卤城(盐官)志-最新最全

合集下载

三国演义六出祁山的故事

三国演义六出祁山的故事

三国演义六出祁山的故事(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合同协议、总结报告、演讲致辞、规章制度、自我鉴定、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elf-assessment,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三国演义六出祁山的故事三国演义六出祁山的故事在汉语中,很大一部分成语都来源于古代的故事或者典故。

陇南盐官盐业考

陇南盐官盐业考

陇南盐官盐业考撒海涛【摘要】甘肃省盐官镇因产盐而得名,亦因产盐而闻名.自秦设西县、汉置盐官对其进行管理以来,盐官便一直是整个天水、陇南地区主要的食盐供应中心.盐官盐业历代皆有记载,史不绝书.盐官盐业生产为官营盐业,历代均对其加强监管,至宋代因产盐量之高而闻名天下.盐官位于茶马古道南北线及丝绸之路关中—天水一路三线交汇之处,盐业的发展为西北最大骡马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必备的物质基础.本文依据历史文献,对盐官镇历代盐业之形成与发展、生产与销售、价值与影响作一翔实考述,以期有裨益于这一领域之研究.【期刊名称】《盐业史研究》【年(卷),期】2017(000)002【总页数】8页(P38-45)【关键词】盐官;盐井;西垂;骡马市场【作者】撒海涛【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207盐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中国古代最稳定、最重要的专卖商品,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盐与国家政治、军事、文化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甘肃“地处边界,土壤多含卤质,故产盐之地几遍全境”①李亦人.调查甘肃盐产概况[J].钱业月报,1934(14):9.。

自秦设西县、汉置盐官,一直到民国时期,在两千多年的时间维度中,盐官是整个陇南、天水地区重要的食盐供应中心。

盐官盐业的形成与发展,既得益于丰富的盐矿资源,亦与盐官所处的重要交通位置息息相关;盐官盐业经济的发达,也使得西北最大的骡马市场的出现成为可能。

甘肃礼县古镇盐官历来以其源远流长的“井盐”闻名于世,盐官历史上是否有过池盐生产呢?《晋书·食货志》载:“宣帝表徙冀州农夫五千人佃上邽,兴京兆、天水、南安盐池,以益军实。

”②房玄龄,等.晋书:卷二十六·食货志[M].北京:中华书局,1999:509.陈连庆先生认为:“盐池,当依《晋书·宣帝纪》改作‘盐冶’。

盐冶指盐铁专卖事业。

京兆、天水、南安一带并无盐池。

卤城(盐官)简史-最新

卤城(盐官)简史-最新

卤城(盐官)简史失落的文明,我们能不能拾起...卤城,三国古地名(今甘肃陇南市盐官),中国地图地理几何中心位置,地处长江黄河流域的分水岭,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西汉水上,是一方有着古老文明的神奇土地。

在这里中原文化、巴蜀文化和西域文化水乳交融,秦文化、商文化、盐文化、马文化、乞巧文化、三国文化、红色文化、古道文化交相辉映,儒-释-道-伊斯兰-基督文明,三教九流和谐共处,这里就是陇右历史文化名城卤城--盐官。

这里曾是北线丝绸之路和南线茶马古道的交汇点之一,处于关陇古道和陇蜀古道连接部,闻名国内的盐官骡马交易市场就是这种文化遗存的体现和映证,回首历史,对于当下建设一带一路和西部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历史沿革周朝时期,周孝王“邑非子于秦”之前,秦人的发祥地在西垂(西犬丘)一带,史称“非子邑秦”,“居西犬丘”。

中经襄公,直至文公时秦都才由西垂迁到湃渭之会。

秦昭襄王时置此地设陇西郡西县。

秦朝时,为西县治所,西南部仍为氏羌人所居,尚未置郡县。

西汉时,为凉州刺史部陇西郡西县,西南部有益州刺史部武都郡、嘉陵道和陇西郡羌道,王莽时期改西县为西治。

东汉时,地属凉州刺史部汉阳郡西县,西南部有武都郡武县及羌道。

三国时,称之卤城,为魏蜀交战界地,双方互相争夺,各有怀属。

晋时,属秦州天水郡始昌县(晋改西县日始昌)。

仇池国(296一322)时期,全部地域属仇池国。

前赵(304一329)、后赵(31争一351)、前凉(314一376)、前秦(351一394)、后秦(384一417)时期,这几个地方割据政权或全部或部分,或较长时间或短暂地占据过本地域。

唐时,先属山南西道,后属陇右道秦州。

盐官城曾为党项马邑州州治所,隶于秦州都督府。

五代的岐、唐、晋、周时,属陇右道秦州天雄、雄武节度使所辖,西南部没于吐蕃。

五代汉时全地域没于吐蕃。

盐官属天水军辖治。

清朝雍正六年(1727)改属秦州。

中华民国时,民国2年(1913)袁世凯令各州府改道,改渭川道。

卤城(盐官)简史-最新最全

卤城(盐官)简史-最新最全

卤城(盐官)简史卤城,三国古地名(今甘肃陇南市礼县盐官),中国地图地理几何中心位置,地处长江黄河流域的分水岭,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西汉水上,是一方有着古老文明的神奇土地。

在这里中原文化、巴蜀文化和西域文化水乳交融,秦文化、商文化、盐文化、马文化、乞巧文化、三国文化、红色文化、古道文化交相辉映,儒-释-道-伊斯兰-基督文明,三教九流和谐共处,这里就是陇右历史文化名城卤城--盐官。

这里曾是北线丝绸之路和南线茶马古道的交汇点之一,处于关陇古道和陇蜀古道连接部,闻名国内的盐官骡马交易市场就是这种文化遗存的体现和映证,回首历史,对于当下建设一带一路和西部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历史沿革周朝时期,周孝王“邑非子于秦”之前,秦人的发祥地在西垂(西犬丘)一带,史称“非子邑秦”,“居西犬丘”。

中经襄公,直至文公时秦都才由西垂迁到湃渭之会。

秦昭襄王时置此地设陇西郡西县。

秦朝时,为西县治所,西南部仍为氏羌人所居,尚未置郡县。

西汉时,为凉州刺史部陇西郡西县,西南部有益州刺史部武都郡、嘉陵道和陇西郡羌道,王莽时期改西县为西治。

东汉时,地属凉州刺史部汉阳郡西县,西南部有武都郡武县及羌道。

三国时,称之卤城,为魏蜀交战界地,双方互相争夺,各有怀属。

晋时,属秦州天水郡始昌县(晋改西县日始昌)。

仇池国(296一322)时期,全部地域属仇池国。

前赵(304一329)、后赵(31争一351)、前凉(314一376)、前秦(351一394)、后秦(384一417)时期,这几个地方割据政权或全部或部分,或较长时间或短暂地占据过本地域。

唐时,先属山南西道,后属陇右道秦州。

盐官城曾为党项马邑州州治所,隶于秦州都督府。

五代的岐、唐、晋、周时,属陇右道秦州天雄、雄武节度使所辖,西南部没于吐蕃。

五代汉时全地域没于吐蕃。

盐官属天水军辖治。

清朝雍正六年(1727)改属秦州。

中华民国时,民国2年(1913)袁世凯令各州府改道,改渭川道。

民国16年(1927)道废,县直属于省。

盐官导游词(范文)

盐官导游词(范文)

盐官导游词盐官导游‎词‎篇一:‎盐官导游词简最新‎宰相府第风情一条街—‎—观潮公园——海神庙‎——金庸书院----‎-王国维故居各位游‎客:首先欢迎‎你们来盐官旅游,我姓‎*,你们可以叫我“小‎*”,我们首先安排的‎景点是宰相府第风情一‎条街。

盐官位于钱塘‎江北岸,与萧山隔江相‎望,东距上海160公‎里,西距杭州45公里‎,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盐官之名始于西汉,‎因吴王刘濞煮海为盐,‎在此设司盐之官而得名‎。

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了。

如今盐官‎景区面积5.4‎平方公里,总人口71‎20人。

拥有众多的名‎胜古迹,让人目不暇接‎。

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个四处,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处。

各位游客,在盐官‎东北部,有一条宰相府‎第风情街,它以“宰相‎府第”陈阁老宅为中心‎,集中体现了盐官古镇‎的皇家气息与人文风范‎。

“宰相府第风情街‎到了”,有史可查到的‎盐官古城建城时间是在‎唐永徽六年(655年‎),距今也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从建‎城1949年的千余年‎间,盐官长期作为县(‎州)治所在地,盐官有‎一首民谣:“‎一座古塔十年庙,五大‎城门四吊桥,七十二弄‎三大街……”这里就描‎绘出了我们盐官众多的‎名胜古迹,盐官有五大‎城门分别为:‎东门春熙门、南门镇海‎门、西门安戌门、北门‎拱辰门、东北门宣德门‎。

宣德门又称小东门,‎所以这个吊桥也称为小‎东门吊桥了。

城墙、城‎楼、城门等等都是盐官‎作为古城的最显著的特‎色。

“宰相府第风情‎一条街”全长600米‎,现在我们看到的宣德‎门是整条街的起点,宣‎德门这三个字是盐官北‎宋状元张九成题写的,‎意思是“宣扬德化”的‎意思。

城门上的“镇海‎楼”之名是乾隆皇帝所‎赐,当时乾隆皇帝四次‎到盐官,三次是从这扇‎门进来的。

乾隆到盐官‎最主要的目的是巡视海‎塘,同时由于舟马劳顿‎,乾隆到宣德门后,一‎般都要到城楼上去看看‎,顺便听听大臣门关于‎海塘治理的一些汇报。

宫廷档案记载的光绪盐法志纂修

宫廷档案记载的光绪盐法志纂修

宫廷档案记载的光绪盐法志纂修回眸清代扬州纂修光绪《两淮盐法志》的这段历程,不仅有益于我们加深了解《重修两淮盐法志》的具体纂修过程,同时对于发扬优良传统文化,稽古振今,推进新时期地方志工作深入开展,也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标签:光绪盐法志;清宫扬州御档“食货乃八政之一,而盐又食货之一也。

”《周礼》载掌盐政之官名为“盐人”,春秋战国时设官对食盐征税,汉武帝时实行食盐专卖。

历代政府通过制度、法令、则例等,来管理食盐的生产、转运、销售、征税等一切事务,通称盐法。

盐法上关国课,下裕民生,在古代社会的国家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两淮”曾是清代最大的盐产区,下辖30个盐场,所产之盐行销苏、皖、赣、湘、鄂、豫六省。

两淮盐业一直都是清政府的财政支柱性产业,为国家提供了巨额税收,时称“全国赋税之半来自盐课,而两淮盐课又居天下之半”。

“两淮盐赋实居天下诸司之半,良法美意,居在可稽。

惟旧志撰次无体,纪叙未周,不可以训。

”两淮盐法志自明朝起就开始纂修,嘉靖《两淮盐法志》于明嘉靖三十年(1551)刊印,由两淮巡盐御史杨选、两淮都转运盐使陈暹修,举人史起蛰、张榘撰。

全书共12卷,约30万字,是目前完整保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部《两淮盐法志》,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夫盐法以足国用,而盐志以佐盐法,二者相为表里”。

清政府高度重视两淮盐业,5次组织人员纂修《两淮盐法志》。

清朝的5部《两淮盐法志》记载了当时的盐务状况与盐法政策,是当时政府在两淮地区管理盐务、实施盐政、组织食盐的生产、运输、销售、征税等活动的重要依据,反映了当时许多重大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也是后人研究两淮盐业史的重要文献。

扬州作为两淮盐区的总部,自然成为朝廷官修专业志书——盐法志的最佳之地。

据《清宫扬州御档》有关记载,乾隆、嘉庆及光绪三朝盐法志(前两次修志详情未见档案史料记载)都是在扬州完成编修,新编辑的《清宫扬州御档续编》中也有记载光绪《重修两淮盐法志》编纂具体情况的奏折。

一、回眸清代扬州数修盐法志清代纂修两淮盐区盐法志的传统从康熙朝开始。

盐 官 简 史

盐 官 简 史

盐官简史2020年04月12日作者jiajidu甘肃陇南盐官镇(三国时称卤城),中国地图地理几何中心位置,地处长江黄河流域的分水岭,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西汉水上,是一方有着古老文明的神奇土地。

在这里中原文化、巴蜀文化和西域文化水乳交融,秦文化、商文化、盐文化、马文化、乞巧文化、三国文化、红色文化、古道文化交相辉映,儒-释-道-伊斯兰-基督文明(晚清西方人传入),三教九流和谐共处,自古兵家必争之地,这里就是陇右历史文化名城卤城--盐官。

这里曾是北线丝绸之路和南线茶马古道的交汇点之一,处于关陇古道和陇蜀古道连接部,闻名国内的盐官骡马交易市场就是这种文化遗存的体现和映证,回首历史,对于西部区域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文名称盐官镇外文名称Yanguan Town别名卤城西县西犬丘西垂行政区类别镇所属地区甘肃省陇南市礼县下辖地区2个居民委员会,27个村民委员会。

政府驻地盐官电话区号0939邮政区码742201地理位置得陇望蜀秦陇要冲面积116.13平方千米 [1]人口49000人(2017) [1]气候条件暖温带著名景点盐井祠、太平山钟楼寺、财神庙等机场天水机场陇南成州机场火车站天水站陇南站车牌代码甘·K目录.1地理环境.2历史沿革.3秦人发祥之地.4自然条件.▪气候.▪地貌特产.5西北骡马交易市场.6文化遗产.7教育.8名人轶事.9名胜古迹.10历史名人.11民俗文化.▪高台/马社火.▪庙会.▪乞巧节.▪地方饮食.▪武术.▪其它.12交通指南地理环境得陇望蜀,北接渭水,南通川蜀,地理上处于古丝绸之路渭水线复线和茶马古道交汇处。

古道要冲先秦至近代,中原巴蜀互通,最平坦的道路是从成都平原出发,北上汉中,经陇右的西汉水流域、渭河流域,再越陇山《分南(过甘泉麦积山)北(过陇县)二道》,经宝鸡,进关中,入中原。

据专家研究,史前社会,中华大地上东西方古部族的大迁徙路线中,这一条很重要。

夏商周时代秦民族的西迁陇右,后来秦国的东进和南下灭蜀,基本就是沿着这条路线。

祁山真假难辨的诸葛六出

祁山真假难辨的诸葛六出

祁山真假难辨的诸葛六出在所有关于“三国”的故事中,最令人热血沸腾的莫过于长坂坡大战,赵子龙白马银枪、孤身救主的身影,让忠臣义士赞叹不绝;而让人充满遐想却又让人扼腕叹息的则属“六出祁山”,出师未捷的悲壮结局千百年来总是牵挂着无数文人墨客的心绪。

2006年的夏秋时节,我们走进甘肃礼县祁山堡。

祁山堡是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曾经“六出祁山”的地方,也是《三国演义》中祁山大营的所在地,更是千百年来无数人神往的地方。

走进祁山,就是为了探寻1700多年前金戈铁马的征战,寻找隐藏在那块土地上的三国故事。

历史上,诸葛亮发动了五次伐魏战争,而真正能称得上出祁山的只有两次,但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却用了大量的笔墨将其渲染成诸葛亮一生最为辉煌的时刻。

于是,原本并不存在的“六出祁山”也就一次次地被人们演绎、被神化,最终把一个文弱书生推上了神的祭坛。

千年孤山祁山堡我们来到了甘肃礼县祁山乡,拜访了那个孤独耸立在西秦岭深处的小山――祁山堡。

我们从天水出发,沿着通往甘肃陇南地区的公路向西南方行进,走了60多公里后就到了甘肃礼县祁山乡。

闻名天下的祁山堡就坐落在一个峡谷中,远远看去,祁山堡只是一个小山包,但历史上却是一个让人揪心的地方,也是古往今来人们津津乐道的地方。

自公元228年春,诸葛亮第一次兴兵伐魏,将大本营设在这里后,近2000年来,祁山就成为中国无数文人魂牵梦绕的地方。

或许是承载了太多的希望,或许是其他的原因,我看不出那个小山包有多么雄伟,尽管它在《三国演义》中被演绎成祁山大寨,但的确非常普通,以至于让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探访者感到失望。

沿着河谷,顺着山路,我们攀到山顶上。

这座山只有200多米高,但四面绝壁,城墙围绕,易守难攻。

自古至今,这里就是连通甘肃、陕西、四川的交通咽喉,占据此地可以控制南北山脉和河道,占尽地理优势。

诸葛亮只有两次出祁山据考证,诸葛亮“六出祁山”并不确切,它是小说家笔下的夸张和虚构。

从历史记载来看,诸葛亮一生有五次伐魏的壮举,在这次伐魏的过程中只有两次出祁山,其他三次中有一次出兵陈仓(今宝鸡),一次出兵武都、阴平(今祁山以南),还有一次出兵五丈原(今陕西省宝鸡附近的渭河南岸)。

卤城(盐官)史话

卤城(盐官)史话

卤城(盐官)史话卤城,三国古地名,地理位置在今甘肃礼县盐官,甘肃四大名镇之一,长江黄河流域的分水岭,地处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西汉水上,是一方有着古老文明的神奇土地。

秦文化,商文化,盐文化,马文化,乞巧文化,三国文化,红色文化,古道文化交相辉映,儒-释-道-伊斯兰-基督文明,三教九流和谐共处,这里就是陇右历史文化名城卤城--盐官。

这里曾是北线丝绸之路和南线茶马古道的交汇点之一,处于关陇古道和陇蜀古道连接部,闻名国内的盐官骡马交易市场就是这种文化遗存的体现和映证,回首历史,对于当下建设一带一路和西部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历史沿革周朝时期,周孝王“邑非子于秦”之前,秦人的发祥地在西垂(西犬丘)一带,史称“非子邑秦”,“居西犬丘”。

中经襄公,直至文公时秦都才由西垂迁到湃渭之会。

秦昭襄王时置此地设陇西郡西县。

秦朝时,为西县治所,西南部仍为氏羌人所居,尚未置郡县。

西汉时,为凉州刺史部陇西郡西县,西南部有益州刺史部武都郡、嘉陵道和陇西郡羌道,王莽时期改西县为西治。

东汉时,地属凉州刺史部汉阳郡西县,西南部有武都郡武县及羌道。

三国时,称之卤城,为魏蜀交战界地,双方互相争夺,各有怀属。

晋时,属秦州天水郡始昌县(晋改西县日始昌)。

仇池国(296一322)时期,全部地域属仇池国。

前赵(304一329)、后赵(31争一351)、前凉(314一376)、前秦(351一394)、后秦(384一417)时期,这几个地方割据政权或全部或部分,或较长时间或短暂地占据过本地域。

唐时,先属山南西道,后属陇右道秦州。

盐官城曾为党项马邑州州治所,隶于秦州都督府。

五代的岐、唐、晋、周时,属陇右道秦州天雄、雄武节度使所辖,西南部没于吐蕃。

五代汉时全地域没于吐蕃。

盐官属天水军辖治。

清朝雍正六年(1727)改属秦州。

中华民国时,民国2年(1913)袁世凯令各州府改道,改渭川道。

民国16年(1927)道废,县直属于省。

民国25年(1936)蒋介石令甘肃全省设七个行政专员公署,属第四区(天水)专署领辖。

第五十六战:秋风五丈原(全)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秋风星落日,光耀天地间

第五十六战:秋风五丈原(全)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秋风星落日,光耀天地间

第五⼗六战:秋风五丈原(全)⼤梦谁先觉,平⽣我⾃知,秋风星落⽇,光耀天地间壹:⼀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从理论上来讲,⽆论⾯对多强的对⼿,永远也会有胜利机会的!通往胜利的⼤门通常在时间这条路上。

所有曾经成功过的民族当中(注意,这点很重要),当明确对⼿后,只要将时间⽆限拉长,终归⼤概率会反超的。

如果双⽅差距⾮常⼤,还想在短时间内取得反超,所能寄希望的就只能是⼩概率事件了。

⽐如超级天灾,像公元219年的⼤霖⾬;⽐如露出了罕见致命的弱点,像⽩狼⼭奔袭,渭⽔畔叉腰,这都是。

对⼿即便强如灭霸,在⼀千四百万种可能中,仍然有⼀次胜利的机会。

电影中,⼀个⼈鞠躬尽瘁后通常会拯救地球。

要是没拯救的了,那就是还有续集。

不会有例外,因为⼈性受不了如此巨⼤的付出还没有收获。

但是吧,真实的⼈⽣却是残酷的。

⽆论什么事业,⼀旦⾛到了最⽜的⼈需要鞠躬尽瘁这⼀步时,通常结果都不会太好。

成功过的朋友应该都有如下感觉:你的成功肯定⾮常艰⾟,需要你付出极⼤的努⼒,甚⾄某些关卡会让你多少夜⽆眠。

但是,你基本上会得到同样多的正反馈和好运⽓。

年轻的朋友们请记住上⾯以及下⾯这句话。

当你累死累活却始终得不到什么正反馈,甚⾄⼈家步步⾛在你前⾯,你千万要停下来想⼀想,最好的选择是换条赛道重新起跑。

时代进步了,我们今天的选择有很多。

不像1800年前,根本没得选。

街亭战败后,北伐的成功窗⼝已经被关上了。

因为整个西北开始⾼度紧张,⽽且驻防的都是⾼质量⼤才。

失街亭时我们详细的讲了“⽅策精详,垂问雍凉”的郭淮,这位扭转乾坤的幕后英雄开始常驻陇西。

关中也不再是魏延⼝中草包的夏侯楙了,⽽是曹家第⼆代的靠谱出品,被《三国演义》⿊了很久的曹真。

曹真是曹操从兄弟之⼦,他爹在当年曹操刚起步的时候就被豫州牧黄琬⼲掉了。

(太祖起兵,真⽗邵募徒众,为州郡所杀;时豫州刺史黄琬欲害太祖,太祖避之⽽邵独遇害)这份情谊曹操很珍惜,养曹真为义⼦,和⾃⼰的孩⼦待遇相同。

(太祖哀真少孤,收养与诸⼦同,使与⽂帝共⽌)曹真长⼤后作战勇猛,曹操于是将特种部队虎豹骑交给他指挥。

杜甫盐井诗译文

杜甫盐井诗译文

杜甫盐井诗译文
杜甫“自秦州到同谷十二首纪行诗的第四首《盐井》,是行进在历史上盛产井盐的盐官镇时所作。

杜甫自注:“盐井在成州长道县,有盐官故城。

”杜甫的前一站在秦州天水县(今天水市秦州区天水镇),这一站来到了成州长道县盐官镇(今陇南市礼县盐官镇),两站其实相距不过30里地。

《盐井》
卤中草木白,青者官盐烟
官作既有程,煮盐烟在川
汲并岁督,出车日连连
自公斗三百,转致斛六千
君子慎止足,小人苦喧阗
我何良叹嗟,物理固自然
自译:
卤城沸气草木白霜染,盐官井盐作坊青烟升官家规定产量有时限,煮盐忙碌在川烟气蒙盐并汲水辘韩转不停,运水马车日夜紧驰聘公家卖盐每斗钱三百,盐商转手出价已倍乘看子能慎守知止知足,小人为获利喧哗纷争我何必感慨叹息良多?商人逐利乃自然本能(注:古代解为十斗。

)
杜甫诗中描绘了盐官镇上制盐和买卖的繁忙景象。

盐官镇在三国时期称作卤城,自古以来就盛产井盐,早在秦汉时期国家就设立“盐官”进行管制生产和专卖,故此地被冠名“盐官”。

井盐生产在这里一直持续了两千多年,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逐渐被替代,如今只留下盐官老街上的“盐井祠”供后人追忆。

古代淮南盐区的盐官制度

古代淮南盐区的盐官制度

古代淮南盐区的盐官制度张荣生内容提要:盐官在中国古代庞大的官吏体系中是属于后起的一个特殊的序列。

经历从唐宋以降的近千年沿革,历代中央政府在对盐官的选拔、配备、使用、升转、考核、弹劾、奖惩等方面,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

其中既渗透着政府对一般官吏管理制度的共性,也体现了政府对特殊行业进行人事管理的个性。

本文依据详实史料,对历代淮南通泰盐区的盐官制度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列。

正文:盐官是国家在淮南沿海地区较早设置的行政官员。

唐宋至清,盐政机构上下级之间大多实行垂直领导,国家在盐官的选拔、任用、考核、升转、降革和赏罚等方面,逐步建立了一整套有系统的规章和制度。

迄今史料有据可考淮南通泰盐区最早出现的盐官职务姓名始于唐朝。

宋、元、明三代淮南盐事大盛,但因史料缺佚,其间700余年盐官姓名多被湮没。

现存史料唯有清代300年间盐官姓名基本齐全。

一、汉唐盐务官制中国古代盐官制度,溯其源流,当创始于春秋时期齐国的管仲。

嗣后西汉武帝举行天下盐铁专营,于全国出盐之地27郡设置盐官37处。

以上具体官制史籍未载,难考其详。

此后盐法或兴或废,盐官随之时置时罢。

隋至初唐百余年间开放盐禁,盐法与盐官并废。

唐玄宗开元十年(722)复兴盐法,征收盐税,由地方州县佐贰负责,不专设盐官。

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爆发以后,两京糜烂,朝廷府库空虚。

肃宗乾元元年(758),为笼取盐利供军济国,于户部特设盐铁使一职,以度支郎中第五琦为之。

于是大变盐法,立监院官吏,就山海井灶收榷盐货。

唐代专职盐官自此始设。

肃宗上元元年(760),元载继为盐铁使,于天下出盐之乡普置监司,增设盐官,节级权利。

宝应元年(762),刘晏代元载为盐铁使,并兼诸道水陆转运使。

盐铁兼转运自晏始。

晏以为盐吏多则州县扰,乃将第五琦盐法损益变通,以琦旧立监院为基础,仅在产盐多的地区设置盐务官吏,用以指导生产,管理场务,并收榷亭户盐货出粜商人。

于东南产盐区域设置4场10监,其中淮南产区有海陵(今泰州)、盐城2监(晚唐时又析海陵监辖区增设如皋场);监下设有亭,为盐业生产管理的基层单位,如通州盐区的掘港亭、西亭等,亦设有官吏,管理亭户及其生产、缴税(纳盐)事宜。

《澉水志》常棠

《澉水志》常棠

澉水志〔宋〕常棠撰海盐澉水志序尝谓六典不作无以考周家风土之厚薄民物之耗丰图籍不收无以知秦人山川之扼塞户口之强弱此澉水之志不可无也澉水斗大一隅厥土斥卤凡邱源之流峙税赋之重轻道途之遐迩【刻本作远近】聚庐之众寡与夫选举名数先贤遗迹素乏图经茫无可考叔韶效官于兹甫及半祀正欲搜访舆理为纪载吏事鞅掌未暇也竹窗常棠字召仲寓居是镇一日告余曰郡有嘉禾志邑有武原志其载澉水之事则甚略焉使不讨论闻见缀缉成编则何以示一镇之指掌于是正订稽考集作一经名曰澉水志澉水者盖水经所载谷水流出为澉浦者是也召仲其容辞绍定三年重阳前一日修职郎监嘉兴府海盐县澉浦镇税兼烟火公事罗叔韶序常棠序绍定三年镇尹罗仪甫属余撰澉水志虽一时编集大略而仪甫满去竟勿遐问逾七八政粤岁既久订正尤详因日边孙君来此听讼优长遇事练熟虽镇场废坏非畴曩比然能公谨廉敏明烛隐幽才干有余趋办自足爰割已俸售募镌行水军袁统制闻而喟然曰是书不刊于镇税全盛之前而刊于镇税凋弊之后甚可嘉已锐捐梓料肃赞其成噫元和郡县志丞相李吉甫所制也后三百余年待制张公始刻于襄阳今余所编澉水志后二十七祀权镇孙君即镂于时阜则是书之遇知音又不大可庆耶竹窗常棠书澉水志上宋常棠撰总叙【刻本此下卷之一】按干道文书令诸犯圣祖名庙讳御名正字皆避若遇书籍及传录旧事则为字不成【此书从宋本录出提行空格均仍其旧下同】地理门沿革澉浦旧属会稽元和郡县志云禹贡扬州之地周时吴泰伯置城为越所并汉顺帝永建四年阳羡令周喜上书遂分浙江东为会稽郡西为吴郡舆地广记云秦置海盐县属会稽郡吴越时分境于檇李檇李今属嘉兴县界以此澉浦考之乃古越地石晋时吴越钱氏奏置秀州始随分隶又水经云东南有秦望山旁有谷水流出为澉浦秦望山在会稽及鲍郎场十灶九在秀而一在越是知澉浦古隶绍兴而今隶嘉兴风俗舆地广记云古扬州地人性轻扬尚鬼好淫祀此方不事田产无仓廪储蓄好侈靡喜楼阁惟招接海南诸货贩运浙西诸邦网罗海中诸物以养生水盐地湿俗僭形势镇南镇西诸山峻秀东与北多低矮白山不种林木东枕大海相望秦驻跸山实为崄要户口户口约五千余主户少而客户多往来不定口尤难记税赋隶县之德政乡田肥税重惟石帆秦山二村在镇东海边多致陷没镇名唐开元五年张廷珪奏置【按水经云秦望山谷水流出为澉浦因名】镇境东西一十五里南北五里【武原志云周回五里半绍兴闲人民稀少今烟火阜繁生齿日众故不至此】四至八到东至海岸边海界西至六里堰近潮村界南至筱山边海界北至官荡草新浦桥界东南到葛母山界西南到盐官灵泉乡界东北到秦驻山界西北到鲍郎浦界水陆路水路西去海盐县四十里北去嘉兴县九十里陆路东去海盐县三十六里南去盐官县八十里山门【刻本此下卷之二】长墙山在镇东三里高八十丈周围十九里山之阿有黄道祠山之下有造船场山之巅立烽燧山之外捍大海秦始皇东游登山望海以其孤耸遥望如堵墙因名葫芦山在镇西南四里四望绝在海中如葫芦出没之状潮生潮退葫芦自若筱山在镇东南六里秦驻山在镇东北一十五里有始皇庙下有聚落有荒草荡俗为秦驻坞始皇东游曾住此山沈氏山在镇东北五里半潮山在镇东北五里青山在镇东三里为镇市之主山下有屠怀智墓【刻本无此六字】庙山在镇西北三里地名(石赖)头上有(石赖)王土地庙泽山在镇西南五里黄毛山在镇西北四里【右十山不种林木官给亭户养草煎盐之所】惹山在镇西北五里上有普明院及朱令公庙陆墓山在镇西北五里因姓得名石屋山在镇西北五里上有石垒成屋旧传黄巢时民避兵处杨山在镇西北六里碧里山在镇西北九里吴家山在镇西四里【右六山不种林木百姓牧养牛羊处所先是亭民百姓互争柴山自五代至本朝有讼屡经御判人以石匣贮文以藏于地二百年初无定属每岁交锋山上杀死不已淳熙十一年仓使石检详起宗委干办公事常于公暇采舆论参酌予夺各分定界永为不易之论具奏上悦由是息争】谭家岭山在镇西南十里与临安府盐官县黄湾交界上有谭仙庙【刻本无此五字】泊橹山在镇西三里高冠诸山舆地志云始皇渡海泊橹此山因名旧传昔海舟泊此山下后沙涨接镇境荆山在镇西南五里占永安湖之胜山有悟空寺寺有五显灵官庙其感应通灵葛母山在镇南五里横山在镇西三里栅桥上扬山在镇西南五里永安湖之侧【刻本无之字】月山在镇西三里堰下窦家山在镇西南三里【刻本无南字】鸡笼山在镇西南三里【刻本在吴家山后】凤凰山在镇西南二里吴家山在镇西南三里马鞍山在镇西北五里金牛山在永安湖西北塘湾在镇东市中捍海岸也后聚居其上遂为市井棋子湾在镇东长墙山外罗汉山在镇东泊橹山侧慈竹湾在镇南二里细柳湾在镇西三里窦家山在镇西窦家山上张湾在镇西南六里堰上蔡湾在镇西南孙家堰南南姚湾在镇西北五里北姚湾在镇东北五里西陈湾在镇西北黄毛山背东陈湾在镇西北黄毛山背夏湾在镇东北八里陆吴湾在镇西北五里横山湾在泊橹山前徐湾在柳家桥南邵湾在六里堰下张塔【刻本作搭下同】在镇市塘上古捍海增岸后民旅聚居其上为市今俗呼白塘上陆塔在六里堰下沈塔在镇市南鸦鹊墓在陆塔客舟不上岸者多在于此泊舟为埠头水门【刻木此下卷之三】海在镇东五里达泉湖西通交广南对会稽北接江阴许浦中有苏州洋远彻化外西南一潮至浙江名曰上潭自浙江一潮归泊黄湾又一潮到镇岸名曰下潭东北十二里名曰白塔潭可泊舟帆亦险要处虽在澉浦金山两军之闲相去隔远夜暮缓急卒难应缓昔日朝廷欲立巡检寨今澉浦水军置铺于此招宝塘在镇市中海滨高峻易涸易盈淳熙九年奉御笔命守臣赵善悉相视重浚面阔三丈底阔二丈二尺深五丈市镇止有此一运渠永安湖在镇西南五里周围一十二里元以民田为湖储水灌溉均其税于湖侧田上税虽重而田少旱四围皆山中闲小堤春时游人竞渡行乐号为小西湖东浦在镇东大海透入东北(石赖)头潮入汲煮盐鲍郎浦在镇西北十二里古老云昔盐场开基于此有姓鲍者凿浦煮盐因名曰鲍郎者吴俗女夫之通称也后沙涨移入东浦侧绍兴经界为田是浦接连招宝塘为河至今俗呼为鲍郎浦又按南史孙恩作乱海盐令鲍陋遣子嗣之追奔陷没于此放生池南渡以来本镇刱亭于海濒收税即今之弦风亭也亭之东凿小湫每遇圣节镇官率合镇见任寄居文武两班于此祝圣放生艮泽黄道山下枕龙眼潭泊舟处地势高峻客旅居民无井可汲山之腰有泉源先是庙僧善机用工峻凿以济汲用淳佑十一年统制刑子政开广立屋三闲因扁斯名六里堰在镇西六里高下相去数仞为惠商澉浦石帆三村灌田堤防之所缘舟船往来实为入镇门户因置车索今属本镇提督三里堰在镇西三里元无此堰淳佑九年六月大旱民居沿河私捺小堰至水通诸堰悉复毁去独此堰为居民私置车索邀求过往久为定例然军船之往来盐场之纲运酒库之上下与夫税务诸场之版解商旅搬载海岸南货别无他歧河流易涸实为不便况此方既有六里堰足以防闭水利此堰赘立委是为害淳佑十年茶院酒官朱南杰申县开掘济利一方但提督诸堰实隶镇官常宜觉察重捺邀求之弊孙家堰在镇西南四里沈家堰在镇西南半里北湖堰在镇西南蔡湾侧镇闸在镇市中今隶镇官司廨舍门【刻本此下卷之四】镇廨昔盐场兼职嘉定十四年察院罗君相请分专员绍定六年罗叔韶始买丁桥东民地以刱廨鲍郎盐场廨在通江桥侧巡检廨在安德桥侧坊巷门阜民坊在镇前街西张家衖在镇市北张塔【刻本作搭】街【刻本作衖下同】在镇市南义井巷在镇市南塘门街在镇市南广福坊在镇前街东马官人街在镇市南海盐街在镇北坊场门澉浦税场系镇官兼职嘉定十四年朱俯修盐场得旧额有骑都尉监澉浦镇税兼鲍郎盐场大观二年重修字朱俯以前却以鲍郎盐场兼澉浦镇税烟火公事系衔至是始分专员鲍郎盐场东亭元五灶南亭四灶缘东亭人贫额重南亭人多盘少嘉定十四年十二月申明仓台移东亭一盘过南亭添作五舍东亭减作四舍户部犒赏子库酒库昔在玙城后迁茶院去镇西一十二里绍兴初有鞠姓者抱倅厅缗钱继属漕司库官兼之因立子库于市淳佑八年增刱新楼市舶船在镇东海岸淳佑六年创市舶官十年置场抽解竹木旧系监镇提督抱纳漕司竹木钱淳佑四年漕使袁右司差专官下镇抽解自后为例镇官无预抽解抱纳钱如故雇发铁布军需场铁布旧属镇税淳佑九年浙西安抚司差官下镇置局军寨门水军寨在镇东海岸淳佑闲拨许浦水军百人于长墙山下岁易一戍开禧丙寅统制王复古置寨隶殿司巡检营在镇市浦东亭堂门弦风亭在海岸即镇官收税之地绍兴闲监镇叶樾创名曰观澜宝庆三年监镇赵潜夫改今名宣诏亭在镇前端平元年监镇张思齐立阅武亭在长墙山上王复古立时阜堂即镇廨之东厅监镇傅彭寿扁斯名秀野堂在鲍郎场西侧美固堂在水军寨淳佑九年统制邢子政立桥梁门跨浦桥在镇东浦上新桥在镇东五里闸桥在镇市中丁家桥在镇廨前通江桥在鲍郎场前鸿桥在镇市北浦上西石桥在镇市西犒赏子库侧过桥南为入永安湖路盐仓桥在镇西桥下水通(石赖)头盐仓舍安德桥在巡检廨侧栅桥在镇西三里本镇纂节发引收税之处望湖桥在镇西南五里地至澉墅西通永安湖东至海岸中分水脉至钱港入镇市戴家桥与望湖桥为八字桥下南至东王村通海岸北通孙家堰新浦桥在镇北二里入县路上张公桥在六里堰下本镇运河水脉至此始分为二由桥侧上西南王家庄到茶园通港由桥下入西北火烧泾到玄通港然皆浅狭易涸欠浚凿金家桥在镇西北六里客旅巨舟重贩者多于此泊入镇贸易复归解缆孙老桥在六里堰下或遇浅涸客货多以步担运于此发舟学校门【刻本此下卷之五】镇学昔时未有嘉定十一年镇官徐之纪绘夫子像就禅悦教院行舍菜礼自后岁节冬至于此序拜乡饮寺庙门禅悦教院在市中元佑二年僧惠林建施水院建炎元年请到院额实本镇祝圣行香处悟空寺在镇西南荆山建隆二年僧德升开山为永安寺治平元年赐额佑福禅庵在镇市浦东宝佑二年僧永固开山建观音殿及塑菩萨像为焚修所接延云水栖止安禅广慧禅院在金粟山下国初钱武肃王赐号施茶院祥符元年改今额永福教院在镇市浦东干道元年僧普澄建观音院为焚修所后为径山接待院普明院在镇西北五里若山周显德六年僧实强立观音院治平元年得额东岳行祠在镇市东北建炎闲有白猿出入神马驰驱毛巡检梦神曰何不刱岳祠毛乃于营侧立祠每岁暮春诸乡民社祈求丰稔感应如响张帝庙在镇南市嘉泰三年立绍定三年重建后泊户以庙门为酒肆宝佑二年监镇张焯与茶院陶监酒拆去酒店立李太尉小殿对庙门以免秽杂真武祠在澉市浦东淳佑五年镇守澉浦镇统领水军南京指挥尚景舍资塑真武像并龙虎君医灵祠在镇之东青山西南侧王家畹之西开禧三年里人孟毅梦神呼曰吾闽中吴真君当食此方福佑斯民晨见海中有一神主浮海至岸遂居于侧毅因舍基刱殿尊奉后闽商绘像传塑诸祈疗病者甚验四方咸集遂成丛林显应侯庙在长墙山后石帆村因海沸此村半陷为潮迁出山头建炎二年僧若中开山俗呼为黄道大王宝庆三年都运诸大卿请到庙额黄大王不知何所从始或谓楚黄歇封于吴其子隐海边修道石帆村既废为海岁久因循无所考究或谓古有姓黄人居山后山以人而得名故就称为黄道山神以山而得名故就称为黄道王尝观东坡载儋耳山云里人呼为山胳膊伪称其神为镇海王元丰五年七月始诏封山之神曰广德灵王初无姓名来历今里人俗呼为黄道大王至宝庆始敕封显应侯龟蒙云瓯粤山椒水滨多庙貌信夫庙中有神曰杨太尉尤为灵异几客舟渡海祈祷感应如响意其亦是石帆村聪明正直之人遵海而南无不尊敬广福庙在镇东市广福坊侧旧传建炎闲潮入东浦人于水际得木主题曰广福明王时人因祠为当界土地沈氏舍基为庙至今每岁以得木主日为生庆诞吴越王庙在镇西南三里地名澉浦墅崇宁闲立为土地祠今考吴越国王传钱俶字文明祖镠唐末据吴越地俶嗣位至我朝宋雍熙元年改封吴越国王今澉墅吴越地也意钱俶其神乎若以为吴王夫差越王句践考其本传吴王阖庐兴师伐越越击吴败于檇李射伤阖庐垂死告其子夫差曰必毋忘越及吴围越于会稽句践请为臣妾后越破吴吴退栖姑苏使公孙雍肉袒膝行请成于越越王曰吾置王甬东吴王曰臣老矣不能事君王遂自杀夫差以父阖庐之冤未报可谓不共戴天之仇九泉下恨不食其肉又肯共庙血食乎今俗讹而为吴越二大王兼塑二王像非也尝观武林图经论忠清庙事旧制以夫差为首祀与申胥并列特所未喻疑其神未必为夫差乃俗之传讹也今吴越祠亦类此古迹门龙眼潭在镇东海口旧传白龙窟于此今客舟舣泊以待潮石帆在灵潭右耸若帆挂有神现其上潮生帆不为减潮退帆不为增月霁则吐蚌珠阴晦则耀神火舟触必碎人莫能涉白龙母冢在镇东南长墙山后丛棘中每岁秋闲白龙来视母冢必然风雨大作隐马石在镇西南旧传有马隐入山中今石有人形马形队形等类穿山洞在长墙山外下临大海石岩如洞俗呼为穿山洞有神曰陈都监黄巢衖在六里堰左夹道阴翳古老云黄巢聚兵处金牛洞在黄巢衖南金牛山下据武原旧志云民人皋伯通兄弟逐金牛入洞忽不见因名据郡志与海昌图经皆云皋苏二将上有二大王庙高宗南渡后祭文云义气同禀刚毅莫俦胡为来此缘逐金牛牛没尾掉空回可羞拔剑自刎曾无怨尤人亡庙存英气横秋至今父老能道所由天子初郊典礼加优樽酒既设清酌庶羞尚飨又据盐官县志云按寰宇记昔吴楚闲有金牛自毘陵奔此而没因名洞深不可测当建炎初黄湾居民多避虏于此望夫石在永安湖仰天坞之右山巅有石盘盘侧有立石昔日有海商失期不返其妻登盘望夫泣殒化而为石因名石碑在六里堰西地名根竹有二石碑夹道而立高一丈五尺旧传汉戚姬葬碑岁久磨灭茶磨山在黄巢衖侧周回山下有港港外周回有城堑旧传唐末黄巢伏兵处秦王石桥柱在秦驻山背旧传沿海有三十六条沙岸九涂十八滩至黄盘山上岸去绍兴三十六里风清月白叫卖声相闻始皇欲作桥渡海后海变洗荡沙岸仅存其一黄盘山邈在海中桥柱犹存淳佑十年犹有于旁滩潮里得古井及小石桥大树根之类验井砖上字则知东晋时屯兵处王家(田亢)在长墙山下石帆村古田(田亢)也今田废为海尚存数家生聚于潮花鼓舞闲物产门【刻本此下卷之六】早稻名雀奥红莲黄箭子杷桠乌丝糯金州糯百日子金成六十日子杂谷大麦小麦荞麦豆油麻稗莺粟丝布绢(帛系)苎麻黄草货盐花芍药荼蘼蔷薇木香瑞香紫筴长春牡丹萱草月丹海棠石榴山茶水仙粉团凤仙芙蓉金沙鸡冠石竹佛手棠棣玉簪夜合木樨栀子聚仙雀梅婴粟金橙荔春白鹤葵梅桃真珠佩李芭蕉茶菊兰荷荇杏槿果桃梅李杏梨柿橘柚莲枣枇杷木檎榴栗葡萄银杏菜萝卜冬瓜甜瓜菠棱莴苣苦(艼去丁改买)山菰茄菘芥薤葱苋蒿蕈蕨韭蒜鸡头芋头枸杞胡萝卜竹笙(上竹下淡)紫斑筋金木松桑桧柏杉柳楮椿榆楝柘枫梧桂槐檀杨朴椒楠皁筴乌(木臼)药菖蒲连翘茴香韭子杏仁龙脑槐花半夏枳实瞿麦紫苏荆芥青蒿良姜牛膝桑皮赤小豆车前子枸杞子香附子天花粉桑螵蛸谷精草麦门冬黑牵牛白殭蚕香白芷白茅根密蒙花紫苏子羊蹄根淡竹叶马屁勃海浮石马鞭草白匾豆地锦草禽鹰雁鹳鸥鹭鸦鹊鸽燕雀鸠鹑鵰鹘雉鹜百舌啄木杜鹃竹鸡布谷野鸭畜牛羊犬马鹅鸭鸡猪猫狗驴骡海味鲻鲳(上敏下鱼)鲛(上勒下鱼)鲈梅蛎虾鳗鲨【依刻本补】蛤(鱼戋)鲚(鱼酋)蛏蚬银鱼(鱼扁)拳螺香螺淡菜带鱼(鱼鸟)(鱼则)蟛□白蟹黄(鱼夹)土铁沙蟹蚌蛤老婆蟹沙鱼海蛰望潮鱼河味鲫鲤(鱼占)鳜银鳖鳅鳝 蛙虾蟹黄颡吐哺白鲦黑鱼澉水志下碑记门【刻本此下卷之七】澉浦镇题名记一东南财用大抵资煮海之饶海滨斥卤牢盆相望而关市有征未能去也自郡邑外每因大聚落而置官司或至于兼二则其责弥重来者难之澉浦为镇隶秀之海盐鲍郎在焉自盐场兼镇税课额日广居官者救过不给宣城胡君应云之来会疆事适殷屯戍随增兵民杂居其难事异时数倍乃从容其闲庀事无阙经入有羡于以补偿旧政宿逋裕如也行且满考部内稚耋相帅上其治状于郡使者于台于省欲借留之而不可得君淳熙丁未进士一第二十年忧患屏居及是始筮仕未尝作滞淹之叹而以平时讲画者次第出之廉以律已勤以莅官事不付之吏手薄征以惠行旅与亭户期约不失信义宜其上下相孚彼此交举如此然则为政者岂不在人哉君受代有日询访昔之官守者得一十九人列其姓氏而刻之石碑余书其端惟褚与君共登慈恩且居是邦因纪所见以告来者云君名从龙应云其字也嘉定九年四月望日年末朝散郎宗正丞兼江淮制置大使司参谋官常褚记陈南美【左文林郎绍兴二十二年到任至二十五年满】李格【左从政郎绍兴二十五年到任至二十七年丁忧】林拯【右文林郎绍兴二十七年到任至三十年满】袁藻【右迪功郎绍兴三十年到任至三十一年满】姚廷襄【左迪功郎绍兴三十二年到任至干道二年满】沈大卿【左迪功郎干道二年二月到任至五年六月满】蔡兴世【右修职郎干道五年六月到任至八年八月满】魏衡【右迪功郎干道八年八月到任至淳熙二年六月替】林楠【迪功郎淳熙二年十月到任五年三月替】赵师名【迪功郎淳熙二年四月到任至九年八月满】吴仁表【修职郎淳熙九年八月到任至十一年满】高文庆【修职郎淳熙十一年八月到任至十五年满】王子洪【从事郎淳熙十五年到任绍兴二年八月满】叶樾【文林郎绍熙二年十二月到任至庆元元年二月满】周焯【迪功郎庆元元年二月到任至七月丁忧】吴华国【承直郎庆元元年十二月到任至五年十月满】王显世【迪功郎庆元六年到任至嘉泰二年十月满】曾晏【修职郎嘉泰二年十月到任至开禧元年四月满】胡从龙【从事郎开禧元年四月到任至嘉定元年四月满】詹(马甫)【修职郎嘉定元年闰四月到任四年满】刘三畏【迪功郎嘉定四年七月初三到任五年二月丁忧】葛挺之【迪功郎嘉定六年二月廿八到任九年满】徐之纪【儒林郎嘉定九年四月十七到任十一年七月丁忧】贾岳【迪功郎嘉定十一年六月初九到任十四年十月满】澉浦镇新刱廨舍记镇治旧是兼职元在定安桥西嘉定十二年内朝绅有请增置靡有定寓或借民庐或泊僧舍因循岁月已数政矣四明罗文林叔韶司镇于此绍定壬辰始置民产于丁家桥东旁有小港开而通之逼于垂满仅建正厅穿堂而已癸巳孟夏思齐实为之代亦僦氓廛以居慨念亲民之官司旅之职听讼征税瞻观系焉曾未两月亟广前规鸠工度财分毫不扰于民由是宣诏有亭戒石有铭榜示有房俱列于外廊庑吏舍翼乎左右厅之夹屋分为二塾扁以肃宾倒屣辟厅侧以为帑外严公祠恪奉锡晏添买邻以为东厅四时花卉杂植于前中辟一户以通东庑循披廊而趋则有看街之所由角门而入则有翫月之亭堂宇峻耸屋室得宜东西小阁寒暖随处以至庖湢之类纤悉备具申明前政郡守喜而给牓蠲其牙皁之资除其元输之赋自落成以来雨旸时若户口民繁民与军而相安商与贾而共悦俱曰澉川当由此而益盛矣若夫序沿革之详细述建造之始末纪到满之月日自有大手笔在何幸拭目以观之端平三年上已日儒林郎监嘉兴府海盐澉浦镇税烟火公事张思齐记澉浦镇题名记二宝佑二年宣城胡君用虎调尚书署澉浦司舶揖里人常棠曰先君子昔领是镇兼鲍郎盐场先大夫采访前任名氏目濡耳染经始记石兹辑旧记则在盐场碑阴累政莫纪半涂已税是大阙脱诠次幸今政尹张君焯政通人和振华扬德勉续窳坠嗣文替锐吾辈责也棠曰惟嘉定初元先正视镇事余先君考叙题名余叔祖实肇厥记十一年廷绅请分二共即镇廨为盐场翻碑阴以志岁月镇则或僦民庐或寓萧寺玩愒简陋绍定六祀四明罗叔韶始相基殖庭勤涂暨茨门厅宾堂鸾鹄停峙明年钱塘张思齐踵至外庭内庑扑斲丹(护去言改舟)东刱西阁跂翼寝奥微二君则爰处靡宁其所然齐瓜戍代犹乏纪勒越岁十九今张君甫克勇遂先是胡君下车摩挲旧记仅二十四人会省帅漕列局废置镇征艰重事力筑厎欲勉茂请继嗫嚅久之张君闻而叹曰余检余俸且不给伏腊琐细远取诸家必伺公帑以办此无而可为矣乃捐已售石捃摭未纪者十有二政前后附丽并镂新(王民)不肖幼稔胡君重建有幸今得相与继志述事张君赐也噫贤如张使君是镇之财赋弗减畴昔则于光斯耀必有可观岂止一题名而已是岁二月朔竹窗常棠记并书朱俊之【迪功郎嘉定十四年十月到任十五年五月岳祠】史潜【文林郎嘉定十六年四月到任宝庆二年九月满】赵潜夫【从事郎宝庆二年九月到任三年夏卒】张广年【承直郎宝庆三年十月到任绍定三年三月满】罗叔韶【修职郎绍定三年二月到任五年转文林郎六月四日满】张思齐【儒林郎绍定六年四月到任至端平三年六月满】赵(汀去丁改式)夫【文林郎端平三年六月到任嘉熙二年十一月满】曾群【文林郎嘉熙二年十一月到任三年□月满】傅朋寿【儒林郎淳佑三年三月到任六年四月满】朱嗣立【从事郎淳佑六年四月到任七年转承直郎九年四月满】赵汝洄【从事郎淳佑九年四月到任十二年八月满】张焯【承直郎淳佑十二年八月十二到任宝佑三年十月十五日满】周之纲【从事郎宝佑四年十二月到任】赵孟若【迪功郎开庆元年十月廿二到任】胡沬【修职郎景定五年五月到任】徐衍祖【承直郎咸淳三年四月廿九到任五年十月准吏部符不候替职离任】李兴宗【迪功郎咸淳六年八月二十到任】。

盐官镇小城镇建设简介1

盐官镇小城镇建设简介1

盐官镇小城镇建设简介盐官,古称卤城,位于礼县县城以东36公里处,徐礼公路穿城而过,交通便利、商贸活跃,因文明遐迩的“骡马交易市场”而享誉西北。

全镇现有5.13万人,城区人口多达2.2万人。

多年来,由于缺少资金和项目扶持等多种原因,盐官小城镇建设发展的步伐极为缓慢,2006年,盐官镇被列为全省小城镇建设发展改革和发展试点镇,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累计投入资金7000多万元,在市场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上成效显著,主要工作有:一、市场建设初具规模。

将镇政府与盐官粮站、种子站、派出所的土地整合在一起,新建3处占地38亩的综合(果蔬)市场。

在建设中,坚持高标准设计,严要求施工,市场化运作。

整个市场销售资金近3000万元,其中410万元用于盐官粮站和派出所土地的有偿划拨,2100万元用于市场和各项配套设施建设,剩余近500万元将全部投入到盐官小城镇建设的其它工程。

市场新建工程今年全部竣工交付使用。

新市场的建成,对盐官区域内的商贸流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将从根本上解决盐官经营场地窄小、长期以路为市,占道经营的现象。

二、基础设施日新月异。

本届党委、政府在小城镇建设上确立了完善旧城、开发新城的工作思路,一手抓建设,一手抓管理,建管并举。

着力抓好以下六项工作:1.着手编制《盐官镇2008-2025年总体规划》;2.实施了政府办公大楼的搬迁;3.美化、亮化一条街即中街4400米马路砖铺设、边沟蓬盖和179盏路灯安装;4.建设一条街道即南街1460米排水边沟、760米路面硬化工程;5.铺油一条街道即北街1200米的路面铺油;6、净化一个环境即加强了环卫队硬件建设,加大城乡环境卫生治理。

优化城镇环境,塑造良好形象。

三、项目建设突飞猛进。

(1)盐官道路与排水项目(滨河路)盐官道路与排水项目甘肃西北市政设计院设计,陇南宏通公路工程公司中标承建,东与盐官镇经十一路相连,西至新合与王城交界处,全长4.18公里,总投资1380万元。

汉代盐官探析

汉代盐官探析

第43卷第6期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学报)Vol.43No.62023年11月Academic Forum of Nandu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Nov.2023收稿日期:2023-05-19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汉代官吏管理制度新探 ,项目编号:22FZSB019㊂作者简介:蒋波(1979 ㊀),湖南省永州市人,博士,教授,主要从事秦汉史研究㊂㊀㊀①‘中国盐政史“分盐制㊁盐产㊁盐官㊁盐禁四大部分,其中 盐官 第一节‘汉唐宋元之官制“,主要根据‘汉书㊃地理志“梳理了各地盐官设置,认为朝廷在27郡设置了37处盐官,与本文统计略有不同,详后㊂‘中国盐法史“第二章‘先秦两汉至南北朝的盐法“第二节讨论两汉盐法(政策)变化,也涉及盐官问题㊂分别参见曾仰丰‘中国盐政史“,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李明明㊁吴慧‘中国盐法史“,文津出版社1997年版㊂㊀㊀②‘周礼㊃天官㊃盐人“曰: 盐人掌盐之政令,以共百事之盐㊂汉代盐官探析蒋㊀波(湘潭大学碧泉书院出土文献和秦汉文明研究中心,湖南湘潭411105)㊀㊀摘要:盐官是国家盐务的主要执行者㊂汉武帝之前的盐官设置难以详考,汉武帝后实行盐业专卖,国家在中央㊁郡县盐场均设有盐官㊂两汉盐务主管部门历经变迁,汉初为少府,汉武帝到东汉之前职归大司农,东汉属太尉㊂地方盐务机构以 事 为中心,与县廷并不重合,而是设在盐场或盐场附近;盐官的秩级㊁吏员配备与县级长吏类似㊂盐官选任的考量因素包括是否熟悉盐务㊁是否廉洁;候选者必须遵守 回避 原则,即本县盐官不能用本郡本县人㊂汉代盐官的职掌在不同时段略有区别,汉初主要负责征收盐税,汉武帝到新莽时组织官营㊁防范盐业私营㊁储存食盐等㊂东汉既要负责部分地区盐业的国营,又要监管私营者生产,对私营㊁商销者课税㊂盐官在汉代国家政治㊁经济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㊂关键词:汉代;盐官;机构;选任;职掌中图分类号:K234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2-6320(2023)06-0001-06㊀㊀盐自古就是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所谓 十口之家,十人咶盐,百口之家,百人咶盐[1]1364㊂汉代国家一统,人口增殖,整个社会对盐的需求更大,汉武帝之后朝廷㊁地方专设官吏,强化了帝国的盐业管理㊂目前学界围绕汉代盐业生产㊁盐业政策㊁边地盐业禀给等问题,有过充分讨论,部分论著涉及盐官,如曾仰丰的‘中国盐政史“,李明明㊁吴慧的‘中国盐法史“①㊂但总体而言,少见专题讨论,有关两汉盐官细节的分析尤显不够,比如国家政策与盐官的设置及原则㊁盐官的归属与盐官机构㊁盐官的选任与盐官职掌等㊂文章就这些问题做初步探讨㊂㊀㊀一㊁汉武帝之前的盐业政策与盐官概况㊀㊀盐官的出现㊁设置与国家的盐业政策息息相关,某种程度上它是盐政变化的产物㊂虽然‘尚书“记载,夏朝时青州等地以盐为贡品进献中原,‘孟子“说商末名臣胶鬲被 举于鱼盐之中 [2],‘周礼“记西周设有专门的 盐人 ②,但夏㊁商㊁西周时期国家究竟如何管理盐业,盐官如何设置?限于资料,细节不甚清楚㊂春秋以降,盐官有史可考㊂春秋战国诸侯主动管控盐业㊁设置盐官的,以齐㊁秦为代表㊂管仲相齐,重视盐铁,采取了 谨正盐策 的专卖措施:南都学坛2023年第6期桓公曰: 何谓官山海? 管子对曰: 海王之国,谨正盐策㊂ [1]1246秦自商鞅变法后,重农抑商,实行盐业专卖,并在新占领的产盐区推广㊂秦惠王二十七年(前311),秦夺取巴蜀,在成都就设有盐官, 成都县本治赤里街,若徙置少城内㊂营广府舍,置盐㊁铁㊁市官并长丞 [3]196㊂秦一统天下,朝廷沿用之前的盐业政策,国营专卖,所以 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 [4]1137,同时也可见百姓赋税之重㊂可惜的是,秦中央㊁地方具体哪些官吏负责盐务,吏员如何构成?史料不足征①㊂汉初以秦为鉴,暂时放弃盐业专卖,实行自由不干涉的策略, 盐铁皆归于民 [4]1137㊂当然所谓的 归于民 ,经营者实际上多为豪强大族㊂同时,不干涉不等于没有任何管理㊂1983年湖北荆州张家山汉墓(下葬年代被专家断定为吕后二年前后)出土大量律文,其中‘金布律“记: 诸私为卤盐,煮济㊁汉,及有私盐井煮者,税之,县官取一,主取五㊂ [5]说明国家允许私人开采,但要征收课税,只不过在与民休息的大背景下,盐业课税很轻㊂从秦朝的盐业严控,到汉初的放任自由,这一转变的好处是减轻了百姓负担,国家元气得到恢复㊂不过另一方面,盐税轻刺激了各地盐商的大规模生产,盐利落入私人腰包㊂特别是地方诸侯王,独立性很强,盐业完全被私人垄断,如吴王刘濞, 招致天下亡命者盗铸钱,煮海水为盐,以故无赋,国用富饶 [6]2822㊂地方诸侯因此坐大,对中央集权构成威胁㊂汉武帝继位后,社会情况发生了显著变化, 至今上即位数岁,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 [6]1420㊂作为特殊时代产物的放任政策,已与新形势不适应㊂加之汉武帝的个人气魄㊁治国方略等均不同,所以朝廷一改之前的盐策,广置盐官,实行专卖, 于是以东郭咸阳㊁孔仅为大农丞,领盐铁事 使孔仅㊁东郭咸阳乘传举行天下盐铁,作官府,除故盐铁家富者为吏 [6]1428-1429㊂从此国家专设官吏负责盐务成为定制,班固后来在‘汉书㊃地理志“中列举了西汉各地盐官,应是汉武帝盐策转向的结果㊂可以说,目前有资料考证㊁全国性而非区域性设置盐官的做法,始于汉武帝㊂㊀㊀二、西汉中期到东汉末年的盐官遍天下㊀㊀汉代的盐官包括中央㊁地方两个层级㊂如前所述,汉初实行放任政策,只对盐商征取少量税收㊂当时食盐被视为山海川泽物产之一,所以盐务职归少府, 少府,秦官,掌山海地泽之税,以给共养,有六丞 [4]731㊂汉武帝后,国家 总一盐铁 ,其主管部门由少府变更为大农令: 山海之利,广泽之畜,天地之藏也,皆宜属少府;陛下不私,以属大司农㊂ ②因盐业之重要,汉武帝还一度设水衡都尉,令其掌盐铁,后因故作罢,盐务仍归大农令㊂大农下设部丞数十人,分管天下盐业㊁均输与铸铁, 置大农部丞数十人,分部主郡国,各往往县置均输盐铁官 [6]1441㊂东汉时情况再次发生变动,盐业转由太尉中的金曹负责, (太尉)掾史属二十四人 金曹主货币㊁盐㊁铁事 [7]3558-3559㊂西汉㊁东汉的区别还不限于此㊂西汉大农部丞分辖地方盐官,是直接统领㊂金曹主天下盐务,是间接管理,地方交由郡县代管, 郡国盐官㊁铁官本属司农,中兴皆属郡县 [7]3590㊂东汉‘青衣尉赵孟麟羊窦道碑“载,青衣县书佐赵孟麟,后迁为县尉,旋即被郡守召为铁官长, 维世青衣尉赵君,故治所书佐,郡督邮随牒除,到官六日,郡召守蜀铁官长 [8]㊂证明盐官㊁铁官 中兴皆属郡县 无误,确由地方郡守任命㊂不过盐官终究属于职事官,正如史书所说 置吏随事 [7]3625,专门性㊁事务性很强,与治吏或治民的行政官僚不同,随事情的多寡择地开府㊁安排吏员㊂所以不论中央主官如何变迁,盐务的实际运作主要在地方㊂西汉地方盐官的设置情况,主要见于‘汉书㊃地理志“,其中明确记录 有盐官 的郡县,按照原文顺序具体为:河东郡1处,在㊃2㊃①②不仅秦朝相关传世文献罕见秦盐业盐官资料,即使出土文献中也很少㊂相反,汉代出土文献中有大量盐业资料,据我们初步统计,西北地区出土汉简涉及食盐禀给㊁运输的很多,居延汉简中至少有19则,居延新简10则,肩水金关汉简14则,其他如额济纳汉简等也有少量记录㊂另外,东海郡尹湾汉墓简牍中则记录了部分地方盐官㊁盐官迁转等情况㊂引文中所说的 大司农 即大农令,武帝时大农令改名大司农㊂2023年第6期蒋㊀波:汉代盐官探析安邑;太原郡1处,在晋阳;南郡1处,在巫县;钜鹿郡1处,在堂阳;渤海郡1处,在章武;千乘郡1处,具体地点不详,可能在郡治千乘附近①;北海郡2处,在都昌㊁寿光;东莱郡5处,在曲成㊁东牟㊁县㊁昌阳㊁当利;琅邪郡3处,在海曲㊁计斤㊁长广;会稽郡1处,在海盐;蜀郡1处,在临邛;犍为郡1处,在南安;益州郡1处,在连然;巴郡1处,在朐忍;陇西郡1处,具体地点不详,情况与千乘郡类似;安定郡1处,在三水;北地郡1处,在弋居;上郡2处,在独乐㊁龟兹;西河郡1处,在富昌;朔方郡1处,在沃壄(野);五原郡1处,在成宜;雁门郡1处,在楼烦;渔阳郡1处,在泉州;辽西郡1处,在海阳;辽东郡1处,在平郭;南海郡1处,在番禺;苍梧郡1处,在高要㊂另外,‘汉书㊃地理志“雁门郡 沃阳 条,班固自注曰: 盐泽在东北,有长丞㊂ [4]1621 长丞 显然就是盐务官,沃阳县 有盐官 无疑㊂因此,‘汉书㊃地理志“明确提到了27郡36处设有盐官②㊂其它与此相关的还有越巂郡定莋 出盐 ㊁金城郡临羌有盐池㊁朔方郡朔方县有金莲盐泽和青盐泽,按照当时的惯例,定莋㊁临羌㊁朔方县内也可能设置了盐官③㊂由此可知,汉代盐官从内郡到东北㊁西北㊁西南㊁东部沿海诸郡都有设置,并不局限某一地域,可谓盐官遍天下㊂当然,‘汉书㊃地理志“所记天下郡县盐官,还并非西汉全貌㊂比如1993年,江苏省连云港市尹湾汉墓出土一批简牍,简文就记载了伊卢㊁北蒲㊁郁州三处盐官④㊂2000年,考古专家在广东省博罗县岭嘴头遗址出土一件陶灯,灯上刻有 盐官Ѳ 三字⑤,说明南海郡除番禺县 有盐官 外,博罗县也可能设置了盐官,等等㊂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汉书“漏记,也可能是班固只关注了汉武帝或其他某一时期的材料,事实上汉代产盐地有的长盛不衰,有的后来废弃,有的不断增置,如‘华阳国志“记汉宣帝地节三年,西南地区增置了一批盐官, 罢汶山郡,置北部都尉㊂时又穿临邛㊁蒲江盐井二十所,增置盐㊁铁官 [3]218㊂关于汉代的盐官,还有一个问题,即汉武帝及之后各产盐区是否始终设置盐官?汉武帝到新莽这一时段,总体上可以肯定㊂由于用兵过度,导致汉武帝中后期国用不足㊁社会骚动, 民不堪命,起为盗贼 [7]2991㊂御史大夫卜式建议罢盐铁专卖,汉武帝不从,贬卜式为太子太傅㊂汉昭帝时贤良文学 问民所疾苦 [4]220,再次提议罢专卖,遂有盐铁会议,但最后专卖制度并没废除㊂汉宣帝起于民间,体恤百姓,也只在灾害年岁降低盐价而已, 减天下盐贾 [4]252㊂汉元帝始元四年,朝廷曾短暂罢弃盐官,不过三年之后很快恢复,事见‘汉书㊃元帝纪“, 罢角抵㊁上林宫馆希御幸者㊁齐三服官㊁北假田官㊁盐铁官㊁常平仓 [4]285㊂ 冬,复盐铁官㊁博士弟子员㊂ [4]291前举尹湾汉墓简牍记载的三处盐官,其中部分简文还有汉成帝 永始 元延 年号,表明汉元帝之后的汉成帝继续推行了专卖政策㊂新莽之际,国家实行 五均六莞 ,盐业仍为官营, 初设六管之令㊂命县官酤酒,卖盐铁器 [4]4118㊂总之,汉武帝及之后㊁东汉之前,国家盐业专卖,进而各地始终 有盐官 无疑㊂东汉的情况略有不同㊂东汉盐官相关资料不如‘汉书㊃地理志“那么细致,汉章帝时有数则记载:㊀㊀建初六年,(郑众)代邓彪为大司农㊂是时肃宗(即汉章帝)议复盐铁官,众谏以为不可㊂诏数切责,至被奏劾,众执之不移㊂帝不从,在位以清正称㊂[7]1225-1226是时谷贵,县官经用不足,朝廷忧之㊂尚书张林上言: 谷所以贵,由钱贱故也㊂可尽封钱,一取布帛为租,以通天下之用㊂又盐,㊃3㊃①②③④⑤‘汉书㊃地理志“在 千乘郡 条自注 有铁官㊁盐官㊁均输官 ,没说在何处㊂‘汉书㊃地理志“所记盐官,一般在某县后自注㊂但也有例外,如太原郡,班固说该郡有盐官,然后在 晋阳 条下再次标注了 有盐官 ㊂照这个特例推测,千乘郡的盐官,也可能设在郡治所在地千乘㊂前引曾仰丰‘中国盐政史“统计有27郡37处,与文中统计的区别在于,曾氏认为陇西郡西县有盐官,今查‘汉书㊃地理志下“西县无盐官,属于曾氏误计㊂如‘水经注“卷三 河水 条郦道元注曰: 按‘地理志“云:金连盐泽㊁青盐泽并在县南矣㊂又按‘魏土地记“曰:县有大盐池,其盐大而青白,名曰青盐,又名戎盐,入药分,汉置典盐官㊂池去平城宫千二百里,在新秦之中㊂ 由 汉置典盐官 可知,这些地方设盐官㊂伊卢㊁北蒲㊁郁州三处盐官,不见于‘汉书㊃地理志“ 东海郡 条㊂陶灯上的文字经李岩等人辨认应为 盐官Ѳ ,全洪认为应释为 盐官厨 ,李海荣认为应释为 盐官家 (李岩‘子文同学的一篇发掘日记与广东汉代 盐官 “㊁全洪‘番禺 盐官厨 释读“㊁李海荣‘也谈 番禺盐官 “,‘广州文博“第十四辑,文物出版社2021年版)㊂南都学坛2023年第6期食之急者,虽贵,人不得不须,官可自鬻㊂ 于是(章帝)诏诸尚书通议㊂晖奏据林言不可施行,事遂寝㊂[7]1460章和元年,(马棱)迁广陵太守㊂时谷贵民饥,奏罢盐官,以利百姓,赈贫羸,薄赋税,兴复陂湖,溉田二万余顷,吏民刻石颁之㊂[7]862汉章帝建初年间试图 复盐铁官 ,说明盐官一度废置㊂但它并不表示东汉没有盐业官营,因为章和元年有 罢盐铁官 的记录,表明肯定恢复了 盐铁官 ,否则不可能再度废罢㊂二者之间反映出的问题,实际上仍是盐官废㊁置之争,也即盐业是否专卖,如同西汉元帝年间盐官的废㊁复之争,它并非东汉放弃盐业专卖的确证㊂汉章帝以外其他时期盐官的情况,资料很少,不过据‘后汉书㊃百官志“,如‘百官三“有 郡国盐官 ㊁‘百官五“有 郡有盐官 出盐多者置盐官 之类的记载,推断产盐区的郡县仍设有盐官㊂同时应该承认,东汉的盐政与西汉中后期确有区别,西汉中后期是国家完全垄断,东汉既有专卖,也有私采商营,如‘华阳国志“载东汉巴郡临江县, 有盐官,在监㊁涂二溪,一郡所仰;其豪门亦家有盐井 [3]67㊂ 盐官 一郡所仰 是官营, 豪门 属于私人开采㊂综上可以估测,东汉政府仍实行盐业管控,其方式不同于汉武帝到新莽时的完全专卖,也不是西汉初年那种放任自由,而是一种有限㊁不完全的国家专卖制度㊂在这一制度下,产盐区当设有盐官㊂㊀㊀三㊁汉代地方盐务机构㊁盐官的选任及其职掌㊀㊀如前所述,汉代盐业的管理重点在郡县,而不是中央㊂先看地方盐务机构㊂前举尹湾汉墓简牍,为了解汉代盐业机构与吏员设置提供了一手资料: 伊卢盐官,吏员卅人,长一人,秩三百石,丞一人,秩二百石,令史一人,官啬夫二人,佐廿五人,凡卅人㊂北蒲盐官,吏员廿六人,丞一人,秩二百石,令史一人,官啬夫二人,佐廿二人,凡廿六人㊂郁州盐官,吏员廿六人,丞一人,秩二百石,令史一人,官啬夫一人,佐廿三人,凡廿六人㊂ [9]84由此可知,伊卢盐官的设置与万户以内县级行政官长约同,有长㊁丞㊁史㊁佐等掾属,盐官长禄秩也与县长同级(三百石),北蒲㊁郁州盐官长略低,但其他属吏构成没有区别㊂‘后汉书“里亦有一则东汉盐官设置的资料, 其郡有盐官㊁铁官㊁工官㊁都水官者,随事广狭置令㊁长及丞,秩次皆如县㊁道 [7]3625㊂据此,盐官不止有 长 ,也有 令 (通常而言,汉代万户以下县官为 长 ,万户以上为 令 ,县令俸禄略高于县长)㊂上海博物馆藏有一枚西汉官印,印文为 琅盐左丞 [10],可佐证这一点㊂ 琅 应是 琅琊郡 的省称, 盐 指盐官, 左丞 乃左右丞之 左丞 ㊂汉代官分左右,如左右丞相,左右尉,廷尉左监㊁廷尉右监等㊂陈介祺㊁吴式芬辑录的‘封泥考略“收有一枚 楗盐左丞 封泥,作者指出,碑刻封泥中的 犍 皆作 楗 , 楗 即 犍 ,也即犍为郡[11]48㊂故 楗盐左丞 与 琅盐左丞 类似㊂当时琅琊郡㊁犍为郡的大盐场丞分左右,那么长官秩级显然较高,应为 盐官令 ,与万户以上大县县令秩级相当㊂另外,东海郡当时下辖的38县中并无伊卢㊁北蒲㊁郁州,说明地方盐务机构并非与郡县官衙重合,而是在县内某盐场或盐场附近独立设置㊂前面我们根据‘汉书㊃地理志“统计的27郡36处,全国有些人口大郡因无产盐地,所以并不包括在内,就是这一缘故㊂总之,汉代地方盐务机构与县廷类似,盐官长 秩次皆如县㊁道 ,下辖丞㊁令史㊁啬夫㊁佐等吏员;盐官以 盐事 为中心,因此盐务机构的设置具有较大独立性㊂再看盐官的选任㊂按照汉代官吏的选举规则,秩级二百石或以上的官吏,需要朝廷任命,称之为 命官 ㊂盐官既然 令㊁长及丞,秩次皆如县㊁道 ,那么各地盐官令(长)㊁丞,应由朝廷选拔任命(至少西汉应该如此,东汉委托郡守任命),其它低级属吏则可自行辟除㊂又因为盐官属于事务官,候选者应对盐业较熟悉,所以汉武帝时盐业专卖,相关官吏多为盐商出身, 使仅㊁咸阳乘传举行天下盐铁,作官府,除故盐铁家富者为吏㊂吏益多贾人矣 [4]1166㊂一度局部改变了官僚的构成㊂武帝之后,盐官体系逐渐健全,加之农业时代终究重本抑末,地方盐官并不一定从商人中产生,但是否熟悉盐务应为选任盐官的重要考量因素㊂又由于盐业之重要,盐官事实上握有经济大权,因此朝廷还注重候选者的廉洁品德㊂辽西郡盐官王尊就是因为廉洁被擢拔, 太守察尊廉,补㊃4㊃2023年第6期蒋㊀波:汉代盐官探析辽西盐官长 [4]3227㊂尹湾汉墓简牍记载的伊卢盐官长徐政,也是如此, (伊卢)盐官长,琅玡(琊)郡东莞徐政,故都尉属,以廉迁 [9]93㊂此外,盐官与其他官吏选任一样,讲究籍贯 回避 原则①,即本地盐官令(长)或丞不能任用本县人,也不能任用本郡其他县人㊂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可考的盐官都是如此㊂王尊为涿郡高阳人,在辽西郡任盐官长;贾复南阳郡冠军人,任职地点为河东郡㊂尹湾汉墓简牍记载的伊卢盐官长徐政㊁伊卢盐官丞唐宣㊁北蒲盐官丞薛彭祖㊁郁州盐官丞淳于赏,分别来自琅琊郡东莞县㊁汝南郡汝阴县㊁沛郡竹县㊁沛郡敬丘县②,都不在东海郡㊂至于盐官的人选,一是像王尊那样品行优良者,因才德或有功迁转为盐官㊂前举王尊㊁徐政 以廉迁 ,唐宣㊁薛彭祖㊁淳于赏是 以功迁 ③㊂二是盐官(令)长调离㊁告老或因其它缘故去职后,从熟悉盐务的属吏中选拔㊂在本系统属吏中按功次擢拔长官,是汉代事务官常见的选任方式㊂最后看盐官的职掌㊂盐官的日常工作围绕盐务展开,不过两汉不同阶段有一定差别㊂如前所述,西汉初期主要负责收取少量盐税㊂汉武帝到新莽之际,盐官职权扩大,包括防范盐业私营㊁组织官营㊁储存和销售食盐等,承担了官产国营的基本环节㊂例如, 募民自给费,因官器作煮盐,官与牢盆 敢私铸铁器煮盐者,左趾,没入其器物 [6]1429㊂就是负责发放生产资料㊁组织官营,以及惩处擅自经营者㊂东汉的情况比较复杂,有学者认为汉和帝之前与汉武帝以来没有差别,盐官负责专卖,和帝之后盐铁制度废除㊂有学者不同意此说,认为东汉基本上没有专卖,但设盐官,盐官只负责征税④㊂之所以产生这种分歧,很大程度上在于资料不够,特别是相关简牍尚未发现,由此产生的推论自然差别较大㊂事实上,西汉东汉盐官的职掌并非截然两分,而应有重合的部分,简牍资料记载的西汉盐官禄秩与‘后汉书㊃百官志“所说一致,就是佐证⑤㊂再如前举东汉巴郡临江县盐官,既征收私营盐税,还负责部分盐场的官营㊂因此我们认为,东汉盐业部分放开,盐官综合了西汉初年与西汉中后期的两大职能㊂一方面要负责部分地区盐业的专营;另一方面监管私营者的生产⑥,同时对商销者征收课税, 凡郡县出盐多者置盐官,主盐税 [7]3625㊂这两大职能保证了国家的食盐供给和盐价稳定,也有利于国库丰盈,防范私人随意开采㊂㊀㊀四㊁结语综前所述,国家对盐业的管理和控制由来已久,至迟春秋战国时期部分诸侯设专职官吏,负责盐政运作㊂汉初短暂实行放任策略,汉武帝时盐业政策发生重大转向,朝廷广设盐官,专司盐务㊂东汉之后,相关管控有所放松,但并没终结盐官遍天下的局面,其时盐官肩负盐业官营㊁盐税征收双重职能,在国家政治㊁经济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㊂[参㊀考㊀文㊀献][1]黎翔凤.管子校注[M ].北京:中华书局,2004.[2]杨伯峻.孟子译注[M ].北京:中华书局,2010:276.[3]常璩.华阳国志[M ].刘琳,校注.成都:巴蜀书社,1984.[4]班固.汉书[M ].北京:中华书局,1962.[5]张家山二四七号汉墓竹简整理小组.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四七号墓[M ].释文修订本.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68.㊃5㊃①②③④⑤⑥关于汉代地方官吏选任的回避原则,严耕望先生在‘秦汉地方行政制度“中通过详细的数据统计㊁分析,指出: 中央任命之各级监官长吏不用本籍人 刺史不用本州人;郡守国相等不用本郡国人;县令长丞尉不但不用本县人,且不用本郡人㊂参见连云港市博物馆等所编‘尹湾汉墓简牍㊃东海郡下辖长吏名籍“,相关简文不繁引㊂原简文为: (伊卢)盐官丞汝南郡汝阴唐宣,故大常属,以功迁;盐官别治北蒲丞,沛郡竹薛彭祖,故有秩,以功迁;盐官别治郁州丞沛郡敬丘淳于赏,故侯门大夫,以功迁㊂郭沫若先生主编的‘中国史稿“(第二册)持第一种观点(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83-284页),高敏先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东汉大部分时间没有专卖,盐官基本上只收税(高敏‘东汉盐㊁铁官制度辨疑“,载‘中州学刊“1986年第4期)㊂西汉盐官的禄秩,前面已援引尹湾汉墓简牍资料,相当于县令县长㊂东汉的情况,‘后汉书㊃百官志“说 秩次皆如县㊁道 ,二者显然没有变化㊂‘后汉书㊃孝灵帝纪“记熹平四年六月, 遣守宫令之盐监,穿渠为民兴利 ㊂李贤注曰: ‘前书㊃地理志“及‘续汉㊃郡国志“并无盐监,今蒲州安邑县西南有盐池(监也)㊂ 这里的盐官又叫 盐监 , 监 或许就是指监督,其对象显然为私营盐场㊂南都学坛2023年第6期[6]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7]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8]洪适.隶释㊃隶续[M].北京:中华书局,1985:49.[9]连云港市博物馆,等.尹湾汉墓简牍[M].北京:中华书局,1997.[10]中国玺印篆刻全集编辑委员会.中国玺印篆刻全集[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38.[11]陈介祺,吴式芬.封泥考略[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1990:48.Research on the Salt Officials in the Han DynastyJIANG Bo(Research Center for Chinese Unearthed Texts and Civilizations of the Qin and Han Dynasties of BiquanAcademy,Xiangtan University,Xiangtan Hunan411105,China)㊀㊀Abstract:Salt officials in ancient China were the main administrators who oversaw national salt affairs such as its production and provisioning.Detailed examination of the setting of salt officials before Emperor Wu of Han largely eludes researchers due to limited records.Ever since the reign of Emperor Wu of Han,salt had been decreed to be a state monopoly and the posts of salt officials had since been established at salt fields and/or salt works both centrally and locally.The department in charge of salt affairs had undergone many changes during the Han Dynasty.In the early years of the Western Han Dynasty,the Shaofu (Chamberlain of the Palace Revenues)took charge of salt affairs.During the period from Emperor Wu s reign to the early Eastern Han Dynasty,salt management duty was transferred to the Dasinong(Minister of Finance),which later fell within the jurisdiction of the Taiwei(Defender-in-Chief)during the Eastern Han Dynasty.Local salt agencies,located in or near salt fields, focused on exclusive affairs ,which did not run counter to the duties of local government institutions.The rank and personnel staffing of local salt officials were similar to those of county-level officials.The factors to be considered in the selection of salt officials included familiarity with salt affairs,honesty,and moral integrity.Meanwhile,candidates must abide by the principle of avoidance ,which means that local salt officials could not hire someone locally.The duties of salt officials in the Han Dynasty were slightly different at different times.In the early Han Dynasty,salt officials were mainly responsible for collecting salt tax. From Emperor Wu s reign to the reign of Wang Mang,founder of the short-lived Xin Dynasty(9-25A.D.),their duties evolved to include enforcing state salt monopoly,preventing privatization of the salt industry,and overseeing salt preservation and storage. During the Eastern Han Dynasty,salt officials were responsible for central administration of salt in some regions,supervision of salt production by private entities,and imposition of taxes on private and commercial traders.In short,salt official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life of the Han Dynasty.Key words:the Han Dynasty(206B.C.-220A.D.);salt officials;institutions;selection;duty[责任编辑:孔永红]㊃6㊃。

海盐盐官

海盐盐官

海宁盐官观潮景区导游词游览路线:海宁潮——海神庙——盐官宰相府第风情街——陈阁老宅——城隍庙——王国维的故居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导游,今天我将带游客们去参观一下海宁盐官观潮景区。

盐官是浙江海宁的一个小镇,也许很多人只知道那里是钱塘江边观潮胜地。

但是大家所不知道的是,盐官的人文景观十分丰富,我敢这么说今天大家一定会大开眼界,深受教益。

2200多年前的西汉,吴王刘濞设司盐之官于此,以官名地,这就是千年古城“盐官”这个地名的历史由来。

由于这里是历代海宁州(县)治所在,自古商贾云集,人文荟萃,名胜古迹众多,有“一座古塔十所庙,五大城门四吊桥;七十二弄三大街,庭院寺阁九曲桥”之说。

首先我将带大家去观赏一下著名的海宁潮。

海宁潮,又称钱江潮,是世界一大自然奇观。

每当江潮来临,数米高的潮水涌入喇叭型的杭州湾,澎湃汹涌,势不可阻,形成一线横江的奇观;潮头过处,惊涛拍岸,令人心惊动魄,叹为观止。

海宁潮是在月亮、太阳的引力和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作用下形成的。

“早潮才落晚潮来,一月周流六十回”。

海宁潮一日两次,白天称潮,夜间称汐,中间间隔12小时,农历初一、十五子午潮,半月循环一周,潮头最高时达3.5米,潮差可达8-9米,尤以每月农历初一至初五,十五至二十为大,故一年有一百二十个观潮佳日,“海宁天天可观潮,月月有大潮”。

八堡“碰头潮”,双龙相扑,天崩地裂;盐官“一线潮”白练横江,涛山喷雪;老盐仓“回头潮”蛟龙脱锁,怒吼回首;而观赏半夜潮更是月影银涛,十万奇军。

一潮三看赏四景,令人荡气回肠。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是流传千年的传统观潮节。

每年此日,海内外数十万宾客云集观潮胜地海宁观潮。

观赏完壮观的海宁潮后,我们的要去的下一个景点是海神庙。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海神庙。

“海神”顾名思义是镇海之神。

盐官地处钱塘江出海口,有个海神庙在情理之中。

但使人不解的是海神的“庙”,却是一座规制宏丽的皇宫。

这是雍正皇帝亲自下旨并拨库银10万两建造的。

盐铁官营

盐铁官营

盐铁专卖制度专卖制度,即由国家对某项产品的生产、买卖进行垄断的制度,在中国古代,专卖往往被称为“禁榷”。

禁榷制度是中国古代经济立法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是国家控制工商业的最主要的法律工具。

利用这一法律制度,国家得以垄断一些日常工商用品的生产、销售,利用垄断价格获取高额利润。

其中盐、铁是中国古代专卖立法的最主要对象。

【出于我的认知,专卖物品,作为生活必需品,其中的高额林润自不必说,与此同时,倘若转手他人,不仅官家收益减少,经济分散,不利于中央集权。

而且在灾祸之时,怕是见机抬价,有伤国本。

】盐铁专卖制度的源起盐铁专卖制度是汉武帝时期推行的一项重要的经济制度。

不过据学术界有多种说法。

一种观点认为盐铁专卖这种制度始于西周末年,周厉王是推行这一制度的鼻祖。

当时为了抑制庶家经济的增长,从生产到流通领域全面垄断了盐、铁等山泽之利;另一种观点认为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推行的“官山海”,才是古代盐铁专卖制度的最初形式;也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真正意义上的盐铁专卖制度始于西汉汉武帝时期。

汉武帝时期的盐铁专卖制度【当时历史老师和我们说到盐铁制度,也提到其在汉武帝时期的作用,所以在这里就直接介绍当时的盐铁专卖制度】秦灭六国,为四海作统一之制,全然是为汉朝开路。

而汉承秦业,其官制法律亦袭用前朝。

而中国之体制与治国理念,基本于汉代定型,所谓“百代皆行秦政事”,汉亦是多有创获,汉武帝时候更是基本开创中国第一大封建帝国之盛况。

武帝好大喜功,后人褒贬不一,而对于其内政外交,皆赖帝国财政之倾力支援,其中之功,则首推理财家桑弘羊推行之盐铁政策,所谓盐铁政策主要就是把本来属于民间的盐铁业收归国有,由国家专营,同时兼有均输平准改革币制等经济措施,国库由此获利良多。

【优点之一可见,充盈国库,同时也保证了边防军饷内需】《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驰山泽之禁”,对山林川泽实行开放式的管理,“不与民争利”。

汉高祖刘邦之时,已将冶铁、采矿、煮盐等山泽之源下放给私人经营,听民自由开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卤城(盐官)简史卤城,三国古地名(今甘肃陇南市礼县盐官),中国地图地理几何中心位置,地处长江黄河流域的分水岭,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西汉水上,是一方有着古老文明的神奇土地。

在这里中原文化、巴蜀文化和西域文化水乳交融,秦文化、商文化、盐文化、马文化、乞巧文化、三国文化、红色文化、古道文化交相辉映,儒-释-道-伊斯兰-基督文明,三教九流和谐共处,这里就是陇右历史文化名城卤城--盐官。

这里曾是北线丝绸之路和南线茶马古道的交汇点之一,处于关陇古道和陇蜀古道连接部,闻名国内的盐官骡马交易市场就是这种文化遗存的体现和映证,回首历史,对于当下建设一带一路和西部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历史沿革周朝时期,周孝王“邑非子于秦”之前,秦人的发祥地在西垂(西犬丘)一带,史称“非子邑秦”,“居西犬丘”。

中经襄公,直至文公时秦都才由西垂迁到湃渭之会。

秦昭襄王时置此地设陇西郡西县。

秦朝时,为西县治所,西南部仍为氏羌人所居,尚未置郡县。

西汉时,为凉州刺史部陇西郡西县,西南部有益州刺史部武都郡、嘉陵道和陇西郡羌道,王莽时期改西县为西治。

东汉时,地属凉州刺史部汉阳郡西县,西南部有武都郡武县及羌道。

三国时,称之卤城,为魏蜀交战界地,双方互相争夺,各有怀属。

晋时,属秦州天水郡始昌县(晋改西县日始昌)。

仇池国(296一322)时期,全部地域属仇池国。

前赵(304一329)、后赵(31争一351)、前凉(314一376)、前秦(351一394)、后秦(384一417)时期,这几个地方割据政权或全部或部分,或较长时间或短暂地占据过本地域。

唐时,先属山南西道,后属陇右道秦州。

盐官城曾为党项马邑州州治所,隶于秦州都督府。

五代的岐、唐、晋、周时,属陇右道秦州天雄、雄武节度使所辖,西南部没于吐蕃。

五代汉时全地域没于吐蕃。

盐官属天水军辖治。

清朝雍正六年(1727)改属秦州。

中华民国时,民国2年(1913)袁世凯令各州府改道,改渭川道。

民国16年(1927)道废,县直属于省。

民国25年(1936)蒋介石令甘肃全省设七个行政专员公署,属第四区(天水)专署领辖。

1949年8月在解放军一野七军彭绍辉将军带领下,经盐官解放战役全城解放,在当地乡贤首领独五爷的带领下举城开门迎新,解放军初期的开明政策,任用社会贤达安抚战乱情绪,凝聚社会力量,稳定发展了建国初期的当地经济民生。

初隶武都专区,1955年10月划归天水专区,1985年7月又划归陇南地区。

地理要冲得陇望蜀,北接渭水,南通川蜀,地理上处于丝绸之路渭水线复线和茶马古道交汇处。

已有学者关注到“蜀道”不单指秦巴蜀道,还应包含自陇入川的“陇蜀道”。

“由上邽(今天水) 南下汉中入蜀,称‘陇蜀道’。

陇蜀道从上邽至汉中区间也有两条路可走。

其西道经陇南市礼县、略阳至汉中; 东道经麦积山、两当、凤县至汉中”。

显而易见,与四川广元、陕西汉中接壤的甘肃陇南地区则成为了“陇蜀道”自陇入川的必经地域。

“陇蜀道”在陇南境内是由走向不同的线路连接或组合形成的,如阴平道(由文县入川) 、覆津道(成县至武都) 、青泥河道(成县经徽县至略阳) 、祁山道(天水经陇南市礼县至成县或武都入川) 等。

“陇蜀道”不仅仅是一条交通线路,它还是一条承载着丰富、厚重历史文化信息的文化线路,“陇蜀道”沿线的栈道、石门、关隘、驿馆、摩崖石刻、古镇(古村落) 等都集聚着有待后人解码的文化底语。

由此可见,只有包含“陇蜀道”的“蜀道”之概念才是完整的。

一、秦汉时期: 祁山道卤城成为陕-甘-川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线路与支点卤城(今陇南市礼县盐官镇) 是陇南重镇,系西、礼两县的东大门,地处关陇古道和陇蜀通道的结合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自陇右秦州(今天水市) 经卤城、祁山至略阳或接覆津道至武都、文县再入川的“祁山道”可谓是将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四川与北方丝绸之路有效连接的便捷通道。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祁山道”及卤城对陕甘川三省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等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随着秦西垂陵园的发现与考古发掘,陇南市礼县(古称西垂) 已被确定为秦人发祥地,卤城则地处西垂腹地。

早秦时期,秦人之所以在此崛起,应该与卤城盛产井盐有着紧密的联系。

甘肃省仅有两口盐井(定西漳县的盐井和陇南陇南市礼县卤城的盐井) 。

在漫长的盐铁专营的历史时期,卤城成为了陇右、陇南,甚至陕甘川毗邻地区食盐的供应地。

以四川自贡为代表的区域是我国盐井最为集中的地区。

早秦时期,煮盐的器皿主要是陶鬲,但陶鬲本身容积小、导热性差等缺陷决定了井盐产量相当低,要解决这一难题,就需要一种新的生产工具替代陶鬲,铁器的出现提供了这种可能性。

早秦时期生产力发达的地区当属关中地区,而西垂因是秦人发祥地,先进生产力很快就会传至西垂,铁器也不例外。

据樊志民《早秦农业历史初探》中引述: 在秦襄公初入关中的活动地域“北起灵台,西至陇西,南至宝鸡,东及长武”秦国初期墓葬都曾出土过较多的铁器。

这说明“襄公始国”时关中地区已有铁器使用。

1994 年甘肃省文物局考古所对陇南市礼县大堡子山西垂陵园进行抢救性挖掘时发现,有生锈的铁剑等铁器。

目前,考古界普遍认为,西垂陵园(陇南市礼县大堡子山遗址) 埋葬的就是襄公夫妇。

这些都表明,在春秋初期,铁器已传入西垂地区。

秦穆公时期由于征服了羌戎并扩大了秦地,秦与周边诸侯国的往来进一步加强,这为西垂地区与巴蜀地区煮盐技术的交流提供了更加充实的现实条件。

《史记·秦本纪》载: 九年,司马错伐蜀,灭之。

说的是秦惠文王九年(公元前316 年) ,司马错伐蜀并灭之初设蜀郡。

秦襄公比秦惠文王要早400 多年,所以,四川的铁锅煮盐技术并不排除从西垂地区经祁山道传过去的可能性,因为陇南与四川一衣带水,地理位置相对较近,又有着相同的重要物资———井盐,而且,因受关中文明的直接影响,秦早期西垂地区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比川蜀地区要发达得多。

卤城盐井祠内矗立的重立《明嘉靖盐井碑记序》载: 其盐西南通徽成阶文陇南市礼县汉中,东道秦陇,凡舟车所至,人力所通,靡远弗济。

可见,卤城与汉中、川蜀地区有着紧密的经贸及文化往来,而这种往来主要是通过陆路连接线———祁山道,水路连接线———西汉水(流经陇南市礼县、西和、成县、略阳、汉中再进入四川) 来实现的。

近年,陇南市礼县罗坝乡崖湾村出土了秦国蜀郡中心武库的“成都”铭铜矛,1998 年陇南市礼县马河乡吴宋河村也曾出土了三国时期带有“蜀郡”铭的钺形铁铲。

这些出土文物都铁证般地表明: 陇南市礼县地处蜀陇要冲,确为“秦陇锁钥、巴蜀咽喉”,同时也印证了西垂地区与巴蜀地区存在着极为久远的历史文化渊源关系。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高大伦先生认为:在雅安汉源的大渡河边,茂县、汶川的岷江河畔都发现了来自北方的四五千年前的文化因素,这些文化因素甚至进入了成都平原,但这些遗址中的外来因素都来自西北的甘、青一带的文化。

由此说明,甘川经济文化交流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而这种经贸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则是必经卤城的祁山道。

相传汉高祖刘邦打天下时,驻兵于汉中。

萧何建议说,欲取天下者,须占据陇上的西垂故地,方可取关中,攻长安。

因为西垂故地为蜀陇要冲,进可以翻越陇山,直逼长安,退可以据守陇上或退回汉中入川,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基于这种考虑,刘邦派樊哙占领了古西垂,即当时的西县(卤城系其腹地) 。

然后择机派兵攻打陈仓,袭击项羽所封的雍王章邯。

可见,在秦晚期楚汉之争过程中,据有“扼陇蜀之要,控攻守要冲”的祁山道、卤城成为了汉高祖刘邦北上抗楚图强的理想线路及战略支点,地处西垂腹地的卤城物产丰饶、盛产粮食、尤为重要的是能提供人体及马匹必需的食盐,这在食盐资源极为短缺的秦汉时期成为了独特的战略物资,占据卤城,进可攻取秦州,冀望陈仓与长安,祁山道卤城的战略意义显而易见。

二、三国时期: 祁山道卤城成为蜀魏争夺交锋的前沿堡垒卤城位于天水故城顺西汉水西南15 公里处,由卤城西行6 公里便至祁山堡,由此可见,卤城与祁山近在咫尺,而西汉水则将卤城、祁山河谷地带连为一体,卤城当为祁山道之要冲,“据《三国志》卷25《杨阜传》记载,建安十七年(214 年) ,杨阜在冀城(今甘肃甘谷西) 抵抗马超失败后,先至历城(今甘肃西和县城北) ,后‘与(姜) 叙起兵于卤城’继续抵抗马超。

”《三国志》载: 十九年(214 年) ,赵衢,尹奉等谋讨(马) 超,姜叙起兵卤城以应之。

衢等谲说超,使出击叙,於后尽杀超妻子。

超奔汉中,还围祁山。

叙等急求救……渊到,诸县皆已降。

卤城沿祁山道进可取陇右天水,退可守汉中、巴蜀,独特的地理位置和食盐资源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

尤其值得重视的是,诸葛亮首次北伐路线图完全是出于现实考量而做出的选择,因为蜀欲出兵陇右,要么选择地势险要的关陇通道(陇山道和陈仓渭水道) ,要么选择路途相对遥远的陇蜀通道(祁山道) ,但“陇山道”(自天水经秦安或清水抵张川县,然后翻陇山至陕西陇县入关中,称之为“陇山道”) 和“陈仓渭水道”(东起陕西宝鸡,西至甘肃天水,全长200 多公里) 均掌握在魏军手中,供诸葛亮选择的交通线中仅有陇蜀通道(祁山道) 一条线。

蜀汉建兴六年(公元228 年) ,诸葛亮首次北伐选择的路线是从汉中出发,经阳平关、武都、祁山、至天水,道路虽远,但地势相对秦巴蜀道显得较为平坦,而且魏军防守力量也较为薄弱。

三月,从汉中出发的“蜀军在陇右占领了武都、祁山、西县、天水之后,便受阻于郭淮据守的上邽(今天水) 和游楚坚守的陇西郡”。

诸葛亮北伐六出祁山,曾两次占据卤城,当地还盛传着“卤水洗尘”的故事:“三国时期,诸葛亮亲率大军两次出师祁山,两次占据了卤城,两次发布了三个相同的命令。

第一个命令是挑选三百名精壮士兵,去盐井协同盐工煮盐,所产盐全部为蜀军补充军需。

第二个命令是蜀军轮换进驻卤城,稍作休整。

第三个命令为所有进驻卤城的蜀军将士都要用烧温的卤水洗头、洗脚或洗澡。

当时许多将士对这三个命令有些纳闷,不了解其意,后来很快明白了。

蜀军从蜀地远道而来,长途跋涉,非常艰辛,一路天气炎热,蚊蝇叮咬,有的士兵满身臭汗,有的脚底磨成了血泡,有的还不服水土,疲劳不堪。

卤水洗后有奇效,满身的臭汗、脚底的血泡、蚊蝇叮咬的痕印很快除去,蜀军体力得到迅速恢复。

同时将烧开的卤水晾冷后为伤员清洗伤口换药,伤口很快愈合。

卤水洗尘将过,蜀魏大战就开始了,蜀军将士们个个精神焕发,大家都称赞诸葛丞相卤水洗尘的命令真好真及时。

”从“卤水洗尘”的故事可知,卤城独特的井盐资源不仅能有效地补充了蜀军军需,而且疗治了蜀军将士的疾病,使得蜀军士气高涨,为战争取得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资治通鉴》载: 若趣祁山,熟麦千顷。

由此可见,卤城一带除盛产井盐和良马外,还盛产小麦,这就为远道而来的蜀军有效补充军粮提供了可能性。

祁山向东可图陇右天水,向西可退靠长道峡谷或陇南市礼县盆地,是用武的最佳战略要地,祁山也就自然地成为了诸葛亮实现据陇右窥关中宏图伟业的前沿堡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