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
煤质分析基础知识和一般规定
![煤质分析基础知识和一般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91443c1ac281e53a5802ff18.png)
1.
煤的相对密度(比重)
影响煤比重的因素:
1. 煤的种类(成因因素);
2. 岩相组成;
3. 煤化度; 4. 矿物质种类和含量; 5. 水分及风化。
2. 色
煤的颜
一般为黑色、褐色和灰色。煤的颜色和 煤的性质有关,随煤的变质程度加深而变化。 褐煤呈褐色,主要是由于褐煤中含有腐植酸; 烟煤呈黑色;无烟煤呈钢灰色。如果用显微镜 对煤薄片进行观察,可以看出煤的颜色从长焰 煤到焦煤是有规律地变化,但其也受变质程度 和矿物质的不同的影响,如变质深的褐煤呈深 褐色到黑色。
单位
%
测定值
小数后一位
报告值
小数后一位
%
小数后二位
小数后一位
四、结果表述——报出结果
项目
结渣性 工业分析 元素分析 全硫 各种形态硫 碳酸盐二氧化碳 褐煤的苯萃取物产率 灰中硅,铝,钛,钙,镁,钾,钠,硫,磷 矿物质 真相对密度 视相对密度
单位
% % % % % % % % % 无 无
测定值 报告值
小数后 二位
小数后 二位
四、结果表述——报出结果
项目
汞 氯、灰中锰、磷 灰熔融性特征温度
奥阿膨胀度特征温度 胶质层指数(x、y) 坩埚膨胀序数 发热量
单位
g/g % ℃
℃ mm 无 MJ/kg J/g
测定值
小数后三位
报告值
小数后三位
十位
个位 0.5
1/ 2
十位
个位 0.5
1/ 2
小数后三位 个位
奥阿收缩度 粘结指数 磨损指数 罗加指数 年轻煤的透光率
%1)
%1) 无 mg/kg %1) % 小数后一位 个位
四、结果表述——报出结果
最新煤质分析基础知识和一般规定
![最新煤质分析基础知识和一般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0cf9c06e76c66137ee06196e.png)
第二讲 煤的化学性质
煤的风化、氧化、热分解、 加氢液化、溶剂提取等
1. 煤的热分解
煤在热分解时能形成不同数量和不 同组成的产物,即胶质状态、粘结、成焦 等,由于煤的结构复杂,极不稳定,在热 分解过程中的分解方式和产品性质受外界 影响,主要愈煤化程度、煤炭组分、加热 方式有关。
1. 煤的热分解
煤的热分解根据加热温度有以下阶段:
(主要含H2),半焦变为高温焦炭,称为半焦转焦 炭阶段。
1. 煤的热分解
煤的热加工分类:
1. 低温干馏(最终温度为500~550℃)主要
产物为初生焦油,制取发动机燃料气和其它 化学产品;
2. 中温干馏(6000~800℃)主要产物为煤气;
3. 高温干馏(950 ~1050℃)主要目的产物为冶
金焦炭。
煤质分析基础知识和一般 规定
一. 煤的物理化学特性
煤是由古代植物残骸经地质作用变化而成的 可燃性生物岩, 其组成和结构非常复杂且极 不均一。由于煤是一种包括有许多有机和无 机物的复杂混合物,所以其物理和化学性质 也极其复杂。
了解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能使人们进一步 认识煤、改造煤、合理利用煤。
第一讲 煤的物理性质
煤的真相对密度随煤化度而变化,以镜质组密度 为例,在煤化度较低时,镜质组密度随煤化度的提高 而减少;但当碳含量约达87%时,镜质组出现最小 值,以后随煤化度的增加而迅速增加。
1. 煤的相对密度(比重)
煤的视相对密度(视比重):20℃时,煤的质量与
同温度同体积(包括煤的所有孔隙)水的质量之比。它 是计算煤的储量、煤仓设计和运输量、粉碎、燃烧等过 程的指标。
3. 煤的光泽
煤的光泽 是指煤表面的反射能力,通常为全暗
的、半暗的、半亮的、全亮和很亮等。
煤化学第六章煤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
![煤化学第六章煤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3da98b6b650e52ea5418985b.png)
第六章煤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煤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又是冶金和化工等行业的重要原材料。
煤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是确定煤炭加工利用途径的重要依据。
煤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煤的密度,煤的硬度,煤的热性质,煤的电磁性质,煤的光学性质等;煤的物理化学性质主要指煤的润湿性、润湿热和孔隙率等。
煤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与下面几个主要因素有关:①煤的成因因素,即原始物料及其堆积条件;②煤化程度或变质程度;③灰分(数量、性质与分布)、水分和风化程度等。
一般来说,煤的成因因素与煤化程度是独立起作用的因素。
但是变质程度愈深,用显微镜所观察到的各种成因上的区别则变得愈小,并且这些区别对于物理与物化性质的影响也愈小。
因此,在煤化作用的低级阶段,成因因素对煤的物理和物化性质的影响起主要作用;在煤化作用的中级阶段,变质作用成为主要因素;而在煤化作用的高级阶段,成因上的区别变得很小,变质作用成为唯一决定煤的物理及物化性质的因素。
研究煤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首先是生产实践的需要,因为它们与煤的各种用途有密切的关系,了解煤的物理与物化性质对煤的开采、破碎、分选、型煤制造、热加工等工艺也有很大的实际意义,同时也是煤化学理论的需要,因为这些性质与煤的成因、组成和结构有内在的联系,可以提供重要的信息。
第一节煤的密度煤的密度因研究目的和用途不同,可分为真相对密度、视相对密度和散密度。
一、煤的真相对密度(一)真相对密度的基本概念在20 ℃时,单位体积(不包括煤中所有孔隙)煤的质量与同体积水的质量之比,叫做煤的真相对密度,用TRD表示。
真相对密度是煤的主要物理性质之一,在研究煤的分子结构、确定煤化程度、制定煤的分选密度时,都会用到煤的真相对密度。
用不同物质(例如氮、甲醇、水、正己烧和苯等)作为置换物质测定煤的密度时所得的结果是不同的。
通常以氮作为置换物所测得的结果叫煤的真相对密度。
因为煤中的最小气孔的直径约为O.5~1 nm,而氮分子直径为0.178 nm,因此氮能完全进入煤的孔隙内。
煤的性质分成哪几类,煤的各类性质包括哪些内容?
![煤的性质分成哪几类,煤的各类性质包括哪些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ed669c6b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c7.png)
煤的性质分成哪几类,煤的各类性质包括哪
些内容?
答:煤的性质通常指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工艺性质。
煤的性质与成煤植物、聚积环境和煤化程度等有关。
煤的性质直接影响煤的储存、运输和加工利用。
因此,研究煤的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1)煤的物理性质。
包括煤的光泽、颜色、煤的密度、煤的表面性质(润湿性、比表面积和孔隙度等)、煤的光学性质(折射率、反射率)以及煤的电学和磁学性质。
煤的热性质包括煤的比热容、煤的热导率和煤的热稳定性。
煤的机械性质包括硬度、脆度和煤的可磨性。
(2)煤的化学性质。
是指煤与各种化学试剂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不同化学反应的性质,包括氧化、加氢、卤化、水解和烷基化以及煤与CO2的反应性等。
(3)煤的工艺性质。
指煤在一定加工条件下或转化过程中所呈现的特性,如煤的塑性、煤的可选性、煤的黏结性、煤的结焦性、煤的发热量、煤灰熔融性和煤的结渣性等。
煤工业分析原理
![煤工业分析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6426e287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8b.png)
煤工业分析原理
煤工业分析原理主要涉及煤炭的化学成分分析和物理性质分析。
一、化学成分分析
煤炭是一种复杂的碳质燃料,其化学成分影响其燃烧性能和利用价值。
常见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有以下几种:
1. 高温氧化法:将煤样在高温下与浓氢氧化钠或浓硫酸反应,使有机质完全氧化为无机酸,然后通过酸碱滴定或仪器分析,确定煤中的碳、氢、氧含量。
2. 气化法:将煤样在高温下与空气或氧气气化,生成煤气,经过分析仪器测定,确定煤中元素的含量。
3. 光谱法:利用光谱学分析技术,通过煤样的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或荧光光谱等,判断煤中含氧官能团、含硫官能团、含氮官能团、芳香环等的存在和含量。
4. 矿物学分析:煤炭中的无机物主要存在于有机质的孔隙中,通过显微镜观察和化学试剂法分析,可以确定煤中的无机物组分。
二、物理性质分析
煤炭的物理性质可以反映出其结构特征和燃烧性能。
常见的物理性质分析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吸附法:利用氮气吸附测定煤的孔隙结构和比表面积,表征煤的孔隙分布情况和孔隙容积。
2. 密度测定法:通过测定煤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出煤的密度,可用于判断煤的块度和结构紧密度。
3. 硬度测定法:通过测定煤的硬度,如切割硬度、抗压强度等,评价煤的物理强度和抗磨性能。
4. 粒度分析法:利用特定粒度的筛网或仪器分析,测定煤的颗粒大小和粒度分布,对煤的粉化性能和适用性进行评价。
综上所述,煤工业分析原理涵盖了化学成分分析和物理性质分析两个方面,可以全面了解煤炭的组成和性能特点,为煤炭的选矿、燃烧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煤的物理性质及化学组成分析
![煤的物理性质及化学组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57049ba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f8.png)
煤的物理性质及化学组成分析煤是一种重要的化石燃料,广泛应用于能源、化工等领域。
了解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组成分析对于研究煤的利用价值、燃烧特性以及环境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一、煤的物理性质煤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外观、密度、热值、挥发分、灰分等指标。
首先,煤的外观可以分为煤块、煤粉、煤炭等形态,不同形态的煤在燃烧过程中的特性也有所不同。
其次,煤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煤的质量,密度的高低与煤的组织结构、矿物质含量等因素有关。
再次,煤的热值是指单位质量煤所释放的热量,煤的热值与其碳含量、氢含量等有关。
此外,煤的挥发分是指在一定温度下,煤中可挥发的成分,挥发分的含量与煤的燃烧性能密切相关。
最后,煤的灰分是指在煤的燃烧过程中,残留下来的无机物质,灰分的含量与煤的燃烧效率、环境污染等有关。
二、煤的化学组成分析煤的化学组成分析主要包括元素组成、有机质组成等指标。
首先,煤的元素组成是指煤中各种元素的含量,其中碳、氢、氧、氮、硫等元素是煤中主要的组成成分。
其次,煤的有机质组成是指煤中有机物质的种类和含量,有机质主要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
煤的有机质组成对于煤的燃烧特性、煤的利用价值等具有重要影响。
三、煤的利用价值与环境影响煤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具有广泛的利用价值。
煤可以用于发电、冶金、化工等行业,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能源支持。
然而,煤的利用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煤的燃烧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
此外,煤矿开采和煤炭运输等过程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因此,研究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组成分析,既有助于提高煤的利用效率,又有助于减少煤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总结起来,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组成分析对于研究煤的利用价值、燃烧特性以及环境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了解煤的外观、密度、热值、挥发分、灰分等物理性质,可以更好地评估煤的质量和燃烧特性。
同时,煤的化学组成分析可以揭示煤中各种元素和有机质的含量,为研究煤的利用价值提供依据。
煤炭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煤炭的物理和化学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21c4ec1cb7360b4c2e3f6431.png)
煤炭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一、煤的物理性质是煤的一定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的外部表现。
它是由成煤的原始物质及其聚积条件、转化过程、煤化程度和风、氧化程度等因素所决定。
包括颜色、光泽、粉色、比重和容重、硬度、脆度、断口及导电性等。
其中,除了比重和导电性需要在实验室测定外,其他根据肉眼观察就可以确定。
煤的物理性质可以作为初步评价煤质的依据,并用以研究煤的成因、变质机理和解决煤层对比等地质问题。
1.颜色——是指新鲜煤表面的自然色彩,是煤对不同波长的光波吸收的结果。
呈褐色—黑色,一般随煤化程度的提高而逐渐加深。
2.光泽——是指煤的表面在普通光下的反光能力。
一般呈沥青、玻璃和金刚光泽。
煤化程度越高,光泽越强;矿物质含量越多,光泽越暗;风、氧化程度越深,光泽越暗,直到完全消失。
3.粉色——指将煤研成粉末的颜色或煤在抹上釉的瓷板上刻划时留下的痕迹,所以又称为条痕色。
呈浅棕色—黑色。
一般是煤化程度越高,粉色越深。
4.比重和容重——煤的比重又称煤的密度,它是不包括孔隙在内的一定体积的煤的重量与同温度、同体积的水的重量之比。
煤的容重又称煤的体重或假比重,它是包括孔隙在内的一定体积的煤的重量与同温度、同体积的水的重量之比。
煤的容重是计算煤层储量的重要指标。
褐煤的容重一般为1.05~1.2,烟煤为1.2~1.4,无烟煤变化范围较大,可由1.35~1.8。
煤岩组成、煤化程度、煤中矿物质的成分和含量是影响比重和容重的主要因素。
在矿物质含量相同的情况下,煤的比重随煤化程度的加深而增大。
5.硬度——是指煤抵抗外来机械作用的能力。
根据外来机械力作用方式的不同,可进一步将煤的硬度分为刻划硬度、压痕硬度和抗磨硬度三类。
煤的硬度与煤化程度有关,褐煤和焦煤的硬度最小,约2~2.5;无烟煤的硬度最大,接近4。
6.脆度——是煤受外力作用而破碎的程度。
成煤的原始物质、煤岩成分、煤化程度等都对煤的脆度有影响。
在不同变质程度的煤中,长焰煤和气煤的脆度较小,肥煤、焦煤和瘦煤的脆度最大,无烟煤的脆度最小。
煤炭的物化分析和特性研究
![煤炭的物化分析和特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e31ebf3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7a.png)
煤炭的物化分析和特性研究煤炭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自古以来就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和生活领域。
随着人类的发展,煤炭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因此煤炭的物化分析和特性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煤炭的物化分析煤炭的物理性质包括密度、硬度、颜色等,而化学性质则包括元素含量、灰分含量、挥发分含量等。
物化分析是通过实验方法,对煤炭样品进行测试和分析,以确定其物理和化学特性。
1.密度:煤炭的密度是指其单位体积的质量。
煤炭的密度通常比岩石要低,其中轻质煤的密度只有0.5左右,而重质煤的密度可高达2.5以上。
不同类型的煤炭具有不同的密度,黑色煤的密度普遍高于褐色煤。
2.硬度:煤炭的硬度指其在抵抗刮擦和磨损方面的能力。
硬度测试可通过煤炭样品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来测定。
煤炭的硬度与热值有一定的关系,一般来说,硬煤的热值高于软煤。
3.颜色:煤炭的颜色通常被用来描述其类型。
褐煤、红煤和褐黑煤通常被称为褐色煤,它们的颜色都比较浅。
黑色煤的颜色较深,其中的质量等级由高到低分别是无烟煤、气体煤和蒸煤。
4.元素含量:煤炭中含有多种元素,包括碳、氢、氧、硫和氮等。
元素含量对煤炭的热值和性质都有影响,例如,硫含量高的煤炭易产生硫酸盐,从而对环境造成影响。
5.灰分含量:灰分是煤炭燃烧后残留物的总称,通常包括铁、铝、钙、钠、钾等元素的氧化物、未燃尽的煤炭碳粒和其它杂质。
灰分的含量对煤炭的热值和燃烧性质都有影响,灰分含量高的煤炭一般不适合用于工业和发电领域。
6.挥发分含量:挥发分是指在煤炭加热过程中能够挥发出来的部分,通常包括水和一些硫、氧化物、硝酸盐等。
挥发分含量对煤炭的燃烧性能和热值等也有影响。
二、煤炭的特性研究1.煤炭结构:煤炭是一种自然的有机物,在地质历史长时间的演化过程中,经过生物作用、物理和化学作用等过程形成。
因此,煤炭结构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其形成机制和历史演化过程。
煤炭结构通常由车板炭、纤维炭和胶炭等不同的组成部分构成。
2.煤炭功能分析:煤炭在工业和生产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作为能源、化工原料、建材、肥料等。
选煤基础必学知识点
![选煤基础必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2313e5b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d1.png)
选煤基础必学知识点
1. 煤的形成与组成:煤是由植物残体在地下长期作用下形成的一种含碳、含氢、含氧、含少量氮、硫的有机燃料。
煤的主要组成元素是碳、氢、氧和硫。
2. 煤的分类:根据煤的成熟程度和煤中挥发分的含量,煤可分为无烟煤、烟煤、褐煤和泥炭等不同类型。
3. 煤的物理性质:包括密度、容重、孔隙度、抗压强度、抗拉强度、
抗冻性等。
4. 煤的化学性质:煤可以在高温下发生各种化学反应,例如燃烧、气化、液化和干馏等。
煤中的化学性质主要包括碳含量、挥发分含量、
固定碳含量、灰分含量等。
5. 煤的燃烧特性:煤在燃烧过程中释放出热能,并产生一系列燃烧产物,如烟气、灰渣和烟尘等。
煤的燃烧性质包括燃点、可燃性和热值等。
6. 煤的加工和利用技术:包括煤的洗选、煤的破碎、煤的干馏、煤的
气化、煤的液化等技术,以及煤的燃烧和发电技术。
7. 煤的矿产资源与开发利用:煤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化石能源之一,对
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煤的开采、加工和利用
对于实现煤炭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非常重要。
8. 煤矿安全:煤矿是煤的开采和生产基地,煤矿安全对于保障矿工生
命财产安全、保持煤炭生产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煤矿安全知识包括煤矿通风、防灭火、安全设备、事故预防和应急措施等。
煤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
![煤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c509ccfef12d2af90342e6ed.png)
腐植煤的真密度总比腐泥煤大。纯腐植煤的真密度在1.25以 上,而纯腐泥煤(苏联哈哈列依腐泥煤)的真密度为1.0。
( 2)煤化程度的影响
随煤化程度的加深而提高。煤化度不深时,真密度增加较慢。 接近无烟煤时,真密度增加很快。各类型的煤的真密度范围 大致如下:泥炭为0.72;褐煤为0.8~1.35;烟煤为1.25-1.50;无 烟煤为1.36-1.80。
公式如下:TRD=
md
m2 md m1
TRD
20 20
—干燥煤的真相对密度,单位为g/cm3;
md—干燥煤样质量,单位为克(g);
m2—密度瓶加浸润剂和水的质量,单位为克(g);
m1—密度瓶加煤样、侵润剂和水的质量,单位为克(g)。
4
干基煤样重量按下式计算
md=m× 100 Mad 100 式中 m—空气干燥基煤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Mad—空气干燥基煤样水分(按GB/T 212 规定测定) 的质量分数,%。
(1 )真密度的概念:真密度是指在 20 ℃ 时, 单位 体积(不包括煤中所有孔隙) 煤的质量与同体积水的 质量之比, 用 TRD 表示,单位为g/cm3。
3
(2) 真密度的测定:现行的国家标准是GB/212--
2008 密度瓶法,该法以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为浸润剂,以 水做置换介质,使煤样在密度瓶中润湿沉降并排除吸 附的气体,即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测出与煤样同体积 的纯水重量并计算出煤的真相对密度。
第四章 煤的一般性质
第二节 煤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
1
主要内容
一、煤的密度
二、煤的空间结构和表面性质
三、煤的机械性质
四、煤的热性质
五、煤的电性质与磁性质
煤化学第六章煤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
![煤化学第六章煤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f618e511af45b307e87197a4.png)
第六章煤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煤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又是冶金和化工等行业的重要原材料。
煤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是确定煤炭加工利用途径的重要依据。
煤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煤的密度,煤的硬度,煤的热性质,煤的电磁性质,煤的光学性质等;煤的物理化学性质主要指煤的润湿性、润湿热和孔隙率等。
煤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与下面几个主要因素有关:①煤的成因因素,即原始物料及其堆积条件;②煤化程度或变质程度;③灰分(数量、性质与分布)、水分和风化程度等。
一般来说,煤的成因因素与煤化程度是独立起作用的因素。
但是变质程度愈深,用显微镜所观察到的各种成因上的区别则变得愈小,并且这些区别对于物理与物化性质的影响也愈小。
因此,在煤化作用的低级阶段,成因因素对煤的物理和物化性质的影响起主要作用;在煤化作用的中级阶段,变质作用成为主要因素;而在煤化作用的高级阶段,成因上的区别变得很小,变质作用成为唯一决定煤的物理及物化性质的因素。
研究煤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首先是生产实践的需要,因为它们与煤的各种用途有密切的关系,了解煤的物理与物化性质对煤的开采、破碎、分选、型煤制造、热加工等工艺也有很大的实际意义,同时也是煤化学理论的需要,因为这些性质与煤的成因、组成和结构有内在的联系,可以提供重要的信息。
第一节煤的密度煤的密度因研究目的和用途不同,可分为真相对密度、视相对密度和散密度。
一、煤的真相对密度(一)真相对密度的基本概念在20 ℃时,单位体积(不包括煤中所有孔隙)煤的质量与同体积水的质量之比,叫做煤的真相对密度,用TRD表示。
真相对密度是煤的主要物理性质之一,在研究煤的分子结构、确定煤化程度、制定煤的分选密度时,都会用到煤的真相对密度。
用不同物质(例如氮、甲醇、水、正己烧和苯等)作为置换物质测定煤的密度时所得的结果是不同的。
通常以氮作为置换物所测得的结果叫煤的真相对密度。
因为煤中的最小气孔的直径约为O.5~1 nm,而氮分子直径为0.178 nm,因此氮能完全进入煤的孔隙内。
煤化学-复习要点汇总知识讲解
![煤化学-复习要点汇总知识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0275a0cded630b1c58eeb57a.png)
绪论煤化学的概念:煤化学是研究煤的生成、组成、结构、性质、分类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煤的主要用途:燃烧、炼焦、气化、低温干馏、加氢液化以及其他深加工产品等。
煤炭的产量逐年增加的原因:钢材、水泥、焦炭、电力、电解铝。
CCT(洁净煤技术)是指在煤炭开采、加工、转化、利用的过程中减少污染和提高效率的新技术的总称。
主要包括①煤炭开采②煤炭加工③煤炭燃烧④煤炭转化⑤ 污染物排放控制与废弃物处理第一章煤的生成煤的定义:煤是植物遗体经过生物化学作用,又经过物理化学的作用而转变成的沉积有机矿产。
我国的主要聚煤期:新生代中生代古生代(晚古生代、早古生代)植物的有机族可以分为四类1、糖类以及衍生物(碳水化合物)2、木质素3、蛋白质4、脂类化合物(包括脂肪、树脂、蜡质、角质、和孢粉质)成煤环境1、首先需要大量的植物的持续繁衍2、其次是植物遗体不致全部被氧化分解3、地质作用的配合煤炭的成因类型:根据形成的物质基础而划分的煤炭的类型称为成因类型。
主要是:腐植煤、腐泥煤、残植煤、腐植腐泥煤。
煤炭的成煤过程:植物——泥炭——褐煤——烟煤、无烟煤泥炭化煤化作用泥炭的有机组成主要包括:1、腐植酸2 、沥青质3 、未分解或未完全分解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和木质素4 、变化不多的壳质组,如角质膜和孢粉等变质作用因素:影响变质作用的因素主要有温度、压力和时间第二章煤的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煤的的组成及其复杂,是由无机组成和有机组成构成的混合物。
无机组成主要包括黏土矿、石英、方解石、石膏、黄铁矿等矿物质和吸附在煤中的水;有机组分主要是由C、H ON S等元素构成的复杂高分子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
工业分析是确定煤化学组组成的最基本方法,他是在规定的条件下,将煤的组分分为水分、灰分、挥发分、固定碳。
煤炭中的水分可分为游离水和化合水。
煤中的游离水是指与煤呈物理态结合的水,它吸附在煤的外表面和内部空隙中。
煤中的游离水可以分为两类,即在常温的大气中易失去的水分和不易失去的水分。
采煤概论第一章__煤矿地质知识
![采煤概论第一章__煤矿地质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478ada26453610661ed9f4b4.png)
作背斜;向下凹陷的部分称作向斜。 – 单斜构造:当一个向斜构造或背斜构造的范围较大时,
它的一翼又称为单斜构造。所以说,单斜构造也是褶皱
构造的一部分;
第四节 煤层的埋藏特征
三、地质构造对煤层的影响
• 煤层和岩层在空间的分布状态和位置通常用产状要素描 述,如图1-14所描述。 走向。煤层或岩层层面与水平 面的相交线称为走向线,走向线 的方向称为走向。走向表示倾斜 岩层在平面上的延伸方向。
煤层在不同的地点向和倾角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只不过
变化的大小程度不同。 – 断裂构造:岩层受地质作用力后遭到破坏,失去了连续 性和完整性的构造形态称为断裂构造。断裂面两侧的岩 层没有发生明显位移的称为裂隙或节理。当断裂面两侧 的岩层发生了明显的位移时,称之为断层 。断层要素 : 断层面 、断盘 、断距 。
倾向。在煤层或岩层层面上、与走向线垂直向下的直线称
为倾斜线,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称为倾向线,倾向线 的方向称倾向,倾向表示倾斜岩层向地下深处延伸的方
向。
第四节 煤层的埋藏特征
三、地质构造对煤层的影响
倾角。煤层或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之间所夹的最大锐角, 倾角越小,开采越易;倾角越大,开采越难。 由于受地质构造的影响,在任何一个煤田内,同一
煤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成分分析方法探究
![煤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成分分析方法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6ef3ed35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04.png)
煤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成分分析方法探究煤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广泛应用于发电、炼钢、化工等领域。
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对其应用和加工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究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以加深对煤的认识。
一、煤的物理性质煤的物理性质包括密度、热容、导热性等。
煤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所含质量的大小,可以通过测量煤的质量和体积来求得。
煤的密度与煤的成分有关,一般来说,煤的密度与煤的含碳量成正比。
煤的密度还可以通过浮选法进行测定,即利用煤在浮选介质中的浮力来确定煤的密度。
煤的热容是指单位质量煤在温度变化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煤的热容与煤的组分、含水率等因素有关。
煤的导热性是指煤传导热量的能力,与煤的导热系数有关。
煤的导热系数可以通过实验测定得到,也可以通过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的关系来估算。
二、煤的化学成分煤的化学成分包括固定碳、挥发分、灰分和水分等。
固定碳是指在高温下不挥发的煤的成分,主要由碳组成。
挥发分是指在加热过程中挥发出来的煤的成分,主要包括水蒸气、煤油、煤气等。
灰分是指煤中不燃烧的部分,主要由无机物组成。
水分是指煤中所含的水分,主要来自于煤的孔隙和表面吸附的水分。
煤的化学成分可以通过化学分析方法进行测定。
常用的方法有元素分析法、红外光谱法、质谱法等。
元素分析法是通过对煤中碳、氢、氧、氮等元素的含量进行测定来确定煤的化学成分。
红外光谱法是利用煤中的吸收、散射、透射等现象来分析煤的化学成分。
质谱法是通过对煤中各种化合物的质谱图谱进行分析来确定煤的化学成分。
三、煤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成分的关系煤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成分有着密切的关系。
煤的物理性质受煤的化学成分的影响,同时也反过来影响煤的化学成分。
例如,煤的密度与煤的含碳量成正比,这是因为煤的密度与煤中的固定碳含量相关。
煤的热容与煤的挥发分含量相关,挥发分含量越高,煤的热容越大。
煤的导热性与煤的灰分含量相关,灰分含量越高,煤的导热性越差。
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的关系对煤的应用和加工具有重要意义。
煤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成分分析方法探究
![煤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成分分析方法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7015f7ea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07.png)
煤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成分分析方法探究煤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对于煤的利用和燃烧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并探究其对煤的性质的影响。
一、煤的物理性质煤的物理性质是指煤的外部特征和性质,包括颜色、密度、硬度等。
煤的颜色通常与其煤质有关,不同的煤质具有不同的颜色特征。
例如,褐煤通常呈现棕色或黑褐色,而无烟煤则呈现黑色。
煤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所含的质量,通常以克/立方厘米为单位。
煤的密度与其组分和含水量有关,一般来说,煤的密度越大,其煤质越好。
煤的硬度是指煤的抗压能力,硬度越大,煤的抗压能力越强。
二、煤的化学成分煤的化学成分是指煤中各种元素和化合物的含量和组成。
煤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碳、氢、氧、氮和硫等元素。
其中,碳是煤的主要元素,占据煤的质量的大部分。
氢和氧是煤中的次要元素,氢主要以水的形式存在,氧主要以氧化物的形式存在。
氮和硫是煤中的杂质元素,其含量通常较低。
煤的化学成分对于煤的利用和燃烧具有重要的影响。
例如,煤中的碳元素是煤的主要能源来源,其燃烧产生的热量可以用于发电和供暖等。
氢元素可以通过气化反应转化为可燃气体,用于工业生产。
氮和硫元素在煤的燃烧过程中会产生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污染。
三、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为了准确地了解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科学家们开发了多种分析方法。
其中,煤的物理性质可以通过实验室测试和仪器检测来确定。
例如,煤的密度可以通过测量煤的质量和体积来计算得出。
煤的硬度可以通过使用硬度计来测量。
煤的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通常包括元素分析和有机物分析。
元素分析是测定煤中各种元素含量的方法,常用的方法包括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等。
有机物分析是测定煤中有机物含量和组成的方法,常用的方法包括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法等。
四、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对煤的性质的影响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对煤的性质具有重要的影响。
煤的物理性质
![煤的物理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06449bc0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dd.png)
煤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5个方面,即光学性质、机械性质、空间结构性质、电磁性质和热性质,具体如颜色、光泽、反射率、折射率、吸收率,硬度、脆度、可磨性、断口,密度、表面积、孔隙度、压缩性,介电常数、导电性、磁性,比热、导热性等。
煤的物理性质是煤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的外部表现,受到煤化程度、煤岩组成和煤风化程度的影响。
1.颜色煤的颜色是煤对不同波长可见光波吸收的结果。
在不同的光学条件下,煤呈现不同的颜色。
在普通白光照射下,煤表面反射光线所显示的颜色称为表色。
腐植煤的表色随煤化程度的增高而变化,褐煤通常为褐色、褐黑色;低中煤化程度的烟煤为黑色,高煤化程度的烟煤为黑色略带灰色,无烟煤往往为灰黑色,带有铜黄色或银白色的色彩。
因此,根据表色可以明显地区别出褐煤、烟煤和无烟煤。
腐泥煤的表色变化较大,有深灰色、棕褐色,甚至灰绿色至黑色。
煤中的水分能使颜色加深,而煤中的矿物质往往使煤的颜色变浅。
煤研成粉末的颜色称为粉色。
它可用钢针刻划煤的表面或用镜煤在未上釉的瓷板上刻划条痕而得,粉色也称条痕色。
煤的粉色一般略浅于表色。
粉色较固定,用粉色判断煤的煤化程度效果较好。
褐煤的粉色为浅褐色、褐色,低煤级烟煤为深褐色到黑褐色,中煤级烟煤为褐黑色,高煤级烟煤为黑色有时略带褐色,无烟煤为深黑色或灰黑色。
腐泥煤的粉色一般比腐植煤要浅,随煤级的增高,粉色也逐渐加深。
煤的粉色不但取决于煤化程度,还与煤岩类型和风氧化程度有关。
为了统一对比条件,一般应以新鲜的较纯净的光亮型煤的粉色为准。
把煤磨成薄片(厚约0.03mm),用显微镜在普通透射光下观察,煤薄片显示出的颜色为透光色,又称体色。
透光色是煤对不同波长可见光选择性吸收的结果。
不同的煤岩组分具有不同的透光色,常见的有黄色、红色和黑色;同一煤岩组分在不同煤化阶段显示出不同的透光色。
煤级越高,透光性越差,无烟煤几乎不透明。
把煤的表面磨光,用显微镜在普通反射光下观察,煤光面上显示出的颜色称为反光色。
chap 煤的物理性质和物化性质
![chap 煤的物理性质和物化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c3eaaf69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44.png)
第一节 煤的密度
1.4 影响煤真密度的因素factors affecting the density of coal
煤岩组成petrological constituents的影响
★惰质组inertinite的密度最大,镜质组vitrinite次之, 壳质组exinite最低,随煤化程度的提高这种差别减小, 到无烟煤阶段趋于一致;
第一节 煤的密度density
1. 真(相对)密度 True Relative Density, TRD (真比重) 1.1 真密度的概念:20℃时煤的质量与同体积(不包括煤的 所有孔隙)水的质量之比。 1.2 真密度的用途: 真密度是煤的主要物理性质之一,在研 究煤的分子结构、确定煤化程度、制定煤的分选密度时, 都会用到煤的真密度。
煤化程度的影响: ★对煤的真密度影响最大的是煤化程度。
煤化程度对煤的真密度的影响
从低煤化度开始,随 煤化程度的提高,煤的真 密度缓慢减小,到碳含量 为86%~89%之间的中等 煤化程度时,煤的真密度 最低,约为3左右,此后, 煤化程度再提高,煤的真 密度急剧提高到3左右。来自壳质组 •镜质组 惰质组
煤化程度对煤的真密度的影响
第五部分 煤的性质 Coal properties
第七章 煤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 Chapter 7 Physical and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coal
煤炭质量标准
![煤炭质量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4fc1e850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a7.png)
煤炭质量标准煤炭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其质量直接影响着燃烧效率和环境污染。
因此,制定和执行煤炭质量标准对于保障能源安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煤炭质量标准应包括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燃烧特性等方面。
物理性质包括煤的外观、密度、孔隙度等;化学性质包括煤的灰分、挥发分、硫分、水分等成分的含量;燃烧特性包括煤的燃烧热值、燃烧速率、灰渣生成量等。
这些指标可以客观地反映煤炭的质量水平,为煤炭的选择、开采、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煤炭质量标准应根据不同用途和不同地区的需要进行细化和分类。
根据煤炭的燃烧特性和化学成分,可以将煤炭分为炼焦煤、烟煤、无烟煤等不同品种,为不同工业部门和能源企业提供符合其生产需求的煤炭产品。
同时,由于地区间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差异,对煤炭质量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对煤炭质量标准进行差异化设置。
再次,煤炭质量标准的制定和执行需要加强监管和管理。
要建立健全的煤炭质量监测和评价体系,加强对煤炭生产、运输、销售环节的监督检查,严格执行煤炭质量标准,杜绝假冒伪劣产品的流入市场。
同时,要加强对煤炭生产企业的技术指导和培训,提高其生产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确保生产出符合标准的优质煤炭产品。
最后,煤炭质量标准的制定和执行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国之间煤炭贸易日益频繁,为了保障国际煤炭贸易的顺利进行,各国需要加强煤炭质量标准的统一和协调,共同制定和执行国际通用的煤炭质量标准,促进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推动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
总之,煤炭质量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能源安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加强煤炭质量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才能推动煤炭产业的健康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希望各相关部门和企业能够高度重视煤炭质量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工作,共同努力,为我国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煤的导热性 煤的导热性包括导热系数λ{W/(m∙K)}和导温系数 α(m2/h)两个基本常数。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
c
式中
c—煤的比热容,J/(kg∙K) γ—煤的密度,kg/m3
从上式可看出,导温系数α与导热系数λ成正比,而与 热容量c∙γ成反比。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结论: 1.从低煤化程度煤开始,随煤化程度的提高,煤的真相对密度缓慢减小, 到碳含量为86%—89%之间的中等煤化程度时,煤的真相对密度最低,约 从 为1.30,此后,煤化程度再提高,煤的真相对密度急剧提高到 1.90。 2.惰质组›镜质组›壳质组
真密度仪广泛用于煤炭
二、煤的视相对密度 (一)基本概念:20℃时单位体积(仅包括煤的 内部孔隙)煤的质量与同体积水的质量之比,用 ARD表示。 (二)用途:①用于计算煤的埋藏量 ②可算出煤的孔隙率
二、煤的润湿热
(一)概念: 煤被液体润湿时会释放出热量,通常用1g 煤被润湿时释放出的热量作为煤的润湿热 (二)影响因素: 与介质的种类、矿物质的含量等均有影响 ,但主要与比表面积有关。试验表明,煤的润湿 热大致为0.39—0.42J/㎡。
第八节 煤的孔隙率和比表面积
一、煤的孔隙率 (一)概念:煤是一种固态胶体物质,其内部存在着很多毛 细管和孔隙。煤内部孔隙的体积占煤的整个体积的百分数, 称为孔隙率。 (二)孔径分布:煤中孔隙的孔径并不均匀,通常根据孔径 大小将其分为大孔、中孔和微孔,分别用 Vmac、Vmes、Vmic 表 示,总孔用Vt 表示。孔径划分如下表所示:
第五节 煤的光学性质 煤的光学性质主要有可见光照射下的反 射率、折射率和透光率,以及不可见光照 射下的X-射线、红外光谱等。
一、煤的反射率
镜质组的反射率与煤化程度之间有较好的线性关 系,故可作为煤分类的指标。 用显微光度计测定需注意以下 几点: 1.采用煤岩光片,以无结 构镜质体作为测定 对象 2.测定时应以最大值为准 3.一般以油为介质,其反 射率的分辨率强 4.一般要测20—50个点, 然后计算取平均值
TRD - ARD 孔隙率 100 TRD
三、煤的散密度
(一)基本概念:又称堆密度,指20℃下单位体 积(包括煤的内外孔隙和煤粒间的空隙)煤的质 量。 (二)用途:对煤炭生产和加工利用部门在设计 矿车、煤仓、炼焦炉炭化室和气化炉的装煤量及 估算煤堆质量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实用意义。
(三)影响因素
如左图:其呈 抛物线形状最小 值出现在碳含量 为90%处。
二、煤的比表面积
(一)概念:指单位质量的煤中孔隙的表面积, 常以㎡/g为单位。 现在多用BET吸附法测定煤的比表面积, 常用的吸附介质是氮、氦、氪、氙和二氧化碳。 吸附介质不同时,测定结果差别很大。
当温度在350℃以下时, 比热容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在270—350℃时达到最 大值,这是由于煤大分子 中的原子和原子团振动吸 收能量所致;在350℃— 1000℃时,比热容随温度 升高而下降,这是因为在 此温度下,煤发生了热解 ,温度越高,热解程度越 高,分子结构接近与石墨 ,其比热容也接近石墨的 比热容{0.82J/(g∙℃) }
煤的物理化学性质:
1
2 3
第一节 煤的密度
煤的密度因研究目的和用途不同分为:
一、真相对密度 二、视相对密度
三、散密度
一、煤的真相对密度
(一)基本概念:在20℃时,体积(不包括煤中 所有孔隙)煤的质量与同体积水的质量之比,用 TRD表示。 用不同物质(如氦、甲醇、水、正己烷、 苯等)作为置换物质测定的煤的密度所得结果是 不同的。通常以氦作为置换物所测得的煤的密度 叫煤的真相对密度。因为①氦能完全进入煤的孔 隙内(煤中最小气孔的直径约为0.5-1nm,氦分 子直径为0.178nm)②煤不能将氦吸附其表面。
第四节 煤的电性质
一、导电性 (一)概念:煤的导电性是指煤传导电流的能力 。导电性常用电阻率ρ或电导率σ表示。导电率越 大,煤的导电能力越强。煤的导电有离子导电和 电子导电两种形式,无烟煤以电子导电为主,褐 煤以离子导电为主。
(二)影响因素: 1.煤岩组成:镜煤的电阻率显著高于丝碳 2.矿物质:在中、低变质程度阶段,煤电阻率随 矿物质含量增加而减少。在高变质程度阶段,煤 的电阻率随矿物质含量增加而增大。 3.煤化程度:导电性随煤化程度的增加而增加。
第六章 煤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
2013.10.10
目录
6.1 煤的密度 煤的硬度 煤的热性质
6.2
6.3
6.4
6.5
煤的电性质
煤的光学性质
6.6
6.7 6.8
煤的磁性质
煤的润湿性
煤的孔隙率和比表面积
煤的物理性质:
1
2 3
4
5
煤的密度 煤的硬度 煤的热性质 煤的电磁性质 煤的光学性质 煤的润湿性 煤的润湿热 煤的孔隙率
Ad
有时用下列估算纯煤的真相对密度:
(TRD)daf TRD 0.01Ad
(二)用途:煤的真相对密度用于研究煤的分子结 构、确定煤化程度、制定煤的分选密度。 (三)影响因素: 1.成因因素的影响:腐殖煤的真相对密度一 般不低于1.25g/cm3,而腐泥煤仅为1.00g/cm3。 2.矿物质的影响:矿物质的密度较煤的有机 质高,因而,煤中矿物质含量高则真密度大。 3.煤岩组成的影响:惰质组›镜质组›壳质组 4.煤化程度的影响:对煤的真密度影响最大
煤中基团的特征吸收峰
第六节 煤的磁性质
一、煤的抗磁性 (一)概念:在外磁场的作用下产生的附加磁场 与外磁场的方向相反。 磁化率是指磁化强度I与外磁场强度H之比 ,用K表示:K=I/H 在化学上常用比磁化率χ表示物质磁性的大 小。比磁化率是指在1高斯磁场强度下,1g物质的 磁化率。
P H 2 sin 2 2 d
式中
H——显微硬度,Mpa P—— 加在压入器上的负荷,N d——压痕对角线的长度,mm α—— 方形棱锥体两相对锥面的夹角,一般为136°
(二)影响因素
从褐煤开始,显微硬度 随煤化程度而上升,在碳 含量为75%—80%之间有 一个极大值;此后,显微 硬度随煤化程度提高而下 降,在碳含量达到85%左 右最低;煤化程度进一步 提高,显微硬度又开始上 升,到无烟煤阶段,显微 硬度几乎随煤化程度提高 而呈直线增加。
第二节 煤的硬度
煤的硬度是指在外来机械力的作用下煤抵抗 变形或破坏的能力。
由于机械力的不同,煤硬度表示的方式有:刻划 硬度、弹性回跳硬度、压痕硬度和耐磨硬度等。 常用的是: 一、刻划硬度 二、显微硬度
一、刻划硬度
(一)概念:采用一套具有标准硬度的矿物刻划煤,得到粗 略的相对硬度,其又叫莫氏硬度。 标准矿物的莫氏硬度见下表
(二)影响因素: 根据刻划硬度的划分,煤的硬度一般为1—4。 煤的硬度与煤化程度有关,中等煤化程度的焦 煤,硬度较小,约为2—3.5,随着煤化程度的提 高,硬度增加,无烟煤的硬度最大,约为4。 同一煤化程度的煤,惰质组›镜质组›壳质组
二、显微硬度
(一)概念:一般采用特殊形状(如角锥形、圆锥形等) 而又非常坚硬的压入器,施加一定的压力,使压入器压入 到样品表面,形成压痕,卸除压力后用显微镜测量压痕的 尺寸,如用方形棱锥形金刚石压入器,测量压痕对角线的 长度,即可计算出显微硬度值,即
煤的显微硬度与碳含量的关系
第三节 煤的热性质
一、煤的比热容 (一)概念:指在一定问题范围内,单位质量的 煤随温度升高1℃所需要的热量,用c表示。 (二)影响因素: 1.水分:煤的比热容随水分增大而提高 2.灰分:煤的灰分较多时,比热容则减小 3.煤化程度:随煤化程度的升高而减小 4.温度:随温度升高先增大后减小
右图中没有褐煤阶段的 数据,实际上褐煤的电阻 率较低,随着煤化程度的 加深电阻率增加,到长烟 煤时达到最大,此后随着 煤化程度的加深,煤的电 阻率呈缓慢下降趋势,到 碳含量达到90%以上的无 烟煤时电阻率迅速下降 煤的导电性属于半导 体或导体范围。
电导率与煤化程度的关系
二、煤的介电常数 (一)概念:物质的介电常数ε是指物质介于电
煤的折射率与反射率一样随煤化程度的提 高而增大。
三、煤的透光率
煤的透光率是指煤样在100℃的稀硝酸溶液中处
理90min,所得有色溶液对一定波长(475nm)的 光的透过率。有色溶液透光率的测定有分光光度 计法和目视比色法两种。我国国家标准采用目视 比色法测定有色溶液的透光率,用 PM 表示
在研究煤质时,为了排除煤中矿物质的影响,有时用到纯
煤的真相对密度的概念。它是指煤的有机质的真相对密度, 用 (TRD)daf表示。公式如下:
(TRD ) daf
式中
TRD dA(100 Ad ) 100 dA TRD Ad
dA
——灰的平均真相对密度,无数据时可取0.3 ——干燥基灰分产率, %。
一种烟煤的吡啶抽提物 的1H NMR图谱
1 - 原煤fcar 0.76 2 - 吡啶抽提物fcar 0.75 3 - 吡啶不溶物fcar 0.75
第七节 煤的润湿性
一、煤的润湿性 (一)基本概念:当液体和固体接触时,如果固体分子与 液体间的作用力大于液体分子间的作用力,则固体可被液 体润湿;反之,则不能润湿。所谓润湿性是指液体与固体 接触时,固体被液体所润湿的程度(如下图)。通常采用 接触角表示煤的润湿性的大小,接触角越大,煤的润湿性 越差。
容器两极板间的蓄电量和两板间为真空时的蓄电 量之比。物质在电场作用下极化能力越强,介电 常数ε的值越大,导电性越好。 (二)影响因素: 1.煤化程度(主要):随煤化程度的加深,煤 的介电常数ε减小,在含碳87%左右达到最小,然 后又急剧增大。 2.水分:水分对介电常数影响很大,测定ε时 候必须用完全干燥的煤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