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计算机网络第二次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二实验报告讲解
计算机网络实验二实验报告讲解实验二:网络传输性能的测试与评估实验目的:1.掌握网络传输性能的测试方法;2.了解网络传输性能评估的参数;3. 学会使用JPerf工具进行网络传输性能测试。
实验环境:1. JPerf软件;2. 两台运行Windows操作系统的计算机;3.以太网交换机;4.网线,以连接两台计算机及交换机。
实验步骤:1.配置网络环境连接两台计算机和交换机,保证网络连接正常。
2. 安装JPerf软件在两台计算机上分别安装JPerf软件。
3. 运行JPerf服务器选择一台计算机作为服务器,打开JPerf程序,选择“Server”模式,并设置端口号。
4. 运行JPerf客户端打开另一台计算机的JPerf程序,选择“Client”模式,并输入服务器的IP地址和端口号。
5.设置测试参数在JPerf客户端上,设置传输模式(TCP/UDP)、传输时长和数据包大小等参数,并点击“Start”按钮开始测试。
6.分析结果测试结束后,JPerf会输出传输性能测试的结果,包括带宽、丢包率、延迟等参数。
根据这些参数可以评估网络的传输性能。
实验结果与分析:在测试过程中,我们选择了TCP传输模式,传输时长设置为30秒,数据包大小为1MB。
根据测试结果,我们得到了以下性能参数:带宽:100Mbps丢包率:0%延迟:10ms根据带宽和延迟,我们可以评估网络的传输性能。
带宽表示单位时间内能够传输的数据量,带宽越大,传输速度越快。
延迟表示数据从发送方到接收方的传输延时,延迟越小,传输速度越快。
丢包率表示发送的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丢失的比例,丢包率越小,数据传输越可靠。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得到了较高的带宽和较低的延迟,说明网络的传输性能较好。
同时,丢包率为0%,说明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也很高。
根据这些结果,我们可以对网络的传输性能进行评估。
如果带宽较小、延迟较大或丢包率较高,就会影响数据的传输速度和可靠性,从而降低网络的传输性能。
因此,在设计和配置网络时,需要考虑这些因素,以提高网络的传输性能。
计算机网络实验2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2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计算机网络实验 2 的主要目的是深入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中的相关技术和概念,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分析,提高对计算机网络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在学校的计算机实验室进行,使用的操作系统为 Windows 10,实验中所用到的软件和工具包括 Wireshark 网络协议分析工具、Packet Tracer 网络模拟软件等。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一)网络拓扑结构的搭建使用 Packet Tracer 软件搭建了一个简单的星型网络拓扑结构,包括一台交换机、四台计算机和一台服务器。
为每台设备配置了相应的 IP 地址、子网掩码和网关等网络参数。
(二)网络协议分析1、启动 Wireshark 工具,选择对应的网络接口进行抓包。
2、在网络中进行文件传输、网页浏览等操作,观察 Wireshark 捕获到的数据包。
3、对捕获到的数据包进行分析,包括数据包的源地址、目的地址、协议类型、数据长度等信息。
(三)网络性能测试1、使用 Ping 命令测试网络中不同设备之间的连通性和延迟。
2、通过发送大量数据包,测试网络的带宽和吞吐量。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一)网络拓扑结构搭建结果成功搭建了星型网络拓扑结构,各设备之间能够正常通信,IP 地址配置正确,网络连接稳定。
(二)网络协议分析结果1、在文件传输过程中,观察到使用的主要协议为 TCP 协议,数据包有序且可靠地传输。
2、网页浏览时,发现涉及到 HTTP 协议的请求和响应,包括获取网页内容、图片等资源。
(三)网络性能测试结果1、 Ping 命令测试结果显示,网络中设备之间的延迟较低,均在可接受范围内,表明网络连通性良好。
2、带宽和吞吐量测试结果表明,网络能够满足一般的数据传输需求,但在大量数据并发传输时,可能会出现一定的拥塞现象。
五、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一)IP 地址配置错误在配置设备的 IP 地址时,出现了部分设备 IP 地址冲突的问题,导致网络通信异常。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一、引言计算机网络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它将各种计算机和设备连接在一起,实现数据的传输和共享。
本篇实验报告将介绍我们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进行的实验内容和实验结果。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局域网并进行通信测试,加深对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的理解,掌握网络配置和通信过程中的相关知识。
三、实验环境我们使用了两台计算机和一个交换机来搭建局域网。
其中,计算机A作为服务器,计算机B作为客户端,交换机用于连接两台计算机。
四、实验步骤1. 配置网络参数我们首先在计算机A和计算机B上配置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确保两台计算机处于同一个子网中。
2. 搭建局域网将计算机A和计算机B通过网线连接到交换机的不同端口上,确保物理连接正常。
3. 配置服务器在计算机A上搭建服务器,选择一种合适的网络服务软件,如Apache、Nginx 等,并进行相应的配置。
4. 配置客户端在计算机B上配置客户端,选择一种合适的浏览器软件,如Chrome、Firefox 等,并设置代理服务器的IP地址和端口。
5. 进行通信测试打开浏览器,在客户端中输入服务器的IP地址和端口号,访问服务器上的网页。
观察通信过程中的网络数据传输情况,检查是否能够成功建立连接并获取到服务器上的网页内容。
五、实验结果通过以上步骤,我们成功搭建了一个简单的局域网,并进行了通信测试。
在测试过程中,我们观察到以下结果:1. 网络连接正常计算机A和计算机B通过交换机成功建立了物理连接,网络连接正常。
2. IP地址配置正确计算机A和计算机B的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配置正确,处于同一个子网中。
3. 服务器配置成功在计算机A上搭建的服务器配置成功,能够正常响应客户端的请求。
4. 客户端配置成功在计算机B上配置的客户端能够正常访问服务器上的网页,获取到正确的网页内容。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通信过程,掌握了网络配置和通信测试的方法。
《计算机网络实验》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计算机网络实验是计算机相关专业学习中的重要实践环节,通过实验操作,旨在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协议和技术,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的包括:1、熟悉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各层协议的工作原理。
2、掌握网络设备的配置和管理方法,如交换机、路由器等。
3、学会使用网络工具进行网络性能测试和故障诊断。
4、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素养。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在学校的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进行,实验室配备了以下设备和软件:1、计算机若干台,安装了 Windows 操作系统和相关网络工具软件。
2、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
3、网络线缆、跳线等连接设备。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实验一:以太网帧的捕获与分析1、打开网络协议分析软件 Wireshark。
2、将计算机连接到以太网中,启动捕获功能。
3、在网络中进行一些数据传输操作,如访问网站、发送文件等。
4、停止捕获,对捕获到的以太网帧进行分析,包括帧的格式、源地址、目的地址、类型字段等。
实验二:交换机的基本配置1、连接交换机和计算机,通过控制台端口进行配置。
2、设置交换机的主机名、管理密码。
3、划分 VLAN,并将端口分配到不同的 VLAN 中。
4、测试不同 VLAN 之间的通信情况。
实验三:路由器的基本配置1、连接路由器和计算机,通过控制台端口或Telnet 方式进行配置。
2、设置路由器的接口 IP 地址、子网掩码。
3、配置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协议(如 RIP 或 OSPF)。
4、测试网络的连通性。
实验四:网络性能测试1、使用 Ping 命令测试网络的延迟和丢包率。
2、利用 Tracert 命令跟踪数据包的传输路径。
3、使用网络带宽测试工具测试网络的带宽。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一结果与分析通过对捕获到的以太网帧的分析,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帧的结构,包括前导码、目的地址、源地址、类型字段、数据字段和帧校验序列等。
计算机网络实验(二)实验报告
网络教育学院计算机网络实验(二)实验报告学习中心:层次:专业:学号:学生:完成日期:实验报告一实验名称:交换机的登录与配置实验目的:1、掌握通过Console口和Telnet方式登陆管理交换机原理;2、掌握交换机Telnet配置方法和Comware平台的基本使用。
实验问题讨论:1.使用Console口登录交换机:在该PC机上使用Windows XP下的“超级终端”登录交换机,检查是否能成功登录。
请在实验报告中回答:超级终端串口属性对话框中的配置参数都是什么?答:端口设置:每秒位数:9600;数据位:8;奇偶校验:无;停止位:1;数据流控制:无。
2.在上题成功登录后,在超级终端窗口练习使用下列Comware命令:[任意视图] display current-configuration[任意视图] display saved-configuration[任意视图] display version[任意视图] display interface Ethernet 1/0/1(1) 执行的每条命令的主要功能是什么?(2) 执行每条命令后所显示的主要信息是什么?(1)执行的每条命令的主要功能是什么?答:[任意视图] display current-configuration:显示当前生效的(即RAM中的)交换机的配置参数。
[任意视图] display saved-configuration //需在执行“save”命令过后才有显示:显示Flash中保存的交换机的配置参数。
[任意视图] display version:删除Flash中的配置文件,其结果是将所有配置还原为缺省配置。
[任意视图] display interface Ethernet 1/0/1:显示交换机的某个端口的配置信息。
(2) 执行每条命令后所显示的主要信息是什么?(择要文字解释即可,每条命令不要超过3项信息)[A]{任意试图}display saved-configurationStartup saved-configuration file is NULL.Please execute`display startup`to get more information.[B]H3C Comware Platform SoftwareComware Software,V ersion5.20,Release5309P01Copyright(c)2004-2010 Hangzhou H3C Tech.Co.,Ltd.All rights reserved.H3C S3610-28P uptime is 0week,0day,2hours,50minutesH3C S3610-28P128M bytes DRAM32M bytes Flash MemoryConfig Register points to FLASH[C]reset saved-configurationThis will delete the configuration in the flash memory.The switch configuratio nsWill be erased to reconfigure.Are you sure?[Y/N]YNow clearing the configuration in flash memory.Please wait for a while…3.使用Telnet方式登录交换机:(1) 在交换机上做出必须的预先配置,例如配置交换机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配置登录交换机的用户密码,配置登录用户的权限级别等。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结构。
2. 掌握网络设备的配置方法,包括交换机、路由器等。
3. 学习网络协议的作用和配置方法,如TCP/IP、DHCP等。
4. 通过实验加深对网络故障诊断和排除能力的培养。
二、实验内容1. 实验环境实验设备:一台PC机、一台交换机、一台路由器、双绞线、网线等。
实验软件:Windows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等。
2. 实验步骤(1)网络设备连接首先,将PC机通过网线连接到交换机的一个端口上。
然后,将交换机的另一个端口连接到路由器的WAN口。
最后,将路由器的LAN口连接到PC机的另一台交换机上。
(2)网络设备配置①交换机配置进入交换机命令行界面,配置交换机的基本参数,如VLAN ID、IP地址、子网掩码等。
②路由器配置进入路由器命令行界面,配置路由器的接口参数,如WAN口和LAN口的IP地址、子网掩码等。
同时,配置路由协议,如静态路由、动态路由等。
③PC机配置在PC机的网络设置中,将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等信息设置为与路由器LAN口相同的参数。
(3)网络测试①测试PC机与交换机之间的连通性在PC机中ping交换机的IP地址,检查PC机是否能够与交换机通信。
②测试PC机与路由器之间的连通性在PC机中ping路由器的IP地址,检查PC机是否能够与路由器通信。
③测试不同VLAN之间的连通性在PC机中ping另一个VLAN中的设备,检查不同VLAN之间的设备是否能够相互通信。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PC机与交换机之间连通(2)PC机与路由器之间连通(3)不同VLAN之间的设备相互通信2. 实验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搭建了一个简单的计算机网络,并掌握了网络设备的配置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如网络设备之间的连通性、VLAN之间的通信等。
通过查阅资料和调试,我们解决了这些问题,加深了对计算机网络的理解。
四、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结构,掌握了网络设备的配置方法。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2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实验项目__网际协议IP实验仪器网络协议仿真教学系统系别计算机学院_ 专业班级/学号学生姓名实验日期__ 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导教师_____ ________一、实验目的1. 掌握IP数据报的报文格式2. 掌握IP校验和计算方法3. 掌握子网掩码和路由转发4. 理解特殊IP地址的含义5. 理解IP分片过程二、实验原理理论基础:(一)I P(网际协议)简介IP是TCP/IP协议族中最为核心的协议。
所有的TCP、UDP、ICMP及IGMP数据都以IP数据报格式传输。
IP协议提供不可靠、无连接的数据报传送服务,即它对数据进行“尽力传输”,只负责将分组发送到目的主机,不管传输正确与否,不作验证、不发确认、也不保证IP数据报到达顺序,将纠错重传问题交由传输层来解决。
(二)I P报文格式IP数据报格式如下图所示,它是由IP首部加数据组成的。
普通的IP首部长为20个字节,除非含有选项字段,但其最大长度不会(三IP地址是网际协议地址(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的简称。
用于Internet上主机的唯一标识。
通信时要利用IP地址来指定目的主机地址。
有两种形式来表示计算机在Internet上的地址:一种是数字表示的地址,通常称为IP地址。
另一种是用字母表示的地址,称为域名地址。
1.IP地址的组成通常我们所说的IP协议使用32比特的地址,也可称为Ipv4。
它的地址由类别、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共3个部分组成。
类别区分地址的使用方式,网络地址用于区分不同的网络,主机地址用于在一个网络中区分主机。
IP地址分成5类:A类,B类,C类,D类和E类。
其中A、B和C类址是基本的Internet地址,是用户使用的地址,D类地址是用于多目标广播的广播地址(也称多播或组播地址),E类地址为保留地址。
IP地址的详细结构如下:A类地址通常分配组有许多机器连网的大型网络,它用第一位“0”作为标志。
计算机网络二学位实验报告-残卷
课程实验报告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专业班级:二专16100学号:U**********名:***指导教师:报告日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目录1 环境 (3)2实验要求 (3)3基本部分实验步骤说明及结果分析 (6)3.1 IP地址规划与VLan分配实验的步骤及结果分析 (6)3.2 路由配置实验的步骤及结果分析 (12)4 综合部分实验设计、实验步骤及结果分析 (18)4.1 实验设计 (18)4.2 实验步骤 (18)4.3 结果分析 (19)5 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6心得体会与建议.. (20)6.1 心得体会 (20)6.2 建议 (21)1 环境硬件配置:,Intel(R) Core(TM) i5-5200U CPU处理器,4G内存,64位。
系统软件:Windows10操作系统软件平台:Cisco Packet Tracer2实验要求熟悉Cisco Packet Tracer仿真软件。
利用Cisco Packet Tracer仿真软件完成如下实验内容:1.基础部分本部分实验为基础部分的实验,分为两项内容,每项实验内容在最终的评价中占比30%,本部分实验将使用两张拓扑结构图配合完成实验,如图1.1和1.2所示。
图1.1图 1.2第一项实验——IP地址规划与VLan分配实验:✧使用仿真软件描述网络拓扑图1.1。
✧基本内容1⏹将PC1、PC2设置在同一个网段,子网地址是:192.168.0.0/24;⏹将PC3~PC8设置在同一个网段,子网地址是:192.168.1.0/24;⏹配置路由器,使得两个子网的各PC机之间可以自由通信。
✧基本内容2⏹将PC1、PC2设置在同一个网段,子网地址是:192.168.0.0/24;⏹将PC3、PC5、PC7设置在同一个网段,子网地址是:192.168.1.0/24;⏹将PC4、PC6、PC8设置在同一个网段,子网地址是:192.168.2.0/24;⏹配置交换机1、2、3、4,使得PC1、PC2属于Vlan2,PC3、PC5、PC7属于Vlan3,PC4、PC6、PC8属于Vlan4;⏹测试各PC之间的连通性,并结合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分析;⏹配置路由器,使得拓扑图上的各PC机之间可以自由通信,结合所学理论对你的路由器配置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计算机网络实验总结
计算机网络实验总结计算机网络实验总结(通用8篇)计算机网络实验总结篇1一学期的计算机网络课结束了,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们对计算机网络的各方面知识都有了初步的了解。
这一学期计算机网络实验课总共进行了5次:第一次是关于网线制作以及相关设备的了解;第二次是关于交换机的配置问题;第三次是关于vlan的配置问题;第四次是关于路由器的配置和协议问题;最后一次是了解RIP协议和OSPF协议,以及相关的配置。
5次实验课从简单到困难,考察了计算机网络一些重要的基本知识,为我们以后详细学习计算机网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次试验是制作网线。
首先是了解网线连接设备时的规则问题,我们了解到同态设备使用交叉线,异态设备使用直通线。
直通线两头都按照T568B线序标准连接,交叉线一头按照T568A线序标准连接,另一头按照T568B线序标准连接。
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制作交叉线和直通线。
制作网线的过程分为这几部分:剥线排序理直剪齐插入压线检测。
每一步都很重要,稍有差错网线就不能制作成功。
组员内有人制作失败,原因是网线没有剪齐,有的线无法接触到顶端的簧片。
这个错误是不应该的,只要仔细就可以完全避免的。
然后我们又了解了制作网线所用到的一些工具,包括各种网线钳和网线,这让我们受益匪浅。
第二次实验是进行交换机的配置。
学习到有关全局模式和特权模式转换的方法、交换机的工作原理、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和vlan的配置问题,还有在dos命令框中输入代码进行配置的各种方法。
我们进行了划分vlan操作,删除vlan操作等,详细了解了设备各种端口的设置,还有IP住址以及住址掩码等的设置。
在这一次实验中,问题主要是在全局模式和特权模式中,有人在设置的时候没分清计算机是处于那种模式下,导致设置出现错误。
不过大家互相帮助,在接下来的实验中这个问题没有再出现过。
第三次实验是vlan的配置。
主要内容有创建vlan,划分端口,以及各个端口的设置。
实验错误主要是出现在拓扑图连线的时候,没有注意到端口的问题,在设置的时候,没有分清端口的位置,导致出错,最后拓扑图无法连通。
计算机网络实践第二次实验报告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实验报告ZHUHAI CAMPAUS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实验题目 FTP协议分析实验目的:(1)了解FTP 服务器应用程序的下载、安装、配置和验证;(2)掌握FTP 通信过程;(3)熟悉如何用 Wireshark 捕获和分析 FTP 通信。
二、实验内容以及步骤:实验内容:安装、配置与验证FTP 服务器应用程序,使用 FTP 客户端连接服务器,并使用Wireshark 捕获通信。
对捕获结果的分析将有助于您理解 FTP 协议的运作原理。
实验步骤:步骤1:下载、安装IIS FTP服务器;步骤2:在计算机上配置IIS FTP 服务器;步骤3:用 Wireshark 捕获和分析 FTP通信。
三、实验结果分析:问题1:netstat命令验证.(给出最后效果的屏幕截图)答:问题2:验证合作同学的WEB服务器(给出最后效果的屏幕截图)答:问题3. 键入命令 dir 以显示当前的目录内容,(给出命令输出结果截图)答:问题4:哪台计算机启动了 FTP会话?(也就是说FTP控制进程的TCP连接建立是谁发起的第一次握手)答:客户端192.168.100.75。
问题5:FTP 客户端使用哪个端口号连接到 FTP 服务器端口 21?答:2317问题6:FTP 服务器和客户端分别使用哪个 FTP-DATA 端口号?答:FTP服务器和客户端分别使用20和2322的FTP-DATA端口号。
问题7:FTP 服务器和客户端的 FTP-DATA会话是哪台计算机启动的?(也就是说FTP数据传输进程的TCP连接建立是谁发起的第一次握手)答:服务器端192.168.100.249。
问题8:FTP 服务器的响应 220 表示什么? (给出wireshark的屏幕截图中间部分显示该协议内容)答:FTP服务器的响应220表示服务就绪;问题9:哪台计算机启动了 FTP会话?(也就是说FTP控制进程的TCP连接建立是谁发起的第一次握手)答:服务器端192.168.100.249。
2023年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6篇)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6篇)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通用6篇)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篇1一、实验目的1、熟悉微机的各个部件;2、掌握将各个部件组装成一台主机的方法和步骤;3、掌握每个部件的安装方法;4、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配置;5、熟悉并掌握DOS操作系统的使用;6、掌握文件、目录、路径等概念;7、掌握常用虚拟机软件的安装和使用;8、熟悉并掌握虚拟机上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装方法及使用;9、掌握使用启动U盘的制作和U盘安装windows操作系统的方法;10、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配置和优化方法。
二、实验内容1.将微机的各个部件组装成一台主机;2.调试机器,使其正常工作;3.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配置。
4.安装及使用虚拟机软件;5.安装WINDOWS7操作系统;6.常用DOS命令的使用;7.学会制作启动U盘和使用方法;8.WINDOWS7的基本操作;9.操作系统的基本设置和优化。
三、实验步骤(参照实验指导书上的内容,结合实验过程中做的具体内容,完成此项内容的撰写)四、思考与总结(写实验的心得体会等)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篇2windows平台逻辑层数据恢复一、实验目的:通过运用软件R-Studio_5.0和winhe_对误格式化的硬盘或者其他设备进行数据恢复,通过实验了解windows平台逻辑层误格式化数据恢复原理,能够深入理解并掌握数据恢复软件的使用方法,并能熟练运用这些软件对存储设备设备进行数据恢复。
二、实验要求:运用软件R-Studio_5.0和winhe_对电脑磁盘或者自己的U盘中的删除的数据文件进行恢复,对各种文件进行多次尝试,音频文件、系统文件、文档文件等,对简单删除和格式化的磁盘文件分别恢复,并检查和验证恢复结果,分析两个软件的数据恢复功能差异与优势,进一步熟悉存储介质数据修复和恢复方法及过程,提高自身的对存储介质逻辑层恢复技能。
三、实验环境和设备:(1)Windows _P 或Windows 20__ Professional操作系统。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两次ping命令分析
两次执行ping命令前,PC中ARP高速缓存内容有无区别(注:可利用ARP –a命令查询高速缓存内容)?
第一次执行之前无ARP缓存,输入命令显示无效的地址;
第二次执行前有ARP缓存,输入显示192.168.152.172及其MAC地址。
回答问题
总结ARP协议的工作原理。
实验目的
1、理解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中层与层之间的封装。
2、掌握局域网的MAC(介质访问控制)协议,掌握ARP协议的工作机制,掌握ping命令使用的ICMP报文类型和发送方法。
3、掌握对协议数据单元的分析方法。
实验步骤
1、利用实验室中现有以太网络,分别利用IPConfig命令查阅两台PC机的IP地址。
试说出ping命令执行时,发送的echo请求和echo应答的报文类型。解析报文中各字段的含义。回答报文的底层封装协议各是什么。
主机(155)向另一台主机(172)发送请求,然后主机172向主机155做出应答。
然后一共四对这样的请求应答包。
报文底层协议分别是ICMP(request)和ICMP(reply)
Hardware type(硬件类型):以太网,大小为6字节;
Protocol type(协议类型):IP,大小为4字节。
发送方显示有对方的MAC地址(00:01:6c:97:6e:c5)和IP地址(192.168.152.172);
接收方显示有本机的MAC地址(00:01:6c:97:70:44)和IP地址(192.168.152.155);
Source:192.168.152.172(源地址)
Destination:192.168.152.155(目的地址)
目标MAC地址
计算机网络实验2报告
实验二报告姓名:XX学号:201430XXXX班级:1001XXXX指导教师:XXX时间:2016.11.21.实验名称网络连通性测试与网络命令验证2.实验目的1.掌握使用网线连接设备的方法。
2.掌握常用网络命令。
3.实验原理图2-1 是连接示意图。
4.试验方法及具体步骤1.连接设备步骤:关闭计算机电源→按照图示连接设备→打开计算机电源。
2.网络属性设置步骤:控制面板→网络和拨号连接→本地连接→属性→Internet 协议(TCP/IP)→属性→将一台计算机的IP 地址分别设置为:192.168.7.59另一台设置为192.168.7.60,子网掩码全部为:255.255.255.0。
3.测试网络连通性使用Ping 命令测试网络连通性步骤:在IP 地址为192.168.7.59的计算机上打开“开始”→“运行”→输入“cmd”→确定→在DOS 提示符下键入命令“Ping 192.168.7.60”、→如果出现类似于“Reply from 192.168.0.2……”的回应,说明TCP/IP 协议工作正常;如果显示类似于“Request timed out”的信息,说明双方的TCP/IP 协议的设置可能有错,或网络的其它连接有问题。
重新设置后再次测试。
4.查看网络设置使用Ipconfig 命令查看网络设置,下面的命令测试全部在DOS 提示符下完成(1)键入Ipconfig 显示所有适配器的基本TCP/IP 配置。
(2)键入Ipconfig/all 显示所有适配器的完整TCP/IP 配置。
5.测试其它网络命令(1)键入net view \\Computer Name 查看由\\Computer Name 计算机共享的资源列表。
如果显示“There are no entries in the list”消息则在指定的计算机上没有文件或打印共享。
如果“System error 53 has occurred”消息,可能是计算机名称不正确或网关(路由器)没有运行。
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报告2
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报告《地址解析协议(ARP)》一、实验内容ARP地址解析协议二、实验原理三、实验拓扑结构图四、实验内容及过程1、练习1(1)内容领略真实的ARP(同一子网)。
(2)过程各主机打开协议分析器,进入相应的网络结构并验证网络拓扑的正确性,如果通过拓扑验证,关闭协议分析器继续进行实验,如果没有通过拓扑验证,请检查网络连接。
本练习将主机A、B、C、D、E、F作为一组进行实验。
1. 主机A、B、C、D、E、F启动协议分析器,打开捕获窗口进行数据捕获并设置过滤条件(提取ARP、ICMP)。
2. 主机A、B、C、D、E、F在命令行下运行“arp -d”命令,清空ARP高速缓存。
3. 主机A ping 主机D(192.168.2.4)。
4. 主机C ping 主机D(192.16.2.4)。
5. 主机A、B、C、D、E、F停止捕获数据,并立即在命令行下运行“arp -a”命令察看ARP高速缓存。
(3)结果2、练习2(1)内容编辑并发送ARP报文(同一子网)(2)过程本练习将主机A、B、C、D、E、F作为一组进行实验。
1. 在主机E上启动协议编辑器,并编辑一个ARP请求报文。
其中:MAC层:目的MAC地址:设置为FFFFFF-FFFFFF源MAC地址:设置为主机E的MAC地址协议类型或数据长度:0806ARP层:发送端硬件地址:设置为主机E的MAC地址发送端逻辑地址:设置为主机E的IP地址(192.168.22.5)目的端硬件地址:设置为000000-000000目的端逻辑地址:设置为主机F的IP地址(192.168.22.6)2. 主机B、F启动协议分析器,打开捕获窗口进行数据捕获并设置过滤条件(提取ARP协议)。
3. 主机B、E、F在命令行下运行“arp -d”命令,清空ARP高速缓存。
主机E发送已编辑好的ARP报文。
4. 主机B、F停止捕获数据,分析捕获到的数据,进一步体会ARP报文交互过程。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2_2
实验二网络基本配置及网络连通性测试实验目的掌握如何进行网络的基本配置及网络连通性测试, 理解、验证网络命令的原理和功能, 合理使用相关命令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实验环境安装了Windows 2000/2003/XP操作系统的计算机;本地局域网环境(交换机、多根直通线)实验内容首先查看管理网卡的TCP/IP配置情况, 配置实验网卡的TCP/IP属性(包括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DNS);PING 127.0.0.1.PING 本机IP、PING 邻机IP, 注意观察实际情况;分别将相邻的2台PC机设置为同一子网、不同子网或相同的IP, 再用PING命令进行测试, 注意观察并记录, 最后进行分析。
一些常用命令。
实验步骤1.先将“管理”网卡的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等参数记录并保留起来, 实验完成后恢复。
2、ping 127.0.0.1, 记录情况;ping 本机IP, 记录情况;● 3.IP地址与网络掩码设置( 不能更改管理网卡)● 3.IP地址冲突●修改相邻两台计算机A.B的其中A的IP设置为B计算机的IP设置, (即让A与B的IP地址发生冲突), 观察并记录A.B上的错误消息报告情况;●在另外一台计算机C(IP地址与A/B不同)上向该IP地址发PING检测报文(pingIP -n 10), 观察PING检测报文的返回情况;●进入DOS窗口, 用nbtstat –A IP 查看此时该IP地址对应的主机名称是计算机A还是计算机B;●让B与A的IP地址发生冲突, 重复上述步骤;●让A与B的IP地址没有冲突, 重复上述步骤;●将上述三种情况对比的结果进行对比。
4. 恢复“管理”网卡的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等参数。
注: 在进行ping命令之前关闭目的主机的windows下的防火墙5. 一些常用命令Ipconfig: TCP/IP设置ARP查看同一物理网络上特定IP地址对应的网卡地址。
Arp –a命令的输出显示本机缓存中存放的IP地址和网卡地址对应表项。
计算机网络实践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践实验报告》实验一:有关传输介质的实验实验思考题:1.左右两侧线序完全一致,但不是标准线序。
问:能否当正线使用?正线,即直通线,标准568B:两端线序一样,从左至右线序是: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
2.8根线中有4根是实际用于数据传输。
问:是哪4根?(1)一一对应接法。
即双绞线的两端芯线要一一对应,即如果一端的第1脚为绿色,另一端的第1脚也必须为绿色的芯线,这样做出来的双绞线通常称之为“直连线”。
但要注意的是4个芯线对通常不分开,即芯线对的两条芯线通常为相邻排列,这个,由于太简单且随意,图上未标出。
这种网线一般是用在集线器或交换机与计算机之间的连接。
(2)1-3、2-6交叉接法。
虽然双绞线有4对8条芯线,但实际上在网络中只用到了其中的4条,即水晶头的第1、第2和第3、第6脚,它们分别起着收、发信号的作用。
这种交叉网线的芯线排列规则是:网线一端的第1脚连另一端的第3脚,网线一端的第2脚连另一头的第6脚,其他脚一一对应即可。
这种排列做出来的通常称之为“交叉线.例如,当线的一端从左到右的芯线顺序依次为:白绿、绿、白橙、蓝、白蓝、橙、白棕、棕时,另一端从左到右的芯线顺序则应当依次为: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
这种网线一般用在集线器(交换机)的级连、服务器与集线器(交换机)的连接、对等网计算机的直接连接等情况下。
经常用于两台电脑直接互连传送数据!(3)100M接法。
这是一种最常用的网线制作规则。
所谓100M接法,是指它能满足100M带宽的通讯速率。
它的接法虽然也是一一对应,但每一脚的颜色是固定的,具体是:第1脚——橙白、第2脚——橙色、第3脚——绿白、第4脚——蓝色、第5脚——蓝白、第6脚——绿色、第7脚——棕白、第8脚——棕色,从中可以看出,网线的4对芯线并不全都是相邻排列,第3脚、第4脚、第5脚和第6脚包括2对芯线,但是顺序已错乱。
这种接线方法也是应用于集线器(交换机)与工作站计算机之间的连接,也就是“直连线”所应用的范围。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通用19篇)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通用19篇)在生活中,报告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
我们应当如何写报告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篇1一、实验目的1、掌握文件的复制、移动、删除;2、掌握文件的重命名、属性的设置;3、掌握文件的查找;4、掌握文件夹选项操作。
5、通过控制面板查看和修改主要输入输出设备的设置;6、查看和修改系统基本配置信息。
7、通过用户管理设置,使计算机为多人合用,同时管理员可以根据需要控制其它用户的操作权限;8、通过对计算机的环境设置,优化计算机的性能,加强用户的计算机安全意识,提高计算机病毒应对能力。
二、实验任务1、查找文件“notepad、exe”,在D盘上以自己的学号为名建立一个新的文件夹,在此文件夹内建一名为“记事本”的文件夹,将文件“notepad、exe”复制到“记事本”文件夹下面,属性修改为“只读”,然后在桌面上创建“notepad、exe”文件的快捷方式。
2、显示“我的文档”文件夹下所有文件的扩展名。
3、修改鼠标、显示器、输入法的设置。
4、显示系统硬件配置信息。
5、添加删除程序。
6、添加、删除用户,修改用户信息。
7、修改虚拟内存设置,优化计算机性能三、实验检查内容1、是否在E区建立以自己学号为名的文件夹2、是否在学号文件夹中创建名为“记事本”的文件夹3、是否将“notepad、exe”文件复制到“记事本”文件夹中4、“notepad、exe”文件的属性是否修改为“只读”5、是否在桌面上创建“notepad、exe”文件的快捷方式6、是否显示文件的扩展名7、修改鼠标处于“正常选择”状态的显示图形8、修改显示器的分辨率9、设置CTRL+SHIFT+1为某种中文输入法的热键10、设置Windows系统在“关闭程序”事件时的声音11、查找本机CPU的频率12、写出本机网络适配器的名称13、添加一个以自己学号为名的用户14、将虚拟内存设置到D区,最大值为1GB。
计算机网络实验心得
计算机网络实验心得计算机网络实验心得时间过的很快,五节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结束了。
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在计算机网络这一方面有了更多的了解,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也有了更多的兴趣。
我一共参加了五次实验,每次实验都有一些收获。
下面是我对这五次实验的简单总结。
第一次实验是计算机网络的双绞线的制作,本次实验是制作双绞线,利用压线钳等工具将双绞线插入RJ-45水晶头来完成网线的制作。
实验主要涉及剪线,剥皮,插入,压制等操作,虽然实验看上去很简单。
但要一次性成功的就要把每个过程多要做到位,每一步都小心。
在实验当中的一些注意事项:剥皮时应该多剥一些,这样后面实验时比较方便,在摆线时,面向水晶头引脚,按自左向右的顺序,一定要把所有的线的弄直,这样有利于后面的剪线,剪线应该做到十分平整,这样插进水晶头是才能完全接触到,插进后应用压线钳使劲压,可以适当加大力臂,听到“咔”一声才表示固定到位,压制的力度不宜过大,以免压碎水晶头;压制前观察前横截面是否能看到铜芯、侧面是否整条导线在引脚下方、双绞线外的保护皮是否在三角楞的下方,符合以上三个条件后方可压制。
而我在做第一个水晶头时没有注意把所有的线都插到位,造成最后有两根线不通。
后来我吸取教训,在做另一头的水晶头时就特别仔细,没再犯下这种错误。
这次实验是两人一个组合作完成的,也锻炼了我们的合作能力。
第二次实验是常用网络命令与交换机的基本应用。
这次实验我先练习了几句网络命令,分别是:1、网络参数查询命令IPCONFIG和IP地址相关计算2、网络测试命令PING命令,用于网络质量定性分析和网络故障检测3、路由表命令ROUTE4、网络端口查询命令:NETSTAT5、以太网络 ARP 表命令。
然后学习了交换机的基本应用以及Cisco_Packet_Tracer简单使用。
学习了cisco交换机的基本配置方法,熟悉交换机的常用配置模式及模式间的切换,学习了以下几条语句配置交换机主机名,配置交换机特权模式口令及密码,使能指定端口,创建VLA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实验报告课程名称:信息通信网络概论第2次实验实验名称:FTP客户端通信程序设计院(系):自动化专业:自动化姓名:学号:实验室:金智楼5楼实验组别:同组人员:实验时间:2016 年12 月13 日评定成绩:审阅教师:目录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3)二.实验原理 (3)三. 实验方案与实验步骤 (3)四.实验设备与器材配置 (4)五.实验记录 (4)六.实验总计 (8)七.思考题或讨论题 (9)附录:部分代码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了解Windows下的TCP/IP通信方式与网络操作;2.熟悉FTP的编程的过程;3.学会用可视化编程语言编写调试简单的通信程序。
二.实验原理在使用MFC编程时,要连接到FTP服务器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只需要两个简单的步骤,首先必须建立一个CinternetSession对象,用类CinternetSession创建并初始化一个或几个同时存在的Internet会话(Session),并描述与代理服务器的连接(如果有必要的话),如果在程序运行期间需要保持与Internet的廉洁,可以创建一个CinternetSession对象作为类CwinApp的成员。
MFC中的类CftpConnection管理我们与Internet服务器的连接,并直接操作服务器上的目录和文件,FTP时MFC的WinInet支持的三个Internet功能之一,我们需要先创建一个CinternetSession实例和一个CftpConnection对象就可以实现和一个FTP服务器通信,我们不需要直接创建CftpConnection对象,而是通过调用CinternetSession::GetFtpConnection来完成这项工作。
他创建CFtpConnection对象并返回一个指向该对象的指针。
三.实验方案与实验步骤(请绘制流程图)1、实验方案图3.1 流程图2、实验步骤1)创建一个internet会话;2)建立与FTP服务器的连接;3)如果连接成功,获得当前登陆的缺省目录下所有的文件和目录名称;4)下载文件或上传文件;5)关闭连接。
四.实验设备与器材配置电脑、VC6.0五.实验记录1、界面(1)输入:域名、用户名、密码;(2)输出显示:文件目录列表、当前目录;(3)按钮:连接、返回、上传、下载、删除、关闭。
图5.1 界面设计2、功能描述(1)连接到FTP主机,下载FTP文件服务器文件列表图5.2 连接到FTP主机,下载FTP文件服务器文件列表(2)切换访问目录;图5.3切换访问目录(3)向FTP服务器发送文件;图5.4 向FTP服务器发送文件(4)从FTP服务器下载文件。
图5.5 从FTP服务器下载文件3、改进(1)从子目录返回根目录(按钮“返回”)运用函数SetCurrentDirectory()设定当前文件路径为"\\",即默认为根目录。
(2)显示当前目录(显示框“当前目录”)在切换目录后,显示当前文件所在目录。
即在用户双击文件夹时将双击的文件夹名称添加为上一级目录,利用strSourceName实现。
(3)删除当前目录下的文件(按钮“删除”)获得列表中的数据,再获得用户在列表框中的选择。
如果选择的是文件夹,则警告“不能删除文件夹”;如果选择的是文件,则运用Remove()函数将选中的文件删除。
图5.6 改进功能六.实验总结1、实验结果分析(1)基础功能都能够较好的实现,在下载、上传文件的基础上增加删除的操作,能够将FTP站点中的文件删除;(2)返回功能中,只能返回到根目录,不能实现返回上一级目录,尝试利用函数GetCurrentDirectory()实现,没有能够做到,希望在后期的学习过程中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2、总结思考通过整个实验的学习,我对FTP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工作流程有了非常深入的了解,并且对处理文件的一些函数如GetFileName()、IsDirectory()、GetFile()、PutFile()、SetCurrentDirectory()、FindNextFile()、FindFile()、CftpFileFind()和与FTP建立会话和连接的函数CinternetSession()、GetFtpConnection()能够理解并熟练掌握。
在对代码改进的过程中,又学习到很多其他的函数,能够利用已有的代码结构进行改进完善,实现功能,对于一些常见的错误也能够正确的改正,操作也更加熟练。
相信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一定能够熟练运用这次实验中学到的东西。
由于在实验室未能及时做完,所以用自己电脑尝试搭建FTP站点,学习到其整个搭建过程和一些权限设置过程,并且成功利用自己搭建的FTP调试了程序。
七.思考题或讨论题1.简述FTP客户端有几个进程工作,分别完成哪些工作?(1)主进程,负责接受新的请求。
打开熟知端口(端口号为21),使客户进程能够连接上;等待客户进程发出连接请求;启动从属进程来处理客户进程发来的请求。
从属进程对客户进程的请求处理完毕后即终止,但从属进程在运行期间根据需要还可能创建其他一些子进程。
回到等待状态,继续接受其他客户进程发来的请求。
主进程和从属进程的处理是并发进行的。
(2)若干个从属进程,负责处理单个请求。
2. FTP服务与NFS服务有什么区别。
(1)NFS(网络文件系统)是TCP/IP协议集所提供的一种子协议,该协议可以实现LINUX/UNIX主机之间的文件共享。
本质上是文件系统,主要在Unix系列操作系统上使用,基于TCP/IP协议层,可以将远程的计算机磁盘挂载到本地,像本地磁盘一样操作。
(2)FTP(文件传输协议)是TCP/IP协议栈所提供的一种子协议,该子协议具体可以实现在以下功能:从客户向服务器发送一个文件;从服务器向客户发送一个文件;从服务器向客户发送文件或目录列表。
附录:(部分代码)1、返回功能void CFtpDlg::OnReturn(){m_strPath = "根目录";UpdateData(FALSE);if(pConnection->SetCurrentDirectory("\\"))//设置当前文件路径为根目录{while(m_ListFile.GetCount()!=0)m_ListFile.DeleteString(0);Find();}}2、目录显示功能代码如下:void CFtpDlg::OnDblclkListFile(){UpdateData(TRUE);int nSel = m_ListFile.GetCurSel();CString strSourceName;//获得用户在列表框中的选择m_ListFile.GetText(nSel,strSourceName);if(strSourceName.GetAt(0)=='['){//选择的是目录strSourceName.Delete(0,1);strSourceName.Delete(strSourceName.GetLength()-1,1);m_strPath = m_strPath+"\\"+strSourceName;//显示当前目录UpdateData(FALSE);if(pConnection->SetCurrentDirectory(strSourceName)){while(m_ListFile.GetCount()!=0)m_ListFile.DeleteString(0);Find();}}}3、删除功能代码如下:void CFtpDlg::OnDelete(){// TODO: Add your control notification handler code here//获得当前输入UpdateData(TRUE);int nSel = m_ListFile.GetCurSel();//返回列表中被选择的项CString strSourceName;//获得用户在列表框中的选择m_ListFile.GetText(nSel, strSourceName);if (strSourceName.GetAt(0) != '[')//选择的是文件{CFileDialog dlg(FALSE, "", strSourceName);//获得文件源地址if (pConnection->Remove(strSourceName)){AfxMessageBox("删除成功! ", MB_OK | MB_ICONINFORMATION);while(m_ListFile.GetCount()!=0)m_ListFile.DeleteString(0);Find();}elseAfxMessageBox("删除失败! ", MB_OK | MB_ICONSTOP);}else{//选择的是目录AfxMessageBox("不能删除文件夹! ", MB_OK | MB_ICONSTOP);}//激活查询和上传按钮m_BtnUpLoad.EnableWindow(TRUE);//m_BtnQuery.EnableWindow(TRUE);//激活用来输入的文本和编辑框控件m_EditFtp.EnableWindow(TRUE);m_EditName.EnableWindow(TRUE);m_EditPwd.EnableWindow(TRUE);m_StaFtp.EnableWindow(TRUE);m_StaName.EnableWindow(TRUE);m_StaPwd.EnableWindow(TRUE);}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