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https://img.taocdn.com/s3/m/f0182e18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23.png)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是指那些具有重要文化遗产价值和历史价值,具有较高的文化、历史、艺术、建筑、风俗、习俗等方面的观光旅游价值的城市。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并具有独特文化的国家,拥有众多的历史文化名城,这些名城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是中国旅游业的看家招牌,是旅游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但是有时候,保护与开发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资源却需要进行平衡,让这些古城既有保护幺又有旅游价值的开发。
1.景区保护需加强每个历史文化名城都背负着厚重的历史文化沉淀,对于这些沉淀的保护是人类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对未来世世代代人的有力保障。
不过,在中国,古城保护常常面临各种问题。
由于城市发展的需要以及现代城市化建设的压力,一些历史建筑被迫拆除或改建。
同时,一些景区也存在着资源利用不当、商业化经营盲目等现象。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应加强景区保护工作。
政府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制定科学完善的保护规划,减少人员和车辆通行,保障旅游景区环境的清洁和安静。
同时,政府应该加强和规范对商业化经营的监管,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让旅游更加绿色环保,避免对旅游资源的破坏和利用不当。
2.保护与开发的平衡旅游业的发展无疑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发展的重要途径,但如何平衡保护和开发的关系却需要更好的合作与共识。
过度的旅游开发会导致历史文化名城资源的过度利用,加重了城市环境负荷,同时也给文物保护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与此同时,也会带来一些不良的后果,比如社会治安问题、过度商业化、道德伦理问题等。
为了使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资源得以更好的保护,同时又不影响旅游业的普及,城市保护与开发需要相互配合,达到平衡的目的。
建立科学完整的保护制度,规范旅游行业,鼓励文化创意和高品质旅游业的发展,营造积极的旅游环境,这些都是保护与开发平衡的需要。
3.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旅游业的发展对于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是至关重要的,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也至关重要。
针对历史文化名城探讨文物保护问题及解决方案
![针对历史文化名城探讨文物保护问题及解决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a947c66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0e.png)
针对历史文化名城探讨文物保护问题及解决方案历史文化名城是一个国家、地区或城市所具有的特殊历史和文化价值的象征。
这些城市通常拥有许多古老的建筑、古老的文物和历史遗迹,它们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见证和载体。
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中的文物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些文物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对于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历程、文化传统和社会风貌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各种原因,历史文化名城中的文物保护问题一直存在着诸多挑战。
本文将探讨历史文化名城中的文物保护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历史文化名城中的文物保护问题1. 文物破损和流失问题历史文化名城中的古老建筑、古老文物和历史遗迹通常经过了很长的时间, 它们可能已经因为自然侵蚀、人为破坏、偷盗等原因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损。
古城墙的倒塌、历史建筑物的破损、文物的流失等问题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严重性。
2. 社会发展对文物保护的影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历史文化名城往往会面临着现代化建设的压力。
在这一过程中,许多古老的建筑和古老的文物可能会被拆除或改建,从而使这些文物的受到威胁。
游客的涌入也会给文物保护带来挑战,因为大量的游客可能会对文物产生不同程度的磨损和破坏。
3. 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在一些历史文化名城中,由于各种原因,政府和相关部门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投入,导致了文物保护工作的滞后和不足。
这也使得文物保护的有效性受到了限制,从而使得文物的破损和流失得不到有效的控制。
1. 加强立法和政策保障针对历史文化名城的文物保护问题,可以加强立法和政策保障。
政府可以出台更为严格的法律和政策,明确规定文物的保护范围和保护标准,加大对文物保护工作的投入,推动文物保护工作的发展和进步。
2. 加强文物保护意识文物保护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参与。
政府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包括教育宣传、科普知识、文化节目等,提升广大市民对文物保护的意识和重视程度。
只有当广大市民都认识到文物保护的重要性,才有可能真正从根本上解决文物保护的难题。
对凤凰古城旅游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的思考.docx
![对凤凰古城旅游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的思考.docx](https://img.taocdn.com/s3/m/f6fe1e16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20.png)
对凤凰古城旅游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的思考.docx凤凰古城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个极具人文风情的旅游胜地。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人们对旅游体验的要求不断提高,凤凰古城的旅游业发展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凤凰古城的旅游资源开发不够充分。
虽然凤凰古城的古迹、传统民居、民俗文化等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但是在开发利用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些景点过分商业化,失去了历史文化的原有魅力;一些景点的宣传推广力度较弱,游客了解程度不够,不利于开发利用;同时,很多传统的手工艺品、特色美食等具有非常高的文化价值,但是相关产业的发展却受限于产业链不完整、品牌建设不足等问题。
其次,凤凰古城的旅游服务质量需要提升。
旅游是服务业,旅游服务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游客的旅游满意度和口碑传播效果。
然而,凤凰古城的旅游服务质量在散客游客层面上并不是很高。
一些小商贩与游客的关系紧张,一些店铺的产品质量、价格与实际情况不符,甚至出现欺诈行为。
此外,凤凰古城的旅游服务资源也相对匮乏。
大多数旅游服务机构和旅游从业者还没有接受过足够多的专业培训,也缺乏完善的投诉处理机制等。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一、加强旅游资源开发,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政府应该利用可行性研究、规划、评估等手段,推动旅游资源有效利用和保护,并积极配合旅游企业开展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研发和推广,进一步提升凤凰古城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优化旅游服务质量,提升游客满意度和忠诚度。
旅游从业人员应该接受相关培训,提高服务技能水平,加强行业自律和服务标准。
游客提供的反馈和建议则可以作为评估旅游服务质量的重要参考指标,政府和旅游企业要积极关注并改进。
三、推动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挖掘潜在的文化旅游资源。
政府能够加强文化旅游产业的规范和扶持,引导旅游企业将文化、历史和旅游体验融入到旅游产品中,打造更具文化内涵的、对游客普及文化知识更有帮助的旅游线路和项目,形成更为完善的产业链。
浅析当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浅析当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220196e6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57.png)
浅析当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近年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越来越引起人们关注。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不少问题也
显露出来。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当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一、管理不规范
对于历史文化名城的管理,一方面,政府在保护中的作用必不可少,但是,由于各地
的地理、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差异,管理方法也存在不同。
因此,矛盾和纠纷不可避免。
同时,当地政府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管理不规范问题。
建议:完善相关保护法规,落实好文物保护专项资金,制定明确的管理标准。
二、开发建设过多
在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过程中,开发建设问题是不可避免的。
然而,一旦过度开发会
破坏文化遗址,危及文化传承。
建议:应该有合理规划,对有价值的建筑、地物进行维修和保护,对于部分不具有历
史价值的建筑进行拆除改造。
三、缺乏文化传承
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文化逐渐淡出,这就导致了文化传承的问题。
建议:在各种活动和节日中注入传统文化元素,如打造民间文化传承馆、文化展览馆,开设传统文化课堂等等。
四、游客管理问题
历史文化名城的旅游业是一大经济来源。
但未经合理规划的游客管理,同时出现污染、拥挤、安全隐患等问题。
建议:制定游客管理规则,建立相应设施,增强游客文明素养,合理引导游客行为。
总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面临的问题还有很多待解决。
应该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和社会
力量的作用,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监督和管理,让历史文化名城真正成为人们了解文化和
历史的重要场所。
历史文化名城的存在问题和发展对策案例
![历史文化名城的存在问题和发展对策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64eab1e1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7b.png)
历史文化名城的存在问题和发展对策案例历史文化名城的存在问题和发展对策案例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开发压力: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历史文化名城往往面临着来自建设、开发的巨大压力,土地利用的变革、房地产开发的扩张等,容易破坏历史文化遗产及其周边环境。
对策案例:通过建立科学的城市保护规划,对历史文化名城的开发进行精确控制,限制过度开发,确保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传承。
2.旅游业发展对历史文化名城的影响:旅游业是历史文化名城中的重要经济支柱,但旅游业快速发展也会给历史文化遗产带来一些问题,如游客过度拥挤、文化剥离、商业化等。
对策案例:加强旅游管理与保护,推动旅游业协调发展。
例如,限制游客数量、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制定管理规定,鼓励发展文化创意产品,提供游客体验,保持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
3.缺乏有效的保护机制和资金支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持续的管理。
然而,目前很多历史文化名城缺乏有效的保护机制和资金支持,导致文化遗产无法得到适当的保护和传承。
对策案例:建立完善的保护机制和资金支持体系,包括设立专门的文化遗产保护基金、加强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合作,引入相关金融机构支持等。
4.人才流失和传承问题:历史文化名城的传统手工艺、文化技艺等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人才传承,但现实中很多年轻人选择离开历史文化名城,导致传统文化技艺面临着严重的传承问题。
对策案例:加大对历史文化名城人才培养和传承工作的支持力度,引导年轻人重视传统文化,鼓励传统手工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吸引更多人才回归历史文化名城发展。
综上所述,历史文化名城的存在问题和发展对策案例主要涉及城市化压力、旅游业发展、保护机制与资金支持、人才流失与传承问题等方面,通过科学的规划管理、加强旅游业发展管理、建立保护机制与资金支持体系、加大人才培养和传承力度等措施,可以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历史文化名城的可持续发展。
浅析当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浅析当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6ce02547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b7.png)
浅析当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当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重视程度不够。
虽然中国政府近年来发出了一系列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政策文件和法规,但在具体执行上,地方政府对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视程度不够,往往更加关注经济发展和旅游产业的开发,忽视对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
二是管理机制不完善。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需要多个部门和层级的合作,但目前各个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管理机制不完善。
三是保护工作缺乏科学性。
一些地方政府在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时追求短期利益,仅仅停留在简单的修缮和重建上,而忽视了历史建筑的真实性和原始性,使得保护工作缺乏科学性。
四是保护经费不足。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需要大量的投入,但现实情况是,地方政府的保护经费有限,无法满足保护工作的实际需要。
五是意识问题。
一些地方政府和居民对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意识不强,存在破坏历史建筑和文化景观的行为。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加强政府的领导力和监管力。
地方政府应当明确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性,将其纳入规划和发展的核心,并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监管力度,确保政策的落地和执行。
建立健全的协调机制。
各个部门应当加强沟通和协调,建立多部门联动的协调机制,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工作。
加大科学保护力度。
保护工作需要科学性的指导,应当加强研究和专家团队建设,制定科学的保护规划和方案,保护历史建筑的真实性和原始性。
应当鼓励公众参与,提高居民和游客对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意识,形成文化共识,共同保护历史文化名城。
增加保护经费投入。
各级政府应当增加保护经费投入,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吸引更多的投资,保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当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来解决。
只有加强政府的领导和监管,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加大科学保护力度,增加保护经费投入,并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才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名城。
浅析当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浅析当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970b0692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9b.png)
浅析当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当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有很多,这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资金不足、管理体制不完善、环境污染和游客过度开发等。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来解决。
资金不足是当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许多历史文化名城在进行保护和修缮时,都面临着资金紧张的问题。
解决资金不足的对策可以是加大政府投入,增加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的拨款。
可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引导社会资本、企业和个人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提供资金支持。
目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存在着管理体制不完善的问题。
许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责任部门的职能不明确,缺乏有效的协同配合机制,导致保护工作不够有力有效。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建立统一的管理体制,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职责,确保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序进行。
可以建立专门的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和管理,以提高管理水平和专业能力。
环境污染是当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许多历史文化名城周边环境污染严重,给文物建筑和历史遗迹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加强环境保护措施,加大环境整治力度,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环境。
可以引导和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和旅游管理部门的合作,制定和执行环境保护规划和政策。
游客过度开发是当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一个难题。
许多历史文化名城由于游客过度开发,导致文物遭受破坏和环境受到破坏。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实施限制游客数量的政策,并加强游客管理和引导。
可以通过限制游客的入场数量、制定游客参观时间等措施来减少游客对历史文化名城的影响。
可以加强对游客的教育,提高他们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和素质,引导游客文明观光。
当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有资金不足、管理体制不完善、环境污染和游客过度开发等。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大政府投入,增加资金来源,建立统一的管理体制,增强环境保护措施,限制游客数量并加强游客管理和引导等措施。
浅析当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浅析当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5d4e1e67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b0.png)
浅析当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当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历史文化名城面临着严峻的保护问题。
我们有必要对当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当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许多历史文化名城面临着城市化的挑战。
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大量的现代建筑不断涌入,原有的历史文化建筑和风貌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这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构成了严峻的挑战。
二是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许多历史文化名城成为了旅游热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由于旅游业的过度开发和滥建,原有的历史文化遗产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和侵害。
这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三是管理体制不完善。
当前,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管理存在着体制不完善、责任不清晰等问题。
由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管理责任不明确,各级政府部门之间存在着协调不畅、职责不清等情况,导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不到位。
四是社会公众的意识不够。
在当前社会,许多人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意识不够强烈,存在着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盲目破坏和侵害。
这严重影响了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工作。
一是加强规划和管理。
要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的规划和管理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规划,合理控制城市化进程和旅游业的发展,同时完善相应的保护管理制度和法律法规,形成多元化的保护管理体系。
二是提高社会公众的保护意识。
要通过宣传教育和公众参与,提高社会公众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认识和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保护合力,实现全社会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觉。
三是加强监督和执法。
要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监督和执法力度,加大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树立法治的权威,有效维护历史文化名城的合法权益。
四是注重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
要注重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前提是合理利用,鼓励创新,促进历史文化名城的活力和魅力,实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有机结合。
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c1d6f245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49.png)
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旅游,作为人们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的一部分,不仅能够让人们放松身心,还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
然而,在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却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妥善解决,将会影响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旅游资源开发现状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精神文化需求的增加,旅游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各地纷纷加大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涌现出了众多新的旅游景点和旅游项目。
一些历史文化名城通过修复古建筑、打造文化街区等方式,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吸引力。
自然风光优美的地区则加强了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开发了登山、漂流、露营等多样化的旅游活动。
此外,乡村旅游也逐渐兴起,不少农村地区依托田园风光和民俗文化,吸引了大量城市游客。
二、存在的问题1、过度开发部分地区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对旅游资源进行过度开发。
比如,在一些自然保护区内违规建设旅游设施,破坏了生态环境;一些古村落过度商业化,失去了原有的古朴韵味。
2、缺乏规划旅游资源开发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导致景区布局不合理,功能分区不清晰。
有些景区在开发过程中盲目跟风,没有结合自身的特色和优势,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3、基础设施不完善一些旅游景区的交通、住宿、餐饮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
道路狭窄、交通拥堵,住宿条件差,餐饮卫生不达标等问题屡见不鲜。
4、旅游产品同质化许多地方的旅游产品缺乏创新,同质化现象严重。
比如,各地的民俗村、古镇等在建筑风格、经营项目上大同小异,缺乏独特的吸引力。
5、文化内涵挖掘不足在旅游资源开发中,对文化内涵的挖掘不够深入,只是简单地将文化元素作为装饰,没有真正展现出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6、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和专业素质有待提高,部分景区存在宰客、服务态度恶劣等问题,影响了游客的旅游体验。
三、对策1、加强规划管理政府应加强对旅游资源开发的规划和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开发方案。
西安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
![西安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3f69df5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80.png)
西安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西安市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然而,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如何保护这些珍贵的遗产,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就西安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展开探讨。
首先,西安市的历史文化遗产非常丰富,比如著名的兵马俑、古城墙、大雁塔等。
这些遗产代表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成就,具有非常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因此,保护这些遗产是我们应尽的责任。
而在旅游开发过程中,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显得尤为重要。
一方面,我们要确保游客的安全。
遗产保护包括保护建筑物的结构和稳定性。
在开发旅游项目时,我们必须考虑到游客的安全问题,避免因为人流量过大而对建筑物造成损坏。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注重保护遗产的原真性。
历史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如果遭到过度修缮和商业开发,其本质就会被破坏。
因此,在旅游开发中,我们应该尽量保持原汁原味的遗产,让游客能够真实地感受到历史的厚重。
而为了实现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平衡,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政府在保护遗产方面应该加大投入。
只有在资金保障的情况下,才能够进行有效的保护工作。
其次,要加强遗产管理机构的建设与培养,提高专业素质,保证遗产保护工作的高效进行。
此外,还可以引入公众参与的机制,让市民和游客都能够参与到遗产保护中来。
他们可以担任志愿者,提供意见和建议,共同守护好历史文化遗产。
同时,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也需要有一个合理的规划。
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遗产特点,制定不同的开发策略。
比如,对于兵马俑这样的大型遗产,我们可以在保护区周边设立旅游服务设施,方便游客的观光游览。
对于古城墙这样的遗产,可以开发城墙漫步路线,让游客能够欣赏到城墙的壮丽景色。
通过合理的规划,我们既可以满足游客的需求,又能够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
最后,我们也要注意历史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的可持续性。
保护和开发工作不能局限于眼前的利益,需要有长远的眼光。
我们应该注重传承与创新的结合,通过合理利用遗产资源,打造文化旅游品牌,为西安市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浅析当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浅析当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ec23a749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3a.png)
浅析当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其历史文化底蕴和宝贵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的根基,也是城市形象的核心元素。
然而,在城市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中,历史文化名城也面临着不少的困境。
本文将探讨当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一、保护意识淡薄很多人并不了解历史文化名城的价值,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淡薄。
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缺少对历史文化遗产的认识,没有意识到其价值和意义;传统文化缺乏传承,很多古建筑物无人问津,没有得到适当的保护;另外,很多人也不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没有意识到他们应该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负责。
对策: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意识。
可以通过志愿者、社团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和意义。
同时,可以加强对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让人们了解自己应该怎样才算是对历史文化遗产负责。
二、保护手段不足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需要专业的机构和手段。
但是,当前很多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机构还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加强。
保护手段也不够丰富,很多遗产没有得到保护,比如一些历史文物、文献、手工艺品等古老的物品。
此外,对于一些古建筑物,维护和修复的成本也很高,政府和社会的拨款对于所有古建筑的修复都是远远不够的。
对策:建立完善的保护机构,确保专业人才的引进和专业技能的提高,加强保护手段的研究和实践,多样化保护手段,探索创新的保护方法。
同时,依靠社会力量,开展募捐、募资活动来筹集资金,这种方式有利于提供公共福利,并且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到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工作中来。
三、城市管理混乱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城市管理。
但是,当前许多城市管理混乱,修建利益挤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观念的实践,破坏文化遗产保护的规划制度、形成经济环境和决策制度,加速历史文化名城及其周边不断扩张及城市纷乱化。
对策:加强城市规划,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文化遗产地区的历史、美观和空气质量。
浅析当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浅析当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708abc5d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88.png)
浅析当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1. 引言1.1 概述当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要性历史文化名城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遗产,是承载着历史记忆、传承着文化精神的活化石。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关乎着国家的文化自信、民族的文化认同、人民的文化获得感。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
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其所蕴含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上,更重要的是其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保护好历史文化名城,不仅能够延续传统文化,传承历史记忆,更能够为城市增添独特的文化魅力,提升城市的软实力和竞争力。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还可以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带动地方经济的繁荣和就业机会的增加。
当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要性不容忽视,需要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社会组织以及广大市民共同努力,加强保护工作,确保历史文化名城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
只有如此,才能让历史文化名城永久传承,让后人继续感受和享受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引言】部分结束。
2. 正文2.1 存在的问题: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缺乏整体规划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但在实践中常常存在着一些问题。
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缺乏整体规划。
许多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规划和管理工作缺乏长远的眼光和系统性的考虑,导致保护工作的片段化和零散化。
在一些历史文化名城中,由于缺乏整体规划,各种保护和开发项目之间缺乏协调和统一,使得保护措施不够全面和有效。
有些城市在进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时,只注重某些著名景点或建筑的修复和整治,而忽视了整个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综合保护。
这种零散化的保护工作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管理的混乱,使得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价值得不到有效体现。
由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缺乏整体规划,一些城市在进行城市更新和改造时也容易出现问题。
一些城市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过度拆除老城区的建筑,破坏了原有的历史文化风貌和城市格局。
浅析当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浅析当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477a959e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94.png)
浅析当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历史文化名城正面临着保护难题。
这些城市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但同时也面临着各种挑战和问题。
城市化进程带来的规划建设需求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商业化开发的推动下,一些历史文化名城的原有风貌逐渐消失,文化遗产受到破坏。
政府管理不善、缺乏科学的管理体系和公众对历史文化保护的漠视也给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
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寻找有效的对策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这一背景下,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当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面临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对策,以推动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
2. 正文2.1 问题一:城市化进程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矛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许多历史文化名城面临着保护与发展的矛盾。
一方面,城市化的规模扩大和人口增长导致了对土地资源的大量需求,这就给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带来了压力。
许多历史文化名城的原有建筑被拆除重建,甚至被高楼大厦取代,使得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逐渐丧失。
城市化进程也带动了旅游业和商业化发展,这些商业化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传统风貌和文化价值构成了威胁。
商业化开发在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过程中,如何在城市化发展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点,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城市化进程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之间的矛盾,需要政府、社会和公众共同努力,通过合理规划、科学管理和社会参与,实现保护与发展的统一。
2.2 问题二:商业化开发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冲击商业化开发导致历史文化名城原有建筑被改建或拆除。
为了满足商业需求,许多历史建筑被改变原有结构,甚至被完全拆除重建,导致历史文化价值丧失。
一些历史古城内的传统建筑被改建成商业街区,原有的文化氛围和历史风貌被破坏。
商业化开发带来了过度商业化的问题。
为了吸引游客和商家,一些历史文化名城过度发展商业活动,商业氛围过浓,严重影响了历史环境的原有特色。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开发的模式研究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开发的模式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854ebd1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a8.png)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开发的模式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很多历史文化名城逐渐失去了原有的风貌和特色。
为了保护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并且开发其旅游资源,各地探索了不同的保护与开发模式。
一、传统保护模式传统保护模式是以封闭为主要手段,通过管理机构的设置和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原貌,不改变其传统格局和建筑风貌。
这种模式的代表是故宫博物院。
故宫博物院是中国最著名的古建筑群之一,也是中国最大的古建筑群。
故宫博物院的保护采用了传统保护模式,即严格控制游客数量,同时实行周边商业及广告的禁止,增加建筑群的独立性和神秘感,并保护了历史文物的完整性。
然而,传统保护模式也存在一些弊端,例如文化遗产的保护对象数量有限,极难满足大众参观需求,造成文化旅游产业市场空缺。
二、复原保护模式复原保护模式是在传统保护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复原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风貌和特色,展示其历史文化传承和时代变迁。
这种模式的代表是九龙城寨。
九龙城寨是香港历史文化遗产之一,建于20世纪初期,是由中国大陆移民在香港拼凑而成的。
虽经过多次拆除改建,但仍保存了部分建筑遗存。
其中的早期民居和建筑风貌成为了文化旅游的重要景点。
通过复原历史文化名城的风貌和特色,可以激发游客的参观兴趣,增加场景的美感和可展示性。
然而,复原保护模式对于古建筑的保护效果仍需保持警惕,容易造成对历史文物的过度改变和破坏。
三、再开发保护模式再开发保护模式强调旅游资源和文化遗产的深度结合和利用,将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开发相结合,实现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发展。
这种模式的代表是西安钟鼓楼。
钟鼓楼是西安的标志性建筑,文化遗产价值极高。
再开发保护模式下,西安钟鼓楼经过了多次的重建和开发,成为了集文化旅游、商业贸易、休闲娱乐、会议服务于一体的大型文化名城。
再开发保护模式最大的特点是旅游资源和文化遗产的有机结合,同时也能够带动当地经济和就业,是古建筑保护工作中相对成熟和多元化的一种保护方式。
但再开发保护模式下也会趋向于商业化,为了经济利益而危害文化遗产保护。
浅析当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浅析当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d4a14f50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4e.png)
浅析当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当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存在多种问题,其中主要包括资金缺乏、政策不健全、管理不到位、商业化倾向等。
为了有效保护历史文化名城,需采取一系列对策。
资金缺乏是影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主要因素之一。
许多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工作需要大量的经费,但由于各种原因,政府投入不足,导致保护工作无法进行。
应建立健全的资金保障机制。
政府可以采取措施,如增加财政投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保护项目等,以确保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投入得到保障。
政策不健全也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一个问题。
当前的保护政策存在不完善、不具体的情况,导致保护工作的实施存在困难和障碍。
需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制定具体的保护政策。
政府应加大力度,制定更为具体、细化的保护政策,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提供明确的指导和支持。
管理不到位也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的一个问题。
由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存在管理分散、协调不足的情况。
为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可以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集中统一管理,并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管理水平。
商业化倾向也是当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所面临的问题之一。
为了吸引游客和发展旅游产业,一些历史文化名城在保护工作中过于追求商业利益,导致过度开发和破坏历史文化遗产。
需要加强对商业化开发的监管和控制,确保开发与保护相协调,避免过度商业化对历史文化名城的破坏。
浅谈河南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旅游开发
![浅谈河南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旅游开发](https://img.taocdn.com/s3/m/18e4362aa5e9856a561260ed.png)
并不矛盾。但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 , 受经济利益的驱使 , 再加上 法制不健全、 保护 资金 不足、 保护开
发 观 念滞后 , 河 南历 史文化 名城 的保 护与旅 游 开发 出现 了城 市建 设性 破 坏 严 重 、 城 市精 神 和 特 色消失 等
问题 。要做 好 河 南历 史文化 名城 的保 护 与旅游 开发 工作 , 必须健 全 法规和 规 划体 系、 优 化整 体 旅 游环 境 、
文 化名 镇 、 名村 9个 , 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 名村 6 2
个 j , 历 史 文化名 城 ( 村、 镇) 数 量多 , 内涵 丰富 , 在 中 国文 明发展史 上 占有 重 要 的地位 。保 护 与开 发 历 史文 化名 城 ( 村、 镇) , 对传 承历 史 、 发 展 经 济 具
用 以及 房地 产 开发利 益 的 驱动 使 旧城 区成 为 房 地 产开 发 的热点 。许 多历 史 文化 名 城 在城 市 化 的 名
第二 是 经 营理念 落 后 。社 会 主 义市 场 经 济 条 件下 , 历 史 文 化 名城 的保 护 与 开 发 也 必 须 遵 循 市
场经济法则 , 单纯的道德约束和简单 的行 政干预 无助于名城 的保护与开发。一些城市管理者没有 将名城 的保护与开发纳入整个城市发展的总体框
史遗产而成为旅游开发 的载体 , 其所蕴涵 的传统
[ 收稿 日期 ] 2 0 1 3— 0 1 — 0 5
[ 作者简 介] 李 海燕 ( 1 9 7 3 一) , 女, 河南睢县人 , 郑州旅游职业学 院讲 师 , 研究方 向为宏观旅游管理 与微观旅游经济 。
7 7
古建筑、 古街 区等大都集 中于此。土地 的有偿使
架 中, 没有深入 探讨 其经 营理念 和策 略, 难 以协 调、 平 衡参 与保 护 与开 发 的各 方 利 益 , 导 致保 护与 开发 工作 陷入 被动 。 第三 是法 制不 健 全 。世 界 上 名城 保 护做 得 比
零陵古城旅游开发与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零陵古城旅游开发与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fe7b08e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8b.png)
零陵古城旅游开发与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零陵古城位于中国湖南省永州市境内,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遗产,零陵古城面临着旅游开发与保护的双重挑战。
本文将探讨零陵古城旅游开发与保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旅游开发问题1. 过度商业化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商业化对于古城旅游的冲击日益明显。
过度商业化使得古城原有的历史文化氛围逐渐消失,严重损害了游客的旅游体验。
2. 建设规模不当部分旅游开发项目过度追求规模和速度,导致对古城原有建筑和环境的破坏。
大面积的修建和改建,不仅破坏了古城的历史价值,也给周边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不便。
3. 不合理的旅游路线规划一些旅游路线规划没有充分考虑古城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游客数量过多集中在狭小的区域,对古城的压力过大,容易造成拥堵和安全隐患。
二、保护存在的问题1. 缺乏有效的保护机制零陵古城的保护工作还存在缺乏科学的保护标准和有效的保护机制的问题。
对于重要文化遗址的保护力度不够,缺乏明确的立法和监管措施。
2. 文化遗产受损由于旅游开发的不当,零陵古城的文化遗产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消耗。
古建筑物的损毁、文物的流失等问题日益突出,对于零陵古城的历史价值造成了不可逆的损害。
3. 意识淡薄部分游客和当地居民对于历史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对零陵古城的保护意识。
一些不文明行为的出现给古城的保护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三、对策研究1. 加强管理与监管建立完善的零陵古城保护管理机构,制定科学的保护规划和措施,加强对旅游开发和商业化活动的监管。
同时,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水平,加强对游客的引导和监督。
2. 合理规划旅游开发项目在旅游开发项目的规划中,应充分考虑零陵古城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合理控制建设规模和速度,严格保护古城原有建筑和环境,确保旅游开发与保护的平衡。
3. 强化宣传和教育加大对于零陵古城保护意识的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游客和当地居民的文化素质。
文旅融合下丽江古城的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文旅融合下丽江古城的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173bc58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ef.png)
文旅融合下丽江古城的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文化旅游已成为现代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旅融合不仅是旅游业发展的趋势,更是推动城市发展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
丽江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和旅游资源丰富,但在文旅融合下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发展问题。
本文就丽江古城的发展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旨在为丽江古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1. 旅游业过度依赖丽江古城的经济主要依靠旅游业,而且过度依赖,导致了当地经济结构单一、产业链不健全的问题。
一旦遇到外部环境变化,如疫情等,就会对丽江古城的经济产生较大冲击。
2. 历史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平衡丽江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但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保护工作并不到位,导致了文物破坏、历史文化遗产流失等问题。
3. 传统产业与现代旅游融合不足丽江古城地处偏远山区,传统产业主要为农业和手工业,与现代旅游业的融合不足。
传统产业发展滞后,无法完全适应文旅融合的发展趋势。
4. 文化传承与商业化冲突丽江古城的文化传承和商业化之间存在冲突。
商业化的发展导致了丽江古城的商业氛围浓厚,商业化的开发与文化传承之间的平衡难以取得。
1. 多元化产业发展为了缓解旅游业过度依赖的问题,丽江古城应推动多元化产业发展,发展特色农业、手工业、文化创意产业等,提升当地经济的多元化水平,增强经济抗风险能力。
2. 完善历史文化保护机制丽江古城应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工作,建立健全的历史文化保护机制,加强文物保护、文化遗产修复工作,确保历史文化资源的完整性和延续性。
3. 促进传统产业与现代旅游融合丽江古城可通过政策扶持、产业升级等方式促进传统产业与现代旅游的融合,如将当地特色农产品、手工艺品等纳入旅游产品中,增加旅游体验内容,促进当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4. 商业化开发与文化传承平衡丽江古城应加强规划管理,明确商业化开发的范围和规模,加强对商业化开发的引导和管控,保持丽江古城的文化传承和历史风貌,创造健康的商业氛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术交流与教学研究 主持:李艳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吴瑕(四川师范大学,四川成都610066)[摘要]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历史文化名城已成为发展旅游业的一个重要条件。
在发展名城时,不同名城在不同程度上遇到了保护与开发的矛盾。
本文通过对二十年来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
进而指出研究涉及较少的方面和今后研究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开发;研究综述中图分类号:F5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KN字07-005(2008)01-0045-05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历史文化名城是人类发展历程的缩影,展示着不同城市、不同文化、不同历史时期的辉煌。
随着经济、旅游业的发展,历史文化名城成了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的条件,不少名城正在积极加大旅游规划力度,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在城市化进入加速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我国众多历史文化名城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遇到了保护与建设的相互矛盾问题。
在处理这一矛盾关系时,如何努力构建良好的环境因素,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发建设城市,使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既符合现代化生产生活的需要,又不破坏传统的历史文化风貌,这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的重要问题。
一、研究回顾(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及相关概念的界定及研究回顾1982年∀国务院关于批转关于保护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的请示通知#中明确了∃历史文化名城%的概念。
最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第14条规定,保护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革命纪念意义的城市,由国务院核定公布为历史文化名城。
阮仪三,王景慧等认为:确定∃历史文化名城%的目的在于宣传,唤起人类对文化遗产的尊重与保护意识。
研究者们在对历史文化名城进行研究时,首先是分析其保护的意义。
王景慧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概念[1]中回顾了我国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历程,世界上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概念的形成,通过对我国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概念和国外的比较,指出,我国名城保护在内容上的特点是除了有形物之外还注意保护和发掘文化内涵,在保护范围上,我国的概念较复杂。
历史文化名城是一个与行政范围有关的政策概念&&确定某个城市是历史文化名城,决不等于说这个城市的整个市域或整个城区都是保护范围。
在历史文化名城中保护什么,具体范围界线在哪里还要通过城市规划和地方行政规章进一步明确。
邱静雯[2]认为历史文化名城是历史文脉的见证,好好保护和利用历史遗迹,文化特色,可使后代子孙对居住城市的历史渊源有更深刻的了解,并且,旅游资源的开发,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多与历史文化名城的要素结合在一起,可见,研究者们对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要性都给予了明确的肯定。
那么,应该怎样界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概念呢?从国际上三部宪章的颁布,我们可以看出人类对其认知的变化过程。
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制定的∀雅典宪章#中专门论述了∃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和地区%保护的意义和基本原则。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产生的矛盾日益明显。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1964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威尼斯宪章#进一步论述了文物古迹保护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与方法,文件扩大了文物古迹的概念:不仅包括单个建筑物,而且包括能从中找出一种独特文明、一种意义的发展或一个历史事件见证的城市或乡村环境。
1987年10月,∀华盛顿宪章#阐述了历史地段以及更大范围的历史城镇、城区的保护作用和意义,保护原则和方法等,并再次提到保护与现代生活的矛盾,并主张将城市的保护纳入城市发展的政策和规划之中。
[3]另外,与名城相关的一些概念如何定义,学者们也给予2008年第1期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 OURNAL OF S I C HUAN ENG I N EERI N G TECHN I C AL COLLEGE2008年1月Jan.2008![收稿时间]2007-10-02[作者简介]吴瑕(1983-),女,四川师范大学历史系旅游学院2006级旅游文化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了相当的重视。
王景慧在历史地段保护的概念和作法中引用1982年我国公布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的文件中提到:要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传统风貌%,推出能体现古城传统风貌的地区就是∃历史地段%。
王先生还对∃历史文化保护区%和∃历史地段%的关系进行了阐述,指出确定∃历史地段%的三个具体标准,并且把历史地段和文物保护单位周围的∃建筑控制地带%的概念进行区分。
王世仁在以北京大栅栏地区为例中论说保护、整治与发展规划的基本认识时,说:历史街区的根本属性是生活场所而不是文物遗存,文物遗存可以不与现代生活发生直接联系,而历史街区却不可能。
为我们对历史地段的保护提供了指导。
赵中枢在论文物保护到名城保护概念与保护方法的多样化中,把我国目前历史文化名城空前破坏的一个重要原因归于对文物概念和保护方法的认识问题上。
(二)研究所表现出的特点1.向多学科,多角度交叉综合发展城市本身就是一个涉及面极广泛的概念,包括建筑学、美学、社会学、人类学等众多相关学科。
历史文化名城由于历史的沉淀积累,在一般城市的内涵和外延上更有一定延伸。
同时历史背景和不同的文化色彩赋予名城不同的特点,因此,运用各种方法,从多学科,多角度,对历史文化名城进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徐禾用社会文化心理解释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中出现的现象和问题。
在回答中国古建筑为何保留下来的很少时,认为技术只是一方面的原因,更重要的社会原因是把建筑物视为一家一姓权力象征的文化心理。
又指出农民群众运动、土地改革以及∃文化大革命%中对一些文物的破坏是与我国的社会心理有着实际关系的。
他还指出,要帮助广大群众克服旧的文化心理并树立新的适合时代要求的文化心理,以便给历史文化名城和古迹文物的保护工作建立思想基础。
苏勤、林炳耀从文化地理学的基本观点出发,认为历史文化名城是地域文化的集中表现,对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系统和文化生态进行了分析。
并且对名城保护理论进行了探索性思考,提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文化景观是基础,文化系统是核心,文化生态是关键,并构建了名城综合保护的方法体系。
刘敏、李先逵从生态学角度研究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环境,建立了城市文化生态系统的文化基因、文化物种、文化生态学的概念,明确了城市保护应该重视城市中的各类文化物种。
郑孝燮[4]认为城市环境包括生态环境和文态环境两类,指出保护名城的历史文态环境,应当保护、保留、整治三者并举。
李继峰[5]在∀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开发中的不谐和因子研究#中引入解说系统的重要性。
他指出,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缺失张扬性,解说系统不健全。
目前历史景区大多注重实物的陈列,缺乏内容丰富,生动的解说系统,缺乏口才与交际、知识和艺术相融合的高层次导游人员。
徐惠蓉论述了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房地产开发的关系;陈少牧把政治法律背景,社会文化环境的营造,经济与科技的发展纳入名城保护环境因素的构件中,认为良好的政治法律背景是关键的环节,经济与科技的可持续发展是必要的基础,社会文化环境的营造是重要条件,全民的积极参与是根本保证。
木基元[6]认为,对名城的保护应重视城市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以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的保护为例,指导云南省其他城市如何制定切合实际的保护方案并加以实施,保存并形成各自特有的文化体系。
潘洵和徐惠蓉,都提出要兼顾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注重环境和自然协调。
王士兰在对水乡绍兴研究时,提出:古城外围环境的开发,为了配合古城风貌的保护与开发,对绍兴古城外围环境也作了相应的开发工作。
对环城河进行了整治,建成西园、百花园及三条沿河绿化带。
荣斌认为,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其城市文化美应当是传统城市文化美与现代城市文化美的协调融汇。
从美学角度论证了如何把握城市的文化风貌基调,提高城市的审美层次。
袁国友从历史的角度,先把昆明名城资源分成古代滇国青铜时期,南诏大理国时期,元明清等不同历史阶段,再按不同历史时期提出相应对策。
仇保兴在如何有效地保护利用城市高等资源问题上提出了应处理好政府管制和企业经营的关系;江金波,司徒尚纪在论述梅州的保护与开发时,多次提到环境的治理及环境清洁问题。
崔凤军,蒙吉军在以平遥古城为案例的研究中运用了城市形象识别系统。
陈望衡在分析了历史文化名城的基本美学品格的基础上,指出历史文化名城开发建设需遵循的基本美学原则。
2.运用相关理论进行指导从1983年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到1994年,我国已有历史文化名城99座。
对名城的保护意识可以说从那时侯起就已经逐渐形成。
2003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所在上海同济大学成立,标志着我国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走向规范化。
其间,阮仪三,董鉴泓等大批学者在20多年的名城保护行动中,不断摸索,形成了相关有指导意义的理论体系。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指出,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表现在文物古迹,自然环境,城市的格局,城市轮廓景观及主要建筑和绿化空间的特色,建筑风格和城市风貌的特色,名城物质和精神方面的特色。
对历史文化名城的特征要素,要从三方面来分析:名城的含义,名城特色的构成要素和名城特色的结构。
分析的层次,则是根据不同人群对名城的感知,通过调查研究取得,这就是城市的外延、本体和内涵。
并且指出,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是从城市的经济、社会、文化、城市规划、文物保护和建筑设计方面统筹考虑,把保护与建设协调起来,把文物古迹,历史地段,城市的传统格局,历史风貌,空间秩序以及历史文化传统等,从城市是一个大系统的观点出发,进行高层次的保护。
广义上来讲,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方法,除了狭义上指的对传统建筑或街区的复原或修复及原样保存,以及对城市总体空间结构的保护外,还包括对旧建筑及及历史风貌地段的更新改造以及新建筑与传统建筑的协调方法,文脉继承,特色保护等问题。
阮仪三先生等,分别从名城物质实体保护的三个内容,文物古迹,历史地段,古城整体空间环境进行论述。
对文物古迹的保护方法,有冻结保存和重建两种。
冻结保存指,将保护对象原封不动保护起来,允许必要的修缮和巩固,但必须以不改变原貌为前提,且修复和增添的部分应该是可以识别,即修旧如旧原则。
其实这一原则早在30年代梁思成先生在对我国古建筑修复时就已提出。
对历史地段的保护,有博物馆式保护,(类似文物古迹保护中的冻结保存)拼贴式保护。
拼贴式保护是指针对有价值的古建筑或民居分布较零散的城市,其中可迁建的建筑可按照环境的要求择地集中到一处。
城市整体空间环境由于反映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风貌与特色,是名城区别于普通城市的关键,因此要从全城出发。
对它的保护,包括对城市布局的调整,开辟新区,逐步拉开城市布局,减轻旧城压力。
二是对古城格局的保护,包括古城有特色的城市平面,空间轮廓,轴线及相关的道路骨架,山川等自然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