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架构+__4+1__+视图模型

合集下载

软件架构 4+1 视图模型

软件架构 4+1 视图模型

RUP 4+1架构软件需求分析的复杂性图 1 软件需求分类的复杂性RUP 4+1架构RUP4+1架构方法采用用例驱动,在软件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对软件进行建模,从不同视角对系统进行解读,从而形成统一软件过程架构描述.用例视图(Use Cases View),最初称为场景视图,关注最终用户需求,为整个技术架构的上线文环境.通常用UML用例图和活动图描述。

逻辑视图(Logical view),主要是整个系统的抽象结构表述,关注系统提供最终用户的功能,不涉及具体的编译即输出和部署,通常在UML中用类图,交互图,时序图来表述,类似与我们采用OOA的对象模型。

开发视图(Development View),描述软件在开发环境下的静态组织,从程序实现人员的角度透视系统,也叫做实现视图(implementation view)。

开发视图关注程序包,不仅包括要编写的源程序,还包括可以直接使用的第三方SDK和现成框架、类库,以及开发的系统将运行于其上的系统软件或中间件, 在UML中用组件图,包图来表述。

开发视图和逻辑视图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映射关系:比如逻辑层一般会映射到多个程序包等。

处理视图(Process view)处理视图关注系统动态运行时,主要是进程以及相关的并发、同步、通信等问题。

处理视图和开发视图的关系:开发视图一般偏重程序包在编译时期的静态依赖关系,而这些程序运行起来之后会表现为对象、线程、进程,处理视图比较关注的正是这些运行时单元的交互问题,在UML中通常用活动图表述。

物理视图(Physical view )物理视图通常也叫做部署视图(deployment view),是从系统工程师解读系统,关注软件的物流拓扑结,以及如何部署机器和网络来配合软件系统的可靠性、可伸缩性等要求。

物理视图和处理视图的关系:处理视图特别关注目标程序的动态执行情况,而物理视图重视目标程序的静态位置问题;物理视图是综合考虑软件系统和整个IT系统相互影响的架构视图。

软件体系结构4 1模型实例

软件体系结构4 1模型实例

第七部分设备管理1.功能描述:设备管理功能主要包括设备信息的编辑(增加、删除、修改)。

1.1.设备信息包括设备的位置信息、名称、状态。

1.2.设备信息的编辑:支持对设备信息的编辑(增加、删除、修改)。

2.内容概述:运用4+1视图模型,从5种视图角度,进行分析设计。

2.1场景视图(Use case)使用user case图设计系统的各个场景。

2.2逻辑(功能)视图(Logical View),设计的对象模型(使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时)。

2.3开发(模块)视图(Development View),描述了在开发环境中软件的静态组织结构。

2.4物理视图(Physical View),描述了软件到硬件的映射,反映了分布式特性。

2.5过程视图(Process View),捕捉设计的并发和同步特征。

4+1视图综述:3.设计详情:3.1场景视图(Scenarios):参与者与用例构成场景视图,对设备的设置从修改,删除,增加三方面驱动。

如图1:图1在设计场景视图时,对包含(include)和扩展(extend)的应用需要仔细琢磨,刚开始并不知道每种的应用范围,看了网上的例子,和以前软件工程的书,大概了解包含的概念是一些必然发生的用例,然而扩展是在特殊情况的时候才可能发生的非正常情况。

我觉得一个小小的箭头也许在现在的项目作业中并不重要,但是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它会从某种程度上决定项目的成败,并体现出个人对工作和生活的认真态度,所以,大学课程的好处就是允许我们在实践和失败中汲取教训,总结经验。

在这部分,有同学提出了质疑,认为需要具体细分一下,如图2:图2在这里,也是得到其他同学的启发,场景视图必须要具体细分,它注重功能的概念,细分的过程可以放在逻辑视图中,通过函数来具体实现。

在这部分,我还需要更深入的了解,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断摸索。

3.2逻辑视图(Logic View):逻辑试图主要是用来描述系统的功能需求,即系统提供给最终用户的服务。

10种常见的软件架构模式

10种常见的软件架构模式

10种常见的软件架构模式Tips 原⽂作者:原⽂地址:有没有想过要设计多⼤的企业规模系统?在主要的软件开发开始之前,我们必须选择⼀个合适的体系结构,它将为我们提供所需的功能和质量属性。

因此,在将它们应⽤到我们的设计之前,我们应该了解不同的体系结构。

根据维基百科中的定义:架构模式是⼀个通⽤的、可重⽤的解决⽅案,⽤于在给定上下⽂中的软件体系结构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架构模式与软件设计模式类似,但具有更⼴泛的范围。

在本⽂中,将简要地解释以下10种常见的体系架构模式,以及它们的⽤法、优缺点。

1. 分层模式2. 客户端-服务器模式3. 主从设备模式4. 管道-过滤器模式5. 代理模式6. 点对点模式7. 事件总线模式8. 模型-视图-控制器模式9. ⿊板模式10. 解释器模式这种模式也称为多层体系架构模式。

它可以⽤来构造可以分解为⼦任务组的程序,每个⼦任务都处于⼀个特定的抽象级别。

每个层都为下⼀个提供更⾼层次服务。

⼀般信息系统中最常见的是如下所列的4层。

表⽰层(也称为UI层)应⽤层(也称为服务层)业务逻辑层(也称为领域层)数据访问层(也称为持久化层)使⽤场景:⼀般的桌⾯应⽤程序电⼦商务Web应⽤程序这种模式由两部分组成:⼀个服务器和多个客户端。

服务器组件将为多个客户端组件提供服务。

客户端从服务器请求服务,服务器为这些客户端提供相关服务。

此外,服务器持续侦听客户机请求。

使⽤场景:电⼦邮件,⽂件共享和银⾏等在线应⽤程序这种模式由两⽅组成;主设备和从设备。

主设备组件在相同的从设备组件中分配⼯作,并计算最终结果,这些结果是由从设备返回的结果。

使⽤场景:在数据库复制中,主数据库被认为是权威的来源,并且要与之同步在计算机系统中与总线连接的外围设备(主和从驱动器)此模式可⽤于构造⽣成和处理数据流的系统。

每个处理步骤都封装在⼀个过滤器组件内。

要处理的数据是通过管道传递的。

这些管道可以⽤于缓冲或⽤于同步。

使⽤场景:编译器。

连续的过滤器执⾏词法分析、解析、语义分析和代码⽣成⽣物信息学的⼯作流此模式⽤于构造具有解耦组件的分布式系统。

软件架构模式:掌握常见的软件架构模式和设计原则

软件架构模式:掌握常见的软件架构模式和设计原则

软件架构模式:掌握常见的软件架构模式和设计原则软件架构是软件系统整体结构的框架,负责定义软件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和交互方式。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选择合适的软件架构模式可以提高软件系统的可维护性、扩展性和性能。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软件架构模式和设计原则。

1.分层架构模式分层架构模式是将系统分为若干层次,每一层次有各自的功能和责任,各层之间通过明确的接口进行通信。

常见的分层架构包括三层架构和N层架构。

三层架构包括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业务逻辑层(Business Logic Layer)和数据访问层(Data Access Layer),分别负责显示用户界面、处理业务逻辑和与数据存储进行交互。

2. MVC模式MVC(Model-View-Controller)模式是一种将应用程序分为数据模型(Model)、视图(View)和控制器(Controller)三个部分的软件架构模式。

Model负责数据的管理和处理,View负责界面的展示,Controller负责处理用户的输入和决定视图和模型之间的交互。

3.微服务架构微服务架构是一种将一个大型软件系统拆分成多个小型、可独立部署的服务的架构模式。

每个微服务都可以独立开发、部署和运行,各个微服务之间通过API进行通信。

微服务架构可以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有利于团队间的协作和部署的快速迭代。

4.事件驱动架构事件驱动架构是一种基于事件和消息传递的软件架构模式,系统中的各个组件相互之间通过事件的方式进行通信。

当一个组件的状态发生变化时,它会发布一个事件,其他组件可以订阅这个事件并做出相应的响应。

事件驱动架构可以降低系统组件之间的耦合度,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

5.领域驱动设计(DDD)领域驱动设计是一种将软件设计与业务领域相结合的设计方法。

DDD将系统分为领域层、应用层和基础设施层,通过模型驱动的方式建模业务领域,并将业务规则和逻辑体现在软件设计中。

4+1视图方法的3大特点——4+1视图剖析系列

4+1视图方法的3大特点——4+1视图剖析系列

4+1视图方法的3大特点——4+1视图剖析系列1995年,Philippe Kruchten在《IEEE Software》上发表了题为《The 4+1 View Model of Architecture》的论文,引起了业界的极大关注。

后来,Philippe Kruchten加入Rational,他的4+1视图方法演变为著名的、为许多架构师所熟知的“RUP 4+1视图方法”(如下图所示)。

概括而言:∙逻辑视图(Logical View),设计的对象模型。

∙进程视图(Process View),捕捉设计的并发和同步特征。

∙部署视图(Deployment View),描述了软件到硬件的映射,反映了分布式特性。

∙实现视图(Implementation View),描述了在开发环境中软件的静态组织结构。

∙用例视图(Use-Case View),该视图是其他视图的冗余(因此"+1")。

其实,就算不专门对比业界不同的多视图方法(本系列文章后续将谈及“业界种类繁多的多视图方法”),有经验的软件从业者也会感觉到4+1视图方法的3大特点扑面而来。

特点一,倚重OO80年代到90年代OO技术是大有作为,例如许多人都知道C++是1985年横空出世的。

4+1视图方法根植于Philippe Kruchten的一线架构设计实践,所以4+1视图方法倚重OO并不令人奇怪。

另一方面,几个问题很有价值:∙4+1视图方法,是OO方法的分支吗?∙OO高手,就想当然的是架构师了吗?∙难道大量采用C语言编程的嵌入式领域不需要多视图?∙……于是,在每个人的心里留下了一个大大的问号:OO方法与多视图的架构设计方法到底什么关系?特点二,倚重用例耐人寻味的“+1”。

Philippe Kruchten 4+1视图最初的“+1”,指场景视图(如下图)。

RUP 4+1视图的“+1”,指用例视图(参考上图)。

用例技术不会和场景技术划等号吧?4+1视图前后的“变迁”,为什么呢?(小沈阳味儿)“逻辑视图”也叫“逻辑架构视图”也简称“逻辑架构”,但“用例架构”怎么这么别扭呢?逻辑视图架构师负责设计,用例视图呢?颇有影响的“用例驱动架构设计”的说法,如何评价?一个个颇有价值的大问号不断出现,请朋友们先自己分析分析。

软件项目系统架构图

软件项目系统架构图

系统架构图:分层架构图、MVC架构图、客户端-服务器架构图、事件驱动架构图软件系统架构图是用于描述软件系统组织结构、模块划分、组件交互和运行方式的图形表示。

根据不同的系统和设计需求,可以有许多不同的系统架构图,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系统架构图及其详细描述:1.三层架构图(Three-tier Architecture Diagram):2.三层架构图是一种常见的软件系统架构图,它将系统分为三个主要层次: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业务逻辑层(Business Logic Layer)和数据访问层(Data Access Layer)。

这种架构图通常用于构建企业应用程序和Web应用程序。

表示层负责与用户交互,提供用户界面和展示数据。

业务逻辑层负责处理业务逻辑和规则,实现应用程序的核心功能。

数据访问层负责与数据源进行交互,通常是指数据库或其他数据存储系统。

这种分层架构可以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可重用性。

3.MVC架构图(Model-View-Controller Architecture Diagram):4.MVC是一种设计模式,用于将应用程序的数据模型(Model)、用户界面(View)和控制逻辑(Controller)分离开来。

这种架构图通常用于构建Web应用程序和桌面应用程序。

模型(Model)负责处理数据和业务逻辑,视图(View)负责提供用户界面,控制器(Controller)负责处理用户输入和调用模型与视图。

MVC架构图可以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可重用性,并且使得系统更容易进行测试和调试。

5.客户端-服务器架构图(Client-Server Architecture Diagram):6.客户端-服务器架构图是一种网络应用程序架构图,它将应用程序分为客户端和服务器两个部分。

客户端发送请求,服务器接收请求并返回响应。

这种架构图通常用于构建分布式系统和网络应用程序。

C2_软件体系结构建模解析

C2_软件体系结构建模解析

这是一个最直观、最普遍的建模方法。这种方法以 体系结构的构件、连接件和其他概念来刻画结构,并 力图通过结构来反映系统的重要语义内容,包括系统 的配置、约束、隐含的假设条件、风格、性质等。 研究结构模型的核心是体系结构描述语言。
2018/10/15
4
第3章 软件体系结构建模 ◇ 软件体系结构建模的种类
2018/10/15
编程人员:软件管理 开发视图
物理视图 系统工程人员:系统 拓扑、安装、通信等
10
第3章 软件体系结构建模 ◇ 软件架构视图
3.2 “4+1”视图模型
Kruchten在其著作《Rational统一过程引论》中写道: 一个架构视图是对于从某一视角或某一点上看到的系 统所做的简化描述,描述中涵盖了系统的某一特定方面, 而省略了与此方面无关的实体。 软件架构的每个视图分别关注不同的方面,针对不同 的目标和用途。
最终用户:功能需求 逻辑视图 场景
编程人员:软件管理 开发视图
进程视图 系统集成人员:性能 可扩充性、吞吐量等
物理视图 系统工程人员:系统 拓扑、安装、通信等
u逻辑视图 当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时,逻辑视图即 是对象模型。
u进程视图 描述系统的并发和同步方面的设计。 u物理视图 描述软件到硬件之间的映射关系,反映系统 在分布方面的设计。
◎ 框架模型
3.1 软件体系结构建模概述
框架模型与结构模型类似,但它不太侧重描述结构 的细节而更侧重于整体的结构。 框架模型主要以一些特殊的问题为目标建立只针对 和适应该问题的结构。
2018/10/15
5
第3章 软件体系结构建模 ◇ 软件体系结构建模的种类
◎ 动态模型
3.1 软件体系结构建模概述

架构蓝图--软件架构-4+1-视图模型

架构蓝图--软件架构-4+1-视图模型

架构蓝图--软件架构 "4+1" 视图模型本文基于多个并发视图的使用情况来说明描述软件密集型系统架构的模型。

使用多重视图允许独立地处理各"风险承担人":最终用户、开发人员、系统工程师、项目经理等所关注的问题,并且能够独立地处理功能性和非功能性需求。

本文分别对五种视图进行了描述,并同时给出了捕获每种视图的表示方法。

这些视图使用以架构为中心的、场景驱动以及迭代开发过程来进行设计。

引言我们已经看到在许多文章和书籍中,作者欲使用单张视图来捕捉所有的系统架构要点。

通过仔细地观察这些图例中的方框和箭头,不难发现作者努力地在单一视图中表达超过其表达限度的蓝图。

方框是代表运行的程序吗?或者是代表源代码的程序块吗?或是物理计算机吗?或仅仅是逻辑功能的分组吗?箭头是表示编译时的依赖关系吗?或者是控制流吗?或是数据流吗?通常它代表了许多事物。

是否架构只需要单个的架构样式?有时软件架构的缺陷源于过早地划分软件或过分的强调软件开发的单个方面:数据工程、运行效率、开发策略和团队组织等。

有时架构并不能解决所有"客户"(或者说"风险承担人",USC 的命名)所关注的问题。

许多作者都提及了这个问题:Garlan & Shaw1、CMU 的 Abowd & Allen、SEI 的 Clements。

作为补充,我们建议使用多个并发的视图来组织软件架构的描述,每个视图仅用来描述一个特定的所关注的方面的集合。

架构模型软件架构用来处理软件高层次结构的设计和实施。

它以精心选择的形式将若干结构元素进行装配,从而满足系统主要功能和性能需求,并满足其他非功能性需求,如可靠性、可伸缩性、可移植性和可用性。

Perry 和 Wolfe 使用一个精确的公式来表达,该公式由 Boehm 做了进一步修改:软件架构= {元素,形式,关系/约束}软件架构涉及到抽象、分解和组合、风格和美学。

体系结构蓝图—软件体系结构的41视图(中文版)

体系结构蓝图—软件体系结构的41视图(中文版)

本文基于多‎个并发视图‎的使用情况‎来说明描述‎软件密集型‎系统架构的‎模型。

使用多重视‎图允许独立‎地处理各"风险承担人‎":最终用户、开发人员、系统工程师‎、项目经理等‎所关注的问‎题,并且能够独‎立地处理功‎能性和非功‎能性需求。

本文分别对‎五种视图进‎行了描述,并同时给出‎了捕获每种‎视图的表示‎方法。

这些视图使‎用以架构为‎中心的、场景驱动以‎及迭代开发‎过程来进行‎设计。

引言我们已经看‎到在许多文‎章和书籍中‎,作者欲使用‎单张视图来‎捕捉所有的‎系统架构要‎点。

通过仔细地‎观察这些图‎例中的方框‎和箭头,不难发现作‎者努力地在‎单一视图中‎表达超过其‎表达限度的‎蓝图。

方框是代表‎运行的程序‎吗?或者是代表‎源代码的程‎序块吗?或是物理计‎算机吗?或仅仅是逻‎辑功能的分‎组吗?箭头是表示‎编译时的依‎赖关系吗?或者是控制‎流吗?或是数据流‎吗?通常它代表‎了许多事物‎。

是否架构只‎需要单个的‎架构样式?有时软件架‎构的缺陷源‎于过早地划‎分软件或过‎分的强调软‎件开发的单‎个方面:数据工程、运行效率、开发策略和‎团队组织等‎。

有时架构并‎不能解决所‎有"客户"(或者说"风险承担人‎",USC 的命名)所关注的问‎题。

许多作者都‎提及了这个‎问题:Garla‎n & Shaw 1、CMU 的 Abowd‎& Allen‎、SEI 的Cleme‎n ts。

作为补充,我们建议使‎用多个并发‎的视图来组‎织软件架构‎的描述,每个视图仅‎用来描述一‎个特定的所‎关注的方面‎的集合。

架构模型软件架构用‎来处理软件‎高层次结构‎的设计和实‎施。

它以精心选‎择的形式将‎若干结构元‎素进行装配‎,从而满足系‎统主要功能‎和性能需求‎,并满足其他‎非功能性需‎求,如可靠性、可伸缩性、可移植性和‎可用性。

Perry‎和 Wolfe‎使用一个精‎确的公式来‎表达,该公式由 Boehm‎做了进一步‎修改:软件架构={元素,形式,关系/约束}软件架构涉‎及到抽象、分解和组合‎、风格和美学‎。

软件架构设计之“4+1”视图模型

软件架构设计之“4+1”视图模型

软件架构设计之“4+1”视图模型1、软件架构设计 软件架构是具有⼀定形式的结构话元素,即构件的集合,包括处理构件、数据构件和连接构件。

处理构件负责对数据进⾏加⼯,数据构建是被加⼯的信息,连接构件把架构不同部分负责连接起来。

软件架构是软件设计过程中⼀个层次,这⼀层次超越计算过程中的算法设计和数据结构设计。

2、软件架构建模 设计软件架构的⾸要问题是如何表⽰软件架构,即对软件架构建模。

根据建模的侧重点不同,可以讲软件建构的模型分为5种,分别是结构模型、框架模型、动态模型、过程模型和功能模型。

2.1结构模型这是⼀个最直观、最普遍的建模⽅法。

这种⽅法以架构的构件、连接件和其他概念呢来刻画架构,并⼒图通过结构来反映系统的重要寓意内容,包括系统的配置、约束、隐含的假设条件、风格和性质等。

研究结构模型的核⼼是架构描述语⾔。

2.2框架模型框架模型和结构模型类似,但他不太侧重描述结构的细节⽽更侧重与整体的结构。

框架模型主要以⼀些特殊的问题为某表建⽴⾄针对和适应该问题的结构。

2.3动态模型动态模型是对结构或框架模型的补充,研究系统“⼤颗粒”的⾏为性质例如,描述系统的重新配置活演化。

动态可以指系统的总体结构和配置、建⽴活拆除通信通道或计算的过程。

这类系统是激励型的。

2.4过程模型过程模型研究构造系统的步骤和过程,因⽽结构是遵循某些过程脚本的结果。

2.5功能模型该模型认为架构是⼀组功能构件按层次组成,下层向上提供服务。

它可以看作是⼀种特殊的框架模型。

在这5中模型中,最常⽤的是结构模型和动态模型。

这5中模型各有所长,将5中模型有机地统⼀在⼀起,形成⼀个完整的模型来刻画软件架构更合适。

例如,Kruchten在1995年提出了“4+1”视图模型。

3、“4+1”视图模型 “4+1”视图模型从5个不同的视⾓包括逻辑视图、进程视图、物理视图、开发视图和场景视图来描述软件架构。

每个视图只关⼼系统的⼀个侧⾯,5个视图结合在⼀起才能反映系统软件架构的全部内容。

4+1架构体系的内容_解释说明以及概述

4+1架构体系的内容_解释说明以及概述

4+1架构体系的内容解释说明以及概述1. 引言1.1 概述在软件开发领域,架构体系(Architecture)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它定义了软件系统的整体结构和组织,并对系统的功能、性能和可扩展性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而4+1架构体系是一种被广泛采用和认可的架构设计方法。

本文将详细解释和说明4+1架构体系的内容,并对其概述进行阐述。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给出了文章的概述,明确了文章对于4+1架构体系的解释说明以及概述要探讨的内容。

接下来,第二部分将详细介绍什么是4+1架构体系,并重点讨论其核心要素——架构视图和场景描述。

此后,我们将在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中探讨该架构体系下涉及到的具体要点,从而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一设计框架。

最后,在第五部分中,我们将总结回顾本文所探讨的主要观点和进展,并给出未来发展的展望和建议。

1.3 目的通过本文对于4+1架构体系内容的解释说明以及概述,旨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这一软件架构设计方法,并为软件开发人员在实践中应用4+1架构体系提供指导和参考。

同时,本文也着重强调了该架构体系的重要性和实用价值,以及对未来软件系统开发领域的发展前景作出探讨。

以上是对于“1. 引言”部分内容的详细清晰撰写,如有需要,请继续咨询其他部分的内容。

2. 4+1架构体系的内容解释说明概述2.1 什么是4+1架构体系?4+1架构体系是一种在软件工程领域中常用的软件体系结构描述方法。

该方法由美国计算机科学家Philippe Kruchten于1995年提出,并被广泛应用于软件系统设计和开发中。

这一软件体系结构描述方法将系统的架构划分为四个视图(Views)以及一个场景描述(Scenarios)。

它强调了以多视图和用例为基础的方式来描述和显示系统的各个方面,从而帮助团队成员更好地理解和沟通软件系统体系结构。

2.2 架构视图(Views)在4+1架构体系中,架构视图指的是通过不同角度来描述系统的多个视角。

2021高级系统架构师-单项选择_11(精选试题)

2021高级系统架构师-单项选择_11(精选试题)

高级系统架构师-单项选择1、软件架构需求过程主要包括需求获取、标识构件和架构需求评审等过程。

其中,不属于软件架构需求获取过程范畴的是______。

A.定义开发人员必须实现的软件功能B.获得用户完成业务任务的功能需求C.获得满足非功能需求相关的软件质量属性D.形成体系结构规格说明,以对需求进行形式化的描述2、基于架构的软件开发模型(ABSDM)将软件过程划分为体系结构需求、设计、文档化、复审、实现和演化等6个子过程。

以下关于体系结构实现过程的描述中,错误的是______。

A.以复审后的文档化软件架构说明书为基础,每个构件必须满足软件架构中说明的对其他构件的责任B.实现的约束是在系统级或项目范围内给出的,每个构件上工作的实现者是可见的C.可以从构件库中查找符合接口约束的构件,必要时开发新的满足要求的构件D.必须完成对单个构件的功能性测试和被组装应用的整体功能和性能测试3、对于系统架构设计师而言,可以使用一系列不同的体系结构风格和模式。

以下不属于体系结构风格组成部分的是______。

A.语法模型B.连接器C.构件D.约束条件4、软件架构为软件系统提供了一个结构、行为和属性的高级抽象模式。

“4+1”视图模型指用5个视图组成的模型来描述软件架构。

其中,______描述了设计的并发和同步特征,支持系统的运行特性。

A.物理视图B.逻辑视图C.进程视图D.开发视图5、某个面向对象系统中的某子模块需要为其他模块提供访问不同数据库系统(Oracle、SQLServer或DB2UDB等)的功能,这些数据库系统提供的访问接口有一定的差异,但访问过程却都是相同的,例如,先连接数据库,再打开数据库,最后对数据进行查询。

______设计模式可抽象出相同的数据库访问过程。

A.外观(Facade)B.装饰(Decorate)C.单例(Singleton)D.模板方法(TemplateMethod)6、特定领域软件架构(DSSA)是一个特定的问题领域中由领域模型、参考需求和参考架构等组成的开发基础架构。

体系结构的视图 4+1视图法分别用什么方法来实施

体系结构的视图 4+1视图法分别用什么方法来实施

体系结构的视图 4+1视图法分别用什么方法来实施话题:软件体系结构建模中,4+1视图模型(逻辑视图、开发视...问:软件体系结构建模中,4+1视图模型(逻辑视图、开发视图、进程视图、物理视...推荐回答:1、场景视图:静态方面用用例图表现,动态方面用活动图、状态图、交互图表现。

2、逻辑视图:包含了类、接口、协作,静态方面用类图和对象图表现,动态方面用活动图、状态图、交互图表现。

3、开发视图:(development view),描述了在开发... 话题:什么叫“4+1”视图模型?推荐回答:逻辑视图(logical view),设计的对象模型(使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时)。

过程视图(process view),捕捉设计的并发和同步特征。

物理视图(physical view),描述了软件到硬件的映射,反映了分布式特性。

开发视图(development view),描...话题:编写软件架构文档说明,第1 部分: 什么是软件架构...推荐回答:引言软件架构是一门学科,开始于20 世纪70 年代。

面对不断增加的复杂性和开发复杂实时系统的压力,作为主流系统工程和软件开发的基本构造,软件架构应运而生。

与任何其他久经考验的学科一样,软件架构在诞生之初也面临许多挑战。

软件架构表...话题:rup中4+1视图的1与4的关系推荐回答:1是usecase模型,描述需求,是系统体系结构的核心和基础;4分别是逻辑视图、进程视图、组件视图和部署视图。

话题:建立一个系统的soa模型,如果用4+1视图的的方式建...推荐回答:逻辑视图(logical view)可以用erd,数据流图等等。

过程视图(process view)可以用时序图,流程图。

物理视图(physical view)基本跟uml没关系。

开发视图(development view)里可以用模块图之类的静态图表示。

第五个视图用用例图。

话题:《装备管理信息视图研究》论文怎么写?推荐回答:个国民经济的水平和现代化程度,数控技术及装备是发展新兴高新技术产业和尖端工业(如信息技术及其产业、生物技术及其产业、航空、航天等国防工业产业)的使能技术和最基本的装备。

(完整版)体系结构蓝图—软件体系结构的4+1视图(中文版)

(完整版)体系结构蓝图—软件体系结构的4+1视图(中文版)

本文基于多个并发视图的使用情况来说明描述软件密集型系统架构的模型。

使用多重视图允许独立地处理各"风险承担人":最终用户、开发人员、系统工程师、项目经理等所关注的问题,并且能够独立地处理功能性和非功能性需求。

本文分别对五种视图进行了描述,并同时给出了捕获每种视图的表示方法。

这些视图使用以架构为中心的、场景驱动以及迭代开发过程来进行设计。

引言我们已经看到在许多文章和书籍中,作者欲使用单张视图来捕捉所有的系统架构要点。

通过仔细地观察这些图例中的方框和箭头,不难发现作者努力地在单一视图中表达超过其表达限度的蓝图。

方框是代表运行的程序吗?或者是代表源代码的程序块吗?或是物理计算机吗?或仅仅是逻辑功能的分组吗?箭头是表示编译时的依赖关系吗?或者是控制流吗?或是数据流吗?通常它代表了许多事物。

是否架构只需要单个的架构样式?有时软件架构的缺陷源于过早地划分软件或过分的强调软件开发的单个方面:数据工程、运行效率、开发策略和团队组织等。

有时架构并不能解决所有"客户"(或者说"风险承担人",USC 的命名)所关注的问题。

许多作者都提及了这个问题:Garlan & Shaw 1、CMU 的Abowd & Allen、SEI 的Clements。

作为补充,我们建议使用多个并发的视图来组织软件架构的描述,每个视图仅用来描述一个特定的所关注的方面的集合。

架构模型软件架构用来处理软件高层次结构的设计和实施。

它以精心选择的形式将若干结构元素进行装配,从而满足系统主要功能和性能需求,并满足其他非功能性需求,如可靠性、可伸缩性、可移植性和可用性。

Perry 和Wolfe 使用一个精确的公式来表达,该公式由Boehm 做了进一步修改:软件架构={元素,形式,关系/约束}软件架构涉及到抽象、分解和组合、风格和美学。

我们用由多个视图或视角组成的模型来描述它。

为了最终处理大型的、富有挑战性的架构,该模型包含五个主要的视图(请对照图1):•逻辑视图(Logical View),设计的对象模型(使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时)。

软件架构设计的常用模型

软件架构设计的常用模型

软件架构设计的常用模型软件架构是指设计和构建软件系统的整体结构及其组成成分,这些成分包括软件的组织方式、运行方式、开发方式等方面。

软件架构设计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影响着软件系统的质量、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为了保证软件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软件架构设计需要采用一系列常用模型来进行分析和设计。

1. 分层模型分层模型是一个基于层次结构的软件架构设计模型,它将软件系统分为若干个层次化的模块,每个模块之间具有不同的职责和功能,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可以逐层实现,从而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分层模型通常包括三个层次:表示层、应用层和数据层。

表示层是用户界面层,用于显示信息和接收用户输入,应用层是软件系统的核心层,用于处理业务逻辑和流程控制,数据层是软件系统的数据库层,用于存储和管理数据。

2. 客户端-服务器模型客户端-服务器模型是一种典型的分布式计算模型,它将软件系统的功能分为客户端和服务器两部分,客户端负责向用户提供界面和收集用户输入,服务器负责处理数据和提供服务。

客户端-服务器模型的优点在于可以实现分布式计算和分布式处理,提高软件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3. MVC模型MVC模型是一种基于分层模型的软件架构设计模型,它将软件系统分为三个部分:模型、视图和控制器。

模型负责处理数据和业务逻辑,视图负责显示数据和用户界面,控制器负责协调模型和视图之间的交互。

MVC模型可以实现数据和业务逻辑的分离,同时支持多种用户界面和设备,提高软件系统的可用性和可扩展性。

4. 微服务模型微服务模型是一种全新的软件架构设计模型,它将软件系统分为若干个微服务,每个微服务负责独立的业务功能和服务,可以独立部署和维护。

微服务模型的优点在于能够实现快速部署和快速迭代,同时提高软件系统的可靠性和可扩展性。

总之,软件架构设计模型的选择与软件系统的需求密切相关,需要根据具体的业务场景和应用需求来进行选择和设计。

选择适合的软件架构设计模型,可以为软件系统的可靠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提供保障,从而提高软件系统的整体质量和效率。

架构设计:4+1视图

架构设计:4+1视图

架构设计:4+1视图概念“4+1”视图,是指从5个不同视⾓来描述软件体系结构。

“4+1”分别指:1. 逻辑视图2. 过程视图3. 物理视图4. 开发视图5. 场景/⽤例视图逻辑架构的描述可以围绕前四个视图进⾏组织,然后结合⽤例或场景进⾏说明,形成第五个视图。

每个视图只关⼼系统的⼀个侧⾯,5个视图结合起来,才能反映系统的全部内容。

关于视图软件设计可以从不同的概念⾓度进⾏描述和记录,这些⾓度通常被称为视图。

“视图表⽰软件体系结构的⼀部分,它显⽰软件系统的特定属性”不同的视图涉及与软件相关的不同问题。

总之,软件设计是由设计过程产⽣的多⽅⾯的产物,通常由相对独⽴的正交视图组成,可以结合建筑视图理解。

逻辑视图当使⽤⾯向对象的设计⽅法时,逻辑视图对应设计的对象模型,常⽤描述⽅法有UML类图、E-R图。

逻辑架构主要⽀持功能需求,即系统应该为⽤户提供什么样的服务。

系统被分解成⼀组关键抽象,以对象或对象类的形式从问题中表述。

类的设计遵循抽象、封装和继承的原则,这种分解不仅是为了进⾏功能分析,也是为了理清系统各个部分的通⽤机制和设计元素。

过程视图过程架构关注设计的并发和同步⽅⾯,考虑了⼀些⾮功能性需求,⽐如性能和可⽤性。

过程视图可以在⼏个抽象层次上进⾏描述,每个抽象层次处理不同的关注点:在最⾼层次上关注进程,进程分布在由LAN或WAN连接的⼀组硬件资源上,作为⼀组独⽴执⾏的通信程序逻辑⽹络。

多个逻辑⽹络可以同时存在,共享相同的物理资源。

主要任务是通过⼀组定义良好的任务间通信机制进⾏通信:基于同步和异步消息的通信服务、远程过程调⽤、事件⼴播等。

次要任务是可以通过集合或共享内存进⾏通信,避免重⼤任务在同⼀过程或处理节点上进⾏配置假设。

物理视图物理视图描述软件到硬件的映射,主要反映在分布式⽅⾯。

物理架构主要考虑系统的⾮功能性需求,如可⽤性、可靠性(容错性)、性能(吞吐量)和可扩展性。

常见物理配置:测试为不同站点或不同客户部署系统开发视图开发视图描述软件在其开发环境中的静态组织。

软件架构之架构视图

软件架构之架构视图

软件架构之架构视图软件架构设计运⽤RUP4+1视图⽅法进⾏设计。

4+1架构视图模型是1995年Philippe kruchen在《IEEE software》上发表的题为《The 4+1 View Model of Architecture》⽂。

主要包括的架构视图如下:场景视图:也叫⽤例视图,描述⽤户的业务场景,从⽤户的⾓度识别出业务需求,它是架构设计的起点和终点。

逻辑视图:逻辑视图主要是为了便于理解系统的结构与组织,当采⽤⾯向对象的设计⽅法时,逻辑视图就是对象模型,主要关注功能需求,不仅包括⽤户可见功能,还包括为了实现功能⽽必须提供的“辅助功能模块”。

逻辑视图如何画?答:逻辑视图可以从⼤粒度的职责来划分,⽐如,从系统逻辑交互上进⾏分层划分,视图层、控制层、模型层、数据层、EAI层。

或者开发视图:描述系统并发和同步⽅⾯的设计,主要保证了开发期软件质量的属性(可扩展性、可重⽤性、可移植性、易理解性、易测试性),开发视图关注程序包,不仅包括开发的源代码,还包括第三⽅的SDK和现成的架构、类库以及开发的系统运⾏在其上的系统软件或中间件,开发视图和逻辑视图之间可能会存在⼀定的映射关系,⽐如,逻辑层⼀般会映射到多个程序包。

开发视图如何画?答:开发视图结合逻辑视图,更进⼀步的从分层的层⾯到层中程序包与程序包的交互调⽤关系来体现,例如:控制层为stucts,逻辑层使⽤Spring,数据层使⽤Hibernate处理视图如何画?答:处理视图结合逻辑视图与开发视图更进⼀步的从程序运⾏时的⾓度来绘制,主要能够体现出⼀个事物处理下来,程序是如何完成的,如果把数据返回到顶层的,是否存在异步处理或者多线程的处理等。

物理视图:描述软件如何映射到硬件,反应系统如何分布⽅⾯的设计,主要是关注⽬标程序及依赖的运⾏库和系统软件如何的安装和部署到物理机器,以及如何部署机器和⽹络来配合软件系统的可靠性、可伸缩性等要求。

物理视图如何画?答:物理视图从物理机器所承载的⽬标系统软件表现为机器与机器之间的访问关系。

八大体系结构模式

八大体系结构模式

八大体系结构模式八大体系结构模式是指在软件工程领域中常用的八种软件系统设计架构模式,它们是:1. 分层架构模式(Layered Architecture):将系统划分为若干层次,每一层都有特定的功能和责任,上层依赖于下层,实现了系统的分离和解耦。

2. 客户端-服务器架构模式(Client-Server Architecture):将系统划分为客户端和服务器两个部分,客户端发送请求,服务器响应并处理请求,实现了逻辑的分布和协作。

3. MVC架构模式(Model-View-Controller Architecture):将系统划分为模型(Model)、视图(View)和控制器(Controller)三个部分,模型负责数据管理,视图负责展示,控制器负责协调模型和视图的交互。

4. 微服务架构模式(Microservices Architecture):将系统划分为一组小型的、独立部署的服务,每个服务独立运行,通过轻量级通信机制进行交互,实现了系统的高内聚和低耦合。

5. 事件驱动架构模式(Event-Driven Architecture):通过事件的产生、传递和处理来驱动系统的运行,各个组件根据事件的发生和变化进行响应,实现了系统的松耦合和灵活性。

6. 领域驱动设计模式(Domain-Driven Design):将系统的核心业务逻辑抽象为领域模型,并基于领域模型进行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强调对领域知识和业务规则的建模。

7. 服务导向架构模式(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将系统划分为一组松耦合的、可重用的服务,通过服务之间的交互来实现系统功能,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8. 响应式架构模式(Reactive Architecture):根据系统的负载和需求变化,动态地进行资源分配和重新配置,以保证系统的高性能和高可用性。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架构蓝图--软件架构"4+1" 视图模型级别:初级Philippe Kruchten, 高级技术专员2005 年1 月01 日本文基于多个并发视图的使用情况来说明描述软件密集型系统架构的模型。

使用多重视图允许独立地处理各"风险承担人":最终用户、开发人员、系统工程师、项目经理等所关注的问题,并且能够独立地处理功能性和非功能性需求。

本文分别对五种视图进行了描述,并同时给出了捕获每种视图的表示方法。

这些视图使用以架构为中心的、场景驱动以及迭代开发过程来进行设计。

引言我们已经看到在许多文章和书籍中,作者欲使用单张视图来捕捉所有的系统架构要点。

通过仔细地观察这些图例中的方框和箭头,不难发现作者努力地在单一视图中表达超过其表达限度的蓝图。

方框是代表运行的程序吗?或者是代表源代码的程序块吗?或是物理计算机吗?或仅仅是逻辑功能的分组吗?箭头是表示编译时的依赖关系吗?或者是控制流吗?或是数据流吗?通常它代表了许多事物。

是否架构只需要单个的架构样式?有时软件架构的缺陷源于过早地划分软件或过分的强调软件开发的单个方面:数据工程、运行效率、开发策略和团队组织等。

有时架构并不能解决所有"客户"(或者说"风险承担人",USC 的命名)所关注的问题。

许多作者都提及了这个问题:Garlan & Shaw 1、CMU 的Abowd & Allen、SEI 的Clements。

作为补充,我们建议使用多个并发的视图来组织软件架构的描述,每个视图仅用来描述一个特定的所关注的方面的集合。

回架构模型软件架构用来处理软件高层次结构的设计和实施。

它以精心选择的形式将若干结构元素进行装配,从而满足系统主要功能和性能需求,并满足其他非功能性需求,如可靠性、可伸缩性、可移植性和可用性。

Perry 和Wolfe 使用一个精确的公式来表达,该公式由Boehm 做了进一步修改:软件架构={元素,形式,关系/约束}软件架构涉及到抽象、分解和组合、风格和美学。

我们用由多个视图或视角组成的模型来描述它。

为了最终处理大型的、富有挑战性的架构,该模型包含五个主要的视图(请对照图1):•逻辑视图(Logical View),设计的对象模型(使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时)。

•过程视图(Process View),捕捉设计的并发和同步特征。

•物理视图(Physical View),描述了软件到硬件的映射,反映了分布式特性。

•开发视图(Development View),描述了在开发环境中软件的静态组织结构。

架构的描述,即所做的各种决定,可以围绕着这四个视图来组织,然后由一些用例(use cases)或场景(scenarios)来说明,从而形成了第五个视图。

正如将看到的,实际上软件架构部分从这些场景演进而来,将在下文中讨论。

图1 -"4+1"视图模型我们在每个视图上均独立地应用Perry & Wolf 的公式,即定义一个所使用的元素集合(组件、容器、连接符),捕获工作形式和模式,并且捕获关系及约束,将架构与某些需求连接起来。

每种视图使用自身所特有的表示法-蓝图(blueprint)来描述,并且架构师可以对每种视图选用特定的架构风格(architectural style),从而允许系统中多种风格并存。

我们将轮流的观察这五种视图,展现各个视图的目标:即视图的所关注的问题,相应的架构蓝图的标记方式,描述和管理蓝图的工具。

并以非常简单的形式从PABX 的设计中,从我们在Alcatel 商业系统(Alcatel Business System)上所做的工作中,以及从航空运输控制系统(Air Traffic Control system)中引出一些例子―旨在描述一下视图的特定及其标记的方式,而不是定义这些系统的架构。

"4+1"视图模型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因此可以使用其他的标注方法和工具,也可以采用其他的设计方法,特别是对于逻辑和过程的分解。

但文中指出的这些方法都已经成功的在实践中运用过。

逻辑结构面向对象的分解逻辑架构主要支持功能性需求――即在为用户提供服务方面系统所应该提供的功能。

系统分解为一系列的关键抽象,(大多数)来自于问题域,表现为对象或对象类的形式。

它们采用抽象、封装和继承的原理。

分解并不仅仅是为了功能分析,而且用来识别遍布系统各个部分的通用机制和设计元素。

我们使用Rational/Booch 方法来表示逻辑架构,借助于类图和类模板的手段4。

类图用来显示一个类的集合和它们的逻辑关系:关联、使用、组合、继承等等。

相似的类可以划分成类集合。

类模板关注于单个类,它们强调主要的类操作,并且识别关键的对象特征。

如果需要定义对象的内部行为,则使用状态转换图或状态图来完成。

公共机制或服务可以在类功能(class utilities)中定义。

对于数据驱动程度高的应用程序,可以使用其他形式的逻辑视图,例如E-R 图,来代替面向对象的方法(OO approach)。

逻辑视图的表示法逻辑视图的标记方法来自Booch 标记法4。

当仅考虑具有架构意义的条目时,这种表示法相当简单。

特别是在这种设计级别上,大量的修饰作用不大。

我们使用Rational Rose? 来支持逻辑架构的设计。

图2 -逻辑蓝图的表示法逻辑视图的风格逻辑视图的风格采用面向对象的风格,其主要的设计准则是试图在整个系统中保持单一的、一致的对象模型,避免就每个场合或过程产生草率的类和机制的技术说明。

逻辑结构蓝图的样例图3 显示了Télic PABX 架构中主要的类。

图3 -a. Télic PABX 的逻辑蓝图b.空中交通系统的蓝图PABX 建立终端间的通信连接。

终端可以是电话设备、中继线(例如,连接到中央办公室)、连接线(PABX 专线到PABX 线)、电话专线、数据线、ISDN 等等。

不同的线路由不同的接口卡提供支持。

线路controller 对象的职责是在接口卡上对所有的信号进行解码和注入,在特定于接口卡的信号与一致性的小型事件集合之间进行相互转换:开始、停止、数字化等。

controller 对象同时承载所有的实时约束。

该类派生出许多子类以满足不同的接口类型。

terminal 对象的责任是维持终端的状态,代表线路协调各项服务。

例如,它使用numbering plan 服务来解释拨号。

conversation 代表了会话中的一系列终端。

conversation 使用了Translation Service(目录、逻辑物理映射、路由),以及建立终端之间语音路径的Connection Service 。

对于一个包含了大量的具有架构重要意义的类的、更大的系统来说,图3 b 描述了空中交通管理系统的顶层类图,包含8 个类的种类(例如,类的分组)。

进程架构过程分解进程架构考虑一些非功能性的需求,如性能和可用性。

它解决并发性、分布性、系统完整性、容错性的问题,以及逻辑视图的主要抽象如何与进程结构相配合在一起-即在哪个控制线程上,对象的操作被实际执行。

进程架构可以在几种层次的抽象上进行描述,每个层次针对不同的问题。

在最高的层次上,进程架构可以视为一组独立执行的通信程序(叫作"processes")的逻辑网络,它们分布在整个一组硬件资源上,这些资源通过LAN 或者WAN 连接起来。

多个逻辑网络可能同时并存,共享相同的物理资源。

例如,独立的逻辑网络可能用于支持离线系统与在线系统的分离,或者支持软件的模拟版本和测试版本的共存。

进程是构成可执行单元任务的分组。

进程代表了可以进行策略控制过程架构的层次(即:开始、恢复、重新配置及关闭)。

另外,进程可以就处理负载的分布式增强或可用性的提高而不断地被重复。

软件被划分为一系列单独的任务。

任务是独立的控制线程,可以在处理节点上单独地被调度。

接着,我们可以区别主要任务、次要任务。

主要任务是可以唯一处理的架构元素;次要任务是由于实施原因而引入的局部附加任务(周期性活动、缓冲、暂停等等)。

它们可以作为Ada Task 或轻量线程来实施。

主要任务的通讯途径是良好定义的交互任务通信机制:基于消息的同步或异步通信服务、远程过程调用、事件广播等。

次要任务则以会见或共享内存来通信。

在同一过程或处理节点上,主要任务不应对它们的分配做出任何假定。

消息流、过程负载可以基于过程蓝图来进行评估,同样可以使用哑负载来实现"中空"的进程架构,并测量在目标系统上的性能。

正如Filarey et al. 在他的Eurocontrol 实验中描述的那样。

进程视图的表示法我们所使用的进程视图的表示方法是从Booch最初为Ada 任务推荐的表示方法扩展而来。

同样,用来所使用的表示法关注在架构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元素。

(图4)图4 -过程蓝图表示法我们曾使用来自TRW 的Universal Network Architechure Services(UNAS0)产品来构建并实施过程和任务集合(包扩它们的冗余),使它们融入过程的网络中。

UNAS 包含Software Architect Lifecycle Environment(SALE)工具,它支持上述表示方法。

SALE 允许以图形的形式来描述进程架构,包括对可能的交互任务通信路径的规格说明,正是从这些路径中自动生成对应的Ada 或C++ 源代码。

使用该方法来指定和实施进程架构的优点是易于进行修改而不会对应用软件造成太多的影响。

进程视图的风格许多风格可以适用于进程视图。

例如采用Garlan 和Shaw 的分类法1,我们可以得到管道和过滤器(Pipes and filters),或客户端/服务器,以及各种多个客户端/单个服务器和多个客户端/多个服务器的变体。

对于更加复杂的系统,可以采用类似于K.Birman 所描述的ISIS系统中进程组方法以及其它的标注方法和工具。

进程蓝图的例子图5 -Télic PABX 的过程蓝图(部分)所有的终端由单个的Termal process 处理,其中Termal process 由输入队列中的消息进行驱动。

Controller 对象在组成控制过程三个任务之中的一项任务上执行:Low cycle rate task 扫描所有的非活动终端(200 ms),将High cycle rate task(10 ms)扫描清单中的终端激活,其中High cycle rate task 检测任何重要的状态变化,将它们传递给Main controller task,由它来对状态的变更进行解释,并通过向对应的终端发送消息来通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