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新《弟子规》易解及故事
弟子规——故事典故讲述讲解
弟子规——故事典故讲述讲解弟子规——故事典故讲述讲解1总叙【概述】《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及朱熹《小学》中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
这个《小学》是《三字经》中“唯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的《小学》,专门教导做人做事,洒扫应对,进退之礼和做人首要以“孝”为本。
但这本书距离我们有数百年,内容当中有些用词与现在社会状况差距较大,所以清朝李毓秀重新以《小学》中的重点为基础,编写出《训蒙文》,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等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
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编成1080个字的《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分、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总叙:一、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易解】《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
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
《弟子规》中的“弟子”所指的就是学生,也就是父母的子弟;再广泛来讲,“弟子”可以说是每一个人。
人“活到老,学到老”,可以说一辈子都在学习。
既然都在学习,理所当然就是学生。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圣贤人的学生。
“规”就是规范、道理,做人应尽的道理,做人应尽的规范。
我们从这三个字,就可以了解这本书的用意就是: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
【故事】孔子讲学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
相传,他最早创办私塾,招收学生。
孔子有三千学生,著名的有七十二人。
孔子教学生,以儒家典籍《诗》、《书》、《礼》、《易》等为教材;以文、行、忠、信(即历代的文献、社会经验、对待别人要忠、与人交往要信)四项为课目,开设了六门课程,分别是:礼仪、音乐、射箭、驾车、书法和数学这六艺。
《弟子规》全文及解释
《弟子规》全文及解释《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撰而成。
全文共 360 句、1080 个字,分为七个部分:即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学文,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解释】《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
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
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
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地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解释】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
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应该恭敬地聆听。
父母责备教训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解释】侍奉父母要用心体贴,在二十四孝故事里,九岁的黄香,为了让父亲安心睡眠,夏天睡前会帮父亲把床铺扇凉,冬天寒冷时会为父亲温暖被窝,实在值得我们学习。
早晨起床之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并向父母请安问好。
下午回家之后,要将今天在外的情形告诉父母,向父母报平安,使老人家放心。
外出离家时,须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后还要当面禀报父母回来了,让父母安心。
平时起居作息,要保持正常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任意改变,以免父母忧虑。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解释】纵然是小事,也不要任性,擅自作主,而不向父母禀告。
如果任性而为,容易出错,就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因此让父母担心,是不孝的行为。
公物虽小,也不可以私自收藏占为己有。
弟子规译文和小故事
弟子规译文和小故事弟子规译文和小故事《弟子规》我们来学才能把孩子教好,“教儿教女先教己”,要把儿女教好,首先要提升自己,自己先学好,这样才能够当好身教的工作。
对此就由小编给大家认真整理好弟子规译文和小故事的相关内容,以便提供给各位参考。
弟子规译文和小故事篇(1)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译文]对待长辈应懂得礼让。
吃饭时让长辈先动筷子,就坐时让长辈先入座,走路时让长辈先行,晚辈随后。
[小故事]信陵君是战国时期四大公子之一,他是个敬老爱贤的人。
有一次,他听说有一个看城门的老人侯赢怀念有贤德,就十分郑重到地前去请教。
他亲自驾着车,把车上尊贵的位子空出来留给侯嬴。
侯嬴早就知道信陵君的名声,但为了考验他,当信陵君去接他的时候,侯嬴故意装出傲慢的样子,但越是这样,信陵君对他越恭敬。
侯嬴见状,知道信陵君的敬老是真心的,于是痛快地做了他的门客。
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译文]长辈呼唤人时,如果你听到了,应马上帮他呼叫;如果要叫的人不在,而你能做长辈吩咐的事,就应该前去照应。
[小故事]杜环是明朝的一名官员,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一位可怜的母亲,他的儿子不知下落,她去找自己的亲戚,结果谁也不愿照顾她。
万般无奈,这位母亲只好到处寻找自己的儿子。
杜环得知后,决定先赡养这位老妇人,并代老妇人寻找她儿子的下落。
后来,这位母亲的儿子虽然找到了,但他并没有接走他的母亲。
而杜环则一直赡养着这位老妇人,对她很孝敬,就像对自己的母亲一样。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译文]有事情叫长辈,不能直接称呼他们的名字,长辈见多识广,在他们面前,要多听他们说话,不要夸耀自己的才能。
[小故事]齐国宰相晏婴有位车夫叫吕成,他依仗主人的权势非常骄傲自大。
有一次吕成回到家中妻子表示要离开他。
吕成很吃惊地问:“我为宰相赶车,多体面啊!不愁吃穿,你为什么要离开我呢?”妻子说:“你还知道自己是个车夫啊,你看晏大人虽然贵为宰相,但从没有像你那样的招摇和炫耀……”听完妻子的批评,吕成很惭愧。
《弟子规》全本讲解含历史故事
▪ 易解:《弟子规》所讲述的,是至圣先师孔子的 训导。首先要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其次做事小 心谨慎,说话诚实可信。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 的人,做好这些之后,还有剩余力量,就再去学 习文献。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 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 《弟子规》中的“弟子”所指的就是学生;再广泛来讲, “弟子”可以说是每一个人。人“活到老,学到老”, 可以说一辈子都在学习。既然都在学习,理所当然就是 学生。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圣贤人的学生。“规”就是规 范、道理,做人应尽的道理,做人应尽的规范。我们从 这三个字,就可以了解这本书的用意就是:教我们如何 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 的人。
诸葛亮死后,刘禅开始宠信宦官,逐渐放纵自己,
最终蜀国被曹魏灭掉,刘禅也成了俘虏。
故事8:
一个玩笑 抱憾终身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在学校课间休息的时候,一个同 学在他的同桌要坐下的时候,把椅子挪开了,结果这个同学 坐在地上,脊椎摔断,终身瘫痪。一个玩笑导致这样的后果, 双方家庭都抱憾终身!受伤的同学将在床上躺一辈子,很苦。 他的父母就更苦,孩子养了这么大,突然变成残废,父母比 他还难受,还要伺候他,每天看到他都要偷偷地流泪。我们 想一想关心你的人往往何止父母双亲,所以一个人的过失, 有时会给多少人带来痛苦!造成大错无法弥补,而开玩笑同 学的家庭也要承担沉重的经济负担和良心的谴责。所以,任 何对人身安全有损害和危害到社会的不良行为,我们是绝对 不能做的,见到时也要极力劝止。
故事3: 孟 母 断 机
孟子小的时候,有一天读书厌倦了,就跑回家里。 这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突然把织布的 梭子折断,扔在了地上。孟子很奇怪,就问母亲为 什么发火。母亲说:“织布要一寸寸地织,才能织 成。但如果把梭子折断了,不去织它,还能织成一 匹布吧?你的学业也一样啊,你还没有学成就厌倦 了,什么时候才能成为有用之才呢!”孟子听了母 亲的教诲,恍然大悟,从此发奋学习,终于成为一 代大师。
弟子规易解
《弟子规》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韵文,依据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主要内容是讲如何做一个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尊敬师长、待人接物有礼貌的人。
以下是《弟子规》的易解:总叙: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
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
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
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
苟私藏,亲心伤。
亲所好,力为具。
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
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
亲憎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
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
号泣随,挞无怨。
亲有疾,药先尝。
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
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
事死者,如事生。
出则弟:兄道友,弟道恭。
兄弟睦,孝在中。
财物轻,怨何生。
言语忍,忿自泯。
或饮食,或坐走。
长者先,幼者后。
长呼人,即代叫。
人不在,己即到。
路遇长,疾趋揖。
长无言,退恭立。
骑下马,乘下车。
过犹待,百步余。
长者立,幼勿坐。
长者坐,命乃坐。
尊长前,声要低。
低不闻,却非宜。
进必趋,退必迟。
问起对,视勿移。
事诸父,如事父。
事诸兄,如事兄。
谨:朝起早,夜眠迟。
老易至,惜此时。
晨必盥,兼漱口。
便溺回,辄净手。
冠必正,纽必结。
袜与履,俱紧切。
置冠服,有定位。
勿乱顿,致污秽。
衣贵洁,不贵华。
上循分,下称家。
对饮食,勿拣择。
食适可,勿过则。
年方少,勿饮酒。
饮酒醉,最为丑。
步从容,立端正。
揖深圆,拜恭敬。
勿践阈,勿跛倚。
勿箕踞,勿摇髀。
缓揭帘,勿有声。
宽转弯,勿触棱。
执虚器,如执盈。
入虚室,如有人。
事勿忙,忙多错。
勿畏难,勿轻略。
斗闹场,绝勿近。
邪僻事,绝勿问。
将入门,问孰存。
将上堂,声必扬。
人问谁,对以名。
吾与我,不分明。
用人物,须明求。
倘不问,即为偷。
借人物,及时还。
后有急,借不难。
信:凡出言,信为先。
诈与妄,奚可焉。
话说多,不如少。
惟其是,勿佞巧。
弟子规》易解
《弟子规》易解1、前言中国古籍《礼记·学记》有云:“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教育是强国富民之本,而教育应该从儿童着手,正所谓童蒙养正。
古德云:“教儿婴孩,教妇初来。
”人的童年时期,天真未泯,记忆力最强,最容易教导。
在这时接受良好的启蒙教育,他们的一生将受用无穷。
三字经说:“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如果我们能利用这一段黄金时期,引用圣贤的智慧,教导我们的子弟,使他们从小即明事理、讲道德、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从小就把握住人生的根本,日积月累,必将奠定他一生为人处世、成家立业、幸福成功的基础。
所谓“人生最难的不是奋斗而是抉择”,而抉择当中,最根本的是抉择自己的思想观念,因为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人的命运。
但是要做出正确的抉择,就必须具备智慧,而《弟子规》是中华传统文化五千年智慧的结晶,是道德品行教育最好的教材。
这种教育注重的是家庭教育,它以圣贤之道来作为我们的生活规范,目的是为了让我们通过学习落实圣贤教诲,从而获得幸福人生乃至成圣成贤。
成功的家庭教育往往不是严肃告诫、喋喋的训导,也不是成套的理论、成体系的课程,家庭教育就主要体现在父母的行为、举止、言谈与礼仪风范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孩子是双亲的镜子,孩子的行为能清晰地反映出家庭成员的行为准则,因此要让孩子具有良好的品质,父母的“教”是次要的,“做”才是主要的。
所以倡导亲子共读,这有利于融洽亲子关系,有利于生活实践及共同成长。
这一历程不仅对儿童来说是终生享用的财富,对父母来说,也是一举两得的收获获,是为人父母人生的第二次成长。
2、概述《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中的一句“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纲及朱熹《小学》中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
这里的《小学》指的是《三字经》中“唯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的《小学》,专门教导做人做事,洒扫应对,进退之礼和做人首要以“孝”为本的礼仪规范。
《弟子规》图文全解 含故事典故
2020/3/18
2020/3/18
2020/3/18
2020/3/18
晏婴使楚(行高者……非貌高)
• 访问的是狗国,我就从这个门进去。”楚国人一听 ,马上打开城门让晏婴进去了。晏婴见到楚王,楚 王故意问他:“齐国没有人了吗?怎么派你来了。 ”晏婴回答说:“我国派人出访有一个规矩,上等 国家派上等的人物,我最不中用,所以就派我到楚 国来了。”楚王听后,觉得晏婴很了不起,对他肃 然起敬,并马上向他致歉。
2020/3/18
董遇巧用三余 (有余力则学文)书读百遍 其意自见
• 三国时期,魏国有一个人叫董遇。自幼生活贫苦,整 天为了生活而奔波。但是他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就坐 下来读书学习,所以知识很渊博,人们很佩服他。名 声也越来越大。附近的人纷纷前来求教,并问他是如 何学习的。董遇告诉他们说:冬者,岁之余;夜者, 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学习要利用三余,也就是 三种空余时间:冬天是一年之余,晚上是一天之余, 雨天是平日之余。人们听了,恍然大悟。原来就是要 通过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读书学习,以提高自己的 水平。
2020/3/18
孝感动天
• 汉代有个叫董永的人,是一个穷人家的孩子,
母亲去世后和父亲相依为命。后来父亲也不幸去 世,由于家里穷,董永连葬父亲的费用也凑不出 来。为了埋葬父亲,他只好把自己典押给有钱人 家当佣工。相传,董永的孝行感动了上天,九天 仙女下凡,帮助董永还清了债务。戏剧《天仙配 》的故事就由此演变而来,后来人们便把仙人下 凡的地方命名“孝感”(即今河北省孝感市)。 这个故事教育我们要善待父母、孝顺双亲。
• 解: 父慈子孝,不一定让我们的家富裕有钱,不一定有花园别墅可以住,但 是"孝行"却可以建立天然和谐的秩序,让我们活在安和乐利的环境中!家如果 是一个人的堡垒,孝就是堡垒的其石,多一份孝心,家就多一份保障,让我 们用孝行,把家固若金汤堡垒!
弟子规及解释(简洁易懂版)
《弟子规》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出则弟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谨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信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泛爱众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亲仁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余力学文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弟子规解释一、总叙1、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解释】弟子规,是圣人的教诲。
弟子规解释和小故事
弟子规解释和小故事弟子规解释和小故事《弟子规》集孔孟等圣贤的道德教育之大成,提传统道德教育著作之纲领,是接受伦理道德教育的、养成有德有才之人的最佳读物。
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是弟子规解释和小故事,欢迎阅读。
弟子规解释1、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同‘悌’)次谨信【解释】弟子规,是圣人的教诲。
首先是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是谨言慎行、信守承诺。
2、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解释】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
如果家庭条件允许,只要有时间和精力,就应该多学多问。
入则孝3、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解释】如果父母呼唤自己,应该及时应答,不要故意拖延迟缓;如果父母交代自己去做事情,应该立刻动身去做,不要故意拖延或推辞偷懒。
4、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解释】父母教诲自己的时候,态度应该恭敬,并仔细聆听父母的话;父母批评和责备自己的时候,不管自己认为父母批评的是对是错,面对父母的批评都应该态度恭顺,不要当面顶撞。
5、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解释】冬天天气寒冷,在父母睡觉之前,应该提前为父母温暖被窝,夏天天气酷热,应该提前帮父母把床铺扇凉;早晨起床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向父母请安问好;到了晚上,应该伺候父母就寝后,再入睡。
(此处引用古代“二十四孝“中的黄香的典故)6、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解释】出门前,应该告诉父母自己的去向,免得父母找不到自己,担忧记挂;回到家,应该先当面见一下父母,报个平安;虽然子女有出息,父母会高兴,但是父母辈对子女最大的期望不是你多么有出息,而是你平平安安稳稳当当,一生没有灾秧。
所以,居住的地方尽量固定,不要经常搬家,谋生的工作也不要经常更换;7、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解释】事情虽小,也不要擅自作主和行动;擅自行动造成错误,让父母担忧,有失做子女的本分;8、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解释】自己有什么东西,就算很小,也不要背着父母私藏。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如果私藏东西,即使自己很谨慎,也免不了会有被父母发现的一天,那时父母会伤心;9、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解释】父母喜欢的事情,应该尽力去做;父母厌恶的事情,应该小心谨慎不要去做(包括自己的坏习惯);10、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解释】自己的身体受到伤害,必然会引起父母忧虑。
弟子规易解
易解:为人子应早起晚睡,把握光阴,奋发努力。但若经常熬夜,不但对身体不好,也影响白天正常的工作学习。(陶渊明诗曰:“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早晨起床以后,务必洗脸、刷牙、漱口,使精神清爽,有一个好的开始。大小便后,一定要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才能确保健康。(防止一切细菌,要学会洗手,手心、手背、指缝间均要仔细搓洗。)
19.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易解:开口说话,诚信为先,答应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诺,没有能力做好的事情,不能随便答应。至于说大话或花言巧语欺骗他人,更要坚决禁绝!(《论语》中讲:“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说话要恰到好处,该说的就说,不该说的绝对不说。立身处世应该谨言慎行,谈话内容要实事求是,不要花言巧语。奸诈取巧的语言,下流肮脏的话语,以及街头无赖粗俗的口气,都要避免沾染。(《论语》中讲:“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8.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易解:当哥哥姐姐的要友爱弟妹,作弟妹的要懂得恭敬兄姐,兄弟姐妹能和睦相处,一家人其乐融融,父母自然欢喜,孝道就在其中了。与人相处不斤斤计较金钱财物,怨恨就无从生起。言语能够包容忍让,多说好话,不说坏话,忍住气话,不必要的冲突、怨恨的事情自然会消失。(言语为福祸之门。孔门四科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言语仅次于德行,可见言语之重要。)
10.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易解:称呼长辈,不可以直呼姓名。在长辈面前,要谦虚有礼,不可以炫耀自己的才能。路上遇见长辈,应上前问好。长辈没有事情需要我们做时,即恭敬退后站立一旁,等待长辈离去。古礼认为,不论骑马或坐车,路上遇见长辈均应下马或下车问候,并等到长者离去稍远,约百步之后,才可以离开,以表敬老尊贤之意。
弟子规故事及解释
弟子规故事及解释弟子规故事及解释《弟子规》是接受伦理道德教育的、养成有德有才之人的最佳读物,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弟子规故事及解释,欢迎参考阅读!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译文] 父母叫你,就应该赶快答应,父母有什么事要你做,不要拖拖拉拉,懒懒散散。
[小故事] 从前,楚国有个叫孟宗的孝子,对母亲照顾得十分周到。
一年冬天,非常寒冷,孟母突然病了,什么也不想吃,孟宗很着急地问:“娘,你想吃什么?”孟母说:“我只想喝一碗新鲜的笋汤。
”孟宗听完,马上跑到屋后的竹园,四处挖掘,希望能找到竹笋。
可是在冬天,哪里有竹笋呢?孟宗急得大哭起来。
他的眼泪一滴一滴地掉在雪地上,眼泪融化了雪,地上长出了嫩绿的笋。
他赶紧把挖出来,回家做了一碗笋汤,孟母喝了汤,病就全好了。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译文] 父母的教诲,一定要恭恭敬敬地听,如果父母责备你,一定是有道理的,所以你要虚心接受。
[小故事] 孟子小的时候,有一天读书厌倦了,就跑回家里。
这时他母亲正在织布,见他逃学回来,气得拿起剪刀把快织好的一块布割断。
孟子很奇怪,就问母亲为什么发火。
母亲说:“织布要一线一线地连起来,一断就成不了布,你读书就像我织布,也要天天用功才会有成就,你现在就厌倦了,什么时候才能成为有用之才呢?”孟子听了十分惭愧,马上回到学堂发奋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有名的大学问家。
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译文] 子女要孝敬父母,冬天要让他们暖和,夏天要让他们凉快;早上要恭恭敬敬地请安,晚上要伺候父母睡下。
[小故事] 东汉时期,有个叫黄香的孩子,母亲去世后他和父亲相依为命。
黄香虽然很小,但却知道孝敬父亲。
夏天,酷暑难耐,为了使父亲晚上能很快入睡,黄香每晚都先把凉席扇凉,再请父亲去睡;冬天,天寒地冻,黄香每天先钻到父亲冰凉的床上,用身体温热被子后,再扶父亲上床。
黄香小小的年纪,就有这样的孝心,也使他做人、求学上有所成就,后来,他当上了以孝闻名的好官。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译文] 出门要告诉父母一声,回来也要通报一声,居住的地方要固定,工作也不要随意变动。
弟子规原文及解释
弟子规原文及解释◎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易解: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
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
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入则孝1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易解: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
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
(君子闻过则喜,小人闻过则怒。
)2、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易解:侍奉父母要用心体贴,二十四孝的黄香(香九龄),为了让父亲安心睡眠,夏天睡前会帮父亲把床铺煽凉,冬天寒冷时会为父亲温暖被窝,实在值得我们学习。
早晨起床之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并向父母请安问好。
下午回家之后,要将今天在外的情形告诉父母,向父母报平安,使老人家放心。
外出离家时,须告诉父母要到那里去,回家后还要当面禀报父母回来了,让父母安心。
平时起居作息(生活习惯),要保持正常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任意改变,以免父母忧虑。
3、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易解:纵然是小事,也不要任性,擅自作主,而不向父母禀告。
如果任性而为,容易出错,就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因此让父母担心,是不孝的行为。
公物虽小,也不可以私自收藏占为己有。
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父母亲知道了一定很伤心。
4、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易解:父母亲所喜好的东西,应该尽力去准备,父母所厌恶的事物,要小心谨慎的去除(包含自己的坏习惯)。
《弟子规》图文全解(含故事典故)解析
孔融让梨—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 他是奇童。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 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 一日,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子,父亲叫孔融他们七兄 弟从最小的小弟开始自己挑,小弟首先挑走了一个最大 的,而孔融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我年纪小,应该 吃小的梨,剩下的大梨就给哥哥们吧。”父亲听后十分 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说:“因为 我是哥哥,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应该让着他。”孔融 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 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 “融四岁,能让梨。”就是出自这个典故。
苦心劝父
• 从前,有个叫孙元觉的少年,小时候就十分懂事,可他 的父亲对祖父却非常不孝敬。有一天,父亲要把病弱的爷 爷扔到深山里去。孙元觉哭着跪倒在父亲面前,恳求他不 要这样做。可是父亲却哄骗他:“爷爷年老了,年老不死 会变成妖怪的。”来到了山里,父亲把爷爷放下就要离开。 这时,孙元觉对父亲说:“扔了爷爷把筐子拿回去吧。” 父亲不明白他的意思,孙元觉说:“等到你老了,我好用 它来装你,把你扔到山里来呀。”父亲一听,大吃一惊, 最终改变主意,又把爷爷接回了家。
孟母断机(父母教须敬听)
• 孟子是古代儒家代表之一,著有《孟子》七篇(孟子 者七篇止——三字经)。孟子小的时候,并不太珍惜 学习的机会,有一天读书厌倦了,就跑出学堂去玩。 后来孟子的母亲知道了,就在织布的时候,突然很生 气的样子把织布的梭子折断,扔在地上。孟子很奇怪, 就问母亲为什么生气。母亲说:“织布要一寸一寸地 织,才能织成。但是如果把梭子折断了,不去织它, 还能织成一匹布吗?你的学业也一样啊,你还没有学 成就厌倦了,怎么能够成为有用的人呢!”孟子听了, 明白了做学问的道理,从此发奋学习,终于成为一代 大师。
《弟子规》易解及故事
故事14:
闵 损 芦 衣
qīn yǒu jí
yào xiān cháng
亲有疾,
zhòu yâ shì
药先尝,
bù lí chuáng
昼夜侍,
sāngsānnián
不离床。
cháng bēi yâ
丧三年,
jūchùbiàn
常悲咽,
jiǔròujuã
居处变,
sāngjìnlǐ
酒肉绝。
jì jìn chãng
故事13: 兰 姐 善 谏 明朝有个童养媳,名叫兰姐,十二岁的时候,看见婆婆 和太婆相骂,婆婆骂太婆是老而不死的讨厌东西,兰姐就在 那一天夜深的时候,流着眼泪,跪在婆婆的面前说:‚婆婆 和太婆相骂,是给后人一个不好的榜样。假使将来婆婆年老 的时候,也有人把婆婆当讨厌的东西看,那么婆婆又觉得怎 样呢?每个人都有年老的时候,寿长寿短是有天命的,媳妇 但愿婆婆像太婆一样长寿才好。‛她的婆婆听了这一番话之 后,非常感动,同时也觉悟过来,很孝顺自己的婆婆了。
故事16 : 孝 感 动 天 汉代有个叫董永的人,是一个穷人家的孩子,母 亲去世后和父亲相依为命。后来父亲也不幸去世,由 于家里穷,董永连葬父亲的费用也凑不出来。为了埋 葬父亲,他只好把自己典押给有钱人家当佣工。相传, 董永的孝行感动了上天,九天仙女下凡,帮助董永还 清了债务。戏剧《天仙配》的故事就由此演变而来, 后来人们便把仙人下凡的地方命名‚孝感‛(即今湖 北省孝感市)。这个故事教育我们要善待父母、孝顺 双亲。
学会感恩:
1、感恩古圣先贤留给我们的智慧 2、感恩诲人不倦的代代恩师和所 有用心育人的现代教师 3、感恩我们生命中的第一任老师
只有父母一生无怨无悔、不求回报的永远 关爱我们,可以忍受我们一生的不解与怨恨! 父亲是天,母亲是地,我们就是生活在天地 之间的那个人,同学们行动起来吧。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不要等到那一刻,后悔已晚。
弟子规小短文故事
弟子规小短文故事弟子规小短文故事篇(一)1、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易解】当哥哥姐姐的要友爱弟妹,做弟妹的要懂得恭敬兄姐,兄弟姐妹能和睦相处,一家人和乐融融,父母自然欢喜,孝道就在其中了。
【故事】“融四岁,能让梨。
”说的是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
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一日,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子,父亲叫孔融他们七兄弟从最小的小弟开始自己挑,小弟首先挑走了一个最大的,而孔融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剩下的大梨就给哥哥们吧。
”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说:“因为我是哥哥,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应该让着他。
”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2、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易解】与人相处不斤斤计较财物,怨恨就无从生起。
言语能够包容忍让,多说好话,不说坏话,忍住气话,不必要的冲突、怨恨的事情自然消失不生。
【故事】重义轻财卜式是西汉时期著名的贤士,他对自己的弟弟很好,照顾得很周到。
父母去世后,兄弟俩分家,卜式把家中的财产都让给了弟弟,自己只要了一百多头羊,后来繁殖到上千头,他买了房屋,置办了土地。
而这时弟弟因经营不善而破产,卜式于是把自己的财产分了一半给弟弟。
卜式不仅不贪图财物,而且为了照顾弟弟,还把自己的财产让给弟弟,这一行为感动了当时的人,大家都说他是个重亲情、不爱财的君子。
3、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易解】路上遇见长辈,应向前问好,长辈没有事时,即恭敬退后站立一旁,等待长辈离去。
【故事】懂礼的子路子路是孔子的学生,学识渊博,并以懂礼貌著称。
有一天,孔子走过庭院,要到门外去,恰好子路在庭院里读书,子路看到老师,立刻放下手中的书,对老师行礼。
那时的“礼”是要鞠躬的,孔子并没有看到他,只是看到了庭院里的樱花而停下脚步,子路就躬身站着,一直等到孔子看到他,那时他的身体已经酸麻得失去了知觉。
《弟子规》全文及解读
《弟子规》全文及解读(5)《弟子规》全文及解读信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其他版本: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易解:开口说话,诚信为先,答应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诺,没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能随便答应,至于欺骗或花言巧语,更不能使用!(论语: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注:复者实践也,约定的事情要合乎义理才能实践。
)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
说话要恰到好处,该说的就说,不该说的绝对不说,立身处世应该谨言慎行,谈话内容要实事求是,所谓:‘词,达而已矣!’;不要花言巧语,好听却靠不住。
奸诈取巧的语言,下流肮脏的话,以及街头无赖粗俗的口气,都要避免不去沾染。
(论语·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易解:任何事情在没有看到真相之前,不要轻易发表意见,对事情了解得不够清楚明白时,不可以任意传播,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谣言止于智者,不要被谣言所利用。
)不合义理的事,不要轻易答应,如果轻易允诺,会造成做也不是,不做也不好,使自己进退两难。
讲话时要口齿清晰,咬字应该清楚,慢慢讲,不要太快,更不要模糊不清。
遇到他人来说是非,听听就算了,要有智慧判断,不要受影响,不要介入是非,事不关己不必多管。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易解:看见他人的优点或善行义举,要立刻想到学习看齐,纵然目前能力相差很多,也要下定决心,逐渐赶上。
看见别人的缺点或不良的行为,要反躬自省,检讨自己是否也有这些缺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易解:每一个人都应当重视自己的品德、学问、和才能技艺的培养,如果感觉到有不如人的地方,应当自我惕励奋发图强。
[弟子规易解及故事]弟子规易解
[弟子规易解及故事]弟子规易解弟子规易解篇(1):《弟子规》易解及故事《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
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
《弟子规》中的“弟子”所指的就是学生,也就是父母的子弟;再广泛来讲,“弟子”可以说是每一个人。
人“活到老,学到老”,可以说一辈子都在学习。
既然都在学习,理所当然就是学生。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圣贤人的学生。
“规”就是规范、道理,做人应尽的道理,做人应尽的规范。
我们从这三个字,就可以了解这本书的用意就是: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
孔子讲学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
相传,他最早创办私塾,招收学生。
孔子有三千学生,著名的有七十二人。
孔子教学生,以儒家典籍《诗》、《书》、《礼》、《易》等为教材;以文、行、忠、信(即历代的文献、社会经验、对待别人要忠、与人交往要信)四项为课目,开设了六门课程,分别是:礼仪、音乐、射箭、驾车、书法和数学这六艺。
教学的次第是: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培养了许许多多人才。
作为我国历史上最早创办私学的教育家,孔子留下许多宝贵的教学经验,对今天的教育者来说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其中“礼”也叫“礼法”或“礼制”。
礼在古代主要有五种,即吉礼(祭祀天地人)、凶礼(丧葬)、宾礼(诸侯朝见天子)、军礼(军中的礼节)、嘉礼(婚礼、冠礼),其中含有一些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因素。
我国素来就有“礼仪之邦”的称号,从一个国家到一个家庭,上上下下都特别注重礼节。
在举行各种礼仪的时候,一般都要演奏音乐,这些音乐都是与各种礼仪相配的。
礼乐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上层建筑之一,在人们的社会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弟子规易解篇(2):弟子规全文及解释故事《弟子规》是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的文体方式编纂而成。
然后再以《总叙》、《入则孝》、《出则弟》、《谨》、《信》、《泛爱众》、《亲仁》和《余力学文》等部分来加以演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故事3: 孟 母 断 机 孟子小的时候,有一天读书厌倦了,就 跑回家里。这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 来,突然把织布的梭子折断,扔在了地上。 孟子很奇怪,就问母亲为什么发火。母亲说: ‚织布要一寸寸地织,才能织成。但如果把 梭子折断了,不去织它,还能织成一匹布吧? 你的学业也一样啊,你还没有学成就厌倦了, 什么时候才能成为有用之才呢!‛孟子听了 母亲的教诲,恍然大悟,从此发奋学习,终 于成为一代大师。
故事1:
书读百遍 其意自见 东汉时有一个叫董遇的人,从小家里就很穷, 靠上山砍柴为生,整日为生活而奔波。但是他只要 一有空闲时间,就坐下来读书学习,他的哥哥讥笑 他,他却不在乎。天长日久,他的知识很渊博,并 写出两本书,引起了轰动,人们很佩服他。董遇的 名声越来越大,附近的人纷纷前来求教,并问他学 习的窍门。他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人家 说:‚可是没有时间呀!‛他又说:‚学习要利用 ‘三余’,就是三种空余时间,冬天为一年之余、 晚上为一天之余、雨天为平日之余。‛人们听了才 恍然大悟,原来董遇是通过利用空闲时间的学习, 才来提高自己水平的。
故事7:
刘
备
教
子
三国的时候,刘备临终时对儿子刘禅不放心, 除了把他托付给丞相诸葛亮,还给刘禅留下了一封 信来教育他。信中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 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这就是说,不 要认为小的坏事就可以胡作非为,不要认为小的好 事就可以不做;只有品德良好才能让人信服。后来, 刘禅在诸葛亮的辅佐下,蜀国没有出现大的失误。 诸葛亮死后,刘禅开始宠信宦官,逐渐放纵自己, 最终蜀国被曹魏灭掉,刘禅也成了俘虏。
还有个孩子,放学后回到家里,没有跟家长打招呼,偷 偷地一头扎在自己屋内打电脑。天色已晚,父母认为他在在 学校没回来,给老师打电话询问情况。老师告诉几点下课, 应该到家里了,母亲听后非常着急地到处打电话,寻找这个 孩子。最后,在老师的提醒下,到孩子的房间里一看,正在 网络天地‚畅游‛。孩子没有‚反必面‛出现了上述状况, 也许有的父母将孩子狠狠地打一顿,但这不是最好的办法, 一定要把孩子引导过来,要告诉他这样做的危害性在哪里, 告诉他:‚如果父母没有到你的房间里去看,就急急忙忙出 去到处找,怎么也找不到,在路上,因为‘慌不择路’,很 容易被车撞了;也许还会把父母急出病来;还有奶奶爷爷、 姥姥姥爷如果心脏不好,会出现生命危险的,上述无论哪一 种状况出现,你将是终生的遗憾,同时你也是一个不孝子 孙!‛这样给孩子讲清楚,小孩是很受教的。另外我们父母 首先要以身作则,这样孩子一定会养成‚出必告,反必面‛ 的好习惯。
dōng zã wēn
xià zã qìng
冬 则 温, 夏 则 凊,
chãn zã xǐng chū bì gu hūn zã dìng făn bì miàn
晨 则 省, 昏 则 定。 出 必 告, 反 必 面,
jū yǒu cháng yâ wú biàn
居 有 常, 业 无 变。
易解: 冬天要提醒父母多穿衣服;夏天要给父母纳凉; 早晨起床之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并向父母请安问 好。傍晚回家之后,要将今天在外的情形告诉父母, 向父母报平安,使老人家放心。 外出离家时,须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后 还要当面禀报父母回来了,让父母安心。平时起居 作息(生活习惯),要保持正常有规律,做事有常 规,不要任意改变,以免父母忧虑。
故事9
陶 母 封 鱼 陶侃是东晋有名的贤臣,从小就勤奋好学, 而且注意人品的修养,这一切都是与他母亲 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陶侃长大后,担任了 管理渔业的小官。这一年他托人带回家一坛 腌鱼孝敬母亲,母亲却把鱼封好让人退回去, 并且给他写了一封信说:‚你是国家的官吏, 怎么能用公家的东西孝敬母亲呢?这是为政 不廉啊!‛此事虽小,却可以看出陶侃的母 亲教子严格。陶侃始终不忘母亲的教诲,最 终成为晋朝著名的清官。
故事11:
董 卓 的 恶 行 董卓是东汉末年的军阀,他带领军队来到 国都,废掉了汉少帝刘辨另立汉献帝刘协为傀 儡皇帝,并从此独揽朝政。董卓专权期间,对 朝廷中的大臣肆意杀戮,对天下百姓任意欺凌。 结果他的暴行引起了人们的愤怒,司徒王 允等人联合起来利用美人计一举将他除掉。董 卓死后,他的家属也因此受到株连,当时他的 母亲已经90多岁了,也被处死。董卓的恶行 不仅使其家庭受到牵连,连年迈的老母无法尽 享天年,实在是可悲啊!
fàn ài zhòng ãr qīn rãn shǒu xiào tì cì jǐn xìn
泛爱众,而亲仁。
yǒu yú lì zã xuã wãn
有余力,则学文。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 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 《弟子规》中的‚弟子‛所指的就是学生,也就是父母 的子弟;再广泛来讲,‚弟子‛可以说是每一个人。人 ‚活到老,学到老‛,可以说一辈子都在学习。既然都 在学习,理所当然就是学生。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圣贤人 的学生。‚规‛就是规范、道理,做人应尽的道理,做 人应尽的规范。我们从这三个字,就可以了解这本书的 用意就是: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 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 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 向他学习,以上‚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 这些都很重要,是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 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地学习其他有益的学问。因 此教育的基本目标主要是把青少年培养成孝敬父母、友 爱兄弟、谦逊待人、讲究信用、团结他人而又向往高尚 品德的人。
故事10
苹 果 的 教 训 有一个孩子,放学回到家里脸色怪怪的。因为小孩子比较 单纯,做了坏事容易显现在脸上。这位母亲很有警觉性,就去 翻了孩子的书包,结果发现里面有三个苹果,孩子解释说: ‚我们几个同学路过卖水果的摊位,顺手拿了这几个苹果。‛ 这位母亲立刻带着孩子到水果店,恭恭敬敬给人家鞠个躬,说: ‚对不起,我的孩子拿了你的苹果,我跟你道歉,我没有把孩 子教好?要多少钱我马上付给你。‛她的孩子站在一旁看着母 亲的这种举动,我们相信孩子的惭愧之心一定会被唤醒,从而 终生记住这个教训。 可是有些孩子说谎话时脸不变色心不跳,为什么?是因为 他们从小犯错时,父母没及时抓住时机遏制住,说谎话说习惯 了,习惯成自然。所以作为父母一定要细心观察孩子的一举一 动,发现孩子有不良行为时,一定要及时制止,也要告诫孩子 ‚勿以恶小而为之‛,使孩子能够健康成长。 ‚物虽小,勿私藏‛,除了不可以偷,不可以拿,同时要 教导孩子不要吝啬,不要什么东西都想到先留给自己,要培养 他乐于助人的行为,因为施予比接受更有意义啊!假如孩子从 小就吝啬,长大之后也会养成自私自利的习气。
shìsuīxiăo gǒushànwãi
wù suī xiăo
wù shàn wãi zǐ dào kuī
wù sī cáng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gǒu sī cáng qīn xīn shāng
苟私藏, 亲心伤。
易解: 纵然是小事也不要任性,擅自作主而不 向父母禀告。如果任性而为,容易出错,就 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因此让父母担心,是 不孝的行为。 物虽然小,也不可以私自收藏占为己有, 特别是公物。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父 母知道了一定很伤心。
入则孝
fù mŭ hū yìng wù huăn
父母呼,应勿缓。
fù mŭ mìng xíng wù lăn
父母命,行勿懒。
fù mŭ jiào xūjìngtīng
父母教,须敬听。
fù mŭ zã xūshùnchãng
父母责,须顺承。
易解: 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地 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 做,不拖延或推辞偷懒。 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 我们好,应该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父母 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 使父母生气、伤心。
qīn suǒ hào
lì wâi jù
亲所好,
qīn suǒ wù
力为具;
jǐn wâi qù
亲所恶,
shēn yǒu shāng
谨为去。
yí qīn yōu
身有 伤, 贻亲忧;
dã yǒu shāng yí qīn xiū
德有伤,
贻亲羞。
易解: 父母所喜好的东西,应该尽力去准备, 父母所厌恶的事物,要小心谨慎地去除掉 (包括自己的坏习惯)。 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使身体轻易受 到伤害,让父母亲忧虑。要注重自己的品德 修养,不可以做出伤风败德的事,使父母亲 蒙受耻辱。
国学‚弟子规‛教学大纲
《弟子规》的 6 个中心部分
1:入则孝 2:出则悌 3:谨 4:信
------〈感恩〉 ------〈友爱〉 ------〈规范〉 ------〈诚信〉
5:泛爱众 ------〈善待〉
6:余力学文------〈勤奋〉
总叙
dì zǐguī shâng rãn xùn
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弟,次谨信。
孝悌忠信
礼义廉耻
中 华 传 统 教 育 必 读
弟 子 规
天 天 落 实 多 多 收 益
《弟子康熙年间 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 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 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的文义,以三字一 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五个部分加以演述,具 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等 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 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编成1080个字的 《弟子规》。清中叶以后,此书最为流行,一度成 为私塾的必读课本,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 份、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故事5: 黄 香 温 席 故事6: 生命的代价 沉痛的教训 临近暑假,某小学老师通知学生第二天下午放 半天假,并要求学生告知家长。却有两名学生没有 按照老师的要求通知家长,擅自和小伙伴一起到河 边游泳,落入深水中,再也没有上来……由于他们 两个没有做到‚出必告,反必面‛,所以没有得到 家长的及时照顾,直到晚上家长不见孩子回家才发 现出事了,但为时已晚!这样的人间悲剧每年都有 发生,小朋友们一定要吸取教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