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土建筑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中国乡土建筑赏析结构分析

中国乡土建筑赏析结构分析

乡土建筑的分类与分布
分类
根据不同标准,乡土建筑可分为多种类型,如按建筑材料可分为土房、木房、 石房等;按建筑形式可分为平顶房、坡屋顶房等;按功能可分为民居、庙宇、 祠堂等。
分布
中国乡土建筑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尤其在少数民族地区和偏远农村地区,乡 土建筑风格更加鲜明多样。
乡土建筑的历史与文化背景
历史背景
注重乡土建筑的生态环保和可 持续发展,合理利用资源,减
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国际交流与合作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 际先进经验和技术,推动乡土 建筑的国际化和多元化发展。
社会参与与共建
鼓励社会各界参与乡土建筑的 保护和建设工作,共同推动乡
土建筑的繁荣和发展。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鼓励传承人收徒传艺,开展传统建筑技艺的培训 和交流活动,让更多人掌握传统建筑技艺。
活化利用
将乡土建筑作为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利用,让 更多人了解和体验乡土文化。
乡土建筑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01
02
03
04
创新发展
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结 合现代技术和材料,推动乡土 建筑的现代化和创新发展。
可持续发展
木雕艺术
01
木雕是中国乡土建筑中常见的装 饰手法,主要应用于梁、柱、门 、窗等部位,雕刻内容多为吉祥 图案、神话传说等。
02
木雕的技法包括浮雕、镂雕、圆 雕等多种形式,每种技法都有其 独特的表现力和艺术魅力。
石雕艺术
石雕是中国乡土建筑中常见的装饰手 法,主要应用于建筑的石构件上,如 石础、石柱等,雕刻内容多为动植物 形象、人物故事等。
03
中国乡土建筑的构造与材 料
木结构
总结词

新疆生土建筑的研究——以吐鲁番为例(狐狸整理)

新疆生土建筑的研究——以吐鲁番为例(狐狸整理)

第一章导论1.1 选题背景及意义1.1.1 新疆生土建筑与其生态环境方面新疆地处干旱半干旱的生态环境中,且存在着大量的生土建筑,有史以来建筑风格多样很具有地方特色。

生土建筑在新疆有着悠久的历史,至今仍保留许多千百年前的生土遗址,生土建筑的建造在新疆历来都很普遍,它在新疆的广泛存在与其所处干旱半干旱的生态环境息息相关,新疆的传统居住方式很多,其中以适应干旱半干旱生态环境、经济节能的生土建筑更为普通,符合当地人类的生存。

吐鲁番地区地处较典型的干旱半干旱的生态环境,再加上吐鲁番是新疆最具特色、历史最悠久的生土艺术基地,是新疆生土艺术与建造艺术的荟萃之地,所以本论文将研究区域落到了吐鲁番地区。

1.1.2 新疆生土建筑与其水环境方面建筑形态受多种环境影响因素决定,其中水对建筑的影响在建筑选址、地面处理‘选材方面反映比较突出,因此不同的水环境就会出现不同的建筑形态,而干旱半干旱区的水资源非常缺乏,在这种地方建筑形态受水环境的影响最为强烈。

以吐鲁番为研究区分析研究吐鲁番地区水资源环境对生土建筑的影响。

为当前水资源缺乏的干旱半干旱区提出的一个可以借鉴的生土建筑开发、保护、发展思路,使水资源的利用与地方建筑的开发和谐起来。

这应该讲是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值得研究的课题。

1.1.3 生土建筑与其人类行为方面生土建筑属于人居的表现方式之一。

而人居又是人类行为范畴内重要的组成部分,生土建筑在建筑艺术和文化表现上都相当丰富。

对于生土建筑的研究在理论上将会丰富干旱半干旱区人居的内容,在实践上会在吐鲁番地区规划和设计生土建筑科普基地,将生土建筑艺术和建造艺术作为科普知识进行介绍,从这点来说此课题也是很有意义的。

1.2 生土建筑及其历史演进1.2.1 生土建筑生土建筑主要用未焙烧而仅仅做了简单加工的以原生土为材料营造主体结构的建筑。

生土建筑按材料、结构和建造工艺区分,有黄土窑洞、土坯窑洞、土坯建筑、夯土墙或草泥跺墙建筑和各种覆土建筑,以及夯土的大体结构建筑。

土共建筑工程系毕业论文的创新点和研究方法

土共建筑工程系毕业论文的创新点和研究方法

土共建筑工程系毕业论文的创新点和研究方法随着现代建筑领域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土共建筑工程逐渐成为重要的研究领域。

土共建筑工程涉及土木工程、建筑设计、材料科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对实现可持续建筑和绿色环保有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土共建筑工程系毕业论文的创新点和研究方法,为学生提供一些有益的指导。

一、创新点在进行土共建筑工程的研究时,寻找创新点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创新点供参考:1. 新型土壤材料研究:通过对新型土壤材料的性能测试和分析,探索其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潜力,例如可持续土作为建筑结构的一部分。

2. 高效节能建筑设计:结合土共建筑工程的特点,通过技术手段和设计方法,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推动建筑的节能减排。

3. 生态建筑设计:将土共建筑工程与生态设计理念相结合,探索以天然材料为主导、能有效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的建筑设计方案。

4. 可持续土承载力研究:通过对不同土壤类型的承载力测试和分析,研究土共建筑工程的可持续性,为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方法在进行土共建筑工程系毕业论文的研究时,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对于获得准确和可靠的结果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研究方法供参考:1. 试验研究法:通过对土共建筑材料进行实验室试验和现场测试,收集数据,分析性能,从而验证理论研究的可行性。

2. 数值模拟法:利用计算机软件对土共建筑工程进行模拟,以预测和评估不同参数和设计方案的效果。

3. 文献综述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对土共建筑工程的现状和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4. 实地调查法:通过实地考察土共建筑工程项目,深入了解实际情况,探索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空间。

5. 统计分析法:通过对大量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揭示土共建筑工程的规律性和趋势,提供定量的研究结果。

总结:土共建筑工程系毕业论文的创新点和研究方法对于学生的研究和毕业论文撰写具有重要意义。

选择创新点需要结合行业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研究方法则需要考虑研究对象和目标的特点,在实践中灵活运用。

中国当代乡土建筑与地域建筑研究与启示

中国当代乡土建筑与地域建筑研究与启示

中国当代乡土建筑与地域建筑研究与启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乡村建筑与地域建筑的保护与发展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中国当代乡土建筑与地域建筑的研究与探讨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这一主题展开论述,探讨中国当代乡土建筑与地域建筑的现状、问题及发展方向,并从中寻找启示,为中国乡村建筑与地域建筑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一些思考。

一、中国当代乡土建筑现状分析1.城市化进程对乡村建筑的影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许多地方的乡村建筑逐渐失去了原有的特色和魅力。

由于快速的现代化进程,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许多乡村建筑面临着改造、破坏或拆迁的局面。

2.传统建筑与现代化建筑的融合中国当代乡土建筑的发展也受到了传统建筑与现代化建筑之间融合的影响。

在当代乡村建筑的设计中,有许多设计师试图将传统建筑元素与现代建筑理念相结合,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

这种融合不仅可以保留传统建筑的精华,同时也可以满足现代人们对舒适、安全、环保等需求。

3.乡土建筑受地域文化和气候条件的影响中国乡土建筑还受到了地域文化和气候条件的影响。

中国是一个地域文化多样、气候多变的国家,不同地区的乡土建筑风格和建筑材料等也有所不同。

例如,南方多使用红砖和木材建造房屋,北方则多使用黄土和砖瓦建造房屋。

二、中国当代乡土建筑存在问题1.乡村建筑保护问题城市化进程中,许多乡村建筑被破坏或拆迁,传统建筑文化面临着被遗忘的危险。

乡村建筑保护问题已成为当前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

2.乡村建筑缺乏统一规划与管理相较于城市建筑,乡村建筑缺乏统一规划与管理。

在乡土建筑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过程中,缺乏相关政策和规划,导致乡村建筑在改造过程中容易出现偏离传统的问题,失去文化价值和记忆。

3.乡村建筑设计缺乏创新性在当代乡土建筑设计中,过于强调传统建筑的文化和艺术价值,而忽视现代建筑的技术和创新。

这种模式导致乡村建筑多是重复性和剽窃性的作品,缺乏特色和创新性。

三、中国当代乡土建筑发展方向1.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科学发展”的原则在乡土建筑保护和发展中,要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科学发展”的原则,充分尊重乡土建筑的历史和文化传承,保护乡土建筑的物质和非物质遗产价值,同时兼顾现代化发展需要,实现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的协调发展。

浅析新疆吐鲁番地区生土民居的可持续发展

浅析新疆吐鲁番地区生土民居的可持续发展

们可以借用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观来审视建筑 同环境 之间的代谢。 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息及节 日表演歌舞所用 。 休 这种特 别的民居营造方式 , 成为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建 筑 观 认 为 , 筑 对 自然 气候 的利 用 包 括 两 个 方 了对吐鲁番地域环境某种程度上的诠释 建 。
面 ,即 “ 用”和 “ ,并应 坚持两者相 结合的原则:首先充分 防”
浅 析新疆吐鲁番地 区生土 民居 的 可持续发展
文 /周兰兰
吐鲁番地区的生土建 筑的存在具有 重要 的现实意义 。 生土建筑不但可以就地取材 , 易于施工 , 而
且造价低廉 。 暖夏凉 , 冬 节省能源 ; 更重要的是生土易于消解于 自然 , 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 。 随着现 代文明 的不 断深入和 人们对环 境保护 意识的加 强 , 生土 建筑的优 势再 次被人 们发掘 出来 的 同时也 影响 了人 们的住房观 念 。吐鲁番地 区生土 民居体现 了资源 的节约 再 生和可持续 利用 , 展 示 了生 土建筑 的特 有优势 ,为 节约 土地 、节约能源 保护环境 提供 了借 鉴 。
性的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国的设计并 没有实现与经济的 同步成 我 长 。本土设计还没有在世界设计前沿行 列立 稳脚跟。在探索 中
编 辑:张国钦


7 6—— 建筑艺术
建筑 同环境之 间的代谢 归根结底是物 质与能量的交换 , 我

个很 宽大的土炕或木床, 日常生活活动 的中心 , 是 供就餐、 待
利 用 当 地 的 自然 气 候 资 源 ;其 次 利 用适 当 的 建 筑 手 段 来 削 弱 不
( )吐鲁番地区生土 民居的艺术效果 四

土木工程房建类文献综述

土木工程房建类文献综述

土木工程房建类文献综述一、引言土木工程房建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其建设涉及到建筑结构、土壤力学、地基基础等多个领域。

为了更好地探索土木工程房建的发展现状和前沿技术,本文对相关领域的文献进行了综述,旨在为土木工程房建研究者提供全面的参考。

二、建筑结构2.1楼房结构设计楼房结构设计是土木工程房建的核心内容之一。

文献综述发现,钢结构、混凝土结构和木结构是目前主要的楼房结构类型。

这些结构类型在不同的场景下有着各自的优劣势,需根据项目要求进行选择。

2.2结构优化方法结构优化是提高结构性能和效率的重要手段。

常见的结构优化方法包括形态优化、材料优化和拓扑优化等。

文献综述显示,形态优化方法在提高结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方面具有显著效果,而材料优化方法则着重于减重和降低成本。

拓扑优化方法则能够找到结构的最佳布局形式,提高结构的整体性能。

三、土壤力学3.1地基基础设计地基基础是土木工程房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承载和传递建筑荷载的功能。

文献综述发现,地基基础设计主要考虑土壤的承载力、沉降性能和抗震性能等方面。

目前,常见的地基基础设计方法包括桩基、板基和带键连接桩等。

3.2土壤改良技术土壤改良技术在提高土壤力学性质以适应工程要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文献综述发现,常见的土壤改良技术包括固结预压、注浆加固和土体密实等。

这些技术能够改善地基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能,提高其承载能力和变形性能。

四、新兴技术与挑战4.1建筑信息模型(B I M)技术建筑信息模型(B IM)技术是当前土木工程房建领域的热点技术之一。

文献综述发现,B IM技术能够实现对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管理,提高建筑设计和建设效率,降低工程风险。

4.2智能建筑安全监测与控制技术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建筑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

文献综述发现,智能建筑安全监测与控制技术具有实时监测、自动报警和智能控制等功能,能够提升建筑的安全性能,降低事故风险。

4.3绿色建筑技术绿色建筑技术是为了减少建筑运营期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而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生土建筑

生土建筑

各地生土建筑欣赏
陕北高原的退台窑洞
1陕北高原的退台窑洞, 建在黄土高原的沿山或地 下,是一种冬暖夏凉的生 土穴居式建筑。特点是不 破坏生态,不占用良田。 其中,退台式窑洞呈阶梯 形沿山坡布置,亦即第一 层屋顶就是第二层的晒谷 场地,以此类推。
青海民居
2,青海民居,以撒拉 族大型民宅为代表。 宅院分庭院、侧院、 果园等。特点是以厚 厚的土墙围合着木结 构的中庭内院,庭院 封闭内向,平屋顶向 内倾斜,外部是高大 敦厚的土墙。
本课题研究 内容
课题内容
发现、挖掘具有地方特色(主要在河北 某地)的传统生土建筑建造技术、生土 建筑建造材料、以及构造方式,或从中 选取一个角度,整理优点与长处、总结 短处与缺点进行改善。力争使之为低碳 建筑的发展提供可参考依据。
预备研究方法及进度
5-6月 7-9月 9-11月 11月 11月-次年1月 11月 次年1 次年1 次年1月-2月 海量搜集相关资料 实地调研 论文初步定稿 改稿 定稿并等单位的支持下,在 延安枣园搞的窑洞新居,用现代科技解决窑洞固有的 阴暗潮湿空气不流通等问题,受到农民的普遍欢迎, 附近的村子也纷纷仿效,连市民也希望能买这样的窑 洞。地处陇东的西峰市,是原陕甘宁边区的老区,市 政府看到农民弃窑建房、耕地日益减少,认识到这是 个严峻课题。在中国建筑学会生土建筑分会的支持下, 他们组织了专家、教授和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科学考 察,希望从节能节地、保持生态、改善农民的居住条 件的高度,建设不同模式的窑居示范区,为更新居住 观念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建筑样板。
新疆民居
3,新疆民居,外表是 厚厚高大而朴素的土墙, 内部装饰华丽的伊斯兰 风格的庭院。厚墙之内 的庭院有凹进墙内的橱 柜、壁龛,及其富于变 化的立面。特点是生土 墙挡风隔热,也为室内 创造了各种可塑性条件, 同时土墙还可以兼顾防 御作用。

国外生土结构研究综述

国外生土结构研究综述
展望未来,建议在以下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1、进一步研究生土结构房屋在不同地震烈度下的响应和破坏模式,为更加有 效的抗震构造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2、通过实地调查和实验设计,发现采用适当的抗震构造措施可以提 高生土结构房屋的抗震性能。
2、考虑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下生土结构房屋的差异,研究适合于不同地区的 抗震构造措施,提高房屋的地震安全性。
2、通过实地调查和实验设计,发现采用适当的抗震构造措施可以提 高生土结构房屋的抗震性能。
3、新型材料和技术的应用,研究如何将传统生土结构房屋与现代技术相结合, 以实现更好的抗震性能和建筑可持续发展。
谢谢观看
国外生土结构研究综述
目录
01 一、研究现状
03 三、发展趋势
Hale Waihona Puke 02 二、应用领域 04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生土结构是指以生土材料为基础进行构筑的一种结构形式,它在人类文明历 史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生土结构仍然是主要的建筑材 料之一。近年来,随着可持续发展的呼声日益高涨,生土结构在许多发达国家也 逐渐得到重视,其在节能、环保、低碳等方面的优势开始被更多人所认识。本次 演示将对国外生土结构研究进行综述,探讨其研究现状、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等 方面。
一、研究现状
一、研究现状
生土结构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土材料的物 理和力学性质上。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值计算方法的发展,生土结构的研究也逐 渐向数值模拟和优化设计方向发展。
一、研究现状
在物理和力学性质方面,研究人员通过试验发现,生土材料的强度和稳定性 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含水率、密度、颗粒组成、夯实方法等。这些因素会直 接影响生土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因此,如何合理控制这些因素,提高生土 结构的性能是当前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生土建筑研究综述

生土建筑研究综述

生土建筑研究综述作者:李海铭来源:《速读·上旬》2020年第08期◆摘 ;要:生土建筑作为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中式可持续发展的今天,生土建筑作为具有全生命周期的建筑,其源于土又归于土的环保性能让这一古老的建筑形式又重新焕发了活力。

本文对生土建筑的历史、生土建筑的材料改性、生土建筑的抗震及力学性能、生土建筑的热湿性能的研究成果及试验分析方法进行综述,介绍现有生土建筑相关法规,为我国生土建筑的研究提供参考。

一、国内生土建筑的历史在我国广袤的土地上,不用地域生土建筑形成了不同建筑形态,陕北地区的窑等洞、福建地区的土楼、青海的庄窠等。

在有据可依的古遗址里,最早的可以上溯到半坡时期的遗址里面有着大量的夯土遗存。

我国至今仍留存大量的夯土民居和城墙遗址。

长城、河西走廊生土民居瑞安堡和福建客家土楼都采用了生土材料与夯土技术。

生土夯就的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闽西南地区利用未经加工的生土,夯筑承重墙壁所构筑的聚落和防卫合一的家族聚居建筑。

再比如利用大量土坯建造的高昌古城,就地取材料营造的交河古城,以及举世闻名的长城——在整个西部地区,包括嘉峪关在内的许多长城,里面的芯都是采用夯土建造。

不止于传统概念上有着窑洞的黄土高原或者有着土楼传统的福建,还有西南地区的蘑菇房、土掌房,青藏高原上的碉楼,以及新疆的喀什古城等等。

二、国内生土建筑的研究现状(一)国内生土建筑的研究1.国内生土建筑研究现状近年来,生土材料引起了学术界和公众的广泛关注。

以刘加平院士为主导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技术科学研究所,主要研究生土建筑物理环境,近年来发表《西部生土民居建筑的再生设计研究——以云南永仁彝族扶贫搬迁示范房为例》、《秦岭山地夯土墙传统民居再生》、《秦岭山地生土民居气候适应性再生研究》、《黄土高原新型窑居建筑》等多篇科研论文,填补了大量生土建筑物理环境研究方面的空白。

国内对夯土的实践也越来越多,如张永和的长城脚下的公社、王澍的水岸山居等,任卫中的安吉生态民居、吴恩融的毛寺村生态小学和马鞍桥灾后重建的村民活动中心、穆钧的马岔村村民活动中心等结合生土的地域性和生态性,以及农村发展对生活舒适性需求的提高,在传统生土建筑改良与优化基础上推广现代夯土建造技术。

冀中平原传统生土建筑的评价分析

冀中平原传统生土建筑的评价分析
水 泥 炉渣 保 温层 ,2 0厚 水 泥找 平抹 面 。腐 烂
注 :1 )屋 顶构 造层 次 为从外 到 内。 2 )建筑 材料 的热 工指 标 来 自 《 民用 建 筑热 工 设 计规 范) ( G B S 0 1 7 6 -9 3 )
的泥 土 秸 杆是 可 以 回收 利 用 的 ,而 且 还是 很
4 .结 论
“ 世间一切事物都是循环往复 的,都是一 个从无到有和从有到无的 ‘ 无 ’和 ‘ 有 ’的 交替过程 ,循环是事物的本质 ,而发展则是 非本质的 ,是寄生于循 环之 中的。只有循环
的事 物 才是可 持续 的和 永续 的 ” ( 叶耀 先 ) 。所 以事 物 发 展 的 过程 势必 会 淘 汰 一 些 东 西 的存
总传热 阻 总传 热 系 数 热惰 性 ( m 2 K/ W) ( W K ) 指标 D
6 。 m m厚 粘土砖 墙体 一1 5 0 0 mm厚土 坯 2 0 m m厚抹 灰 墙体

O . 6 8 7
1 . 4 5 6 1 2 . 6 2 9
2 2 O
3 7 0 mm厚 粘 土砖 m m厚 抹灰
筑墙体与现今农村使用的 3 7 0普通粘 土砖墙 体传热性能相当,但是 8 0年代前生土建筑的 热惰性指标 相对 比较好一些。表 2为不 同构
造 保 温 屋 顶 的热 工 参 数 。从 表 中得 出的 数 据 可 以看 出 ,8 0年 代前 生 土 建筑 屋 顶 比现 今农 村 的钢 筋 混 凝 土 水 泥蛭 石 保 温 屋 顶 的保 温 性
维普资讯


. .
维普资讯
建 筑 依 求
建 筑 ,其从 原 始 的泥 土 秸 杆板 筑 墙 体 进 化 为 今 天 的土坯 砌体 建 筑 ,经 历 了数百 年 的历 史 。

土生生土与生土建筑文化

土生生土与生土建筑文化

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圆m.u m u麵,m m m.m i n m n,u r n.............m m,m u n_i……圆m u__土生生七与生土建筑文化 n文/陈睿陈永胜摘要:土作为人类生存的必要物质而长期自然存在,生土是人们开始利用土而生存、生活的一种方式,通过这种方式的不同运用而产生的居住环境,也就是生土建筑,在长期的理念、认识、传承、传播或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科学技术等方面形成普遍认可的一种意识形态,那就是生土建筑文化。

本文以中华大地生土建筑实例,阐述其土生生土与生土建筑文化及其应用。

关键词:生土;生土建筑;建筑文化“土”指大地,“生土 ”主要是指未焙烧而仅做简 单加工的原状土材料;“生土建筑”是以生土材料营造 主体结构的建筑。

土,赋予了我们立足之地、赋予了我们生存睡眠 的空间,于是,人们开始运用自然的土,开创了需要 的生土建筑。

千百年来,逐渐由生存于自然空间洞穴 创造为生土挖掘垒砌洞穴,不断通过生土材料结构创 新,创造出不同的建筑形式,又通过原始的生土建筑 文化进化演进,在时间长河的洗礼中逐渐形成了历史 生土建筑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原始的生土建筑距今2.7万年~3.4万年左右,据考古发现原始山 顶洞人文化遗址:洞口高4米,向北,是人工开凿的。

下宽约5米;上室东西长12米,南北宽8米,上室西 部有一陡坎,向西倾斜,表面有厚层的石钟乳,下室 在此斜坡的底部。

下窨在下室深处。

人文特点:上室是山顶洞人居住的地方。

下室在 洞穴的西半部稍低处,深8米,是葬地。

下窨在下室深处,是一条南北长3米、东西宽约1米的裂隙。

这一时期,生土挖掘垒砌已经成为生存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

二、地域生土建筑(一) 新疆吐鲁番吐峪沟麻扎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这被誉为“中国第一土庄”是最古老的民俗村落,|迄今,已逾1700年历史,至今还保存着地域最古老的民俗风情,有“民俗活化石”之称。

麻扎村的先民根丄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生存需要,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充分、巧妙地利用黄黏土造房,集生土建筑之大成,是画至今国内一座保存完好的生土建筑群。

传统民居与乡土建筑调研报告1

传统民居与乡土建筑调研报告1

传统民居与乡土建筑调研报告1第一篇:传统民居与乡土建筑调研报告1传统民居与乡土建筑调研报告——慈城调研慈城镇位于宁波市江北区西北部,距市中心14公里,慈城史称勾、勾余、勾章,自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始至1954年,历1200多年皆为慈溪县治。

千年的历史为慈城沉积了深厚历史文化底蕴。

保存了完整的传统生活结构方式,保留下来的传统建筑中不但有大量的民居建筑。

体验日记:清早,我们调研小组来到慈城。

千年古城慈城,处处弥漫着古朴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

它是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和宁波市唯一的省级古建筑群保护区,是江南最具唐代街区风貌的千年古镇。

建城于二千五百年前的春秋时期,为越王勾践筑,城址在慈城西南王家坝,是江南地区唯一保存得较为完整的古县城。

慈城古县城的文化价值,不仅在于悠久的人文历史,而且表现在钟灵毓秀的独特风貌。

全城山水相映成趣,其中五磊山、太宗山等山脉丘陵构成“九龙戏珠、四灵围合”的朴素形态,姚江、城河等江河湖溪造就“四水归堂”的水系格局,城区穹隆起顶,街衢坤龟成形,生态环境秀丽清幽,凝聚了古人追求“天人合一、人杰地灵”居住环境的美好愿望。

(一)总体布局:慈城地理形式和山水格局颇为符合“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的城址选择原则。

慈城地形历来为阴阳家所激赏,其地势“凭高原,面广野,九岭腾骤,二江吞吐,东据鹏鹤之浦,北枕黄牛之山”。

从阚山山顶极目四眺,城北群山连绵,山势高平如屏风横立,东山如龙旋延至南,西山如虎,雄居城西,南则平野十里,慈、姚两江襟绕其前,极目南望,古县治——城山渡清晰可见,河姆渡前隐青山,四明山遥列西南,双顶山、赭山几立平野,狮子山与清道山遥相唿应;城北为慈湖,是唐代开元间房琯所开,与东钱湖、月湖合称为明州三湖,风景清幽。

沿湖四周,旧时多有亭轩阁楼,县志载亭有名者十余个,今存师古亭。

湖中一堤,堤分湖东西两半,彩虹桥在堤上,与师古亭交相辉映,是为慈城依据传统风水说与天人合一之思维模式的体现。

土木工程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土木工程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一,文献综述1,经过四年的学习此次毕业时的主要内容是位于石家庄开发区的建筑物,建筑面积为4000~5000平方米,层数3-5层。

2,此次设计的教学楼的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框架结构是采用梁柱等杆件刚接组成空间体系作为建筑物承重骨架的结构。

它的特点是承重受竖向和在的能力强,承受水平荷载(如风荷载地震作用)的能力弱。

框架结构的侧向刚度较小,属柔性体系,因为其高度受到限制。

框架结构是多高层房屋的常用结构形式,多层框架结构广泛应用于办公楼、旅店、住宅、厂房、仓库等民用和工业建筑中。

框架结构是由钢筋混凝土主梁、次梁和柱形成的框架作为建筑物的骨架,梁和柱之间的连接为刚性结点。

屋盖、楼板上的荷载通过板传递给梁,由梁传递到柱,由柱传递到基础。

框架结构的墙体全部为自承重墙,只起分隔和围护作用,砖墙的重量通过梁、板传给柱。

有时填充墙的刚度大于竖向柱的刚度,对结构抗震极为不利,所以不宜采用实心粘土砖作填充墙,减少结构的自重和荷载,减弱隔墙的刚度。

框架结构的特点是不受楼板跨度的限制,能为建筑提供灵活的使用空间,但抗震性能差。

框架结构中梁柱构件截面较小,因此框架结构的承载力和刚度都较低,它的受力特点类似于竖向悬臂剪切梁,楼层越高,水平位移越慢,高层框架在纵横两个方向都承受很大的水平力,这时现浇楼面也作为梁共同工作的,装配整体式楼面的作用则不考虑。

为了增强结构的抗震能力,设计时遵循以下原则:“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强锚固。

”框架结构构成:屋盖与楼板、框架梁、框架柱、柱基础、框架墙。

框架结构的侧向刚度小,属柔性结构框架,在强烈地震作用下,结构所产生水平位移较大,易造成严重的非结构性破性。

汶川地震后,结构的抗震能力被大大重视。

对于框架结构而言,抗震构造措施尤其重要,在这方面的优化,也是目前研究的方向之一。

抗震设计需遵循“三水准,两阶段”设计方法。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我国各类型建筑中使用最普遍的结构形式之一。

同钢结构相比,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造价低,防火性能好,刚度大,可减少侧向位移的特点。

《2024年环境岩土工程研究综述》范文

《2024年环境岩土工程研究综述》范文

《环境岩土工程研究综述》篇一一、引言环境岩土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其涉及到岩土工程学、地质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的交叉领域。

该学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环境对岩土体特性的影响以及岩土体变化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对当前环境问题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将对环境岩土工程领域的研究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综述。

二、环境岩土工程研究的重要性环境岩土工程在当代社会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一方面,岩土工程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在多个领域都表现得十分明显,如工程建设、地质灾害预防、环境保护等。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力度不断加大,由此产生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因此,环境岩土工程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三、环境岩土工程研究的主要内容环境岩土工程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岩土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机理研究:包括岩土体在环境因素(如气候、水文、生物等)作用下的变形、破坏和稳定性等。

2. 岩土工程的环境效应研究:如工程建设对环境的长期影响,以及环境变化对岩土工程设施的影响等。

3. 岩土体特性及分类研究:包括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化学性质、环境敏感性等,以及根据这些特性对岩土体进行分类。

4. 环境岩土工程技术的应用研究:如边坡稳定、地基处理、地下工程等领域的岩土工程技术应用。

四、环境岩土工程研究的主要方法环境岩土工程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现场试验、室内试验、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等。

其中,现场试验可以直观地了解岩土体在自然环境中的特性;室内试验则可以模拟各种环境条件下的岩土体特性;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则可以对复杂的环境岩土问题进行定量分析和预测。

五、环境岩土工程研究的进展与挑战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环境岩土工程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例如,对岩土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机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新的试验技术和数值模拟方法不断涌现,为解决复杂的岩土工程问题提供了新的手段。

生土建筑材料的改性优化及墙体热工性能分析

生土建筑材料的改性优化及墙体热工性能分析

生土建筑材料的改性优化及墙体热工性能分析生土建筑材料的改性优化及墙体热工性能分析摘要:生土建筑材料作为一种传统的建筑材料,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性和可持续性。

但是,由于其高孔隙率和低强度,使得其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些问题。

为了改善生土建筑材料的性能,并提高墙体的热工性能,本研究通过添加改性剂和优化配比的方法对生土进行改良。

实验结果表明,改性后的生土材料具有更好的强度和稳定性,并可以显著提高墙体的隔热性能。

1. 引言生土建筑材料由于其丰富的材料来源、低成本、可再生性和对环境友好等特点,逐渐受到关注。

然而,由于其高孔隙率和低强度,生土建筑材料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些问题。

因此,通过改性优化的方法来提高生土材料的性能,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2. 生土建筑材料的改性方法2.1 添加纤维材料添加纤维材料可以改善生土材料的抗裂性能和强度。

研究表明,添加纤维材料可以增加生土材料的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

2.2 添加化学改性剂添加化学改性剂是一种常见的改善生土材料性能的方法。

通过添加化学改性剂,可以改善生土材料的塑性和可塑性,并提高其抗压强度和稳定性。

3. 生土材料的优化配比通过优化材料配比来改善生土材料的性能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根据实验和经验,通过合理的配比可以提高生土的密实性和强度。

4. 墙体热工性能分析墙体的热工性能对于建筑的能源消耗和室内舒适度至关重要。

通过改进生土材料的热工性能,可以显著降低建筑物的能耗。

4.1 热传导性能分析对不同配比的生土材料进行热传导性能测试,并与常用的建筑材料进行对比。

实验结果表明,改性后的生土材料具有较低的热传导系数,表现出更好的隔热性能。

4.2 热容性能分析生土墙体的热容性能对于调节室内温度具有重要作用。

研究发现,改性后的生土墙体具有较高的热容性能,可以缓冲室内温度的波动,提高室内的舒适度。

5. 结论通过添加纤维材料、化学改性剂和优化配比的方法,可以改善生土材料的性能,并提高墙体的热工性能。

豫西北地区生土建筑调研

豫西北地区生土建筑调研

豫西北地区生土建筑调研本文阐述了济源市的自然及人文背景,考察分析了济源市轵城镇生土建筑及生态环境,得出结论。

指出,当前生土建筑由于缺乏完善的保护、发展措施,遭到愈来愈严重的破坏。

所以,对豫西北地区生土建筑的调查研究对缓解我国不断加剧的能源紧张和环境恶化趋势具有重要的意义。

标签:豫西北地区;生土建筑;人居环境;考察分析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传统村落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黄土高原沟壑区是我国生态系统最脆弱的地区之一,存在着地形破碎、干旱缺水、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等众多生态环境问题”[1]。

生土建筑作为一种低能耗的绿色环保建筑,不仅可以降低住房造价,提高房屋的综合性能,还可以有效地减少对自然环境和资源的破坏,这反映了生土建筑巨大的发展潜力[2]。

在我国广大的农村贫困地区,经济与技术水平的落后是当地生土建筑发展所面临的最大挑战。

尤其在豫西北地区,村落的靠山窑洞多数被废弃,部分的坡地被开垦成梯田,破坏了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造成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等问题。

如何在改善当地生活条件的同时,发展适合当地现状条件的生土建筑目前已成为被广泛关注的重要课题。

一、济源市自然及人文背景1、自然背景豫西地区是中国六大窑区之一,济源市地处河南西北部太行山南麓,为豫西地区的主要城市之一。

济源市地形北高南低,北部为群峰峥嵘,绝壁林立的太行山脉;东南部为黄土丘陵,地形起伏,海拔高度为150~400米,土层深厚,疏松,易遭冲刷,水土流失严重,形成残垣阶地,沟壑密布,地形破碎[3]。

济源市位于黄土高原的末端,黄土层不是很厚,地形多为丘陵沟壑,这为生土建筑的产生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条件。

图1 济源市地理区位图2、人文背景济源市因济水发源而得名,市内现存窑洞主要分布在轵城、坡头、大峪、邵原、王屋五个乡镇的47个村,其中轵城镇所辖村落内现存生土建筑较多,主要为窑洞和土坯建筑。

二、济源市轵城镇生土建筑及生态环境考察分析考察对象选取轵城镇若干有代表性的村落,通过实地考察、测绘、访谈及文献查阅获取相关数据及资料,以分类列项的方法针对不同调研对象的共性和差异情况,从多个角度加以比较分析,本文主要从生土建筑形制及其生态环境方面进行分析。

生土建筑——传统建筑技术在我国生态建筑领域的运用

生土建筑——传统建筑技术在我国生态建筑领域的运用

生土建筑——传统建筑技术在我国生态建筑领域的运用[摘要]在近代能源危机、生态危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生态文明与地域文化给生土建筑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生态建筑作为一种古老传统建筑形式,以其较低的经济能耗、节能环保的和优良的热工性能等特性备受关注。

本文总结归纳了生土建筑的类型和特点,国内外技术发展现状,以及在生态建筑领域的运用与实践。

[关键词]生态建筑,生态建筑,传统建筑,黄土高原[正文]1 生土建筑概述1.1 生土建筑的历史渊源生土建筑简而言之就是用未经烘焙的土为主材修建的建筑。

生土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建筑材料之一,适用范围遍布世界各地。

目前生土建筑仍是外国广大村镇建筑的常见形式之一,例如黄土高原窑洞、粤北闽南的客家土楼、云南的土掌房、新疆的穹顶土坯屋等等。

在近代能源危机、生态危机、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建筑师开始系统地研究生土建筑,给古老的生土建筑赋予了新的生命。

1.2 生土建筑的分类和特点生土建筑根据其砌筑墙体时所运用的施工技术不同可分为:土坯墙、夯土墙、浇筑墙体、泥团堆砌墙、抹灰篱笆墙。

若根据其建筑结构的类型不同又可分为:生土墙体承重房屋、木构架城中承重房屋、土窑洞、砖土混合承重房屋。

从总体分析,生土建筑具有如下特点:结构安全、经济能耗低、环境友好。

同时,生土建筑也存在一些不足,譬如强度低,自重大,耐久性差等缺陷。

1.3 国内外生土建筑发展现状由于生土材料节能环保的性能使得原本多用于经济欠发达国际地区的生土建筑在当今许多发达国家中普遍适用,是国内外备受关注且广为采用的一种居住建筑形式,由生土材料所建造的生土建筑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国外如美国、澳大利亚、法国、德国以及新西兰等国的研究人员已结合当地的文化背景、社会状况和工程特征,开展了大量的研究,改善了生土建筑功能和抗震性能,生土建筑的设计、施工等已步入规范进程。

国内对生土建筑的研究起步较晚,比较系统研究还是很少,但也有高校对生土材料的性能、生土建筑墙体的抗震性能、热工性能等进行了研究,取得较大成就。

生土材料改性研究现状

生土材料改性研究现状

6 g 坊Sichuan Building Materials第46卷第5期2020年5月Vol.46,No. 5May, 2020生土材料改性研究现状曹倪,仲继清,张圆圆,魏涵铭,吕思宇(大连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辽宁 大连116622)摘 要:生土材料凭借其节能环保、符合绿色发展理念等优 点受到世界各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但传统生土材料存在强度低、耐久性差等缺点,因此,在保留传统生土材料优点的 同时对传统生土材料进行改性,改善其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是当前生土材料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本文通过对生土材 料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总结国内外生土材料改性研究现状,为生土材料改性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生土材料;节能环保;改性研究中图分类号:TU36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4011( 2020) 05 - 0001 - 03DOI :10. 3969/j. issn. 1672 - 4011. 2020. 05. 001Researchstatus of raw 一 soil material modificationCAO Ni, ZHONG Jiqing, ZHANG Yuanyuan, WEI Hanming, LV Siyu(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 Dalian University ,Dalian 116622, China )Abstract : Raw - soil material attracts the attention of the re ­searchers all over the world , because of theadvantages which in ­cluding energy conservation ,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greendevelopment. But the traditional raw - soil material has many shortcomings , such as low strength and poor durability. So modif ­ying traditional raw - soil material to improve its mechanicalproperties and durability , meanwhilekeeping its advantages is one of the hot issues about raw - soil materials research. In this pa ­per ,through analysi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raw soil materials was analyzed , the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of modified raw soil materials at home and abroad was summarized. The pa ­per lays a foundation for further study on raw - soil material mod ­ification.Key words : raw - soil material ;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 ­mental protection ; modification research0前言生土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建筑材料之一,泛指未经焙烧,以天然原生土为主要原料,经过简单加工便可直接使用的材 料。

豫北地区生土建筑的构造分析

豫北地区生土建筑的构造分析
Keyw or : rhHc a ; at ul ng tco i n lss ds No t n  ̄ e rhb i di ;e tnca ay i
0 引 言
生土 建筑是 一个现代 术语 ,泛指 世界各地 由未 经 焙烧 ,而仅 仅经过 简单加 工 的原状土 质材料 建造 的建
还存 在着 许 多缺 陷 , 图 1 示 。下面 就 生土建 筑 的 如 所 构造进 行 分析 。
筑, 如土坯建 筑 、 夯土 建筑和 窑洞等 。】 作为一种 建 【 生土 筑 材料 , 自然 的、 康 的、 保 的和 经济 的。 是 健 环 它不 仅在 中国得到 了应用 , 是世界最 古老 的建筑材料 之一 。 也 在 调研过程 中发现 ,房屋 墙体采 用土坯 砌筑 的最
为常见 。 它之所 以能得 到如此广 泛 的使 用 , 主要有 以下
图 1 生 ±建筑缺陷
F g. Th e e t f a t ui i g i 1 ed f c so e r b l n h d
1 生土建筑细部构造
1 基 础 . 1
基 础 普遍 采 用 石 基础 , 主要 原 因有 : 地 理 位 其 ① 置 : 南 省位 于 中 国 中东 部 , 、 、 三 面 有 太 行 河 北 西 南 山、 牛 山、 柏 山 、 别 山 四大 山脉 环 绕 , 以说 石 伏 桐 大 可
cu te fr t u i ea vn g. a dD et el i et a ddt t e l os ut no h er u d g a zdt l on i o s n u a t e B s a r a o n sgt a h d t e cnt ci e a hbi i i a l e y rs i q d a e n g ad v i e a , e  ̄ d f r o ft t ln s n y o a t fu dt n o t t i t  ̄ e dipoe n a¥ h o n a o freo c r m n a m r dl n. e l cn e t n v e

建筑专业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建筑专业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建筑专业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第一篇:建筑专业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建筑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范文文献综述正文浅谈我国居住小区建设1.居住小区规模以往我国的居住空间的建设规模通常在10h平方米以上的居多,通过对入选《中国小康住宅示范工程集萃》和《中国城市居住小区建设试点丛书--规划设计篇》中的城市居住小区进行统计,在总计的44个小区中,用地规模的比例分别在表1中作出统计。

表1对居住小区用地规模的统计从中可以发现规模在10h平方米以上的小区占到总数的81.81%。

中国城市住宅区的用地规模通常是根据城市规划中的城市路网结构划定的,城市路网的间距限定了住宅区的用地边界。

现代城市路网间距一般为400m左右,由此形成城市住宅区用地单元规模一般为十几公顷。

这种以交通干道划定范围是依据邻里单位模式的结果。

以人的尺度限定住宅区规模就必须了解人的认知能力。

根据生理学家的研究,人的视力能力在超过130m~140m就无法分辨其他人的轮廓、衣服、年龄、性别等,因此在传统街区中通常将130m~140m 作为街与街之间的距离;F•吉伯德指出文雅的城市空间范围不应大于137m,亚历山大也指出人的认知邻里范围直径不超过274m(即面积在50h平方米左右)。

因此可以判定以人的尺度确立的理想的居住小区规模是应该小于5h平方米的。

同济大学周俭等学者通过对居住空间的研究提出我国居住小区规模应该是不超过150m的空间范围或4h平方米的用地规模,其结论与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相近。

因此从居住者对所居住环境的控制能力和认知能力看,我国通常的居住小区规模是明显偏大的。

由于同一个小区内居住人口过多,居民间从相遇、相识、相知,到建立交往圈,并重组社会邻里结构和社会关系网络的可能性随着异质性人群人数的增加而减少。

减小居住小区的规模不仅可以增进居民的交往,加强居住空间的邻里感,也顺应了住宅商品化以后的市场机制制约下的开发模式,避免了住宅大规模开发中一次投入过大的压力,以及对市场判定不准而大量房屋空置等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