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古今词义的异同

合集下载

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词义的异同

(二)词义的轻重和感情色彩不同 1.词义轻重变化 (1)古义轻今义重 诛:《说文•言部》:“诛,责也。”成语“口 诛笔伐”。“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 也,于予与何诛?”后来词义变重,成为“杀” 的意思,《史记•项羽本纪》:“沛公至军,立 诛杀曹无伤。”成语有“天诛地灭”。 恨:古义指遗憾。“而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
(2)古义重今义轻 怨:古义指痛恨。“秦父兄怨此三人,入于骨 髓。” “闻汉天子甚怨卫律。” 购:古义指重金购求、悬赏。“吾闻汉购吾头 千金,邑万户。”
2.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
“谣言”指民间的歌谣谚语。 “下流”在古代指地位或处境低下。 “吹嘘”在古代指替人宣扬、称扬。 “爪牙”在古代指得力助手。 “谤”古指背后议论或批评别人的短处。
3.从成对使用的反义词、同义词上分析 反义词并用如“高下”、“富贫”、“穷达”。 同义词并用如“宫室”、“辅相”、“货财”。 4.从成语中考察 成语“揭竿而起”、“走马观花”。“举世无 双”、 “赴汤蹈火”,等等。
2.词义范围的扩大 词义扩大以后,其特点是古义的范围小于今义。
“焚,烧田也。” 響,回声。 色,脸色。 江、河,古代为长江、黄河的专名。 皮,古指兽皮,带毛的。 醒,由酒醉的状态恢复到正常的状态。 病古重病曰病。 粮:原指干粮。 涉,原指淌水过河。 匠,“木工也”。
3.词义范围的转移 即词义由指甲事物变为指乙事物,词义中心转移, 而甲乙两事物之间又有一定的联系(如相似或接 近等)。
赂,古指用财物送人,又指赠送的财物,中性词。 复辟:古义指恢复君位。 锻炼,在古代指玩弄法律陷害别人。 祥:古义指吉凶的征兆、预兆,中性。 后指吉 祥,为褒义。 侵:古义指不宣而战,无正义非正义之分。《左 传》:“凡师,有钟鼓曰伐,无钟鼓曰侵,轻曰 袭。”后指非正义的侵略、侵犯。

古今词义的异同课件

古今词义的异同课件

二、古今词义的差异
❖菜 古义专指蔬菜.《说文·艹部》:"菜草之可食者."《礼 记·学记》:"大学始教,皮弁祭菜."注:"菜,谓芹藻之属." 到了宋代,菜仍不含肉,蛋等副食.罗大经在《鹤林玉 露》记载:仇泰然对一幕僚说:"某为太守,居常不敢食 肉,只是吃菜;公为小官,乃敢食肉,定非廉士."这里"菜" 与"肉"区别明显. 到了吴敬梓《儒林外史》时,菜已经由专指蔬菜而兼 指肉,蛋等副食了.如该书第四十二回:"都是些燕窝,鸭 子,鸡,鱼……那菜一碗一碗的端上来."这里的"菜"显 然指前面的"鸭子,鸡,鱼"等.
二、古今词义的差异
❖ 禽:古义为飞禽走兽的总称 《白虎通》:"禽者何 鸟兽之总名."《周礼·天 官·庖人》:"有六禽."郑玄注:"宜为羔,豚,犊,麛, 雉,雁."《三国志·魏书·方技传》:"吾有一术,名 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 鸟."后来词义范围缩小专指鸟类,如《尔雅·释 鸟》:"二足而羽者谓之禽,四足而毛者谓之兽."
二、古今词义的差异
❖荤 古义指葱蒜等有辛辣刺激气味的蔬菜.《说 文·艹部》:"荤,辛菜也."《管子·立政》:"瓜瓠 荤菜,百果具备."后指鱼肉等肉类食品,《旧唐 书·王维传》:"居常蔬食,不茹荤血."范成大 《离堆行》:"款门得得酬清樽,椒浆桂酒删膻 荤."舒梦兰《游山日记》:"公已绝荤久矣,亦尚 思肉味否 "
二、古今词义的差异
❖ 其他用例 江,河,响,唱,雄,雌,牙,齿

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词义的异同语言是发展变化的,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

语言诸要素中,词汇变化最显著最快,尤其是词义,几乎处于经常变动中。

古今词的异同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古今词义基本相同如天地人马牛,日月风雨雪霜,东西南北左右上下等。

这些词使用频率高,构词能力强,历史悠久,经过各个语言时代一直流传至今,千百年来意义基本相同,没有发生变化,古今一脉相承。

(二)古今词义完全不同有些词,虽然词形没有变化,但古今词义完全不同,例:①走,今义为慢慢散步,古义为跑。

②去,今为往,古义为离开。

③慢,今为动作迟缓,古义为懈怠无礼。

④行李,今义为出行时携带的行装物品,古义为外交使节。

⑤牺牲,今义指为正义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古义为祭神的猪、牛、羊。

⑥烈士,今义指为正义事业献出自己生命的人,古义为有理想有抱负的人。

⑦丈夫,今义为女子配偶,古义为男人。

⑧厌,今义为厌恶,古义为满足。

⑨毙,今义为死,古义为倒下。

⑩卑鄙,今义为品质恶劣行为下流,古义为出身卑贱,见识短浅。

(三)古今词义有同有异古今词义异同是词义演变发展的结果,新义和原义比较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词义扩大睡——古指打瞌睡,今扩大为任何时候任何形式的睡。

菜——《说文》:“草可食者。

”扩大为鱼肉及其他食品。

醒——本文为酒醒,扩大为睡醒。

2.词义缩小子——本指儿女,不分男女,统称为子,后专指儿子。

臭——从自从犬,本义指气味,包括香气秽气,后专指秽气。

汤——本指热水,开水,后指菜汤内汤。

3.词义转移脚——原指小腿,后来指人体接触地面的部分。

闻——本义是听,现代指用鼻子嗅。

庙——原指供奉祖先的地方,后专指供奉神的地方。

4.词义褒贬色彩不同谤——古指公开议论,今指诽谤毁谤。

贿——古指财物或赠送财物,后指行贿,受贿。

祥——古指征兆,包吉兆凶兆,后代专指吉兆。

5.词义轻重程度不同疾病——疾:小病,病:大病怨恨——怨古重今轻,恨古轻今重。

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词义的异同主要有以下几点:
1. 词义的扩展:随着时代的变迁,一些词的词义会发生扩展。

例如,古代的“区区”指的是小小、微不足道的意思,如今则常用于表示可怜、不值得称道的意思。

2. 词义的缩小:有些词在古代的意义相对较广泛,到了现代词义则被缩小了。

例如,古代的“子弟”指的是家中的儿子和弟弟,今天则特指官宦人家的子弟。

3. 义项的增减:随着社会发展和文化变迁,一些词的义项也会随之增加或减少。

例如,古代的“交”除了互相交流、沟通的意思外,还有亲近、结交的含义,而现代则强调互相沟通、交流。

4. 词义的变化:随着时代的演变,有些词的词义也可能会发生变化。

例如,古代的“知”指的是了解、明白的意思,而如今则
强调有学问、有知识。

总体来说,古今词义的异同主要是受到社会文化、语言环境以及时代背景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语言的变化,词义也会随之而变化。

第三讲古今词义的异同同义词辨析

第三讲古今词义的异同同义词辨析

第三講古今詞義的異同同義詞辨析汉语的词汇,除了一部分基本词汇外,都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

这种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词义的演变。

古今词义异同的几种情况关于古今词义的异同,概括起来有三种情况:一、古今词义基本相同(参看教材84页)二、古今词义迥然不同(参看教材84页)【揭】《说文》:高舉也,從手曷聲。

现代是指把盖合或粘合着的东西分开。

但在古代却是“高举”的意思。

《战国策·齐策》:“于是乘其车,揭其剑。

”《庄子·达生》:“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

”“揭”在这些句子中只能理解为“高举”。

揭竿而起。

有人把成语“昭然若揭”解释为“明白得好象把遮盖着的东西揭开一般”,这就是不了解古今词义的差别而造成的错误。

【抢】现代是抢夺、抢劫的意思,但在古汉语中,却是“碰撞”的意思:《战国策·魏策》:“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百姓发怒,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用头碰地罢了)今天只有在“呼天抢地”这样的成语里还保留古义。

古代也有“撞”这个词,但在早期的古籍中,是“击”的意思,如《韩非子·难一》:“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

”撞晋平公【僵】现代汉语中是“僵硬”的意思。

在古汉语中,却是“倒下”的意思。

《战国策·燕策》:“妾知其药酒也,进之则杀主父,言之则逐主母,乃阳僵弃酒。

”“阳僵”就是假装倒下。

《汉书·眭弘传》:“今大石自立,僵柳复起,非人力所为。

”“僵柳”即枯倒在地的柳树。

成语“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也是说百足虫由于脚多,死了也不会趴下。

【很】《说文》:不聽從也。

《史记·项羽本纪》:“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庄子·渔父》:“见过不更,闻谏愈甚,谓之很;人同于己则可,不同于己,虽善不善,谓之矜。

”【行李】《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 杜预注:“行李,使人。

”三、古今词义有同有异古今词义的差别,更为常见的情况是,有些词古义和今义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詞義的異同【重點】:古今詞義發展變化的三种類型、辨別古今詞義的細微區別(微殊)一、詞義的變化與辭彙的變化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在講古今詞義的異同之前,首先應該明確,詞義的變化與辭彙的變化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辭彙是語言中所有詞的總合。

辭彙是語言的建築材料,辭彙是由眾多的詞構成的,自古至今,辭彙是一直在不斷地發展變化着的。

漢語的辭彙也一样,這種發展變化包括三個方面:1、舊詞消亡。

由於社會制度的變更,與之密切聯繫的一些詞也就隨著舊制度的消亡而消亡了。

如:《左傳·昭公三年》有一段記載奴隸社會中把人分為十等的文字:“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輿,輿臣隸,隸臣僚,僚臣僕,僕臣台。

”由於奴隸制度的消亡,其中“皂、輿、隸、僚、僕、台”等表示各種奴隸等級的詞也就隨之而消亡了。

再如:?(兩歲牛)、犙(三歲牛);牭(四歲牛)——在以畜牧業生活為主的社會裏,這些詞都是非常重要的。

它表明人們對牲畜的重視和認識。

但當社會發展到以農耕為主的時代,這些專門的辭彙,就逐漸失去了它們存在的意義。

因而這些辭彙以後就很少再用了。

再如一些反映古代酷刑的詞:劓:割去鼻子;黥:在臉上刺字,並加墨於其上,又叫墨刑;臏:剔去膝蓋骨(孫臏),這些詞語也隨著舊制度的消亡而消亡了。

2、新詞產生。

詞是客觀事物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

它與社會生活的聯繫最為密切,對社會生活的變化反映最為敏感,因此辭彙的發展變化比起語音、語法也最快。

隨著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科學、習俗等等的不斷變化,人類思維的深化,新思維、新概念也大量地產生出來,這些都要求語言能夠滿足新的交際需要,因而也就推動了新詞的大量產生。

這一點比較容易理解,不作舉例說明。

3、詞義的發展變化。

嚴格說來,人們對社會、自然的認識不斷深化,所有的詞義古今都有差異,比如以最簡單的“人”為例,古今所指雖然相同,但是古代人所理解的“人”跟我們今天觀念中的“人”肯定會有不同,又如古今生活方式的變化也使一些詞的內涵發生了相應的變化,例如“坐”,古代是指雙膝著席,臀部落在腳後跟上,而現在是雙腳垂地,臀部著物。

古代汉语常识三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代汉语常识三古今词义的异同
羹:古義指帶汁的肉,亦指帶湯煮熟的蔬菜。後來指湯 類的食品。王建《新嫁娘》:“三日入廚下,洗手作 羹湯。”“羹”“湯”同義連文。
涕:古義指眼淚。《左傳·襄公二十三年》:“臧孫入哭, 甚哀,多涕。”上古鼻涕用“泗、洟”來表示。《詩 經·陳風·澤陂》:“涕泗滂沱。”毛傳:“自目曰涕, 自鼻曰泗。”後來由眼淚變爲鼻涕。上古漢語中一般 不用“淚”,漢代才有“淚”。王褒《僮約》:“目 淚下落,鼻涕長一尺。”於是淚、涕分工,涕主要表 示鼻涕。但漢以後仍有用“涕”表示眼淚者,如《出 師表》:“臨表涕零。”
搶:《戰國策·秦策》:“布衣之怒,亦免冠 徒跣,以頭搶地耳。”《莊子·逍遙遊》: “我決起而飛,搶榆枋。”兩處的“搶”皆 “碰、撞”之義。
行李:古指外交使節,指人不指物。《左傳· 僖公三十年》:“若舍鄭以爲東道主,行李 之往來,共其乏困。”今指出行時攜帶的東 西,指物不指人。
• (三)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发展、既有相 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
1、词义范围的差异 ①词义范围的扩大。 ②词义范围的缩小。 ③词义范围的转移。 2、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 ①词义褒贬的差异。 ②词义轻重的差异。
①词义范围的扩大。
詞義從古義過渡到今義,所反映的客觀事物的範 圍隨之擴大,使古義成爲今義外延的一個組成 部分,稱爲詞義範圍擴大。
菜:古義專指蔬菜。 《说文》:”菜,草之可食 者。”到宋代,菜仍不含肉、蛋等副食。到吳 敬梓《儒林外史》時,菜已經由專指蔬菜而兼 指肉、蛋等副食。
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 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 坐曰子非吾友也
葷:古義指蔥蒜等有辛辣刺激氣味的蔬菜。 《說文·艸部》:“葷,辛菜也。” 後指魚肉 等肉類食品,《舊唐書·王維傳》:“居常蔬 食,不茹葷血。”

古代汉语教案 古今词义异同

古代汉语教案 古今词义异同

三、古今词义的异同语音是发展的,尤其是词汇,它的发展演变更为突出,词汇的发展除了旧词的消亡,新词的产生这种情况外,还表现为词义不断演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认识的发展,绝大多数词的意义都发生了程度不同的变化,我们如果从今义去解释古义,就不能正确地去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所以,学习古代汉语时,要特别注意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传承词一、古今词义的基本情况(三种)(一)词义基本没有变化的。

这主要是基本词汇部分,如天地人马牛羊,日月风雨霜雪,东南西北左右上下,大小轻重短长等。

这些都属于汉语的基本词汇。

但没有变化的词义也不仅限于基本词汇。

例如:埃、皑、秕、唉、巢、尝、澄、厨、怵、慈、粹、钓、麩。

复音词也不乏这方面的例子,如芍药、梧桐、凤凰、仓庚、蟋蟀、参差、窈窕、踊跃、逍遥、翱翔等,这些词在《诗经》中已经有了。

正是由於这些词的意义在长时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基本没有发生变化,因而同发展缓慢的语法结构一起,保证了汉语的稳固性,也体现了古今汉语之间的继承关系,从学习古代汉语的角度来说,很显然,对这类词的理解不会有什么困难。

古用今废词(二)词义完全不同或已消亡的词词义完全不同就是说,有一些词,从形体看,古今一致,从意义上看,迥然不同,例如“该”,古代的常用义是“完备”。

《楚辞·招魂》“招具该备,永啸呼”,王逸注:“该,亦备也。

言撰设甘美招魂之具,靡不毕备,故长啸大呼以招君也。

”《方言》卷十三:“备,该,咸也”。

在现代汉语中“该”的常用意义是“应当”。

成语有“言简意赅”,“赅”是完备,不过字形不同。

还有词已消亡,我们说词的消亡是指在口语中不再使用,在书面语中一般也不再用,当然这是就整个社会讲的,至于个人,在文章中用了一个已消亡的词,那是有可能的,我们考察词的存亡,是从整个社会着眼的。

例如:在《说文》中有关牛的字有牬(bèi,两岁半)犙(sān,三岁半)(tú,黄牛卷文)等,现在已不使用了,《诗经·大雅·荡》“内于中国”“”(bèi)是指发怒,现在谁还用“”这个词来表示发怒呢?这些词义完全不同或已消亡的词,对初学者困难较大,但我们只要查查字典就可以解决,不会给我们增加太大的困难。

03(三)古今词义的异同

03(三)古今词义的异同

§2.03古今词义的異同語言是發展的。

尤其是詞彙,它的發展演變更爲突出。

詞彙的發展除了舊詞消亡、新詞産生這種情況外,還表現爲詞義不斷演變。

隨着社會的發展和人們認識的發展,絶大多數詞的意義都發生了程度不同的變化。

所以,我們學習古代漢語時,要特别注意古今詞義的異同。

1.古今詞義的異同情況關於古今詞義的異同,概括起來有三種情況。

1.1古今意義基本未變如“馬”、“牛”、“羊”、“山”、“水”、“日”、“月”、“人”、“手”等。

這類詞數量不多,却是漢語的基本詞彙。

正是由於這些詞的意義在長時間的歷史過程中基本没有發生變化,因而同發展緩慢的語法結構一起,保證了漢語的穩定性,也體現了古今漢語之間的繼承關係。

從學習古代漢語的角度來説,很顯然,對這類詞的理解不會有什麽困難。

1.2古今意義完全不同就是説,有一些詞,從形體看,古今一致;從意義看,迥然不同。

如:【綢】古代是“纏繞”的意思。

①《爾雅·釋天》:“素錦綢杠。

”郭璞注:“以白地錦韜(纏裹,套住)旗之杆(用白底子的錦把旗杆裹起來)。

”②《九歌·湘君》:“薜荔拍(一作“柏”)兮蕙綢。

”王逸注:“綢,縛束也。

”《詩經》中有聯綿詞“綢繆”,原本也是“纏裹”的另外,意思。

現在有“未雨綢繆”這個成語,已不是“纏繞”的意思了。

【該】古代的常用意義是“完備”。

①《楚辭·招魂》:“招具該備,永嘯呼些。

”王逸注:“該,亦備也。

言撰設甘美招魂之具,靡不畢備,故長嘯大呼以招君也。

”②《方言》卷十二:“備、該,咸也。

”在現代漢語中,“該”的常用意義是“應當”。

成語有“言簡意賅”,這個“賅”字是“完備”的意思。

不過,字形有所不同。

這些古今意義完全不同的詞,對初學古代漢語的人,是一種困難。

但這種困難比較好克服,只要勤於查辭書、字典,即可避免導致理解上的錯誤。

1.3同中有異,有細微差别這是最應注意的一種,即:有相當數量的常用詞,古今意義之間,既有聯繫,又有發展;既有某些相同之點,又有各種不同之處。

第三章 古今词义的异同

第三章 古今词义的异同

第三章古今词义的异同语言是发展的,学习语言要有历史发展的观点。

现代汉语是从古代汉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们又必须承认语言的继承性,看到古今汉语相同的方面;但是更应该重视语言的发展,看到古今汉语相异的方面。

继承和发展,是矛盾的统一,忽视任何一方面,都是不对的。

语言的各方面,词汇变化最快。

旧词不断消亡,新词不断产生,词义不断演变。

在学习古代汉语时,我们必须特别注意古今词义的异同。

一、古今词义异同的情况1、古今词义基本未变的。

例如“鸡”、“牛”、“大”、“小”、“山”、“手”、“人”“哭”、“笑”等,它们所指称的仍旧是几千年前的同一概念。

基本词汇意义不变,能够保持语言的稳定性,词义基本未变的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词汇”。

作用:保证了汉语的稳定性。

基本词汇的稳固性和继承性的表现。

这只占词汇的一小部分。

2、古今词义完全不同的。

有一些词,从形体看,古今一致;从意义看,迥然不同。

如:如“行李、去、走”等。

行李,“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是指外交使节,并不是人们出行时所携带的衣物铺盖。

绸古:缠绕。

《尔雅·释天》:“素锦绸杠。

”今:丝绸。

该古:完备。

《楚辞·招魂》:“招具该备,永啸呼些。

”王逸注:“该,亦备也。

今:应当。

抢(qiǎng)字,古:《庄子·逍遥游》中“抢(qiāng)榆枋”的“抢”,是“突过”的意思,《战国策·魏策四》中“以头抢(qiāng)地尔”的“抢”,是“撞”的意思,都和“抢劫”的意义无关。

今:抢劫的意思;3、古今词义变化微殊的(同中有异):有相当数量的常用词,古今意义之间,即有联系,又有发展;既有某些相同之点,又有各种不同之处。

如:城:城墙→→城市国:国都的城墙→→首都→→国家总结:第二、三种词常会成为理解古籍的障碍,第三种词最容易让人误解古籍。

二、古今词义在范围上的差异古今词义在范围上的差异,有三种情况:1、词义扩大:一个词的今义范围比古义大就是“词义扩大”。

第三讲 古今词义的异同

第三讲   古今词义的异同

第二,我们在考察古今词义异同时,要注意词 义异同的系列性问题 如:穷和富、贫和富 《论语》:贫而乐,富而好礼。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如:快和慢 《左传快读》 如:高和下 《老子》:高下相倾;《孙子兵法》:水之 行,避高而趋下。
低和昂 《论衡·变动》:故谷价低昂,一贵一贱。 杨恽《报孙会宗书》:奋袖低昂 多和少 《史记·商君列传》: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 者不足多。 《沁园春·雪》:江山如此多娇。 《论衡》:世俗共短儒生,儒生之徒亦自相 少。
四、辨析古今词义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古今词义的不同,难的不在迥别,而 在微殊,因为微殊易发生误解 。 羹: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公赐之食,食舍 肉,公问之故。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 人之食,未尝君之羹。’ ” 唐代诗歌: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粪:v扫除;n秽土。 《左传》:粪除家祧。 《荀子·富国》:多粪肥田。 《论语》: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 也。 回: 《楚辞》:悲回风之摇蕙兮。 《醉翁亭记》:峰回路转。
第三章
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词义异同的基本情况 古今词义的发展和变化 辨析古今词义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古今词义基本相同,没有 变化。
《说文解字》 埃 尘也 尝 口味之也 怵 恐也 慈 爱也 钓 钓鱼也
《新华字典》 灰尘 辨别滋味 恐惧 仁爱 用饵诱鱼上钩
天、地、人、马、牛、羊、 日、月、风、雨、雪、霜、 东、西、南、北、上、下、 大、小、长、短、轻、重 、。
如涕和泗《诗经》:涕泗滂沱 如稍和少 《史记》:其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 月斗牛之间。 渐:侵染,慢慢地流。 《尚书》:东渐于海。
第三,词与概念的对应问题
胳膊——臂;上臂——肱;腿——股、胫 领——脖子; 颈——脖子的前部(刎颈) 项——脖子的后部(项背而望;强项) 延领而望,延颈而望 树根——根、柢、本、株 洗:浣、涤、洒、濯、沐、浴、盥 《荀子》:新浴者振其衣,新沐者弹其冠。

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词义的异同第三章词义第一节古今词义的异同一、古今词义的差异王力先生说:“读古书要有历史观点,要注意语言的时代性,要有发展的观点,要注意古今词义的差别”。

古代汉语是历史语言。

学习古代汉语的词义要有发展的眼光,不能把几千年间的词义放在同一历史平面来考察,更不能以今律古,以今义去理解古词。

古今词语差别从形式上看,古代汉语词汇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词汇以多音节词为主。

从词义上看,有以下几种情况:1.古今词义基本相同。

如:天、地、田、土、人,这体现了汉语发展的稳定性、继承性。

2.古今词义迥异。

如:绸:古义:缠绕。

《尔雅·释天》:“素锦绸杠。

”。

今义:丝绸。

涕:古义:眼泪。

《诗经·陈风》:“涕泗滂沱。

”今义:鼻涕。

3.古今词义同中有异对古今共用,但意义不相同的词尤其要注意,因为此类词被曲解的可能性最大。

二、古今词义演变的形式(一)从外延看词义范围扩大,如,河:古义:黄河,今义:河流的泛称。

词义范围缩小,如,宫:古义:房屋,屋舍。

今义:宫殿,少年宫。

词义转移,如:走,古义:跑,今义:步行。

(二)从词义的感情色彩看有褒、贬、中性词的转变谤:古为中性,今为贬义。

风骚:古为褒义,今为贬义。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第三章词义第二节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一、词的意义词根据其意义多少的不同,可以分成单义词和多义词,根据词义和字形之间的关系的不同,多义词的各义项又分为本义、引申义、假借义。

严格地说,本义与假借义不是一个词,仅仅是同形而已。

二、本义1.本义指文献记载的最初的意义。

是词义引申的基础、源头。

也可以说,指文字产生时的意义,即文字形体结构所反映的并有史料证明的意义。

2.如何求本义(1)通过分析古文字字形(象形性文字),利用《说文解字》。

(2)注意各种造字法造出的字,表义的确切性是不一样的,按四体的排列顺序依次递减。

三、词的引申义1.由词的本义派生出来的意义叫词的引申义。

2.根据本义和引申义之间的关系的不同,引申义可分为直接引申、间接引申。

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词义的异同第三章古今词义的异同【教学目的】本章主要阐述古今词义的差异性,教学时要让学生掌握古今词义在理性义与色彩义上的各种差异,并努力培养学生分析古今词义差异的能力,培养他们阅读古籍时从古代词义的角度理解词义的意识。

【基本概念】基本词汇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基本理论】古今词义的异同,概括起来有哪几种情况?古今词义在范围上的差异有哪几种情况?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各有什么特点?古今词义在情感色彩上有哪些差异?【重点难点】古今词义在范围上的差异【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所用课时】2学时【教学内容】一、古今词义变化的基本情况语言的发展变化,不仅表现在词的数量的增减和形式上的变化,而且还表现在词义的发展变化上。

古今词义既有相同的地方,又有不同的地方;既有继承的一面,更有发展的一面。

古今词义的异同,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情况:1.古今词义基本未变的(古今通用词):基本词汇及一些一般词汇。

例如:埃:尘也。

巢:鸟在木上曰巢。

皑:霜雪之白也。

澄:清也。

慈:爱也。

钓:钓鱼也。

作用:保证了汉语的稳定性。

能够保持语言的稳定性,词义基本未变的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词汇”。

2.古今词义完全不同或已经消亡的词(古用今废词)。

如:绸:古:缠绕。

《尔雅·释天》:“素锦绸杠。

”今:丝绸。

该:古:完备。

《楚辞·招魂》:“招具该备。

”今:应当。

再:古:指两次。

“三年再会”是指三年中会面两次,不是“三年之后再会”。

“再拜”是指拜了两拜。

今:再一次。

而今天则是指动作重复一次,“又”的意思。

犕:两岁的牛。

犙:三岁的牛。

此类词是学习古汉语的重点词汇。

3、古今词义发展变化的。

如:敌:古代的词义主要是指“匹敌”。

《左传·桓公三年》“凡公女嫁于敌国。

”——这里的“敌国”就不是指与我为仇的国家,而是指地位与我相匹敌的国家。

今天主要是指“敌人”。

凫:是“类”的意思。

《尔雅》“凫,雁丑也。

”——有人说,“凫”是丑雁,这是错误的。

03古今词义的异同

03古今词义的异同
币:(本义)丝织品→(先秦)礼物→(秦 汉以后)货币
2.古汉语的词以单音词为主 古汉语的词以单音词为主,不要误把古汉语 的词按双音词来分析。
消息 古:消散与增长。贾谊《鵩鸟赋》: “合散消息,安有常则。”
今:情况报道、音信。
如:马、牛、羊、山、水、日、月、人、手……
这类词数量不多,是语言的基本词汇,正是由于这 些词的意义在长时间的历史过程中基本没有发生 变化,因而同发展缓慢的语法结构一起,保证了 汉语的稳定性,也体现了古今汉语的继承关系。
二、古今词义完全不同。
有些词,从形体上看,古今一致;从意义上看,却 迥然不同。如:
睡 古:坐着打瞌睡。 《说文》:“睡,坐寐也。” 《史记·商君列传》:“孝公既见卫 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 《秋声赋》:童子莫对,垂头而睡。
今:泛指睡觉。
脸 古:目下颊上。 今:面部。
皮 古:带毛的兽皮。 今:物体表层。
词义扩大是词义发展的重要途径。它的特点 是:今义大于古义,古义包括在今义之中。
领 古:脖子。 今:领子。
忙 古:心中烦乱。 今:工作多。
(二)古今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
表现在褒贬与轻重两个方面: 1.词义褒贬不同。
褒→贬: 复辟 ——古:恢复君位。 今:开历史的倒车。 爪牙 ——古:得力助手。 今:坏人的帮凶。
贬→褒: 锻炼 ——古:玩弄法律进行诬陷。 今:经过实践使之提韵》“找 ”,划船之“划”的异 体字。
今:寻找。
诸如此类同一形体而古今意义无关的词,在 汉语词汇中更是少数。这少数字,有的只是 同一个字,古今用法不同;有的则是因为研 究不够,没发现来历。
三、古今词义有同有异。
相当数量的常用词,古今意义之间,既有联系又有 发展;既有某些相同之点,又有各种不同之处。 这种差异,最易忽略。阅读时往往以为读懂了, 结果是以今义解古义。

常识(3)古今词义的异同

常识(3)古今词义的异同

一、古今词义的异同古今词义的异同,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情况:1、古今词义基本未变的。

如:马、牛、山、人、手作用:保证了汉语的稳定性。

能够保持语言的稳定性,词义基本未变的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词汇”。

2、古今词义完全不同的。

如:《尔雅·释天》:“素锦绸杠。

”[绸]古:缠绕;今:丝绸。

《楚辞·招魂》:“招具该备。

”[该]古:完备;今:应当。

此类词是学习古汉语的重点词汇。

3、古今词义发展变化的。

如:城:城墙→城市国:国都的城墙→首都→国家二、古今词义在范围上的差异古今词义在范围上的差异,有三种情况:1、词义扩大:一个词的今义范围比古义大就是“词义扩大”。

菜——古:蔬菜。

今:与“饭”相对。

睡——古:瞌睡。

今:泛指睡觉。

脸——古:目下颊上。

今:面部。

皮——古:带毛的兽皮。

今:物体表层。

词义扩大是词义发展的重要途径。

2、词义缩小:一个词的今义范围比古义小就是“词义缩小”。

宫——古:房屋。

今:指某些文化娱乐场所。

瓦——古:陶器。

今:盖屋顶的建筑材料。

臭——古:气味。

今:臭味。

丈人——古:老人。

今:岳父。

3、词义转移:一个词的词义由原来的范围转移到新的范围中叫做“词义转移”。

暂——古:突然。

今:时间短。

汤——古:热水。

今:菜汤、米汤。

领——古:脖子。

今:领子。

忙——古:心中烦乱。

今:工作多。

总结:词义扩大的特点:今义大与古义,古义包括在今义之中。

词义缩小的特点:今义小与古义,今义是古义的一部分。

词义转移的特点:新义产生之后,旧义就不存在了,新旧义之间又有一定的联系。

三、古今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古今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表现在褒贬与轻重两个方面。

1、褒贬不同古义褒今义贬的:复辟——古:恢复君位。

今:开历史的倒车。

爪牙——古:得力助手。

今:坏人的帮凶。

古义贬今义褒的:锻炼——古:玩弄法律进行诬陷。

今:经过实践使之提高或变好古义中性今义贬的:谤——古:批评议论。

今:诽谤。

古义中性今义褒的:客——古:外地人。

今:宾客。

古今词义的异同和引申义的关系

古今词义的异同和引申义的关系

古今词义的异同和引申义的关系
古今词义的异同和引申义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古今词义的异同:古今词义的异同主要源于语言的发展和演变。

一些词语在古代汉语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中的含义有所不同,这种不同可能是由于语境、文化背景、社会习惯等因素的变化所引起的。

例如,“妻子”在古汉语中指的是妻子和孩子,而在现代汉语中则仅指男子的配偶。

2. 引申义:引申义是指由一个词的原始意义或基本意义所联想或延伸出来的意义。

引申义通常是基于人类的经验和认知,当人们在使用一个词语时,可能会由这个词所联想到的其他意思。

例如,“走”这个词的本义是表示走路,但可以引申出逃跑、离开等意义。

3. 关系:古今词义的异同与引申义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一方面,一些词语的古今词义异同可能是由于引申义的发展和演变所引起的。

另一方面,一些词语的引申义也可能是基于该词在古代或现代的不同含义而产生的。

例如,“绝”在古汉语中有断绝、极、尽等含义,而在现代汉语中则主要表示极、尽等意义,而断绝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再使用。

总之,古今词义的异同和引申义是语言发展演变中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了解这些关系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汉语的发展历程和语言现象。

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词义的异同1词义异同的情况:1)有些词古今都用,词义不变。

如山、水、雪、母、弟、心、耳等。

2)古用今废词。

古代曾经使用而现代不用的旧词。

如觥等。

3)古今义绝对不同。

古代和现代用的是相同的字,而古义与今义却迥然不同。

如斋本来是动词,指古代祭祀或典礼前的清心洁身,以示虔诚。

魏晋时期有了居室、房舍的意义。

4)大多数词古今义有联系有区别。

2造成旧词消亡的原因:1)它们随着所表示的历史事物的消亡而消亡。

如喽腊的喽,是古代楚地祭祀饮食神的节日,后来祭祀这种形式消亡了,喽这个词也就不用了。

2)随着社会观念的改变而消逝。

如祲。

3)被别的词语所替代,也就是说旧词所反映的事物、观念等仍是后代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但后代改变了说法。

如倡优现在用艺人、演员来代替,旧词倡优也就死亡了。

3古今词义的差别:1)意义的多少不同。

一个词有本义,有引申义,一个词的古今意义的多少,往往会产生变化,有的旧义消亡了,有的新义产生了。

如池在古代意义是a护城河b池塘。

现代意义是a池塘b旁边高中间洼下的地方。

古今相比,池的意义一增一减。

另外还有:国、防、家、列、怜、仇、除、仅、书、信、将等。

2)词义的侧重点不同。

如售,古义侧重行为的结果,指把商品卖掉,今义侧重行为的本身,是卖。

再,古义是侧重行为的数量,是两次是第二次。

今义侧重于行为的重复,是又。

3)词义的轻重和感情色彩不同。

一些词在发展中意义的轻重发生了变化。

如恨的古义轻,是遗憾、不满,今义重,是仇恨、忿恨。

怨的古义重,是恨的意思,今义轻,是埋怨和不满。

还有一些词在发展中褒贬意义发生了变化。

如谣言古义是中性的,今义是贬义。

另外下流古中今贬,吹嘘古褒今贬,谤议古中今贬,爪牙古褒今贬,锻炼古贬今褒。

4)词义所指的名物制度不同。

如布古指麻布、葛布。

今指棉布。

坐古指两膝着席或床榻,臀部压在脚后根上,今指臀着席位上。

4词义变化的类型:从古今词义的范围着眼,可以把词义的变化分为词义的缩小、词义的扩大、词义的转移三类。

第三节古今词义的异同 优质课件

第三节古今词义的异同 优质课件

利息。
--(减少)--无
小而圆的东西。(棋~) --(易位)--小而坚硬的块粒状物

--(增加)--喻派生的、附属的

--(增加)小的,嫩的(~猪|~姜) §
2019/12/8
第三节 古今词义的异同
三、以义位为单位看古今词义的异同
1.词的理性意义的演变 (1)理性意义扩大:减少限定义素,由下位义变
第三节 古今词义的异同
一、古汉语词义的分析 二、古今词义的比较 三、以义位为单位看古今词义的异同 四、古今词义差异的原因☆
2019/12/8
第三节 古今词义的异同
一、古汉语词义的分析 1.对词义的基本认识:
词义(词的词汇意义):词义是用语音形式固 定下来并加以体现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认 识和评价。 (P112)
2.词义的内容:
(1)理性意义(概念意义、指称意义)
州,水中可居曰州。(《说文》) 向,北出牖也。(《说文》) §
2019/12/8
第三节 古今词义的异同
(2)附属意义
色彩意义:感情色彩、语体色彩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 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弒其 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 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 诛一夫纣矣,未闻弒君也。”(《孟子》)
丈夫:(古)[男子] (今)[成年]+[已婚]+[男子]
《国语·越语》:“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 二壶酒,一豚。”
禽:(古)[动物] (今)[会飞]+[动物]
《三国志·华佗传》:“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 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
特点:古义的范围大于今义§

古代汉语—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代汉语—古今词义的异同

语言是发展变化的,因此,学习语言要有历史发展的观点。

但现代汉语是在古代汉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我们又必须看到语言的继承性。

语言的继承和发展,就造成了古今语言既有“同”的一面,又有“异”的一面。

一、古今词义异同的三种情况全面考核古今词义的继承和发展,我们发现,古今词义的异同表现为三种情况:1 古今意义基本相同我们知道,语言中的基本词汇,即语言词汇中同人们千百年来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最基础的部分,具有历时的稳定性。

这些词数量不多,但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其意义基本未变。

例如:名词——人、手、牛、羊、日、月、山、川、风、雨、雷、电。

动词——出、入、起、立、哭、笑、打、骂、跳、叫。

形容词——长、短、轻、重、方、圆、大、小、扁、平、尖、钝、美、丑、善、恶。

数词——一、二、三、四、十、百、千、万。

上述诸词,古今意义基本相同。

我们说“基本”,意味着它们自古及今并非没有一点变化。

例如,“人”的词义,古人和今人的认识并不完全相同。

《说文解字》:“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

”《现代汉语词典》:“人,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

”可见,现代人对“人”的本质属性的认识,要比古人深刻得多。

但不管怎么说,古语中的“人”和今语中的“人”,所指并无不同。

基本词汇的古今词义基本相同,体现了现代汉语对古代汉语的继承关系。

2 古今意义完全不同有些词,古今词形(书写形式)完全一样,但含义迥异。

例如:该——古代常用义是“完备”。

如《楚辞·招魂》:“招具该备,永啸呼些。

”汉王逸注:“该,亦备也。

言撰设甘美招魂之具,靡不毕备,故长啸大呼以招君也。

”《方言》卷十二:“备、该,咸也。

”“该”的现代常用义则是“应该”,与“完备”完全不同。

找——古代的含义是“划船”。

《集韵·麻韵》:“划,舟进竿谓之划。

或从手。

”(“或从手”说明“划”的另写法为“找”)《字汇·手部》:“找,与划同,拨进船也。

”现代“找”义为“寻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府:仓库→官府 访:询问→拜访、察访
脚:小腿→足
百姓:百官→平民
返回本章目录
三、古今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
古今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表现在褒贬与轻重两个方面。 1、褒贬不同 古义褒今义贬的:
复辟——古:恢复君位。今:开历史的倒车。 爪牙——古:得力助手。今:坏人的帮凶。
古义贬今义褒的:
锻炼——古:玩弄法律进行诬陷。今:经过实践 使之提高或变好
词义的缩小-宫
古 义: 室、房屋
后起意义:
宫殿
父母闻之,清宫除道。
《战国策·秦策》
词义的缩小-金
古 义:
金属
后起意义:
黄金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词义的缩小-亲戚
古义:
亲属,包括 父母子女
后起意义:
亲属
亲戚为戮,不可以莫之报也。
《左传·昭公二十年》
词义的缩小-丈夫
上古义:
对男子的尊称
古 代 汉 语
第三章 古今词义的异同
一、古今词义的异同 二、古今词义在范围上的差异 三、古今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 四、分析古今词义的异同应注意的问题
一、古今词义的异同
一、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词义的异同,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情况:
1、古今词义基本未变的。 如:马、牛、山、人、手 作用:保证了汉语的稳定性。 能够保持语言的稳定性,词义基本未变的词汇
窃人之财,犹 谓之盗。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古义:
小偷 偷窃
后起意义:
小偷 偷窃
后起意义:
强盗
词义的转移-牺牲
古义: 为祭祀宰杀
的牲畜
今义:
为正义而 舍弃生命;放 弃或损害一
方的利益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左传·庄公十年》
词义的转移-行李
古义: 外交使者
后起意义: 出行时携 带的铺盖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是个历史概念。先秦为古,两汉则为今;两汉为 古,则六朝是今。古与今不是一刀分开的。
币:(本义)丝织品→(先秦)礼物→(秦汉以 后)货币
2、古汉语的词以单音词为主
古汉语的词以单音词为主,不要误把古汉 语的词按双音词来分析。
古:消散与增长。贾谊《鸟赋》:“合
消息
散消息,安有常则。”
今:新闻
词义转移的特点:新义产生之后,旧义就不 存在了,新旧义之间又有 一定的联系。
词义的转移-汤
古义:
热水
后起意义:
菜汤、 米汤
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
《孟子·告子上》
词义的转移-涕
古义:
眼泪
后起意义:
鼻涕
臧叔入,哭甚哀,多涕。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词义的转移-贼、盗
贼二人得我。
《童区寄传》
古义:
强盗
感情色彩变化-谤
上古义: 背后议论 或批评别 人的短处
(中性词)
今义:
毁谤
(贬义词)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耳者,受下赏。
《战国策·齐策》
感情色彩变化-赂
货赂将甚厚。 上古:
《荀子·富国》
财物;
争割地赂秦。 赠送财物
《史记·陈涉世家》 (中性词)
后起意义:
贿赂
(贬义词)
吏坐受赇枉法。
《汉书·刑法志》
后起意义: 女子的配偶
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
《战国策·赵策》
词义的缩小-臭
上古义:
各种气味,
读xiù
后起意义:
坏的气味,
读chòu
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月令》
如恶恶臭。
《礼记·大学》
词义的缩小-池
楚国方城以为城,汉 水以为池。
《左传·僖公四年》
古义:
是语言的“基本词汇”。
2、古今词义完全不同的。如: 古:缠绕。《尔雅·释天》:“素锦绸杠。”
古:完备。《楚辞·招魂》:“招具该备。” 绸,今:丝绸 该,今:应当。
此类词是学习古汉语的重点词汇。 鄙—廉— 3、古今词义发展变化的。如:
城:城墙→→城市 国:国都的城墙→→首都→→国家
二、古今词义在范围上的差异
感情色彩变化-下流
古义: 地位或处境 低下的人
(中性词)
今义: 品质卑鄙
(贬义词)
下流多谤议。 《报任安书》 下流之人,众毁所归。 《报孙会宗书》
感情色彩变化-锻炼
古 义:
玩弄法律, 诬陷别人
(贬义词)
后起意义:
从不断实践 中增强体质 或提高思想
(褒义词)
锻炼之吏,持心近薄。 《后汉书·韦彪传》
观,guàn,台观,上古指①宗庙或宫廷门外两旁的高建筑物。 ②宫廷中高大华丽的楼台。
词义的转移-怨、恨
穆公之怨此三人入 于骨髓。
《史记·秦本纪》
侯自我得之,自我 捐之,无所恨。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古义 今义
怨恨 恨憾 古:怨>恨 今:怨<恨
词义的转移-举例
走:跑→行走 诛:责备→ 杀戮
狱:案件→监狱 去:离开→前往
古今词义在范围上的差异,有三种情况: 1、词义扩大:一个词的今义范围比古义大就是 “词义扩大”。
菜——古:蔬菜。今:与“饭”相对。 睡——古:瞌睡。今:泛指睡觉。 脸——古:目下颊上。今:面部。 皮——古:带毛的兽皮。今:物体表层。 词义扩大是词义发展的重要途径。
词义的扩大-响
古义:
回声
后起意义:
声音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水经注·江水》
词义的扩大-色
古义:
脸色
后起意义:
颜色
叩头且破,额血流地,色如死灰。
《史记·滑稽列传》
词义的扩大-购
后起意义:
泛指买东西
古义: 悬赏征求
夫今樊将军,秦 王购之金千斤,邑万 户。 《史记·刺客列传》
信乃令军中毋杀 广武君,有能生得者 购千金。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词义的转移-羹
上古义:
带汁的 肉食
肉谓之羹。
《尔雅·释器》
肉有汁曰羹。
《太平御览》
中古以后:
羹汤
三日入厨下, 洗手作羹汤。
王建《新嫁娘词》
词义的转移-庙、寺、观
上古义 后 起 意 义
庙 宗庙 一般庙宇,奉祀“神”
寺 官署 观 台观
佛教的寺庙,奉祀“佛” 道教的道观,奉祀“仙”
古词 今 义
脸 颧骨部分


返回本章目录
词义的扩大-皮
今义: 一切动植物 的表层组织
古义:
兽皮
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左传·僖公十四年》
兽皮 人皮
皮-带毛的 革-去毛的 肤
返回本章目录
2、词义缩小:一个词的今义范围比古义小就 是“词义缩小”。
宫——古:房屋。今:指某些文化娱乐场所。 瓦——古:陶器。今:盖屋顶的建筑材料。 臭——古:气味。今:臭味。 丈人——古:老人。今:岳父。
《后汉书·武帝纪》
返回本章目录
3、词义转移:一个词的词义由原来的范围转移到 新的范围中叫做“词义转移”。
暂——古:突然。今:时间短。 汤——古:热水。今:菜汤、米汤。 领——古:脖子。今:领子。 忙——古:心中烦乱。今:工作多。
词义扩大的特点:今义大与古义,古义包括 在今义之中。
总结 词义缩小的特点:今义小与古义,今义是古 义的一部分。
上古用 词 赂 赇(qiú)
词义 财物;赠送财物
贿赂
返回本章目录
词义变化的复杂性-币
先秦义:
礼物

后起意义:
货币
使者致币。
《庄子·让王》
币,帛也。
《说文解字》
黄金以溢名,为 上币。
《史记·平准书》
返回本章目录
四、分析古今词义的异同应注意的问题
1、“古”与“今”的历史性 在分析古今词义的异同时,“古”与“今”
得力助手
(褒义词)
后起意义:
比喻坏人 的帮凶
(贬义词)
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国语·越语》
将军者,国之爪牙也。 《汉书·李广传》
感情色彩变化-复辟
古义:
帝王恢 复王位
(褒义词)
后起意义: 被推翻的统治者 恢复原有的地位
或被消灭的 制度复活
(贬义词)
乃复辟而后,犹追念不已。
《明史·英宗传》
《史记·淮阴侯列传》
返回本章目录
词义的扩大-江、河
后起意义:
泛指一般的江
古义:
长江
江汉朝宗于海。
《尚书·禹贡》
后起意义:
泛指一般的河
古义:
黄河
以河为境。
《韩非子·有度》
返回本章目录
词义的扩大-脸
上古-中古
指颧骨 部分
今义:
面部
《韵会》:脸,目下颊上也。
明镜照新妆,鬓轻双脸长。
温庭筠《菩萨蛮》
笑从双脸生。 晏殊《破阵子》
古义中性今义贬的:
谤——古:批评议论。今:诽谤。
古义中性今义褒的:
客——古:外地人。今:宾客。
2、轻重不同
古义轻今义重的:
诛——古:责备。今:诛杀。
古义重今义轻的:
感激——古:愤激。今:感谢。 饿——古:比“饥”重。今:与“饥”同。 病——古:比“疾”重。今:与“疾”同。
感情色彩变化- 爪牙
古义:
护城河
数罟(cùgǔ)不入洿(wū) 池。《孟子·梁惠王上》
今义:
池塘
返回本章目录
词义的缩小-瓦
黄钟毁弃,
瓦釜雷鸣。 瓦锅
《楚辞·卜居》
陶器 纺锤
乃生女子… … 载弄之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