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整合】人教版初中文言文基本篇目复习整合资料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总复习资料汇编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总复习资料汇编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总复习资料汇编一、指导思想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目标,以及《语文中考说明》的要求,立足教材,面向全体学生,结合学生实际,研究复习方法,制定本计划。

二、复习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对初中阶段的语文基本知识有一个明确的、系统的了解,强化学生对各册教材内容的了解,熟悉课本知识,实现知识到能力的迁移,全面系统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技能和综合素养,争取在今年的中考中取得佳绩。

复习重点古诗文的识记、理解和阅读。

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和语言实际运用。

重点词语的识记和理解。

现代文的阅读和理解。

名著的学习和讲解。

写作训练。

四、复习宗旨:夯实基础提升能力整体推进力求突破五、具体措施全体参与,分层达标复习课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复习时不能把目光只盯在少数“尖子生”身上,而应该更多地关注那些基础不扎实、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提出不同的要求,优等生可适当“放”,中等生宜“引”,后进生需“扶”。

尽量让班级中各个层次的学生能自领“军令状”,清楚意识到自己复习中的弱势环节,一步步进行训练完善,争取在教师的指导之下逐步得到改善与提高。

理清头绪,突出重点针对中考试题基础性强的特点,对于新课程标准和考纲中要求掌握的语文知识和基本篇目,在复习时首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梳理,只有理清了头绪,学生才能思路清晰,复习才会有更佳的效果。

阅读理解特别是课外阅读理解文章与作文是语文复习的“重头戏”,在复习中应加强指导。

比如在进行阅读理解训练时,应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教给学生一些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做到“授之以渔”,并结合有针对性的训练,举一反三,从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作文训练要做到每周至少一篇,而且是利用课堂时间当堂完成,教师有目的有步骤地指导和训练。

讲练结合,夯实基础复习时先讲后练侧重于练。

讲,主要是这几个方面:一是重点字词,二是综合性学习里的相关知识点,三是文言文和古诗词,四是文学名著和常识。

长春版、人教版中考必备16篇文言文重点核心复习资料

长春版、人教版中考必备16篇文言文重点核心复习资料

中考必备文言文整理(一)《论语》①语录子②曰:“学而时习③之,不亦说④乎?有朋⑤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⑥而不愠⑦,不亦君子⑧乎?”(《学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⑨,思而不学则殆⑩。

”(《为政》)子曰:“由⑪,诲女⑫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⑬也。

”(《为政》)子曰:“知之者不如好⑭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⑮者。

”(《雍也》)曾子⑯曰:“吾日三省⑰吾身:为人谋⑱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⑲乎?传⑳不习乎?”(《学而》)子曰::“不患○21人之不己知○22,患不知人也。

”(《学而》)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3。

择其善者而从之○24,其不善者而改之○25。

”(《述而》)孟武伯○26问孝。

子曰:“父母唯其○27疾之忧。

”(《为政》)子游○28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29。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为政》)子曰:“父母在,不远游○30,游必有方○31。

”(《里仁》)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里仁》)子曰:“巧言○32令色○33,鲜矣仁。

”(《学而》)子曰:“德不孤○34,必有邻○35。

”(《里仁》)子曰:“君子喻○36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37。

”(《述而》)子贡问曰:“有一言○38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课下注释】①选自《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②子: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zōu yì)人。

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

③习:温习,实践。

④说(yuâ):通“悦”,愉快。

⑤朋:同门(师)为朋。

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⑥知:了解。

⑦愠(yùn):恼怒。

⑧君子:指品德高尚、追求完善人格的人。

初一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人教版)-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初中.doc

初一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人教版)-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初中.doc

初一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人教版)|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伤仲永一、重点字词ﻪﻭ1.给下列加点宇注音。

仲zhòng 谒yè称c hèn前时之闻泯mǐn然ﻪﻭ点拨:注意多音字“称”的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ﻭ(1)世隶耕隶:属于。

(2)未尝识书具尝:曾经。

(3)父异焉异:感到诧异。

(4)邑人奇之奇:认为……(5)稍稍宾客其父宾客:以宾客之礼相待。

(6)或以是奇才。

ﻪﻭ钱币乞之乞:求取。

ﻭ(7)环谒于邑人谒:拜访。

(8)不能称前时之闻称:相当。

ﻪ(9)贤于材人远矣贤:胜过、超过。

(10)父利其然也利:认为……有利。

3.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通攀解释为:牵,引。

ﻪﻭ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ﻪﻭ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ﻪl.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2.自是指物自己题写了名字。

ﻭ点拨:重点理解“书”“为”等词。

ﻪﻭ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ﻭ从此,指着东西让他作诗,他立刻就能完成,其中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ﻪﻭ点拨:重点理解“自是”“就”“之”“理”等词。

ﻪ3.泯然众人矣。

跟普通人没什么区别了。

ﻭ点拨:重点理解4.其诗以养父母、“泯然”的意思,“泯”,消失。

然,……的样子。

ﻪﻭ收族为意。

他的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族人为立意。

ﻪ点拨:重点理解“收族”的意思。

ﻪﻭ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北宋(朝代名) 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ﻪﻭ◇词语解释:P37注释1、3、4、6、7、9、10、11;P38注释2、3、5、6、7、9、10、11、14、15、16、17、18、19ﻪﻭ◇通假字:“扳”通“攀”,牵,引1.仲永变化的三ﻪ◇文言归纳:《三点一测》P37-38 六至八ﻪﻭ个阶段(根本原因:不使学)ﻭ(1)五岁:指物作诗立就,文理皆有可观者(2)十二三岁:不能称前时之闻(3)又七年:泯然众人矣ﻭ2.第三段议论:通过说明“受之人”与“受之天”的关系,强调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1-6册复习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1-6册复习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1-6册复习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1-6册复习童趣1.《童趣》选自,作者,字,苏州人,代作家。

2.区别下列各句中“故”的不同用法:①故时有物外之趣②桓候故使人问之③温故而知新3.翻译:①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4.第一段文字的关系是:()A.并列B.递进C.总分D.分总5.下列各句中“而”的用法()和()句相同。

A.拔山倒树而来B.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C.扁鹊望桓侯而还走D.人不知而不愠6.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和()句相同。

A.观之正浓B.驱之别院C.故时有物外之趣D.项为之强7.下列各句中“为”的用法()和()句相同。

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B.以丛草为林C.项为之强D.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8.先对加点字解释,再翻译句子:①盖一癫蛤蟆也。

②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9.写出文中运用了比喻的句子。

(两处即可)①②10.作者在文中将蚊想象成鹤,蚊和鹤有哪些相似之处?11.请用两个四字短语概括文段中描绘的两幅图画。

12.翻译:“果如鹤唳云端”论语十则1.下列各句是谈学习态度的,还是谈学习方法的?(1)不耻下问(2)默而识之(3)学而不厌(4)温故而知新(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6)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谈学习态度的谈学习方法的2.“而”字有时表顺接,有时表转接,指出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

①见不贤而内自省②为人谋而不忠乎③人不知而不愠④敏而好学⑤择其善者而从之⑥学而时习之表顺接:表转接3.本文中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表明相似观点的句子是4.文中有一句流传至今的成语,它是伤仲永1.下列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忽啼求之 B.邑人奇之 C.不能称前时之闻 D.于舅家见之2.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B.养父母、收族/为意C.父/利其然也 D.余闻之也/久3.翻译:(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总复习资料汇编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总复习资料汇编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总复习资料汇编七年级上册:1、《童趣》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案1、项.为之强.项:颈,脖颈。

强:通“僵”,僵硬。

2、徐.喷以.烟徐:慢慢地。

以:用3、果.如鹤唳.云端果:果真,果然。

唳:鸟鸣4、以从草为林.林:树林5、兴.正浓兴:兴趣6、方.出神方:正7、鞭.数十,驱.之别院鞭:用鞭子打,抽打。

驱:赶8、必细察..其纹理细:仔细。

察,观察9、昂首..观之.昂:抬。

首:头。

之:它,代蚊子10、为之怡然..称快怡然:愉快的样子二、译句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于空中答: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把它们比作鹤群在空中飞舞。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答:仰起头来观察这种景象,脖颈因此都僵硬。

3、神定,捉吓蟆,鞭数下,驱之别院答: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了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三、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写了哪几件事?答:写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虾蟆三件事2、“余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答:见藐小之物必察其纹理。

3、本文有哪些词语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答:明察秋毫、怡然称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夏蚊成雷。

4、文章开篇用“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答: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

答:恰当。

这时的作者已陶醉在他联想的境界之中,眼前实物已经被放大千倍万倍,与蚊虫相比,癞蛤蟆自然成了“庞然大物”。

它的突如其来,即被形容为“拔山倒树而来”就很好理解了。

七年级上册:《论语》十则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答:同“悦”,愉快2、吾日三省..吾身答:多次进行自我检查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答:罔:迷惑。

殆:危害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答:齐:相同5、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答:女:通“汝”,你。

是,这。

知,通“智”,聪明。

中考语文复习-初中文言文实词及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新人教版

中考语文复习-初中文言文实词及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新人教版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实验中学中考语文复习初中文言文实词及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新人教版一、文言实词归纳:(基本篇目)1、基本字词归纳(一)文言实词:文言实词的基本词汇和现代汉语词义相同,但由于历史的发展和语言的变化,不少文言实词在词义上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甚至有的已经不用,所以掌握一定的文言实词,有助于扫除文言文阅读上的障碍。

①古音通假即通假字,文言文里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来使用的现象叫通假。

有两种情况:一是本有其字而不用,用另一个同音字代替。

如《愚公移山》中“一厝朔东,一厝雍南”中的“厝”通“措放置之意。

二是本无其字,有音无字,用同音字表示。

通假的方式包括同音通假(“说”通“供高兴之意),双声通假(“亡”通“无”有之意),和迭韵通假(“徧”通“遍”之意)。

通假现象在文言中普遍存在,在复习时要进行系统的汇总,便于掌握。

②古今异义由于语言的发展变迁,不少文言词汇的词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词形完全相同而古今意义有别的双音词,在现代为双音词而在古代为偏义词或短语的语言现象。

例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儿女;今义指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义为与外界隔绝之地;今义为没有出路的境地。

《曹刿论战》中“可以一战”中的“可以”古义是两个词,可以凭借之意,今义是一个词,表示许可或可能。

③古今词义变化词义的变化,大致有三个途径:一是词义的扩大。

例如“江”和“河”在古代专指“长江”和“黄河”现在可以指任何的江河,词义扩大了;二是词义的缩小。

例如“臭”在古代是“气味”的意思,现在专指不好闻的气味,词义缩小了;三是词义的转移。

例如“涕”在古代指“眼泪”,而现在却指鼻涕了,词义发生了转移。

④一词多义在古汉语中,同样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用法,不同的读音,表达不同意义。

例如: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醉翁亭记》(命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陋室铭》(出名,著名)不能名其一处也。

人教版初中所有文言文复习归纳[完整版]

人教版初中所有文言文复习归纳[完整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归纳一.看拼音写汉字或注音:舜(shùn) quǎn(畎)亩傅(fù)说(yuè) 胶gé(鬲)孙叔áo (敖) 百里xī(奚) 空fá(乏) 行拂(fú)乱动心忍(rèn)性曾(zēng)益拂(bì)士二.词语练习:(一)指出下列各句的通假字,写出原字并解释。

1、亲戚畔之“畔”同“叛”,背叛。

2、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增加3、入则无法家拂士“拂”同“弼”,辅弼4、困于心,衡于虑“衡”同“横”,梗塞,指不顺。

(二)解释一词多义:1. 行拂乱其所为违背(意愿)。

法家拂士“拂”同“弼”,辅弼。

2. 于是人也给。

征于色在。

(三)重点词语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是,代词,这些。

今动词,表判断。

也:这个词用在前半句的末了,表示停顿一下,后半句将要加以解说。

人恒过..:经常犯错误。

苦其心志:使他的内心痛苦。

劳.其筋骨:使……劳累。

饿.其体肤:使……受饿。

空乏..其身:使……缺乏。

意思是使他受到贫困之苦困.于心:使……困惑所以:用这些办法。

而后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征于色...:征验于颜色。

意思是憔悴枯槁,表现在颜色上。

而后喻.:了解。

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动心忍性....: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

入.:在里面。

指国内。

出.:在外面。

指国外。

外患..:来自国外的祸患。

指外国侵略。

三.翻译句子一1.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忧患使人生存,安逸享乐使人死亡。

2.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舜从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工作中被举用,胶鬲从贩卖鱼盐的工作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举用,孙叔敖从海边被举用,百里奚从市井中被举用。

3.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责任交给这些人。

4.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人教版初中语文总复习所有背诵篇目(整理版可直接打印)

人教版初中语文总复习所有背诵篇目(整理版可直接打印)

文言文1、《童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2、《论语》十则(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3、《古代诗歌五首》《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中考语文 必考课内文言文十六篇复习要点 人教新课标版

中考语文 必考课内文言文十六篇复习要点 人教新课标版

中考必考课内文言文十六篇复习要点(一)《论语十则》1、积累文中几个成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耻下问2、试归纳文中有关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例句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默而识之/ 温故而知新/3、理解背诵①《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④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⑤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⑥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⑦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⑧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⑨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同“悦”,愉快2、吾日三省..吾身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有害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齐:相同5、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女:通“汝”,你。

是,这。

知,通“智”,聪明。

6、温故.而知新故,旧的知识7、士不可以不弘毅..弘毅:刚强,勇毅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欲,想做的事情。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归纳大全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归纳大全

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词用作状语,每天。

(七上) 《〈论语〉十则》智子疑邻智: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聪明。

(七上) 《智子疑邻》天雨墙坏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

(七上) 《智子疑邻》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名词用作状语,每天。

(七下) 《伤仲永》于是与亮情好日密日:名词用作状语,一天天。

(九上) 《隆中对》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异: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惊异 (七下) 《伤仲永》渔人甚异之。

异: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诧异。

(八上) 《桃花源记》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奇:形容词意动用法,觉得奇怪。

(七下) 《伤仲永》宾客:名词意动用法,以宾客之理相待。

贤于材人远矣贤:形容词用作动词,胜过,超过。

(七下) 《伤仲永》妇抚儿乳乳:名词用作动词,喂奶。

(七下) 《口技》不能名其一处也名:名词用作动词,说出。

(七下) 《口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闻名。

(八上) 《陋室铭》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给……取名。

(八下) 《醉翁亭记》狼不敢前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 (七下) 《狼》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

(七下) 《狼》一狼洞其中洞:名词用作动词,打洞。

(七下) 《狼》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用作东词, (从柴草中) 打洞。

(七下) 《狼》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灵:形容词用作动词,显灵。

(八上) 《陋室铭》故人不独亲其亲亲:形容词意动用法,把……当作亲人。

(八上) 《大道之行也》不独子其子子:形容词意动用法,把……当作孩子。

(八上) 《大道之行也》虽乘奔御风奔:动词用作名词,奔驰的马。

(八上) 《三峡》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八下) 《与朱元思书》每至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下霜。

(八上) 《三峡》皆披发文身文:名词用作动词,画文彩。

(八上) 《观潮》互相轩邈,争高直指轩:形容词用作动词,伸向高处。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大全复习资料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大全复习资料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大全复习资料文言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

初中文言文怎么复习呢?下面店铺整理了人教版初中文言文大全复习资料,供你参考。

两小儿辩日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远以:认为。

去:距离。

2、及日中则如盘盂及:到。

3、及其日中如探汤汤:热水。

4、孔子不能决也。

决:判断。

5、孰为汝多知乎。

孰:谁。

为:认为。

汝:你。

知:通“智”,聪明。

二、译句1、孔子不能决也。

孔子不能判断谁对谁错。

2、孰为汝多知乎。

谁说你知识渊博呢?三、两小儿“辩斗”的是什么事?他们为什么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争辩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近,什么时候离人远这件事。

因为他们判断太阳远近的标准不同,一个从视觉出发,一个从肌肤感觉出发,所以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四、这则故事给你什么启示?用自己的话回答。

2、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学无止境。

3、反映出古人为认识自然,探索真理而大胆质疑、独立思考的精神。

4、反映出古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可贵精神。

5、人类认识事物是多方位、多角度的,有时标准、方法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会不同。

口技一、解释加点的词1、京口有善.口技者擅长 2、会.宾客大宴. 会:适逢。

宴:举行宴会3、施.八尺屏障设臵:安放4、少顷.. 少顷:一会儿5、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但:只闻:听见6、其夫呓语.. 呓语:说梦话7、满坐寂然“坐”同“座”8、妇抚.儿乳. 抚:抚摸。

乳:喂奶9、众妙毕.备毕:全 10、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意:心情。

少:稍微。

舒:松弛。

稍稍:渐渐 1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间:夹杂 12、虽.人有百手虽:即使13、不能名.其一处也名:说出14、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股:大腿。

走:跑 15、群响毕绝..毕:全。

绝:尽、消失二、翻译下列各句1、虽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每张嘴里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啊。

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基本篇目考点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基本篇目考点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基本篇目考点1.七上《论语十则》一、词语积累(一)常规词语[子]先生,指孔子。

[时习]时常地复习。

时,时常(又:按一定时间)。

习,温习、复习、实习。

[朋]同门,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亦]也。

[自]从。

[(不)知](不)了解。

[愠(yùn)]生气,发怒。

[君子]指高尚的人。

[吾]我。

[日]每天。

[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三,泛指多次。

省,反省。

[为(wèi)]替,给。

[谋]谋划,指办事。

[忠]尽心竭力。

[交]结交,交往。

[信]真诚,诚实。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故]指学过的知识。

[罔(wǎng)]迷惑。

意思是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

[殆(dài)]有害。

[诲(huì)]教,教导。

[知(之)]知道(它)。

[是]此,这。

[贤]贤人,有才德的人。

[齐]看齐,一齐。

[内]指内心。

[善者]指长处。

善,好。

[从]跟从,这里指学习。

[士]士人,封建时代称读书人。

这里指有抱负或有特殊地位的人。

[弘(hóng)毅]刚强,勇毅。

[任]负担,担子。

引申为责任、职责。

[重]重大。

[已]停止。

[岁寒]寒冷的冬天。

岁,指时间。

[凋(diāo)]凋谢。

[行]奉行。

[其]大概。

[恕(shù)]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欲] 想,希望。

[勿(wù)]不要,[施]加。

(二)1.通假字:[女]同“汝”,你。

[(是)知(也)]通“智”,聪明、智慧。

2.古今字:[说]“悦”的古字,愉快。

(三)成语[不亦乐乎] 原意是“不也很快乐吗?”现用来表示达到极点的意思。

[温故知新] 温习旧的知识,能够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也指回忆过去,认识现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择善而从]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遥远。

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见贤思齐]看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向他学习,和他一样。

初中人教版语文文言文知识

初中人教版语文文言文知识

初中人教版语文文言文知识【七年级上册学问点】1、龟虽寿东汉• 曹操2、过故人庄唐•孟浩然3、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4、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宋•杨万里5、如梦令宋•李清照6、观书有感南宋•朱熹7、《论语》十那么春秋• 孔子8、观沧海汉• 曹操9、次北固山下唐• 王湾10、钱塘湖春行唐• 白居易11、天净沙-秋思元• 马致远1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 李白13、夜雨寄北唐• 李商隐14、泊秦淮唐• 杜牧15、浣溪沙宋• 晏殊【七年级下册学问点】16、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宋郭茂倩编)17、夸父追日选自《山海经》共工触怒不周山选自《淮南子》18、山中杂诗南朝•吴均19、竹里馆唐•王维20、峨眉山月歌唐•李白21、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22、逢入京使唐•岑参23、滁州西涧唐•韦应物24、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25、送灵澈上人唐•刘禹锡26、约客南宋•赵师秀27、论诗清•赵翼【八年级上册学问点】28、石壕吏唐•杜甫29、归园田居晋•陶渊明30、渡荆门送别唐•李白31、登岳阳楼宋•陈与义32、长歌行选自《汉乐府》33、野望唐•王绩34、早寒江上有怀唐•孟浩然35、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36、黄鹤楼唐•崔颢37、送友人唐•李白38、答谢中书书(古文) 陶弘景39、秋词唐•刘禹锡40、鲁山山行北宋•梅尧臣41、浣溪沙宋•苏轼42、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南宋•陆游43、陋室铭唐• 刘禹锡44、爱莲说宋• 周敦颐45、望岳唐• 杜甫46、使至塞上唐• 王维47、记承天寺夜游宋• 苏轼48、三峡北魏• 郦道元49、桃花源记晋• 陶渊明50、春望唐• 杜甫【八年级下册学问点】50、赠从弟汉•刘祯51、登幽州台歌唐• 陈子昂52、终南别业唐•王维53、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唐•李白54、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 北宋• 范仲淹55、满井游记(古文) 明袁宏道56、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 刘禹锡57、赤壁唐• 杜牧58、过零丁洋宋• 文天祥59、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 苏轼60、山坡羊•潼关心古元• 张养浩61、饮酒(其五) 晋• 陶渊明62、行路难(其一) 唐• 李白6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 杜甫6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 岑参65、已亥杂诗清• 龚自珍66、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 王勃67、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 韩愈68、无题唐• 李商隐69、相见欢南唐• 李煜70、登飞来峰宋• 王安石71、杂说四•马说唐• 韩愈73、送东阳马生序明• 宋濂73、小石潭记唐• 柳宗元74、岳阳楼记宋• 范仲淹75、醉翁亭记宋• 欧阳修76.与朱元思书南朝梁吴均77.五柳先生传晋• 陶渊明【九年级上册学问点】76、隆中对(古文) 陈寿77、陈涉世家(古文) 司马迁79、唐雎不辱使命(古文) 选自《战国策》79、望江南(梳洗罢) 唐• 温庭筠80、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宋•李清照81、月夜唐• 刘方平82、商山早行唐• 温庭筠83、卜算子•咏梅南宋• 陆游84、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北宋•晏殊85、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宋• 苏轼86、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宋• 李清照87、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宋• 辛弃疾88、山坡羊•骊山怀古元•张养浩89、朝天子•咏喇叭明• 王磐90、出师表三国• 诸葛亮91、渔家傲宋• 范仲淹92、江城子•密州出猎宋• 苏轼93、破阵子宋• 辛弃疾94、观刈麦唐• 白居易【九年级下册学问点】95、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孟子》96、参军行唐•杨炯97、月下独酌唐•李白101、羌村三首唐•杜甫101、登楼唐• 杜甫101、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唐•岑参101、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唐•韩愈102、望月有感唐•白居易103、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 王观104、别云间夏完淳105、鱼,我所欲也战国•孟子10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战国•孟子107、蒹葭选自《诗经》108、关雎选自《诗经》109、雁门太守行唐•李贺110、曹刿论战选自《左传》111、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112、公输选自《墨子》113、惠子相梁选自《庄子》114、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选自《庄子》115、愚公移山选自《列子》看了初中人教版语文文言文学问还看:1.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2.人教版语文初中古文学问点复习资料3.初中文言文之的用法4.人教版语文古文总复习资料5.初中文言文为字的用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文言文基本篇目复习整合1、根据内容,分门别类㈠按内容分类⑴写景抒情类:《三峡》、《与朱元思书》、《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桃花源记》。

⑵刻画人物类:《邹忌讽齐王纳谏》、《曹刿论战》、《出师表》⑶议论明志类:《鱼我所欲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论语》《马说》、《爱莲说》《陋室铭》⑷叙事类:《送东阳马生序》㈡按文体分类⑴记:⑵序,⑶表,⑷说,⑸铭,⑹书,⑺历史散文,⑻诸子散文2、抓住文眼,得其精髓。

学习文言文,要善于抓住“文眼”这把钥匙,深入文章的内核,理解文章的内涵。

⑴《出师表》在一个“忠”字①进“忠言”,提出三条建议;(哪三条?)②诉“忠”源,表达感恩之情;(③付“忠”行,说明出师目的。

⑵《邹忌讽齐王纳谏》在一个“谏”字①如何进谏——“讽”→“善”②如何纳谏——“令”→“赏”③纳谏结果——“朝”→“胜”⑶《岳阳楼记》在情感上是一个“忧”字;在结构上是一个“异”字情感上:①迁客骚人:“忧”自己(因物而喜,因己而悲)②作者:“忧”国家,“忧”民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结构上:①“览物之情,得无异乎”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⑷《醉翁亭记》在一个“乐(醉)”字①山水之乐;②宴饮之乐;③乐人之乐。

其他如《湖心亭看雪》在一个“痴”字;《鱼我所欲也》在一个“义”字;《小石潭记》在一个“幽”字;《记承天寺夜游》在一个“闲”字;《桃花源记》在一个“异”字;《曹刿论战》在一个“远谋”;《陋室铭》在“德馨”;《与朱元思书》在“奇山异水”;《送东阳马生序》在“勤且艰”;《爱莲说》在“爱莲(君子)”等等。

3、抓住重点,仔细探究。

⑴鲜明的人物形象:曹刿——“远谋”(鲁庄公)→“齐师败绩”邹忌——“善谏”(齐威王)→“皆朝于齐”(“战胜于朝廷”)诸葛亮——“忠”(先帝、陛下)→“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宋濂——“勤且艰”(同舍生)→“因得遍观群书”、“卒获有所闻”问题:①人物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风貌?②是如何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细节描写,对比)⑵过人的志趣追求、理想抱负:①向往美丽的大自然:《与朱元思书》:“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

窥谷往反”《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②淡泊名利,安贫乐道:周敦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莲,花之君子者也)刘禹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诸葛亮:“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③理想抱负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欧阳修:与民同乐陶渊明:世外桃源宋濂: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④修身明德,完善自我孔子及弟子:君子、士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舍生取义”问题:作者是如何抒发自己的志趣追求和理想抱负的?你怎样评价这种思想追求?⑶瑰丽多姿的自然风光三峡山水之四季变化之美:山:险峻美;夏水:奔放美;春冬:清幽美;秋:凄凉美巴陵郡“盛状”——岳阳楼“大观”——琅琊山醉翁亭周围“四时之景”、“朝暮之景”——富春江的“奇山异水”——承天寺庭院似幻亦真的月色——桃花林奇异风光及世外桃源——陋室环境之雅——小石潭的水清、石异、源曲、境幽——问题:抓住景物怎样的特征?描写了怎样的美?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和修辞?品位词语的佳处?视、听结合(调动多种感官;色彩的变化,先闻其声后见其形,)正、侧结合(正面描写、侧面烘托)动、静结合;(或化静为动、以动写静)点、面结合(整体轮廓与局部描写)景、情结合(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时、空结合(空间上与时间上的变化,移步换景)虚、实结合(眼前之景与想象之景)光、影结合点染法,移步换景法,⑷微妙复杂的内心情感《小石潭记》(柳宗元)——郁郁寡欢:乐—→“凄神寒骨,悄怆幽邃”《醉翁亭记》(欧阳修)——纵情山水、排遣抑郁:“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记承天寺夜游》(苏轼)——欣喜?苦闷?凄凉?“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马说》(韩愈)——怀才不遇愤懑:“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出师表》——忧虑、感恩、“先帝”、“临表涕零,不知所言”4、课文比较阅读一般情况下,选取的文段之间一是必定存在着“联系点”,课外文段往往是课内文段的补充或延伸,在作者、文体、主题、题材、人物形象、表达方式、表现手法、顺序等要素中有一个或多个相同(相近)之处;二是存在着“可比点”,或同中存异,或异中有同;三是难易程度相当,均为浅易文言文如:《出师表》、《邹忌讽齐王纳谏》共同点:①都是臣子向君王进谏《出师表》:提出三条建议,其中最主要的是“亲贤远佞”;《邹忌》:指出“王之蔽甚矣”暗含广开言路,吸取各方意见之意②提的意见都有广开言路的意思③提的方式都很委婉《出师表》是“以情动人”;《邹忌》是私事到国事(由小见大)采用类比的方式劝谏。

再如:《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相同点:1:体裁相同:都是记,都融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

都是借触景生情来抒发自己的抱负和情怀,都表述了自己虽遭贬谪却仍怀济世安民之心的高尚情感。

2、语言特点:语言上都采用骈散结合,节奏感强,读起来琅琅上口。

两篇散文的语言都非常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

不同点:1、结构技巧有别。

《岳》文开头扼要记事,中间生动写景,借景生情,最后精辟议论,点明主旨。

将记事、写景、抒情、议论四者巧妙融合,从而使得文脉结构严谨而不板滞、条理清晰而有波澜,行文变幻跌宕,曲径通幽,引人入胜。

《醉》文则以“乐”字提挈全篇,环环相扣,构思精巧。

开篇用长镜头层层推进的写法,点出“醉翁亭”,后又从释“醉翁”二字引出“山水之乐”,接着连用几层描写和叙述来抒写“山水之乐”。

作者还妙用了照应和伏笔。

细品全篇,“醉”字或隐或现,联前顾后;“乐”字或明或暗,前伏后应。

2、语言表述有别。

《岳》文在语言上骈句散句结合,抑扬顿挫,参差溢美;四字短语成双成对,琅琅上口,婉转有力。

立意深刻,造词精警。

《醉》文虽也使用骈散结合的句式,但多用长句,且又有创新。

仅用对偶句式就别具一格,独领风骚。

有单句成对的,有双句成对的;还有三句成对的。

醉翁用它叙事,则明快简洁;用它写景,则物美境幽;用它抒情,则深沉含蓄。

特别是二十多个“也”字的运用使文章层次分明,音韵和谐悦耳。

3、主题深度有别。

《醉》文表述主题的方式是含蓄深沉的。

把“与民同乐”的济民之情隐含在描写叙述之中,在醉中写乐,在乐中写醉,因而才留下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千古名句。

而《岳》文表达主题的方式是直抒胸臆。

范公在比较了“迁客骚人”的仕途进退的悲喜之情后,直接道出了他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磊落胸怀,并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至理名言,展示了他以天下为己任的高风亮节。

这精警之句振聋发聩,令人深省,明人心志,激人奋进。

从这一点来说,范公明显高出醉翁一筹,也是醉翁难以企及的。

5、重点句子:(考试经常出的默写、翻译、赏析、被引用的句子)哪些句子是重点句子?主旨句、总括句(统领全篇句)、总结句、过渡句、写景名句、含有特殊语法现象的句子、包含某种修辞手法(写作方法)的句子、抒发作者思想情感的句子。

初中语文文言文古今异义词汇总初中文言文古今异义词总汇例句实词古义今义《桃花源记》芳草鲜美鲜美鲜艳美丽(味道)新鲜阡陌交通交通交错相通交通运输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妻子儿女男子配偶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没有出路的境地无论魏晋无论(更)不必说表条件关系的连词欲穷其林穷穷尽贫穷遂与外人间隔间隔断绝来往事物在时间或空间上的距离不足为外人道也不足不值得不充足说如此如此像这样这样《记承天寺夜游》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闲人清闲的人与事无关的人《与朱元思书》一百许里许大约许可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东西指代方向泛指人或事物鸢飞戾天者戾到达罪过经纶世务者经纶治理政治规律,如“满腹经纶”《三峡》至于夏水襄陵至于到了……的时候表示另提一件事《马说》是马也是这判断词一食或尽粟一石或有时或许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陈涉世家》或有的人或许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或或者或许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等一样等待故虽有名马《马说》虽即使虽然《送东阳马生序》媵人持汤沃灌汤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汤热水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假借不真实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趋奔趋向《小石潭记》乃记之而去去离开往崔氏二小生《小石潭记》小生青年指戏曲艺术中一种角色《岳阳楼记》增其旧制制规模多指制度气象万千气象景象多指有关大气变化的现象和规律薄暮冥冥薄迫近多指不厚的,浅显的把酒临风把拿者把握波澜不惊惊起、动受惊吓至若春和景明景日光景观\景色沙鸥翔集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多指集市、聚集、集合等。

则有去国怀乡国国都国家而或长烟一空空消散某处没有某事物等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心多指思想感情等抽象事物多指心脏微斯人微没有小的属予作文以记之作文写文章语文堂上写文章的练习《醉翁亭记》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蔚然茂盛的样子茂盛、盛大觥筹交错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形容许多人相聚喝酒的热闹情景。

《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品质低劣、下流由是感激感激感动激动激动感谢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恨痛心遗憾十分憎恨诚宜开张圣听开张扩大商店开始营业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秋时期四季中一个季节臣本布衣布衣平民布的衣服作奸犯科科科条法令学科临表涕零涕眼泪鼻涕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所以……的原因表结果此臣所以报先帝所以用来……的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先帝知臣谨慎谨慎认真、慎重做事小心晓畅军事晓畅精通,熟练语言表达通顺明白猥自枉屈猥降低身份卑鄙,下流庶竭驽钝庶希望众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发被任用因得到大量财物而兴旺所以动心忍性所以用来……的东西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管夷吾举于士士狱官士兵《鱼我所欲也》一碗饭,一豆羹豆古代盛食品的器皿一种粮食类作物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鱼我所欲也》钟量器钟表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是《鱼我所欲也》是这种判断动词《曹刿论战》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为正义而舍弃生命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鄙目光短浅行为不正直忠之属也。

忠尽力做本职忠诚,忠实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狱案件监狱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情以实情判断感情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虽即使连词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第二次又子墨子起,再拜曰《公输》再两次又可以一战可以可以凭借能够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间参与中间弗敢加也加虚报增加肉食者鄙肉食居高位,得厚禄肉类食物《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讽齐王纳谏讽讽谏讽刺邹忌修八尺有余修长进修朝服衣冠《邹忌讽服穿戴衣服齐王纳谏》地方土地方圆区域今齐地方千里《邹忌讽齐王纳谏》闻使……听到用鼻子嗅闻寡人之耳者《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必考文言文词类活用总汇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时间名词用作状语):按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