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关于社会组织的理论研究
第二章 关于社会组织的理论研究
政治学视角
一、社会组织保护公众免受国家权力之害(调节、减震) 二、社会组织对国家具有积极建设作用 三、社会组织作为利益群体存在的意义(市民群体、阶层) 四、社会组织对市场“暴政”的反抗(公共领域)
小结
社会组织理论起源于公民社会思想。托克维尔、哈贝马斯、 帕特南、萨拉蒙是不同阶段社会组织研究的代表人物,分 别提出公民社会理论、公共领域理论、社会资本理论及全 球公民社会理论。 经济学看重社会组织服务功能;政治学着眼社会组织与国 家、市场和利益群体的关系;社会学强调社会组织的自然 属性。
社会组织——乒乓外交幕后功臣
社会组织在社会方方面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有时 候能够承担政府的职能,甚至在国际交流中也发挥重要 作用。
思想源流
社会组织与公民社会,同源同义。 亚里士多德:公民社会、市民社会(civil society),是指 一种城邦,自由和平等的公民组成的自治共同体。霍布斯、 洛克持同样理解。 公民社会是各种社团组成的自律世界,崇尚同样的理想,追 求共同的价值观,通过集体行动,谋求公共利益并捍卫自身 的理想价值不受国家、政府的压制,保持其对于专制政府的 独立性和抗争力。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将公民社会与公共领域联系起来。
帕特南(1941-) 美国社会学家、政治学家。 著作:《使民主运转起来》、《独自打保龄—— 美国社会资本的衰落》等。 观点:把公民社会的发育与民主制度的绩效结合 起来。以意大利民主政府创新实践为模板,揭示 了公民社会对于民主政治的影响极其基础性作用。 制度绩效与社会资本之间的关系。
社会学概论
社会学概论第一章:导论第二章:社会与文化第三章:人的社会化第四章:社会角色与社会互动第五章:社会群体第六章:社会组织第七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第八章:社会制度第九章:社区第十章:社会变迁、社会发展与社会转型第十一章:社会问题与社会控制第十二章:全球化与全球社会第十三章:社会学主要研究方法第一章导论第一节:社会学的视野一:社会学观察问题的新角度英国著名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A. Giddens)认为,社会学的概念和发现与“现代性(modernity)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紧密相关,社会学随现代性而来,是为解释现代现象而兴起的知识体系,它以普遍而精微的方式对现代性进行了跟踪式观察,对现代社会类型及其结构制度、社会行动主体以及社会问题现象等等,给予了辨析、诊断和解释性理解。
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关注,社会学与其他科学显然有着不同的观察角度和视野。
安东尼·吉登斯《社会学方法的新规则》《社会的构成》《民族—国家与暴力》《现代性的后果》《现代性与自我认同》《亲密关系的变革》《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气候变化的政治》二:社会学的现象力美国社会学家怀特·米尔斯(W. Mills)在其经典性论文《社会学的想象力》(1959)中认为,社会学想象力是一种特有的心智品质,它思考人们所需要的以及他们感到需要的是什么,这种品质可以帮助他们利用信息增进理性,以清醒地总结世界上正在进行和将要发生的事情。
《社会学的想象力》米尔斯认为社会学想象力能够使人们关注有限的个人经验和更广阔的社会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它的首要成果是这样一种思想,即个人只有通过置身于所处的时代中,才能理解他自己的经历并把握自身的命运;人们只有了解所有和他相关的人、文化和社会,才能认识他自己所处的文化。
社会学想象力可以让我们理解历史与个人的生活历程以及二者在社会中相互之间的联系。
这便是社会学的使命和前景。
三.社会学知识与常识社会学的科学性社会生活是有规律可循的,社会学家能够使用与其他科学相同的方法进行调查研究。
社会治理与社会组织的关系研究
社会治理与社会组织的关系研究第一章: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社会问题也层出不穷,对于这些问题的治理成为了政府和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社会组织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参与了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
本文将探讨社会治理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一些提高社会治理有效性的建议。
第二章:社会治理的概念和特征解析社会治理是指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和个人依法参与、统筹协调、共同管理社会事务、解决社会矛盾的一种社会行为。
它体现了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全方位性:社会治理要求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和个人全面参与、合作共治;2.治理性:社会治理要求通过协调各方力量,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3.创新性:社会治理要求不断创新治理理念、治理手段和治理方式,适应社会变革和发展。
第三章:社会组织的概念和类型分析社会组织是指由多个公民自愿组成,以某种特定目的为中心,经法律程序成立、登记的非营利性法人组织。
社会组织类型较为丰富,根据其性质和目的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慈善组织:以救助贫困、奉献爱心为主要目的的组织,如红十字会、扶贫基金会等;2.行业协会:以代表行业利益、协调行业发展为主要目的的组织,如中国环境协会、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等;3.公益性组织:以公益事业为主要目的的组织,如公益中国、中国福利会等;4.文化艺术组织:以扩大文化交流、发展艺术事业为主要目的的组织,如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戏剧家协会等。
第四章:社会治理与社会组织的关系社会组织作为社会治理的参与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通过开展各种公益活动、为民服务等方式,缓解了一部分的社会问题,同时也对政府的工作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下面具体阐述社会组织和社会治理的关系:1.社会组织是社会治理的重要角色之一:社会组织作为非政府组织的代表,参与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为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
2.政府应该给予社会组织更大的支持和帮助:社会组织需要政府的相关政策、法规支持,加强社会组织与政府的合作,可以更好地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组织社会学》完整版
企业社会工作(周沛主编,复旦出版社,2010年版)
企业社会工作实务(高钟、王丰海编著,中国社会出版社,
2012年版)
第一章 组织的概念及其运行
第一节 组织现象与经典问题(参见《十讲》) 第二节 组织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第三节 组织概念及其运转过程 第四节 我国社会组织研究状况
5
组织现象与经典问题
一、问题与现象:组织研究的课题
38
第二章 组织社会学的理论
第一节 组织与市场 第二节 组织与制度 第三节 组织与社会关系网络 第四节 有限理性与组织研究 其它:
科学管理理论、科层组织理论、人际关系理论、 组织协作理论、系统理论与权变理论、制度学派理论、 组织环境理论、组织经济理论
39
第二章 组织社会学的理论发展 第一节 组织与市场:交易成本经济学的角度
组织:有结构的整体活动
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
*非正式组织:伴随正式组织运转而产生的。
正式组织
以理性原则为指导
非正式组织
感性因素为指导 以感情与融洽的关 系为标准 活动以成本与效率 行为规则是为共同 为主要标准,为此 的、不成文的行为 确保成员合作 规则
正式组织的延伸涵义:
(1)正式组织延伸了个体能力不足,即组织是一种实现目标 的工具或手段; (2)组织也是个体实现其自身目标的工具; (3)实现组织目标是个体目标实现的前提,成员必须共同努 力; (4)组织的效率较高
(二)讨论 钱德勒相关理论的缺陷:一是不能解释组织目标一致vs内部 结构差异;二是依然为解释“为什么需要组织”。
43
三、交易成本学派的基本思想
科斯、威廉姆森(1975《市场和等级制度》、1985《资本主义的经济制 度》) (一)威廉姆森的理论框架 基本概念:“有限理性”、不确定性和复杂性、行为的投机性倾向、 “小数现象”(如两个公司间通过合同成为双边关系,只有两个或很少 数目的公司参与。)这些现象的相互结合会产生市场失败问题。
社会学大纲——精选推荐
《社会学》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说明一、设置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社会学是高等院校法政专业的专业必须课,是理论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一门工具课,学好这门课对于大学生未来走向社会、进行职业选择、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开设《社会学》的目的和意义在于:通过学习基本的社会学理论,使学生能够掌握社会学观察问题的独特视角,运用“社会学想象力”,正确认识自己、认识社会,学会超越自身的直接经验,了解世界上正在进行和将要发生的事情,把握历史和事件以及它们在社会中的相互关系,从而提高应对和处理复杂事物的能力,为未来的事业选择做好准备。
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第一章走近社会学(绪论)。
主要讲授社会学认识问题的独特视角、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学习社会学的意义等内容,为以后的授课做铺垫和准备。
另外还有社会学的创立与发展。
主要讲授社会学的创立和发展以及各个时期的主要学术流派和理论观点、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状况,这是社会学的基本理论。
第二章社会。
主要讲授西方认识社会的两种观点、基本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等内容,这是学生认识“社会”的基础。
第三章人社会化。
主要讲授社会化的条件和主体、社会化的过程和机制。
第四章社会角色。
主要讲授人如何扮演好各种角色。
第五章社会互动。
主要就讲授社会互动理论和互动类型。
第六章社会群体。
主要讲授社会群体和社会群体的作用过程、我国初级社会群体的变化。
第七章社会组织。
主要讲授各组社会组织的类型和构成要素。
第八章社区。
主要讲授社区的协调发展以及虚拟社区及其特点。
第九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主要讲授社会分层的两大理论观点、我国社会分层的情况以及社会流动及其特点。
第十章越轨和社会控制。
主要讲授社会越轨的类型、成因和社会控制。
第十一章社会问题。
主要讲授当今主要的社会问题,即人口、环境、贫困和犯罪问题。
三、与教学计划中前后课程的关系本课程的开设时间是在二年级的上学期,学生已经基本学完了公共课,即将进入全面的专业课的学习。
社会组织治理研究报告
社会组织治理研究报告1. 引言社会组织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力量,对于社会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社会组织治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研究报告。
2. 社会组织的定义与分类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社会组织的定义,即以经济、公益、文化等非营利目的为主体的成员组织。
社会组织可以分为行业协会、公益组织、个体工商户和社团等多种形式,每种形式在社会治理中有不同的作用和职责。
3. 社会组织的角色与作用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们通过维护权益、促进社会文化发展、凝聚社会力量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比如,行业协会可以促进行业发展和规范,公益组织可以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4. 社会组织治理的问题然而,社会组织治理也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社会组织自身的组织管理和运作存在一定的不规范性。
其次,社会组织与政府、企业等其他组织之间的协作与合作存在难题。
再次,民间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监督和评估缺乏有效机制。
5. 社会组织治理的重要性社会组织治理的重要性在于其在扩大社会参与、增强社会共治、提高社会治理效能方面的作用。
只有加强社会组织治理,才能推动社会组织健康发展,解决社会问题,提高社会治理能力。
6. 社会组织治理的原则社会组织治理应遵循以下原则:合法性原则、独立性原则、互信原则、公开透明原则和依法治理原则。
只有依照这些原则,才能确保社会组织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促进社会组织与政府、企业等其他组织之间的良好合作。
7. 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合作政府在社会组织治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政府应建立健全社会组织法规制度,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服务,加强对社会组织的引导和监督。
同时,政府还应积极促进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合作,形成协作共赢的局面。
8. 加强社会组织能力建设为了推动社会组织的治理能力和水平提升,需要加强社会组织的能力建设。
具体措施包括提供相关培训,加强组织能力建设,提升社会组织管理水平等。
9. 创造良好社会组织生态环境创造良好的社会组织生态环境是社会组织治理的基础。
社会问题概论
第一章社会问题概论一. 社会问题的概念:(社会问题,也称社会病态、社会解组、社会反常或社会失调。
)社会问题是指在社会中存在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严重失调或冲突现象。
社会问题影响社会的正常运转,阻碍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 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三.社会问题的基本理论:1.社会病态论:主要受到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论的影响。
其一,社会问题是违背社会道德期望的现象,或者社会本身就是不道德的社会。
其二,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个人和社会两个方面。
其三,关于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早期社会病态论者多半侧重于从社会道德的重整以及个人品德的陶冶方面来解决社会问题。
2.生物社会论:其一,强调人的自然的、生物的和机体方面的因素与社会问题的关系,强调人的先天生理因素与社会问题的关系;其二,试图从生物和人类的生理方面来解释社会问题的成因,认为人们行为上的千差万别是由人的生物或生理本能决定的,一些人先天的生理因素使其行为造成社会问题,换言之,社会问题即由一些人先天生理因素所导致的某些行为现象。
3.社会解组论:其一,社会解组就是传统秩序的解体,也就是说社会生活“规矩乱了” 。
其二,社会问题源于社会解组,而社会解组的原因在于社会缺乏规范。
其三,社会解组论认为,解决社会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是尽快重建社会规范和秩序,重建社会的均衡体系。
4.文化失调论:(奥格本)其一,社会问题就是文化失调的问题,是文化变迁中由于文化的各部分变化的速度不一致而产生的文化失调现象。
其二,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速度不一致的社会文化变迁。
5.亚文化论:亚文化论认为,社会问题的实质是主流文化与亚文化的冲突问题。
当社会中存在的某些亚文化与主流文化发生大的矛盾和冲突即产生社会问题,或社会的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的矛盾和冲突即是社会问题。
6.价值冲突论:其一,社会问题即是某些群体之间的价值不能相容共存的社会状况。
其二,当代社会是价值多元化的社会,价值冲突是社会的常态。
组织社会学_于显洋_教学大纲
《组织社会学》课程教学大纲第二部分组织系统的要素分析课程编号:组织社会学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或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全校公共课等)授课对象:社会学、管理学等专业开课学期:第4学期学分:3学分主讲教师:于显洋指定教材:于显洋,《组织社会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教学目的:《组织社会学》为社会学系本科专业必修课,其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全面掌握组织理论及组织运行的状况,掌握企业诊断的方法、领导方式与理论、商业伦理道德、商业组织原理等等。
培养学生如下能力:1.把握整体思考的方法,能够从矛盾对立的群体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2.能够制定一种策略,以使组织采取有效行动、从而使组织获得更大的发展。
第一部分导论第一章组织的概念及其运行学时分配:6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组织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一、组织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组织社会学是指对专业组织(包括企业、机关)的结构、功能及其运转规律和问题的研究。
在这一定义中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组织社会学的研究客体;二是组织社会学的研究内容;三是研究的基本变项。
1.研究客体组织社会学的研究客体是指专业组织形式,一般可以区分为两种类型:行政组织(包括企业和机关)和一般的社会组织,而社会组织又可以分为两类,即有章程的、联合的组织形式和没有章程的、自愿的组织形式。
在这里,组织社会学重点研究前一类组织形式,即各类企业(机关)等专业组织形式。
这类组织形式既是一种正式组织,也是社会系统中最活跃、最具有创新能力和影响力的一种组织形式。
2.研究的内容(1)基本结构形式组织现象作为社会结构最复杂的现象之一,有其确定的结构。
在分析组织现象时,一方面要了解组织的内部结构形式,另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它在整个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与组织内外环境系统之间的交换关系等。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研究组织现象。
(2)组织结构的功能问题无论组织设计出怎样的结构,都包含四种功能,即正功能与反功能,隐功能与显功能。
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实施细则
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实施细则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为了进一步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促进社会组织的发展,根据《中国章程》和《长兴县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实施方案》,制定了本细则,以加强党对社会组织的服务。
第二章社会组织党组织的建立按照《中国章程》的规定,建立___。
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凡有正式党员三个以上的建立党支部。
1、单独组建:凡是有正式党员(含未转接组织关系的流动党员、兼职人员中的党员)3名及以上的社会组织,全部单独建立党组织,流动党员、兼职人员中的党员凭党员证明信纳入社会组织党组织管理。
2、联合组建:对行业相同、驻地相邻、党员人数少达不到单独组建人数的社会组织,实行跨地域、跨行业联合组建,待时机成熟后再单独组建。
3、挂靠组建:对尚不具备单独组建、联合组建党组织的社会组织,将其挂靠到所在乡镇、所在行政村进行管理,使社会组织党员的组织关系得到接收,过上党组织生活。
4、选派组建:对规模较大、人员较多、有3名以下党员的社会组织,实行选派组建,从基层党委选派业务知识丰富、能力强的党建指导员兼职,以满足3名党员建立党支部的要求。
5、派驻党建指导员:对没有党员的社会组织,采取成立业务主管部门党总支,确定党建工作指导员以及先行建立工会、___、___组织等方式,支持和鼓励多渠道培养输送党员,为建立党组织创造条件。
按照《长兴县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实施方案》,设立党的工作专门机构党委工作部,统管组织、宣传、办公室、纪委等职能。
第三章社会组织党组织的任务和职责社会组织党组织应全面贯彻执行党章规定的党的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宣传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执行上级党组织和本组织的决议、决定,引导和监督社会组织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支持社会组织及其负责人按照章程开展工作。
在召开之前,党委有关部门应该广泛征求党内外职工对党员领导干部在研究、模范带头、勤政廉政、忠于职守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第二章.社区性质
美国学者对社区的定义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个是功能论的角度,认为社区是由共同目标和 共同利益关系的人组成的社会团体; 另一个是从地域性出发的角度,认为社区是在一 定地域内共同生活的有组织的群体。
我国关于“社区”的概念,最早是费孝通先生在 1933 年介绍美国芝加哥学派创始人帕克的社会学 时,用来翻译Community一词的,主要是指以地区 为范围,人们在地缘基础上结成的互助合作的群 体,用以区别在血缘基础上形成的互助合作的亲 属群体。
三、社区的构成要素
4、结构要素
社区结构指社区内的各种社会群体和组织之间的 关系。它是研究社区的重要因素。
5、社区心理要素 社区心理要素是指社区居民在情感和心理上对自 己所属社区产生的一种归属感和认同感。
三、社区的构成要素
6、组织要素
组织是指为了一定目的而组成的持续的、 固定的人群关系。 正式组织特点:有明确的组织目标,严格 的规章制度和执行形式,正式的等级结构, 互动方式的正式、片面性,以及组织的场 地、设备、资源及活动程序的正式性等。
2、集镇社区 集镇社区是一种比农村社区高一层的社会实体, 实际上是兼具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某些成分与特 征的社区类型,是农村和城市相互影响的一个中 介。
三、社区的构成要素
2、人口要素
社区人口是指具有稳定的社会交往关系的一定数量的
人群,人群是构成社区的主体。
人口数量:通常是指生活在某一时期社区的人数,与
人口数量直接发生关系的有出生、死亡和迁移三个因
素。
社区的人口构成:包括多方面的特征,如人口的
婚姻状况、家庭组成、职业类型、阶级阶层划分、
组织社会学全套讲义
《组织社会学》讲义绪论(第1周)第一章:组织管理理论(第2-4周)(讨论一周)第二章:组织环境与组织目标(第6周)第三章:组织结构与设计(第7周)第四章:组织行为与工作动机(第8周)第五章:群体结构与群体动力学(第9周)第六章:组织中的权力与领导(第11周)第七章:组织管理与决策(第12周)第八章:组织计划与控制(第13周)第九章:组织变迁与发展(自学)第十章:当代中国的社会组织与管理问题(第15-16周)一、什么是组织社会学组织社会学(Sociology of Organization)是研究社会组织、组织行为及组织管理的一门社会学分支学科。
百科全书的定义:研究社会组织的建立、运行、变迁、发展及其规律的一门社会学分支学科。
又可简称为组织理论或社会组织研究。
其研究对象是组织(Organization)。
周雪光:“简而言之,组织学是研究、解释组织现象的一门学科,组织社会学是从社会学角度研究、解释组织现象的一门学科。
(6页)相关学科:组织行为学——关于组织中人的行为、人际关系的研究。
故可以看作是组织研究的一个方面。
当然,组织行为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分支学科,也有其自己的研究问题。
管理学——是对管理过程及管理者行为的研究。
但它可分为经济管理学、工商管理学、社会管理学等。
跟组织社会学直接相关的是社会组织的管理。
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组织理论或组织社会学是管理学的理论基础。
二、社会组织(Social Organization)1、什么是社会组织?它跟社会群体等概念的异同之处社会组织是指为达到某种特定目标而有目的形成的一类社会群体。
或者说,它是结构严密的社会次级群体。
因为在社会组织的内部,有明确的劳动分工和权力结构关系,其成员都担负着不同的角色和任务。
不同认识W.斯格特关于组织的三种不同界定:作为理性系统的组织(布劳和W.斯科特:由于……组织的突出特征是因其欲达到特定的目标而被正式建立起来的,即所谓的…正式组织‟,23页)、作为自然系统的组织(组织是一种集合体)、作为开放系统的组织(组织是与参与者之间不断变化的关系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活动体系;该体系根植于其运行的环境之中,即依赖于与环境之间的交换,同时又由环境建构。
社会组织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研究
社会组织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研究第一章:引言在当代社会,文化传承已经成为一个极为重要的议题。
它不仅关乎到个人身份认同与文化传承,还直接关系到国家文化自信的提升。
文化传承的背后,离不开广大社会组织的参与和助力。
因此,本文将从社会组织的角度出发,着手探讨社会组织在文化传承中的具体作用和意义。
第二章:社会组织的概念和分类社会组织是指在社会中各种政治和经济机构之外,由市民自发组织起来并追求共同目标的社会团体。
可以将社会组织分为两大类:一是政治性组织,包括政党、团体和联盟等;二是非政治性组织,包括慈善组织、行业协会、文化团体、社区服务组织等。
在文化传承中,非政治性组织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三章:社会组织在文化传承中的具体作用1. 拓展文化交流领域社会组织可以承担协调文化交流的重要职责,特别是在跨国交流与文化多样性发展上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如文化交流协会、文化协和与文化论坛等,为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搭建起了传递平台。
2. 发起与推动文化活动社会组织可以通过设立或合作举办文化活动,并将其推向大众,以提高公众对文化的认识和文学作品的传播。
如电影协会、珠宝文化协会等,通过组织电影节和艺术展览等活动,让观众更好地发现并了解文化与艺术的世界。
3. 传承文化遗产社会组织在保护、传承国家文化遗产中起着关键作用。
如文化艺术组织、文化协会、非物质文化保护中心等,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保护工作,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存续。
4. 推动文化产业的升级和发展社会组织对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协会、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等,通过组织互联网峰会、文化智库等,为文化产业提供更广泛、更具竞争力的发展平台,来促进文化产业的升级与发展。
第四章:案例分析1. 中国文化艺术交流协会重要任务:扩大文化交流的影响范围,提高中国文化艺术的国际影响力具体行动:组织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举办演出、艺术展览等2.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重要任务:保护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具体行动: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和传承工作;组织文化交流活动第五章:结论本文从社会组织的角度探讨了社会组织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和意义,并且通过实际案例的剖析,深入探讨和解析了社会组织在文化传承中的具体作用。
第二章社会组织ppt课件
3.员工形象
指员工在职业道德,专业训练、文化素 养、精神风貌、举止言谈、服务态度、 装饰仪表等方面的总体素质和外在表现。 员工形象是企业形象人格化的体现。员 工形象的树立首先在于内在素质的培养。
同时注意职工外在形象的统一也是必要 的。
4.社会形象
(1)强化全员公共关系意思,体现企 业对社会环境负责;
聪明的企业家注意学会运用外脑,借 助外力。而有的企业家每天干十几个小时, 一天离开不行。这就有管理问题了。
要把管理理顺,还要有理念支撑。共产 党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把二万五千 里长征走下了。现在不少企业理念缺乏个 性,口号相似作用不大
(3)顾客满意最重要。如何使顾客 满意,一是超越顾客的本身期待,二是 超越顾客的常规服务,三是超越顾客的 心理 。
(二)公关顾问服务市场的形成
1991年4月26日,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 会(CIPRA)在北京宣告成立,它的成立 预法着中国公共关系事业开始进入一个新 阶段。
在引进、学习西方先进经验的同时, 开创了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公关顾问职 业,中国第一代公关顾问职业人由此诞 生。广州方圆(1991年)、博能顾问 (1992年)、路村咨询(1993年)等公 司作为最早的本地公关顾问公司相继成 立。
(2)有利于良好的沟通和宣传,体现 企业对消费者的责任感;
(3)力所能及的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体现企业支持文教卫事业,支援老、少、 边、穷和灾区的爱心;
5.总体形象
总体形象。把上述的形象完整统一起 来,企业必须确立自己的长远目标,经 过认真的形象调查,确立的整体形象, 要把企业的总体形象贯穿、渗透、落实 到产品形象,环境形象,员工形象和社 会形象建设的全过程中和各环节上。
(三)塑造企业形象要正确处理好公关纠纷
第二章 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
第二讲 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重点:社会研究的角度、社会理论的构造、解释的类型、难点:研究范式、社会理论的构造第一节 社会研究的层次和角度一、研究层次——宏观与微观(简讲)宏观研究的主题:社会变迁研究、社会结构研究、社会行为与态度的研究;微观研究的主题:人的社会化、人际关系、个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社会单位层次:社会组织、社会群体、社区研究等。
二、社会整体与个体(简讲)社会整体论与个人论及其分歧;整体与个体的关系;三、研究范式(重点讲)“范式”是美国科学哲学家库恩在很有影响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的。
“范式”,这个字来自希腊文,原来包含“共同显示”的意思,由此引出模式、模型范例等义。
在文法中,表示词形变化规则。
库恩在此基础上用这个字来说明科学理论发展的某些规律性,即某些重大科学成就形成科学发展中的某些模式,因而形成一定观点和方法的框架。
也可简单看作是“规范”。
库恩在对波普尔的假设检验法进行考察时发现,在研究的最初阶段——即“自由想象”或“大胆假设”时,不同的研究者可能会不同的“想象”或“假设”,这是由于研究者的知识结构、社会背景、历史背景等都不相同。
如,马克思主义者研究社会分层——想到不平等、剥削等。
库恩使用“范式”这一概念来表示这类现象。
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库恩对范式有许多解释,但基本意思是认为,范式是一个具有整体性的认识世界的框架和价值标准,是集信念、理论、技术、价值等为一身的一个范畴。
后来,库恩认为范式很接近 “科学共同体”这个词,把范式理解为科学共同体所共同具有的信念、价值、技术手段等总和,这些信念规定了他们的理论体系、基本观点和研究方法,提供了共同的理论模型和概念框架,形成该学科的理论传统,并规定着其发展方向。
目前,学界对于范式理论的一般解释是:范式是科学家集团所共同接受的一组假说、理论、准则和方法的综合,这些东西在心理上形成科学家的共同信念。
它是指研究问题、观察问题时的角度、视野和参照框架。
王思斌《社会学教程》(第4版)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目 录第一章 社会学的对象与学科性质第二章 社会及其构成第三章 人的社会化第四章 社会互动第五章 初级社会群体第六章 社会组织第七章 社会阶级与社会阶层第八章 社 区第九章 社会制度第十章 社会问题第十一章 社会控制第十二章 社会保障与社会政策第十三章 社会变迁第十四章 社会的现代化第十五章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第一章 社会学的对象与学科性质一、名词解释社会学答: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的视角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动来研究社会结构及其功能、社会过程及其原因和规律的社会科学。
关于这一界定有如下说明:第一,社会学将各种类型的社会都看作整体。
第二,社会关系和社会行动是社会学研究的具体入手点。
第三,社会学要探索的是部分对于整体的意义,社会关系、社会结构变化的原因及其规律性。
第四,社会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它是对社会现象的具体研究。
其目的是增强对社会的理论性的认识,并在这种认识的指导下去改造社会,这是社会学的应用性特征。
二、简答题1社会学这门学科是如何产生的?答:社会学产生于19世纪三、四十年代,决定性的因素是时代的实践要求。
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
(1)两大革命是社会学产生的历史时代根据①社会从传统的封建社会转型为现代的资本主义社会。
两大革命使社会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思想观念到政治制度都发生了变化。
上述变化突出表现在工业化和都市化以及与此相联系的社会问题的产生,这些变化对社会学的产生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社会学从一开始就是社会转型的产物。
②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并没有带来普遍的“自由、平等、博爱”,相反却越来越暴露出这一社会的许多弊病、祸害和恶性循环,如经济危机、贫富差距、劳资矛盾等。
这些社会运行和发展中的障碍和不协调,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能否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问题。
作为时代的实践要求的社会运行和发展的问题,特别是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问题,就是这样提出的。
理解社会学的视野和理论
理解社会学的视野和理论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行为和社会组织的学科,它以科学的方法探索社会现象的规律和原因。
通过社会学的视野和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本质和运行机制。
本文将以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从不同的角度探讨社会学的视野和理论。
一、社会学的视野社会学的视野是指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待和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注重整体性和历史性,因此在理解社会学的视野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
首先,社会学的视野强调社会的整体性。
中国人注重整体思维,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社会组织的整体性。
社会学的视野也是如此,它关注社会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社会现象的整体性和动态性。
例如,在研究社会流动时,社会学家会考虑社会结构、社会阶层、社会地位等因素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其次,社会学的视野强调历史性。
中国人重视历史的长远性和传承性,对社会现象的理解也注重历史因素的考量。
社会学的视野也包含了对历史因素的关注,它研究社会现象的发展和变化,追溯社会现象的起源和演变。
例如,在研究社会变迁时,社会学家会考虑历史事件、社会制度的变革以及社会价值观的演变等因素,以理解社会现象的发展轨迹和背后的原因。
最后,社会学的视野强调多元性。
中国社会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社会学的视野也强调社会现象的多元性。
社会学家会考虑不同的社会群体、文化背景、价值观念等因素对社会现象的影响,以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理解。
例如,在研究社会差异时,社会学家会考虑不同地区、不同阶层、不同民族等因素的差异,以理解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差异和相互作用。
二、社会学的理论社会学的理论是指用来解释社会现象和规律的一套概念、原理和模型。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注重实用性和实践性,因此在理解社会学的理论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
首先,社会学的理论强调社会结构和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
社会结构是指社会中各种组织、机构和角色的总和,社会行为是指个体和群体在社会结构中的行为表现。
社会研究方法 名词解释
手打社会研究方法名词解释第一章导论1.社会研究: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2.方法论:方法论所涉及的是规范一门科学学科的原理、原则和方法的体系。
社会研究中的方法论所涉及的主要是社会研究过程的逻辑和研究的哲学基础。
3.研究方式:指的是研究所采用的具体形式或研究的具体类型。
4.经验研究:经验研究即实证研究,是指与纯理论研究相对的另一种社会学研究方法,通常指搜集第一手资料的研究。
或者说针对某一种看法和观点,需要透过实地的经验来验证或检验。
5.实证主义方法论:是相对于人文主义方法论而言的。
实证主义方法论认为,社会研究应该向自然科学看齐,应该对社会世界中的现象及其互相联系进行类似自然科学那样的探讨。
要通过非常具体、非常客观的观察,通过经验概括得出结论。
同时这种研究过程还应该是可以重复的。
在研究方式上,定量分析是实证主义方法论的最典型的特征。
长期以来实证主义方法论一直占据着社会研究方法论的主流地位。
6.实证主义:实证主义是法国社会学家孔德提出的,实证一词意味着真实、有用、肯定、精确、相对这五层含义。
强调感觉经验、排斥形而上。
把知识“局限在经验事实的范围内”,以“发现现象的实际规律”。
7.定性研究:是指根据社会现象或事物所具有的属性和在运动中的矛盾变化,从事物的内在规定性来研究事物的一种方法或角度,它通过发掘问题、理解事件现象、分析人类的行为与观点以及回答提问来获取敏锐的洞察力。
定性研究是研究者用来定义问题或处理问题的途径,其主要特点是非实验性的,即通常采用自然情境中的资料,而且一般不用数量形式的表达。
8、定量研究:又称量化研究,是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特征按几种标准作量的比较来测定对象特征数字,或求出某些变量之间的变化规律。
定量研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侧重于且较多的依赖于对事物的测量和计算②.定量研究源于实证主义,在范式上更接近科学的范式③.定量研究与演绎的过程更为接近,从一般原理推广到特殊的情景中去④.定量研究者往往强调客观事实、强调现象之间的相关、强调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⑤.定量研究常常是用来进行理论验证的第二章理论与研究必考章节1.理论:社会研究中的理论常常指的是“一组具有逻辑关系的假设或命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团革命——第三部门兴起
美国著名学者萨拉蒙的调查表明:
在法国,单在1990年就建立了60 000多个社团,而在1961年 却不到18 000个。类似地,在德国,每100 000人口的社团数 量从1960年的160个增加到1990年的475个,翻了近三倍。 历史将证明这场革命对20世纪后期世界的重要性丝毫不 亚于民族国家的兴起对于19世纪后期的世界的重要性。 其结果是出现了一种全球性的第三部门……这些团体的 激增可能永久地改变了国家和公民的关系,它们的影响 已经远远超过了他们所能提供的物质服务。
经济学视角
一、社会组织与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因完全竞争市场所假定的条件得不到满足,而导致市场配 置资源时缺乏效率或造成经济波动,以及按市场原则进行收入分配而 出现的不公平现象。 信息不对称与社会组织的产生。 公共物品的提供与社会组织的产生。 不完全市场所导致的市场失灵与社会组织的产生 二、社会组织与政府失灵 政府是市场失灵的补充,但政府也会失灵,社会组织才介入。
社会组织——乒乓外交幕后功臣
社会组织在社会方方面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有时 候能够承担政府的职能,甚至在国际交流中也发挥重要 作用。
思想源流
社会组织与公民社会,同源同义。 亚里士多德:公民社会、市民社会(civil society),是指 一种城邦,自由和平等的公民组成的自治共同体。霍布斯、 洛克持同样理解。 公民社会是各种社团组成的自律世界,崇尚同样的理想,追 求共同的价值观,通过集体行动,谋求公共利益并捍卫自身 的理想价值不受国家、政府的压制,保持其对于专制政府的 独立性和抗争力。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将公民社会与公共领域联系起来。
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托克维尔(1805-1859) 19世纪法国著名历史学家、政治学家和社会学家。26岁的 托克维尔在美国考察9个月,回国后于1835-1840年出版了 《论美国的民主》。 他认为结社是人类的天性和基本需要,结社权是人类的基 本权利,结社自由是一个民主制度得以存续和发展的前提 和基础。 他认为结社自由对于民主制度有积极作用:表达民意、影 响政策、制衡暴政等。 以上思想深刻影响了近代思想家们关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 思考和研究。成为日益重要的法律、政治和社会原则,在 人类社会得到萨拉蒙,美国著名公共管理学家。 主要贡献:第三方管理、志愿失灵、全球社团革 命。 著作:《全球公民社会:非营利部门视界》, “非营利组织国际分类ICNPO”。
社会组织研究的三重视角
宏观:公民社会、治理理论 中观:组织、制度、机制、管理分析等。 微观:社会资本、社会交换等。
哈贝马斯(1929——) 德国人,哲学家、社会理论家。 著作:《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交往行动理论》等。 观点:揭示在作为公共权力领域的国家机器人与作为私人 领域的公民社会之间,存在一个基于平等参与、讨论互动、 公众批判,并以公民为主体的政治公共领域。并将公共领 域与公民社会结合起来。 强调具有组织、社团与运动三种形式的公民社会是公共领 域的载体。
三、社会组织的积极角色:与“失灵”论不同的另一视角 志愿失灵
政治学视角
一、社会组织保护公众免受国家权力之害(调节、减震) 二、社会组织对国家具有积极建设作用 三、社会组织作为利益群体存在的意义(市民群体、阶层) 四、社会组织对市场“暴政”的反抗(公共领域)
小结
社会组织理论起源于公民社会思想。托克维尔、哈贝马斯、 帕特南、萨拉蒙是不同阶段社会组织研究的代表人物,分 别提出公民社会理论、公共领域理论、社会资本理论及全 球公民社会理论。 经济学看重社会组织服务功能;政治学着眼社会组织与国 家、市场和利益群体的关系;社会学强调社会组织的自然 属性。
帕特南(1941-) 美国社会学家、政治学家。 著作:《使民主运转起来》、《独自打保龄—— 美国社会资本的衰落》等。 观点:把公民社会的发育与民主制度的绩效结合 起来。以意大利民主政府创新实践为模板,揭示 了公民社会对于民主政治的影响极其基础性作用。 制度绩效与社会资本之间的关系。
推荐读物
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商务印书馆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学林出版社 帕特南,《使民主运转起来》,江西人民出版社 萨拉蒙,《公共服务中的伙伴——现代福利国家中政府与非营利组织 的关系》,商务印书馆
二、社会组织的理论研究
思想源流 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社会组织研究的三重视角
思想源流
社会组织的词汇及理论仅30年的历史,始于20 世纪80年代的全球范围内的“社团革命”。 然而,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基本的组织制度形 式,有着悠久的历史。人类关于社会组织的思 考也有着悠远而漫长的思想源流。
“社团革命”正在悄然兴起,
第三部门为社会添砖加瓦
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
一个非营利性组织,由福特基金会和中国对外关系 委员会共同发起,1966年在纽约成立,主要致力于 增进美中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 1972年委员会促成了中国乒乓球队历史性的访美。 在尼克松访华前夕,也正是全国委员会为即将随同 尼克松访华的美国记者们开设“扫盲班”,介绍中 国的情况、文化、风俗等等。在访华期间又派人24 小时值守,为媒体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