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论《中庸》的夫妇之道
家庭教育夫妻相处之道-夫义妇顺
夫妻相處之道-夫義婦順一、前言•夫婦者,人倫之始,成家之端也。
易經序卦:「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禮義有所錯」。
•中庸:「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幼學瓊林:「陰陽合而後雨澤降,男女合而後家道成。
」•夫者帥婦以德,婦者以德服於夫,無專制之意。
君子•子路問「君子」。
子曰:「修己以敬。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
修己以安百姓,堯舜其猶病諸。
」。
•透過夫妻各盡其職,相互包容尊重,修己以安配偶,教養子女,可以成就今生。
二、夫婦廪受天地之人格特質•易經繫辭:「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坤: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一〉天尊地卑,男尊女卑〈二〉乾剛坤柔,男健女順〈三〉天清地濁,男清女濁〈四〉天生地成,男始女成〈一〉天尊地卑,男尊女卑尊卑僅是相對位置名詞,無優劣高低之義。
自然現象江海最卑,卻能容納百川。
夫因尊,必須撐起整個家庭;妻因卑,就在夫保護傘下盡職,毋庸與夫爭地位。
〈二〉乾剛坤柔,男健女順夫剛健,故必須奔馳職場,領導家庭;妻柔順,故必須以柔克剛,讓先生樂於奔馳職場,領導家庭。
西北高原觀牛馬睡覺¡X公護母。
剛健非急躁,非動肝火,乃篤實輝光,堅百忍以圖強。
柔順非沉默,非不反對,乃互補不足,永為先生後盾。
〈三〉天清地濁,男清女濁清濁亦僅是相對特性名詞,無輕視之義。
清者較能分析事理,辨別利害;濁者含藏渾厚之功,可以含污納垢。
太太是先生出氣筒¡X吳敦義。
〈四〉天生地成,男始女成天有生物之功,地有成物之能;父兮生我,母兮鞠我¡K.先生再厲害,沒有配偶之配合協助,能成功嗎?太太只對先生說:你好好做吧,而不共同分享,能成功嗎?三、夫婦合睦之時代意義〈一〉家庭中夫婦誰當家作主好?易經繫辭:「陽卦多陰,陰卦多陽。
夫妇之道(原版)
伴 我 一 生
花 开 感花感 恩落恩 的 的 心我心 一 感样感 谢会谢 有珍命 你惜运
伴 我 一 生
我 还 天 有 要多我 地 让 感苍少看 虽 我 恩天爱遍 宽谁 在 这 有 的知 勇 心道我人 这下 还间 条一 气 作 感我有坎 路刻 我 谢不多坷 却呼 自 有认少辛 难唤 己 你输泪苦 走我
4、互敬
宾 冰 兵
1、留美北大化学师 用铊毒杀害丈夫 2、丈夫1183天唤醒 “植物人”妻子
5、配合
一个成功男人背后都有一个贤德的女人 一个成功女人背后也有一个可靠的男人
波兰的玛丽居里夫妇, 1903年与1911年分别 获得物理、化学两项诺贝尔奖。
一份快乐两个人分享就变成了两份快乐, 一份痛苦两个人承担就变成了一半痛苦。
我 情 归 何 处
我 来 自 何 方
我 来 自 有偶 谁然 看 出像 我一 的颗 脆尘 弱土
主讲:张了凡
人之五伦: 君臣有义, 朋友有信, 父子有亲, 长幼有序,夫妇有别。
中国离婚率居世界第一
1985年只有45.8万对; 1995年已超过了100万对;
2005年则达到了178.5万对;
2010年猛增到了451.6万对。 这还不包括将离、分居、异梦、凑乎等。
韩国1年有30.6万对夫妇结婚,而有14.5 万对夫妇离异,跃居世界第三,有可能成为
世界第一!
英国的离婚率高达42%,为欧洲第一,几 乎1/8的婚姻会在5年内结束。
①、有的为了金钱而分手; ②、有的由于精神空虚而寻寻觅觅; ③、有的因为感情不合,而不愿意继续下去;
④、有的因为经济独立,而不想再受约束;
6、包容
中庸之道具体内容是什么?
中庸之道具体内容是什么?3.具体内容中庸之道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五达道、三达德、九经等。
(1)五达道五达道主要是运用中庸之道调节五种人际关系。
这五种基本人际关系是君臣、父子、夫妻、兄弟以及朋友的交往,将君臣关系视为上下关系,这五种人际关系就是天下通行的人际关系。
《中庸》第十二章详细论述了夫妇的人际关系,将夫妇关系提到了非常高的地位。
其文云:“君子之遇而隐。
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
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年不能焉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第十三章论述了父子、君臣、兄弟、朋友之达道。
综观斯两章,五达道备焉。
五达道就是天下通行的五种人际关系。
通过正确处理这五种人际关系,达到太平和合的理想境界。
诚如《礼运》所言:“故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必知其情,辟于其义,明于其利,达于其患,然后能为之。
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欲,七者弗学而能。
何谓人义?父慈、子孝、兄良、弟弟、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
讲信修睦,谓之人利;争夺相杀,谓之人患。
故圣人之所以治人七情,修十义,讲信修睦,尚辞让,去争夺,舍礼何以治之?”(2)三达德调节这些人际关系靠什么?靠人们内心的品德和智慧,因而就有了三达德。
三达德,就是智、仁、勇。
智、仁、勇是天下通行的品德,是用来调节上下、父子、夫妻、兄弟和朋友之间的关系的。
智、仁、勇靠什么来培植呢?靠诚实、善良的品德意识来培植加固。
所以《中庸》第二十章阐明道:“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
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
五者,天下之达道也。
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
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
或安而行之,或困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夫妇之道
再说女子的三从。内三从,是性从天理、心从道 理、身从情理。 怎样是身从情理?应做的事,亲自去做,上孝翁 姑,中和妯娌,下教子女,助夫成德,替夫做应 做的事,不怕苦,不怕难,并不抱屈心行道,思想老人全好,应如何报答 老人的恩,如何便能得堂上欢心;念想兄弟妯娌 都好,应如何和睦妯娌,使兄弟友爱互助,以尽 手足之情,对子女应如何教导,使长大成人,增 光耀祖,扬名显亲。心内常存着这样心,行出事 来,自然处处合道。
若妻与老人口角,立时责罚她,致老人更生气, 也不算孝子。当先容量一步,少以理喻之,使她 的阴气沉下去,心里自己回转,便找出路往前走, 暗中再用好言劝解。她感激你能容量她,有良心, 因其错不是故意,是挤得没法子,说些原谅她的 话,她必然有悔过之心,再说正义话领导她,一 定能听从。倘一味强迫打骂,她一面恨你,又恨 老人,给老人种恨因,非真孝也。面从心不从, 非大义也。知其心,顺其心往前领,这就是心纲。 人的秉性不同,要知道她是什么性,顺性去度她。 若她是阴木性,一定直硬;她是阴火性,一定要 好争理;她是阴土性,一定死板不活动;她是阴 金性,一定好说,好分辨;她是阴水性,一定愚 鲁不达。
因她禀性用事,并非良心,男子若性纲立 不住,也用禀性对待她,这叫碰性。心性 不和,精神上感觉痛苦,恩爱缺欠了,即 生育的子女,性质一定不好,或是儿女缺 乏,皆是禀性之害。盖阴阳和而后万物生, 阴阳在人身,即是气血,你想气血不调和, 那能生男育女?情投义和,才是真夫妇。 若女子动禀性,男子也不快乐,就是性纲 倒了。若以天性用事,她动性我不动性, 还要顺性去度她。
又有一等女人,虽然精明强干,但性子却甚蛮横, 依仗自己有知识、有能力,轻视丈夫,精神上欺 压男人,使男人不痛快;或依仗娘家富,夫家穷, 说话傲慢无礼,致丈夫受欺负生气,或外出不回 家,或染病早亡,这是性子上克男人,或少年孀 居,女人又何尝愿意这样?因为不明道,不能化 禀性的关系。此之谓悍妇,因性情强悍故也。此 等女人,主克夫,哪能助夫成道?哪能使翁婆欢 喜、妯娌和睦?只闹得家务不和,分居另过。你 想人伦孝当先,兄弟如手足,人家有个儿子,从 小费尽心力,长大成人,便把父母扔开,兄弟离 开,叫女人独占了去,多么冤枉呢?! “男子无良心,被女人霸去,这就是投降外国了。 世界哪能不坏!”总而言之,因为不明白夫妇道。
儒家经典《中庸》原文及译文参考
让知识带有温度。
儒家经典《中庸》原文及译文参考宋代学者将《中庸》从《礼记》中抽出,与《高校》《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
宋元以后,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儒家经典《中庸》原文及译文,假如喜爱可以共享给身边的伴侣喔!儒家经典《中庸》原文君子之道费而隐(1)。
夫妇(2)之愚,可以与知焉(3),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
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
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
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4)。
《诗》云:“鸢飞戾天,鱼跃于渊(5)。
”言其上下察也(6)。
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7),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儒家经典《中庸》译文【解释】(1)费:广阔。
隐:精微。
(2)夫妇:匹夫匹妇,指一般男女。
(3)与:动词,参加。
(4)破:分开。
(5)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引自《诗经·大雅·旱麓》。
鸢,老鹰。
戾,到达。
(6)察:昭著,明显。
(7)造端:开头。
【译文】君子的道广阔而又精微。
一般男女虽然愚昧,也可以知道君子的道;但它的最高深境界,即便是圣人也有弄不清晰的地方,一般男女虽然不贤明,也可以实行君子的道,但它的最高深境界,即便是圣人也有做不到的地方。
大地如此之大,但人们仍有不满意的地方。
所以,君子说到“大”,就大得连整个天下都载不下;君子说到“小”,就小得连一点儿也分不开。
《诗经》说:“鸢鸟飞向天空,鱼儿跳动深水。
”这是说上下分明。
君子的道,开头于一般男女,但它的最高深境界却昭著于整个天地。
儒家经典《中庸》解读第1页/共2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一章另起炉灶,回到第一章“道也者,不行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进行阐发,以下八章(13一20)都是围绕这一中心而绽开的。
正由于道不行须臾离开,所以,道就应当有普遍的可适应性,应当“放之四海而皆准”,连匹夫匹妇,一般男女都可以知道,可以学习,也可以实践。
不过,知道是一回事,一般性地实践是一回事,要进入其高深境界又是另一回事了。
《中庸》原文及注释
《中庸》原文及注释《中庸》原文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中者,天下之正道。
庸者,天下之定理。
此篇乃孔门传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笔之於书,以授孟子。
其书始言一理;中散为万事;末复合为一理。
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於密。
其味无穷。
皆实学也。
善读者,玩索而有得焉,则终身用之,有不能尽者矣。
第一章『1』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2』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3』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故君子慎其独也。
『4』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5』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右第一章,子思述所传之意,以立言。
首明道之本原出於天,而不可易;其实体备於己,而不可离。
次言存养省察之要。
终言圣神功化之极。
盖欲学者於此,反求诸身而自得之,以去未外诱之私,而充其本然之善。
杨氏所谓一篇之体「要是也。
」其下十章盖子思引夫子之言,以终此章之义。
第二章『1』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2』「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
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第三章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第四章『1』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
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
」『2』「人莫不饮食也。
鲜能知味也。
」第五章子曰:「道其不行矣夫。
」第六章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以好察迩言。
隐恶而扬善。
执其两端,用其中於民。
其斯以为舜乎!」第七章子曰:「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护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
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第八章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第九章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第十章『1』子路问强。
『2』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3』「寞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
夫妇之道是整个家庭的核心
夫妇之道是整个家庭的核心蔡礼旭老师我们来看看中国的伦常大道,哪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是五伦关系。
诸位朋友,当一个人能把人与人的关系都处好,请问他的烦恼会减少多少?一大半。
所以人现在的烦恼根源在不知道怎么做人。
每天在那里烦,但是也不知道怎么解决。
中国文化两个字,“道德”,什么是道?五伦关系是道。
道是道路,是正道。
当我们不顺着这个道路走,会发生什么结果?不只人要顺着正道走,天地万物都有它运行的轨迹,比方说九大行星都有它固定的轨迹,当有一天冥王星说:我不要这样走了,我要转九十度。
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
你突然过几天会听到“碰”!怎么样?因为它不按那个规矩,就可能跟其它的行星相撞。
万物如此,人亦如此。
我们只要不顺着这个五伦的大道去走,保证人与人之间会摩擦、会冲突。
所以我们现在看看很多的家庭、社会是不是就呈现了这些问题:父子无亲、君臣无义、夫妇无别、长幼无序、朋友无信,所以天下大乱。
在清朝时候,因为有一个儿子杀了父亲,震惊整个中国,那个县城门被去掉一角,县长撤职查办,总督、巡抚记过,这么严厉。
为什么县长撤职查办?因为这一个县的教育谁管?县长管的,你是父母官,教出这么大逆不道的儿子,撤职查办。
所以那只在几百年前的情况,然后去掉它的城角,要让他们全县的人引以为耻辱,你们这个县居然出了这种大逆不道之人。
事过才几百年,现在报纸打开,儿子杀父亲,父亲杀儿子,你觉得奇不奇怪?没有像以前这么震惊了!所以现在这个父子冲突的情况与日俱增。
因为人已经不知道父慈子孝如何去做了。
所以这个道一定要遵循,不然一定会发生问题。
当你循道而行,一个人能够循着这五伦大道,很守本分的去尽心尽力,他就会形成好的德行。
什么是德?义是德,亲是德,别是德,序是德,信是德。
所以父慈子孝,慈跟孝就是德行;君仁臣忠,所以仁是君之德,忠是臣之德。
所以顺着伦常大道,人就会有这样美好的德行延伸出来。
诸位朋友,五伦关系哪一伦最重要?父子,还有没有?我们来思考一下,父子关系,来,哪一位朋友说的?你为什么觉得父子关系最重要?这个父子从哪里来?有没有突然我走在路上,突然说:来,你给我当儿子。
夫妇道11.5
男人要知道女人怎么当 女人要知道男子怎么当 教女知三纲,才能尽妇道,助夫成德 教男明坤道,才能立乾德,实行纲领之道 — 王凤仪
我是一切的根源
找好处 认不是 感他人之恩 改自己之过
慎 独
伦常树
因果树
孩子、事业、健康
父母(夫妇)
老人(祖辈)
三合
身合 心合 性合
过、不及 知好处 报恩 顺性相处
三不 不互相依赖(经济、情感、劳作) 不互相管辖 不互相怨恨
三种关系
男 男人 人
女 女人 人
慾 情 愛
感恩您的聆听
夫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之道
梅其兴 黎 春 2013.11.5
夫妇道
合二姓之好 上以事宗庙 下以继后世
《礼记昏义》
夫妇 道根
男刚女柔 各正本位 各行其道
夫
性如日 领妻尽道 妇 性如水 助夫成德
领满家为己任 领妻不管妻 托满家为己任 助夫尽孝
刚柔互济,尽人合天
媳妇
• 媳妇道的入手处,就是得先知道全 家人的好处和老人的苦处。这就叫 良心。 • 先得从他,明他的道,顺他的情, 只是夸他的长处,他自然就好了。 其实夸他好,正是拘束他,管理他 呢。
夫礼,禁乱之所由生,犹坊止水之 所自来也。以旧坊无所用而坏之者, 必有水败。以旧礼无所用而去之者, 必有乱患。故昏姻之礼废则夫妇之 道苦,而淫僻之罪多矣…….
《礼记经解》
敬 慎 重 正,而后亲之。
《昏义》
男八德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女八德 孝顺和睦慈良贞静
浩然正气 香闺正气
知天命 達天時
自重 節欲 敬天
水:
谦卑 柔弱 包容 顺从 礼让
丈夫
性如日,志为根,领妻不管妻。 三纲:性纲无脾气,心纲无私欲,身纲无嗜好
周易的中国夫妇之道
周易的中国夫妇之道《周易》是一部讲阴阳之道的书,其中介绍夫妇关系的内容就占全书的十分之一左右。
它提出夫妇之道应取象天道,效法自然。
夫妇乃人伦之始,更是弘扬天地“生生之德”彰显天地人三才之道的根本。
它肯定了阳主阴从的夫妇关系,同时更主张男女有别,互敬互爱。
从国内目前的学术研究来看,周易与中国夫妇之道相结合的讨论几乎是一个空白。
只有杨亚利教授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念的视角下写就的《周易与中国夫妇之道》一书,被誉为是这个领域的开山之作。
其观念认为,周易反映的夫妇之道有一种内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即男尊女卑的阶级对立观念和通、久、和的夫妇之道,由这两者不断矛盾、运动、变化,而构成周易中国夫妇之道的核心。
而本文的写作依据是以中国哲学的思想脉络为背景,结合蒙培元教授《人与自然——中国哲学生态观》中的观点,认为男女有别,夫妇须各安其位,各尽其分,依此实现合和,方为夫妇之道。
本文的创意之处,第一是讨论了周易流变之“生生之德”,此为天地万物流转之真理,这样就不仅仅是矛盾双方的对抗和运动,而是因加入了“仁德”和“善”的元素,确定了其运动的发展方向,这些就都构成了夫妇之道的思想基础;第二是在周易“以象喻意”的象学视角下,充分阐述了周易阴阳观,并将此观念内化至夫妇之道的表象之中,说明夫妇之道需要遵循的原则;第三是总结出夫妇之道三个具体原则,针对特定卦象的解析,而使夫妇之道与具体卦象相结合,有了可以效法的依据,并不仅是泛泛的理论介绍。
因此本篇论文的写作脉络是在对周易“生生之德”思想作为夫妇之道哲学基础的论述之上,并在周易“以象寓意”的象学观念视角之下,揭示出夫妇之道需取象天道,效法自然。
而法无定法、象无定象,具体还需落实到周易的三大阴阳观中,以乾刚为导向,坤顺为辅助,兼以互敬互爱,却不失夫妇双方人格的独立,从而家庭才可趋向于幸福和谐。
文章的最后借用最能代表家庭生活的《家人》,通过对其进一步解析,阐述了中国夫妇之道。
本篇论文的研究成果,对于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人们巩固、完善夫妇关系,改善家庭生活和谐环境,实现当代和谐社会,都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和价值。
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
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 參考百度網招頌恩4/9/14在世界各大文明中,中华文明最重视夫妇关系,最讲究男女相处之道。
东汉的才女班昭曾作《女诫》,说:“夫妇之道,参配阴阳,通达神明,诚天地之弘义,人伦之大节也。
”阴阳是中国思想的核心概念,夫妇是最直接、最常见的阴阳关系,所以夫妇之道不但是人伦之始,而且与天地同德,具有某种神圣的特征。
《中庸》说:“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
”三纲五常,夫妇乃是五常之首,一切的社会关系由此中产生,因此夫妇也是最基本的社会因子。
《诗经》的第一篇,是讲男女情爱的《关雎》,一向被认为是儒家重视夫妇之道的证明。
所以《中庸》还说:“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
”一切的大道理,要从夫妇之间开始。
如果连夫妻关系都处理不好,不能维持一个和睦稳定的家庭,经常“后院起火”,还谈什么大道,做什么事业呢!..............................................................招頌恩註:百度網的前輩所解釋只說到夫婦和洽之重要,卻沒有往下解釋下半句"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為此我只好狗尾績貂說幾句:孔夫子著重"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君子立志目標! 先是追求品德學問的格物致知,探求真理并實踐驗證,立身處世從家庭做起,就是<齊家>的功夫,這家是從小我的家庭,擴大成為一個社群/地區的人際關係(一個大的家或單元)樹立愛的榜樣.如此拓展下去. 就是民族/國家/ 國際的相處之理,都以誠信為本,博愛為根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像基督所吩咐"要愛人如已"> 能互諒互讓,坦誠相交, 如夫婦之愛,那能天下不太平! 到了最高境界便是孔子所說的<大同世界>的止於至善,那就放諸四海而皆準的"察乎天地"了.總之,一對夫婦樹立好榜樣,不單影響一時一地,更可能擴展到永遠!。
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的解读
“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的解读
《中庸》说:“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
”君子是指那些有道德有修养的人,一个人要修身立品,做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就要从善待夫妻关系,妥善处理夫妻关系开始。
“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
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现代汉语的意思是:君子所遵奉的中庸之道,发端于普通百姓,在它达到最高境界时,便彰著于天地之间。
语出《中庸》,君子:有道德修养的人。
道:指中庸之道。
造端:开始。
乎:于,介词,从。
夫妇:夫妻,代指家庭中普通人。
及:到。
其:它,指“君子之道”。
察:明显。
天地:宇宙。
这句话的主旨是,中庸之道无处不在。
正因为道不可须臾离开,所以“道”应该有普遍的可适应性,连普通夫妇都可以知道,也可以实践。
但“道”又有精微奥妙的一方面,供德行高、修养深的学者进行深造,进行创造性的实践。
这句话与《中庸》的第一章互相照应。
前者从道不可片刻离开引入话题,要求人们加强自觉性,真心诚意地顺着天赋的本性行事,按道的原则修养自身。
后者从道无处不在作结论,强调中庸之道的普遍性。
— 1 —。
儒家处世经:夫妻和谐,相顾相助,成君子之道
儒家处世经:夫妻和谐,相顾相助,成君子之道儒家处世经:夫妻和谐,相顾相助,成君子之道【子曰】“昔三代明王之政,必敬其妻也有道。
妻也者,亲之主也,敢不敬与。
-------《礼记·哀公问》【智者感悟】古时候的三代圣主帝王当政,必定用一定的礼节来敬爱他们的妻子。
因为,妻子,是各种亲情关系中最为主要的一个,怎么能不敬爱她呢?夫妻彼此间的情感是多种多样的,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可以说它是人生中最亲密而又特殊的人际关系。
和谐的夫妻关系不仅使人感到无比的幸福,更是一股无形的精神力量;同时也是一种很具体、很强大的助力,给人在家庭以外的各个方面以有力的支持,助人在事业上谋取成功。
营造完美的夫妻关系,与其他许多艰难而伟大的事业一样,是一个赢得人心、赢得合作的过程,是需要用心血去经营的。
它需要耐心,更需要智慧;需要胆识,更需要谋略;需要做人的技巧,更需要收服人心的合理方式。
以宗法制为基础的中国古代社会,把夫妻关系看得极重。
认为是“人伦之始”和“王化之基”。
国是家的扩大,社会规范是家庭伦常的延伸,故此十分重视家庭和妇女的作用。
夫妇之际,是人道的大伦。
先秦儒家认为夫妇之间的关系是各种社会关系最重要的一个儒家所重视的五伦,包括夫妇、君臣、父子、兄弟和朋友。
其中有三大伦,按照“自然的顺序”应该是先有夫妇,再有父子,后有君臣。
虽然从古代到现代,人类社会经历了很大的变化,但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夫妇之道是人伦之始,这是人类社会所恒久不变的。
“夫妇正则父子亲”,有了夫妇之间的相互尊敬与和谐,才能有父母与子女之亲、兄弟姐妹之爱,也才能“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如《周易·序卦传》中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措)。
”就是说,夫妇关系是社会当中最基本的关系。
夫妇关系是产生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
没有夫妇关系,便没有父子关系,也没有兄弟关系,也不可能有君臣关系,更不可能有朋友关系及社会成员的有关系。
夫妻的文言文翻译
昔者孔子曰:“夫妇之道,人道之始也。
”夫妻者,天地间之至亲,人生之大伦也。
夫妻之道,乃一家之本,国之本,天下之本。
故古人有云:“和为贵,家和睦,万事兴。
”夫妻子女,共结连理,相濡以沫,共度此生,其情其义,岂可轻视?《春秋》载:“夫妻者,天作之合也。
”夫君者,如山岳之稳,如大海之深,为家之主,为妻之依。
妻者,如花朵之娇,如明月之清,为夫之伴,为家之贤。
二者相辅相成,共谋家庭之幸福,国家之繁荣。
夫君之道,首在孝悌。
孔子曰:“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夫君当尽孝于父母,敬长爱幼,以此为家之表率。
孝悌之道,亦为夫妇之基石。
君无孝悌,何以立家?君无孝悌,何以教子?其次,夫君之道在仁爱。
仁者,爱人也。
君当爱妻子,如爱己身,视其如命。
夫妻之道,贵在相敬如宾。
君当宽以待妻,容其过失,谅其难处。
夫妇之间,应以仁爱为本,以和谐为贵。
妻子之道,首在贤良。
孔子曰:“女子无才便是德。
”妻子当以贤良为本,相夫教子,持家之道。
贤妻良母,乃家庭幸福之基石。
妻子当勤俭持家,孝敬公婆,和睦邻里,以此为夫之荣,为家之福。
其次,妻子之道在温柔。
女子之性,宜柔宜顺。
妻子当以温柔待夫,如水之润物无声,如花之随风轻摇。
夫妻之间,应以温柔为纽,以和谐为要。
夫妻之道,亦在于信任。
信任者,夫妇之间之纽带也。
君当信任妻子,如信任己身。
妻子亦当信任丈夫,如信任己心。
信任之道,使夫妇之间无猜疑,无隔阂,共度难关。
夫妻之道,更在于包容。
人生在世,难免有错。
夫妻之间,应以包容为怀,宽恕对方之过。
包容之道,使夫妇之间无争吵,无冷战,共享天伦之乐。
总之,夫妻之道,在于孝悌、仁爱、贤良、温柔、信任、包容。
夫妇之道,犹如园中之花,需悉心呵护,方能绽放出绚烂之花。
愿天下夫妻,共守此道,共度美好人生。
翻译:从前孔子曾经说过:“夫妻之道,是人伦的根本。
”夫妻,是天造地设的伴侣,是人生的大伦。
夫妻之道,是家庭的根本,国家的根本,天下的根本。
所以古人有这样的话:“和谐为贵,家庭和睦,万事兴。
夫妇之道:夫妇为人伦之始,造化之基。
夫妇之道:夫妇为人伦之始,造化之基。
男女结为夫妻成为家庭的核心。
虽然有父母,子女、兄弟,但真正长时间生活在一起的,还是夫妻,所以家庭中的主要问题,如和谐与矛盾,快乐与苦恼,多数是源于夫妻关系之中。
《易经》说:“一阴一阳之谓道。
”古人往往把男女与天地、日月、阴阳并提,可见古人把夫妻之道提高到何等重要位置。
孟子也非常重视婚姻,曾说:“男女居室,人之大伦也。
”古人为什么如此重视夫妻关系呢?凤仪先生说得很明确:“夫妇为人伦之始,造化之基。
”人类有夫妻,除了为组织共同生活的家庭,仰事俯畜,服务社会,更为了繁衍后代。
所以夫妇之道,非常有研究的必要了。
婚姻的质量决定家庭的质量,家庭的质量决定下一代的质量。
这是千古不易的一条真理。
人们只希望有好的下一代,但不能注重自身的素质与品德上的提高,也不过是空想而已。
结婚把一男一女溶合为一体,不等于把两个半圆合成一个完整的圆,而是取长补短,相辅相成。
在成婚之前,就必须都有个正确的思想基础。
有的人结婚,只是为了一己之享乐为主,仅从外貌的美丽作为选择配偶的标准,而忽视内在的精神素质,基感情极为脆弱,难以持久的。
因为一个人美丽的容貌,是经不起岁月的剥蚀,时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会磨损她们容颜的秀美。
这时,夫妻的爱情又靠什么来维系呢?这便是厌旧喜新心理的主要根源。
至于以金钱、地位、权势为前提的婚姻,均属买卖婚姻范畴之内,缺乏稳固的婚姻基础。
这些前提一旦失去了,夫妻感情便会立刻失去保障。
这是典型的“可与共富贵,不可与共患难”的夫妻。
以道义相尚的夫妻,必须志同道合,打破财产、势力、地位、才貌等旧观念。
即忠诚、朴实、心地善良、性格稳健、胸襟开阔、身体健康的男子与贤淑文静、通情达理、资性温柔、身体健康的女子,结为终身伴侣。
不索彩礼,绝对崇俭。
婚后,互不管束,互不依赖,男女自立,同甘共苦,互谅互助,为了共同人生目的而奋斗终生。
男子以刚正为主,性刚不动脾气,心刚没有私欲,身刚没有不良嗜好。
女子以柔和为本,性从天理,心从道理,身从情理。
论五伦之首的夫妇关系
论五伦之首的夫妇关系五伦之首一阴一阳之谓道,端之所以造,自夫妇也。
夫夫妇者,阴阳之器也,道即器而器即道。
君子之道,安得不于此造端哉?五伦即五种人伦关系,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为“五伦”。
五伦之中,父子、兄弟属“天伦”,即家庭血缘伦理关系;君臣、朋友属“人伦”,即社会伦理关系;夫妇一伦则介于天人之间,并且紧紧联结着天伦与人伦。
《孟子·滕文公上》:“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君臣有义,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五伦的形成有先后次序,很多人说父子关系最为重要,诚然,这是一种很有道理的说法,父子有亲!然而,没有夫妇岂有父子,没有父母何以会有孩子?中庸云:“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就是说,人伦关系中,首推夫妻关系。
没有夫妻关系,就没有一切关系。
因此,就有“五伦者,始夫妇,父子先,君臣后,次兄弟,及朋友”。
基于伦理关系的产生及原理,便自然产生相应的道德标准,所谓:父慈子孝,君惠臣忠,兄友弟恭、夫义妇顺,朋友有信。
五伦的基石在于夫妇。
当夫妇间关系和睦,父母就树立起了很好的榜样,孩子能够在健康的环境下成长,必然会有——父子有亲;当孩子懂得知恩、感恩、报恩、关怀、体谅,那么就会有兄弟间的和睦——长幼有序;成人以后步入社会,无论从事何种职业,因为懂得感恩和付出,就有——君臣有义;在家里习惯了兄弟姐妹相互扶持,相互包容,相互体谅,和朋友间交往,必定——朋友有信。
幸福的源头就在于五伦关系中的夫妇正。
夫妇正,五伦自正。
晚清的花之安强调夫妇之伦是五伦之首,《易》曰: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可定矣,得其道而万善由此而生,失其道则万恶由此而起,夫妇一伦,其关系不能綦重哉。
《易经·系辞上》中有:“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前人用儒家经典和“字义”解释来说明中国的古代圣哲也是提倡一夫一妻制。
在大力提倡物质文明的今天,古老的传统文化并不意味着时过境迁,因为智慧和真理是永恒的。
中庸本义(3.1)夫妻关系是学中庸的最佳入门途径
中庸本义(3.1)夫妻关系是学中庸的最佳入门途径《中庸本义》第三章第一节夫妻关系是学中庸的最佳入门途径【原文】3.1君子之道费而隐。
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
【慢说】这句话一般的解释是:君子的道广大而又精微。
普通男女虽然愚昧,也可以知道君子的道;但它的最高深境界,即便是圣人也有弄不清楚的地方。
普通男女虽然不贤明,也可以实行君子的道,但它的最高深境界,即便是圣人也有做不到的地方。
如此解释,老慢还是不以为然。
那么,按照古文字的本义,应该如何解释呢?“君子”,老慢讲过,本义是:为了将来好,学习如何掌握天理的人,简单说就是:正在学好的学生。
“道”就是“中庸之道”。
所以,“君子之道”就是“学习中庸之道的具体办法”。
《中庸》第三章,讲的就是“君子之道”,就是《中庸》具体应该怎么学?字形演变:费“费”字,弗刀贝。
古文字中,弗:完全束缚,不能动的;刀:反制的武器、手段;貝,两边完全匹配的;故,“费”字的造字本义是:若两者匹配,把原先受束缚的充分释放。
即,因匹配完全释放自我被压抑的天赋特长;因东西符合自己需求,对等的付出自己的钱财。
所以,“费”在这里的本义是“该扬长则扬长”的意思。
字形演变:隐“隐”字老慢讲过,本义是:若不匹配,越努力麻烦越多,必须迅速退隐。
所以,“君子之道费而隐”的大意是:学中庸,核心就是学会“该扬长则扬长,该避短则避短”这种动态匹配技术。
其实,现实中的聪明人恰恰也是深谙此道的人。
字形演变:夫“夫”字,大+双手。
大:从大处、大局着眼的人;故,“夫”字的造字本义是:为大局做贡献的人,才是真爷们。
“大处”指的就是:家庭、朋友、单位、社会、客观规律和客观需求。
字形演变:妇“妇”字,女帚。
女:过得安好;帚:受整体约束的;故,“妇”字的造字本义是:为了整体过得好,必须约束自我。
所以,从大处着眼,为大局做贡献,为“夫”;为大局约束自我,为“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庸》的夫妇之道苏明人道之本,始于夫妇;夫妇之隅,乃家庭之基,乃见人类之源和人伦之始。
常言道,家道立则人道全,人道全则国家兴,国家兴则天下治,这便是人们常说的“家和万事兴”。
是故,自古以来,人们对夫妇和谐相处、构建和谐家庭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思想。
儒家把夫妇关系列为三纲之一,对夫妇之道予以高度的重视,认为夫妇之道不仅是人伦之始,而且与天地同德,具有某种神圣的特征。
为此《中庸》说“君子之道造端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的是天地人为一体,这也是中国古文明最为伟大之处,所以在夫妇之道方面,赋予了天理、天道的责任与义务。
一、夫妇之道是“一阴一阳之谓道”最直接的体现道是中国古代本体论的一个哲学范畴,其定义是对“形而下”有形之器物相状描述抽象概况之后而形成的“形而上”的理性概念。
是宇宙的本源和规律。
“道”的内涵由阴阳构成,阴阳既是宇宙的本源,又是宇宙的规律,故而有“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哲学命题。
中国古代哲学观把阴阳看成道,是因为宇宙间万事万物都存在着阴与阳既相互吸引又排斥,既对立又统一,既矛盾又和谐的关系。
也就是说,宇宙间一切事物的复杂性和变动性均受阴阳规律的制约,所以阴阳又是古代哲学的内核。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就是从“道以阴阳”生成论角度对道本源演绎出来的一套概念体系的描述。
当这个概念体系的描述以阴阳这对“形而上”理性思维对象转化为“形而下者”象征对应万事万物情状的时候,阴与阳的基本元素便具有规律性的变化而形成了宇宙创生的大原则和大规范,并且贯注于宇宙间万事万物之中,成为广大无边、无所不包的“恒道”和“大道”。
这个“大道”统贯天、地、人三者,构成三才之道,即天道、地道和人道。
天体运动变化和规律为天道,地上万物生长变化规律为地道,人类社会活动的规则和伦常为人道,天、地、人三者在具体内容所指向虽有区别,但本质上是一致的。
《周易》对此有所诠释:“立天之道曰阴曰阳;立地之道曰柔曰刚;立人之道曰仁曰义;”阴与阳、柔与刚、仁与义三者都是对立统一体,从气的角度叫阴阳,从属性的角度叫刚柔,从德性叫仁义。
其实,仁与义、柔与刚乃是受阴阳形成的,均受阴阳规律的约束,阴阳作为从万事万物的普遍对象概括出来的二基本元素,其本身就涵盖了表示事物属性、功能、品德的抽象意义和表达事物本质规律的道理。
就天而言,日为阳、月为阴,就地而言,山为阳、水为阴,就人而言,男为阳、女为阴。
由此看来,与社会现象的人类同样赋予了阴阳二基本元素的实质含义。
夫妇是顺应人欲之道的自然选择的男女关系的缔结,是自然秩序的结果,人类的这种“有自然法而产生的男与女的结合”,我们把它叫做婚姻。
夫妇关系的形成,即是“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
这两句话都有一个“愿”字,“愿”是愿望、憧憬、含有喜悦之情。
《周易》有一卦叫“咸卦”,给我们描述了男女感应的动态过程,该卦上艮下泽,大象为山上有泽,山在下承载泽,泽在上滋润山,上下感应,阴阳交合,表达了一种和平融洽的动态关系。
从属性取象而言,艮为少男,兑为少女,少男谦恭有礼追求少女,少女正固端庄,以喜悦的态度相应,男感女应,男止女悦,彼此都重视情感交流,以正道相应,出乎真情,出乎自然,心心相映,两情相悦,如此结合必然为良缘夙缔,佳偶天成,也必然会吉祥如意。
因为咸卦所描述的男女这种感应,符合阴阳二气相感应亲近的正常规律,符合“自然正当”或“天理”和“道法”,所以能汇通众心,融洽无间,真正实现情感的交流,是君子内心自然的道德要求,也是阴阳二元素赋予男女最具体最直接的体现。
如果说“男女”在缔结为“夫妇”之前,还主要是顺应人性的自然法则,那么在“男女”转换为“夫妇”之后,就开始进入人伦世界的社会法则了。
《中庸》讲的是“天人合一”的大道理。
主张人要坚持自然、社会人间通行的大道,这个大道当然包括了天地之道、君子之道和夫妇之道。
在天道和人道的关系上主张人道要顺应效法天地之道,进而达到“止于至善”的天人合一弥恒持久的境界。
从男女结为一体的婚礼来看,“婚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宇宙,下以继后子”(《礼记·婚义》),意思是说,缔结夫妇关系,不仅是顺应人欲自然之道,同时也顺天理法则之道。
故而有婚礼中不可缺少“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的仪式。
拜天地是对天地之道的顺应和效法,拜高堂是对人伦道德的坚信和持守,而夫妻对拜则是表达对婚姻法定地位的确立和互敬。
因为确立,所以忠恕,因为忠恕而互敬,因为互敬而互爱,因为互爱而和谐,因为和谐而恒久。
《中庸》云:“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忠恕是儒家“一以贯之”的行仁之方。
既然“君子之道,造端于夫妇”,那么忠恕就应该“行之自夫妻之始”,因为夫妇之间有了忠恕,就会“敬且和,夫妇之仁乃尽”。
《周易·序卦》云:“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
恒者,久也”。
《周易》中的“恒卦”以夫妻为象,强调夫妇之道贵在恒久。
恒卦卦象女下男上,男动乎上而女应乎下,男女互动,阴阳相合,从而达到一种美妙和合乐,而这种美妙的合乐会让人感到永恒,这便是恒卦的主题。
“恒”之所以恒常久远,是因为其具有一种能量的存在,“恒”的这种能量的存在就本体论而言又是形而上的生命基质,因为具有“生生”的内化性质,这种内化性质表现在恒卦上,首先是阴阳相应,没有孤立不应者,故能恒久。
其次是阴阳对称,互感互引、互依互动,符合阴阳守恒定律。
其三,恒于正道,坚持不舍,亨通无咎。
因为恒于正道是对合理性的追求和践履,充满着生机的焕发,因而具有“日新之谓盛然”的效用。
而“日新”的本质是“生生”,“生生”的本质又是“和谐”,按照中国古代本体论阴阳学说观点说法,首先是阴阳相应,阴与阳应、阳与阴应,其次是相感,再进一步是相交,最后实现二者的融合。
从这个意义上说,由“生生”而达到“和谐”,不仅仅是无限生机的焕发和融通实现,而且促使阴阳矛盾的协调和释放,形成了生生不息的弥新恒久的和合状态,这便是夫妇生生之道。
二、夫妇之道的三大原则阴阳作为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一个最基本的观念,其精神核心就是“和合”,也就是说,有阴有阳,阴阳合和,才能形成一个道,而这个道的体现,归结为构成道的基本二元素一阴一阳相互协调,刚柔相济,双方互补,动态交感平衡同运动所引起创造生命世界的生生之道,这其中包涵了和合思想的阐发。
具体说有这么三个方面的相关的内容,一是阴阳对立普遍存在,阴阳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本身就包含有和谐的思想,没有阴阳矛盾就没有和谐。
二是和谐是矛盾的化解,化解矛盾是构筑和谐的基本方法,因此和谐必然以承认差异和矛盾为前提。
三是和谐的构建是在不断的化解矛盾动态过程中实现矛盾体的协调,这便是“和而不同”,合而有序,就阴阳观念在家庭而言,就是夫妇。
东汉才女班昭在《女诫》中说:“夫妇之道,参配阴阳,通达神明,成天地之弘义,人伦之大节也”。
意思是说,夫为阳,妇为阴,夫妇是最直接、最常见的阴阳关系,所以夫妇之道不但是人伦之始,而且与天地同德,具有某种神圣的特征。
为了便于对这问题说明,这里不妨以谈夫妇关系的三句话为喻,第一句是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这一句强调的是家庭(夫妇矛盾)普遍性,也就是说,作为夫妇阴阳首先是存在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这种关系首先是矛盾关系的普遍存在,正是因为普遍存在的阴阳矛盾的相互作用,才会使家庭蕴含着无尽生意,才会使家庭彰显不断运动和发展的态势,当然,在夫阳妇阴的矛盾普遍性关系中,存在“阳主阴从”的秩序性,这种秩序性表现为一种责任上的对比与差异,同时又是夫阳妇阴双方对立从而不断孕育生命过程中的一种必然的反映。
比如“男尊女卑”的说法就不是就人格地位上去说,而是就不同事务承载的作用与使命而言;又比如男刚女柔,是说男子以刚正为本,刚就是不动性,不发脾气,正就是合乎正理;女以柔和为本,柔就是要性如水,和就是要合于理,从这个意义上,刚正就是柔和,柔和也就是刚正,认识并能把握好这一点,就是阴阳之道,就是夫妇之道。
第二句是家和万事兴,讲和为贵。
阴阳之道贵中和,中和的实质性内涵可以归结为阴阳协调,刚柔并济,双方互补,动态平衡。
中庸之道,夫妇之道就是天地之道,最高深的道理和最具体的道理是相通的,就伦常而言,无论是先秦儒家提的“仁、义、礼、智、信”,还是宋明理学倡导的“忠、孝、礼、义、悌、信、廉、耻”,这一切的道德准绳都是为“和”这一中心思想服务。
在“和”这一思想体系中,夫妇之道起到了促进推动作用。
《大学》中有提到“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讲的就是宜妻方可宜兄宜弟,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
“宜”就是“顺畅和谐,因和而兴”,“和”因此成为一个家庭乃至社会兴旺发达的前提所要,这里所讲的“和”就是“和而不同”,“和而不同”主张以积极的态度来看待差异和矛盾,并发挥不同个体的各自特点和积极作用,促进多元共存的诸方面关系合理存在于统一体中,并使统一体的存在具有合理性,这便叫做齐家。
至于《中庸》中提到的“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则是强调女人在治家方面比男人更具优势,古人认为家内之事,女人是主要因素,家庭主妇正,则全家正。
这里不妨举一个字例说明,平安的安字,安字上而是宝盖头,指的是房子,下面是女人,意思是家中有女为安。
实际上在一个家庭里,女人也就是母亲起的作用最为关键,因为女主内,男主外,所以女人在一家之中是最为重要,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治家的实质是防止家庭内部矛盾发生,以保证家庭的安定团结和兴旺发达,而要防止家庭矛盾发生,就必须处理各种矛盾关系,内部矛盾的处理宜柔不宜刚,这方面女人更具有优势。
第三句是相敬如宾。
宾即宾客,众所周知对宾客人们总是讲礼貌、礼让的,以优待对方为“好客”。
“倒履相迎”形容热情,即使心有不悦,也会“给面子”,能忍则忍,倘能如此,家庭矛盾还有什么解不开的死结呢?敬就是要尊敬,以诚相待,以心相敬。
“相敬如宾”最重要的是尊重对方,在乎对方,同时要保持相对的距离,不要太过于疏远也不要过于亲密,要给对方一个独立的空间,充分信任对方,因为距离和独立是一种对人格的尊重。
稍微留一点分寸,得到的往往是更多的爱意,唯有如此,夫妻方能白头偕老。
笔者认为,夫妇之道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能够把握好上述的三个原则,以积极的态度来看待夫妇阴阳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并能发挥不同个体的各自特点和作用,但使多元共存的诸方面关系合理地存在于家庭的统一体中,并使家庭的统一体存在具有合理性,就必然能够完成实现孔夫子所说的“齐家”愿望。
现代社会芸芸夫妇之所以没有做到“家道齐”,夫妇之间矛盾重重,感情破裂,导致离婚率居高不下,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现代夫妇缺少一种家庭义务责任感,没有了义务责任感的婚姻,其最终结果是走向离异,儒家关于婚姻伦理道德的言论,虽不是一种金玉良言,但它对现代夫妇构建和谐婚姻还是有所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