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养精神的三件小屋整合教学

合集下载

精神的三间小屋优秀教学设计

精神的三间小屋优秀教学设计

精神的三间小屋优秀教学设计在教育教学领域,优秀的教学设计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精神的三间小屋优秀教学设计。

我们来了解一下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概念。

精神的三间小屋是指教师、学生和教材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一个优秀的教学设计应该能够在这三者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互动机制,使教学过程更加和谐、高效。

一、理论层面的教学设计1.1 教师的角色定位在精神的三间小屋中,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个优秀的教学设计需要明确教师的角色定位,使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教师应该是知识的传播者,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

教师应该是学生的引导者,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教师应该是学生的倾听者,关注学生的需求,解决学生的问题。

1.2 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精神的三间小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容忽视。

一个优秀的教学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动性。

教学内容应该具有启发性,激发学生的思考。

教学方法应该多样化,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学评价应该公正客观,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

1.3 教材的选择与运用在精神的三间小屋中,教材是教师传授知识和引导学生的重要工具。

一个优秀的教学设计需要合理选择和运用教材,使教材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教材的内容应该丰富多样,涵盖各个领域的知识。

教材的结构应该清晰明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教材的更新速度应该与时俱进,反映时代的发展。

二、实践层面的教学设计2.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可以通过讲述有趣的故事、展示生动的图片等方式,让学生置身于学习的氛围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2 引导探究,培养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例如,可以设计一些富有挑战性的实验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3 互动交流,促进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促进学生的发展。

《精神的三间小屋》 教学设计

《精神的三间小屋》 教学设计

《精神的三间小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灵,提升精神境界。

2、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如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建构自己精神家园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三间小屋的内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体会本文的说理方法,品味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构建自己的精神小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问题引导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的身体需要一个遮风挡雨的住所,那我们的心灵呢?其实,我们的精神也需要一个栖息之所。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毕淑敏的《精神的三间小屋》,去探寻属于我们精神的家园。

(二)作者简介毕淑敏,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

著有《毕淑敏文集》十二卷,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等。

她的作品以清新的文笔、温暖的情怀关注着生命和人性。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思考:作者所说的“精神的三间小屋”分别指的是什么?(四)精读课文,理解内涵1、第一间小屋:盛着我们的爱和恨(1)作者为什么说第一间小屋要盛放爱和恨?(2)如何让第一间小屋坚固优雅?2、第二间小屋:盛放我们的事业(1)作者把事业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喻?(2)怎样才能让第二间小屋“适合自己”?3、第三间小屋:安放我们自身(1)为什么要安放我们自身?(2)如何安放自身?(五)深入探究,体会写法1、比喻论证(1)找出文中运用比喻论证的句子,分析其作用。

(2)如“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他人思想汽车驰骋的高速公路,却不给自己的思维,留下一条细细的羊肠小道。

”把我们接受他人思想比作高速公路,把自己思考比作羊肠小道,形象地说明了我们在接受他人思想时,忽略了自我思考。

2、对比论证(1)文中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论证?(2)例如,作者将“适合自己的事业”与“不适合自己的事业”进行对比,突出了选择适合自己事业的重要性。

部编版(2016)九年级语文8 9论教养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

部编版(2016)九年级语文8 9论教养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

《论教养》《精神的三间小屋》教学目标:1.掌握重点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教养”的内涵和三间小屋的具体内容。

2.了解《论教养》中通过对比众多事例分析论述的特点。

3.积极培养自己的高雅情趣,提升自己的内涵素养,做一个有教养的现代人。

教学过程:一、学生解读口号(口号内容要涉及两篇课文)二、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齐读学案上的学习目标)三、点拨两篇课文的生字词1、给加点字注音或依拼音写汉字。

贸.然()涵.养()恪.守()汲.取()箴.言()尴尬..()()大发雷霆.()自吹自擂.()宽宥.()游弋.()轻觑.()麾.下()广袤.()赘.余()矫揉..()()..造作()()窗棂.()坍塌要诀.()困厄.()襟.怀()灼.晃()驰骋.()憎.恶()自惭形秽.()2 、解释下列词语。

自惭形秽不知所措俯拾即是鸠占鹊巢李代桃僵形销骨立附庸风雅四、《论教养》朗读课文思考问题:1、《论教养》一文中作者表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析作者在文章中围绕“论教养”阐述了什么观点?学生回答问题后老师进行点拨。

五、《精神的三间小屋》1、了解作者毕淑敏,女,汉族,1952年10月出生于新疆伊宁,山东省文登人。

于1969年在高原部队当兵11年,历任卫生员、助理军医、军医等职,为医学事业做出突出的贡献。

1989年毕淑敏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成为国家一级作家,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的她专注于写作,很多作品都和医学有关,主要代表作品《红处方》《昆仑殇》。

2、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精神的三间小屋》中作者说的事哪三间精神的小屋?为什么要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呢?学生回答问题后老师进行点拨。

六、处理学案拓展问题。

七、教师小结二次备课:《论教养》中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有教养的什么是没有教养的。

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

《精神的三间小屋》中要让学生理解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

反思:两篇课文,一课时结束,时间紧张,所以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必须要抓重点。

问题要少而精。

精神三间小屋优秀教学设计

精神三间小屋优秀教学设计

精神三间小屋优秀教学设计一、引言近年来,精神三间小屋教学模式在教育界引起了广泛关注。

这种教学模式以其独特的特点和优势,逐渐在学校教育中得到应用。

本文将介绍一种关于精神三间小屋的优秀教学设计,并讨论其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二、教学设计背景精神三间小屋教学模式是一种将学生分为不同能力层次的小组,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学科方面取得更好的成绩,还可以培养学生合作、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本次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精神三间小屋的设计,学生将在小组合作中解决一系列与学科相关的问题,同时培养他们的沟通技巧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小组分组: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

每个小组有3-4名学生,确保每个小组在能力上有一定的平衡。

2. 设计问题:老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与学科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合作思考和解决问题。

问题可以包括理论问题、实践问题或案例分析等。

3. 小组合作: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合作中,学生需要互相帮助、分享信息和经验,共同寻找最佳解决方案。

4. 提交方案:每个小组需要将他们的解决方案整理成报告或演示文稿的形式,并提交给老师。

通过这个步骤,学生能够学习如何组织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5.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需要在全班面前展示他们的解决方案,并回答其他学生的问题。

通过这个步骤,学生能够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6. 总结和评价:老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并给予适当的反馈。

学生也可以互相评价,在互评中发现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

五、教学效果评估通过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和小组展示的结果,可以对学生在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进行评估。

对于学生而言,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增加他们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六、结论精神三间小屋教学模式是一种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教学方法。

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

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

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教案标题: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精神的三间小屋”这一概念的含义。

2.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引导他们思考人类精神层面的需求和发展。

3. 通过相关活动和讨论,激发学生对于精神追求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我意识和情感表达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通过展示一张描绘精神的三间小屋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讨论图片中的元素代表了什么,并与他们分享“精神的三间小屋”概念的背景。

探究活动: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探讨人类精神层面的需求和发展。

鼓励他们思考以下问题:- 精神的三间小屋分别代表什么?- 人类为什么需要精神层面的满足?- 如何实现精神层面的发展和满足?4. 小组展示与讨论: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不同观点和意见,并鼓励他们提出更深入的问题。

应用活动:5. 个人反思:要求学生以个人的方式写下他们对于精神层面的需求和发展的理解和感受。

他们可以选择写成散文、诗歌、绘画等形式。

6. 分享与讨论:学生有机会与同伴分享他们的个人反思作品,并进行互动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比较不同作品之间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

总结活动:7.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精神层面的需求和发展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继续思考和探索这一主题。

拓展活动(可选):8. 邀请一位专业人士来讲解精神层面的需求和发展,以及如何实现个人精神层面的满足。

9.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文化艺术展览或博物馆,以进一步加深他们对精神层面的理解和体验。

评估方式:- 学生参与讨论和小组活动的表现。

- 学生个人反思作品的质量和深度。

- 学生在分享与讨论环节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教案扩展:这个教案可以根据不同年级和学科的要求进行调整和扩展。

比如,在语文课上,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如《小王子》、《红楼梦》等,以探讨精神层面的主题。

精神的三间小屋优秀教学设计

精神的三间小屋优秀教学设计

精神的三间小屋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及关系。

2. 品味文章富有哲理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3. 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灵,提升精神境界。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三间小屋的内涵及关系。

品味文章语言,体会作者情感。

2. 教学难点理解“精神小屋”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心灵的栖息地”为话题,引发学生对精神世界的思考,从而导入新课。

2. 整体感知学生朗读课文,思考:作者所说的“精神的三间小屋”具体指什么?明确: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和恨;第二间,盛放我们的事业;第三间,安放我们自身。

3. 文本探究第一间小屋“盛着我们的爱和恨”讨论:为什么爱和恨要装在一间小屋?明确:爱和恨是两种相反的情感,但它们都是我们内心真实的感受,需要我们正视和接纳。

分析:作者如何阐述爱和恨的关系?明确:作者通过对比,强调爱和恨应该有分寸,不能随意扩大恨,而应该让爱成为心灵的主导。

第二间小屋“盛放我们的事业”思考:为什么事业要放在第二间小屋?明确:事业是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它可以让我们的生命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讨论:如何理解“适合你的事业,不靠天赐,主要靠自我寻找”这句话?明确:这句话强调了事业的选择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能力来确定,不能盲目跟风或依赖他人。

第三间小屋“安放我们自身”探究:为什么要安放我们自身?明确:只有安放好自己,才能保持心灵的宁静和独立,不被外界所干扰。

分析:作者如何描述安放自身的重要性?明确:作者通过比喻,将安放自身比作精神的栖息地,强调了它的重要性。

4. 三间小屋的关系讨论:三间小屋之间有什么关系?明确:三间小屋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

爱和恨是基础,事业是支撑,自身是核心。

只有三间小屋都建设好,我们的精神世界才能更加丰富和完善。

5. 品味语言找出文中富有哲理的语句,品味其含义和表达效果。

例如:“我们可以不美丽,但我们健康。

《精神的三间小屋》教学设计(三套)

《精神的三间小屋》教学设计(三套)

《精神的三间小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及关系。

过程与方法:1. 品味本文具有独特美学风范的语言。

2. 体会本文“大中求小,以小见大”的精妙构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灵,提升精神境界。

【教学重点】:1. 品味本文具有独特美学风范的语言。

2. 体会本文“大中求小,以小见大”的精妙构思。

【教学难点】: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及关系。

【教法学法】:朗读法,语言揣摩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我们都知道身体活动需要空间,那人的精神活动是不是也需要空间呢?精神活动的疆域应该怎么来分配?这是《精神的三间小屋》这篇文章要告诉我们的,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富有哲理的议论性散文。

二、明确学习目标1.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及关系。

2.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灵,提升精神境界。

3.体会本文“大中求小,以小见大”的精妙构思。

4.品味本文具有独特美学风范的语言。

三、走近作者毕淑敏,女,祖籍山东,1952年生于新疆伊宁,长在北京,就读于北京外语学院附属学校。

17岁赴西藏高原阿里地区当兵,在海拔五千米的高原部队服役11年。

历任卫生员,军医,1980年转业回北京。

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

共发表作品200余万字,主要有中、短篇小说集《女人之约》《昆仑殇》《预约死亡》,散文集《素面朝天》《提醒幸福》《保持惊奇》等。

著有《毕淑敏文集》四卷,长篇小说《红处方》。

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合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

国内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

毕淑敏真正取得全国性声誉是在短篇小说《预约死亡》发表后,这篇作品被誉为是“新体验小说”的代表作,它以作者在临终关怀医院的亲历为素材,对面对死亡的当事者及其身边人的内心进行了探索,十分精彩。

《精神的三间小屋》优质课教案

《精神的三间小屋》优质课教案

《精神的三间小屋》优质课教案第一篇:《精神的三间小屋》优质课教案《精神的三间小屋》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1、看标题:中心词是小屋,“精神的”修饰限制“小屋”。

小屋都是住人的,怎么能住精神?精神的小屋是什么样子的?今天学习毕淑敏的《精神的三间小屋》来寻求答案。

2、走近作者:毕淑敏:当代著名女作家,祖籍山东,1952年生于新疆伊宁,长在北京。

作家王蒙称她为“文学的白衣天使”。

她的成长经历分为两个阶段:医生时代:(17岁)1969年入伍,在西藏阿里当兵11年。

历任卫生员、军医,(28岁)1980年转业回北京进工厂任主任医生。

作家时代:(35岁)1987年开始发表作品;(37岁)1989年加入中国作协;1991年毕业于北师大研究生院中文系,心理学博士方向结业,现在是注册心理咨询师,国家一级作家,中国海洋大学客座教授。

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集《女人之约》、《昆仑殇》、《预约死亡》,散文集《素面朝天》《提醒幸福》《保持惊奇》,长篇小说《红处方》等。

3、了解文体:本文是议论文单元的最后一课,但这是一篇议论性散文。

议论性散文就是既有形散神聚的散文特点,又有一定议论说理特色的散文形式。

它拥有一个或多个中心,以议论、记叙、抒情方式,来表达作者的某个观点的文章。

它的特点是理中含情,情中有理,意蕴深广。

给人以哲理的启示和情感的熏陶。

二、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内涵。

2、品析文章生动富有哲理的语言。

三、检查预习作业:1、识记下列词语:宽宥游弋轻觑麾下广袤赘余窗棂坍塌要诀困厄鸠占鹊巢自惭形秽2、理解下面的词语:自惭形秽:“惭”,惭愧;“形秽”,容貌丑。

原指因自己容貌举止不如别人而感到羞愧。

后泛指因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

间不容发:(jiān)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

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或情势危急到极点。

形销骨立:形容身体非常消瘦。

俯拾即是: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

形容多而易得。

鸠占鹊巢:斑鸠占据喜鹊的巢。

《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

《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

《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三维目标:1.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及关系。

2.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灵,提升精神境界。

3.体会本文“大中求小,以小见大”的精妙构思。

4.品味本文具有独特美学风范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1.理解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

2.品味文章具有独特美学风范的语言。

3.理解第三间小屋中“自身”的内涵。

教学方法:讨论,品读。

教学过程:一、配乐导入。

二、整体感知,理清文脉。

1.浏览全文,思考:作者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修建了哪三间小屋?各有什么特点?明确(板书):2.讨论(难点突破):第三间小屋中的“自身”有怎样的内涵?(1)自由朗读第14—17自然段,概括第三间小屋的特点。

(2)讨论:如何理解文中“自己的思维、自己的发现、自己的话及自己的意见”?(3)小结:这里的“自身”不单指人的个体生命,更是指向这个个体生命所具有的特立独行的人文精神。

它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更是一种心灵的纯净与精神的超越,甚至是一种不为形役,高远圣洁的人生境界。

所以,我们只有学会珍视自我,这间小屋才会更加独特与安稳。

(4)配乐朗诵:学生朗读第14——16自然段,老师背诵第17自然段。

3.理清逻辑:(1)学生讨论:有人认为三间小屋之间是并行平列关系,你同意吗?(2)教师小结:是啊,情感、事业、自身是密不可分的。

爱恨之情,是精神的原动力,“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岳飞,“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以及“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不都是在爱国情感驱使下完成宏图伟业,实现人生价值的吗?所以情感是精神的基石,事业是精神的支撑,自身则是精神的栖息地。

“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屈原,“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潜,“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白,为了真理而献出生命的布鲁诺不都开辟了自己的精神圣地,让自己的精神小屋金光闪闪而彪炳千古吗?4.分析文章结构,体会“大中求小,小中见大”的精妙构思。

讨论:精神的小屋“三间”足矣,房屋的空间,虽“小”足矣。

《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精选五篇)

《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精选五篇)

《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精选五篇)第一篇:《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备课时间:2018.9.5 授课时间:2018.9.20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文中“宽宥、游弋、轻觑、广袤、自惭形秽、俯拾即是”等词语。

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及关系。

过程与方法:体会本文“大中求小,以小见大”的精妙构思。

品味本文具有独特美学风范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灵,提升精神境界。

教学重点:通读全文,结合自身实际,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和关系。

品味文章具有独特美学风范的语言。

教学难点:理解第三间小屋中“自身”的内涵。

教法:自读法、品悟教学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趣味导入如果说人的身体活动需要空间,那么,人的精神活动是不是也需要空间呢?精神活动的疆域应该怎么来分配呢?这正是《精神的三间小屋》这篇文章要告诉我们的。

本文是一篇富有哲理的议论性散文,它将“说理”融入“情感”之中,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毕淑敏的《精神的三间小屋》。

二、知识卡片 1.作者档案毕淑敏,女,国内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

祖籍山东文登,1952年生于新疆伊宁,长在北京。

17岁赴西藏高原阿里地区当兵,在海拔5000米的高原部队服役11年。

历任卫生员,军医,1980年转业回北京,在北师大获文学硕士学位。

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

1987年发表处女作《昆仑殇》,共发表作品200余万字。

著有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拯救乳房》;中短篇小说《昆仑殇》《女人/ 4之约》《预约死亡》;散文集《婚姻鞋》《素面朝天》《提醒幸福》《保持惊奇》等;著有《毕淑敏文集》四卷。

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百花奖、当代文学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

2.背景链接本文选自《毕淑敏散文》。

本书收录了毕淑敏多篇关于心理学的散文,本书收录了《生命的借记卡》《让死亡回归家庭》《非典附送的风铃》等优秀散文作品。

第10课《精神的三间小屋》教学设计

第10课《精神的三间小屋》教学设计

《精神的三间小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文中三间小屋的内涵和关系,理解作者关于建构个体精神世界的观点。

2、小组合作探讨,掌握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品味文章语言的说理特色。

3、引导学生关注自我内心世界,积极建构个体的精神空间。

教学重难点1、厘清文中三间小屋的关系2、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和说理特色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大家有没有玩过建筑设计游戏,给你一块岛或者空地,让你建设自己的城市或者村落群,或者是是装修填满自己的小屋,可以给我们放松满足的感觉。

那我们现在缩小范围,假设你有两三间可以自由支配的小屋,不考虑基础陈设,只用来装你想装的东西,你想用它来装什么呢?预设:玩具、美食、书籍……师:人们不仅要有物质需要的满足,更要有精神旨趣上的满足。

毕淑敏有三间精神的小屋,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一下,看看她在自己的精神小屋里装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作者简介:毕淑敏,1952年生于新疆,后随父母迁居北京。

著有《毕淑敏文集》十二卷,长篇小说《东方红》《血玲珑》等。

她在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被称为“文学的白衣天使”。

2、自主读悟学生自主阅读,结合课下注释扫清字音、字形、词义障碍,标注自然段落,找出精神的三间小屋的内容。

PPT 演示重点字词,学生再读广袤mào积攒zǎn宽宥yòu游弋yì困厄è濡rú 养麾hu ī下嘟囔n ang 轻觑qù坍tān塌矗chù立三、分析思路,明确观点(一)引入话题1、标题“精神的三间小屋”是论题还是论点?预设:论题明确:论题是文章涉及的内容和范围;论点是对论题发出的观点、看法、主张,是对论题的答复。

全文围绕如何构建“精神的三间小屋”展开,而作者对于构建三间小屋所提出的方法才是文章的论点。

2、文中是如何提出论题的?仔细观察文章前两段。

预设:引用名言明确:文章开篇通过引用名言和类比的方式,第1段引用雨果的“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

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

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

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这个概念的含义和来源。

2. 探讨精神的三间小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内容1. 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概念介绍。

2. 精神的三间小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分享。

3. 学习如何建设自己的精神之家。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你有没有听说过"精神的三间小屋"这个概念?它是什么意思呢?2. 概念介绍(15分钟)通过讲解和示意图,介绍精神的三间小屋概念:- 第一间小屋:积极向上。

即要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困难时勇往直前,不轻易放弃。

- 第二间小屋:善待他人。

即要善待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并且与他人建立良好互动关系。

- 第三间小屋:自我成长。

即要不断学习、进步,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提升个人能力。

3. 应用案例分享(20分钟)分组讨论,每组选出一位代表分享一个精神的三间小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可以是自己或他人的经历,要求案例具体、生动、有启发性。

4. 建设自己的精神之家(30分钟)- 学生个人反思:请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你现在的精神之家是什么样子的?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学生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并制定建设自己精神之家的计划。

包括每个小屋具体内容和实施方法。

- 小组展示和总结:每个小组派出一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制定的计划,并进行总结。

5. 活动延伸(10分钟)教师以"心情日记"为主题,要求学生写下今天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感悟,并记录今天心情如何。

鼓励学生坚持写下心情日记,培养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

四、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概念和应用案例。

同时,我们也学会了如何建设自己的精神之家。

希望同学们能够将这些知识和技巧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善待他人,并不断成长进步。

《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

《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

《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灵,提升精神境界。

2.品味文章独特的美学风范的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灵,提升精神境界。

三、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关于精神追求的图片或故事,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知识讲解:介绍作者毕淑敏及其作品,介绍“精神的三间小屋”的含义和重要性。

3.阅读课文:学生阅读课文,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思路。

教师指导阅读技巧,帮助学生理解
课文内容。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和理解。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5.课堂互动: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促进课堂互动和交
流。

6.作业布置:布置与课文相关的作业,如写一篇读后感或仿写一篇议论文等,巩固所学知识和
提高写作能力。

四、教学反思
课后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和改进方向。

同时,也可以通过学生的反馈和作业情况来评估教学效果,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

《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
倡导绿色生活: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如环保出行、减少一 次性用品使用等,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04 课堂讨论与总结
课堂讨论:你对精神的三间小屋有什么看法?
学生1
我认为精神的三间小屋代表了人 的内心世界,我们需要关注自己 的精神世界,保持内心的平静和
平衡。
学生2
我认为精神的三间小屋是人的精神 支柱,我们需要关注自己的情感、 思想和信仰等方面,保持积极向上 的心态。
情感目标
培养关注精神生活、追求 内心幸福的意识,增强自 我成长的动力。
02 新课教学
第一间小屋:物质与精神的关系
物质与精神的关系
01
探讨物质和精神在人生中的重要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物质生活的满足与精神生活的追求
0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物质和精神上达到平衡,追求更高层次的
人生体验。
物质与精神的关系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第三间小屋的拓展
总结词:人与自然是密不可分的,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 生是每个人的责任。
详细描述
了解自然:了解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基本知识,认识到 人类与自然的相互关系。
爱护环境:从自己做起,爱护环境、减少污染、节约资源 ,为保护地球生态环境贡献力量。
尊重自然规律:了解自然规律和季节变化,合理安排生活 和工作,避免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
精神的三间小屋是人的精神支柱,它们能够激发人的 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奋斗精神,使人更加自信、坚定和 勇敢。
01
03
精神的三间小屋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它们能够促 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和人生价值,使
人更加幸福和满足。
04
精神的三间小屋是人的精神家园,它们能够增强人的 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使人更加热爱自己的国家 和民族。

精神的三间小屋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

精神的三间小屋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

精神的三间小屋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一、序言近年来,教育界对于一体化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日益受到重视。

一体化教学设计是指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技能和概念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使学生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跨学科综合能力的教学设计模式。

而精神的三间小屋教学评则是一种情感教育的评价方法,旨在通过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精神的三间小屋教学评1. 精神的三间小屋概念精神的三间小屋是我国教育学家陈鼓应提出的一种情感教育理念。

他认为,学生的精神世界是由“智慧之屋”、“爱的棲身之屋”和“意志之屋”组成。

其中,“智慧之屋”指的是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业成绩,“爱的棲身之屋”指的是学生的人际关系、情感表达和心理健康,“意志之屋”指的是学生的意志品质和自我管理能力。

2. 精神的三间小屋教学评的意义精神的三间小屋教学评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品德素养。

通过对学生的智慧、爱和意志的评价,可以帮助学校和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发展状况,为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和多元化评价提供依据。

3. 精神的三间小屋教学评的应用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课堂观察、学习日志、个性化项目等方式,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智慧、爱和意志的表现,从而进行精神的三间小屋教学评。

通过评价结果,可以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辅导,帮助学生在不同方面的发展取得进步。

三、一体化教学设计1. 一体化教学设计的概念一体化教学设计是指将课程各个学科知识和技能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让学生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跨学科的综合能力。

一体化教学设计打破了学科之间的壁垒,促进了学科知识的交叉应用,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2. 一体化教学设计的意义一体化教学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综合应用能力。

一体化教学设计也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节约教学资源,促进了学校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3. 一体化教学设计的实施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横向组织课程、跨学科合作教学、项目化学习等方式,实施一体化教学设计。

【公开课教案】《精神的三间小屋》

【公开课教案】《精神的三间小屋》

《精神的三间小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及关系。

2、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灵,提升精神境界。

教学重点:理解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

教学难点: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启发、讨论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都知道身体活动需要空间,那人的精神活动是不是也需要空间呢?精神活动的疆域应该怎么来分配?这是《精神的三间小屋》这篇文章要告诉我们的,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富有哲理的议论性散文。

二、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作者为自己修建的三间小屋中都盛放着什么?明确答案:爱恨、事业、自身(板书)2、下面我么一起看看围绕着三间小屋老师和同学们都发出了哪些疑问。

(投影出示问题)①作者心中理想的三间精神的小屋分别是什么样子的?②作者为什么要修建这样三间精神的小屋?③作者认为该如何去修建这三间精神的小屋?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明确答案。

第一间小屋:①光明温暖(板书)分析语言“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圣洁的阳光从天窗洒入”。

②明确: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爱和恨,但是作者认为希望永恒在前,希望人们相信人类的光明大于暗影。

分析语言“对父母的尊爱,对伴侣的情爱……这些复杂对立的情感,林林总总,会将这件小屋挤得满满”。

分析难句,“你的一生,经历过的所有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仿佛以木石制作的古老乐器,铺陈在精神小屋的几案上,一任岁月飘逝,在某一个金戈铁血之夜,它们会无师自通,与天地呼应,铮铮作响。

”③明确:“要给爱留下足够的容量。

”“爱比恨多”(板书)提问:具体怎样去做?分析句子“净手焚香,洒扫庭院。

销毁你的精神垃圾,重塑你的精神天花板”。

归纳总结:在这间小屋中同时存在着爱恨这对复杂对立的情感。

要想有一颗大心,就应该努力多培植爱,在精心布置空间时一定记住给爱留下足够的空间,使这一间小屋宽敞、明亮、温暖。

第二间小屋:①预计学生答案:这间小屋应是快活充满创意的时光;需住进爱好的事业;规划自己的事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相得益彰的局面。

群文阅读《论教养》《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九年级语文上册

群文阅读《论教养》《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九年级语文上册

群文阅读《论教养》《精神的三间小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基本内容。

2.学习议论文讲究道理明确、结构严谨、逻辑缜密的说理特色。

3.会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学会贴近生活,形象说理。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课前预习1.解决字词障碍①把课下注释的拼音标注在原文中②把“读读写写”勾画在原文中,并注音③识记,自检,明天听写检测3.自主阅读课文,并为段落标上序号。

布置预习任务,学生提前预习二、温故知新导入上一节课中,我们通过对《敬业与乐业》的学习,初步体会了议论性文章的魅力,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两篇议论性文章,《论教养》和《精神的三间小屋》,看看作者在文中是如何说清讲明自己的观点的,从而认识和把握这类文章的说理特色,同时也提升自己的说理思辨能力。

1.学生倾听(一)活动一:思考探究活动任务:请同学们通读《论数养》,并思考回答一位同学阅读后的质疑:文章的题目是“论教养”,可是从13段开始,作者开始谈论“风度”,这是不是跑题了?提示:1.同学们可以尝试着概括文章各段的内容,梳理作者行文思路。

2.议论性文章概括内容要格外关注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

预设:(1)找出每段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中心句)第1段:良好的教养,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

第2段:但是必须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养。

第3段:....我倒是愿意就某些想法跟读者交换意见。

第4段:我确信,一个人是不是真正有教养,首先要看他在自己家里、在自己亲属之间的表现,看他和亲人们的关系究竟怎么样。

第5-10段∶一个男人,假如……那么,我们可以断定这个男人还存在着教养上的缺陷;假如一个男人……那就可以肯定他不是一个有教养的人;一个人,如果……那就不能说他是个有教养的人;假如一个人……那么同样不能说他是个有教养的人;假如一个人……那么,可以断定这个人缺乏教养……;……假如一个人……这样的人简1.生倾听,并回答问题。

2.生结合课文内容思考探究三、体会道理明确、结构严谨、逻辑缜密的说理特色直蠢到了极点!第11段: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对他来说......有教养的人......第12段:有教养的人待人处事绝不会自吹自擂。

《论教养》《精神的三间小屋》的说理特色教案

《论教养》《精神的三间小屋》的说理特色教案
修改: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他人思想汽车驰骋的高速公路。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搜罗最新信息网络八面来风的集装箱。没有独立思想、人云亦云。
由此对文章的说理形成进一步认识:议论性文章的说理除了讲究道理的明确,讲究结构的严谨,讲究逻辑的缜密外,还要注意选择普适具体的例子,运用对比、比喻等论证方法,去贴近生活、形象可感的说理。
活动三:对比分析
活动任务:这两篇文章重在说理,却比一般的说理更感性、更深刻,你能结合文章中的具体语句,分析作者是如何做到的么?
思路点拨:引导学生对比分析《论教养》中列举具体生活细节加以论述的效果,从而体会文章通过列举具体而又普遍的生活现象进行说理,深入浅出的说理特色。
原文: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时时刻刻要记住:一个人不应该妨碍他人的生活,要让大家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觉。
4分钟
三、迁移运用,巩固提高。
活动二:学以致用
活动任务:请同学们通读《精神的三间小屋》,梳理文章的说理过程,并分析思考:“这‘三间小屋’之间有什么关系,它们可以调换顺序么?”
思路点拨:引导学生结合三间小屋的精神内涵展开分析,再次体会文章思维缜密的说理特色和效果。
12分钟
四、比分析,品读句子,体会文章贴近生活、生动形象的说理特色。
切记不要互相妨碍……比如说,吃饭的时候,切记避免吧嗒嘴,把汤匙放在碟子上的时候不要弄出声响,喝汤时也不要有声音;嘴里嚼东西的时候不要说话,免得坐在旁边的人担心;不要把勺子放在桌子上,免得给邻座的人造成不便……
修改: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时时刻刻要记住:一个人不应该妨碍他人的生活,要让大家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觉。
修改:追求事业可以让自己享受更美好的生活,可以带给家人幸福,甚至可以为他人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一个让灵魂散发香气的人
整合阅读
2020/12/2
1
教学目标
• 1.了解作者,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字词及涵 义。
• 2.朗读课文,明晰文意,领会文章主旨。 • 3.做一个有教养、有崇高精神境界的人。 • 4.学会友善待人、规划事业、修养自我。
2020/12/2
2
• 人行天地间,要么活的精彩,要么活的无 息,无臂少年王伟用双脚在琴弦上舞出精 彩人生,他曾发出“要么精彩的活,要么 马上死”的慨叹!而今华年,倏忽将逝, 我们用什么让我们的韶华更有深度,如何 为精彩人生奠基!
2020握本课读读写写的字词及涵义。(5分钟)
2020/12/2
4
阅读感悟:
•1.怎样才是一个“有教养”和“优雅风度”的人, 对我们的成长有何启示?
•2.精神的三间小屋的内涵是什么?作为一个 忙碌的现代人,我们该如何构建自己的精神 空间。
•3.你最喜欢文中的哪句话,它对你有何启示?
7
将你的思考记录下来,组内分享。小组推 荐代表分享展示。(10分钟)
2020/12/2
5
成长分享:
2020/12/2
6
课堂小结
有一个大心,盛的下喜怒,输的出力量,构 建自己的精神大厦;举止优雅、彬彬有礼, 笑容可掬,做世间最美的绅士,最有味的淑 女。人行天地间,愿同学们走成一幅绝美的 风景!
2020/1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