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三语文模拟试题

合集下载

2017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

2017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

2017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推荐文章广东成人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热度:广东省高考语文试卷热度:2017广东语文高考试卷热度: 2017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2017高考语文试卷附详细答案热度: 2017高考语文模拟题及答案热度:2017高考语文的备考除了需要多看书以外,还需要多做模拟试题。

接下来,店铺为你分享2017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2017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审美文化的相对独立是现代性进程的结果。

如果说古代文化是由宗教——形而上学整合一体的表意象征体系的话,现代文化则是这一体系解体和不断分化的结果。

德国思想家马克斯•韦伯认为现代性进程是一个理性化的过程,它的首要特征是“去魅”,即祛除宗教——形而上学的神魅,将文化的基础还原到理性上来。

所谓文化现代性就体现为文化的理性化,而文化的理性化又体现为大一统的古代文化合理地分化为“科学、道德与艺术”的三大领域。

现代理性为科学、道德和艺术确立了相对独立的原则与逻辑,从而使以艺术为核心的审美领域成为自主、自律的领域。

德国思想家哈贝马斯这样描画了审美领域独立的历史:“粗略地说,在现代艺术的发展史中可以总结出一条不断前进的独立化的线路。

首先是在文艺复兴中形成了那种完全属于美的范畴的研究对象。

在18世纪的进程中,文学、美术和音乐被体制化,成了脱离宗教与宫廷生活的行为范围。

最终在19世纪中期也产生了一种唯美的艺术观,它已经指导着艺术家们按照‘为艺术而艺术’的意识来生产作品。

这样,审美特性才得以成为坚实的信念。

”现代审美文化不仅逐渐摆脱了对宗教、政治和道德的依附,它还试图取代宗教而成为现代社会精神救世的角色。

自文艺复兴以来,尤其是自启蒙运动以来,__信仰面临全面的危机,宗教神本主义不再是社会的精神基础,以“人性”信赖为核心的人本主义或人道主义成为普遍的意识形态。

2017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答案在另外一个文档)

2017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答案在另外一个文档)

第Ⅰ卷 阅读题(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官德在现代社会是一种主体性道德,具体表现为官德的主导性、示范性和高层次性,这 意味着官员是社会道德活动中的中坚力量和“领头羊”。道德的主体是现实的人,而人又是 处在社会历史活动中的实践着的人。在道德生活中,道德活动的主体是多层次的,根据其不 同层面可以分为个体主体和群体主体。 个体主体, 即在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道德实践活动的 个人,它是社会道德活动主体的基本单元。群体主体,即为着共同的利益和目标而协同从事 道德实践活动的人的各种共同体,这种共同体小到家庭、班组、各种社会团体,大到民族、 政党和国家。 个体主体和群体主体在道德活动中所处的地位也不尽相同。 个体主体一般处于 个别或部分的地位,而群体主体则是处于一般或整体的地位。同时,就个体主体而言,越是 对社会起作用大的人, 其道德要求就越高。 就群体主体而言, 它是由若干个体主体所组成的, 也因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不同,其主体性也不同,道德要求也不同。无论从个体主体,还是 群体主体而言,官员都是一个社会的道德主体。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正因为官员的这种决定作用,社会和人 民才赋予他们以道德上的极高期望, 官德在社会生活中尤其是道德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 用。 处于社会领导地位、 担负不同领域和不同社会层面领导职务的领导干部的道德取向直接 显示着社会的道德导向。 官德建设取得的成效, 具有社会道德建设其他内容均不可能具有的 强烈示范效应。 另外,官德在本质上是一种政治道德,而政治道德始终处于社会道德的核心地位。在中 国传统道德中,政治和道德是融为一体的,表现出明显的伦理政治化和政治伦理化的特征。 伦理政治化就是通过把伦理所产生的一切社会功能和文化功能与政治联系起来, 扩大和加强 伦理的政治功能,来保证封建政治制度能够在一系列伦理原则的规范和调节下有序地运行; 政治伦理化则是把封建统治的政治目的、政治权力、政治秩序等归结于伦理观念,进而从伦 理的角度证明封建政治制度的合理性。 难怪一些思想家把德治、 政德看作是国家兴亡的重大 问题。早在《尚书》中,就提出了“德惟治,否德乱”的主张,即为政以德则治,不以德则 乱。孔子也强调:“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汉代大思想家董仲舒再三 说:“以德为国者,甘于饴蜜,固于胶漆。”这种思想传统一直延续到近代,孙中山先生就 明确指出:“有了很好的道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但道德对国家政治的重要作用,要靠 人去实践,政德要靠为政者去实践,因此,官德是关系国家兴亡的大问题。 官德在现代社会日益凸显出公共性特征, 这是由政治生活公共性的本质决定的。 作为政 治生活主体的官员,其政治美德建构与实施无疑是与法治分不开的。 (摘编自《官德在法治化时代的独特价值》) 语文试卷 A 第 1页(共 8 页)

2017高三三模语文试卷

2017高三三模语文试卷

2017高三三模语文试卷2017高三三模语文试卷【2017高三三模语文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6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红楼梦》的一大写作特点是描写的客观性,作者绝少站出来议论。

我们可将《红楼梦》比作一席的酒筵,酒筵摆好,厨师就不再出现,任凭你去消受。

而我们许多作家,制好一道“菜”,就在顾客面前地解说示范,真是多余。

A.琳琅满目品尝絮絮叨叨B.五光十色咀嚼絮絮叨叨C.五光十色品尝喋喋不休D.琳琅满目咀嚼喋喋不休2.依次在下面三处横线上填入诗句,其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1)“ ”,抗战时期的梅兰芳生活在日寇占领的北平,面对物质上的困顿和日伪的时时骚扰,他坚决拒绝日本人所谓纯商业性质的“邀请演出”。

(2)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的夫人去世后,总有人让老先生续弦,启功先生引用“ ”的诗句婉言谢绝,他宁肯孤独终老,也不愿续娶。

(3)词人辛弃疾从小舞枪弄棒,何尝有什么身体疾病?金瓯缺,山河碎,国家破败成了他最大的心病,“ ”的诗句传达出他深沉的忧伤。

A.时穷节乃见天长地久有时尽已是黄昏独自愁B.时穷节乃见曾经沧海难为水西北望长安C.居高声自远天长地久有时尽西北望长安D.居高声自远曾经沧海难为水已是黄昏独自愁3.下列诗句蕴含了什么生活哲理?请用简明的语言表达。

(4分)花为什么谢了呢?我的热烈的爱把他紧压在我的心上,因此花谢了。

泉为什么干了呢?我盖起一道堤坝把它拦起给我使用,因此泉干了。

4.白居易在《琵琶行》里,描写琵琶女弹奏琵琶,声响悦耳动听。

请根据图示,在横线上补写琵琶声传入耳中的过程。

要求运用比拟手法,不超过35字。

(5分)二、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前年五月,大霖雨杀麦,河溢东畿浸下田。

已而不雨,至于八月,菽粟死高田。

三司有言:“前时溢博州,民冒河为言,得免租者盖万计。

今岁秋当租,惧民幸水旱因缘得妄免,以亏兵食.慎敕有司谨之。

”朝廷因举田令,约束州县吏。

2017高考语文模拟考试题附答案

2017高考语文模拟考试题附答案

2017高考语文模拟考试题附答案高考语文的备考,做模拟考试题是必要的。

接下来,店铺为你分享2017高考语文模拟考试题附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2017高考语文模拟考试题附答案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儒家思想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强调道德修养和个体美德的养成,即使在政治实践中也明确倡导德政,就此而言,将儒家伦理视为一种德性伦理是恰当的。

然而,德性修养不是儒家伦理的最终旨归,能够在现实社会中建功立业、成就经邦济世的卓越事功才是儒者最高的价值目标。

作为儒家思想的创立者,孔子在强调德性修养的同时,并未忽视事功的重要性或将二者割裂开来。

如果说“修己”是偏重于内省式的道德自律的话,“安人”“安百姓”便是经济天下、博施于民的外在事功。

在他看来,个人的道德修养只是起点,“安百姓”才是终极目标。

他还认为,在职位或社会分工的意义上,国家的统治者应当依照“义”的原则,遵守为官之道,把国家治理好,使百姓丰衣足食。

而处于社会下层的普通百姓,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应当积极追求物质利益,这是职业本分。

孔子在品评人物时也坚持了德性与事功相结合的原则。

管仲因其为人处世与儒家的价值标准存在许多相悖之处,受到儒家学者的批评。

但是对于管仲辅佐齐桓公建立的卓越事功,孔子毫不吝啬地称赞其为“仁”。

由此可见,孔子对“仁”的内涵的理解并不完全是德性主义的,事功也是必不可少的构成要件。

从孔子本人一生的政治实践来看,他对于事功的重视并没有停留在思想层面上,作为一个身体力行的儒者,他一生周游列国、颠沛流离,仍然矢志不移,目的就是实现经济天下的社会理想。

孔子之后,儒学传统可以大致分为两派:一是以颜渊、曾子为代表的一派,重视德性修养,追求道德理想,传承了儒家的德性伦理传统;二是子贡等人走了一条现实主义的路子,在坚持和发展儒家德性原则的基础上,更加强调经验和实际知识的重要性,关注现实,追求事功。

2017高考三模试卷及答案(语文)

2017高考三模试卷及答案(语文)

2017高考三模试卷及答案(语文)【2017高考三模试卷及答案】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史学“三病”当须“治”苏全有当前我国的史学研究存在三方面的问题,即智慧缺失、远离现实、考据失真。

所谓智慧缺失,就是指史学研究的成果不仅缺乏价值、意义,还缺乏启迪、借鉴。

知古以察今,鉴往以知来,读史可以明智,说的就是史学的功能。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当今史学研究并非都是如此。

例如,有铁路史论者经过长篇大论之后得出结论称,铁路的修筑带动了沿线经济的发展;有外交史论者经过“深思熟虑”后形成的结论是“弱国无外交”;甚至有人口史论者通过对史料的艰难爬梳,指出人才主要分布在都城和省会……至于为数不菲的所谓“历史启示”,却鲜有启示可言,反而令人哑然失笑。

诸如此类的情状俯拾皆是、不胜枚举。

每念及此,不由得令人心中黯然。

智慧缺失最集中的体现就是“马后炮史学”。

所谓“马后炮史学“,就是以结果作为判断的支撑,成者王侯败者贼寇。

如有观点认为,即使是在德川时期的中叶,日本已经开始接受西方的货币管理,这和帝制末期的中国真是一大对比。

对此有学者批评道:这言下之意显然指18世纪仍为封建社会的日本,在制度上已较帝制中国更为优胜。

这便纯属马后炮的历史认知。

仅仅因为日本在近代迅速强盛,就证明其制度在中世纪也是好的;因为中国在近代节节败退,就证明其制度在帝国盛世也是坏的。

历史就像一个迷宫,其中布满智力机关,一不小心就找不到出口。

显然史学界应该秉承“板凳要坐十年冷”“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气概,多创造出令人眼前一亮的思想。

“爸爸告诉我,历史有什么用?”当面对儿子的突然提问时,法国年鉴学派大师马克·布洛赫显露了一丝犹疑和紧张。

布洛赫之所以少了些自信,主要就在于象牙塔式史学的弊端:面向过去,背对现实。

在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之间,研究者往往更多的是重前者,轻后者。

特别是远离现实,一方面体现在研究者对民众、民族关怀的缺乏,科学严谨的研究成了职称、奖金、晋升等目的的敲门砖。

2017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7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7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2017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人生苦短,去日苦多,生活的表象多姿多彩,生活的内涵繁纷复杂,一个人用全部的心力去应付尚不能周全一二,用全部的感情去体验尚不能经历万一,何必将自己紧紧包裹起来,用超然的姿态躲避人生的酸甜苦辣呢?哭当淋淋漓漓地哭,笑当痛痛快快地笑,像月季花一样灿烂,像流星一样闪耀,即便没有甜美的果实,即便顷刻化做尘埃,也没白活一世,有何愧悔?心扉洞开了,心情舒畅了,我又恢复了本来的我,该追求的追求,该参与的参与,该苦恼的苦恼……坦直而率真,充实而酣畅。

白天没有什么遗憾,晚上竟也能入梦!丈夫问我怎么回事,然后愕然。

又是如歌的长夜。

“叭”的一声,壁灯亮了,这次失眠的不是我,是丈夫。

他摇醒我,像我过去对他那样对我述说失眠的苦恼。

他很矛盾,原先他以为自己找到了生存的方式,想不到却失去了自我;如今觉得找到了自我,又不知是否应当摆脱这种生存方式……我想,该轮着他听我的夜歌了。

我的夜的舞台是什么样子?也是热烈的静谧抑或静谧的热烈吗?我才不去想它呢!1.结合文意,简要分析“我”和“丈夫”失眠的原因。

(4分)(1)起初“我”失眠的原因是:___(2)后来“丈夫”失眠的原因是:___2.答2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内容?对下文起什么作用?(4分)答3.结合文意,说说你对“与其这样躲躲闪闪地偷生,还不如月季大起大落任凭风吹雨打去”这一句话含义的理解。

(4分)答4.第9自然段划线句子的观点吗?请联系实际分析分别说出你的理由。

(6分)(1)太超脱了,成不了大家:(2)太在意,也成不了大家:2017高考语文模拟试题答案(1)白天过得太累(1分)(如答“过得不轻松”。

或答“为实现一个小小的承诺……我心驰神往乐此不疲”也给1分)。

各种各样的追忆。

各色各等的希冀。

在眼前翻飞。

在脑海中飘洒。

使得神经突跳。

头晕目眩。

思绪纷乱。

(2分)(2)他很矛盾。

原先他以为自己找到了生存的方式。

想不到却失去了自我;(2分)如今觉得找到了自我。

2017年高考(全国卷)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

2017年高考(全国卷)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

2017年高考(全国卷)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2017.2.16本试题卷共10页,22题。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合乎要求的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缀段性叙事”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俯拾即是。

胡适曾在评价《儒林外史》时对“缀段性叙事”的特点进行了概括:“《儒林外史》没有布局,全是一段一段的短篇小品连缀起来的。

拆开来,每段自成一篇;斗拢来,可长至无穷。

”这种叙事方式在现代影视传媒领域广受青睐,一些中外电视系列剧具有明显的“缀段性叙事”特点。

然而,在文学批评史上,“缀段性叙事”曾被指有“致命弱点”。

不少学者以西方小说的结构标准,借用胡适等人对《儒林外史》结构布局的论述,采论证明清长篇章回小说缺乏“结构”意识,认为这种结构上的缺陷,就在于叙事作品的“缀段性”。

殊不知,和西方叙事传统不同,中国的叙事结构自有其特点。

西方叙事观强调一以贯之的整体性,强调叙事的“头、身、尾”相统一,体现出结构的时间线性。

但中国叙事传统,自先秦的史传文学始,重心就在于以人物为中心搭建的空间结构,并且外在的结构形式往往和内在的精神紧密相联。

到了现代影视大行其道的时代,胡适等人对《儒林外史》叙事方式的评点,恰成了对当今电视系列剧叙事优点的阐述。

2017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三(新课标卷)汇编

2017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三(新课标卷)汇编

2017年高考模拟试卷全国卷语文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典范著作及宗教典籍被尊称为“经”,人所共知。

但是,为何叫“经”?一般人却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经”本来是指编织的竖线。

《说文·糸部》:“经,织从(纵)丝也。

从‘糸’,‘巠’声。

”(从段注及王筠句读本)段玉裁注:“织之从(纵)丝谓之‘经’,必先有经而后有纬。

”徐灝笺:“盖织以经为主而后纬加之,经者所以织也,经,其常也。

戴氏侗曰:凡为布帛,必先经而后纬,故‘经始、经营、经常’之义生焉。

”纺织前,先把竖线设置在织机两端的横杠上,使它们与横杠垂直排列,并固定不动,以便纬线来回编织,这些竖线就是经线,“经”正因为它是竖向(纵向)的而得名。

上古时期的书籍,是使用竹简、木片作为载体的。

这些用来写作的竹简、木片,需要用柔软而坚韧的线绳之类加以编联,才能成篇。

《论衡·量知》:“截竹为简,破以为牒,加笔墨之迹,乃成文字,大者为经,小者为传记。

”章太炎《国学讲演录》:“今人书册用纸,贯之以线。

古代无纸,以青丝贯竹简为之。

用绳贯穿,故谓之经。

”这样,春秋末年及战国时期开始把书籍、文章称为“经”,如《墨子》中有《经》上、下篇,又有《经说》上、下篇。

《淮南子·本经》:“经,书也。

”由于经线是编织的枢纽、关键,“经”就引申指常行的义理、准则。

《吕氏春秋·察传》:“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

是非之经,不可不分。

”高诱注:“经,理也。

”《易·上经》陆德明释文:“经者,法也。

”同时,经线是固定不动的。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纵丝为经,衡丝为纬。

凡织,经静而纬动”,这样,“经”字也就有了“恒常”的意思。

《左传·襄公二十一年》:“著诚去伪,礼之经也。

”孔颖达疏:“‘经’训‘常’也、‘法’也。

2017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第三次模拟试卷

2017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第三次模拟试卷

2017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第Ⅰ卷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知其白而守其黑:国画之美生根于中国文化天籁、神韵、简朴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国画产生于中国文化之中。

中国文化很注重天人合一,这种特质造就了中国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启智性。

对中国绘画而言,中国文化的启智性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绘画不需要像西方文化那样严格的逻辑分析,而需要的是感悟力。

一方面,要遵循自然之道,体会天地大美。

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都有其自身之美、有它运行的目的,中国绘画就是要你去体会这种美、这种内在目的性,然后将其运用到笔墨中,表现出来,而不需要你问“这树长在这儿对不对”、“这老鼠怎么比南瓜还大啊”……另一方面,天地大美只有通过感悟才能转化为人类的美感。

明代“心学”流派的重要代表人物王阳明在《传习录》中写道:一朵花在深山开放,你不知道它存在,可是当你看到这朵花的时候,这朵花的颜色、形态就渐渐显现出来,它果然是个美艳的存在。

中国文人讲“气韵生动”,其中的“韵”并不是单纯的作诗时押韵的“韵”,意义更为丰富饱满,注重的是创作主体(无论是艺术家还是诗人)对于宇宙惯有的一个诗性的判断。

天地大美自然而生,可是也需要画家对其有诗性的判断、有所感悟才会于人有意义。

所以,当中国人的智慧和感悟在哲学上的体现用到绘画上来的时候,绘画就受益无穷了。

老子哲学里有“知其白,守其黑”,说的是深知本性洁白,却守持混沌昏黑的态势,这就是中国人的思维,也正是国画美之所在。

笔墨加上宣纸就是黑和白,只有维持黑白间比例的平衡和谐才能守住国画的这种美。

中国禅宗讲,“妙悟者不在多言”。

王维在《山水诀》中将此视为对山水画的要求,其实,这是对整个中国绘画的要求——以少许胜多许,以最简练的语言表现最丰富的内容。

中国绘画就是“有无相生”之道的形象体现,笔墨的“有”和画面空白的“无”相互辉映才造就了国画之美。

元代山水画家倪瓒的画就非常注重黑白间的比例,比如他的《容膝斋图》,几棵小树,一个茅亭,朦胧的远山,没有人物,没有动态。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答案2017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答案2017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2017一、积累与运用(20分)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8分,每空1分)(1)《定风波》中“ ”一语双关,表面上说的是天气的变化,实际指人生的沉浮变化,表明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2)《雨霖铃》中的“ , ”这两句以景写情,寓情于景。

一个“念”字领起,说明所描写之景不是眼前的实景。

但虚中见实,由推想的情景中更能表现出一对离人此刻的思绪和心境。

(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词人心中有对国土沦落的忧愁和愤恨,虽见壮美的远山,但愁却有增无减,似乎连远山都是在“_______________”。

(4)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

(5)《醉花阴》中“ ”勾画了暗淡阴沉的天气,烘染了沉郁气氛。

(6)《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相如的舍人表明他们追随蔺相如的原因是:。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企业为了避免因生育二孩而可能出现岗位人力紧缺的问题,制定“员工生育时间表”,这既不合理又不合法更不合情。

B、江南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印有“墨梅”图案,寓意有“梅花香自苦寒来”之意,表达对寒窗苦读的学子的赞誉。

C、把“不忘初心”落到实处,关键是要加强党的建设,确保我们党始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核心。

D、《人民的名义》是一部展示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成果的电视连续剧,是廉政建设的生动教材和重要措施。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欣赏写景美文的同时,我们很快联想到咏物佳作。

景与物有时是难解难分的。

物的概念很宽泛,除了人,其他一切① 可以统统称作物,② 景物不同于动物,动物不同于植物,景物与植物又有密切关系。

有些“物”可总称事物,而某一件又不能等同于事物。

③ 写人的一部分,如手、脚、衣、饰,到底属于“写人”还是“咏物”?看起来很复杂。

④ ,细分是不必要的,文学艺术毕竟不同于其他学问,⑤ 从审美出发,于描写对象、方法上大致划分,⑥ 赏析,能够意会即可。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模拟试题答案(三份)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模拟试题答案(三份)

衡中同卷高考押题卷语文(Ⅰ)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语文(Ⅰ)1.Dʌ解析ɔD项,庖丁解牛,佝偻者捕蝉只是达到了 无我之境 ,尚未达到 无物之境 ㊂庖丁眼中虽无全牛但依然有牛,捕蝉者眼中虽无全蝉但依然有蝉翼㊂ 若更进一步,则恰如操舟人自虚 ,达到 忘水 的境界,这才是 无物之境 ㊂2.Cʌ解析ɔC项, 将道提升到技巧的境界 错,应是 不断精进技艺,将技巧提升到道的境界 ㊂3.Aʌ解析ɔA项,体现的是无私,或自信的品质,不是工匠精神㊂其他项体现了日积月累㊁精益求精㊁专注敬业的品质,属于工匠精神㊂4.Dʌ解析ɔD项, 宝玉凭自己的才华完胜前者 错㊂宝玉完胜前者不一定都凭借自己的才华㊂文人清客们知道贾政的用意,有故意相让的可能㊂原文中有 原来众客心中早知贾政要试宝玉的才情,故此只将些俗套来敷衍 的交代㊂5.①知识丰富,才思敏捷㊂②说话直率,乐于表现㊂③有叛逆精神,不落俗套,见解独到㊂④极为害怕父亲,有软弱的一面㊂(每点2分,答出三点给5分)6.① 微笑点头 是满意㊂宝玉题的对额确实体现出过人的才气,超出众人甚远,众人的称赞更是让贾政很有面子, 微笑 体现的是贾政掩饰不住的得意㊂(2分)② 冷笑怒斥 是正话反说,掩饰自己的得意,维护自己的形象㊂贾政一边不顾事实,故意贬低宝玉,一边又不断否定众人的意见,给宝玉展示的机会㊂这样众人就越会起劲儿地夸奖宝玉,这会让贾政更受用,同时贾政也是想在众人面前体现自己教子严厉,维护自己大家长的威严形象㊂(2分)③ 冷笑怒斥 也是训诫㊂宝玉按捺不住的表现欲,表现出年少轻狂的意味;对父亲的话也不客气地反驳,流露出叛逆的意味㊂这些让贾政不喜欢,他不想让儿子过于骄傲㊂(2分)7.Cʌ解析ɔA项,材料一还综合覆盖了11亿人口的历史数据;B项,是一些代表美德的字 正开始受到年轻父母的青睐 ,而非 已经取代 ;D项, 有点审美疲劳 之美 于文无据㊂8.A Cʌ解析ɔB项, 而且愈演愈烈 于文无据;D项, 都趋向于起中性化的名字 错,这只是一部分家长的做法;E项, 正处于尴尬的模仿期 错,应是处于从模仿到自我表达的尴尬期㊂9.特点:①中国人取名受多重因素影响,其中受社会整体发展水平㊁政治环境和文化程度影响很大㊂②中国人取名体现父母对孩子的良好祝愿,但不同年代的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存在显著差异㊂③中国人取名在每个年代都有自己爱用的汉字,这些流行字代表的是一个时代最受追捧的主流价值观㊂(每点1分,共3分)意义:①名字不仅对个体有意义,也是一部微观史,有时代的烙印,蕴含着大量的社会㊁文化信息,有助于我们了解过去㊂②报告以姓名这一微观视角记录了这个时代从何处来,正往何处去,有助于下一代的价值观和文化素养的提升㊂③从当下来看,对新一代父母的起名乃至育儿观有所影响和引导㊂(每点1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10.Bʌ解析ɔ原文断句为:子恢之被召为秘书郎,敬弘为求奉朝请,与恢之书曰: 秘书有限,故有竞㊂朝请无限,故无竞㊂吾欲使汝处于不竞之地㊂11.Aʌ解析ɔA项,王敬弘名裕之,避的是宋高祖刘裕的讳㊂此处的 高祖 不是 高祖父 的意思㊂12.Dʌ解析ɔD项, 敬弘见儿孙岁中不过一再相见 的意思是敬弘一年见儿孙不超过一两次㊂13.(1)(王敬弘)对人说: 桓玄邀请我,只是要和他姐姐相聚罢了,我不做桓家的入赘女婿㊂ ( 见要 集聚 赘婿 各1分,省略句式1分,句意1分)(2)(王敬弘)又被任命为庐陵王的老师,加任散骑常侍,他自称无德才不配做庐陵王的老师,坚决辞谢不接受㊂( 除 师范 让 各1分,句意1分,省略句式1分)参考译文:王敬弘,是琅玡临沂人㊂因为他和高祖的名相同,所以以字称呼㊂曾祖王廙,担任晋骠骑将军㊂祖父王胡之,担任司州刺史㊂父亲王茂之,是晋陵太守㊂敬弘年轻时就有高尚的节操,始任本国左常侍㊁卫军参军㊂敬弘性情恬淡宁静,喜欢游览山水㊂任天门太守㊂王敬弘的妻子是桓玄的姐姐㊂敬弘到郡县去时,其时桓玄镇荆州,桓玄送信语文(Ⅰ) 参考答案及解析给敬弘请他到府上拜访㊂王敬弘到了巴陵,对人说: 桓玄邀请我,只是要和他姐姐相聚罢了,我不做桓家的入赘女婿㊂ 于是他派另一条船将妻子送到江陵㊂妻子住在娘家,王敬弘整整一年也没有去接她㊂郡里无事,便尽情游山玩水,往往一连数日不归,心情非常高兴㊂桓玄辅佐国政及后来篡位屡次征召他,他都不答应㊂高祖登基,敬弘补任宣训卫尉,担任散骑常侍㊂永初三年,王敬弘转任吏部尚书,常侍之职不变㊂敬弘每次被征召,即使敬奉高祖,已经到了应该退下来的时候,他就立即解去官职,高祖赞赏他的志趣,不随意违背他的请求㊂又被任命为庐陵王的老师,担任散骑常侍,他自称无德才不配做庐陵王的老师,坚决辞谢不接受㊂又被任命为秘书监㊁金紫光禄大夫,担任散骑常侍㊁本州中正,又未接受㊂太祖即位,又让他任散骑常侍㊁金紫光禄大夫,统率江夏王的军队㊂元嘉三年,任尚书仆射㊂刚开始不懂关署文案㊂有次参加判案,皇上问他一件疑案,敬弘回答不出来㊂皇上变了脸色,问有关人员: 为什么不将案卷交给仆射? 敬弘说: 臣已拿到案卷读了,却弄不明白㊂ 皇上非常不高兴㊂元嘉六年,调任尚书令,敬弘坚决辞谢,上表皇上请求回到东部,皇上难以改变他的想法㊂改而任命他为侍中㊁特进㊁左光禄大夫,分给他随从二十人㊂敬弘辞去侍中㊁特进,并请求减去一半随从,未被允许㊂等到敬弘回东部时,皇上亲自到冶亭为他饯行㊂二十四年,敬弘死于余杭舍亭山,时年八十八岁㊂朝廷追赠他原先的官职㊂顺帝升明二年,追授谥号为文贞公㊂王敬弘身材矮小,但举止姿态方正端庄,桓玄称之为 弹棋八势 ㊂他所住的舍亭山,溪流环绕,极具登山临水的美景,当时人都称他王东山㊂高祖曾向他请教朝廷政事得失成败的关键,敬弘答道: 天下有道,普通老百姓不会议论政事㊂ 高祖极其推崇他的话㊂敬弘的儿子恢之被召为秘书郎,敬弘替他请求任奉朝请,并写信给恢之说: 秘书郎名额有限因而有竞争,奉朝请则没有名额限制,所以没有竞争㊂我想让你处在没有争斗的地方㊂ 高祖赞赏并答应了他㊂敬弘一年见儿孙不超过一两次,见一次也总是一天时间㊂恢之曾经请假回来看望他,敬弘限定一天见他,但是到了那一天(因事耽搁)没能实现,而恢之到家那天假期快结束了,恢之请求回朝廷,敬弘喊他,恢之已到了门口,敬弘又不见他了㊂恢之在门口跪拜辞别,流泪而去㊂14.A B ʌ解析ɔA 项,一㊁二句不是全诗的主旨句㊂B 项,这两句的意思是:既然老是埋怨白天是如此短暂,黑夜是如此漫长,那么何不拿着烛火日夜不停地欢乐游玩呢?这里昼短夜长并非指冬天㊂15.①这种行乐是一种积极旷达的人生态度㊂人生不满百,要通达世事,活在当下,没必要用有限的生命为那些毫无益处的事而日夜烦忧㊂②这种行乐是一种看透世情的谆谆劝诫㊂吝啬聚财很可笑,修行成仙更渺茫,还是及时行乐的人生更有质量㊂③这种行乐也是人生毫无出路的痛苦宣泄,自我麻醉㊂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人命危浅,朝不保夕,不必想那么远㊂ 何能待来兹 中包含着人生的许多痛苦体验㊂④这种行乐目的是唤醒 人们的人生迷梦,但从毫无出路的下层人来说,不过是从许多迷梦(诸如 功名 子孙 成仙 之类)中醒来后,所做的又一个迷梦而已,因为他们不可能过上 何不秉烛游 的享乐生活㊂(要围绕 评价 作答,每点3分,答出两点即可㊂若有其他答案,能自圆其说亦可)16.①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②谣诼谓余以善淫 ③宁溘死以流亡兮 ④何方圜之能周兮 ⑤夫孰异道而相安17.D ʌ解析ɔ①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㊂使用对象错误㊂②无人问津:没有人过问或尝试㊂使用正确㊂③捉襟见肘: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儿,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顾此失彼,应付不过来㊂使用正确㊂④长此以往:老是这样下去(多就不好的情况而言)㊂不合语境㊂⑤一发而不可收:事情一经发生,就发展得十分顺利和迅速,继而保持不断发展的状态㊂含褒义㊂不合语境,此处应为 一发而不可收拾 ㊂⑥休戚与共:彼此共同承受幸福与灾祸㊂使用正确㊂18.C ʌ解析ɔA 项,句式杂糅, 为当代研究者予以深刻的启发 错;B 项,搭配不当, 政治小说 不能被誉为 中国政治小说第一人 ;D 项,语序不当, 挑战和质询 应为 质询和挑战㊂19.D20.①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2分)②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2分)③第一种人只有回忆(1分)21.①要由被动的接受转到主动参与式学习;②要由个人学习转到团队合作学习;③要由单纯的吸纳知识转到注重实践应用㊂(每条2分)ʌ解析ɔ图中显示,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较差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较好的),都是团队学习㊁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㊂22.ʌ立意参考ɔ①对校园欺凌的认识㊁定位㊂校园欺凌不是孩子之间的小事㊂欺凌除了让 受害者 在肉体和心灵上感到痛苦外,对 欺凌者 和 旁观者 同样造成伤害,影响的是一代人的 三观㊂②分析校园欺凌产生㊁蔓延的原因㊂不良社会风气㊁文化影响;家庭㊁学校教育的缺失;法律法规不健全等㊂③提出解决校园欺凌问题的设想和方法㊂衡中同卷高考押题卷语文(Ⅱ)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语文(Ⅱ)1.Dʌ解析ɔD项, 古不一定高尚,今不一定卑鄙 是对 古何必高,今何必卑哉 的曲解, 高 卑 是就文学创作水平高低而言的㊂2.Cʌ解析ɔC项, 这些奇奥的古文在古代都是街谈巷议的大白话 说法绝对,原文是 今人看来是 古文奇奥 的,或许在古时也只是街谈巷语的大白话而已 ,只是一种推测㊂3.Cʌ解析ɔC项, 彻底摆脱了古人㊁古文㊁古语的束缚 错㊂4.Bʌ解析ɔA项, 要事 是寻车而不是丢车㊂葛君认为丢车不重要,找车才重要㊂C项, 骗子都善于伪装成 温文尔雅 的样子 说法不当㊂D项, 表现了他为几个小伙子没有因为这辆自行车受到伤害而感到欣慰,更为他终于找到它而开心 轻重倒置㊂5.①明人是葛君寻车故事的参与者和见证者,贯串始终,使故事情节紧凑严谨㊂②明人的存在,使故事生出几处波澜:如开始他以为葛君丢的是汽车,后来知道原来葛君丢的是自行车;开始他不解葛君缘何为寻一辆自行车变得憔悴,后来才知道葛君是为他人的安全而焦急㊂这样设计更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㊂③有利于突出主人公 葛君,小说中有大量明人与葛君的对话,而他们的对话多是问答的形式,在一问一答中,完成了对主人公形象的塑造㊂(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5分)6.这样写并不好㊂①原文的写法更具有真实性㊂葛君是高校一个普通的年轻教师,自己买车上当吃亏,再卖掉以弥补损失和寻求心理安慰,符合普通人的心理诉求㊂②原文的写法构成对比,使人物性格更加丰满,人物形象更加鲜明㊂面对明人 够缺德 的指责,葛君毫不掩饰,表现了他的坦诚;车丢以后,葛君突然紧张害怕,担心他人发生意外,苦苦寻车,以致憔悴,表现了他的高尚人品㊂③原文的写法更有利于彰显主题㊂生活中因被骗(买车)而去骗人(卖车),显然有违道德,有时甚至招致祸端;而明明自己受损(买车被骗和车被盗),却仍为他人着想(车毁人亡),这不仅关乎道德人品,更是对自己和他人的一次灵魂的救赎㊂(答出一点给分,答出两点给6分㊂如果答这样写好,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7.Aʌ解析ɔA项, 机器不能做这项工作 表述绝对,原文是 再精密的机器依然无法完全替代人工 ㊂8.B Cʌ解析ɔA项,徐立平回忆刚参加工作时感受到试验场面带有危险性, 从那时起,他就暗下决心,要规避危险,唯有胆大心细,练好手中这把刀 ,他并不是因为受到震撼才下决心将药面整形工作做好㊂D项, 只能坚持几分钟 不合文意,原文是 每人每次在里面最多只能干上十几分钟 ,而徐立平 每次进去总要多坚持几分钟 ;E项, 将推进剂全部挖出 错误,原文是 突击队挖出300多公斤推进剂 ,只交代了数量,不一定是全部㊂9.①要有一丝不苟㊁虚心请教的态度;②要有胆大心细的心理素质;③要有长期琢磨㊁坚持勤学苦练的意志;④要有精益求精㊁追求卓越的品质;⑤要有敢于担当㊁不怕牺牲的勇气㊂(每点1分)10.Cʌ解析ɔ韬言: 六飞南狩时,臣下多纳贿不法㊂文官惟袁宗儒,武官惟郭勋不受馈㊂今讹言复播,宜有以禁戢之㊂11.Aʌ解析ɔA项,会试中的第一名叫会元,状元是殿试中的第一名㊂12.Bʌ解析ɔB项,扩大范围,原文是 讲官㊁台谏,班列左右 ,不是各机构的官员㊂13.(1)晋升官职不推辞,难免有拉帮结派祸国殃民的奸人,暗中巩固自己的权威,引发百姓的怨气和天灾,实际上是有原因的㊂(2)世宗心中很厌恶他,所以没有太重用他㊂不过霍韬前前后后有过很多建议,其中一些同国家大计很有关系㊂ʌ参考译文ɔ霍韬,字渭先,是广东南海人㊂考中正德九年会试的第一名后,请假返回家乡结婚,(然后)在西樵山刻苦读书,使经学史学的学问融会贯通㊂世宗即位后,任用他做了职方主事㊂当时杨廷和还在执政,霍韬上书说: 内阁大臣的职务是参与机要事务的,现在却只是拟定文书,而军政大事的裁决权却归属宦官㊂内阁大臣失语文(Ⅱ) 参考答案及解析去了参与议定的权力,宦官出现了干预政治的苗头㊂从今以后的奏章,请陛下把大臣召集来当面决定以后再施行,讲官㊁台谏也排列左右,大家共同商议,或赞成或反对,事情公开办理㊂这样内阁大臣就有了去恶取善的声望,宦官也避免了别人对他们揽权的批评㊂ 十二年,霍韬被起用历任吏部左㊁右侍郎㊂当时吏部的事情大多都由尚书做主,两个侍郎都无法参与㊂霍韬向尚书汪钅宏争取,侍郎才获得了参议部事的机会㊂霍韬一向刚愎自用,多次与汪钅宏争斗,汪钅宏等人也很惧怕他㊂不多久汪钅宏罢官,世宗长期不另外任命尚书,就让霍韬主持吏部的事务㊂十八年朝廷选拔东宫官员时,任命霍韬以太子少保㊁礼部尚书的官衔掌管詹事府的事务㊂霍韬上书辞谢给自己的晋升,并且批评说有些大臣接受俸禄不肯谦让,晋升官职不推辞,难免有拉帮结派祸国殃民的奸人,暗中巩固自己的权威,引发百姓的怨气和天灾,实际上是有原因的㊂当时朝廷内外风言四起,说世宗又要南巡,霍韬说: 上次陛下南巡时,跟随的大臣大多都收受贿赂㊁不守法度㊂文官只有袁宗儒,武官只有郭勋没有接受馈赠㊂现在谣言又兴起来,应该采取一定办法加以制止㊂ 世宗在颁布诏书稳定人心以后,才责问霍韬说: 我前次南巡你又没跟着,别人受贿的事你从哪儿听说的?你如实给我奏上来㊂霍韬回答时请世宗向郭勋询问此事㊂世宗批评他支吾其辞,务必要他切实指出来㊂霍韬陷入窘境,只好说: 随从大臣们无不接受馈赠㊁亏损直性的仆役,这事只要问夏言就可以了㊂至于各人收取贿赂的实际情况,郭勋都知道始末,应该不是骗人㊂ 他的奏章被下发给有关部门㊂霍韬学问广博,本领很大,但度量狭窄,所到之处总是与人争斗㊂世宗心中很厌恶他,所以没有太重用他㊂不过霍韬前前后后有过很多建议,其中一些同国家大计很有关系㊂在南都做官时,他禁止守丧的人家设宴饮酒,不许妇女出家当尼姑㊁道姑,惩办娼户买良家的女子,拆毁多余的祠堂庙宇,兴建社学,遣散和尚㊁尼姑,表彰忠臣烈士等㊂他离开以后,当地士绅㊁百姓还思念他呢㊂他在毛澄主考时中进士,素来向毛澄行弟子之礼,由于在 大礼议 中(与毛澄)意见不一致,于是再也不称毛澄为恩师了㊂等到他主考己丑会试,也不认唐顺之等人为门生㊂14.B D ʌ解析ɔB 项, 寄托的感情有所不同 错,应是相同的,都表现了对征人的思念㊂D 项,这里的 敢恨 是 不敢怨恨 岂敢怨恨 的意思㊂15.其一侧重表达女主人公对戍边丈夫的无限思念之情;其二侧重表达女主人公盼望丈夫早日回归的急切心情;其三则侧重表现女主人公叮嘱丈夫坚守边疆的殷殷之情,体现出她为保国家安宁而不惜牺牲个人幸福的崇高境界㊂(每点2分)16.(1)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谣诼谓余以善淫 (2)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3)(则有)去国怀乡 忧谗畏讥17.B ʌ解析ɔ①句,铩羽而归:指失败或不得志而归㊂②句,素面朝天:不施脂粉而朝见皇帝㊂现在多指女人既美貌又自信,不需要化妆就敢出头露面㊂不合语境㊂③句,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㊂④句,江河日下:比喻情况一天天地坏下去㊂不能用来形容质量差㊂⑤句,明哲保身:明智的人善于保全自己㊂现指因怕连累自己而回避原则性问题的处世态度㊂18.C ʌ解析ɔA 项,句式杂糅, 原因就在于 与 造成的 杂糅;B 项,不合逻辑, 不必避免 分手成冤家 的尴尬 ,删掉 不必 ;D 项,词语赘余, 约 与 左右 重复㊂19.A 20.①可以树立环保的餐饮理念(或:可以纠正人们好虚荣㊁讲排场的风气)②如何防止和杜绝舌尖上的浪费 ③要协调联动21.①妈妈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善于缓释负面的情绪,学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避免因坏情绪带来的 咆哮 对孩子造成负面影响,要给孩子提供真正自由㊁健康的土壤㊂(3分)②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营造轻松愉悦的家庭氛围㊂(3分)22.ʌ立意参考ɔ从根本上说,共享单车的发展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 出行成本降低㊁环保意识增强,尤其是建立在社会诚信的基础上,以如此低廉的成本有租有还,并且使用有序,足以彰显一个社会的公民素质㊂材料中提到的种种做法,骑车㊁停车的人倒是 方便 了,但其他人的方便和城市的景观却被狠狠地打了折扣㊂有人利用共享单车监管上的漏洞,抱着侥幸心理,将占便宜 的心态进行到底,方便了自己却损害了别人㊂当然,有的人甚至是既损人,又不利己㊂伴随着这一文明产品出现的种种乱象,恰恰暴露了我们社会的文明程度和管理水平尚未达到与我们的创意能力相媲美的高度㊂我国部分公民的个人素质还有待提高㊂当然,共享单车的管理人员也应找一找车辆使用方面的一些问题,如车辆结构不牢固㊁单一密码无定位㊁有待修复 漏洞 智能升级等,使本欲双赢的初衷能够顺利实现㊂衡中同卷高考押题卷语文(Ⅲ)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语文(Ⅲ)1.Cʌ解析ɔ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内容的能力㊂C项,从原文第五段的内容来看, 通变智慧 自强意识 实干品质 等,都是 中华民族及其文化中创新精神的鲜明体现 ,由此可见,创新不能仅停留在理论上,还要表现在行动上㊂所以选项中 国人要做的就是理论上的创新 的表述不全面㊂2.Bʌ解析ɔ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㊂B项范围失当㊂原文第二段第二句的表述是 我们初步建成了国家㊁省㊁地市㊁县㊁乡㊁村和城市社区在内的六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而选项的表述是 已经建成了 ㊂3.Cʌ解析ɔ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㊂根据原文 正是在和世界不同文化体系的交流互动中,中华文化不断地丰富着自我 ,C项系强加因果㊂4.Aʌ解析ɔ本题考查综合分析和鉴赏评价的能力㊂B项 同时渲染出了悲凉的气氛 错误,文章开头对宾客的表述是为了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引出下文对铁厨子的描写,并无 悲凉的气氛 ㊂C项 巧妙地暗扣了小说的主题 错误,应该是直接紧扣小说的主题㊂D项小说采用的是叙述性的语言,文章 朴实 ,而不是 欢快活泼㊁华丽 ㊂)5.(1)聪慧善学㊂立志苦练,操刀娴熟自如,将萝卜㊁土豆切得细如发丝;用萝卜做出两桌花样不同的宴席,宾客吃过竟浑然不知㊂(2)刚毅正直㊂养母为了降低成本㊁贪图小利,使用地沟油,铁厨子严词拒绝,离开酒店㊂(3)知恩图报㊂养母中风偏瘫,铁厨子不计前嫌,义不容辞昼夜伺候,报答养育之恩㊂(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5分)ʌ解析ɔ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㊂抓住文中关键句 铁厨子自知身残,立志苦练,很快,操刀娴熟自如 吼道,菜是俺做的,这样做会砸了俺的招牌,俺不干 铁厨子一边擦泪,一边劝慰,生恩不如养恩重,俺就是您的亲儿子 等进行分析概括即可㊂6.(1)第一㊁二次描写可以看出养母嫌弃铁厨子的残疾,铁厨师病逝后,养母将其赶出家门,暗示养母心狠手辣㊁不近人情的性格,并推动了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㊂(2分) (2)第三次描写养母开始对铁厨子好言相劝,后来又气急败坏,前后态度的巨大差异,表现了其唯利是图的本性㊂养母费尽周折找来铁厨子做主厨,因贪图小利,竟然使用地沟油,被铁厨子严词拒绝,衬托了铁厨子正直的性格㊂(2分)(3)第四次描写养母因酒店终因偷用地沟油被查封,中风偏瘫㊂铁厨子不计前嫌,侍奉左右,起到升华主题的作用㊂(2分)ʌ解析ɔ本题考查分析作品内容的能力㊂首先找到描写养母的关键句, 见铁厨子身有残疾,夫人嫌弃无比 铁厨师病逝后,养母赶铁厨子空身出门 养母为了降低成本,贪图小利,竟偷偷使用起地沟油 养母惊恐之下,中风偏瘫 等㊂然后根据小说的文体特征,从形象㊁主题㊁情节等角度分析即可㊂7.Dʌ解析ɔ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㊂D项偷换概念, 正确的思想方法㊁广博的知识㊁开阔的视野和严谨务实的学风使他能够始终站在学术潮流的前面 ㊂8.D Eʌ解析ɔ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㊂A项 在当时对语言研究很有指导意义 这一评价略显狭隘而不准确㊂B项 批评了编词典的人 表述错误,应该是指出编词典的人那种做法的偏颇㊂C项 因为口语是文字的根本 错误,这不是吕叔湘的观点,而是 许多语言学家认为口语更重要,因为口语是文字的根本 ㊂9.(1)中学时代:阅读大量中外优秀著作,古文和外文都打下了很好的基础㊂(2)大学时代:主修外国文学,并选修中文㊁历史㊁化学㊁生物学㊁心理学等课程㊂(3)英国留学期间:先后修习人类学和图书馆学㊂(4)学术研究:在语言㊁翻译和辞书等多个领域取得成就,在每个领域都堪称大家㊂(5)指导学生:看到学生读书过偏经常提醒要抓紧补课,处理好 通和专 的关系㊂(6)批评现状:教学跟研究分家,研究所跟大学分家,以及中文系跟外文系之间互不通气的现状有很多弊病㊂(答两点即可,每点2分)ʌ解析ɔ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㊂抓住关键句 中学时代就阅读了大量中外优秀著作,在古文和外文方面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大学时代虽主修外国文学,但他还选修过中文㊁历史㊁化学㊁生物学㊁心理学等课程 在英国留学期间,先后修习人类学和图书馆学 不仅在汉语语法学㊁近代汉语等很多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而且在辞书学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从 专家 与 通家 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即可㊂10.Dʌ解析ɔ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㊂ 状 在此处为 情况 的意思,作 陈 的宾语,其后应断开,可排除B㊁C两项㊂ 以闻 是向皇帝上报,而不是向荆王见氵肃上报,可排除A㊂11.Cʌ解析ɔ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㊂ 超擢 ,越级破格提升㊂12.Cʌ解析ɔ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㊁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㊂C项, 皇帝却对此不理不睬 错㊂根据原文 韶皆抗疏极论,但下所司而已 可知,皇帝只是将奏章发给有关部门,没有亲自处理㊂13.(1)彗星出现,上疏说宦官太多,不能不马上裁减㊂于是请求皇帝上午朝当面商议大政方针,不要只准备奏章㊂(2)前安远侯柳景贪赃败露数额达几千两,征收仅十分之一,因他的母亲的原因而诉讼被免除㊂ʌ解析ɔ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㊂(1) 见 通 现 , 盛 解释为 多 , 亟 解释为 马上 , 具 解释为 准备 ㊂每点1分,句意1分㊂(2) 故 解释为 前 , 败 解释为 败露 , 十一 解释为 十分之一 , 以 解释为 因为 ㊂每点1分,句意1分㊂ʌ参考译文ɔ彭韶,字凤仪,是莆田人㊂天顺元年间考中进士㊂锦衣卫指挥使周彧,是太后的弟弟,奏请武强㊁武邑两地百姓的田地(纳税时)达不到赋税规定数额的,没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高三语文模拟试题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历史文人笔下的居庸关在万里长城的关隘中,“九关第一数居庸”。

在著名的燕京八景里,“山城薄日照居庸,抗岭回峦紫翠重”。

千百年来,居庸关的险和翠,驰名世界,誉满人间。

而今它成为中外来京人士必游的胜地。

居庸关,自古为天下九塞之一。

它位于北京城西北百余里的崇山峡谷之间,素有“绝险”之称。

至少于居庸之名,则起于秦代。

而设景“叠翠”,为骚客文人所瞩目,则始于金代章宗年间。

据史书载录,最早描绘居庸关的诗,是唐代高适的《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

其实,与高适同时代的祖咏的《望蓟门》比高适还要早些时候。

居庸关,唐代又称蓟门关,或军都关。

《望蓟门》描绘了边塞军营景象,作者并没有描述美隘的地势风光,却展示了雄浑壮丽的古战场的战斗气氛,生动感人。

高适在《入居庸》三首中描绘的则是另一番景象。

诗中险峻、荒凉的古塞风光。

正是当时居庸关的真实面貌。

在此之前,从汉至隋的八百多年间,居庸关虽“常宿重兵,以谨管钥”,为兵家必争之地,但是,由于战事频仍,朝代多变,居庸关的战略作用也常有变异。

,汉代的居庸关,主要是沟通中原和塞外的要道。

二陀魏把它同卢龙塞作为二险,据“以杜贼出入之路”。

北齐改一为纳款关,成为查缴赋税的关口,那时。

居庸关的景物风光,尚未能引起人们的注目。

最早的记述,是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

其中的描写,颇有诗情画意,把它当作最早描绘居庸的诗句,也未尝不可。

在唐以后的八百多年里,情况则大不相同。

从辽、金在北京建都时起,居庸关作为都城的西北门户,其战略地位跃居关隘之首。

《金史》记载:“中都之有居庸,犹秦之崤函,蜀之剑门也。

”随后,又命名为“居庸叠翠”,列入燕京八景之一。

文人墨客对它的赋咏开始多了起来,著名诗人刘迎的诗作具有代表性。

从刘迎的笔下可以发现,当时的居庸关,尽管精锐据守,军事设施加强,但仍然保持着汉唐以来的雄浑、苍莽、荒疏的自然风貌。

明代永乐迁都北京之后,居庸关因作为都城的西北门户,受到朝廷的极大重视。

其建设规模之大,大大超过以往历代。

诗人陈子龙说:“险到居庸地脉分,何须长戍羽林军”。

其实,居庸关设置卫所,储备武器粮草,倒是常备不懈的。

居庸关对于北京的防护,起了重要作用。

明成祖朱棣肇建北京城以后,诗人邹缉作诗倡议重设北京八景,其中歌咏八景之首的“居庸叠翠”的诗作,虽多歌功颂德、粉饰太平之辞,但对居庸的险和翠则描写得比较成功。

从此,诗人笔下的居庸关,险中蕴秀,翠衬险奇,多姿多彩,分外妖娆。

康熙掌政以后,从历史经验出发,主张对边远民族实行“怀柔”、“德化”,故对长城及其关隘采取保而不修的方针。

在其影响之下,清代描写居庸关的诗歌,一扫明人华丽、颂扬之风。

大文学家朱彝尊在《百字令•居庸关》一词中+以沉郁的心.情描述了景物的荒凉。

万里长城一居庸关,作为军事工程,已经结束它的历史使命。

而作为山河胜迹,则千秋壮丽,永放光芒!1.下列各项对“居庸关”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居庸关,名称起于秦代,素有“绝险”之称,且有“九关第一数居庸”的美誉。

B.居庸关在战事频仍、朝代多变的汉至隋八百多年间,其战略作用却一直未变。

C.居庸关设景“叠翠”始于金代章宗年间,“居庸叠翠”在明代成为燕京八景之首。

D.居庸关历史上既是军事工程,又是山河胜迹;而今成为来京人士必游的胜地。

2.下列关于历代文人对“居庸关”所进行的描写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唐代诗人高适的《入居庸》描述了居庸关险峻、荒凉的风光;祖咏的《望蓟门》则把壮丽雄浑的古战场的战斗气氛展示了出来,生动感人。

B.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是最早的对居庸关景物风光进行记述的著作,其中的描写很有诗情画意,应该可以把它们当作最早描绘居庸关的诗句。

C.诗人刘迎的诗作在金代诸多文人墨客对居庸关的赋咏中具有代表性,从刘迎的笔下能够看出,汉唐以来的雄浑、苍莽、荒疏的自然风貌仍在居庸关上存留着。

D.明代诗人邹缉歌咏“居庸叠翠”的诗作虽对居庸的险和翠进行-‘描写,却多歌功颂德、粉饰太平之辞;而陈予龙的描绘则更显居庸翠衬险奇、妖娆万分之姿。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 )A.千百年来,居庸关凭险和翠驰名世界,誉满人间。

从唐代诗人祖咏开始,许多诗人写诗描绘过居庸关,而唐时居庸关是以“蓟门关”、“军都关”之名出现在诗中的。

B.《金史》记载:“中都之有居庸,犹秦之崤函,蜀之剑门也。

”可见金代居庸关的战略地位之重,那时的居庸关,应该既有精锐部队据守,又在军事设施上有所强化。

C.明朝永乐迁都北京之后,居庸关又一次成为都城的西北门户,受到朝廷的极大重视。

至此,居庸关的战略地位跃居众关隘之首,其建设规模之大,远远超过以往各代。

D.康熙执政以后,从历史经验出发,对长城及其关隘采取保而不修的方针。

因为,在他看来,居庸关在历史上并没有起到应有的防护作用,只是被作为山河胜迹予以保留。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通判抚州、太常博士施侯,为阁于其舍之西偏。

既成,与客升以饮,而为之名曰“见山”。

且言曰:“吾人脱于兵火,洗沐仁圣之膏泽,以休其父子者馀百年。

于今天子恭俭,陂池、苑囿、台榭之观,有堙毁而无改作,其不欲有所骚动,而思称祖宗所以悯仁元元之意殊甚。

故人得私其智力,以逐于利而穷其欲。

自虽蛮夷湖海山谷之聚,大农富工豪贾之家,往往能广其宫室,高其楼观,以与通邑大都之有力者,争无穷之侈。

夫民之富溢矣,吏独不当因其有馀力,有以自娱乐、称上施耶?又况抚之为州,山耕而水莳,牧牛马,田虎豹,为地千里,而民之男女以万数者五六十。

地大人众如此,而通判与之为之父母,则其人奚可不贤?虽贤岂能无劳于为治?独无观游食飨之地,以休其暇日,殆非先王使小人以力养君子之意。

吾所以乐为之就此而忘劳者,非以为吾之不肖能长有此,顾不如是不足以待后之贤者尔。

且夫人之慕于贤者,为其所乐与天下之志同而不失,然后能有馀以与民,而使皆得其所愿。

而世之说者曰:‘召公为政于周,方春舍于蔽芾之棠,听男女之讼焉,而不敢自休息于宫,恐民之从我者勤,而害其田作之时。

盖其隐约穷苦,而以自媚于民如此。

故其民爱思而咏歌之,至于不忍伐其所舍之棠,今《甘棠》之诗是也。

’嗟乎!此殆非召公之实事、诗人之本指,特墨子之馀言赘行,吝细褊迫者之所好,而吾之所不能为。

”于是酒酣,客皆欢,相与从容誉施侯所为,而称其言之善。

又美大其阁,而嘉其所以名之者,曰:“阁之上,流目而环之,则邑屋、草木、川原、阪隰之无蔽障者皆见,施侯独有见于山而以为之名,何也?岂以山之在吾左右前后,若蹯若踞,若伏若鹜,为独能适吾目之所观邪?其亦吾心有得于是而乐之也。

”施侯以客为知言,而以书抵予曰:“吾所以为阁而名之者如此,子其为我记之。

”数辞不得止,则又因吾叔父之命以取焉,遂为之记,以示后之贤者,使知夫施侯之所以为阁而名之者,其言如此。

(节选自王安石《抚州通判厅见山阁记》)①墨子:春秋末、战国初人,墨家学派创好人,尚节俭。

②褊迫:狭隘。

4.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一项是( )(3分)A.有堙毁而无改作作:兴建B.往往能广其宫室往往:常常C.而民之男女以万数者五六十数:计算D.相与从容誉施侯所为从容:跟从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为阁而名之”的缘由的一组是( )(3分)①以与通邑大都之有力者,争无穷之侈。

②山耕而水莳,牧牛马,田虎豹,为她千里。

③顾不如是不足以待后之贤者尔。

④吝细褊迫者之所好,而吾之所不能为。

⑤为独能适吾目之所观邪? ⑥其亦吾心有得于是而乐之也。

A.①③④B.②④⑤C.③⑤⑥D.①②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组是( )(3分)A.本文与《游褒禅山记》不同,没有在记游上刻意着墨,而是以记录大段语言来表明观点。

B.本文在结构上条理清晰,先撰写为阁原由,进而阐发命名原因,最后交待作者写作原因。

C.文中列举了周召公体恤人民的事例,以此来表明施侯建此阁是为了追慕贤人,纪念伟人。

D.施侯认为在地大物博的抚州,为官之人应当有闲日美地来观赏游玩,这样可以消忧解劳。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吾人脱于兵火,洗沐仁圣之膏泽,以休其父子者馀百年。

(4分)译文:(2)夫民之富溢矣,吏独不当因其有馀力,有以自娱、称上施耶?(6分)译文:(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子规吴融①举国②繁华委③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

他山叫处花成血,旧苑春来草似烟。

雨暗不离浓绿树,月斜长吊欲明天。

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

①吴融: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唐昭宗时在朝任职,一度受牵累罢官,流寓荆南(湖南一带),本篇大约就写在这个时候。

②国:指故国。

③委:舍弃,丢弃。

8.颔联在刻画子规形象的时候,主要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有何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5分)9.诗人通过对子规的描绘表达了内心怎样复杂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

(6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每空1分,共6分)(1)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2)西当太白有鸟道,。

(李白《蜀道难》)(3)野芳发而幽香,。

(欧阳修《醉翁亭记》)(4)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己亥杂诗》)(5)大弦嘈嘻如急雨,。

嘈嘈切切错杂弹,。

(白居易《琵琶行》)乙选考题请考生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清明不仅是节日文/郭文斌春分过后是清明。

这是小时候从父亲口中听到的一句话。

现在想来,它既是一句话,又是一个哲理。

只有太阳直射到黄经,才有昼夜等长,阴阳平衡。

而只有昼夜等长,阴阳平衡,才有“清明”。

创设了清明这个节日的,无疑是一个大智者。

“山水”同在为“清”,“日月”同在为“明”,一个“同”字,道尽了天地秘密,也道尽了文化的秘密,特别是中国文化的秘密。

无水之山少了情韵,无山之水少了风骨;无日之月少了热烈,无月之日少了温柔;水因山不□,山因水不□;日因月不□,月因日不□。

这一切,都在一种“大同”之中实现了。

这便是“清明”。

清明看上去是季节,其实是人格。

没有山水精神的人格是残缺的人格,没有日月精神的人格同样是残缺的人格。

而山水日月精神,说到底则是天地精神。

天同覆,地同载。

齐生死便是由此而来。

对于中国人来说,从来就没有生,也从来没有死,因为中国人有怀念,真诚又深沉的怀念。

而怀念来自人格,人格来自奉献,奉献来自觉悟,觉悟来自天地精神,来自“清明”。

而要参透这个“清明”,则需要昼夜等长、万物复苏相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