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镜成像》观课报告

合集下载

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

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

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物理实验报告班级。

姓名。

实验日期:年月日实验名称: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目的:1.探究得出平面镜所成的像的位置。

2.探究得出平面镜所成的像的大小。

实验器材:平板玻璃、两只相同的蜡烛、一张白纸、刻度尺、支架(或橡皮泥)、铅笔。

实验步骤及数据记录:1.将白纸对折,然后重新打开,用铅笔把对折线画出来。

2.如图所示,组装仪器,把玻璃板竖直放置在白纸的对折线上。

3.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

4.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同样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支蜡烛的像位置。

5.在纸上记下物的位置和像的位置。

实验时注意观察蜡烛的大小和它的像的大小是否相同。

6.XXX点燃的蜡烛,重复刚才的步骤,进行多次实验。

7.拿去白纸上的物品,剩下白纸。

8.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蜡烛和它对应的像的位置连起来,用刻度尺测量它们到平面镜的距离。

把数据填入下表:次数物到平面镜的距离/cm 像到平面镜的距/cm 像与物大小比较(放大或缩小或等大)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9.整理器材。

实验结论:1.物与像大小相等。

2.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3.物与像的连线与平面镜相交于垂直平面镜的法线上,即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

实验拓展:1.通过测量物与像的大小来比较它们是否相等。

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因为平面镜的反射较弱,不易观察。

3.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平面镜所成的像会出现在不同的位置,无法得出准确的实验结论。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及反思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及反思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及反思〔关键词〕教学设计;平面镜成像;反思〔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004―0463(2007)09(A)―0055―01这是不久前在大连举行的全国青年物理教师教学大赛的一节参赛课,笔者想根据亲身体验,谈谈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知道平面镜成虚像,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3)会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找到镜中像的位置。

2. 过程与方法。

(1)体验用“替代”的方法确定像的位置的研究方法;(2)通过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描述现象、归纳总结的能力;(3)在实验中观察物理现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多种方法探究成像规律后,有公开自己见解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2)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喜悦。

【教学重点】实验探究的过程。

【教学难点】用替代的实验方法设计实验探究过程。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

【实验仪器】平面镜、玻璃片、一张白纸、复写纸、刻度尺、一对相同的物体、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1. 引入。

通过观看《猴子捞月》片段明确物和像,提出问题:猴子为什么捞不着月亮?这样学生感到有趣而集中注意力。

2. 新授内容。

(1)观察导入:手拿一面镜子,问学生镜中的像与自己有什么关系,引出今天学习的课题。

(2)实验探究:教师与一名学生模拟镜中的物与像,通过各种动作的模拟,提出像与物的关系问题。

学生观看模拟情景,提出自己的问题。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加以鼓励,并鼓励学生积极猜想。

在此基础上,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引导学生拿起玻璃片找像并观察它成的像与镜子成的像有什么不同,问学生:“怎样才能确定像的位置?用镜子行吗?”引导学生动手试。

在学生明确选用玻璃后,问:“能用手摸到像吗?”鼓励学生想办法利用实验器材找到像的位置。

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

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

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课题: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1.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2.猜想与假设:像与物大小可能__________________像和物的位置关系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3.设计并进行实验器材:平面镜、玻璃板、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直尺、白纸思路:主要思考如下两个问题过程:(1)把白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在白纸的中间画一条直线,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竖立在这条直线上。

(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固定,并记录下此蜡烛的位置。

(3)找到蜡烛的像的具体位置,并记录下蜡烛的像的位置。

(4)比较蜡烛与蜡烛的像的大小关系,将其填入位置1的相应表格中。

初步结论:像与物大小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继续思考:1、实验过程中平面镜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怎样用实验来验证?2、认真观察白纸上标记的蜡烛和像的位置记录,看看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之间有什么关系?4、得出结论:通过实验和同学们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平面镜所称的像是2、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3、像到平面镜的距离4、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5、实验回顾(1)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2)用直尺测量物距和像距目的是:(3)选用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4)移去玻璃板后面的物体,并在所在位置放一光屏,直接观察光屏,在光屏上(能或不能)接收到前面物体的像?。

(5)多次实验的目的(6)玻璃板如果没放竖直,会出现什么情况?第二篇: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 600字“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方案【实验课题】1.平面镜成像时,物体和像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2.平面镜成像时,物体和像在大小上有什么关系?【实验器材】玻璃板、支架、军棋子、三角板、铅笔、方格纸说明: (1)玻璃板:方便确定像的位置和比较像与物的大小(2)支架:使玻璃板能竖置地立放在水平面上(3) 军棋子:一枚是用来成像的物体 ,另一枚用来代替像.(4)方格纸:方便测量军棋子到玻璃板的距离【实验步骤】1.将方格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2.将玻璃板插入支架,放在方格纸中间的那条实线上,玻璃板朝向自己的一面的底边与直线平齐;3.将一枚军棋子侧放在玻璃板朝向自己的一面前方某个方格内,并在方格内用笔标上记号A;4. 保持玻璃板前面的军棋子位置不动,将另一军棋子侧放在玻璃板背面的某个方格内;慢慢移动到这枚军棋子,直到它与像完全重合,并标上记号A′;5.观察像与物对应点的连线是否与镜面垂直;计算比较两军棋子与中间直线的距离;分析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将上述实验结果填入数据记录表格。

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结论

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结论

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结论篇一: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年级:八年级姓名:地点:物理实验室时间:实验名称: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一、实验目点通过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强化实验动手能力。

二、实验器材:两个完全相同火炬模型、平面镜、支架、三角尺、玻璃板等三、实验原理:光的反射规律四、实验步骤1、检查器材2、在桌上放上白纸,在白纸上坚直的放上平面镜。

3、镜前放上一火炬模型,观察能否确定镜后像的位置。

4、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玻璃板前放上一火炬模型。

5、在玻璃板后放上另一火炬模型,使其与像完全重合。

6、用三角尺测出两火炬分别到玻璃板的距离,并填入下表。

7、移动玻璃板前的火炬,重复上述实验步骤。

8、整理实验器材、摆放整齐。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实验结论。

1、实验数据1、平面镜成(“虚”或“实”)像。

2、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或“不等”)3、像与物大小(“相等”或“不等”)篇二: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物理实验报告班级: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 实验日期:________ 同组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导教师:__________ 实验名称: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目的: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总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器材:完全相同的干电池一对、平板玻璃一块、支架、白纸两张、刻度尺一把、铅笔一支。

实验步骤及结论:1.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2.猜想与假设:平面镜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_(选填“等于”或“不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像与物的大小可能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等”)。

3.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1)在桌面上铺上白纸,在白纸上竖直的放上平板玻璃,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

(2)把一个电池A放在玻璃板前。

观察它的像在镜前还是镜后?(3)把另一个相同的电池B放在镜后并移动,让它跟电池A的像重合, 此时电池B的位置就是电池A的像的位置。

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

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

用光具座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实验器材: 光具座、长度相同的蜡烛两支、长方形玻璃片火柴
实验设计思路:
传统的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是将玻璃片竖立在木板或桌面上, 实验结束时用刻度尺量出两只蜡烛到镜面的距离。

缺点:
一、玻璃片底座不容易找到, 即使有底座, 玻璃片竖着也很不稳定, 不便于做分组实验。

二、用刻度尺量出物象距离浪费时间。

改进后的实验是将蜡烛、玻璃片都放在光具座上, 实验过程中可以直接在光具座上读出物象到镜面的距离, 既安全稳定又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便于做分组实验。

实验步骤: 1. 将一支蜡烛和玻璃片安装在光具座上。

2. 在玻璃片的一侧点燃蜡烛, 从这一侧可以看到平面镜中所成的点燃蜡烛的像, 用一张纸在像的位置接收, 看在纸上不能接收到火焰的像, 因而证明平面镜背后所成的像并不是实像, 是虚像.
3.在玻璃片的另一侧放上一只未点燃的蜡烛, 当所放蜡烛大小高度与点燃蜡烛的高度相等时, 可以看到背后未点燃蜡烛也好像被点燃了.说明背后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4.读出两支蜡烛到玻璃片的距离, 验证物象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合作交流: 做该实验时最好是在较暗的环境进行, 现象更加明显.。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报告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报告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
【实验目的】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实验器材】两支完全一样的蜡烛、光具座、一块玻璃板、一个光屏、火柴
【实验步骤】
1、将玻璃板垂直置于光具座的中央,在玻璃板的一侧立一支点燃的蜡烛,透过玻璃板观察其另一侧面的蜡烛的像。

2、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像。

3、将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放在像的位置,观察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

4、移到蜡烛的位置,观察其像的大小有无变化。

5、量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

【实验结论】
平面镜成像特点:
1.像和物大小 ,
2.像和物左右
3.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物到镜面的距离
4.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
5.平面镜所成像是像。

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

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

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掌握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加深对光学成像的理解。

实验仪器,光源、平面镜、白纸、刻度尺。

实验原理,平面镜成像是指物体在平面镜前后的成像过程。

当光线射到平面镜上时,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光线会以与入射光线相等的角度反射出去。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特性进行实验观察。

实验步骤:1. 将光源放置在实验台上,调整光源位置,使其与平面镜垂直。

2. 在光源的正前方放置一张白纸,作为成像屏。

3. 将平面镜放置在光源和成像屏之间,调整平面镜的位置,使其与光源和成像屏处于同一直线上。

4. 在平面镜前方放置一个物体,如一支笔或一本书,观察在成像屏上的成像情况。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看到在成像屏上出现了物体的倒立成像。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我们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物体与其成像之间的距离相等,且成像与物体之间呈现左右对称关系。

这与实验结果一致。

另外,我们还可以观察到当物体与平面镜的距离增大时,成像的位置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

这说明平面镜成像的位置与物体与镜之间的距离有关,符合成像规律。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规律。

平面镜成像是光学成像的基础,掌握了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对于理解和应用光学成像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通过观察实验结果,我们加深了对光的反射定律的理解,对光学原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实验的意义:本次实验不仅加深了我们对平面镜成像的理解,还培养了我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精神。

通过亲自操作实验,我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光学成像的规律,提高了我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和科研中,我们将更加深入地应用光学成像的知识,为我们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有力支持。

同时,也希望通过本次实验,能够激发我们对光学成像的兴趣,培养我们的科学思维和实验精神。

《平面镜成像》评课稿(精选3篇)

《平面镜成像》评课稿(精选3篇)

《平面镜成像》评课稿(精选3篇)《平面镜成像》评课稿篇1观摩了陈老师执教的《平面镜成像》这节课。

纵观整堂课,学习目标制定准确,紧扣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八年级光学的核心知识,陈老师利用一系列的设问和内容,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出完善的实验方案,使得学生自主地去接受和学习知识,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和理解,为之后的光学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在教学设计上步步为营,层层紧扣,一点一滴的把知识全部引出来。

陈老师教态大方,始终带着微笑,感觉和蔼可亲,虽然是借班上课,但是很快就和学生打成了一片,整个课堂氛围轻松和谐。

整节课中,印象最深的有以下几点:1,完美的首尾呼应。

在自己2个多月的工作中,越发感觉一个好的情景创设和一个完美的结尾对整堂课的效果而言,意义实在是非常巨大,为了找到一个好的引入法,有时候自己思考了很多时候也没有好点子,陈老师则充分利用了教室中的现有条件,通过看国旗镜框的反射图像,在背对学生的情况下准确地描述了物理课代表的一些基本特征,看似一个简单的动作,却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使得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今天所将要学习的内容。

最后在结尾处,播放了一段神奇宇航员出舱的视频,陈老师让学生注意看宇航员手套上方的一块小镜子,通过师生问答让学生知道这块镜子是用来给宇航员观察身后情况的,因为宇航员穿的衣服厚重,无法很容易的转身看身后。

一个简单的例子,即体现了《两纲》教育的精神,又达到了首尾呼应的良好效果。

通过这节课给我启发是以后在引入某一课题时候,可以更多的考虑我们周遭的资源,那些学生经常看到却又往往忽视的东西,往往可以达到意料之外,却又清理之中的不错效果。

2,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整节课是一堂实验探究课,重点是通过学生自己的实验观察和测量结果得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因此,为了使学生都能得到比较准确的结果,那整个实验系统所产生的误差就不能很大,这样学生才能得到符合正确结果的结论,如果实验做出来误差很大,学生则可能对正确的结论产生怀疑,从而影响学习效果。

人教版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与反思

人教版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与反思

人教版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与反思《人教版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与反思》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能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3、了解平面镜虚像的含义。

4、能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从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

2、让学生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在实验设计和操作过程中体会替代的研究方法。

3、在经历探究的全过程中,让学生自己体验,逐渐认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科学探究的意义。

4、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倾听、沟通、提取信息、分析整理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的了解,感受自然界的美妙。

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与难点】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难点:对虚像的理解。

【教学准备】教师: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

学生:平面镜、玻璃板、直尺、直角三角板、蜡烛、火柴、大头针、方格纸、白纸、凸面镜、凹面镜。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明确任务欣赏刘全利、刘全和表演的《照镜子》片断。

教师指着一位同学,问大家:“我们俩能不能表演这个小品?”生回答:“不能,你们俩长得不一样。

”教师指出:日常生活中用到的镜子表面都是平的,我们把这样的镜子叫做平面镜,在镜子里的物体叫做像。

要表演好这个小品,除了两人要长得一样外,还需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其它特点。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平面镜成像。

板书课题:平面镜成像。

投影: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学会“等效替代法”研究问题,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虚像的含义。

3、能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平面镜成像特点1、在活动中感悟虚像。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手中的平面镜来观察自己或周围的同学,并将你在镜中看到的像想办法呈现出来。

实验报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报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报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一、实验目的1. 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2.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如成像位置、成像大小、成像方向等;3. 增强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对光学知识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平面镜成像原理: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线在平面镜上的反射形成的。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在法线上的夹角相等,且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因此,平面镜成像呈现出虚像,成像大小与物体大小相等,成像位置与物体位置关于镜面对称。

三、实验器材与步骤1. 器材:平面镜、蜡烛、火柴、直尺、白纸、铅笔。

2. 步骤:(1)将白纸平铺在实验桌上,用铅笔在白纸上画出一条直线,作为物体与成像的基准线。

(2)将平面镜垂直放置在基准线上,调整镜面角度,使光线能正常反射。

(3)点燃蜡烛,将其放置在平面镜前方,观察蜡烛在平面镜中的成像。

(4)用铅笔在白纸上标记蜡烛的成像位置,并用直尺测量成像与物体的距离。

(5)改变蜡烛的位置,重复步骤3和4,观察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四、实验现象与分析1. 成像位置:根据实验观察,平面镜成像位置在镜面的后方,且与物体位置关于镜面对称。

当物体向镜面靠近时,成像也向镜面靠近;当物体远离镜面时,成像也远离镜面。

2. 成像大小:实验中观察到,无论物体距离平面镜的远近,成像大小均与物体大小相等,即成像不放大也不缩小。

3. 成像方向:平面镜成像方向与物体方向相反。

当物体向上移动时,成像向下移动;当物体向下移动时,成像向上移动。

4. 成像性质:实验中观察到,平面镜成像是虚像,无法在屏幕上捕捉到。

同时,成像与物体在镜面上的位置关系呈现对称性。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平面镜成像位置在镜面后方,与物体位置关于镜面对称;2. 平面镜成像大小与物体大小相等,不放大也不缩小;3. 平面镜成像方向与物体方向相反;4. 平面镜成像是虚像,无法在屏幕上捕捉到;5. 成像与物体在镜面上的位置关系呈现对称性。

六、实验反思本次实验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但在操作过程中,仍有一些不足之处,如测量精度、实验环境的控制等。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课后反思)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课后反思)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平面镜成像”是八年级上册重点内容之一,是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和应用。

平面镜既与生活联系紧密,又是学生首次接触“像”概念,为“凸透镜成像”作了铺垫。

所以,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的处理本节内容分两节课讲授。

第一课时讲完平面镜成像的相关知识,包括学生当堂完成课本上的“动手动脑学物理”。

第二课时协助学生了解相关“凸面镜、凹面镜”的相关知识,再加上处理《长江作业本》上本节的习题。

本节课是第一课时。

三、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四、教学难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五、就这次教研活动的主题---“三学两为”,多说几句。

在落实“乐学、会学、创学”的教学理念上,我谈谈在备课中的一些想法、理解和做法,也是在此向大家作一个交流,不过是我个人的一些真实的想法和做法。

不当之处,欢迎大家指正。

1、在课程的设计上努力想办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有了兴趣,自不过然爱学习这门课程,他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就大大的增强了,真正实现“乐学”。

这样,老师也轻松,能够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备课是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的:(1)尽量挖掘物理知识中的趣味性。

(2)尽量挖掘知识环境中的“美”,并带领学生一起欣赏。

(3)多鼓励学生,尽量让学生享受成功地喜悦。

2、我在教学中真正做到努力减轻学生的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我要求学生玩要痛快、学要扎实。

让学生真正地轻松的学、快乐地学,留给学生一定的自主的时间和空间。

所以我不赞成课余时间将学生安排得这么死,我更反对中饭后老师进教室大讲特讲。

在减轻学生负担上我尽量从两方面去做。

(1)从生活的实际实例以及学科之间的联系增强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理解记忆,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物理概念和定律,不强求表达的那么标准,减轻记忆的负担。

切忌死记硬背。

(2)提升课堂效率,不留课外负担。

我基本没有布置学生的课外作业,力争当堂处理。

平面镜成像观课报告

平面镜成像观课报告

《平面镜成像观课报告》观课报告朱老师执教的《平面镜成像》一课,教学目标明确,设计思路新颖,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是一节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真正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的好课。

这节课,朱老师从生活实际着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教学理念。

本节课探究落实很到位,也很精彩。

她在教学设计和实际授课中营造了浓厚的探究氛围,完全放手把实验交给学生,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出教学表演的“舞台”,成为学生活动的“导演”,敢于让学生探索、体验,给了学生以最大的自由运用和探索规律的开阔的地带,体现学生主体和教育自由的人才培养新观念。

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学生小组合作,动手实验,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得出结论,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考和探究活动中。

这是这堂课学生最大的收获,真正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整堂课,教学过程流畅自然,教学风格朝气蓬勃。

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真正成为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这堂课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实现了由教师教学方式改变,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教学效果很明显。

学生在整堂课上应该说是真正的做了一回主角,教师则成了一个引导者,通过一个个问题,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设计出实验,然后观察和测量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全融入了课堂,达到了预期目标。

授课老师的素养显然是相当优秀的,讲课用语精练,条理清晰,教态亲切。

任意一堂好课,站在不同的角度去审视,总是能看出不足的,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朱老师这节课,我觉得还有优化的地方:1、实验探究的数据收集效率较低,不够可靠,个别概念表述的完整性有待完善;2、探究实验的设计还可以改进,教学的过程还不够完美;3、新课教学重点在探究,通过小组活动突破重点与难点,所以内容不宜过多,要给与学生足够的思考问题的时间。

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

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

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引言平面镜成像实验是初学者在物理实验中常进行的一项实验,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平面镜的成像原理和特点。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平面镜对光的反射效果,探究平面镜的成像规律,并进一步加深对光学的理解。

实验装置及步骤实验装置包括平面镜、光源、像屏和尺子。

安装步骤如下:1. 将平面镜竖直地放置在实验台上,确保平面镜表面光洁无刮痕。

2. 在平面镜前方固定好光源,确保光线直线射入平面镜表面。

3. 在平面镜的反射方向上放置像屏,并将像屏与平面镜的距离调整到适宜位置。

4. 用尺子测量光源到平面镜的距离,并记录下来。

实验原理光从光源射入平面镜时会发生折射现象,并且根据反射定律,平面镜会将光线按照特定的规律反射出去,从而形成镜像。

平面镜成像实验中主要涉及以下两个概念:1. 光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当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入射角和反射角相等。

2. 虚像:平面镜所成成像为虚像,即光并未真正汇聚于某一实际位置,只是视线延伸后所在位置。

实验结果和分析在进行实验时,我们可以观察到以下几点:1. 光线与平面镜的交角对于光的反射轨迹和成像位置有着明显的影响。

通过调节光源到平面镜的距离,我们可以观察到成像位置的移动,当光线与平面镜成较小的角度时,成像位置较小;当光线与平面镜成较大的角度时,成像位置较大。

2. 成像位置与光源到平面镜的距离成反比。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可以测量不同距离下的成像位置,并发现成像位置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小,这与光的传播逆向有关。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和观察,可得出以下结论:1. 平面镜成像规律符合光的传播方式,即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会按照特定的规律与介质相互作用,并形成镜像。

2. 平面镜所成成像为虚像,即只存在于视线延伸后的位置,并非真正汇聚。

实验小结通过平面镜成像实验的观察和分析,我们进一步了解到了光的传播规律和平面镜的成像特点。

平面镜成像实验不仅提供了一种直观的实验手段来验证光学的理论知识,同时也为深入理解光的传播提供了实际的经验基础。

平面镜成像教学实践报告(3篇)

平面镜成像教学实践报告(3篇)

第1篇一、前言平面镜成像作为光学基础中的重要内容,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为了提高学生对平面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本人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平面镜成像的教学实践。

以下是对本次教学实践的总结和反思。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平面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在导入环节,我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平面镜,如穿衣镜、汽车后视镜等,引导学生观察平面镜的特点,并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有什么规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授(1)实验探究:我带领学生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通过调整物体与平面镜的距离,观察成像的特点,得出结论:平面镜成像具有等大、等距、垂直、对称的特点。

(2)原理分析:我向学生解释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利用光的反射定律,说明成像的原因。

(3)规律应用:我引导学生运用平面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如制作简易潜望镜、设计平面镜成像实验等。

3. 课堂练习为了巩固学生对平面镜成像规律的理解,我设计了以下练习题:(1)已知物体A在平面镜中的像为B,若将物体A向平面镜靠近,那么像B的变化情况是()A. 向平面镜靠近B. 向平面镜远离C. 不变D. 无法确定(2)一平面镜的宽度为10cm,一物体放在平面镜前5cm处,那么该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距离平面镜的距离是()A. 5cmB. 10cmC. 15cmD. 20cm4. 总结归纳在课堂总结环节,我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原理,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1. 教学方法方面:本节课我采用了实验探究、讲授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教学内容方面:我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平面镜成像规律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

《平面镜成像》教学记录与反思

《平面镜成像》教学记录与反思

《平面镜成像》教学记录与反思把课上出趣味性一直是我追求的理想课堂模式,我上的每一节课(尤其是新授课)都力求在趣味性上下功夫。

我觉得趣味性课堂的一个很大的好处是能在上课铃响过之后瞬间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的目光聚焦到我要讲课的内筒上来。

《平面镜成像》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一个实验探究出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来,把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天天照镜子这件事看到的现象用物理规律解释一番。

为了一开始就能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我先用课件播放两张图片,第一张是西游记中猪八戒的照片,第二张是猪八戒照镜子的照片。

学生一下子就被猪八戒的形象所吸引住了,当学生看到第二张图片的时候,很多学生都大笑起来。

我知道绝大多数学生的注意力已经被吸引过来了。

然后我接着问:谁能从第二张图片中说出一个歇后语?好多同学都举起了手然后他们几乎是异口同声的说:“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我又接着问:“谁能说出猪八戒照镜子,为什么里外不是人呢,谁来解释一下”这个问题好像有点突然,课堂一片静默。

终于,有一个同学说:“因为他是猪八戒在照镜子”又一次哄堂大笑。

时机到了,学生的思维已经被启迪起来了我接着说:“我觉得现在不应该有笑声,而是应该有掌声,这个同学说的很对,猪八戒照镜子,镜子中出现的就是猪八戒的像,所以里外都是猪八戒,而不是人,如果猪八戒照镜子,镜子中出现的是人,那说明这个镜子不是平面镜而是照妖镜”掌声响起来!“趣味引入”到此结束。

接下来要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以思考问题的方式参与课堂。

我一直认为,好的课堂至少要有两个维度的特性,第一是有趣性,第二是启发性。

接着我又让学生看了几张照镜子的图片,然后给五分钟时间让学生结合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在照镜子时对自己的观察,预习课本内容,找到课本上所描述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五分钟过去了,有个学生举起了手,接着他就站起来把课本上的结论读了一遍:“平面镜所成的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他读完以后我说:“大家觉得他找到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这句话对不对”“对”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站起来的这个同学准备坐下,我马上说:“你先别慌坐下,我还有问题”(这个学生已经上了我的套了,我接下来的问题就不是停留在在课本上找到答案这么简单的水平上了)我接着说:“课本上这句话在描述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时候,主要是从两个方面说出来像与物的关系,第一个是像与物的大小关系,第二个是像与物的位置关系。

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

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班级:八()班姓名:指导教师:实验日期:
一、实验目的
1.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总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体验“等效替代”的方法。

二、实验器材
实验器材: 相同的蜡烛一对(其它合适的替代物也可)、半透明薄玻璃一块、支架、白纸一张、刻度尺一把、铅笔一支、光屏。

三、实验过程及结论
1.将白纸平铺在桌面上,用铅笔在中间画一道横线,按
图示安装好实验器材。

2.把一个蜡烛点燃放在玻璃板前面某位置,观察它的像。

然后用光屏去呈接,看像能否呈现在光屏上。

3.用另一个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观察它与像能否重
合。

若重合用铅笔标记物与像的位置A、A′。

4.改变玻璃板前面蜡烛的位置,操作同步骤3,在白纸上标记物与像位置B、B′。

5.取出白纸,连接A和A′、B和B′,观察连线和镜面的位置关系。

并用刻度尺分别测出A和A′、B和B′到镜面的距离,将数据填入下表。

实验序号物到平面镜的距离/cm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
1
2
6.实验结论:
(1)平面镜成的像是像(选填“虚”或“实”);(2)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3)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4)
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

(5)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四、整理实验器材
五、想一想
(1)平面镜成像比半透明的平板玻璃要清晰,试验中为什么要用半透明的平板玻璃而不用平面镜直接做实验?
(2)做这个实验最好在黑暗还是明亮的环境下?
(3)试验中为什么要用相同的物体(一对蜡烛或者一对棋子等等)?。

平面镜成像反思

平面镜成像反思

平面镜成像反思
本节内容包括平面镜成像特点和平面镜成像原理以及平面镜成像应用。

重点知识是平面镜成像特点:正立(左右相反)、等大、物和像关于平面镜对称、虚像。

上课结构安排基本合理,视频引入---生活感受平面镜成像可能的特点(如果有条件真的可以让学生拿镜子感受)---学生猜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本节课按照自己的进度最多只能讲到平面镜成像的原理,不能讲到平面镜成像的应用,以及较难的题平面镜改变光路。

所以我觉得本节课需要至少两节课才能讲完全部内容。

本节课作业反馈来看,拉进度没有什么意义,学生无法完成,只有在上课中完成重点知识的练习和回顾最好。

感觉舒服的地方是边复习上节课知识,边教学生怎样应用知识,这样的感觉比纯粹的评讲题感觉舒服。

讲解平面镜成像特点时边举例边讲解很好,在讲解等大时,学生容易出错,主要是视角问题,我发现讲解后学生还是容易出错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自我感觉举例还不错:我让学生体会在教室看我和我到学校操场看我的区别,我本身大小不变,而看起来小了,这只是视角发生变化的缘故。

平面镜成像

平面镜成像

《平面镜成像》听课反思
1.本节课设计是以照镜子并向学生提问为起点,学生活动为主线的课堂教学,使课堂成为学生主动、生动活泼的学习场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树立学习自信心,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本节课重点在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全程及科学方法,并将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中,体会物理是有用的。

2.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有很多感性认识。

每一位同学都能说出一些,在与同学们交流的过程中,李老师一步一步的引导学生怎样利用桌上的器材,设计实验,验证各自的观点看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得出了实验结果。

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动手能力,很好的体现新课标理念。

3.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教师教育教学观念要更新,应认识到:使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增强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以及学生对于科学本质的理解和科学价值的树立,是与科学知识的学习同等重要的。

要从过去过分强调知识的学习中转变过来,综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不断改变教学法手段,充分认识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应从满堂灌中退出,课堂应是师生、生生间的互动。

像《平面镜成像》这样贴近生活、应用性强的课,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就应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提出问题的意识,学会科学辩证地看待问题。

一堂课要培养学生什么,学法的指导应贯穿全程。

如何让某一种能力的培养突显,在课堂中对教材的处理应是有所舍弃、有所加强,若要面面俱到,必将面面不到。

《平面镜成像》观课报告

《平面镜成像》观课报告

《平面镜成像》观课报告本次研修观看了几位优秀教师执教的展示课,受益很深。

其中对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滨城区第四中学李平贵老师执教的《平面镜成像》一课,教学中环节齐全、目标明确、设计思路新颖、体现主题地位。

通过多次观摩本节课,结合对自己平时教学的反思,我深刻感受到:这是一节能够真正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优质课。

一、落实教学目标针对学生已有知识水平,李老师确立的教学目标落实了分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练习设计合理,目标明确,设置恰当,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始终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内容安排合理,目标检测及时有效,达成度高。

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平面镜成像的位置和大小特点。

并且通过课后作业的形式布置了探究凸面镜和凹面镜成像特点的任务,把课内探究和课外探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二、思路设计新颖教学过程中,李老师采用了温故知新→激趣质疑→实验探究→互动研讨→分析解疑→反馈练习→应用提高的教学程序。

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有很多感性认识,每一位同学都能说出一些,在同学交流过程中,他不失时机的提出怎样利用桌上的器材,设计实验,验证各自的观点看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教学中注重学生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更好的体现了新课标理念。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一,学生不易理解,李老师通过设计学生容易答出三个问题进行引导,加上前面复习中光路图的画法为突破学生理解平面镜成虚像这一难点打下基础,在课上李老师又通过演示,让学生自己在镜后放一张白纸作为光屏,从边上看屏上有没有像,和平时投影仪屏上的像进行比较,使学生明白实像和虚像区别,针对学生平时的认识“人离镜子越远,像越小”,让学生设计实验进行辨别,很好的纠正以前的错误观点。

三、发挥主体地位在整节课教学活动中,李老师始终扮演着适时引导的角色,放手给学生,对学生做到了真正的信任。

在各个活动中全体学生始终兴趣浓厚,积极参与,观课中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团队内学生间的尊重和信任,而要做到这一切正是因为李老师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才让学生在分析、比较、概括等思维活动中也乐于展示自我,实现了认识上的飞跃,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

《平面镜成像》观课报告

《平面镜成像》观课报告

平面镜成像观课报告本次观课内容为平面镜成像,主要讲解了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实验演示,我们深入了解了光线在平面镜中的传播和折射规律。

一、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平面镜成像是指通过平面镜对物体进行成像。

平面镜是一种光学器具,通常由一块平面的玻璃或塑料构成,其反射率高,能够将光线进行反射。

平面镜的特点是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即光线入射平面镜后,会按照相同的角度反射出去。

在平面镜成像时,物体向平面镜中心垂直入射的光线会向后沿原路线反射出去。

而物体在平面镜左侧的光线向平面镜成一个角度入射,然后反射回来,它在平面镜右侧产生一个虚像。

虚像与实物相似,但是不能被触摸或捉住,只能通过眼睛观察到。

二、实验演示老师通过实际的实验演示,给我们展示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应用。

实验中,老师准备了一个小灯泡和一个凸透镜,将凸透镜放在灯泡的前方,然后在凸透镜后方插入一个平面镜。

当平面镜与凸透镜成一定的角度时,可以在平面镜后方观察到一段虚像。

此外,老师还展示了通过平面镜成像制作游戏玩具的方法。

以平面镜作为反光面,在玩具箱内加入光源和游戏画面,通过反射实现游戏画面的投影,大大提高了游戏体验。

三、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虚像成像平面镜成像产生的虚像与实物相似,但是不能被触摸或捉住,只能通过眼睛观察到。

2.距离和大小相等平面镜成像的虚像图形与实物图形的大小相等,距离也相等,只是位置相反。

3.左右翻转平面镜成像产生的虚像总是左右翻转的,与实物相比左右颠倒。

四、应用领域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决定了它在各个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平面镜成像的主要应用领域:1.美容行业平面镜是化妆师必备的工具之一,可以帮助化妆师观察到自己的面部轮廓和各个细节,更好地进行化妆。

2.镜子平面镜是镜子的一种,我们日常使用的镜子都是由平面镜制成的。

镜子具有反光作用,能够清晰地反映出物体的形状和颜色。

3.景观设计平面镜还可以用于建筑和景观设计中,可以将室内或室外的景色反射成虚像或实像,增加空间感和层次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面镜成像》观课报告
本次研修观看了几位优秀教师执教的展示课,受益很深。

其中对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滨城区第四中学李平贵老师执教的《平面镜成像》一课,教学中环节齐全、目标明确、设计思路新颖、体现主题地位。

通过多次观摩本节课,结合对自己平时教学的反思,我深刻感受到:这是一节能够真正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优质课。

一、落实教学目标
针对学生已有知识水平,李老师确立的教学目标落实了分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练习设计合理,目标明确,设置恰当,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始终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内容安排合理,目标检测及时有效,达成度高。

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平面镜成像的位置和大小特点。

并且通过课后作业的形式布置了探究凸面镜和凹面镜成像特点的任务,把课内探究和课外探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二、思路设计新颖
教学过程中,李老师采用了温故知新→激趣质疑→实验探究→互动研讨→分析解疑→反馈练习→应用提高的教学程序。

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有很多感性认识,每一位同学都能说出一些,在同学交流过程中,他不失时机的提出怎样利用桌上的器材,设计实验,验证各自的观点看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教学中注重学生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更好的体现了新课标理念。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一,学生不易理解,李老师通过设计学生容易答出三个问题进行引导,加上前面复习中光路图的画法为突破学生理解平面镜成虚像这一难点打下基础,在课上李老师又通过演示,让学生自己在镜后放一张白纸作为光屏,从边上看屏上有没有像,和平时投影仪屏上的像进行比较,使学生明
白实像和虚像区别,针对学生平时的认识“人离镜子越远,像越小”,让学生设计实验进行辨别,很好的纠正以前的错误观点。

三、发挥主体地位
在整节课教学活动中,李老师始终扮演着适时引导的角色,放手给学生,对学生做到了真正的信任。

在各个活动中全体学生始终兴趣浓厚,积极参与,观课中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团队内学生间的尊重和信任,而要做到这一切正是因为李老师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才让学生在分析、比较、概括等思维活动中也乐于展示自我,实现了认识上的飞跃,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

李老师的这一节课确实是一堂非常精彩的展示课,对我的启发和影响应该不止上面提到的几点,以后的学习中我将进一步学习反思,不断地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