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防震减灾基础知识
云南省防震减灾基础知识
云南省防震减灾基础知识云南省防震减灾知识竞赛试题1. 我国地震工作方针是什么?答:我国地震工作方针是: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
2. 我国地震工作主要任务是什么?答: (1)地震监测; (2)地震预报; (3)震害防御; (4)地震应急;(5)地震救灾与重建。
3. 我国防震减灾工作机构?答:我国防震减灾工作机构大致可分三个层次。
中国地震局是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局是辖区省级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地、县地震局(办)是辖区基层地震工作主管部门。
4. 我国防震减灾工作重点是什么?答: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国发〔2000〕14号)明确指出: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防震减灾工作的重点是切实建立健全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和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
5. 我国第一个防震减灾示范区在哪里?答:福建省闽南地区,包括福州、泉州和漳州等地。
6. 我国第一个进行防震减灾强化宣传的地区在哪里、什么时间?答:甘肃省临泽县。
1995年,甘肃省委和省地震局根据中宣部和国家地震局的指示,在张掖行署的指导下由临泽县委和县政府实施的。
7. 我国地震救灾的基本策略是什么?答:(1)实行以预防为主的救灾体制;(2)实行以行政区域为主的组指挥;(3)发挥军队、民兵和各专业救灾队伍作用。
8. 我国20世纪第5个地震活跃期开始于何年?答:1988年。
9. 在防震减灾方面,我国将采取什么对策?答:基本对策:以预防为主,综合防御。
认真做好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地震应急,地震救灾和重建四个环节的工作。
10. 防震减灾的涵义是什么?答:防震减灾是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的简称,是对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和震后救灾与重建等活动的高度概括。
11. 1994年联合国大会决议将国际减灾日定为哪一天?答: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
12. 我国农村防震减灾的长远目标是什么?答:(1)逐步改变农村建筑材料的构成;(2)逐步改变农村的建筑习惯,用抗震性能好的结构形式、构造措施和施工技术,代替传统的对抗震不利的结构形式、构造措施和施工方法;(3)加强地震和防震减灾知识的普及,使防震减灾成为农民的实际行动和自觉需要。
云南防震减灾知识问答
云南防震减灾知识问答科学技术处云南防震减灾知识问答《云南防震减灾知识问答》编辑人员主编:陈勤目录一、地震是怎么回事?二、防震减灾活动包括哪些内容?三、地震有前兆吗?四、地震能预报吗?五、房屋如何抗震?六、为什么要加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七、地震应急如何组织实施?八、地震来了怎么办?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时时都处于运动变化中,风雨雷电、四季交替等是我们日常都能感受到的变化。
对于地球的各种运动变化,并不是我们都能觉察到,也不是我们时时都能感觉到的。
比如,我们脚下的大地,有时会突然晃动起来,持续一会儿后又平静下来,这就是地震。
如果晃动很强烈,造成房倒屋塌、山崩地裂,就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
地震作为一种突发的、具有极大破坏力的自然现象,人们很早就认识到了。
2000多年前在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写到“烨烨震电,不宁不令。
百川沸腾,山冢崒崩。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不宁”是地不安宁,即地震,“不令”就是突如其来的意思。
诗中惊叹地震突如其来,其势如闪电,其声如雷鸣,其力足以令山川变易。
一、地震是怎么回事?1、地震是怎么回事?地震就是人们常说的地动。
它同刮风、下雨、打雷、日食、月食、火山喷发、泥石流、滑坡一样,都是一种自然现象。
通常所说的地震主要是指构造地震。
构造地震是由于地壳板块的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使地下岩石层产生变形并逐渐积累起很大的能量,当这种变形超过了其薄弱部位的承受能力时,就会突然发生破裂和错动,同时激发出携带有能量的弹性波向四周传播。
当这些波传到地表时,地面产生振动,人们就感觉到了地震。
如果地震引起的地面振动很强烈,便会造成房倒屋塌、山崩地裂,给人类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的危害。
2、地震的破坏表现在哪些方面?地震的破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二是对人工设施的破坏。
地震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是指山体崩塌或滑坡,地表裂缝、塌陷、上隆或喷砂冒水,发生在海底的大地震有时还会激起破坏力极大的海啸。
防震减灾的知识内容
防震减灾的知识1. 介绍防震减灾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措施,减少地震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
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和不可预测性,因此防震减灾显得尤为重要。
2. 地震的原理地震是由地壳中的岩石在地震断层上发生断裂释放出的能量所引起的地球振动。
地震的原理主要包括弹性回弹理论、断层破裂理论和地震波传播理论。
2.1 弹性回弹理论弹性回弹理论认为地震是地壳中岩石断裂释放能量的结果。
当地壳中的应力超过岩石的强度极限时,岩石会发生断裂,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断裂面上的岩石会在断裂瞬间产生弹性回弹,导致地球振动。
2.2 断层破裂理论断层破裂理论认为地震是地壳中断层发生破裂的结果。
地壳由许多断层组成,当断层上的应力超过断层强度时,断层就会发生破裂。
断层破裂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引起地球的振动。
2.3 地震波传播理论地震波传播理论研究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规律。
地震波包括主要的P波、S波和表面波。
P波是最快到达的波,是一种纵波,能够穿透地球内部。
S波是次于P波到达的波,是一种横波,不能穿透液体。
表面波是在地表传播的波,是地震破坏力最大的波。
3. 地震的破坏因素地震的破坏因素主要包括地震烈度、震源距离和建筑结构等。
3.1 地震烈度地震烈度是描述地震破坏程度的指标,通常用于评估地震对建筑物和人员的影响。
地震烈度与震源距离、地表地质条件、建筑物结构等因素有关。
3.2 震源距离震源距离是指地震发生的地点与观测点之间的距离。
震源距离越近,震感越强,地震破坏力越大。
3.3 建筑结构建筑结构是指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和材料。
不同的建筑结构对地震的抗震性能有很大影响。
一般来说,钢筋混凝土结构和框架结构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而砖木结构和土木结构抗震性能较差。
4. 防震减灾措施为了减少地震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震减灾措施。
4.1 抗震建筑设计抗震建筑设计是指在建筑物设计阶段,根据地震的特点和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合理选择结构形式和材料,确保建筑物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防震避震安全知识常识
防震避震安全知识常识在公共场所如何避震?地震发生时,如在学校、商场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应如何避震?云南省地震局编写的《防震避震常识》介绍,此时应听从教师或工作人员指挥进行躲避或撤离,不要慌乱和拥挤。
地震时如果在学校上课,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躲在各自的课桌下;震后应有组织地迅速撤离教室,到操场等开阔的地方。
震后不要轻易返回教室;在室外可原地蹲下不动,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或危险物。
地震时如在商场、书店、展览馆、地铁等公共场所,要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或柱子边,以及内墙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物品护住头部;注意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玻璃柜台;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和吊灯等悬挂物。
震后如何开展互救活动?地震发生后,可能有人被困或受伤,普通人如何开展互救活动?云南省地震局编写的《防震避震常识》介绍,震后已经避险的人应积极参加互救活动,并注意救人原则和方法。
地震后救人的方法有:挖掘被埋压人员时,应保护支撑物,防止进一步倒塌使人受伤。
使伤者先暴露出头部,清除其口鼻内的异物,保持呼吸通畅,如有窒息应立即开展人工呼吸。
被埋压者不能自行爬出时,不要生拉硬扯,以防造成进一步受伤;对于脊椎损伤者,搬动时应当用门板或硬担架。
发现一时无法救出的存活者,应当立下标记,等待援助。
地震后救人的原则主要有:先救近,后救远;先救易,后救难;重点搜救儿童和学生。
震来了该跑还是躲?地震发生时,逃跑和躲避是人的本能反应,哪种办法更安全?云南省地震局编写的《防震避震常识》介绍,地震发生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带,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
避震空间是人们在地震时能够自救求生的客观基础。
只要掌握一定的避震知识,事先有一定的准备,选择正确的避震方式和避震空间,就有生存的希望。
汶川地震表明,采取科学的应急避震措施后,许多人能够安全脱险。
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方或旁边;容易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在室外应选择开阔、安全的地方。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内容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内容
防震减灾是指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和预防措施,减少地震灾害对人们生命财产的危害程度。
以下是一些防震减灾的科普知识内容。
首先,我们要了解地震的原理。
地球的外部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地壳是我们生活的地球表面,它被分为若干块状的板块。
地震就是地球板块发生位移时释放的能量。
地震的震级是衡量地震能量大小的指标,常用的是里氏震级和地震烈度。
了解地震的原理和震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地震。
其次,我们要了解地震造成的灾害。
地震主要造成的灾害包括倒塌、滑坡、火灾、洪水等。
建筑物倒塌是常见的地震灾害,因此我们要注重建筑物的抗震设计。
此外,滑坡是地震后常见的次生灾害,我们要保持山区的植被,以减少滑坡的发生。
再次,我们要了解防震减灾的措施。
在建筑抗震方面,我们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加固房屋结构、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设置防震减灾设施等。
此外,我们还要进行地震应急预案的制定,包括逃
生通道的设置、应急物资的准备、人员疏散等。
在地震发生时,我们要保持冷静,迅速找到安全的地方躲避,避免靠近高楼、玻璃幕墙等危险地带。
最后,我们要加强科普宣传。
通过各种方式,如媒体、学校、社区等,向公众普及防震减灾的知识,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
教育儿童和青少年地震避险常识,让他们养成遇到地震时冷静逃生的习惯。
总之,防震减灾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的重要问题。
通过加强科普宣传,了解地震的原理和造成的灾害,掌握防震减灾的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地震,减少地震给我们带来的伤害。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建设安全的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防灾减灾知识大全
以下是一份较为详细的防灾减灾知识大全:一、地震灾害1.地震的基本知识(1)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2)震级是衡量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震级越高,释放的能量越大。
一般来说,里氏3级以下的地震人无感觉,称为微震;里氏35级的地震称为有感地震;里氏5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称为破坏性地震。
(3)烈度是指地震对地表及工程建筑物影响的强弱程度,它与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条件等多种因素有关。
2.地震来临时的应急措施(1)室内:如果在室内,应迅速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用坐垫、枕头等柔软物品保护好自己的头部、颈部,直到震动停止。
远离窗户、玻璃门、吊灯等可能掉落或破碎的物品。
如果没有坚固的家具可躲,也可以选择承重墙的墙角处。
在高楼大厦中,不要使用电梯逃生。
(2)室外:如果在室外,要尽快跑到空旷的地方,如广场、操场等,远离高楼大厦、电线杆、广告牌等可能倒塌的物体。
如果在山区,要注意防范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尽量往山顶或空旷地带跑。
3.地震后的自救与互救(1)被埋压时要保持冷静,有坚定的生存信念。
尽量挪开杂物,保持呼吸畅通。
如果已被塌落重物压住身体,不要轻易移动物体或身体。
尽量保存体力,利用环境物体击打发声,发出求救信号,等待救援人员的到来。
(2)救援时要注意先易后难,先救近处被埋压人员。
使用工具挖掘时要注意避免误伤被埋人员。
对于长时间处于黑暗中的被救人员,要让其先闭眼,避免强光刺激。
二、火灾1.火灾的成因及分类(1)火灾的成因多种多样,常见的有电气故障(如电线短路、过载等)、用火不慎(如炉灶使用不当、烟头未熄灭等)、玩火、雷击等。
(2)根据燃烧物质的特性,火灾可分为A类火灾(固体火灾,如木材、纸张、棉麻等燃烧引起的火灾)、B类火灾(液体火灾或可熔化固体火灾,如汽油、煤油、沥青等)、C类火灾(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等)、D类火灾(金属火灾,如钾、钠、镁等金属燃烧引起的火灾)、E类火灾(电气火灾)。
防震避险必备知识点总结
防震避险必备知识点总结地震是自然界的一种常见灾害,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掌握防震避险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就防震避险的必备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提高地震防护能力,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
一、地震的基本知识1. 地震的定义地震是指地球内部能量释放而产生的振动现象。
通常是由于地壳板块运动引起的应力积累,当释放能量时就会发生地震。
2. 地震的发生原因地震是由地球内部岩石在受到应力作用时发生变形,当应力超过岩石自身的承受能力时,就会释放出能量,引起地震。
3. 地震的测定方法地震的测定方法主要有地震仪的记录和地震带动的地震波的传播。
通过地震仪的记录和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方向等信息可以确定地震的震级和震源。
4. 地震的危害地震会造成建筑物的倒塌、道路的毁坏、水电设施的破坏等严重危害,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二、地震防护知识1. 安全建筑设计地震抗震建筑设计是预防和减轻地震危害的重要手段。
在建筑设计阶段,应该充分考虑到地震力的影响,采取相应的设计措施,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2. 防震设施的设置在地震多发地区,需要设置一些防震设施,如地震防护墙、减震支座、加固设施等,以减轻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
3. 安全疏散通道在建筑物内部设置安全疏散通道是防震的重要措施。
当地震发生时,人们可以通过安全疏散通道安全地逃生。
4. 安全避难地点在地震发生时,人们可以选择一些安全的避难地点躲避。
如开阔的空地、坚固的桌子下、支撑结实的门框等地方都可以作为避难点。
5. 安全用电地震发生时,电力设施可能发生故障,给人们带来危险。
因此,在地震前需要检查家庭电路是否安全,确保电源断开,避免电器故障引发火灾。
6. 安全用气地震发生时,煤气管道可能破裂导致煤气泄漏,给人们造成危险。
因此,在地震前需要关闭家中的煤气阀门,确保家中的煤气安全。
7. 安全用水地震发生后,水源可能会中断或污染,因此需要做好储水备用的准备,确保在地震后有足够的饮用水。
防震减灾 小知识
防震减灾小知识一、地震基础知识1. 地震的成因地震主要是由于地球内部的构造运动引起的。
地球的岩石圈由多个板块组成,这些板块在不断地运动,当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或者拉伸时,就会在板块边界及其附近产生应力。
当应力积累到一定程度,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岩石就会突然破裂或者错动,从而释放出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引起地面的震动。
除了构造地震外,还有火山地震(由火山活动引发)、塌陷地震(如地下溶洞或矿坑塌陷引起)等,但构造地震是最常见、危害最大的地震类型。
2. 地震波的类型地震波分为体波和面波。
体波又包括纵波(P波)和横波(S波)。
纵波是一种压缩波,它的传播速度最快,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纵波使地面上下颠簸,它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
横波是一种剪切波,它只能在固体中传播,传播速度比纵波慢。
横波使地面水平摇晃,其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
面波是体波到达地表后激发的次生波,它的传播速度最慢,但振幅较大,对地面建筑物的破坏作用最强。
二、地震预警与预报1. 地震预警地震预警不是地震预报。
地震预警是指在地震发生后,利用地震波传播速度小于电波传播速度的特点,提前对地震波尚未到达的地方进行预警。
例如,地震发生时,震中附近的地震监测仪首先检测到地震波,然后迅速将信息通过电波(如无线电、网络等)传送给可能受到影响的地区。
这些地区在地震波到达之前,可以提前几秒到几十秒收到预警信息,从而有时间采取紧急避险措施,如紧急制动高速行驶的列车、关闭危险设施等。
2. 地震预报地震预报是对未来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进行预测。
目前,地震预报仍然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虽然科学家们通过对地震活动规律、地质构造、地壳形变等多种因素的研究,能够做出一定程度的中长期地震趋势预测,但短期和临震预报的准确性还比较低。
三、地震避险与逃生1. 室内避险如果在室内遇到地震,要迅速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用坐垫、枕头等柔软物品保护好头部和颈部。
防震减灾小知识
防震减灾小知识防震减灾小知识:(一)地震时,在家中的人员进行个人防护的方法:当你感到地面或建筑物晃动时,切记最大的危害是来自掉下来的碎片,此刻你要动作机灵的躲避。
1.在房屋里,要迅速移动到安全的地方,如躲到书桌、工作台、床底下。
单元楼内,可选择面积小的卫生间、墙角,减小伤亡。
对于户外开阔,住平房的居民,震时可头顶被子、枕头或安全帽逃出户外,来不及时,最好在室内避震,要注意远离窗户,趴下时头靠墙,枕在横着的双臂上面,闭上眼和嘴,待地震再沉着离开。
2.地震时,门框会因变形而打不开,所以在防震期间最好不要关门;千万不要滞留在床上;千万不能跳楼;不要到阳台上去;不要到外墙边或窗边去;不要到楼梯去;不要去乘电梯;如果震时在电梯里,应尽快离开;若门打不开要抱头蹲下,抓牢扶手。
3.地震时,如已被砸伤或埋在倒塌物下面,应先观察周围环境,寻找通道想办法出去。
若无通道,则要保存体力,静听外面的动静,可敲击铁管或墙壁使声音传出去,以便救援。
4.室内较安全的避震地点:坚固的桌下或床下;低矮、坚固的家具边;开间小、有支撑物的房间,如卫生间;内承重墙墙角;震前准备的避震空间。
(二)地震时,室外的人员进行个人防护的方法1.地震时在户外的人,千万不能在大地震动时进屋去救亲人,只能等地震过后,再对他们及时抢救。
2.如果你正行走在高楼旁的人行道上,要迅速躲到高楼的门口处,以防碎片掉下来砸伤。
3.汽车司机要就地刹车停车。
4.如果在山坡上感到地震发生,千万不要跟着滚石往山下跑,应躲在山坡上隆起的小山包背后,同时要远离陡崖峭壁,防止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的威胁。
5.在海边,如发现海水突然后退,比退潮更快、更低,就要注意海啸的突然袭击,尽快向高处转移。
(三)地震时,在公共场所的人员进行个人防护的方法1.如果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遇到地震,要沉着冷静,特别是断电时,应就地蹲下或躲在排椅下,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用皮包等物保护头部,震后在工作人员组织下有序疏散;2.地震时,你正在商场、书店、展览馆等处,应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和玻璃橱窗,避开高大不稳和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或悬挂物;。
防震减灾基本知识
防震减灾基本知识防震减灾基本知识地震是地球上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能够造成严重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为了减少地震带来的损失,人们必须采取相应的防震减灾措施。
以下是一些关于防震减灾的基本知识,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
一、地震的发生和原理地震是由地壳内部的断裂造成,地球内部的光球是由岩石和熔岩组成的,当地壳发生断裂时,能量会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地震波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体波,从震源中心向地壳内部传播;另一种是表面波,从震源中心向地壳表面传播。
地震波的振幅和频率决定了地震的强度和震感。
二、地震的影响地震造成的影响可以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
直接影响包括地面的震动和地壳的破裂,可以造成建筑物倒塌、道路毁坏等。
间接影响包括地震引发的火灾、洪水、滑坡等次生灾害,还有地壳震动引发的海啸等。
三、地震的预警和警示地震预警系统可以提前几秒或几分钟发出警报,让人们有时间采取避难措施,避免受到严重的伤害。
地震警示是在地震发生后及时发布的警报,提醒人们注意可能发生的次生灾害。
四、地震的防震减灾措施1. 建筑物要具备一定的抗震能力,采用地震时可抗震设备,如减震器等。
2. 公共设施和重要建筑物要做好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确保人员安全。
3. 加强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防止因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如滑坡、泥石流等。
4. 加强地震救援和抗震应急演练,提升应对地震的能力和反应速度。
5. 培养公众的地震安全意识,加强地震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
五、公众的防震减灾责任公众是防震减灾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每个人都应该意识到自己的防震责任。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防震减灾措施:1. 在室内时,保持冷静,迅速找到安全的避难点,如桌子下、墙角等,避免站在窗户或大型家具旁边。
2. 在室外时,远离高楼建筑、树木和电线杆等可能会倒塌的物体。
3. 在地震发生时,遵循警示和指示,尽快有序地撤离危险区域。
4. 注意检查家庭和工作场所的消防器材和应急设备,保持其正常状态,并定期进行检修和维护。
防震减灾安全知识教育
防震减灾安全知识教育防震减灾安全知识教育汇总防震减灾安全知识教育汇总如下:1.地震知识:了解地震的成因、震级和震源等基本知识,以及地震波的传播方式和影响。
2.地震预防:学习如何预防地震灾害,包括制定家庭防震计划、选择适当的避难场所、储备应急物资等。
3.地震应急:了解如何在地震发生后的应急响应,包括迅速判断灾害类型、采取适当的应急措施、协助灾区救援等。
4.地震救援:了解如何参与地震救援工作,包括及时获取灾区信息、制定救援计划、组织救援行动等。
5.建筑物安全:了解建筑物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标准,以及如何评估和改善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6.地震监测:学习如何使用地震监测仪器,了解地震活动的规律和预测方法。
7.心理健康:了解地震对人们心理健康的影响,学习如何应对和处理地震后的心理压力和创伤。
8.灾害防范:学习如何应对其他自然灾害,如火灾、洪水和气象灾害等。
希望以上信息对回答您的问题有帮助。
防震减灾安全知识教育归纳防震减灾安全知识教育归纳一、地震成因地壳上发生地震的次数是很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1000万次,其中,绝大多数地震太小或太远,以至于人们无法察觉。
只有极少数地震具有较大的震力和破坏。
地震的成因是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
二、地震的种类地震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两大类。
天然地震有时也叫天然活动地震,引起天然地震的直接原因,是地下岩层受力变形,当受力破裂到一定程度时,就会突然猛烈地释放出岩层中的能量,从而引起地震。
天然地震主要有以下几种:1.构造地震: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称为构造地震。
2.火山地震: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
3.塌陷地震:由于地下岩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称为塌陷地震。
4.诱发地震:由于水库蓄水、油田注水等活动而引发的地震称为诱发地震。
5.人工地震:由于地下核爆炸、炸药爆破等人为引起的地面振动称为人工地震。
三、地震的预兆地震前会出现许多前兆现象,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地震前兆现象:1.动物异常:牛、马、猪、羊等家畜惊慌不安;老鼠繁殖加快;燕子、麻雀等低飞;一些昆虫如蜜蜂、蝴蝶不按时出现。
防震减灾小知识20条
防震减灾小知识20条一、地震预警1. 地震发生时,要尽快了解地震的震级和震源位置,并依据地震预警信息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二、家庭防震计划2. 制定家庭防震计划,明确每个家庭成员在地震发生时的职责和行动方案。
三、地震逃生原则3. 遵循“因地制宜,就近避险”的原则,选择合适的逃生方式和避难场所。
四、家庭防震准备4. 准备必要的应急物品,如水、食物、药品、照明工具等。
5. 家庭成员要熟悉周围环境,了解安全避难所的位置和逃生路线。
五、地震应急物品6. 储备必要的应急物品,如急救包、灭火器、防寒保暖用品等。
7. 定期检查应急物品是否完好可用,及时更新补充。
六、寻找安全避难所8. 寻找周围安全、空旷的避难所,如广场、公园等,远离高大建筑物、玻璃幕墙、高压线等危险区域。
七、防止余震伤害9. 在地震发生后,要继续保持警惕,注意观察环境变化,防止余震带来的伤害。
10. 如遇余震,要迅速采取防护措施,如护住头部,躲在坚固的家具下或墙角处等。
八、保持镇静心态11. 地震发生时,要保持冷静和镇定,不要惊慌失措或盲目行动。
12. 通过呼吸调整、冥想等方式来放松身心,降低恐惧和焦虑。
九、防震演习重要性13. 积极参加防震演习,了解正确的逃生方法和避难场所。
14. 在演习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改进家庭防震计划。
十、地震后注意事项15. 地震后要保持警觉,避免进入危险区域,防止余震发生。
16. 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预防疾病传播。
十一、了解建筑抗震性能17. 在地震高发区,要选择抗震性能好的建筑居住和工作。
18. 对于抗震性能较差的建筑,要加强抗震加固和维护。
十二、避免使用危险物品19. 在地震发生时,要避免使用明火、锋利物品和易燃易爆物品等危险物品。
20. 如遇火灾等危险情况,要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如用湿布捂住口鼻,趴在地上等待救援等。
防震减灾的小知识
防震减灾的小知识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可以造成严重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为了减少地震对人们的影响,我们需要了解防震减灾的知识,以便在地震发生时能够做出正确的反应。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些与防震减灾相关的小知识。
1. 地震的原理和特点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断裂和板块运动引起的地壳震动。
地震的主要特点包括震中、震源、震级和震源深度等。
了解地震的原理和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震发生的原因和预测地震可能造成的影响。
2. 预防地震的重要性地震预防是减少地震对人类造成伤害和财产损失的关键。
通过加强地震预测、减少地震发生的可能性以及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等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地震的影响。
3. 如何在地震发生时保护自己地震发生时,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是最重要的。
在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迅速找到安全的避难点,例如桌子下面或者支撑结实的门框下面。
同时,我们还要避免站在窗户、悬挂物下方或者其他可能发生倒塌的地方。
4. 安全建筑的要点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对减少地震对人们的影响至关重要。
安全建筑的要点包括选择合适的建筑地段、采用抗震设计和建设方法、选用适应地震的建筑材料等。
此外,定期检查和维护建筑物的结构及设备也是重要的。
5. 灾后处理和恢复重建地震发生后,灾后处理和恢复重建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及时清理废墟、救助伤员、提供紧急救援和重建基础设施等措施,可以帮助受灾地区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6. 防震减灾知识的教育和宣传教育和宣传防震减灾知识是预防地震灾害的重要手段。
通过普及防震减灾知识,使更多的人了解地震的危害和应对方法,提高公众的防震意识和应急能力。
7. 地震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制定和演练地震应急预案是预防和减少地震影响的重要举措。
地震应急预案包括指导人们如何在地震发生时迅速行动、寻找避难点以及组织救援和恢复重建等内容。
定期演练地震应急预案可以提高人们的应急反应能力。
8. 国际合作和经验交流地震是国际性的灾害,各国之间的合作和经验交流对于防震减灾工作的推进至关重要。
抗震减灾小知识
抗震减灾是指在地震发生时采取各种措施来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过程。
以下是一些与抗震减灾相关的小知识:1、安全位置:在地震发生时,应该选择就近的安全位置,如桌子下面、门框旁边或者墙角,并保护好头部和颈部。
地震时是跑还是躲,我国多数专家认为:地震时就近躲避,地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
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面或旁边、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处开阔、安全的地方。
2、室内安全:在地震发生时,避免站在窗户、玻璃、大型家具或悬挂物下面,以减少受伤的风险。
身体应采取的姿势: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
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
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
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走安全通道。
学校避震,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3、疏散计划:家庭和办公场所应制定地震疏散计划,并进行定期演练,确保大家熟悉逃生路线和安全集合点。
4、建筑结构:建筑物的结构强度是减少地震影响的重要因素。
确保建筑物符合抗震设计标准,并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查。
5、家具固定:重要的家具和设备应该固定在墙壁或地板上,以避免在地震中滑倒或崩塌造成伤害。
6、紧急包备:准备一份紧急包,包括食物、水、急救用品、应急药物、手电筒等生活必需品,以备地震发生时使用。
7、公共教育:加强公众对地震防范和应对措施的教育,提高大家的抗震意识和自救能力。
8、地震预警系统:地震预警系统可以提前几秒到几十秒发出地震警报,这段时间足够人们采取措施避免伤害。
9、社区合作:加强社区居民的合作和互助,建立灾后应对机制,提高整个社区的抗震减灾能力。
10、政府措施:政府应加强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制定相关法规和标准,加强抗震建筑设计和规范,并组织抗震减灾演练和培训。
这些小知识可以帮助人们提高地震时的应对能力和减少损失。
然而,抗震减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确保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防震减灾基础知识
防震减灾基础知识一、地震时的个人避险原则(1)保持镇定;(2)就地避险;(3)切断火源;(4)迅速撤离。
一般情况下,对只有轻微感觉的小地震不必大惊小怪。
若发生破坏性地震,在震前的瞬间会出现地光、地声、初期震动等现象,这些现象被称为预警现象,从开始出现预警现象到房屋倒塌,一般有12秒钟左右的时间;作为个人,应当保持冷静,在12秒钟内作出正确躲藏的抉择。
在教室:迅速的躲避在课桌下,等待震动过去再撤离到安全地方。
在平房:可根据情况充分利用12秒钟时间跑出室外,来不及跑的可迅速躲在坚固的桌下、床下、家具旁及紧挨墙根处,趴在地下,闭目,用鼻子呼吸,使用座垫、被盖等什物保护头部等要害部位,并用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以隔挡呛入的灰尘。
正在用火的应当立即熄灭炉火,随手关掉煤气或电源开关,然后迅速躲避。
在楼房:要保持头脑清醒,迅速远离外墙及门窗,可选择厨房、浴室、厕所、楼梯间等开间小而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震,千万不要外逃或从楼上跳下,也不能使用电梯。
在户外:要避开高大建筑物,尽量远离高压线及石化、化学、煤气等有毒的工厂或设施;在过桥时应紧紧抓住桥栏杆,待主震后立即向桥头移动;正在行驶的车辆应当紧急停车。
在工作间:应迅速关掉电源和汽源闸门、开关,然后就近选择在机器、设备和办公家具下躲藏,防止次生灾害发生。
在公共场所:在车站、剧院、教室、商店、地铁等场所的人员,切忌乱逃生,要保持镇静,就地择物(排椅、柜架、桌凳等)躲藏,伏而待定,然后听从指挥,有序撤离。
二、自救与互救知识破坏性地震发生后,被埋压人员能否得到迅速、及时的救治,对于减少震灾死亡意义重大。
据统计,唐山地震时被埋压者约57万人,通过自救、互救脱险的人数达 45万左右。
一般来说,大地震后半小时内救出的被压人员生存率可达99%。
由此可见,自救互救是减少伤亡的主要措施之一。
自救:是指人们利用自身的条件排除危险,保存生命。
震后,余震还会不断发生,你的环境还可能进一步恶化,你要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的环境,扩大活动空间,稳定下来,设法脱险,若无力自救脱险时,保持头脑清醒,不可大声呼救,要延长生命,保持体力,用敲击声求救,等待救援。
云南省会所防震减灾培训考试题(含答案)
云南省会所防震减灾培训考试题(含答案) 姓名:________ 身份证:_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一、单选题(15题)1.、震后救人时对处于黑暗窒息、饥渴状态下埋压过久的人,正确的护理方法是_____。
A.尽快救出来,尽快见光亮B.尽快救出来,尽快进食C.蒙上眼睛救出来,慢慢呼吸、进食D.尽快救出来,尽快输氧2.在郊外遭遇雷电时,应该____。
A.及时躲避或尽量找低洼处蹲下B.停留在空旷地C.停留在孤立的大树、高塔、电线杆旁D.停留在广告牌下3.在影剧院遭遇地震,应该____。
A.沉着冷静,就地蹲下或躲在排椅下B.乱喊乱叫C.不顾一切向外跑D.站在吊灯、电扇等悬挂物下面4.在户外避震应尽量选择开阔地,就地蹲下或趴下。
同时应尽量躲开高压线、变电站、建筑物,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高大建筑。
以下户外避震注意事项_____ 是不安全的。
A.就近躲在狭窄的胡同里B.不要停留在过街天桥、立交桥的上面或下方C.注意躲开广告牌、街灯D.撤离到开阔地带5.震级和烈度是衡量地震的两把“尺子”。
震级指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烈度是指地震破坏的程度。
一次地震只有____。
A.一个震级一个烈度B.多个震级一个烈度C.一个震级多个烈度D.多个震级多个烈度6.我国处于______两大地震带之间,是一个地震活动频率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的国家。
A.欧亚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B.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C.欧亚地震带和台湾地震带7.在街上遭遇地震,应抱头迅速到___。
A.最近的建筑物内B.空旷地蹲下C.高楼D.立交桥8.震中区从感到地动到房屋倒塌之间的时间一般为_____。
A.10~20 秒B.1 分钟左右C.几分钟左右9.地震发生时,在家中______进行个人防护。
(1)在家中要就地避险,不可贸然外逃;(2)可选择较安全的地方((如床下、桌子底下)躲避;(3)在单元楼内,可选择开间小的卫生间、储藏室及墙角躲避;(4) 要关闭电源、煤气,熄灭炉火,防止发生火灾和煤气泄溢;(5) 高层住户向下转移时,千万不能跳楼,也不要乘电梯;(6)地震后迅速撤离。
云南防震减灾网络知识竞赛(276题)
•地震灾害会对人类生态环境造成持续的影响。
〔√〕•地震活动频度相对较高的时段称为地震活跃期。
〔×〕•地震造成的没有明显错动的地面裂缝称为地震断层。
〔×〕•对于一次地震而言,只能有一个震级。
〔√〕•震级相差一级,释放的能量相差约32 倍。
〔√〕•地震根本参数是指发震时刻、震源位置和震级。
〔√〕•震中的地理位置用经纬度表示。
〔√〕•发生大的浅源地震后,离震中越近,受到的破坏或影响越轻。
〔×〕•同一地震,震源越深,所造成的影响或破坏越重。
〔×〕•一般来说,地震纵波引起地面上下颠簸振动,地震横波引起地面水平晃动。
〔√〕•地震引起的地面震动与其影响程度叫地震烈度。
〔√〕•地震烈度大小仅与震级大小有关。
〔×〕•地震震级和地震烈度都是用来描述地震破坏程度的量。
〔×〕•根据地震的影响和破坏程度,一次地震可以划分出不同的烈度区。
〔√〕•我用13度的地震烈度表。
〔×〕•地震烈度与地震的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因素无关。
〔×〕•一般而言,地震横波先于地震纵波到达地表。
〔×〕•纵波是指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的波。
〔√〕•震级较大的地震发生后,位于震中附近的人们一般先感觉到上下震动,然后才感到左右摇晃。
〔√〕•通常,地震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传递。
〔√〕•地震纵波能够在地球的各个圈层传播。
〔√〕•地震序列是指某一个时间段,连续发生在同一震源体的一组按时间次序排列的地震。
〔√〕•震源深度大于100千米的地震称为深源地震。
〔×〕•震属于城市直下型地震。
〔√〕•主震前的地震称为余震。
〔×〕•在主震—余震型序列中,主震是地震序列中最大的地震。
〔√〕•从地震成因看,诱发地震和人工地震都是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
〔√〕•地震通常发生在距地面100千米以下的地方。
〔×〕•海底地震是引发海啸的最主要原因。
〔√〕•只要海底发生地震,就一定会产生海啸。
云南的朋友特别注意!地震来临时,这些避震措施你一定要知道
云南的朋友特别注意!地震来临时,这些避震措施你一定要知道这几天大理地震频发,先是漾濞地震为开端,后来几天内大理各地都发生了震感明显的小地震,包括小编所在的地区。
甚至我丽江的朋友也说当地有震感。
这让我意识到,地震离我们并不远!所以我觉得有必要为大家带来关于地震的小知识和科学合理的避震知识。
地震发生时,破坏力较小的纵波会先传达到地表,然后破坏力较大的横波才会到达。
简单来说就是我们会感受到地面上下颠簸,然后才是左右摇晃。
地震来临时,纵波对建筑物破坏力不大。
当纵波发生之后、横波到来之前,就是逃生的最黄金时间。
小震的避震方法:我们在感受到震感的第一时间,应该及时就地避震。
如果这时你在室内,有条件可以躲避在桌椅等遮蔽物下方,没有条件的话起码要双手抱头保护住头部。
然后等震感减弱之后,果断向室外逃生。
室外避震应答远离路灯、广告牌之类的建筑物,防止受到伤害。
大震的避震方法:破坏性地震发生的话,从人感觉到震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时间。
如果你住的是平房,那么应该立即从房屋中离开。
12秒时间足够你到达安全的地方。
如果你住的是楼房,那么请你自己现在就在心里算一算,12秒我能从我的家里跑到外面吗?如果不能,那么你正确的避震方式是进入家中的厨房或卫生间的角落里。
因为在被废墟掩埋的情况下,越小的房间越不容易被破坏,而且躲着角落里是最安全的,因为这种地方容易在倒塌时形成三角形的生存空间。
躲在厨房或卫生间,还有两个好处。
一是在被困的情况下可以靠水源和食物多支撑一段时间,二是可以通过敲击水管向搜救人员发出求救信号。
但需要一点,躲着厨房时不要靠近煤气、燃气管道所在的交流。
说了这么多,还有一种情况需要我们注意,那就是夜晚发生地震。
曾经的唐山大地震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灾害,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它发生在夜晚,很多人来不及避震就被地震夺走了生命。
我们晚上睡前可以自己动手做一些“地震提醒器”,比如你可以把家里的玻璃杯拿出来,一个一个的叠在一起,最上面那个放上水,制造一个头重脚轻的玻璃杯柱,晚上要是发生地震的话,就会倒塌从而惊醒睡觉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省防震减灾知识竞赛试题1. 我国地震工作方针是什么?答:我国地震工作方针是: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
2. 我国地震工作主要任务是什么?答:(1)地震监测;(2)地震预报;(3)震害防御;(4)地震应急;(5)地震救灾与重建。
3. 我国防震减灾工作机构?答:我国防震减灾工作机构大致可分三个层次。
中国地震局是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局是辖区省级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地、县地震局(办)是辖区基层地震工作主管部门。
4. 我国防震减灾工作重点是什么?答: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国发〔2000〕14号)明确指出: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防震减灾工作的重点是切实建立健全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和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
5. 我国第一个防震减灾示范区在哪里?答:福建省闽南地区,包括福州、泉州和漳州等地。
6. 我国第一个进行防震减灾强化宣传的地区在哪里、什么时间?答:甘肃省临泽县。
1995年,甘肃省委和省地震局根据中宣部和国家地震局的指示,在张掖行署的指导下由临泽县委和县政府实施的。
7. 我国地震救灾的基本策略是什么?答:(1)实行以预防为主的救灾体制;(2)实行以行政区域为主的组指挥;(3)发挥军队、民兵和各专业救灾队伍作用。
8. 我国20世纪第5个地震活跃期开始于何年?答:1988年。
9. 在防震减灾方面,我国将采取什么对策?答:基本对策:以预防为主,综合防御。
认真做好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地震应急,地震救灾和重建四个环节的工作。
10. 防震减灾的涵义是什么?答:防震减灾是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的简称,是对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和震后救灾与重建等活动的高度概括。
11. 1994年联合国大会决议将国际减灾日定为哪一天?答: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
12. 我国农村防震减灾的长远目标是什么?答:(1)逐步改变农村建筑材料的构成;(2)逐步改变农村的建筑习惯,用抗震性能好的结构形式、构造措施和施工技术,代替传统的对抗震不利的结构形式、构造措施和施工方法;(3)加强地震和防震减灾知识的普及,使防震减灾成为农民的实际行动和自觉需要。
13. 各级政府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主要职能是什么?答:决策、组织、指挥、协调和监督。
14. 什么是地震对策?答:地震对策是人类旨在减轻地震自然灾害、获得社会经济效益的最佳战略战术。
15. 我国2006—2020年的保障措施是?答:1)、加强法制建设。
2)、健全防震减灾管理体制。
3)、建立多渠道投入机制。
4)、提高科技支撑能力。
5)、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16. 全国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是由谁提出,具体内容有哪些?答:2000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温家宝同志在全国防震减灾工作会议上强调,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切实建立健全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和地震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居安思危,常备不懈,努力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
17. 抗震防灾对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主要包括生命线系统防灾措施、生产(科研、教学)系统防灾措施、防止地震直接灾害措施、防止地震次生灾害措施、防止地震人为灾害措施、避震疏散、震前应急准备、震时自救互救和震后抢险救灾等方面的内容。
18. 抗震防灾规划有哪几个层次?答:区域综合防御体系;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单位抗震防灾规划;单位抗震防灾对策;人流集中场所及特殊行业的抗震防灾应急预案。
19. 开展村镇抗震工作是第几次全国抗震工作会上提出来的?答:是1986年月28日在唐山召开的全国第八次抗震工作会议上提出来的。
20. 抗震防灾工作的指导方针是多少?答:以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21. 抗震防灾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答:平震结合,全面规划,综合防御。
法律法规知识22. 我国关于防震减灾工作最高的法律性文件是什么,由哪个机关制定颁布,何时开始生效?答:我国关于防震减灾工作的最高法律文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由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1997年12月29日通过,自1998年3月1日起施行。
2008年12月27日,由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修订通过,自2009年5月1日施行。
23. 什么是《防震减灾法》规定的重大建设工程?答:重大建设工程,是指对社会有重大价值或者有重大影响的工程。
24. 防震减灾规划应包括哪些内容?答:防震减灾规划的内容应当包括:震情形势和防震减灾总体目标,地震监测台网建设布局,地震灾害预防措施,地震应急救援措施,以及防震减灾技术、信息、资金、物资等保障措施。
25. 《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规定,哪些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答:《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第十一条规定,下列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一)国家重大建设工程;(二)受地震破坏后可能引发水灾、火灾、爆炸、剧毒或者强腐蚀性物质大量泄露或者其他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包括水库大坝、堤防和贮油、贮气、贮存易燃易爆、剧毒或者强腐蚀性物质的设施以及其他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三)受地震破坏后可能引发放射性污染的核电站和核设施建设工程;(四)省、自治区、直辖市认为对本行政区域有重大价值或者有重大影响的其他建设工程。
26. 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分为几级,分别由哪些机关审批?答: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分为甲级、乙级、丙级。
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是全国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的管理部门,负责甲级、乙级资质的审批。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是本行政区域内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的管理部门,负责丙级资质的审批,并报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备案。
27. 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负责那些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的审定?答: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负责下列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的审定:(一)国家重大建设工程;(二)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的建设工程;(三)核电站和核设施建设工程。
28. 《防震减灾法》是一部什么样的法律?答:《防震减灾法》是一部规范全社会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活动的重要法律。
它主要调整在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和震后救灾与重建中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明确政府、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在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活动过程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29. 我国地震预报的法规由哪一级领导批准,何时批准,国家地震局何时发布的?答:由国务院在1988年6月7日批准,1988年8月9日国家地震局发布。
30. 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的管理权限?答:省、设区的市(地)人民政府防震减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区域内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31. 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是怎样设防的?答:应当按国家颁布的地震烈度区划图所标示的烈度值进行抗震设防。
32. 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内容是什么?答:大中城市和大型厂矿企业、经济开发区及有关工程建设场地的区域、进场区地震地质,活动性评价、地震烈度复核、地震危险性分析、地震动参数确定、厂址周围地震地质灾害评价等内容。
33. 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涉及到的其他主管部门有哪些?答:有计划、建设、规划、土地等行政主管部门。
34. 省地震安全性评定委员会由哪些人员组成?答:由省防震减灾行政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的专家组成。
35. 地震安全性评定委员应在什么时间完成地震灾害安全性评价报告的评定工作?答:在接到报告之日起二十个工作日内完成。
36. 《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颁布于何时.何时生效?答:1995年2月11日国务院令第172号颁布,1995年4月l日起施行。
37. 颁布《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答:为了加强对破坏性地震应急活动的管理,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保障国家财产和公民人身、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秩序。
38. 《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中对地震临震预报有何规定?答:地震临震预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依照国务院有关发布地震预报的规定统一发布,其他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发布地震预报。
39. 《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规定的临震应急期为多长时间?答:一般为10日,必要时,可延长10日。
40. 发布地震预报法规的意义是什么?答:为了加强对地震预报的管理,规范发布地震预报行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国家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地震基本知识41. 地球表面是由什么组成的?答:地球表面,并不是一块完整的岩石,而是由大小不等的板块彼此镶嵌组成的,其中最大的有七块,它们是南极板块、欧亚板块、北美板块、南美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澳洲板块和非洲板块。
这些板块在地幔上面每年以几厘米到十几厘米的速度漂移运动,相互挤压和碰撞。
42. 地震是什么?答: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表震动的一种自然现象。
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面震动(即地震)的主要原因。
43. 地震释放的能量有多大?答:地震释放的能量决定地震的震级,释放的能量越大震级越大,地震相差一级,能量相差约30倍。
44. 地震有几种类型?答:有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诱发地震、人工地震。
45. 什么是构造地震?答: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称为构造地震。
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破坏力也最大,约占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
46. 什么是火山地震?答: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
只有在火山活动区才可能发生火山地震,这类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
47. 什么是塌陷地震?答:由于地下岩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称为塌陷地震。
这类地震的规模比较小,次数也很少,即使有,也往往发生在溶洞密布的石灰岩地区或大规模地下开采的矿区。
48. 什么是诱发地震?答:由于水库蓄水、油田注水等活动而引发的地震称为诱发地震。
这类地震仅仅在某些特定的水库库区或油田地区发生。
49. 什么是人工地震?答:地下核爆炸、炸药爆破等人为引起的地面振动称为人工地震。
50. 什么是烈度?震级与烈度有什么区别?答:烈度是地面遭受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
它们是衡量地震的两把“尺子”。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烈度不只一个,离震中近的地方烈度高,破坏大;反之烈度低,破坏小;51. 什么是地震波?分为哪几种?答:当地壳内岩石产生断裂发生地震时,有一部分能量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称为地震波。
主要分为纵波、横波和面波。
52. 地震造成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从震原发出的地震波主要分为纵波和横波。
纵波引起地面上下颠簸,横波使地面水平晃动,是造成破坏的主要原因。
53. 哪种地震波可以警告人们尽快做好准备?答:纵波先到达地表,人们感到颠簸,随后才感到晃动,纵波的到达警告人们应尽快做出防备。
54. 什么叫极震区?答:破坏程度最严重的地区叫极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