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的内涵与要素
论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的内涵与要素

育 为 特 征 、最大 限 度 地 减 少 对 自然 环境 和社 会 文 化 造 成 负 面 影 响 同 。第 四 .拥 有 一 个 以保 护 性 开 发 为 核 心 构 建 起 来 的运 作 体 系 。
题越来越 突出。随着我国旅游业向纵深层次发展 ,全球面 临可持 们共 同的未来》报告为标志 .在这份报告 中.可持续发展指 既
续 发展问题 ,以及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许多省份 纷纷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设旅游 满足 当代人的需要 ,又 不构成危及后代 人满足需 求的能力的发 大省 和旅游经 济强省等 时代背景 之下 .旅 游资源 的开发 与保 护 展 ” 根据U E ( 。 N P( 可持 续旅游发展宪章》 可持续旅游 (uti be Ss n l aa 成 为热 门话题 ,引起了许 多学科领域 的学者 及政府部 门 、企 业 T ui or m)的实质是 ” s 要求旅游与 自然 、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成 人 士 、社会公 众的关注 ,旅游 资源 保 护性开发 ”这一提 法随 为一个整体 ” ,其 目标体现 为:让人 们更加明 白和理解旅游能给 之而 生。学者们从各 自学科体 系出发 .提 出了各种各 样 的看 法 环境和经 济带来 的好处 ;在 发展 中维护公平 提 高旅 游地 居民
护与 开发辩证 关系的论证 、旅 游资源保 护与 开发对策 措施的探 操作 中,经济效益 总是 最重要 的衡量 指标和评价依据 ,而社会 讨 、旅游环境 的保护等 方面 .而关于何 为旅游 资源保 护性开发 效 应 、生态效应 常常是经济效益 的陪衬 。但保护性开发 以经济 、
旅游资源开发

旅游地资源开发旅游是由主体(旅游者)、客体(旅游资源)和介体(旅游业)三大要素构成的综合体。
而旅游资源是赖以产生旅游活动的对象。
正是由于旅游资源的存在,才产生了旅游吸引力,激发了旅游动机,导致了游客的空间流动,满足其旅游需求,即旅游活动的出现。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也是旅游规划的先决条件。
旅游资源对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性,决定了旅游资源的开发的重要性。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资源的研究受到许多学着的重视,然而到目前为此,尚未形成一个为学界公认的旅游资源定义。
由于认识角度的不同,出现了不同的旅游资源的定义。
陈传康、刘振礼认为:“旅游资源是在现实条件下,能够吸引人们产生旅游动机并进行旅游活动的各种因素的总和,它是旅游业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保继刚认为:“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
”卢云亭指出:“凡是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并具备一定旅游功能和价值的自然与人文因素的原材料,统称为旅游资源。
”李天元等认为:“凡是能够造就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环境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或其它任何因素,都可以构成旅游资源。
”苏文才、孙文昌将旅游资源描述为:“在自然界或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产生吸引向性、有可能被用于规划开发成旅游消费对象的各种事与物的总和。
”晓鞍认为:“能够使旅游者发生兴趣,有足够的力量吸引他们前来,并由此可获得经济效益的各种要素的集合。
”综合上述学者对旅游资源的定义,可以将旅游资源的概念界定为:凡能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可能利用来开展旅游活动的各种自然、人文客体或其它因素,都可以称为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与一般的资源相比较,具有较为丰富的内涵与独特的属性。
旅游资源具有:具有吸引力、内容的发展变化、形态的多元变化等属性。
此外,旅游资源还具有综合性、地域性、不可移动性、可重复开发性、观赏性等特点。
旅游资源的分类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旅游资源的开发又必须建立在对旅游资源的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之上。
简述自然旅游资源的内涵

简述自然旅游资源的内涵
自然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环境和自然景观等因素形成的旅游资源。
它包括陆地、海洋、湖泊、河流、山脉、森林、草原、沙漠等自然景观,以及其中的动植物、土地、水资源等自然要素。
自然旅游资源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自然景观:包括大自然中形成的山脉、湖泊、河流、瀑布、海滩、珊瑚礁、峡谷、冰川等自然景观。
2. 野生动植物:自然旅游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各种珍稀濒危动物和植物,如大熊猫、东北虎、金丝猴、白鲸、珊瑚等。
3. 自然生态系统:指一定地理范围内,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稳定的生态系统,如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等。
4. 土地和水资源:包括丰富的农田、湖泊、河流、海洋等自然资源,可以提供农业种植、渔业养殖、水上运动等旅游活动。
5. 自然环境质量:自然旅游资源的价值还取决于其环境质量,包括空气清新度、水质清澈度、生态环境健康度等因素。
自然旅游资源的内涵丰富多样,它们不仅提供了美丽壮观的景色,也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科学研究、教育培训等各种需求的满足。
同时,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旅游资源也是人们应该关注和努力实践
的重要议题。
试论旅游的开发与保护【精品范文】

试论旅游的开发与保护旅游业的开发与保护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
旅游资源必须经过开发才能为人所用,发挥效益,而保护是为了更长久地利用旅游资源,使其更持续地发挥效益。
两者相辅相成,并非矛盾,更非对立。
当前,旅游资源开发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盲目粗放式开发导致资源供需失衡,这是资源开发从人文景观资源向自然生态资源转轨时期,资源的保持与开发的矛盾突出表现。
旅游开发建设,必须坚持开发与保护相结合,根据自身的资源条件和客源市场的需求,开发满足人们需要的旅游产品,尽量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心吸引更多的游客,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试就这些问题,并以金秀为例来探讨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保护和利用的正确途径。
一、金秀旅游的现状广西来宾市金秀县是全国最早成立的瑶族自治县,土地面积2500多平方公里,人口14.7万,位于大瑶山腹内。
寒武纪泥盆系紫红色砾岩和石英砂石构成了其独特的圣堂山、莲花山、罗汉山等风光;森林覆盖率达87%以上,生物种类非常丰富,是国家级森林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
同时,金秀还是全国瑶族支系最多,最集中的聚居区,具有独特的瑶族文化资源。
金秀的旅游资源主要包涵两大方面:一是独特的自然风光;二是丰富的瑶族文化。
近年来,该县提出了“旅游强县”的工作思路,将旅游业的发展和壮大作为全县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一)丰富的自然资源。
1、独特的地质地貌。
金秀大瑶山境内的风景名胜面积达500多平方公里,丹峰插云,怪石嶙峋,岩层具有明显的走向特征。
以圣堂山为代表的“大瑶山”丹霞式刚棱削面塔柱地貌,1300米以上的高峰有60多座。
石峰林立,鳞次栉比,奇松遍布,石林仙都妙趣叠生,有“华山之峻峭,衡岳之云烟,匡庐之飞瀑,雁荡之巧石,张家界之灵秀,峨嵋之清凉,黄山之苍莽”。
美丽独特的地质地貌,加上生态环境的自然协调,使它形成了风光绮丽、景色如画的自然景观。
具备了先天的自然旅游资源。
2、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金秀县的森林覆盖率在87%以上,蕴藏着丰富的水资源。
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和方法

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和方法旅游资源开发是将潜在的旅游资源转化为具有吸引力和经济效益的旅游产品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遵循一定的原则和采用恰当的方法至关重要,这不仅关系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也影响着旅游业的长期发展和当地社区的利益。
一、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一)保护性原则旅游资源是大自然和人类历史文化的宝贵遗产,许多旅游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
在开发过程中,首要原则就是保护。
这包括对自然资源的生态保护,如森林、湿地、河流等,避免过度开发导致生态失衡;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如古建筑、古遗址、传统技艺等,防止商业化破坏其原真性和完整性。
只有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开发,才能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让后代也能欣赏和受益。
(二)特色性原则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和差异性是吸引游客的关键。
在开发时,要深入挖掘当地旅游资源的特色,突出与众不同之处。
比如,有的地方以壮丽的自然风光取胜,如黄山的奇松怪石云海;有的地方以丰富的历史文化见长,如北京的故宫、西安的兵马俑;还有的地方以独特的民俗风情吸引人,如云南的傣族泼水节、贵州的苗族芦笙节。
只有突出特色,才能在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三)市场导向原则旅游资源开发的最终目的是满足游客的需求,因此必须以市场为导向。
要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和游客偏好的变化趋势,开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
例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生态旅游、康养旅游等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在开发时就应重点考虑这些方面。
同时,要根据不同的目标市场,如国内市场、国际市场,以及不同年龄段、不同消费层次的游客群体,有针对性地进行开发。
(四)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是旅游资源开发的长远目标。
这意味着在开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效益,不仅要追求当前的经济效益,还要关注未来的发展潜力;不仅要满足游客的需求,还要考虑当地居民的利益;不仅要保护旅游资源本身,还要促进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社会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只有实现了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旅游业才能长期稳定地发展下去。
论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的原则与模式

对 民族文化 的旅游利 用必须 坚持保 护性 开发 。即在 民族 文化旅 游开 发 中 , 遵循 保 护性 、 生 态、 原 选择
控制、 特色精品、 社区参与和效益回报原则 , 强调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保护性 开发过程是一个前后 紧密 联系的有机循环体系, 并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将其贯彻 实施 , 注意根据不同文化对象探 索保护办法和
文化 和其所 改造 的 自然 和谐相处 , 这一切 的拥 有者 是
和保护者。因为民族生态博物馆具有原生态性 、 民众 性、 原地保护、 整体保护、 动态发展等特点 , 以避免 所 了传统民族 ( 博物馆的静态性 , 俗) 消除 了异地模 拟 型民族 ( ) 俗 村的虚拟性 , 克服 了单一的就地展示 型 民族村落的孤立性 , 像一幅宏大、 鲜活、 立体的画卷展 现在 游人 面 前 。19 95年 , 国和 挪威 联 合 创 建 了亚 中 洲第一座 民族 生态博 物馆——贵州省梭嘎苗族生态 博 物馆 , 开创 了我 国运 用生 态博 物馆形 式保 护 民族 文
方式, 并采用各种科学手段 , 将旅游建设对资源和环 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小。 目 , 前 比较理想的民族文化 持续发展旅游开发形式 当属民族生态博物馆。生态 博物馆概念诞生于 2 世纪 7 年代初的法国, 0 O 借用到
坏; 是保护民族文化赖 以存在的 自 - - 然生态环境和人
文生态环境 , 保护文化意境 , 使本土文化拥有旺盛的 生命源泉。
突出 。鉴 于现代旅游 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族 文化 的负 面影 响 , 以及 民
独特的原生态民族文化、 高品位的民族文化生态
旅游是 极具 吸 引力 与竞争 力 的旅游 资源 与产 品。 “ 民俗旅游就是 到民间旅行 ” “ , 十里不 同风, 百里不
旅游资源开发

(1)已知旅游景区及外围旅游资源的调查
(2)重点新景区的调查:1.具有特色的大型旅游景观。2.旅游特殊功能的旅游景观。3.适合科学考察和专业学习的旅游景观。4.唯我独有的旅游资源。
(3)交通沿线和枢纽点的调查
17.旅游资源的调查方法:一.现有资料收集。二.现代科技手段法。三:野外实地调查法:1.按调查范围划分:旅游点调查,旅游路线调查,旅游区调查。2.按调查所采取的记录手段划分:文字记录法,图表记录法,实地素描法,影视录像法
22.旅游资源开发的理念:
一:根据地域分异规律,构成最鲜明的旅游特色。
二:根据区位论,确定最佳的区域旅游开发模式。
三:根据系统论,制定最优的开发结构体系。
四: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形成旅游资源持续利用的发展模式。
23.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
市场导向原则,独特性原则,经济效益原则,环境保护与社会效益原则,综合开发原则,贯彻执行国家或地方政府的有关法律法规
三:有利于增进民族团结和加强民族交流
吸引因素:水形、水声、水色、水味、水影、水态。
旅游功能:审美功能、疗养功能、品茗功能、娱乐功能、文化内涵
10.自然保护区:是指国家用法律形式确定的为长期保护和恢复自然综合体和自然资源整体而划定的一定空间范围。包括地域或水域,是一个事业性的实体机构,而不是国家行政区划中的一级行政管理区;在其所属范围内,严禁任何直接利用自然资源的经营性生产活动。
24.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一:自然风景类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1)自然风景类旅游资源的特点
(2)自然风景类旅游资源的旅游功能分析
(3)自然风景类旅游资源的旅游主题策划
(4)自然风景类旅游资源的开发内容和项目
旅游资源开发应遵循的五大原则

旅游资源开发应遵循的五大原则旅游资源开发,会改善美化环境资源,旅游收益也为资源保护创造了经济条件。
但另一方面,旅游开发带来的环境污染、不文明活动等,也会对旅游资源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
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两者在辩证关系中,共同改善旅游资源与环境的关系,逐步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为了保证旅游资源开发的科学化、有序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工作应遵循以下五大原则:永续利用原则、保护性开发原则、特色性原则、协调性原则以及多样性原则。
1、永续利用原则“永续利用”是指人类在进行开发旅游资源时,要确保合理、有计划地进行开发,体现生态文明的思想和内涵要求,需要兼顾到一种对后代人不会构成危害或者威胁的发展策略,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尽管永续利用原则不意味着要为后代和将来提供一切,但它需要通过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者进行协调,使当代人用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旅游资源利用,具体来说,就是指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中,旅游开发的理念模式、环境承载力的设计、游客流量的控制和调整、旅游设施建设、旅游产品的设计等方面,都需要充分考虑子孙后代的利益。
2、保护性开发原则要使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就必须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
针对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而言,应体现的总体原则是:开发应服从保护,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开发。
如历史性文化资源等,在开发中要严格恪守这些资源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原则;而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开发,首先以保护为原则和前提,以开发来促进对旅游资源更好的保护。
若尔盖县花湖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咨询3、特色性原则旅游资源贵在稀有,其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与众不同的独特程度,即特色。
开发出的生态旅游资源往往都是富有特色、罕见独特、生态环境优质的地方,这样对游客才具有吸引力和旅游体验价值,因此,旅游资源产品的特色突出,才是要遵循和坚持的原则。
九寨沟爱情海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创建咨询4、协调性原则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必须与整个生态区的环境相协调,既需要集聚旅游资源的整体美,使游客观后感到舒适、自然;也要有利于突出各旅游资源的特色,通过旅游与水利、海洋、气象、体育、工业、教育等领域融合发展,充分发挥“生态旅游+”的全面带动作用。
魏小安:旅游目的地发展十二要素及其内涵

魏小安:旅游目的地发展十二要素及其内涵引题什么是旅游目的地?最简单的定义就是能够满足旅游者终极目的的地点或主要活动地点。
而旅游者之所以到会离开自己常住地到目的地旅游,从效用的角度看,是因为该消费者觉得从特定目的地进行闲暇消费能够得到比常住地以及其他备选目的地更多更优效用。
也就是说,该特定目的地对该消费者具有吸引力。
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旅游目的地是能够使旅游产生动机,并追求动机实现的各类空间要素的总和。
这里的要素至少包括三个层次:首先是吸引要素,即各类旅游吸引物,包括有形的、无形的吸引物,也包括物质性的、非物质性的因素,旅游吸引物产生的是吸引旅游者从客源地到目的地的直接的基本吸引力,以此为基础形成的旅游景区(点)自然是“第一产品(primary products)”;其次是服务要素,即各类旅游服务的综合,旅游地的其他设施及服务虽然不是旅游者访问目的地的主要因素,但是它们作为“第二产品(secondary products)”将会影响旅游者的整个旅游经历,因此当两地旅游吸引物存在替代关系时,服务质量优劣、设施完善程度、交通便捷程度将会对旅游者的目的地决策产生重大影响,从而使交通、旅游设施及服务作为辅助吸引力的依托,与旅游吸引物共同构成旅游地的整体吸引力的来源;第三是环境要素,环境要素既构成了吸引要素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服务要素的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形成了一个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条件,这其中的供水系统、供电系统、排污系统、道路系统等公用设施,医院、银行、治安管理等机构以及当地居民的友好态度等将构成“附加产品(additional products)”并与旅游吸引物等共同构成目的地的整体吸引力,因此也是非常重要的。
总体而言,前两个方面可以集中称为吸引要素,而后一个方面可以集中称为发展要素。
一、吸引要素从旅游活动过程来看,对应旅游的全过程,形成了六个要素。
在八十年代,中国旅游业刚刚发展的时候,只被称为五个要素,就是吃、住、行、游、购。
第8章 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2

4、科普旅游
第二节 生态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设计实施细则
二、生态旅游项目的开发设计
5、观鸟旅游 6、探险旅游
在自然环境较为险峻之地,如攀崖、漂流等
7、乡村旅游: 8、村寨旅游 9、野营和行车旅游 10、民族风情旅游
第二节 生态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设计实施细则
三、生态旅游设施的开发设计
以国家公园为例来说明生态旅游设施的开发设计,具体体现在尽量利用 自然能源、尽量利用本地材料、鼓励采用步行、骑车等不污染和不破 坏环境的交通方式。
第八章 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
第一节 生态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的新思路 第二节 生态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设计实施细则 第三节 生态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案例
第一节 生态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的新思路
• 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性 开发是美国学者芬讷 (Fenell)和伊格尔斯 (Eagles)提出的概念, 认为生态旅游的核心是 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
A 传统的“一源”开发导向模式:开发的主导因素是一个 (资源型和客源型) B 传统的”二源“开发导向模式:同时具备资源优势和客 源优势 C生态旅游“护源”开发导向模式:例如:海南岛热的降温? 西双版纳热的降温?
第一节 生态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的新思路
三、新模式——“护源”开发导向模式和“三 Z ”开 发投入模式 2、“三Z”开发投入模式:
1、生态旅游基本设施和开发设计:
A 道路:主要设计为人行小道、栈道、马帮道,即使是公路也主要使用 电瓶车 B 房屋: 尽量少建房屋,体量不宜太大,就地取材,尽量少用或不用 工业用漆 C 水电和通讯设施:水源就地取材;电能用自然能;设施管线要尽量埋 于地下。 D 废弃物的处理设施:拉圾分类处理等
第二节 生态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设计实 施细则
旅游目的地发展十二要素及其内涵

旅游目的地发展十二要素及其内涵引题什么是旅游目的地?最简单的定义就是能够满足旅游者终极目的的地点或主要活动地点。
而旅游者之所以到会离开自己常住地到目的地旅游,从效用的角度看,是因为该消费者觉得从特定目的地进行闲暇消费能够得到比常住地以及其他备选目的地更多更优效用。
也就是说,该特定目的地对该消费者具有吸引力。
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旅游目的地是能够使旅游产生动机,并追求动机实现的各类空间要素的总和。
这里的要素至少包括三个层次:首先是吸引要素,即各类旅游吸引物,包括有形的、无形的吸引物,也包括物质性的、非物质性的因素,旅游吸引物产生的是吸引旅游者从客源地到目的地的直接的基本吸引力,以此为基础形成的旅游景区(点)自然是“第一产品(primary products)”;其次是服务要素,即各类旅游服务的综合,旅游地的其他设施及服务虽然不是旅游者访问目的地的主要因素,但是它们作为“第二产品(secondary products)”将会影响旅游者的整个旅游经历,因此当两地旅游吸引物存在替代关系时,服务质量优劣、设施完善程度、交通便捷程度将会对旅游者的目的地决策产生重大影响,从而使交通、旅游设施及服务作为辅助吸引力的依托,与旅游吸引物共同构成旅游地的整体吸引力的来源;第三是环境要素,环境要素既构成了吸引要素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服务要素的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形成了一个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条件,这其中的供水系统、供电系统、排污系统、道路系统等公用设施,医院、银行、治安管理等机构以及当地居民的友好态度等将构成“附加产品(additional products)”并与旅游吸引物等共同构成目的地的整体吸引力,因此也是非常重要的。
总体而言,前两个方面可以集中称为吸引要素,而后一个方面可以集中称为发展要素。
一、吸引要素从旅游活动过程来看,对应旅游的全过程,形成了六个要素。
在八十年代,中国旅游业刚刚发展的时候,只被称为五个要素,就是吃、住、行、游、购。
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_第一章_旅游资源概述

二、我国自然旅游资源的地域差异 (一)我国自然旅游资源的东西差异 就我国而言,两种形态的地区差别主要体现在东西部地区之间( 就我国而言,两种形态的地区差别主要体现在东西部地区之间(以大 兴安岭—燕山山地—鄂尔多斯高原—六盘山地—青藏高原东缘— 兴安岭—燕山山地—鄂尔多斯高原—六盘山地—青藏高原东缘—中缅 边界线西端为界) 边界线西端为界)。 (二)我国自然旅游资源的南北差异 (1) 在西部地区,以昆仑山和祁连山为界,又可分为南北两部分。 (2) 在东部地区,以秦岭淮河为界,也可大致分为南北两部分。 总体来说,我国东部地区“南秀北雄” 总体来说,我国东部地区“南秀北雄”风景特点的形成,是有其客观 自然基础的。 第一,南北方地貌的差别是构成南北方风景特征的基本骨架。 第二,生物和水体的差异,是构成我国东部地区“南秀北雄”风景特 第二,生物和水体的差异,是构成我国东部地区“南秀北雄” 征的直接因素之一。 第三,气候条件的差别是形成我国东部地区“南秀北雄” 第三,气候条件的差别是形成我国东部地区“南秀北雄”特征的又一 重要原因。
(五)按旅游资源的吸引级别分类 1. 国家级旅游风景资源 2.省级旅游风景资源 3.市(县)级旅游风景资源 .市( (六)按旅游资源的市场特性和开发现状分类 1.未经开发或潜在的旅游资源 2.已开发或即将开发的旅游资源 3.现代人工创造的旅游资源 (七)按旅游资源动态分类 :稳定类旅游资源和可变类旅游资源
表1-5 旅游资源的动态分类系统(郭康,1990)
长久稳定型 稳定类 相对稳定型 规 律 可变类 变 化 型 随机型 不稳定规律 变化型 如云海、云雾、树挂、沙鸣、山鸣等 如海市蜃楼、极光、佛光等 稳定规律 变化型 如城市、宗教圣地、会议中心、港口、古建筑、遗址、出土文物; 山岳、江海、大型造型地貌、温泉、岩洞、民俗风情等 如小型造型地貌、古树、野生动物、常年性溪流和瀑布、常绿树木 花卉、钟乳石、黄土造型地貌、游乐设施等 季节性气候条件,季节性河流、瀑布、溪流、泉水等;山花、红叶、 落叶树种、海光、鱼群、候鸟、沙丘、海潮等;农业土特产品等
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游资源的极大破坏 。开发旅游 资源 时 要敢 于“ 中 无 生有 ”充分利用 当地 的旅 游资 源 , , 大胆 开发旅 游项 目, 但不是简单地 兴建几 座庙 宇 , 新塑 几个 菩 萨, 而
是要善于“ 移花接木”借鉴国内外现代旅游发展的 ,
经验 和做法 , 大胆地 吸收世界人类 的先进成果 , 又 但
所造成的不利影 响, 从而形成 了一种“ 开发程度越 高, 破坏程度越重” 的不 良局面 。多 年来 , 因旅 游开 发的不合 理而造成 的环境破坏 日益 增多 , 以就迫 所
切要求对旅游资源进行保护 。
二、 旅游资源保护的意义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 的基础 。旅游资源 的保 护不仅要保护旅游资源本身不受破坏、 特色不受削
、
旅游 资源 开发 的必 要性
旅游资源 的开发要 注重 人 的源自命 质量 的提高 。 就是要为旅游者在 精神 、 识、 知 道德 、 愉悦 、 化 、 文 审 美、 健康等方 面提供有价值的东西 , 并通过有效的规 划和引导, 使旅游者在亲近 自然、 欣赏山水、 接触社 会、 感受人文、 体验风情、 享受休闲、 美食购物的旅游 过程与服务过程 中体验 到身心的愉悦 !旅游开发涉 及到道路 交通 、 馆 饭 店等 基础 设 施的 配套 布 局。 宾 从理论上讲 , 想的旅 游开发 应 当是 既要 充分 合理 理 地利用旅游地 的旅 游资 源 , 叉要使 当地人 们的 生活 环境得到改善 , 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 同时还不造成对 环境 的破 坏。然而 , 从实际来看 , 由于受经济利益的 驱动 , 不少旅游开发者急功近利 , 只盯住开发带来的 经济效益 , 而忽视其 对人类 赖 以生存 与 发展 的环境
弱, 而且还 要使 其 周 围 的 自然 生 态环 境得 到保 护 。 因此 , 保护旅游 资源就成 了保 护 自然 、 文化 、 生态 环
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原则

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原则1.综合考虑:在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过程中,应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不能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其他方面的影响。
2.可持续发展: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应致力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即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保证未来世代的需求得到满足。
3.生态保护优先:在旅游资源开发中,应将生态保护放在首位,保护自然环境的完整性和稳定性,防止过度开发破坏生态系统。
4.环境友好:旅游资源的开发应尽量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倡使用节能环保的技术和设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5.保护本地文化:保护本地文化的多样性,避免文化的同质化和商业化,尊重和促进当地居民的文化传统。
6.公平与公正:在旅游资源开发中,要确保资源的公平分配和公正利益分配,防止少数人占有资源而剥夺大多数人的利益。
7.参与与合作: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需要各方的参与与合作,包括政府、当地居民、旅游从业人员、游客等,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目标。
8.教育与宣传: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人们对旅游资源保护的意识,培养大众关注和参与旅游资源保护的能力。
9.法律与规范: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加强对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监管,对违法行为进行惩罚。
10.灵活与创新: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需要具备灵活性和创新性,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策略,寻找新的保护和开发模式。
11.可控与适度: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应该实行可控与适度的原则,避免过度开发和过度利用资源导致资源破坏和生态失衡。
12.科学与专业:在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过程中,应充分应用科学知识和专业技术,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与开发方案。
13.风险与安全:保障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安全性,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确保游客和从业人员的安全。
14.普惠与共享: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要有利于当地居民的发展,提供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并实现资源的普惠和共享。
15.技术与信息:应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信息化手段,提升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效率和质量。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试论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试论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关于《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试论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当前,资源开发方面存在的主要是:有限的资源面临着旅游市场迅速扩张的巨大压力。
而重复建设和盲目粗放式开发更加重了资源供需失衡;资源开发从人文景观资源转向生态资源,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就成为一对难解的矛盾;城市建设与旅游事业的也因“两张皮”而导致不可再生的文化生态资源的浪费;旅游高速增长与僵化陈旧体制并存,开发机制有待转换,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本文试就这些问题,并以珠海市为例来探讨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保护和利用的正确途径。
关键词:旅游资源开发保护一、旅游资源开发原则与景点布局珠海作为全国唯一以整座城市命名的国家级的风景旅游区正在进行旅游资源的大开发,也就是旅游环境容量的大扩容。
对此,我们应如何确定扩容的方向、、层次、深度,以达到既有内涵的提升,又有外延的扩展?在扩容的过程中又要注意哪些问题?本人认为,主要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特色性原则。
特色即差异性。
鲜明的特色是旅游资源的生命力所在。
只有特色,才会有注意力。
旅游经济本身就是注意力经济,要注意旅游景点之间的差别性,体现人无我有的特色。
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的实质就是要寻找、发掘和利用旅游资源的特色。
经过开发的旅游资源,不仅应使它的原有的特色得以保持,同时,还应使其原由特色更加鲜明和有所创新和发展,绝对要避免在开发后的旅游资源使原有的特色遭到破坏。
(二)共生性原则。
就是这一旅游项目与另一旅游项目之间是共生的。
旅游项目是外部性很强的项目,有正向和负向外部性之分。
所谓正向的外部性,是指旅游项目之间是相容的、互补的、协调的,看了这一景点之后,有一种再去游览另一景点的渴望。
所谓负向的外部性是指旅游项目之间是相克的、类同的,而不是呈现合作形态。
旅游资源的共生性,包括自然资源与自然资源之间、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之间、文化资源与文化资源之间的共生性现象,而且不同的旅游项目,其共生现象是不同的。
论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

水 平开发 ; 由于外来 文化与现代 商业价值 的影 响, 优 秀的传统 文化受 到强烈冲击 ; 快速扩张 的旅游 需求使
收稿 日期:05一l o 20 1一 6
高度重视。
系 。既要大力开发积极发展 , 克服 消极 保守 的思 想和 行为 , 又不能仅仅着 眼于单纯 的眼前 利益或经 济效益 而滥加开发 , 不应 以牺牲生态环境 和毁坏文物古 迹为
代价 , 使旅 游 业 与生 态 保 护 、 济 发 展 、 化 积 累有 机 经 文 结合起来协调发展 。
维普资讯
20 0 6年 1 月 第1 期
焦作大学学报
J 0URNAL 0F J A0ZU0 I UNI VERS TY I
№ . 1 Jn2 o a. 06
论 旅游 资 源 的保 护 性 开 发
石 德 旺
( 焦作 大学 , 河南 焦作 4 40 ) 50 3
争取做到两者 的相互 促进 与 良性循 环。对少 数生 态 环境非 常脆弱 、 敏感 的地 区实行封 闭式的保 护管理 ,
对 多 数 旅 游 资 源 富 集 且 具 备 发 展 条 件 的地 区 , 通 过 应 积极发展旅游来促进资源的保护。
但是, 在资源 的保护方面 , 还存在着一 些问题 , 诸
资源 , 一旦遭 受破坏 就很难 恢复 。旅 游资 源保 护 。 是
旅 游 业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重 要 保 证 , 须 始 终 予 以全 方 位 必 的高 度 重 视 。 为 此 , 开 发 中必 须 坚 持 保 护 性 开 发 原 在
则 。坚持这一原则应做到如下几 点 ;
试论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试论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旅游产业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产业形式。
在旅游产业中,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浅谈:旅游资源的定义、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资源的保护、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平衡。
一、旅游资源的定义旅游资源是指能够吸引人们前来旅游观光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文化资源,它们是旅游活动的核心资源。
二、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资源的开发是指开发者在完善旅游资源供给的同时,也不断地提高旅游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旅游资源的开发要充分考虑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发挥其特点和优势,同时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确保旅游资源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开发的长期性。
1. 营造良好旅游环境为了更好地展示旅游资源的魅力,必须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
开发者应当充分考虑旅游资源及其周边环境,在旅游资源的构建过程中,应当对环境进行慎重考虑,并制定合理的规划计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旅游资源的便利化和可持续性。
2. 建立完善的旅游管理体系完善的旅游管理体系是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保障,只有建立完善的旅游管理体系,才能够对旅游资源进行全面的管理和维护,确保旅游资源的良好状态。
在旅游管理体系中,需要关注旅游资源供给和游客需求之间的平衡,制定合理的旅游管理规定和措施,竭力保护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和质量。
3. 完善旅游服务体系优质的旅游服务是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保障之一。
开发者应当加强旅游培训和管理,加强维护和管理旅游资源,提高旅游服务水平。
开发者应当在旅游过程中体现顾客至上的服务宗旨,为游客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体验,以此提高旅游的品质和信誉度。
三、旅游资源的保护旅游资源的保护是指对旅游资源做出各种措施,使其不受人为和自然因素的影响,确保旅游资源的原始状态、完整性和稳定性。
旅游资源保护的主要原则是遵循可持续利用的原则,即任何形式的旅游消费活动都应该尽量减少对旅游资源的伤害和破坏。
1. 建立旅游资源保护意识旅游资源保护意识的树立是保护旅游资源的前提条件。
浅析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1 旅 游 资 源 的 概 念 理 解 旅 游 资 源 是 旅 游 业 发 展 的 前 提 , 时 也 是 旅 游 同
业 的基 础 , 要 包 括 自然 风 景 旅 游 资 源 和 人 文 景 观 主 旅 游资 源 。 自然 风 景 旅 游 资 源 包 括 高 山 、 谷 、 林 、 峡 森 火 山、 河、 泊 、 滩 、 泉 、 生 动植 物 、 候 等 , 江 湖 海 温 野 气 可 归 纳 为 地 貌 、 文 、 候 、 物 四 大 类 。 文 景 观 旅 水 气 生 人 游 资 源 包 括 历 史 文 化 古 迹 、 建 筑 、 族 风 情 、 代 古 民 现 建设新成 就 、 食 、 物 、 化 艺术 和体育 娱乐等 , 饮 购 文 可 归 纳 为 人 文 景 物 、 化 传 统 、 情 风 俗 、 育 娱 乐 四 文 民 体 大 类 。对 旅 游 资 源 概 念 的理 解 , 是 仁 者 见 仁 、 者 也 智 见 智 , 尽 相 同 。国 家 旅 游 局 2 0 不 0 3年 颁 布 《 游 规 划 旅 通 则 》 旅 游 资 源 的定 义 为 : 然 界 和 人 类 社 会 凡 能 对 自 对 旅 游 者 产 生 吸 引 力 , 以 为 旅 游 业 开 发 利 用 , 可 可 并 产 生 经 济 效 益 、 会 效 益 和 环 境 效 益 的 各 种 事 物 和 社 因 素 , 称 为 旅 游 资 源 ; 继 刚 ( 9 3 认 为 ; 游 资 均 保 19 ) 旅 源 是 指 对 旅 游 者 具 有 吸 引 力 的 自然 存 在 和 历 史 文 化 遗 产 以 及 直 接 用 于 旅 游 目的 的 人 工 创 造 物 ; 观 利 邓 则 认 为 ; 是 足 以 构 成 吸 引 旅 游 者 的 自 然 和 社 会 因 凡 素 , 即 旅 游 者 的 旅 游 对 象 或 目的 物 都 是 旅 游 资 源 ; 亦 邢 道 隆 在 《 谈 旅 游 资 源 》 提 到 ; 现 代 旅 游 业 来 谈 中 从 看 , 是能 激发 旅 游者 旅 游 动机 , 旅 游 业所 利 用 , 凡 为 并 由 此 产 生 经 济 价 值 的 因 素 和 条 件 即 旅 游 资 源 。 国 外 对 旅 游 资 源 的 理 解 : 旅 游 资 源 称 作 旅 游 吸 引 物 将 (o rs tr c t n ) 不 仅 包 括 旅 游 地 的 旅 游 资 t u ita ta a i s , o 源 , 且 还 包 括 接 待 设 施 和 优 良 的 服 务 因 素 , 至 还 而 甚 包括舒适 快捷 的交通 条件 。 综 上 所 述 , 者 认 为 , 旅 游 资 源 的 定 义 比 较 确 笔 对 切 和 规 范 的 是 国 家 旅 游 局 和 中 国科 学 院 地 理 研 究 所 制 定 的 《 国 旅 游 资 源 普 查 规 范 ( 行 稿 ) 中 所 给 的 中 试 》 定义 , : 谓 旅游 资源是 指 : 即 所 自然 界 和 人 类 社 会 , 凡 能 对 旅 游 者 有 吸 引 力 、 激 发 旅 游 者 的旅 游 动 机 , 能 具 备一定 旅游功 能和价值 , 以为旅 游业开 发利 用 , 可 并 能 产 生 经 济 效 益 、 会 效 益 和 环 境 效 益 的 事 物 和 因 社 素。 2 旅 游 资 源 开 发 利 用 的 必 要 性 及 坚 持 原 则 旅 游 资源 开发 是 指 以旅 游 资源 开发 为 核心 , 促 进旅游业 全面 发展社会 经 济活动 。 是一 项全 面的 、 它 综 合性 的系统 工程 , 括旅游 资 源的调查 与评 价 、 包 旅 游 项 目开 发 的 可 行 性 研 究 、 游 景 区 ( ) 规 划 与 旅 点 的 设 计 、 游 目标 市 场 的 选 择 与 营 销 、 游 景 区 ( ) 旅 旅 点 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此,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可归结为旅游者、旅游业、旅游地政府和旅游地社会公众四要素的组合。首先,对于旅游者来说,应注意环境意识的培养和自身素质的提高,尊重和珍视自然赋予的物质财富及人类创造的精神价值,让保护成为自觉行为,做到文明旅游。其次,对于旅游业及旅游经营者来说,应充分认识旅游资源的特点及经济价值,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谋求持续的投资效益;在旅游经营中,务必严格遵守相关法规与章程,不能只讲经济效益,而不管环境效应、社会效应和文化效应。再次,对于旅游地政府而言,应在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和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上,谋求可持续的三大效益协调发展;政府不能只注重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及脱贫效果,必须正确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通过规章制度、法律法规等手段为保护提供有力保障,重视并协调好政府、企业、旅游者、社会公众的利益关系,同时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工作,逐步提高全社会的旅游产业认识和环境保护意识。最后,对于旅游地社会公众来说,保护性体现在对家乡的热爱,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正确看待旅游业发展的影响,正确认识资源及环境的价值与重要性,明确自己所负有的责任与合理利用的权利;并善待与尊重旅游者,营造良好的旅游社会环境氛围。
[5]陈忠晓 王仰麟:生态旅游刍议[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9(4):56~59
[6]傅岳瑛 刘 琴:我国西部生态旅游的现状和开发建议[J].旅游管理,2002(5):41~44
[7]司金銮:中国可持续旅游产业理论问题探讨[J].旅游管理,2001(5):29~32
[8]戴凡(译) 保继刚(校):旅游持续发展行动战略[J].旅游学刊,1994(4):51~54
参考文献:
[1]李天元:旅游概论[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9:16
[2]杨桂华 陶 犁:旅游资源学[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9:7
[3]杨桂华 钟林生 明庆忠:生态旅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施普林格出版社,2001:138~139
[4]罗明义: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亚太地区部长级会议述评[J].旅游学刊,2002(3):75~78
借助生态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理论的启示,将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概念界定为: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是以保护为根本前提,以可持续发展为最大目标,强调利用性保护,通过一系列科学方法对旅游资源所进行的开发与利用。因此,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理念具有以下内涵:第一,以保护作为旅游资源开发的首要原则和根本前提。在传统的旅游资源开发中,也提保护的问题,并把保护和特色、效益、市场等一起列为导向原则;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以市场和经济效益为先,保护则被忽视成一句空口号,很难落到实处,因此才出现了旅游发展中的诸多弊端和问题。而在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中,保护为首要原则和根本前提,诸如特色、效益、市场等其它原则必须居于保护原则之下,这彻底改变了传统旅游开发中 “保护”只能作为附属原则的地位。第二,以可持续发展作为最大目标。可持续发展是人们在全球性能源危机与环境危机不断加剧等一系列现实问题下环境意识的觉醒,这一理论形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1987年布兰特夫人向第42届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提交的《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为标志,在这份报告中,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构成危及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的发展”。根据UNEP《可持续旅游发展宪章》,可持续旅游(Sustainable Tourism)的实质是“要求旅游与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成为一个整体”,其目标体现为:让人们更加明白和理解旅游能给环境和经济带来的好处;在发展中维护公平;提高旅游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旅游感受;保持上述几个目标所依赖的环境质量。在传统旅游开发、旅游经营管理的实际操作中,经济效益总是最重要的衡量指标和评价依据,而社会效应、生态效应常常是经济效益的陪衬。但保护性开发以经济、社会、生态三者的最大综合效应为衡量指标,以实现旅游业和旅游资源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最大目标。所以,保护性开发必然成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选择。第三,强调开发利用性保护。在保护与开发的关系上,强调合理的开发、利用是积极有效的保护手段,强调通过合理利用来实现保护。即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是积极的、开放式的保护,是把合理开发利用作为保护与持续发展手段的理念,这与封闭、保守的绝对性保护不同。第四,拥有一个以保护性开发为核心构建起来的运作体系。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由旅游规划、旅游项目建设、旅游经营管理、旅游监测四个环节组成,使保护与开发得以紧密结合,且各环节都以“保护性开发、利用性保护”为指导思想,在管理上,借助法律政策、经济金融、科学技术、教育引导、社区参与等一系列手段或方式,以保证在实际操作中使保护得到真正落实。相比之下,在传统旅游开发中,缺少旅游监测环节和保护设施,并且,传统旅游开发以经济效益为首要原则和最大追求目标,再加之投资主体多元化,而政府宏观调控乏力,规划执行随意性大,所以,在传统旅游开发中,从早期的旅游规划,到中期的项目建设实施,再到后期的经营管理,都以经济效益为驱使动力,缺乏切实可行的保护方案和运作体系,科学利用与资源保护在政府、企业和旅游者三个层面上脱节。第五,开发过程前后联系、有机循环。传统的旅游资源开发一般由旅游规划、旅游项目建设、旅游经营管理三个环节组成,规划设计与建设开发、经营管理过程往往是分离的,这样,前期旅游规划中提到的保护问题很难在后期的具体实施建设、经营管理中得到落实,而后期经营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也无法反馈回规划之中,致使规划因难以重新优化而成为纸上谈兵。与传统旅游开发过程的直线僵硬程式化不同,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过程是一个前后紧密联系的有机循环体系,包括旅游规划、旅游项目建设、旅游经营管理、旅游监测四个环节。如图所示。
二、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的内涵
旅游资源作为旅游活动的客体和对象,是旅游业发展的首要基础。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和战略措施,这一理念直接源于生态旅游的保护性开发观点。生态旅游保护性开发理论认为:生态旅游作为一种以生态环境保护教育为特征、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造成负面影响为直接目的的旅游方式,最终目标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核心是对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强调环境的美化与优化,协调人地关系与人际关系;在保护和开发关系处理上,坚持保护是开发的根本前提,保护与开发融为一体。事实上,生态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是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对传统旅游开发思想的革新,对其它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三、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的组成要素
从旅游角度而言,导致旅游资源受损的旅游因素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旅游者的认识和行为。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者长期不断的大量涌入,其表现出来的行为、意识及观念,天长日久之后,必然影响到旅游地文化生态。而旅游者在旅行游览过程中的不良行为或游人过量造成的旅游环境超负荷运做,将直接导致对旅游资源的破坏,特别是影视摄制组等团体旅游者的商业行为 ,其破坏性更为可怕,电影《无极》剧组对香格里拉碧沽天池的破坏,电视剧《神雕侠侣》摄制组对九寨沟景观的污染,乃典型案例。第二,旅游业及旅游经营者的认识和行为。旅游业的经济性必然使追求经济效益成为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经营管理的一大基本目标。所以,短期旅游经济行为与旅游资源的保护之间有一定冲突,但从长远看,旅游业的经济性与旅游资源的保护性是一致的。但是,在实践运作中,由于旅游经营者的素质不高、环境意识淡薄、法制意识淡漠、缺乏可持续发展远见等原因,旅游企业及旅游经营者一方面无法正确、深入地评估、诠释和表现旅游资源的价值与特色,导致粗制滥造的旅游产品及商业化旅游景观泛滥,另一方面,旅游景区点管理混乱,还有,因受丰厚经济利益的驱动,旅游企业不断过度利用旅游资源,甚至出现“杀鸡取卵”式违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掠夺性开发。第三,旅游地政府及旅游决策部门的认识和行为。我国旅游业是政府主导型产业,政府的认识和行为对旅游发展具有关键性影响。在我国,特别是在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由于缺乏科学的规划、正确的理论指导和先进有效的旅游管理及监控,旅游教育、旅游认识与旅游发展速度脱节,故在旅游发展过程中难免一些问题与事故的发生,造成对旅游资源的破坏。此外,某些政府官员认识错误,未经科学论证与规划,就任意进行旅游开发,致使旅游资源惨遭建设性破坏或破坏性建设。如云南的某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当地政府以所谓振兴旅游业、扩大旅游收入的名誉,拆除了该城最具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耗巨资建造所谓“清式风貌”民俗文化一条街,使珍贵的人文旅游资源惨遭毁灭性破坏。第四,旅游地社会公众的认识和行为。社会公众是旅游目的地旅游资源的主人与最终保护力量,其关于旅游业及旅游资源的认识和态度对资源与环境具有决定性影响。如以民族文化而言,其产生、传承、发展或衰退、变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居民对其之认识、态度及实际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