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8a4722b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8b.png)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方法
语文教学是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可以通过合适的教育方法将德育理念
和原则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从而实现德育与语文教学的融合。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语文教学
的效果,还能够通过语文教育培养学生的德性。
以下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方法。
一、通过语文教材来渗透德育教育
语文是德育的有力润滑剂,语文教材中有丰富的德育内容,教师通过教材中学生易感
性的课文内容可以不断渗透德育教育,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更好理解课文中对生命、对真理、对美的内容,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
教师可以在语文作业中渗透德育的教育内容,比如通过阅读的作业,要求学生体会社
会职业、是怎样需要好的德行来坚持他们的职责和使命,从而让学生体会到职业的真正含义,加强对德育教育的体会。
语文口语交流是一种重要的沟通手段,教师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口语交流,让他们在
交流过程中学会尊重、爱护别人,并且不断增强自己的德性修养,从而实现将德育教育与
语文教学的融合。
语文教学中情感的激发是学生理解、接受语文教育的关键之一,教师可以通过情感的
引导来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感受到德育教育的价值,从而积极的接受和阐述课文中的德
育内容,进一步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
总之,通过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渗透方法,教师可以更好地传递德育理念,让学生
全面发展。
通过营造德性青春校园的理念,不断强化学生的德性修养,进一步实现语文教
育与德育教育的互动,从而让学生受益终身。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德育总结(4篇)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德育总结(4篇)](https://img.taocdn.com/s3/m/bf72f106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0d.png)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德育总结(4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德育总结(4篇)综合工作总结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德育总结(4篇)总结德育渗透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学进程中的德育渗透就如东风细雨,包括在字词的赏析中,在文章的感悟中,包括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中,渐渐地、暖和地进入学生的心灵,与无形中感染、熏陶着学生。
在语文教学进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起学生酷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努力开辟学生的视野,重视培养创新精神,进步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渐构成健全人格。
可见语文教学不但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还要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从这里可以知道语文教学一定要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方能到达教书育人的目的。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把德育贯串到教学进程中。
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应捉住各种有益时机,利用各种途径采用渗透的方式进行思想教育,得以潜移默化,使学生的思想遭到熏陶感染。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呢?我以为只要充分利用教材,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就可以到达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一、在讲述重点词句、关键语段中渗透德育对教材中的一些重点词句、关键语段,教学中要扎实捉住,带领学生仔细品读体味,在分析语言文字时,故意识渗透课文本身具有的思想内容,遭到人情美、人性美、道德美、精神美的熏陶,从而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
课文中重点句子可以体现文章的思想内容,在教学时,必须深入引导,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从而遭到教育。
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引导理解时,先让学生找出句子读一读,说一说是在甚么情况下讲的?然后捉住这个句子的重点词语可爱、破碎。
引导学生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
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使之真正成为全社会共鸣。
那末,我们的唯一家园------地球会变得越来越美好。
二、在联系实际时渗透德育教学中还可以把课文中的德育因素作公道的延伸,联系学生实际渗透德育,以可以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
![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7b823b2e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81.png)
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将德育从课前到课内再到课外,渗透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方法以供大家学习。
一、抓住课前三分钟演讲我在每节语文课上正课之前,都会让学生进行三分钟演讲的说话训练。
有时让学生讲述成语故事。
成语是民族文化的结晶,蕴涵了丰富的哲理,是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教育的极佳的教材。
学生讲完故事后,我并没有简单的一带而过,走过场了事,而是让其他学生评论该成语讲述的道理或对自己的启发。
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思想品德的熏陶。
如“孟母三迁”、“水滴石穿”、“自食其言”等成语教会了学生不要受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做事要持之以恒、做人要重诚信等做人的道理。
有时让学生评述社会生活中的事件。
我抓住这个时机,启发引导学生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来看待这个世界。
二、研究教材,创造学生情感投入的时机小学语文的教材中,有不少进行德育教育的、形象生动的图画和有说服力的教学材料。
因此我们将小学语文教材,作为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载体,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想品质教育的因素,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
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育目的,抓住结合点,通过融合、渗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寓德育于语文课堂教学之中。
1、结合教材内容,陶冶爱国情操江泽民在200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重要讲话指出:“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
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凡是有利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有助于学生学习怎样做人的,且教学内容本身具有思想教育因素,都是语文学科思想教育的内容,加强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已迫在眉睫。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每篇课文都体现了文以载道,道以文盖的原则。
小学语文课的课文所涉及的德育渗透内容,方方面面无所不有,包括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科学思想、审美情操……,但每篇都有其侧重点。
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的渗透(精选5篇)
![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的渗透(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c2fead3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65.png)
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的渗透(精选5篇)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的渗透范文第1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教育手段,而课外阅读也是一种有效的德育教育措施。
教师通过积极的引导学生阅读各种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读物,不仅可以有效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开拓视野,还可以有效的锻炼学生的意志力,使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
但是,书也有“好”、“坏”之分,教师就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读“好”书,才能够使学生真正的通过课外阅读获得进步。
这就需要教师能够结合学生的思想特点、兴趣爱好以及年龄特征等实际情况,积极的为学生推荐各种优秀的读物,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
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使学生能够一直保持课外阅读的兴趣,特别是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1]。
例如,有些学生喜欢阅读一些谈情说爱的书籍,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阅读和学习有关文艺理论的书籍,提高学生的阅读品鉴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充分的感受相关书籍中人物的悲欢离合。
同时,教师要让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避免一味的阅读情节曲折的书籍,而是要能够阅读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书籍,让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获得有益的感染,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并且,教师还要积极的鼓励学生订阅各种报纸、杂志,促使学生能够扩大自己的视野,增强自身的思想觉悟。
二.鼓励学生积累名言警句,利用名言警句渗透德育教育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存在着十分丰富的名言警句,这些名言警句有着很强的教育意义,其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思想内容,对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很大的帮助,特别是在高中语文教材内容中,有很多的课文的中心思想,都可以通过一段言简意赅的话语进行概括。
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就要抓住这些内容,对其进行重点的分析和讲解,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并且,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将这些名言警句进行记录,并时常进行阅读,帮助学生牢牢的进行巩固[2]。
例如,教师可以在每天正式上课之前,引导学生共同朗读一句名言警句,然后让学生初步的了解其中的含义,并将其进行记录,还可以将其写到黑板的角落上,帮助学生进行巩固。
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3篇
![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ac4f15a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e7.png)
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3篇德育教育是人类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语文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其文化素养和道德素质,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分析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一、德育教育在语文阅读中的渗透语文阅读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环节,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感悟人生、领略人性、认识社会,培养自己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在语文阅读中,德育教育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渗透:1、辨别是非善恶。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对事情的描述、人物的特点、对话的内容等各个方面进行分析,从而辨别是非善恶。
教师可以针对具体案例进行讲解,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思考问题,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是非观念。
2、感悟人生哲理。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获得丰富的知识和心灵的体验。
教师可以以生活中的例子为材料,让学生深入思考人生的意义、价值和人际关系等问题,在感悟哲理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良好情感。
3、培养审美情趣。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形式,对不同文学风格和艺术形式产生认知和鉴别能力,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心品味文学作品,从中汲取营养,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识别能力。
二、德育教育在语文写作中的渗透语文写作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环节。
在语文写作中,德育教育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渗透:1、培养健康情感。
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和思维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情,进而得到释放和调节。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写作内容,耐心引导和指导学生,帮助他们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培养他们的健康情感。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对事件、人物、情节等的分析,深入认识一些社会问题,并形成自己的思考和看法,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https://img.taocdn.com/s3/m/121b5432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06.png)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小学语文教学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环节,它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过程。
通过语文教学,可以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思想道德意识。
一、渗透德育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文言文、现代作文等内容,引导学生研读经典著作,了解伟大人物的品德与精神追求。
可以通过讲述儿童文学作品《草房子》中的小义父江孝义的故事,培养学生尊敬长辈、懂得感恩的品质。
教师还可以选取一些现实中的案例,进行道德讨论,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增强他们的道德意识。
二、渗透德育要求,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解读,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对待人生、对待他人。
在教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作者人生态度的转变,从而引发对追求梦想、坚持不懈的思考。
教师还可以选择一些现实中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三、渗透德育方式,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人生态度。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的表演、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小学三年级教学《竹马记》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剧目,让每个孩子都能有机会展示自己,增强他们的自尊心。
在教学《草房子》时,教师可以组织班级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于志愿服务的看法,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四、渗透德育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课外阅读、写作比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好和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在教学《我爱这土地》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进行田园生活体验,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写作比赛,让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风和行为习惯。
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作业、检查作业等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
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9篇
![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9篇](https://img.taocdn.com/s3/m/cbaf1f3a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ba.png)
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9篇第1篇示例: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语文教学是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传授语言文字知识的学科,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更重要的是要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
那么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德育应该如何渗透?有哪些有效的途径与方法呢?下面将从多个方面进行讨论。
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是多样的,可以通过课文内容、课外阅读和作文等多种形式来实现。
在课文内容的选择上,应该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价值观念的引导,通过选取富有思想性和感染力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在阅读中接受美好的情感熏陶和崇高的道德教育。
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他们接触更广泛的文学作品,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操和人文素养。
作文是学生表达个人思想和情感的重要形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他们在作文中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社会生活的热爱。
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是关键的,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和情境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指在教学中通过启发学生思维,引导他们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启发性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所蕴含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让他们在积极思考中接受德育教育。
情境式教学是指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教学,通过学生参与感受其中的人文情感和道德观念。
可以通过给学生创设情境,在角色扮演和游戏中体验人生百态,感悟真理和美好。
这种方法能够更加生动地让学生感受到德育教育的力量,增强其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
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也包括学生自主学习和家校合作。
学生自主学习是指在课堂之外,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自主思考和自主写作来增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素养。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一些与课文相关的阅读任务和写作任务,让学生主动参与通过主动阅读和写作来感悟课文中蕴含的文化精髓和道德意义。
家校合作是指学校和家庭之间的紧密联系,通过家长的参与和辅导,让德育教育在课堂之外得以延伸。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方法7篇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方法7篇](https://img.taocdn.com/s3/m/e32d9428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06.png)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方法7篇第1篇示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方法语文教学作为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学习语言文字知识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人格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
下面就是一些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方法。
一、注重修养教育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学知识和人文情怀,教师可以通过朗读诗歌、讲述故事等形式,引导学生领略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修养品味。
教师还可以针对精美的语文篇章和名家名作进行解读,引导学生从中感悟生活的真谛,感悟人生的意义,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崇高人格。
二、讲究语言礼仪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良好的语言礼仪是文明生活的基本要求。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修养和交际能力,引导学生尊重他人、尊重文明,不说脏话不骂人。
教师还可以通过文言文、名言警句的传授,让学生了解古代先贤的高尚品德和优美语言,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三、注重文学熏陶文学作品是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载体,教师可以通过精心挑选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名家名作,感受经典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情操。
教师还可以从文学中挑选与学生成长相关的作品,让学生从中感受美好的情感、崇高的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四、注重思想引导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还包括思想引导,教师可以通过文学作品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师可以通过解读古代诗词、现代散文等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的积极向上的心态。
教师还可以采用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生问题,从中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观念。
五、注重情感沟通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还包括情感沟通,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处理问题的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读诗朗诵、讲述故事等形式,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内心的情感需求,倾听学生的诉求,引导学生化解内心的矛盾和困惑,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97ec5d284b35eefdc8d3334e.png)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语文是生命之声,是文化之根,是人的精神家园。
语文教材中精选的每篇课文都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蓝本,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
语文教学虽说是把德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但语文毕竟不是政治,不适合直接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而应以教材为依托,全方位、多角度地立体推进,使其有血有肉,学生方可容易接受,乐意接受,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
”中国有一句古诗也能生动地揭示它的内涵:“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所以,教师应该在对学生进行基本能力培养之时,抓住契机将德育教育内容渗透进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间接受,也就是说,教师应当注意运用科学有效的德育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以下几点意见仅供参考。
一、在情境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教师应熟悉各种创设情境的形象化手段,并根据课文中包含德育素材的不同性质、特点和本校拥有的各项教学设备及科组内“教学资料库”的情况,结合各种形象化手段的效果特点,确定采用何种手段创设情境,必要时还要进行剪接、合并、创新等。
如为朗诵选配合适的音乐背景,截取有关视频、电视片段补充课文内容等。
例如,我在教学《背影》这课时,一开始导入新课:“回忆你的父母为你做的一些事情”,从学生的表情看的出来,他们毫无感激之情,毫不感动。
于是我放出了一段准备好的钢琴曲,再配上一段充满情感的话。
音乐缓缓流放,学生也慢慢陷入沉思,眼里饱含着泪花,相信那段音乐将他们带回了与父母在一起的日子,那么美好、那么甜蜜。
又如在上《敬畏自然》这课的,我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大自然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杰作,又播放环境恶化的图片,让学生深深感受到要爱护大自然,爱护身边的环境。
教师在实践当中应积极地摸索、认真地尝试和练习,才能最终创设出逼真的课文情境,让学生全身心融人其中以至产生强烈的共鸣,使德育渗透达到完美的效果。
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
![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80b2c90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3b.png)
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德育渗透,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和方法来实现德育渗透。
一、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1. 借助课文选择。
在选择课文时,可以选择一些具有积极向上的故事和人物形象,以激发学生的爱国心、责任感、友善精神等美德。
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以引发学生对社会现象和道德问题的思考和讨论。
2. 设置德育示范。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以身作则,积极树立自己的正面形象,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以成为学生道德行为的良好榜样。
3. 引导学生思考。
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导入、情境引发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思辨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来获取道德知识和价值观。
4. 设计德育活动。
在课堂上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德育活动,如班级文明礼仪评比、课堂互助小组等,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意识。
1. 提供优秀读物。
学校图书馆或教师可以提供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和具有道德教育意义的书籍供学生阅读。
每个学期设置一些必读书目,并倡导学生形成读书习惯。
2. 组织读书活动。
可以通过图书馆或班级的读书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内容,并进行分享和交流。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读书内容进行评析,分析其中的道德理念和价值观。
3. 创设阅读氛围。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诗歌朗诵、故事讲演等活动,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从而提高他们的道德情操和审美能力。
三、社会实践中的德育渗透1. 实施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志愿者活动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生活,感受社会的多样性和残酷性,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2. 鼓励参与公益活动。
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参与一些公益活动,如义卖、捐款、助老等,让学生了解和关心弱势群体,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3. 加强家校合作。
学校和家庭应加强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德育教育。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863c04771eb91a37f1115c9c.png)
一、要善于挖掘课文中的德育素材。
钻研教材,深入备课,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准德育切入点,加强德育渗透。
我们要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准德育切入点,加强德育渗透。
在教学中做到寓教于情,寓教于理,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效果。
二、灵活驾驭,在课堂教学中大力实施德育。
1、借助扎实有效的语文教学活动,在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中进行德育渗透。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都文质兼美,有明确的主题思想,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精品。
教师要抓住课文中重点词、句、段落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读中悟,悟中读。
2、语文课堂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深化德育教育。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准德育切入点,坚持正面启发,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在领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倾吐自己内心的感受,相互启发,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课文思想感情的熏陶和感染。
3、在作文教学中,抓住契机,与德育教育结合起来。
在作文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与思想实际,引导学生全面地观察社会、更深刻地认识社会,赞美生活中的真善美,抨击现实中的假恶丑,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观念,有机渗透道德教育。
4、课外延伸,德育延续。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的途径之一。
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四、言传身教,通过教师自身榜样作用“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有广博坚实的业务知识,而且要不断充实和更新,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德育教育既要言传,又要身教,处处为人师表,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先做到,用自己的爱心和人格魅力感染影响学生。
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激发学生兴趣,树立乐观向上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精神。
小学语文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8篇
![小学语文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8篇](https://img.taocdn.com/s3/m/3ce824f2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66.png)
小学语文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8篇小学语文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 (1) 小学语文学科是基础性工具学科。
语言文字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在完成德育任务方面具有许多的优越条件。
我们要研究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的特征,根据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通过形象感染、感情陶冶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来实施德育,培养高尚的情操,提高思想觉悟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
一、小学语文渗透德育的途径(一)课堂教学语文教育通常指的是关于自己祖国语言的教育活动。
祖国语言负载着自己祖国和民族的思维方式、思想感情,传承着自己祖国绵延不息的文化,具有深刻的底蕴。
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的主要场所,它以教材为本,教材中有极其丰富的德育内容,诸如爱国主义、艰苦奋斗、民族自豪感等。
所以,应该把语文教学与德育工作相结合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
(二)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途径之一。
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当然,书有良莠之分,不能不加选择地让学生去读。
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列出书目,引导学生去读,要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给他们读书方法,特别是评价与欣赏的方法,使学生从阅读中有所收获。
一本好书相当于一位良师益友,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成绩,而且还能培养刻苦学习、战胜困难的奋斗精神,所以应该鼓励学生订阅书刊杂志,使学生扩大视野,提高思想觉悟。
(三)教师的影响学生的思想品德主要由教师来培养。
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是学生直接的榜样,教师的情感、态度对学生有着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
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品德教育,在课后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以优雅的仪表、文明的谈吐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就会对学生道德风貌的健康培养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成为学生的镜子。
二、实施小学语文德育的方法1、平等待人,润物无声小学语文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德育,必须熟悉和了解学生,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使他们感到教师的心和他们的心是息息相通的,彼此便要互相尊重,相互信赖。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9de0b58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4e.png)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方法德育教育在小学阶段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还能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实现:一、利用课文内容渗透德育教育选取经典课文:语文教材中包含了大量经典课文,这些课文内容丰富,蕴含深刻的道德教育意义。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悟其中蕴含的道德价值。
例如,学习《雷锋的故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雷锋的助人为乐精神。
分析人物形象: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对课文中人物形象的分析,让学生体会人物的优秀品质,从而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例如,通过《小英雄雨来》中的主人公雨来的勇敢和智慧,教育学生要勇敢面对困难,保持机智和勇气。
二、通过课外阅读拓展德育教育推荐有益书籍: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推荐一些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优秀文学作品。
这些作品中包含了许多积极向上的思想和优秀的道德品质,通过阅读,学生可以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举办读书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各类读书活动,如读书分享会、读书笔记比赛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让他们在阅读中受到道德教育。
例如,阅读《爱的教育》后,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对爱的理解和体会,培养他们的爱心和同情心。
三、结合日常生活实践德育教育编写情景剧: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或生活实际,编写并表演情景剧。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能通过角色扮演体验不同的道德情境,从而加深道德认知。
开展主题班会: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可以让学生讨论和分享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和解决办法。
例如,以“文明礼貌伴我行”为主题,让学生谈谈在学校和家庭中应该如何做到文明礼貌,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
四、教师言传身教渗透德育教育以身作则: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
教师应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学的渗透方法8篇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学的渗透方法8篇](https://img.taocdn.com/s3/m/82a79e61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75.png)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学的渗透方法8篇第1篇示例: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重要环节,而德育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正确价值观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学的渗透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实现:一、选取适合的教材语文教学中的教材选择非常重要,教材中应该融入一些具有道德教育意义的文章、诗歌、童话等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可以选取一些传统的经典作品如《格萨尔王传》、《孙子兵法》等来进行阅读,通过分析讨论其中的人格修养、忠诚勇敢等道德品质,引导学生进行价值观的思考与反思。
二、开展德育主题活动在语文课堂上,可以结合德育主题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例如讲解成语典故,品读优秀的诗歌散文,让学生感受其中蕴含的道德情感,引导他们从中汲取道德力量。
可以组织一些德育主题的朗诵比赛、文学创作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德育的力量,培养他们的正直、诚信、勤奋等品质。
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课外阅读、写作等形式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实践,了解社会风气,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公益活动,如义卖、环保宣传、关爱贫困儿童等,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善良和奉献的快乐,激发他们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
四、设置德育评价指标在语文教学中,也可以建立德育评价指标,通过课堂表现、作业评定、平时考察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德育水平。
可以根据学生的诚信、友爱、守纪守时等方面制定评价标准,及时了解学生的德育状况,引导他们进行自我反思和成长。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学的渗透是一个全方位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通过选取适合的教材、开展德育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设置德育评价指标等方式,可以有效实现德育和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字数2036】第2篇示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是至关重要的。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方法5篇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方法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926dd53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25.png)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方法5篇第1篇示例: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德育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呢?可以通过选取具有高尚道德情感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讲解。
可以选取《小兵张嘎》、《孝子精忠》等篇目,通过对这些文学作品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道德品质,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
可以通过语文教学引导学生进行道德情感的表达。
教师可以针对一些热点话题,让学生们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比如班级中出现的一些矛盾问题、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一些小事等。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引导学生从自身出发,表达自己的道德情感,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念。
语文教学也可以通过阅读名人传记等文学作品,向学生传递正能量和道德观念。
可以让学生了解岳飞的民族气节、庄子的忠厚品格等,让学生通过这些名人的事迹来认知道德的重要性,从而得到进一步启发和教育。
语文教学中还可以通过实践活动的方式渗透德育。
在阅读完孝子精忠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亲身感受孝子精忠的情感,从而提升他们的道德品质。
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语文课文的内容来进行道德观念的引导。
在学习《草房子》的时候,可以通过对阿Q的人生观的讨论来引导学生了解自尊、自立、自强等正面的品质。
通过这种阅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还可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方法有很多种,而这些方法无不离不开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
希望广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自身的教学经验,有的放矢地进行德育的渗透,使学生不仅仅在知识上有所收获,更能够在品格上得到提升。
第2篇示例: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方法语文教学不仅是学生学习文字、语言知识的过程,更是一种德育教育的载体。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是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将德育渗透进去呢?以下是一些渗透方法供大家参考。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https://img.taocdn.com/s3/m/a19320b9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c2.png)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是非常重要的。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教授语言知识和阅读技能,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
以下是一些德育渗透的方式:
1.通过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
选取富有正能量和积极价值的课文,引导学生通过
阅读和讨论来培养品德,如尊重他人、诚实守信、勇敢坚强等。
2.利用诗词歌赋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通过学习古代诗词和现代歌曲,引导学生感受其中
的情感和情绪,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情感认知。
3.引导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情感体验和情感交流。
通过朗读、演讲、表演等形式,让学生
深入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交流能力。
4.在语文课堂上注重语言礼貌和文明交往。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语
言表达和交往礼仪,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建立良好的交往习惯。
通过以上方式,可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地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品德情感,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f664055a3c1ec5da50e2707f.png)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唐代文学家韩愈说:“师者,授业、传道、解惑也。
”这句话精辟地说明了传道、授业与解惑三者之间的关系,三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做到教书育人,把德育教育融入语文课堂之中,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
那么,我们该如何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呢?根据日常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以大自然的风景美进行国情教育1.在抒情中进行爱国教育语文课的教学中,通过介绍学习背景,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欣赏,归纳总结等方式,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定写作技巧的同时,能更具体形象地获得思想教育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授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时让学生感受诗人形象,体会诗人宽阔的胸怀,宏大的气魄,坚定的信心,从而树立远大的抱负,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学习知识的大潮中去,将来回报祖国。
2.在学习与参观中进行爱家乡教育例如,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我用充满赞美的语气说道:“桂林山水甲天下,静、清、绿的水,奇、秀、险的山,这样的山环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欣赏桂林山水,就仿佛走进了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
”在学生认真诵读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认识了桂林山水的特点,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感情。
同时,还组织学生到家乡的巨鹿公园进行参观,通过参观使学生对自己的家乡更加了解和热爱,学生们都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学习,立志将来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二、以主人公的精神进行生命意识教育古人曾说过:“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由此可见育人的作用之大。
生命对每个人都是来之不易的,都应该珍惜它。
针对我们的一些学生有浪费生命的现象,在教学《热爱生命》一课时,我就教育学生生命是可贵的,我们不应该随便浪费生命,而应该有效地利用时间去做有益于自身或是有益于他人或社会的事情。
针对一些学生缺乏爱心,认为世上没有爱的现象,我教育学生每个人心中都存在潜在的爱,只有我们尊重生命、热爱生活、关爱宽容他人,才会将爱释放出来,形成爱的氛围,从而使每个处在这个氛围里的人都感受到爱的存在。
德育在语文教学的渗透
![德育在语文教学的渗透](https://img.taocdn.com/s3/m/4e892c1b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b3.png)
德育在语文教学的渗透坚持素质教育,必须以德育为首。
语言教学应充分利用自身的特点,发挥教材优势,把政治思想教育贯穿于全部教学过程。
正确处理好政治思想教育与语文知识技能教学的关系。
在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技能的同时,积极进行德育渗透,使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得到思想熏陶、形象感染、情操培养,从“品文”中领悟“人品”,学会做人的道理。
一、计划渗透就是订好把德育渗于语文教学计划之中的计划。
首先,根据教材编排和大纲要求,构建德育渗透的系统工程和序列。
然后,认真考虑每一单元侧重向学生渗透哪些健康思想,具体结合哪些课文进行,采用什么方式方法,要收到怎样的效果等。
预先作好周密的部署,以避免思想教育的盲目性,或造成某些方面的漏失。
由于教材的编排本身作了某种暗示,所以制订德育渗透计划并不太难。
就拿初中第二册新编教材来说,它是按课文内容由近及远分单元编排的,全册共八个单元,顺序是:托物言志、传记文学、童话、诗歌等。
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结合单元课文内容,有针对、有侧重地制订好思想教育计划。
二、感染渗透课文中大部分课文是文学作品,它或通过具体的形象刻画去感染读者,或以文载道,以事喻理,融情于理,因此,在讲课文文学作品时,就要抓住文章的主题思想。
剖析文章事理,深入挖掘作品的意境,深刻分析人物的形象,让学生通过再想象或逻辑思考,获得完整的形象,或明了事理。
从而潜移默化,思想上受到启迪、熏陶与教育。
教师在讲读教学中,应把作品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明示作品的内涵意蕴,让学生在艺术的享受中受到感染。
唯其如此,真、善、美的思想道德修养才能渗透进学生心灵之中。
如果干巴巴毫无表情地读课文,讲内容,抄段意,当个“传声筒”,无视学生感情和意念的介入,就不可能引起学生心理上的共鸣,不能发挥作品震撼人心的作用。
为什么有的教师在讲读《孔乙己》中的孔乙己打断了腿用一条草绳挂在肩上时,学生们竟会哄堂大笑呢?原因就是教师没把作品的情调突现出来,学生没有移情于理、明辨善恶,未激发爱与恨之情,逐使教学失去了应有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摘要: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方法的引导、能力的培养,教学生学会学习,还要充分利用文本资源,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教学生学会做人,做到文道统一。
根据语文教材内容,挖掘德育渗透点;根据语文学科特点渗透德育教育;结合口语交际训练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不断提升教师自我的教育能力,时刻注意为人师表。
关键词:文本;潜移默化;德育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7-0277-02
德育是教育的灵魂,学校中的每一位教师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每一节语文课所要达成的教学目标之一,结合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职责所在。
语文新课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课堂教学目标提出了要求,作为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方法的引导、能力的培养,教学生学会学习,还要充分利用文本资源,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教学生学会做人,做到文道统一,为学生的幸福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根据语文教材内容,挖掘德育渗透点
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都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极好范本,有的描写秀丽的景色,表达多祖国大好山河的赞美之情;有的通过
平凡小事,蕴含做人的道理;有的通过叙述炎黄子孙、海外赤子的故事,引导学生感悟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有的通过描写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故事,教育学生如何热爱生命、尊重生命,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被选入小学语文教材的这些课文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心灵成长轨迹,视野广阔,视角独特,涵盖面广,文质兼美。
只要我们拥有大语文观,在教学中能做到不只为教语文知识而教语文,用慧眼发现文本中蕴含的育人资源,在备课时深入挖掘教材内在的德育教育因素,准确把握所教学生的思想状态,把教书和育人融洽地交融在一起,那么长此以往,我们就能使教育直抵学生们的心灵,让学生获得知识、完善人格,做到教书和育人双赢。
二、根据语文学科特点渗透德育教育
教学生一天就要为学生的一辈子负责。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殿堂,是教师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的平台,更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完善其人格的重要渠道。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美好未来打好根基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职责。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因此教师要因势利导,要善于引导学生因“文”悟“道”,因“道”学“文”,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春雨润物般渗透德育教育。
在我校组织的“双有效”教学大赛中,教师们在创设高效和谐课堂的同时,也为学生创造了一段段开启心智、碰撞心灵、让学生受益一生的精神之旅。
《两只小狮子》一课,教师通过组织学生根据文中描述的小狮子的表现给他们取了“懒狮
子”、“勤快狮子”的名字,潜移默化中学生分辨了美与丑;《小白兔和小灰兔》一课,教师通过组织学生“送白菜”,学生们体会到了只有靠辛勤劳动才能有所收获,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在送白菜、收白菜的过程中使用文明用语,进行了交往中的礼仪教育;《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一课,教师引导学生跟随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足迹,了解了中国国际救援队在阿尔及利亚的救援行动中的出色表现,知道了爱心不分国界,帮助不分彼此,对学生进行了国际理解的教育;《全神贯注》一课,学生知道了罗丹之所以创作出那么多令人赞叹的雕塑作品,是源于他做事认真的态度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在《触摸春天》一课的学习中,盲姑娘安静创造的生命中的奇迹让学生们敬佩,只要热爱生活、乐观向上,不论经受怎样的磨难,生活中依然会充满阳光……教师们不仅以文本为基础教学生学习
语文知识,增长了学生的智慧,还合理利用这些丰富的教育资源,在潜移默化中让文本发挥了育人的功能,教学生学会了做人的道理。
总之,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真正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感悟语言,和作者的心灵直接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
三、结合口语交际训练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小学语文教材每个单元的口语训练,都围绕不同的主题,有的通过辩论“讲诚信与善意的谎言”,让学生懂得了诚信乃做人之本;有的以“珍惜资源”为题,渗透环保教育;有的以“祖国在我心中”主题演讲的形式渗透爱国教育;有的以表演情景剧的形式,学生们
设身处地地处理生活中发生的这样、那样的事情,以提高学生明辨是非丑恶的能力,教学生学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有的通过叙述一件自己听到、看到、亲身经历的触动心灵的事情,感受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爱。
电视中曾经播放过这样的一则公益广告:一个五六岁的男孩儿,用稚嫩的双手颤巍巍地打来一盆洗脚水,要给他的妈妈洗脚。
我在一次口语交际课上就以此为话题,让学生们讲讲生活中让自己感动的、难忘的事。
一个学生说,在一个雨天,妈妈骑自行车来接自己,她坐在后座上撑着雨伞,一路上生怕妈妈被雨淋湿啦,不住地把雨伞向妈妈倾斜,结果到家的时候自己的半边身子都湿透了,妈妈看到后一把搂住了自己,妈妈的眼中闪动着泪花。
总之,这些丰富多彩的口语交际训练,就像是学生成长中的心灵鸡汤,是他们生活中的七彩阳光,教师应该很好地把握和利用,在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使其充分发挥德育教育的作用。
四、不断提升教师自我的教育能力,时刻注意为人师表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善于捕捉课堂上的每一个细节,在课堂中成为学生心中的精神领袖,准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和学生共同享受课堂,享受师生在课堂上学识与心灵成长的过程。
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一个微笑、一个肯定的动作、一个赞许的眼神,都会给学生带来愉快的情感体验,同时教师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取向、道德评判都会直接对学生造成影响,而且
会引领学生的行为变化,对学生的一生造成影响。
此外,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一定要明确,同时也应渗透一些德育教育的内容,例如教师对学生作业书写的要求“要一笔一画写好字,认认真真完成好”,这个要求表面上看是教师对学生的作业定出的一个标尺,其实在高质量的标尺下也蕴含着教师对学生做人做事的引导,“规规矩矩写字,堂堂正正做人”,这是要求背后的智慧和收获。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能很清楚地看见水,但却看不到氧和氢,也可以说是无形决定着有形。
我们教师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对语文教学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的关爱,探究知识过程中的严谨态度,课上提问、单独辅导时不自觉间流露出的对学生自尊的呵护,对学生课上表现的欣赏与激励,都会影响学生们的情绪、心理发展、认知态度、学习兴趣、价值取向,从而影响学生的行为。
有人说教师从事的是塑造人类灵魂的职业,我们今天上的每一节课都是在为学生幸福成长提供精神大餐。
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用一辈子准备好每一节课,只要我们每节课上都能让学生在润物无声的浸润中受到影响和教化,那么,我们就会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存下第一桶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