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合集下载

社会组织与政府的关系

社会组织与政府的关系

金英君:社会组织与政府关系研究2015年02月09日13:24 来源:前线网原标题:社会组织与政府关系研究当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社会组织与政府的关系正在发生巨大变化。

这对社会组织自身的发展路径和发展模式有着重要的影响,亦对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并管理社会组织具有深刻的意义。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为社会组织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社会组织与政府存有三种关系模式随着社会组织承担起部分公共物品的供给,并承接在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剥离出来的不属于政府的职能,社会组织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也在发生很多变化。

按照社会组织与政府关系的紧密程度依次减弱排序,社会组织与政府的关系主要存在三种模式:第一,父子模式。

这是社会组织与政府关系中最为亲密的一种模式。

这一模式中的社会组织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行业协会类组织,另一类是枢纽型社会服务类组织。

前者的独立性更强,后者的独立性较弱,对政府的资金和政策有很高的依赖性。

由于与政府关系密切,这一模式下的社会组织会受到政府更多的关注,资金和政策优势明显,在社会管理、社会服务上发挥着重要的“枢纽”作用,活动空间也比较大,但是具有自主性差的弱点。

第二,依附模式。

这类社会组织虽然不是直接从政府内部产生,却是在政府的密切关注或直接扶持下产生的,其工作也主要是承担政府赋予的某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这类社会组织就整体规模而言相对较小,只能依附于政府来发展自身,脱离政府后能否独立生存还存在不确定性。

这一类型的组织虽然能够得到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但是难以寻求与政府的合作机会,在与政府的互动中会遇到政府部门不太理解和支持的情况。

第三,独立模式。

这种模式的社会组织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与政府的关系相对松散,没有政府的直接注资,政策性优待也非常有限。

这类模式的社会组织与政府的互动关系简单地说就是“政府出钱、社会组织出力”。

新形势下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新形势下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新形势下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提起政府与社会,很多人会想起“政府是社会的长子”这句话,因为它基本说明了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即:政府来源于社会;政府在拥有社会赋予的权力的同时,对社会负有一定的义务;政府的行为可能与社会的期望存在一定的差距;政府的行为对社会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政治学认为,政府是国家的代表,政府的行为就是国家的行为。

政府是社会的产物。

一、新公共管理概述(一)新公共管理的概念新公共管理是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它既指一种试图取代传统公共行政学的管理理论,又指一种新的公共行政模式,还指在当代西方公共行政领域持续进行的改革运动。

其名称在西方各国也不尽相同,如在英国叫“管理主义”,在美国则称为“企业家的政府”或“新公共管理”,在其他一些国家又称为“市场导向型公共行政”等等,但它们都具有大体相同的特征。

(二)新公共行政管理的基本特征第一,政府的管理职能是掌舵而不是划桨。

新公共管理主张政府在公共行政管理中应该只是制定政策而不是执行政策,即政府应该把管理和具体操作分开,政府只起掌舵的作用而不是划桨的作用。

第二,政府应重视提供公共服务的效率、效果和质量。

新公共管理根据交易成本理论,认为政府应重视管理活动的产出和结果,应关心公共部门直接提供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应能够主动、灵活、低成本地对外界情况的变化以及不同的利益需求作出富有成效的反应。

第三,新公共管理反对传统公共行政重遵守既定法律法规,轻绩效测定和评估的做法,主张放松严格的行政规制(即主要通过法规、制度控制),而实现严明的绩效目标控制,即确定组织、个人的具体目标,并根据绩效指标(performance indicator)对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测量和评估,由此而产生了所谓的三E,即经济(economy)、效率(efficiency)和效果(effect)等三大变量。

第四,政府广泛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手段和经验。

二、我国传统的政府——社会关系存在的问题我国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是由政府对一切社会事务“大包大揽”,等级性的行政联系通过各种形式的单位以及农村组织渗透到整个社会,社会组织实质上承担着国家行政机关的部分功能,成为一级政权的附属物。

行政管理中的政府与社会关系

行政管理中的政府与社会关系

行政管理中的政府与社会关系在行政管理中,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政府作为一个国家的管理机构,承担着维护社会秩序、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提供公共服务等重要职责。

而社会则是政府的承载体和服务对象。

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着行政管理的效果和社会的发展。

首先,政府应该与社会保持紧密的联系。

政府作为代表国家权力的机构,必须密切关注社会的需求和问题。

政府应该通过各种形式的沟通和交流,了解社会的声音和意见。

只有真正了解社会的需求,政府才能更好地制定政策和措施,解决社会问题,满足社会的期待。

其次,政府应该积极参与社会事务。

政府不仅仅是一个管理者,更应该是社会的参与者和引导者。

政府应该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推动社会进步。

政府可以通过组织公民参与决策、开展社会调查研究等方式,增强政府与社会的互动和合作。

只有政府与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政府应该建立健全的社会治理机制。

社会治理是政府与社会之间关系的重要体现。

政府应该通过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完善的社会组织和参与机制等手段,实现对社会的有效管理和调控。

政府应该发挥好自身的职能,加强社会治理,提高社会管理的效能。

同时,政府还应该注重培养社会自治能力,鼓励社会组织和公民自主参与社会事务,实现政府与社会的合作共治。

另外,政府应该加强对社会的服务。

政府的存在就是为了服务社会。

政府应该提供公共服务,保障社会的基本权益。

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投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质量和覆盖面。

政府还应该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和保护,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只有政府真正为社会服务,才能赢得社会的信任和支持。

最后,政府应该与社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政府不能孤立于社会,而应该与社会各界建立紧密的联系和合作。

政府可以通过与企业、非政府组织、社会团体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动社会的发展。

政府还应该倾听社会的声音,尊重社会的意见,与社会一起解决问题,共同促进社会的进步。

政府与社会关系的ppt

政府与社会关系的ppt

(三)按“大社会”的内在要求改革社 会。
案例分析
张霞自焚抵制拆迁受伤,生死未卜。
1998年张霞在青岛购买一块180平方米土地开酒 楼。2007年6月,这片土地被当地政府卖给开发商做 小产权住宅。开发商提供近300平方米的小产权住宅 进行置换,她拒绝了这一补偿协议。 此后两年内,张 霞的房子四次面临强制拆迁。2009年10月28日,张 霞在自家门前,面对拆迁挖掘机,将汽油浇在了自己 的身上。有媒体评价说,“与成都唐福珍自焚事件不 多的区别在于,张霞现在还活着。” 张霞的房子 随后被拆除。其所在的街道办事处党委书记接受采访 时表示,“我们是依法拆除的,张霞的行为是妨碍公 务、阻碍施工”
一.政府与社会的联系
〈1〉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政府与社会联系的表现:
在前资本主义时代,社会被遮蔽在政府之中。如古希腊时期,存在 政府即社会,社会即政府的现实,私人生活和政治生活紧紧的结合 在一起,即所谓的“人天生是一种政治动物”。资本主义启蒙时期 的思想家认识到政府与社会是两种不同形式的组织,他们采用自然 法的假设,按照社会契约论的理解构建了政府与社会间的关系。近 现代,政府与社会处于二元分立的状态,彼此互相影响,渗透。政 府与社会的关系就成了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新自由主义与法团主 义等派别争论的主题,其中的法团主义和自由主义最具色彩。自由 主义尝试寻求一种有别于政府体系的独立社会,其政治设计从制度 上对可能越界的政府权力确立了社会防范机制,塑造了一种作为政 府对立面的社会状态。法团主义希望通过一些中介组织作为传达政 府与社会利益的机制,模糊了政府与社会的界限,体现了一种新的 政府与社会的结合形式。
2.如何认识和处理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政府与社会关系处理的恰当与否,对于中国现代 化进程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在处理这一关系的 过程中,不能偏废社会,政府任何一方。如果没 有社会,内生于社会之中的政府难以产生,因为 政府并不是独立于社会之外的一个自足体;作为 公共权力代表的政府,其职能是有具体的人来承 担的,有可能存在权力越界与滥用的问题,没有 社会,政府就缺少从外部监督,制约的社会力量。 如果没有政府,公民个人的自由与权力难以得到 有效的保证,市场经济的缺陷难以得到有效的弥 补,政府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在现实中都是国家的 代表,它代替国家行驶众多具体的职能。

社会组织与政府关系的机制创新与实践

社会组织与政府关系的机制创新与实践

社会组织与政府关系的机制创新与实践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越来越紧密,而且随着社会变革的不断推进,社会组织在各种场合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因此,如何创新社会组织与政府的关系机制,使得二者之间能够更好地协作、互动,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合作社会组织与政府的合作,不仅有助于社会问题的解决,也可以推动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

政府需要社会组织的支持,因为社会组织可以提供大量的资源和经验,有助于政府更好地开展工作。

同时,政府的支持也是社会组织顺利开展工作的必要条件之一。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扶持资金和政策补贴,为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

二、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协同互补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应该建立起协同、补充和互补的关系。

政府应该耳听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处理有关社会组织的利益问题。

同时,政府还可以发挥优势,通过提供必要的资源,促进社会组织的发展。

社会组织应该协助政府发挥其优势,为政府提供相应的服务。

社会组织应该积极与政府合作,共同推动社会事业的发展。

同时,社会组织还应该促进公共服务的改进,为民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三、机制创新与实践社会组织与政府之间的合作需要一个稳定、规范、有效的机制来保证。

因此,如何创新社会组织与政府的关系机制,成为当前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政府可以建立多种机制,来做好与社会组织的沟通和协作工作。

例如,可以通过设立征求意见箱等方式,听取社会组织和市民的意见和建议,以此来指导政策和行政工作。

同时,政府也可以建立专门的机构来协助社会组织解决问题和提高管理水平,这样可以有效地推动社会组织的发展和提高其服务能力。

社会组织也可以通过创新机制,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

例如,可以建立多种专业团队或联盟来推进自身的发展和服务水平,并且倡导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同时,社会组织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提高自身影响力和话语权,例如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有关问题的文章或研究报告,以此来扩大影响力。

社会组织与政府的关系

社会组织与政府的关系

社会组织与政府的关系一,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合作关系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全球性的“结社革命”使得社会组织在民族国家的社会政治生活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和影响力,在理论上给以国家权力为核心的民主政治理论和官僚制理论提出了挑战,在实践中也引起了世界各国公共治理体制的深刻变化,有些国家通过治理变革对其进行容纳和引导,社会组织成为公共治理的良性力量,也有的国家社会组织成为颜色革命中不容忽视的主要政治对抗力量,引起政治生活的动荡。

我们认为,面对社会利益多元格局逐步凸显、公民需求日益分化的新形势,社会组织与政府应该在法治的框架下建立稳定的政治互信和良性合作关系,以有效弥补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现象带来的治理缺失,努力实现合作善治,提高社会整合水平,满足公民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

1,问题的缘起:为何社会组织与政府需要合作首先是面对社会利益分化和公民需求多元化的新形势,出现了市场机制与政府机制同时失灵的现象。

市场机制下的私营部门以逐利为天职,人们逐渐发现企业和个人单纯的自利倾向并不能自动导致公共利益的实现,而由政府组织来提供公共产品、监管私营部门的社会成本也是很大的,政府组织也有自身利益和道德风险,加上官僚制不可避免的整齐划一、反应迟缓、效率低下,公民日益多元、殊异的服务需求无法从这两种机制中得到完全的满足,客观上呼唤一种新的机制的出现,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治理常常是以弥补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新机制姿态出现的。

其次是社会组织有其自身优势。

社会组织一般采取扁平化结构,运作机制灵活,常采用项目管理方式提供社会服务,避免了政府组织惯有的森严官僚层级导致的效率低下和对社会需求的不敏感,它的民间性、草根性使其具有联系基层的天然优势,能够贴身、即时满足公民的多样化需求。

社会组织的公益性也能够吸引更多人关注和参与公共生活,具有良好的社会动员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来推动社会问题的解决。

也就是说,相比私营部门的天然逐利倾向和政府组织的官僚病,社会组织更容易获得社会信任,更容易积累起雄厚的社会资本,这些社会资本是进行有效社会动员、实现良好治理的基础性条件,大大降低了通过合作获得善治的管理和服务成本。

公民社会与政府关系

公民社会与政府关系

公民社会与政府关系公民社会与政府关系一直是社会学和政治学的研究热点之一。

公民社会是指在国家和家庭之外的民间组织、社区和个人网络,是各种利益群体和公民组织的集合体。

政府则是国家权力机关的代表体,通过法律、行政和经济手段来管理社会。

公民社会和政府的关系密切相关,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决定了社会的运行方式和政治体制的性质。

一个健康的公民社会可以有效地监督政府的权力运行,促进政府的公正和透明。

而政府则应该为公民社会提供必要的保障和支持,使其能够充分发挥作用,推动社会进步。

公民社会在现代社会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利益群体,更是一个承载着社会公平正义理念的力量。

公民社会通过各种组织形式,如非政府组织、慈善机构、公民运动等,为弱势群体争取权益,推动社会变革。

它是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

在公民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应该扮演一个积极的角色。

政府应该尊重和保护公民社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为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合理的制度保障。

政府应该倾听和回应公民的声音,加强与公民社会的对话和合作,形成互动共治的格局。

只有政府和公民社会之间的合作与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然而,公民社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并不总是顺畅的。

在现实中,有时政府会限制公民社会的发展,干预其内部事务,以维护自身的权威和利益。

有时,公民社会也会对政府的作为提出质疑和批评。

这种情况下,政府和公民社会之间的对立和冲突可能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因此,建立和谐的政府和公民社会关系是一个重要的课题,需要政府和公民社会共同努力来解决。

如何建立和谐的政府和公民社会关系呢?首先,政府应该加强内部的治理能力与透明度,提供公民监督的可行性与途径。

其次,政府和公民社会应该保持沟通和对话的渠道畅通,形成信息的对称和互动。

公民社会应该尊重政府的决策和法律,同时政府也应该充分倾听公民的声音,并及时回应。

最后,政府和公民社会应该共同参与社会的治理与问题解决,形成共治的局面。

政府职能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政府职能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在政府与社会关系处理中,一般政府居于主导地位,因而研究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必定要从政府本身着眼,包括政府的本质、存在的依据等基本的理论问题。

一、什么是政府人们在使用政府这个概念的时候,往往与国家的概念相联系。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家通常从国家的本质意义上理解国家的含义,即国家是一个阶级统治另一个阶级的工具,而政府是履行国家职能、执行国家权力的机构。

在政治科学分析中,人们更愿意进而将国家的概念实体化,从公共权力的角度去概括和理解,即认为国家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公共权力,而政府就是执掌公共权力的主体,是行使国家公共权力的代表,是按照一定规则建立起来的组织机构体系。

政府作为执掌国家公共权力的主体的意义在于两个方面:其一,它能够对社会公共资源作出权威性分配,同时也能够对社会公共事务作出权威性决定。

简而言之,作为执掌社会公共权力的主体,它执掌了对于社会公共资源的控制权。

其二,政府作为一种公共权力机构,它自身的生存是通过社会的捐税来解决的,政府的维持经费来源于国库,是国民通过纳税的方式维持着政府的生存。

恩格斯指出:“为了维持这种公共权力,就需要公民缴纳费用--捐税。

捐税是以前的氏族完全没有的,但是现在我们却十分熟悉它了。

随着文明时代的向前进展,甚至捐税也不够了l家就发行期票,借债,即发行公债。

”显然,离开了税收,政府就无以生存,国家就不成为国家。

政府作为社会公共权威的代表,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1.公共性公共性的意旨在于,政府作为掌管国家公共权力的机构体系,它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都必须以国家、以人民或者说以社会全体成员的根本利益作为其活动的基本宗旨。

不可否认,任何一个社会成员或一群社会成员,都有其特定的利益要求,因而任何社会都不可避免地存在成员之间的利益分化和利益矛盾。

2.普遍性作为行使社会公共权力的主体,政府的功能涉及到社会的所有领域和所有个体,从而具有普遍性的特征。

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各个社会个体,只能在同一个政府下生息,享有一定的权利并履行一定的义务,接受政府公共权力的管辖。

社会学视角下的政治与社会组织

社会学视角下的政治与社会组织

社会学视角下的政治与社会组织在社会学领域中,政治和社会组织是两个密不可分的概念。

政治是指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权力关系和决策过程,而社会组织则是人们为了共同的利益和目的而组成的群体或组织形式。

本文将从社会学的角度探讨政治和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首先,政治和社会组织的关系可以从两方面来看。

一方面,政治对社会组织具有引导和制约作用。

政治体系的存在和运作,使人们在不同层面上形成了各种社会组织,如政党、工会和非政府组织等。

这些社会组织通过参与政治活动,争取自身的权益和发展空间。

另一方面,社会组织也对政治产生着重要影响。

它们可以通过集体行动和社会动员来对政治决策、政府行为进行监督和制衡,保障公众利益的实现。

其次,政治和社会组织之间的互动关系也体现了社会的动态和变迁。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政治和社会组织的相互作用会产生不同的模式和效果。

比如,在民主社会中,政治和社会组织的互动更加广泛和自由,人民可以通过选举和公民参与来对政治进行影响。

而在专制社会中,政治往往以统治者为中心,社会组织的发展受到限制,政府对其进行控制和压制。

此外,政治和社会组织的关系也反映了社会的不平等和权利分配问题。

不同社会组织的形成和发展,往往与权力的分配和利益的争夺密切相关。

政治体系和社会组织的建设,如果不合理或不公正,容易导致权力滥用和社会不平等现象的出现。

社会学家们普遍关注的议题之一就是如何通过合理的政治和社会组织来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的目标。

此外,政治和社会组织的运作也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政治体系和社会组织之间的融合和协作,为社会提供了秩序和规范,促进了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同时,政治和社会组织的运作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发展程度和文明水平。

一个成熟的政治体系和活跃的社会组织,可以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最后,政治和社会组织的关系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的运作和变迁。

国家政治体制与社会民主化的关系

国家政治体制与社会民主化的关系

国家政治体制与社会民主化的关系民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关乎人民权利的保障和政治制度的合理性,代表了人类文明的前进方向。

而国家政治体制则是国家治理的基础,是政治机构、组织和制度的总和,包括国家组织、国家权力机构、政府组织以及党和政府内部组织。

因此,国家政治体制与社会民主化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一、政治体制对民主化的制约国家政治体制对社会民主化起着制约作用。

政治体制本身就是建立在一定的政治力量基础上,是一种对社会力量的控制和调节机制。

在过去的历史中,很多国家政治体制都构建在权贵阶层的基础上,这些阶层通过限制人民的权利并扩大自己的权力来牢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这种政治体制往往会出现偏差,不利于民主化的发展。

例如在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国家政治体制、政党组织和法律制度都被打乱了,而人们的民主权利又大受限制。

而在现在,尽管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政治体制的改革依然滞后,官僚主义和权贵阶层的存在限制了民主化的深入发展。

二、政治体制对民主化的促进国家政治体制对社会民主化还有一方面的作用就是促进了民主化的发展。

在现代世界,各国政治体制逐渐多元化发展,民主化进程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治体制发展的重要趋势。

民主制度在西方国家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迅速入门,成为世界主要的政治体制之一。

中国的改革开放也为构建一定的民主化基础奠定了关键性的基础。

它极大地繁荣了社会经济、加速了市场经济建设,推进了法制建设,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主化进程。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包括政治体制、经济体制、人民民主等在内的民主制度的改革也在不断推动着。

三、国家政治体制和社会民主化的互动关系尽管政治体制与民主化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但是两者并不是简单的单向关系,而是彼此相互作用的关系。

政治体制对民主化的制约也可能为民主化进程的深入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动力。

在中国,“政治社会化”指政治政策、经济政策、法制建设、社会党组织等方面的发展,它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基础。

社会组织与政府的关系

社会组织与政府的关系

社会组织与政府的关系一,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合作关系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全球性的“结社革命”使得社会组织在民族国家的社会政治生活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和影响力,在理论上给以国家权力为核心的民主政治理论和官僚制理论提出了挑战,在实践中也引起了世界各国公共治理体制的深刻变化,有些国家通过治理变革对其进行容纳和引导,社会组织成为公共治理的良性力量,也有的国家社会组织成为颜色革命中不容忽视的主要政治对抗力量,引起政治生活的动荡。

我们认为,面对社会利益多元格局逐步凸显、公民需求日益分化的新形势,社会组织与政府应该在法治的框架下建立稳定的政治互信和良性合作关系,以有效弥补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现象带来的治理缺失,努力实现合作善治,提高社会整合水平,满足公民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

1,问题的缘起:为何社会组织与政府需要合作首先是面对社会利益分化和公民需求多元化的新形势,出现了市场机制与政府机制同时失灵的现象。

市场机制下的私营部门以逐利为天职,人们逐渐发现企业和个人单纯的自利倾向并不能自动导致公共利益的实现,而由政府组织来提供公共产品、监管私营部门的社会成本也是很大的,政府组织也有自身利益和道德风险,加上官僚制不可避免的整齐划一、反应迟缓、效率低下,公民日益多元、殊异的服务需求无法从这两种机制中得到完全的满足,客观上呼唤一种新的机制的出现,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治理常常是以弥补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新机制姿态出现的。

其次是社会组织有其自身优势。

社会组织一般采取扁平化结构,运作机制灵活,常采用项目管理方式提供社会服务,避免了政府组织惯有的森严官僚层级导致的效率低下和对社会需求的不敏感,它的民间性、草根性使其具有联系基层的天然优势,能够贴身、即时满足公民的多样化需求。

社会组织的公益性也能够吸引更多人关注和参与公共生活,具有良好的社会动员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来推动社会问题的解决。

也就是说,相比私营部门的天然逐利倾向和政府组织的官僚病,社会组织更容易获得社会信任,更容易积累起雄厚的社会资本,这些社会资本是进行有效社会动员、实现良好治理的基础性条件,大大降低了通过合作获得善治的管理和服务成本。

国家、政府与社会的内涵及其关系

国家、政府与社会的内涵及其关系

( ) 克 思 主 义 的 国 家 理 论 一 马
马克 思 主 义认 为 国 家 是 阶级 矛 盾 不 可 调 和 的 产 物 ,它 随 着 阶级 的产 生 而产 生 . 一 种 历 史 的 必 然 。 为 在 人 类 社 会 的 是 认
蛮 的 和 不稳 定 的 。” _2 了 避 免 这 种 生 活 和 由 人类 竞争 本性 _1) 9 1为 ( 带 来 的 混乱 , 们 需 要 政 府 。但 为 了便 于 管 理 . 们 须 放 弃 在 人 人 损 害他 人 的情 况 下 寻 求 幸 福 的 自然权 利 ,这 意 味 着 个 人 意 志 要 服从 于共 同 意 志 ,这 种 共 同意 志最 终转 化 为 一 个 最 高 统 治 者 。从 这 个理 论 中 可 以 看 出 , 们 愿 意 服 从 国 家 的 领 导 , 自 人 将 己 的管 理权 交 给 国 家 , 因 为 他 们 可 以在 有 序 的社 会 中 获益 , 是
( ) 方 思 想 家 关 于 国 家 的 定 义 二 西
对 国 家 、政 府 和 社 会 的探 讨 一 直 是 政 治 学 研 究 的 焦 点 之 国 家 、 府 和社 会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有 趋 同性 , 国 家 、 府 和 政 但 政 社 会 各 有 其形 成 的机 制 和 条 件 , 自在 社 会 中扮 演 着 不 同的 角 各 色 . 挥 着 不 同 的 功能 和作 用 。 么 , 发 那 它们 之 间 到底 存 在 着 何 种 联 系 呢 ?这 个 问题 一 直 以 来 都 是政 治学 研 究 的重 要 任 务之 一 。 什 么 是 国 家 国家一直 是人类社 会活动 中最重要 的组织 形式之一 , 任 何 个人 或 组 织 的 行 为 都 要 直接 或 间接 地 受 到 国家 行 为 的影 响 , 同 时 人 们 的集 体 行 为 也 会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成 为 国家 的 意 志 。 在 古 希 腊 ,国家 ” 词 用 于 指 城 邦 ; 古 罗 马 , 指 一 个 城 市 的 主 “ 一 在 则 体 居 民 。 在 我 国 的 古 籍 中 , 曾 出 现 过 这 一 概 念 , 秋 战 国 时 也 春 代, 诸侯 统治 的疆 域 称 “ ”大 夫 统 治 的 疆域 称 “ ”后 来 便 统 国 , 家 , 称 “ 家 ” 到 底 什 么 是 国 家 ?不 同的 学 者 们 有 不 同 的理 解 。我 国 。 们可 以通 过 对 比不 同 学 者 对 国 家 的解 释 来 认 识 和理 解 国家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对“社会似水,政府如舟”的理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对“社会似水,政府如舟”的理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对“社会似水,政府如舟”的理解陈磊政府和社会始终是现在我们所绕不开,脱离不了的东西,它实实在在存在,我们生活于此。

那么对于我们个人而言,学习工作,办事生活,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政府与社会,那政府与社会到底是何种关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会呈现出何种关联,这的确值得我们深究。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乔耀章教授对此有一番形象深刻的比喻——“社会似水,政府如舟”,我以为,这很好地阐释了我国政府与社会彼此间的关系,此文就以此为基础展开论述,阐释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当然,以政府和社会的关系论述为主,适当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实际。

一、“社会似水,政府如舟”的含义“社会似水,政府如舟”到底寓意何为,这是由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乔耀章教授提出的,对于政府和社会的关系给予了生动的描述。

那么我们不禁要追问其出处,水舟到底来源于何处呢?舟水一词来源于《荀子·王制》——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后被唐代魏征劝谏唐太宗所用,唐太宗李世民常用此话告诫众人,久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便成了李世民的“名言”。

那时的舟与水指的是君王和百姓,放到今天来说,应该与乔耀章教授对社会和政府的理解有异曲同工之处。

二、舟水关系——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乔耀章教授在其《政府理论(续篇)》中将政府比作舟,社会比作水,在我看来,倒是十分贴切。

那舟与水的关系到底有哪几种呢?我以为,最好的状态便是舟水和谐共处,风平浪静,小舟飘曳。

那即使是在舟水和谐的时候,还是会出现一潭死水的状况,这也是我们需要研究的一种状态。

舟作为不变的物,但水却存在着万千变化,所以,如果我们往两个极端看,便会出现干旱和洪涝,即河涸海干亦或洪水猛兽。

其实,这两个极端不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在研究过程中,处理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中也是经常会遇到的问题。

(一)先有水才可载舟河流之所以称之为河流,是因为由众多的水滴齐聚于此才能形成;江海之所以称之为江海,是因为由众条河流汇聚而成。

政府和社会的关系

政府和社会的关系
(2)民间组织的发展缓和了政府和社会的关系。改善了政府的形象,增加了公民对于政府的认同感,也在很大程度上的使得社会自主化,自由化。
(3)农村基层民主的发展,使得政府进一步放权。社会的自主化得到进一步的加强。政府更多的充当着服务型政府的角色而不是全能型政府。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
(4)政府职能的转变,近年来,中国政府一直在由全能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政府不再是社会的主导。我们的生活也不再是有政府所导演,我们的生活将会越发的社会化,集体化,个人化。权力只是维持社会稳定的工具,而不是主导社会稳定的机器。
(1)强政府,弱社会模式,即在中央集权下的低水平的社会分工和有限的社会组织的功能分化,东亚和新兴的归家大多数来说都是与这种模式
(2)弱政府,强社会的模式,即在软弱的政府面对强大的社会组织,各种社会力量,以各自的方式直接在政治的里领域内进行活动,政府沦为“轮番强盗的”对象,政府经常城头变幻大旗
(3)强政府强社会的模式。即当今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模式。在这样的模式下,社会高度发达。政府的制度化程度也很高。举个例子,最近的美国政府关门半个月时间里,美国的社会依然井然有序的运行着,人们的生活和政府开门的时候没有什么两样,社会依然是安定和谐的,学生照常上课,人民正常的工作,这就是高度自由和发达的社会,这样的社会即使短时间内离开了政府的干预也能维持之前的稳定的态势,当然我这里说的也只是暂时性的离开政府,而不能完全离开政府的干预,因为社会毕竟是政府的承担者,没有政府的有效的合理的干预,社会也无法长时间的稳定。
社会是与政府对应的一个概念。是一个民族国家范围内的个人之间结成的各种非政府的组织和关系的总和。社会即使政府的承受者,同时又影响和制约这政府权力,因此是与政府相对应的另一种组织形式。社会所调节的主要是私人领域,因而是自愿形成的组织。

政府与社会的关系PPT课件

政府与社会的关系PPT课件

1.3 行政功能研究的核心问题
1.3.1 政府与社会
对中国的启示: 中国历史上是一个传统的农业社会,市场经济基础很薄弱,与之相 关联的公民社会极不发达。我们目前正在深入进行额经济体制改革和政 治体制改革,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对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下,政府与 社会间关系的一次较大规模的调整,调整的关键在于政府职能的重新定 位和改革旧的行政管理体制,调整的基本方向是国家权力逐步向社会转 移,还权于公民、还权于社会,重新构筑政府与社会的二元结构模式。
“功能”是系统科学的概念。它是指物质系统所具有的作用、能力 和 功效。
1.1 行政功能的概念辨析
1.1.2 功能和职能的关系
在社会范围内,功能和职能不能简单通用。功能具有二重性,而职 能是单向性的。就一个社会组织而言,当我们将其视为一个系统时,不 论其结构是否合理,亦不论其作用于何种环境,都必然会表现出一定的 功能。而职能是社会组织对社会发展应起的作用,是人为设定的,具有 主观性。
1.2 行政功能理论的演变
上述西方学者关于政府行政功能的理论,是西方国家市场经济产 生、发展和完善过程中,对政府职能的不断认识和探索。每一种新理 论的提出,都是在经济发展经历危机和大起大落的情况下,为寻找解 决问题的出路,重新认识和调整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结果。西方学者提 出的行政功能理论,对我国正在进行的以转变职能为中心的行政体制 改革,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2 行政功能理论的演变
1.2.3 干预主义的行政功能论——凯恩斯主义与福利国家
干预主义的思想代表首推凯恩斯。干预主义的行政功能理论是在 市场经济的弊端暴露出来后对政府行政功能、角色的重新理解和界定, 它是与“守夜人”的行政功能论相对的另一种行政功能理论。
1.2 行政功能理论的演变

社会组织与政府的关系

社会组织与政府的关系

社会组织与政府的关系对政府部门与社会组织的关系,一直有是“伙伴”还是“伙计”之争,本次沙龙上,深圳社会组织研究院院长饶锦兴博士提出,政府部门与社会组织应是合作关系。

他称,目前全球出现社会创新的新潮流,最大程度利用非营利部门的经验和意愿来推动社会变革,让政府更加支持非营利组织和社会企业家用创新性的方法来解决社会问题,这已成为全球新趋势。

比如,2005年,英国政府成立了第三部门办公室,并于2006年发布了《社会企业行动计划》;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于2010年投入5000万元成立了一支社会创新基金。

饶锦兴认为,政府部门与社会组织的合作应该有多种形式,如政府购买、委托服务、出台鼓励性政策和税收优惠,或者社会组织参与、影响政府政策的创新等。

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程序不够规范不过,饶锦兴也提出,现阶段,政府部门与社会组织的合作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政府的购买目录没有充分反映居民的需求;以项目资助为主要形式,合作的专业性和有效性亟待提升。

购买行为出现“内部化”,社会组织成为政府部门的延伸;政府的社会职责边界不清,购买标准不明;社会组织的谈判能力和服务能力有待提升;合作程序规范程度较低,合作过程随意性较大;公信力有待提升,购买过程中容易产生寻租行为。

企业社会创新更是一种价值营销深圳环宇社会创新中心创始人钱为家则谈到,社会创新不仅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更是一种价值营销和影响力投资。

他提出,企业社会创新可以结合自身的核心业务,协助社会变革;也可以挖掘社区的特色资源,进行生产供给链的创新管理,比如有企业组织云南少数民族妇女生产刺绣;还可以进行价值营销,比如联合利华在印度发放小额贷款,进行扶贫、通路和建公共卫生间,同时促进了自己的产品在印度销售;也可以成立企业专业志愿者,贡献自身的时间、技能、智慧,促进社会正面变革。

社会认识和政府

社会认识和政府

社会认识和政府社会认识和政府的互动关系在现代社会中,社会认识和政府之间的互动关系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社会认识是指人们对社会现象和问题的认识和理解,政府则是负责管理和管理社会事务的组织。

社会认识和政府之间的互动关系既是相互影响的,也是相互依赖的。

首先,社会认识对政府的发展和运行起着重要作用。

社会认识的提升和更新可以激发政府的改革意识和动力。

当社会认识中出现新的问题和挑战时,政府需要根据社会认识的变化来调整政策和实施措施。

例如,在环境保护问题上,随着人们对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的认识不断深入,政府也加大了环境保护的力度,制定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

与此同时,政府的工作也可以影响社会认识的形成和发展。

政府的政策和行为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社会的运行和发展。

政府所推行的教育政策、文化政策、经济政策等都会对社会认识产生重要的影响。

举个例子,政府实施的一系列扶贫政策,不仅改善了贫困人口的生活状况,也增强了社会对扶贫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第二,政府在社会认识中发挥着引导和促进的作用。

政府可以通过宣传教育、媒体引导等手段来加强社会对某个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政府可以通过官方媒体、政府发言人等渠道向社会传递信息,引导社会舆论,影响社会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

例如,政府可以通过举办科普展览、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等方式来提升社会对科学知识的认识和了解,促进科学素养的提高。

同时,社会认识也对政府的决策和政策制定起着重要作用。

政府在制定政策和进行决策时,需要考虑到社会认识和对问题的理解。

政府需要倾听社会的声音,了解社会的需求和期望,以此来制定更科学、更合理的政策。

毕竟,政府的目标是为了社会的福祉和公众利益,只有与社会认识相契合的政策才能得到社会的支持和认可。

最后,社会认识和政府之间的互动关系需要建立在相互信任和合作的基础上。

政府需要倾听社会的声音,充分尊重社会的多样性和权益,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和能力。

同时,社会也需要对政府的工作给予理性的批评和建议,积极参与到公共事务中,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做出贡献。

政府经济政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

政府经济政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

政府经济政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近年来,政府经济政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成为了一个备受研究和关注的课题。

政府经济政策作为一种手段和方式,旨在调节和管理社会经济的运行,以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然而,这种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复杂而微妙的相互影响。

首先,政府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

政府通过税收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手段来调控经济运行。

例如,政府可以通过降低税收负担来激励企业投资和消费者消费,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同时,政府也可以通过减少公共支出来控制通胀压力,维护价格稳定。

这些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往往会直接改变社会经济的结构和格局,影响到不同行业和群体的利益分配。

其次,政府经济政策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相互反馈的关系。

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和问题反过来也会影响政府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例如,在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政府可能会采取刺激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来促进经济复苏。

而在通胀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政府可能会加强监管措施,抑制过度投资和消费,以保持经济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因此,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往往是根据当前的社会经济形势和需要来确定的。

此外,政府经济政策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还需要通过合作和沟通来实现。

政府作为经济运行的主导者和管理者,需要与社会各界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制定和实施经济政策。

只有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之间形成密切的互动和合作,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长期稳定。

例如,在制定产业政策时,政府需要听取企业和专家的意见,了解市场需求和产业竞争力,以制定出更加科学和有效的政策。

最后,政府经济政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需要长期的思考和调整。

经济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及时调整政策,以推动社会经济的创新和升级。

政府经济政策应该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相一致,同时也要灵活地适应经济形势和市场需求的变化。

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与反思中,政府经济政策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专题三:政社关系

专题三:政社关系

三、思考与总结
1、当今社会高度重视社会组织的原因在哪里?
第三种补充的力量出现 当今世界的公共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 公民的自觉自主能力不断加强
未来政府消失的可能性很小但是我认为未来必定是社会力量逐渐强大 的趋势,尤其是对于我国来说,社会组织的发展起步和程度都低,社 会组织必定是一个时代和未来的趋势,所以得到了很大重视。
康晓光认为:政府职能的转变不应成为政府甩包袱的借口, 不意味着社会组织足以包打天下,而是意味着政府不再垄 断公共物品供给,意味着允许社会组织存在,允许社会组 织为社会服务,意味着政府与社会组织更加广泛、更加深 入、更加有效地合作。
费梅苹也指出了现阶段政社关系的特点: 政府职能转移和政府机构扩征并存; 政府服务购买和资源控制并存; 社团职能替代和关系依附并存; 政府与社团契约合作和行政隶属并存。
公民
总结:
我认为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关系本质是如何分配社 会资源和社会责任,目的是为公民提供效率更高 质量更好的公共服务。双方是相互具有独立性的 基础上进行是相互协作关系,政府给予社会组织 必要的支持和监督,社会组织作为补充在政府和 市场之外提供公共服务。
政府
支 持 、 监 督 补充、提 供公共服 务 提供公共物品 与公共服务
公民
监督
社会组织
谢谢~
2014.10.14
[4]康晓光,韩恒. 分类控制_当前中国大陆国家与 社会关系研究
[5]方国平.新型政社关系的重构_上海市的探索 与实践 [6]朱建刚.论基层治理中政社分离的趋势_挑战 与方向 [7]张劲松.政社关系的时代困境与协同途径 [8]康晓光. 转变政府职能_构建_小政府_大社会 _的社会管理模式
一、关于社会组织的研究论点
20世纪80年代理论范式关注权威和民主强调政府作用社会的作用不太关注90年代后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受到重视新范式倡导者开始重视社会领域及民间的力量国外学者对于我国社会研究先后提出市民社会准市民社会国家领导的市民社会法团主义等社会治理模式的概述2政社关系研究学者观点学者的讨论的主题主要是以政社分离和政社协作及其途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为主1围绕政社分离和政社困境的观点朱建刚认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4 有选择地干预“市场失灵”的行政功能论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市场失灵”并不是政府干预的根据,因为政 府 干预和市场经济一样也有局限性和缺陷,存在着“政府失灵”。因此, 如 果以政府的失灵去干预市场的失灵,只能是雪上加霜。但是政府对市场 的失灵又不能袖手旁观,它还是需要干预市场。不过政府对市场的干预 只能限制在市场长久失灵之处,信息不对称、搭便车以及欺诈性行为就 属于需要政府来解决的市场的长久性失灵问题。对市场暂时的、偶然的 失灵,市场会在市场运行中加以自行矫正,无须政府介入。
1.2 行政功能理论的演变
上述西方学者关于政府行政功能的理论,是西方国家市场经济产 生、发展和完善过程中,对政府职能的不断认识和探索。每一种新理 论的提出,都是在经济发展经历危机和大起大落的情况下,为寻找解 决问题的出路,重新认识和调整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结果。西方学者提 出的行政功能理论,对我国正在进行的以转变职能为中心的行政体制 改革,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1.3 行政功能研究的核心问题
1.3.2 政府与市场
(1)市场经济的效率机制 什么是市场?市场指的是一个可持续的行为过程,即一种产品(或 要素)的买卖双方相互竞争,共同决定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数量和质量 的过程。市场体制是高度依赖价格机制来解决三大基本经济问题的经济 制度形式。 无数分散的经济主体就是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引导下,展开激 烈竞争,优胜劣汰,其结果不仅提高了效率,又使资源得到了的特性
(1)政治性。 (2)多样性。 (3)扩展性。 (4)行政功能是一个相互交错的多层次、多元化的结构体系。
1.2 行政功能理论的演变
在传统的自然经济社会,国家的行政功能主要表现为阶级统治和政 治整合。在管理社会、经济、文化等事务时,政府主要采用政治统治的 方法。这种方法表现为以获取无条件的服从为目标,采取强制的手段来 分配有限的资源。在这种强大的政治统治职能的压力下,行政管理与社 会服务成为政治统治的附属物。在这种形态的社会里,行政功能非常单 一,缺乏独立的理论。
1.2 行政功能理论的演变
1.2.1 重商主义的强政府行政功能论
在西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的早期,为在经济上彻底战胜封建势力, 当时资产阶级学者和政治家极力鼓吹重商主义经济理论,与现实相适应 的政府功能理论就是强政府理论,即在市场经济并未立足的条件下,强 调政府对社会和经济的干预。
1.2 行政功能理论的演变
1.2 行政功能理论的演变
在市场经济社会,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这在 客观上使政府行政系统所需要管理的社会事务也越来越复杂,从而使原 本简单的行政功能逐渐复杂起来,政府的行政功能越来越趋向多样化。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行政系统所处的外部经济环境不断变化, 从而使得其行政功能也随之不断变化,人们对行政功能的理论认识也产 生了一个演变的过程。
1.3 行政功能研究的核心问题
1.3.1 政府与社会
(1)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实质上是国家和社会的关系,讨论两者关系主 要在于划分清楚政府与社会各自的活动范围、权利界限及相互关系模 式,这是理解政府行政功能及结构问题的基础。
1.3 行政功能研究的核心问题
1.3.1 政府与社会
(2)政府与社会关系的演进 从历史发展进程来看,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 随着历史条件的不同而不同,主要受生产力基础之上的社会发展水平 制约。
1.3 行政功能研究的核心问题
1.3.1 政府与社会
对中国的启示: 中国历史上是一个传统的农业社会,市场经济基础很薄弱,与之相 关联的公民社会极不发达。我们目前正在深入进行额经济体制改革和政 治体制改革,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对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下,政府与 社会间关系的一次较大规模的调整,调整的关键在于政府职能的重新定 位和改革旧的行政管理体制,调整的基本方向是国家权力逐步向社会转 移,还权于公民、还权于社会,重新构筑政府与社会的二元结构模式。
有选择地干预“市场失灵”的行政功能论以科斯的产权理论和布坎 南 的公共选择理论为主要代表。科斯认为,在产权明确界定的领域,市场 能够使资源得到最优配置,而无须政府去插手。政府的职能在于一方面 去维护明晰的产权,另一方面则是去干预产权不易界定或市场自身界定 不清的经济领域,以尽可能地减少交易费用。
1.2 行政功能理论的演变
1.2 行政功能理论的演变
1.2.3 干预主义的行政功能论——凯恩斯主义与福利国家
干预主义的思想代表首推凯恩斯。干预主义的行政功能理论是在 市场经济的弊端暴露出来后对政府行政功能、角色的重新理解和界定, 它是与“守夜人”的行政功能论相对的另一种行政功能理论。
1.2 行政功能理论的演变
1.2.4 有选择地干预“市场失灵”的行政功能论
1.2.2 “守夜人”的行政功能论——市场经济理论与有限政府
“守夜人”的行政功能论是西方国家处于自由竞争时代普遍崇尚 的 主张,其理论渊源来自于洛克的自由主义政府观。
之后,有关经济学者提出的关于限制政府行政功能理论的代表是 亚当·斯密的市场经济理论。
假定:市场是完美的、没有缺陷,竞争是完全的,经济人是理性的 (1)保护国家安全;(2)保护公民个人安全;(3)建设和维护 某些私人无力办或不愿办的公共事业和公共设施。
第三章 行政功能论
第一节 行政功能及 其演变
第二节 行政功能的 构成
第三节 当代中国政 府行政功能
第一节 行政功能及其演变
1.1 行政功能的概念辨析 1.2 行政功能理论的演变 1.3 行政功能研究的核心问题
1.1 行政功能的概念辨析
1.1.1 功能和职能的概念
“职能”是社会科学中经常运用的一个概念,它只适用于社会中的 人、组织和事物,它是指某种事物“应有”的作用。对于社会组织而言, 职能是指对实现特定组织目标应起的作用。
“功能”是系统科学的概念。它是指物质系统所具有的作用、能力 和 功效。
1.1 行政功能的概念辨析
1.1.2 功能和职能的关系
在社会范围内,功能和职能不能简单通用。功能具有二重性,而职 能是单向性的。就一个社会组织而言,当我们将其视为一个系统时,不 论其结构是否合理,亦不论其作用于何种环境,都必然会表现出一定的 功能。而职能是社会组织对社会发展应起的作用,是人为设定的,具有 主观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