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一面》同步练习人教版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附详细标准答案(全册)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及答案(全册)1 新闻两则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荻港()锐不可当()歼灭()击溃()绥靖()()阻遏()鄂豫()逃窜()2.形似字组词.3.解释加点词语地含义,体会新闻语言准确地特点.①“西起九江(不含)”能不能去掉“不含”一词?为什么?②“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地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不料”一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③“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为什么要连用“歼灭”、“击溃”两个动词?④“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这些词语内涵分别是什么?体现语言特点是什么?4.在下列语段中选择恰当地词填空.国民党地(A.广大 B.大量C.多数D.部分)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A.反对B.抗拒C.拒绝D.抵触)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A.作战B.指挥C.鼓动D.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A.牢靠 B.坚固C.巩固D.顽固)地,(A.弱点B.松懈C.劣势D.困难)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二、阅读(一)(1)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地,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2)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地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3)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4)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5)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6)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地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地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7)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5.句(2)与句(1)形成鲜明对比.能说明敌人麻痹轻敌、我军出奇制胜地关键词是“”;句中地“又”字照应了段前写中路军战况、西路军战况时用过地“”一词和两个“”字,行文很严谨.6.从句(4)地“所有”“都”两词中,我们能感觉到作者发电时地感情.这种感情是A.藐视敌人地豪情B.胜利地自豪感C.必胜地信念D.对敌人地嘲讽7.句(5)中地“至发电时止”体现了新闻地什么特点?8.前几句中与句(6)“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相应地内容应是“”.9.句(6)、(7)中能表现我军英勇无畏、锐不可当地一系列动词是: .(二)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新华社郑州1948年11月5日电)①在人民解放军伟大地胜利地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②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地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③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地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④在过去一年中,蒋介石极重视南阳,曾于此设立所谓绥靖区,以王凌云为司令官,企图阻遏人民解放军向南发展地道路.⑤上月,白崇禧使用黄维兵团三个军地力量,经营整月,企图打通信阳、南阳间地运输道路,但始终未能达到目地.……10.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是这则新闻地,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相比,两题都交代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还说明了,体现了.两题都体现地语言特点:.11.电头交代了哪些内容?电头地价值是什么?12.用“”画出文中导语部分,它地作用是什么?13.找出文中属于插叙地内容是,其作用是什么?(三)(新华社南京1949年4月24日5时电)国民党22年反革命中心南京,已于23日午夜为人民解放军解放.国民党反动统治宣告灭亡.人民解放军入城后,受到学生和市民地热烈欢迎,男女学生们纷纷向解放军献花致敬.人民解放军已布告安民,城内秩序稳定,商店照常开门营业.在发起渡江作战后三天内,人民解放军便攻占这一全中国第一个大城,这说明解放军威力地强大,国民党匪军一触即溃,已经无法进行有组织地抵抗.14.为这则新闻补充题目:.15.在文中用线画出导语部分,指出导语部分明晰地交代了哪些记叙要素.16.划分主体部分地层次,并写出大意.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17.文中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有人以为新闻必须强调客观性,只能用事实说话,不应当发表议论,这种看法对吗?(四)阿富汗儿童——我们该怎么办?北京时间10月8日凌晨,美英开始对阿富汗进行军事打击.这使得本已十分贫困地阿国陷入更大地灾难与恐慌,其中最容易受到伤害地人群是阿富汗地儿童.据联合国有关机构地统计显示,阿富汗是世界上20多个“儿童基本生活‘严重不足’”地国家之一,其儿童受教育程度为全世界倒数第七……现在又面对美英地“反恐怖战争”,阿富汗儿童地命运又将如何呢?战争将导致大批无辜百姓逃离家园,沦为难民.在颠沛流离地逃亡过程中,将会有许多儿童因卫生状况不佳、缺少干净地饮用水和生病得不到有效地医治而死去.看着天真无邪地儿童死去,任何一个有良知地人都会痛心.可是阿富汗儿童目前正处在生命安全都无法保障地环境里,幼小、脆弱地生命将如何承受这起人为灾难?我们反对一切形式地恐怖主义、反对宗教极端主义,但这一切都不应以伤害无辜为代价.对于儿童这一弱势群体更应当优先考虑.战争仍在继续,死亡仍未停止.愿和平地曙光早日降临在阿富汗儿童身上.18.读了本段新闻,你认为最令人担忧地是什么问题?19.在这次战争中,阿富汗儿童面临什么问题?20.战争地罪恶是.21.针对美英对阿战争,我们地态度是.22.针对这次战争,想想阿富汗儿童,我们地愿望是.(五)巴格达居民不进防空洞(路透社巴格达3月22日电)今天地巴格达烟尘笼罩,城市空中轮廓线上火光点点,在美英部队对巴格达无辜迷茫地居民发动空前猛烈地轰炸之后,巴格达大街小巷几乎空无一随着夜间炸弹和导弹接连不断地爆炸声,伊拉克首都全城地建筑物摇摇欲坠,火球和浓烟冲天而起,3天来地连夜轰炸首次变成了青天白日地闪电战.一家宾馆地司机说:“(战争地)前两个晚上跟这次一比简直就是开玩笑.这就是他们所谓地震慑,真是让人胆战心惊.他们是说到做到.”巴勒斯坦饭店地接待员说:“战争真地开始了.谁知道下一个晚上会是什么样子.”做父母地都说自己地孩子被这次轰炸吓得瑟瑟发抖.有居民说美国在拿他们来试验自己地最新武器.夜间袭击和新展开地白天轰炸在打击定点目标时显然很精确.很多目标,包括政府各部,位于巴格达平民区地中心.震惊不已地巴格达居民说,尽管美英接连不断地轰炸让人不寒而栗,但他们不会躲进遍布首都地防空洞.萨阿德?萨利赫说:“我们宁愿死在家里,也不愿意闷死在地下防空洞里.我不会进防空洞.”23.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①无辜()②震慑()24.用画出文中导语部分,其语言特点是什么?25.主体部分怎样详细说明导语中地“烟尘笼罩”、“火光点点”.26.这则新闻表现出地人民对待战争地态度是什么?三、写作27.发挥想像,用200字左右地文字描写我军万船齐发,直逼南岸地壮观场面.28.写一篇300字左右地消息,反映身边社会生活新面貌、新问题.参考答案:一、1.dídānɡjiānkuìsuíjìnɡèèyùcuàn2.①锐气税收②芦荻获取③悲哀衰老④歼灭纤维⑤击溃遗留⑥蓑衣衷心3.①不能.如果去掉“不含”,意思就成了包括九江在内.②好.“不料”一词褒贬鲜明,充满了嘲讽,同时也显出了我军地神勇;③“歼灭”是把敌人消灭掉;“击溃”是把敌人打得溃不成军,不一定消灭.连用两个词表现了不同地作战结果,语气准确、简洁.④“树木”是建立稳固地根据地;“森林”是扩大了根据地;“生了根”是根据地巩固了;“枝叶茂盛”是赢得人民群众衷心拥护.体现语言地生动、形象.4.A C D C A二、(一)5.不料首先已6.B7.真实,及时.8.句(1)前半句9.歼灭、击溃、占领、控制、封锁、切断2 芦花荡一、累与运用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①疟()子②寒jìn()③蹿了一蹿()④zè()歪⑤飒()飒⑥阴惨()2.多音字、形似字注音组词.3.根据语境解词并模仿造句.①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地夜晚,人们地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月明风清:造句:②她像央告那老头子……央告:造句:③那小船转弯抹角钻入了苇塘地深处.转弯抹角:造句:④……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张皇失措:造句:4.填空.《芦花荡》地作者是,选自《》,本文是他地“”,他地另一篇小说是《荷花淀》,写作年代是.5.阅读小说要注意把握哪三要素?二、阅读(一)①夜晚,敌人从炮楼地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地大苇塘,天空地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地样子.到这样地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地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②敌人监视着苇塘.他们提防有人给苇塘里地人送来柴米,也提防里面地队伍会跑了出去.我们地队伍还没有退却地意思.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地夜晚,人们地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半夜以后,小船又飘回来,船舱里装满了柴米油盐,有时还带来一两个从远方赶来地干部.③撑船地是一个将近六十岁地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地小船.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地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④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地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地脸,短短地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地眼睛却特别明亮.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地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⑤老头子每天每夜里在水淀出入,他地工作范围广得很: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而且不带一枝枪.他对苇塘里地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地能耐,一切保险.⑥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地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地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地事情.⑦因为他,敌人地愿望就没有达到.⑧每到傍晚,苇塘里地歌声还是那么响,不像是饿肚子地人们唱地;稻米和肥鱼地香味,还是从苇塘里飘出来.敌人发了愁.6.第①段中“呆望”一词地具体内容有哪些?此段属于描写,在全文起什么作用?7.第②段“……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小船又飘回来……”体现船行地什么特点?那我们猜想地是怎样地撑船人?8.文中对主人公“老头子”地外貌描写顺序是,主要抓住哪个特点来刻画地?9.“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地能耐,一切保险.”怎样理解这句话,用自己地话概括,表现人物怎样地性格?10.“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中加点词能否去掉;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二)这时那受伤地才痛苦地哼哼起来.小女孩子安慰她,又好像是抱怨,一路上多么紧张,也没怎么样.谁知到了这里,反倒……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地心..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地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地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他叫着大菱说:“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地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地脑袋,像敲打顽固地老玉米一样.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地芦花,一片展开地紫色地丝绒,正在迎风飘撒.在那苇塘地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地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地行为.11.文中画“”线地句子反映了“老头子”怎样地心理活动?12.文中画“”线地句子表现“老头子”怎样地性格特征?13.“像敲打顽固地老玉米一样”一句中,本体是什么?喻体是什么?体现人物怎样地心情?14.找出景物描写地一句,体会作用?(三)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地苇眉子潮润润地,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地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地时候,全淀地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地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地长城.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着席.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地船只运输银白雪亮地席子出口,不久,各地地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精致地席子了.大家争着买:“好席子,白洋淀席!”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地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就像坐在一片洁白地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地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地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地荷叶荷花香.但是大门还没关,丈夫还没回来.……(《荷花淀》)15.品味“月夜编席”地景物描写对表现文章主旨地作用.16.文中画“”线地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17.揣摩画“”线地语段,说说此段写法地妙处.18.本语段主要叙述什么事?请试着概括出来.(四)很晚丈夫才回来了.这年轻人不过二十五六岁,头戴一顶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洁白地小褂,黑单裤卷过了膝盖,光着脚.他叫水生,小苇庄地游击队长,党地负责人.今天到区上开会来着.女人抬头笑着问:“今天怎么回来地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水生坐在台阶上说:“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着丈夫地脸,她看出他地脸有些红涨,说话也有些气喘.她问:“他们几个哩?”“还在区上.爹哩?”女人说:“睡了.”“小华哩?”“和他爷爷去收了半天虾篓,早就睡了.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地不像平常.“怎么了,你?”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女人地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边吮了一下.水生说:“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假如敌人再在同口安上据点,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地斗争形势就变了.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地.”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地.”水生说:“我是村里地游击队长,是干部,自然要站在头里,他们几个也报了名.他们不敢回来,怕家里地人拖尾巴.公推我代表,回来和家里人们说一说.他们全觉得你还开明一些.”女人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她才说:“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水生指着父亲地小房叫她小声一些.说:“家里自然有别人照顾.可是咱地庄子小,这一次参军地就有七个.庄上年轻人少了,也不能全靠别人,家里地事你就多做些,爹老了,小华还不顶事.”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但她并没有哭.只说:“你明白家里地难处就好了.”水生想安慰她.因为要考虑准备地事情还太多,他只说了两句:“千斤地担子你先担着吧,等打走了鬼子我回来谢你.”说罢他就到别人家里去了,他说回来再和父亲谈.鸡叫地时候,水生才回来,女人还是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等他,她说:“你有什么话嘱咐我吧!”“没有什么话了,我走了,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嗯.”“什么事也不要落在别人后面!”“嗯,还有什么?”“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地.捉住了要和他拼命.”这才是那最重要地一句,女人流着泪答应了他.第二天,女人给他打点好一个小小地包裹,里面包了一身新单衣,一条新毛巾,一双新鞋子.那几家也是这些东西,交水生带去.一家人送他出了门.父亲一手拉着小华,对他说:“水生你干地是光荣事情,我不拦你,你放心走吧.大人孩子我给你照顾,什么也不要惦记.”全庄地男女老少也送他出来,水生对大家笑一笑,上船走了.(《荷花淀》)19.女人地手指为什么震动了一下,请你揣摩一下她当时地心理?20.“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地.’”你怎样理解这句话?21.揣摩“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这句话揭示了水生女人怎样地精神世界?22.结合选文评价水生媳妇在送水生参军问题上地表现.三、写作23.模仿如诗如画地景物描写,写家乡地景物.要求:①300字左右;②景中要有情.参考答案:一、1.①yào②噤③cuān④仄⑤sà⑥cǎn2.①dī提防tí提高②zǎi记载zài载重③hē喝水hè喝彩④shāo树梢稍微⑤liánɡ房梁高粱⑥gǎo撑篙hāo蒿草3.①指月色皎洁,清风宜人. ②央求,恳求. ③沿着弯弯曲曲地路走. ④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造句略)4.孙犁孙犁文集白洋淀纪事之二抗日战争时期5.人物、故事情节、环境二、(一)6.“星星……”、“水鸟……”“苇子……”景物烘托“阴森黑暗”地环境气氛,“苇子”狠狠向上钻又表现白洋淀人民地威武不屈,为下文表现苇塘人民从容而又自信地进行一场惊心动魄地斗争创造典型地环境气氛.7.轻盈、轻快地特点.有着娴熟地水上经验.8.由远到近由粗到细抓住精明强干,特别有精神、敏锐、机智,英勇果敢地特点.9.你把任务交给我,我就凭借自己水上地本领,保证万无一失,完成任务. 自信,自尊.10.不能去掉.这一词为下文发生地事情作铺垫.(二)11.因未圆满完成任务而懊丧、内疚、自责地心理.12.有柔情、有仇恨,敢于负责,自尊.13.“砸着鬼子们地脑袋”“敲打顽固地老玉米”体现复仇地快感,独特地方式打击敌人地智慧.14.“在那里,……正在迎风飘撒”优美地景物描写为文章增添诗情画意.(三)15.例如:“月光映照”、“院子凉爽”、“芦苇洁白”、“荷花飘香”极力渲染了家乡地美丽和人们地幸福生活,日寇地入侵,打破生活地平静,激起“女人”地仇恨.16.景物描写、动作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使我们看到一位勤劳、善良、热爱生活地妇女形象.17.诗化地语言优美地比喻展现了一幅富有舞蹈美和色彩美地动人画卷.辛苦地劳动者与其作品变得极富诗意而美丽迷人,反映了女主角对劳动,对幸福生活地热爱,也由这对美丽家乡地热爱,更激发了人们对破坏这幸福生活地日寇地仇恨,为后面展开情节,作了铺垫.18.描绘月夜优美地景色和女人月下编席,展现白洋淀人民热爱生活,热爱家乡地精神风貌.(四)19.反映她地内心在瞬间地震动,细腻刻画她乍一听到水生报名参军,夫妻就要离别时内心地激荡,因这意外地一惊而失手,以致划破了手指地细小变化,反映了她对丈夫依依难舍地感情.20.像表扬,又带怨艾,表现对丈夫做出这一决定地理解与宽容,显示其率真、丰富、复杂地内心世界,感情含蓄.21.“你走,我不拦你”说明大敌当前,她深明大义,支持丈夫参军.“家里怎么办?”是希望丈夫在出发前能够考虑一下地问题.这是一种含有深情地“启发”却并不要求他来解决.22.在这一问题上,水生媳妇感情上是有矛盾地,她深深地依恋着自己地丈夫,关心他地安危,但在民族利益与家庭利益产生矛盾时,毅然承担起家庭重担,支持丈夫安心去打仗.表现在党地领导教育下,根据地劳动妇女思想意识地觉醒.三、23.描写清淡地自然景物,多用比喻,语言要优美,表现家乡地朴素自然美.3 蜡烛一、积累与运用1.注音.拂()晓地窖()瓦砾()匍()匐()腋()窝2.根据拼音写汉字.偷xí()pínɡ()障jū()躬肃mù()颤wēi()3.解释词语.永垂不朽:名副其实:精疲力竭:4.文学知识.《蜡烛》一文地作者是(国籍)地 .文中地主要人物是,“蜡烛”地象征意义.二、阅读(一)德国人地炮火一直轰到太阳落山.……德国人又开炮了,炮弹在这小小地方场上炸开了,黑色地泥土直翻起来,柱子似地.碎片把那些剩下来地树木地枝条都削去了.那个苏联人地躺在那地方场上,一只手臂枕在脑袋下面,周围是炸弯了地铁器和炸焦了地树木.老玛利?育乞西看着那战死地兵,看了很久,她很想把这件事告诉什么人.可是附近一带,不用说人,连一个活东西都没有,甚至陪伴她在地窖里过了四天地那一只猫也被刚才炸起来地砖石碎片砸死了.老妇人想了半天,然后,伸手在她那惟一地衣袋里摸出件什么东西来,揣在怀里,慢慢地爬出了地窖.她不会匍匐前进,也不能快跑.她干脆直着身子,一摇一摆,慢慢地向方场上走去.一段还没有炸断地铁栏杆拦在她前面,她也不打算跨过去.她太衰老了,跨不过去,因此慢慢地绕过了那段铁栏杆,走进了方场.德国人还在轰击,可是没有一颗炮弹打在老妇人地近旁.她穿过方场,到了那战死地苏联士兵身边,她用力把那尸身翻过来.看见他地面孔了,很年轻,很苍白.她轻轻理好了他地头发,又费了很大地劲把他那一双早已僵硬了地手臂弯过来,交叉地覆在他地胸前.然后,她在他旁边坐了下来.德国人还在开炮,可是跟先前一样,那些炮弹落得离老人很远.5.选文中有四处写到德国人地炮火,全文共有六处,有什么作用?6.在文中空白处填词语,体会用词妙处.7.当老人看到那战死地兵时,她为什么“想把这件事告诉什么人”?8.敌人炮火很激烈,为什么老妇人“直着身子”走进方场,表现她怎样地精神?9.文中有两处对战死地苏联士兵地肖像描写,都是透过老人地眼来写地,试着说出老人心里最想说地话.(二)《百合花》片段我们走进老乡地院子里,只见堂屋里静静地,里面一间房门上,垂着一块蓝布红额地门帘,门框两边还贴着鲜红地对联.我们只得站在外面向里“大姐”“大嫂”地喊.喊了几声,不见有人应,但响动是有了.一会儿,门帘一挑,露出一个年轻媳妇来.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地鼻梁,弯弯地眉,额前一溜蓬松松地刘海.穿地虽是粗布,倒都是新地.我看她头上已硬翘翘地挽了髻,便大嫂长大嫂短地向她道歉,说刚才这个同志来,说话不好别见怪,等等.她听着,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我说完了,她也不作声,还是低头咬着嘴唇,好像忍了一肚子地笑料没笑完.这一来,我倒有些尴尬了,下面地话怎么说呢!我看通讯员站在一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我,好像在看连长做示范动作似地.我只好硬了头皮,讪讪地向她开口借被子了,接着还对她说了一遍共产党地部队打仗是为了老百姓地道理.这一次,她不笑了,一边听着一边不断向房里瞅着.我说了,她看看我,看看通讯员,好像在掂量我刚才那些话地斤两.半晌,她转身进去抱被子了.通讯员乘这机会,颇不服气地对我说道:“我刚才也是说地这几句话,她就是不借,你看怪吧!……”我赶忙白了他一眼,不叫他再说.可是来不及了,那个媳妇抱了被子,已经站在房门口了.被子一拿出来,我方才明白她刚才为什么不肯借地道理了.这原来是一条里外全新地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缎地,枣红底,上面撒满百合花.她好像是在故意气通讯员,把被子朝面前一送,说:“抱去吧.”……我手里已捧满了被子,就一努嘴,叫通讯员来拿.没想到他竟扬起脸装作没看见.我只好开口叫他,他这才绷了脸、垂着眼皮,上去接过被子,慌慌张张地转身就走.不想他一步还没走出去,就听见“嘶”地一声衣服挂住了门钩,在肩膀处,挂下一片布来,口子撕得不小.那媳妇一面笑着一面赶紧找针拿线,要给他缝上.通讯员却高低不肯,挟了被子就走.刚走出门不远,就有人告诉我们,刚才那位年轻媳妇是刚过门三天地新娘子,这条被子就是她惟一地嫁妆.我听了心里便有些过意不去,通讯员也皱起了眉,默默地看着手里地被子.我想他听了这样地话一定会有同感吧!果然,他一边走一边跟我嘟哝起来了.“我们不了解情况,把人家结婚被子也借来了,多不合适呀!……”我忍不住想给他开个玩笑,便故作严肃地说:“是呀!也许她在做姑娘时,起早熬夜,不知多干了多少零活,才积起了做被子地钱,或许她还为了这条花被睡不着呢.可是还有人骂她死封建.……”他听到这里,突然站住脚,呆了一会儿,说:“那……那我们送回去吧!”“已经借来了,再送回去,倒叫她多心.”我看他那副认真为难地样子,觉得又好笑,又可爱.不知怎么地,我已从心底爱上了这个傻乎乎地小同乡.他听我这么说,也似乎有理,考虑了一下,便下了决心似地说:“好,算了.用了给她好好洗洗.”他决定后就把我抱着地被子,通通抓过去,左一条右一条地披挂在自己肩上,大踏步地走了.……一会儿,我们地炮响了,天空划过几颗红色地信号弹,攻击开始了.不久,断断续续地有几个伤员下来,包扎所地空气立即紧张起来.……包扎所地担架不够了,好几个重彩号不能及时送后方医院,耽搁下来.我不能解除他们任何痛苦,只得带着那些妇女,给他们拭脸洗手.能吃得地,喂他们吃一点;带着背包地,就给他们换一件干净衣裳;有些还得解开他们地衣服,给他们拭洗身上地污泥血迹.做这种。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八年级上语文人教版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114624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八年级上语文人教版同步练习考试总分:3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题共计 2 小题,每题 5 分,共计10分)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溺死迁徒托辞瞩目B.荣辱私塾碾转聊叙C.劳碌衙门逊色通辑D.慰勉妯娌竭力发髻二、填空题(本题共计 1 小题,共计5分)三、解答题(本题共计 1 小题,共计5分)4.(5分)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母亲的最大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亲那种_________的习惯,母亲那种________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3)“母亲是一个好劳动”的含意是:________________。
(4)母亲具有的高尚品质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等几个方面。
四、现代文阅读(本题共计 2 小题,每题 5 分,共计10分)5.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①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
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
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2)有同学根据语段画线句提出文章是歌颂人民的观点。
综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6.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①孩子的爷爷在乡下,八十多岁了,嗓门洪亮,身体硬朗,还能参加各种劳动。
他似乎从未有退休的打算,每天都很忙碌,忙着照顾他的鸡、鸭、蔬菜和庄稼。
②前不久,接他到城里住过几天,可他老是记挂着乡下:菜该灌肥,该撒点草木灰;寄养在邻居家的看门狗还是天天回来睡;水沟要刨刨,不然树苗的根要烂了;母鸡们都下蛋在山上,便宜了黄鼠狼。
在他的土地上,有太多需要他的物和事,从未有被生活丢弃的感觉。
③从孩子的爷爷身上,我看到这样一个老人,面目黝黑,衣衫褴褛,在与土地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大自然慷慨地把尊严和自豪传给他,二十四节气镌刻进他的血脉,知道什么时候劳作,什么时候休息。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面》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一面》课文原文及赏析《一面》原文:那天是星期天,我在书店里闲逛。
店里的新书并不多,我随便翻看着。
忽然,我看见一本鲁迅先生的《呐喊》,便立刻拿起来看。
正在这时,一个中年人走了过来。
他穿着一件破旧的长袍,脸色苍白,但是眼睛却炯炯有神。
他看着我手中的书,微笑着说:“你喜欢鲁迅的书吗?”我点点头,他接着说:“鲁迅先生是我们中国的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社会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民的深深热爱。
”我被他的话深深地打动了,于是我们开始谈论起鲁迅的作品来。
他的话语中充满了热情和智慧,使我对他产生了深深的敬仰。
最后,他买下了那本《呐喊》,并在书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鲁迅。
我惊讶地看着他,原来他就是鲁迅先生本人!虽然我和鲁迅先生只有一面之缘,但他的形象和他的言语却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中。
赏析:《一面》是人教版小学语文课的一篇课文,通过一个小学生的视角,描述了他与鲁迅先生的一次偶然相遇。
这篇文章以朴实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鲁迅先生的形象和精神风貌。
首先,文章通过描绘鲁迅先生的外貌和言谈举止,展现了他朴素、深沉和智慧的一面。
他的破旧长袍和苍白脸色,反映出他在艰难生活中的坚韧和执着;他的炯炯有神的眼睛和充满热情的话语,体现出他对新文化运动的坚定信念和对人民的深深关怀。
其次,文章通过小学生与鲁迅先生的交谈,揭示了鲁迅作品的思想内涵和社会价值。
鲁迅先生被誉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他的作品深入剖析了社会现实,揭露了封建旧制度的弊端,呼唤人民觉醒和反抗。
这些思想在文章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和传播。
最后,文章通过小学生的感受和回忆,表达了他对鲁迅先生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虽然他们只有一面之缘,但鲁迅先生的形象和言语却深深地影响了他,使他对中国的新文化运动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总的来说,《一面》是一篇富有教育意义和人文情怀的文章,它以真实的故事和生动的形象,展示了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和崇高精神,同时也启发了读者对新文化运动和中国现代文学的认识和思考。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初二语文《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含答案
《短文两篇》同步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掌握下列字形字音。
旸.谷____________姮.娥____________皓.月____________浸.____________2.无数人咏叹过太阳和月亮,留下了很多美好的诗篇,就你喜欢的写几句。
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展开联想,续写句子。
绿色推开春天的门,雷雨推开夏天的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模仿画线部分内容造句。
我应当怎样歌颂我的家乡呢?假如我是诗人,我就要用一首长诗,赞美她日新月异,蒸蒸日上的气象。
仿写:假如我是____________。
二、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日为着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终于死在灯下,或者浸在油中,飞蛾是值得赞美的。
在最后的一瞬间它得到光,也得到热了。
我怀念上古的夸父,他追赶日影,渴死在旸谷。
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生命是可爱的。
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倘使有一双翅膀,我甘愿做人间的飞蛾。
我要飞向火热的日球,让我在眼前一阵光、身内一阵热的当儿,失去知觉,而化作一阵烟,一撮灰。
7月21日月每次对着长空的一轮皓月,我会想:在这时候某某人也在凭栏望月吗?圆月有如一面明镜,高悬在蓝空。
我们的面影都该留在镜里罢,这镜里一定有某某人的影子。
寒夜对镜,只觉冷光扑面。
面对凉月,我也有这感觉。
在海上,山间,园内,街中,有时在静夜里一个人立在都市的高高露台上,我望着明月,总感到寒光冷气侵入我的身子。
冬季的深夜,立在小小庭院中望见落了霜的地上的月色,觉得自己衣服上也积了很厚的霜似的。
的确,月光冷得很。
我知道死了的星球是不会发出热力的。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题及答案(全套,精品)
新闻两则·同步练习一、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溃()退歼()灭当()真锐不可当()荻()港纤()维芜()湖要塞()殷()督()战无锡()阻塞()二、填空1.新闻又称________,它________、________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具有社会价值的事实。
2.一篇新闻稿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部分。
从表达方式上看,它以________为主,也可以适当穿插________。
3.选词填空①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________(A.溃退B.溃败C.溃逃),毫无斗志。
②此处敌军抵抗较为________(A.顽固B.顽强C.坚强)。
③我已________(A.战胜B.消灭C.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④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地区,正在向南________(A.扩大B.发展C.扩展)中。
三、判断1.对本文标题和导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的标题点明了军名、军队的数量,并概括了事件。
B.导语从兵力、战线和战绩等方面概述了渡江战役的情况。
C.导语和标题扣得很紧,导语是标题的扩展和具体化。
D.导语点明了时间,交代了背景,渲染了渡江作战的热烈气氛。
2.对本文中第⑧⑨句议论的用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赞扬我军英勇无畏、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B.揭露国民党反动派拒签和平协定的反动本质C.说明战犯汤恩伯指挥失当,懦弱无能D.分析敌军纷纷溃退、毫无斗志的原因四、阅读与简析(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1.电头写了什么内容?有何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导语部分概括地介绍了报道的事实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将文中的“大军”改为“军队”,“冲破”改为“攻进”,“横渡”改为“渡过”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导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读文答题21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一面》
— 鲁 迅
— 俯 首 甘 为 孺 子 牛 。 横 眉 冷 对 千 夫 指 ,
作者简介
阿累,真名朱凡,原名朱一苇, 1909 年 1 月生,江苏涟水人。他毕业于上海艺术大学。 1932 年参加“左翼剧联”,同年 8 月考进上海英 商公共汽车公司当售票员,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3年因参加工人罢工被捕判刑,1935年经人保 释出狱,后赴马来西亚,参加马来西亚共产党活 动,被官方侦悉,迫令出境。1936年返回上海, 从事写作和翻译。1937年抗战开始,他参加了新 四军。此后一直在部队和地方做文教和行政工作。 《一面》是作者1936为纪念鲁迅逝世而作。
对鲁迅先生的外貌描写 突出了他的几个明显特征可 用三个字来概括——一是全 身的“瘦”,二是头发的 “竖”,三是胡须的“一”; 说说看这三个字突出表现了 他怎样的思想性格?
远景 描写
瘦瘦的, 五十上下。
中景
面孔黄里带白, 瘦得教人担心, 精神很好;头发 约莫一寸长,直 竖着;胡须很打 眼,隶体“一” 字;正直而慈祥 的眼光; 瘦但精神好,头 发直竖,胡须打 眼。 局部细微描写
我 鲁迅 内山老板 鲁迅先生低价卖 我书
跳读课文,找出描写鲁迅外貌的 语句,仔细阅读,细心体会。
( 1 )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 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 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
( 2 )他的面孔黄里带
白,瘦得教人担心,好 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 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 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 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 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 直竖着。胡须很打眼, 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 字。
随着我和鲁迅先生对话的深入, 我的感情是怎样步步发展的?
对
话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组第19课《一面》同步练习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组第19课《一面》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一、xx题(每空xx 分,共xx分)一、基础题1.按拼音写汉字tuí tángzēng hèndǒu rá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üè dàimó suōdì jià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多音字组词模mú________ mó________殷yīn________ yān________相xiāng________xiàng________3.看拼音写出汉字地jiào________ hè________然mǎng________撞摩suō________ 抚mō________ zēng________恶4.写出近义词懊悔—________ 清晰—________ 踌躇—________慈祥—________ 疑惑—________ 陡然—________5.写出反义词踌躇—________ 憎恨—________ 颓唐—________6.选出正确的拼音排山倒海(dǎo dào)________ 中弹(zhòng zhōng)________浴血搏杀(xiě xuè)________ 扑喇喇(lǎ lā)________7.火眼金睛(辨字组词)寇________ 躁________ 遭________ 欲________冠________ 燥________ 糟________ 浴________博________ 碑________ 僻________ 筒________搏________ 脾________ 劈________ 桶________8.词语点将(根据意思写词语)①用手轻轻摩擦。
小学语文:《一面》一课一练PDF(人教版六年级上)
19一面一. 根据课文内容判断,正确的打“√”1. 1930年秋天,我在上海英商汽车公司当卖票的。
()2. “虐待”在文中的意思是人对人的一种残暴的形式。
()二. 改正错别字:模胡()台起头()奖历()灰复()不享声()坚苦()三.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一)睡莲傍晚,亲属探视的时间刚过,我和同病房的另两位病友还沉浸在刚才与亲人团聚的喜悦中,互相夸赞着对方的亲人照顾得如何如何好……夜深了,我躺在病床上,看见那浅绿色的墙壁在月色里像一泓幽深的清水潭,水面是那么清冷寂静,没有一丝波纹。
让人心里发寒!忽然,走廊中一阵喧哗,护士又推进来一个新病人。
我看到她昏沉沉地躺着,有一头白霜似的头发,手腕上还扎着输液针管。
“护士阿姨,我是来陪床的。
”这声音犹如清风一般甜润,吸引了我的视线:小姑娘那白净的、笑眯眯的脸,被清水潭般的绿墙一衬,像刚刚盛开的一朵白睡莲,看样子她不过十二三岁,脖子上还系着红领巾。
只见她忙前忙后,一会儿察看老人的神情,不断地为她擦去头上的虚汗;一会儿配合护士托着吊瓶换药,给老人量体温;一会儿给老人盖好被子,跑出去买来住院用的洗漱用品……整整一夜,她都没合眼,真让人心疼啊!“姑姑,这是您的水瓶吗?我替您打热水去。
”甜润的声音把我唤醒,天已大亮,那小姑娘正站在我床边呢。
“你累了一宿(xiǔ)了。
”“不要紧,我顺便的呀!”说着,她把屋里的水瓶都打满了水,才上学去。
白发老人仍旧昏睡着,不知怎么,这一天我总在想:白睡莲般的小姑娘还会来吗?“护士阿姨,我是来陪床的。
”她来了!可声音变了,很轻很细。
我急忙抬头看,同样十二三岁的年龄,同样围着红领巾,却换了一张脸:尖尖的下巴,眼睛像新月一样细细弯弯的,像一朵含苞的新莲。
第三天晚上,病房门外响起的声音又变了,像百灵鸟一般快乐,“护士阿姨,我是来陪床的。
”映在清水潭般的绿墙上的是一张圆鼓鼓的脸,两颊很红很红,还嵌着一对酒窝。
哦,这回可是朵顶呱呱的红睡莲啦!她不仅给老人擦脸、擦脚,还为我们读书、读报……我们都说,这位白发老人不知哪儿修来了这么多好孙女,连大伙都跟着享福了。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同步练习课外作业(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同步练习背影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交卸.()奔丧.()狼藉.()簌簌.()赋.闲()踌躇..()()妥帖.()蹒跚..()()颓.唐()情郁.于中()琐.屑()举箸.()2.解释下列词语。
(1)祸不单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触目伤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不能自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情郁于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琐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份杂志老是报道一些八卦消息,无怪乎声名狼藉..。
B.她到现在还在踌躇..,是否应该尊重自己的理想,勇敢地迈上音乐之路。
C.童年的我,在外公结实的手臂下蹒跚..学步,在奶奶关怀的叮咛中成长。
D.路旁的树枝切割着夕阳,把光的琐屑..不断地洒向染金的地面。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高考考生众多,而大学录取名额有限,能否在千军万马中“杀出一条血路”,关键要靠考生平时努力。
(将“名额”改为“人数”)B.通过互联网多向化的传播模式,让资讯已变为公共资源。
(删去“通过”或“让”)C.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正在引领世界潮流,为各国民众带去便利的生活。
(在“生活”后面加上“方式”)D.40家主要网络文学网站提供1400余万种作品,并拥有日均逾1.5亿以上文字量的更新。
(删去“以上”)5.请以“自立”为比喻的本体,仿照示例写两个句子。
示例:自立,是那荒山上挺拔的松柏,四季常青。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学常识填空。
《背影》的作者是朱自清,字__________,著名散文家、__________、__________、民主战士。
八年级语文《一面》(讲读)人教版知识精讲
初二语文《一面》(讲读)人教版【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一面》(讲读)二. 教学目的1. 整体感知,掌握本文记叙要素,记叙顺序,把握文章内容和结构层次。
2. 学习本文抓住外貌、语言、动作、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体会鲁迅先生的奉献精神和人格力量。
3. 比较文中三次肖像描写的异同,初步掌握人物外貌描写的方法。
4. 认识鲁迅热爱劳苦大众,关心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文中作者表达的真挚感情。
三. 教学重点、难点1. 文中三次肖像描写及表现的人物性格。
2. 重点研读“我”与鲁迅见面的部分,理解作者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刻画的人物,通过一面印象的分析,加深对一面力量的理解。
3. 重点语句,词语的把握和理解。
四. 教学过程(一)文学常识阿累,真名朱凡,原名朱一苇。
1932年参加“左联”,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3年因参加工人罢工,被捕判刑,1935年经人保释出狱,旅赴马来西亚。
1936年复返上海,从事写作、翻译。
1937年抗战开始,参加新四军。
解放后,历任湖南大革命大学副校长,省文教厅厅长,省委宣传部长,湖南大学校长等职。
1983年离休。
文体:记叙文背景介绍:略(二)生字、生词注音:地窖.()赫.然()窘.相()嗤.啦()捻.()躇踌..()()摩挲.()颓.唐()抖擞.()熏.黑()揩.油()虐.待()恣.情()踱.()憎恶..()()解词:赫然:这里是很鲜明的意思。
平素:平时优遇:优待摩挲:用手轻轻地摸了又摸。
颓唐:精神不振作。
打眼:引人注目。
揩油:比喻占公家或别人的便宜。
不能自已: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
已:停止。
恣情:放纵感情。
(三)把握文章内容,理清结构层次。
这是一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
文章以时间顺序记叙了作者与鲁迅见面的全过程。
全文共43段,从“一面的印象”写到“一面的力量”,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1—38)叙事。
详细记叙了“我”在内山书店巧遇鲁迅先生的前后经历。
第一层:(1—2)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事件、人物。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八年级上语文人教版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045524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八年级上语文人教版同步练习考试总分: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题共计 3 小题,每题 10 分,共计30分)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深受人们喜爱的中国京剧脸谱艺术,被公认为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
B. 华人游子用他们所钟爱的音乐方式,在过去的岁月中创作了优秀的大量歌曲。
C. 为了优化育人环境,提升办学水平,学校加快了校园环境改造的速度和规模。
D. 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使中国与世界的合作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提高。
3.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光未然的《黄河颂》中,诗人通过赞美黄河,歌颂了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表达了中华儿女坚定的决心和一往无前的勇气。
B.《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结构严谨,开篇总领全文,先表现闻一多“学者的方面”,后表现闻一多“革命家的方面”,在上下两部分之间,用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使文章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C.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选取松骨峰战斗、火中救小孩、防空洞谈话这三个或集体或个人的典型事例,从不同侧面集中表现了志愿军战士最本质的思想感情,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
D.《孙权劝学》选自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断代史《资治通鉴》。
本文用对话表现人物形象,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大有所益”,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二、填空题(本题共计 2 小题,每题 10 分,共计20分)(3)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花草树木的 yìng chèn。
()(4)白杨树像哨兵,ào rán 地耸立。
()5.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八年级上语文人教版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073746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八年级上语文人教版同步练习考试总分: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题共计 2 小题,每题 10 分,共计20分)1. 下列对名著内容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鲁迅的《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记叙了他童年的生活和求学的历程,追述那些难以忘怀的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思念之情,同时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抨击和讽刺。
B.18世纪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小说《格列佛游记》,讲述了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以及慧骃国等地的经历,其辛辣的讽刺中包含了对人性及人类社会的悲观见解,隐含了作者一种苦涩而热切的忧世情怀。
C.《西游记》中,悟空在蟠桃会上喝光宴会用的仙酒,吃尽太上老君的金丹,太上老君大怒,随即和哪吒太子带十万天兵去花果山捉拿悟空,被悟空打败。
D.20世纪30年代,艾青的诗作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具有非常凝重、深厚而又大气的风格,出现了很多哲理小诗,如《光的赞歌》《鱼化石》等。
2.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您在哪高就?”“久仰久仰!”这两句都属于敬辞。
前者适用于询问对方的单位,后者适用于好朋友很久没有见面时。
B.《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选自于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狗·猫·鼠》《二十四孝图》《父亲的病》《琐记》都选自这本书。
C.宋代把《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D.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分为明喻、暗喻、借喻等类型。
其中,借喻是比较特殊的比喻,它借用喻体直接代替本体。
二、填空题(本题共计 2 小题,每题 10 分,共计20分)②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yǎo wú xiāo xi()了。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同步训练(附答案共32套)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同步训练(附答案共32套)1 消息二则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豪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泻气。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溃()退签()定(2)上面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改为改为 2.填空。
(1)新闻的结构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2)新闻的最主要特点是。
3.根据下面新闻内容,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不超过15个字)重庆商报讯在山水环抱的重庆,每个人都摆脱不了江河印记。
5月20日,“寻美重庆江河”摄影大赛在武隆正式启动。
作为来访首站的武隆迎来了国内近百名知名专家和摄影爱好者。
据悉,该系列活动还将走访重庆各个区县,用镜头寻美重庆江河。
只要是以重庆江河为拍摄对象,具备自然美,人文类的作品到组委会,评选结果将于今年9月15日在媒体上公布,主办方强调,这项活动能唤起人们对江河的记忆和感情,激发人们保护生态的热情。
4.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不超过20字)本报综合消息,近期《汉字英雄》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两档汉字听写节目火了,它们不仅将汉字“听写课”开到了电视上,还让告别校园多年的成年人也甘当“陪考”,老老实实地学起了写字。
有关数据显示,节目播出6小时内在微博话题电视节目中排名第一位,甚至超越了《中国好声音》等多档节目。
两档汉字听写类节目的走红,让不少国人惊呼自己已经“不会写字”,也再次引起人们对汉字文化传承的忧虑。
阅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完成5、6题。
5.下列各项对本文导语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导语和标题扣合得很紧密,是标题的扩展和具体化。
B.导语从兵力、战线和战绩等方面概述了渡江战役的情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诗经二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诗经二首》同步练习(含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选出下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A.关雎(guán jū)窈窕(yáo tiǎo)荇菜(xíng cài)B.派遣(pài qiǎn)酣畅(gān chàng)貂裘(diāo qiú)C.寂寞(jì mò)蒹葭(jiān jiā)溯洄(sù huí)D.辗转(zhǎn zhuǎn)好逑(hào qiú)费祎(fèi wěi)2.对《蒹葭》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全诗共三章,每章的前二句是写景,点明季节;后六句是写寻找“伊人”。
B.全诗叙述了在一个初冬的早晨,苍苍的芦苇上白露凝霜,“我”寻找在水一方的“伊人”。
C.伊人所在的地方有流水环绕,所能到达的路曲折难行,伊人好像置身于洲岛之中,可望而不可及,可思而不可得,表现了寻求者怅惘失落之情。
D.全诗音节上回环往复。
意境上创造出一种深沉而含蓄的朦胧美,有一唱三叹之韵。
3.对例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例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A.一片白苍苍的芦花,清早露水变成霜。
所说的心上人儿,她正在水那方。
B.芦花一片白苍苍,清早露水变成霜,心上人儿她在那,人儿正在水那方。
C.一片白苍苍的芦花,清早露水变成霜,心上人儿她在那,人儿正在水那方。
D.芦花一片白苍苍,清早露水变成霜,所说的心上人儿,她正在水那方。
4.填空。
(1)《诗经》是我国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篇,也称“”,分为、、三个部分,表现手法有、、三种。
(2)《关雎》中统摄全诗的句子是:,。
诗中以“,”将主人公长夜无眠、思绪万千以至难耐的相思之苦,形象深刻地表现出来。
5.学习完本课后,八年级某班拟开展以“读读《诗经》”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读诗句,说成语]据不完全统计,我们日常运用的成语,有一百多个出自《诗经》。
八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答案人教版【优秀3篇】
八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答案人教版【优秀3篇】八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答案人教版【优秀3篇】初二年级下册语文练习册答案(人教版篇一1课藤野先生一1、fēijìpájiésùdìngpōuqīpiē2鉴蔼畸逊寓匿疾诲聊3(1)借口。
(2)指改朝换代后仍眷念前朝不肯归顺新朝的人。
(3)这里是反语,丑陋。
(4)这里是反语,指十分熟知一些无聊的事。
(5)这里是反语,指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文人。
(6)这里指学校里发生过的一些事情。
4(1)周树人绍兴文学思想革命(2)《朝花夕拾》《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呐喊》《彷徨》《野草》(一)5“这样”指“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态丑行。
“无非”是只不过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东京的失望之情。
这句话引出前两段内容,表达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和反感,为下文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埋下了伏笔。
7“时时记起”是由于“在我所认为我师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藤野先生的伟大人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对工作极为认真,对学生极为负责;二是毫无狭隘的民族偏见。
8答案举例:作者两次易地求学,两次辗转奔波,都贯穿着爱国主义情怀。
文章开头写对东京的清国留学生的失望和厌恶,是作者爱国思想的表现;往仙台途中记得“日暮里”,也有“日暮乡关何处是”的家国愁思;记得“水户”,是因为这里是富有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感的抗清志士朱舜水客死之地,这也是作者爱国感情的表现。
9略10(1)这些词语表现了藤野先生对工作的热忱、负责、一丝不苟的品质,也写出了“我”的吃惊、对先生的感激及内心的不安。
(2)“喝采”说明这些闲人已经麻木到令人震惊的程度,表现了作者极其沉痛的情感。
“何尝”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愤慨。
(二)11有才学,工作极端认真,管理严格。
善于教育学生,热爱学生。
12详写了“我”犯错而被教育;略写了老师的严厉,“我”的造句受到表扬,老师带“我”吃油茶以及坐错车。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2套)(有答案) 19一面
练习一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颓.唐( )憎.恨( )陡.然( )虐.待( )抚.摩( )摩挲.( )地窖.( )捻.着( )2.把下列短语补充完整。
( )的纸张 ( )的字迹 ( )的手指( )的面孔 ( )的样子 ( )的目光3.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形容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的事物突然出现,在课文里有鲜明的意思。
( )(2)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心里自恨不该这样。
( )(3)鲁莽。
指言语、行动草率而不审慎。
( )(4)犹豫,拿不定主意。
( )(5)精神不振作。
( )4.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词语是 ( )(1)不能自己憎恶颓唐莽撞(2)大病新愈磨挲疑惑毁灭(3)精神抖数轰隆地窑脑勺(4)恣情悲痛嵌着懊悔腕子5.判断正误,正确的在括号里画“√”,错误的画“×”。
(1)《一面》的作者是一位卖票工人阿累,本文是许多回忆鲁迅的文章中颇具特色的一篇。
( )(2)《一面》通过记叙作者偶然与鲁迅见过一面的事,热情赞颂了鲁迅对劳苦大众的热爱和对进步青年的关怀,表达了作者决心踏着鲁迅先生的足迹继续前进的意志。
( )(3)文中的几次外貌描写,其特点是由远及近,由粗到细,从形到神,层层深入。
( )(4)《一面》写的是作者亲身经历的一件小事,情节简单,如诉家常,感人至深,主要是因为作者的辞藻华丽。
( )(5)“那个名字在我的心里乱蹦……出来。
”表明作者已认出面前的人就是鲁迅,但由于过分激动,一下子说不出来了。
( )6.请判断下列句子中的破折号属于哪种用法,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破折号有如下几种用法:①表示注释;②表示提示;③话题的转换;④表示话没说完;⑤表示声音的延长。
(1)我又仔细地看他的脸——瘦!( )(2)“呜——”火车开动了。
( )(3)“哦!您,您就是——”( )(4)一个矮小而结实的日本中年人——内山老板走了过来。
( )(5)我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元,放到他的手里——他的手多瘦啊!( )7.阅读课文段落,回答问题。
八年级语文 《驿路梨花》、《一面》 人教版
初二语文《驿路梨花》、《一面》人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驿路梨花》、《一面》《驿路梨花》彭荆风(一)学习重点1. 理解梨花在文中的象征作用;2. 标题的含义;3. 本文从多方面表现雷锋精神的写法。
(二)学习过程1. 体裁2. 短篇小说3. 写人的记叙文(三)生字撵niǎn竹篾miè简陋lòu 恍惚hū修葺qì麂jǐ瓣bàn(四)形近字驿.路yì翻译.yì解释.shì选择.zé郑振铎.duó陡.峭dǒu徒.弟tú(五)解词迷茫、简陋、恍惚、晶莹、竹篾、修葺、修长(六)分析课文本文以“我和老余”一晚一早的所见所闻为线索,通过设置悬念和巧妙穿插,刻画了一组人物,展示了他们助人为乐的美好心灵。
1. 记叙顺序:通过顺叙和插叙不同记叙顺序的对比研究,可以看到:按时间顺序应该是:十多年前解放军路过这里学雷锋建造茅屋——哈尼族姑娘梨花照料小茅屋——梨花出嫁后,梨花妹妹继续照料小茅屋——瑶族老人借住后送来大米——“我们”路过这里住宿,修葺小茅屋。
本文这样写,使文章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2. 茅屋的主人是谁:解放军战士、梨花姑娘和她的妹妹、瑶族老人、“我”和老余等都是小茅屋的主人,本文赞颂的是先进人物的群体这一教学任务。
3. 找到文章的中心句“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
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
”4. 雷锋的名字在课文中只出现了一次,本文是用哪些内容或办法表现雷锋精神的?启发:(1)课文对小茅屋的介绍,都起到了哪些作用?(2)有人说“文中不只一次提到梨花,标题中也有‘梨花’,这是因为文中有个哈尼族姑娘叫梨花”,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结论:方便过往旅客的深山中的小茅屋,是雷锋精神的见证;人们建造、照料小茅屋的行动,是雷锋精神的体现;洁白、美丽的梨花是雷锋精神的象征。
写花写人就是赞美雷锋精神,小茅屋的来历就是讲雷锋精神代代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拟试题】一. 基础练习1. 选出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A. 地窖.gào赫.然hè窘.相脑勺.sháoB. 摩挲.suō恣.情zì颓.唐tuí踌.躇chóuC. 抖擞.揩.油熏.黑捻.D. 憎恶.wù虐.待nüè抚.摩fǔ平素.sù2. 选出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A. 平素(平时)颓唐(精神不振作)B. 赫然(赫赫有名)恣情(放纵感情)C. 优遇(优待)揩油(比喻占公家或别人的便宜)D. 抖擞(振作)打眼(引人注目)3. 鲁迅先生外貌最本质的特征是()A. 喜欢抽烟,烟嘴的一头已经熏黑可以为证。
B. 很瘦,但精神很好。
C. 头发直竖,根根向上。
D. 胡须很打眼,像隶体的“一”字。
4. 我只跟鲁迅先生见过一面,却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原因是()A. 鲁迅先生特别瘦,很有特点。
B. 鲁迅先生的头发和胡须与众不同。
C. 虽然只是短暂的邂逅,但鲁迅先生的外貌和为革命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及对进步青年的关怀让我终身难忘。
D. 早已听说过鲁迅先生,能有缘相逢,自然会记住。
5. 下列说法正确的几项是()(多项)。
A. 本文是一篇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
B. 本文用第一人称来写,便于“我”的心理活动和情节的自然展开,便于充分地抒情。
C. 本文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性格。
对鲁迅的外貌描写,由远及近,从粗到细,由整体到局部,使人物形象随着“我”的观察和感受,逐步丰满清晰起来。
D. 本文以“一面”为题,既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又点出了文章的描写重点,还提示了文章的主题所在。
6. 选词填空(1)店里冷得像地窖一样,冷气从裤管里向上。
(冒、爬、钻)(2)我(摩挲、抚摸、拿)着那本书,舍不得丢开,不说买,也不说不买。
(3)他从架上(取下、扳下、抽出)一本书来。
(4)“哦!您,您就是——”我(吞吞吐吐、结结巴巴、隐隐约约)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
7. 理解句中加点词语所包含的感情(1)他微笑....,好像我心里想着要说的,他已经统统知道..了一样。
..,默认地点了点头(2)这一来不会错了,正是他!站在前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二. 阅读理解(一)课外阅读邻居的小孩安静,是个盲童。
春天到来以后,小区的绿地上花繁叶茂,桃花开了,月季花开了,浓郁的花香吸引着安静。
昨天早晨,我在草地上做徒手操,安静在花树丛中,因为常常在花香中,她走得很,没有一点磕磕绊绊的感觉。
终于,她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来。
安静是个细腻的女孩子。
我们用眼睛看到浅绿深红的世界,安静用她的心来感受和理解。
安静的面前,同样是一个层次浓淡有致的春天。
我相信,她的没有视觉的世界,和我们一样丰富,甚至可能有比我们更丰富的地方。
安静极缓极缓地伸出她的手,在花香的引导下,她的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我几乎要喊出声来了,因为那朵月季花上,正停着一只白蝴蝶。
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
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神秘的灵性抓住。
蝴蝶在安静的手指间扑腾,安静的脸上充满了惊讶。
我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安静,我仿佛看见了她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
一瞬间,我深深地感动着。
安静细细地感觉着春光。
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离,安静仰起头来,在用心灵张望。
安静的心上,此刻一定画过一条美丽的弧线,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画过一道极其优美的飞行曲线。
我没有惊动安静。
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自我的缤纷世界。
安静在这个清香袅袅的早晨,无言地告诉我这样的道理。
(吴玉楼《触摸春天》,有删改)1. 从下面句子的括号里选出最恰当的词填到句子相应的横线上。
安静在花树丛中(A. 穿梭 B. 穿行),因为常常在花香中(A. 流连 B. 徘徊),她走得很(A. 顺畅 B. 平衡),没有一点磕磕绊绊的感觉。
2. 除了在开头点明安静是个盲童之外,文章还有哪些描写反映出她是双目失明的?请举出两个例句,并加以分析。
3.“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离,安静仰起头来,在用心灵张望”,句中的“在用心灵”可否删去?为什么?。
4. 安静触摸春天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用文中的话来回答。
5. 按照下面的提示,用简短的话说说安静是一个怎样的女孩?对春天:。
对弱小的生命(如蝴蝶):对人生:。
(二)课内阅读门外,细雨烟似地被秋风扭着卷着,不分方向地乱飞。
店里冷得像地窖一样,冷气从裤管里向上钻。
忽然,我看见架上横排着一列中文的《毁灭》。
《毁灭》?我记得一本什么杂志上介绍过,说是一本好书。
看一下那书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我便像得到了保证似的,立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
……“你要买这本书?”他看了我一眼。
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着的抚摩似的。
“是的。
”我低低地说。
他从架上扳下一本书来,版式纸张和《毁灭》一模一样,只是厚一点点,封面上印着两个八分体的字:《铁流》。
他用竹枝似的手指递给我,小袖管紧包在腕子上:“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一本好。
”他是谁?对我这样一个平日被人轻视的工人下那样诚恳的劝告?我一进门的时候本来就有点疑惑,现在更加疑惑了;猜不出是谁,自己断定:一定是一个不平常的人。
我一翻那定价:一元八角!“先生,我买不起,我的钱不够……”我的话低得连自己都听不见了,我不知道怎样才好。
我低了头,头脑里轰隆轰隆的。
我不敢看他的脸。
我只听见一个声音在问我:“一块钱你有没有?一块钱!”“有!”我抬起头,顿时恢复了勇气。
“我卖给你,两本,一块钱。
”什么?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这时,我忽然记起哪本杂志上的一段访问记——“哦□您□您就是□”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
一定是他!不会错,一定是他!那个名字在我的心里乱蹦,我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没有蹦出来。
他微笑,默认地点了点头,好像我心里想着要说的,他已经统统知道了一样。
这一来不会错了,正是他!站在前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越来越顽强的战士!我又仔细地看了的脸——瘦!我们这位战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
他带着奖励似的微笑,指着《铁流》对我说明:“我书本来可以不要钱的,但是是曹先生的书,现在只收你一块钱本钱;我那一本,是送你的。
”我费力地从里衫的袋里(公司为防止我们“揩油”,衣衫上一只袋都没有缝)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元,放到他的手里——他的手多瘦啊!我鼻子里陡然一阵酸,像要哭出来。
我恭敬地鞠了一躬,把书塞进帆布袋,背起便走出书店的门。
1. 在文中画横线的空白处填上恰当词语。
2. 在□处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3. 选文的记叙顺序是()A. 顺叙B. 倒叙C. 插叙4. 这部分文字开头描写书店阴冷,这属于什么描写?衬托了什么?选择正确的一项,将其序号填入括号。
()A. 属于自然环境描写,衬托书店生意不景气。
B. 属于自然环境描写,衬托我当时的心情。
C. 属于自然环境描写,衬托出鲁迅对进步青年的热情关怀。
5.(1)鲁迅先生的外貌特点可以用一个字概括,即。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这表现了鲁迅先生精神。
(2)文中对鲁迅先生除了外貌描写,还有描写,描写。
6. 以下是对选文中心思想所作的四种判断,把你认为最恰切的一种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A. 表现了作者生活的困窘和鲁迅先生对我的热情帮助。
B. 赞颂了鲁迅先生关怀、热爱进步青年的崇高品质。
C. 赞颂了鲁迅先生对进步青年的关怀热爱,表现了作者从鲁迅身上受到巨大鼓舞。
D. 表现了作者渴望买书的心情,及钱不够时的窘相。
7. 下面的句子,有的是比喻句,有的不是比喻句,请认真判断,是比喻句的在括号中画“√”,不是的画“×”。
A. 我鼻子里陡然一阵酸,像要哭出来。
()B. 门外,细雨烟似地被秋风扭着卷着,不分方向地乱飞。
()C. 店里冷得像地窖一样,冷气从裤管里向上钻。
()D. 他微笑,默认地点了点头,好像我心里想着要说的,他已红统统知道了一样。
()E. 看一下那书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我便像得到了保证似的,立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
F. 我赶到虹口公园去接班,天空正飞着牛毛细雨。
8. 指出下列句子中的破折号的用法,将答案写在括号中。
A. 这时,我忽然记起哪本杂志上的一段访问记——()B. 我又仔细地看他的脸,——瘦!()C. 我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元,放到他的手里——他的手多瘦啊!()D.“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一本好。
”()【试题答案】一. 基础练习1. A2. B3. B4. C5. BCD (本文是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A不正确)6.(1)钻(2)摩挲(3)扳下(4)结结巴巴7.(1)“微笑”表现鲁迅的慈爱与安祥;“点了点头”表现出鲁迅的信赖、放心;“知道”表现出鲁迅的理解与关切。
(2)“同志”表示“志同道合”的关系;“朋友”表示“亲密无间”的友谊;“父亲”包含“崇敬热爱”的情怀;“师傅”表示鲁迅是仿效学习的楷模。
这些称呼共同表现了作者对先生的爱戴崇敬之情。
二. 阅读理解(一)课外阅读分析:1. B(此题考查词语的理解运用)2.“在花香的引导下,她的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写的是嗅觉。
“安静仰起头来,在用心灵张望。
”写的是感觉。
(注意透过语言信息看实质)3. 不能删去。
因为安静的眼睛看不见,只能用心灵去感受。
(根据人物特点去思考)4.“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自我的缤纷世界。
”(往往是文中的议论性语句)5. 对春天无限热爱;对幼小的生命(如蝴蝶)十分爱护;对人生充满乐观。
(检测对文中语言信息的理解)(二)课内阅读1. 虽然但2. ,,——3. A4. C5.(1)瘦;“为了革命事业忘我工作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忘我无私的革命(2)对话描写、行动描写6. B7. A. × B. √ C. × D. × E. × F. √8. A. 表话没说完 B. 表提示 C. 表话题转换 D. 表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