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冲突引发的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冲突”引发的思考

认知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设置认知冲突可以强化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际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好奇、好问、好动的心理特征, 适时制造认知冲突,就能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好玩。

一、创设生活矛盾情境,引发认知冲突

认知冲突是人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与所面临的情境之间的冲突或差异,它会激起学生强烈的思维震荡,又会引起学生学习需要的不平衡,从而使学生产生解决矛盾的迫切需要。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生活动中的矛盾因素,将学生置身于矛盾氛围,从而激起认知冲突。

在教学数学广角《重叠问题》时,我把呼啦圈引进了课堂,通过课前玩呼啦圈的游戏作为教学素材展开教学,当学生置身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时,自然地引发认知冲突,将学生带入到了学习过程中。

课前游戏:同学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咱们用它来做个游戏,好吗?请看游戏规则。(出示游戏一:比一比,谁转的呼拉圈个数多。) 3个学生进行游戏,比出冠军。教师:你是冠军,真棒。动作真灵活,作为奖励,老师决定留下你再做一个游戏,好吗?出示游戏二:咱们第二个游戏,把呼拉圈套在身上当作跳绳,比一比谁跳得多,加上你,再请3位没参加过的同学。其他同学给他们加油助威。

教师:刚才的小游戏,同学们表现的真棒!回想一下,有几位同学参加了第一个转呼拉圈的游戏?生答(师板书3)几位同学参加了第二个跳呼拉圈的游戏?生答(师板书4)

教师:请这7位同学请立,咱们为他们的精彩表现,掌声鼓励!咦,

是不是我数错了,怎么只有6个人?快来帮我数一数。

教师:这是怎么回事?(意图是让学生发现有重复的现象。)

这样,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课前有效的生活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游戏情境中暗含着数学问题。并且在不经意间引发了矛盾冲突,引发了学生思维的碰撞,激起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从而使学生自然进入到探究学习中来。

二、巧妙设置疑问,制造认知冲突

课堂学习中,在知识的关键点上我们可以故意装糊涂,来设置出一些疑问,制造出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提高学生思维的活跃程度。

以“参加游戏的到底一共几人?”这一问题为线索,制造认知冲突:转呼拉圈的有3人,跳呼拉圈的有4人,一共有3+4=7人(板书算式),明明是7人才对嘛!生:不对不对,是6人!师:怎么是6人呢?难道是老师算错了?3+4=6,不等于7?!生:不对不对……

当学生解答出现分歧时,进而引导学生再次借助呼啦圈来理解解决这一问题,让学生在“钻圈”的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充分感知体验集合图的作用。就这样,在一连串的矛盾冲突中,使原本复杂、抽象很难理解的知识变得好玩又有趣,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参与热情,将学生带入了思维的高速公路。

三、借助操作和辩论,解决认知冲突

教师:现在我们借助呼拉圈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参加转呼拉圈的3个同学到这个圈里来,参加跳呼拉圈的4个同学到另一个圈里去。(有一个学生跑来跑去。)

教师:这不行,你怎么跑来跑去的!怎么办?你们自己想办法吧,反

正这个圈里有3人,那个圈里有4人才对。

学生经过一番讨论争辩,最终将两呼拉圈套在一起,重复的同学站在中间。

教师提问重复的学生:为什么把两个圈套在一起,你站在这里?(因为我既参加了转呼拉圈,又参加了跳呼拉圈。)提问其他同学:他站在中间表示什么?

这个圈里是转呼拉圈的3人,其中这两个人与站在中间的同学有什么不同?另一个圈里是跳呼拉圈的4个人,问:这三个人与站在中间的同学有什么不同?

(生:他们只参加了……,没参加……)

在操作活动中,孩子们不仅领略了数学的好玩,还利用常见的呼啦圈,形象地建立起集合圈的概念。使学生不自觉地领悟到了集合这一数学思想,并且理解得入木三分,淋漓尽致。

转呼啦圈的跳呼啦圈的

没有认知冲突的课堂就像一潭没有涟漪的死水,我们必须学会善于制造各种矛盾冲突,引导学生在好玩的数学中主动获取知识,引发思维的碰撞,提高各种能力,远离枯燥无趣的数学,让数学真正变得好玩又有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