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人教版生物必修三讲义:第5章+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及答案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讲义:第5章 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含答案

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识记能量流动的概念2.理解能量流动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过程3.掌握能量流动的特点及意义4.尝试调查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1.通过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过程,建立生命系统的物质和能量观2.分析能量流动过程,归纳总结能量流动特点,形成科学思维的习惯3.通过总结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形成学以致用,关注生产生活的态度一、能量流动的过程1.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2.能量流经第一营养级的过程(1)输入: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固定在有机物中。
(2)能量去向①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
②随着残枝败叶等被分解者分解而释放出来。
③被初级消费者摄食同化,流入第二营养级。
3.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过程(1)输入:通过摄食生产者获得。
(2)去向①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
②随尸体、排泄物流向分解者。
③被次级消费者摄食同化,流入下一营养级。
4.能量流动过程图解(1)补充图中标号代表的内容甲:生产者;乙:初级消费者;丙:次级消费者;丁:呼吸作用;戊:分解者。
(2)据图总结流入每一营养级的能量最终去向:①通过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
②被下一营养级同化。
③被分解者分解利用。
二、能量流动的特点1.特点(1)单向流动:沿食物链由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不可逆转,也不能循环流动。
(2)逐级递减:①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减少。
②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一般不超过4~5个营养级。
2.能量传递效率(1)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一般只有10~20%,也就是说,在输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能够流入下一营养级。
(2)计算公式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同化量上一营养级同化量×100%3.能量金字塔将单位时间内各个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数值,由低到高绘制成图,可以形成一个金字塔图形。
人教版生物必修3第5章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课堂练习
4、下图中曲线Ⅱ表示的是牛被引入某孤岛后 的种群数量变化。如果当初被引入的是羊,则 羊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为
A.Ⅳ B.Ⅲ C.Ⅰ D.V
一、能量流动的过程 2、能量流动的分析
能量输入
种群
能量储存 能量散失
能量流经第一营养级示意图
太阳
植物呼吸作用
残枝败叶等
初级消费者捕食
能量流经第一营养级示意图
呼吸散失
生产者固定 的太阳能 (同化量)
遗体、 残枝败叶 用于生长、 发育、繁殖 暂未利用
分解者
初级消费者摄食
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示意图
捕食
同化
粪便
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
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示意图
呼吸作用
同化
残骸 分解者
次级消费者
粪便 初级消费者
能
摄入
量
流
经
初级消费者
第
同化
分
解 者 利 用
遗体 残骸ຫໍສະໝຸດ 用于生长 发育和繁殖呼 吸 散
二 营 养 级
吸
失
示
呼
次级消费者
意
散失
摄入
图
...
能量流动的过程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生
产者
残枝败叶等 分解者
未利用 327.3
1、分析和处理数据
太阳能 生产者 464.6 62.8
植食性动物 62.8
12.6
肉食性动物 12.6
未 固
传递效率= 上某一营营养养级级的的同同化化量量×100%
定 试计算:
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13.5%
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20%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5章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第一课时 教案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2.概述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3.尝试调查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
(二)能力目标1.应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解决实际问题。
2.学科间综合能力。
(三)情感目标保护环境,节约能源。
二、教学重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三、教学难点能量流动的特点及金字塔四、教学设计通过回顾已有知识,引出创设情境和“问题探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建立能量在食物链中流动的感性认识。
接下来从第一营养级入手,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分析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的过程,并让学生在此基础上独立思考第二、三营养级能量流动的过程。
再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初步了解能量流动的过程,通过识图,理解各营养级能量的来源和去路,初步认识能量流动的特点。
然后利用多媒体展示林德曼的研究资料,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分析,深入理解能量流动的特点,并学会计算能量的传递效率。
最后,由学生总结,得出能量流动的概念,并形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知识体系,完成意义构建。
五、教学方法讲述法、探讨法六、教学用具多媒体电脑七、课型:新课八、课时安排2课时九、板书设计能量流动的特点1.特点:(1)单向流动(2)逐级递减2.第二营养级的能量的来源:第一营养级3.第二营养级的能量的去路:(1)自身呼吸作用消耗(2)传递给下一个营养级(3)被分解者分解4.研究能量流动的生活意义十、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提示。
〖提示〗:应该先吃鸡,再吃玉米(即选择1)。
若选择2,则增加了食物链的长度,能量逐级递减,最后人获得的能量较少。
〖问题〗以“本节聚焦”引起学生再次的思考。
(二)新课讲授一、能量流动的过程〖讲述〗(1)几乎所有生态系统的能量源头是太阳能。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光能固定下来,这是生态系统繁荣的基础。
注意: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减去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才是能够为下一营养级消费的能量。
高二生物 必修三 第五章 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29.3
能量流动的特点
1、单向流动原因 (1)相邻营养级生物捕食关系不可逆 转,能量只能从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
(2)各营养级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无法被 重复利用。
2、逐级递减(10-20%)原因 (1)每个营养级都要呼吸消耗一部分能量; (2)有少部分能量随残枝败叶直接传给了分解者 (3)每个营养级的能量总有一部分不能被 下一营养级利用(最终被分解者分解)。
4.图中食物网中的鹰体重每增加20g,至少
鼠
A.200g B.250g C.500g D.1000g
选最短食物链,选效率最大
能量流动的特点
96.3 生产者 绿色植物 464.6 464.6 5
呼吸 18.8
122.6
7.5
初级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 62.8 草食动物 12.6 肉食动物 12.6 62.8
1、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利用, 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例如,设计生态农业的原理:
物质循环再生,能量多级利用
生产模式
例如,在森林中,最好使
能量多储存在木材中;在 草原牧场上,则最好使能 量多流向到牛、羊等牲畜 体内,获得更多的毛、肉、
产品
生产者 废料 产品
废料
皮、奶等畜产品。 2、合理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 的部分
能量流动——第一营养级
呼吸作用
生产者
(植物)
用于生长 发育和繁殖 遗体 残骸
初级消费者
(植食性动物)
能量的源头: 太阳能
分
解
者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生产者所固定太阳能的总量
能量的去向 呼吸散失 储存于有机物中 被分解者分解 流入下一营养级
能量流动——第二营养级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第五章 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三级消费者
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图解
12.
太阳能
生产者
5
464.6
62.
8
分解者 14.6
2.1
植食性动物 62.8
未
固
定
呼吸作用
122.6
微量
12.6
肉食性动物 12.6
未利用 327.3
营养级
生产者 植食性动物 肉食性动物
分解者
流入能量
464.6 62.8 12.6 14.6
流出能量 (输入后一个营养级)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
呼吸
散失
呼吸
呼吸
呼吸
输
生产者
入
初级消 费者
次级消费 者
… 三级消
传
费者
递
分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 量为流经这个生态系统 的总能量
解
者
呼吸
以有机物的形式 沿食物链和食物网 向下一营养级传递
二、能量流动的特点
1.单向流动: 不循环,不可逆
生产者 初级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
2.逐级递减:
结论:相邻营养级的传递效率大约是10%—20%。
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为什么不会百分之百流到下一个 营养级?
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主要有以下去向:一部分通过该营 养级的呼吸作用散失了;一部分作为遗体或残枝败叶被分解 者所利用;还有一部分未能进入(未被捕食)下一营养级。 所以,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流到下一营 养级。
生产者固定
初级消费者
分解者 (细菌、真菌等)
散失
思考: 1、兔子把草吃进肚子里,草中的能量都被兔子吸收了吗?
2、兔子吸收了能量后,这些能量有哪些去向?
人教生物必修3第5章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思考
如果把各个营养级的 生物数量关系,用绘制能 量金字塔的方式表达出来, 是不是也是金字塔形? 如果是,有没有例外?
生物数量金字塔:食物链不同环节上生物个体的 数量存在巨大的差异。
人们对一片草地上草牧链的所有生物成员作 了统计:
生产者(野草)
5842424株;
消费者Ⅰ(草原动物、昆虫)
708624只
B.5.8×107kJ D.4.5×108 kJ
课堂检测: 1.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 C) A. 照射到该生态系统内所有植物体叶面上的全部太阳能 B. 射进该系统的全部太阳能 C. 该系统全部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 D. 生产者传递给消费者的全部能量 2.下面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C)
2、合理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流向对人 类最有益的部分。
例如,在森林中,最好使能量多储存在 木材中;在草原牧场上,则最好使能量更多 地流向牛、羊等牲畜体内,获得更多的毛、 肉、皮、奶等畜产品。
能量从该生态系统的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 传递效率约为多少?
(2.1+5.1+0.05+0.25-5)/(4+9+0.5+ 2.1+5.1+0.05+0.25-5)=15.6%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第一课时
一、能量流动的概念与过程 1.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 2.过程 第一营养级(生产者)的能量流动过程
(1)输入过程: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光合作用)开始,总能 量为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2)传递途径: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一部分通过生产者的 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生产者的生长、发育 和繁殖, 储存在有机物中。而构成植物有机物中的能量一 部分随着残枝败叶等被分解者分解而释放;另一部分被初级 消费者摄入体内 二、能量流动的特点:
人教生物必修3第5章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3.能量流动中能量形式的变化 _____太__阳__能__→__生__物__体__有__机__物__中__的__化__学__能__→__热__能___。
就一个生物个体而言,能量是如何 输入、储存和散失的?
问题:1、玉米的能量怎样得来?通过何 生理作用?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2、输入的总量是多少? 3、玉米的能量有何去路? 4、母鸡的能量有何去路?(母鸡的摄入 量是否等于同化量?)
4、母鸡的能量有何去路?(母鸡的摄入量是 否等于同化量?)
(母鸡摄入体内的能量,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排 出的粪便中,其余大部分才是被其同化的能量 ,可以说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当然粪便中 的那部分能量最终是被分解者利用了。同化量 中有一部分是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了 ,余下的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也就是用于自身体重的增加的有机物中所储存 的能量。这部分能量中一部分是在动物死后, 随遗体残骸等被分解者利用散失了,还有一部 分才可以流入下一营养级。)
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问题探讨
假设你像小说中的鲁滨逊一样,流落到 一个不毛的荒岛上,那里除了有能饮用 的水之外,几乎没有任何食物,你随身 携带的食物只有15千克玉米和一只母鸡 。你认为如何利用食物才能让你维持更 长的时间来等待救援? 1、先吃鸡,再吃玉米。 2、先吃玉米,同时用一部分玉米喂鸡 ,吃鸡产下的蛋,最后吃鸡。
能量流动有哪些特点?为什么?
(1)单向流动。其原因一是各营养级的能量流动顺序是 不可逆转的;二是各营养级通过呼吸产生的热能散失,不能被生 物群落再利用。 (2)逐级递减。其原因为:一是各营养级的生物都会因呼吸作用 消耗相当大的一部分能量;二是各营养级总有一部分生物未被 下一营养级的生物所利用;三是生产者的残枝败叶、消费者的 遗体、排泄物等的能量,被分解者分解而释放出来。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第2节 能量流动

中。
摄入体内
和课本对接
④ 被初级 消费者 摄入体 内
⑤ 以初级消费者粪便的形式 排出,被分解者分解利用
⑥ 被初级消费者 同化
和课本对接
⑥ 被初级 消费者 同化
⑦ 在初级消费者的呼吸 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了
⑧用于初级消费者的生长、 发育和繁殖,储存在初级 消费者的有机物中。
和课本对接
⑨ 遗体残骸被分解者
你能用合适的词 描述出这头牛在进 行的生命活动吗?
它(牛)获得了草的恩赐,彰显生命的力量(悠然) ………。
感知生命的存在---活着是第一要素
粪便量
同化量
摄入量
感知生命的存在---活着是第一要素
生命都有终结,一头牛的生命最终终结在哪里?
第一篇章 第二篇章
总结一只动物的一生
摄入→同化→细胞呼吸 粪便
若同化量>细胞呼吸
则积累有机物
生命的储备 生命的绽放
用于生长、发育、 繁殖等生命活动
第三篇章 动物的外形→被下一级消费者摄入 生命的终结 被分解者分解
1、对比总结 2、与教材中内容对应
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 一部分在生产者的呼吸作 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 一部分用于生产者的生长、 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 储存在植物体的有机物中。
哲学思想指导生物学学习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第五章——生态系统 ——透过现象看本质
第五章 生态系统 ——透过现象看本质
例:不同的生态系统外部景观不同, 但是所有生态系统的结构是相同的。
《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也遵循透过现象看本质此理。
能量流动定义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 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 能量流动。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第一篇: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本节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所以教学设计思路主要在于: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角色扮演绘制能量来源和去向的图画,学生相同角色小组间PK,让学生当裁判,选出最佳组,增强学生成就感,增强竞争意识,达成了社会责任的学科素养目标。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展示,教师点拨,具体分析每个营养级能量流动的来源与去路;最后化繁为简,引导学生建构能量流经各营养级的模型,变抽象为具体,从而突破教学的难点。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达成了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的学科素养目标同时在教学中,通过“分析和处理数据”,让学生体验整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并最终用数据说明生物学现象和规律。
用自制教具复习能量的一来二去、一来三去、一来四去,通过教具箭头的粗细、方框的大小引导学生总结并体会能量流动的特点,加深对本节课重难点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用于日常生活,使学生懂得对资源的利用应遵循生态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培养学生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担当和能力,达成了社会责任的学科素养目标二、学科素养目标:生命观念:能运用物质与能量的观念,具体分析每个营养级能量流动的来源与去路,引导学生建构能量流经各营养级的模型,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世界观。
理性思维:通过通过学生角色扮演绘制能量来源和去向的图画,建构能量流经各营养级的模型,通过“分析和处理数据”,让学生体验整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并最终用数据说明生物学现象和规律。
科学探究:通过通过学生角色扮演绘制能量来源和去向的图画并展示,培养小组合作,科学探究能力。
社会责任: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增强团队意识,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举出实例并说明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培养学生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担当和能力,达成了社会责任的学科素养目标三、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2节内容,本节课包括: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概念、过程、特点,以及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2019-2020学年生物人教版必修3课件:第5章 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2-
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课堂堂篇篇探探究究学学习习 要点速记
(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指的是图中的哪一部分? 答案:生产者固定的能量。 (2)输入第二营养级的能量是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还是其同化 的能量? 答案:输入第二营养级的能量是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 (3)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属于其同化的能量吗? 答案:不属于,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应属于上一营养级生产 者同化的能量。 (4)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有哪些去向? 答案:自身呼吸作用散失;流入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利用。
-4-
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探究学习
2.消费者的同化量是指( ) A.其食物中的所有能量 B.被消化吸收的所有能量 C.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所有能量 D.呼吸消耗的所有能量 答案:B
-5-
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探究学习
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食物链中,能量的传递形式是光能 B.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生物体内的能量代谢过程 C.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 化和散失的过程 D.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一定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答案:C
-13-
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课堂堂篇篇探探究究学学习习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要点速记
典例剖析
例题某生态系统中有a、b、c、d四种生物,构成食物链a→b→c,d
为分解者,下图是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入b处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示
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14-
人教生物必修3第5章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

传递:
转化: 散失:
二、能量流动的特点
1、单向流动(只能从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
2、逐级递减(相邻两个营养级间传递效率10%-20%)
拓展延伸:
用能量流动的原理, 解释“一山不容二虎”隐 含的道理。
参考要点:
根据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和规律,营养级 越高,可利用的能量就越少,老虎在生态系统中几乎是最 高营养级,通过食物链(网)流经老虎的能量已减到很小的 程度。因此,在获得有限的食物空间里,虎的数量越少, 就越容易获得食物来维持生存,其数量多时,就不能维持 其生存。为了生存就会出现你死我活的斗争,这样一山就 容不得二虎。
课本P95,读图5-8,完成资料分析第1、2两个问题。
营养级
生产者 植食性动物 肉食性动物
流入能量
流出能量 (输入后一营养级)
464.6
62.8
62.8
12.6
12.6
出入比 (传递效率)
13.52% 20.06%
传递效率的相关计算:
传递效率
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 X100%
本营养级的同化量
二、能量流动的特点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学习目标
1、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 2、总结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
太阳光
一、能量流动的过程
请阅读P94并讨论:
⒈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是什么?
⒈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 太阳光能
22..能起点量:流生动产的者起点渠和道:渠食道物是链什和食么物?网 33..流流经经生生态态系系统统总的能总量:能生量产是者什所么固定?的太阳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问题情景: 假设你像小说中的鲁滨逊 那样,流落在一个寸草不 生的荒岛上,除了饮用的水 之外,你随身带的食物只 有一只母鸡和15kg玉米。 为了使自己坚持更长时间, 以等待救援,你将选择哪 一种策略?
高中生物新课程必修3第5章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考纲分析本节复习课内容为高中生物新课程必修3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新课程考纲对能量流动的过程、能量流动的特点及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要求均为Ⅱ,即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
“能量流动”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在每年的高考中都占有较大的比重,常与生态系统的结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知识结合,综合考查学生应用知识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能力。
通常以图表的形式呈现,侧重能量的去路、能量流动的特点、能量传递的效率。
复习时要通过整合教材要点,重点培养学生应用相关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复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说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2)概述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3)利用能量流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分析、推理、综合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运用所学的能量流动知识,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通过例题分析,提高审题能力和解题能力,提升识图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关注科学知识在农业生产中的具体应用(2)分析“提高有机生态农业园收益”的措施,探讨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形成合理利用资源应遵循生态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复习重、难点1. 复习重点(1)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2)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
2. 复习难点(1)能量传递效率的相关计算(2)应用能量流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学情分析通过必修3新课的学习,学生基本了解了能量流动的过程,但学生掌握的是彼此相对孤立的有关能量流动的知识点,知识网络的构建还不完善,而且距离学生新课的学习时间较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对这部分知识有所遗忘,所以,需要在复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的知识,同时构建知识网络。
由于高三学生已建立了能量、能量传递、能量守恒等一些基本概念;有关储存能量的物质、能量代谢、以及生态系统的结构等知识已学习过,这些都是理解本节内容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能量流动的过程1.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2.能量流经第一营养级的过程(1)输入: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固定在有机物中。
(2)能量去向①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
②随着残枝败叶等被分解者分解而释放出来。
③被初级消费者摄食同化,流入第二营养级。
3.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过程(1)输入:通过摄食生产者获得。
(2)去向①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
②随尸体、排泄物流向分解者。
③被次级消费者摄食同化,流入下一营养级。
4.能量流动过程图解(1)补充图中标号代表的内容甲:生产者;乙:初级消费者;丙:次级消费者;丁:呼吸作用;戊:分解者。
(2)据图总结流入每一营养级的能量最终去向:①通过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
②被下一营养级同化。
③被分解者分解利用。
二、能量流动的特点1.特点(1)单向流动:沿食物链由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不可逆转,也不能循环流动。
(2)逐级递减:①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减少。
②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一般不超过4~5个营养级。
2.能量传递效率(1)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一般只有10~20%,也就是说,在输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能够流入下一营养级。
(2)计算公式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同化量上一营养级同化量×100%3.能量金字塔将单位时间内各个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数值,由低到高绘制成图,可以形成一个金字塔图形。
三、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1.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2.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能量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输入生态系统,通过呼吸作用输出生态系统。
()2.能量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是以热能的形式流动的。
()3.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
()4.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只有太阳能。
()5.农业生态系统中,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
() 提示:1.√2.×能量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是以化学能的形式流动。
3.√4.×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主要为太阳能,也可源自某些无机物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如硝化细菌、硫铁细菌等化能自养型生物。
5.×沼液和沼渣可以为农作物提供肥料,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又能成为人类的能源物质,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而能量不能循环利用。
能量流动的过程[问题探究]1.呼伦贝尔草原上的鹰捕食兔子,存在一条食物链:草→兔→鹰。
草原上生产者主要是草,草原上几乎全部动物都是直接或间接由草养活,那么草的能量来自哪里?它的能量又是什么途径传递给其他动物的?提示:草的能量来自太阳光能。
传递途径为食物链或食物网。
2.如图表示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示意图,请据图思考下列问题:(1)摄入量(a)和粪便量(c)、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b)之间具有怎样的等量关系?(2)初级消费者的粪便中的能量属于哪个营养级的能量?第三营养级的粪便中的能量呢?(3)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又有几个流向?提示:(1)摄入量=粪便量+同化量。
(2)初级消费者的粪便量中的能量属于第一营养级的能量,第三营养级的粪便量中的能量属于第二营养级的能量。
(3)三个:自身呼吸散失、被分解者利用和流向下一营养级。
[归纳总结]流入某一营养级能量的来源和去路(1)能量来源⎩⎪⎨⎪⎧a .生产者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b .消费者的能量来自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2)能量去向:流入某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的能量去向可从以下两个角度分析:①不定时(能量的最终去路)⎩⎪⎨⎪⎧a .自身呼吸消耗b .流入下一营养级c .被分解者分解利用②定时(某段时间内的能量去路)⎩⎪⎨⎪⎧a .自身呼吸消耗b .流入下一营养级c .被分解者分解利用d .未被利用1.下图为某鱼塘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⑤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A .在人工饲养的高密度鱼塘中⑤一定小于①B .图中④包含了次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C .在食物链中各个营养级能量输入的方式和形式是完全相同的D .第三营养级到第四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③/②)×100%D [在人工鱼塘中,人们可通过投放饲料等措施来饲养更多的鱼类,所以⑤可能比①小,故A 错误;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个营养级,所以④应包含三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故B 错误;在食物链中各营养级能量输入的方式和形式不完全相同,故C 错误;能量传递效率=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所以第三营养级到第四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③/②)×100%,D 正确。
]2.如图为能量流动示意图。
其中a 1是流入第一营养级的总能量,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 .第一营养级传递给分解者的总能量是a 4B .能量散失a 3不能再被生物同化利用C .a 1、a 2、a 3、a 6中的能量都以稳定化学能的形式存在D .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a 6÷a 2B[第二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a7也属于第一营养级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A 项错误;能量a3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不能再被生物同化利用,B项正确、C项错误;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a6÷a1×100%,D项错误。
] 能量流动的特点及意义[问题探究]1.用能量流动的原理,解释谚语“一山不容二虎”隐含的道理。
提示:根据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和规律可知,营养级越高,可利用的能量就越少,老虎在生态系统中几乎是最高营养级,通过食物链(网)流经老虎的能量已减到很小的程度。
因此,老虎的数量将是很少的。
故“一山不容二虎”。
2.如果是你被困荒岛,要维持更长时间等待救援,要获得更多能量,究竟要采用以下哪种生存策略呢?A.先吃鸡再吃玉米B.先吃玉米,然后用一部分玉米喂鸡,吃鸡下的蛋,最后吃鸡提示:应选A方案。
应该先吃鸡,因为从营养级角度来讲,鸡是初级消费者,玉米是生产者,根据能量流动递减法则,如果让鸡吃玉米,玉米的能量最多有20%转换到鸡的体内,然后人再吃鸡或者鸡蛋的话,获得的能量相当于玉米的20%×20%,这种方案中,玉米是生产者,鸡是初级消费者,人是次级消费者,人所获得的能量是最少的,维持时间最短。
所以,不如先把鸡吃掉,再吃玉米。
3.人们在研究能量流动时,将秸秆作为牲畜饲料,粪便进入沼气池,生产燃料。
此过程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了吗?提示:没有。
以上过程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即人类充分利用了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了环境污染;但没有提高能量在不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
[归纳总结](1)能量流动特点及原因分析①单向流动的原因a.食物链各营养级的顺序是不可逆转的,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如肉食性动物以植食性动物为食,而不能反过来。
b.各营养级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是无法再被利用的,因此,能量也不能循环流动,必须由太阳能不断予以补充。
②逐级递减的原因a.各营养级的生物都会因呼吸作用而消耗掉相当大的一部分能量。
b.各营养级的生物中总有一部分能量未被下一个营养级利用。
c.还有少部分能量随着残枝败叶或遗体流入分解者。
(2)三种生态金字塔的比较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由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所以营养级越高则所同化的能量就越少B.由于散失的热能不能被生产者重新固定,所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不可循环的C.充分利用作物秸秆等可以提高能量传递的效率D.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都是食物链和食物网C[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一般不能人为改变,充分利用作物秸秆只能提高能量利用率而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
]2.下列四种现象中,不适宜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规律进行合理分析的是()A.虎等大型肉食动物容易成为濒危物种B.蓝藻易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爆发C.饲养牛、羊等动物,成本低、产量高D.巨大的蓝鲸以微小的浮游动物为食B[A项,虎属于最高营养级,获取能量少,容易成为濒危物种;B项,在富营养化的水体中,N、P含量高,蓝藻会进行爆发式繁殖,但是没有体现出食物链,所以不适宜用能量流动规律来分析;C项,牛、羊属于初级消费者,直接从生产者获取食物,获得的能量多,因此成本低;D项,能体现出食物链,能用能量流动规律来解释。
](1)如何利用食物链解释“巨大的蓝鲸以微小的浮游动物为食”符合能量流动的规律?提示:食物链越短,消耗的能量越少,蓝鲸获得的能量越多。
(2)“虎等大型肉食动物容易成为濒危物种”和“饲养牛、羊等动物,成本低、产量高”体现了能量流动的哪个特点?提示:逐级递减。
[课堂小结]A.各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一般都会分为两部分流向分解者B.各营养级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都不能被其他生物所同化C.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应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D.每种肉食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都来自于不同营养级D[各营养级获得的同化量中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常常分为两部分,即一部分是形成的尸体、残骸等,另一部分是被下一营养级摄入后形成粪便,A正确;各营养级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满足自身生命活动,一部分以热能散失,其中散失的能量不能被其他生物所同化利用,B正确;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由于没有被消费者同化,所以应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C正确;在特定的生态系统中,部分肉食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可能只来源于同一个营养级,D错误。
] 2.根据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B.某一营养级的同化量并不等于该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C.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全部经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D.每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都有一部分要流向下一营养级B[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即生产者(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A错误;某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一部分经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B正确、C错误;最高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不会流向下一营养级,D错误。
]3.某同学通过分析蛇的食性绘制了如图所示的食物关系。
假定一条1 kg的蛇,4/5的食物来自鼠,1/5的食物来自蛙。
按能量流动的最高效率计算,此蛇间接消耗的植物为()A.45 kg B.22.5 kgC.90 kg D.20 kgA[依题意知此蛇间接消耗的植物为(4/5)÷20%÷20%+(1/5)÷20%÷20%÷20%=45 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