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长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汇总
2003年长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3年长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法规类别】经济统计社会统计【发布部门】长春市统计局【发布日期】2004【实施日期】2004【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2003年长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长春市统计局 2004年)2003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加快发展,富民强市”的目标,克服“非典”带来的不利影响,实现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经济运行总体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质量继续提高。
一、综合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338.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7.3亿元,比上年增长6.O%;第二产业增加值630.3亿元,增长17.2%;第三产业增加值550.4亿元,增长13.5%。
三次产业比重分别为11.8%、47.1%和41.1%。
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8705元(按户籍年平均人口数计算),比上年增长13.2%。
居民消费价格水平有所上涨。
2003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1%,比上年上升1%,其中,除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略有下降外,其他消费品价格均有不同程度上涨。
国企改革取得新进展。
2003年,继续以国有资本退出和破产重组为主要方式推进改革进程,共有20户市直国有企业实施了改革,其中国有资本退出16户,实施破产4户。
长拖集团、银龙集团、大政制药公司等大企业的改革工作也有了很大进展。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稳步推进。
2003年,全市开发各类用工岗位9.1万个,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5.6万人,再就业政策扶持到位率达100%。
发放《再就业优惠证》45513个,持证人员实现再就业23078人。
全年培训下岗失业人员3.1万人,培训后就业2.1万人,就业率达到67%。
2004年长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4年长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长春市统计局2004年,是长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一年。
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紧紧抓住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有利时机,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和目标,实现了长春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3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8亿元,比上年增长8.0﹪;第二产业增加值742.9亿元,增长15.5﹪;第三产业增加值625亿元,增长13.0﹪。
三次产业比重分别为11﹪:48.3﹪:40.7﹪。
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1285元(按户籍年平均入口数计算),比上年增长12.6﹪。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4.1﹪,比上年上升4.1﹪,其中,除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消费品价格有所下降外,其他消费品价格均有不同程度上涨。
2004年,继续以国有资本退出和破产重组为主要方式推进改革进程,全市共有93户企业完成批复进入改革办理程序(其中90户改制,3户破产),共理顺职工劳动关系18850人,安置离退休人员8544人,盘活国有资本40.9亿元。
全市开发各类用工岗位9.9万个,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6.5万人,再就业政策扶持到位率达100﹪。
全年共有12735名“4050”人员实现再就业,完成年度目标的106﹪。
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6﹪。
二、农业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81.5亿元,比上年增长8.4﹪。
其中农业产值126.6亿元,增长15.1﹪;林业产值8439万元,增长l0.4﹪;牧业产值152.2亿元,增长4.3﹪;渔业产值6892万元,增长6.3﹪;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1亿元,增长7.9﹪。
种植业结构进一步调整。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01.2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0.1﹪。
2001年长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1年长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法规类别】经济统计社会统计【发布部门】长春市统计局【发布日期】2002【实施日期】2002【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2001年长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长春市统计局 2002年)2001年是“十五”计划开局之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调整为主线,以工业为重点,以改革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继续实施依法治市、科教兴市、县域突破、开放带动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了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为顺利完成“十五”计划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综合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总量突破1000亿大关,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0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4%。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5.9亿元,比上年增长9.7%;第二产业增加值443.6亿元,增长14.1%;第三产业增加值423.5亿元,增长14%。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4300亿元,比上年增长12.7%。
非国有经济快速发展。
国有和非国有经济占GDP比重为45:55。
个体私营经济完成增加值233.6亿元,比上年增长4.2%。
物价水平小幅上涨。
2001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2.3%,比上年上涨2.3%,扭转了连续两年的负增长的局面。
其中,食品类、衣着类、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分别比上年上涨1.4%、0.6%和0.4%,居民类上涨14.6%,成为拉动消费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
国企改革取得新进展。
2001年,国有企业继续实施战略性改组,较好地巩固了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的成果。
全市有71户企业实施了产权制度改革,有81户企业被依法裁定破产。
在121户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中,累计有97户企业实现了改制,改制率达到80.2%。
轮胎厂等一批老大难企业逐渐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稳步推进。
2001年,全市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站)203个,共为35353名进站下岗职工及时足额发放了基本生活费。
2004年长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4年长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法规类别】经济统计社会统计【发布部门】长春市统计局【发布日期】2005【实施日期】2005【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2004年长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长春市统计局 2005年)2004年,是长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一年。
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紧紧抓住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有利时机,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和目标,实现了长春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3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8亿元,比上年增长8.0%;第二产业增加值742.9亿元,增长15.5%;第三产业增加值625亿元,增长13.0%。
三次产业比重分别为11%:48.3%:40.7%。
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1285元(按户籍年平均人口数计算),比上年增长12.6%。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4.1%,比上年上升4.1%,其中,除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消费品价格有所下降外,其他消费品价格均有不同程度上涨。
2004年,继续以国有资本退出和破产重组为主要方式推进改革进程,全市共有93户企业完成批复进入改革办理程序(其中90户改制,3户破产),共理顺职工劳动关系18850人,安置离退休人员8544人,盘活国有资本40.9亿元。
全市开发各类用工岗位9.9万个,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6.5万人,再就业政策扶持到位率达100%。
全年共有12735名“4050”人员实现再就业,完成年度目标的106%。
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6%。
二、农业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81.5亿元,比上年增长8.4%。
其中农业产值126.6亿元,增长15.1 %;林业产值8439万元,增长10.4 %;牧业产值152.2亿元,增长4.3%;渔业产值6892万元,增长6.3 %;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1亿元,增长7.9%。
2002年长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2年长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法规类别】经济统计社会统计【发布部门】长春市统计局【发布日期】2003【实施日期】2003【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2002年长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长春市统计局 2003年)2002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中央关于扩大内需、调整结构等一系列方针政策,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经济运行总体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质量继续提高,全市改革和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基本实现。
一、综合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15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6.8亿元,比上年增长8.5%;第二产业增加值522.3亿元,增长14.6%;第三产业增加值480.9亿元,增长13.2%。
三次产业比重分别为12.8%、45.4%和41.8%。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6300元,比上年增长12.7%。
非国有经济快速发展,国有和非国有经济占GDP比重达到40:60。
居民消费价格水平略有下降。
2002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99.7%,比上年下降0.3%,其中,除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居住类分别上升0.9%、6.3%外,其他消费品价格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国企改革取得新进展。
2002年,重点围绕53户国有大中型企业,开展了以加快国有资本退出和破产重组为主要目标的改革脱困攻坚战。
全市有42户国有企业实施了产权制度改革,有12户企业被下达破产批复。
在97户已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中,有79户建立起比较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占81.4%。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稳步推进。
2002年,全市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75个,共为2.3万名在站下岗失业人员发放基本生活费7780万元。
全年开发各类用工岗位7万个,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4 万人,共有1万名下岗职工平稳出中心,解除劳动关系比率达到74%。
长春市场分析报告
长春市场分析报告1.长春市基本概况[ 自然环境 ]长春是吉林省省会,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长春市位于中国东北平原中部,所辖区域处于东经124度18分-127度02分,北纬43度05分-45度15分之间,全市总面积20571平方公里,下辖朝阳、南关、宽城、二道、绿园、双阳6个区与榆树、九台、德惠3个县级市及农安县,总人口718万,城区人口310万。
长春市资源丰富,经济发达,是“中国首批投资硬环境40优秀城市”之一,素有“汽车城”、“电影城”、“科技文化城”、“森林城”与“北方粮仓”之称。
长春市位于北半球中纬地带,欧亚大陆东岸的中国东北大平原腹地,地貌特点是远依山,近傍水,以平原的台地平原为主;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第二松花江、饮马河、伊通河等八条江河流经境内;自然群落有森林、草甸、草原植物300余种,有野生动物34种,属森林草原过渡地带。
辽阔长春大地,林网纵横,玉米遍野,是中国的"黄金玉米带"。
长春市的气候介于东部山地湿润区与西部平原千旱区之间的过渡地带,属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冬季漫长、气候严寒、干燥,一月份平均气温为-16.3度,最大积雪厚度可达22厘米,大地银装素裹;春秋短促,万象变幻;夏季气候温暖、湿润,全年降水量522-615毫米,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60%以上,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3度。
四季分明的气候,使长春有春的阳光之旅,夏的绿叶之旅,秋的果实之旅,冬的冰雪之旅,气候条件得天独厚。
1) 综合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338.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7.3亿元,比上年增长6.O%;第二产业增加值630.3亿元,增长17.2%;第三产业增加值550.4亿元,增长13.5%。
三次产业比重分别为11.8%、47.1%与41.1%。
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8705元(按户籍年平均人口数计算),比上年增长13.2%。
长春市发展现状
长春市发展现状
作为吉林省的省会城市,长春市一直以来都被视作东北地区重要的经济、文化和科技中心。
近年来,长春市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不断提升城市形象和综合竞争力。
长春市的产业结构较为多元化,一方面,传统的重工业仍然占据一定的比重,主要包括汽车制造、机械制造等。
另一方面,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也在快速发展,如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表现活跃。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不仅有力地拉动了经济增长,同时也推动了长春市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此外,长春市在城市建设和环境治理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市区的交通便利性大大提高,更多的道路和桥梁得到建设和改造,缓解了交通拥堵问题。
同时,长春市不断加大环保和绿化工作力度,积极推进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努力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从文化和旅游方面来看,长春市也逐渐崭露头角。
作为中国电影产业的重要基地之一,长春市吸引了众多电影公司和影视剧组进驻,成为了中国电影的重要制作和拍摄地。
此外,长春市还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和休闲。
然而,长春市的发展还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依然存在,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发展相对滞后。
另一方面,人才流失、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也制约着长春市的进一步发展。
长春市需要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推
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进一步提高城市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综上所述,长春市在经济、城市建设、文化和旅游等方面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然而,还需进一步加大改革和创新力度,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升综合竞争力,推动长春市的可持续发展。
长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长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
长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长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法规类别】宏观经济体制改革【发文字号】长府发[2006]7号【发布部门】长春市政府【发布日期】2006.03.16【实施日期】2006.03.16【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长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长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长府发〔2006〕7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机构:现将《长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长春市人民政府二〇〇六年三月十六日长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年1月19日长春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2006年至2010年,是我市振兴老工业基地,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五年。
把握时代特征,立足市情,科学编制并组织实施《长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对于加快推进我市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发展基础和环境(一)发展基础“十五”期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坚持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坚持改革开放,努力克服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开拓创新、团结奋进,较好地完成了“十五”确定的目标任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
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200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实现1675亿元,完成“十五”计划的112%,比“九五”末期接近翻一番,年均增长12.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805美元。
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184.8亿元,完成“十五”计划的142%,是“九五”末期的2.4倍,年均增长1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600亿元,是“九五”末期的1.9倍,年均增长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2105亿元,完成“十五”计划的120%,是“九五”时期的2.6倍,年均增长22.5%。
2021年结算文件长春市吉林省
2021年结算文件长春市吉林省
2021年,吉林省长春市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全省各类经济指标全
面提升。
以C结算文件为参照,对长春市年度经济统计数据进行了总结和解读。
首先,从总数据上看,长春市202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20.6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8.2%,延续了长春经济发展日益稳定复苏的基调。
其次,
从结构上看,2021年长春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第三产业对经
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2%,其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260.2亿元、同比增长9.9%;科技活动增加值90.9亿元、同比增长13.0%。
此外,统计显示“互联网+”等新兴产业及新业态进一步发展。
2021年,长春市互联网信息技术行业收入增至429.9亿元,比上年增长11.6%,改革“一切以市民为中心”,增加了居民收入。
2021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大
致持平,居民人均收入为35721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2%。
同时,长春市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出了一系列控制有毒有害物质
排放的政策措施,治理大气污染;建立全市水行政体系,提升水环境质量;
筹建区域性绿色交通中心,实施智慧交通技术。
社会公共服务系统运行良好,文化事业取得突破性进展,社会治理不断深化。
总的来看,长春市从2021年结算文件看,经济发展总体稳定向好,结构优化取得了很大成效,全会加快新兴产业发展,护洁居民收入,深化社会和
生态文明建设,持续稳步改善城市和文明环境,实现了和谐、统筹发展的可
观结果。
长春市人民政府关于落实《长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
长春市人民政府关于落实《长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工作分工的通知【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发文字号】长府发[2007]7号【发布部门】长春市政府【发布日期】2007.03.20【实施日期】2007.03.20【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长春市人民政府关于落实《长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工作分工的通知(长府发[2007]7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机构:长春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批准的《长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未来5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市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按照国家和省的要求,为确保《纲要》的顺利实施,市政府决定按照职责分工将《纲要》提出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分解落实到各相关部门。
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分工原则(一)认真履行政府职责。
充分体现政府与市场在《纲要》实施中的不同功能,对涉及需要政府履行职责的目标和任务进行分解;对主要依靠市场主体自主行为实现的目标和任务,不作分解。
(二)突出主要目标和任务。
根据《纲要》提出的发展目标和战略任务,针对主要目标和任务,从指标、项目、改革等方面进行落实,确定责任主体,不对《纲要》所有目标和任务进行分解。
(三)明确落实责任主体。
依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将《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
同时根据国家和省的要求,将部分约束性指标分解落实到各县(市)区、开发区。
二、责任主体及工作分工按照上述原则,针对《纲要》提出的约束性指标、重大工程、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等方面,确定责任主体及其工作分工。
具体如下:(一)约束性指标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0%以上。
(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市经委、市建委按职责分工负责)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达到110万公顷。
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目录一、综合概述 (3)1. 报告背景 (4)2. 报告目的 (4)3. 报告范围 (5)二、经济发展状况 (6)1. GDP增长分析 (7)1.1 总体GDP增长趋势 (9)1.2 第一产业增长情况 (10)1.3 第二产业增长情况 (11)1.4 第三产业增长情况 (12)2. 人均收入与消费水平 (13)2.1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4)2.2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15)2.3 消费价格指数 (16)3. 贸易与投资状况 (17)3.1 进出口总额及增长率 (19)3.2 实际利用外资情况 (19)3.3 外商直接投资情况 (21)三、社会事业发展状况 (22)1. 教育事业进展 (22)1.1 学前教育普及率 (23)1.2 小学教育入学率 (24)1.3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24)2. 卫生医疗状况 (25)2.1 医疗机构数量与床位数 (26)2.2 医疗服务量与质量 (27)2.3 健康状况指标 (28)3. 文化体育事业发展 (29)3.1 文化设施分布与利用率 (30)3.2 体育赛事举办情况 (31)3.3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32)四、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34)1. 空气质量状况 (35)2.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 (36)3. 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37)4.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实施情况 (38)五、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 (40)1.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现状 (41)2. 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发展 (42)3. 公共服务设施分布与完善程度 (43)六、总结与展望 (45)1. 主要发现与结论 (46)2. 问题与挑战分析 (47)3. 发展建议与政策取向 (49)4. 未来展望与趋势预测 (50)一、综合概述本报告对 XX 行政区近五年来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统计分析,旨在为政府决策、行业研究和社会各界提供客观、准确且具备参考价值的数据支持。
在过去的五年里,XX 行政区经济总量持续扩大,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达到 XX,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活力和潜力。
长春市发展现状
长春市发展现状长春市是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城市,也是吉林省的省会城市。
长春市以其良好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优质的发展环境,正在迅速崛起为东北地区的经济中心和创新驱动的城市。
首先,长春市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长春市的经济总量逐年增长,GDP连续多年保持快速增长。
特别是在汽车、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长春市拥有一大批知名汽车企业,包括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和吉林长春集团等,这些企业为长春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长春市还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企业,提升城市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其次,长春市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取得了突出成就。
长春市具备完善的交通网络,包括高速公路、铁路、航空和城市公共交通等。
长春机场是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航空枢纽,连接了国内外众多城市。
此外,长春市还积极推动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打造了一大批城市公园和绿化景观,提升了城市的宜居环境。
再次,长春市在教育和科技领域也取得了巨大成就。
长春市拥有众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包括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知名高校。
这些高校在培养人才、推动科研和技术创新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长春市还积极发展科技产业园,为科技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创业环境和创新平台。
最后,长春市在旅游业方面也有着巨大的潜力和优势。
长春市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长白山、南湖、新家园等名胜古迹和独特的自然景观。
长春市通过加强宣传和推广,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和旅游,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少收入。
综上所述,长春市在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教育科技和旅游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长春市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不仅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未来,长春市将继续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力度,加强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长春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宏观调控政策,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国民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状况不断改善,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03.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3%。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32.0亿元,比上年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2658.7亿元,增长9.4%;第三产业增加值2012.5亿元,增长7.8%。
三次产业结构为 6.7:53.1:40.2。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7%、59.5%、37.8%。
人均生产总值达到66286元(按户籍年平均人口数计算),比上年增长8.3%,折合10872美元。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3.0%,增幅比上年扩大0.7个百分点,分八大类看,衣着、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价格比上年有所上涨,食品、烟酒、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和通讯价格有所下降。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0.4%,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0.8%,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1%。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0.2%。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单位:%全市从业人员总数已达到439.9万人,增长13.9%。
其中,城镇单位从业人员126.2万人,从事个体劳动的有48.2万人。
2013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51564元,比上年增长11.4%。
二、农业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02.7亿元,比上年增长4.9%。
其中,种植业产值307.2亿元,增长6.9%;林业产值2.3亿元,下降40%;牧业产值272.3亿元,增长3.1%;渔业产值5.2亿元,增长16.98%;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5.7亿元,增长3.5%。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34.0万公顷,比上年减少0.3%。
粮食总产量达到984.4万吨,比上年增加73.2万吨。
长春中小企业数据中国东北地区的工业城市
长春中小企业数据中国东北地区的工业城市长春,作为中国东北地区的工业城市,扮演着中小企业数据发展的重要角色。
在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动中,长春中小企业数据面临着诸多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对长春中小企业数据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长春中小企业数据的发展现状长春作为东北地区的制造业中心城市,拥有众多的中小企业。
这些企业在长春市经济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小企业数据的发展现状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长春市经济的发展状况。
1. 中小企业数据的规模长春市的中小企业数据规模较大。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长春市已注册的中小企业达到数千家,涵盖了多个不同的行业领域。
其中,制造业、服务业及科技创新企业占据了绝大多数。
2. 中小企业数据的贡献中小企业数据在长春市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这些企业在就业、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税收贡献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中小企业数据不仅推动了长春市经济的增长,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3. 中小企业数据存在的问题然而,长春市的中小企业数据发展仍面临着一些问题。
相对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市场拓展、融资等方面面临较大的困难。
此外,人才短缺、缺乏专业化管理等也是中小企业数据发展的瓶颈。
二、长春中小企业数据的发展趋势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市场的需求,长春中小企业数据的发展将呈现出一些明显的趋势。
1. 科技创新驱动长春中小企业数据的未来发展将更加依赖于科技创新。
通过加强与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合作,中小企业数据可以获得更多的创新技术和研发资源,从而提升自身竞争力。
2. 产业升级转型为适应市场需求和经济环境变化,长春中小企业数据将进行产业升级和转型。
通过优化产品结构、提升生产效率以及拓展新的市场领域,中小企业数据将更加适应市场需求。
3. 加强人才培养人才是中小企业数据发展的重要支撑。
长春中小企业数据应加大与高校的合作力度,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同时,提供更好的员工培训和发展机会,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2017年长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7年长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53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5.1亿元,比上年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3175.2亿元,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3039.7亿元,增长9.0%。
三次产业结构为4.8:48.6:46.6。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8%、47.0%、50.2%。
人均生产总值达到86931元(按户籍年平均人口数计算),比上年增长8.5%,折合13361美元。
全市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1208.9亿元,增长5.1%。
全市地方财政收入450.1亿元,增长8.3%,其中,税收收入340.1亿元,增长9.8%。
地方财政支出875.7亿元,增长13.6%,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08.0亿元,下降3.2%;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68.7亿元,增长1.8%;交通运输支出49.1亿元,增长126.3%;农林水支出101.4亿元,增长76.5%;住房保障支出30.2亿元,增长14.0%。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3%,涨幅比上年缩小0.1个百分点。
从各类商品及服务价格变动情况看,医疗保健价格上涨9.2%,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上涨2.0%,居住价格上涨1.3%,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上涨1.0%,交通和通信价格上涨0.8%;食品烟酒价格下降0.5%,衣着价格下降0.2%;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持平。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升0.39%,涨幅比上年扩大0.82个百分点。
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升2.80%,生活资料价格下降1.34%;轻工业产品价格下降0.64%,重工业产品价格上升0.58%。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升0.82%,涨幅比上年扩大2.54个百分点。
二、农业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24.3亿元,比上年增长3.8%。
其中,种植业增加值174.2亿元,增长3.2%;林业增加值2.1亿元,增长3.4%;牧业增加值135.8亿元,增长4.8%;渔业增加值3亿元,增长7%;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9.2亿元,增长3%。
长春各区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长春各区发展情况汇报材料长春市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吉林省的省会城市,也是东北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之一。
长春市下辖7个区,分别是朝阳区、南关区、宽城区、二道区、绿园区、双阳区和九台区。
各区在长春市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面将就长春各区的发展情况进行汇报。
朝阳区位于长春市中心地带,是长春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近年来,朝阳区在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区内的汽车工业、装备制造业、食品加工业等传统产业不断壮大,同时,新兴产业如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也蓬勃发展。
朝阳区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也日新月异,各项基础设施完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南关区是长春市的商贸中心,拥有众多大型商场和批发市场。
近年来,南关区在商贸流通、物流仓储等方面不断创新,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
同时,南关区还注重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加大对历史文化街区和旅游景点的保护和开发,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投资者。
宽城区是长春市的工业重镇,拥有一大批国家级和省级工业园区。
近年来,宽城区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传统的机械制造、化工等行业不断优化升级,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新材料等也蓬勃发展。
宽城区的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成为长春市的绿色工业示范区。
二道区是长春市的科技创新中心,拥有众多高校和科研院所。
近年来,二道区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成为长春市的科技创新引擎。
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不断涌现,科研成果转化率居全市前列。
同时,二道区还注重教育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为长春市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绿园区是长春市的生态宜居区,拥有大片绿地和优美环境。
近年来,绿园区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城市绿化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成为长春市的生态绿肺。
区内的生态农业和休闲旅游业也蓬勃发展,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投资者。
双阳区是长春市的现代农业示范区,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优质的农产品。
近年来,双阳区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农业产业不断优化升级,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2019年长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共10页文档
2019年长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组图)来源:长春新闻网-长春日报2019年06月08日06:57我来说两句(0)复制链接打印大中小2019年5月2019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宏观调控政策,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国民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转变发展方式有序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状况不断改善,“十一五”规划目标顺利实现。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29.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3%。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2.7亿元,比上年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1719.9亿元,增长19.0%;第三产业增加值1356.4亿元,增长12.6%。
三次产业结构为7.6%∶51.7%∶40.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5%、64.1%、34.4%。
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3936元(按户籍年平均人口数计算),比上年增长14.8%,折合6635美元。
全市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563.4亿元,增长25.0%。
全市地方财政收入180.8亿元,增长26.8%,其中,税收收入141.1亿元,增长21.2 %。
地方财政支出382.9亿元,增长25.1%,其中,教育支出57.9亿元,增长20.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1.1亿元,增长5.0%;医疗卫生支出25.6亿元,增长 6.6%;交通运输支出7.9亿元,下降0.6%。
全口径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16.9%,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3.6%,增幅比上年上升3.8个百分点,分八大类看,食品、衣着、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的消费品价格比上年有所上涨,烟酒及用品、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交通和通讯的消费品价格有不同程度下降。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0.26%,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0.15%,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39%。
长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长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长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长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长春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21.04.13
•【字号】长府发〔2021〕9号
•【施行日期】2021.04.13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发展规划
正文
长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长春市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
要的通知
长府发〔2021〕9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机构:《长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已经市十五届人大六次会议审查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附件:长春市“十四五”规划纲要
长春市人民政府2021年4月13日。
2000年长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0年长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法规类别】经济统计社会统计【发布部门】长春市统计局【发布日期】2001【实施日期】200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2000年长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长春市统计局 2001年)2000年是实施“九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全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深入实施科教兴市、开放带动和县域突破三大战略,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城市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实现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预期目标,圆满完成了“九五”计划,为推进和实现我市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国民经济整体运行良好。
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24亿元,比上年增长13.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0.9亿元,比上年下降5.1%;第二产业增加值365亿元,增长17.4%;第三产业增加值338.1亿元,增长14%。
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760元,比上年增长11.2%。
结构调整取得阶段性成果。
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7.9:41.2:40.9调整到14.7:44.3:41.0,第一产业比上年下降了3.2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分别提高了3.1和0.1个百分点。
非国有经济快速发展。
国有和非国有经济占GDP比重已达到50:50。
个体私营经济完成增加值224.1亿元,比上年增长23.1%,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25.7%上升到27.2%,提高了1.5个百分点。
价格总水平降幅趋缓。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为98.8%,比上年下降1.2%,降幅比上年缩小了0.2个百分点。
其中,食品类价格下降5.2%;衣着类下降0.7%;家庭设备及用品类下降1.2%;交通和通信工具类下降18.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下降1.9%;医疗保健类下降1.2%;居住类上升6.3%;服务项目类上升12.7%。
长春社会发展状况
长春社会发展状况1.1.1 概述长春市,吉林省省会城市,位于中国东北大平原腹地,地处东经122—131度,北纬41—46度之间。
幅员20 604平方公里。
辖4县(市)6区:榆树市、德惠市、九台市、农安县、朝阳区、南关区、宽城区、二道区、绿园区、双阳区。
西北与松原市毗邻,西南和四平市相连,东南与吉林市相依,东北同黑龙江省接壤。
城市面积4 789平方公里,市区中心城区面积312.92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759万。
其中,市区人口363万,县(市)人口396万。
长春市是吉林省历史名城,自古以来就是吉林省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1.1.2自然条件长春市的气候介于东部山地湿润与西部平原半干旱区之间的过渡带,属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冬季平均气温零下12℃,最低为零下37.5℃,夏季,平均气温21.9℃,最高气温为37.3℃。
全年最大日降水量为98.8毫米,故气候总的特点是冬季严寒漫长,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温暖短促,秋季晴朗温差大。
1.1.3交通条件长春市已形成以市区为中心的立体公路交通网络。
全市完成道路新建和扩建长度322.9公里,全市道路总面积达到5474.6万平方米,道路长度达到2572公里,人均道路面积17.65平方米。
另外,通过长春的高速公路有三条:沈哈高速(沈阳——长春——德惠)、长吉高速(长春——吉林)、长营高速(长春——营城子)。
此外,还有102 国道(北京——哈尔滨)和302国道(乌兰浩特——图们)贯穿而过。
以长春为中心,放射连接省内其他市(州)、重要经济区、出海入关的高速公路网络骨架初步形成。
长春龙嘉国际机场是中国东北地区四大国际机场之一,也是东北亚区域重要的航空交通枢纽。
龙嘉机场为国内干线机场,现有国内航线80余条,港澳台及国际航线16条,基本覆盖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西南部分区域和国际部分主要城市,为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除此之外,长春的铁路四通八达,京哈、长白、长图铁路呈大十字型在这里相交,通达国内数十个大中城市,每天都有从长春发往全国各主要城市旅客列车及货车,目前长春是东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品集散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长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0年长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组图)来源:长春新闻网-长春日报2011年06月08日06:57我来说两句(0)复制链接打印大中小2011年5月2010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宏观调控政策,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国民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转变发展方式有序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状况不断改善,“十一五”规划目标顺利实现。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29.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3%。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2.7亿元,比上年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1719.9亿元,增长19.0%;第三产业增加值1356.4亿元,增长12.6%。
三次产业结构为7.6%∶51.7%∶40.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5%、64.1%、34.4%。
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3936元(按户籍年平均人口数计算),比上年增长14.8%,折合6635美元。
全市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563.4亿元,增长25.0%。
全市地方财政收入180.8亿元,增长26.8%,其中,税收收入141.1亿元,增长21.2 %。
地方财政支出382.9亿元,增长25.1%,其中,教育支出 57.9亿元,增长 20.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1.1亿元,增长5.0%;医疗卫生支出25.6亿元,增长 6.6%;交通运输支出7.9亿元,下降0.6%。
全口径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16.9%,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3.6%,增幅比上年上升3.8个百分点,分八大类看,食品、衣着、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的消费品价格比上年有所上涨,烟酒及用品、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交通和通讯的消费品价格有不同程度下降。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0.26%,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0.15%,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39%。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3.58%。
二、农业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74.7亿元,比上年增长4.8%。
其中,种植业产值213.4亿元,增长0.97%;林业产值3.2亿元,增长64.8%;牧业产值242.3亿元,增长6.4%;渔业产值 2.4亿元,增长2.9%;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3.3亿元,增长0.9%。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15.0万公顷,比上年减少0.5%。
粮食总产量达到796.1万吨,比上年增加65.3万吨。
其中,玉米产量638.7万吨,增长16 %;水稻产量119.9万吨,减少 13.4%。
猪出栏1198.2万头,增长28.4%,牛出栏237.0万头,下降1.8%,羊出栏69.4万只,下降27.3%,家禽出栏4.7亿只,增长9.3%。
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236.6万吨、46.8万吨和12.7万吨,分别增长4.5%、9.6%和0.8%。
全年农业机械总动力为42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9.4%。
全市蔬菜种植面积为10万公顷、蔬菜总产值7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1%和32.2%。
全市已认定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基地101个,认定无公害农产品562个,新认证绿色产品8种。
全市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产品102个,有机食品36个,无公害农产品424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58个,环境监测面积达到72.3万亩。
全年落实国家和省四项政策性补贴资金22.7亿元。
全市新增省、市、县、乡四级新农村建设推进村167个,得到全省补助资金3311万元,带动各级投入26000万元。
新建农村公路880公里,改造农村泥草房4万户,解决37.2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全市新建续建投资规模亿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业重点项目60个,总投资280.2亿元。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5亿元,增长20%;粮食加工量达550万吨;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810亿元,增长10.9%。
三、工业建筑业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76.2亿元,比上年增长20.9%。
其中轻工业增加值269亿元,增长18.1%;重工业增加值1207.2亿元,增长21.5%。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增加值综合能源消耗降低率为8.15%。
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750.8亿元,比上年增长28.3%。
汽车制造业累计完成产值3705亿元,增长31.2%,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4.4%;农副食品加工业完成产值739.9亿元,增长26.2%,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2.9%;生物与医药工业完成产值65.1亿元,增长6.4%,占1.1%;光电子信息工业完成产值75.3亿元,增长32.1%,占1.3%;建材工业完成产值291.5亿元,增长30%,占5.1%;能源工业完成产值404亿元,增长7.2%,占7%;装备制造业完成产值271.5亿元,增长33.1%,占4.7%。
40户重点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030.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0.1%。
全年完成新产品产值2556.4亿元,比上年增长30.4%,新产品产值率达到63%,比上年提高18.2个百分点。
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494.1亿元,比上年增长33.6%;利税总额762.4亿元,增长45%;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470.1亿元,增长69.1%。
全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254.4亿元,比上年增长9.9%。
资质以上建筑业完成总产值669.8亿元,比上年增长17.6%。
实现工程结算收入640.4亿元,增长18.5%。
四、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001.5亿元,比上年增长31%。
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192.8亿元,增长 33.9%;房地产开发投资542.8亿元,增长22.3%。
新增固定资产1964亿元,增长45.5%。
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65.4%,比上年提高5.5个百分点。
房屋面积竣工率为36.3%,比上年下降11.8个百分点。
从各产业完成投资情况看,第一产业投资37.8亿元,增长17.0%;第二产业投资 1424.6亿元,增长28.8%;第三产业投资1539亿元,增长38.1%。
从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投资947.8亿元,增长37.3%;非国有经济投资2053.7亿元,增长31.6%,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 68.4%。
全市工业投资1400.3亿元,增长28.4%,对全社会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44.2%。
民间投资1882亿元,增长34.4%。
全市商品房施工面积3089.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0%。
商品房竣工面积963.7万平方米,增长66%。
商品房销售面积863.1万平方米,增长20.6%。
商品房销售额446.9亿元,增长50.8%。
空置面积 280万平方米,下降18.6%。
2010年,二手房成交套数3.9万套,成交面积为38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1%;成交金额为65.9亿元,增长6.8%。
其中:住宅成交3.7万套,成交面积为298万平方米,增长0.4%;成交金额为43.4亿元,下降5.2%。
五、国内贸易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86.7亿元,比上年增长18.1%。
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177.1亿元,增长18.4%。
其中: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531.1亿元,增长28.0%;限额以下零售额646.0亿元,增长11.5%。
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 109.6亿元,增长15.8%。
其中: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9.4亿元,增长18.1%;限额以下住宿餐饮业零售额 90.2亿元,增长15.3%。
2010年,我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汽车类零售额161.6亿元,增长37.3%;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49.0亿元,增长22.6%;服装鞋帽纺织品类零售额102.9亿元,增长26.0%;书报杂志类零售额3.3亿元,增长29.0%;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零售额 13.4亿元,增长1.1%;家具类零售额12.3亿元,增长4.4%。
六、对外经济旅游会展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32.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4.7%。
其中,进口112.2亿美元,增长50.3%;出口20.0亿美元,增长85.4%。
在出口中,国有企业出口9.5亿美元,增长1.1倍;外商投资企业出口5.4亿美元,增长31.1%;一般贸易出口13.1亿美元,增长49.8%。
全年新批外资项目(企业)80个,其中投资总额超千万美元项目25个。
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6.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6%。
其中,直接利用外资7.0亿美元,增长9.2%。
对外劳务承包营业额完成2.8亿美元,外派劳务人员9385人次。
全年来长旅游人数达到2637.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6.3%。
其中,接待入境游客25.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1%;接待国内旅游者2612.6万人次,增长16.3%。
全年旅游总收入350.4亿元,增长23.2%。
旅游外汇收入13747.9万美元,增长18.3%。
全市共举办各类会展活动167项,其中展览85项,会议(论坛)36项,其他节庆、赛事、演出等活动46项。
展会直接收入20.9亿元,带动其他相关产业收入18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4%和17.5%。
七、交通邮电业全年公路货物周转量186.5亿吨公里,增长1.4%;旅客周转量为60.5亿人公里,增长41.4%。
民航完成货邮吞吐量6.2万吨,增长29.2%;完成旅客吞吐量475.0万人,增长22.5%;全年营运收入 25039.6万元,增长30.3%。
2010年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66.5万辆,增长22.0%。
其中,私人轿车保有量50.5万辆,增长25.6%。
2010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33.2亿元,增长39.5%。
其中:邮政业务总量7.8亿元,增长44%;电信业务总量125.4亿元,增长39.2%。
全年特快专递完成323万件,增长3.2%;邮政储蓄平均余额135.4亿元,增长11.9%。
全市市话年末达到125万户,增长2.0%;农话年末达到30.7万户,增长14.6%;小灵通电话用户21.9万户,下降23.9%。
移动电话年末达到1239.6万户,下降2.3%。
互联网用户已经达到547.0万户,增长120.9%,其中宽带用户58万户,下降10.7%。
八、金融证券保险截至2010年末,全市拥有银行19家,保险公司23家,证券公司2家。
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5038.4亿元,比年初增长15.7%。
其中,企事业单位存款余额1886.1亿元,增长21.6%;储蓄存款余额2086.3亿元,增长12.1%。
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4616.8亿元,比年初增长19.5%。
全市拥有股票交易机构2个,与上年持平;股票交易网点42个,与上年持平。
A股上市企业17家。
股民账户数达到123.8万户,比上年增长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