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情况总结
2024年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工作总结(2篇)
2024年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工作总结____年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工作总结____年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发展的关键一年。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各个领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这一年里,我作为一名电子信息工程师,参与了许多有意义的工作和项目,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技能。
首先,我在____年积极参与了电子产品的研发工作。
随着人们对电子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我与团队合作,成功研发了几款优质电子产品。
其中包括一款智能家居系统,该系统具有自动化控制和远程监控的功能,使人们能够更加方便地管理家庭。
另外,我还参与了一款高性能移动设备的开发,该设备具有强大的处理能力和高清晰度的显示效果,深受市场欢迎。
通过这些项目,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技术水平,还锻炼了团队合作和项目管理的能力。
其次,我在____年也积极参与了电子通信领域的研究工作。
随着5G技术的广泛应用,电子通信行业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我参与了一项关于5G网络优化的研究项目。
通过分析网络数据和调研用户需求,我们成功优化了5G网络的覆盖范围和传输速率,提供了更快速、更稳定的网络体验。
此外,我还参与了一项关于无线充电技术的研究项目,通过探索新的无线充电技术和设备,实现了对移动设备的高效充电。
这些研究工作为电子通信行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也提高了我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除了研发工作,我还积极参与了一些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
____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全球范围内爆发了一场疫情。
作为电子信息工程师,我感到有责任为这个社会做出贡献。
我参与了一项病毒监测设备的研发工作,为防控疫情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同时,我还积极参与了一些志愿者活动,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地区提供援助和支持。
通过这些活动,我不仅锻炼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感,还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合作和组织能力。
总结起来,____年对我来说是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一年。
我通过参与各种工作和项目,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技能。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和提升自己,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问题与对策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问题与对策近年来,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在我国备受关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领域的知识和技术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需求。
然而,在专业建设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思考和寻找对策,以适应未来科技的发展趋势。
一、专业定位问题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在我国大部分高校分为电子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专业定位逐渐模糊。
传统的电子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更关注电路设计和电子元器件的研发,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则更注重通信与信息技术的应用。
在实际教学中,专业课程内容的设置和教学方法需要更加贴合行业需求,明确专业定位,以培养具备实际应用能力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
对策:多样化的专业开设与交叉融合在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建设中,可以考虑将传统的电子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与交叉,开设更具针对性的专业方向,如智能电子技术、集成电路设计、通信与网络技术等。
同时,鼓励学生选修跨学科的课程,培养其综合能力和创新素质。
二、实践环节不足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
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实践环节相对较少,学生缺乏实际操作和项目经验。
这导致他们在毕业后往往面临实际应用的挑战。
对策:加强实验室建设与实习机会提供学校应加大对于电子科学与技术实验室设备和平台的投入,提供先进的实验设备和软硬件资源,以便学生能够在实验室中进行实际操作和项目实践。
同时,学校应积极与企业合作,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使学生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并结合理论知识进行实际应用。
三、师资队伍建设不足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需要具备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来保证专业教学的质量。
然而,目前仍有一些高校师资力量不足,缺乏业界经验和前沿技术的培养。
对策:引进外校人才与行业专家合作学校应积极引进具有丰富经验的外校人才,以提高教学质量和专业知识的更新速度。
同时,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邀请行业专家来校开展讲座、实践指导等活动,加强学生与行业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现状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现状引言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学科,它涵盖了电子工程、电子信息、通信技术等领域。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及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专业背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具备电子电路设计、计算机硬件设计和通信技术应用能力的人才。
学生主要学习信号与系统、电路与电子器件、通信原理、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等课程,同时培养计算机编程、通信网络等技能。
发展现状就业前景广阔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在各个领域都有很好的就业前景。
随着智能化的快速推进,大量企业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
毕业生可以从事电子产品研发、通信网络建设、计算机硬件设计等工作,就业面广阔。
科研创新成果丰富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涌现出许多重大科研创新成果。
例如,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无线设备变得更加智能化和高效化;人工智能的兴起为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在科研创新方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具备广阔的学术研究前景。
未来趋势人工智能与电子信息科学的融合人工智能被视为未来科技发展的核心技术,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是实现人工智能的重要基础。
未来,人工智能与电子信息科学将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将需要学习相关的人工智能知识,以适应未来科技的发展。
物联网前景广阔物联网是指通过互联网将现实世界中的各种设备连接起来的技术体系。
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为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未来,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将需要掌握物联网技术,深入研究物联网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结论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前景广阔,就业市场需求大。
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将面临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为了适应未来的科技发展,学生应不断更新知识,提升技能,以应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的挑战。
浅谈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建设及发展
浅谈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建设及发展1. 引言1.1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背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是一个涵盖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多个领域的交叉学科,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当今信息化社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已经成为支撑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技术之一。
通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人们可以更加便捷地进行信息的传输和交流,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的进步。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在国家安全、国防建设、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发展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具有重要意义,对推动国家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1.2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重要性在当今信息化社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这一专业涉及到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多个领域,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应用范围和深度不断扩大,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的方方面面,成为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在社会生活和生产生活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从智能手机、智能家居到工业自动化,几乎所有领域都离不开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支持。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重要性将愈发凸显,对于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建设目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建设目标是为了培养具有扎实的电子信息学科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的高素质人才。
培养学生具有广泛的电子信息领域知识和专业技能,掌握电子信息系统的设计、分析和实现能力。
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数理基础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独立进行工程项目的设计和实施。
2024年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工作总结样本(2篇)
2024年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工作总结样本____年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工作总结尊敬的领导、老师,我是一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在____年即将毕业离校。
在这四年的大学生活里,我认真学习专业知识,积极培养实践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提升自己,并用所学知识为社会做出贡献。
一、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应用作为一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我在大学期间系统学习了电路原理、信号与系统、数字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等专业课程,掌握了基本的电子电路设计、信号处理、数字电路设计等核心知识。
在课程学习中,我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深度理解掌握知识,并通过实验课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大学期间,我积极参加科研项目,担任助研,参与了“基于智能手机的心电信号采集与分析”项目。
通过该项目,我深入了解了心电信号采集与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并亲自操刀实践,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在团队合作中,我与同学们密切配合,共同解决了项目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并取得了良好的研究成果。
二、实践能力的锻炼与提升除了课程学习,我还积极参与了多项实践活动,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并将课堂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首先,我参加了校园网研究与技术团队,担任工程师助理。
在团队中,我负责校内网络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学习了网络规划与布线、网络安全等相关知识,并通过实践掌握了一定的网络故障排除技巧。
通过这一经历,我不仅巩固了专业知识,还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另外,我还参加了“创客实验室”活动,担任实习助理。
在创客实验室中,我与同学们一起开展了多个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项目,如智能家居控制系统、智能车等。
通过这些实践项目,我不断提高了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验技能,培养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团队协作与领导能力的培养在大学期间,我积极参与学生社团组织,担任了班级干部和社团干部,培养了自己的团队协作与领导能力。
作为班级团支书,我组织同学们参加了多项班级活动,如班级迎新联欢会、班级文艺晚会等。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总结报告11.19
全国水利职业教育示范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总结山东水利职业学院二○一一年十一月山东水利职业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情况总结三年来,在学院的大力支持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建设目标,依据示范院校和骨干院校建设精神,按照全国水利教育学会批复的专业建设方案,扎实工作实施了“岗、课、证融通,校企共育”的富有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深入行业企业一线调研,提炼典型工作任务,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主要学习领域实现了项目化教学,人才培养的质量、用人单位的满意率得到进一步提高;在“双师型”教学队伍建设方面,采取多种措施提高专任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实行兼职教师准入制,专业教学团队的整体素质得到很大提高;结合专业岗位工作、岗位技能要求和职业技术培训,校内外实训场所的硬、软件建设得到进一步提升。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在2010年被确定为山东省省级特色建设专业。
经过三年建设,本专业完成了建设方案所定的规划目标,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本专业立足于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遵循以能力为根本,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注重应用性、融合性、职业性、开放性和创新性的人才教育理念,紧紧把握人才培养的地方性和应用性特征,明确了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坚持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结合,针对社会职业岗位设置专业方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始终围绕理论与实践两条主线组织教学,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做到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的零距离对接。
(二)人才培养方案的确定为了满足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适应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在确定人才培养方案时,遵循了“一个定位、两个转变、三个整合、四个强化” 的基本思想。
即通过广泛的社会与行业调研,与专业建设指导委员充分的讨论与论证明确了专业定位;完成从传统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的转变,由继承性教育向创新性教育的转变;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整合教学资源、整合课程结构、整合教学内容;坚持人才服务社会的宗旨,强化技能训练,强化实践性教学,强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
浅谈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建设及发展
的知识运用能力等具体的改进方案。
【 词】 关键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专业建设 ;发展进程 [ 中图分类 号】 6 0 G 4 [ 文献标识码1 A [ 文章编号】 0 8 18 ( 1)3 0 5 — 3 10 — 7 X2 2 — 07 0 0 0
随着 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很多高校都建立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它将原先的电子学与信 息系统 、无线电物理学 以及信息与电子科学整合在一起 ,形成一个全面的新型专业学科 。电子信息科学与 技术是一 门理工学科 ,与生产实践的关系密切 ,同时由于其发展时间较短 ,使得很多高校在这一专业 的建
第3 1卷第 3期
V0 - 1 No3 l 3 .
长春 师范 学 院学 报( 自然科 学版 )
Ju .f h nc u om l nvri(auaS i c) o mao agh nN r a U i syN trl c ne [ C e t e
21 0 2年 3月
Ma . 0 2 r2 1
1 缺乏 专业 的实验 实践 力度 - 3 实 验教 学 是 电子 信 息科 学 与技 术专 业 的建 设 和发 展进 程 中十分 重 要 的 环节 。很 多高 校 的这 门学科 教 学
中都安排 了足够的实验时间,为锻炼学生 的实践能力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帮助 。但是实验教学 内容显得过于 单一 ,绝大部分的都是验证型的实验 ,学生只需要按照实验教材进行一些简单的程序操作 ,然后记 录相关 数据 ,最后整理实验报告 。这样 的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 ,对提高学生的 自主实践能力和研究设计能力起了 制约作用 。同时一些校外实习基地的创建和联系工作也不到位 ,影响 了学生在这门学科上的实验实践能力 的提升 。
浅谈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建设及发展
浅谈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建设及发展一、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现状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一门涉及电子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学科。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需要的专业人才也越来越多。
当前,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就业前景良好,受到了越来越多大学生的青睐。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研究领域也在不断扩展,为推动社会科技创新作出了重要贡献。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作为跨学科学科,面临着许多挑战。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的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面越来越广,教学内容越发繁重。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需要与行业需求相结合,需要不断调整专业课程和教学内容,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发展需要不断提高师资力量,加强科研创新,这都是当前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面临的挑战。
针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所面临的挑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建设与发展:1. 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质量。
针对当前社会的实际需求,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可以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对实用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可以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科研创新能力。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需要引进更多的优秀教师,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学校可以加大科研投入,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活动,提升学院的科研创新能力。
3. 推动与企业合作,促进产学研结合。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可以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推动产学研结合,加强学校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
通过与企业合作,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
4. 加强国际合作,拓展国际视野。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可以加强国际合作,与国外高校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通过国际合作,可以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资源和科研成果,促进学院的教学科研水平。
论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
论 电子信 息科学 与技术 专业建设 ①
朱高峰 张艳蕾 阮许平 (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物理与信息工程系 湖南娄 电子 信息科 学与技 术专业 的课 程结 构特 点 , 专业调研 的基础上 , 摘 在 针对 目前大 多数 院校 在该 专业建 设 中存在 的 问题 ,就 专业建 设 的管理 、专业建 设特 色、实 践教 学环 节和 师资建设 等 方 面提 出 了一 些建议 。 【 键 字 】 电 子 信 息 科 学 与技 术 专 业 建 设 课 程 体 系 关 实 践 教 学 【 图分类 号】 G 642 中 【文 献 标 识 码 】 A 【 文章编号】 1 7 -8 0 ( 0 ) 5 0 8 —0I 9 2 1 o - 0 63 2 0 6 电子信 息科 学与技 术专 业是 根据 教 育部 科 。 目前 大 多数 高校 根据 自身 的教 学 优势 , 19 年 7 98 月颁布 的 《 普通 高等学 校本科 专业 将其分 为两个方 向 , 学生从大 三开始选修 相应 目录》,将原 来 的 无 线 电物 理 学 、 电子 学 与 课程 , 这种培养模式 比较有利 于学 生将来选择 信 息 系 统 、 信 息 与 电 子 科 学 三 个 本 科 专 业 合 就业 , 更高层次 发展 。但从课 程设 置来看 , 向 并为 电子信 息科学与技 术专业 , 放在理学 电子 绝 大部分 院校 的此专 业与 电子信 息工程 或 电 信息类 一级学科 下I。虽然 , 归 口于理科 专 子科学技 术 , 它 甚至 与计算机应用等 专业差别不 业 , 它又 是 一 门与生 产实 践 关 系密切 、适 大 , 色 不 够 突 出 。 但 特 应 面 广 、 历史 较 短 而 又 发 展 迅 速 的 新 兴专 () 2 师资力量不够 雄厚 业。我 校于 2 0 0 6年开设 了该专业 , 目前每年 由于是 新兴专业 , 加之 电子信 息技术的飞 招生规模能 稳定在 l 0人左右 , 5 已初步形成 了 速发 展 , 使新 器件 、新技术 等层 出不 穷 , 大多 该专业 的教 学体 系 , 为提 高本专 业办学 质量 , 数院校 有着本专业 系统教 育背景的教 师少 , 刚 本文就 目前 该新 专业建 设过 程 中存在 的问题 从大学 毕业的硕士研究生 稍多 , 他们又缺乏 但 系统 的教 学 实践 , 所以 师资 队 伍结 构不 太合 与解 决 思 路进 行 探 讨 。 理 ,师 资力 量不 强 。 1我 院该专业课程结构特点 () 3 实验 实践 力度 不够 跟传统 专业一样 , 本专业分 基础教育课程 尽 管大多数院校很重 视实验实践 教学 , 在 和专业 教 育课程 两大部 分 。特 点是减 少 了理 教学 时间 上也给 予 了保 证 。但课 程 实验 内容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情况总结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工作总结目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与软件工程四个本科专业,建有安徽省教育厅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
本系现有教师59人,其中教授和副教授共5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专任教师占人数比例70%以上,其专业背景、学历、学缘、年龄、职称等结构较合理,发展趋势良好,能够较好开展教学、科研、教育等各方面工作。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第二批开办的本科专业,2010年7月获得国家教育部批准建立并招生,蚌埠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第一届本科生2010级电子班报到学生59名,现已全数毕业。
截至2014年10月,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在校学生共383名,每年报到率均在93%以上。
本专业依据人才培养目标的总体定位与要求,科学制定课程体系,并积极进行课程体系改革。
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主要由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方向限选、专业选修四个模块构成。
近四年来按照该专业建设目标及进度计划,结合学院的教学、科研工作,以蚌埠学院人才培养定位为依据,明确建设的目标、思路、计划和任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积极探索与实践,初步形成了本专业的特色,取得了一定成果。
现将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工作总结如下。
一、专业建设目标及人才培养目标的进展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工程化”的人才培养定位,按照“实基础、适口径、重应用、强素质”的办学思路,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质量为抓手,通过加强专业建设,形成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机制。
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依托、能力培养为主线、课程建设为核心,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和实践资源配臵,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发展需要,逐步形成专业特色,使本专业成为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基地。
2010年以来,我们认真探索应用型高等教育的质量标准,深入研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需求的趋势,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出发点,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明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信息技术学科建设工作总结
信息技术学科建设工作一、背景和目的本次信息技术学科建设工作旨在回顾过去一年内我校信息技术学科的建设情况,经验,提出问题和改进措施,为未来学科建设提供参考和思路。
二、建设情况1. 师资队伍建设过去一年,我校在信息技术学科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首先是师资力量的加强和优化,学校招聘了一批高水平的信息技术专业人才,涵盖了计算机、网络、数据分析等多个方向。
同时,学校加强了对教师的培训和管理,组织开展了多场技能比赛和交流活动,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2. 课程建设在课程建设方面,我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设计了多门实践性课程和项目实践,让学生能够在具体的问题中学习和应用所学知识。
同时,我校也积极探索新型的课程设计思路,推行翻转课堂和MOOC课程等新模式,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和探究。
3. 实验室建设学校还积极投入资金和资源,建设了多个信息技术实验室,实验室设备和软硬件均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为师生的实践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三、存在问题与此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在信息技术学科建设中,我们发现存在以下问题:1. 教学资源不够充足虽然学校已经投入了大量资源和资金,但在教学设备和软件供应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短板,需要进一步加强。
2. 学科交叉应用不够在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和研究中,我们也需要更多地与其他学科进行交互和应用。
比如,信息技术和生物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结合,可以产生更有价值的教学和研究成果。
3. 课堂教学效果不够好虽然学校推行了翻转课堂和MOOC等新型教学模式,但实际应用效果仍有待完善,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应的教学方案和教学团队。
四、改进措施面对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改进措施:1. 加强硬件设施投入学校将投入更多的资金和资源,完善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和实验设施,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2. 加强学科交叉应用学校将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和其他学科的结合,推动学科交叉应用和技术创新,促进学科整体发展。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总结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总结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根据课程建设规划,以培养理论与动手能力为核心,以岗位技能为依据,深入进行人才需求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调查,广泛征求行业、企业的意见和建议,根据岗位执业能力要求开发课程模块,确定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按照“点面结合、重点建设、突出精品、注重实效”的原则,结合电子信息行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明确树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根本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结构优化、内容先进的课程体系。
四年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课程体系建设、课程设置,精品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新成效。
一、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根据学校的的办学定位指导思想,逐步把河南工学院建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以“理论与实践并重、过程与结果并重、创新与育人并重”为教育理念,以“一条主线,逐级递进,核心能力一体化为原则”,根据学校制定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和要求,进行了深入的人才需求调研,在充分了解专业面向岗位主要工作任务和任职要求的基础上,详细分析岗位任职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最终确定了通识教育必修课程模块、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模块、专业基础必修课程模块、专业主干课程模块、专业选修课程模块、集中实践教学模块五部分组成的课程体系,保证了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优化课程设置,精品课程建设成果显著在充分进行行业用人单位调研的前提下,按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不同就业岗位的工作特点,在精选内容、提高起点、避免重复的基础上,瞄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发展前沿,面向信息通信也发展需求,借鉴国内外课程改革成果,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更新完善教学内容,优化课程设置,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应用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群。
在四年的课程建设中,我们不断完善线上教学资源,建成省级精品在线课程《信号与系统》、校级精品在线课程《数字电子技术》和《电磁场与电磁波》、校级一流本科课程《虚拟仪器技术》、创新课程模块《电子设计创新》。
电子信息工程特色专业建设工作总结
湖南科技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特色专业项目建设工作总结自我系启动了电子信息工程校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以来,极大的调动了我系教师的积极性,有力的推动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发展。
为促进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我系对电子信息工程省级特色专业的建设情况进行了自查,现将电子信息工程特色专业项目建设工作总结如下。
一、总体情况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在电子信息技术(专科)专业的基础上,于2003年3月经省教育厅审批升为本科专业,现有学生752人,专任教师36人,实验用房54间,实验室使用面积2917.2平方米,仪器设备总价值1023.82万元。
2004年该专业被确定为首批校级重点建设专业,2008年该专业被确定为校级特色专业,建设期为三年,2009年该专业被确定为省级特色专业。
项目启动后我们在保持和发扬该专业原有优势和特色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改善了办学条件,提高了工作效率。
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以课程建设为基础,以教学改革为动力,强化教学和学生管理,实现了规模、结构、质量的协调发展。
二、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体现“三个面向”的时代精神,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基本规律和人才成长特点,坚持以育人为本,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使大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视质量为生命线,按照“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培养总体要求,加强基础与强调适应性有机结合,拓宽专业口径与高年级灵活设置专业方向有机结合,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力争培育出地方特色、人才特色、课程特色、教师特色、科技特色、管理特色、就业特色等七个方面特色,实现“创新立校、人才兴校、质量强校、特色名校”的办学理念。
三、建设目标深化专业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办学层次,积极开展教学、科研工作,实施人才战略,以本科教育为主,控制招生规模,确保教学质量,积极筹备发展研究生教育,创出质量与效益,办出特色,打造出一流的品牌专业,建成高水平的学科,培养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电子专业年度发展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电子技术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电子专业作为培养电子技术人才的核心学科,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电子工程师的使命。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国电子专业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本文将总结2021年度电子专业的发展情况,并对2022年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二、2021年度电子专业发展情况(一)人才培养1. 招生规模稳步增长:2021年,全国普通高校电子专业招生人数达到XX万人,较上年增长XX%。
这表明我国对电子专业人才的需求持续增长。
2. 教育教学改革:各高校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部分高校还引入了国际化课程,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3. 产学研合作:高校与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强合作,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
通过校企合作,学生有机会参与企业项目,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二)科学研究1. 科研平台建设:2021年,我国电子专业科研平台建设取得显著成果。
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数量不断增加,为科研人员提供了良好的研究环境。
2. 科研项目:电子专业承担了众多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涉及集成电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领域。
这些项目为我国电子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3. 科研成果:2021年,电子专业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科研成果。
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XX篇,授权发明专利XX项。
(三)社会服务1. 企业服务:电子专业积极参与企业技术攻关,为我国电子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部分高校与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共同开展技术创新。
2. 社会培训:高校积极开展社会培训,为电子行业输送了大量专业人才。
此外,还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
三、2022年电子专业发展趋势展望(一)人才培养1. 专业结构调整:随着新技术、新业态的不断涌现,电子专业将进行结构调整,培养更多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
2024年电子信息专业组工作总结范文
2024年电子信息专业组工作总结范文2024年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一年,电子信息专业组在各方面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在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成功完成了各项任务,并促进了专业组的发展与进步。
以下是本年度的工作总结。
一、教学工作教学是电子信息专业组的核心工作之一,我们致力于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
在2024年,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提升教学质量。
首先,我们优化了课程设置,结合产业发展趋势和学生需求,调整和更新了部分课程内容。
我们增加了一些前沿的电子信息技术课程,如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领域。
其次,我们提高了师资水平。
聘请了一些具备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的专家和教授,担任相关课程的讲师。
他们通过精彩的授课和案例分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此外,我们还积极推动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
专业组成员参与了多项教育研究项目,开展了一系列教学探索和实践活动。
我们鼓励教师参加教学研讨会和教学竞赛,提高教学创新和教学质量。
二、科研工作科研是电子信息专业组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推动学科发展和创新的关键环节。
在2024年,我们重点关注了一些前沿研究领域,如人工智能、通信网络、集成电路等。
专业组成员积极申请科研项目,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我们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了多篇高水平论文,参与了一些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
此外,我们积极与企业和科研机构合作,加强了产学研合作,推动了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
三、学术交流与合作学术交流是提高学科影响力和专业素质的关键环节。
在2024年,我们加强了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促进了学科交流与发展。
我们组织了一系列学术研讨会和学术报告会,邀请了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做学术报告和交流。
我们还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和研讨会,展示了我们的研究成果和学科特色。
在学科合作方面,我们积极探索与其他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机会,签订了一些合作协议,并开展了一些合作项目。
2024年电子信息专业组工作总结(2篇)
2024年电子信息专业组工作总结一、工作概述____年是电子信息专业组承担重任、迎接挑战的一年。
在各级领导和专业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绩。
同时,也积累了一些经验教训,为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二、取得的成绩1. 深入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我们严格按照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开展了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活动,包括授课、实验、实习等。
教师们精心备课,提高教学质量,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取得了突出的进步。
同时,我们也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了专业教学水平。
2. 科研工作取得明显成果。
我们组织了一系列科研项目,吸引了一批国内外优秀的科研人员加入我们的团队。
通过他们的努力,我们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包括发表高水平论文、获得专利、承担重要科研项目等。
这些成果不仅提高了团队的学术声誉,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科研平台。
3. 强化学术交流与合作。
我们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会议、研讨会,并取得了丰富的学术成果。
同时,我们也与其他高校、科研机构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共同研究解决了一些重大科学问题。
通过学术交流与合作,我们不仅提高了自身的研究能力,也为学院的发展贡献了力量。
4. 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包括主题班会、团日活动、讲座等,增强了学生的政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5. 取得国庆阅兵装备相关成果。
我们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参与了国庆阅兵装备技术攻关工作,取得了一些关键技术突破。
这些成果不仅提高了我们专业组的学术水平,也为国家的国防建设做出了贡献。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1. 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部分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创新意识和引导能力,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同时,部分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缺乏主动性和钻研精神,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
2. 科研工作亟待突破的问题。
虽然我们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但整体水平还有待提高。
2024年电子信息专业组工作总结范文(2篇)
2024年电子信息专业组工作总结范文____年电子信息专业组工作总结一、工作目标及成果本年度,电子信息专业组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为主要目标,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式,努力培养电子信息领域的高级技术人才。
在全年的工作中,专业组取得了以下成果:1. 教学成果:(1)优化课程设置:根据电子信息行业的最新发展趋势和学生需求,调整并完善了本专业的课程设置,确保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相匹配。
(2)完善实验教学条件:引进了一批先进的实验设备和软件,提升了实验教学质量,并且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3)构建实践教学平台:与企业合作建立了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习和实训机会,提高了他们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工作经验。
2. 科研成果:(1)开展科研项目:专业组成员积极申请科研项目,承担了几项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其中一些项目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
(2)发表论文和专著:专业组教师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多篇高水平论文,有几位教师还出版了电子信息领域的专著,对推动学科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 学生培养成果:(1)学生比赛表现突出:学生在各类电子信息相关的学科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多次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奖项,展现了电子信息专业组的教学实力。
(2)科研能力提升:专业组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组织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他们的科学研究思维和创新能力,多名学生发表了学术论文。
(3)就业率提高:通过与企业的紧密联系和实践教学的不断完善,学生的就业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就业率较去年有明显的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在本年度的工作中,电子信息专业组也面临了一些问题,主要有:1. 师资力量不足:由于电子信息专业的急剧发展,专业组的师资力量有些不足,部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还有待提高。
解决措施:加强教师培训,提供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方面的培训,激励教师参与科研项目和学术交流,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2024年电子信息专业组工作总结范本(三篇)
2024年电子信息专业组工作总结范本____年电子信息专业组工作总结一、组织结构与团队建设____年是电子信息专业组的组建第三年,我们坚持以团队为核心,积极推进组织结构的优化和团队建设的深化。
全年开展了多次团队建设活动,增进了成员之间的凝聚力和合作意识。
在组织结构上,我们建立了秘书长、副秘书长、干事等角色,明确了各个职责,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责任担当。
二、学术研究与技术创新____年,电子信息专业组以学术研究与技术创新为核心工作之一,组织了多次科技论文讨论会和学术研讨会,激发成员的研究兴趣和创新能力。
我们积极鼓励成员参与科研项目,组织了一些小型科研项目的立项和实施,并与其他专业组合作开展了跨学科的研究合作,取得了一些成果。
三、实践教学与社会服务电子信息专业组注重实践教学和社会服务的开展。
我们组织了多次实践活动,包括参观工厂、实地考察以及参与社区服务等。
这些活动不仅拓宽了成员的视野,增强了实践能力,还为社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同时,我们也与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与行业协会合作举办了一些专业培训班和学术讲座,提升了成员的就业竞争力。
四、团队文化建设团队文化是一个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来源。
____年,电子信息专业组注重团队文化的建设,举办了多次团队建设活动。
我们定期组织团队拓展训练,加强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能力;举办了年度团队晚会和主题活动,增强成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同时,我们还制定了一系列的团队规章制度,明确了团队的核心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进一步统一了团队的思想和行动。
五、团队管理与运营____年,电子信息专业组注重团队管理与运营的完善。
我们建立了规范的工作制度和流程,明确了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和权限,并推行了绩效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激发了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在团队运营方面,我们建立了团队的信息平台和沟通渠道,加强了团队内部的信息共享与交流,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六、展望未来展望未来,电子信息专业组将继续保持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深化团队建设和团队文化建设,不断优化组织架构和团队管理,进一步提高学术研究和技术创新能力,加强实践教学和社会服务,为学院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工作总结目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与软件工程四个本科专业,建有安徽省教育厅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
本系现有教师59人,其中教授和副教授共5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专任教师占人数比例70%以上,其专业背景、学历、学缘、年龄、职称等结构较合理,发展趋势良好,能够较好开展教学、科研、教育等各方面工作。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第二批开办的本科专业,2010年7月获得国家教育部批准建立并招生,蚌埠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第一届本科生2010级电子班报到学生59名,现已全数毕业。
截至2014年10月,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在校学生共383名,每年报到率均在93%以上。
本专业依据人才培养目标的总体定位与要求,科学制定课程体系,并积极进行课程体系改革。
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主要由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方向限选、专业选修四个模块构成。
近四年来按照该专业建设目标及进度计划,结合学院的教学、科研工作,以蚌埠学院人才培养定位为依据,明确建设的目标、思路、计划和任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积极探索与实践,初步形成了本专业的特色,取得了一定成果。
现将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工作总结如下。
一、专业建设目标及人才培养目标的进展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工程化”的人才培养定位,按照“实基础、适口径、重应用、强素质”的办学思路,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质量为抓手,通过加强专业建设,形成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机制。
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依托、能力培养为主线、课程建设为核心,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和实践资源配臵,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发展需要,逐步形成专业特色,使本专业成为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基地。
2010年以来,我们认真探索应用型高等教育的质量标准,深入研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需求的趋势,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出发点,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明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积极探索工程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并完善与社会发展和学校定位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
1、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术,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与工程素养,能够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从事应用开发、电子产品设计与制造、生产技术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2、本专业培养规格和要求本专业培养学生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较强的创新意识、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健康的身心素质,并系统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严格的科学实验与科学思维的基本训练,具有本学科的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能力。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能力:①掌握数学等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②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③了解仪器仪表、微电子学等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④熟悉国家电子信息产业政策法规及国内外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⑤了解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状况;⑥较好地掌握一门外语,能够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外文翻译能力;⑦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较强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
3、优化人才培养方案2013年和2014年分别修订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着重注意了以下几点。
①构建了统一的学科专业平台。
采用“平台”+“模块”课程体系,结合市场需求,兼顾基础和前沿技术,各专业及方向区分度高。
教学计划安排采用3.2+0.8模式。
②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贯穿四年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充分利用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和实验室资源,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和自主创新实践环节,构建科学合理,注重实效的能力培养体系和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增加了专业课程群的综合项目实训,强调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融合。
③开展“校企合作”,构建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利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实施企业参与的课程设计、综合项目训练、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所需要的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
经过二次修订,该专业的培养方案人才培养目标符合社会要求,培养规格定位准确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并具有工程化培养特色,方案具有创新性、科学性,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二、师资队伍建设进展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是:围绕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要求,通过培养与引进,建设一支教学和科研并重、专业结构合理、团队合作精神强的中青年教师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措施有:⑴加大本专业人才引进力度,积极、稳妥地做好人才引进工作,注重引进高层次教学人才和具有企业开发与项目管理经验的工程技术人才。
⑵加强教师的在职培养与提高。
对教师实行分类分层次培养。
培养学科突出人才;支持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按学科发展要求攻读博士学位,提高师资队伍的博士比重;注重“教学名师”的培育。
⑶进一步深化青年教师培养。
坚持青年教师导师制,安排青年教师在导师指导下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学研究等工作,扶持他们成长。
⑷通过企业工程师进校园、青年教师到企业开展实践,进行“双能”结构教师建设。
从表1、表2的对比可以看出,经过近四年的建设,本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已接近规划目标。
现有一支以中青年为主的师资队伍,师资结构基本合理、学历层次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较强,且拥有工程师背景的“双能型”教师。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6名,其中副教授1人,高级实验师1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68.7%以上,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占68.7%,教师队伍专业背景、学历、学缘、年龄、职称等结构较合理,发展趋势良好。
表1 师资队伍建设目标表2 现阶段师资队伍建设情况统计三、专业规模情况根据未来几年人才需求情况和专业师资条件,2011至2014年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逐年招生人数稳定在90至110人左右,截至2014年9月,本专业在校人数达到383人,超过了2010年350人的规划数据。
表3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在校生数统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生师比为18.7:1。
四、教学条件建设进展实验室建设是专业建设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教研室在系领导的带领下,组织并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制定了实验室建设规划。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是一个工科专业,所培养学生除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宽的专业知识面外,还要具备从事项目管理和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
依照建设目标,以专业基础课实验教学为主,兼顾专业课实验的需要,结合专业方向,注重专业原理,加强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现阶段,实验室建设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4 拟建设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平台以课程综合型实验为核心,培养学生基础应用能力;以校企合作为途径,培养工程实践能力;以学科竞赛和科研实践为手段,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大力推进省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各项工作。
通过各种途径建立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互动的实训中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
五、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成效1、课程建设措施⑴开展教学研讨。
每年召开一次系教学研讨会,对课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一次大的省视。
各教研室每双周开展教研活动,对课程建设进行研讨。
⑵编写和修订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实验大纲和课程设计大纲。
经过教研室多次讨论与修订,使课程各类大纲能够满足和指导课程教学的开展。
⑶建立课程评估制度。
在学期初,任课教师提交每门课程的教学计划表(教学日历、实验计划),经教研室讨论后实施。
在期中,由教研室主任负责对每门课程进行中期教学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指正。
学期末,通过学生问卷调查对课程教学状况进行调查。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请院教学督导组对部分教师进行随机听课,了解教师教学情况。
⑷建立每门课程建设规划。
确定课程建设负责人,明确建设目标和最终建设成果。
对条件成熟的课程积极申报院级重点课程,进而推荐申报省级精品课程,使这些课程纳入优秀课程的建设轨道。
⑸重视课程实验教学。
所有有实验的专业课程必须撰写实验教学计划表,要求有一定比例的综合设计性实验。
⑹建立激励机制。
从资金上保证课程建设,对教材出版、撰写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成功申报各级精品课程(重点课程)、教学研究立项等进行相应的奖励。
2、课程建设成效⑴规范了教师教学过程。
编写了各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实验大纲、课程设计大纲和课堂教学教案等教学文件;制作了教学用PPT,规范教师基本教学行为;精选大量典型的、针对性强的例题,减少教师教学过程中选择例题的盲目性,也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自行提高;每次实验内容针对性,提高了实验课效率;对课程设计进行了方案设计,给出样例和参考课题,规范整个课程设计环节。
⑵形成了积极开展教学研究的良好氛围。
教研室隔周开一次教研会议,讨论教育、教学、教改等方面的内容;系里每学年召开一次教学研讨会。
我系已经形成教学研讨工作的常态机制,教师的教学与教改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积极申报各级教研项目,积极撰发表教研论文,本教研室参与校级以上教研立项教师的比例达到95%以上,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⑶精品课程建设初有成效。
已逐步形成了一批重点建设课程,包括省级精品课程2门、院级重点课程2门。
全系90%以上的教师参与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包括教学网站、编写教材、实验指导、课程设计指导、教研论文等。
表5 省级精品课程、院级重点课程和系重点建设课程⑷教材建设取得较好成果。
组织编写一定数量的具有自身特色的相关教材和参考书。
⑸实践环节质量得以提高。
编写了各课程实验教学计划表和实验指导书,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
除了基础实验和选做实验外,创造条件让学生完成一些设计和研究性实验项目。
3、教材建设情况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教研室严格执行学院科学选用教材和评估制度,认真做好教材的选定工作,每一门课都参阅、比较多种教材,从中挑选出优秀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本专业教材基本上从国家获奖教材、国家或省规划教材、经典权威教材、国家精品课程教材等中进行选择,使用近三年出版的新教材比例达到80%。
所选教材理论系统、知识面大、内容新颖、突出先进性和发展性,能够符合本专业教学大纲要求,受到师生好评。
2010年以来,本专业教材建设取得较好成果。
主编/参编规划教材8余部,其中主编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被列为应用型本科高校系列教材,主编的“C++程序设计”和“C++程序设计实验指导与课程设计”被确定为省十一五规划教材,其他大都为面向应用系列规划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