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学各论

合集下载

细菌各论

细菌各论
第十二章 厌氧性细菌

概念:是一群必须在无氧环境中才能生 长繁殖的细菌。 分类:
厌氧芽胞梭菌 无芽胞厌氧菌

第一节

厌氧芽胞梭菌
概念:是一群G+ 能形成芽胞的大杆菌, 芽胞直径比菌体宽,使菌体膨大呈梭状, 大多为严格厌氧菌。 特点: 抵抗力强大 分布 致病性 鉴别
一、破伤风梭菌


二、产气荚膜梭菌

生物学性状 :G+粗大杆菌 ,有芽胞、荚膜, 无鞭毛,可分解糖类产生大量气体,牛奶培养 基:“汹涌发酵” 致病物质 :10余种外毒素,侵袭性酶


所致疾病
气性坏疽,食物中毒 坏死性肠炎

微生物学检查法:
直接涂片镜检;分离培养;动物试验

防治原则:
及时清创扩创:防止厌氧微环境
尽早施行扩创手术:防止病变扩散 抗菌治疗:大剂量青霉素 抗毒素 高压氧舱疗法
三、肉毒梭菌

生物学性状
G+呈网球拍状,有芽胞、鞭毛,无荚膜

致病物质
肉毒毒素剧毒(对人致死量为0.1µ g), 肉毒毒
素不耐热,煮沸1分钟即可被破坏

所致疾病
食物中毒,创伤感染中毒

微生物学检查法:
2.在未接种卡介苗的人群中作结核杆菌感染的 流行病学调查,了解人群自然感染率 3.作为婴幼儿(尚未接种过卡介苗者)结核病的 辅助诊断 4.测定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四、微生物学检查法
标本 集菌 染色镜检 培养法 动物试验 细菌核酸检测

五、防治原则
卡介苗预防 卡介苗是目前唯一可预防结核的疫苗。 药物治疗 链霉素、异烟肼、对氨基水杨酸、利福 平、乙胺丁醇等。 五项原则 早期、联合、规律、适量、全程

细菌各论重点

细菌各论重点

第一章革兰氏阳性球菌——————葡萄球菌属G+·人源菌株含SPA,能与多种哺乳动物IgG Fc片段非特异性结合。

·毒力因子主要包括酶和毒素,可引起两类疾病:侵袭性疾病:主要引起化脓性炎症。

通过各种途径侵入机体,导致皮肤或器官的多种感染,甚至败血症。

毒素性疾病:由葡萄球菌产生的外毒素引起。

1.α毒素:损伤细胞膜的毒素,对多种哺乳动物红细胞有溶血作用,对白细胞、血小板、肝细胞等均有损伤作用。

2.肠毒素:按抗原性不同,分为A、B、C1、C2、C3、D和E 7个血清型,均可引起急性胃肠炎即呕吐为主要症状的食物中毒。

3. 凝结酶:能使含有抗凝剂的人或兔血浆发生凝集的酶类物质。

有助于致病菌株抵御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

①游离凝结酶:使液态纤维蛋白原变成固态纤维蛋白。

②结合凝结酶:使纤维蛋白原与菌体交联而致细菌凝结。

4.耐热核酸酶、纤维蛋白溶酶、透明质酸酶等:利于细菌蔓延。

·微生物学诊断:1.标本的采集:化脓性病灶采取脓汁、渗出液;败血症采取血液;脑膜炎采取脑脊液;食物中毒则分离采集剩余的食物、呕吐物和粪便。

2.直接涂片检查:直接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

3.分离培养: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血平板上生长更佳,致病菌株溶血;高度耐盐,能在高盐培养基上生长。

4.细菌鉴定:①产生凝结酶和耐热核酸酶②产生金黄色色素,有溶血性③分解葡、乳、麦、蔗糖,产酸不产气,致病菌株能分解甘露醇。

——————链球菌属G+·兰氏分群法:用温热的稀盐酸浸出C抗原(群特异性抗原),与特异性血清作沉淀反应,将链球菌分为20个血清群(A-V,缺I和J)。

同群链球菌间,因表面蛋白质抗原不同,又分不同型。

·按照溶血现象分类①α型溶血性链球菌:菌落周围有不透明绿色溶血环。

多为条件性致病菌。

②β型溶血性链球菌:菌落周围形成彻低透明的无色的溶血环。

致病力强。

③γ型链球菌:不产生溶血素,菌落周围无溶血环,也称为不溶血性链球菌。

细菌学各论ppt课件

细菌学各论ppt课件

常见的肠道细菌感染包括霍乱弧菌、 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
性传播疾病
性传播疾病概述
性传播疾病是指通过性接触传播 的疾病,包括淋病、梅毒、尖锐
湿疣等。
常见细菌
常见的性传播疾病病原体包括淋 球菌、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
等。
防治措施
预防性传播疾病的关键是保持安 全性行为,避免不洁性接触。治 疗时根据病原体选择合适的抗生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抗菌药物通过抑制或杀死细菌的生长 繁殖来发挥作用,具体机制包括抑制 细胞壁合成、影响细胞膜通透性、抑 制核酸合成等。
抗生素的分类与使用原则
抗生素的分类
抗生素是一类具有抗微生物活性的物质,主要通过抑制或杀 死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来发挥作用。根据抗生素的来源和作用 机制,可以分为天然抗生素和半合成抗生素。
素或抗病毒药物。Leabharlann 肤软组织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概述
皮肤软组织感染是指皮肤和软组织受到细菌、真菌等病原体侵袭, 引起红肿、疼痛等症状的疾病。
常见细菌
常见的皮肤软组织细菌感染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 链球菌等。
防治措施
预防皮肤软组织感染的关键是保持皮肤清洁卫生,避免创伤和摩擦。 治疗时根据病原体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或抗真菌药物。
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 皮肤红肿热痛等。
血培养、尿培养、粪便 培养等,以及血常规、
生化检查等。
诊断依据
根据症状、体征和实验 室检查结果综合分析, 确定细菌感染的类型和
病原体。
04
抗菌药物与抗生素
抗菌药物的分类与作用机制
抗菌药物的分类
根据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化学结构, 可以分为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 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

细菌学各论

细菌学各论

葡萄球菌属 staphylococcus
生物学性状 葡萄球菌的分类依据
① 色素(pigment): 分为金黄色、表皮及 腐生葡萄球菌。
② 凝固酶(coagulase):
凝固酶阳性与阴性葡萄球菌。 ③ 生化反应: 分解甘露醇阳性与分解甘露醇阴性葡萄球菌。
葡萄球菌属 staphylococcus
致病性葡萄球菌特点
志贺菌属致病性
(一)致病物质 1.菌毛:粘附回肠末端及结肠粘膜上皮细胞
2.志贺毒素:对细胞有毒性,同时可引起腹泻
3.内毒素:毒性强烈,是志贺菌主要致病物质 (二)所致疾病:细菌性痢疾
霍乱弧菌 V.cholerae
弧菌属及弯曲菌
1.弧菌属
霍乱肠毒素的致病机理
副溶血性弧菌所致疾病 2.弯曲菌属 (1)幽门螺杆菌的致病性
5.产气荚膜梭菌所致疾病
厌氧芽胞梭菌属
Anaerobic clostridium
厌氧芽孢梭菌属中与人类致病相关密切的细菌种类
破伤风梭菌(C. tetani ) 产气荚膜梭菌(C. perfringens ) 肉毒梭菌(C. botulinum )
共 性
G+杆菌,有芽胞,抵抗力强,在无氧条件下生长 2. 产生外毒素致病 3. 感染的重要条件是伤口的厌氧微环境 4. 无荚膜(产气荚膜梭菌除外)
1. 产生金黄色色素 2. 菌落2-3mm圆形,光滑,凸起
3. 透明溶血环
4. 凝固酶阳性
5. 能分解甘露醇
葡萄球菌属 staphylococcus
葡萄球菌致病物质
1. 凝固酶(coagulase):增强细菌抗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2. 葡萄球菌溶血素(staphylolysin):损伤宿主细胞膜。

第四章 细菌各论

第四章 细菌各论

婴幼儿 急性腹泻(水样便)
粘附微绒毛,刷状缘,使微绒毛萎 缩,上皮细胞受损,功能障碍
5岁以下儿 童
水样便至伴剧烈腹痛的血便,
可并发急性肾衰、血小板减 菌毛
少、溶血性贫血的溶血性尿 毒综合症(HUS)
毒素(志贺样毒素)
EAEC
小肠
婴儿
持续性水泻
菌毛、毒素(肠集聚耐热毒素)
(二) 微生物学检查
1 标本的采集
尿液
2 检查方法
血液
脓汁
直接涂片 分离培养与鉴定 快速诊断试验 卫生细菌学检查
标本 肠道内 选择培养基
肠 道 外
血平板
增菌

可疑菌落 生化反应 血清凝集
涂片
卫生细菌学检查
大肠菌群:37℃ 24h内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大肠杆 菌、枸橼酸菌、克雷伯菌和产气杆菌等。
大肠菌群指数:每1000ml样品中的大肠菌群数。 我国卫生标准
根据检测结果,目前在海地肆虐的就是O1血清群小川型霍乱弧菌…--------------------------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发病急,传播快,属国际检疫传染 病,也是我国法定管理的甲类传染病之一。自古以来,印度恒河三角洲是古典生 物型霍乱的地方性流行区,有“人类霍乱的故乡”之称。从1817年至192
(四) 微生物学检查
1 标本采集
脓血粘液便 2 检查方法
及时送检
检验
分离培养与鉴定
快速诊断试验
新鲜脓血便/肛拭
微生物学检查
及时送检/暂用30%甘油缓冲盐水保存
快速诊断
荧光菌球试验 协同凝集试验
分离培养 SS平板(无色透明小菌落) 双糖培养基(生化反应) 血清学反应(玻片凝集) 最后诊断

细菌学各论

细菌学各论

链球菌属 (streptococcus)
一般特征:圆形或卵圆形,直径:0.6~1um, 排列成链状,链长短与细菌种类和生长环境有 关,致病链较长,非致病株较短;液体:长链; 固体呈短链。G+培养较久后呈G-,无芽孢, 多数无鞭毛,有些能形成荚膜。


致病菌:37℃,pH7.4~7.6
普通培养基上生长不良,液体培养基不形成菌 膜。


5、食物中毒
20~30%CO2环境,肉汤中培养40h,离心取 上清,100℃30min,加热破坏其他毒素,注 入幼猫静脉或腹腔,猴静脉或腹腔,15min~ 2h,如出现寒战,呕吐,腹泻等急性胃肠炎 →毒素存在。 6、检测毒素其他方法:ELISA法,DNA探针 杂交技术。

(五)防治原则 尽量避免受伤,皮肤创伤应及时处理。 治疗时最好先做药敏试验,选择对细菌 敏感的抗菌药物。
第二篇 细菌各论
第一章
革兰氏阳性球菌
球菌(coccus)种类很多,按革兰氏染色特性 分为革兰氏阳性球菌和阴性球菌两大类,兽 医临床上重要的是革兰氏阳性球菌,其中的 葡萄球菌属和链球菌属的某些成员是人和动 物的重要致病菌。
《伯吉氏手册》第11版,G+ 球菌分:微球菌 科、链球菌科、消化球菌科。
据生理及化学组成(G+C%,细胞壁成分, 厌O2生长及发酵葡萄糖能力)作为微球菌科 的1个属——葡萄球菌属,分3种:金色葡萄 球 菌 ( aureus)、 表 皮 葡 萄 球 菌 ( epidermidis)、 腐 生 葡 萄 球 菌 (saprophyticus) 人的葡萄球菌:用噬菌体分型
变异:耐药性菌株

长期人工培养,改变培养基成分:


导致S→R型;色素形成与溶血性

第三篇 细菌学各论第五版

第三篇 细菌学各论第五版
色素:金色、白色、柠檬色葡萄球菌。
理化:金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
三、金色葡萄球菌
(一)致病性 化脓性葡萄球菌病、禽兔葡萄球菌病、牛羊乳房炎、人畜 食物中毒。 家兔易感。 (二)形态染色 G+、固体培养基上形成葡萄串状;脓汁、乳汁、液体培养 基中常呈双球或链状,常误为链球菌;比其他葡萄球菌小。
(五)抗原性 细胞壁水解后,有一种蛋白质抗原称蛋白A,简称SPA。SPA 能与抗体 FC段结合,而不影响FAB段与抗原结合,免疫学上有
重要作用。
(六)抵抗力 较强,无芽孢杆菌中最强者。
(七)微生物学诊断
1、取材:脓、乳、分泌物等 2、镜检:G+、葡萄状球菌。 3、分离培养:血平板:溶血。却甫曼培养基(7.5%氯化钠、1% 甘露醇):可抑制不耐盐杂菌生长,且因金葡菌分解甘露醇产酸, PH下降,指示剂作用下菌落呈黄色。 4、生化鉴定:甘露醇+,凝血浆酶+、硝酸盐+。 5、动物实验:24-48h致死家兔。 6 、肠毒素测定:分离菌株 30%CO2 培养,灌服家兔,表现胃肠 炎。 (八)免疫:患病动物康复无明显免疫力。
1、α溶血:又称绿色溶血环,平板上菌落周围呈现狭窄绿色溶 血环。因这种链球菌毒性较弱,产生溶血素少,只溶解部分 红细胞,低倍镜下可见溶血环中还存在未被溶解的红细胞。 绿色物质是红细胞分解后的高铁血红素的氧化产物。
2、β溶血:菌落周围比较大而透明的溶血环。因这种链球菌毒 性强,产生溶血素多,对红细胞分解彻底。 3、γ溶血:不溶血称γ溶血。
第二节
链球菌
链球菌科链球菌属细菌。
一、形态染色
G+ 、链状排列的球菌,链越长毒性越大。无芽孢,多数
无鞭毛(除D群某些菌株),少数菌株能形成荚膜。

细菌各论

细菌各论

细菌各论人畜共患的病菌:耶尔森菌,芽孢杆菌、布鲁斯菌。

芽孢杆菌属革兰阳性菌,有芽孢,抵抗力强。

炭疽芽胞杆菌导致炭疽病;蜡样芽胞杆菌导致食物中毒。

炭疽芽胞杆菌体积最大,有芽孢,有荚膜,边缘呈卷发状,致病物质荚膜和炭疽毒素。

所致疾病:皮肤炭疽、肠炭疽、肺炭疽。

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布鲁斯菌可分为牛布鲁斯菌、羊布鲁斯菌、猪布鲁斯菌、犬布鲁斯菌。

革兰阴性微荚膜。

自然宿主:牛羊猪犬。

所致疾病:母畜流产、人波浪热。

分泌物经黏膜进入人体使人产生菌血症并随血液浸入骨髓脾脏淋巴结等部位带菌体过多再次入血再次发热最后导致波浪热。

结核分枝杆菌,略长带弯,抗酸染色阳性,专性需氧,生长缓慢18h 一次,抗酸碱抗燃料抗干燥对药物敏感。

卡介苗用牛分支杆菌在含有胆汁马铃薯甘油的培养基上培养13年230代获得减毒的病毒但其抗原性不变。

致病物质:脂质蛋白质多糖。

所致疾病:结核病或全身粟粒性结核。

形成干酪样坏死空洞,有菌免疫、细胞免疫。

结核菌素实验:5uppd注入前臂掌侧皮内,48-72小时观察红肿直径大小。

若直径小于5mm证明阴性,没有抗体,若大于15mm证明感染该细菌。

白喉棒状杆菌革兰阳性菌可见其内部有异染颗粒。

致病物质白喉毒素,索状因子、k抗原。

所致疾病:白喉。

飞沫传播在咽气管等处形成白色假膜。

锡克试验同结核菌素实验都是迟发型反应。

不同的是锡克试验如果出现红肿证明没有免疫力,没有红肿证明有免疫力。

人工主动给免疫百白破疫苗。

被动免疫抗毒素,青霉素治疗。

破伤风梭菌革兰阳性菌,形态如鼓槌,有芽孢抵抗力强。

感染条件:伤口深有泥土,有坏死,缺血或伴有需氧菌。

致病物质:破伤风挛毒素封闭抑制性毒素的释放。

所致疾病:破伤风。

特异性治疗:破伤风疫苗抗毒素和类毒素以及青霉素的治疗。

产气荚膜梭菌革兰阳性菌有芽孢,卵圆形,汹涌发酵。

致病物质毒素和酶类。

所致疾病;:气性坏疽、食物中毒。

肉毒梭菌革兰阳性菌,网球拍状,有芽孢。

致病物质:肉毒毒素。

所致疾病:食物肉毒中毒、婴儿肉毒中毒、创伤肉毒中毒。

细菌各论

细菌各论

细菌学各论【内容提要】一、病原性球菌1.葡萄球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2.链球菌属: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3.奈瑟菌属:脑膜炎球菌、淋球菌二、肠道杆菌1.埃希菌属:大肠杆菌2.沙门菌属:伤寒沙门菌、其他沙门菌3.志贺菌属:痢疾杆菌4.变形杆菌属:变形杆菌三、霍乱弧菌、弯曲菌四、厌氧性细菌1.革兰阳性梭状芽胞杆菌属:破伤风杆菌、肉毒杆菌、产气荚膜杆菌2.革兰阴性无芽胞厌氧菌五、分枝杆菌属:结核杆菌六、其他病原菌1.人畜共患菌:炭疽杆菌、鼠疫杆菌、布氏杆菌2.军团菌属:嗜肺军团菌3.棒状杆菌属:白喉杆菌4.假单胞菌属:绿脓杆菌【概念简释】1.SPA:葡萄球菌A蛋白,存在于致病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表面。

SPA 具有抗吞噬作用,其机制是可以和抗体IgG的Fc段结合,与吞噬细胞竞争结合抗体的Fc段,从而抑制了抗体对吞噬细胞的调理作用。

2.协同凝集试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SPA和抗体IgG的Fc段结合后,并不影响抗体Fab段与相应抗原的特异性结合。

将含SPA的葡萄球菌作为载体与特异性抗体结合制备成诊断抗体,可以快速检测标本中相应的抗原,出现凝集,称为协同凝集试验。

3.血浆凝固酶:由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能使含抗凝剂的人和兔血浆凝固,保护细菌抵抗体内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使感染局限化。

4.溶血素:是一种外毒素,多种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产气荚膜杆菌都可产生。

可破坏红细胞、对白细胞、血小板、血管壁细胞均有损伤。

有溶血素的细菌在血平板上培养时可形成溶血环。

5.杀白细胞素:致病性葡萄球菌产生的外毒素,可破坏白细胞,如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

6.表皮剥脱毒素:某些型别致病性葡萄球菌产生的外毒素,可破坏表皮组织,引起剥脱性皮炎,或称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7.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由表皮剥脱毒素引起,开始皮肤出现红斑,1~2天后表皮起皱继而出现大疱,最后表皮脱落。

8.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I(TSST-I):为某些型别致病性葡萄球菌产生的外毒素,可引起机体发热,增加机体对内毒素的敏感性。

第二篇细菌学各论

第二篇细菌学各论

第二篇细菌学各论第一章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球菌(coccus):G+: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G-:脑膜炎球菌、淋球菌、卡他球菌、干燥耐氏球菌、黄色耐氏球菌其中五种对人类有致病性,称为病原性球菌(pathogenic cocci);主要引起化脓性炎症,又称化脓性球菌(purulent cocci or pyogenic coccci)。

葡萄球菌属细菌是化脓菌中最常见的,在自然界分布广泛。

本属目前包括32个种和15个亚种。

按产生色素分:1、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菌)2、白色葡萄球菌(条件致病菌)3、柠檬色葡萄球菌(腐生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人类的重要病原菌,可引起许多严重感染。

表皮葡萄球菌是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常引起矫形外科或心血管修复术后的感染及年轻妇女尿路感染。

两种葡萄球菌主要性状区别见下表:主要性状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色素金黄色白色血浆凝固酶+(-)-甘露醇发酵 +-溶血性 +-耐热核酸酶活性 +-磷壁酸核糖醇型 +-磷壁酸甘油型 -+蛋白A(SPA) +-致病性强弱或无第一节金黄色葡萄球菌一、生物学性状(一)形态、染色1、G+球形菌、葡萄串状、直径约0.8-1.0微米。

在某些化学药物(如青霉素)作用下可裂解或变为L型。

2、无特殊结构,(少数菌有荚膜样的黏液物质)(二)培养:需氧或兼性厌氧,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上即可生长,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S型的菌落(1~2mm),产生金黄色色素,为脂溶性。

在液体培养基中呈浑浊生长。

在血液培养基上可出现透明溶血环,即ß溶血。

(三)生化反应:分解葡+、麦+ 、蔗+ 。

在厌氧条件下也能分解甘露醇,在鉴别致病性方面有一定意义。

(四)抗原结构:1、葡萄球菌A蛋白(staphylococcal protein A SPA)SPA是存在于90%以上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表面的一种蛋白质,为完全抗原。

能与人及多种哺乳动物IgG(1、2、4)分子的Fc段非特异性结合,而结合后的IgG分子的Fab段仍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

细菌学各论

细菌学各论


细胞膜:与人心肌、平滑肌细胞有交叉抗原;
与肾小球基底膜有交叉抗原
风湿热(主要由II型超敏反应引起)
A群链球菌任何群型均可引起 临床表现为多发性关节炎、心肌炎、心内
膜炎等 多伴发于呼吸道感染之后,皮肤感染的链
球菌不会引起风湿热 病人抗O效价高 发病期间血清中补体总量、C3总量下降 有过敏体质倾向
急性肾小球肾炎
(II、III型超敏反应均可引起)
发生于链球菌感染后约2~3周
3.免疫性
人类有一定的天然免疫力,只有当 皮肤黏膜受伤后,宿主免疫力降低时, 才易引起葡萄球菌感染。
感染后能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但不 强,难以防止再次感染。
(一)非特异性免疫:
正常皮肤粘膜-屏障作用 中性粒细胞-吞噬作用
(二)特异性免疫:
体液免疫
调理素抗体-促吞噬作用 抗毒素抗体-中和外毒素
细胞免疫
—引起机体发热,增加对内毒素的敏感性; —引起多器官系统功能紊乱或毒性休克综合征
(TSS)
The gene encoding toxic shock syndrome toxin is carried by a mobile genetic element of S. aureus in the SaPI family of pathogen city islands.
侵袭力物质 致 病 物 质
表面物质
M蛋白-黏附、抗吞噬 LTA-黏附
酶类
透明质酸酶 脓汁变稀,
链激酶(SK) 病灶易扩散
链道酶(SD)
毒素
*溶血素O(SLO) 溶血素S (SLS)
*致热外毒素(pyrogenic exotoxin),又称红疹 毒素或猩红热毒素
hyaluronidase

细菌学各论总结

细菌学各论总结

属名(种名)分类及血清型,形态染色特性培养基生化特性抗原性包括抵抗力致病性及毒力因子微生物学诊断本节重点球菌除淋膜外都阳金黄葡萄球菌球状,排列成葡萄串状,无芽胞和鞭毛,个别形成荚膜普通生长基上生长良好;血平板生长更佳,致病菌株能够产生溶血素;产生金黄色色素;高度耐盐,分解葡乳麦蔗,产酸不产气,致病发甘多糖抗原,蛋白质抗原SPA,能与多种动物igG Fc段非特异结合侵袭性疾病-化脓性炎症,由外毒素引起的呕吐,腹泻α毒素,肠毒素,凝固酶,耐热核酸酶分离培养普通平板培养、血液琼脂平板、高盐培养基。

鉴定:纯培养物1致病性葡萄球菌的鉴定:1产生凝固酶和耐热核酸酶2产生金黄色色素,有溶血性3发酵甘露醇2葡萄球菌肠毒素的检查:作细菌分离鉴定的同时,接种至肉汤培养基,培养后取滤液注射至6-8周龄的幼猫。

链球菌呈链状排列,链长短不一。

致病性菌链长,液体培养基中菌链长。

兰氏分群法根据溶血现象分类αβγ三类培养特性:大多数兼性厌氧,少数专性厌氧;营养要求复杂,需补充血液、血清、葡萄糖等;血平板上形成灰白色、表面光滑、边缘整齐的细小菌落。

不同菌株溶血不一。

在血清肉汤中易形成长链,管底呈絮状沉淀致病性:脂磷壁酸(LTA):重要的粘附素。

M蛋白:抗吞噬作用一旦病菌大量繁殖则产生链球菌溶血素、致热外毒素等毒性物质,透明质酸酶、链激酶、DNA酶等侵袭性物质。

微生物学诊断标本的采集;检验方法(一)直接检查:可直接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

(二)分离培养: 接种血平板,观察菌落形态和溶血情况。

(三)细菌鉴定:菌落形态、溶血特性、细菌形态、生化特性。

如定群、定型,则要作血清学试验肠杆菌科大肠杆菌革兰氏阴性小杆菌,散在或成对,周毛菌,有菌毛菌体抗原O抗原荚膜抗原K抗原;鞭毛抗原H抗原O:K:H培养及生化特性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2. 麦康凯琼脂上形成红色菌落,伊红美蓝琼脂上产生黑色带金属光泽菌落;3.致病菌株在绵羊血平板上呈β型溶血;生化特性4糖发酵试验五种5 IMViC(++--)试验6 H2S阴性(三糖铁培养基)注意血清式,毒力岛微生物学诊断标本采集:根据临床疾病类型的不同,采集适当的标本。

第七章 细菌各论

第七章 细菌各论

毒素的检查:
发生食物中毒时→将呕吐物离心取上清 →100℃30min破坏其它毒素→注入幼猫静 脉或腹腔→15min~2h内出现急性肠炎症状, 表明有肠毒素存在。
八、免疫防治
1.加强饲养管理,避免创伤。
2.无好的疫苗,感染病愈后,不产生免疫力,可再次感染。 3.抗生素治疗
表皮葡萄球菌:引起仔猪渗出性皮炎。 腐生性葡萄球菌:引起尿道感染。
病料
脓汁,血液等
固体培养基
G+,葡萄串状球菌
2.确定是否具有致病性: 固体培养基上产生的色素为金黄色; 血平板上产生β溶血 血浆凝固酶试验阳性 厌氧条件下发酵甘露醇 动物试验阳性
家兔皮下接种1ml ,24h肉汤培养物,可引起 局部皮肤溃疡坏死;静脉接种0.1~0.5ml, 于接种后24~48h死亡,剖检可见脏器有大小 不等脓肿。
第七章 细菌学各论
第一节 球菌属
第二节 肠杆菌科
第三节 芽孢杆菌属 第四节 梭菌属
第五节 其他病原菌
第一节 球菌属
一、 葡萄球菌 1.形态结构 2. 培养特性 3.生化特性 4. 抵抗力 5.分类 6.致病性 7.微生物学诊断
1 形态及染色特征
典型的葡萄球菌为圆形,直径0.5~1.5um,排列 成葡萄串状),但在脓汁中或生长在液体培养基 中的球菌常呈双球或短链排列。用青霉素可诱导 成L型。
二 链球菌 (Streptococcus)
分类 形态与染色 培养特性 生理生化特性 致病性 抵抗力 微生物学诊断
1.分类
1.按溶血能力分: α型溶血链球菌:菌落周围形成不透明的草绿色 溶血环,红细胞未溶解,血红蛋白变为绿色,这 种细菌致病力不强,多为条件性致病菌。 β型溶血链球菌:菌落周围形成完全透明的溶血 环,红C完全溶解,致病力强,引起各种疾病。 γ型溶血链球菌:无溶血现象,非致病菌。

第三篇 细菌学各论(第四版)

第三篇 细菌学各论(第四版)
4、血清型鉴定:用A-E群多价抗O血清确定是否为沙门氏菌,后 用分组抗O血清鉴定组别,再用单因子抗O血清、抗H血清测定 其抗原组成。
(八)免疫
畜禽康复可获得一定免疫力。 仔猪副伤寒弱毒苗可作预防。
四、耶尔森菌属
G-球杆菌或卵圆形杆菌,两极浓染(比巴氏杆菌大、多形)。 除鼠疫耶尔森菌无鞭毛外,其余有1~6根鞭毛。在22OC培养能运动。 需氧或兼性厌氧,对培养要求较高,麦康凯上能生长。生化见大肠杆菌。 属内分11个种:重要的有: 1、鼠疫耶尔森菌:鼠疫并传染人。 2、假结核耶尔森菌:兔、豚鼠伪结核。 3、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家畜一般不致病。人食物中毒。
鸡白痢沙门氏菌:心脏变性变形、心肌肉芽肿结 节
鸡白痢:卵耀变色、变形 左:正常,右:鸡白痢
鸡白痢:肝坏死点
(七)微生物学诊断
1、取材:粪便、消化道内容物、血、脓、流产胎儿等。
2、分离培养:用增菌培养基(如亮绿-胆盐-四硫磺酸盐肉汤)增 菌培养,同时用鉴别培养基如麦康凯、远藤氏等鉴别培养。
3 、鉴定:接种三糖铁(斜面划线并穿刺),下层变黄,上层不 变色,可初步诊断为沙门氏菌。进定保护力。
病畜禽康复可获得一定程度免疫力。
一种血清型大肠杆菌只产生对此血清型的保护抗体。因血清 型较多,从本场本地区分离大肠杆菌制成疫苗,可获得较好 免疫保护。
三、沙门氏菌属
(一)形态染色:G-中等大杆菌。除鸡白痢、鸡伤寒沙门氏 菌外,均有周鞭毛。绝大多数有菌毛,能吸附于细胞表面和 凝集红细胞。形态难与大肠杆菌区别。 (二)培养特性:除鸡白痢、鸡伤寒、甲型副伤寒、羊流产沙 门氏菌对营养要求较高外,其余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鉴别培养基(麦康凯、远藤氏、SS)上形成淡黄色菌落。 (三)生化特性;见大肠杆菌。 (四)抵抗力:中等强度。

细菌学各论核心知识点

细菌学各论核心知识点

细菌学各论核心知识点一、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阳性菌;耐盐性强,在含有10%NaCl培养基中能生长;致病的物质基础为SPA、英膜、血浆凝固酶、肠毒素等;对外界因素的抵抗力强于其它无芽胞菌。

所致疾病:1、化脓性感染;2、外毒素(肠毒素)引起的中毒性疾病(食物中毒一一存放食物10小时或以上,食后1-6小时/ 4-6小时发病)。

病后无牢固免疫力。

•链球菌根据溶血现象分类:甲型溶血性链球菌(a溶血、草绿色溶血环、机会致病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P溶血、透明溶血环、致病菌)+丙型链球菌(无溶血环、非致病菌)根据细胞壁中C多糖抗原点不同将链球菌分为20群,对人致病的链球菌菌株,90°%左右属A群,且多数呈乙型溶血,也是对人致病作用最强的链球菌。

链球菌致病的物质基础包括:黏附素、溶血素(SLO+SLS)、致热外毒素、侵袭性酶。

SLO抗原性强,85。

%-90。

%链球菌感染者于感染后2-3周至病愈后数月到1年内可检出ASO(抗〇抗体),可作为风湿热或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辅助诊断依据。

所致疾病:1、化脓性感染;2、中毒性疾病:猩红热(草莓舌)3、超敏反应性疾病: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等。

ASO试验:AS〇s400U为辅助诊断依据。

青霉素为首选抗生素,长效青霉素可用于预防风湿热。

•肺炎链球菌革兰阳性菌,菌体呈圆锥状,两两相对,钝端相对,尖端向外。

可形成英膜。

营养要求髙,能产生自溶酶,自溶酶可被胆汁或胆盐等活性物质激活。

抵抗力较弱。

致病的物质基础:英膜、溶血素、分泌型丨gA蛋白酶等。

所致疾病:大叶性肺炎。

肺炎链球菌与甲型溶血性链球菌鉴别以胆汁溶菌试验最为常见。

首选抗生素为青霉素。

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与龋齿、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相关。

•脑膜炎奈瑟菌(脑膜炎球菌)肾形,两两相对,凹面相向。

有英膜和菌毛。

营养要求髙。

专性需氧,5°%C〇2湿润环境中生长更佳。

能产生自溶酶。

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极弱。

所致疾病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

4细菌各论

4细菌各论

3、液体培养:均匀浑浊。 固体培养:凹,凸边
齐表面光、湿润、有光泽、不透明,1—2mm 4、产脂溶性Pigment。不渗于培养基,局限于菌落 内。 鉴别:白、柠檬、金黄(旧分类法不稳 定)。
固体培养
生化反应
分解多种糖,致病株分解甘露醇→鉴别
Ag构造
1、Pro Ag
主要为SPA 。 存在于金黄色等菌Cw的一种表面Pro,90%以 上葡萄球菌菌有此Ag。 可和人及某些哺乳动物(Monkey G、P、mice、 dog、pig;貂等)的IgG1,2,3分子的Fc使发生 非特异性结合(一般不和马、牛、大鼠、鸡IgG 发生反应,也不与人IgG3结合),而IgG的Fab的 能与相应Ag结合。Spa与IgG结合后的复合物有多 种生物活性,如抗吞噬、促C分裂、引起变态反 应损伤血小板等。 2、多糖抗原 存在于细胞壁,具有型特异性。 A型多糖抗原从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提出,B型 多糖抗原从表皮葡萄球菌中分离出。
致病性 致病物质
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毒素及酶最多,故其毒力 最强。表皮葡萄球菌一般不致病,在特殊情况下 可成为条件致病菌。 葡萄球菌的毒力因子包括: ①毒素:细胞毒素(α 、β 、γ 、δ 、杀白细胞 素)、表皮剥落毒素、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 肠毒素等; ②酶:凝固酶、纤维蛋白溶酶、耐热核酸酶、透明 质酸酶、脂酶等; ③其他:荚膜、胞壁肽聚糖等。
化脓性感染
毒素性疾病
食物中毒 1-6小时潜伏期,呕吐为主,1-2天自行恢 复。 假膜性肠炎 菌群失调性肠炎,以腹泻为主。 病理:肠粘膜由一层炎性假膜所覆盖。该假膜由炎 性渗出物,肠粘膜坏死块和细菌组成。 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多见于新生儿、幼儿及免疫功能 低下的成人。患者皮肤弥散样红斑,起皱,继而形成 水疱,至表皮脱落。 毒性休克综合征 ° 近来,临床及实验工作证明,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是 创伤感染、尿路感染、体外感染(安装心脏起博器、 置换人工心瓣膜、骨关节手术等)等的主要病原菌。 其次,其耐药性高于阳性菌,给治疗带来困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篇细菌学各论第一章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球菌(coccus):G+: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G-:脑膜炎球菌、淋球菌、卡他球菌、干燥耐氏球菌、黄色耐氏球菌其中五种对人类有致病性,称为病原性球菌(pathogenic cocci);主要引起化脓性炎症,又称化脓性球菌(purulent cocci or pyogenic coccci)。

葡萄球菌属细菌是化脓菌中最常见的,在自然界分布广泛。

本属目前包括32个种和15个亚种。

按产生色素分:1、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菌)2、白色葡萄球菌(条件致病菌)3、柠檬色葡萄球菌(腐生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人类的重要病原菌,可引起许多严重感染。

表皮葡萄球菌是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常引起矫形外科或心血管修复术后的感染及年轻妇女尿路感染。

两种葡萄球菌主要性状区别见下表:主要性状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色素金黄色白色血浆凝固酶+(-) -甘露醇发酵 + -溶血性 + -耐热核酸酶活性 + -磷壁酸核糖醇型 + -磷壁酸甘油型 - +蛋白A(SPA) + -致病性强弱或无第一节金黄色葡萄球菌一、生物学性状(一)形态、染色1、G+球形菌、葡萄串状、直径约0.8-1.0微米。

在某些化学药物(如青霉素)作用下可裂解或变为L型。

2、无特殊结构,(少数菌有荚膜样的黏液物质)(二)培养:需氧或兼性厌氧,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上即可生长,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S型的菌落(1~2mm),产生金黄色色素,为脂溶性。

在液体培养基中呈浑浊生长。

在血液培养基上可出现透明溶血环,即ß溶血。

(三)生化反应:分解葡+、麦+ 、蔗+ 。

在厌氧条件下也能分解甘露醇,在鉴别致病性方面有一定意义。

(四)抗原结构:1、葡萄球菌A蛋白(staphylococcal protein A SPA)SPA是存在于90%以上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表面的一种蛋白质,为完全抗原。

能与人及多种哺乳动物IgG(1、2、4)分子的Fc段非特异性结合,而结合后的IgG分子的Fab段仍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

应用:1)协同凝集试验:检测多种微生物抗原。

2)SPA与IgG结合形成的复合物:激活补体、抗吞噬、促细胞分裂、引起超敏反应及损伤血小板。

2、多糖抗原:磷壁酸和肽聚糖相连,有抗原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性心内膜炎患者血清中可检出抗磷壁酸抗体。

3、荚膜抗原:(五)分型:国际上将金黄色葡萄球菌分为4个噬菌体群、23个噬菌体型。

噬菌体分型可用于流行病学调查。

有11个荚膜血清型,其中5型、7型与大多数人类感染有关。

(六)抵抗力:强,在不产生芽胞的细菌中抵抗力最强。

对干燥、盐、湿热及消毒剂抵抗力强:在干燥的脓汁或痰液中可存活2~3个月;加热60℃1h或80℃30min才能将其杀死;在2%石炭酸中15min或在0.1%升汞中10~15min死亡。

在含10~15%NaCI的培养基中仍能繁殖。

1:10~20万倍稀释的龙胆紫溶液能抑制其生长。

对青霉素、金霉素、红霉素和庆大霉素高度敏感;对链霉素中度敏感;但对磺胺、氯霉素敏感性差。

易产生耐药性,与细菌的质粒有关。

大质粒编码β-内酰胺酶;小质粒决定对四环素和氯霉素的耐药性。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一)致病物质:毒素和酶类毒素有:1、葡萄球菌溶血素:可产生α、β、γ、δ四种抗原性不同的溶血素,对人类有致病作用的主要是α溶血素,被称作“攻击因子”。

α溶血素具有溶血、皮肤坏死作用;是蛋白质,不耐热,可制成类毒素,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

2、杀白细胞毒素:只损伤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

与两类细胞表面有特异性受体(神经节苷脂和卵磷脂)有关。

该毒素有F(快)和S(慢)两种成分构成。

作用部位主要在白细胞的细胞膜。

死亡白细胞的残存成分可以形成血栓,导致中毒性炎症反应以及组织坏死等病变。

3、肠毒素:引起食物中毒,有A-E,G-I 8个血清型,肠毒素A引起的食物中毒最多见,D主要存在于污染的乳制品中,B能引起伪膜性肠炎。

4、剥脱性毒素:又称表皮溶解毒素,是蛋白质,您裂解表皮的棘状颗粒层细胞,引起烫伤样皮肤综合症(SSSS)。

主要发生于新生儿和婴幼儿。

该毒素分为ETA(耐热,由基因控制)和ETB(不耐热由质粒控制)。

5、中毒性休克综合症毒素1(TSST-1):引起毒素性休克综合症(TSS)。

酶类有:1、血浆凝固酶(coagulase):1)是一种能使人或兔血浆发生凝固的蛋白质2)作用类似凝血酶原物质,可被人或兔血浆中协同因子激活,形成凝血酶原样物质,使液态的纤维蛋白原变成固态的纤维蛋白,血浆凝固3)酶使纤维蛋白沉积于菌体表面,阻碍吞噬细胞的吞噬或防止在细胞内被破坏、免受体液中杀菌物质的作用4)感染易于局限化和形成血栓与凝固酶生成有关。

是葡萄球菌致病性重要指标之一2、耐热核酸酶(heat-stable nuclease):1)耐热:100℃15min或在60℃2h不被破坏2)对DNA或RNA有较强的降解能力3)有抗原性,是葡萄球菌致病性重要指标之一还能产生过氧化氢酶、透明质酸酶、纤溶酶、脂肪酶和青霉素酶。

(二)所致疾病:1、化脓性疾病有:以脓肿形成为主,主要通过皮肤裂口、伤口或汗腺、毛囊侵入体内,也可侵入呼吸道和血流引起感染。

1)皮肤化脓性感染:毛囊炎、疖、痈、伤口化脓及脓肿等。

特点是脓汁呈黄色而粘稠、病灶界限清楚,多为局限性。

2)各种器官的化脓性感染:气管炎、肺炎、脓胸、中耳炎、骨髓炎、脑膜炎、心包炎和心内膜炎。

50%骨髓炎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

肺炎多见于抵抗力弱的儿童及老年人。

3)全身感染:败血症、脓毒血症。

2、毒素性疾病:1)食物中毒:由肠毒素引起。

2)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多见于婴幼儿和免疫力低下的成人。

开始皮肤有红斑,1~2d表皮起皱。

继而出现含无菌清亮液体的大泡,轻微损伤可破溃,最后表皮脱落。

3)毒素性休克综合症(TSS):TSS-1,主要表现为急性高热,低血压,猩红热样皮疹伴脱屑严重时出现休克,99%为女性,月经期发病。

4)假膜性肠炎:其本质是菌群失调性肠炎。

(三)免疫性:有很强的自然免疫力,特异性免疫不强,无长久免疫力。

三、微生物检查法一般局部化脓性感染:疖、痈等微生物学检查意义不大,但对全身性感染在确定病因或选择有效药物上有一定价值。

(一)标本:脓汁、血液、脑脊液、骨髓穿刺液、呕吐物、粪便或可疑食物。

(二)直接涂片染色镜检:取脓汁、痰等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可见典型葡萄球菌(三)分离培养与鉴定:接种于血平板(血液需增菌)做血浆凝固酶试验、甘露醇发酵试验(四)动物实验:检查肠毒素金黄色葡萄球菌诊断依据:1、革兰氏染色阳性球菌。

2、产生金黄色色素。

3、血平板上产生透明溶血环。

4、厌氧条件下也能分解甘露醇。

5、血浆凝固酶、耐热核酸酶实验阳性。

四、防治原则:1、注意个人卫生和消毒隔离,防止医源性感染。

2、注意伤口的消毒,尤其手部的感染,未愈前不得从事食品制作或饮食服务业。

3、临床上要根据药敏选择敏感药物。

4、反复感染疖肿者,可试用自身菌苗或类毒素。

第二节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包括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木糖葡萄球菌、头状葡萄球菌及沃氏葡萄球菌等10余种。

表皮葡萄球菌最多见。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是人体正常菌群成员,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比,致病性较弱。

是院内感染的重要成员。

某些菌株能产生胞外黏液物(ESS),能使细菌黏附于泌尿道上皮细胞或塑料表面、抗吞噬、抑制细胞免疫和阻止抗生素渗透的作用。

主要侵犯免疫低下者及儿童。

1、泌尿系统感染2、细菌性心内膜炎3、败血症4、其他化脓感染第二章链球菌(S t r e p t o c o c c u s)属链球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化脓性链球菌引起各种化脓性炎症、毒素性疾病与链球菌感染后超敏反应,某些链球菌是条件致病菌。

(一)传统的分类方法1、根据溶血作用分类1)甲(α)型溶血(草绿色溶血环):草绿色链球菌、肺炎链球菌,亦称α-溶血性链球菌2)乙(β)型溶血(透明溶血环):化脓性链球菌或β溶血性链球菌3)丙(γ)型溶血(不溶血):肠球菌2、根据族特异性抗原分类:将乙型链球菌分为A—H、K—M和O—V共19个族,引起人类疾病的只有A——D、F、G族。

(二)根据对氧的需要分类:需氧、厌氧和微需氧链球菌。

消化链球菌为厌氧链球菌,常寄生于口腔、肠道及阴道。

(三)根据致病性与寄生部位分类:化脓溶血性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和肺炎链球菌)、口腔链球菌、肠球菌、乳链球菌及厌氧链球菌第一节化脓溶血性链球菌一、化脓性链球菌(一)生物学性状:1、形态、染色:(1)G+菌,直径0.5-1.0微米,球形或椭圆形链状排列。

(2)有菌毛,在幼龄期(2—4小时)形成透明质酸的荚膜。

2、培养:营养要求较高:血清、血液和腹水(1)在血琼脂平板上生长,生成细小、灰白色、表面光滑、有乳光的菌落,有完全溶血环、草绿色溶血环或无溶血环。

(2)在血清肉汤、葡萄糖肉汤中絮状沉淀。

3、生化反应:葡萄糖+ ,不分解菊糖,不被胆汁溶解。

4、抗原构造:1)多糖抗原:(C抗原)存在于链球菌的细胞壁,具有族特异性,是血清学分类的依据。

将乙型链球菌分为A—H、K—M和O—V共19个族,引起人类疾病的只有A——D、F、G族。

2)表面蛋白抗原:位于C抗原外层,有M、T、R和S抗原。

M蛋白有型特异性,可将化脓性链球菌分为80多个型别。

与致病性有关的为M蛋白,具有抗吞噬作用;与心肌肌浆蛋白有共同抗原表位,故与风湿性心肌炎可能有关。

3)核蛋白抗原(P抗原):无特异性5、抵抗力:抵抗力不强,对热、一般消毒剂和抗生素敏感(红霉素、青霉素、氯霉素及磺胺)。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1、致病物质(1)细胞壁成分:①脂磷壁酸(lipoteichoic acid, LAT):A族菌黏附于宿主细胞主要由LTA介导②M蛋白(M protein):具有抗吞噬和抵抗细胞内杀菌作用③肽聚糖:致热、溶解血小板、致局部Shwartzman反应的作用、提高血管通透性和诱发实验性关节炎④细胞壁受体:蛋白质和纤维结合素受体,可与IgG、IgA、纤维蛋白原、纤维结合素结合,有利于细菌黏附。

(2)侵袭性酶类:①透明质酸酶(hyaluronidase):(扩散因子)能分解细胞间质的透明质酸,使病菌在组织中扩散。

②链激酶(streptokinase, SK):(链球菌溶纤维蛋白酶)使溶纤维蛋白酶原变为溶纤维蛋白酶,溶解血块或阻止血浆凝固,有利于细菌在组织中扩散。

③链道酶(streptodomase, SD):(链球菌DNA酶)该酶能分解脓汁中高度粘稠性的核酸,使脓汁稀薄,有利于细菌扩散④胶原酶(collagenase):能溶解胶原纤维,亦有利于细菌的扩散。

是广义的扩散因子(3)外毒素:①溶血素(streptolysin):按对氧的稳定性分溶血素“O”和溶血素“S”溶血素“O”(SLO):对热、氧敏感,–S–S 变成–S–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