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检查井距离规范

合集下载

市政雨水井间距

市政雨水井间距

市政雨水井间距【篇一:市政雨水设计】市政雨水系统设计系统设置1在有市政雨水道的地域,建筑物室外场所及建筑小区应设室外雨水管网系统。

2 雨水系统应和污水系统分流。

3室外下沉的花园、绿地、广场、道路灯低洼处积水时如有流进室内的可能,则应设水泵压力流排水系统,该低洼处的雨水口不得直接接入室外雨水井。

集水池应设在建筑物外。

4 宜考虑雨水的利用。

雨水口1部署。

小区内雨水口的部署依据地形、建筑物和道路的部署等要素确立,一般设在以下各处:1)道路上的汇水滴和低洼处,以及无分水滴的人行横道的上游处。

双向破路面应在路两边设置,单向坡路面应在路面低的一边设置。

2)道路的交汇处和侧向支路上、能截流雨水径流处。

3 )广场、泊车场的适合地点处及低洼处,地下车道的进口处。

4 )建筑物单元进出口邻近,建筑物雨落管地面排水滴邻近以及建筑前后空地和绿地的低洼点等处。

雨水不宜设在建筑物门口。

5 )其余低洼和易积水的地段处。

2 形式、数目与间距。

1)无道牙的路面和广场、泊车场,用平箅式雨水口;有道牙的路面,用边沟式雨水口;有道牙路面的低洼处且箅隙易被树叶拥塞时用联合式雨水口。

2 )道路上的雨水口宜每隔25-40m 设置一个。

当道路纵坡大于 0.02 时,雨水口的间距可大于50m 。

3 雨水口的设置与连接1)雨水口连结收的长度不宜超出25m ,连结收上串连的雨水口不宜超出 3 个。

2 )雨水口连结收最小管径为200 ,坡度为 0.01 ,管顶覆土厚度不宜小于 0.7m 。

3)连结收埋设在路面或有重荷载处地面的下边时,应沿管道做基础,无重荷载处地面以下的连结收座枕基基础,详细做法见国标图。

4)雨水口深度不宜大于 1.0m 。

泥沙量大的地域,可依据需要设置沉泥(砂)槽;有冻胀影响的地域,可依据当地经验确立。

5)平箅式雨水口长边应与道路平行,箅面宜低于路面 30-40mm ,在土地面上时宜低 50-60mm 。

6)雨水口不得修筑在其余管道的顶上。

雨污水检查井踏步施工技术交底‘

雨污水检查井踏步施工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书
编号: 2017年7月23日工程名称排水工程交底部位雨污水检查井踏步
交底组织单位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兰州国际
港务区山前路EPC项目部
交底负责人
施工单位给排水1工班接收负责人
内容及说明:
1.检查井踏步为塑钢踏步,检查井内双排设置,横向中心间距30cm,竖向中心间距36cm,如附图中所示。

2.检查井踏步安装时,踏步中线径向外露长度10cm。

3.检查井踏步在浇筑井身混凝土时进行预埋。

在模板上按照踏步安装尺寸提前切割长16cm,宽3cm槽子,踏步安装固定完成后,用透明胶带封堵踏步周围模板防止漏浆。

4.详细尺寸及安装见附图
检查井踏步安装示意图
塑钢踏步安装详细大样图
编制:复核:签发:。

雨水检查井距离规范

雨水检查井距离规范

雨水检查井距离规范【篇一:检查井最大间距及排水管道和其它地下管线的最小净距】检查井最大间距4.7.1 雨水口的型式、数量和布置,应按汇水面积所产生的流量、雨水口的泄水能力及道路型式确定。

4.7.2雨水口间距宜为25~50m。

连接管串联雨水口个数不宜超过3个。

雨水口连接管长度不宜超过25m。

4.7.3 当道路纵坡大于0.02时,雨水口的间距可大于50m,其型式、数量和布置应根据具体情况和计算确定。

坡段较短时可在最低点处集中收水,其雨水口的数量或面积应适当增加。

4.7.4 雨水口深度不宜大于1m,并根据需要设置沉泥槽。

遇特殊情况需要浅埋时,应采取加固措施。

有冻胀影响地区的雨水口深度,可根据当地经验确定。

管顶最小覆土深度,应根据管材强度、外部荷载、土壤冰冻深度和土壤性质等条件,结合当地埋管经验确定。

管顶最小覆土深度宜为:人行道下0.6m,车行道下0.7m。

4.3.8 一般情况下,排水管道宜埋设在冰冻线以下。

当该地区或条件相似地区有浅埋经验或采取相应措施时,也可埋设在冰冻线以上,其浅埋数值应根据该地区经验确定。

4.3.9 道路红线宽度超过50m的城市干道,宜在道路两侧布置排水管道。

附录排水管道和其它地下管线(构筑物)的最小净距上面管道基础底间净距。

2 采取充分措施(如结构措施)后,表列数字可以减小。

3与建筑物水平净距,管道埋深浅于建筑物基础时,不宜小于2.5m,管道埋深深于建筑物基础时,按计算确定,但不应小于3.0m。

【篇二:雨水篦子规范】雨水篦子规范7.1 雨水口的形式、数量和布置,应按汇水面积所产生的流量、雨水口的泄水能力及道路形式确定。

4.7.2 雨水口间距宜为25~50m。

连接管串联雨水口个数不宜超过3个。

雨水口连接管长度不宜超过25m。

4.7.3 当道路纵坡大于0.02时,雨水口的间距可大于50m,其形式、数量和布置应根据具体情况和计算确定。

坡段较短时可在最低点处集中收水,其雨水口的数量或面积应适当增加。

雨水口、雨水井、检查井的区别

雨水口、雨水井、检查井的区别

雨水口、雨水井、检查井的区别
雨水口:指的是管道排水系统汇集地表水的设施,由进水箅、井身及支管等组成。

分为偏沟式、平痹式和联合式。

雨水井,其侧面有孔与排水管道相连,底部有向下延伸的渗水管,可将雨水向地下补充并使多余的雨水经排水管道排走,减缓地面沉降及防止暴雨时路面被淹泡,井中尚有篮筐,可拦
截污物防止堵塞排水管道,并便于清理。

检查井是用在建筑小区(居住区、公共建筑区、厂区等)范围内埋地塑料排水管道外径不大于800mm、埋设深度塑料检查井不大于6m,一般设在排水管道交汇处、转弯处、管径或坡度改变处、跌水处等,为了便于定期检查、清洁和疏通或下井操作的检查用的塑料一体注塑而成或者砖砌成的井状构筑物。

篦子:用钢筋制成的使水流通,格挡杂物,赃物的格栅。

以下依次是,雨水口,雨水井,检查井,篦子。

雨水井,检查井有点像,但实质是不一样的。

(注: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雨水检查井标准规格

雨水检查井标准规格

雨水检查井标准规格雨水检查井是城市排水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和规格对于城市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城市防洪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雨水检查井的质量和功能,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规格,以便于统一设计和施工。

本文将对雨水检查井的标准规格进行详细介绍,以便于工程师和施工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按照标准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

首先,雨水检查井的材质应符合国家标准,一般采用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或塑料材质。

混凝土检查井应符合GB/T 50081-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要求,钢筋混凝土检查井应符合GB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要求,塑料检查井应符合GB/T 17219-1998《塑料排水管材料》的要求。

材质的选择应根据实际使用环境和承载要求进行合理选择。

其次,雨水检查井的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来说,检查井的内径和深度应按照城市排水系统设计规范进行确定。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雨水管道的流量和排水能力,以及检查井的承载能力和使用要求,合理确定检查井的尺寸。

此外,检查井的进出口位置和数量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以便于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另外,雨水检查井的施工和安装也需要符合相关的标准规范,施工单位应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确保检查井的质量和功能。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检查井的基础处理和防水措施,以及检查井的连接和密封,确保检查井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

最后,对于雨水检查井的验收和维护也有一定的标准要求,验收单位应按照相关标准进行验收,确保检查井的质量和功能达到设计要求。

同时,施工单位和使用单位应建立健全的维护管理制度,定期对检查井进行清理和维护,确保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城市防洪能力。

总之,雨水检查井作为城市排水系统中的重要设施,其设计、施工、验收和维护都需要符合相关的标准规范,以确保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城市防洪能力。

希望本文对雨水检查井的标准规格有所帮助,能够为工程师和施工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提供参考和指导。

雨水检查井要求

雨水检查井要求

雨水检查井要求【篇一:雨水口布置要求】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cjj 37-90第12.1.4条雨水口的设置规定如下:一、道路汇水点、人行横道上游、沿街单位出入口上游、靠地面径流的街坊或庭院的出水口等处均应设置口。

道路低洼和易积水地段应根据需要适当增加雨水口。

二、雨水口型式有平箅式、立式和联合式等。

平箅式口有缘有平箅式和地面平箅式。

缘石平箅式雨水口适用于有缘石的道路。

地面平箅式适用于无缘石的路面、广场、地面低洼聚水处等。

立式雨水口有立孔式和立箅式,适用于有缘石的道路。

其中立孔式适用于箅隙容易被杂物堵塞的地方。

联合式口是平箅与立式的综合形式,适用于路面较宽、有缘石、径流量较集中且有杂物处。

三、口的泄水能力,平箅式口约为20l/s,联合式雨水口约为30l/s。

大雨时易被杂物堵塞的雨水口泄水能力应乘以0.5~0.7的系数。

多箅式口、立式雨水口的泄水能力经计算确定。

四、平箅式口的箅面应低于附近路面3~5cm,并使周围路面坡向雨水口。

立式雨水口进水孔底面应比附近路面略低。

雨水口井的深度宜小于或等于1m。

冰冻地区应对井及其基础采取防冻措施。

在泥沙量较大的地区,可根据需要设沉泥槽。

五、雨水口连接管最小管径为200mm。

连接管坡度应大于或等于10%,长度小于或等于25m,覆土厚度大于或等于0.7m。

必要时口可以串联。

串联的雨水口不宜超过三个,并应加大出口连接管管径。

雨水口连接管的管基与雨水管道基础做法相同。

七、平面交叉口应按竖向设计布设口,并应采取措施防止路段的雨水流入交叉口。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 22-87第3.5.7条口的型式和数量,应按径流量及泄水能力确定。

在道路纵断面凹处和路面低洼集水点,应设置口;在地下管线顶上,不应设置口。

在道路交叉口处,应以不发生雨水在交叉口漫流为原则,按径流趋向和等高线设计要求设置雨水口。

雨水口的间距,宜采用30~80m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5 雨水收集5.5.3 雨水口宜设在汇水面的低洼处,顶面标高宜低于地面10~20mm。

雨水检查井标准图集

雨水检查井标准图集

雨水检查井标准图集【篇一:室外检查井选用】室外检查井选用标准1、雨水检查井①、当井深h1≤1400mm,管径d≤400mm时,采用¢700圆形砖砌雨水检查井,详见图集02s515-10。

②、当井深h1>1400mm,管径200mm≤d≤600mm时,采用¢1000圆形砖砌雨水检查井(收口式),详见图集02s515-11;当井深无法按图集02s515-11满足收口式时,采用¢1000圆形砖砌雨水检查井(盖板式),详见图集02s515-12;盖板配筋详见“¢1000圆形砖砌雨污水检查井盖板配筋图”,图集号为02s515-23。

③、当管径600mm<d≤800mm时,采用¢1250圆形砖砌雨水检查井(收口式),详见图集02s515-14;当井深无法按图集02s515-14满足收口式时,采用¢1250圆形砖砌雨水检查井(盖板式),详见图集02s515-15;盖板配筋详见“¢1250圆形砖砌雨污水检查井盖板配筋图”,图集号为02s515-27。

2、污水检查井①、当井深h1≤1400mm,管径d≤400mm时,采用¢700圆形砖砌污水检查井,详见图集02s515-19。

②、当井深h1>1400mm,管径200mm≤d≤600mm时,采用¢1000圆形砖砌污水检查井(收口式),详见图集02s515-20;当井深无法按图集02s515-20满足收口式时,采用¢1000圆形砖砌污水检查井(盖板式),详见图集02s515-21;盖板配筋详见“¢1000圆形砖砌雨污水检查井盖板配筋图”,图集号为02s515-23。

③、当管径600mm<d≤800mm时,采用¢1250圆形砖砌污水检查井(收口式),详见图集02s515-24;当井深无法按图集02s515-24满足收口式时,采用¢1250圆形砖砌污水检查井(盖板式),详见图集02s515-25;盖板配筋详见“¢1250圆形砖砌雨污水检查井盖板配筋图”,图集号为02s515-27。

室外排水设计 (37)检 查 井

室外排水设计 (37)检 查 井

检查井4.4.1 规定设置检查井的位置。

检查井的位置,除应按常规的因素设置外,还应结合规划,在规划建筑物附近宜预留检查井,增设预留支管。

在小区规划时,对公共建筑尤应考虑。

因这些单位排水量大,如不预留,将会增加管道投资并破坏建成路面。

4.4.2 关于检查井最大间距的规定。

根据国内排水设计、管理部门意见以及调查资料,考虑管渠养护工具的发展,重新规定了检查井的最大间距。

根据有关部门意见,为适应养护技术发展的新形势,将检查井的最大间距普遍加大一档,但以 120m 为限。

此项变动具有很大的工程意义。

随着城镇范围的扩大,排水设施标准的提高,有些城镇出现口径大于 2000mm 的排水管渠。

此类管渠内的净高度可允许养护工人或机械进入管渠内检查养护。

为此,在不影响用户接管的前提下,其检查井最大间距可不受表4.4.2规定的限制。

大城市干道上的大直径直线管段,检查井最大间距可按养护机械的要求确定。

检查井最大间距大于表4.4.2数据的管段应设置冲洗设施。

4.4.3 规定检查井设计的具体要求。

据管理单位反映,在设计检查井时尚应注意以下问题:在我国北方及中部地区,在冬季检修时,因工人操作时多穿棉衣,井口、井筒小于 700mm 时,出入不便,对需要经常检修的井,井口、井筒大于 800mm 为宜;以往爬梯发生事故较多,爬梯设计应牢固、防腐蚀,便于上下操作。

砖砌检查井内不宜设钢筋爬梯;井内检修室高度,是根据一般工人可直立操作而规定的。

4.4.4 关于检查井流槽的规定。

总结各地经验,为创造良好的水流条件,宜在检查井内设置流槽。

流槽顶部宽度应便于在井内养护操作,一般为 0.15~0.20m ,随管径、井深增加,宽度还需加大。

4.4.5 规定流槽转弯的弯曲半径。

为创造良好的水力条件,流槽转弯的弯曲半径不宜太小。

4.4.6 关于检查井安全性的规定。

位于车行道的检查井,必须在任何车辆荷重下,包括在道路碾压机荷重下,确保井盖井座牢固安全,同时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防止车速过快造成井盖振动。

杭州市城市道路检查井防沉降井盖及雨水口设计标准

杭州市城市道路检查井防沉降井盖及雨水口设计标准

杭州市城市道路检查井防沉降井盖及雨水口设计标准杭州市城市道路检查井、防沉降井盖及雨水口设计标准城市道路是一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检查井、防沉降井盖及雨水口是城市道路中不可或缺的设施。

为了确保城市道路的稳定和通畅,杭州市制定了一系列的设计标准,以确保检查井、防沉降井盖及雨水口的质量和安全。

首先是关于检查井的设计标准。

根据杭州市城市道路设计规范,检查井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检查井的井底高度应与管道底部之差在0-10mm之间。

2.检查井井壁纵横比不得小于0.5,清渣道长度应不小于控制井室内径,保持较大的长径比。

3.拼接式检查井应采用橡胶密封圈或橡胶充填夹层或胶垫密封,密封应牢固,并确保其防止浸水、漏水。

其次是关于防沉降井盖的设计标准。

根据杭州市城市道路设计规范,防沉降井盖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井盖与盖板的结合应紧密,不得出现毛刺、瘤肉等锋利的棱角。

2.井盖底部尺寸应与井座上的尺寸一致,同时还应具备一定的承载能力和抗压能力。

3.井盖顶部凸出高度应不大于井盖厚度的1/3,凸出部分应支撑井盖边缘,保证井盖的平稳运行。

第三是关于雨水口的设计标准。

根据杭州市城市道路设计规范,雨水口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选址应在往下坡处;2.口宽应大于进口宽1.5倍以上;3.防滑设计,口内必须采用粗糙材质(如竹筛子等);4.不得设置附近的道路中央或者交叉路口,防范车辆行驶路上造成危险;5.保证排放与排水口接触地面的部位小于地面水位,确保排放口不会被地面上的液体淤积。

总的来说,以上的标准旨在确保城市道路中的检查井、防沉降井盖及雨水口的设计合理、稳定、安全,从而为市民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城市交通环境。

这一系列的设计标准必须严格遵守,以保证城市道路设施的通畅和安全。

给排水雨水口、检查井有哪些质量控制要点

给排水雨水口、检查井有哪些质量控制要点

给排水雨水口、检查井有哪些质量控制要点1. 雨水口及雨水支管:1 雨水支管、雨水口位置应符合设计规定,且满足路面排水要求。

当设计规定位置不能满足路面排水要求时,应在施工前办理变更设计。

2 雨水支管、雨水口基底应坚实,现浇混凝土基础应振捣密实,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3 砌筑雨水口应符合下列规定:1)雨水管端面应露出井内壁,其露出长度不得大于2cm。

2)雨水口井壁,表面应平整,砌筑砂浆应饱满,勾缝应平顺。

不得有空鼓、裂缝或缺漏。

3)雨水管穿井墙处,管顶应砌砖券。

4)井底应采用水泥砂浆抹出雨水口泛水坡。

5)盖座、进水蓖必须完整无损,安装平稳牢固。

4 雨水支管敷设应直顺,不得错口、反坡、凹兜,腰箍不裂缝,不空鼓。

检查井、雨水口内的外露管端面应完好,管口与井壁齐平,不得将断管端置入雨水口。

5雨水支管与雨水口四周回填应密实。

处于道路基层内的雨水支管应做360°混凝土包封,且在包封混凝土达至设计强度75%前不得放行交通。

6 雨水支管与既有雨水干线连接时,宜避开雨期。

施工中,需进入检查井时,必须采取防缺氧、防有毒和有害气体的安全措施。

2. 检查井1 检查井使用前,应提供出厂合格证书和承载力试验结果资料,安装前应对检查井的外观质量检查和承载力抽样检验(含见证抽样),承载力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

2 外观与标识。

井盖与井座表面应完整、材质均匀,无影响产品使用的缺陷。

盖座保持顶平,井盖上表面不应有拱度,井盖及井座的接触面应平整、光滑,铸铁井盖与井座应为同一种材质,井盖与井座装配尺寸应符合《铸件尺寸公差与机械加工余量》GB/T6414的规定。

雨水检查井要求

雨水检查井要求

雨水检查井要求【篇一:雨水口布置要求】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cjj 37-90第12.1.4条雨水口的设置规定如下:一、道路汇水点、人行横道上游、沿街单位出入口上游、靠地面径流的街坊或庭院的出水口等处均应设置口。

道路低洼和易积水地段应根据需要适当增加雨水口。

二、雨水口型式有平箅式、立式和联合式等。

平箅式口有缘有平箅式和地面平箅式。

缘石平箅式雨水口适用于有缘石的道路。

地面平箅式适用于无缘石的路面、广场、地面低洼聚水处等。

立式雨水口有立孔式和立箅式,适用于有缘石的道路。

其中立孔式适用于箅隙容易被杂物堵塞的地方。

联合式口是平箅与立式的综合形式,适用于路面较宽、有缘石、径流量较集中且有杂物处。

三、口的泄水能力,平箅式口约为20l/s,联合式雨水口约为30l/s。

大雨时易被杂物堵塞的雨水口泄水能力应乘以0.5~0.7的系数。

多箅式口、立式雨水口的泄水能力经计算确定。

四、平箅式口的箅面应低于附近路面3~5cm,并使周围路面坡向雨水口。

立式雨水口进水孔底面应比附近路面略低。

雨水口井的深度宜小于或等于1m。

冰冻地区应对井及其基础采取防冻措施。

在泥沙量较大的地区,可根据需要设沉泥槽。

五、雨水口连接管最小管径为200mm。

连接管坡度应大于或等于10%,长度小于或等于25m,覆土厚度大于或等于0.7m。

必要时口可以串联。

串联的雨水口不宜超过三个,并应加大出口连接管管径。

雨水口连接管的管基与雨水管道基础做法相同。

七、平面交叉口应按竖向设计布设口,并应采取措施防止路段的雨水流入交叉口。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 22-87第3.5.7条口的型式和数量,应按径流量及泄水能力确定。

在道路纵断面凹处和路面低洼集水点,应设置口;在地下管线顶上,不应设置口。

在道路交叉口处,应以不发生雨水在交叉口漫流为原则,按径流趋向和等高线设计要求设置雨水口。

雨水口的间距,宜采用30~80m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5 雨水收集5.5.3 雨水口宜设在汇水面的低洼处,顶面标高宜低于地面10~20mm。

排水检查井最大间距

排水检查井最大间距

检查井最大间距
道路下排水管管顶覆土高度包括路面结构层厚度在内,,还包括路面层在内,
管顶覆土一般大于0.7m(区域不同,规定有所不同),
最小覆土应该是设计荷载下保证管道安全的最小厚度,一般0.7米覆土是按照非铺砌地面考虑的,路面结构层本身就具有分散剪切应力的能力,一般比素土的保护能力好。

管顶覆土应包括路面结构层的厚度。

不过如果路面结构层厚度较大,管顶已位于结构层内时,应对管道对结构层力分布的影响进行评价,或者考虑适当加深。

关于最小覆土多少才合适的问题,我们先看看规范的规定: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第3.3.6条:管顶最小覆土厚度,应根据外部荷载,管材强度和土的冰冻情况等条件,结合当地埋管经验确定。

在车行道下,一般不宜小于0.7m。

本条有一条注解:当土的冰冻线很浅,且管道保证不受外部荷载损坏时,其覆土厚度可酌情
减小。

根据上面的规范条文可以知道,最小覆土厚度0.7m并不是规范的强制性规定,并不是所有的工程都要按此确定最小覆土厚度的。

应该根据荷载、管材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以保证在外部荷载下不损坏管道来确定合适的覆土厚度。

当然,所谓的荷载,一定要考虑施工过
程中的荷载,特别是路面层施工过程中压路机的荷载不能使管道受到破坏。

还要理解0.7米覆土要求的原因,0.7米是自然土壤达到力分解以减小对管道的压力要求。

那么0.7米中有0.4钢筋混凝土,其承载能力远大于0.7米自然土壤。

当然可以包括。

但要考虑到道路结构层未做时施工车辆对管道的影响,实际设计时应综合考虑
GB50268-97给排水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
《CJJ37-90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圆形雨水检查井

圆形雨水检查井

圆形雨水检查井【篇一:室外检查井选用】室外检查井选用标准1、雨水检查井①、当井深h1≤1400mm,管径d≤400mm时,采用¢700圆形砖砌雨水检查井,详见图集02s515-10。

②、当井深h1>1400mm,管径200mm≤d≤600mm时,采用¢1000圆形砖砌雨水检查井(收口式),详见图集02s515-11;当井深无法按图集02s515-11满足收口式时,采用¢1000圆形砖砌雨水检查井(盖板式),详见图集02s515-12;盖板配筋详见“¢1000圆形砖砌雨污水检查井盖板配筋图”,图集号为02s515-23。

③、当管径600mm<d≤800mm时,采用¢1250圆形砖砌雨水检查井(收口式),详见图集02s515-14;当井深无法按图集02s515-14满足收口式时,采用¢1250圆形砖砌雨水检查井(盖板式),详见图集02s515-15;盖板配筋详见“¢1250圆形砖砌雨污水检查井盖板配筋图”,图集号为02s515-27。

2、污水检查井①、当井深h1≤1400mm,管径d≤400mm时,采用¢700圆形砖砌污水检查井,详见图集02s515-19。

②、当井深h1>1400mm,管径200mm≤d≤600mm时,采用¢1000圆形砖砌污水检查井(收口式),详见图集02s515-20;当井深无法按图集02s515-20满足收口式时,采用¢1000圆形砖砌污水检查井(盖板式),详见图集02s515-21;盖板配筋详见“¢1000圆形砖砌雨污水检查井盖板配筋图”,图集号为02s515-23。

③、当管径600mm<d≤800mm时,采用¢1250圆形砖砌污水检查井(收口式),详见图集02s515-24;当井深无法按图集02s515-24满足收口式时,采用¢1250圆形砖砌污水检查井(盖板式),详见图集02s515-25;盖板配筋详见“¢1250圆形砖砌雨污水检查井盖板配筋图”,图集号为02s515-27。

雨水管道埋深距离建筑距离标准

雨水管道埋深距离建筑距离标准

雨水管道埋深距离建筑距离标准【原创实用版】目录1.概述2.规范规定3.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4.污水管道和雨水管道距离问题5.市政排水管道施工质量控制6.结论正文一、概述本文主要讨论了雨水管道的埋深距离建筑距离标准,以及污水管道和雨水管道距离近了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同时,结合我国市政排水管道施工的实际情况,探讨了如何在确保既有工程安全的前提下,提高施工质量和工期。

二、规范规定根据相关规范规定,排水管道覆土厚度可在当地冰冻线以下 200mm,给水管在冰冻线以下 150mm。

这一规定是为了保证管道在冬季不会受到冰冻的影响,从而确保管道的正常运行。

三、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根据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埋地矩形雨水管道检查井均为混合式结构,由井筒、预制钢筋混凝土盖板、砖石砌体墙及现浇钢筋混凝土构成。

这种设计能够有效地提高检查井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确保管道的安全运行。

四、污水管道和雨水管道距离问题污水管道和雨水管道距离近了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

这个问题取决于污水管道和雨水管道分别是什么管材。

如果是以前所用的水泥管,基本没太大的问题。

但是,如果是现在流行的波纹管,回填和施工都要依据相应规范标准施工。

否则,容易产生大管径的管道侧向受压,管道开裂的情况。

五、市政排水管道施工质量控制市政排水管道建设工程虽然施工工艺相对不太复杂,但是由于大多项目是在市区施工,环境复杂,既有的地下管线及电缆情况不明。

在确保既有工程安全的前提下,还要考虑地上交通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施工难度增加,施工质量和工期往往无法保证。

为了提高市政排水管道施工质量,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严格遵循规范规定,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工程符合标准要求;2.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确保施工环境和设备的安全;3.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素质,增强他们的质量意识;4.建立健全的质量检查体系,及时发现和整改质量问题。

六、结论通过对雨水管道埋深距离建筑距离标准的探讨,以及对污水管道和雨水管道距离问题的分析,我们了解了在市政排水管道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排水系统设置要求

排水系统设置要求

排水系统设置要求市政排水(雨水、污水)井设置,规范中要求在管道交汇处、转弯处、管径或坡度改变处、跌水处以及直线管段上每隔一定距离处设置检查井,方便检查及清理管道。

管道交汇处、转弯处、管径或坡度改变处、跌水处是根据管道的走向而设置的,不按规范设置间距执行,但在直线管段上需要按一定的间距来设置。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要求,检查井在直线管段的最大间距应根据疏通方法、疏通器具等具体情况确定,只是参照规定取值,规定距离为最大限,结合现有疏通器具长度及操作实际综合考虑,不能超过最大限值。

市政检查井最大间距管径净高(mm) ,污水管道最大间距(m),雨水(合流)管道最大间距(m)200~400 40 50500~700 60 70800~1000 80 901100~1500 100 1201600-2000 120 130排水检查井间距与管径大小和排水管线性质有关,雨水管线和合流管线的检查井间距是一样的,污水的检查井间距要小一些。

室外生活排水管道管径小于等于150mm时,检查井之间的距离不宜大于20m,管径大于等于200mm时,检查井之间的距离不宜大于30m。

室外排水与市政排水分界以市政排水接入井为分界。

市政排水管道上的检查井之间的距离不宜大于50m。

(市政疏通有专门工具)。

双壁波纹埋地排水管在管道交汇处、转弯处、管径或坡度改变处、跌水处以及直线管段上每隔一定距离处应设置排水检查井,排水检查井在直线管段的最大间距宜符合相应的规定。

双壁波纹埋地排水管直线管段排水检查井最大间距公称直径DN(mm) 最大间距(m)污水管道,雨水(合流)管道(m)DN<200 20 30200 40 50500 60 70800 80 901000 100 120DN>1500 120 120双壁波纹埋地排水管检查井的距离最大间距适于室外排水,不适于市政排水,市政排水也不常用双壁波纹管。

施工中有时为避免检查井正好在建筑物入户门,往往调整检查井的位置,但不能大于最大距离。

主路位置雨污水井规范

主路位置雨污水井规范

主路位置雨污水井规范
建筑小区用塑料检查井应用技术规程CECS227:2007里面有规定200~400的污水管道间距宜为40m,500~700的污水管道间距为60m。

室外生活排水管道管径小于等于150mm时,检查井之间的距离不宜大于20m,管径大于等于200mm时,检查井之间的距离不宜大于30m。

市政排水管道上的检查井之间的距离不宜大于50m。

雨水检查井设计要求和规范使用按《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应符合下列要求:
1、排水管与排水管之间的连接,应设检查井连接;
2、室外排水管,除有水流跌落差以外,宜管顶平接;
3、排出管管顶标高不得低于室外接户管管顶标高;
4、连接处的水流偏转角不得大于90°,当排水管管径小于等于300mm且跌落差大于0.3m时,可不受角度的限制。

现在城市排水都采用雨污分流制,即雨水和污水分别采用独立的管道排放系统,所以需要在各自的管道系统中设计雨水检查井和污水检查井。

从结构上没有什么不同,在《给排水标准图集》02S515中能够查到。

污水检查井是排水管道系统上为检查和清理管道而设立的窨井。

同时还起连接管段和管道系统的通风作用。

相邻两井之间管段应在一条直线上,因此,在管道断面改变处、坡度改变处、交汇处、高程改变处都需设置检查
井,在过长的直线管段上也需分段设置检查井(根据管道直径和雨、污水类型规定分段间距)。

跌水井_检查井

跌水井_检查井

跌水井设置一般要求:1、当排水管跌水水头为1.0~2.0m时,宜设跌水井,跌水水头>2.0m时,应设跌水井。

管道转弯处不宜设跌水井。

跌水井的进水管管径不大于200mm时,一次跌水水头高度不得大于6m;管径为300~600mm时,一次跌水水头高度不宜大于4m。

跌水方式可采用竖管或矩形竖槽。

管径大于600mm时,其一次跌水水头高度及跌水方式应按水力计算确定。

2、排水管中流速过大,需要加于调节处。

3、支管接入高程较低的干管处。

4、管道遇地下障碍物,必须跌落通过处。

5、当淹没排放时,在水体前的最后一个井。

室外排水管道设置检查井原则:1、管道线路有转角时;2、管道线路有跌落时;3、管道线路有其他管道接入时;4、直线管路当管径大于等于200mm时,检查井之间的距离不宜大于30m。

埋地敷设管道的埋设深度应以管道不受损坏为原则,并应考虑最大冻土深度和地下水位等影响。

管顶距地面不宜小于0.5m;在室内或室外有混凝土地面的区域,管项距地面不宜小于0.3m。

通过机械车辆的通道下不宜小于0.7m或采用套管保护。

风玫瑰:消防监督部门根据国家有关消防技术规范在开展建审工作时必不可少的工具,一般由当地气象部门提供。

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在城市规划中,可以根据风玫瑰正确确定大型易燃、可燃气体和体贮罐、易燃、可燃材料堆场、大型可燃物品仓库以及散发可燃气体、液体蒸气的甲类生产厂房或甲类物品库房及生活区的位置。

由于这类贮罐、危险物品仓库、堆场火灾危害性较大,而且建造过程中的投资也比较大,一旦建好就将成为永久性的建筑物或构筑物,因此,在审核图纸时,一定要根据风玫瑰选择恰当的位置,避开城市市区和居民生活区及重要的工矿企业,防止遗留先天性的重大火险隐患。

2.对于生产易燃、易爆物品、散发可燃气体、液体蒸气的工厂,在选址和审核厂区的整体规划时,可以根据风玫瑰图考虑风向对生产装置、工艺流程以及相邻企业的生产和本厂生活区的影响。

风玫瑰图是一个地区,特别是平原地区风的一般情况但由于地形、地物的不同,它对风气候起到直接的影响。

雨水井爬梯安装标准

雨水井爬梯安装标准

雨水井爬梯安装标准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也越来越完善。

而在城市排水系统中,雨污水检查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为了保证雨污水检查井的正常使用,必须要对其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

而在进行检查和维护时,需要使用到爬梯。

因此,本文将介绍雨污水检查井爬梯的安装规范。

二、安装位置1、安装位置应在检查井的中央,距离检查井壁的距离应不小于50cm。

2、安装位置应在检查井的上部,距离井盖的高度应不小于1.5m。

3、安装位置应在检查井的进口处,距离进口处的距离应不小于50cm。

三、安装方式1、爬梯的安装应采用膨胀螺栓固定,螺栓的直径应不小于12mm。

2、爬梯的固定点应在检查井的壁上,固定点的距离应不小于50cm。

3、爬梯的固定点应在检查井的上部,距离井盖的高度应不小于1.5m。

4、爬梯的固定点应在检查井的进口处,距离进口处的距离应不小于50cm。

四、爬梯的材质1、爬梯的材质应为不锈钢或镀锌钢管。

2、爬梯的直径应不小于25mm。

3、爬梯的横向距离应不大于30cm。

五、安全提示1、在使用爬梯时,应注意安全,不得超过爬梯的承重范围。

2、在使用爬梯时,应注意稳定,不得晃动或摇晃。

3、在使用爬梯时,应注意防滑,不得在潮湿或滑溜的地面上使用。

4、在使用爬梯时,应注意保持平衡,不得在爬梯上跳跃或奔跑。

六、结语雨污水检查井爬梯的安装规范对于保证检查井的正常使用非常重要。

因此,在进行安装时,必须要按照规范进行操作,以确保安全和稳定。

同时,在使用爬梯时,也要注意安全和稳定,以免发生意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水检查井距离规范篇一:检查井最大间距及排水管道和其它地下管线的最小净距】检查井最大间距4.7.1雨水口的型式、数量和布置,应按汇水面积所产生的流量、雨水口的泄水能力及道路型式确定。

4.7.2雨水口间距宜为25〜50m。

连接管串联雨水口个数不宜超过 3 个。

雨水口连接管长度不宜超过25m 。

4.7.3当道路纵坡大于0.02时,雨水口的间距可大于50m,其型式、数量和布置应根据具体情况和计算确定。

坡段较短时可在最低点处集中收水,其雨水口的数量或面积应适当增加。

4.7.4雨水口深度不宜大于1m ,并根据需要设置沉泥槽。

遇特殊情况需要浅埋时,应采取加固措施。

有冻胀影响地区的雨水口深度,可根据当地经验确定。

管顶最小覆土深度,应根据管材强度、外部荷载、土壤冰冻深度和土壤性质等条件,结合当地埋管经验确定。

管顶最小覆土深度宜为:人行道下0.6m ,车行道下0.7m 。

4.3.8一般情况下,排水管道宜埋设在冰冻线以下。

当该地区或条件相似地区有浅埋经验或采取相应措施时,也可埋设在冰冻线以上,其浅埋数值应根据该地区经验确定。

4.3.9道路红线宽度超过50m 的城市干道,宜在道路两侧布置排水管道。

附录排水管道和其它地下管线(构筑物)的最小净距上面管道基础底间净距。

2 采取充分措施(如结构措施)后,表列数字可以减小。

3 与建筑物水平净距,管道埋深浅于建筑物基础时,不宜小于2.5m ,管道埋深深于建筑物基础时,按计算确定,但不应小于3.0m 。

【篇二:雨水篦子规范】雨水篦子规范7.1雨水口的形式、数量和布置,应按汇水面积所产生的流量、雨水口的泄水能力及道路形式确定。

4.7.2雨水口间距宜为25〜50m。

连接管串联雨水口个数不宜超过 3 个。

雨水口连接管长度不宜超过25m 。

4.7.3当道路纵坡大于0.02 时,雨水口的间距可大于50m ,其形式、数量和布置应根据具体情况和计算确定。

坡段较短时可在最低点处集中收水,其雨水口的数量或面积应适当增加。

4.7.4雨水口深度不宜大于Im,并根据需要设置沉泥槽。

遇特殊情况需要浅埋时,应采取加固措施。

有冻胀影响地区的雨水口深度,可根据当地经验确定。

条文说明4.7.1规定雨水口设计应考虑的因素。

雨水口的形式,主要有平篦式和立篦式两类。

平篦式水流通畅,但暴雨时易被树枝等杂物堵塞,影响收水能力。

立篦式不易堵塞,边沟需保持一定水深,但有的城镇因逐年维修道路,由于路面加高,使立篦断面减小,影响收水能力。

各地可根据具体情况和经验确定。

雨水口布置应根据地形及汇水面积确定,有的地区不经计算,完全按道路长度均匀布置,不仅浪费投资,且不能收到预期的效益。

4.7.2规定雨水口间距和连接管长度等。

根据各地设计、管理的经验和建议,确定雨水口间距、连接管横向雨水口串联的个数和雨水口连接管的长度。

为保证路面雨水宣泄通畅,又便于维护,雨水口只宜横向串联,不应横、纵向一起串联。

对于低洼和易积水地段,雨水径流面积大,径流量较一般为多,如有植物落叶,容易造成雨水口的堵塞。

为提高收水速度,需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雨水口,或采用带侧边进水的联合式雨水口和道路横沟。

4.7.3关于道路纵坡较大时的雨水口设计的规定。

根据各地经验,对丘陵地区、立交道路引道等,当道路纵坡大于0.02 时,因纵坡大于横坡,雨水流人雨水口少,故沿途可少设或不设雨水口。

坡段较短(一般在300m 以内)时,往往在道路低点处集中收水,较为经济合理。

4.7.4规定雨水口的深度。

雨水口不宜过深,若埋设较深会给养护带来困难,并增加投资。

故规定雨水口深度不宜大于1m 。

雨水口深度指雨水口井盖至连接管管底的距离,不包括沉泥槽深度。

在交通繁忙行人稠密的地区,根据各地养护经验,可设置沉泥槽。

【篇三:室外排水管道施工规范】室外排水管道施工规范1管材选择与运输、保存1.1管材选择应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采购;若设计没有规定时,应根据排水管道今后运行中管内污水的性质决定用何种管材。

所选用的管材,除了应考虑能满足防污水腐蚀外,还应从管道价格、安装施工简单,便于今后维修等方面进行统盘考虑。

1.2管材的运输与保存管节堆放场地宜平整、坚实,堆放时将管节垫稳,防止滚动;化学建材管节、管件贮存、运输过程中应采取防止管材变形的措施。

承插施工管道的橡胶圈贮存、运输,特别是长期贮存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以防止胶圈老化:1.2.1贮存的温度宜为-5〜30 C,存放位置不宜长期受紫外线光源照射,离热源距离应不小于lm ;2沟槽开挖与管道基础施工管道基础应根据管道材质、接口形式和地质条件确定,对地基松软或不均匀沉降地段,管道基础应采取加固措施。

沟槽开挖时,管顶最小覆土深度除能满足设计需要外,还应结合当地埋管经验确定,一般来说,管顶最小覆土深度宜为:人行道下0.6m ,车行道下0.7m 。

人工开挖沟槽深度超过3米时,出于人员安全考虑,应按有关规范规定分层开挖;机械挖槽时,沟槽分层的深度可按机械性能确定。

开挖沟槽深度超过5 米时,必须按深基坑开挖的有关规定,做沟槽开挖的专项施工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并通过专家评审后方可施工。

3管道施工技术要点3.1施工方法的确定管道的施工方法,应根据管道所处土层性质、管径、地下水位、附近地下和地上建筑物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采用开槽、顶管或其它方法进行施工。

3.2管道安装合适的施工方法和措施有利于保证管道的施工质量,降低施工难度和施工费用。

一般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把握:3.2.1管道安装前,宜将管节、管件按施工方案的要求摆放,摆放的位置应便于起吊及运送。

3.2.2起重机下管时,起重机架设的位置不得影响沟槽边坡的稳定;起重机在架空高压输电线路附近作业时,与线路间的安全距离应符合电业管理部门的规定,以确保人员安全。

3.2.3管道应在沟槽地基、管基完工并验收合格后安装;安装时宜自下游开始,承口应朝向施工前进的方向。

3.2.4合槽施工时,应先安装埋设较深的管道,当回填土高程与邻近管道基础高程相同时,再安装相邻的管道。

3.2.5管道安装时,应随时清除管道内的杂物,暂时停止安装时,两端应临时封堵。

3.3雨期施工应采取的措施雨期水多,天气不稳定,无法正常连续施工,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施工质量和保护已有的施工成果:3.3.1合理缩短开槽长度,及时砌筑检查井,暂时中断安装的管道及与河道相连通的管口应临时封堵;已安装的管道验收后及时回填。

3.3.2及时做好沟槽排水措施,防止漂管事故的发生。

3.3.3合理缩短开槽长度,及时砌筑检查井。

3.3.4刚性接口作业宜避开雨天。

3.4管道防腐污水和雨、污水合流的金属管道内、外表面,均应按有关规范的规定和设计要求进行防腐处理,以保证金属管道使用寿命。

3.5对于需穿越河道、铁路、高速公路却无法正常开槽施工,或正常开槽施工有难度或不经济时,可综合比较一些已成熟的新工艺、新方法,如顶管法施工方案,盾构法施工方案,浅埋暗挖法施工方案,地表式定向钻法施工方案,夯管法施工方案等,选择其中较合适的一种方案进行施工,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4 井室施工技术要点井室施工质量的好坏是排水管道工程施工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整个排水工程的成败。

好多排水工程在闭水试验时不合格,多数原因就出在井室施工质量不过关。

在井室施工时,一般应着重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4.1哪些地方要设置检查井排水管道交汇处、转弯处、管径或坡度改变处、跌水处以及直线管段上每隔一定距离处应设置检查井;直线管段上检查井最大间隔距离参照相关规范。

4.2对检查井各部分尺寸的要求4.2.1井口、井筒和井室的尺寸应便于养护和检修,过大浪费材料,也不安全,太小不便于养护和检修;爬梯和脚窝的尺寸、位置也应考虑要便于检修和上下安全。

4.2.2检修室高度根据管道埋深、结合实际情况计算确定;在管道埋深许可时宜为1.8m ,污水检查井由流槽顶算起,雨水(合流)检查井由管底算起。

4.3对检查井盖、座的要求检查井宜采用具有防盗功能的井盖,目前用的最多的是复合材料井盖、座,一般不用铸铁井盖、座。

位于路面上的井盖,宜与路面持平,并应采用重型井盖,强度满足该道路上最重型车辆通行要求;位于绿化带内的井盖,不应低于地面,最好高出出面5cm ,井盖家采用轻型井盖。

4.4井室施工技术要点4.4.1砌筑结构的井室施工技术要点a 井室的混凝土基础应与管道基础同时浇筑。

b 砌筑前砌块应充分湿润;砌筑砂浆配合比符合设计要求,现场拌制应拌合均匀、随用随拌。

c 排水管道检查井内的流槽,宜与井壁同时进行砌筑。

d 砌块应垂直砌筑,需收口砌筑时,应设置钢筋混凝土梁进行收口;圆井采用砌块逐层砌筑收口,四面收口时每层收进不应大于30mm ,偏心收口时每层收进不应大于50mm 。

e 砌块砌筑时,铺浆应饱满,灰浆与砌块四周粘结紧密、不得漏浆,上下砌块应错缝砌筑。

f 砌筑时应同时安装踏步,踏步安装后在砌筑砂浆未达到规定抗压强度前不得踩踏。

g 内外井壁应采用水泥砂浆勾缝;有抹面要求时,抹面应分层压实,不留死角。

4.4.2预制装配式结构的井室施工技术要点a 预制构、配件要符合设计和安装要求。

b 采用水泥砂浆接缝时,企口坐浆与竖缝灌浆应饱满,装配后的接缝砂浆凝结硬化期间应加强养护,并不得受外力碰撞或震动。

c 设有橡胶密封圈时,胶圈应安装稳固,止水严密可靠。

4.4.3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井室施工技术要点a 浇筑前,要保证钢筋、模板工程经检验合格,混凝土配合比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b 振捣密实,无漏振、走模、漏浆等现象。

c 及时进行养护,在强度等级满足设计要求前不得受力。

d 浇筑时应同时安装踏步。

踏步安装后在混凝土未达到规定抗压强度前不得踩踏。

4.4.4管道穿过井壁的施工技术要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