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第一课时)教案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第一课时教案
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自然界中CO2的循环;2、认识大规模的开采与使用化石燃料对CO2含量变化的影响;3、了解CO2含量变化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认识保护自然平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过程与方法目标】4、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探究的兴趣;5、培养学生分析、加工处理图片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6、确立保护自然平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自然界中CO2的循环及含量变化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教学方法:自学讨论法教学和活动过程:引言:化石燃料作为一种优质能源,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可以说没有化石燃料就不可能有现代化的生产和生活。
然而近百年来,人类对化石燃料进行的大规模的开采和使用,一方面导致了其储量的急剧减少,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
CO2是一种怎样的气体?其含量的增加会对大自然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板书: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讲述:CO2这种气体对于大家并不陌生,空气中含有CO2,人和动物呼吸呼出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植物光合作用吸收CO2,大自然中的CO2本来是一种符合生态平衡的循环。
板书:一、二氧化碳的循环问题: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导致大气中CO2含量增加,会对原来平衡的循环产生什么影响呢?【说明:创设情景,引发学生积极分析、思考。
】讲述:科学家在美国夏威夷的莫那罗亚山顶设置了高精度的气体分析器,对大气中CO2的含量进行了连续测量,为研究CO2含量的变化提供了宝贵的数据。
请同学们看书136页的图,图中描述的是1958-1994年期间的测量结果。
质疑: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中曲线的形状和走势,你能获得哪些信息?提示:(1)同一年中,大气中CO2的含量是怎样变化的?是不是每年都在重复这样的变化规律?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不同的年度,CO2的含量呈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说明:引导学生分析图表中提供的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图像分析能力。
6.3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第一课时教案
[讲解]:采用与制取氧气相同的装置,指出反应的容器可以是锥形瓶、平底烧瓶、广口瓶、大试管、启普发生器等,并强调装置的正确性和原因。
[提问]:根据CO2的物理性质,采用什么方法来收集CO2呢?(联系汽水里溶有CO2)
[板书]:2.收集方法:采用向上排空气法,不能用排水法。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评价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体验科学发现的过程。
通过知识的类比,达到锻炼学生对知识举一反三的能力,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得以发散,对知识之间的联系、迁移把握得更游刃有余。
既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且也充分把化学知识联系上了生活现象。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自我归纳能力,体验科学发现的完整过程,再次体验探究成功的喜悦。
(2)当用固体与液体反应,不需加热就能生成气体时,可采用过氧化氢加二氧化锰制取O2的装置(注意该气体难溶于水或酸)。
教学反思
课前准备
仪器、药品教学环节教学源自容师生互动设计说明
个案补充
引入新课
新课讲授
自主探究
合作探究
课堂小结
达标测试
布置作业
一、二氧化碳的循环
二、二氧化碳的制取
1、反应原理
⑴、药品
⑵、化学方程式
2、制取装置
⑴、装置
⑵、收集方法
3、检验方法
⑴、检验方法
⑵、验满方法
[提问]:导致全球变暖的原因又是什么?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并板书
引导学生分析106页的图像,观察曲线的形状和走势,从中获取信息。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交流结果
[提问]:1、实验室制取O2的反应原理是什么?
2、(1)在实验室如何收集O2,根据其什么性质?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集体备课记录)
执教人课题大自然中的二氧化
碳1
执教班级集体备课地点
教学目标1、了解二氧化碳的循环,及含量变化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认识保护生态平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2、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初步学习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3、掌握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加工处理图片信息的能力。
教学
重点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
难点
二氧化碳的性质
实验用品石灰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软塑料瓶、小木头、紫色石蕊试液、锥形瓶、集气瓶、小试管、分液漏斗、烧杯(200ml)、弯管、胶头滴管、胶皮管、弹簧夹、玻璃片、双孔橡皮塞、托盘天平、
酒精灯、石蜡、铝片等。
教法讲授法、实验法教时2课时
一次备课集体备课(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提问:
1氧气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默写:碳和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一、CO2的循环
引导学生观察课本P131图像思考问题1.在每一年中CO2量的变化有何特点?2.在1960---1990年之间CO2量的变化有何特点?
3.CO2量的变化情况对你有何启示?(教师及时引导并及时评价)
引导学生观察课本P132活动天地中图片思考问题获取信息
1.CO2的生成途径有哪些?
2.CO2的消耗途径有哪些?
3.以上得到的大气中CO2的含量变化情
况是怎样产生的?
(教师进一步引导,加强自然平衡的保
思考并解答问题
(略)
学生观察课本P132活动天地中图片获取信息
1.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动植物的呼吸;
森林砍伐微生物分解
2.光合作用、溶解并生成石灰石3.循环中CO2的产生大于消耗。
奇妙的二氧化碳教学案第一课时
第二节奇妙的二氧化碳(教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CO2的主要物理性质,掌握其化学性质。
2.理解、掌握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两个基本反应类型.3.了解温室效应和厄尔尼诺现象,了解CO2在自然界碳循环中的作用及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意义。
【学前准备】1.在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占到。
尽管含量很低,二氧化碳却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物质,你能举例说明吗?例如2.近年来,地球环境日益恶化,由温室效应引起的气候异常也时常出现。
温室效应由大气中温室气体(主要为二氧化碳)的浓度升高引起。
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大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色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密度4.“干冰”是的俗称,它可用于。
它在升华时 (填“吸收”或放出”)周围环境的热量,使周围环境的温度,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便形成了雨水。
【合作探究】一、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1.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1)二氧化碳的产生途径:(2)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写出其变化的文字表达式2.二氧化碳对环境影响——温室效应(全球变暖问题)二、二氧化碳的性质1.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
二氧化碳溶于水,且增大压强会溶解得更。
它的固体俗称为。
2.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文字表达式);碳酸不稳定,受热易(文字表达式)。
(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文字表达式)。
(3)二氧化碳不能,一般也不能3.化学反应基本类型(1)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叫做 (A + B → );(2)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物质的反应叫做 (AB → + )。
例题:在学习二氧化碳之后,小东同学曾用四朵紫色干燥的石蕊小花做了图中所示的四个探究实验,得出了“CO2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且生成物呈酸性”的结论。
(1)请将各实验目的或结论填入表格的空格中。
若不做实验(I),小东同学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学生欲探究碳酸具有酸性而二氧化碳不具有酸性,按下图进行实验。
化学《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1》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2)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3)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药品的选择,提高学生分析、判断、筛选的能力。
(2)通过对仪器装置的选择、组装,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不同的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不同,学会思考问题、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进行科学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并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合作、勤于思考、大胆实践的科学精神。
【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原理、装置设计及制取方法。
【难点】通过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设计,确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一般方法。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第1课时第2课时课件(鲁教版化学)
石灰石与硫酸反 应生成微溶于水 的硫酸钙,覆盖 在石灰石表面, 禁止反应进行。
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1.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
注意:盐酸浓度不能太大。因为浓盐酸挥发 性强,若用浓盐酸会使制得的二氧化碳气体 中含有氯化氢气体,使二氧化碳不纯。
2.反应原理:
CaCO3+2HCl=CaCl2+ H2O + CO2↑
本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收获了什么方法? 还有什么疑惑吗?
课堂达标
1.下列有关碳循环的说法错误的是( C)
A.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取CO2释放O2 B.动、植物呼吸作用吸取O2释放CO2 C.用石灰水吸取空气中过量的CO2,以解决温室效应 D.提倡“低碳生活”,大力推广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2.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我国的主题是“低碳减排,
长时间的连续观测表明:
同一年度内,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是冬季高于夏季,而且这种变化规律 每年都在产生,这主要是因为冬季植 物的光合作用减弱,生活取暖燃烧化 石燃料,产生大量二氧化碳的缘故。
在不同的年度,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 量是逐年上升的。
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
(2)分析左图,分析二氧化碳产 生和消耗的途径,试讨论:
怎样检查装 置的气密性?
〖讨论〗
1.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如何验满? 2.如何证明一种无色气体是二氧化碳?
能否用燃着 的木条去检 验二氧化碳?
不能,氮气也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归纳总结 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1)药品和反应原理: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 CaCO3+2HCl=CaCl2+CO2 +H2O
2.如右图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
(1)当气体产生装置连接好后,接着进行
初三化学教案6.3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1
年级学科初三化学课题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1)备课人张卫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及含量变化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认识保护自然界平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2、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需的药品和反应原理,学习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二氧化碳循环图,提高学生分析,加工处理图片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全面、客观的认识世界的科学态度。
重难点重点、难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课时 1 时间45分钟12 【教学过程】:复习: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导入新知】:可以说,没有化石燃料,就不可能有现代化的生产和生活。
然而,近100多年来,人类对化石燃料的大量开采和利用,一方面导致了其储量的急剧减少,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
那么,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会对大自然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怎样在实验室制取出二氧化碳呢? 【教学过程】: 一、二氧化碳的循环 1、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含量变化规律 (1) 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含量总体上是每年都在_____,但在同一年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也不同。
造成二氧化碳含量总体含量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2)大气中CO2的主要来源是 ;主要消耗途径是 。
2、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1)温室效应的产生 因为能源(燃料燃烧)增多,森林破坏,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地面吸收的太阳光能量不易散失而形成全球变暖,这种现象称“_____________”。
其他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有臭氧(O 3)、甲烷(CH 4)和氟氯烃等。
(2)温室效应产生的危害: (3)防止温室效应的措施: 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1、药品: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2、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装置:由于该反应的反应物的状态是固态和液态且不需要加热,所以它的装置可以与我们前面学到的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_______的装置相似。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教案
展示幻灯片“物理性质”
讲解干冰及其用途
独立思考、完成表格
从整体上把握CO2的物理性质。
展示幻灯片“牛刀小试”
思考、回答
及时巩固CO2的物理性质
引导:二氧化碳还有何用途?说明CO2的什么性质?
思考、回答
引出CO2不支持燃烧的性质。
布合作,完成实验
总结CO2的性质
通过探究,直观感受CO2的相关性质
创设情景;“新闻链接”
问题:说明二氧化碳的什么性质?
下窖前应如何准备?
独立思考、交流合作、展示、总结
以此引出CO2不能供给呼吸
进一步理解运用CO2的密度
和其不支持燃烧的性质
创设情景:扁瓶子中加石蕊。
小花变色
独立思考、交流合作、完成实验、总结
引导:利用了O2和CO2的哪些性质?CO2还具有哪些性质?
思考、回答
引出课题:二氧化碳的性质
创设情景:自制简易天平
问题:如何证明CO2的密度与空气密度的关系
思考、回答、
完成探究实验
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快乐的情绪中进行探究,解决问题
创设情景:喝汽水时会打嗝
问题:探究CO2的溶解性
思考、小组合作探究。
展示幻灯片“再试牛刀”
独立思考、笔答
及时巩固CO2的物理、化学性质
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
合作、分享
培养学生梳理知识的能力,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所学知识。
展示幻灯片“达标检测”
独立思考、笔答
检验学习成果
作业布置:
1.构建性质决定用途知识网络
2.新课堂P138-140
及时巩固整理
学习方法的培养,巩固学习成果
九年级化学教案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第1课时)学案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第1课时)学案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及含量变化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认识保护生态平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2.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设计思路,进行CO2制取的探究实验。
3.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反应原理、制取装置、操作步骤、收集方法、检验方法和验满方法。
4.了解二氧化碳的部分物理化学性质。
能力目标:1.学会利用对比、归纳,对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装置进行归纳和应用。
2.通过分组,培养合作意识3.培养分析、加工处理图片信息的能力情感目标:1.增强环保意识2.增强对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从探究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3.培养合作意识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创新的科学品质。
学习重、难点:1.重点:实验室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验满方法及操作步骤。
2.难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选择。
活动1:1、认真阅读课本P131二氧化碳变化曲线图(其中图中黑线上方表示一年中下半年中CO2含量,下方表示一年中的上半年中CO2含量),回答下列问题:(1)在同一年里,二氧化碳含量是怎样变化的?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不同的年度里二氧化碳呈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课本P132二氧化碳的循环中的图,回答:①产生二氧化碳的途径:___________②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____________ ___________知识回顾:1.写出你所知道能产生二氧化碳的反应,思考并讨论哪个反应适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教学设计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教案设计一、教学背景:本节课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自然课和生物课里学到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知识,进行丰富的想象,充分认识CO2在自然界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氧化碳的性质是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点内容,也是实验室气体制取中三大气体的重要气体之一。
通过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使学生主动观察和思考问题,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整个设计过程都是以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为主,教师起引导作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二、教材分析:二氧化碳的性质是鲁教版《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第二课时的内容,它既是第四单元的重点内容之一,又是中考的重要考点。
本节课实验较多,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也多,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
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主动观察和思考问题,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深刻的体验到化学就在身边,化学来源于现实生活,人类离不开化学。
了解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使学生能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渗透德育教育。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知识与技能:1.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及二氧化碳对生命活动的影响;2.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3.能够书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1.学会观察、叙述并记录有关化学实验的现象,并得出有关结论2.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温室效应和厄尔尼诺现象,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碳循环中的地位和作用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学习重难点:1、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2.练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四、教学方法及学法:教法:问题引导组织讨论分组实验学法:以旧促新—实验探索—分析交流—归纳结论—回归生活—学以致用五、教学过程:(以学生活动为主课件辅助教学)(一)导入新课:(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首先提出问题:CO2只占空气总体积的0.03%,试想假如把这0.03%的CO2从空气中除去的话,自然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子?引导学生联系自然课和生物课里学到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知识,进行丰富的想象,充分认识CO2在自然界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八年级《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教案、教学设计
4.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5.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如参观环保设施、进行低碳生活实践等,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具体教学设想如下: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大自然中与二氧化碳相关的现象,如温室效应、碳酸饮料等,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新课讲解:以二氧化碳的性质、循环过程为主线,结合课本内容,讲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影响。
3.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二氧化碳的收集、检验和性质探究,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4.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就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节能减排措施等话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品质。
5.情感教育: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使其认识到二氧化碳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
八年级《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二氧化碳的基本性质,如其化学组成、物理状态、在自然界中的分布等。
2.学会使用实验仪器进行二氧化碳的收集、检验和性质探究。
3.掌握二氧化碳在生物圈、大气圈和水圈中的循环过程,理解其对环境的影响。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与二氧化碳相关的现象,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重点是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循环过程及对环境的影响;难点是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2.过程与方法方面:重点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难点是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导学案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规律,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趋势以及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
2、通过学习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趋势和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学生从化学角度开始关注社会,关注自然。
通过二氧化碳对环境影响的不同观点的争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愿望,培养学生全面客观认识物质世界的科学态度。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加工处理图片信息的能力。
2、对获得C02的多种途径进行探究,捕捉化学知识和信息。
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二氧化碳在自然界里的循环及含量变化研究,认识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认识保护自然平衡、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二、重点:二氧化碳在自然界里的循环及含量变化的分析。
三、难点: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关爱自然的意识。
四、学习过程:【预习准备区】带着明确的任务进行自学,提高自学能力1、【阅读课本】认真阅读课本P136的图片,回答有关问题:(1 )在一年的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中,特别是冬季和夏季,其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如何变化的?冬季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夏季 _____________________ 。
(高/低?)是不是每年都呈现这种变化规律呢? _______________ 。
(是/否)(2 )从1958年到2011年之间,不同的年度之间二氧化碳的含量呈现 __________________ 的变化趋势?2、仔细观察课本P137页活动天地6-6的图片:生成二氧化碳的途径有三条:(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这三种途径产生二氧化碳的总量是 ___________ 。
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有两条:(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条途径产生二氧化碳的总量是 _____________ 。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4-4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及含量变化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认识保护自然平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2、初步学会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3、通过探究了解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4、培养学生分析、加工处理图片信息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大自然中二氧化碳循环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二氧化碳的制取。
难点:二氧化碳的制取(药品、原理、装置、收集方法、验满)教学内容分析:本课题引导学生观察、研究身边常见的物质——二氧化碳,帮助学生了解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帮助学生从化学的角度认识和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初步形成科学的物质观和合理利用物质的意识。
在确定实验装置的过程中以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能量,在实验、讨论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对知识的认识,通过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并学会实验室制取、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的设计,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对象分析:本届学生是实施新课程标准后的第三届初三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和培养,他们已适应探究式学习方式,有了初步的问题意识。
他们已很难接受机械、呆板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注重学习的兴趣,所学知识的实用性;他们乐于接受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和内容,生动、活泼、充实、深刻的课堂内容是他们所盼望的。
在知识基础上,二氧化碳是学生熟悉的物质,但学生还不能系统地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和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对环境的影响,应引导学生从对课本中两个图片提供的信息分析入手,在更高、更深的层次上去系统地认识二氧化碳。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过了一种气体-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在此基础上来学习二氧化碳的制法,应当从已有知识出发,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对比两者的不同之处,进而形成一套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和思路。
实验用品:小试管3支、锥形瓶(配套带导管和长颈漏斗的橡胶塞)、试管架、集气瓶、玻璃片、药匙火柴、石灰石、碳酸钠、稀盐酸、稀硫酸教学流程设计:二氧化碳的循环:媒体信息引入课题→阅读图片创设情景→学生讨论教师指导→交流评价得出结论(预习展示)(感悟导入Ⅰ)(合作探究Ⅰ)二氧化碳的制取:温故知新→猜想假设→实验探究→总结归纳→回顾反思→实践与应用→课外探究(感悟导入Ⅱ)(合作探究Ⅱ)(巩固训练)(测试评价)教学过程:教后反思:本节课教学设计经过补充和修改以后,能够紧紧围绕“五环节自主学习模式”的要求开展教学。
化学《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附件:(学案)二氧化碳(复习)【学习目标】1. 知道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2. 知道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3. 认识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学习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气体制取的思路和方法【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 (知识梳理)1、列表比较氧气和二氧化碳2、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发生装置时应该考虑的因素是:⑴⑵ ,选择收集气体考虑的因素⑴ ⑵。
3、用以下装置进行气体的实验室抽取和性质实验。
(1) 用装置 A 制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 检验二氧化碳已收集满的方法是 , 长颈漏斗末端位于液面下的原因是 。
(2) 将二氧化碳通入装置 B 中 ,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
二、构建系统:三、诊断评价:1.二氧化碳占空气总体积的0.03%,正常情况下能维护这个含量基本不变是因为自然界存在如下图所示的循环过程,图中A 处不包括下列哪项()A、人和动物的呼吸B、植物的呼吸作用C、用H2 作燃料驱动火箭D、含碳燃料的燃烧2、鉴别O2 、CO、CO2 三种气体,可行简便的方法是()A.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B.将气体分别通入石蕊试液C.试验三种气体在水中溶解性D.用燃着木条分别伸入瓶内3. 能用物理变化现象解释的是()A.水壶烧水出现水垢B.石油分馏出汽油、柴油C. 切开苹果后,切面不久变暗D.用石灰浆粉刷墙壁,干燥后,墙面变硬4、“低碳生活”倡导我们在生活中所耗用的能量、材料要尽量减少,从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A、教科书循环使用B、使用一次性筷子,减少疾病传染C、大量使用私家汽车出行,节约时间D、大量建设钢铁冶炼厂,促进经济发展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化石燃料主要是指煤、石油、天然气B、实验室用CaCO3 和稀H2SO4 反应制取CO2C、SO2 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D、选择燃料应从资源、经济和环境等多方面综合考滤6、为了确定CH4、H2和CO(以下简称试验气)三种可燃性气体,分别将它们在氧气中燃烧,把燃烧后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下图所示的装置。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第一课时说课稿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安排在空气、氧、分子和原子、水、氢,化学方程式第之后,金属、酸、碱、盐等之前,占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在学生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和有关氧气、氢气两种非金属单质的知识之后,再学习碳及其化合物是顺理成章的。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是第六单元的核心内容,在学习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之后,再学习本节内容,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深化,对学生形成实验室制取气体的知识系统是很有帮助的。
2、学习目标根据本节教材的内容和特点,教学时应把握以下三个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及含量变化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认识保护生态平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②通过复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使学生了解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③通过研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使学生掌握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和实验装置。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引导学生从对课本中两幅图片提供的信息分析入手。
在更高更深的层次上系统的认识二氧化碳②通过对获得二氧化碳气体途径的讨论和分析、探究实验室内里制取二氧化碳的理想药品,树立多角度、多层次地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意识。
③通过学生选择和组装仪器装置,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增强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②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能力、表达能力;以及严谨求学,大胆实践的精神。
3.重、难点确定的依据和突破本节课主要研究在实验室中如何制取二氧化碳,因此,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实验装置和收集方法就成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由于确定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时,应考虑到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气体密度与空气密度大小关系以及是否与水反应等方面的因素,由于学生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的差异,学生往往会感到比较困难,因此设计总结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并制取二氧化碳成为本节课教学的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时要先让学生回忆O2的实验室制法,使学生对制取气体有一个大致的印象,要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出发,创设教学情境,营造困难愉快的课堂氛围,通过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讨论和实践,学好本节课内容。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第一课时【创新教案】1
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第一课时)
课标要求:
通过碳循环体现和发展的(严格讲,大循环是碳循环,二氧化碳循环是次级循环,体现的是一种元素守恒和动态平衡的观点)。
能够掌握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方法。
内容和学情分析:
学习化学,重要的是掌握方法和规律,这比学习知识本身要重要的多。
学生已经接触物质氧气的学习,可类比学习本节,以降低难度。
通过氧的天然循环,学习自然界中的碳循环,认识二氧化碳的变化规律。
发展变化观。
通过氧气的实验室制取,类比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备,实现学生的实验观。
学习建议:
第一、重视自主学习
第二、重视实验探究。
第三、重视联系实际
第四、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第五、要整体把握、纵横联系。
学习目标:
1、了解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树立环境意识和资源意识,懂得保护自然平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2、通过分析、加工处理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变化和自然界中碳循环的图片,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
3、通过探究活动,能了解并表示二氧化碳的组成、主要性质与变化,列举二氧化碳的主要用途,初步学习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4、通过本节和氧气的学习,形成学习物质的一套思路。
知识点(重点、难点):
一是碳循环;二是CO2实验室制法。
实验准备:多媒体;锥形瓶、双孔塞、集气瓶、毛玻璃、酒精灯、小木条、大理石、稀盐酸。
学习过程:
玻璃片
方案方案2 方案3 方案4
设计
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以及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并学会实验室制取、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的设计和检验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及含量变化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认识保护自然平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教法及学法
重点: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
难点:实验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教法:指导法、引导法
学法:探究式、讨论式学法
课前准备提前布置学生查阅资料:温室效应与二氧化碳。
教学过程
一、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的循环
1、请同学们看书137页图二氧化碳的生成与消耗,图中数据表示的是二氧化碳的相对量。
二氧化碳的产生途径:
(1)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导致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
(2)人和动植物呼吸呼出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
(3)动植物尸体的腐败要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
(1)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2)水的溶解作用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对自然环境产生什么影响?你认为这些影响是有利还是有弊?大家提前已经查阅了一些资料,互相交流讨论一下。
2、科学家在美国夏威夷的莫那罗亚山顶设置了高精度的气体分析器,对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进行了连续测量,为研究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提
供了宝贵的数据。
请同学们看书136页的图,图中描述的是1 958-1994年期间的测量结果。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中曲线的形状和走势,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提示:
(1)同一年中,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怎样变化的?是不是每年都在重复这样的变化规律?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不同的年度,二氧化碳的含量呈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二氧化碳的产生途径和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来分析。
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角度认识和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保护自然平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二、二氧化碳的制取
板书:
1、药品:固体药品:可用大理石、石灰石
液体药品:稀盐酸(不能用浓盐酸和稀硫酸代替之)
2、反应原理:CaCO
3+2HCl=CaCl
2
+ H
2
O+CO
2
↑
3、制取装置:根据上面药品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同学们可以选出相应的装置。
提示:(1)、如用长颈漏斗,下端端口要液封。
(2)、如用分液漏斗,则可控制反应的速度。
(3)、如加了有孔塑料,则可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4、操作步骤:(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添加药品(3)收集气体(4)验满
5、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6、验满方法: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7、验证方法:
三: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二氧化碳的制法,下节我们将继续学习它的性质和用途。
四、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