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八 城市与城镇化(讲解部分)
培训资料_城市与城市化.ppt
3
返回
(3)分析城市D形成的主要区位条件(6分)
①铁矿资源丰富; ②临近河流,水源 充足,水力资源丰 富;③靠近(成昆) 铁路,交通便利。 (6分)
最新.课件
4
城市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1、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变化
A、宗教、军事的影响——已经很弱
B、交通、自然资源的影响——依然巨 大
2、影响城市区位的新因素
最新.课件
17
商业、行政、居住
居住区、文化区 工业区
成
都
市
同的
心功
圆 状
能 区
分
布
扇状分布
沈
阳
市
的
功
工业区
工业区
能
区
商业住宅
分 布
城
市 功 结构
能
分
历史因素 继承、保护、改变
区
的 结 构 和
成因
经济因素 距离、交通
收入、知名度、
社会因素 种族、宗教、文化
成
行政因素 制定政策、
因
城市规划、引导
最新.课件
最新.课件
25
社会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
社会因素对地域功能分区的影响主要表现 在住宅区的分化上。
行政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
作为政府行为的政策和城市规划对城市功能分区 的形成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引导作用,而且它从 整体上影响着城市功能分区的结构。
最新.课件
26
三、功能区的合理布置
一个城市是否能够最有效的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各 项建设用地之间的关系是否得到妥善、合理的处理,尤其是居住区与工业区 之间的合理组织。
2、布置在远离城市的地方
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ppt课件
完备的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
第一节 城第市一的产节生城与市定义的产生与定义
我国城镇确定标准的演变:
1955年建国后第一个城镇标准,采用居民点的人口下线数 量和职业构成两个要素相结合的方法。
•常住人口2,000人以上,居民50%以上为非农业人口的居民区以 及工矿企业、铁路站、工商业中心、交通要口、中等以上学校、 科学研究机关的所在地和职工住宅区等,常住人口不足2000人, 但在1000人以上,非农业人口超过75%,可以设置城镇居民区。 •聚居人口10万以上的城镇可以设市,市的近郊区无论农业人口 所占比例大小,一律视为城镇区。 •县级或县级以上国家机关所在地以及聚居2000人以上城镇可设 建制镇。
第三节 城镇化
城市化发展的S形曲线
第三节 城镇化
世界城镇化发展趋势
1970
0
2030
第三节 城镇化
四、中国的城镇化道路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在19世纪后半期开始,速度很 慢,发展也不平衡。 ▪解放后城市化速度较快,至20世纪70年代末约达 14%,改革开放后至1986年,按当时的户口划分标 准达到26%,实际上要比这个数字高,1999年达到 29.5%,2000年普查结果为36%,截止2009年,全国 城镇化水平46.6%。 ▪30年间城镇化水平提高了超过30个百分点,城市 规模快速扩张。但是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在东、中、 洗部地区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但是,城镇化的推进使得城市与城乡区域的和 谐关系不断被打破,威胁地球整体整体环境安 全。
第三节 城镇化
我国以往的城镇化政策,曾经长期将城市规模作 为国家城镇化政策的指针,很长时间内都是以限制城 镇化和城市发展规模作为政策标准。1989年的《城市 规划法》“国家实行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 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方针”。但是造成了一些弊端。
城镇化ppt课件
课程标准: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
镇化的特点,以及城镇化的利弊。
课标分析:课标的行为条件是“运用”
指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与考察学习目标是否 达成的条件。
学生的行为动词是“说明”表示要达到理 解层次,学习内容“不同城镇化的特点”是 要求学生在学习城镇化过程中可以分成利弊 两个方面阐述,主要说出城镇化“利”的方 面,认识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的,
随时间,速度在加快,范围在扩大
1.18世纪中叶以前 不足2%
工业化最早在英Leabharlann 2.20世纪初:13.3%扩展到欧美国家 3.2016年:54.3% 二战后,加速城市化
遍及全世界
(二)世界城镇化的进程
城镇化进程示意图—“S”曲线
城镇化水平比较高,城镇人口比例 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在有些地区, 城镇化地域不断向农村推进,一些 大城市的人口和产业迁往小村镇, 大城市人口减少。
的基础知识,第二节城镇化学习,要求学生根据已 有的知识分析地理原理,城镇化的意义,认识世界 城镇化的过程。
【能力水平】学生需要具备读图分析的能力,
思考城镇化所带来的问题有哪些,分析地理原理, 学会解决问题。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完善,运用图 表,归纳城镇化的空间发展过程。
【心理特征】高一年级的学生对于人文地理
根据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变化, 利用具体的例子,能够使学生的集中 注意力,快速进入课堂。并激发对学 习的动力和对本节课的兴趣。
环节二 新课授予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学习城镇化 的概念,衡量城镇化的三个指标是什么? 城镇化的发展动力?分析中国在城镇化 人口比例人均生产总值的图表上的位置, 认识到图表上的国家的分类和特点,归 纳城镇化的意义。
水平低、发展慢
城市与城市化
第七章 城市与城市化
4.(2011·海南高考)读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图示 地区东南部城市密集的原因。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区位因素及读图分析能力。
目 人教版地理 录
第七章 城市与城市化
解析:本题的解题思路有两个要点:一是东南部和其他地 区的比较,东南部的区位条件比其他地区优越在哪里;二 是区位条件的分析要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个方面 分析。 答案:临海、地形平坦(为平原)、交通发达、经济发展水 平高、人口稠密、大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强、政策支持等。
B.1982~2000年,两城市的边缘区常住人口密度变化特 征不同
C.2000年甲城市的人口规模比乙城市的小 D.2000年乙城市的服务范围比甲城市的小 命题立意:本题通过不同城市人口密度的比较,考查城市 服务范围的大小和影响因素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目 人教版地理 录
第七章 城市与城市化
解析:本题考查城市等级、城市化、城市人口等知识点, 意在考查考生读图分析能力。由图可知,甲城市纵、横坐 标的数值都大于乙城市,1982~2000年甲城市的人口、 规模、服务范围都大于乙城市;从甲、乙两城市三个年份 的常住人口密度变化可以看出,甲城市中心区常住人口密 度在变小,人口向郊外迁移;而乙城市三个年份常住人口 密度在变大,城市化进程加快。故选D。 答案:D
3.吉林省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变化特点是
()
A.2000年全省土地利用集约度自西向东逐渐升高
B.2000年以来全省土地利用集约度的地区差异没有变化
C.2009年全省土地利用集约度较2000年总体提升
D.长春市土地利用集约水平提高幅度最大
4.城市中土地利用集约度最高的功能区是
()
2024广东高考地理第一轮章节复习--专题八城镇与乡村(含答案)
2024广东高考地理第一轮章节复习--专题八城镇与乡村(含答案)专题八城镇与乡村基础集训知识点一乡村、城镇的空间结构(2023届广东部分学校开学,1—2)我国特大城市常见的空间结构分别有单中心结构模式、带状结构模式、放射结构模式、多中心组团结构模式。
读我国城市空间结构演变基本模式图。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我国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特征说法正确的是()A.单中心结构模式可通过三种增长模式分化发展B.带状结构模式通过轴向增长演化为多中心组团结构模式C.多中心组团结构模式只能直接演化成单中心结构模式D.放射结构模式可通过填充增长演化成单中心结构模式答案D2.近年来,全国多数沿江、河、湖、海的特大城市提出并实施了跨江、跨河、跨湖、跨海发展战术,城市空间结构增长模式扩张最可能出现()A.跳跃增长B.填充增长C.轴向增长D.差别不大答案A(2022辽宁二模,1—3)上庄村,位于安徽省绩溪县城西41余里处,黄山东麓,已有1 000余年历史。
上庄村居民历来聚族而居,世代繁衍相传。
村内巷深曲折,石板道蜿蜒,古民居错落有致。
村内各功能分区明显,建筑集中分布在各功能分区中间。
近年来,村民往村外迁,保留村内古民居。
下图为上庄村平面图。
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3.推测影响上庄村功能区和建筑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有()①地形②光照③交通④文化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4.上庄村古民居的建筑特点是()A.白墙黑瓦B.厚墙高院C.单坡屋顶D.干栏巢居答案A5.近年来,村民往村外迁,保留村内古民居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历史底蕴B.增加公共设施C.开发房地产D.促进旅游发展答案D(2022广东,13—14,6分)我国某特大城市一老旧厂区经过近十年的改造,于2023年被评为国家最佳文化创意产业园。
2023年以来,该产业园又持续转型为文创旅游空间,大众游客替代文创从业者和爱好者成为消费的主要群体。
下图示意2023—2023年该产业园功能分区演化。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ppt考点解析课件
地区而言,就是城市等级体系的形成过程。 2、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由于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在不同地区和同一地区的不同时期,推力 和拉力的具体内容可能很不相同,其相互作用的结果也不一样。
3、城市化的意义: 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城市化不仅带来
原因分析
以市场、交通 等优势吸引引起
扩大
分异明显
市区的工厂企 业纷纷外迁
为降低成本、 保护环境
能以某个区域内的城市(镇)为例,分析不同规模 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1)了解我国城市等级划分的标准,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城 市等级划分的标准是不同的。 (2)了解不同等级的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及其范围是不同的。
2019/10/18
教学资料精选
14
谢谢欣赏!
2019/10/18
教学资料精选
15
实地听完整堂课。
•
3、课前预习
•
课前预习新课内容,找出不理解的地方标记下来。预习后尝试做课后练习题,不要怕出错,因为老师还没有讲,出错也是正常的。
•
关键是,出错了你就知道上课时应该重点听哪里,注意力自然就能集中了。
•
4、即便上课时不理解也不要放弃
•
有些同学觉得老师讲的听不懂,就干脆不再听讲,按照自己的方法去学习。其实这样做真的很傻,因为不听讲就非常容易和同学们的学习进度脱节,这就会直接导致考试时成绩下降。原因是,老师讲的内容不一定都在教材中体现,有相当一部分重点内容
•
认真听讲的第一个阶段就是上课时间无条件地“往前看”,上课的时候看书往往很容易开小差。摒除杂念,将视线从摊在眼前的书上移开。老师讲课的时候只看前面,集中注意力听老师嘴里说出来的话,那才是认真听讲的态度。
第八单元 城市与城市化(知识讲解内容)
业区建筑物密度最小ꎮ
洲城市中心多广场㊁教堂等建筑ꎬ高层建筑在市中心以外ꎮ 发展历史悠久ꎬ城市格局与主体风格已经形成ꎮ 城市ꎮ
所占面积比例逐年下降ꎻ 商业区虽然也有向郊区交通便捷处移 动的趋势ꎬ但幅度较小ꎬ在市中心所占面积仍然较大ꎮ (2) 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因素
排列ꎬ以显示皇权的至高无上ꎮ 主与法制精神ꎮ
㊀ ㊀ ②住宅区要建在城市盛行风的上风向㊁河流的上游ꎮ
安排一些非公用建筑物ꎬ 如仓库等ꎮ 这样既可对住宅区起到防 护作用ꎬ又可增加绿地面积ꎬ改善城市环境ꎮ 2. 城市等级与城市区位
③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要有卫生防护带ꎬ 带内可植树造林ꎬ
(1) 城市等级与城市服务范围之间的关系
考点二㊀ 城市化
㊀ ㊀ 1. 城市化进程
其交会处为中心ꎬ国会大厦居于高处ꎬ 体现了美国人所标榜的民 ①主要是合理安排工业用地的位置ꎬ 减少对生活居住区的
布局原则 当地为一个主 导 风 向ꎬ 应 布 局 在 从风向 对大气有污染 ( 有害 气体和烟尘等 ) 的工 矿企业( 如石油化工 厂㊁火力发电厂等) 下风向 当地为季风区ꎬ 则 应 布 局 在 与 冬 夏季风风向相垂直的郊区 最佳位置是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 风向
第八单元㊀ 城市与城市化
51 ㊀
第八单元 ㊀ 城市与城市化
对应学生用书起始页码 P122
考点一㊀ 城市地域结构与城市等级体系
㊀ ㊀ 1. 城市地域结构 (1) 城市功能区的判断方法
地存在差异ꎬ具体分析如下: 租最高峰ꎮ
城市不同区位土地的交通通达度不同ꎬ 地租高低也就相应 a. 市中心:有多条道路穿过ꎬ 通达度最高ꎬ 地租最高ꎬ 形成地 b. 市中心附近远离主干道的地区:通达度差ꎬ地租较低ꎮ c. 城市主要道路与环线交会处:地租较高ꎬ形成地租次高峰ꎮ
高中高考地理复习第8章第2节城镇化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第二节城镇化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一、城镇化的意义1.城镇化的概念指乡村人口向城镇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的过程,也称城市化。
2.城镇化的三个主要标志(1)城镇人口增加。
(2)城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例上升。
(3)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扩大。
3.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4.城镇化的意义(1)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关系。
①一个国家和地区城镇化的水平,体现其工业化程度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②城镇化和区域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
(2)城镇化的意义。
①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③改善城乡居住环境。
④增强区域社会和谐。
二、世界城镇化进程1.世界城镇化进程(1)18世纪中叶之前:世界城镇化水平极低。
(2)18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世界城镇化开始加快发展。
(3)20世纪以来:世界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迅速上升。
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特点1.问题及原因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四、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1.应用方向:城市规划、市政建设、公共服务等。
2.主要表现(1)城市日常生活。
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对各类空间信息的储存、分析和处理功能,结合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导航功能,为市民日常生活提供便利。
(2)服务于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
地理信息系统依托其强大的数据管理、图层分析、制图等功能,为政府、企业等提供全方位的应用服务。
五、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1.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具体体现例证乡村景观能够体现人们顺应自然、趋利避害的生活智慧江西婺源月亮湾“宅高田低”的空间格局,使得高宅可避洪水、低田便于灌溉安徽宏村:村落水系不仅为村民提供了水源,而且调节了气温,创造了一种良好的人居环境;村中的祠堂、书院等,体现着当地的耕读文化乡村景观能够体现当地人们的社会组织形态、精神追求福建永定土楼适宜聚族而居,体现了御外凝内的集体精神2.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具体体现例证一些城镇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会有自己的色调、色彩我国江南城镇的粉墙黛瓦,意大利佛罗伦萨的黄橙交织,智利瓦尔帕莱索老城区住房的颜色五彩缤纷城镇中的各种建筑,反映了某种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北京四合院在建筑上遵循严格的礼制城镇的空间格局反映某种价值追求我国古代都城建设突出以君主为中心的思想,强调城廓方正、对称,宫城居中考点一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2022·全国乙卷)中心城区通常为城市中人口最密集的区域。
城市与城市化(知识讲解)
城市与城市化考点解读考点提示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复习建议认识城市形态与环境的关系;了解城市区位因素;了解城市功能分区;掌握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认识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了解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了解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
比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及形成原因;认识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
知识清单一、城市形态与地域结构1.城市形态(1)概念:每个城市都占据着一定的________,有着特定的________。
(2)成因:与________密切相关。
(3)主要类型:________、条带状、________。
2.城市土地利用类型:________用地、________用地、政府机关用地、________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________用地和农业用地等。
3.城市功能分区(1)形成原因:不同类型的________在城市里的集中。
(2)三种主要类型a.住宅区:城市里最________的土地利用方式,占据城市空间的40%~60%。
住宅区分化为________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
b.商业区:多位于________、________两侧及街角路口处,主要形状为________、条状,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出现了________区。
c.工业区:一般靠近________、________和公路等交通比较便捷的地带。
(3)城市功能区的特点:各功能区之间并无明确的________,一个功能区往往以________为主,也可兼有其他功能。
(4)城市功能分区的成因a.历史因素:城市的________土地利用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功能分区的现状。
b.经济因素:影响地租的因素主要有距离________的远近和________。
一般来说,商业区一般选择地租最高的________和地租次高的________;住宅区选择地租较高的________两侧;工业区选择在地租较低的其他地方。
城市与城市化ppt2 人教课标版
探究作业:用六边形嵌套理论 解释荷兰圩田居民点的设置。
延伸:用学会的方法为所在城市的升级 提供相应的规划
本节认知线索: 城市化的现象和过程 城市化的概念
城市化的阶段特征
城市化的特点和标志
城市化的地域特征
城市化与环境
第三节 城市化 [第1课时教学目标]
(2课时)
1.会结合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过程的实例,概括城市化 的过程就是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 镇的过程。 2。理解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和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对城市 化的推动作用。 3.明确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城市化水平的标志。 4.掌握以伦敦市为实例的城市化特征主要有:城市用地规模扩 大,城市人口比重增加。 5.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法;活动法
[教学过程]
导入:依据所学讨论、推测本市 城市化所经历的过程
•出具本地城市化的历史照片,共同描 绘变化景象 •阅读p31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概 括中国城市化进程。
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起步晚 水平低 速度快)
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讨论1:假设你是在一个百万人口的特 大城市,如果人口增加1%,推测将会 带来哪些问题? 讨论2:假如你所在的城市占用了周边 10%的乡村,又将带来哪些影响? [总结讨论,得出结论(略)]
二、推动城市化的动力
三、城市化水平的标志
四、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四、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四、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ing/-ed
-ing/ed
-ing/-ed
[第2课时教学目标]
1、明确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过程所处的阶段及其特点。 2、明确城市化对生物多样性、土地质量、水质水量和地下 水、城市气温等的不良影响。 3、了解平整土地、修建水利设施、绿化环境等对提高人们 生活水平和促进社会发展以及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 等方面的有利影响。 4、明确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的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居民点可以和无污染、规模小但劳动力需求多的工厂企业(如电子装配厂、家具制造 厂等)交错分布
对环境有轻度污染的工矿企业应当与居民点有一定的距离
对环境有严重污染的工矿企业应远离居民区,并建设卫生防护带加以隔离
(3)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①控制城市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规模相适应。②合理布局城市道路,合理 增修交通基础设施。③规范汽车尾气的排放标准;加强绿化,减轻交通污 染。④加快住房建设,构建和谐人居环境。 (4)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一方面针对城市污染源,加大对大气、水、噪声、固体废弃物等污染的综 合治理力度;另一方面大力加强绿化建设。 三、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1.影响城市景观 表现:美国城市中心多摩天大楼,建筑高度向郊区递减;欧洲城市中心多广 场、教堂等建筑,高层建筑在市中心以外。 原因:城市发展历史不同,美国城市发展历史短,欧洲城市发展历史悠久,城
简述甲、乙城市共同的区位优势。(12分)
方法应用
解析 描述城市的区位优势,要分别从自然条件(地形、地势、气候、河 流、水源),社会经济条件(农业基础、交通条件、城市等级和相关职能)两 方面进行,注意答案的完整性。
答案 地处河谷平原,地势平坦宽阔;气候较温和;河流较多,水源充足;周边 地区农业基础较好,农产品丰富;交通便利;是当地的经济、文化、政治中 心。
国家类型 比较项目 起步 时间
目前 速度
早晚 原因 快慢 原因
发达国家
早(英国最早,从18世纪中叶开始) 工业化早 趋缓(甚至停滞) 城镇化已推进到相对成熟阶段
发展中国家
晚(20世纪中叶以来) 国家独立较晚,工业化晚 快 民族经济发展,人口增长迅速
城镇 人口 比重
所处阶段
城镇化 表现及 原因
大小 原因
地理 北京专用
专题八 城市与城镇化
考点清单
考点一 城市功能分区与城市等级体系
基础知识 一、城市功能分区 城市土地可用来作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农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 住宅用地等。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里的集中,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 如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行政区、文化区等。功能区之间并无明确 界线,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用地。
观念等的巨大变化,它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
表现。
二、城镇化进程
从世界各国城镇化进程来看,城镇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条稍被 拉平的“S”形曲线,如下图所示:
城镇化进程示 发展阶 特点
意
段
问题
发展新趋势 国家
后期 阶段
城镇化水平比较高,城市 中心区表现出衰落的 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 迹象 至停滞
表现 原因
大(70%以上)
小(不到40%)
起步早,城镇化水平高
起步晚,城镇化水平低
后期成熟阶段
初期阶段或加速阶段
逆城镇化现象
城市发展不合理
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郊区 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快,农村
基础设施的完善
劳动力过剩
四、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镇化问题:城镇化问题主要是由于城市人口膨胀、城市规划不合理、 产业布局与产业结构不合理以及城市发展过程中不注意环境保护等人为 原因造成的。城镇化问题不是城镇化进程中必然出现的,其实质是城市发 展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不相适应响 交通通达度越高,土地价格或地租越高。城市不同区位土地的交通通达度 不同,地租高低也相应地存在差异,因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
4.常见的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模式
二、城市的等级划分 1.划分城市等级的依据:人口规模。我国城市等级从大到小依次为超大城 市、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 2.城市的功能、数目与服务范围
问题
表现形式
环境质量下降
城市交 通问题
①大气污染;②水污染;③噪声污染;④固体废弃物污染;⑤光污染;⑥辐射污染
①交通拥堵,上下班高峰期尤为严重;②交通事故频繁发生;③公共交通发展缓慢; ④停车位紧张
城市住 宅问题
城市社 会问题
①住宅质量低、设备缺少、住房破损;②房价昂贵使大量住房空置,空房率上升; ③大量外地人口流入城市,缺乏住房,出现贫民窟、棚户区;④住房费用飞涨
对大气有污染(有害气体 当地为一个主导风向,应布局在其下风向 和烟尘等)的工矿企业(如 当地为季风区,则应布局在与冬夏季风风向相垂直的郊区 石油化工厂、火力发电厂
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等)
对水体污染严重的工矿企业(如印染厂、农药厂、化肥厂等)应布 局在远离生活区和生活用水取水口的下游河段
从环境综 合效益的 角度考虑
①就业困难,失业现象严重;②贫困问题,特别是失业者、技术过时者和受教育程 度低者;③老年人口问题(人口老龄化);④内城经济衰退
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 (1)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 的城市发展机制;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建设卫星城。
心商务 状
数量昼夜差别大;建筑
区)
物高大稠密;功能分区
明显,有水平分异、垂
直分异
工业区
集聚成片,在工业城市尤 专业化程度高,竞争、 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趋向于沿交通
其是重工业城市所占比 协作导致集聚,又因为 干线分布
重较大
环保、地租等因素导致
分散
2.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因素
3.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 (1)经济因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城市功能区形成的主要因素。原因主 要有两方面:一是由于地理位置、交通通达度的不同造成了地租差异;二 是城市各项功能活动(如商业、工业、住宅等)的付租能力往往随空间位 置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城市功能分区是这两方面的有机结合,具体分
(2)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对城市进行功能分区,妥善安 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 和住房条件。 (3)建设生态城市
重点难点 城镇化、郊区城镇化与逆城镇化
①城镇化
②郊区城镇化 ③逆城镇化
表现 人口由乡村迁往城市,农村地域 转化为城市地域 人口由市区迁往郊区
出现逆城镇 化现象
发达国家
加速 阶段
人口和产业向城市迅速 出现了劳动力过剩、 聚集,城镇化推进较快 交通拥挤、住房紧张
、环境恶化等问题
出现了郊区 城镇化现象
发展中国 家
初期 城镇化水平较低、发展 问题较少,处于城镇化低水平时
阶段 较慢
期
三、城镇化进程的空间差异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直接导致城镇化的地区差异,一般来说,经济越发 达的地区,城镇化水平越高;反之越低。城镇化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表 现出不同的进程。
成因 城市的拉力和乡村的推力
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堵
人口由市区迁往农村和小城镇
城市中心居住环境恶化,为追求更好 的生活环境
郊区城镇化和逆城镇化
表现
城镇化进程
迁移方向
城市自身发展
主要发 生国家
郊区城 镇化
城市发展的加速 阶段
居民、企业迁往 城市面积扩大,人 发展中
郊区
口增多
国家
逆城 镇化
城市发展的后期 阶段
基础知识
考点二 城镇化
一、城镇化的含义
1.概念
城镇化即人口向城镇集聚,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2.标志
①城镇人口增加;②城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例上升;③城镇建设用地
规模扩大。其中②为最重要的指标,它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3.影响
城镇化不仅带来了聚落形态的变化,还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
市格局与主体风格已经形成。 2.影响建设格局 杭州:受我国古代“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影响,形成山水城市。 北京:皇宫建筑群雄踞城市中心,其他主要建筑则沿中轴线排列,以显示皇 权的至高无上。 华盛顿:以国会大厦和白宫的东西向和南北向两条轴线及其交会处为中心, 国会大厦居于高处,体现了美国人所标榜的民主与法制精神。
居民及工商业迁 大城市人口减少 发达
往农村或小城镇
国家
方法技巧
方法 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分析
例 [2015福建文综,37(2),12分]下图示意关中地区和楚河地区。阅读图文 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 发源于关中地区的戏剧“秦腔”,历史源远流长。古丝绸之路上 的楚河中游地区有一块“秦腔飞地”(乙城附近),当地有数万人是关中地 区居民的后裔,至今仍保留着原有的民间文化和风俗习惯。 材料二 吉尔吉斯斯坦多山地,林木等资源丰富;农业以畜牧业和小麦、棉 花等种植业为主。在楚河中游地区,中吉两国合资建设的造纸厂规模与产 量居中亚地区前茅。
1.城市功能分区
功能区
形态
特征
位置
住宅区 占地面积大,是城市的主 建筑质量上,出现高级 高级住宅区 城市的外缘,与文
要功能区,占城市空间的 、低级分化;位置上,高
化区联系
40%~60%,工业化后出现 级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 低级住宅区
分化
展
内城、工业区附 近,与工业区联系
商业区(中 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 经济活动最繁忙;人口 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
3.城市的合理规划 (1)首先选择城市的布局形式:集中紧凑式还是分散疏松式。 (2)进行功能区的合理布局。其中,在协调工业用地与生活居住用地之间的 关系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便利的交通。 ②合理安排工业用地的位置,减少对生活居住区的污染。
基本原则:
类型
布局原则
从风向 角度考虑
从河流角 度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