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差电池的现状及发展
温度(高低温,温差)对锂电池性能的影响
锂电池中的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工作温度范围广、循环寿命长和安全可靠的优点,被广泛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
但锂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产生可逆反应热、欧姆热、极化热和副反应热,电池的发热量主要受其内阻及充电电流的影响。
动力电池是非常“娇贵”的。
温度对动力电池整体性能有非常显著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使用性能、寿命和安全性三个方面。
动力电池在电动汽车中的应用,一般要综合考虑温度对电池性能、寿命和安全的影响以确定电池最优工作范围,并在此温度范围内获得性能和寿命的最佳平衡。
普遍认为电池最佳工作温度区间为20℃~30℃,实际项目中需根据电池相关热测试结果,确定电池的最佳工作温度。
锂电池容量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化,通过测试发现,温度每上升1℃容量就上升原来的0.8%,但温度的升高也会损坏电池,电池循环寿命和容量都会逐渐降低。
根据试验,在常温25℃的环境下,如果温度升高6~10℃时,会因为高温增加电池的浮充电电流而导致电池的寿命减少一半。
由于过充电量的积累,电池的循环寿命缩短。
锂电池的容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如果电池温度升高,总放电不变,放电深度就会减小。
当电池的温度上升到45℃时,可以延长使用寿命。
如果电池在温度高于50℃的环境下充电,酸会加速在蓄电池极板上的腐蚀,而且温度升高会加速电池外壳的老化。
温度的变化使得锂电池可用容量会有不同程度的衰减,具体参考程度为:-10℃时可用容量为70%,0℃时可用容量为85%,25℃时可用容量为100%。
因此,天气变冷电池性能下降为正常现象,当温度降低时,电池放电电压也大幅降低,这样电池在低温放电时就会更快的到达放电截止电压,从而造成低温放电容量明显低于常温容量。
低温对电池性能的影响当锂离子电池处于低温状态时,其可用容量减少、充放电功率受限。
如果对功率不加以限制,会引起电池内部锂离子的析出,从而引发电池容量不可逆的衰减,并且会给电池的使用埋下安全隐患。
环境温度越低,电池内活性物的活性越低,电解液内阻和粘度越高,离子扩散越难,而且低温下锂离子在电极中的扩散速度慢,较难嵌入而易于脱出,从而使容量急速下降,因此,低温下使用会对电池寿命产生很大的影响。
温差电池的现状及发展
温差电池的现状及发展东北石油大学电气工程新技术文献综述 2011年 11月 6日课程电气工程新技术研究方向非接触式电能传输技术院系电气信息工程学院自动化系专业班级电气08-1班学生姓名冯小童学生学号 080603140102温差电池的现状及发展摘要:温差电池是利用热电转换材料将热能转化为电能的全静态直接发电方式,具有设备结构紧凑、性能可靠、运行时无噪声、无磨损、移动灵活等优点,有微小温差存在的情况下即可产生电势。
在军事、航天、医学、为电子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现代化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能源紧缺现象日趋严重,能源与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和燃料电池的实用困难,使得温差电池作为适应范围广和符合环保的绿色能源技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介绍了温差电池技术的机理,综述了最新研究进展和提高发电效率的途径。
关键词:温差电热能转换温差电池绿色能源0 引言温差电技术研究始于20 世纪40 年代,于20 世纪60 年代达到顶峰,并成功的在航天器上实现了长时发电。
近几年来,温差电池不仅在军事和高科技方面,而且在民用方面也表现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日本丰桥科技大学稻垣教授等人首次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只温差电池,当前日本在废热利用,特别是陶瓷热能转换材料的研究方面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美国倾向于军事、航天和高科技领域的应用;欧盟着重于小功率电源、传感器和运用纳米技术进行产品开发;我国在温差电方面虽有一定实力,但仍处于起步阶段。
1 温差电池简介温差电池,就是利用温度差异,使热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温差电池的材料一般有金属和半导体两种。
用金属制成的电池塞贝克效应较小,常用于测量温度、辐射强度等;用半导体制成的温差电池塞贝克塞贝克效应较强,热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也较高,因此,可将多个这样的电池组成温差电堆,作为小功率电源。
1.1 塞贝克效应塞贝克效应,又称为第一热电效应它是指由于温差而产生的热电现象。
在两种金属A 和B 组成的回路中,如果使两个接触点的温度不同,则在回路中将出现电流,称为热电流。
人体温差电池
人体温差电池
温差电池,就是利用温度差异,使热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温差电池的材料一般有金属和半导体两种。
用金属制成的电池赛贝克效应较小,常用于测量温度、辐射强度等。
这种电池一般把若干个温差电偶串联起来,把其中一头暴露于热源,另一个接点固定在一个特定温度环境中,这样产生的电动势等于各个电偶之和,再根据测量的电动势换算成温度或强度。
例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用它来测量冶炼及热处理炉的高温。
尽管手机、电子表等微型便携电子产品依靠电池摆脱了电线的“纠缠”,给人们带来了很大便利,但每使用一段时间后还是需要充电或更换电池。
德国科学家最近发明了一种利用人体温差产生电能的新型电池,可以给这些便携式的微型电子仪器提供长久的“动力”。
温差发电片
据德国《科学画报》杂志报道,来自德国慕尼黑的一家芯片研发企业研究出的这种新型电池,主要由一个可感应温差的硅芯片构成。
当这种特殊的硅芯片正面“感受”到的温度较之背面温度具有一定温差时,其内部电子就会产生定向流动,从而产生“微量、但却足够用的电流”。
负责研发这种电池的科学家温纳·韦伯介绍说,“只要在人体皮肤与衣服等之间有5摄氏度的温差,就可以利用这种电池为一块普通的腕表提供足够的能量”。
据介绍,与目前已有的一些同类温差电池相比较,新型电池的特点在于其所采用的材料硅更加容易获得,并且使用过程中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温差发电现状
温差发电现状
随着全世界走向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趋势,温差发电技术也逐渐成为现代能源竞争中的新热点。
在过去几年里,温差发电技术已经发展得很快,因为它可以有效利用温差来发电,提供可持续、便宜、安全、低碳排放的绿色能源。
可以说,温差发电技术是一项伟大的创新,它采用多种技术来利用温差能量发电,例如热电技术、压缩热循环技术、电子热封技术等。
与常规的电力发电技术相比,温差发电可以以更少的能耗和更低的成本满足人们对电力的需求。
在最近几年,温度差发电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热电技术。
热电技术是温差发电技术中最常见的形式,利用温度差,制造电力。
它更加环保,可以有效利用自然资源,不会污染大气。
比如,太阳能热电技术就是一种采用热电技术的发电方式,它利用太阳能发电,可以有效减少大气污染,给大众带来更多的清洁能源可见。
此外,热压缩循环技术也被广泛用于温度差发电。
热压缩循环技术利用温度差发电。
它将低温的外部空气转换成高压热气体,随后驱动活塞引擎,活塞引擎可以产生电力。
另外,电子热封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温度差发电。
电子热封技术利用温度差,制造电力。
它可以在低温环境中运行,可以有效利用外部温度差来产生能源,而不损耗能源。
总之,温差发电技术对全球的电力革新、环保革新起着重要的作用,是解决全球能源危机的有力替代方案。
它可以有效利用温差能量,
为人类提供安全、优质、可再生的能源。
展望未来,温差发电技术将会更加发达,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为人类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温差电池PPT
例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用它来测量冶炼及 热处理炉的高温。
赛贝克效应
把两种不同的金属导体接成闭合电路时,如果把 它的两个接点分别置于温度不同的两个环境中,则 电路中就会有电流产生。这一现象称为塞贝克效应, 又称作第一热电效应。(这一现象是赛贝克在1821 年发现的。)
将两种不同类型的热电转换材料N型和P型半导体 的一端结合并将其置于高温状态,另一端开路并给 以低温。
由于高温端的热激发作用较强,空穴和电子浓度 也比低温端高,在这种载流子浓度梯度的驱动下, 空穴和电子向低温端扩散,从而在低温开路端形成 电势差。
将许多对P型和N型热电转换材料连接起来组成模 块,就可得到足够高的电压,形成一个电压较高的温 差电池。
➢ 虽然温差发电已有诸多应用,但长久以来受热电 转换效率和较大成本的限制,温差电技术向工业 和民用产业的普及受到很大制约。
➢ 可以设想一下,在温差电池技术成熟以后, 我们的手机、笔记本电脑电池就可以利用身 体与外界的温度差发电,而大大延长其使用 时间。
上述闭合电路叫做温差电偶,这种情况下产生电 流的电动势叫做温差电动势。
例如:铁与铜的冷接头为1℃,热接头处为100℃, 则有5.2mV的温差电动势产生。
半导体材料温差电池
简介:用半导体制成的温差电池赛贝克效应较 强,热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也较高,将多个这样 的电池组成温差电堆,作为小功率电源。
半导体材料温差电池工作原理
温差电技术发展历程
温差电技术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于20世纪60年 代达到高峰,并成功地在航天器上实现了长时发电。 当时美国能源部的空间与防御动力系统办公室给出 鉴定称,“温差发电已被证明为性能可靠,维修少, 可在极端恶劣环境下长时间工作的动力技术”。
2024年温差发电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温差发电市场发展现状引言温差发电是一种利用地球内部温差产生能量的发电技术。
随着能源需求的增加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温差发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技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将介绍温差发电市场的发展现状,包括市场规模、技术进展、主要市场参与者等方面。
市场规模目前,温差发电市场规模整体较小,主要集中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如美国、加拿大和欧洲。
根据市场研究报告,2019年全球温差发电市场规模约为xxx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增长到xxx亿美元。
尽管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但温差发电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技术,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技术进展温差发电技术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发展,已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突破。
目前,主要的温差发电技术包括热电效应温差发电和奥特曼循环温差发电。
热电效应温差发电是利用材料的热电效应将温差转化为电能的方法。
该技术广泛应用于低温温差发电,如地热发电和工业余热利用。
奥特曼循环温差发电是利用低温热源与高温热源之间的温差驱动发电机运转的方法。
该技术适用于高温温差发电,如太阳能光热发电和核能发电。
近年来,温差发电技术不断创新,如纳米材料的应用、新型工作介质的研发等,使得温差发电的效率和可靠性得到了提升。
这些技术进展进一步推动了温差发电市场的发展。
主要市场参与者目前,温差发电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包括发电设备制造商、能源公司和科研机构等。
其中,一些知名的公司在温差发电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技术和市场优势。
美国的X公司是一家领先的热电效应温差发电设备制造商,其产品已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到应用。
欧洲的Y公司则是一家主要从事奥特曼循环温差发电技术研究的科研机构,他们的研究成果在太阳能光热发电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此外,一些政府机构和国际组织也在推动温差发电市场的发展。
这些机构通过制定政策和提供资金支持等方式促进温差发电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市场前景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对大气污染的担忧,温差发电市场具有广阔的前景。
预计未来几年,温差发电市场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
2024年温差发电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温差发电市场前景分析引言温差发电(也称热差发电、热量差动力发电)是一种利用地球自然温差产生电能的新型清洁能源技术。
它通过利用热源温度差异实现能量转换,具有潜力巨大的发展前景。
本文将对温差发电市场的前景进行分析。
温差发电技术概述温差发电技术主要包括热电堆、热机、热泵等。
其中,热电堆是最常用的温差发电技术,在温差发电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热电堆主要是利用热电材料的热电效应实现能量转换,其高效、可靠、环保的特点使其成为温差发电市场的关键技术。
温差发电市场现状分析1.市场规模扩大: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政府对清洁能源的大力支持,温差发电市场规模逐年扩大。
根据市场研究报告,预计未来几年国内外温差发电市场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0%以上。
2.技术创新推动市场发展:温差发电技术在高温与废热能转换效率的提升以及新材料的研发上取得了显著进展,这将促进温差发电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3.政策支持力度增加:各国政府纷纷制定了清洁能源政策和目标,加大对温差发电技术的支持力度,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机会。
2024年温差发电市场前景分析1.温差发电在清洁能源行业中的地位逐渐突出:温差发电作为一种高效清洁能源技术,具有独特的优势,在能源转型的背景下,其地位将逐渐得到认可并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2.市场应用领域不断拓展:目前,温差发电主要应用于工业废热利用、建筑节能等领域。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和商业化推广,温差发电有望拓展到更多领域,如家庭供暖、交通运输等。
3.投资前景广阔:温差发电作为一种新兴的清洁能源技术,投资前景广阔。
在未来几年中,预计将有更多投资者和企业加入到温差发电产业中,推动其进一步发展。
挑战与对策在温差发电市场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挑战。
主要包括技术成本高、效率有限、设备维护等方面。
为了克服这些挑战,应大力推进技术创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并加强与相关行业的合作,共同推动温差发电市场的健康发展。
结论温差发电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技术,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同位素温差电池
同位素温差电池
同位素温差电池是一种利用同位素的热力学性质产生电能的装置。
它
通过将两种同位素(通常是氢和氘)分别置于高、低温环境中,使其
在不同温度下具有不同的化学反应速率,从而产生电势差。
同位素温差电池的工作原理基于热力学第二定律,即热量无法从低温
物体自发地传递到高温物体。
因此,在两个不同温度下,同位素的反
应速率也会不同。
这种差异会导致电子在两个半电池之间移动,从而
产生电势差。
通常情况下,同位素温差电池使用氢和氘作为反应物质。
在高温环境下,氢和氘可以进行核聚变反应,从而释放出能量。
在低温环境下,
氢和氘则进行核裂变反应,并吸收能量。
这种不对称的化学反应速率
导致了电子流动,并产生了电势差。
由于同位素温差电池可以利用自然界中存在的大量氢和氘来产生能量,因此被认为是一种潜力巨大的清洁能源。
此外,同位素温差电池还可
以用于太空探索等特殊领域,因为它不需要任何外部能源供应。
总之,同位素温差电池是一种利用同位素的热力学性质产生电能的装
置。
它通过利用氢和氘在不同温度下不对称的化学反应速率产生电势差,并被认为是一种潜力巨大的清洁能源。
新型“人体温差电池”
个 可 感 应 温 差 的 硅 芯 片 构 成 。 当
这 种 特 殊 的 硅 芯 片 正 面 “ 受 ” 到 感 的 温 度 较 之 背 面 温 度 具 有 一 定 温 差
科 学 家介 绍 说 ,这 种 新 型 电池 不 仅 可 以 用 于 手 表 、手 机 、掌 上 电 脑 等 ,还 可 以 为 一 些 医 学 电 子 仪 器 如 腕 戴 式 血 压 、脉 搏 测 量 仪 提 供 能
新型大容量镍氢 电池
川 崎 重 工 首 次 成 功 开 发 出 了低 成 本 、 几 乎 可 全 部 回 收 利 用 的 、使 用 粒 子 活性 物 质 ( cieMaei1 的 A t tr ) v a 据 所 需 的 电压 , 由于 可 在 层 叠 电池
层 时 共 用 电极 板 ,从 而 就 可 以提 高
量。 ( 宗 平)
时 , 其 内 部 电 子 就 会 产 生 定 向 流
动 ,从 而产 生 “ 量但 却 足 够 用 的 微 电 流 ” 。研 发 人 员 介 绍 说 , “ 只要
军 民 两 用 技 术 与 产 品 2 0 . 0 02 1
温 控 开 关 可 以 大 量 节 约 电能 。试 用 结 果 显 示 , 每 日通 电 不 超 过 8小
区 普 遍 采 用 的 煤 烟 型 供 热 系 统 相
比 ,具 有 无 污染 、热 效 率 高 、安 装
方 便 、综 合 成 本 低 等 优点 ,现 已取 得 国家 实 用 新 型专 利 证 书 。
板 、温 控 电水 暖 装 置 与我 国北 方 地
热 板 是 由一 张厚 度 约 2毫 米 的 云 母 板 经 特 殊 工 艺 制 成 , 可 在 房 屋 建
温差电技术的研究进展
评述第49卷第11期 2004年6月温差电技术的研究进展栾伟玲涂善东(华东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上海200237. E-mail: luan@)摘要温差发电是利用热电转换材料将热能转化为电能的全静态直接发电方式, 具有设备结构紧凑、性能可靠、运行时无噪声、无磨损、无泄漏、移动灵活等优点, 有微小温差存在的情况下即可产生电势, 在军事、航天、医学、微电子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 近几年随着能源与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和燃料电池的实用困难, 温差电作为适应范围广和符合环保的绿色能源技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介绍了温差电技术的机理, 综述了最新研究进展和提高发电效率的途径, 并提出利用废热进行温差发电和开发温差电传感器是我国当前应该优先发展的研究方向.关键词温差电热电转换微电池温差电传感器绿色能源进入21世纪后, 伴随着工业化的高速发展, 全球性的环境恶化和能源危机正威胁着人类的长期稳定发展, 各国政府对绿色环保技术的研究与利用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支持. 当前由于燃料电池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困难使得温差电技术成为引人注目的研究方向. 该技术利用热电转换材料直接将热能转化为电能, 是一种全固态能量转换方式, 无需化学反应或流体介质, 因而在发电过程中具有无噪音、无磨损、无介质泄漏、体积小、重量轻、移动方便、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已在军用电池、远程空间探测器、远距离通讯与导航、微电子等一些特殊应用领域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温差电技术的研究起始于20世纪40年代, 于20世纪60年代达到高峰, 并成功地在航天器上实现了长时发电. 美国能源部的空间与防御动力系统办公室称温差发电是“被证明为性能可靠、维修少、可在极端恶劣环境下长时间工作的动力技术”1). 但是长久以来, 由于受到热电转换效率的制约和成本的限制, 温差电技术除了在航天和军事等尖端技术领域应用外, 很少用于工业和民用产业. 最近几年, 随着能源与环境危机的日渐突出及一批高性能热电转换材料的开发成功, 温差电技术的研究又重新成为热点[1~8].当前, 科技发达国家已先后将发展温差电技术列入中长期能源开发计划. 美国倾向于军事、航天和高科技领域的应用; 日本在废热利用, 特别是陶瓷热电转换材料的研究方面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欧盟着和运用纳米技术进行产品开发. 我国虽然在半导体热电制冷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一定的实力, 但对温差电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重于小功率电源、传感器[9~12]. 虽然国外一些公司在上海、杭州等地建立了工厂, 但只是利用中国的资源和劳动力, 我国在技术和产品开发方面仍是空白. 随着温差电技术在军事、航空, 尤其是微型电源、低品位能源、废能源利用方面的应用价值越来越明显, 我国应迅速加大对该技术的开发力度, 尽快实现温差电技术的产业化.1温差发电的原理热电转换材料具有3个基本效应, 即Peltier效应、Seebeck效应和Thomson效应, 这3个效应奠定了热力学中热电理论的基础, 也为热电转换材料的实际应用展示了广阔的前景. 温差电是利用材料的Seebeck效应, 通过载流子(电子和空穴)进行能量的输运. 该效应于1821年由德国人Seebeck发现: 在两种不同金属(锑与铜)构成的回路中, 如果两个接头处存在温度差, 其周围就会出现磁场. 通过进一步的实验, Seebeck发现回路中存在电动势. Seebeck效应是制作测温热电偶、温差发电和温差电传感器的基础.温差发电的原理如图1所示: 将两种不同类型的热电转换材料N和P的一端结合并将其置于高温状态, 另一端开路并给以低温. 由于高温端的热激发作用较强, 此端的空穴和电子浓度比低温端高, 在这种载流子浓度梯度的驱动下, 空穴和电子向低温端扩散, 从而在低温开路端形成电势差. 将许多对P型和N型1) U. S. Department of Energy. Advanced Radioisotope Power Systems, /space/arpsfact.pdf, 2002第49卷 第11期 2004年6月评 述热电转换材料连接起来组成模块, 就可得到足够高的电压, 形成一个温差发电机. 这种发电机在有微小温差存在的条件下就能将热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且转换过程中不需要机械运动部件, 也无气态或液态介质存在, 因此适应范围广、体积小、重量轻、安全可靠、对环境无任何污染, 是十分理想的电源. 温差发电的灵活、绿色、安静和微小体积的特性, 使其可在许多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图1 利用热电模块进行温差发电的原理2 温差电技术的应用最早的温差发电机于1942年由前苏联研制成功, 发电效率为 1.5%~2%. 之后一些特殊领域对电源的需求大大刺激了温差电技术的发展.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陆续有一批温差发电机成功用于航天飞机、军事和远洋探索. 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温差发电机正逐渐拓宽其应用领域, 不仅在军事和高科技方面, 而且在民用方面也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随着能源与环境危机的日益逼近, 科学家在利用低品位与废能源发电方面加大了研究力度, 部分研究成果已进入产业化. 2.1 远程空间探索自从1969年阿波罗号飞船成功登陆月球, 人类对太空的探索一直在不断深入地进行中. 随着探索空间的拓展, 人们将目标投向更远的星球、甚至是太阳系以外的远程空间. 在远离太阳、黑暗、冰冷和空洞的世界里, 太阳的辐射量极其微小, 太阳能电池很难发挥作用. 使用热源稳定、结构紧凑、性能可靠、寿命长的放射性同位素温差发电系统成为理想的选择. 利用温差电技术, 一枚硬币大小的放射性同位素热源能够提供长达二十年以上的连续不断的电能, 这是其他任何一种能源技术所不能比拟的. 美国国家航空和宇航局(NASA)已先后在其阿波罗登月舱、先锋者、海盗、旅行者、伽利略和尤利西斯号宇宙飞船上使用以各种放射性同位素为热源的温差发电装置[13]. 其中航行者1号飞船需要在太空中进行长达25年的科学考察, 该飞船上的所有电能均由热电转换模块提供. 其发电系统包括1200个温差发电机, 由放射性燃料Pu-238的中子衰减提供热能. 该电力系统已安全运行了21年, 预计可继续工作15至20年.相比于太阳能电池, 放射性同位素温差发电系统不仅具有寿命长和性能可靠的优点, 而且拥有诱人的比体积和比重量. 尤利西斯号飞船如按照太阳能电池进行结构设计, 其携带电池板的重量将达 550 kg, 是飞船自身重量的两倍,对运载火箭来说难以负荷. 而采用温差发电系统时, 发电机的重量只有56 kg, 完全可以满足飞船在航行、通讯和科学仪器使用方面的所有用电要求1). 图2为放射性同位素温差发电系统的外形图, 图3为其剖面图.图2 美国NASA 研制的用于宇宙飞船上的放射性同位素温差发电机的外形图1) U.S. Office of space & defense power systems, Radioisotope power systems. /space/gphs.html, 2003评 述第49卷 第11期 2004年6月图3 放射性同位素温差发电系统剖面图2.2 军事放射性同位素发电机除了在航天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外, 海军是其第二大用户.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 美国就完成了500~1000W 军用温差发电机的研制, 并于80年代末正式列入部队装备. 其最大的优点是无声音、无振动、隐蔽, 在潜艇、远程信号传输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 将温差发电机放在深海中为无线电信号转发系统供电. 该系统是美国导弹定位系统网络的一个组成部分, 其设计工作深度达10公里, 工作功率大于1W, 寿命在10年以上. 最近Hi-Z 公司为军方开发了基于量子点原理制造的高性能微型温差发电模块[14], 用于船载多种无线传感器的电源供给. 这些传感器肩负着监测断裂、腐蚀、撞击破坏以及温度漂移等多项任务, 惟有温差发电机能满足其对电源尺寸、重量、泄漏和寿命等多方面极高的要求.为满足陆军对电源系统的特殊要求——轻便、灵活、充电方便等, 从1999年开始, 美国能源部启动了“能源收获科学与技术项目”1). 研究利用温差发电 模块, 将士兵的体热收集起来用于电池充电. 其近期 目标是实现对12小时的作战任务最少产出250瓦小时的电能, 目前该研究项目已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2.3 远距离通讯、导航和设备保护温差电技术性能稳定、无需维护的特点使其在发电和输送电困难的偏远地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5], 已用于极地、沙漠、森林等无人地区的微波中继站电源、远地自动无线电接收装置和自动天气预报站、无人航标灯、油管的阴极保护等. 图4为世界最大的温差发电机生产商——美国Global Thermoelectric Inc 制造的用于管道监控、数据采集、通讯和腐蚀防护的温差发电设备2), 输出功率可达5000W. 前苏联从1960年代末开始先后制造了1000多个放射性同位素温差电机, 广泛用于灯塔和导航标志, 平均使用寿命长于10年. 该类型发电机以Sr90为热源, 可稳定提供7~30V, 80W 的输出3).图4 用于天然气管道监控、数据采集、通讯和阴极保护的温差发电装置2.4 小功率电源体积小、重量轻、无振动、无噪音使温差发电机非常适合用作小功率电源 (小于5W). 在各种无人监视的传感器、微小短程通讯装置以及医学和生理学研究用微小型发电机、传感电路、逻辑门和各种纠错电路需要的短期微瓦、毫瓦级电能方面, 温差电技术均可发挥其独特的作用[16,17]. 图 5 是Hi-Z 公司制造的可协调荷载的微电池, 其输出功率可达 2.5W, 输出电压3.3V 4).1)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99-651 Energy Harvesting. , 19992) Global Thermoelectric Inc. About generators. /genabout-frames.html, 20013)Alimov R. Radioisotope thermoelectric generators. http://www.bellona.no/en/international/russia/navy/northern_ fleet/incidents/31772.html, 20034) Hi-Z Technology Inc. HZ-2 thermoelectric module. /websit02.htm, 2003美国航天局所属的喷气推进实验室(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 开展了输出功率为10~600mW 、尺第49卷 第11期 2004年6月评 述寸为cm 2量级的可集成通用型温差电微电池系统研究[18]. 经过三年的项目开发, 目前一些产品已进入实用阶段.图5 美国Hi-Z 公司制造的可协调荷载的微电池日本精工仪器公司研制出一种利用人的体温发电的手表用微型电池[19]. 该电池使用BiTe 块状材料, 电池尺寸为2 mm ×2 mm ×1.3 mm, 由50对元件串联组成, 1K 的温差可产生20 mV 的电压, 输出功率为1 µW.德国D.T.S 公司在输出功率为10~40 µW 的薄膜型温差发电机的生产方面占有世界领先地位1). 2.5 温差电传感器最近, 基于热电转换材料的Seebeck 效应, 许多新型的温差电传感器被研制成功, 并用于低温温度测量[20]、单像素红外线和X 射线探测[21]、氢气和其他可燃气体泄漏检测[22]等.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的科学家运用磁控溅射技术制备了薄膜型温差电氢气传感器[23]. 其工作原理是在热电薄膜材料表面上一半的面积涂覆催化剂, 当有氢气存在时, 涂有催化剂部分的热电转换材料温度升高, 继而在器件的两端建立电势差. 通过电压信号的测量既可感知氢气泄漏, 还可用于推算氢气浓度. 传统的氢气传感器存在体积大、质量重、结构复杂、气体选择性差(往往对可燃气体有广谱响应)、响应时间长等缺点, 已越来越不能满足使用要求. 另外, 传统传感器对气体的敏感程度与温度强烈相下(200~400℃)才能达到峰值, 这不仅要消耗额外的加热功率, 还极易引发火灾. 利用热电转换材料制造的薄膜传感器可在室温附近工作, 尺寸小、选择性好、响应时间短. 1%的氢气含量可输出2 mv 的电压信号, 响应时间为50 s (图6). 该类传感器在氢燃料电池系统、加氢站、微型飞行器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关, 通常在较高的温度德国D.T.S.公司在其开发的235型热电模块的基础上研制成功微型红外传感器[24], 用于非接触式测温、家用与工厂设备的监测等, 具有体积小(mm 3)、重量轻(mg)、无过滤窗、响应迅速、不受环境热传导和热对流的影响、在高热辐射的情况下也可稳定工作的特性. 图7 为其F 型温差电红外传感器, 其大小为5.6 mm ×3.1 mm ×0.08 mm, 重量为19 mg 2). 2.6 低品位和废热发电长久以来, 因为受到生产成本和转换效率的限制, 温差电技术的应用一直局限于高科技和军事、航天领域. 最近, 由于化石能源数量的日益减少和化石能源燃烧所引起的环境恶化问题的逼近, 人们意识到利用低品位和废热进行发电对解决环境和能源问题的重要性[25]. 另外, 可供使用的热源的广泛性和廉价性大大增强了温差发电方式的商业竞争性. 我们知道, 发电成本主要由运行成本和设备成本组成. 运行成本取决于转换效率和原料, 设备成本决定于产生额定输出电力的装置. 虽然热电转换模块的成本很高, 但由于利用低品位和废热发电的原料费用极少, 几近为零, 运行成本很低, 因此发电总费用降低, 使得温差发电可与现存发电方式进行商业竞争. 日本近几年开展了一系列以“固体废物燃烧能源回收研究计划”为题的政府计划, 研究用于固体废物焚烧炉的废热发电技术, 将透平发电机和温差发电机结合起来, 实现不同规模垃圾焚烧热的最大利用, 使垃圾真正成为可供利用的资源[26]. 继日本之后, 2003年11月美国能源部宣布资助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密西根技术大学、匹兹堡PPG 工艺有限公司等单位, 重点支持他们在高性能热电转换材料和应用技术方面的开发, 其主要应用对象是工业生产中的尾气热和其他构件中的废热和余热利用3).1) D.T. S. GmbH. Thin film thermoelectric generator systems. /index.htm. 2003 2) D. T. S. GmbH, Infrared-sensors. /sen-txe.htm, 20033)Office of industrial technologies, USA. DOE selects 32 new projects to improve energy efficiency in U.S. industry. http://www. /cfm/fullarticle.cfm, 2003评述第49卷 第11期 2004年6月图6 日本研制的温差电传感器对氢气的敏感性测试曲线氢气浓度分别为1—3%, 2—1%, 3—0.5%, 4—0.1%, 5—0.01%图7 D.T.S.公司开发的柔性IRS-235 F 型温差电红外传感器目前可供利用的低品位和废热、余热资源的范围很广,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工业余热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 化工厂、钢铁工业、水泥工业、造纸业、石油冶炼业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和废液成倍增加, 其中的余热相当可观. 内燃机、汽轮机等热机燃料所产生的能量, 50%以上都以热能的方式被浪费了, 钢铁工业、水泥工业、各种气体压缩泵站和垃圾焚烧的废热数量也是巨大的. 工业余热的合理利用是解决能源短缺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 采用热电转换模块取代已有的余热锅炉和气轮机系统进行发电, 可降低投资, 增加设备的稳定性, 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在节能和环保等方面也可有较大的提高和改善[27]. 图8 显示在天然气田利用脱水循环的余热发电, 实现对管道和钻井的阴极保护1).(2) 垃圾焚烧热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城市人口的急剧攀升, 对城市垃圾进行减量化和无害化处理的要求日渐紧迫. 大力发展城市垃圾发电技术, 不仅能带来新的电力, 缓解能源紧张状况, 还能解决垃圾处理问题, 减少环境污染, 一举数得. 垃圾中的二次能源如有机可燃物等, 所含的热值高, 焚烧200吨垃圾产生的热量可发电2000kW 2), 其“资源效益”极为可观. 将发电装置设在熔融炉排烟部分的炉壁上, 直接把燃烧热转换成电能, 省去了余热锅炉、汽轮发电机组以及蒸汽循环所需的附属设备. 美、日、法、英、德、意等工业发达国家都将垃圾发电列入国家议事日程, 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开发垃圾发电新技术, 并使之趋于商业化[28]. 图9为日本能源转换中心开发的用于废热发电的温差发电机WATT-100, 功率密度为 100 kW/m 3.现在, 我国城市每年因垃圾造成的损失近300亿元(包括运输费、处理费等), 若将其综合利用却能创图8 利用天然气田的脱水锅炉余热发电进行管道的阴极保护1) Hi-Z Technology. Power from waste heat in gas production field. /websit14.htm, 2003 2) 垃圾堆里输出电——我国垃圾发电产业前景光明. /chinese/huanjing/247355.htm, 2002第49卷第11期 2004年6月评 述图9 日本能源转换中心研制的用于废热发电的 图10 装配了温差发电机的柴油机车温差发电机 可提高汽车动力2000~4000 W1) 垃圾发电. 中国环境报, 2001-12-272) Stevens J W. Energy harvesting: a ground-source thermoelectric generator. /dso/trans/energy/briefings/18Steve.PDF, 2000造2500亿元的效益1). 然而我国垃圾发电的市场化、专业化和产业化还刚刚起步, 为了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垃圾发电事业, 国务院最近制定了一系列资源综合利用的优惠政策, 希望能藉此推动该技术的发展.(3) 汽车废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作为现代家庭的重要交通工具汽车开始步入普通老百姓家中. 汽车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同时汽车工业也推动了社会经济的不断前进. 但是, 伴随着汽车普及率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能源, 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的需求越来越大, 从而进一步加速了全球能源问题的恶化. 与此同时, 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也给世界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汽车尾气、冷却水、润滑油和热辐射所造成的能量损失占汽油燃烧能量的很大比重, 例如普通家用轿车以常速行驶时的能量损失就达20~30 kW. 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将温差电技术应用于环保型汽车, 利用汽车尾气的废热以及发动机的余热为汽车提供辅助电源. 这样, 不仅可以大大提高汽车的综合性能, 降低发动机能耗, 同时还可以减少尾气中污染物的排放量, 一举三得. 理论研究认为, 若能将温差电技术应用于汽车中, 可望节约燃油20%, 足以提供一辆中型汽车的电气用能[29]. 日本已开发了利用汽车尾气发电的小型温差发电机, 功率为100W, 可节省燃油5%[30]. 美国也于最近宣布试制成功1000W 功率的基于大货车尾气发电的电机[31,32]. 图10 显示美国安装在Mack 柴油机上的温差发电机,从外形上看恰似一个立式的消声器.(4) 自然热太阳辐射热、海洋温差热、地热等自然热都是大自然赋予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最理想的动力能源. 传统的自然热发电方式都用热机、发电机或蒸 汽轮机作原动机, 这样的系统只有在大容量发电的场合才能获得良好的技术经济指标. 现在国际上将目标转向无运动部件、无声而且不需维护的直接发电器件(如温差电转换模块), 用它们来替代上述能量转换部件, 大大简化现有自然热发电系统的能量转换部件结构, 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美国密西西比州立大学的Stevens 教授进行了利用地表与地下的温差进行发电的研究[33]2) (如图11所示). 该方式具有性能稳定、寿命长、无声音辐射、不可视、夜间和恶劣环境图11 利用地表和地下温差进行温差发电的示意图评 述第49卷 第11期 2004年6月下亦可连续工作等特性, 能广泛用于长时间无人干预的小型远距离传感和通讯器件, 其初期设计功率是100 mW.(5) 其他分散的热源最近, 美国卡尔帝夫大学(Cardiff University)的Rowe 教授演示了利用人沐浴后浴缸中剩余水的余热产生电, 可使一台彩色电视机连续工作 1 h. 如果该系统能运行三年, 其生产电能的成本与常规能源电力公司的发电成本相当[34].3 提高温差发电效率的途径当前温差电技术的开发集中在三个方面: 提高温差电器件的效率、降低成本和扩大应用范围. 目前开发的温差发电机效率普遍较低(6%~11%), 使其使用范围受到限制. 通过对热电转换材料的深入研究和新材料的开发提高热电性能, 在热源不变的情况下提高电输出是该技术的核心内容.通常, 发电效率由下式表示:carnot mater ηηη=×, (1) 其中carnot η为卡诺循环效率. 对温差发电而言, 该效率取决于材料两端的温差:()carnot h c h T T T η=−(2)h T , 分别是高、低温端的温度. c T mater η为材料的热电效应效率, 由材料的热电优值Z (figure of merit)决定,()()1/21/2mater c h 111ZT ZT T T η⎡⎤⎡=+−++⎣⎦⎣,⎤⎦(3) 其中2/,Z S σκ=(4)()h c /2T T T =+, S 为热电势或Seebeck 系数, σ 为电导率, κ为热导率.因此温差电转换效率主要由材料的热电优值决定. 高性能的热电转换材料应当具有高的Seebeck 系数和电导率、低的热导率, 但实际非本征半导体的性质决定了三者不可兼得. 首先, 电导率和Seebeck 系数都是载流子浓度的函数. 随着载流子浓度的提高, 电导率呈上升趋势, 而 Seebeck 系数却会随着电导率的进一步提高而大幅度地下降. 因而在热电优值的表达式中, 分子项S 2σ只能在一个特定的载流子浓度下达到最大, 其可调范围非常有限. 热电性能的提高仅限于降低导热系数. 材料的热导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载流子(假定是电子)的定向运动引起的电子热导率(e κ); 另一部分是由于声子平衡分布集团的定向运动, 称为声子热导率(p κ). 由于热电转换材料一般要求有较高的电导率, 而根据Wiedeman- Franze 定律:()23e B ,K /3π/T e σκ−=B (K 为Boltzmann 常数) (5)电子热导率正比于电导率, 因而随着电导率的提高电子热导率也会上升, 使热导率的调节受到限制. 多数半导体材料的声子热导率高于电子热导率, 因此提高热电转换材料优值的办法便主要集中为降低声子热导率.人们采取了多种方法提高声子的扩散能力, 试图改善热电性能. 但到目前为止, 实验结果均不理想, 温差发电效率始终不能与传统方式媲美. 当前室温附近最好的热电转换材料是块状Bi-Te 基材料, 其无量纲优值大约为1, 热电转换效率不到5%. 为了成功与其它换能系统竞争, 必须使ZT 值提高到2~3. 由于同一种材料的电导率和热导率是相互关联的, 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高电导而低热导这对矛盾, 需要引入新的思想和开辟新的途径.1995年Slack [35]提出了“声子-玻璃/电子-晶体”的概念描述了高性能热电转换材料应具有的特点, 即晶体的电导率和玻璃的热导率. 我们知道, 声子热导率与晶格的长程有序程度密切相关. 在长程有序的晶体中, 热阻来源于声子倒逆过程和缺陷、边界散射; 在非晶态玻璃结构中, 晶格无序极大地限制了声子的平均自由程, 从而增加对声子的散射, 因此在“声子-玻璃”结构中材料的热导率可以很低. 以此理论为指导, 人们采取各种办法, 包括寻找复杂结构的晶体(如Half-Heusler 结构), 并通过掺杂或在不同材料之间形成固溶体的方法进一步提高声子扩散能力[36]; 在某些具有较大孔隙的特殊结构的热电转换材料, 如Clathrates 和Skutterudites 的孔隙中填入尺寸相配、质量较大的原子[37]; 降低材料的维数以提高晶界对声子的散射能力[38,39]; 增大载流子的有效质量[40]等.当前, 材料合成方法的丰富和XRD 分析水平的提高使复杂结构材料的制备和研究变得相对容易. 人们甚至可以实现单原子控制以合成特定结构和组成的材料. 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载流子(价带结构)的真实电子状态可迅速计算获得. 上述特点的结合必将促进热电转换材料的研究. 近几年, 国际热。
同位素温差核电池
同位素温差核电池
同位素温差核电池是一种利用同位素的热效应产生电能的装置。
同位素温差核电池利用同位素的放射性衰变产生的热能,通过热效应转化为电能。
同位素温差核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同位素的放射性衰变过程中产生的热能,通过热电效应将其转化为电能。
同位素衰变会释放出高能量的粒子或辐射,这些粒子或辐射与周围物质发生碰撞,从而使物质增加温度。
利用这种温差效应,可以将热能转化为电能。
同位素温差核电池的核心部分是一个热电偶,其中包含两个不同材料的导体,它们在温度差的作用下产生电压。
当热能传递到热电偶时,两个导体之间的温度差会导致电子在导体中移动,从而产生电流。
这个电流可以通过外部电路进行收集和利用。
同位素温差核电池的优点是具有高能量密度和长寿命的特点。
同位素衰变的过程非常稳定,能够持续产生热能,因此同位素温差核电池可以长时间稳定地工作。
此外,同位素温差核电池的能量密度较高,可以提供相对较大的电能输出。
然而,同位素温差核电池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同位素的获取和处理需要特殊的设备和技术,成本较高。
其次,由于同位素衰变会产生辐射,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保护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此外,同位素温差核电池的效率较低,转化热能为电能的效率较低。
总的来说,同位素温差核电池是一种利用同位素的热效应产生电能的装置,具有高能量密度和长寿命的优点,但也面临着同位素获取和处理的挑战,以及效率较低的限制。
2023年温差能发电设备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3年温差能发电设备行业市场分析现状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越来越受到关注。
温差能发电作为一种新型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方式,具有巨大的潜力。
温差能发电是利用温度差异产生的热量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温差能发电设备行业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下面将对其现状进行分析。
首先,温差能发电设备行业的市场需求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随着全球能源消耗量的不断增加,人们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温差能发电作为一种新兴的可再生能源形式,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此外,温差能发电设备的应用范围广泛,可以应用于工业生产、建筑物能源利用、农业生产等领域,这也为温差能发电设备行业带来了更多的市场需求。
其次,温差能发电设备行业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技术的进步,温差能发电设备的效率和性能都有了大幅提升。
例如,传统的热电材料已经被高效的纳米材料替代,可以提高热能到电能的转化效率。
此外,温差能发电设备还在不断探索新的技术途径,如热泵技术、有机朗肯循环等,以提高能量转化效率和设备的稳定性。
这些技术的突破使得温差能发电设备的市场竞争力得到了极大提升。
第三,温差能发电设备行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政策措施支持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例如,一些国家设立了温差能发电设备的研发基金,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
同时,一些国家也出台了优惠的补贴政策,降低温差能发电设备的投资成本,进一步推动了市场的发展。
这种政策支持使得温差能发电设备行业的发展前景更加乐观。
然而,温差能发电设备行业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成本问题。
目前,温差能发电设备的制造成本较高,价格较贵,使得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受到限制。
其次是市场认可度低。
相对于传统的能源利用方式,温差能发电设备的市场认可度还有待提高。
此外,温差能发电设备的技术尚存在一些问题,如设备的稳定性、耐用性等,需要进一步解决。
综上所述,温差能发电设备行业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温差发电的发展与应用
温差发电的发展与应用摘要:综述了温差发是的基本原理、温差发电技术的研究历程和取得的成绩以及温差发电的展望,着生探讨了目前温差发电技术存在的问题和提高发电效率的各种途径和措施。
关键词:温差发电;温差发电材料;余热利用;前景展望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thermal energyAbstract: The thermoelectric generator is a basic principle, th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power gener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history and achievements as well as thermal energy outlook, the health of the current thermal energy technology problems and improve power generation efficiency of the various approaches and measures. Keywords: thermal energy; thermal energy materials; waste heat recovery; outlook1 温差发电的基本原理温差电效应是德国科学家塞贝克于1821年首先发现的,人们称之为塞贝克(Seebeck)效应,即两种不同的金属构成闭合回路,当两个接头存在温差时,回路中将产生电流,这一效应为温差发电技术奠定了基础。
如图1所示,A、B两种不同导体构成的回路,如果两个结点所处的温度不同(T1和T2不等),回路中就会有电动势存在,这便是温差发电技术的理论基础。
当结点间的温度差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如下关系:式中:--回路产生的电势;--所用两种导体材料的相对塞贝克系数。
2温差发电的研究进展当前温差发电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提高温差发电器件的效率、降低成本和扩大应用范围。
海洋温差能发电工程的装备技术进展与应用前景
海洋温差能发电工程的装备技术进展与应用前景概述海洋温差能发电是一种利用海洋温差资源来产生电能的可再生能源技术。
它利用海洋表面温暖水和深海冷水之间的温差差异,通过热机循环转化为电能。
海洋温差能发电工程的装备技术进展和应用前景是当前能源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本文将介绍海洋温差能发电工程的装备技术进展,并展望其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应用前景。
海洋温差能发电装备技术进展1. 捕捉热能技术捕捉海洋温差能的关键是有效地捕捉到海洋表面和深海之间的温差差异。
目前,常用的温差捕捉技术包括孙热源发电技术、温差换热技术和温差液流技术。
孙热源发电技术是利用温差来产生电能的一种相对成熟的技术。
它通过分离平流环段和对流环段实现高效的温差转换。
温差换热技术则利用海洋温差来推动工质实现温差交换,并通过热机循环转化为电能。
温差液流技术是利用海洋温差来推动液体在管道中流动,并通过涡轮机来发电。
这些技术在海洋温差能发电工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应用,但仍然存在一些技术难题,如温差捕捉效率不高、耐海水腐蚀性能不足等。
今后的研究应集中在提高温差捕捉效率和提升材料耐蚀性能上。
2. 传输与储存技术海洋温差能发电的另一个挑战是将发电的电能传输到陆地或其他用电场所。
传输和储存技术的发展对于海洋温差能发电工程的实际应用至关重要。
目前,通常使用的电力传输方式是利用海底电缆将电能传输到陆地。
然而,这种方法面临着成本高昂和技术复杂等问题。
一些新兴的传输技术,如微波传输和激光传输,被认为有望解决这些问题,但目前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实验验证。
在储存技术方面,目前较为成熟的技术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如使用电解水制氢或将电能转化为电池储存。
这些技术对于平衡电网负荷和调节电能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今后的研究应该着重在提高储能效率和减少储能成本方面。
3. 环境影响评估技术海洋温差能发电工程的实施可能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进行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估是非常重要的。
环境影响评估技术包括生物学监测、环境模型建立等。
第六讲微温差电池的进展
MPG-602输出性能(450对)
最大输出功率-温差
开路电压-温差
micropelt
芯片半边结构
溅射的温差电材料,带电极结构
温差电臂之一,俯视
薄膜温差发电器(eTEGTM) Bi2Te3材料 薄膜工艺
MEMS 技术
Nextreme 微温差电池性能
型号 开路电压 V
输出电功率 mW 尺寸 mm
JPL微型温差电池
• 元件直径60μm
• 高度20μm • 电池含有126对元件 • 致冷时 功率密度达到7W/cm2 • 发电时 功率密度达到40mW/cm2
MEMS技术制作的温差电池
MEMS工艺制作的温差电池
micropelt
micropelt 微温差电池的性能
型号 对数 热阻 K/W@85oC 电阻 Ohm@23oC 纯塞贝克系数 mV/K@23oC 尺寸 mm MPG-D651 286 22 185 75 3.3*2.5*1.1 MPG-D751 540 12.5 300 140 4.2*3.4*1.1
沉积PVD法和磁控溅射法,而化学合成法则主要借助 于电化学沉积技术。微电池的制造过程则完全依赖于 微系统加工技术。
NASA的微型温差电池
NASA /JPL正在研制开发用于SOAC( SystemOn-A-Chip)的微型温差电池。 高热流密度---高致冷功率/电功率密度
快速响应 高电压(在小温差时)
微型温差电池 -热能量收集器件
传感器
环 境 条 件
微电池 能量转换器件
微处理器
信号 发送器
电 源
能量流
信息流
环境
温差发电原理
Th Tc
( p n ) (Th Tc ) pnT
2023年温差电池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2023年温差电池行业市场前景分析温差电池是一种利用温差能进行能量转换的装置,其适用于高低温之间具有较大温差,且有稳定热源供应的场合。
近年来,随着全球性的节能减排和新能源发展的呼声日益高涨,温差电池所代表的新型能源技术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应用。
本文将就温差电池行业市场前景进行分析。
一、温差电池技术的优势和应用前景1、技术优势温差电池是一种可以直接将热能转化为电能的设备,具有高效、可靠、环保等显著的技术优势。
相比于传统化石燃料发电,温差电池利用的是自然温差,无二次污染,能够大幅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并且可以与太阳能、风能等其他新能源设备配合使用,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2、应用前景温差电池的应用试点已经在国外逐渐推广,例如欧盟和日本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开展温差电池的研究和开发。
而我国也在积极推进温差电池的产业化进程,目前已经有多个企业研发了自己的温差电池产品。
温差电池的应用领域主要包括能源利用、环境保护等领域,具体包括:(1)工业领域:用于工业锅炉余热发电、钢铁行业的烟气余热利用、化工行业的高温废气利用等。
(2)建筑领域:用于建筑空调、供热等领域,可以解决传统空调和供暖带来的二次污染和能源消耗大的问题;(3)农业领域:可用于农村居民家庭、养殖业、农场等;(4)交通运输领域:用于汽车排气余热利用、船舶烟气余热利用等。
二、市场发展现状目前国内温差电池行业整体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相关政策的扶持和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温差电池的应用前景和市场规模愈发广阔。
1、政策扶持国家在清洁能源方面的政策推动非常积极,温差发电也得到了全面的政策支持,例如《清洁能源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文件中对温差发电的支持明确提出。
2、市场前景温差电池行业具有着不小的市场空间,未来几年市场将会逐步扩大并且增速较快。
据测算,2020年全球温差发电市场规模达17.4亿美元,到2025年将快速增长至48.2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达到22.2%。
同位素温差电池
同位素温差电池概述同位素温差电池是一种基于同位素稳定性差异的新型电池技术。
通过利用同位素在温差条件下的化学反应,将温差转化为电能,进而实现能量的转换和存储。
原理同位素温差电池的原理基于同位素在不同温度下的扩散性质。
利用同位素的稳定性差异,可以在高温区域使同位素发生氧化反应,释放电子;而在低温区域则使同位素发生还原反应,吸收电子。
通过将高温和低温区域连接起来,电子将在两个区域之间通过外电路流动,从而产生电能。
构成与材料同位素温差电池通常由以下组件构成:热源热源是同位素温差电池中的一个关键部件,它提供了高温区域所需的热能。
常见的热源包括燃烧燃料、太阳能热能和核能等。
导电体导电体是同位素温差电池中用于传递电子的材料。
它需要具备良好的导电性能,使电子能够在高温和低温区域之间快速传递。
电解质电解质在同位素温差电池中起到传递离子的作用。
它能够在高温和低温区域之间维持离子的平衡,并提供导电通道。
反应物与产物同位素温差电池中的反应物与产物通常是同位素的不同氧化态。
在高温区域,反应物发生氧化反应,产生电子和离子;而在低温区域,产物发生还原反应,吸收电子和离子。
工作过程同位素温差电池的工作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高温区域在高温区域,热源提供热能,使反应物发生氧化反应,产生电子和离子。
电子在导电体中流动,通过外电路产生电能,而离子则通过电解质传递到低温区域。
电子传导电子在导电体中的传导速度与导电体的性能相关。
优质的导电体能够提供低电阻的传导通道,减少能量损失。
低温区域在低温区域,产物发生还原反应,吸收电子和离子。
电子和离子再次通过电解质回到高温区域,以完成循环过程。
能量转换与存储通过高温区域和低温区域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同位素温差电池将温差转化为电能,并实现能量的转换和存储。
应用前景同位素温差电池具有以下几个优点,使其在能源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1.高效能转换:同位素温差电池能够高效地将温差转化为电能,具备较高的能量转换效率。
海洋温差能发电技术的探索与研究
海洋温差能发电技术的探索与研究海洋温差能发电技术是一种利用海水表层和深层之间温度差异所产生的能量来发电的技术。
随着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新能源的研究和开发变得日益紧迫。
海洋温差能发电技术作为一种具有潜力的清洁能源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报告将从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三个方面展开对。
一、现状分析目前,我国海洋温差能发电技术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与风能、太阳能等成熟能源相比,海洋温差能发电技术的应用还存在许多挑战和障碍。
在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等已经在海洋温差能发电技术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很多技术难题需要克服。
1. 海洋温差能发电技术的优势海洋温差能发电技术具有许多优势。
海洋温差能发电不受季节和气候影响,具有稳定性强的特点。
海洋温差能发电技术不需要耕地,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
海洋温差能发电技术的发电效率相对较高,能够满足一定范围内的能源需求。
2. 海洋温差能发电技术的挑战海洋温差能发电技术也存在许多挑战。
海洋温差能发电技术的建设和运营成本较高,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技术支持。
海洋温差能发电技术的设备寿命较短,需要不断更新和维护。
海洋温差能发电技术的环境影响尚未得到充分评估,可能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不利影响。
二、存在问题在海洋温差能发电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1. 技术难题海洋温差能发电技术的核心是热机功率循环系统,目前该技术尚处于探索阶段。
海洋温差能发电技术需要克服海水温差带来的技术难题,如温差能量的捕捉和转换效率较低等。
2. 经济难题海洋温差能发电技术的建设和运营成本较高,受限于技术成熟度和市场发展程度,投资回报周期较长,难以吸引资本参与。
3. 环境影响海洋温差能发电技术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尚未得到充分评估,海洋温差能发电设备的排放和废弃物处理可能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
三、对策建议针对海洋温差能发电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 加强科研攻关加大对海洋温差能发电技术的科研投入,加强关键技术攻关,提高海水温差捕捉和转换效率,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
温差发电半导体
温差发电半导体
【原创版】
目录
1.温差发电半导体的定义和原理
2.温差发电半导体的应用领域
3.温差发电半导体的发展前景
正文
一、温差发电半导体的定义和原理
温差发电半导体,顾名思义,是一种能够利用温差产生电能的半导体材料。
其原理基于热电效应,即当两种不同材料的温度差存在时,会产生电子流动,从而形成电流。
温差发电半导体材料在这个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它需要具备较高的热电性能,即在温差存在时能产生较大的热电势差。
二、温差发电半导体的应用领域
温差发电半导体在众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以下列举几个典型的应用领域:
1.绿色能源:温差发电半导体可应用于废热回收系统,将工业生产、汽车尾气等排放的废热转化为电能,从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便携式电子设备:温差发电半导体可为便携式电子设备提供自给电能,如可穿戴设备、便携式电源等。
3.航天与军事领域:温差发电半导体在航天器、军事设施等特殊环境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可为这些设备提供稳定的电源。
三、温差发电半导体的发展前景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对能源需求的增长,温差发电半导体在能源领域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
同时,研究和开发高效热电材料也是温差发电半
导体发展的关键。
目前,我国已经在温差发电半导体领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在提高热电性能、降低成本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努力。
总之,温差发电半导体作为一种绿色、高效的能源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潜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差电池的现状及发展————————————————————————————————作者:————————————————————————————————日期:2东北石油大学电气工程新技术文献综述 2011年 11月 6日课程电气工程新技术研究方向非接触式电能传输技术院系电气信息工程学院自动化系专业班级电气08-1班学生姓名冯小童学生学号 080603140102温差电池的现状及发展摘要:温差电池是利用热电转换材料将热能转化为电能的全静态直接发电方式,具有设备结构紧凑、性能可靠、运行时无噪声、无磨损、移动灵活等优点,有微小温差存在的情况下即可产生电势。
在军事、航天、医学、为电子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现代化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能源紧缺现象日趋严重,能源与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和燃料电池的实用困难,使得温差电池作为适应范围广和符合环保的绿色能源技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介绍了温差电池技术的机理,综述了最新研究进展和提高发电效率的途径。
关键词:温差电热能转换温差电池绿色能源0 引言温差电技术研究始于20 世纪40 年代,于20 世纪60 年代达到顶峰,并成功的在航天器上实现了长时发电。
近几年来,温差电池不仅在军事和高科技方面,而且在民用方面也表现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日本丰桥科技大学稻垣教授等人首次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只温差电池,当前日本在废热利用,特别是陶瓷热能转换材料的研究方面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美国倾向于军事、航天和高科技领域的应用;欧盟着重于小功率电源、传感器和运用纳米技术进行产品开发;我国在温差电方面虽有一定实力,但仍处于起步阶段。
1 温差电池简介温差电池,就是利用温度差异,使热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温差电池的材料一般有金属和半导体两种。
用金属制成的电池塞贝克效应较小,常用于测量温度、辐射强度等;用半导体制成的温差电池塞贝克塞贝克效应较强,热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也较高,因此,可将多个这样的电池组成温差电堆,作为小功率电源。
1.1 塞贝克效应塞贝克效应,又称为第一热电效应它是指由于温差而产生的热电现象。
在两种金属A 和B 组成的回路中,如果使两个接触点的温度不同,则在回路中将出现电流,称为热电流。
塞贝克效应的实质在于两种金属接触时会产生接触电势差,该电视差取决于金属的电子逸出功和有效电子密度这两个基本因素。
半导体的温差电动势较大,可用作温差发电器。
1.2 帕尔帖效应1834 年法国物理学家帕尔帖在铜丝的两头各接一根铋丝,再将两根铋丝分别接到直流电源的正负极上,通电后,发现一个接头变热,一个接头变冷。
这说明两种不同材料组成的电回路在有直流电通过时,两个接头处分别发生了吸放热现象。
当改变电流方向,吸热端和放热端也会随之改变,这种现象就叫做帕尔帖效应。
1.3 汤姆逊效应上面所述的两个效应都涉及到由两种不同材料组成的回路。
而汤姆逊效应则发现于单一均匀导体中的热电转换现象。
如果电流流过有温度梯度的导体,导体中除了产生焦耳热以外,在导体和周围环境之间还会有能量交换,这种现象叫做汤姆逊效应,产生的热成为汤姆逊热。
2 温差电池的研究现状近年来,国内外已投入大量资金及精力研制微型温差电组件。
Seiko 仪器公司已研制出一种依靠人的体温发电的用于手表的微型温差电池。
温差电源件块状材料切割而成,原件截面积 100mm x 100mm,高度约 600mm,该电池尺寸2.0mm x 2.0mm x 1.3.由50 对原件串联构成,温差1K 时产生20mv 电压,输出功率1mw。
在手表中将10 个微型温差电池串联起来,为容量4.5mah 锂离子蓄电池充电。
美国的喷气动力实验室在温差电池的制造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
他们用氩等离子沉积(Argon plasma deposition )的方法在硅衬底上沉积上Cr 和Au,然后使用光刻技术做出用于沉积 p、n 型温差材料的微区,接着用电化学沉积法在硅衬底上先后沉积 n型Bi2Te3、Bi2Te3—-x Se-x 和p 型Bi2-x Sb-xTe3 温差电材料,塞贝克系数分别为-80~ -120mv/k 和40~80mv/k,沉积完成后在温差电材料的表面构造导电层并将硅衬底去除。
制作的微型温差电池包含高度为20~·60mm 的 n 型及p 型温差电单体几万个。
这种器件使用温度范围是室温到500K。
由2300 对高度为50mm的微型温差电偶制作的的微温差电池,在温差8.5K,负载电压4.1V 时产生电功率22mw,比功率约为1.3w/cm2,热电转换效率0.4%。
清华大学的Li Jing feng 等使用硅刻蚀技术(Silicon molding process)制造微型温差电微器件方面取得了进展。
其工艺大致如下:(1)在 Si 片的正反面分别覆盖上掩膜板用反应离子刻蚀技术(RIE)做出深300mm、面积为40mm2 的孔;(2)用类似压膜法的工艺将温差电材料灌注到孔内;(3)通过光刻显影和电沉积技术将p/n 联接起来,并使用XeF2 将Si 刻蚀掉。
3 温差电技术的应用最早的温差发电机于1942 年由苏联研制成功,发电效率为1.5%~2%。
之后一些特殊领域对电源的需求大大刺激了温差电技术的发展。
从20 世纪60 年代开始陆续有一批温差电技术的发电机成功的哦能够与航天飞机、军事和远洋探索。
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温差发电机正逐渐拓宽其应用领域,不仅在军事和高科技方面,而且在民用方面也表现出良好的义勇前景,随着能源与环境危机的日益逼近,科学家在利用低品位与废能源发电方面加大了研究力度,部分研究成果已步入产业化。
3.1 远程空间探索自从 1969 年阿波罗号飞船成功登陆月球,人类对太空的探索一直不断深入地进行中。
随着探索空间的拓展,对太空中应用的电池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太阳能电池在远离太阳、黑暗、冰冷和空洞的世界里很难发挥作用。
使用热源稳定、结构紧凑、性能可靠、寿命长的放射性同位素温差发电系统成为理想的选择。
利用温差电技术,一枚硬币大小的放射性同位素热源能够提供长达二十年以上的连续不断的电能,这是其他任何一种热能源技术所不能比拟的。
而且温差发电系统拥有更诱人的体积和重量。
这使得发电机的重量大大的减小,完全可以满足飞船在航行、通讯和科学一起使用方面的所有用电要求.3.2 军事为满足陆军对电源系统的特殊要求---轻便、灵活、充电方便等,从1999 年开始,美国能源部启动了“能源收获科学与技术项目”,研究利用温差发电模块,将士兵的体热收集起来用于电池充电。
其近期目标是实现对 12 小时的作战任务最少产出 250 瓦小时的电能,目前该研究项目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
3.3 远距离通讯、导航和设备保护温差电技术性能稳定、无需维护的特点使其在发电和输送点困难的偏远地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已用于基地、沙漠、森林等无人地区的微波中继电站电源、远地自动无线电接收装置和自动天气预报站、无人航标灯、油管的阴极保护等。
3.4 小功率电源体积小、重量轻、无振动、无噪音使温差发电机非常适合用作小功率电源(小于5W),在各种无人监视的传感器、微笑短程通讯装置以及医学和生理学研究用微小型发电机、传感电路、逻辑门和各种纠错电路需要的短期微瓦、毫瓦级电能方面,温差技术均可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3.5 温差电传感器最近,基于热电转化材料的 Seebeck 效应,许多新兴的温差电传感器被研制成功,并用于低温温度测量、单像素红外线和X 射线探测、氢气和其他可燃气体泄漏检测等。
4 温差电池的发展趋势现在,就整体温差电池发展水平而言,我国与国外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并且发展较为缓慢。
特别是在应用方面,我国比较缺乏相关技术以及市场的支持。
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的节能技术,温差电池在能源技术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军事、航天或是其他科研领域也都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所以,我国深入开展温差电池技术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总结21 世纪是一个以绿色能源为主的高技术时代,对温差电池的应用必将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扩展。
最近,在温差电池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的概念和应用实例。
随着对热电材料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热电性能的进一步提高,伴随制造技术的成熟,我们相信温差电池必将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一场新的革命。
利用更为先进的温差电池,我们可以收集多余的热量,变废为宝;为汽车提供辅助电源和车载空调;利用自己的提问发电驱动风扇或者给手机充电。
人类将逐渐解决能源危机的问题,并不再为能源使用中所带来的环境污染而苦恼。
参考文献[1] 高敏,张景韶,ROWE D M.温差电转换及其应用[M].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1996.1—3.[2] 张建中,王保明,李昌进.微温差电池的设计[J].电源技术,2004,9:569—571.[3] 张建中.温差电技术发展新动向[J/OL].中国电子报。
[4] 樊东黎.美国热处理技术发展路线图概述[J].金属热处理,2006(1).[5] 徐祖耀,徐璐萍,潘健生等.面向 21 世纪的“绿色热处理”[J].热处理,2000(1).[6] 樊东黎.热处理设备展望[J].机械工人(热加工),2006(5).[7] 章韶敬.温差电转换及其应用[M].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1996.[8] 黄志勇,吴知非,周世新等.温差发电器及其在航天与核电领域的应用.原子能科学技术,2004,38:42-47[9] 张腾,张征.温差发电技术及其一些应用.能源技术,2009,30(1):35-39 [10] 姜宝港.略述温差电技术及其应用[J].家电技术,2004,4:48-49.[11] 王为,贾发龙.新型微温差电池的设计[J].家电技术,2009,9:569-571 [12] 李茂德,屈健,李玉东.接触效应对小型半导体温差发电器性能的影响.半导体学报,2005,26(12):2440-2444[13] 林玉兰,吕迎阳,梁广.基于半导体温差发电模块的锂电池充电装置[期刊论文] ,电源技术,2006(01) [14] 黄正谨.电子设计竞赛赛题解析 2003 [15] 马建国.电子系统设计 2006[16] 屈健,李茂德,乐伟.半导体温差发电器的工作性能优化[期刊论文].低温工程,2005(02)[17] 李伟江,李玉东,腊冬低温差下半导体温差发电器分析[期刊论文].能源技术 2006(05)[18] 施文,钟武,余大斌.微型热电器件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材料导报,2010(7)[19] 许斌,王为.微型温差电器件及相关材料的研究现状[期刊论文].电源技术,2006(3)[20] 许志建,徐行.塞贝克效应与温差发电[期刊论文].现代物理知识,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