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尔吉斯斯坦两次革命之共性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合集下载

浅谈白俄罗斯成功应对三次“颜色革命”的原因及启示

浅谈白俄罗斯成功应对三次“颜色革命”的原因及启示

席卷欧亚、北非的“颜色革命”浪潮, 不承认选举结果,欧安组织对白俄罗斯
让区域国家产生了警惕,纷纷采取应对 政府暴力驱散群众的行动表示谴责,并
措施,但由于国际国内政治格局及地缘 要求白俄罗斯政府释放反对派总统候选
政治的影响,一些“边缘地带”上的国 人 , 白俄罗斯当局成功制止了第二次
家,如格鲁吉亚、乌克兰、白俄罗斯等, “颜色革命”。
总统普京第一时间向卢卡申科道贺,并 政府未采取防疫措施,民众诉求无果,
表示白俄罗斯总统选举过程合法、公平、 也加入反对派抗议卢卡申科的队伍。抗
议持续近一个月,卢卡申科依靠强力部 门 和 俄 罗 斯 的 支 持, 基 本 上 稳 住 了 局 面 , 美欧的“颜色革命”计划最终破产。
二、白俄罗斯成功应对“颜色革命” 的主要原因
有推行“休克疗法”,民众早已习惯 态领域的安全,教育人民认清西方国家 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享受和平稳定的生活。其邻国乌克兰 对我国进行“颜色革命”的本质,揭露 (作者简介:刘雷明,武警指挥学院硕
于 2004 年 和 2013 年 的 两 次“ 颜 色 革 其对我实施西化分化图谋,牢固树立总 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战役战术)
人口总数的 8.3%。在传统历史文化中, 中,将中国定义为唯一构成持久挑战的 治的影响 [J]. 世界知识,2020.
白俄罗斯族与俄罗斯族习俗相同,文 竞争对手,对我实施全方位、多领域战
[2] 刘 丹 .“ 俄 白 联 盟 国 家”20 年
化同源,不存在尖锐的族群矛盾。白 略对抗。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 历史嬗变与发展趋势 [J]. 俄罗斯学刊,
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
整顿、培养忠诚于政府当局的军警队
白俄罗斯及其周边大部分国家都是 兴,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

二次革命和两步走

二次革命和两步走

二次革命和两步走思政专业0901班09519039杨璐二次革命和两步走一·“二次革命”和“两步走”思想1·“二次革命”论。

“二次革命”论这一观点的错误在于:一是把中国革命过程中两个紧密相联的阶段割裂开来,没看到两者之间的联系,要在两个阶段之间硬插进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和发展资本主义的阶段;二是这种观点自动放弃了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和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以后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是保证革命继续向前发展、保证社会主义革命取得最终胜利的重要保证。

2·“两步走”思想。

毛泽东根据中国社会的性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认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国家;第二步,使革命继续向前发展,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3·.“毕其功于一役”。

这一观点混淆了二者之间的界限,企图把两种不同性质的革命阶段并作一步走,一举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这种观点,只看到两者之间的联系,忽视了两者之间的区别。

二·“二次革命”与“两步走”的异同(1)“二次革命论”非常明确地规定了当时革命的资产阶级性质,不同于“一次革命论”主张过早的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错误,但是它却过分强调资产阶级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地位和作用,认为无产阶级只能处于助手和帮手的地位,否则就会改变民主革命的性质,从而没有明确无产阶级领导权,没有明确民主革命的“特殊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也就不可能正确揭示“两个革命”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次革命论”的“左”倾冒险主义在正确认定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同时,本能的将资产阶级作为民主革命的对象,从而混淆了革命性质,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毕其功于一役”,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实际上取消了民主革命。

中国外交的总体布局.

中国外交的总体布局.

国外交的总体布局中处于”首要”地位,中国的周边包括六大“板块”,分别是中亚、南亚、东南亚、东北亚,以及西亚与南太平洋的部分地区.可将这六块地区统称为中国的“大周边”。

当前中国周边地区的多个国家政局动荡不定,多个地缘方向滋生乱局,周边不稳趋于常态化、持久化、复杂化与联动化。

周边形势动荡既有自身矛盾错综复杂的“内因”,也有大国角逐与干涉的“外因”。

周边动荡加剧对中国构成诸多严峻挑战,中国应加快制定”大周边战略”.通过积极、有效、妥善应对周边不稳,不仅为自身持续与完全崛起营造更加有利的周边环境,而且也为周边的和平稳定与世界的和平发展做出应有的重要贡献。

一、周边出现哪些动荡中亚不稳以吉尔吉斯斯坦政局异动最为突出。

201 o年4月7日,吉尔吉斯斯坦政局发生突变,首都比什凯克爆发大规模反政府示威.在2005年靠所谓”颜色革命”上台的巴基耶夫政府被一举推翻,以奥通巴耶娃为首的反对派宣布成立临时政府。

巴基耶夫先是逃往南方.后流亡国外。

而临时政府也一直难以有效掌控巴基耶夫具有传统影响的南方地区。

6月10日.吉尔吉斯斯坦南方重镇奥什的吉尔吉斯族与乌兹别克族之间爆发大规模族群骚乱,造成严重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大量乌兹别克族难民逃往邻国乌兹别克斯坦避难。

吉临时政府先后向俄罗斯与美国提出求援.但俄罗斯除了加强其在吉军事基地戒备外一直按兵不动。

中国政府展开了大规模的撤侨行动。

6月27日,吉就新宪法举行“全民公决”,新宪法规定吉将由总统制改为议会制,公决获得高票通过。

7月3日.吉临时政府总理奥通巴耶娃宣誓出任”过渡时期”总统,任期到2011年底。

吉议会选举定于2010年1 o月举行,吉政局演变前景仍然存在着不小的变数。

南亚则有多个国家政局剧烈动荡。

阿富汗首当其>中.巴基斯坦紧随其后。

美国奥巴马政府强力实施“阿富汗——巴基斯坦新战略”.大举增兵阿富汗,对巴基斯坦一再实施越境打恐,引发极端势力与恐怖组织强烈反弹.致使南亚恐怖袭击活动有增无减。

形势与政策试题及参考答案

形势与政策试题及参考答案

2、简述当前影响两岸关系发展的因素、两岸关系的展望及对策。

答:2008年以来,在国共两党和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台湾局势发生了积极深刻变化,国民党在“立委”和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相继取得压倒性胜利,“台独”政权被终结,“法理台独”的现实威胁大大降低,两岸关系发展出现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势在必行。

影响两岸关系发展的几个因素:(1)台湾政局的发展岛内政局历来是影响两岸关系发展的最直接因素;(2)两岸经济融合能否刺激台湾经济快速走出困局;(3)台湾“主体意识”的发展趋势;(4)美国对两岸关系发展的态度;两岸关系发展的对策军事科学院台海研究中心主任白光炜认为,未来一段时期内,两岸关系将从热络的大发展进入到一个相对摩擦多一些、雷区多一些的状态,这是向正常交往的自然过渡。

这一历史过程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其发展必然是曲折中前进、螺旋式上升。

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秘书长郑剑说:“两岸关系发展迅速,但与此同时,影响两岸关系顺利前进的各类问题和障碍也有所暴露,各种思想观念出现新的交锋,统一与反统一矛盾上升,‘台独’与反‘台独’斗争犹存,岛内各类政治势力内部围绕两岸关系发展方向、路线、策略的争论、角力也如火如荼。

”两岸关系发展的对策(1)坚持“九二共识”原则;(2)建立互信,搁置争议(3)建立制度性协商机制(4)深化两岸经贸文化交流3、2009年下半年经济形势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我国经济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09年下半年经济开始回暖,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各项经济数据持续增长,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稳定增长,第三产业增加值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态势良好。

(1)政府主导型投资虽然可以在弥补短期需求不足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并不是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良药,政府无法替代市场成为经济增长的保障。

(2)居民住房贷款呈现出加速增长态势,更大规模的资金随之流入房地产市场。

(3)银行系统的存款余额大幅增长。

股票市场的净流入和信贷资金的流入数据较大。

论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

论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

论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摘要:尽管冷战结束后,当今的时代主题是和平与发展,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比较稳定,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仍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威胁;如何认识和应对中国目前和将来的周边安全环境,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顺利进行。

关键词:中国外交周边安全环境安全战略正文:冷战结束后,尽管当今时代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但是随着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由于主权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引发的各种纷争接连不断,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造成了不利影响。

在这种情形下,如何应对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如何趋利避害,确保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顺利进行,值得我们认真研究与探讨。

一、周边形势变化及其影响(一)地区大国力量不断上升,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相对下降近年来,中国、印度、俄罗斯在世界经济格局中迅速崛起,正在改变亚太地区的力量对比。

中国经济在过去25年中,年均增长10%。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已跃居世界第四位。

中国的发展模式越来越受到世界的青睐,国外学者甚至指出“北京共识”已取代“华盛顿共识”。

印度过去12年的年均经济增长率达6.1%,过去3年平均增长率超过8%,被视为世界最具潜力的新兴市场之一。

印度的发展成就及其被西方偏爱的民主体制使其成为美国等西方国家竞相拉拢的对象。

印度正把握时机试图走出南亚,扩大其在亚洲乃至全球的影响。

俄罗斯国力日渐恢复,正利用其能源资源扩大其在亚太和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恢复其世界大国的地位。

此外,日本也走出经济长期低迷的阴影,开始向“政治大国”道路迈进。

与此相对,曾在亚太地区长期居主导地位的美国,由于忙于反恐战争并深陷伊拉克泥淖,对亚太地区发生的剧烈变化显得有心无力,除继续强化其主导的双边安全同盟外,无法找出适当的应对之策,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呈相对下降之势。

地区力量对比的变化,引发相关国家新的政策调整。

美日军事同盟进一步加强,美印关系迅速提升,中俄关系日趋巩固,中印关系不断改善,日印逐渐接近。

吉尔吉斯斯坦动荡:俄美欧的作用、对中国的影响

吉尔吉斯斯坦动荡:俄美欧的作用、对中国的影响
俄 、 、 在 吉 事 态 发 展 中 的 作 用 和 影 响 , 局 势 发 美 欧 吉
冲击 是 比较 严 重 的 : 多项 目停 建 , 少企 业 关 门 ; 许 不 大批在 俄罗斯 、哈 萨克斯 坦等 国打工 者 因失业返 回 家 乡 , 吉 的外 汇 收入 直线 下跌 ; 使 吉货 币急 剧 贬值 ; 20 0 9年 吉 经济 增 长率 由上 年 度 的 8 %大 幅跌 落 到 . 4
23 . % 截 止 到 2 1 0 0年 5月 1日 , 尔 吉 斯 斯 坦 的 国 吉
展前 景及 对 中 国 的影 响 , 海 合作 组 织对 吉 事 态 的 上
应 对等 问题 做一分 析 。
家外债 达到 2 . 6 美元 , 38 亿 4 占到 国家 G P的一半④ D 。


吉 尔 吉 斯 斯 坦 局 势 动 荡 的根 源
高 10 4 0 。 5 %一 0 % 甚至 开 始 征收 不 动产 税 , 机服 务 手 费、 天然气 、 品和 烟草等 价格也 有上 涨 。这种 竭泽 食 而 渔 的政策 , 疑使 原 本 就脆 弱 的 国民经 济 雪上 加 无 霜, 不堪 重 负 、 于 导致 失 望 的 民众再 次 涌 向街 头 终
下 , 水 、 、 暖 等 直 接 关 系 到 民 生 的产 品 价 格 提 将 电 供
系 列 内外 因素 交互 作 用 导致 的必 然 结果 , 中诸 多 其
根 源性 因素与 五年 前惊人 的相 似 。 首 先 , 济 停 滞 和 人 民 贫 困 。 0 5年 3月 , 尔 经 20 吉 吉 斯 斯 坦 的 下 层 民 众 于 对 国 民 经 济 困 境 的 不 满
壑 零
吉尔吉斯斯坦动荡: 俄美欧的作用、 对中国的影响

两次工业革命分别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

两次工业革命分别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

5.对垄断组织旳评价不正确旳是 A.是适应生产力发展旳要求而产生旳 B.促使生产力得到更,推动了资本主义列强加紧对外侵略扩张 6.19世纪晚期开始利用旳新能源有①煤②石油③电力④核能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7.按因果关系排列下列各选项,正确旳顺序是 ①生产力发展②第二次工业革命③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④帝国主 义形成⑤垄断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⑤④ C.②①③⑤④ D.②①③④⑤ 8.19世纪晚期推动石油开采业发展和石化工业产生旳直接原因是 A.电力旳广泛应用 B.内燃机旳发明 C.飞机制造业旳发展 D.垄断组织旳出现
3.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旳影响表述不正确旳是 A.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 B.垄断资产阶级更多旳干预国家经济、政治生活 C.资本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世界狂潮 D.自由主义思想出现 4.第二次工业革命旳背景不涉及 A.欧美资本主义制度确实立 B.自然科学研究旳重大突破 C.世界市场旳初步形成和扩大 D.垄断资本家干预国家经济生活
1.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旳特点是 ①主要发生在基础工业和重工业领域②科技含量大为提升③ 推动垄断资本主义形成④确立了资本主义在世界旳统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旳深远影响是 A.生产和资本旳集中产生垄断 B.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旳迅速发展 C.使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旳不平衡性加剧 D.增进了资本主义国家旳对外扩张
两次工业革命分别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欧美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半封社会;与此同步中国近代工业 产生,落后旳中国开始了向西方学习旳历程。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旳 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半封社会,西方旳侵略,进 一步崩溃了中国自给自足旳自然经济,为中国民族资 本主义旳发展发明了条件,伴随中国民族危机旳不断 加深,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不断高涨。

梅开三度的吉尔吉斯斯坦“革命”及其政局走向

梅开三度的吉尔吉斯斯坦“革命”及其政局走向

梅开三度的吉尔吉斯斯坦“革命”及其政局走向作者:李自国来源:《世界知识》 2020年第22期文/李自国10月4日,吉尔吉斯斯坦举行议会选举,16个政党参与角逐,最终只有四个政党入围。

选举中乱象丛生,未进入议会的政党支持者上街抗议,引发吉第三次政权非正常更迭。

10月15日,吉总统热恩别科夫被迫辞职,反对派领导人扎帕罗夫成功上位。

吉眼花缭乱的政局变化既引人关注,更令人深思。

选后政坛乱象吉尔吉斯斯坦议会选举催生的政坛乱象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街头政治“高效治国”。

10月4日议会选举结束,吉次日发生街头抗议。

仅仅过了一天,吉中央选举委员会就宣布,议会选举投票结果无效。

10月9日,总统热恩别科夫试图反击,但在仅有2000人的街头示威下很快就败下阵来,于10月15日宣布辞职。

这次街头政治抗议规模不大,但“效果极佳”,说明吉仍没摆脱街头斗争夺取政权的老路。

乱局中缺乏有担当的人物。

10月6日,总理博罗诺夫和议长茹马别科夫宣布辞职。

同一天,吉纳伦、塔拉斯和伊塞克湖三州州长辞职。

仅过了四天,刚当选的“新议长”阿卜杜勒达耶夫又宣布辞职,吉议会只得再度举行投票,议员伊萨耶夫被选举为新议长。

热恩别科夫辞职后,本应接位的伊萨耶夫“撂挑子”,最后由总理扎帕罗夫兼任代总统。

10月20日,首都比什凯克市的市长又请辞。

乱局之下,不仅热恩别科夫没有担当,政府要员也纷纷“明哲保身”。

出现“戴罪”总理和代总统怪象。

10月6日晨,被监禁的前总统阿坦巴耶夫、前总理伊萨科夫、前议员扎帕罗夫等被抗议人群释放。

6日当天,扎帕罗夫就被推选为吉代总理,14日正式出任总理,15日又成为代总统。

扎帕罗夫于2017年8月因指挥劫持人质和试图暴力夺权罪被判处11年半监禁。

10月9日,也就是其正式成为代总理的那一天,吉高等法院新闻局称,并没有宣判其无罪,相关案件需要重审以推翻之前的判决。

直到10月20日,高法才宣布判处扎帕罗夫无罪。

这就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有罪判决尚未撤销前,总理兼代总统居然是一名“罪犯”。

吉尔吉斯斯坦独立日

吉尔吉斯斯坦独立日

吉尔吉斯斯坦独立日吉尔吉斯斯坦独立日: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在每年的8月31日,吉尔吉斯斯坦都会庆祝独立日,这是一个重要的节日,纪念着吉尔吉斯斯坦于1991年从前苏联独立出来。

这个国家位于中亚地区,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吉尔吉斯斯坦的独立日也成为了展示国家魅力和自豪感的时刻。

回顾历史,吉尔吉斯斯坦的独立并非一蹴而就。

在苏联时期,吉尔吉斯斯坦是一个加盟共和国,受苏联中央政府的控制。

然而,随着苏联解体的浪潮,吉尔吉斯斯坦的民众渴望自主决策和自由发展的呼声越来越高。

1991年8月31日,吉尔吉斯斯坦正式宣布独立。

这一天成为了吉尔吉斯斯坦历史上的里程碑,标志着国家迈向了全新的未来。

独立后,吉尔吉斯斯坦开始积极发展自己的经济、政治和社会体制,努力实现民主、自由和繁荣。

吉尔吉斯斯坦的独立日庆祝活动通常包括各种文化表演、游行和庆祝活动。

人们身着传统服饰,歌舞表演和音乐会在各个城市和乡村上演。

这些活动不仅展示了吉尔吉斯斯坦的多元文化,也加强了国家的凝聚力和民族团结。

吉尔吉斯斯坦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

在独立日期间,人们会展示传统手工艺品、美食和音乐。

这些传统文化元素的传承和保护,成为了吉尔吉斯斯坦人民的共同责任。

通过庆祝独立日,人们不仅能够回顾历史,还能够传承和弘扬吉尔吉斯斯坦的文化传统。

然而,吉尔吉斯斯坦的独立之路并不平坦。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吉尔吉斯斯坦经历了政治动荡和社会转型的阶段。

尽管如此,吉尔吉斯斯坦人民始终保持着对独立和自由的追求。

他们努力推动国家的发展,改善民众的生活条件,并且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积极的作用。

展望未来,吉尔吉斯斯坦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民主建设是吉尔吉斯斯坦发展的关键领域。

政府和人民需要共同努力,制定并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以促进吉尔吉斯斯坦的繁荣和稳定。

此外,吉尔吉斯斯坦还需要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扩大对外交往和贸易。

通过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吉尔吉斯斯坦可以吸取其他国家的经验和技术,推动自身的发展进程。

论影响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因素

论影响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因素

论影响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因素师范院地理系资环专业2010级2010501349摆洪亮前沿摘要: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是多层面的,涉及军事安全、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及非传统安全等等诸多内容,一般来说指传统意义上的周边安全环境,主要指周边政治和军事安全环境。

由于中国周边行为体及其与中国的互动关系始终处于变化、发展过程之中,因此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种动态现象。

从中长期的视角来看,以下几个因素是影响未来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基本走向的重要变量。

关键词:政治混乱、军事威胁、领土归属威胁、自身构成威胁1)大部分周边国家继续处于政治转型过程中中国周边国家的政治转型或者政局变化,是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中国及其周边国家(其中大多是新近获得主权国家地位的国家)都处于不同程度和类型的政治转型过程中,属于所谓的“转型带”国家。

其中一些国家的政治转型过程比较顺利、平稳,另外一些国家的转型过程则比较曲折、漫长,而且政治转型过程常常伴随着政治动荡,甚至发生流血冲突。

目前在中国周边地区只有少数国家已经完成或基本上完成政治转型过程,实现了政治、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的目标。

大部分国家都没有完成政治转型过程,其中有些国家出现了政局动荡的局面。

比如泰国自从2006年他信政府被军事政变推翻以来,该国政治局势就一直动荡不定,反他信的“黄衫军”与亲他信的“红衫军”之间的斗争持续不断。

2008年黄衫军示威活动导致两届政府在不到3个月内相继下台,而2010年红衫军的大规模抗议活动导致红衫军和军队发生流血冲突。

2007年缅甸发生僧侣大规模游行示威并遭武力镇压,2009年菲律宾发生数十名政界人士和新闻记者被政敌的武装分子绑架、杀害的事件,以及近年来巴基斯坦、尼泊尔等国政局的不稳定,都说明了相关国家在政治转型过程中遇到了很大困难,其政治转型过程还将比较长期地持续下去,未来类似的政治动荡局面很可能反复出现。

吉尔吉斯斯坦政权更迭的深层次原因及未来政局走向

吉尔吉斯斯坦政权更迭的深层次原因及未来政局走向

吉尔吉斯斯坦政权更迭的深层次原因及未来政局走向吴宏伟/文2010年05月21日15:21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0年4月7日,吉尔吉斯斯坦发生严重骚乱事件。

短短数天内,吉国内政局发生巨大变化。

原先一直稳固执掌政权的巴基耶夫总统几乎在一夜之间被赶下台,反对派迅速成立了临时政府并逐渐控制了局势。

吉尔吉斯斯坦在短时间内发生的变化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吉尔吉斯斯坦会发生如此严重的骚乱并导致巴基耶夫政府垮台?吉未来政局走向如何?这是很多人都在思考的问题。

事件的回顾此次吉尔吉斯斯坦骚乱事件的导火索源于巴基耶夫的一条逮捕令。

他于4月6日和7日逮捕了包括社会民主党主席阿勒马孜别克? 阿塔姆巴耶夫在内的数十名反对派政治家和积极分子,结果引发抗议者示威,并导致塔拉斯发生大规模骚乱。

到4月7日,骚乱已蔓延到多个城市。

纳伦州纳伦市反对派举行集会,要求现政权下台。

11时,纳伦市中心广场已聚集几千人并试图冲击州政府大楼。

一些政府执法人员宣布转向“人民的一边”。

示威者要求州长辞职或转向反对派,否则他们将攻占州政府大楼。

当天大约有1万多名反对派支持者从多个方向向比什凯克市中心进发。

巴基耶夫总统下令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并宣布实行宵禁,但事态迅速恶化。

愤怒的示威者占领了电视台、国防部等重要部门,并冲击总统府。

防暴警察鸣枪示警无效后开枪防卫,造成数百人伤亡。

在首都以外地区也发生政府机关大楼被抗议者占领的情况。

眼看大势已去,巴基耶夫逃离首都比什凯克,飞到南部贾拉拉巴德州自己的家乡避难。

反对派迅速成立了以奥通巴耶娃为首的“临时政府”,逐步控制了首都和北方大部分地区。

巴基耶夫与临时政府相互指责,认为对方应该对流血事件负责。

临时政府决定剥夺巴基耶夫豁免权,并向其发出最后通牒。

在国际社会的斡旋下,4月15日,巴基耶夫飞离贾拉拉巴德前往哈萨克斯坦并宣布辞去总统职务,从而使吉尔吉斯斯坦避免了发生内战的危险。

骚乱发生的深层原因这次吉政治局势突发动荡虽然是由反对派主要人物被捕引起,但最根本原因是吉独立以来逐步积累起来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自吉尔吉斯斯坦独立以来,受苏联解体的影响,经济下滑比较严重,人们的生活和过去相比也有很大幅度下降,至今仍没有多少改善和提高,这是吉近年来国内政治局势不断发生动荡的最主要原因。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目录一、内容概要 (3)1.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与特点 (4)2. 中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关联 (5)二、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6)1. 工业化进程的加速 (8)基础设施建设的推动 (8)产业结构的变化 (10)2. 对外贸易与投资的增长 (12)出口产品的升级 (13)引进外资和技术 (14)3. 经济增长的动力转换 (16)技术创新的作用 (17)消费市场的发展 (19)三、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0)1. 人口结构的变化 (21)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22)人口流动与城市化 (23)2. 社会观念的更新 (24)教育制度的变革 (25)女性地位的提升 (26)3. 环境问题的凸显 (27)工业污染的增加 (28)资源利用的挑战 (29)四、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政治的影响 (31)1. 政治体制的现代化 (32)中央集权的加强 (33)法律体系的完善 (35)2. 国际地位的提升 (36)工业实力的增强 (37)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 (38)五、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39)1. 科技创新的推动 (41)新兴产业的兴起 (42)传统文化的传承 (43)2. 教育文化的繁荣 (44)新式教育的推广 (46)文化产业的兴起 (47)六、结论 (48)1.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影响的总结 (50)2. 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51)一、内容概要工业技术的飞速发展: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到来,新的技术和生产方式如电力、化学工业、钢铁制造等领域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中国的工业生产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开始融入全球工业体系。

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工业革命带来了新的产业领域,促使中国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

传统农业社会逐渐转型为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社会,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和就业结构的转变。

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进步要求有完善的基础设施支持,如电力供应、交通运输、通讯网络等。

吉尔吉斯斯坦政府动荡简析——“郁金香革命”的再现?

吉尔吉斯斯坦政府动荡简析——“郁金香革命”的再现?
力下 , 巴基 耶夫 于 1 1月 7 日举 行制 宪 大会 , 于 1 月 9日签署 了重新 界定 议会 与 总统权 力 的宪法修 正 案 ; 并 1
但在此之后 , 议会与总统之间的矛盾无法解决 ,06年 1 20 2月 3 0日, 总理库洛夫及其领导的内阁集体辞职,
收稿 日期 :0 0 5 5 2 1 —0 —0
生 冲突被迫 辞职 ;06年 4月 2 20 9日和 1 月 2日反 对派 举行 两 次集 会要 求 总 统兑 现 承诺 ,1月 6日在 阿拉 1 1 套 地 区甚至 出现 了约 5千人 的抗议 集会 , 以在 宪政 问题 上 未 能履 行 承诺 为 由要 求 巴基 耶夫 辞 职 。在此 压 并
的对象 。这 究竟 是何原 因?俄 罗斯总 理普 京对 此一语 道 破 :我记 得 当年 巴基 耶夫 先 生上 台的时候 , 前 总 “ 对
统阿卡耶夫任人唯亲 、 在国家主要政治经济部门安插亲信进行了猛烈 的批评。我感觉, 巴基耶夫先生现正在 重蹈覆 辙 。 [l ”2
的确 , 五年前 被推 翻 的阿卡 耶夫 总统 和刚 刚被推 翻 的 巴基 耶夫 总统所 治理 的 国家都非 常相似 : 在进行 所
发生 过被称 为 “ 郁金香 ” 革命 ” 曾经作 为前总 理 、 对 派领导人 的 巴基耶 夫在 “ 独裁 、 腐败 、 的“ , 反 反 反 消除贫 困 、
实行 宪法改 革 ” 等一 系列 口号 中 , 民众 的簇 拥 下登 上 了总 统 的宝 座 。但 在 5年后 , 在 他却 成 为 了此 次 “ 革命 ”
首都宣誓就职 , 开始他的第二任总统任期, 直至发生此次“ 革命” 。 从根本上说 , 各派所争论的“ 修宪” 问题背后 , 实际反映了权力的监督问题。两次“ 革命” 因缺乏监督 中, 导致经济领域的违法违纪现象严重 , 更为严重的是在当权者 内部形成 了以总统为核心的官僚特权阶层和既 得利益集团: 五年前的那场“ 郁金香革命” 当时的阿卡耶夫 总统及其家族成员被指控有金融和职务犯罪等 ,

火药桶上的吉尔吉斯

火药桶上的吉尔吉斯

中 国人 熟 悉 的邻 居 , 是一 个 与 中国 在 却 历史 上 有特 殊 渊源 , 今 天有 着 特 殊 利 在 益 的国 家 。 历 史 上 ,今 天 吉 尔 吉 斯 斯 坦 的 疆 域 , 在 汉 、 两 个 时 代 被 纳 入 中 国 版 曾 唐
图 。 吉 尔 吉 斯 斯 坦 的 托 克 马 克 城 , 与 更 中 国 别 有 渊 源 。当 地 人 都 知 道 并 且 弓I 以 为 豪 的是 ,此 地 即 中 国唐 代 的碎 叶 城 ,
和 供 暖 等 价 格 上 涨 2 4倍 ,手 机 通 讯 费 、 ~ 香
甚 至 可 能让 极 端 宗教 势 力 形成 燎 原 之 势 ,
民族 冲突 扩 散至 邻 国。
烟 等 价 格全 面 上 调 , 百 姓 怨声 载 道 。 老 当 年 与 巴基 耶 夫 站 在 同一 战 壕 、 “ 在 郁 金香 革命 ” 起 过 巨 大 作 用 的 临 时 政 府 总统 中 奥 通 巴耶 娃 , 及 在 阿 卡 耶 夫 时 代 曾任 总理 以 的 库 洛 夫 , 是 南 方 力 量 的 代 表 , 巴基 耶 都 而 夫 的所 作 所 为实 在 让 同僚 们 寒 心 , 是 他们 于
家 之 间 的 战 争 ,整 个 中 亚 将 会 陷 入 战 乱 ,
有 化 ” 味 着 国有 资 产 流 失 , 国 有 化 ” 会 意 “ 则 意 味 着 垄 断 产 品 的价 格 大 幅提 升 。2 0 0 9年 底 , 基耶 夫 家族 控 制 的 国有 企 业 , 水 、 巴 将 电
尔 吉 斯 斯 坦 作 为 陆 上 通 道 把 中 亚 及 高 加 索地 区纳 入 中 国经 济 圈 的作 用 。 从 地 缘 政 治 而 言 , 亚 地 区 是 中 国 与 中 伊 斯 兰 、 罗斯 、 约 的 战 略 缓 冲 地 带 , 俄 北 而

“颜色革命”的原因及启示

“颜色革命”的原因及启示

“颜色革命”的原因及启示二十一世纪初,自塞尔维亚起,相继在格鲁吉亚、乌克兰、吉尔吉斯斯坦等前苏联地区爆发颜色革命,并形成澎湃之势。

本文试图通过对独联体国家和中亚第五爆发颜色革命的原因分析,用以指导我国的发展实践。

关键字:颜色革命;国内矛盾;新闻自由;选举政治什么是颜色革命?颜色革命,又称花朵革命,是指二十一世纪初期一系列发生在独联体国家和中亚地区的以颜色命名、以和平和非暴力方式进行的政权变更运动。

这些有着明确政治诉求的活动,背后一般都有外部势力插手的因素,经过社会动员,往往导致持久的社会对立和动荡,给执政者形成强大压力。

颜色革命的参与者们通常通过非暴力手段来抵制他们所认为的独裁政府,拥护民主、自由以及国家的独立。

他们通常采用一种特别的颜色或者花朵来作为他们的标志。

目前颜色革命已经在格鲁吉亚、乌克兰和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取得成功,因为没有采用军事手段,所以没有大规模的人员伤亡。

1.“颜色革命”的原因1.1 中国学者不同认识:1.1.1 对国内现状的不满。

复旦大学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主任赵华胜在《原苏联地区“颜色革命”浪潮的成因分析》中指出:【1】“在格鲁吉亚、乌克兰以及吉尔吉斯斯坦破坏性政治变革的诸多诱因中,公众对社会经济落后的不满是最为决定性的因素。

持续贫困以及经济停滞是上述三国持续存在的问题。

”在转型期间,这些国家的国民生产率以及生活标准遭遇了“雪崩式的倒退”,虽然三国的经济逐步恢复,但仍然无法与各自在苏联解体前的经济水平相比。

贫富悬殊巨大,民众不满情绪被弥漫于整个官僚系统的腐败——如不加掩饰的裙带关系、大肆挪用公款、猖獗的偏袒徇私、收受贿赂等——进一步强化,统治阶层和普通民众之间政治信任的崩溃为政治激进化及不稳定奠定了基础,而这又为外来者的寻机插手和干涉打开了大门,“贫穷、两极分化、腐败以及不公构成了颜色革命在前苏联地区扩散的社会背景”。

【2】赵主任进一步论证道,社会经济不平等以及官僚行为不端与“民族—地区”分化相互交织,这种分化在乌克兰和吉尔吉斯斯坦的政治历程中尤为明显,“亲西方的反对联盟受到西乌克兰人的绝对支持,而大多数东乌克兰人则赞同亲俄阵营”,他认为,“乌克兰的橙色革命便是‘民族—地区’断裂的喧嚣呈现”。

西式民主成“鸡肋”

西式民主成“鸡肋”

西式民主成“鸡肋”作者:丁佩华来源:《决策与信息》2010年第07期吉尔吉斯斯坦的“郁金香革命”陷入覆灭,这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试图在前苏联地区推行西式民主的失败,证明西式民主并不是解决世界各国发展问题的万能良药。

继2005年3月吉尔吉斯斯坦发生“郁金香革命”,时任总统的阿卡耶夫被反对派逼出国门之后,2010年4月,现任总统巴基耶夫重蹈前任覆辙,避难白俄罗斯。

有意思的是,当年正是巴基耶夫为首的反对派将阿卡耶夫推倒,从而使自己成为新一任总统。

现在,当年与巴基耶夫站在同一战壕的战友奥通巴耶娃又走到了巴基耶夫的对立面,担任了吉尔吉斯斯坦临时政府总理,并对巴基耶夫等发出通缉令,致力于追究他“屠杀”示威者的罪行。

吉尔吉斯斯坦政权在五年里两次变更,而且变更情况几乎如出一辙,值得深思。

吉尔吉斯斯坦政治局势动荡的主要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经济长期处于低迷状态,增长缓慢,国民生活艰难。

国内一半以上的居民生活在贫困线之下,通货膨胀经年在20%以上,劳动者月平均工资不到120美元,最低月工资只有数美元,而灰色经济比重占到GDP的60%~70%。

本国生产的消费品只能满足国内需求的30%,为填补缺口大量进口,贸易逆差超过40%。

吉尔吉斯斯坦每年生产的电力在140亿度左右,一半满足国内消费,其余用于出口,但油气产品依赖进口,随着国际油价不断上涨,吉尔吉斯斯坦面临调整油气价格的严重压力(这成为此次国内政治动乱的直接诱因之一)。

吉前农业和水利部长朱马卡德尔·阿克涅耶夫说,2008年吉国内生产总值为55亿美元,以此推算,这个国家的人均GDP应该在1000美元以上,不属于世界上最贫困国家之列,而吉很大比重国民的贫困化表明,这个国家的贫富差距巨大,贫富不均使这个孱弱的国家的众多居民生活艰难。

第二,国家机关官员腐败状况严重。

在贫困状态下,官员手中的权力更容易被用作交换金钱和利益的工具,国家经济从而处于更为艰难的发展境地。

论颜色革命的背景和原因

论颜色革命的背景和原因

论“颜色革命”发生的背景和原因摘要: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颜色革命”一词频频见诸各种媒体,“颜色革命”的浪潮也有愈演愈烈之势,对独联体国家的政治局势、国际政治格局和中国的战略环境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其原因也错综复杂,本文就“颜色革命”发生的背景和原因做一些简要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颜色革命政治腐败反对派“颜色革命”,因多以花色命名,又称花朵革命,是指21 世纪初期一系列以颜色命名的以和平的、非暴力方式进行的政权变更方式,除格鲁吉亚的“玫瑰革命”、乌克兰的“橙色革命”、吉尔吉斯斯坦的“黄色革命”外,还包括伊拉克的紫色革命(伊拉克民众选举时,涂了紫色墨水按手印,故名)、黎巴嫩的雪松革命(雪松为黎巴嫩国树)等,甚至还包括一些其他地区国家的政治变革,这些国家地区以和平的、非暴力方式进行的政治变革。

这次“颜色革命”发生的背景和原因非常复杂,简单地说,可以分成国内因素和国外因素两部分。

(一)国内因素1.法律上的民主制度,实际上的威权政治苏东剧变的基本成果是西方的基本政治原则和价值观念在原苏联国家落地生根,历史性地转变了原苏联国家的发展方向。

在这个过程之中,一个十分突出的现象是,绝大部分独联体国家的领导人都是原苏联时期的高级官员。

在民主的形式下,大量与民主精神格格不入的现象仍然存在。

这就为反对派的夺权活动提供了法律依据和革命的理由。

2.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没有得到改善这些国家都是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获得独立后都面临着两个主要的历史任务:一个是完成独立进程,一个是完成社会经济转型。

苏联解体以后,国与国之间密切的经济联系中断了,给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很大的困难。

独联体很多国家的生活水平至今都没有恢复到苏联时期的水平。

国内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难以显著改善,导致人民对政府产生不信任感和求变的心态。

3.政治腐败严重,社会分化加剧在乌克兰,官商勾结、任人唯亲、利用私有化侵吞国有资产、逃税漏税等腐败现象比比皆是。

“颜色革命”的文化安全因素审视及对我国边疆民族地区文化安全的启示

“颜色革命”的文化安全因素审视及对我国边疆民族地区文化安全的启示

“颜色革命”的文化安全因素审视及对我国边疆民族地区文化安全的启示何华胡江华理论探讨摘要:中东以及苏联地区的一些多民族国家之所以相继发生“颜色革命”,重要的原因是该地区忽视本国文化安全建设,具体表现为:不同地区和族群之间构成的文化冲突、主导文化安全核心价值观的迷失、文化教育事业发展滞后以及西方大国强势文化的大肆渗透。

中国边疆民族地区的稳定,文化安全必不可少,需要建构主流的意识形态,塑造一体化的民族认同,增强自身的文化凝聚力。

从文化安全的角度审视,就是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强边疆民族地区各民族的中华文化认同,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的文化产业加速发展,抵御西方强势文化对边疆民族地区文化领域的渗透,建立边疆民族地区的文化安全预警机制。

关键词:“颜色革命”;边疆民族地区文化安全;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文化认同基金项目: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科学研究工程”一般项目“桂湘粤边界杂居民族关系和谐稳定的历史经验及现实意义探究”(YB2011030)中图分类号:G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982(2020)02-0091-07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后新独立的国家经济社会转型困难重重,各种矛盾相互交织,而西方国家也充分利用这种矛盾,大肆支持和鼓励国内反对力量,以这些国家总统或议会选举为契机,借口选举不公或者不民主,进而通过“街头政治”的形式,开展大规模游行示威,甚至引发各种群体性骚乱,导致中东以及苏联地区的一些国家相继发生“颜色革命”(又称“花朵革命”):2003年格鲁吉亚爆发了“玫瑰革命”,2004年乌克兰爆发了“橙色革命”(又称栗子花革命),2005年吉尔吉斯斯坦发生“黄色革命”(又称“郁金香革命”)。

这些国家原来的政府被推翻,政治反对派则纷纷夺权上台,取而代之的是亲美政府。

在一些独联体国家之所以爆发“颜色革命”,既有这些国家经济落后、社会冲突频繁、体制腐败的内部原因,也有美国等西方国家干预、渗透的外部原因。

吉尔吉斯斯坦国家建设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吉尔吉斯斯坦国家建设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吉尔吉斯斯坦国家建设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吉尔吉斯斯坦是一个中亚国家,地处丝绸之路上,历经汉唐、蒙古、俄罗斯等众多文明的交融与碰撞。

该国独立于1991年,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国家建设、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的任务。

在吉尔吉斯斯坦国家建设的过程中,吉尔吉斯族等多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共存、交融,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一、吉尔吉斯斯坦的多民族特点吉尔吉斯斯坦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吉尔吉斯族是该国的主体民族,占总人口约70%。

其他主要民族有乌兹别克族、俄罗斯族、乌克兰族、德国族、韩国族等。

此外,该国还有塔吉克族、哈萨克族、杜尚别族等少数民族分布在境内。

吉尔吉斯斯坦的多民族特点决定了该国在国家建设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合作和交流,共同建设一个多元化、和谐稳定的国家。

二、吉尔吉斯斯坦的文化遗产吉尔吉斯斯坦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民族传统。

其中,较为著名的文化遗产有:1. 依塔尔群众游戏依塔尔是吉尔吉斯斯坦非常受欢迎的一种传统集体游戏,常用于婚礼、节日等场合。

该游戏原本源于古代匈奴人,随后传入了中亚地区。

依塔尔游戏的规则通常是由一名队员在中心拿起一个布袋,其他队员则围绕着他跳舞,直至拿到布袋的队员加入其中。

整个游戏充满欢声笑语,蕴含了吉尔吉斯人民自由、平等、友爱、团结的精神。

2. 塞米竞技塞米竞技是吉尔吉斯斯坦最古老的拳击术,也是世界上唯一由女性实战的拳击术。

塞米竞技强调步法、拳法、防御等技巧的综合运用,是吉尔吉斯人民坚忍不拔、顽强拼搏的体现,同时也代表了女性的勇气和坚韧不拔。

3. 亚吉伯拉山舞亚吉伯拉山地区是吉尔吉斯斯坦的一个山区地带,保留了丰富的传统舞蹈。

这些舞蹈通常由男女组成团队,以表达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慨。

亚吉伯拉山舞简单、自然,却充满着力量和感情。

在现代社会中,这些舞蹈也成为了诠释吉尔吉斯斯坦文化的代表性艺术形式。

三、吉尔吉斯斯坦国家建设和文化传承在吉尔吉斯斯坦国家建设过程中,文化传承和保护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中国民族问题国际性特点透析

中国民族问题国际性特点透析

中国民族问题国际性的内涵主要从两方面理解:一方面,中国民族关系以及民族问题影响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以至影响国际关系;另一方面,国际民族关系与民族问题对中国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有一定的影响,在有些方面会激化国内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对国内政局稳定带来一定冲击和较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深刻分析和认识中国民族问题国际性的特点,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其一,是中国政府处理国内民族问题国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其二、是中国政府处理民族与国家、宗教与国家之间关系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其三、是中国政府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其四、是中国政府处理各种国际关系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一、跨界民族众多使中国民族问题具有国际性的特点跨界民族是指一个民族因国界线而分居两国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从而使一个民族成员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国籍。

造成跨界民族的因素有许多,但不论何种原因导致的跨界民族,都使跨界而居的民族和国家之间产生了微妙的复杂的关系。

即从政治学角度分析因国界线和国籍不一致使同一民放隶属于不同国家的跨界民族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中国的55个少数民族中有20多个民族属于跨界民族,使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民族关系复杂化。

与中国相邻的国家共计有15个,从东到西依次为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在这些国家中既有社会主义国家,又有资本主义国家,既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俄罗斯,又有人口数量排名世界第二,号称世界民族学博物馆的印度;既有独立历史较长的国家,也有90年代新独立的国家,既有以信仰伊斯兰教为主的国家,也有以信仰佛教为主的国家。

使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关系既涉及到大国之间的国家关系,也涉及到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国家关系,也涉及到世俗政权与伊斯兰教政之间的国家关系,更涉及到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民族关系,这种关系错综复杂。

其中,跨界民族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尔吉斯斯坦两次革命之共性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宋蕾2012-03-26 15:32:03 来源:《阴山学刊》2011年第2期(包头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管理学院,内蒙古包头014030) 摘要:吉尔吉斯斯坦在2005年3月和2010年4月分别爆发了两次革命。

这两次革命都促使了前任政府的下台。

两次革命在爆发原因、背后推手及其民族矛盾等方面都有着共性。

这两次革命同时也对邻国的中国产生了一定影响。

关键词:吉尔吉斯斯坦;革命;原因;共性;中国中图分类号:K3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869(2011)02-0094-05 作者简介:宋蕾(1977-),女,内蒙古包头人,硕士,包头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管理学院讲师,论文有《浅析冷战后美国进军中亚的原因》等。

吉尔吉斯斯坦地处中亚地区,与我国的新疆相邻,曾是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之一, 1991年“8·19”事件后获得独立。

独立后,这个国家的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但政局较为平稳。

不过这一切到了2005年发生改变。

2005年3月吉尔吉斯斯坦爆发了西方所谓的“郁金香革命”。

这次革命为南部的反对派发起,引起群众呼应,他们涌入首都比什凯克,占领总统府和国家广播电台,将执政达14年之久的原总统阿卡耶夫推下执政舞台,由反对派巴基耶夫代行权力。

革命过后吉尔吉斯斯坦政局恢复平稳,但非常遗憾,时隔五年之后局势再次动荡。

2010年4月,反对派再次行动起来,他们在首都比什凯克举行游行示威,占领总统府、议会大楼,迫使巴基耶夫辞职流亡,反对派领导人奥通巴耶娃成立临时代政府。

这次冲突导致数百人死亡,千余人受伤,目前事态已平息。

从吉国独立到如今,不过20年却接连发生了两次革命,透视这两次革命我们可以发现它们在许多方面有着共性。

一、两次革命的共性因素吉尔吉斯斯坦在2005年和2010年分别发生的两次革命,都将前任总统推下执政舞台,这两次革命在爆发原因、背后推手及其民族矛盾等方面都有着共同点。

(一)经济长期低迷,南北差距大,总统家族势力膨胀等是两次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经济是一国发展的动力,也是一国最基本的物质力量。

吉国的经济在“郁金香革命”发生时非常糟糕,长期低迷,本来该国经济在原苏联时期就非常落后,独立后由于缺少联盟中央的财政补贴、经济结构畸形等因素使经济形势并没有扭转。

吉国人口有500万左右,而在2002年全国贫困人口就高达52%,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66%,且乡村70%没有自来水, 41%没有医院和保健机构, 60%没有交通服务和公路[1](P48),农民的收入只够维持最基本的生存。

此外经济发展不平衡,吉国绵延的群山将其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北方地区集中着国家的大工业,是国家政治和文化生活的中心,居民生活比较富裕。

南方则相反,南方以农业为主,在国家经济结构中不占优势,人口多,收入又低,居民相对北方来说更加贫困。

南部地区青年人口失业率高达50%,平均月工资只有10美元[1](P48)。

生活成本高、收入低、贫困、落后、发展不平衡,这是吉国经济的写照。

面对这种局面,时任总统阿卡耶夫并没有采取有效的改革措施,却利用自己手中权利为自己家族谋利。

其女儿和儿子都当上了议会议员,女儿还成立“政权党”并担任议员,家人都拥有豪宅,过着腐化的生活。

阿卡耶夫治下的政府官员也是利用手中权力大肆敛财,贪污之风盛行。

经济不景气,人民生活水平低下,总统官员却过着奢华的生活,这些情况都为反对派所掌握,终于促使2005年“郁金香革命”的爆发,将阿卡耶夫推下执政舞台。

继“郁金香革命”之后上台的是巴基耶夫。

巴基耶夫上台时经济面临的局势仍很严峻。

由于受“郁金香革命”的影响,吉国当年的经济为近十年来宏观经济状况最差的一年,国内生产总值下降了0·6%,工、农业产值分别减少了12·1%和4·2%。

面对经济低迷,各项指数下降,时任总统巴基耶夫也没有大刀阔斧进行整顿,挽救这种局面。

2006年吉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仅微增2. 6%,通货膨胀率却高达5. 6%。

2007年至今,吉国失业率一直徘徊在20%左右。

许多国人在本国无以为生,不得不到国外打工,据统计吉国约有一百多万人在国外打工,占全国人口的1/5,每年邮回国内的汇款占GDP的30%—40%左右。

[2](P26)与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无着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政府官员的奢侈、腐败生活。

首先总统及其家族过着奢侈的生活,巴基耶夫在老家贾拉拉巴德的住所宛如行宫,里面甚至还有私人动物园。

他的家族中有五个成员在政府大楼中执掌大权,还有许多亲戚占据了政府大楼的每一层。

儿子马克西姆担任“中央投资改革发展署”署长,掌控吉国经济金融大权。

他将政府拥有的两家电力公司80. 49%的股份以不到市价3%的价格出售给亲信,致使政府蒙受1. 2亿美元的损失,他还控制本国最大的商业银行、世界最大的昆托尔金矿等等。

巴基耶夫在革命发生时仓皇出逃,竟带走两亿美元[2](P23),可见总统家族腐败程度。

对此俄罗斯总理普京曾发表言论说:“当初巴基耶夫刚刚执政时,他对阿卡耶夫的家族统治给予了严厉批评,然而现在给我的感觉是,巴基耶夫重蹈覆辙。

”总统治下的官员也不例外,大肆贪污。

吉国2008年贪污感指数竟达到1. 8(0为最腐化、10为廉洁)。

欧洲一家民意调查公司显示:吉国政府机构中有55%公务人员受过贿,在吉经商的外国商人中有60%行过贿。

[2](P26)经济长期低迷,官员贪污腐化,再加上在2010年年初政府大幅增加水、电、燃气和供暖等公共服务收费,这些做法大大加重了普通百姓的负担,令社会各界怨声载道,终于在2010年4月爆发了第二次革命。

俄中亚及高加索问题专家萨娜巴尔·谢尔玛托娃指出“吉尔吉斯斯坦民众原本不想再发生新的革命。

如果不是物价上涨、通货膨胀以及一系列‘不适当’措施,巴基耶夫完全还可以平静地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

”[3]正是两位总统不关注民生,不注重经济,只顾自己的利益,才断送了自己的政治前途。

(二)美国在中亚推行民主观念暗中使劲是两次革命发生的外因美国是当今世界的头号强国,它一直都想将自己的价值观念、民主观念推行到世界的每个角落。

中亚由于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丰富的资源更是吸引着美国。

自1997年到2003年,美国国会国际关系委员会先后召开八次有关中亚的听证会,对美国在中亚的利益、角色及中亚的民主化等问题予以关注。

2003年5月1日,美国参议院通过一个关于中亚国家政治制度的决议案,指出美国总统、国务卿和国防部在同中亚国家领导人高层会晤中要敦促后者高度尊重人权和民主自由。

2005年3月,美国国会散发的《2005年推进民主法令》指出美国应利用所拥有的手段,支持和协助外国巩固民主原则、民主秩序和价值观念,包括自由和公正的选举,保证全民的选举权利等。

为此目的,美国每年拨出约2. 5亿美元的经费,用于支持“非民主国家”的民主改造。

在吉尔吉斯斯坦,美国用于改造吉民主的资金累计就有3亿美元。

[4](P5)美国驻吉大使斯蒂文·杨也明确表示,“作为美国大使,他的使命就是支持和帮助吉尔吉斯斯坦人民和政府推行民主。

”[5](P5)美国还资助“自由欧洲电台”、“自由广播电台”这两家电台在吉国建立了特许运营的阿扎特克电台,还设立美利坚大学,将美国的“民主观念”传输给吉尔吉斯斯坦青年学生。

此外美国还资助巴基耶夫访美,向反对派提供选举资金等等。

经过这一系列前序努力,反对派终于在2005年2月11日发行了同时也是受美国资助的《我的首都新闻报》,该报大篇幅刊登了原总统阿卡耶夫的豪宅照片,点燃了“郁金香革命”。

经过这次革命,美国继续在中亚深化民主,推行其价值观念。

2005年3月,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中亚高加索研究所所长弗雷德里克·斯塔尔在其文章《阿富汗及其邻国的“大中亚伙伴计划”》中提出“大中亚计划”。

同年斯塔尔又在《外交》发表文章阐释他的观点,他指出美国应该建立一个“大中亚合作和发展伙伴计划”,以规划、协调和整合美国在中亚的双边、多边、地区性计划。

斯塔尔的论点慢慢受到美国政界关注,在2006年1月,美国国务院做出举措,调整部门机构设置,将原属欧洲局的中亚五国归入新成立的中亚南亚局。

2006年4月25—26日,美国国会又举行以“大中亚计划”为核心议题的听证会,分管中亚南亚事务的助理国务卿鲍彻说“……我国21世纪的重大政策目标——如赢得反恐战争胜利、寻找能源来源、通过经济合作实现繁荣,以及运用民主机会等——与该地区所有国家都十分重要。

”[5]一番话道出了中亚地区对美国的重要性。

2009年11月18日,美国国会还成立了中亚联线,该组织的成立目的就是加强美国与中亚的关系,尤其关注涉及双方共同利益的打击恐怖主义、毒品交易以及促进中亚自然资源的开发,并鼓励中亚的民主化。

美国国务院负责南亚和中亚地区事务助理国务卿罗伯特·布莱克在出席联线成立仪式时表示“在中亚又一次处于关键性的战略通道地位时,中亚联线将在加强美国与中亚的关系方面扮演关键角色。

”[5]美国在中亚地区有着巨大的利益,同样它希望中亚国家领导人能与美国的方针保持一致。

但在吉尔吉斯斯坦,受美国资助上台的巴基耶夫,并没有按照美国方式深化民主,而且还作出决定要关闭玛纳斯空军基地,该基地是美国打击阿富汗塔利班恐怖分子的一个重要基地,吉国的这种做法无疑使美国恼怒,虽然最后以提高租金的方式解决,但巴基耶夫的这种做法仍然让“山姆大叔”很生气。

恰好这段时期吉国形势紧张,美国也由于和巴基耶夫关系不友好而暗中使劲,终于促使2010年4月发生了第二次革命。

这次革命发生后虽然美国高层发表言论撇清与革命的关系,但国务院的最高领导赖斯却在接受采访时公开宣称,吉国事变“还只是一个开始”,美国希望看到“更广泛的民主”。

吉尔吉斯斯坦临时政府成立后,其领导人奥通巴耶娃表示继续遵守该国和美国政府之前签署的关于玛纳斯机场租用协议,美国对此表示欢迎,而且美国助理国务卿布莱克在事变后前往吉尔吉斯斯坦,也说道“我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去旁听吉尔吉斯斯坦政府对国内法律和社会秩序的评估,以及他们在6个月过渡任期内筹措大选的计划,看看美国如何帮助他们重建民主,恢复经济增长。

”[6]美国并不是对吉尔吉斯斯坦不闻不问,美国的这些举措仍然表明吉国的这次革命有它的“功劳”,美国仍继续在吉推行自己的民主。

(三)民族矛盾纠结其中,加深革命影响是两次革命爆发的深层次原因吉尔吉斯斯坦地处中亚内陆,为山地之国,面积不足20万平方公里,人口也就五百万左右,但却拥有八十多个民族。

主体民族为吉尔吉斯族,第二大族为乌兹别克族,其余为俄罗斯族、乌克兰族、车臣族等等,民族成分复杂,民族矛盾较多,如不同少数民族间的矛盾、边境地区的民族矛盾,还有主体民族和少数民族间的矛盾,特别是吉尔吉斯族和乌兹别克族之间的矛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