中,经常需要计算数列的和或根据已知的和和项数来求解其他未知的参数。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复习:等比数列 {an}
(1) 等比数列: aann+1=q (非零常数) (2) 通项公式: an=a1• q n-1 (a1 0, q 0).
(3)a, G, b 成等比数列
G 2 ab, (ab 0)
(4) 重要性质:
an= am• qn-m m+n=p+q an •am = ap •aq
等比数列的
当 q 1时,
通项公式
an a1qn1
Sn
a1
1 qn 1 q
a1 anq ; 1 q
当 q 1时, 即{an}是一个常数列
Sn na1.
例:写出等比数列1,−3,9,−27,…的前 n项和公式, 并求出数列的8项的和.
刚才学习 了等比数列求 和公式哦
Sn
a1
1 qn 1 q
消去中间项
求等差数列 {an} 的前n项和用了 倒序相加法
即
Sn a1 a2 L an
两式相加
Sn an an1 L a1
而得 Sn
对于下式是否也能用倒序相加法呢??
S64 1 2 22 L 262 263
能否找到一 个式子与原 式相减能消 去中间项?
2 22 23
263 264
Sn a1 a1q a1q2 L a1qn2 a1qn1
两边同时乘以 q为
③
错 位
qSn a1q a1q2 a1q3 L a1qn1 a1qn
4
相 减
由③- 4 得
(1 q)Sn a1 1 qn
(1 q)Sn a1 1 qn
?
Sn
a1
1 qn 1 q
分类讨论
求等比数列 1 , 1 , 1 ,L
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
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
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是数学中常见且重要的概念,可以用来求解等
比数列的前n项和。
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的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比相
等的数列。
在数学中,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可以表示为S = a(1 - r^n) / (1 - r),
其中S表示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a表示等比数列的首项,r表示等比
数列的公比,n表示等比数列的项数。
例如,假设有一个等比数列,首项为2,公比为3,共有4个项,
则可以使用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来计算前4项的和。
根据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代入a=2,r=3,n=4,我们可以计算出
该等比数列的前4项和:
S = 2(1 - 3^4) / (1 - 3)
= 2(1 - 81) / (-2)
= 2(-80) / -2
= 160 / 2
= 80
因此,该等比数列的前4项和为80。
通过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我们可以快速计算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而无需逐一相加每一项。
这在实际问题中非常有用,尤其是在涉及到
大量数据的计算时。
除了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还有其他方法可以求解等比数列的和,
如递归公式和差阶数法。
但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是最常用且高效的方
法之一,能够简化计算过程并提高计算效率。
需要注意的是,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只适用于公比不等于1的情况。
当公比等于1时,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变为S = na,其中n表示等比数
列的项数。
总之,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是数学中重要的工具之一,可以用来计
算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掌握这个公式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
决各种与等比数列相关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比数列前项和的公式
教学目标
1.掌握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1)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体会转化的思想;
(2)用方程的思想认识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利用公式知三求一;与通项公式结合知三求二;
2.通过公式的灵活运用,进一步渗透方程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等价转
化的思想.
3.通过公式推导的教学,对学生进行思维的严谨性的训练,培养他们实事求
是的科学态度.
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先用错位相减法推出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而后运用公式解决一些问题,并将通项公式与前项和公式结合解决问题,还要用错位相减法求一些数列的前项和.
(2)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难点是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的推导与应用.公式的推导中蕴含了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分类讨论思想,错位相减法等),这些思想方法在其他数列求和问题中多有涉及,所以对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的要求,不单是要记住公式,更重要的是掌握推导公式的方法.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是分情况讨
论的,在运用中要特别注意和两种情况.
教学建议
(1)本节内容分为两课时,一节为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的推导与应用,一节为通项公式与前项和公式的综合运用,另外应补充一节数列求和问题.
(2)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的推导是重点内容,引导学生观察实例,发现规律,归纳总结,证明结论.
(3)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的推导的其他方法可以给出,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4)编拟例题时要全面,不要忽略的情况.
(5)通项公式与前项和公式的综合运用涉及五个量,已知其中三个量可求另两个量,但解指数方程难度大.
(6)补充可以化为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数列求和问题.
教学设计示例
课题:等比数列前项和的公式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初步运用这一方法求一些数列的前项和.
(2)通过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猜想、分析、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3)通过教学进一步渗透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辩证观点,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公式的推导及运用,难点是公式推导的思路.
教学用具
幻灯片,课件,电脑.
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问题见教材第129页)提出问题:(幻灯片)二、新课讲解:
,式中有64项,后项与前项的比为公比2,当每一项都乘以2后,中间有62项是对应相等的,作差可以相互抵消.
(板书)即,①
,②
②-①得即
由此对于一般的等比数列,其前项和,如何化简?
(板书)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
仿照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求和方法,等式两边应同乘以等比数列的公比,即(板书)③两端同乘以,得
④,
③-④得⑤(提问学生如何处理,适时提醒学生注意的取值)
当时,由③可得(不必导出④,但当时设想不到)
当时,由⑤得
于是
反思推导求和公式的方法——错位相减法,可以求形如的数列的和,其中为等差数列为等比数列.
(板书)例题:求和:
设,其中为等差数列,为等比数列,公比为,利用错位相减法求和.
解:,
两端同乘以,得
,
两式相减得
于是
说明:错位相减法实际上是把一个数列求和问题转化为等比数列求和的问题. 公式其它应用问题注意对公比的分类讨论即可.
三、小结:
1.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推导中蕴含的思想方法以及公式的应用;
2.用错位相减法求一些数列的前项和.
四、作业: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