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石油采油工程课件第五章_注水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若注水又较顺利,可以不考虑辅助性指标。
执行标准的原则
标准分级原则
三类油层指标各自分级,先严后松,逐级放 宽。新投入注水开发的油藏或新建注水站应执行 一级标准(A1、B1、C1),而建站时间较长或实 际水处理能力已超过原设计能力或高含水期可执 行二级标准(A2、B2、C2),甚至三级标准。
执行标准的原则
注入水与地层水不配伍
油层伤害表现在: 直接生成CaCO3、CaSO4或BaSO4、SrSO4等沉淀 水中溶解氧引起铁氧化物沉淀 水中硫化氢引起硫化亚铁沉淀 水中二氧化碳引起CaCO3、 BaCO3等沉淀
注入水与地层水不配伍
铁的沉淀机理:
注入水经地面管线到井底,含铁量显著增加。
某区注入水总铁量沿程变化
在分布较广。
生成环境:存在分布较广。
危害:与铁细菌大体相同。
矿物类
阳离子:钙、镁、铁、钡(锶)离子 阴离子:氯根、碳酸根和碳酸氢根及硫酸根
相关指标 PH值 温度 含油:mg/L
综合类
悬浮固体含量 悬浮固体颗粒直径 平均腐蚀率 总铁含量 膜滤系数MF 总矿化度
注入水水质标准
注水水质标准沿革 SY/T5329-94标准规范 执行标准的原则 水质标准的制定方法
注水水质标准沿革
沿用前苏联二项指标(悬浮物,含铁量) 六十年代中期,增加含油量指标
七十年代末提出的“五指标、三要求”的建议
88年底,我国首次颁布SY5329-88注水水质标 准 95年,修订为SY/T5329-94标 准
SY/T5329-94标准规范
水质基本要求:水质稳定;不使粘土矿物产生
✓ 含碱度较高的水与含钙、镁、钡、锶、铁(Fe2+)等 离子的水相混或当水中游离二氧化碳含量较高,或二氧 化碳逸出使水的PH值升高时,应考虑碳酸盐结垢问题。
✓ 根据化学的溶度积原理,初步判断各离子 在水中的稳定性。
✓ C.E.C值大于0.09mmol/g(按一价离子计算) 时,就不能忽视粘土的水化膨胀。
✓ 测定注水层位岩心的渗透率、孔道分布规律、粘 土矿物组成及其含量,岩心的阳离子交换量以及水 敏指数。
水质标准的制定方法
水的配伍性评价
✓ 含钡、锶、钙离子的水与含有硫酸根离子的水混合时, 经试验后不能生成沉淀时才能注水,否则应进行水质处 理。BaSO4结垢量控制指标为BaS042.5mg/L。
✓ 二价硫离子含量高的水与含有二价铁离子的水混注时, 必须考虑硫化亚铁结垢问题。
实际油田,具体标准原则
各油田应借荐而不是照搬行业标准,应根 据油层的具体特性和生产实际情况,科学制定 切合实际的水质标准,各油田的水质标准是不 完全一致的。
水质标准的制定方法
获取油层岩性、油层水、注入水(水源水)资料 ✓ 测定注入水及油层水中的阴离子的浓度,分析溶 解气浓体度及PH值等参数。
✓ 测定水的温度、密度、粘度,悬浮固体浓度及颗粒 分布、腐生菌、硫酸盐还原菌、铁细菌和平均腐 蚀率等。
西南石油采油工程课件第五章_ 注水
水
质
主
水源及水处理 要
内
注水井动态
容 注水工艺
第一节 水 质
注水中油层伤害原因及机理 注水水质的基本要求 水质的指标体系 注入水水质标准
注水中油层伤害原因及机理
注水中油层伤害的原因: 注入水与地层水不配伍 注入水与储层岩石矿物不配伍 注入条件变化 不溶物造成地层堵塞
注入条件变化
油层伤害表现在: 流速影响 温度变化影响 压力变化影响
不溶物造成地层堵塞
油层伤害表现在: 外来的机械杂质堵塞地层 注水系统中的腐蚀产物 各种环境下生长的细菌 油及其乳化物
注水水质的基本要求
控制悬浮固体浓度与粒径 控制腐蚀性介质(溶解氧、CO2、H2S) 控制含油量 控制细菌含量 控制水垢的形成
水质的指标体系
五类指标: 溶解气 生物类 矿物类 相关指标 综合类
溶解气
溶解在水中的O2、CO2和 H2S的浓度 单位:mg/L 生物类 描述菌类及种菌的含量 单位:个/mL
硫酸盐还原菌(SRB)
一种厌氧条件下使硫酸盐还原成硫化 物,以有机物质为营养的细菌。
生成环境:PH=7.07.5,温度为 2035C。
水化膨胀或悬浊;配伍性好;低腐蚀、低悬浮;水 源选择评价合标准。
水质主要控制指标:悬浮物颗粒直径、悬浮
固体含量、含油量、平均腐蚀率、SRB、铁细菌、 腐生菌、点腐蚀等指标。
辅助性指标:溶解氧、侵蚀性CO2、H2S、
PH值、总铁含量等指标。
执行标准的原则
控制指标优先原则
✓ 水质主要控制指标首先应达到要求。 ✓ 在主要控制指标已达到注水要求的前提下,
碳酸盐沉淀的机理:
重碳酸钙、重碳酸镁等不稳定盐类,由于温度 变化,析出沉淀。
CO2 H 2O CO32 2HCO32
在硫酸盐还原菌作用下,生成CaCO3沉淀。
Ca2 SO42 CO2 8H CaCO3 H2S 3H2O
注入水与储层岩石矿物不配伍
油层伤害表现在: 矿化度敏感引起水敏物质的膨胀、分散与运移 PH值变化引起的微粒脱落、分散和沉淀 注入水与岩石沉淀
铁菌的代谢作用产生
4Fe(HCO3)2 2H2O O2 4Fe(OH )3 8CO2
注入水与地层水不配伍
硫化亚铁沉淀生成机理:
水中硫化氢H2S与Fe2+生成
Fe2 H2S FeS
水中硫酸盐菌还原成H2S,与Fe2+生成
2H SO42 4H2 H2S 4H2O
注入水与地层水不配伍
危害:产生H2S并与铁作用形成FeS 沉淀和产生粘液物,强化垢的形成。
铁细菌
多种细菌的总称,是好氧性细菌和兼 性细菌。
生成环境:水中含有亚铁、氧和有机 物,总铁量在16mg/L的水中,温度为 2225oC。
危害:促成二价铁氧化成Fe3+,产生氢 氧化铁沉淀;粘液物质形成浓度差电池腐蚀。
腐生菌 一类好氧“异养”型的细菌,存
取样点
来水 大罐 泵出口 3-24 井 4-3 井 4-27 井 6-3 井 6-25 井底
Fe,mg/L 0.21
0.14 0.29 0.72 1.23 2.38 2.96
4.43
腐蚀产物主要是氢氧化铁和硫化亚铁。
注入水与地层水不配伍
氢氧化铁沉淀生成机理:
Fe2+氧化生成
Fe2 H2O 来自百度文库e(OH )2 O2 Fe(OH )3
执行标准的原则
标准分级原则
三类油层指标各自分级,先严后松,逐级放 宽。新投入注水开发的油藏或新建注水站应执行 一级标准(A1、B1、C1),而建站时间较长或实 际水处理能力已超过原设计能力或高含水期可执 行二级标准(A2、B2、C2),甚至三级标准。
执行标准的原则
注入水与地层水不配伍
油层伤害表现在: 直接生成CaCO3、CaSO4或BaSO4、SrSO4等沉淀 水中溶解氧引起铁氧化物沉淀 水中硫化氢引起硫化亚铁沉淀 水中二氧化碳引起CaCO3、 BaCO3等沉淀
注入水与地层水不配伍
铁的沉淀机理:
注入水经地面管线到井底,含铁量显著增加。
某区注入水总铁量沿程变化
在分布较广。
生成环境:存在分布较广。
危害:与铁细菌大体相同。
矿物类
阳离子:钙、镁、铁、钡(锶)离子 阴离子:氯根、碳酸根和碳酸氢根及硫酸根
相关指标 PH值 温度 含油:mg/L
综合类
悬浮固体含量 悬浮固体颗粒直径 平均腐蚀率 总铁含量 膜滤系数MF 总矿化度
注入水水质标准
注水水质标准沿革 SY/T5329-94标准规范 执行标准的原则 水质标准的制定方法
注水水质标准沿革
沿用前苏联二项指标(悬浮物,含铁量) 六十年代中期,增加含油量指标
七十年代末提出的“五指标、三要求”的建议
88年底,我国首次颁布SY5329-88注水水质标 准 95年,修订为SY/T5329-94标 准
SY/T5329-94标准规范
水质基本要求:水质稳定;不使粘土矿物产生
✓ 含碱度较高的水与含钙、镁、钡、锶、铁(Fe2+)等 离子的水相混或当水中游离二氧化碳含量较高,或二氧 化碳逸出使水的PH值升高时,应考虑碳酸盐结垢问题。
✓ 根据化学的溶度积原理,初步判断各离子 在水中的稳定性。
✓ C.E.C值大于0.09mmol/g(按一价离子计算) 时,就不能忽视粘土的水化膨胀。
✓ 测定注水层位岩心的渗透率、孔道分布规律、粘 土矿物组成及其含量,岩心的阳离子交换量以及水 敏指数。
水质标准的制定方法
水的配伍性评价
✓ 含钡、锶、钙离子的水与含有硫酸根离子的水混合时, 经试验后不能生成沉淀时才能注水,否则应进行水质处 理。BaSO4结垢量控制指标为BaS042.5mg/L。
✓ 二价硫离子含量高的水与含有二价铁离子的水混注时, 必须考虑硫化亚铁结垢问题。
实际油田,具体标准原则
各油田应借荐而不是照搬行业标准,应根 据油层的具体特性和生产实际情况,科学制定 切合实际的水质标准,各油田的水质标准是不 完全一致的。
水质标准的制定方法
获取油层岩性、油层水、注入水(水源水)资料 ✓ 测定注入水及油层水中的阴离子的浓度,分析溶 解气浓体度及PH值等参数。
✓ 测定水的温度、密度、粘度,悬浮固体浓度及颗粒 分布、腐生菌、硫酸盐还原菌、铁细菌和平均腐 蚀率等。
西南石油采油工程课件第五章_ 注水
水
质
主
水源及水处理 要
内
注水井动态
容 注水工艺
第一节 水 质
注水中油层伤害原因及机理 注水水质的基本要求 水质的指标体系 注入水水质标准
注水中油层伤害原因及机理
注水中油层伤害的原因: 注入水与地层水不配伍 注入水与储层岩石矿物不配伍 注入条件变化 不溶物造成地层堵塞
注入条件变化
油层伤害表现在: 流速影响 温度变化影响 压力变化影响
不溶物造成地层堵塞
油层伤害表现在: 外来的机械杂质堵塞地层 注水系统中的腐蚀产物 各种环境下生长的细菌 油及其乳化物
注水水质的基本要求
控制悬浮固体浓度与粒径 控制腐蚀性介质(溶解氧、CO2、H2S) 控制含油量 控制细菌含量 控制水垢的形成
水质的指标体系
五类指标: 溶解气 生物类 矿物类 相关指标 综合类
溶解气
溶解在水中的O2、CO2和 H2S的浓度 单位:mg/L 生物类 描述菌类及种菌的含量 单位:个/mL
硫酸盐还原菌(SRB)
一种厌氧条件下使硫酸盐还原成硫化 物,以有机物质为营养的细菌。
生成环境:PH=7.07.5,温度为 2035C。
水化膨胀或悬浊;配伍性好;低腐蚀、低悬浮;水 源选择评价合标准。
水质主要控制指标:悬浮物颗粒直径、悬浮
固体含量、含油量、平均腐蚀率、SRB、铁细菌、 腐生菌、点腐蚀等指标。
辅助性指标:溶解氧、侵蚀性CO2、H2S、
PH值、总铁含量等指标。
执行标准的原则
控制指标优先原则
✓ 水质主要控制指标首先应达到要求。 ✓ 在主要控制指标已达到注水要求的前提下,
碳酸盐沉淀的机理:
重碳酸钙、重碳酸镁等不稳定盐类,由于温度 变化,析出沉淀。
CO2 H 2O CO32 2HCO32
在硫酸盐还原菌作用下,生成CaCO3沉淀。
Ca2 SO42 CO2 8H CaCO3 H2S 3H2O
注入水与储层岩石矿物不配伍
油层伤害表现在: 矿化度敏感引起水敏物质的膨胀、分散与运移 PH值变化引起的微粒脱落、分散和沉淀 注入水与岩石沉淀
铁菌的代谢作用产生
4Fe(HCO3)2 2H2O O2 4Fe(OH )3 8CO2
注入水与地层水不配伍
硫化亚铁沉淀生成机理:
水中硫化氢H2S与Fe2+生成
Fe2 H2S FeS
水中硫酸盐菌还原成H2S,与Fe2+生成
2H SO42 4H2 H2S 4H2O
注入水与地层水不配伍
危害:产生H2S并与铁作用形成FeS 沉淀和产生粘液物,强化垢的形成。
铁细菌
多种细菌的总称,是好氧性细菌和兼 性细菌。
生成环境:水中含有亚铁、氧和有机 物,总铁量在16mg/L的水中,温度为 2225oC。
危害:促成二价铁氧化成Fe3+,产生氢 氧化铁沉淀;粘液物质形成浓度差电池腐蚀。
腐生菌 一类好氧“异养”型的细菌,存
取样点
来水 大罐 泵出口 3-24 井 4-3 井 4-27 井 6-3 井 6-25 井底
Fe,mg/L 0.21
0.14 0.29 0.72 1.23 2.38 2.96
4.43
腐蚀产物主要是氢氧化铁和硫化亚铁。
注入水与地层水不配伍
氢氧化铁沉淀生成机理:
Fe2+氧化生成
Fe2 H2O 来自百度文库e(OH )2 O2 Fe(OH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