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乡统计方法制度改革论文
【征文】统计法征文学习统计法以解决基层统计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关键字】征文统计法征文-学习统计法以解决基层统计工作中的实际问题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统计工作在社会经济发展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统计数据成为我们认识国情、研究问题、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据。
而《统计法》作为整个统计工作的行动指南,其在统计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
一、统计法在统计工作中发挥的作用《统计法》是整个统计工作的指针,是统计人心中的一面旗帜,以维护政府统计、规范统计行为、保证数据质量为宗旨,提供了统计行政的法律准则,渗透在统计工作的各个方面;明确了调查者与被调查者不可违反的行为种类,表现在统计调查的各个环节;具有法律的引导性、规范性和权威性,是统计工作重要性的升华。
总则第一条明确规定:“为了有效地、科学地组织统计工作,保障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发挥统计在了解国情国力、指导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特制定本法。
”1、《统计法》是开展统计工作的行为准则。
《统计法》是调整国家机关、企业事业组织和公民等统计主体在管理统计工作、进行统计活动中与其他相关方面发生的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称。
它是由国家制定的关于统计活动的行为准则,不但引导、规范了统计工作,而且对于保障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有效、科学地组织统计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它的实施,对于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统计活动,对于坚持和实行依法统计,推进统计工作的法制化具有重大的意义。
2、《统计法》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法律保障。
《统计法》明确规定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法如实提供统计资料,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各地方、各部门、各单位的领导人不得强令或者授意统计机构、统计人员篡改统计资料或者编造虚假数据;统计资料由各级统计机构统一管理,依照国家规定定期公布,各地方、各部门、各单位公布统计资料,必须依照国家规定的程序报请审批等等,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统计数据的真实性。
3、《统计法》是推进统计改革和建设的有力保证。
县乡(镇)统计管理体制模式的理性选择:垂直管理
县乡(镇)统计管理体制模式的理性选择:垂直管理摘要;本文认为,乡镇统计部门在与县以上政府统计部门博弈中处于不利地位,企图通过乡镇统计部门自身力量促使县乡(镇)统计管理体制由非均衡转向均衡不现实,只有垂直管理增加乡镇统计部门的相对福利。
与此同时,在客观现实面前,欲理顺县乡(镇)统计体制,实现乡镇统计部门财权与事权的统一也不现实,而垂直管理更符合客观现实的未来变化趋势。
关键词:县乡(镇)统计管理体制制度变迁垂直管理随着客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尤其是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政府机构改革的深入、以及WTO和GDDS的加入,我国政府统计管理体制明显滞后,特别是县乡镇政府统计管理体制的滞后已严重制约着政府统计的整体水平,也使乡镇统计面临前所未遇的困难。
为此,近年来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为此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对策,其中大量对策侧重于乡镇统计本身,如乡镇统计人员如何提高素质、如何通过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赢得党政领导的重视、改善乡镇统计人员的待遇、配备先进的统计手段等,这些对策的提出本身没有问题,但欲通过上述对策改变乡镇统计所面临的问题只能是局部的,也是暂时的。
因为,体制问题是乡镇统计陷入困境的根源,换句话说,乡镇统计面临的一切问题皆来源于县乡统计管理体制。
为此,改革现行僵化的县乡统计管理体制是解决乡镇统计困境的根本出路。
然而县乡(镇)统计管理体制是政府统计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脱离政府统计管理体制大系统谈县乡(镇)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本身意义不大,只有从现行政府统计管理体制运行特征的分析中,才能很好解释县乡(镇)统计管理体制改革的突破口以及改革路径。
另一方面,理论解释只有与客观现实状况相对接,才能使理论化作行动的指南。
管理体制从本质上讲属于制度的一种,即正式制度。
管理体制的改革问题属于制度变迁问题,而制度变迁可分为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
透视我国政府统计管理体制演进过程可以看出,诱致性变迁占主导性,具体表现为我国政府统计管理体制呈现出随客观环境变化而自然演进的痕迹,如政府统计管理体制随经济管理体制的变迁而变迁,最终形成“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
基层统计方法制度改革的相关研究
1引言基层统计方法制度的改革是应对环境变化的重要手段,原有的统计方法制度除了统计数据存在失真和浪费问题,在职能方面也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且方法和制度间也存在不匹配的现象,这使得基层在生产力统计和生产方式改革中难以得到有效措施的保障,而且基层很多方面的发展无法得到清晰的了解,阻碍其决策的制定。
因此,改革基层统计方法制度具有深远的意义,在新的时代下,基层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探索更为有效的改革手段。
2基层统计方法制度存在的不足之处首先,基层缺乏完善的统计方法是较为突出的问题。
当前,社会发展进程加快,原有的统计报表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可能失去价值,而基层统计部门则需要进行动态且精简的调整,以满足现实情况的需求。
但部分基层单位在统计报表的调整上较为落后,并没有实施科学的转变。
而且在统计方法和统计周期上同样存在不合理的问题。
基层业务工作繁多,往往需要结合业务的变动来选择适宜的统计周期,如若周期过长,基层单位的实际发展状况无法得到有效的体现,那么统计的数据将会失去原本的意义。
其次,基层统计方法制度的执行力较弱。
基层统计工作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没有给予充分的保障,无论是方法的选择,还是制度的完善上都存在缺陷,从而阻碍了统计方法制度的实际执行效果[1]。
3基层统计方法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多年以来,由于经济结构的复杂性以及利益主体多元化,为我国的统计工作带来了非常大的挑战以及困难。
但似乎统计部门并没有知难而退,而是在此基础之上设置了一些全新的目标,全面以及系统地实施改革,并且这一轮改革存在必然性。
在改革当中,改革的主要目的:由于统计需求一直在持续不断增长,而利用之前传统化以及烦琐化的统计制度方法无法使得上述问题得以解决,因此,两者之间存在较大的矛盾性,而改革就可以很好地使得这两者之间存在的矛盾得以更好解决。
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我国在【作者简介】韩福梅(1977-),女,山东济宁人,高级统计师,从事统计研究。
浅谈县乡统计方法制度的改革
浅谈县乡统计方法制度的改革摘要:县乡统计方法制度的改革越来越重要,被提上日程。
不可否认,县乡统计方法制度改革也经历过数次,且取得了重要的成绩,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又出现了诸多问题。
笔者就县乡统计方法制度的改革浅谈个人几点看法。
关键词:县乡;统计方法;制度改革中图分类号:f30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 (2012)12-0-01为深入贯彻落实党十八大精神,结合县乡统计工作,要努力提高县乡统计人员的工作能力,提升工作效率。
因此,县乡统计方法制度的改革越来越重要,被提上日程。
不可否认,县乡统计方法制度改革也经历数次,并取得了重要的成绩,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存在诸多问题。
一、当前县乡统计方法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1.统计方法不够丰富,滞后于经济和社会发展。
统计方法是指有关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统计数据,并对其所反映的问题作出一定结论的方法。
比如,有同期性普查,有重要调查,有抽样调查,有典型调查等等,但是县乡的统计方法却比较单一,往往仍然多采用全面统计调查,导致基层大量的人、财、物力重复浪费,导致工作滞后。
而与此同时,统计方法制度的改革跟不上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过去采取的统计方法和指标,过去的工作方式都已不太适应经济活动的变化,所以,传统的统计制度和方法已经滞后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必须下大力气进行改革。
要提早建立合理的、科学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
2.县乡统计管理思路缺乏先进性。
目前,县乡统计管理的思路是报表层层上交,层层审核,逐级审批,上级完全可以根据部门需要或自己利益对上报统计数据进行修改。
致使一些上报信息严重失真,数据严重失真。
这种理念就造成县乡等基层统计人员注重采集报表,而忽视数据分析,重视上报逻辑形式,而忽视数据统计的真实意义。
而且更有甚者出现数据造假行为,随意更改数据行为。
这都是统计管理思路陈旧,缺乏先进性导致的弊端。
3.统计法制建设落后。
县乡统计方法制度改革浅议
的统 计体 系 已不 能适应 。县 乡现 行 的统计 体 系的 问题 逐 渐显 示 出来 了 , 以 当前加 快统 计 方法制 度改 革 的步伐 意 义重 大 、 所
任务艰 巨。
一
、
县 乡统计 工作 的现状 和存在 的 问题
( 统 计 方法单 一 , 一) 适应 性 不强
统计 方法 制度 的 改革滞 后于 市场 经济 的 发展 ,随 着 经济
受 经费 、 事 、 位升 迁 等 因 素影 响 , 人 职 实质 上 是 同级 政 府领 导 为主 , 这就很 难避 免 人 为干扰 数 字 的现 象发 生 , 级骗 一 级 的 一 统计 浮夸 之 源。 如果 统计机 构 的设 置和 隶属 关系垂直 管理 。 由 此 可堵住 统计 数字 的假 源 。
新 国 民经济 核 算体 系 ,计 算国 内生 产 总值 的数据 来 源 不 足 , 一 、 产 业 的资 料 相对 齐 全 外 , 除 二 三产 业 资 料分 布 在众 多 的部 门 内 , 统计 资 料取得 既 无全面 性也 无;确 性。要对我 国 国 隹 民经 济核 算体 系进 一步 进行 修订 和补 充 。一 、 在机 构 分类 中 ,
门、 企事业 单位 实行 目标 管理 以来 , 统计 数据 与 单位 或 个人 利
益密切 相关 , 为干扰数 据上 报 的现象 时有发 生。 人 二、 统计 方法 制度 改革的 建议
本核 算表 之 间 以及基 本核 算表 与 账户 体 系之 间 的关 系 ,细 化
经济 账户 体 系结 构 , 规范 基本 核 算分 类。三 、 根据 可持 续 发展
率 , 1 年 内进 行 6次普 查 , 在 O 本人认 为 次数 过 多。因为普查 需
基于新形势下县乡统计改革的思考
基于新形势下县乡统计改革的思考摘要:县乡统计位于政府综合统计的最基层,统计资料的搜集整理等基础工作几乎全在县乡统计工作之中。
随着国家在企业一套表改革等四大统计工程建设的逐步推进,县乡统计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出于宏观决策的需要,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对统计工作的关注程度和要求也越来越高;另一方面,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多种经济类型、多种经营方式等复杂多变的调查对象并存的格局,在利益主体多元化的情况下,县乡统计工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
面对新形势,夯实县乡统计改革基础,进一步推进县乡统计势在必行。
关键词:新形势;县乡统计改革一、县乡统计面临的问题1.统计工作的独立性差,抵御来自地方政府的对于统计调查和统计数据的干扰能力弱,统计数据质量受到威胁。
进入新世纪以来,市、县考核评比统计数据作用日益明显,一些领导干部为了个人或小团体利益,以权定数,以数谋私现象时有发生。
而县乡统计部门作为地方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主要为地方政府服务,其干部、编制和经费均由地方政府决定。
在这种体制下,一旦地方政府对统计数据有异议,统计部门很难独立行使统计调查、统计监督的职权,造成一些地方重要统计数据失真。
(1)部门利益驱动。
近年来,为了保障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国家根据统计部门的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通过宏观调控制定一系列相关政策,并从中拿出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用于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油菜、粮食等,这些项目的立项和资金投入,都需要以统计部门的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为基础。
为获得更多的项目和资金支持,一些地方政府往往以党委、政府集体研究决定的方式来确定统计部门上报数据资料的底数,在这种环境下,县乡统计机构很难独立行使其法定职权。
(2)干部出数,数出干部。
由于我国现阶段主要实行的是党管干部原则和地方长官行政负责制的体制。
地方长官和行政首长的政绩和职位的升迁,主要取决于上级领导的肯定和赏识,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已成为现阶段我国干部管理中的顽疾。
对统计制度方法改革的思考
对统计制度方法改革的思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统计制度方法也需要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以更好地满足实际的需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对统计制度方法改革的思考。
一、数据采集数据采集是统计工作的第一步,数据质量直接影响着后续的统计分析和决策。
在传统的统计制度方法中,数据采集主要靠人力来完成,存在误差和漏洞。
现代化的数据采集需要充分利用科技手段,例如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来进行有效的数据采集和处理,进一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二、数据分析传统的统计制度方法在数据分析中往往采用单一的统计方法和指标,无法全面反映实际情况。
应该采用多元化的统计方法和指标,以满足实际需要。
同时,在统计分析中需要更多地考虑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的交互作用,而非简单地将其视为独立的因素。
三、开放数据开放数据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趋势,政府、企业和组织应该充分利用自己的数据资源,进行开放共享。
这不仅可以增加数据的使用价值,还可以提高数据的透明度和可信度。
同时,政府和社会需要加强对数据安全和隐私的保护,保障数据的合法合规使用。
四、数字化转型随着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推进,统计制度方法也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逐步实现数字化转型。
这包括利用数字技术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的数据采集、分析和发布,以及推进电子化的数据共享和交流。
五、国际标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统计工作至关重要。
应该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制定和推广国际标准,提高统计制度方法的国际化、标准化水平,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六、数据治理数据治理是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来促进数据资源的价值最大化。
在统计制度方法改革中,应该更加重视数据治理,建立健全的数据管理机制和规范,加强数据的分类、整合和利用,保障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跨越,对于统计制度方法的改革变得愈发的迫切。
在新时代,我们需要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实现数据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进一步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合作,推进数字化转型,构建健全的数据治理机制,以实现数据资源的最大化价值,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对统计制度方法改革的思考
对统计制度方法改革的思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定不移地推进体制改革,毫不动摇地促进对外开放,经济活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在统计领域,为适应经济体制转轨、社会结构转型和全面对外开放的需要,满足日益增长的统计需求,我国的统计制度方法也经历了重大的改革,初步形成了一套基本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国际可比的、与统计工作自身发展需要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统计调查报表制度以及相关的一系列统计指标体系、统计标准体系、统计调查方法体系。
我省在国家统计制度的总框架下,结合浙江实际,勇于创新改革,在制度方法方面也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但形势的发展不断向统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统计制度方法改革依然任重道远。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对象的宏观核算。
改革开放前,我国国民经济核算采用的是前苏联、东欧国家的物质产品平衡体系表(MPS)。
但由于MPS的局限性,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国家统计局开始研究西方国家普遍实行的SNA体系,于19XX年制定了《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试行方案)》,自那时以来,经过对试行方案不断的修订、改进和完善,在20XX年,全国实行了GDP按初步核算、最终核算和数据发布制度,并建立了地区GDP质量评估制度。
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框架在我国整个统计制度体系中起着一个基本的核心作用。
就我省而言,浙江积极研究与实践GDP核算方式改革。
自19XX年建立县级GDP核算制度以来,针对由于统计调查制度不完善、核算的可塑性和其他非制度等因素导致各地区汇总的GDP以及增长速度高于全省且差距呈现逐步扩大的趋势,从20XX年起,我省采取了积极措施:规范地区GDP核算方法;统一核算核实经济普查年度各级GDP数据;建立地区GDP核算下管一级制度;规范全省和各地GDP数据发布时间和发布方式;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
一、统计制度方法改革取得的成效1.制定并实施了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实现了从MPS到SNA 的转变。
浅谈农村统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浅谈农村统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王敏陶统计的主要目的是为政府管理、制定发展规划和对政策措施实施效果进行监督的服务,为政府管理与决策和经济建设提供信息服务,统计工作在了解国情、国力,指导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二,而实现农业结构稳步调整,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村改革稳步推进,农民收入稳步增加,农村社会继续保持稳定都离不开加强对农业、农村、农民各种资料的统计,而现阶段农村统计却恰恰是我国统计工作的最薄弱环节。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把“三农”问题纳入了政府工作的主要议事日程,相应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切实保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
多途径、多渠道、多部门协手合作,极大地促进了农民收入最大程度地增加,为巩固我国农业的基础性地位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性保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而与之紧密相关的农村统计工作,同样也列入了各级党委、政府的主要工作日程。
从《统计法》的宣传贯彻,统计机构的单列,工作经费的保障,工作环境的优化都足以证明农村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可见,切实加强新时期农村统计工作,特别是基层的统计工作,将是我国统计事业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那么,我县目前统计工作的现状究竟是怎样的呢?能否适应新时期统计工作的发展要求?能否真正为党委、政府进行正确的宏观调控和科学决策,提供真实、及时、有价值的数据资料等一系列的问题,足应引起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特别是统计工作者。
目前我县统计工作的现状令人堪忧,综合起来,大致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乡镇统计专职人员落实不到位,特别是村一级统计工作人员落实不到位。
1、乡镇一级都设有专门的农村基层统计机构—乡镇统计站,专门负责本乡镇范围内的各种统计工作。
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是统而不专,统计员在干统计工作的同时,还要包村入社,只是在完成农村工作的同时,顺带完成本乡镇范围内的各项统计工作任务。
2、村级统计人员落实不到位。
乡镇统计改革思考及体会论文
乡镇统计改革的思考及体会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乡镇统计工作,是各级政府统计部门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也是统计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并不断进行改革探索的问题。
统计改革千头万绪,必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样才能牵一发而动全身,使统计改革各项工作切实落到实处。
随着改革开发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新事物、新产业层出不穷,乡镇统计工作暴露出的不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情况和问题越来越多,一味地按部就班或等待上级统计部门制订统一的方法和制度已显得十分被动,特别是近两年来“四大工程”建设强力推进,要求基层统计必须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大胆的改革试点,不断摸索经验,完善方法制度。
一、乡镇统计工作现状乡镇统计工作是统计调查立足之本,是统计人建功立业之基,是统计事业兴旺发达之源。
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不仅是提高统计调查数据质量的重要环节,更是打造“科学统计、依法统计、阳光统计”,实现“内创和谐,外树信誉,优质服务”的关键所在。
近年来的统计工作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统计工作环境有了较大改善,统计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发挥了较为重要的决策咨询作用,统计事业不断健康有序发展。
但相对来说,基层统计工作建设还比较薄弱,与统计工作的客观要求相差甚远。
主要体现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统计网络不健全,队伍不稳定。
由于《统计法》只规定乡镇应配备专职或兼职统计员,部分乡镇没有设立统计站,且统计人员多为兼职人员,随意性、流动性大。
第二,统计工作没有全面开展,统计职能没有实现。
在一定程度上,基层统计人员的工作只局限于一种简单的报表收集和初级数据汇总整理,而忽视了统计分析和综合服务的职能。
第三,统计方法制度改革滞后,不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多年来,农村统计制度一成不变,统计数据不能反映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进度。
第四,基层统计资料管理不规范,档案缺失现象存在。
一些乡镇统计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没有严格按上级统计部门的规定和要求设置统计台帐,对统计资料的归档不规范,造成数据资料缺失严重。
对县级统计体制改革的思考
实施可 以节 省大量 的人力 、 物力和财 力, 进一步 完善有 制度化轨道 。
关制度。
4进 一步提 高人 员素 质。县级统计部门大多数缺 .
2省 级直 管 。对县级统计 机构实行唯一 、 . 全面 、 垂 乏较 高素质的人才 ,导致县级统计 工作质量底 ,发展
直管理 。使其脱离地方政 府管辖 ,是统计独 立性 的要 慢 , 不适应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的要求 。 在县域经济丁作 求 。以此避免基层政府 对源头数据 的直接 或间接 的干 中, 统计部 门就其工作性质看 , 是处 在一个“ 宏观 ” 的位 预, 保证源头数据 的客观真实性 。 置上 。这一位置要求统计部 门必须有一支专业 知识 过
部 综合 、 核算 、 域经济 、 县 统计 涉及 与管 力统一 协调 全 乡镇统计 活动 , 其结 果是 “ 出多 门 , 数 门 拟发 、 门考核 、
普 执法 、 工业 、 能源 、 交通 运输 、 贸 、 商 固定 资产 门不 同” 。一句话 , 乡镇 统计 活动 的分散 化不利于集 中 理 、 法 、 统一管理 。而要 实现政府统计标准 的统 一化 以及要 消 投资 、 建筑业 、 房地产 、 劳动工 资 、 务业 、 业 、 调 、 服 农 农
难是客观准确 的数据 。 在现行统计体 制下 , 地方统计部 量合并 , 机构尽量少 , 更有利 于改革 。 门的干部任用 、 障条件 、 保 人员 编制和经 费来 源都依赖
深化统计制度方法改革探讨
深化统计制度方法改革探讨马晶晶摘要:统计制度方法是统计设计管理工作的主要对象,是统计工作的基础和规范。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统计制度方法也随之进行了几次变革。
但是在现代化发展中,现行的统计制度体系逐步暴露出很多问题。
所以,为了促进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统计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统计制度;抽样调查;改革;探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统计制度方法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其从先开始的统计产品的实物量到计算价值量的指标,从比较单一的全面统计变成抽样调查主要指标,从专业统计的相对独立转化为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随着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全面系统的反映了各个时期各个地方经济发展的特征和现状。
但是随着时代的变换与发展,经济多元化的出现,各界和各级领导对统计信息的需求不断增强也越来越依赖统计信息。
所以,统计体系的问题逐步在显现,传统的统计信息已不能得到各界满足,致使加快统计制度方法改革的任务变得急迫艰巨,而且其意义重大。
目前,地方统计工作的现状是怎样,统计制度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针对这些问题行之有效的调查方法和适应实际统计体系是什么,我们都要进一步进行探讨。
一、现行统计制度方法的基本特点1.系统性从管理范围来说,我国统计制度方法包括国家、地方、部门等统计制度方法;从时间序列来看,包括年报、定报;从其标准来说,大体已经形成一系列统计标准;从管理层面来看,统计制度方法基本也成为一整套管理模式。
2.全面性统计制度方法覆盖各个领域,比如产品生产、流通、分配、销售到管理等,包括三大产业和各层经济部门;然而从社会文明和发展方面来说,其全面体现了物质、精神、政治、科学、环境等各种文明。
3.可比性我国统计制度方法长久以来一直体现出其可比性和稳定性。
它一直以来都显示我国社会经济长期稳定持续发展的状态,所以一直都处在长期制度的地位。
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中总结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发现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而找出解决办法,保证社会经济高速稳定发展。
乡镇统计改革的思考及体会
务 、临 时性 统计 业务 ,而且 还有 社会 范 畴内 的人 口、社 会保 障及 其他 事业 方面 的统计 业 务等 。在统 计业 务 中 ,不仅 有 日常全 面报 表性 的统计 调查 工 作 ,还 有周期 性 的普查 和正 在 加大推 广 的抽样 调查 、重点 调查 工作 ,以及进 行统计 培 训 、执 法检 查 的职能 。基 于 乡镇统 计 的这些 职能 ,把统 计 工作 归属于 任何 一个 部 门 ,都 会 使其职 能 缺失 ,都会 因其 机构 的 非独立 性 ,人员 的流动 性及 分 工
一
虑设立派 出型统计 站 , 对统计 站人 员实行双重 管理 ,以区统 计 ̄ B i - ] 管理 为主 ,统计机 构实行 行政酋长 负责制 ,由乡镇主任直 接分 管。
第二 ,从统计 文 化建 设 入手 ,加强 队伍 建设 。 用统计 文化 建设 推进 乡镇 统计 改革 .应在 增强 和树 立六 种意 识上 下功夫 。 即要增 强 “ 责任 ”意识 、树 立 “ 敬业 ”意 识 、增强 “ 爱 岗”意 识 、增强 “ 学 习 ”意识 、 增强 “ 干事 ”意 识 、树立 “ 创 新”意识 。在 统计 工作 实 践 中 ,不 断探 索和凝 练统 计文 化 ,用统 计文 化塑 造人 、凝聚 人 、鼓 舞人 、提 高 人 ,不断提 高 乡镇统 计 人 员 的综合 素质 和敬 业精 神。 第三 。从 创新 方法 制度 入手 ,实 施 乡镇 区域 统 计。
的易 变 性 ,工 作的 间断 性及业 务技 能 的非连 贯性 ,对 工作造 成 严 重 的影 响。
产 业层 出不 穷 ,乡镇统 计工 作暴 露 出的不 适应 经济 发展 需要 的情 况和 问题越 来 越多 ,一 味地 按部 就班 或等 待上 级统 计部 门制 订统
统计制度方法改革
统计制度方法改革简介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国家政策的不断调整,统计制度方法也在不断地改革和完善。
统计制度方法是各行各业所必需的工具,也是国家政府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
本文将分析和解析统计制度方法改革的背景、需求和实施方式。
背景随着我国市场体系的发展,数据的价值和意义日益凸显,尤其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各行各业开展统计工作提供了更先进的方法和工具。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各行业间相互联通,统计数据也日益贴近现实,涉及面更加广泛。
因此,为了更好地统计数据,提供更精确的决策依据,改革和完善统计制度方法成为了必然趋势。
需求-提高数据质量统计制度方法的改革可以更准确、全面地反映现实情况,提高统计数据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数据的质量和精准度决定了各行业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改革统计制度方法是提高数据质量的重要途径。
-提高工作效率在原来的统计制度方法中,存在一些繁琐的手工计算和信息采集的过程,这些过程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通过改革和完善统计制度方法,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人工干预也会降低,减少了出错概率。
-提高信息运用价值统计制度方法改革完善可以让相关数据变得更加有效,更易于企业和机构使用和运用,进而为决策提供更加合理、正确、预测性的依据,最终实现决策的成功。
实施方式•推进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虚拟化、云计算等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将会带来大量的数据处理和计算工作。
通过引入信息技术,可以使统计制度方法变得更加灵活、高效。
•改善统计调查方式原有的统计调查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经济的调查需要。
新的统计调查方式精细化、个性化、定制化的特点,可以帮助统计局获取目标样本、原始资料,便于进行数据管理和统计工作,提升了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
•强化国家监管机制在统计制度方法的改革中,国家监管机制非常重要。
全面的国家监管机制不仅可以促进信息快速获取和处理,更能够为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提供保证,同时使数据更有效地体现经济运行现状。
关于旗县统计方法制度改革的探讨——以武川县统计局为例
2016.06关于旗县统计方法制度改革的探讨———以武川县统计局为例□文/乔庆琳张娇□□□□□□□□□□□□□□□□□□□□□□□□□□□□统计法规定:“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
”即统计具有统计信息、统计咨询、统计监督三大职能。
但是,长期以来三大职能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于宏观管理,如何使统计工作更广泛地为微观经济活动服务,仍是相对薄弱的环节,尤其是旗县统计方法制度的改革更应该提到当前统计改革的议事日程。
本文通过武川县统计局实际工作情况的分析,揭示了基层政府统计管理体制及方法制度存在的问题,从而建议统计管理体制要解放思想,大胆履行职能;发挥作用,加快垂直管理;转变作风,完善方法制度。
一、武川县统计局工作基本情况(一)统计机构的历史沿革目前的政府统计体系包括两大部分:政府综合统计系统和政府部门统计系统。
既统计局、调查队和各个部门大局的统计。
国家统计局负责领导全国统计工作,对地方统计局实行“双重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模式。
地方统计局所需的经费一部分由中央拨款,一部分由地方拨款。
国家统计局对下属的调查队,实行“集中统一、垂直领导”,调查队的全部统计业务及人员编制、干部、经费等均由国家统计局垂直领导,统一管理。
政府部门统计系统由国务院和地方政府下设的各部门设立的统计机构与人员组成。
武川县统计工作始于1953年,县政府设置了一个综合办公室,这个综合办就包括统计机构。
这个时候大规模的经济建设迫切需要翔实的统计资料,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
当年就进行了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
1962年,由于感到统计工作的重要,武川县设置了“统计科”,归计划委员会管理。
1979年,改革开放后,武川成立了统计局,从大计划委员会分离出来。
统计工作走入正轨化。
开始有了电子计算器,报表还是手工汇总。
1984年,统计局单设,明文规定统计局成了政府的一个直属局。
浅议改革乡镇统计管理体制 李丽
浅议改革乡镇统计管理体制李丽摘要:本文将围绕我国乡镇统计管理体制展开讨论,发现我国目前乡镇统计管理体制的矛盾现状,并且提出相应的改革方案,以此解决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不协调问题。
关键词:乡镇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措施乡镇统计工作一直以来都是政府基层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整个统计工作的基石,并且确保统计数据质量、提高统计服务水平的重要基础,其范围与内容已经涵盖了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
但是随着我国客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乡镇统计管理体制越来越难以适应我国当前统计改革发展形势的需要与要求,并且已经严重制约着县(市、区)政府统计工作的整体水平效果了。
一、我国乡镇统计管理体制的矛盾现状我国在“十五”计划时期以来,乡镇相继成立了统计站,并且还配备专(兼)职统计员、同时还设置乡镇综合统计员的行政岗位和组织乡镇统计员进行业务集中培训等方面,该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统计改革发展步伐。
但是在现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下,业务领导与行政管理相分离的特点,使得该措施只能治标不治本,乡镇统计基层仍然薄弱,统计数据抗干扰能力差等方面不利因素和问题依然存在,其表现如下:1.我国统计力量薄弱、业务量大,使得工作不尽人意。
乡镇统计站是我国最基层的综合统计部门,其工作量相当大,包括反映农村经济发展的定期和年度统计报表任务,以及农业、人口和经济等大型的普查任务和临时性调查工作,乡镇统计员往往既是乡镇统计的领导者又是乡镇统计的执行者,使得执行乡镇综合统计功能,履行各种统计调查职责,往往顾此失彼,任务繁重,并且乡镇大都地域较广,为了搞准统计数据,乡镇统计人员耗尽了体力和精力。
乡镇统计机构只配备少量工作人员,而且大部分乡镇统计员身兼数职,工资比较低,使得这样的工作难以为继。
2.统计调查实际数据收集难。
温总理曾对统计工作就提出要求,“推进统计改革和建设,完善核算体系和方法,严格执行《统计法》,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浅论统计制度方法改革
浅论统计制度方法改革21世纪,知识经济以崭新的经济形态引发全球经济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时代的深刻变革。
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社会网络化程度显著提高,全球经济日益向国际化、一体化方向迈进,全新的经济运行模式正以不可阴挡之势影响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各个层面。
面对国内外社会经济大环境发生的巨大变化,作为社会经济发展最直接的反映者——统计工作,应以怎样的姿态迎接挑战?是因循守旧、被动应付,还是勇于改革、完善自我,关乎着统计工作和统计部门的生死存亡。
在此,笔者就当前的统计改革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统计改革虽涉及到统计工作的各个方面,但改革重点应放在统计制度方法的改革上。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证实:首先,从统计制度方法在统计工作中的地位来看一是统计制度方法对统计信息的采集具有导向作用。
采集哪些统计信息,怎样去采集统计信息,首先要从制度方法上入手。
制度可行、方法科学,采集就会顺利,就会及时快速,也才能最大限度地开发统计资料,多角度、多层次地加工组合出各种有价值的信息。
二是统计制度方法对统计数据的质量具有决定作用。
一套科学先进,技术含量高的制度方法,既利于调查人员方便操作,减少因制度方法上的缺陷而造成差错,又有利于减少因工作环节上的失误造成的疏漏,还能增强抗干扰能力。
三是统计制度方法对统计分析研究具有定性作用。
制度方法科学适用,有利于广大统计人员全方位、宽领域地分析研究社会经济深层次地问题,减少“数到用时方恨少”的遗憾,增强统计分析的针对、适用性,提高统计分析的实用价值。
其次,从经济发展对统计工作的要求来看一是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统计制度方法必须与之相适应。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已全面确立,市场经济不仅彻底改变了传统的经济运行模式,而且将改变现行的行政管理模式。
传统的统计工作,而对全新的经济运行体制和行政管理模式,其固有的弊端正逐步显露出来,只有对其进行深层次的改革,才会有统计发展的空间,而在整个统计工作中占主导地位的统计制度方法必然成为统计改革的重点。
当前乡镇统计工作的问题及推进建议论文
当前乡镇统计工作的问题及推进建议论文当前乡镇统计工作的问题及推进建议论文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统计作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尤其是乡镇统计作为县级统计工作的基石,更要主动适应当前经济新形势,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这就要求乡镇统计不能再以传统姿态和原有的轨迹,按部就班地运转,而必须适应和服务经济新常态。
现就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浅谈如何推进乡镇统计规范化建设。
一、当前乡镇统计工作现状莲花县设立乡镇统计职位,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历经几次改革大潮,在促进农村改革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随着我县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乡镇统计工作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农业到工业、服务业,从单一的全面报表到年定报、普查、抽样调查相结合,乡镇统计范围不断扩大,业务不断增加,乡镇统计基础建设逐步完善和提高。
1.乡镇统计机构建设情况。
全县13个乡镇,其中9个乡镇设有统计站;全县共配备乡镇统计员21名,部分乡镇选配年轻公务员充实到乡镇统计岗位,并明确分工,落实具体负责的专业。
从乡镇统计员文化程度看大专以上15人,其中本科7人;中专及高中文化6人。
2.乡镇统计基础建设情况。
全县13个乡镇都为统计工作设立专门办公场所,有计算机,有工作制度,有档案资料柜;各乡镇对统计办公经费实现实报实销;并且乡镇统计员每月都享受60元统计津贴。
二、当前乡镇统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乡镇统计作为统计工作的基石,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统计范围不断扩大,统计工作量在成倍上升。
虽然近几年乡镇统计工作规范化建设得到了发展,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配套设施、制度建设、后勤保障等方面都得到了规范。
但与新形势下统计工作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具体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乡镇统计机构运行不够顺畅,统计力量相对薄弱。
目前乡镇统计机构、人员都由当地政府按“块”管理为主,统计业务则由上级统计部门以“条”管理为主,这种双重管理的体制有利于乡镇有效发挥统计资源,更好地为乡镇发展服务,同时也存在统计业务问题解决的及时性不够、乡镇统计力量调配出现不平衡、现有行政考核体制有可能导致行政干预统计数据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县乡统计方法制度改革浅议
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多元化产业发展,各级领导和各界对统计信息的需求与日俱增,对统计信息的依赖越来越大,传统的统计体系已不能适应。
县乡现行的统计体系的问题逐渐显示出来了,所以当前加快统计方法制度改革的步伐意义重大、任务艰巨。
一、县乡统计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统计方法单一,适应性不强
统计方法制度的改革滞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随着经济活动朝着多元化、多样化、复杂化的方向发展,统计对象、统计指标、调查方法、工作方式都将要发生深刻的变化,完全依靠传统的统计制度、统计方法已经无法准确、及时、全面地获得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所需要的各项统计信息。
(二)统计法制建设落后
统计法制建设的落后已严重的影响了统计事业的健康发展。
统计法纪的松弛已造成统计数据的严重失真。
各级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实行目标管理以来,统计数据与单位或个人利益密切相关,人为干扰数据上报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统计方法制度改革的建议
(一)改革统计调查方法制度,建立科学适用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
改革统计调查方法,要合理调整普查周期,降低普查频率,在10年内进行6次普查,本人认为次数过多。
因为普查需要大量人力、
物力、财力,如果重叠和冲突比较多,地方基层统计部门难以承受,要将相应普查归口合并后,至少要间隔2年以上进行一次普查,要把普查和年报及抽样调查结合起来,并使普查担当起检查、校正相关统计数据的角色,避免虚报、瞒报的现象。
还要精简全面统计报表指标,充分发挥重点调查的作用。
要本着减轻基层负担的原则,对那些过时的、用处不大的指标,要从统计指标体系中删除。
凡是能够通过抽样调查取得的指标,就不再布置全面报表。
同一个指标不能由不同专业不同部门重复布置层层上报。
(二)改革统计报表制度,优化统计指标体系
目前,统计报表及指标各级层层加码,增设指标和表种,基层报表十分浩繁,负担十分沉重,然而由于条条管理造成的各种报表不兼容,虽然有庞大的数据资源却不能充分利用和发挥作用。
因此需要大量精简指标,设定国家调查指标。
首先:是精简不常使用的和在基层难以取得的可靠数据的指标,例如:乡村从人员按行业分组分的太细,应改为从事一、二、三产业劳动力人员数;农用化肥施用量、农用柴油使用量、农药使用量等农业生产投入指标可放入《农村住户方案》中进行调查。
二是:要强化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统计,充实和完善反映节能、环保等约束性指标。
三是:做好统计报表分流工作,国家统计局应着重抓宏观调控所需要的统计指标,把大量属于部门、地方的统计指标从国家统计指标体系中精简下来,部门统计也是统计工作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积极利用有关部门的统计资料开展科学推算。
(三)改革统计管理体制,建立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我们的统计管理体制,在业务上以上级政府统计机构领导为主,在行政上受同级人民政府的领导,这种管理体制由于受经费、人事、职位升迁等因素影响,实质上是同级政府领导为主,这就很难避免人为干扰数字的现象发生,一级骗一级的统计浮夸之源。
如果统计机构的设置和隶属关系垂直管理。
由此可堵住统计数字的假源。
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数据来源不足,除一、二产业的资料相对齐全外,三产业资料分布在众多的部门内,统计资料取得既无全面性也无准确性。
要对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进一步进行修订和补充。
一、在机构分类中,要按经济成分对企业部门进行分类,从数量上反映多种经济成分在整个国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作用及变化情况。
二、调整基本核算表之间以及基本核算表与账户体系之间的关系,细化经济账户体系结构,规范基本核算分类。
三、根据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建立社会、自然资源和环境核算框架。
(四)加强统计法制建设,强化统计监督职能
要使统计工作健康、顺利发展,必须有法制工作做保障。
在统计立法方面,建议修改《统计法》有关条款,《统计法》中应规定乡、镇政府设置配备专职的统计人员。
《统计法》的经济处罚只处罚企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而不能对国家机关单位实施处罚,所以要在《统计法》中加大对行政机关单位的处罚力度,明确经济处罚额度。
要加强统计法制建设,首先,必须加大《统计法》的宣传力度。
宣传工作是获得社会支持与配合、搞好统计执法的前提,特别要提高各级领导和广大统计人员的法律意识。
其次,是要加大处罚力度。
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要综合运用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加大处罚力度,提高《统计法》的震慑力,县级统计局要配备经常性的执法人员,开展经常性的统计执法监督工作,对违反统计法的单位和个人要坚决依法处理,特别是对参与统计违法的领导,一经查实,必须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从重、从快、从严处理,决不手软。
(五)做好统计服务工作,全面提升统计服务水平
做好统计服务工作是统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统计服务观念的强弱,统计服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统计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加强统计工作者自身统计服务能力的建设,提高分析写作能力,提高数据解读的能力,提高调查研究的能力,积极为社会经济发展出谋划策。
要拓宽统计服务领域,提高统计服务质量,要围绕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各级党政领导的要求,及时为领导决策提供所需的统计数据和统计分析,要针对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的问题,设立统计对外服务窗口,为社会大众提供有效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