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图技术规范及操作流程

合集下载

脑电图操作流程

脑电图操作流程

脑电图操作流程
1脑电图检查前应清洗头发,前一天停用镇静催眠药。

向患者解释脑电图检查是无痛苦的,应保持心情平静。

如何做好睁闭眼、过呼吸及闪光刺激等操作。

2电极位置安置应按国际10—20系统。

3每次描记前应先定标.
4放大器国际通用敏感性为7uv/mm或10uv/mm,时间常数为0。

3S,记录速度为30mm/S
5常规脑电图记录时间不应少于30分钟,睡眠监测至少应包括一个完整的睡眠周期,录像脑电图监测最好监测到与过去发作完全相同的一次发作.
6具体流程:选单级导联(A1,A2),待基线平稳一分钟后做3次睁闭眼试验,每次3S,间隔10S。

一分钟后做过度呼气试验3分钟,每分钟呼吸15-20次,儿童不能合作者可令其吹置于嘴前德羽毛或纸片。

过度换气后至少描记3分钟,如有异常应描记到异常消失。

闪光刺激:蒋闪光灯置于眼前20—30CM,患者闭目,用不同的频率刺激,每个频率刺激10S,间隔10S。

常用频率为1Hz 3Hz 9Hz 12 Hz 15 Hz 18 Hz 20 Hz 25 Hz 30 Hz 40 Hz 50 Hz
7描记结束后再做10S定标。

原创脑电图操作流程与规范

原创脑电图操作流程与规范

原创脑电图操作流程与规范引言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是一种测量脑电活动的无创性技术,广泛用于临床和科研领域。

脑电图记录了大脑神经元电活动的变化,通过分析脑电信号可以获得有关大脑功能和异常状态的信息。

为了保证脑电图记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进行脑电图操作时需要遵循一定的流程和规范。

本文将介绍原创脑电图操作的流程和规范。

1. 设备准备•确保脑电图设备完好,并经过校准和维护。

•进行设备检查,确保电极和连接线无损坏。

•准备所需的电极,通常为金属针状电极。

•准备电极帽或粘贴电极。

2. 皮肤准备•清洁被测者的头皮,移除头发上的油脂和污垢。

•使用酒精或清洁剂擦拭头皮,以去除残留的皮脂和其他污垢。

•确保头皮干燥,可以使用吹风机辅助干燥。

3. 电极放置•根据测量需求和国际10-20系统的标准,选择合适的电极放置位置。

•使用容易清洁和耐用的电极材料,通常为金属电极。

•将电极插入头皮,确保插入位置准确,并且电极稳固,避免因运动而脱落。

4. 脑电图记录•确保设备连接正确,并进行信号检测和滤波。

•设置合适的增益和滤波器参数,以便清晰地观察脑电图信号。

•记录基线脑电图,进行安静状态的观察。

•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刺激或任务,并记录相应的脑电图。

5. 数据处理与分析•对脑电图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去除噪声、伪迹和运动伪影等。

•将脑电图信号转换为频率域或时域特征,进行频谱分析或事件相关分析。

•分析脑电图数据,提取感兴趣的脑电波形和频段。

•根据实验设计和科学问题,进行统计分析和解释。

6. 结果呈现与报告•整理分析结果,以合适的形式进行呈现,如图表、曲线等。

•撰写报告,说明研究方法、结果和结论,以及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按照学术规范,列出参考文献,并注明数据来源和分析软件的版本。

7. 数据保存与保管•将原始的脑电图数据进行备份和保存,以备后续分析和验证。

•建立合适的数据管理系统,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访问性。

•根据法律法规和伦理要求,妥善保管脑电图数据,确保保密性和使用权的合规性。

脑电图操作规程

脑电图操作规程

脑电图操作规程一、脑电图室(一)脑电图室环境脑电图室应安静,光线柔和,温度适宜,避免使患者过热出汗或过冷寒战影响记录效果;脑电图室周围应避免存在功率较强的电源或电器设备,若无法避免,应安装金属网屏蔽室,且屏蔽室应良好接地。

(二)脑电图仪1.电源:我国使用的50Hz交流电可能干扰脑电图记录,电源系统应尽量远离脑电图前置放大器和患者,以避免干扰,必要时应使用电源隔离器;脑电图仪的电源应尽量不是用电源延长线,因为电缆虽绝缘,但可能仍有小的电容作用,可能干扰脑电图记录;在供电不稳定的环境中,应配置不间断电源,以保证意外断电时仪器和数据安全;2.电极:脑电图电极用于采集脑电信号,通常为银-氯化银电极,也有不锈钢、金、铂职称的无极性电极,颅内电极常用不锈钢或铂铱合金制成,需要在安放电极的情况下行MRI检查的情况下一般使用铂铱合金电极;电极种类分为:①柱状电极,安装方便快捷,用于短程普通脑电图记录,但容易脱落;②盘状电极,可用火棉胶固定在头皮,不易脱落,适用于睡眠记录、长程记录及不合作者的记录,但安装及拆除较费力;③针电极:多用于特殊部位如蝶骨电极记录,偶用于昏迷患者头皮记录,使用时应严格消毒头皮,并使用一次性针电极,使用时需注意前后方向平行排列针电极,否则可造成波幅不对称和波形畸变;④耳电极:用弹簧夹或胶布固定于耳垂的盘状电极或螺旋式电极。

3.电极盒:电极盒位于患者和脑电图仪之间,表面有插孔,数目因放大器通道数目而异。

电极盒有如下功能:①连接作用:将头皮上任何一个电极连接至任何一个放大器的输入1或输入2端口可形成不同导联方式;②放大功能:前置放大器位于电极盒内,放大后再进入脑电图仪,可保证不因患者与脑电图仪距离过远而造成信号衰减;带前置放大器的电极盒应尽可能靠近患者头部,电极线不宜过长,以减少干扰;国际脑电图协会技术用于委员会协议规定,脑电图仪放大器的输入端1相对输入端2为负相,使波形向上偏转,向下偏转的波形为正相;前置放大器的性能用共模抑制比表示:共模抑制比=异相信号放大倍数:同相信号放大倍数。

脑电图操作流程与规范

脑电图操作流程与规范

脑电图操作流程与规范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简称EEG)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医学检查。

通过监测患者大脑的电活动,医生可以评估大脑的功能状态,并帮助诊断和监测许多神经系统疾病。

本文将介绍脑电图的操作流程和规范,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1. 预备工作在进行脑电图检查之前,有几个预备工作需要完成。

1.1 通知患者在约定的时间和地点,通知患者和他们的家人或照顾者进行脑电图检查。

解释检查的目的和过程,并回答任何他们可能有的问题。

1.2 准备设备和材料确保所有必要的设备和材料在检查之前都处于工作状态。

这些设备包括EEG机器、电极帽、导联线和粘贴胶。

确保这些设备的清洁并随时可用。

1.3 准备患者确保患者的头发干净、干燥和无油,并没有使用任何化妆品或涂抹类似的物质。

告知患者,他们需要保持安静和舒适的状态。

1.4 安装电极帽将预先标记的电极帽正确安装在患者的头部上。

确保电极与头皮紧密接触,以获得准确的电活动信号。

2. 操作流程在进行脑电图检查时,请按照以下操作流程进行:2.1 设置仪器打开EEG机器并将其设置为合适的参数。

这些参数包括放大倍数、滤波器设置和采样速率等。

调整仪器以适应患者的年龄和需要。

2.2 增加校准信号在记录之前,添加一个校准信号,以确保记录到的信号质量良好。

校准信号通常是一个稳定的电压源,用于校准设备并检查电极的连接。

2.3 记录基线活动在正式记录开始之前,记录患者的基线脑电活动。

这是在患者放松状态下进行的记录,有助于确定脑电活动的正常范围。

基线记录通常持续2-5分钟。

2.4 记录患者状态根据病人的要求或医生的建议,记录患者在不同状态下的脑电活动。

这些状态可以是休息、睡眠、注意力集中或其他一些特定的刺激任务。

2.5 停止记录在完成记录后,停止EEG机器,并检查所记录的信号质量。

如果信号质量不佳,请根据需要重复记录。

3. 规范为了确保脑电图检查的一致性和准确性,请遵守以下规范:3.1 电极布局采用国际标准电极系统(例如10-20系统)布置电极。

脑电图室制度流程与操作规范

脑电图室制度流程与操作规范

脑电图室制度流程与操作规范脑电图室是一个临床诊断室,用于记录并分析脑电活动。

为了保证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建立一套规范的制度流程和操作规范。

下面将详细介绍脑电图室的制度流程和操作规范。

一、脑电图室制度流程1. 预约和接待患者预约脑电图检查后,应提前告知具体的预约时间和所需注意的事项,例如不要使用发胶、不要喝咖啡等等。

在患者到达前,工作人员应检查设备和相关设施的运行状况,确保准备充分。

2. 检查准备患者到达后,工作人员应详细介绍检查流程和相关注意事项,例如不要说话、尽量不要动等等。

对于重要的检查项目,如20-30分钟的除颤前脑电图,应事先证实是否符合检查要求,例如检查时间、检查人员等。

3. 检查操作在记录脑电图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帮助患者正确定位、调整荧光板和电极的位置。

当患者出现异常情况时,应立即进行紧急处理,如调整设备、加强监测等。

记录过程中,应详细记录并备份数据,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可靠性和私密性。

4. 检查结束检查结束后,工作人员应协助患者从设备上解除电极,提供洗头、洗脸等必要的帮助。

对于可能存在的异常情况或异常数据,应进行必要的统计和记录,并通知主管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员进行会诊。

此外,应将设备和场地清理干净,为下一个患者做好准备。

二、脑电图室操作规范1. 操作前的准备(1)设备调整:检查设备的操作准确性、稳定性和可靠性,并调整操作参数。

(2)防静电处理:在患者接触到设备和设备周围的环境时,会产生静电,影响脑电信号的传输,因此应采取防止静电的措施。

(3)荧光板和电极处理:荧光板应正常工作,记录荧光信号的质量应相同。

电极应安全、可靠、易于加装和拆卸,并应在头皮上接触良好。

(4)佩戴安全带:为防止患者在检查过程中滑落,需要佩戴安全带。

2. 操作中的注意事项(1)正确设定检查参数:应按照医生要求设置检查参数,避免人为因素对记录数据的影响。

(2)正确调整电极位置:应调整电极的位置,使其紧贴头皮,并确保不会滑动。

常规脑电图操纵流程

常规脑电图操纵流程

常规脑电图操纵流程
常规脑电图操作流程
1.打开电脑主机,并连接蓝牙装置。

2.连接导联电极(此处用的是16导联,电极的位置参照“导联图示”),后将放大盒和导联线接好。

3.打开电脑上的工作界面。

4.打开放大盒的开关,电脑显示器上工作界面左下角的圆点变蓝色,表示主机已接收到放大盒的信号,可以操作。

5.电脑操作:点击工作界面的“增加病历”,会弹出新病历的信息框,完善相关信息,后点击该界面的“视频脑电图”,进入脑电图的界面,附加视频。

6.点击下方的“监视”,通过脑电波检查导联是否都连接好。

7.点击“记录”。

让患者闭眼、放松、平静呼吸,一般记录10—15分钟。

8.点击下方的“停止”,然后打印结果。

打印结果分为全部打印和部分打印
全部打印:
将光标拉至记录开始的地方,然后点击“打印1”,出现预览图,填写下方的检查结果,再“打印”;也可以以光标为起点,打印其后的部分。

部分打印:
先关掉视频(点击“视频开关”,选择“关闭”),点击下方的“地
形图”,选中要打印的区域(一般为8格,一张纸的宽度),再点“地形图”,然后点击下方的“打印”,出现预览图,填写下方的检查结果,再点击左上方的“打印”。

9.整理患者及用物。

脑电图操作流程

脑电图操作流程

脑电图操作流程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简称EEG)是一种用于检测和记录大脑电活动的无创性医学检查方法。

它通过测量头皮上的电位差来反映脑部神经元的活动情况,广泛应用于神经科学研究和临床诊断。

本文将介绍脑电图操作的流程,包括准备工作、电极贴附、记录过程和数据分析。

一、准备工作在进行脑电图检查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以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 病历记录:医生需要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包括病史、用药史、过敏史等。

这些信息对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和诊断非常重要。

2. 患者配合:告知患者检查的目的和过程,并让其配合完成相关操作。

有些患者可能会感到不适或紧张,医生需要进行适当的安抚和指导。

3. 检查环境:确保检查室安静、光线适中,避免干扰信号的因素存在。

4. 设备准备:将脑电图设备调试至适当状态,确保电极贴附完好,并在检查前对其进行检查和校准。

二、电极贴附电极贴附是脑电图操作中的关键步骤,它直接影响到信号的质量和准确性。

下面是一般的电极贴附过程:1. 清洁皮肤:在电极贴附前,需要清洁患者头皮的皮肤,以确保贴附的电极与皮肤良好接触。

使用无酒精清洁剂轻轻擦拭头部,去除油脂和其他杂质。

2. 选取贴附位置:根据需要记录的脑电图信号的定位,选择适当的电极贴附位置。

通常,包括额叶、颞叶、顶叶和枕叶等区域。

3. 电极分布:将电极按照国际10-20系统或其他相关分布规则贴附至头部。

每个电极都需要贴附牢固且与皮肤接触良好,以减少电极导联阻抗。

4. 导联线连接:在贴附完所有电极后,将导联线与电极连接,确保连接良好且无松动。

三、记录过程脑电图记录过程是指实际进行脑电图信号采集的步骤。

以下是一般的记录过程:1. 基线记录:在实际信号采集前,进行基线记录,即记录患者静息状态下的脑电图信号。

这有助于后续数据的比较和分析。

2. 记录时间:按照需要,记录适当的时间长度。

记录时间的长短取决于特定的研究或临床目的。

脑电图技术规范及操作规程

脑电图技术规范及操作规程

脑电图技术规范及操作规程(2016年8月修订)一、对环境的要求1.脑电图仪应放置于屏蔽室内,防止外界交流电噪单干扰,保障脑电图描记的稳定,波形清楚。

2.室温要求保持温暖(不低于18℃),避免因寒冷引起的肌电干扰。

3.无关人员不要随意在室内特别是接近被检者行走,避免因此引起的磁场干扰。

二、准备工作1.向被检者交待清楚在检查前一天用肥皂水洗头。

2.要求被检查者检查前3天停服镇静剂、安眠药及抗癫痫药物。

3.被检者者检查当天应进食,不宜空腹。

4 .对初次接受检查者,事先应做好解释工作,消除紧张心理,更好地配合检查。

三、皮肤处理和电极安放1.如果放置电极部位的皮肤有污垢或毛发过多,应预先清洁皮肤或剃毛发。

2.应用导电膏涂擦放置电极的皮肤处,不能只是把导电膏涂在电极上。

避免用棉签或毛笔沾生理盐水或酒精等代替导电膏。

3.严格按照国际统一标准,准确安放常规8导联脑电图电极,特殊情况下的蝶骨电极按统一标准安放。

4.为评判有无其它干扰因素,应同步放置眼动电图和下颌肌电图电极。

常规脑电图操作流程1.打开电脑主机,并连接蓝牙装置。

2.连接导联电极,后将放大盒和导联线接好。

3.打开电脑上的工作界面。

4.打开放大盒的开关,电脑显示器上工作界面左下角的圆点变蓝色,表示主机已接收到放大盒的信号,可以操作。

5.电脑操作:点击工作界面的“增加病历”,会弹出新病历的信息框,完善相关信息,后点击该界面的“脑电图采集”,进入脑电图的界面,附加视频。

6.点击下方的“监视”,通过脑电波检查导联是否都连接好。

7.点击“记录”。

让患者闭眼、放松、平静呼吸,一般记录3--5分钟。

8.点击下方的“停止”,再输入报告,然后打印结果。

9.取下患者头部导联线及电极,并嘱患者带好个人物品。

10.疑诊为癫痫患者时需做过度换气和闪光刺激诱导有无异常波形出现;若多数导联均正常仅有一个或两个导联呈直线,应注意是否为该导联接触不良,应重新安放电极;若常规脑电图无法明确是否有异常波形时,应进行24小时脑电图监测,进一步明确脑电图改变与临床症状间的相关性。

脑电监测技术操作流程

脑电监测技术操作流程

脑电监测技术操作流程
1. 设置设备
1. 将脑电监测设备打开并连接至电源。

2. 将电极贴片与设备连接,并确保连接牢固。

3. 根据需要,调整设备的采集频率和信号增益。

2. 准备患者
1. 让患者坐或躺下,确保舒适与安全。

2. 检查患者的头部皮肤,确保没有伤口或感染。

3. 使用清洁剂或酒精棉球清洁患者头部皮肤,以确保良好的导电性。

4. 使用浸泡在适当的导电凝胶中的电极贴片,将其粘贴在患者头部的特定位置上。

3. 进行脑电图检测
1. 将导联线与电极贴片连接。

2. 确保所有连接稳固,并且电极与皮肤之间没有空隙。

3. 启动脑电图设备,并开始记录脑电信号。

4. 同时,记录相关的患者信息,如姓名、年龄和测试条件。

4. 结束检测
1. 检查记录的脑电图数据,确保数据的质量和完整性。

2. 关闭脑电图设备,并将设备断开电源。

3. 从患者头部轻轻地将电极贴片和导联线移除。

4. 清理和消毒使用过的贴片和设备,以备下次使用。

以上为脑电监测技术的操作流程。

在进行任何脑电监测之前,请确保已熟悉设备的操作和安全注意事项,并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和道德规范。

脑电图室制度流程及操作规范

脑电图室制度流程及操作规范

脑电图室制度流程及操作规范脑电图室工作制度一、脑电图室负责所有住院、门诊脑电图检查任务,必须坚守工作岗位,特殊情况随叫随到。

二、病员作脑电图,由医师填写申请单,危重病人优先安排。

三、病员作检查前,均需预约并详细交待注意事项,严格审核适应症、禁忌症,按指定日期、时间护送来查。

四、检查前应详细查阅申请单,核对病员姓名、了解病员准备情况及特殊要求。

五、门诊报告于检查后半小时发出。

住院病员报告发给本人或经治医生并有登记手续。

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交接班制度,各种检查记录应妥善管理.建立档案及借阅簿。

七、离开检查室前检查门窗、水电,切断仪器电源。

八、负责仪器的清洁,一级保养及有关仪器的技术档案、附件等保管,发现故障及时登记报告,请修理人员检修。

九、遵守纪律,坚守岗位,着装整齐,礼貌待患。

室内不会客,不吸烟,不闲谈,不以医谋私。

1脑电图室工作人员职责1、在科主任领导下进行日常工作。

二、热情接待病员,配合临床,详细询问病史,对病员进行仔细检查,正规操作,预防交叉感染,并认真及时报告,严防差错事故。

三、必须坚守岗位,不得擅离职守。

四、各种仪器由专人保管,严格操作规程,当真执行医疗装备管理制度,如遇妨碍时,应立即上报领导,查找原因,告诉有关部门修理。

五、做好本科室的工作总结及统计工作。

六、配合医护职员做好病员检查工作,严防病员呈现意外。

七、保持室内清洁卫生,负责本室内物品的请领、保管、使用。

仪器管理、使用、维修制度1、脑电图仪器属于精密珍贵仪器,必需求有专人保管,定期保养、调试。

2、建立脑电图机的仪器档案,出现故障应找专职人员维修并将维修情况予以记录,纳入档案,以备下次故障维修时参考。

脑电图室继续教育制度遵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制度2紧急意外抢救预案与流程一、紧急意外抢救预案为了提防患者进行检查过程中突发性疾病(心跳、呼吸骤停)能得到有用、标准、快速的抢救,特制订本预案。

1、检查室每位医护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抢救流程。

脑电图检查操作流程

脑电图检查操作流程

脑电图检查操作流程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 EEG)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查手段,用于记录和分析人脑的电活动。

它通过电极贴附在头皮上,测量头部各区域的电流变化,能够帮助医生判断脑部功能状态,诊断脑功能异常等。

本文将介绍脑电图检查的操作流程。

步骤一:准备工作在进行脑电图检查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1.确保患者的头部和发际线清洁,无油脂、污垢等物质。

2.患者应保持良好的休息状态,避免过度疲劳。

3.患者应移除头部上的金属物品,如发夹、耳环等。

4.患者应告知医生有关的病史和正在服用的药物,以便医生做出合理的判断。

步骤二:电极贴附1.将头部分为不同区域,通常是按照国际10-20系统进行分区。

2.每个分区上根据需要贴附电极。

一般情况下,使用盐水浸湿的棉花球与电极相连,然后将电极贴附在头皮上。

3.电极的贴附位置应与脑部区域对应,以确保准确记录电流变化。

4.确保电极紧密贴附在头皮上,并且不会因为患者的头部活动而松动。

5.在贴附完所有电极后,连接电极与记录仪器,以开始记录脑电图信号。

步骤三:记录脑电图信号1.在记录仪器上选择适当的参考电极并设置增益、滤波器等参数。

2.开始记录脑电图信号之前,确保仪器正常工作并监测到各个电极的信号。

3.记录过程中,患者应保持安静,可以闭上眼睛并放松。

4.根据需要,医生可能会要求患者进行一些特定的动作或进行某种刺激,以观察脑电图的反应。

5.记录的时间一般为约20分钟至1小时,具体时间根据需求而定。

步骤四:脑电图信号分析1.在记录脑电图信号后,医生会对记录的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

2.医生会观察脑电图信号的频率、幅度、形态等特征,并与正常的参考数据进行对比。

3.医生还会根据患者的病史和临床症状,分析脑电图信号是否存在异常,如癫痫发作、睡眠障碍等。

4.在分析过程中,医生可能需要与其他医学影像学检查结果相结合,以做出准确的诊断。

步骤五:撤销电极和清理工作1.撤销电极时,应谨慎操作,以避免损伤患者的头皮或发际线。

脑电图技术规范及操作规程

脑电图技术规范及操作规程

脑电图技术规范及操作规程(2016年8月修订)一、对环境的要求1.脑电图仪应放置于屏蔽室内,防止外界交流电噪单干扰,保障脑电图描记的稳定,波形清楚。

2.室温要求保持温暖(不低于18℃),避免因寒冷引起的肌电干扰。

3.无关人员不要随意在室内特别是接近被检者行走,避免因此引起的磁场干扰。

二、准备工作1.向被检者交待清楚在检查前一天用肥皂水洗头。

2.要求被检查者检查前3天停服镇静剂、安眠药及抗癫痫药物。

3.被检者者检查当天应进食,不宜空腹。

4 .对初次接受检查者,事先应做好解释工作,消除紧张心理,更好地配合检查。

三、皮肤处理和电极安放1.如果放置电极部位的皮肤有污垢或毛发过多,应预先清洁皮肤或剃毛发。

2.应用导电膏涂擦放置电极的皮肤处,不能只是把导电膏涂在电极上。

避免用棉签或毛笔沾生理盐水或酒精等代替导电膏。

3.严格按照国际统一标准,准确安放常规8导联脑电图电极,特殊情况下的蝶骨电极按统一标准安放。

4.为评判有无其它干扰因素,应同步放置眼动电图和下颌肌电图电极。

常规脑电图操作流程1.打开电脑主机,并连接蓝牙装置。

2.连接导联电极,后将放大盒和导联线接好。

3.打开电脑上的工作界面。

4.打开放大盒的开关,电脑显示器上工作界面左下角的圆点变蓝色,表示主机已接收到放大盒的信号,可以操作。

5.电脑操作:点击工作界面的“增加病历”,会弹出新病历的信息框,完善相关信息,后点击该界面的“脑电图采集”,进入脑电图的界面,附加视频。

6.点击下方的“监视”,通过脑电波检查导联是否都连接好。

7.点击“记录”。

让患者闭眼、放松、平静呼吸,一般记录3--5分钟。

8.点击下方的“停止”,再输入报告,然后打印结果。

9.取下患者头部导联线及电极,并嘱患者带好个人物品。

10.疑诊为癫痫患者时需做过度换气和闪光刺激诱导有无异常波形出现;若多数导联均正常仅有一个或两个导联呈直线,应注意是否为该导联接触不良,应重新安放电极;若常规脑电图无法明确是否有异常波形时,应进行24小时脑电图监测,进一步明确脑电图改变与临床症状间的相关性。

脑电图操作规范

脑电图操作规范

脑电图操作规范脑电活动为大脑生理功能的基础。

脑电图检查的应用范围不仅限于神经系统疾病,已广泛用于各科重危病人的监测,麻醉监测以及心理、行为的研究。

除常规脑电图检查外,还有脑电图长期监测,录像脑电图监测,睡眠监测及数字化计算机分析。

[适应证]1、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特别是发作性疾病。

2、癫痫手术治疗的术前定位。

3、围生期异常的新生儿监测。

4、脑外伤及大脑手术后监测。

5、重危病人监测。

6、睡眠障碍7、脑死亡的辅助检查[禁忌证]颅脑外伤及颅脑手术后头皮破裂伤或手术切口未愈合时。

1.设备(1)脑电图仪标准:选择符合国际脑电图和临床神经生理联盟(IFSECN)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脑电图国家标准并经国家计量局检测规程认可的脑电图仪。

目前使用16导程或以上脑电图仪进行常规记录。

有条件的实验室或出于特殊需要,可以应用更多导程记录。

(2)电源标准:交流电的接线应该滿足所在地系统标准要求,所有的交流电插座必须提供可靠的地线,以避免交流电干扰或触电的危险。

要接专用电源线,电源电压为220V。

应用交流电子稳压器时,需待电压稳定后方可打开脑电图仪的电源开关。

(3)辅助设备:应该包括一个能够产生节律性高强度闪光的刺激装置。

2.电极及其放置理想电极应具有导电良好、易于安置和固定、无创性、耐磨损、无明显信号衰减信号(0.5-70Hz)的特性。

(1)头皮电极:包括盘状电极、针电极和柱状电极。

盘状金属(银质)电极记录效果较好,推荐在临床工作中常规使用。

特殊需要时可使用一次性针电极,若用可供重复使用的电极,应确保严格消毒以避免交叉感染。

(2)特殊电极:包括蝶骨电极和鼻咽电极。

主要用于记录特殊脑区(如颞叶底部或内侧)的异常电活动,临床上常与头皮脑电图配合使用。

疑及颞叶内侧放电而头皮脑电图无异常发现时,可考虑加用蝶骨电极。

推荐使用针灸毫针作为常规脑电图蝶骨电极使用,长时间监测时应使用柔软的线型植入式蝶骨电极。

鼻咽电极目前已很少使用。

由于安置特殊电极具有微创性,需要由经过专门训练的医生或技术人员来完成。

神经病学脑电图技术操作规范

神经病学脑电图技术操作规范

神经病学脑电图技术操作规范脑电活动为大脑生理功能的基础。

脑电图检查的应用范围已不在局限于神经系统疾病,而是已广泛用于各科危重患者的监测,麻醉监测以及心理、行为的研究。

除常规脑电图检查外,还有脑电图长期监测,录像脑电图监测,睡眠监测及数字化计算机分析。

【适应证】1.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特别是发作性疾病。

2.癫痫手术治疗的术前定位。

3.围生期异常的新生儿监测。

4.脑外伤及大脑手术后监测。

5.危重患者监测。

6.睡眠障碍。

7.脑死亡的辅助检查。

【禁忌证】颅脑外伤及颅脑手术后头皮破裂伤或手术切口未愈合时。

【操作方法及程序】1.脑电图检查前清洗头发,前Id停用镇静催眠药。

检查前向患者解释,脑电图检查无痛苦;检查时应保持心悄平静;尽量保持身体各部位的静止不动;如何做好“睁闭眼”试验,过度换气及闪光刺激。

2.电极头皮电极以盘状电极效果最好。

针电极因其在头皮F的部位不准确,阻抗高,引起患者痛苦,国际上已不再应用。

在特殊情况下必须应用针电极时必须用一次性针电极以避免感染。

柱状电极因其不易固定已很少使用。

3.电极位置国际通用Ws2O系统19个记录电极及2个参考电极。

应用皮尺测量基线长度后按比例安置电极才能称之为10-20系统,否则只能称为近似IOS20系统。

测量时应用标志笔在头皮上点出电极位置、测量后用70%乙醇或两酮充分去脂后用导电胶将盘状电极一一粘于正确位置上。

长期监测脑电图除用导电胶外,加用火胶固定电极、电极安放完毕测头皮电极间阻抗,应<5kf1.,而且各电极阻抗应基本匹配。

特殊电极:必要时可以加特殊电极,如蝶骨电极用于癫病或疑为癫痫的患者,硬膜外电极及深部植人电极用于癫痫患者手术前或手术中定位。

4.导联每一个放大器有两个输入端、有两种基本导联。

5.放大器有4项主要功能。

(1)敏感性:输入电压和波幅之比,单位为fiV/mm。

国际通用敏感性力10ptV∕mm或7pV∕mm0(2)时间常数:输入电压通过放大器后衰减63%所需的时间。

数字化脑电图机操作流程

数字化脑电图机操作流程

数字化脑电图机操作流程
1.检查脑电图检查所需物品,如电极、酒精棉球、导电膏、电极帽等。

2.接通电源,打开隔离净化电源装置,并检查设备是否正常运行。

3.询问患者基本信息及简要病史,并登记。

4.按照国际10-20系统安装电极,需要时安装其他生理信号检测导联。

5.打开EEG应用程序,进行校准和电极阻抗检测。

6.输入患者基本信息,开始脑电图检测并记录。

7.对患者进行睁闭眼、过度换气、闪光刺激及睡眠等活化检测。

8.切换不同导联方式进行脑电图检查。

9.描记结束后拆卸电极。

10.回放脑电图,测量分析脑波,并形成检查结果。

11.核对病人姓名,发放检查结果。

脑电图操作简明流程

脑电图操作简明流程

常规脑电图操作流程
1、打开主机、打印机电源
2、按需要安放、连接电极
3、在桌面上双击打开软件,双击新建病人信息,单击
进入采集界面
4、波形稳定正常后点击开始记录波形,在采集界面可以进行导联选择、
定标测试、闪光刺激、阻抗测试、记录和监视的切换、参考电极的切换,可以在长时事件和瞬时事件里选择深呼吸、睁闭眼等诱发试验等
5、记录完成后关闭采集界面,双击,选中需要回放的数据,点击回
放或双击数据进行回放
6、在回放界面可以进行波形选取后做脑电地形图、波形编辑、尺子测量、导联
选择、事件查找和打印等功能
动态脑电图操作流程
1、安装电池、按需求安放电极
2、打开电源,进入阻抗测试观测电极间的阻抗,进入波形预览界面进行波形预
览或将放大器和电脑连接后用脑电分析软件进行动态预览
3、确认电极安放完好,波形正常后在动态记录盒上选中动态记录
4、动态记录结束后关闭电源,取出MMC卡,放入读卡器
5、将读卡器插入电脑的USB插槽,进入软件新建病人信息,点击,按
路径找到可以动磁盘里的动态数据进行动态转换,结束后按常规脑电数据的流程进行回放
注:本流程为简明操作流程,具体操作请参照随机操作说明
4006964936 4006994936。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电图技术规范及操作流程
引言
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简称EEG)技术是一种非侵入性的生理信号检测方法,可以记录到人类大脑皮层的电活动。

在医学领域,脑电图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诊断和研究,为医生提供了大量有关神经系统功能的信息。

本文将介绍脑电图技术的规范要求以及操作流程,以确保脑电图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规范要求
电极安装
电极的位置和数量对脑电图检测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电极的安装规范要求:
1.根据国际10-20系统,标记头皮上的脑电图电极位置;
2.使用导电胶减少电极和头皮之间的电阻,并确保电极与头皮表面接触
良好;
3.避免电极之间和电极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干扰,例如,电极导线不应交
叉或接触其他金属物体。

信号采集
信号采集是脑电图检测的关键步骤。

以下是信号采集的规范要求:
1.使用低噪声的放大器采集脑电信号,以确保信号的高质量;
2.设定适当的采样率,以避免信号失真;
3.避免电源干扰和其他外部干扰,例如,将设备远离电磁场干扰源,如
手机、电视等;
4.记录环境因素,如照明、温度和湿度等,以帮助进一步分析和解释脑
电图结果。

数据处理
脑电图信号的处理非常重要,可以提高信号的清晰度和可读性。

以下是数据处理的规范要求:
1.使用滤波器处理原始信号,以去除电源频率干扰和运动伪迹。

常用的
滤波器包括低通、高通和陷波滤波器;
2.检查和修复可能的伪象或人为失真,例如,检查是否有电极脱落、导
线断裂等;
3.分段脑电图信号,以便后续的时间和频域分析。

分析和解释
脑电图信号的分析和解释是帮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监测疾病进展的重要步骤。

以下是分析和解释的规范要求:
1.使用专业软件对脑电图信号进行时间域和频域分析,以获得有关脑电
活动的详细信息;
2.根据患者的临床状况和相关病史,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
解释;
3.记录脑电图分析结果,并与其他医学记录进行对照。

操作流程
以下是脑电图检测的一般操作流程:
1.准备工作:清洁电极、确认设备正常工作;
2.安装电极:根据10-20系统将电极放置在头皮上,并使用导电胶固
定;
3.信号采集:将放大器和电极连接,并确保信号采集设备工作正常;
4.信号记录:开始记录脑电图信号,记录时间应根据需要设定,通常建
议至少记录20分钟以上;
5.数据处理:使用合适的软件对原始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和分段;
6.分析和解释:使用合适的脑电图分析软件对信号进行频域和时间域分
析,并与患者的临床信息结合进行解释;
7.结果记录:将分析结果记录并归档,便于后续参考和比对。

结论
脑电图技术的规范要求和操作流程对于获得准确和可靠的脑电图结果至关重要。

遵循规范要求和操作流程,可以帮助医生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

同时,合理的数据处理和信号分析也能提供更多关于神经系统功能的信息,推动脑电图技术在医学研究和临床应用中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