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虚火浮的症状及处方用药

合集下载

虚阳浮越与阴虚阳亢的鉴别

虚阳浮越与阴虚阳亢的鉴别

论虚阳浮越与阴虚阳亢的鉴别虚阳浮越证与阴虚阳亢证为临床上两较常见而又容易混淆的证型。

正确认识两证的病理本质,对临床准确地辨证论治至关重要。

一、阳浮与阳亢的本质差异1.虚阳浮越证的本质虚阳浮越证,是指阳气虚衰,阴寒内盛,逼迫虚阳浮游于上、格越于外所表现的虚弱证候。

由于阳气虚衰,阴寒内盛,故可表现为自觉发热,欲脱衣揭被,面色浮红如妆,躁扰不宁,口渴咽痛,头部汗出,脉浮大或数等颇似阳热的证候表现。

但因其本质为阳气虚衰,阳虚生寒,肢体失其温煦,水液不得输布,气化失常,故触之胸腹必然不灼热,且下肢厥冷,渴不多饮或欲饮热,咽部不红肿,面色亦非满面通红,并见疲乏无力,小便清长,或尿少而浮肿,大便不燥,甚至下利清谷,脉按之无力,舌淡,苔白等里虚寒的证候,可知其所现“热”症为假象。

阴寒内盛,逼迫已虚之阳气在外游荡——浮游于上、格拒于外,故称虚阳浮越,其病机是阴盛而格阳。

阳虚阴盛为真寒,所显“热”症为假象。

下真寒而阳浮于上,因而张仲景称其为“戴阳”,曰:“下利脉沉而迟,面色赤,身有微热,下利清谷者,其面戴阳,下虚故也。

”下虚就是阳气虚衰于下。

阳浮是阳虚较为独特的表现形式,应注意与阳亢、火旺相区别。

寒热真假,历来被视为辨证的难点。

若能从本质上进行理解,全面收集症状进行分析,辨证并不困难,而身凉肢厥,小便清长,是辨证的关键。

2.阴虚阳亢证的本质有把阴虚阳亢叫作阳气浮越的,如“阴虚阳浮真阴不足,津血亏损而致阳气浮越于上的病理。

证见头目眩晕、面色潮红、目赤、咽干、喉痛、牙痛等”。

阴液亏损,不能制阳,上面有热,而形成阴亏于下,阳亢于上或火旺于上,出现唇红、颧红、咽干、心烦、头晕头痛、牙痛、咽喉痛、舌红嫩小、脉细数等阴虚阳亢、阴虚火旺的证候。

阴虚阳亢、火旺是虚火,如同灯中油少,而灯火尚旺,将其称作阳气浮越或阴虚阳浮,并非绝对不可。

然而,虚阳浮越、阴虚阳亢,虽都是以虚为主,但前者为阳虚,后者为阴虚,病理本质有别。

虽然不少症状都表现为是上部的热症,但一为假、一为真,一曰“浮”、一曰“亢(旺)”,机理并不相同。

补脾胃肾阳虚的中药方子大全图

补脾胃肾阳虚的中药方子大全图

补脾胃肾阳虚的中药方子大全图作为一名高级养生师,我了解到补脾胃肾阳虚是现代人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

脾胃肾为人体后天之本,如果脾胃肾功能出现问题,就会出现身体虚弱、疲倦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甚至会影响到免疫系统的正常运转。

因此,我们有必要采用药膳、中药等方法进行调补。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中药方子和食疗方,以帮助大家改善脾胃肾阳虚。

一、中药方子1、桂枝加附子汤【方剂组成】桂枝10克,附子10克,生姜9片,大枣10枚,甘草6克,牛轧10克,熟地黄12克,枸杞子15克,枸杞根15克。

【制法】将桂枝加附子煎煮30分钟,去渣,留汁,将其与其余药材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煲煮90分钟。

【服用方法】取药渣去汁,服用温味,一日一剂,连续服用七天为一疗程。

【注意事项】服用此方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对本方过敏者慎用,孕妇忌服。

2、四物汤(加丹参)【方剂组成】当归12克,川芎12克,白芍12克,熟地黄12克,丹参9克。

【制法】将五味放入瓦煲中,加适量清水,火开后转小火,煮至剩下一半汤。

【服用方法】温饮,每日一次,连续服用一周。

【注意事项】本方在服用过程中,过分运动、进食生冷及辛辣食物需忌口,女性月经期间忌饮。

二、食疗方1、冬虫夏草鲍鱼炖瘦肉【材料】冬虫夏草15克,鲍鱼1只,肉瘦薄片150克,姜3片,料酒适量。

【制法】将鲍鱼清洗干净,用刀切成小块备用。

将肉瘦前洗净焯水备用。

炖锅加入适量水,放入所有材料,加适量料酒,旺火烧开后转到小火上慢慢炖煮约2个小时即可。

【食用方法】将熬好的肉汤盛出来,鲍鱼和肉薄片分别放入,温热食用。

【注意事项】此方适合口干舌燥、贪食嗜油、脾虚消渴的人食用。

2、黄粥【材料】黄豆100克,糯米50克。

【制法】将黄豆洗净后,用清水浸泡4小时,焯水后备用。

将糯米洗净后,和黄豆放入炖锅,加水适量,旺火煮开后改小火慢慢炖,炖至黄豆酥烂,加适量盐调味即可。

【食用方法】早中晚各食一次,一周后可调整至2次,以常服为宜。

25种调理脾肾阳虚证的药膳和中药方

25种调理脾肾阳虚证的药膳和中药方

25种调理脾肾阳虚证的药膳和中药方脾肾阳虚证是中医学中的一种病证,指身体内的脾脏和肾脏阳气不足,影响了身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能量消耗。

常见症状包括腰腿酸软、手脚冰凉、腹泻、食欲不振、气短等。

下面为你详细介绍25种调理脾肾阳虚证的药膳和中药方:1. 四君子汤:人参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炙甘草5克。

将药材放入水中,煮沸30分钟后,去渣去汤,饮用。

主要作用是补气健脾,强肾固本。

2. 六味地黄丸:山药20克,熟地20克,白术20克,枸杞子20克,牛膝20克,丹参15克。

将药材混合后入丸,每次20丸,用水送服。

主要作用是滋阴益肾,补脾生津。

3. 十全大补丸:人参15克,黄芪15克,党参15克,白术15克,炙甘草10克,巴戟天10克,枸杞子10克,淮山10克,山药15克,桂枝5克。

将药材混合后入丸,每次20丸,用水送服。

主要作用是补气养血,固肾壮腰。

4. 生脉饮:当归15克,熟地12克,黄精10克,白芍10克,川芎8克,炙甘草6克,大枣5枚。

将药材放入水中,煮沸30分钟后,去渣去汤,饮用。

主要作用是调补肝肾,滋阴补血。

5. 八味地黄丸:熟地20克,山茱萸15克,巴戟天15克,杜仲15克,枸杞子15克,牛膝15克,淫羊藿15克,肉苁蓉15克。

将药材混合后入丸,每次20丸,用水送服。

主要作用是滋阴补肾,强身健骨。

6. 白芍地黄丸:白芍15克,熟地20克,麦冬15克,枸杞子15克,山茱萸15克,淫羊藿15克,肉苁蓉15克。

将药材混合后入丸,每次20丸,用水送服。

主要作用是滋阴补肾,祛风散寒。

7. 防己茯苓丸:防己10克,茯苓10克,桂枝10克,白术10克,甘草10克。

将药材混合后入丸,每次20丸,用水送服。

主要作用是和中益气,利水消肿。

8. 党参、黄精、白术粥:党参15克,黄精15克,白术15克,大米适量。

将药材和大米混合后,加水煮粥,食用。

主要作用是健脾益气,增强肾阳。

9. 枸杞子、蛤蚧、红枣粥:枸杞子15克,蛤蚧10克,红枣10枚,大米适量。

【引用】张锡纯治阳虚方 解读张锡纯之法象中药

【引用】张锡纯治阳虚方  解读张锡纯之法象中药

【引用】张锡纯治阳虚方+ 解读张锡纯之法象中药张锡纯治阳虚方1.敦复汤(附︰服硫黄法)治下焦元气虚惫,相火衰微,致肾弱不能作强(《内经》云肾者作强之官),脾弱不能健运,或腰膝酸疼,或黎明泄泻,一切虚寒诸证。

野台参(四钱)乌附子(三钱)生山药(五钱)补骨脂(四钱,炒捣)核桃仁(三钱)萸肉(四钱,去净核)茯苓(钱半)生鸡内金(钱半,捣细)敦复汤,原为补相火之专方,而方中以人参为君,与萸肉、茯苓并用,借其收敛下行之力,能大补肾中元气,元气既旺相火自生。

又用乌附子、补骨脂之大热纯阳,直达下焦,以助相火之热力,核桃仁之温润多脂,峻补肾脏,以浓相火之基址。

且附子与人参同用名参附汤,为回元阳之神丹,补骨脂与核桃仁并用名青蛾丸,为助相火之妙品(核桃仁属木,补骨脂属火,并用之,有木火相生之妙),又恐药性太热,于下焦真阴久而有碍,故又重用生山药,取其汁浆稠粘,能滋下焦真阴,其气味甘温,又能固下焦气化也。

至于鸡内金,其健运脾胃之力,既能流通补药之滞,其收涩膀胱之力,又能逗留热药之性也。

人身之热力,方书恒责重相火,而不知君火之热力,较相火尤胜。

盖生育子女以相火为主,消化饮食以君火为主。

君火发于心中,为阳中之火,其热下济,大能温暖脾胃,助其消化之力,此火一衰,脾胃消化之力顿减。

若君火旺而相火衰者,其人仍能多饮多食可享大寿,是知君火之热力,关于人身者甚大也。

愚自临证实验以来,遇君火虚者不胜计,其人多廉于饮食,寒饮留滞为恙,投以辛热升补之剂,即随手奏效(拙拟理饮汤为治是病的方)。

彼谓心脏恶热,用药惟宜寒凉者,犹是一偏之论。

曾治一人,年二十余,嗜睡无节,即动作饮食之时,亦忽然昏倒鼾睡。

诊其脉两尺洪滑有力,知其肾经实而且热也。

遂用黄柏、知母各八钱,茯苓、泽泻各四钱,数剂而愈。

是知人之资禀不齐︰心脏多恶热,而亦有宜温补者;肾脏多恶寒,而亦有宜凉泻者。

是在临证时细心与之消息,不可拘于成见也。

欲明心火之热力,今又得一确实证验。

愚资禀素强壮,心火颇旺而相火少衰,饮食不忌寒凉,恒畏坐凉处。

中药甘草干姜汤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中药甘草干姜汤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中药甘草干姜汤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当下疫情,很多人推荐了甘草干姜汤用于新冠预防,组方虽然简单,但毕竟是药,是药三分毒,具体使用还是有很多应当注意的地方,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注意。

甘草干姜汤为中药方剂,主治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误用桂枝汤解表之后,出现咽中干,烦躁吐逆;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

处方用药通常推荐方剂炙甘草10克,干姜10克(或6克),水一升,煮沸20分钟。

古《伤寒论》甘草(炙)四两(即12克),干姜(炮)二两(即6克)。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现代用法: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水煎服。

)甘草干姜汤的功效与作用一、功效与作用:益气和中、温中复阳、温肺暖胃。

甘草干姜汤出自《伤寒论》,属温阳之剂,具有益气和中、温中复阳、温肺暖胃的功效,对脾胃阳虚、烦躁吐逆、虚弱尿频、胸背彻痛、经期腹痛、肠鸣腹泄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二、注意事项:1.适宜人群:脾胃阳虚者、伤寒脉浮者、烦躁吐逆者。

2.禁忌人群:阴虚内热者、血热妄行者。

3.不宜同食:海藻、菘菜。

服用甘草干姜汤时,忌食海藻、菘菜,否则药性相克,会降低药效。

4.食用方法:温服。

按方剂取适量甘草、干姜,或在医生指导下加味附子、肉桂、半夏、陈皮、扁豆、莲子肉等药材,水煎温服,可起到不同功效。

三、阴虚火旺血热妄行的主要症状1.午后潮热,或夜间发热,手足心发热,或骨蒸潮热。

2.心烦、少寐、颧红、睡着流汗。

3.口干咽燥,大便干结,尿少色黄,便血,尿血。

4.皮肤出现青紫斑点或斑块、或伴有鼻衄、齿衄月食过多或有渴。

5.口腔溃疡反复出现,疼痛,伴头昏,腰酸等。

6.舌质干红或有裂纹,无苔或少苔,脉细数。

四、甘草干姜汤的禁忌不能和低血压药同时服用,不能和降血糖药服用,因为这两种药物同时服用,不仅会降低药效,还会导致身体出现低血钾症。

在服用甘草干姜汤时,不能长时间过量食用,不仅会导致上火还会使血压升高,患者一定要遵医嘱用药,如果过量服用甘草还会使身体出现水肿症状。

火不归元——精选推荐

火不归元——精选推荐

⽕不归元⼀、命门相⽕学说是引⽕归原的理论基础。

引⽕归元,也称引⽕归原,⼜名导龙⼊海,是治疗元阳浮越,肾⽕上升的⽅法。

引⽕归原的“⽕”,⼜称“相⽕”、“命门之⽕”、“龙雷之⽕”、 “浮阳”、“浮⽕”等。

“相⽕”⼀词源于《内经》,有“君⽕以明,相⽕以位”(《素间·天元纪⼤论》)之说.君⽕居于上焦,主宰全⾝,相⽕居于下焦,温养脏腑,以潜藏守伏为宜.君⽕和相⽕在⼈体内,⼀主后天,⼀主先天,各安其位,共同维持机体的正常活动。

命门相⽕与⼼之君⽕相通,君⽕为神⽤,相⽕为根本,君⽕是由相⽕派⽣的。

刘河间⾸创命门相⽕之论“左肾属⽔,右肾属⽕,游⾏于三焦,兴衰之道由此也。

故七节之之旁.中有⼩⼼,是⾔命门相⽕也”。

张⼦和则称相⽕为龙雷之⽕,“夫君⽕者,犹⼈⽕也,相⽕者,犹龙⽕也。

⼈⽕焚⽊其势缓,龙⽕焚⽊其势速”。

朱丹溪承袭刘河间、张⼦和、李东垣诸家之学,著“相⽕论”,提出相⽕既为肝肾两脏专司,复分属于⼼包络、膀胱、三焦、胆等诸脏腑的观点,后世⾔相⽕者,⼤都以丹溪之说为其理论基础。

不过,丹溪既⾔“⼈⾮此⽕,不能有⽣”,⼜说:“相⽕元⽓之贼”.前者⾔其常,后者⾔其变。

相⽕虽⼀,常变迥异,丹溪均称相⽕,给⼈以概念混淆不清之感。

张景岳则发展了丹溪相⽕论,谓“相⽕当在命门”与“命门居两肾之中,即⼈⾝之太极,由太极以⽣两仪,⽽⽔⽕俱焉,消长系焉,故为受⽣之初,为性命之根本”,“命门之⽕.谓之元⽓;命门之⽔,谓之元精,五液充,则形体赖⽽强壮,五⽓治,则营卫赖以和调。

此命门之⽔⽕,即⼗⼆脏之化源”。

总之,丹溪集相⽕学说之⼤成,著《相⽕论》,奠定了后世相⽕学说的基础,完成了命门相⽕的理论体系。

相⽕系于命仃,命门居于两肾之中。

肾藏真阴⽽离真阳,为⽔⽕之脏,阴阳之宅.若肾的阴阳⽔⽕平衡失调,就会出现阴虚阳浮,失约之⽕上升,或阴寒内盛,⽆根之⽕外越的⽕不归元的病理状态。

综上所述,命门相⽕学说是引⽕归原的理论基础。

⼆、⽕不归元的证候⼴义的⽕不归元有阴虚和阳虚之别。

补脾胃阳虚的中草药配方大全集

补脾胃阳虚的中草药配方大全集

补脾胃阳虚的中草药配方大全集补脾胃阳虚是指由于长期失眠、过度疲劳、不正确的饮食习惯及不良的情绪导致的机体气阴两虚,内分泌失调,导致脾胃失职,食欲减退,消化功能下降,严重时还可能出现体质弱、头晕、乏力等症状,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危及身体健康。

因此,对中草药,食谱和偏方进行合理搭配可以很好地促进对脾胃阳虚的治疗。

下面是一份补脾胃阳虚的中草药配方大全集。

一、四神汤该方对于缓解疲劳、消化不良和睡眠障碍等问题非常有用。

材料:黄芪、白术、人参、甘草各5克煮法:将所有材料洗净,浸泡10分钟,加入1.5升水,煮至水变为1升。

趁热饮用,一日三次。

注意事项:该方对于脾胃虚弱的人不宜使用。

二、当归四逆汤该方能够温补气血及消除寒邪。

材料:当归、熟地、黄芪、干姜各30克, 阳起石15克煮法:将所有材料洗净,浸泡30分钟,加入1.5升水,煮至水变为1升。

趁热饮用,一日三次。

注意事项:该方对于湿性脾胃失调的人不宜使用。

三、八珍汤该方能够温补肝肾,补血安神。

材料:当归、熟地、党参、白术、茯苓、甘草、枸杞各10克,首乌20克煮法:将所有材料洗净,浸泡30分钟,加入2升水,煮至水变为1升。

趁热饮用,一日三次。

注意事项:该方对于脾胃虚弱的人不宜使用。

四、补中益气汤该方能够调节脾胃,提高身体抵抗力。

材料:黄芪、白术、人参、干姜、大枣各10克煮法:将所有材料洗净,浸泡10分钟,加入1.5升水,煮至水变为1升。

趁热饮用,一日三次。

注意事项:该方对于肺热燥热、气滞痰喘的人不宜使用。

五、理中丸该方能够调节脾胃,缓解气虚。

材料:白术、茯苓、橘红、草果、白芍、枳实、甘草、香附各10克煮法:将所有材料研碎,制成细末,每次服10克,一日三次,每次饮用前加入开水冲服。

注意事项:该方对于脾胃虚寒的人不宜使用。

以上是五种常用的补脾胃阳虚的中草药方剂,虽然中草药对于人体的效果显著,但是选择时还是要慎重。

下面列一些注意事项:1.中草药虽然对治疗脾胃阳虚有显著的效果,但是不要贪多,选用量应该按照药品说明书使用,否则会有副作用甚至中毒的危险。

治疗阳虚的名方

治疗阳虚的名方

治疗阳虚的名方
针对气虚、阳虚、阴虚、血虚的四个经典名方:
1:气虚
主要表现为气短、不愿说话、乏力、头晕目眩、自汗,活动时上述症状加剧等。

——四君子汤。

人参/党参、茯苓、白术、甘草。

可健脾益气,是解决气虚的经典方子。

2:血虚
主要表现为面色淡白或萎黄、肌肤干燥、毛发干枯、失眠、多梦、头晕眼花、烦躁、妇女月经量少,且色淡,严重者还可出现闭经。

——四物汤。

熟地、川芎、芍药、当归。

可滋阴养血,是补血的经典方。

3:阴虚
表现为低热、手足心热、午后潮热、盗汗、口燥咽干、心烦失眠、头晕耳鸣、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

——沙参麦冬汤。

沙参、麦冬、玉竹、生甘草、霜桑叶、白扁豆、天花粉。

可以养阴生津,润燥止渴,滋养肺胃。

4:阳虚
畏寒怕冷、四肢不温、精神不振、舌淡而胖,脉象沉细等。

——理中汤。

人参、白术、干姜、甘草。

可温补阳气,散寒。

11、阴阳两虚基础方:芍药甘草附子汤

11、阴阳两虚基础方:芍药甘草附子汤

11、阴阳两虚基础方:芍药甘草附子汤阴阳两虚基础方:芍药甘草附子汤芍药甘草附子汤是一种古老而重要的中药方剂,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

它以其独特的药物配伍和组成,在治疗阴阳两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围绕着芍药甘草附子汤方剂中的君臣佐使药,详细阐述其药性归经、药味、功能作用、主治病症以及八纲辩证和六经辩证医理。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芍药甘草附子汤方剂的药物配伍和组成。

芍药、甘草和附子是该方剂的三味主药,分别担当着君、臣和佐的角色。

芍药性寒,入心、肝经,有活血止痛的作用;甘草性平,入脾、心、肺经,具有调和诸药的作用;附子性热,入心、肾经,能温阳散寒、温中止痛。

这三味药物的配伍,相互协同,形成了芍药甘草附子汤独特的药效。

其次,芍药甘草附子汤方剂具有多种功能作用。

首先,它能调和阴阳,平衡体内的阴阳失调。

芍药甘草附子汤通过活血化瘀、温阳散寒的作用,可以改善气血运行不畅、寒湿阻滞等阴阳两虚的病理状态。

其次,它能止痛。

芍药甘草附子汤中的药物组合,具有镇痛的作用,可以缓解因阴阳失调引起的各种疼痛症状。

此外,芍药甘草附子汤还具有温中健脾、益气补血的功效,对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的人群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芍药甘草附子汤方剂主要用于治疗阴阳两虚的病症。

在八纲辩证中,该方剂适用于寒湿阻滞、气血瘀滞等属于阴虚的病症。

在六经辩证中,该方剂适用于太阳、少阳经寒湿病、阳明经气血瘀滞等属于阴阳两虚的病症。

通过调和阴阳,芍药甘草附子汤能够恢复人体的平衡状态,从而实现治疗效果。

在中药方剂中,君臣佐使药的配伍非常重要。

君药具有主导疾病的作用,臣药起到辅助君药的作用,佐药则用来增强药物的功效或减轻其毒性。

芍药甘草附子汤中的芍药、甘草和附子正是君臣佐使药的典型代表。

它们相互配合,形成了药物的协同作用,提高了治疗效果,并减少了药物的毒性。

总之,芍药甘草附子汤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方剂,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

它以其独特的药物配伍和组成,在治疗阴阳两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脾胃虚寒者上火

脾胃虚寒者上火

脾胃虚寒者上火已病情分析:脾胃虚寒者上火很常见,因为脾胃为中焦,虚寒后上下不通,火气就会朝上走。

而饮食不节,会更伤脾胃而生热。

指导意见:对于这种情况,最主要的是要调节饮食和睡眠,情绪。

辛辣厚味滋腻的饮食少吃,因为这种情况比较难处理,脾胃虚寒不能用寒,上火不能用热,所以最好从根本上去除原因。

另外,熬夜,焦虑很重要,要避免,否则也是会越来越厉害。

中成药里,能同时兼顾的几乎没有,我给您推荐种:防风通圣丸:古人说有病没病,防风通圣,排毒作用好,也有健脾胃的成分,但根本上是去热毒的。

补中益丸气可以长期吃,但也有副作用,可能会有喉咙痛,头痛头晕,等上火的症状,这时稍稍停一两天就没事了。

上火时,脾胃却虚寒吃点胃痛胃涨脾胃虚。

你好,中医把头昏、咽喉肿痛等偏上部位的火热症状叫“上焦火”,把烦热口渴、胃脘痛等中间部位的叫“中焦火”,把便秘、尿赤等偏下部位的叫“下焦火”. 又按脏腑开窍,把目赤肿痛称“肝火”,鼻扇气喘称“肺火”,口舌生疮称“心火”等等.结合内在情况,这些火还可统分“虚实”两大类,症状重,来势猛的属实火;症状轻,时间长并伴手足心热、潮热盗汗等的属虚火.这种分类为有关治疗提供了依据.病情分析:脾胃功能失调,临床以食欲减退,食后腹胀为主要表现的证.常见于胃脘痛,腹胀, 呕吐,暧气,泄泻,便秘,以及西医的慢性胃肠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炎等疾病.意见建议:脾胃在生理,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一般而言,消化不良,食后腹胀,大便溏薄,其病变主要在脾;食欲不振或嘈杂易饥,其病变主要在胃.脾胃同病,以健脾和胃为主要治法.可选枳术丸,健脾丸等方剂. 畏寒怕冷可能由贫血、低血压病、甲状腺功能减退、内分泌失调而导致,首先建议上医院进行全面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的可能意见建议:另外要考虑肾阳虚、阳气不足,建议看中医辨证施治,肾阳虚可以吃狗肉、羊肉、韭菜、泥鳅来进行食补,药物则有肾宝、玉苁蓉、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

投诉回答:脾胃虚寒怕冷又上火吃什么你好.中医治疗脾胃病,常采取健脾和胃方法,加强脾胃吸收运化功能,同时脾胃功能虚弱是长期有积得结果,病人必须有耐心,作长期治疗的打算,建议服用积术丸,香砂六君子,对脾胃有好处,当然,每人身体条件不同,建议到医院详细检查后治疗.祝健康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1.我前几天用气血通”诊断出肾、脾、胃都是虚寒状态,胆管阻塞2.吃完饭胃就涨满3.长期的天冷手脚冰凉,天热手心发热4.有长期的便秘,吃三黄片好转,停药就会复发5.滑精、耳鸣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吃过桂附地黄丸第二天就流鼻血,怀疑肾阴虚吃过六味地黄丸没有明显效果和不良反应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推荐中成药仪器的诊断仅做参考,我临床上用不上这些仪器检查的结果。

脾肾阳虚的症状

脾肾阳虚的症状

脾肾阳虚的症状中医证候名。

多由于体质虚弱而感受寒邪较重,或久病耗损脾肾之阳气,或久泻不止,损伤脾肾之阳,或其他脏腑的亏虚,累及脾肾两脏等引起。

脾虚阳气不足,多引起大肠功能失调,表现为或腹泻,或便秘。

吸收不良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习惯性便秘常出现或伴有此症。

脾肾阳虚常见于虚劳、泄泻、痢疾、水肿、鼓胀、肾风,以及西医的慢性肠胃炎、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疾病。

1病因:脾肾阳虚证的形成原因主要有:1.脾肾久病,耗气伤阳。

2.久泻久痢,损伤肾阳,脾肾两伤。

3.水邪久踞,肾阳虚衰,不能温养脾阳。

4.脾阳久虚,不能充养肾阳。

以上原因均可导致脾肾阳气俱伤,形成脾肾阳虚证。

脾肾阳虚证的病因病机多由脾、肾久病耗气伤阳,或久泄久痢,或水邪久踞,导致肾阳虚衰不能温养脾阳,或脾阳久虚不能充养肾阳,终则脾肾阳气俱伤而成。

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

脾主运化水谷精微,须借助肾阳的温煦,肾脏精气亦有赖于水谷精微的不断补充与化生。

脾与肾,后天与先天是相互资生、相互影响的。

《医宗必读·虚劳》:"……脾肾者,水为万物之元,土为万物之母,两脏安和,一身皆治,百疾不生。

夫脾具土德,脾安则肾愈安也。

肾兼水火,肾安则水不挟肝上泛而凌土湿,火能益土运行而化精微,故肾安则脾愈安也。

"2临床表现编辑脾肾阳虚证以脾肾阳虚、阴寒内盛为特征。

主要临床表现有:1.形寒肢冷,面色晄白,腰膝酸软,腹中冷痛。

2.久泻久痢,五更泄泻,下利清谷。

3.小便不利、肢体浮肿,甚则腹胀如鼓;或见小便频数,余沥不尽,或夜尿频多。

4.舌淡胖或边有齿痕,舌苔白滑。

5.脉沉细无力。

3辨证施治、治疗原则:温补脾肾。

代表方剂:真武汤、附子理中汤。

常用中药:附子、白芍、白术、干姜、茯苓、桂枝、党参、炙甘草等。

其他治法兹举例如下:1.桂枝防风煎汤送服肾气丸。

肾气丸是温肾助阳的主方。

方中熟地甘温补肾,山萸肉、山药补益肝脾,三药合用,补肾养肝益脾;配以附子、桂枝(或肉桂)温肾助阳;泽泻、茯苓、丹皮通泄肝脾肾三脏之浊气。

肾阳虚及温补肾阳的中药处方

肾阳虚及温补肾阳的中药处方

肾阳虚及温补肾阳的中药处方发病机理:中医病机本证多因先天不足,肾阳素虚,或年老体弱,命门火衰,或房劳过度,或久病不愈而伤及肾阳,以致元阳虚损,温煦无力,阴寒内生,或气化无权,寒湿内盛。

证届虚证、寒证,病位在肾,并常涉及脾、心、肺等脏。

常见于阳痿、遗精、虚劳、水肿、泄泻、喘证、哮证、不孕、崩漏等病。

症状:体征腰膝酸软冷病,男子阳痿、早泄、滑精,精冷不育;女子崩漏、带下清冷,宫寒不孕;小便频数而清长,夜尿多或遗尿,或尿少而浮肿,腰以下肿甚,按之没指;或喘促日久,动则加剧,呼多吸少,气短不得以续。

兼见面色晄白,形寒肢冷。

舌质淡胖,或舌边有齿痕,舌苔白滑,脉沉细无力或沉迟。

中医治疗治疗法则:温肾壮阳。

施治方法:(一)内服方药1基本方药:(1)右归九:熟地15克、菟丝子12克、当归10克、山药12克、枸杞12克、杜仲12克、山茱萸10克、鹿角胶10克、肉桂、熟附子各6克。

本方宜于肾阳不足,年老久病及阳痿、滑精者⑵ 金匮肾气丸:熟地15克、山药12克、山茱萸12克、泽泻、茯苓、丹皮各10克、肉桂、熟附子各6克。

本方宜于阳虚之喘促、水肿者。

2,加减变化:阳痿,遗精、滑精,遗尿,不育者,于方(1)中加仙灵脾、金樱子各12克,阳起石、煅龙牡各15克,海狗肾10克;崩漏、宫寒不孕者,可于方(1)中加淫羊藿、黄芪、续断各12克、炮姜炭10克、紫河车10克、龟板15克。

水肿而尿少者,于方(2)中加车前子、白茅根各15克、益母草12克、牛膝10克。

喘促日久,动则加剧有,可于方(2)中加人参6克、五味子10克、补骨脂、淫羊藿、胡桃肉各10克。

(二)外敷疗法1.紫皮大蒜I枚,蓖麻仁60克,捣成糊状,分成2等份,分别敷贴双侧涌泉穴,每日1次,1周为1疗程。

适用于肾阳虚水肿面尿少者。

2.鲜荆芥1斤,鲜曼陀罗花20克,蚯蚓20条,三药共捣烂如泥,平摊贴于第1、7胸椎上,并以热水袋加热熨30分钟;亦可用白芥子10~15克,捣碎为末,温水调成糊状,敷贴于两乳中间或大椎穴处,每次敷贴1小时。

阳虚证篇

阳虚证篇

阳虚证篇阳虚口渴》陶政拴医案:陈某,男,43岁。

患消渴,前医诊为中阳失运.下焦阳虚,以温补脾肾法,用理中加味及金匮肾气九不效,反觉中满纳呆,今来我处就诊。

到见口渴,饮水频频,口干难忍,鼻干无涕。

呼吸觉冷,舌淡少津,脉略浮而迟细。

证属肺冷气沮,津液寒凝。

拟用:甘草10克,干姜10克,按素常饮量煮取贮瓶,渴以代茶。

旬日后二诊:渴势顿控,饮量递减,鼻润有涕,呼吸照然矣。

效不更方,嘱其继服月尽而瘥。

按语;病在上焦而治中、下,故不愈也。

可见,同施温法,临床运用宜结合脏腑辨证为妥。

同时证明甘草干姜汤对肺寒气冷之证.确有良效。

《阳虚口渴》俞长荣医案:黄某,女三十五岁。

患水肿病新瘥,面部仍有轻微浮肿,面色淡黄,唇色不荣。

近日胃脘作痛,绵绵不休,口中干燥,大便三日未通。

脉象沉涩,舌白而干。

我拟理中汤一剂,方用:党参12克,白术9克,干姜6克,炙草9克。

门人问:口燥便秘而用理中汤,岂不怕使燥结更甚吗?我说:此证乃脾虚中阳不振,运化失司,水津不布。

津液不上输,故口燥舌干;不下行,故大便秘。

是太阴里虚寒,而非阳明里实热证。

从患者以往病史及当前面色、脉象可知。

其痛绵绵不休,腹无鞭结,不拒按,是虚痛。

故用理中汤温中健脾,使脾阳振奋,津液得行,所有症状即可解除。

次日复诊,大便已通,口舌转润,胃脘痛随之而减,遂与六君子汤以善其后。

按语:(原按)本例口燥便秘而用理中汤,是根据“塞因塞用,’反治法原理。

诊断关键在于分析病因、病情,辨别属寒属热、属虚属实。

属虚寒者,才可用本方;属实热者,即当考虑用承气汤。

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辨证论治岂容疏忽!《阳虚口渴》俞长荣医案:一程姓病人,证见高热口渴,谵语不眠,小便短赤,脉浮洪大。

连给大剂人参白虎汤三剂,不但证状元减,口渴反而增剧。

我素遵家训(家父酬胃:伤寒方治病效若样鼓,但用之不当,祸亦不浅。

凡伤寒用药逾三剂而病不减者,就要退让高明,万勿固执己见,贻误病人。

先祖有“伤寒不过三”遗训),因此向病家告辞,请其改延他医。

阳虚和阴虚最正确的判断方法

阳虚和阴虚最正确的判断方法

阳虚和阴虚最正确的判断方法肾阳虚:四肢特别是手发烫,别人如果摸你的手会感觉你的手很烫。

自己爱出汗特别吃饭的时候更是大汗淋漓。

口臭口感浑浊(吃清胃火的中药,开始觉得口腔清爽,但药一停就复发长久不愈)爱牙痛(特别春季和秋季)爱上火。

舌头肥大有牙齿印。

舌苔:腻,黄色。

(给人感觉很象热重)或白色。

舌头中间有裂纹。

另外不口渴,一天不喝水都不觉得口渴,几乎没有喝水的需求。

此时你可能还以为自己身体好,不怎么喝水都不觉得渴。

那么我告诉你此时你的体内已经被“湿”裹起了,脾阳弱而运化不力。

如此情况2年后你体检,将出现尿盐沉淀的检查结果,再过一年可能就是肾结石的结果了。

切切!切切啊,请万万不要被现在的错误理论把自己的身体误了!肾阳虚早期症状还有晚上睡觉噩梦,容易鬼压床。

肾阳虚中晚期症状小腹觉得寒冷,喝冷水很不舒服,坐冷板凳更是觉得会阴前阴有难以名状的不舒服感。

手摸XX感觉XX寒冷。

勃起开始有心无力,XX减退。

下肢感觉发胀,而且感觉下肢冷。

上身却显示一派热象,比如吃点燥火的东西,脸上起痘痘,或牙齿疼痛口舌起疮,鼻炎。

经常大汗特别吃饭的时候。

女性症状还可能出现痛经,而且痛经(月经)时大汗,要用暖水袋放在小肚子上才觉得稍微好点。

经血有深乌,结块,甚至出现类似黑色的凝血块。

(医院医生可能会给你开三菱莪术元胡鸡冠花益母草之类,因为他们会辨证成气血问题采用破血的治疗方法)一部分人士出现黑眼圈,特别是下眼皮。

或者鼻子山根部位发青。

现在普遍观点说肾阳虚的症状为腰酸、四肢发冷、畏寒,甚至还有水肿,也就是说表现为“寒”的症状,那么我要以自己的经历告诉大家这个几乎是错的。

实际肾阳虚表现的不是寒象而是热象特别上半身。

比如手心发烫,口臭舌苔厚腻。

包嘴吞气感觉气体浑浊。

另外肾阳虚到一定程度还会导致头部疼痛特别后脑勺,或者脚后跟痛,或者口腔糜烂发炎,口疮,咽喉炎。

如果你有上述症状用治疗经久不愈,或者逐渐形成吃饭哽。

那么你就要考虑是否阳虚了。

治疗肾阳虚的主要药物:附子附片桂枝干姜肉桂适宜药方附子理中丸白通汤三逆汤等。

补脾胃阳虚的中草药方剂大全

补脾胃阳虚的中草药方剂大全

补脾胃阳虚的中草药方剂大全补脾胃阳虚是指由于饮食不当或过度劳累等原因导致脾胃虚弱,出现食欲缺乏、乏力、腹泻等症状。

此时,中草药可以起到极好的治疗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向大家介绍一些常用的中草药方剂大全来帮助补脾胃阳虚。

一、中草药方剂大全1.四神汤:主要由人参、白术、桂枝、甘草组成。

它具有补中益气的作用,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和消化系统的抗病力。

2.补中益气汤:主要由黄芪、白术、党参、甘草等组成,能够大大增强身体的免疫力,促进身体调节代谢,缓解胃肠不适等症状。

3.参苓白术散:主要由炙甘草、白术、茯苓、人参等组成。

能够有效地治疗脾胃损伤和肝阳虚损伤导致的慢性肝病。

4.大黄附子汤:主要由大黄、附子、生姜、甘草、芍药等组成,是治疗痔疮、便秘等肠胃疾病的良方。

5.橘皮竹茹汤:主要由橘皮、竹茹、白芍、桂枝、生姜等组成。

这个方剂能够加强人体的免疫系统,消除疲劳感,还能消除食欲缺乏等脾胃功能不良问题。

二、食谱和偏方1.酸梅汤:将酸梅、红枣、山楂、生姜、冰糖加水煮沸,再加入蜜糖即可饮用。

建议在饮用前餐后饮用,每次饮用量不要超过200毫升。

2.葛根汤:将葛根、大枣、陈皮、生姜一起加水煮沸,做成葛根汤。

这个汤能够缓解胃部不适,消除食欲缺乏等问题。

每次饮用量不要超过200毫升。

3.生姜黄汤:将生姜、黄连、黄芩煮沸,放入饭中食用。

这个汤能够有效地消除脾胃不适和改善肝胆健康状态。

建议每日食用一次。

三、注意事项1.中草药和食疗方剂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要自行调配和食用。

2.在食用中草药和食疗方剂的同时,也要注意饮食营养均衡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3.如果在中草药和食疗方剂的过程中出现不适症状或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食用,并就近就医。

四、养生建议1.脾胃阳虚的人要注意饮食,避免过度食用油腻、辛辣、煎炸等食物,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品。

2.良好的睡眠习惯也是对脾胃健康的重要保障,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和良好的睡眠环境。

3.坚持适当的运动也能够有助于改善脾胃健康状态,同时也能减轻精神压力和身体负担。

补火助阳的方剂

补火助阳的方剂

补火助阳的方剂有:
1. 右归丸:由肉桂、附子、鹿角胶、熟地、山茱萸等组成,常用于治疗元阳不足,或先天禀赋衰弱,或劳伤过度所致的命门火衰证。

2. 敦复汤:由野台参、附子、山药、补骨脂、核桃仁、山萸肉、茯苓、鸡内金等组成,专门用于补火助阳,补虚损。

3. 肾气丸: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添加了桂枝和附子,可以温补肾阳,是补火助阳的经典方剂。

4. 补火助阳汤:主要成分有附子、肉桂、枸杞、菟丝子、党参、黄芪等,可以补充体内的阳气,驱散寒气。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建议咨询医生,获取最准确的方剂。

引火归元治顽疾(附处方)

引火归元治顽疾(附处方)

引火归元治顽疾(转载)发表者:赵东奇引火归元”是中医的独特治法之一运用得当,每能提高疗效。

“引火归元”是治疗肾火上升的一种方法。

肾火上升又称为“肾火上浮”、“肾火妄浮”、“虚阳上浮”、“孤阳上越”、“虚阳不敛”、“浮火”、“浮阳”等等。

表现为上热下寒,面色浮红,头晕耳鸣,口舌糜烂,牙齿痛,腰酸腿软,两足发凉,舌质嫩红,脉虚等等。

其治疗,可于滋肾药(熟地、山药、山萸、女贞子等)中加肉桂、附子之类以引药下行,也可用肉桂、附子、五味子熟地等治疗。

肉桂、附子引浮火下行,使之归于肾中;熟地、五味子补肾而收敛,使肾火不再上行,上热下寒诸证可以消除。

肾火即命门之火。

肾藏元阴元阳。

肾阴需命门之火的温养,命门则需肾阴的滋涵。

有人把命火喻为为龙火,如龙伏水中不宜浮越。

说明了命火与肾阴的关系。

若肾阴不足,往往导致龙火浮动(即肾火妄浮),便会出现上述多方面的症状。

“肾火妄浮”由于它既有阴虚的一面,又有阳虚的另一面,治疗上若一派滋润,不顾温阳或大剂温阳,不顾养阴,则妄浮之肾火愈演愈烈。

前贤创引火归原之法,于滋阴方药中加肉桂、附子以引火下行,使阴阳平衡,虚火不升,疗效较好。

正如陈仲龄所说:“肾气虚寒,逼其无根失守之火浮游于上,当于辛热杂于壮水药中,导之下行,所谓导龙入海,引火归原,如八味汤是也。

”引火归原法在临床上应用研极广,可治疗下列疾病:1、神经性头痛:(顽固性头痛),阵发性头痛反复发作,头昏胀痛,太阳穴疼痛更甚,性情急躁,面部烘热,口干不欲饮,唇舌溃破,畏寒肢冷,两足不温,舌淡,苔薄白,脉细弦,证属下元空虚,阴不敛阳,阳浮于上,虚火上扰,治宜填精温肾,引火归原。

方药:首乌、枸杞、龟板、龙骨各30克,肉桂冠,5克,(后下)细辛4,5克,吴萸6克,川流不息芎、蒿本各10克,甘草6克,水煎服。

2、尿崩症:口渴难忍,大量饮水,小便频数且量多,面红唇赤,畏寒,舌红无苔,脉虚数,证属下元虚寒,孤阳上浮,治宜温肾补虚,引火归原。

方药:制附片10克(先熬),肉桂花3——6克,山药30克,熟地20克,枸杞15克,乌梅10克,甘草20克,红参10克,水煎服。

试析潜阳类中药在阳虚虚阳上浮证中的运用

试析潜阳类中药在阳虚虚阳上浮证中的运用

试析潜阳类中药在阳虚虚阳上浮证中的运用邵春林;唐梅芳【摘要】阳虚虚阳上浮证的病机为阴寒内盛,元阳亏虚不能潜藏于下焦两肾而上浮,临床特征为“上热下寒”,治当温阳潜阳。

潜阳药可使虚阳在获得温阳药补益后顺利潜降至下焦,归于本位,有承上启下之功,故其选择至关重要。

潜阳药当选气凉(平和者更佳)、味酸咸、质重之品,宜选用龙骨、牡蛎、磁石、山茱萸、砂仁、肉桂等。

上述诸药自身又各具特点,还须辨证运用方能获得良效。

附验案1则予以佐证。

【期刊名称】《江苏中医药》【年(卷),期】2016(048)009【总页数】3页(P65-67)【关键词】虚阳上浮;中医病机;潜阳类中药;治疗应用【作者】邵春林;唐梅芳【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心血管内科,上海20002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心血管内科,上海20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7阳虚虚阳上浮证是指肾中元阳亏虚而上浮,其治疗关键是将温阳药的大辛大热摄纳到下焦以治本。

但温阳药药性上升,需借助潜阳药的敛降作用方能奏效。

目前临床多注重平肝潜阳、育阴潜阳,分别治疗肝阳上亢证和阴虚阳亢证,但其中选用的潜阳药并不完全适用于元阳亏虚所致的虚阳上浮证。

笔者试从阳虚虚阳上浮证的病因病机入手,对潜阳药的选择和辨证运用做一分析。

近年来,由于空调、冰箱的普及使得外感和内伤寒邪患者明显增多,又因烦劳、睡眠不足使得阳气的消耗急剧增加而补充却远远不足,更兼西药大量不当使用及苦寒清火中药(含食品、保健品)的非辨证应用更是额外戕伐阳气,故临床所见阳虚患者甚众。

阳虚虚阳上浮证的病机为阴寒内盛,元阳亏虚不能潜藏于下焦两肾,表现为两方面的症状:其一,阳有向上向外运动发散的特性,虚阳畏寒不能归于下位而上浮,因而人体上部、外部出现虚热证,如面赤身热、头晕头痛、咽痛耳鸣、失眠汗出、口腔溃疡等;其二:阳虚则阴盛,下焦失去元阳的温煦,人体内部、身半以下出现虚寒证,如纳呆泛恶、腰腹冷痛、身重肢冷、经少闭经等。

引火归元引火汤

引火归元引火汤

引⽕归元引⽕汤引⽕汤出⾃于清代医家陈⼠铎《辨证录》,由熟地黄、巴戟天、麦冬、茯苓、五味⼦组成,具有滋阴补肾、引⽕下⾏之功效,是为阴蛾者⽽设,也是引⽕归原法的代表⽅剂之⼀。

引⽕归原法为中医治病法则之⼀,它是治疗虚阳浮越、肾⽕上升的⽅法,属于“热因热⽤”的反治法,具体应⽤主要是在滋阴补肾的同时加少量附⼦、⾁桂之类以“引⽕归原”,使虚⽕敛降,阴平阳秘。

引⽕归原旨在引⽕下潜,使阳归肾宅。

当病属阴虚阳浮,虚⽕上炎之证,⽽⽤养阴清⽕之药⽆效时,可考虑应⽤“引⽕归原”之法。

患者1,男,83 岁。

初诊时间: 2019 年 8 ⽉ 27 ⽇。

患者主述为下肢凉、上⾝热 1 年。

⾃觉下肢冰凉,虽暑天也需穿厚绒裤、盖棉被,上⾝热则虽冬季也只穿单⾐。

进⼊夏季后症状逐渐加重,平素⼝⼲⼝渴,喜饮凉⽔,⾷欲可,⼩便热,⼤便不⼲。

来诊时见其下⾝着棉裤,上⾝穿短袖,⾆质淡红,苔⽩腻,双脉沉细。

既往有轻度⾎糖轻度升⾼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

曾因本病多处求医⽆效,各项西医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处⽅如下: 熟地黄 80 g,天冬 15 g,麦冬 20 g,茯苓 24 g,砂仁 12 g,巴戟天 20 g,五味⼦12 g,通草 6 g,天花粉 30 g。

⽔煎取汁 400 ml,分早晚温服,⽇ 1 剂,共 7 剂。

复诊: 服药后上热下寒之感明显减轻,第⼆次来诊时已经脱棉裤,只需穿秋裤,盖薄被,⼝渴亦减轻,饮⽔减少,⼩便热感消失。

累计服上⽅ 35 剂,病愈。

按: 该患者虽然⾆象和脉象并不符合阴虚⽕旺之象,但症状却是⾮常明显的上热下寒证。

该案为何会起效,究其原因不外药⽅对症,符合病机。

患者年愈⼋旬,肾精早衰,肾阴亏虚,肾阳虚⽽上越,所谓坎⽔不⾜,⽔浅不养龙,龙⽕离位上奔,故出现下肢冰凉⽽上半⾝燥热之象,与其他雷龙之⽕上炎出现的突发⽛痛、⼝疮、头痛、⽿鸣⽿聋等都是属于同⼀病机的不同表象⽽已,故⽤之能取得佳效。

引⽕汤原⽅中加了通草和天花粉 2 味,通草意在使其邪热有出处,天花粉主要是治其渴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签:标题]
阳虚火浮的理论
张仲景提出,阳气衰微,虚阳浮越,或为烦躁不得眠,或为格阳、戴阳,或为破汗大出。

干姜附子汤证之昼夜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和通脉四逆汤证之其人面色赤,皆属此类。

王好古总结为:假令身体微热,烦躁面赤,其脉沉而微者,皆阴证也。

身微热者,里寒故也。

治者不看脉,以虚阳烦躁,误以为实热反于凉药,则气消成大病矣。

《外台秘要》云:阴盛发躁,欲坐井中,宜以热药治之。

仲景少阴证,面赤者,四逆加葱白汤主之。

张景岳指出:虚火之病源有二,盖一曰阴虚者能发热,此以真阴亏损,水不制火也。

二曰阳虚者亦能发热,此以元阳败竭,火不归元也,此病原之二也。

同时,又对阳虚火浮证指出了分类:一曰阳戴于上而见头面咽喉之间者,此其上虽热而下则寒,所谓无根之火也;二曰阳浮于外而发热于皮肤肌肉之间者,此外虽热内则寒,所谓格阳之火也;三曰陷于下而见便溺二阴之间者,此其下虽热而中则寒,所谓失位之火也。

张氏还提出了阳虚发热的治疗原则和经验:若以阳虚发热,则治益宜火,益火之法,只宜温热,大忌清凉。

第温热之效速,每于一二剂间,便可奏效治宜温补血气,其热自退,宜理阴煎、右归饮、理中丸、大补元煎、六味回阳饮之类主之。

此所谓益火之源也,又曰温能除大热也。

阳虚火浮的症状
阳虚火浮在临床上呈现出两组相反的症状:一是肾阳虚,是疾病
的本质:面色白光白或黧黑,腰膝酸软,形寒肢冷,尤以下肢为甚,神疲乏力,男子阳痿、早泄、精冷,女子宫寒不孕,性欲减退,或见便泄稀溏,五更泄泻,或小便频数、清长,夜尿多,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尺部尤甚等症状,如果临床上单纯出现上述症状,阳虚的辨证并不为难;二是虚火,是疾病的假象,如《景岳全书火证》所云:寒从中生,则阳气无所依附而泻散于外,即是虚火,假热之谓也。

临床上有轻重之分。

轻者虚阳上越,虚火上冲,症状偏于头面五官局部诸疾,以口舌生疮、牙痛齿浮、喉痹喉痛、头痛眩晕、口渴咽燥等症为主;重者虚阳外越,症状偏于全身,以发热、发斑、面赤、肿块、汗出等症状多见。

临床上虽然常表现为寒热错杂,但仔细鉴别还是容易区分的,如发热或自觉发热,反欲盖衣被,触之胸腹无灼热;面色浮红如妆,非满面通红;神智躁扰不宁,疲乏无力;口渴但不欲饮或喜热饮;咽痛而不红肿;脉浮大或数,按之无力;便秘而便质不燥,或下利清谷;小便清长或尿少水肿,舌淡,苔白等。

阳虚火浮的机理
肾阳对人体起温煦、激发和推动的作用,是全身阳气的根本。

肾阳虚衰,闭藏功能下降,真阳不能潜藏于肾宫,浮越于外,另外,阳虚温煦失职,阴寒内盛,逼阳浮越,两者都会引起阴阳格拒的变化。

拒格的阳气可向上浮越,向外浮张,引起格阳、戴阳等证,阳气郁积之处,可引起各种热象,成为典型的浮火表现。

张介宾指出阳虚者亦能发热,此以元阳败竭,火不归原也。

而其表现则有以下形式:一是下焦阴寒太盛,虚惫之阳气被格拒于外而表现为内寒外热之象,《伤
寒论》少阴篇之通脉四逆汤证的手足厥冷,脉微欲绝,或下利清谷,但身反不恶寒为其典型表现,此种身热乃阳浮于外而发于皮肤肌肉之间,张介宾称其为格阳之火;二是虚阳被格拒于上,浮越于头面咽喉而表现为下寒上热之象,症见颧红面赤,咽痛,烦躁,口渴。

此乃阳戴于上而见头面咽喉之间,张介宾称其为无根之火;三是肾司二便,肾阳有蒸腾气化的作用,肾阳虚,气化失司,津气不行,症见小便清长,大便稀溏,此乃虚阳离其本位所致,张介宾称其为失位之火。

无论何处之热象,皆为元阳虚衰为其根本。

但并不是阳虚一定会产生虚阳上浮的表现,只有在阴寒极盛,真阳极虚的情况下才会产生这种阳虚火浮的表现,这是一个重症、危症,再进一步发展就要出现阴阳离决,所以笔者根据阳虚的程度由轻到重分为阳虚阴寒、阴盛格阳、阳虚欲脱三个阶段,其中阳虚阴盛阶段表现一派虚寒之象,临床容易鉴别;阳虚欲脱阶段,乃精气离决的边缘,其人虚弱的表现也不会难区分;而本文讨论的阳虚火浮就是阴盛格阳阶段,包括虚阳上浮和虚阳外越两个方面,由于症状上寒热错杂的迷惑性,容易被人错辨。

阳虚则阴盛,阳虚则寒,在肾阳虚之后,机体阴寒之邪自然偏盛,随着阳虚的加重,阴寒也随之愈发亢盛,阴盛逼阳于外,浮阳游离就出现了虚阳浮于上、外,阴盛于下的寒热错杂局面。

而肾阳虚衰,温煦、气化失职,导致阴寒内盛,水湿、痰浊、瘀血形成,这些病理产物停留于何处就在何处表现出症状。

阳虚火浮的治则
虚火在性质上不同于一般之火,得湿则炳,遇水则燔,故在治疗
上应以火逐之,则焰灼自消,炎光扑灭,应用益火法和引火法,即温肾壮阳,阳气壮才能吸火归原,使真阳闭藏于坎宫;引火归原,浮游之真火才能下归于肾。

正如清代何梦瑶曰:阳虚火浮乃因其在上之热,而直探其在下之根言之。

病既根于下,则不可以治上者治之矣火虚而治以寒凉,是益助其下焦之寒,火愈被逼而上浮矣。

程国彭指出:其阳不足而火上炎者,引火归原以导龙入海,此内伤虚火之治也。

内伤之火,虚火也得水则炎,故不宜直折是此虚火可补而不可泻内伤之火,以补为清。

又说:肾气虚寒,逼其无根失守之火,浮游于上,当以辛热杂于壮水药中,导之下行。

所谓导龙入海,引火归原,如八味汤之类是也。

《医学衷中参西录》指出:论喉证原有因下焦虚寒迫其真阳上浮致成喉证者,宜治以引火归原之法,洵为见道之言。

可见温补肾阳,引火归原才是治疗此类火病的正法。

虽然以引火归原为主,但根据配伍原则及病症中产生的病理产物,还要兼用滋阴药和利水药。

阳虚火浮的处方用药
肾阳虚火浮治以温肾助阳,引火归原,选用肾气丸加减,《医方论》说:附桂八味,为治命肾虚寒之正药,亦导龙归海之妙法。

张景岳亦说:又有寒药治热病而热不愈,反用参、姜、桂、附、八味丸之属而愈者,此即假热之病,以热从治之法也,亦所谓甘温除大热也。

第今人之虚者多,实者少,故真寒假热之病为极多,而真热假寒之病则仅见耳。

方中附子和肉桂用量加大,为温肾壮阳,引火归原之主药。

附子回阳补火,通行十二经,其作用迅猛急烈,能追复散失欲绝之元阳,
前人称它能救阴中之阳。

《本草汇言》曰:附子,回阳气,散阴寒,逐冷痰,通关节之猛药也。

诸病真阳不足,虚火上升,咽喉不利,饮食不入,服寒药愈甚者,附子乃命门主药,能入其窟穴而招之,引火归原,则浮游之火自熄矣。

用肉桂代替桂枝,因肉桂的作用和缓浑厚,能补下焦肾中不足之真火,善引上浮之火下归于肾,以息无根之火,因此前人称它能救阳中之阳,如《本草汇》云:肉桂,散寒邪而利气,下行而补肾,能导火归原以通其气。

总之,肉桂、附子辛甘大热,气厚而下行通肾,峻补下元真火,能引上浮之虚火下归于肾,使之复入其宅,这是疾病的本质,所谓治病必求于本;干地、山萸、山药滋阴益精,补阳药中配伍滋阴之品有两层含义:肾阳是受肾阴制约的,即所谓火在水中。

只有充足的肾阴制约肾阳,这个阳才能在下焦起到温化的作用,不致浮越,单用桂、附这样的热药补阳就会伤阴。

补阳伤阴之后,没有阴的制约,就不能安居在下,就要妄动。

这样不但达不到补阳的目的,而且还造成了阴阳更虚的后果。

一是因为补阳而灼耗了阴液,重用补阳药而轻用滋阴之品,妙在制约补阳药之辛热燥烈之性;二是因为补阳必须补阴来保持二者的平衡;茯苓、泽泻、丹皮的配伍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泄利水邪,肾阳虚衰,不能化气利水,所以水湿内停,产生各种水邪;二是降泄通阳,引诸阳药冲破阴寒直入坎宫,正如《医宗己任编》中说:虚阳上浮,欲纳之复归于宅,非借降泄之势,不能收摄宁静,故用茯苓之淡泄,以降阴中之阳,泽泻之咸泻,以降阴中之阴,丹皮之苦寒,导湿泄热,利用三泻的降泄之势,使浮火直达于下,复归于坎宫,而发挥其温煦、生发之生理作用,达
到阴平阳秘的生理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