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试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单元综合测评2 Word版含解析
![【高中历史】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单元综合测评2 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b528be8a76e58fafbb003a5.png)
单元综合测评(二)(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新航路开辟前,人类文明尚未超出地域的发展,不同区域文明之间的交流少、相互影响小。
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导学号:14330057】A.人类对世界尚缺乏整体的了解B.不同文明的交往存在观念差异C.人类技术水平难以克服地理障碍D.缺少富有冒险精神的伟大航海家【解析】新航路开辟是在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之后才开始的,如造船技术、航海技术等。
所以在新航路开辟前人类文明未超出地域限制主要是因为不具备跨区域交往的客观条件。
【答案】 C2.“中世纪后期……意大利商人继续在地中海东部诸国的各个港口与阿拉伯商人相会,收取欧洲公众所需要的种种商品。
这种情况对牟获中间人厚利的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来说,颇称心如意;但是,其他欧洲人则大为不满,他们热切地寻找能直接抵达东方的途径,以分享这笔厚利。
”材料表明新航路开辟的动力是()A.克服商业危机B.扩大海外市场C.对外倾销商品D.追逐商业利益【解析】由材料“这种情况对牟获中间人厚利的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来说,颇称心如意;但是,其他欧洲人则大为不满,他们热切地寻找能直接抵达东方的途径,以分享这笔厚利”可知,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是要分享商业利益、追求利润,故D项正确。
【答案】 D3.(2016·北京会考)有学者认为:“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
”这表明()A.亚非拉地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B.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C.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确立D.经济贸易取代了殖民战争【解析】由“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可知B项符合题意。
A、C、D三项均与当时史实不符。
【答案】 B4.对于哥伦布发现美洲,恩格斯认为,它“不仅会推翻那时的整个欧洲社会及其制度,而且也会为各国人民的完全解放奠定基础”。
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测试题
![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8fe2b342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6d.png)
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场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 甲午战争B.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 鸦片战争D. 第一次中日战争2. 洋务运动期间,清政府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A. 引进西方科技B. 改革政治制度C. 推广新文化运动D. 进行土地改革3. 戊戌变法的主要目标是什么?A. 推翻清朝统治B.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C. 进行土地改革D. 建立共和制4. 辛亥革命的直接结果是?A. 清朝灭亡B. 建立中华民国C. 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D.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5. 五四运动中,学生的主要诉求是什么?A. 反对帝国主义B. 反对封建主义C. 反对军阀统治D. 反对文化专制6. 以下哪位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革命家?A. 孙中山B. 毛泽东C. 邓小平D. 周恩来7.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 提倡科学和民主B. 提倡封建礼教C. 提倡儒家思想D. 提倡西方文化8.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被称为什么?A. 八路军B. 新四军C. 红军D. 国民革命军9. 以下哪项不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不平等条约?A. 《南京条约》B. 《辛丑条约》C. 《马关条约》D. 《中英友好通商条约》10. 以下哪项不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改革运动?A. 洋务运动B. 戊戌变法C. 五四运动D. 辛亥革命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鸦片战争爆发于________年,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2. 洋务运动中,清政府创办的第一家机器制造厂是________。
13. 戊戌变法又称为________,是清朝末年的一次政治改革。
14.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首任临时大总统是________。
15. 五四运动爆发于________年,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6. 简述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失败的原因。
17. 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第二单元综合复习测试题(含答案)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第二单元综合复习测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8070079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22.png)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第二单元综合复习测试题(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工具的进步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表现。
下列生产工具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曲辕犁②匣钵③水排④ 铁农具A.③④①②B.④③①②C.④②③①D.④③②①2.据史书记载,“(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
这一农具指的是()A.耧车B.筒车C.曲辕犁D.翻车3.新王国时期,古埃及人发明了提水灌溉的装置“沙杜夫”,它利用杠杆原理将低洼之处的水抽引到高处,从而使高低处的耕地均能得到灌溉。
这表明()A.人类改造自然能力增强B.埃及社会饥荒得以缓解C.农业灌溉工具世界领先D.水利工程推动农业发展4.山东滕县出土的一汉代耕糖画像石显示∶中间一男子扶犁耦耕,一牛一马拉犁,其后有一男子操耙糖地。
前方有三人持锄耘地,一人端着水罐似在浇水。
画面左侧有一妇女挑着担子,带着两个小孩朝田间走,似为送饭而来。
画像右侧大树下有一人持杖而坐,当为监工。
该场景反映了汉代()A.农民重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B.生产关系革新后农民积极生产C.存在分工合作的集体经营方式D.农业领域的多种经营模式盛行5.如图是不同时期制作陶瓷使用的主要工具,它们反映了我国古代陶瓷业:()A.手工生产技术不断进步B.陶瓷产品种类繁多C.手工业者社会地位提高D.规模宏大分工精细6.下表是1839年英国各纺织部门女工占比情况:棉纺织工厂毛纺织工厂丝、麻纺织工厂56.4% 69.5% 70.5%此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A.女工成为工厂主要劳动力B.妇女政治地位大大提高C.近代工厂制在英国的兴起D.纺织业最早实现机械化7.1896年欧洲某国举办殖民展览会,展览共分为两个部分:“科学一商业”区包括殖民大厅、机器大厅、工业和出口大厅等建筑:“土著人展览”区包括其殖民地的人种、建筑、生活习俗等内容。
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B.科技发展推动殖民扩张C.工业革命的科学成就D.不同地域文明间的差异8.有历史学家在考察19世纪欧洲运输革命与工业革命的关系时指出:“这种运输设施的开展,使先前未曾开发地区卷入世界经济活动内,更因其克服运输量、畜力、季节及移动速度等限制⋯⋯工业革命成果得以扩大。
高中历史 选择性必修二 第二单元 检测题
![高中历史 选择性必修二 第二单元 检测题](https://img.taocdn.com/s3/m/b7947c5b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15.png)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第二单元检测题一、选择题1.珐琅器制作技术约在元代从西亚传入中国。
明清时期出现了胎画珐琅、錾胎珐琅等新型产品,不少还绘有西方神话故事。
这反映了明清时期中国()A.手工业技术高超B.受到外来文化冲击C.被卷入世界市场D.积极推动西学东渐2.目前已发现的汉代牛耕图皆位于北方州郡,这些农耕图像的题材内容从表现人力锄耕逐渐演变为“徙民屯田,皆与犁牛”。
这反映了汉代()A.农耕文化向北方拓展B.农业成为主要生产方式C.铁犁牛耕技术的普及D.政府推动耕作技术革新3.考古发掘是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下表是西周遗址发掘出土的农具情况统计(部分),据此可以反映的历史事实是()遗址所在地石器蚌器骨器铜器长安张家坡93173820长安客省庄6921610扶风云塘18870磁县下潘汪4411740小计2243191540A.西周青铜用具尽在宫廷使用B.农具使用显现生产力水平低下C.西周农业发展分布范围较广D.西周生产工具使用频率较高4.中国远古先民使用杵臼舂捣的方式给谷物脱壳,后又利用杠杆原理改手臼为脚踏,即为脚碓,晋代连机碓(见图1)可以“水轮翻转无朝暮,舂杵起落有后先。
”这反映出中国古代()A.精耕细作程度的提高B.革新动力以提高效率C.灌溉技术的不断突破D.自然经济具有封闭性5.中国古代经济经历了早期的作物栽培,以及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出现与发展。
在此过程中,生产工具不断创新。
下列关于下图所示生产工具的表述正确的是A.①是战国牛尊,该时期牛耕普及全国B.②是耧车,汉代出现的播种工具C.③是水排,元代王祯创造的水力鼓风装置D.④是唐代曲辕犁,便于牛耕普及和山地开垦6.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提出,西汉赵过“始教民牛耕”。
从史学研究的角度,下列史实可用于质疑该观点的是()A.新石器时代末期的遗存中发现了家养黄牛的骨骼B.《尚书·酒诰》曰:“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C.春秋时期出现若干与牛耕相关的人名,如“冉耕,字伯牛”D.“牛郎织女”的神话可能早在战国时代就已经形成7.“卓简井”是宋仁宗年间出现于四川的新式盐井用,用即简代替牛皮囊为取卤器,是井盐史上钻凿工艺的重大革新,问世后即迅速流传,使井盐的产量激增。
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765207367ec102de2bd897a.png)
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满分100分测试时间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1.15世纪的欧洲,是一个“充满饥渴”的欧洲。
这使他们走上发现新世界之路。
这种“饥渴”产生的根源是()A.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道C.统治者积极支持海外探险活动D.教会鼓励人们去东方传播天主教2.哥伦布在西航的过程中,不断用基督教精神砥砺自己和船员。
刚一到达美洲,他即自称是上帝的使者,给处在黑暗之中和死亡笼罩下的人们带来救世主的消息。
这表明哥伦布的远洋航行() A.带有较强的宗教热情B.体现了顽强的意志品质C.怀着强烈的寻金欲望D.展现了博大的救人情怀3.历史学家巴若斯在描写一位葡萄牙航海家的航海发现时写道:“船员们惊异地凝望着这个隐藏了多少世纪的壮美的岬角。
他们不仅发现了一个突兀的海角,而且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
”下列有关此次航海叙述正确的是()A.这位航海家是迪亚士B.此次航海路线是向东横渡太平洋C.此次航海抵达了印度D.此次航海促使世界市场基本形成4.“1498年,达·伽马在印度获得了建立商埠的许可,到16世纪中叶他们已经在西非和东亚之间建立了50多处贸易商埠。
”材料中的“他们”最有可能是()A.葡萄牙人B.西班牙人C.荷兰人D.英国人5.据统计,麦哲伦船队的船员来自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葡萄牙人37个,意大利人30个,西班牙人100多个,此外还有佛兰德尔(今属比利时)人、德国人、英国人等。
这表明当时()A.葡萄牙、意大利、法国成为航海活动的领导者B.各国间加强了航海方面的合作C.航海活动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D.地圆学说的科学性已得到证实6.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西欧国家财富的重新分配和社会阶层的贫富分化。
主要是因为新航路的开辟致使西欧()A.金银存量的增加导致通货膨胀B.丰富的原材料降低了制造业成本C.西欧的商贸中心由地中海转到大西洋沿岸D.人们的商业冒险意识和财富观念增强7.威尼斯曾是欧洲最富裕和最有活力的城市,但到了16世纪中后期,英国和北尼德兰(荷兰)等地却成了欧洲最有活力的地方。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第二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第二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b83fda0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e6.png)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第二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共60分)1.曾国藩于1861年在《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中说;“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
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这反映出()A.洋务派希望改变封建统治B.洋务运动根本目的是向西方学习C.洋务运动领导者能从国家发展角度提出国家战略D.洋务运动领导者未能认识到中外差距的实质原因2.“南海一号”是南宋初期一艘向外运送商品时失事沉没的木质古沉船,它将为复原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提供极为难得的实物资料,2019年8月6日,国家文物局召开工作会,发布了“南海Ⅰ号”保护发掘项目考古工作成果,总共出土文物14000余件套,其中瓷器13000余件套。
该材料可以佐证()A.瓷器成为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B.指南针广泛运用于航海C.外贸税收成为国家收入主要来源D.政府废除重农抑商政策3.1816年英国制定法案实行金本位制,英国制定该法案的根本目的是()A.控制不断扩大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弥补因白银大量流入中国造成的货币短缺C.重建因经济危机而崩溃的国际货币体系D.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和世界经济的发展4.元朝颁布的《农桑辑要》记载:“木棉(指棉花)亦西域所产,近岁以来,木棉种于陕右,滋茂繁盛与本土无异。
”这表明,元代()A.重视农业生产经验总结B.棉花种植得到发展C.与西域进行了经济交往D.棉纺织生产的出现5.18世纪末,童工约占西方工人总数的1/10,平均每天工作13~14小时。
19世纪,英法等国先后颁布一系列法律,限定童工的最低工作年龄及工作时间,并规定儿童要接受教育。
1884年,伦敦防止虐待儿童协会成立。
1904年,法国设立儿童福利部。
这反映了()A.经济发展推动了立法体系的完善B.政府不断完善社会治理体系C.工业革命促使社会福利制度发展D.儿童权利保护成为国际共识6.1790年代,英国的一篇文章谈到:当时工人不仅能买得起各种各样的食物,而且可以买一些一个世纪之前被认为是奢侈品的东西,如海外运来的茶、咖啡、糖、巧克力、烟草和辣椒等。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二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二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80eae5e650e52ea5518988b.png)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二单元检测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7·湖北随州学测模拟)下图概述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应补充的是()对东方黄金和物产的渴望→天主教会希望传播天主教→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进步→?A.《马可·波罗游记》在欧洲的广为流传B.土耳其控制东西方之间的商路,使东西方商路受阻C.西欧人传播天主教的热情D.西欧对铸造货币的黄金的需求量日益增大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新航路开辟的背景的认识。
A项《马可·波罗游记》的广为流传和D项体现在对东方黄金和物产的渴望方面。
在新航路开辟的背景方面,缺少东西方之间的商路受阻,故选B项。
2.在一场有关“麦哲伦是否到过印度”的争论中,出现了以下四种观点。
你认为结论和依据最匹配的是()解析A项依据与史实相符,但不一定说明麦哲伦到过;B项依据也符合史实,但麦哲伦本人并没有完成整个航行,也就是说依据不充分,结论不科学;C项依据也与史实相符,但不能充分说明麦哲伦没有到过;A、B、C三项都不能充分说明麦哲伦是否到过印度,故应是待考证,D项最匹配。
3.明朝中后期,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等农作物经由吕宋(今菲律宾)传入中国,出产于美洲的白银也大量流入中国。
为开通美洲到吕宋航路做出贡献的航海家是()A.迪亚士B.达·伽马C.哥伦布D.麦哲伦答案 D解析题目中问的是谁开辟了亚洲和美洲之间的航路,迪亚士到达了非洲南端,没有到达亚洲,所以A项不正确。
达·伽马到达了印度,只是联系了欧洲和亚洲,没有联系美洲和亚洲,所以B项不正确。
哥伦布到达了美洲,建立了美洲与欧洲的联系,所以C项不正确。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途径欧洲、美洲、亚洲,所以他开通了亚洲和美洲的航路,故选D项。
4.下表可以反映出()世界商船吨位表(单位:万吨)A.C.人类环保意识增强D.第一次工业革命刚刚起步答案 A解析从时间信息可排除C、D两项;汽船是美国人富尔顿发明的,排除B项;材料中商船吨位的不断增加,反映了世界贸易的不断发。
高中历史必修2第二单元测试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高中历史必修2第二单元测试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af10431a7f1922791688e8ca.png)
必修2 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测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0 小题,每小题2.5 分,共50 分)1.1498 年5 月20 日,一支欧洲船队航行到印度南部大商港卡里库特。
下列相关的推断正确的是( )。
A.这支船队的船员是第一批到达亚洲的欧洲人B.该船队是在两班牙王室支持下进行远洋航行的C.拓展海外殖民地是支撑他们远洋航行的精神支柱D.他们开辟了从欧洲绕过好望角到达亚洲的新航线2.有一篇文章这样写道:“1492 年10 月12 日发现新大陆的消息传遍整个西班牙以后,他便成了闻名全国的英雄。
当他返回西班牙时,国王和王后以最高的礼仪迎接他,并在宫内设宴招待……。
”文中的“英雄”是指( )。
A.迪亚士B.达·伽马C.哥伦布D.麦哲伦3.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中说:“何以哥氏(指哥伦布)、维氏(指达·伽马)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指郑和)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下列哪一句话最能从根本上解决梁启超的困惑( )。
A.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B.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C.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D.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4.1524 年,西班牙人说:“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这给我们的命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西班牙成为世界商贸中心B.西班牙成为殖民大帝国,掠得巨额财富C.西班牙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D.西班牙打败荷兰,掌握世界殖民霸权5.17 世纪时荷兰建立了遍布世界的商业殖民帝国。
当时荷兰在亚洲拥有的殖民地有( )。
①好望角②新阿姆斯特丹③马六甲④巴达维亚A.①②B.②④ C.②③ C.③④6.19 世纪末20 世纪初,以资本主义市场为框架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这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 )。
①国际贸易的发展②人口和资本的流动③武力威逼④工业革命的推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7.观察右图,从图中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是( )A.英国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国家B.英国是世界上对外输出资本最多的国家C.英国已逐步取得“世界工厂”的地位D.工业革命促使英国的资本总额迅速增加8.“人被打上烙印像牲畜一样,被关在阴暗的地下室/只有经过永别之门,才能离开牢狱/许多人死在航程上──不愿意/被送到另一个国家,卖给另一个奴隶主/跳进海里,滋养了大群的鲨鱼……”。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检测题带答案解析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检测题带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0f85e88eff9aef8951e0658.png)
课时作业第6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一、选择题1.在整个17世纪,荷兰在商业、海洋运输业、金融业等各方面都占绝对优势,成为海上霸主。
到了18世纪,荷兰这个“海上马车夫”已被对手完全挤出了世界各海域。
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荷兰() A.受到了各国的联合打压 B.深受殖民地抗争的影响C.致力于与各国的争霸战争D.忽视了国内工业的发展2.在“光荣革命”前,英国90%的商品出口到欧洲大陆;大约100年后,英国对欧洲大陆的贸易所占比重下降到30%,对美洲的贸易所占比重则增长到近58%。
材料说明()A.英国逐渐成为世界的殖民霸主B.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贸易结构C.英国与欧洲各国的关系逐步恶化D.殖民地对英国发展具有重大意义3.17—18世纪,英国通过一系列商业垄断战争、海盗式掠夺、欺诈性贸易和贩卖黑人奴隶等方式确立了全球海上霸主地位;19世纪,英国工业品大量销往世界各地,工业原料和农副产品从各地输往英国。
这表明()A.工业革命是英国确立世界霸权的主要原因B.殖民活动与商品贸易都是世界市场形成的推动力C.殖民活动加速英国资本原始积累D.英国民主政治发展推动了经济变革4.在18世纪中叶前,英国议会通过的圈地法案还并不多,半个世纪中才达到100多项。
但18世纪中叶后,议会通过的圈地法案迅猛增长:18世纪70年代为642项;18世纪90年代为506项;19世纪最初十年达到空前的906项。
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A.人口数量的急剧增长造成粮食需求的增加B.土地产权及经营模式的变革阻碍了农业发展C.农业的现代化进程有利于英国社会经济转型D.农民收入增加扩大了国内工业品的销售市场5.[2018·内蒙古呼和浩特调研] 17世纪以来,当欧洲近代国家对特权、专制主义、教权主义、金银货币输出这些现象和理论进行理性的思辨时,这些理论和制度在西班牙以及西属拉美地区却得到了加强。
西班牙的这些做法导致了()A.世界贸易中心向大西洋转移B.商业革命在欧洲范围内的扩展C.殖民扩张争夺的格局发生变化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确立6.[2018·河南濮阳一模] 《全球通史》指出,“控制奴隶贸易16世纪时是葡萄牙,17世纪的大部分时间中是荷兰,18世纪时则是英国”。
完整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二单元测试题
![完整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二单元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e8bb6b46960590c69fc37697.png)
必修 2 第二元《本主世界市的形成和展》一、(本共20 小,每小 2.5 分,共 50 分)1.1498 年 5 月 20 日,一支欧洲船航行到印度南部大商港卡里特。
以下相关的推测正确的选项是( )。
A.支船的船是第一批到达洲的欧洲人B.船是在两班牙王室支持下行洋航行的C.拓展外国殖民地是支撑他洋航行的精神支柱D.他开拓了从欧洲好望角到达洲的新航2.有一篇文章写道:“ 1492年10月12日新大的信息遍整个西班牙此后,他便成了名全国的英豪。
当他返回西班牙,国王和王后以最高的礼迎接他,并在内宴款待⋯⋯。
”文中的“英豪”是指 ( )。
A. 迪士B.达·伽C.哥布 D .麦哲3.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和》中:“何以哥氏(指哥布)、氏(指达·伽)之,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元,而君(指和)之烈,随君之没以俱逝?”以下哪一句最能从根本上解决梁启超的诱惑( )。
A.中国人缺少长远探、新的精神B.支撑西方航海活的形存在着巨大差异C.和船缺少有力的、长远的政府支持D.西方有更加先的科学技和更加大的武装力量4.1524 年,西班牙人:“从前我在世界的,在在它的中央了,我的命运来了空前未有的改。
” 此理解正确的选项是 ( )。
A .西班牙成世界商中心B .西班牙成殖民大帝国,掠得巨富C.西班牙走上展本主的道路D.西班牙打荷,掌握世界殖民霸5. 17 世荷建立了遍及世界的商殖民帝国。
当荷在洲有的殖民地有( )。
①好望角②新阿姆斯特丹③ 六甲④巴达A .①②B.②④C.②③C.③④6.19 世末 20 世初,以本主市框架的本主世界系统形成,是多种要素合作用的果,包含( )。
①国易的展②人口和本的流③武力威胁④工革命的推A. 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7.察右,从中能够得的史信息是()A .英国逐成世界上最大的工国家B.英国是世界上外出本最多的国家C.英国已逐渐获得“世界工厂”的地位D.工革命促使英国的本迅速增添8.“人被打上烙印像牲口一,被关在暗淡的地下室/只有永之,才能走开牢/多人死在航程上──不肯意/被送到另一个国家,另一个奴隶主/跳海里,滋润了大群的⋯⋯”。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测评含解析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测评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6b436818e9951e79a8927bb.png)
第二单元测评(时间 :60 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 15 个小题 ,每题 4 分,共 60 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最切合题目要求 )1.1498 年 ,他和他的跟从在印度西南的卡里库特港登岸。
他在那处成立了一座大理石的石碑,以纪念这一拥有历史意义的航海活动。
此中的“他”及“他”的航海活动的历史意义是()A. 迪亚士发现好望角B.达·伽马开通从欧洲前去印度的新航路C.哥伦布发现西印度群岛D.麦哲伦证明地圆学说分析题干资料供给了两个重点信息,一是“1498 年”,二是“印度”。
联合这两个重点信息 ,能够判断 B 项是切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答案 B2.1500 年此后 ,西欧商品的价钱开始快速上升。
在这个世纪里,整个欧洲大陆的价钱均匀上升了 4 倍。
16 世纪的西欧出现通货膨胀。
这类现象()A. 造成社会动乱 ,伤害了国际贸易B.表示西欧成为世界的贸易中心C.为世界市场的形成确立了基础D.由新航路开拓和殖民扩充惹起分析新航路的开拓致使了“价钱革命”的出现。
因为黄金、白银大批流入西欧,西欧物价上升 ,依靠固定地租为生的封建地主地位降落,而从事商品生产的财产阶级实力上升。
此题资猜中西欧出现通货膨胀正是由新航路开拓和殖民扩充惹起的,应选 D 项。
答案 D3.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现——两个世界文明集合500 周年国际学术议论会”上说,“黄金和白银的作用不过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为遥远了”。
由此可知 ()A.该学者关注殖民打劫的结果B.“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非洲C.黄金和白银阻挡了世界市场的形成D.该会议议论的是英国人登岸美洲的意义分析干资料供给了三点有效信息 ,一是“哥比学者”,二是“两个世界文明合”,三是“两个大之的距离更为遥”。
上述信息表示 ,美洲学者站在美洲的立上 ,述了新航路开拓后欧洲人美洲人的掠 ,引了欧洲与美洲之的矛盾和矛盾,即他的述关注的是殖民掠的结果。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课后习题:第二单元综合测评(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课后习题:第二单元综合测评(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35706f3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93.png)
第二单元综合测评(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从西汉中期耦犁推广以来,我们看到农业工具不是继续向大型、高效方向发展,而是逐步被改造得更加……轻便灵巧。
这反映了农业工具的发展特点()A.适应了小农经济的生产需要B.有利于男耕女织的家庭生产C.满足了自给自足的生产要求D.推动了农业生产经营社会化,中国传统农业经营模式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农业工具“被改造得更加……轻便灵巧”更适合这种小型化的家庭作业,故A项正确。
家庭纺织不是使用农业工具,故排除B项。
自给自足的生产不光是家庭农业,还有家庭手工业,而且材料是强调生产的小型化,不是“自给自足” ,故排除C项。
农业生产经营社会化需要大型、高效的生产工具,故排除D项。
2.下面是考古发掘的两汉时期铁制犁具、起土农具出土情况(部分)。
据此可以得出的史实是,两汉时期()续表A.已使用铁器进行农业生产B.精耕细作农业模式确立C.南方农业经济较为落后D.冶铁业以农具生产为主,两汉时期已使用铁器进行农业生产,故A项正确。
3.历史研究强调“论从史出”。
下表中,史料与史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选项是()续表选项史料史论D 古罗马的《自然史》记载: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人工巧妙,达到极点宋代海上丝绸之路非常繁荣陶纺轮和骨梭、骨针、骨锥”不能体现棉纺织技术,故A项错误;妇女的纺织生产被称为“妇功”,可以说明纺织业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故B项正确;水排是用来鼓风冶铁的工具,不是灌溉工具,故C项错误;古罗马和宋代的时间不符合,故D项错误。
4.下面的汉代画像石拓片和民间剪纸作品,形象地反映了中国古代()A.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B.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C.封闭的地主庄园经济D.乡村生活的祥和富足,因此体现的是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故B项正确。
5.据记载,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作坊多配有专门的“技工学校”,工匠要根据不同的工种接受期限不同的技术训练和学习。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二单元测试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二单元测试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2d82a20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8a.png)
⼈教版⾼⼀历史必修2第⼆单元测试试题及答案 到了接近⾼⼀历史必修⼆的考试时候,我们要加强对⾼⼀历史的复习,其中多做⾼⼀历史的单元检测题是⼀个不错的选择!下⾯店铺就和⼤家分享⼈教版⾼⼀历史必修2第⼆单元测试试题,希望对⼤家有帮助! ⾼⼀历史必修2第⼆单元测试试题 ⼀、选择题(本⼤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 1.墨西哥的征服者迪亚斯在回忆录中写道:“我们废除了印第安⼈中间的盲⽬崇拜和其他令⼈憎恶的东西之后,上帝保佑了我们的努⼒,我们给男⼈、妇⼥和所有征服后出⽣的孩⼦施洗礼,要不然他们的灵魂可能已下到地狱。
”材料说明了新航路开辟的 ( )A.经济因素B.社会因素C.宗教因素D.技术因素 2.新航路开辟中,到过好望⾓的是 ( ) A. 亚⼠②达·伽马③哥伦布④麦哲伦船队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②④ 3.“美洲的发现,绕过⾮洲的航⾏,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
……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命因素迅速发展。
”材料认为新航路开辟的重要意义是 ( ) A.满⾜了欧洲⼈对⾦银的渴望 B.使得欧洲各国⾛上殖民扩张道路 C.推动了欧洲⼩农经济的发展 D.推动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因素的发展 4.以下三幅图对应的内容排列正确的是 ( ) A.⼤河⽂明、海洋⽂明、草原⽂明 B.⼤河⽂明、草原⽂明、海洋⽂明 C.海洋⽂明、草原⽂明、⼤河⽂明 D.草原⽂明、⼤河⽂明、海洋⽂明 5. 15、16世纪以来⼈们通常使⽤“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发现”的意思是“使所有⼈和所有民族都并⼊欧洲⽂明”。
1984年,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明汇合”。
1992年,联合国教科⽂组织主张以“两个⼤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
上述改变( ) A.淡化了哥伦布发现美洲的历史贡献 B.反映了欧洲⽂明国际地位的下降 C.忽视了世界⽂明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D.充分体现了全球史观和⽂明史观 6. 19世纪中叶,⼀位经济学家骄傲地宣称,“我们的船只满载着原料归来,⼜将满载着制成品返回地球各个⾓落”。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测评含解析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测评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5a6ef980b4e767f5bcfce7f.png)
第二单元测评(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1498年,他和他的随从在印度西南的卡里库特港登陆。
他在那边建立了一座大理石的石碑,以纪念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航海活动。
其中的“他”及“他”的航海活动的历史意义是()A.迪亚士发现好望角B.达·伽马开通从欧洲前往印度的新航路C.哥伦布发现西印度群岛D.麦哲伦证实地圆学说,一是“1498年”,二是“印度”。
结合这两个关键信息,可以判断B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2.1500年以后,西欧商品的价格开始迅速上涨。
在这个世纪里,整个欧洲大陆的价格平均上涨了4倍。
16世纪的西欧出现通货膨胀。
这种现象()A.造成社会动荡,损害了国际贸易B.表明西欧成为世界的贸易中心C.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D.由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引起“价格革命”的出现。
由于黄金、白银大量流入西欧,西欧物价上涨,依靠固定地租为生的封建地主地位下降,而从事商品生产的资产阶级实力上升。
本题材料中西欧出现通货膨胀正是由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引起的,故选D项。
3.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现——两个世界文明汇合5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说,“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
由此可知()A.该学者关注殖民掠夺的后果B.“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非洲C.黄金和白银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D.该会议讨论的是英国人登陆美洲的意义,一是“哥伦比亚学者”,二是“两个世界文明汇合”,三是“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
上述信息表明,美洲学者站在美洲的立场上,论述了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对美洲人的掠夺,引发了欧洲与美洲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即他的论述关注的是殖民掠夺的后果。
4.“继哥伦布而起的探索新世界的西班牙冒险家,似乎都具有同一动机。
……当这班冒险家到达一个未曾被发现的海岸时,首先调查的就是那里有没有金矿可以发现。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7e0fab9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6c.png)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二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殷墟郭家庄发掘的160号商代墓,出土青铜礼器40件,方形器数量较多,器表均有精美的纹饰和族徽文字,还有28件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220件青铜兵器和900多枚铜镞。
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商代()A.农业先进,使用青铜农具B.冶铜发达,青铜器品种多C.战争频繁,青铜武器多样D.重视礼仪,青铜礼器精美2.中国农业从远古洪荒走来,经历了“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等阶段。
下列各项中属于“铁犁牛耕”阶段的耕作工具有()①石斧②耦犁③耒耜④耕耙耱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汉代田庄的生产经营活动包括农作物栽培、蚕桑作业、禽畜养殖、药材采集、酿造加工、农具修造等。
这表明()A.农民受到沉重剥削B.田庄商品经济发达C.手工业者劳动繁重D.田庄经济自给自足4.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下图是“一个庄园的图解”。
据此可知西欧当时的庄园()A.经营规模普遍较小B.具有自然经济特征C.生产内容较为单一D.宗族色彩非常浓厚5.[2022·北京市第二次考试]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动力技术革新催生了交通工具的革命。
动力技术革新是指()A.水力纺纱机的发明B.蒸汽机的发明C.内燃机的发明D.电动机的发明6.[2022·河北省唐山市期末]1771年,英国人阿克莱特在德文特河上的克罗姆福特建立了近代的第一家水力纺纱厂,但是工厂的选址却受到了水源的限制,只能够建在靠河的地方,并且离城镇很远。
此类工厂的建立()A.对生产动力的变革提出新要求B.是科学理论突破的直接产物C.标志着人类开始进入蒸汽时代D.促进了近代城市的快速发展7.工业革命开始后,英国有些工场手工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19世纪50~70年代,英国各行各业都存在工场手工业。
工场手工业与机器大工业的并存() A.导致英国工业化进程缓慢B.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C.源于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D.体现工业化模式的多样性8.英国1802年《工厂法》规定,工厂主必须向每个学徒提供两套衣服,学徒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每年派两名与工厂无利害关系的人员视察学徒的状况和条件,并规定了工厂主违反本法令的处罚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开辟新航路所带来的后果中不包括()A.西、葡两国扩大了资本B.意大利的商业地位削弱C.扩大了欧洲与亚洲、非洲间的贸易D.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2.在开辟新航路的过程中,哥伦布的主要贡献在于()A.开辟了从欧洲前往印度的航路B.开辟了从欧洲前往中国的航路C.开辟了从欧洲前往美洲的航路D.发现了巴哈马群岛3.郑和下西洋与欧洲冒险家开辟新航路的最大不同点是()A.航海的时间与规模不同B.航海的范围是否有新的突破C.航海的结果对各自支持航海国家的影响不同D.航海的动机及对世界的影响不同4.葡萄牙、西班牙最早组织新航路开辟,从政治上来说是由于()A.两国君主都有进行海外扩张的野心B.两国的资本主义发展迅速C.两国所处地理位置最为有利D.两国都是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5.在促使人类历史由封闭走向开放、由隔绝走向联系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封建君主制的发展B.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及发展C.新航路的开辟D.殖民扩张的结果6.“美洲的贵金属来到西班牙就像雨点倾注于屋顶,结果全流走了。
”该观点是指西班牙掠夺的大量财富()A.主要流入王室贵族手中B.主要流向了罗马教廷C.主要流入商品生产发达的国家D.未用于工业而主要用于商业7. 15世纪西欧出现了“寻金热”,其主要社会根源是()A.受《马可·波罗行纪》影响B.商品经济的发展造成金银缺乏C.统治者奢侈腐化,浪费了大量财富D.金银大量外流造成货币枯竭8.西欧的扩张对世界产生的最大影响是()A.引发了商业革命B.瓦解了封建统治C.推进了世界一体化进程D.形成了新兴阶级9. 17世纪,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最主要的前提是()A.荷兰人善于经商B.尼德兰革命的成功C.荷兰的商船吨位居世界首位D.其他殖民国家已经衰落10. 17~18世纪中期,西欧国家争夺殖民霸权的斗争主要在下列哪些国家间展开?()A.荷兰、法国、英国B.葡萄牙、西班牙、英国C.西班牙、荷兰、英国D.英国、法国、美国11.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英法战争②《航海条例》颁布③(英属)东印度公司成立④英国打败“无敌舰队”A.①②④③B.②④③①C.③④①②D.④③②①12.英国进行工业革命的三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是()A.重商主义、奴隶贸易、海外掠夺B.中央集权、手工工场、圈地运动C.海外贸易、殖民战争、手工工场D.圈地运动、海外掠夺、手工工场13.工业革命密切了世界各地间的联系,其媒介是()A.资本主义制度B.坚船利炮C.物美价廉的商品D.新式机器14.荷兰在国际竞争中采取的重要竞争手段是()A.依靠发达的运输业和别国展开竞争B.组建大型商业公司C.垄断通往东方的航路D.依靠强大的军事实力展开竞争15.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东方国家大多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资本主义市场以全世界为活动舞台B.东方各国政治、经济落后,被迫接受奴役C.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建立起对全球的控制D.闭关锁国在工业国面前不堪一击16.第一次工业革命基本完成的主要标志是()A.用机器制造机器B.工业生产实现机械化C.手工工场基本消失D.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了主导地位17.造成东西方经济差距日益拉大,并最终使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基本原因有()①科学技术水平进步②资产阶级革命成功③无产阶级革命受挫④殖民主义疯狂掠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8. 1851年的伦敦博览会是英国展出最新工业成果的盛会。
陈列的展品中应包括()A.铁路设备、柴油内燃机B.电灯泡、蒸汽织布机C.蒸汽锤、铁路设备D.电话机、水力纺纱机19.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对全球经济迅速发展影响最大的自然资源是()A.石油B.电C.水力D.煤炭20.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
这一变化主要包括()①生产的社会化趋势加强②形成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的垄断组织③加剧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贫穷落后④促进了科学技术和生产的结合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D.②④21.第一次工业革命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①列强以炮舰和廉价商品打开中国的大门②在对外正当贸易中开始出现贸易逆差③被迫允许外国投资设厂④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2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交通、通讯工具的发明B.社会分工的扩大C.工场手工业的发展D.工业革命的推动23.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工业国可以在世界范围内掠夺原料、倾销商品并进行投资。
这标志着()A.世界市场初步形成B.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初步形成C.世界市场最终形成D.经济全球化形成24.“资产阶级在它不到100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马克思的这一论断揭示了资产阶级()A.曾经是生产发展的动力B.永远是人类财富的象征C.始终是社会进步的代表D.将来是世界经济的霸主25.垄断资本主义取代自由资本主义是社会的进步,这主要是指()A.它提高了国家干预经济的能力B.它使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时代C.它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D.它消灭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二、材料解析题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世界各地……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本国消费,而且供世界各地消费。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材料二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的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的记述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说明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奴隶制)是殖民地财富的唯一自然基础。
”材料二“非洲到处在流血……过去住着人的村落现在变成一片废墟,那些修建村落、耕种田地的人到哪里去了呢?他们被捉去当奴隶,或者在捕捉者到来时逃走了。
那些侥幸逃走的人们,不得不从生机盎然的农业区迁居人迹罕至、野兽出没的深山老林,重过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
”──《早期殖民主义侵略史》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殖民者在各地的罪行。
(2)哪国殖民者率先开始了罪恶的奴隶贸易?依据材料二,分析奴隶贸易对非洲造成的影响。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殖民扩张的认识。
3.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请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有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1)两次工业革命中出现了哪些新兴工业部门?(各举两例)(2)两次工业革命产生了哪些不同的后果?生产力方面:社会关系方面:国际格局方面:(3)两次工业革命分别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三、简答题简述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所起的作用。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A 2. C 3. D 4. D 5. B 6. C 7. B 8. C 9. B 10. A 11. D 12. D13. C 14. B 15. C 16. A 17. D 18. C 19. A 20. A 21. C 22. D 23. C24. A25. C二、材料解析题1.(1)主要目的:扩大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2)至19世纪中期,英国在世界工业的垄断地位形成,英国成为了世界工厂,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纳入了英国的市场体系。
2.(1)占领土地,掠夺财富,种族灭绝,贩卖黑奴。
(2)葡萄牙。
影响:使非洲精壮劳动力显著减少,黑人家园遭破坏,社会经济倒退,陷入贫困落后状态。
(3)殖民扩张加速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进程,同时也给亚非拉等被掠夺地区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体系;世界各地由原先的分散孤立状态,逐步联系成为一个整体。
3.(1)第一次工业革命:棉纺织业,机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工业,钢铁工业,化学工业。
(2)生产力方面:第一次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出现,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社会关系方面: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英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确立,近代两大对立阶级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组织,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国际格局方面:第一次工业革命,造成先进的西方和落后的东方这一格局的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东西方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3)对中国的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此同时,中国近代工业产生;先进中国人开始了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西方的侵略进一步瓦解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随着中国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中国人民的救亡图存运动不断高涨。
三、简答题(1)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新型交通工具的出现和通讯手段的改进,为世界市场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使世界各地进一步联系在一起,加快了世界一体化进程。
(2)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资本主义国家对市场的需求进一步增强,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资本主义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3)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定型。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工业中心国由英国一国扩展为欧美一批工业化国家,它们逐渐主导了世界市场。
随着殖民体系的最终建立,世界市场渗透到世界每一个角落,亚非拉作为原料产地、销售和投资市场的地位进一步深化、定型。
(4)世界市场的内容进一步拓展。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仅输出工业产品、掠夺原料,还大量输出资本,金融资本不断向全球扩张,流动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