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降血脂原理

合集下载

常用降血脂的中药方剂及中药降血脂的原理

常用降血脂的中药方剂及中药降血脂的原理

常用降血脂的中药方剂及中药降血脂的原理常用降血脂的中药方剂及中药降血脂的原理肥胖易合并高脂血症,增加高血压病、冠心病的发生,加速衰老和死亡。

故肥胖伴有高脂血症患者必须尽快使之降到理想水平。

中医中药对高脂血症的治疗效果较好,现分述于下。

中药在降脂作用的机制方面,大体可归纳成四类1、促进肠道脂质排出的中药。

茵陈、大黄、何首乌、决明子、虎杖等清肝利胆药,因其含有蒽醌类及其衍生物等致泻成分,能够促进胆汁的分泌,胆固醇的排出,能促进肠道蠕动,增加排便次数,加快脂质的排出。

2、竞争性的抑制肠道脂质吸收的中药。

蒲黄、绿豆、褐藻等中药含有少量植物固醇可抑制肠内胆固醇吸收。

另外,尚有蜂胶、果胶、海藻等含有不能利用的多糖,能和胆盐结合形成复合物,也能阻碍胆固醇在肠道的吸收。

3、抑制脂质合成的中药。

泽泻等药能影响脂质分解及胆固醇合成;姜黄等药可抑制脂肪酸合成;香菇等能抑制体内胆固醇合成。

4、影响血脂分布、转运与清除的中药丹参有促进脂肪在肝内氧化分解作用;水飞蓟素有消除肝肾组织沉积作用;女贞子对主动脉脂质斑块有消退作用;向日葵种子、月见草油、红花油等均含不饱和脂肪酸如花生四烯酸、亚油酸、亚麻油酸等能与胆固醇结合成酯,使之能较容易转运、代谢和排泄。

(一)常用降血脂的单味中药山楂、何首乌、泽泻、决明子、大黄、灵芝、虎杖、参三七、蒲黄、红花、丹参、水飞蓟、女贞子、月苋草、茺蔚子、广地龙、人工虫草、茶树根、荷叶、玉竹、桑寄生、麦芽、葛根、郁金、茵陈。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具有调脂作用的中药有40多种,按中药药性分为补益降脂药、活血降脂药、化痰利湿降脂药等种别。

红花、金樱子、天门冬、五加皮、刺五加、刺蒺藜、葛根、柴胡、茵陈、黄连、荜茇、红芪、赤芍、土鳖虫、陈皮、桔梗、瓜蒌、薤白、诃子、火麻仁、槐花、鸡血藤、木贼、臭梧桐、沙棘、香菇等有降胆固醇作用;山楂、白果、胡椒、山豆根、地骨皮、瓦楞子等药有降甘油三酯作用;人参、明党参、沙苑子、红景天、甘草、何首乌、女贞子、冬虫夏草、骨碎补、玉竹、三七、丹参、蒲黄、红花、没药、姜黄、水蛭、柴胡、昆布、海藻、花椒、决明子、泽泻、茵陈、金银花、大黄、虎杖、桑寄生、徐长卿、罗布麻、白矾、绞股蓝等药兼具降胆固醇及甘油三酯作用;玉竹、金樱子、甘草、五加皮、法半夏、薤白、大黄、大蒜、赤芍等药有降低低密度脂蛋白作用;明党参、女贞子、丹参、三七、蒲黄、红花、赤芍、山楂、昆布、虎杖、决明子、绞股蓝、鸡血藤、沙棘、蜂房浆、蛤膜油等药有升高高密度脂蛋白作用;而人参、西洋参茎叶、何首乌、冬虫草菌丝、月见草油等药兼具降低低密度脂蛋白以及升高高密度脂蛋白两种作用。

中药红曲降血脂药理作用及其处方制剂分析

中药红曲降血脂药理作用及其处方制剂分析

中药红曲降血脂药理作用及其处方制剂分析探讨中药红曲的降血脂作用及其原理,并对市面上各种处方制剂(产品)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对比各种制剂的剂型、处方的组成及药理作用。

结果显示,红曲的降血脂作用明显,并且在食疗和正规治疗用药方面均有疗效。

标签:红曲;降血脂;药理作用;制剂;产品中药红曲在中国的应用源远流长,自古至今就是一个具有药用和食用价值的典型代表。

本品性温、味甘,具有活血化瘀、健脾消食之功效,主治产后恶露不净、瘀滞腹痛、食积饱胀、赤白下痢、跌打损伤等症。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对传统中药的日益重视,红曲的药用价值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1979年日本学者Endo从泰国出产的红曲米中分离筛选出具有降脂作用活性成分Monaeolin K(又称Ipvastarjn,酸式洛伐他汀)之后,研究还发现红曲中还含有麦角甾醇、生物黄酮、皂苷、膳食纤维、氨基多糖等丰富的生理活性物质,具有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抗肿瘤、抗疲劳、增强免疫力等广泛的药理作用[1-2]。

美国研制的纯品药物酸式洛伐他汀(lovastiatin,美降脂mevacor)具有很强的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我国也有一些红曲制剂问世,如脂必妥、红曲胶囊、血康胶囊、欣脂康胶囊、红曲黄酮片、菊龙饮等,也均有较好的降脂作用[3]。

1 降血脂1.1 食疗上的降脂作用我国福建、台湾、浙江等东南沿海多省一向利用红曲酿制红酒,红曲还能制醋,食醋中混入红曲霉菌发酵液作为高血脂患者的食疗品。

1.2 降血脂的药理作用20世纪70年代,日本从红曲霉的次生级代谢产物中发现了能够降低人体血清胆固醇的物质“Monacolin K”引起了医学界对红曲米的关注。

1985年,美国科学家找出了Monacolin K抑制胆固醇合成的作用机制。

Endo等对含降脂红曲的洛伐他汀及其类似物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发现了对人体胆固醇合成中的关键HMG-CoA(羟戊二酰酶A)还原酶产生抑制的Monacolins,包括Monacolin J、K、M、X等,其中Monacolin K较其他组分抑制HMG-CoA还原酶能力强。

什么中药降血脂效果好

什么中药降血脂效果好

什么中药降血脂效果好关于《什么中药降血脂效果好》,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药材之中的成份十分的普遍,并且中草药材之中具备时间多种多样的中药材,中药材的成份有许多,例如我们普遍的决明子茶,野生灵芝,山楂果,首乌全是归属于中药材的成份这种中药材茯苓功效平静,针对降血压,降低血脂调理气血拥有极为非常好的功效,非常是预防许多老年疾病,那麼哪些中药材降低血脂实际效果最好是的,下边的详细介绍文章内容就来为大伙儿做一个有关的掌握。

决明子茶药用价值其干躁完善的種子。

决明子茶味苦甘性生寒,归肝、胆、肾三经,具清热解毒、清目、润肠通便之作用。

决明子茶含蒽甙类化合物,溶解后造成大黄素、大黄素甲醚、黄连酸、黄连酚及葡萄糖等。

试验证实,决明子茶具备降血压、降低血脂、抑菌等功效,医治高脂血症有一定功效。

留意:有泄泻与低血压者谨慎使用决明子茶中药制剂。

野生灵芝药用价值他的儿子实体线,温性,味甘淡。

野生灵芝含甾醇、黄酮、蛋白、含糖量、碳水化合物、酶类等。

具益肾气、强筋壮骨之作用。

主冶精神疲倦、心烦失眠、高血压、高胆固醇尿症、脑血管硬化等。

山楂果药用价值其干躁完善果子。

微苦甘,性微温。

山楂果果子含山楂果酸、苹果酸、枸橼酸、咖啡酸、内脂、人体脂肪、金丝桃苷、解脂酶、鞣质、蛋白、槲皮素、维生素b2、胡罗卜素、糖原及维他命类等多种多样成份。

药理学研究发现,家兔连服山楂果中药制剂3星期过后,血细胞胆固醇明显降低。

山楂果与黄菊花、紫丹参、元胡、金银花、紅花、麦芽糖等搭配,可用以医治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引发之胸闷气短隐隐作痛。

制首乌药用价值其干躁块茎。

味道微苦、甘、涩,温性,归肝、肾二经。

制首乌含丰富多彩的大豆卵磷脂、木薯淀粉等,有利于人体脂肪运行。

制首乌含蒽酯化合物,关键为黄连酚及黄连泻素,次之为黄连酸、大黄素甲醚等,能使胃肠功能提高和抑止胆固醇消化吸收。

制首乌还能阻拦胆固醇在肝内堆积、在血细胞中停留或渗入主动脉子宫内膜中,以缓解主动脉粥样硬化产生。

血脂高吃什么药 这8种中药能降血脂

血脂高吃什么药 这8种中药能降血脂

血脂高吃什么药这8种中药能降血脂血脂高?不要怕!这8种中药能降血脂~一、这8种中药能降血脂(1)泽泻:为泽泻科多年生沼泽植物泽泻的块茎。

味甘淡,性寒。

具有降血脂、防治动脉粥样硬化、防治脂肪肝的功效。

常用中成药有泽泻降脂片,每次3片,每日3次,2~3个月为1个疗程。

(2)决明子:为豆科一年生植物钝叶决明或决明的成熟种子。

味甘、苦,微寒。

具有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抑制血清胆固醇升高的作用,降血脂效果非常显著。

可用50克决明子,加水适量,煎煮后分2次服用,1个月为1个疗程。

(3)何首乌: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何首乌的根块。

气微,味苦寒。

能促进肠道的蠕动,加快胆固醇的排泄,减少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从而起到降低血脂,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何首马还有补肝肾、益精血、通便泻下等作用,尤其适宜老年高血脂症兼有肝肾阴虚、大便秘结的患者服用。

常用中成药有何首乌片,每次5片,每日3次,连用1~3个月,疗效显著。

(4)大黄: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掌叶大黄或唐古特大黄的根状基。

味苦,性寒。

具有降低血压、降低胆固醇等作用。

另外,生大黄有活血化瘀、攻积通便的作用。

所以,生大黄尤其适用于大便干结的高脂血症患者。

可口服大黄粉,每次0.25克,每日日次,1个月为1个疗程。

(5)山楂:为蔷薇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植物野山楂的果实。

味酸甘,性微温。

有增加胃液消化酶,扩张血管,降低血压,降低胆固醇等作用。

常见中成药有山楂片,每次2~3片,每日3次,1个月为1个疗程。

也可以用50克山楂果,加水煎煮,代茶频饮。

(6)蒲黄:为香蒲科水生草本植物水烛蒲黄的花粉。

味甘,性平。

可以抑制肠道吸收外源性的胆固醇,从而起到降低血脂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蒲黄油及残渣无此药效,只有生蒲黄有此作用。

口服蒲黄片,每次3片,每日3次,1~2个月为1个疗程。

(7)红花:为菊科二年生草本植物红花的花。

味辛,性温。

红花能够降低血清总胆固醇、降低血压和甘油三酯,并有扩张冠状动脉的作用。

中药对于高脂血症的作用机制

中药对于高脂血症的作用机制

中药对于高脂血症的作用机制中药对于高脂血症的作用机制[摘要]中药对降血脂的作用主要体现为多途径、多靶点、广谱降血脂、副作用少等优点,本文主要论述中药从抑制脂类吸收、影响胆汁酸循环、抑制脂类合成、抗过氧化、提高HDL,降低LDL等方面的作用来达到降血脂的目的,为临床上针对性选择中药降血脂提供依据。

[关键词]中药;高脂血症;作用机制血脂是指人体血液中的脂类,主要包括三酰甘油、磷脂、胆固醇及其酯。

血浆中的脂类易受膳食成分及体内代谢的影响,故血脂含量及成分在不断变动,但通过机体的自我调节,可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正常人体空腹浓度值三酰甘油20~110 mg/100 ml,胆固醇及其酯110~220 mg/100 ml,临床上所指高脂血症主要指胆固醇高于220~230 mg/100 ml、三酰甘油高于130~150 mg/100 ml的人群,所以衡量血脂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三酰甘油、胆固醇及其酯类。

高脂血症主要分为5类,Ⅰ型为高三酰甘油血症外源性,最为少见(乳糜微粒的增高),Ⅱa型为自发性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较为常见(低密度脂蛋白的增高),Ⅱb型为自发性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较为常见(低密度脂蛋白及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增高),Ⅲ型为高胆固醇血症及高三酰甘油血症,较少见(中间型脂蛋白的增高),Ⅳ型为高三酰甘油血症内源性,最为常见(极低密度脂蛋白增高),Ⅴ型为高三酰甘油症(外源性和内源性的混合型,乳糜微粒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增高)。

高脂血症及脂质代谢障碍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主要原因。

脂类不溶于水,在体内运输时必须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以增加与水的亲和力,这种与脂类结合在一起的蛋白质叫脂蛋白,脂蛋白常见的包括乳糜微粒(CM),有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合成,主要是转运外源性三酰甘油至肝和脂肪组织,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由肝脏合成,主要是从肝脏运转内源性三酰甘油至脂肪组织及其他组织;低密度脂蛋白(LDL),由极低密度脂蛋白转变而来,能与肝外组织细胞膜上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结合而进入细胞内,然后,被细胞内的溶酶体分解为自由胆固醇而利用;高密度脂蛋白(HDL),由肝和小肠合成,有助于乳糜微粒和低密度脂蛋白分解及胆固醇酯的合成,促进血浆中自由胆固醇转化为胆固醇酯,并转运至肝脏。

祖传秘方中医草药降血脂对糖病引起的视力模糊

祖传秘方中医草药降血脂对糖病引起的视力模糊

祖传秘方中医草药降血脂对糖病引起的视力模糊视力模糊是糖尿病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给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中医草药作为传统医学的瑰宝,积累了丰富的降血脂经验。

本文将介绍祖传秘方中医草药降血脂对糖病引起的视力模糊的治疗效果,为患者提供一种更自然、更安全的治疗选择。

一、中医草药的功效与应用中医草药以其独特的治疗方式和自然的疗效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具有辨证施治的特点,中医草药通过调整人体阴阳平衡,改善气血循环,治疗并预防疾病。

在降低血脂方面,中医草药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减轻糖尿病引起的视力模糊症状。

二、祖传秘方中医草药降血脂的常用草药1. 降脂类草药(1)山楂:山楂作为中草药中的佼佼者,具有降脂的功效。

它可以降低血清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的含量,同时增加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有助于降低血脂,改善糖尿病引起的视力模糊。

(2)莱菔子:莱菔子是一种中药材,具有降血脂和改善胆固醇代谢的作用。

它可以有效减少血液中的脂肪含量,改善糖尿病引起的视力模糊。

2. 祛痰湿类草药(1)茯苓:茯苓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糖尿病引起的痰湿内蕴的情况。

它可以通过祛除体内的湿气,改善血液循环,从而缓解眼部血液供应不足导致的视力模糊。

(2)桔梗:桔梗是一味能够清热祛痰的中草药,它具有清热化痰、降低血压的功效。

阳痿、前列腺炎患者可以使用桔梗来减轻不适。

三、中医草药降血脂对糖病引起的视力模糊的机制中医草药降血脂对糖病引起的视力模糊的机制主要是通过以下途径发挥作用:1. 调节血脂代谢:中医草药可以通过调节血脂代谢,促进胆固醇的代谢和排泄,减少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

2. 清除自由基:中医草药富含丰富的抗氧化物质,可以有效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轻视力模糊的程度。

3. 增强抗炎能力:中医草药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可以减弱眼部组织的炎症反应,改善视力模糊的症状。

四、中医草药降血脂的应用案例以黄柏汤为例,它是一种常见的中医草药处方,可以有效降低血脂、改善糖尿病引起的视力模糊。

中药在调节血脂方面的研究进展

中药在调节血脂方面的研究进展

中药在调节血脂方面的研究进展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脂症等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也在逐年增加。

传统中药在调节血脂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对中药在调节血脂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1. 中药对血脂调节的影响中药具有多方面的调节血脂的作用。

首先,中药可以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减少脂质堆积。

其次,中药还可以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促进胆固醇的转运和代谢。

此外,中药还可以抑制脂肪形成和氧化,减少血脂过氧化损伤。

2. 中药对血脂调节的机制中药对血脂调节的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药可以调节脂代谢酶的活性,如抑制HMG-CoA还原酶活性,从而降低胆固醇合成。

其次,中药可以影响脂质转运蛋白的表达和功能,调节胆固醇的转运和代谢。

此外,中药还可以调节脂质氧化和炎症反应,减少血管损伤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3. 中药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近年来,中药在调节血脂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许多突破和进展。

一些中药制剂已被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例如,红曲素作为一种有效的天然口服降脂药物,可以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LDL-C水平。

另外,当归、山楂等中药也被证实具有降脂的作用。

4. 中药在血脂调节中的潜在问题尽管中药在调节血脂方面取得了积极的研究成果,但仍存在一些潜在问题。

首先,中药的疗效和副作用可能存在个体差异,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

其次,由于中药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其作用机制和相互作用仍需深入研究。

此外,中药的标准化生产和质量控制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综上所述,中药在调节血脂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然而,未来仍需进一步加强中药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明确其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以确保其安全有效的应用。

相信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模式下,中药在调节血脂方面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控制和预防心血管疾病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药降血脂原理

中药降血脂原理

中药降血脂原理中药降血脂原理 1 高血脂症的中医发病机制目前,在治疗高脂血症方面,中医采用天然药食两用药材研制成的降脂中药,因其具有降脂作用确切,毒副作用小,材料容易获得且价格便宜等优势,近来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就中医认识来讲,高脂血症的临床表现为形体多肥胖,头晕头重,胸脘痞闷,肢麻沉重,苔白腻,脉弦滑。

中医无高脂血症的病名,根据高脂血症产生的原因、致病特点和所致疾病,可以将其归纳到祖国医学中的痰浊、血瘀中去,进行辨证施治。

临床和实验研究也证实了高脂血症与痰浊、血瘀有十分相似的地方。

中医认为脾为生化之源,脾主运化既运化水谷精微化生气血,又可运化水湿,调节人体的津液代谢,此外,中认为高脂血症患者多以肝肾阴亏多见,阴虚则肝热,易致气滞痰凝,这也是高脂血症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2 降血脂中药的种类降脂中药药效研究经过十多年的研究,发现有降脂作用的中草药有几十种。

从效果看,降血脂作用主要表现在降低胆固醇。

①降胆固醇为主的中药:蒲黄、泽泻、人参、五加皮、灵芝、当归、川芎、山楂、沙棘、荷叶、薤白、大豆、陈皮、半夏、怀牛膝、柴胡、漏芦等。

② 降甘油三醋为主的中药:大黄、绞股蓝、何首乌、银杏叶、女贞子、三七、枸杞、冬虫夏草、桑寄生、葛根、水蛭、茶叶、大蒜、姜黄、虎杖、决明子、马齿苋、月见草等。

3 中药降血脂作用机制 3.1 抑制胆固醇吸收。

三萜类化合物中药,如泽泻能影响脂肪分解,使合成胆固醇的原料减少而起到降血脂,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和脂肪肝的功效;含甾醇类植物与动物性固醇的化学本质一样,如豆类、蒲黄、海藻等多含有谷甾醇、豆甾醇、菜油甾醇等植物甾醇,在肠道中可与动物性固醇竞争,从而减少胆固醇的吸收;含有醌类化合物的中药能促进肠蠕动,导致轻泻,如大黄、决明子、何首乌等可减少胆固醇的吸收;另外,中药中所含的纤维素、琼脂、果胶等都能减少胆固醇的吸收,而起到降血脂的作用。

3.2 促进胆固醇排泄。

胆固醇被脂蛋白转运到肝脏后,90%转化为胆汁酸,排入肠道,经肝肠循环,其中大部分被重吸收,只有小部分随粪便排出体外。

能降血脂、降胆固醇、降甘油三脂食物和中药

能降血脂、降胆固醇、降甘油三脂食物和中药

能降血脂、降胆固醇、降甘油三脂的食品和中药高血脂症是指高胆固醇、高甘油三脂、极低密度脂蛋白增高和高密度脂蛋白降低的脂蛋白代谢异样性疾病。

高血脂症是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芥蒂、糖尿病的危险要素,严重威迫着人类身体健康血液中,血浆内所含的脂类称为血脂,包含胆固醇、胆固醇脂、甘油三脂、磷脂和未脂化的脂酸等数种。

当胆固醇、甘油三脂等均超出正常值时,那么统称为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发病要素。

常因入侵重要器官而惹起严重的结果,如冠芥蒂、糖尿病、脑血管不测、固执性高血压及肾病综合症、胰腺炎、结石症、脂肪肝等。

动脉硬化的发生和展开,与血脂过高有着亲密的关系。

一、养生指南:1、合理饮食调治:人体脂类包含脂肪和类脂两种。

高脂血症与饮食的关系最为亲密。

人体脂肪的齐集和局部类脂的根源,主要来自饮食。

只有一局部类脂是在体内合成的,称为内生性类脂。

控制饮食对高脂血症的防治是十分重要的。

饮食倡导平淡,根本吃斋。

但不宜长久吃斋,否那么饮食成分不完美,反而可惹起内生性胆固醇增高。

宜限制高脂肪、高胆固醇类饮食,如动物脑髓、蛋黄、鸡肝、黄油等。

脂肪摄取量每天限制在30~50克。

糖类食品也要限制,不吃甜食和零食。

多吃蔬菜和水果。

宜低盐饮食,食油宜用豆油、花生油、菜油、麻油等。

饥饱适当,每餐进食量以下一餐就餐前半小时有饥饿感为度,不宜采纳饥饿疗法,过分的饥饿反而使体内脂肪加快分解,懂血中脂酸增添。

2、绝对戒烟忌酒:香烟中的尼古丁,能使四周血管缩短和心肌应激性增添,使血压高升,心绞痛发生。

不合适喝酒能使心功能减退,对胃肠道、肝脏、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均有伤害,应绝对戒烟忌酒。

3、倡导适当喝茶:茶叶中含有的儿茶酸有增强血管柔韧性、弹性和浸透性的作用,可预防血管硬化。

茶叶中的茶碱和咖啡碱能喜悦精神,促使血液循环,减少疲惫和拥有利尿作用。

适当喝茶能消陈油腻饮食而减肥。

但过多喝浓茶,会刺激心脏,使心跳加快,对身体有害。

4、合适运动减肥:控制肥胖是预防血脂过高的重要举措之一。

药食同源中药降血脂和抗氧化作用研究

药食同源中药降血脂和抗氧化作用研究

药食同源中药降血脂和抗氧化作用研究一、内容综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高血脂症是其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众多研究表明,中医药在降低血脂和抗氧化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许多药食同源中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与实验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本文将对近年来药食同源中药降血脂和抗氧化作用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高血脂症患者提供更多有效的饮食调理方法。

药食同源中药在降血脂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药食同源中药的多酚类化合物是其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等多种生物活性。

如山楂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降血脂作用,能够降低肝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药食同源中药中的皂苷类化合物也具有降血脂作用,如人参中的皂苷具有抗氧化、抗疲劳、改善学习记忆等作用,对高血脂症患者的心血管健康具有积极影响。

黄芪、茯苓、泽泻等中药亦具有一定的降血脂作用。

药食同源中药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

氧化应激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机制之一,抗氧化成为抗高血脂症的又一个重要途径。

药食同源中药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可清除机体内的自由基,减缓脂质过氧化物的生成,从而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如绿茶中的茶多酚具有抗氧化、抗病毒、抗突变等作用;枸杞中的枸杞多糖具有抗氧化、抗疲劳、免疫调节等作用。

丹参、黄芪、石斛等中药中的多酚类化合物也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效果。

目前药食同源中药降血脂和抗氧化作用的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许多药食同源中药的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药食同源中药的临床应用范围有限,需要更多临床实验证明其疗效。

未来研究应更加注重药食同源中药作用机制的探讨以及临床应用的拓展,以更好地为高血脂症患者服务。

药食同源中药在降血脂和抗氧化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且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本文对近年来药食同源中药降血脂和抗氧化作用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旨在为高血脂症患者提供更多有效、安全的饮食调理方法。

中药红曲降血脂药理作用及其处方制剂分析

中药红曲降血脂药理作用及其处方制剂分析

中药红曲降血脂药理作用及其处方制剂分析作者:蔡洁云,欧艺深,刘丽莹,黄永英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10年第15期[摘要] 探讨中药红曲的降血脂作用及其原理,并对市面上各种处方制剂(产品)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对比各种制剂的剂型、处方的组成及药理作用。

结果显示,红曲的降血脂作用明显,并且在食疗和正规治疗用药方面均有疗效。

[关键词] 红曲;降血脂;药理作用;制剂;产品[中图分类号] R28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5(c)-079-02中药红曲在中国的应用源远流长,自古至今就是一个具有药用和食用价值的典型代表。

本品性温、味甘,具有活血化瘀、健脾消食之功效,主治产后恶露不净、瘀滞腹痛、食积饱胀、赤白下痢、跌打损伤等症。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对传统中药的日益重视,红曲的药用价值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1979年日本学者Endo从泰国出产的红曲米中分离筛选出具有降脂作用活性成分Monaeolin K(又称Ipvastarjn,酸式洛伐他汀)之后,研究还发现红曲中还含有麦角甾醇、生物黄酮、皂苷、膳食纤维、氨基多糖等丰富的生理活性物质,具有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抗肿瘤、抗疲劳、增强免疫力等广泛的药理作用[1-2]。

美国研制的纯品药物酸式洛伐他汀(lovastiatin,美降脂mevacor)具有很强的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我国也有一些红曲制剂问世,如脂必妥、红曲胶囊、血康胶囊、欣脂康胶囊、红曲黄酮片、菊龙饮等,也均有较好的降脂作用[3]。

1 降血脂1.1 食疗上的降脂作用我国福建、台湾、浙江等东南沿海多省一向利用红曲酿制红酒,红曲还能制醋,食醋中混入红曲霉菌发酵液作为高血脂患者的食疗品。

1.2 降血脂的药理作用20世纪70年代,日本从红曲霉的次生级代谢产物中发现了能够降低人体血清胆固醇的物质“Monacolin K”引起了医学界对红曲米的关注。

1985年,美国科学家找出了Monacolin K抑制胆固醇合成的作用机制。

中草药对血脂代谢的调节研究

中草药对血脂代谢的调节研究

中草药对血脂代谢的调节研究血脂代谢异常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研究发现,中草药中许多植物成分具有调节血脂的作用,可用于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

本文将探讨中草药对血脂代谢的调节研究,并分析其中的机制。

一、中草药降脂作用的研究近年来,许多中草药的降脂作用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其中,陈皮、山楂、金银花等草药被证实具有降低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效果。

这些中草药富含多种活性成分,如橙皮苷、山楂酸、黄酮类化合物等,这些成分通过不同的机制调节脂代谢。

二、中草药对血脂代谢的调节机制1. 抑制胆固醇合成:许多中草药具有调节胆固醇合成的作用。

例如,研究表明柚皮内的类黄酮物质能够抑制HMG-CoA还原酶的活性,从而抑制胆固醇的合成。

此外,柚皮中的柚皮苷还可促进LDL受体的表达,增加胆固醇的排泄。

2. 提高胆固醇代谢:某些中草药能够增加胆固醇的排泄,从而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

例如,罗非鱼鳞中的胆固醇酸具有刺激胆汁酸合成和胆汁酸排泄的作用,从而降低胆固醇的吸收。

3. 抗氧化作用:氧化应激是导致血脂代谢紊乱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草药中的许多物质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减轻血脂代谢紊乱引起的氧化应激。

例如,研究表明山楂中的花青素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可减少脂质过氧化产物的生成。

4. 调节脂肪酸合成和氧化:中草药可以通过调节脂肪酸合成和氧化过程来调节血脂代谢。

例如,当归中的川芎素可抑制肝脏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降低脂肪酸的合成。

同时,它还可促进脂肪酸的氧化代谢,加速脂肪酸的降解和利用。

三、中草药的临床应用随着对中草药降脂作用的深入研究,一些中草药已经在临床上得到了应用。

例如,陈皮、山楂、金银花等草药已经被制成药物,用于治疗高脂血症等相关疾病。

这些药物通过调节血脂代谢,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水平,从而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同时,中药多组分的特点也决定了其对血脂代谢的调节作用往往具有多目标、多途径的特点。

这也为中草药的研究和应用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需要深入研究各种成分的作用机制和相互作用关系。

中药降血脂作用研究进展

中药降血脂作用研究进展
2.1
心病)、动脉硬化、脂肪肝、糖尿病、肥胖症等的重要因素。因此
寻找高效无毒的降血脂药物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对高脂 血症的药物研究很多,中药在这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优势:药源 丰富,不良反应少,疗效比较确切,又有多种降血脂作用途径, 能够灵活组方、因人制宜,所以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高脂血症的有关概念 血脂是指血液中所含脂类的总称,包括:三酰甘油(TG)、
同时,会引起血糖升高、恶心、腹胀、腹泻及肝功能损害等不良 反应。鉴于西药这种不良反应的情况,寻找新的有效降脂中药 成为当前一个重要的课题。 中医在临床上将高脂血症归于肝肾亏虚、脾虚痰湿、气滞 血瘀等,所以治疗时多用补益肝。肾、健脾化湿、活血化瘀、清热 通便、消食化痰药,如:补益肝肾的何首乌、女贞子、枸杞、灵芝、 虫草、刺五加叶、桑寄生等;健脾理气有人参、绞股蓝、陈皮、甘 草、山楂等;活血化瘀的蒲黄、当归、虎杖、牛膝、姜黄、三七、川 芎、银杏叶等;清热解毒的马齿苋、黄芩、黄连、柴胡,漏芦、菊 花、荷叶、葛根等;通便的大黄‘、决明子、虎杖等;祛湿化瘀的半 夏、海带、泽泻、月见草、沙棘等。可见,许多中药有降低血脂作 用,但在药效上各有侧重,作用机制和途径也有所不同,多种途 径起综合疗效的中药,才是较好的降脂药¨1。 降低血脂的途径主要有:(1)抑制外源性脂质吸收,多为减 少胆固醇的吸收:如蒽醌类成分、蒲黄中的固醇类物质、何首乌 中蒽醌及卵磷脂等都具有这种作用。(2)抑制内源性脂质合 成,即抑制胆围醇的生物合成途径中一个或几个环节:如泽泻 中的三萜类成分、绞股蓝总苷等。(3)促进脂质转运和排泄、调 节脂代谢:如人参皂苷、柴胡皂苷等¨4。 2降脂中药及其有效成分
脂蛋白是指与脂类结合在一起的蛋白质,包括极低密度脂 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不 同脂蛋白的脂质组成主要是量的不同,较少有质的差异。极低 密度脂蛋白的化学组成80%~90%是三酰甘油,是机体转运内 源性三酰甘油的蓖要形式,所以当极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时,三 酰甘油也必然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足将肝脏合成的胆同醇转运 到全身组织的主要形式,它的分子最小,胆固醇含鼋最高,所以 低密度脂蛋白增高时,胆固醇总最必然增高;高密度脂蛋白颗 粒较小,蛋白质含量最高,能够比较自由地出入动脉,可把动脉 壁卜的胆同醇逆向转运到肝脏中进行代尉后排出体外,减少胆 固醇在动脉壁上的沉积,高密度脂蛋白的减少就意味着胆同醇 总量的增高¨-。 对于高脂血症,西药的疗效比较显著,特别是他汀类药物 已显示出越来越大的市场潜力。降脂西药主要有4类:(1)苯 氧芳酸类,此类药物有非诺贝特、吉非罗齐、苯扎贝特等,它们 降血脂作用强,起效快,降三酰甘油的作用比降目H固醇强;(2) 三羟甲基戊二酰一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有洛伐他汀、辛伐他 汀、普伐他汀等,它们以降胆固醇为主,降脂作用强,起效快; (3)烟酸类,其中氧甲吡嗪较常用,降血清三酰什油的作用比降 胆固醇强;(4)泛硫乙胺,为辅酶A的衍生物,有降血清胆固 醇、三酰甘油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作用;另外还有胆 酸螯合树脂类、氯贝丁酯类、亚油酸类等。这些药物在降脂的

降血脂中药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

降血脂中药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

每日用药一次,1疗程为2-3周,另外患者采取俯卧位,给予患者牵引复位治疗。

复位3天后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在复位一个月后佩戴支具或者腰围下地活动。

在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阿伦磷酸钠、碳酸钙D3片等药物。

研究组患者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采取俯卧位,行局部麻醉,手术中采取C臂X线仪器,穿刺受损椎体,匀速进针,直至受损椎体前,大约位于椎体前1/3处。

而后在C臂X线仪器下注入骨水泥5ml,待骨水泥硬化,将穿刺针拔出,嘱咐患者绝对卧床休息1天,治疗过程同样给与阿伦磷酸钠、碳酸钙D3片等药物。

1.3观察指标患者疼痛程度使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2个月后进行评定,评分共十分,分值越高患者疼痛程度越强。

治疗效果采用Cobb角测量值对受损椎体进行测量进行评定(包括椎体中线高度、椎体前缘高度以及Cobb 角度)。

1.4统计学处理全文数据均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计算分析,其中均数±标准差(x±s)用于表达计量资料,χ2用于检验计数资料,P决定是否有差异,其中P <0.05表示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椎体高度以及Cobb角两组治疗前Cobb角度、椎体高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Cobb角度低于对照组,椎体中线高度以及椎体前缘高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表1 两组患者椎体高度以及Cobb角比对(x±s)组别例数Cobb角(度)椎体中线高度(mm)椎体前缘高度(mm)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16047.84±5.4346.56±6.1310.43±3.1212.27±3.1111.21±3.4212.06±2.87研究组13847.75±5.3742.23±5.2510.47±3.0214.75±3.2411.24±3.4114.43±3.14t-0.143 6.4840.112 6.7320.076 6.805P-0.8860.0000.9110.0000.9400.0002.2 VAS评分研究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表2 两组患者VAS评分对比(x±s)组别例数VAS评分(分)治疗前治疗后2个月对照组1608.65±2.12 5.76±1.67研究组1388.61±2.05 3.24±2.01 t-0.16511.820P-0.8690.000 3 讨论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是因骨质疏松症后,患者机体组织日益丢失钙元素,使患者骨强度以及骨密度减低,骨质脆度增加[3],患者脊柱是维系全身的纽带,胸腰生理弧度位于胸椎下部与腰椎上部,若收到间接或是直接的暴力,极易出现椎体压缩骨折[4]。

植物多糖的降血糖与降血脂作用

植物多糖的降血糖与降血脂作用

植物多糖的降血糖与降血脂作用一、本文概述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习惯的改变,糖尿病和高血脂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近年来,植物多糖作为一种天然活性成分,因其独特的生物活性,特别是在降血糖和降血脂方面的显著作用,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植物多糖的降血糖与降血脂作用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作用机制和应用前景,以期为相关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植物多糖的来源和分类,阐述其结构和性质,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通过文献综述和实验研究,详细探讨植物多糖对降血糖和降血脂的具体作用及其机制。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植物多糖的生物活性与结构之间的关系,为其结构优化和活性提高提供依据。

本文还将对植物多糖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推动其在医药、食品、保健品等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植物多糖在降血糖和降血脂方面的应用提供更为全面和深入的理解,为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途径和策略。

也希望能够引起更多学者和科研人员的关注,共同推动植物多糖研究的深入发展。

二、植物多糖的降血糖作用植物多糖作为一种天然活性物质,近年来在降血糖领域的研究中逐渐崭露头角。

许多植物多糖被发现具有显著的降血糖作用,为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

植物多糖降血糖的主要机制包括增强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葡萄糖转运和利用、抑制糖异生等。

植物多糖中的某些成分能够与胰岛素受体结合,提高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增加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植物多糖还可以促进葡萄糖转运蛋白的表达,加速葡萄糖进入细胞内部,减少血糖浓度。

植物多糖中的某些活性成分能够抑制糖异生过程,减少肝脏内葡萄糖的产生,进一步降低血糖水平。

目前,已有许多研究证实植物多糖的降血糖作用。

例如,某些中草药中的多糖成分被证明能够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糖代谢紊乱。

一些食物中的植物多糖,如燕麦、黑木耳、银耳等,也被发现具有显著的降血糖效果。

这些中药具有降血脂作用

这些中药具有降血脂作用

3 .可治疗浅表性胃炎(气滞血瘀型):该病患者
可服用元胡止痛片,每次服 6 片,每日服 3 次,5 天
为一个疗程。一般患者用药 1 ~2 个疗程即可见效。
4.可治疗慢 性腰腿痛:该病 患者可服用 元胡
止痛片,每次服 6 片,每日服 3 次,用温开 水或黄
酒送服,7 天为一个疗程。
◎红花 :红花 油是 已知 植物油 中含亚油酸 最高的油 脂。试验证明,给患有高胆固 醇血 症的 家兔 按 每日 1 克 / 千克( 体重)的 剂量口服 红花油 ,可降 低其体内 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水平。
◎丹参:试验证明,给患有动脉 粥样硬化的 大白 鼠和家兔 口服丹 参煎剂并 没有起 到明显的 降 血脂作用 ,但却可 以降低 大白鼠和 家兔肝 脏 中脂 类的水平,特别是 可降低甘 油三酯 的水平, 这可 能与丹 参有促 进脂肪在 肝脏内 氧化的作 用 有关。
多种药物,可她每次服药后就会马上吐出来,而且
还被制成 酊剂、注射剂 以及片剂( 元胡止痛 片)
还经常便秘。没办法,家人只好把名医李时珍请来
等,除 了可治疗 胁肋疼 痛、疝 气疼痛以 及经行 腹
为她治病。李时珍在了解了王妃的病情后,不禁想
痛外,对下列几种疼痛病症也有较好的疗效:
到了《 雷公炮炙论》中的一句话“: 心痛 欲死,速
Zhongyida gua n 中医大观
这些中药具有降血脂作用
◆吉林 舒欣
高 脂血症是人体内脂质 代谢紊乱,导致血脂水 平增高 的一种病症 ,它与动 脉粥样 硬化、心脑 血管疾病 的发生 有着密切的 关系。 近 年来,高 脂血症的 发病率 有 明显的 增高倾向 ,故有关 研 究部 门加强了对中 草药的 降 血脂研究。研究证实,很多中 药都 具有一定 的降血脂 作 用。下 面就介绍 几种目前 已 被确 认的具有降 血脂作用 的 中药:

中药调理血脂问题

中药调理血脂问题

中药调理血脂问题血脂问题在现代社会中日益普遍,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威胁。

然而,中药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在调理血脂方面显示出了许多积极的效果。

本文将通过分析中药调理血脂的原理和常用的中药方剂,探讨中药在血脂问题中的应用。

一、中药调理血脂的原理中药调理血脂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来实现:1. 温通经络:有些中药可以温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从而改善血流速度和血脂代谢,减少血脂的积聚。

2. 活血化瘀:中药中的一些成分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消除血液中的淤积,防止血脂升高。

3. 排毒养颜:中药可以通过肝脏、肾脏等器官的代谢功能,有效排除体内废物和有害物质,保持血液的纯净度和正常代谢。

4. 调节脂肪代谢:中药中的一些成分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体内的脂肪代谢过程,帮助调节血脂的合成和分解,达到良好的血脂平衡。

二、中药调理血脂的常用方剂1. 丹参饮:由丹参、蒲公英、山楂等中药组成,具有温通经络、活血化瘀的作用。

可作为降血脂的辅助药物使用。

2. 降脂茶:由山楂、荷叶、山药等中药制成,具有清热解毒、降血脂的作用。

可作为日常饮品长期饮用。

3. 桑叶蜜汁:将桑叶煮熟后与蜂蜜混合制成,具有降血脂、滋补肝肾等作用。

可每日适量饮用。

4. 莲子心茶:由莲子心、山药、苦瓜等中药制成,具有益气养阴、清肝明目的作用。

可作为调理血脂的保健茶饮。

三、中药调理血脂的使用方法1. 冲剂服用:将中药剂量按照医生的指导加水冲煮,取汁液后适量温服。

2. 煎煮饮用:将中药材加入水中煮沸,再慢慢煲煮片刻,留取煎煮液饮用。

3. 煲汤炖煮:将中药材和其他食材一同放入炖盅中,加入适量的水,炖煮1-2小时后即可。

4. 捣敷外用:将中药材研磨成粉末,加水搅拌均匀后外敷于患处。

注意事项:中药的使用方法和剂量需根据个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切勿随意更换、增减或延长用药时间。

综上所述,中药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在调理血脂问题方面拥有独特的优势。

通过温通经络、活血化瘀、排毒养颜和调节脂肪代谢等作用,中药可以起到很好的调理作用。

中医对高血脂的解释

中医对高血脂的解释

中医对高血脂的解释
高血脂是指血液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脂质含量过高的一种病症。

中医认为,高血脂是由于肝气不舒、脾虚湿浊等原因导致的内在失调所致。

中医治疗高血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调理气血:通过调理气血,增强体内的正气,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达到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的目的。

常用药物有当归、黄芪、白术等。

2. 清热解毒:中医认为,高血脂与体内湿气过重有关,因此需要清热解毒来消除湿气。

常用药物有黄连、栀子、连翘等。

3. 调理肝气:肝主疏泄,若肝气郁滞,则会影响胆固醇代谢和排泄,进而导致高血脂。

因此需要通过调理肝气来缓解这种情况。

常用药物有柴胡、枸杞子、丹参等。

4. 调理脾胃: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若脾胃虚弱,则会导致湿气滞留,从而引发高血脂。

因此需要通过调理脾胃来改善这种情况。

常用药物有党参、山药、陈皮等。

总的来说,中医治疗高血脂强调的是整体调理,通过调理气血、清热解毒、调理肝气和调理脾胃等多个方面来达到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的目的。

同时,中医也注重预防和保健,建议人们平时要注意饮食卫生、保持心情舒畅、适当运动等。

中药降血脂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中药降血脂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是 由于血液 中的脂肪含量过多,导致机体出现动脉 粥样硬化性
的 主 要 成 分 ,其 吸 收 、合 成 、排 泄 、分 解 以及 胆 固 醇 的代 谢 等
们将 治疗 药物转移 到天然药物上 ,尤其是传统的中药成分。中
药具有药 源丰富、不 良反应小、临床治疗效果肯定等优势 ,并 且 ,又有 多种降血脂作用途径 ,可各个方剂联合使用 ,不增加 药物毒性 …。 因此 ,受 到 临床医生及 患者 的青眯 ,具有 广泛 的使 用前 景。根据 中 医理 论研究 显示 ,高脂血 症属 于肝 肾虚
所 谓血 脂 主 要 是 指 自身 血 液 所 含 有 的 脂 类 成 分 ,可 概 括
为 :三 酰甘 油、胆 固醇 、B一脂蛋 白、磷 脂和游 离脂酸等 。高 脂 血症 又称 高脂蛋 白血症 ,同脂类相结合的蛋自质 ,如低密度 脂 蛋 白、高 密度脂蛋 白以及极低密度脂蛋 白等 ,发病诱 因主要
激 ,容 易诱 发机体 出现心、脑血管疾病 。从中医角度来讲 ,高
脂血症 属 “ 胸痹 ” 、“ 血瘀” 、“ 中风 ” 、“ 眩晕 ” 、“ 消渴 ” 范
P h a r m a c y ,t h e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H o s p i t a l o fL i n y i C o u n t y ,L i n y i 2 5 1 5 0 0 ,C hi n a
【 A b s t r a e s e me d i c i n e s t y p e a n d t h e e f e c t i v e c o mp o n e n t s ,t hi s p a p e r d i s c u s s e s he t me c h a n i s m o f a c t i o n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降血脂的中草药

降血脂的中草药

(1)单方。

近年来临床上用于降血脂的单味中草药有:泽泻:国内和日本对高血脂症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均提出本药有良好的降血脂作用。

据上海、杭州等地治疗高胆固醇血症135例,高甘油三酯血症127例,其有效率分别为88%、72%,实验研究表明,泽泻可明显抑制兔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及其血胆固醇的含量,可抑制小鼠肠对胆固醇吸收及体内胆固醇合成,有助于胆固醇的运转和排泄。

具有干扰胆固醇的吸收、分解和排泄作用。

山楂:国外应用山楂属植物制成各种制剂,用于治疗高脂血症及冠心病已多年。

国内证明山楂的醇制剂、浸膏总皂甙,对实验家兔之动脉粥样硬化有降压降脂作用,可减轻脂类的沉积。

灵芝:实验研究表明灵芝有较好的降血脂作用,并能减轻实验性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程度及延缓其形成。

国内福建、北京、江西、南京均报导灵芝片剂及灵芝糖浆有降低血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的作用。

首乌:上海、新疆等地以首乌治疗高胆固醇血症208例,有效率为86.7%、61.8%,本品主要抑制肠道吸收胆固醇,并促进血浆中胆固醇的运输和清除。

此外,首乌还能促进纤维蛋白原的裂解,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发生。

决明子:据报道有用决明子煎剂、糖浆片剂治疗高胆固醇血症100例,总有效率为98% ,实验证明决明子具有抑制血胆固醇升高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作用。

其降脂作用可能与决明子所含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等有促进肠管运动、抑制胆固醇吸收有关。

茵陈:天津等地以茵陈代茶饮或片剂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共104例,发现本品有明显的降低血胆固醇作用。

茵陈中所含的香豆素类有降脂活性,可降低动物血清胆固醇,使主动脉硬化减轻。

虎杖:虎杖所含大黄素成分,可减少外源性胆固醇过多进入体内。

动物实验表明虎杖有明显的降脂作用。

临床报道有用虎杖治疗高血脂症124例,其降胆固醇有效率为47.1%~100%,其降甘油三酯有效率为27.2%~83.3%。

蒲黄:动物实验证明蒲黄可明显减少胆固醇在肠道的吸收,促进其在粪便中排出,并有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及降低血清固醇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高血脂症的中医发病机制目前,在治疗高脂血症方面,中医采用天然药食两用药材研制成的降脂中药,因其具有降脂作用确切,毒副作用小,材料容易获得且价格便宜等优势,近来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就中医认识来讲,高脂血症的临床表现为形体多肥胖,头晕头重,胸脘痞闷,肢麻沉重,苔白腻,脉弦滑。

中医无高脂血症的病名,根据高脂血症产生的原因、致病特点和所致疾病,可以将其归纳到祖国医学中的痰浊、血瘀中去,进行辨证施治。

临床和实验研究也证实了高脂血症与痰浊、血瘀有十分相似的地方。

中医认为脾为生化之源,脾主运化既运化水谷精微化生气血,又可运化水湿,调节人体的津液代谢,此外,中认为高脂血症患者多以肝肾阴亏多见,阴虚则肝热,易致气滞痰凝,这也是高脂血症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2 降血脂中药的种类降脂中药药效研究经过十多年的研究,发现有降脂作用的中草药有几十种。

从效果看,降血脂作用主要表现在降低胆固醇。

①降胆固醇为主的中药:蒲黄、泽泻、人参、五加皮、灵芝、当归、川芎、山楂、沙棘、荷叶、薤白、大豆、陈皮、半夏、怀牛膝、柴胡、漏芦等。

②降甘油三醋为主的中药:大黄、绞股蓝、何首乌、银杏叶、女贞子、三七、枸杞、冬虫夏草、桑寄生、葛根、水蛭、茶叶、大蒜、姜黄、虎杖、决明子、马齿苋、月见草等。

3 中药降血脂作用机制3.1 抑制胆固醇吸收。

三萜类化合物中药,如泽泻能影响脂肪分解,使合成胆固醇的原料减少而起到降血脂,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和脂肪肝的功效;含甾醇类植物与动物性固醇的化学本质一样,如豆类、蒲黄、海藻等多含有谷甾醇、豆甾醇、菜油甾醇等植物甾醇,在肠道中可与动物性固醇竞争,从而减少胆固醇的吸收;含有醌类化合物的中药能促进肠蠕动,导致轻泻,如大黄、决明子、何首乌等可减少胆固醇的吸收;另外,中药中所含的纤维素、琼脂、果胶等都能减少胆固醇的吸收,而起到降血脂的作用。

3.2 促进胆固醇排泄。

胆固醇被脂蛋白转运到肝脏后,90%转化为胆汁酸,排入肠道,经肝肠循环,其中大部分被重吸收,只有小部分随粪便排出体外。

而疏肝利胆的中药如柴胡、茵陈、姜黄、黄连、枳壳、蒲黄等均有促进胆汁排泄的功能,从而降低血脂。

3.3 调整血脂代谢。

如蜂王浆能提高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促进胆固醇的转化和清除;人参对人体许多功能有双向调节作用,能调节多种细胞中cAMP (环磷酸腺苷)的含量,cAMP可促进脂类分解代谢,减少脂质在血管壁内沉积;灵芝则通过抑制脂质的结合转化作用而使血脂降低;其他如冬虫夏草、女贞子、山楂等补益中药,均可调整血脂代谢而降血脂。

4.地龙降血脂的原理。

4.1溶解新鲜及陈旧性血栓:血栓是血管中的“定时炸弹”,堵在脑部导致脑梗,堵在心脏,导致心梗、心绞痛。

活性地龙蛋白富含纤溶酶、纤溶酶原激活物和胶原酶,不仅能溶解新鲜血栓,还能溶解陈旧性血栓,对心脑血管病的预防,中风后遗症的康复意义重大。

DxU6MCW。

ieetIEH。

qZPKzGL。

4.2改善全身微循环:活性地龙蛋白能溶解微血管内的微栓,让硬化的微血管恢复弹性,从而解除微血管的堵塞、扭曲变形情况,改善微循环;VA7AZzi。

3gZcfx5。

wqSR3mS。

4.3软化血管,稳定斑块:活性地龙蛋白所含的纤维蛋白溶解酶和其它活性物质,能溶解粥样硬化管壁上纤维蛋白网状物,促进血管内皮细胞DNA的合成,使损伤的血管壁得以修复,恢复血管弹性,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和阻止动脉硬化的病程。

mb9811o。

5LWxd24。

63hGLe2。

4.4建立侧枝循环,改善心脑供血供氧:活性地龙蛋白是地龙中的再生物质,能激活血管内皮细胞的分化特性,促进微血管再生,为病灶区的心脑组织开辟新的血液通路,建立侧枝循环。

DAzjjkT。

WVn1d2I。

LrlWFXr。

4.5双向调节血压:通过恢复血管弹性、溶解血栓、改善微循环,即可降低血流外周阻力,从而具有双向的稳定血压的作用。

JXO5njY。

UnzTWbM。

rSakHPT。

4.6降低血粘:活性地龙蛋白可减少血红细胞与白细胞的粘附,从而降低血液粘稠度。

5.蒲黄降血脂原理及蛋白含量蒲黄能防止喂饲高脂动物的血清胆固醇水平增高,并能增加喂饲高脂家兔的粪便胆固醇。

该作用除抑制肠道吸收胆固醇、增加粪便胆固醇外,可能还与影响体内胆固醇代谢有关。

将蒲黄油、蒲黄残渣及蒲黄花粉分别喂饲食饵性高胆固醇血症家兔,结果蒲黄花粉的降血脂作用最为明显。

给饲以高脂饲料的家兔每日每只加服蒲黄16g,12周后停饲高脂,继续服用蒲黄4周,给药组不仅血清胆固醇迅速下降,9周即达正常浓度,而且主动脉壁胆固醇含量减少,病变减轻。

心肌内小动脉扩张,血流增加,代谢旺盛,心肌营养改善,斑块形成较少;电镜检查,可见多数兔主动脉内皮完整光滑,内膜下层正常,仅偶见极少量的细胞浸润和脂质沉积。

6.泽泻降血脂的原理泽泻的脂溶性部份对实验性高胆固醇血症家兔有明显的降胆固醇作用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由其中分离得的泽泻醇A、B及泽泻醇A、B、C的乙酸酯,除泽泻醇B外,都有显着的降胆固醇作用。

以0.1%的含量加入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的饲料中,可使血胆固醇下降50%以上,其中以泽泻醇A-24-乙酸酯作用最强。

泽泻的乙醇提取物、乙醇浸膏的乙酸乙酯提取物等,对实验性高胆固醇血症家兔和大鼠都有降血脂作用。

乙酸乙酯提取物和其不溶于醋酸一水中的残留部分作用最强。

醋酸乙酯提取物每日口服1g/kg,对饲以普通饲料的正常大鼠亦有明显的降胆固醇作用。

用同位表标记法证明,泽泻醇A有抑制小鼠小肠酯化胆固醇的能力,并可使胆固醇在大鼠小肠内的吸收率降低34%,但不影响亚油酸的吸收。

6gMt3Nb。

eEczJ8z。

Qv0ak4a。

7.人参降血脂的原理降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人参特别是人参皂甙 Rb2 能改善血脂,降低血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动脉硬化指数,对于高脂血症、血栓症和动脉硬化有治疗价值。

9WQv9I9。

GhM197t。

j4hxxW8。

人参皂甙对正常动物的脂质代谢有促进作用,能使胆固醇及血中脂蛋白的生物合成、分解转化、排泄加速,最终可使血中胆固醇降低,而当动物发生高胆固醇血症时,人参皂甙均能使其下降。

人参茎叶皂甙和人参多糖对高脂血症大鼠亦有降血脂作用。

红参粉、人参皂甙 Rb2、Rc、Rg1、Rb1,特别是 Rb2 使血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有较好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人参皂甙亦有预防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人参皂甙 Rb2 对高胆固醇饲料喂养的大鼠,能使其总胆固醇、游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动脉硬化指数改善,一次腹腔注射即有效果,多次用药作用更显著。

研究证明人参皂甙 Rb2 对胆固醇有异化作用和促进排泄作用,对甘油三酯则促进其转入脂肪组织中。

Dwj6HjE。

OHuZSA5。

tE0knXt。

人参对健康人及高血脂病人均有降血脂作用。

对5名健康人和6名高脂血症患者口服红参粉1周后,血清胆固醇无明显降低,但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指数显著下降。

对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也能使血清甘油三酯明显降低。

tI8ZVfS。

FoBCaDm。

Fq7PtNZ。

7.五加皮降血脂的原理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刺五加总黄酮对垂体后叶素引起的豚鼠急性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也能增加家兔离体心脏的冠脉血流量.刺五加全草水溶液在增加冠脉流量的同时, 亦有轻度减慢心率和抑制心收缩力的作用, 水溶性黄酮类物质是产生扩冠作用的有效部分.刺五加对兔注射垂体后叶素引起的急性心肌缺血所致 T 波升高和心率减慢, 有一定改善作用, 但对ST 段无明显影响.刺五加能减弱家兔心肌缺血组织的损害, 促进表面细胞的再生和心肌梗死区域的恢复.lfdrSEP。

Xi2wCRk。

K09uAF2。

动物实验证明: 刺五加提取物皮下或静脉注射能扩张脑血管, 改善大脑供血量.醇浸水溶液静注能使血压下降, 再重复给药无快速耐受现象.刺五加总黄酮亦有降压和扩张末梢血管的作用.刺五加对血压有调整作用, 既可使猫的低血压恢复正常, 亦可使肾上腺素引起的兔高血压降至正常范围.刺五加提取物及其茎叶的乙醇提取液对血小板聚集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可明显抑制 ADP 和胶原诱导的动物血小板聚集p7UBEX4。

oCwP0Ni。

i07Hf6v。

8. 川芎降血脂原理川芎为伞形科植物川芎(1igusticum chuanxiongHoG)的干燥根茎。

对脑血管功能具有保护作用,有降低血脂、纤维蛋白原、增加红血栓的溶解率,对某些血栓性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且在一定程度上减弱血栓增长趋势,对血栓形成有抑制作用。

对钙离子也有拮抗作用及改善血液流变作用;临床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但其特点为大剂量。

wIzR5s8。

trCYmrf。

6yXd02L。

9.何首乌降血脂原理通过实验饲喂大鼠,研究何首乌提取物对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何首乌提取物能有效降低大鼠血清中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含量及LDL—C HDL—C比值,而HDL—C含量和HDL—C TC比值明显升高。

10.女贞子降血脂原理女贞子粗粉20g/只拌入食料中喂饲,对实验性高血脂症兔可降低血清胆甾醇及甘油三酯含量,并使主动脉脂质斑块及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形成消减女贞子成分齐墩果酸30mg/kg拌入饮料喂饲大鼠,0.4%齐墩果酯混悬液11.三七降血脂原理三七具有活血散瘀功效,能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

有效成分是三七皂苷,主要是人参三醇苷Rg1。

三七总皂苷(PNS)于大鼠体外或家兔体内,均能显著抑制胶原、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大鼠静脉给药能抑制实验性血栓的形成。

在凝血酶诱发的大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模型,静脉注射Rg1能显著抑制血小板的减少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的增加,表明具有抗DIC,减少凝血因子消耗的作用。

高黏血症或(和)高脂血症的病人服用生三七粉可显著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含量。

三七抑制凝血酶诱导的从纤维蛋白原至纤维蛋白的转化,并能激活尿激酶,促进纤维蛋白的溶解。

QCqYSjr。

Dy1HYTC。

1S4vxKR。

以上作用表明,三七抗血栓形成作用环节包括了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血酶和促进纤维蛋白溶解过程。

三七能提高血小板内cAMP的含量,减少血栓素A2的合成,抑制Ca++、5-HT等促血小板聚集的活性物质释放,发挥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有资料表明,家兔静脉注射或喂饲PNS每日200mg/kg,需连续20天才出现明显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提示临床用三七治疗血栓性疾病起效较缓慢。

11.决明子降血脂原理对血脂的作用决明子散有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作用;亦有降低大鼠肝中甘油三酯和抑制血小板凝聚的作用.亦有报告指出, 决明子对高胆固醇血症的小鼠血清总胆固醇水平无影响, 但能增加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及提高 HDL-C/TC 的比值, 即明显改善体内胆固醇的分布状况, 对于胆固醇最终转运到肝脏作最后处理十分有利.fjT7Sv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