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本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学制:四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简介:本专业是一个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较宽口径专业,主要学习各种电子电路分析与设计, 信息获取、处理、传输和转换的技术与方法,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创新意识和综合设计能力,具备电子线路设计与剖析、电子系统开发与调试等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能从事信号与信息处理系统、电子产品与电子设备的科学研究、产品设计、应用开发和技术服务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

本专业前身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成立于1986年,是国内电子信息工程学科中起步较早的专业之一,1998年更名为电子信息工程,1997年获批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二级学科硕士点,并与2007年成为辽宁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2010年被评为本科特色专业,2012年被列为辽宁省重点扶持专业,2014年被列为辽宁省重点专业。

拥有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5个实验室、3个研究室和1个大学生创新实验室,具有良好的教学条件和科研氛围。

现有教师19人,教授3人,副教授6人,博士学位7人,硕士生导师9人,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人选2人,省青年骨干教师1人。

本专业毕业生有较强的适应性与较宽的择业余地,适宜在应用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自动化测量等领域及高新技术产业中从事信号与信息处理系统、电子产品与电子设备的研究、设计、调试、检验和管理等工作。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有优良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科学素养,掌握信号的获取、处理、传输和信息的分析与识别的基础理论和相关技术,具有创新意识、团队协作精神和较强的自学能力,具备电子线路设计与剖析、电子系统开发与调试等的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培养能从事信号与信息处理系统、电子产品与电子设备的科学研究、产品设计、应用开发和技术服务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具有较扎实的数理基础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1.1掌握数学和相关自然科学知识,具备较强的数学推导和计算能力;
1.2掌握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基础知识,具备应用这些知识解决该领域相关的复杂工程问题的能
力;
2.问题分析: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研究分析本专业的工程问题。

2.1能够熟练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电信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
2.2能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掌握信号获取、处理、传输,信息的分析、识别及系统控制技术,具有较
强的电子设计和单片机应用开发能力,具备信号处理、嵌入式系统等应用系统的分析、设计和开发能
力,设计中能够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3.1信号获取、处理、传输,信息的分析、识别及系统控制技术,具有较强的电子设计和单片机应
用开发能力;
3.2能够进行信号处理、嵌入式系统等应用系统的分析、设计和开发能力;
4.研究:掌握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具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所要
求的制图、运算、实验、测试、表达以及基本操作等专业技能。

4.1具有较强的电子技术领域的实验能力;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对毕业要求支撑的关联矩阵表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对毕业要求支撑的关联矩阵表(续)
注:H、M、L分别表示每项课程设置与毕业要求达成的关联度程度,其中H (关联度高),M (关联度中),L (关联度低)。

4.2具有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的能力;
5.使用现代工具: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初步掌握电子信息工程实践中的各种技术和技能,具有使用现代化软硬件工程开发工具的能力,以及论文撰写和学术交流的能力。

5.1掌握一定的资料查询、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
5.2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基础,能够运用制图及仿真软件进行电子线路的绘制及仿真;
6.工程与社会:了解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电子信息
产业的发展状况,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
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6.1 了解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前沿技术与发展动态;
6.2能够正确认识电信专业工程对于健康、安全、文化和社会的影响;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正确认识电子信息产业各个环节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了解信息
产业生产研发相关的法律、法规,熟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和政策。

7.1熟悉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和政策,具有较强的节能环保意识;
7.2熟悉职业健康与安全的法律法规、并在其框架下开展工作;
8.职业规范:具有较好的人文社科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理解并遵守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

8.1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文化修养、社会道德等人文素养;
8.2具备科学技术伦理学知识,能够自觉规范和约束个人的职业道德;
9.个人和团队:具有较好的团队协作精神,能够在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9.1具有团队合作和协作精神;
9.2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
10.沟通: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顺利阅读专业文献,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与交流。

10.1能够熟练使用技术语言进行有效的技术沟通和交流;
10.2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11 .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具有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的能力。

11.1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
11.2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12.1培养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意识;
12.2具有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与相近专业
主干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

相近专业:信息工程、自动化、测控技术及仪器。

四、核心课程
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C语言程序设计、
嵌入式系统、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信息理论与编码、自动控制原理、感测技术。

五、主要实践环节
金属工艺实习、电工工艺实习、电子工艺实习、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单片机课程设计、电子线路CAD课程设计、专业课程设计、电子系统设计、C语言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

六、专业特色
本专业是一个集电子、信息、控制为一体,融教学、科研、开发于一身的宽口径专业,具有系统
全面的电子与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在应用电子技术领域,信号与信息处理领域,形成鲜明特色。


专业既强调学生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突出学生的实践技能,并注意加强学生在工程技术方面创新能
力的培养。

七、毕业学分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应修满180学分,其中课程教学(包括:实验课)133学分,集中实践教学40分,素质拓展与创新教育10学分。

选修说明:本专业在专业课中设2组任选课程,要求学生语言类课程三选一、专业课任选4门,共修满12.5学分;素质拓展与创新教育课程,素质拓展课程4学分,专题教育4学分,自主实践2学分,共计10学分。

八、各类学分学时要求一览表
十、实践环节安排表
卜一、课业负担统计表
十二、课程体系配置流程图
科技英语
大学外语双语授课毕业设计文献翻译








电子线路CAD 课程设计设计电子系统
甲计专业认识朝
专业
课程设计A生产实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