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水资源信息化建设

合集下载

水利信息化建设促进水利现代化

水利信息化建设促进水利现代化

水利信息化建设促进水利现代化摘要:水利工程是一项惠民的工程,可以给国家的水资源使用率起到提高的作用,水利工程的特点主要是工程量巨大,并且投资金额大,为此,针对水利工程的有效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信息化技术涉及了很多的现代化技术,需要将水利工程管理和信息化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但让水利工程的管理进行了优化,同时也让信息化技术的适用范围有所扩大。

本文将分析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信息化技术的实际应用,同时阐述信息化技术运用于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措施。

关键词:水利工程;信息化;促进作用引言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和管理。

水利部提出,要加强统筹规划和科学论证,避免重复建设和低水平建设,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确保安全维护,优化管理机制,加强水利部水资源信息平台建设。

结合水工建筑物的管理实践进行信息化建设。

1信息技术在新时期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1.1加强水利工程管理从绩效分析可以看出,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很大的关系,水利工程包括调水和管理,都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助于改善和协调不同部门之间的关系,确保水利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特别是可以加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信息交换和水文资源汇总,从而提高水利工程管理的效率。

1.2建立现代水利技术管理模式目前,信息技术是水资源管理最重要的工具,在产业融合的趋势下,其作用更加明显,管理人员的管理也需要管理人员的统一领导,因此信息技术被纳入到水利工程的管理中,通过网络协同内容,可以形成现代水利施工管理模式,提高工作效率,促进水利技术的创新、发展和进步。

2水利施工管理信息技术支撑管理策略2.1GIS的应用与效率在项目管理和信息化的实践中,GIS得到了广泛的应用,GIS系统是以信息技术和综合技术为基础,提供地理信息服务的功能平台。

管理者可以利用这个平台获取信息,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

GIS在工程制图中的应用,可以快速有效地测量数据,为制定工程规划提供完整全面的信息,促进水利工程的有序发展,特别是与CAD和数据库技术不同的是,GIS利用了自己的绘图和分析功能,以及视觉功能也有助于水资源管理和整体建筑管理。

水务信息化建设方案

水务信息化建设方案

水务信息化建设方案一、背景与目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水务行业亦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和挑战。

为了提高水务行业的管理效率、服务水平以及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开展水务信息化建设是十分必要且紧迫的。

本方案旨在为水务信息化建设提供相关指导,确保项目的顺利推进和成功实施。

二、项目概述1. 项目名称:水务信息化建设项目2. 项目目标:提升水务行业管理效率,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改善服务质量。

3. 项目时间框架:预计项目周期为2年。

4. 项目范围:a. 确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领域,包括水资源管理、供水管理、排水管理、水环境监测、水质安全管理等;b. 优化现有的信息系统,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数据共享与交互;c. 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设备,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可扩展性和安全性;d. 组建专业的维护团队,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持续支持。

三、关键任务1. 水资源管理:a. 建立水资源数据库,实时监测和管理水资源的供应情况;b. 制定精细化水资源调度方案,提高供水效率和水资源利用率。

2. 供水管理:a. 建立供水管网监控系统,实现对供水管网的全面监测和故障预警;b. 推广智能水表,实现远程抄表和用户用水行为分析,提供个性化用水服务。

3. 排水管理:a. 建设智能排水监测系统,实时监测排水管网的运行状况;b. 制定排水调度方案,提高排水效率和水环境质量。

4. 水环境监测:a. 建立水环境监测网络,监测水质、水量、水位等要素;b. 发布实时水环境监测数据,提高对水环境的实时管控。

5. 水质安全管理:a. 建立水质安全监测体系,对供水水源、水厂出水进行监测;b. 开展水质事件应急管理,提高水质安全保障能力。

四、资源需求1. 人力资源:a. 组建信息化建设组和维护团队,设立专职岗位进行相关工作;b. 培训现有员工以提升他们的信息化应用能力。

2. 资金资源:a. 编制详细的项目预算,确保资金的合理分配和利用;b. 寻求政府支持、资助以及合作伙伴的资金帮助。

水务信息化建设方案

水务信息化建设方案

水务信息化建设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水资源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水务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水务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水务信息化建设旨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水资源的科学管理、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提高水务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保障城市水安全。

本文将从水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需求分析、总体架构、技术方案、实施计划和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一套完整的水务信息化建设方案。

一、建设目标水务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构建一个集水资源监测、供水管理、排水管理、污水处理、防洪减灾等功能于一体的水务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实现水务信息的实时采集、传输、处理、分析和决策支持,提高水务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和智能化水平。

具体目标包括:1、实现水务信息的全面感知和实时监测,包括水位、流量、水质、水压等关键指标。

2、建立水务数据中心,实现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共享,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优化水务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实现水务管理的一体化和协同化。

4、加强水务决策支持能力,通过数据分析和模型预测,为水务规划、调度和应急处置提供科学依据。

5、提升公众服务水平,为公众提供便捷的水务信息查询和服务渠道。

二、需求分析1、业务需求水资源管理:需要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进行全面监测和管理,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供水管理:包括水源地监测、水厂运行管理、供水管网监测和调度等,保障供水安全和稳定。

排水管理:对排水管网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实现污水的收集和处理,防止内涝和水污染。

污水处理:监测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情况,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和达标排放率。

防洪减灾:实时监测雨情、水情和工情,实现洪水预报预警和防洪调度。

2、数据需求基础地理数据:包括地形、地貌、水系等。

水务设施数据:如水库、水厂、泵站、管网等的位置、属性和运行参数。

监测数据:水位、流量、水质、水压等实时监测数据。

业务数据:包括水务工程建设、管理、维护等方面的业务数据。

3、功能需求数据采集与传输:能够实时采集各类水务数据,并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进行传输。

水务信息化建设

水务信息化建设

水务信息化建设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各个行业的必然趋势。

水务行业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领域之一,也需要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以提高管理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本文将对水务信息化建设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一、信息化建设的背景和意义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水务行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传统的手工记录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水务管理的需求,而信息化建设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信息化建设可以实现对水务系统各个环节的全面监控和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水务行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信息化建设不仅可以提高水务行业的运行效率,还可以降低管理成本。

通过建立全程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水资源的数字化管理和精细化监控,减少人工操作所带来的错误和漏洞,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实现水务行业多方面的数据共享和交流,促进不同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二、水务信息化建设的关键要素1. 系统建设水务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是建立一个完整、稳定、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

该系统应涵盖水资源管理、供水管网管理、用水监测与控制、水务服务等多个方面,并能够与其他相关系统进行无缝对接。

同时,系统的设计应具备灵活性、扩展性和安全可靠性。

只有建立了一个全面覆盖的系统,才能为水务行业的管理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2. 数据采集与处理水务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撑,涉及到水资源调度、水质监测、供水管网管理等多个方面的数据采集和处理。

因此,在信息化建设中,需要建立统一的数据采集平台,通过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对水资源进行实时监测,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形成有效的决策依据。

3. IT技术支持水务信息化建设需要依靠先进的IT技术支持。

例如,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在水务信息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云计算可以提供强大的数据存储和计算能力,为水务行业提供全面支持;大数据分析可以对海量的水务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水务设备和管网的远程监控和管理。

水文档案信息化建设

水文档案信息化建设
安全设备
配置网络安全设备,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确保水文档案信息 的安全性、保密性。
软件平台建设方案
1 2 3
操作系统及数据库
采用成熟的操作系统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如 Windows Server、Oracle等,为水文档案信息 化提供稳定、可靠的技术支持。
水文信息管理软件
开发或引进适合水文工作实际需求的水文信息管 理软件,实现水文数据的采集、处理、存储、查 询、分析等功能。
挑战与困难
1. 技术难度大
水文档案信息化需要涉及多种技术,如数据采集、处理、 存储、查询等,部分技术难度较大。
2. 数据安全风险
数字化水文档案信息存在被篡改、泄露等风险,需要采取 严格的安全措施。
3. 资金投入大
水文档案信息化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设备采购、系 统开发、人员培训等。
应对策略与建议
该省面临的水资源问题日益严峻,传统水文档案管理方式难以满足需求,需建设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水资源管理系统以加强水资源管 理和保护。
建设内容
该系统包括水文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应用等环节,实现了水文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管理。
实施效果
提高了水文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和处理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增强了水资源管理和保护能力。
案例四:某地区水文档案信息化的创新实践
背景介绍
某地区水文档案管理部门积 极探索创新实践,提高水文
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实施效果
提高了水文档案管理的效率 和便利性,为地区水资源管 理和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持。
建设内容
采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 智能等先进技术,建立水文 档案数据库和信息化管理系 统,实现水文档案的智能化

水务行业信息化建设

水务行业信息化建设

水务行业信息化建设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水务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正成为推动行业发展、提高管理效率和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举措。

水务行业涵盖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治理以及供水、排水、污水处理等多个环节,其信息化建设对于优化水资源配置、提升水务服务质量、增强水务安全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水务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的增长,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通过信息化手段,可以实现对水资源的实时监测和精准调度,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缓解水资源短缺的压力。

其次,传统的水务管理方式存在信息不畅通、数据不准确、决策不及时等问题,难以满足日益复杂的水务管理需求。

信息化建设能够整合各类水务信息,实现数据的共享和协同管理,为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再者,公众对水务服务的质量和透明度要求越来越高,信息化建设可以为公众提供便捷的水务信息查询和服务渠道,增强公众对水务工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水务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包括多个方面。

一是建立完善的水务信息监测系统。

利用传感器、物联网等技术,对水源地、水厂、供水管网、排水管网、污水处理厂等关键节点的水质、水量、水压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实现水务数据的自动采集和传输。

二是构建水务数据中心。

对采集到的海量水务数据进行存储、管理和分析,挖掘数据中的潜在价值,为水务管理和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三是开发水务业务管理系统。

涵盖水资源管理、供水管理、排水管理、污水处理管理等多个业务领域,实现业务流程的信息化和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四是建设水务信息化服务平台。

通过网站、移动应用等渠道,为公众提供水务信息查询、水费缴纳、报装报修等服务,提升水务服务的便捷性和透明度。

在水务行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技术方面,水务信息化涉及到多种技术的融合应用,如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难度较大,需要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和集成能力。

资金方面,信息化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硬件设备购置、软件开发、系统维护等,对于一些经济实力较弱的水务企业来说,资金压力较大。

水务信息化建设方案

水务信息化建设方案

水务信息化建设方案一、建设背景与目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日益突出,传统的水务管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水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通过整合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水务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分析和处理,提高水务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水平,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水务服务的高效便捷。

二、系统架构与功能模块(一)数据采集与监测系统利用传感器、物联网等技术,对水源地、水厂、供水管网、排水管网等关键部位的水质、水量、水压等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和监测。

(二)数据传输与通信网络建立高速、稳定的数据传输网络,确保采集到的数据能够及时、准确地传输到数据中心。

(三)数据存储与管理平台构建大容量、高可靠的数据存储系统,对采集到的海量水务数据进行分类存储和管理,并建立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四)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运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对水务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为水务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五)水务业务管理系统涵盖水资源管理、供水管理、排水管理、污水处理管理等业务模块,实现水务业务的信息化、流程化和规范化管理。

(六)公众服务平台通过网站、移动应用等渠道,为公众提供水务信息查询、水费缴纳、报修投诉等服务,提高公众满意度。

三、技术选型与实施策略(一)技术选型原则1、先进性:选择具有领先水平的技术和产品,确保系统具有良好的性能和扩展性。

2、兼容性:系统应具备良好的兼容性,能够与现有水务系统和其他相关系统进行有效集成。

3、安全性:采用严格的安全措施,保障系统和数据的安全。

4、经济性:在满足需求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技术方案的成本效益。

(二)实施策略1、分期建设:根据实际需求和资金情况,分阶段逐步推进水务信息化建设。

2、试点先行:选择部分区域或业务进行试点,积累经验后再全面推广。

3、培训与推广:加强对水务管理人员和相关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业务水平。

四、数据管理与安全保障(一)数据质量管理建立数据质量评估和监控机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

水利行业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规范

水利行业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规范

水利行业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规范在当今数字化、智能化的时代,水利行业也紧跟步伐,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

水利信息化不仅能提高水利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还能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有力支持。

然而,要实现水利行业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建设与应用规范。

一、水利行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水利行业涉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等多个环节,其工作具有复杂性和综合性。

信息化建设能够整合各类水利信息资源,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处理和分析,为水利决策提供准确、及时的依据。

例如,通过水文监测系统,可以实时获取江河湖泊的水位、流量、水质等信息,及时预警洪涝灾害;利用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能够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用水效率。

同时,水利信息化有助于提高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水平。

借助远程监控和自动化控制技术,实现对水利工程的实时监控和智能调控,降低运行成本,保障工程安全。

此外,信息化还能加强水利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提高水利工作的整体效能。

二、水利行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问题近年来,我国水利行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各级水利部门纷纷加大信息化投入,建设了一大批信息化系统和平台。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1、信息孤岛现象严重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标准,各部门、各系统之间的数据难以共享和交换,形成了众多的“信息孤岛”,制约了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

2、数据质量不高部分水利数据采集手段落后,数据准确性、完整性和时效性不足,影响了数据分析和决策的可靠性。

3、信息化应用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地区和单位对信息化的应用仅停留在表面,未能充分发挥信息化系统的功能和作用。

4、信息安全存在隐患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等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威胁着水利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

三、水利行业信息化建设规范1、统一规划与标准制定水利行业信息化的总体规划,明确建设目标、任务和重点。

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技术标准和接口规范,确保各类系统之间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

水利信息化建设

水利信息化建设

水利信息化建设水利信息化建设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水利工程及其相关业务进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管理和运维。

它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提高水利工程的管理效率和智能化水平,为保障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防洪减灾能力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提供有力的支撑。

一、水利信息化建设的背景和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水利工程的管理和运维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传统的手工记录和人工管理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水利信息化建设成为必然选择。

1.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效率传统的水利工程管理过程需要大量的各种手工记录和重复性的工作,效率低下且容易出错。

而水利信息化建设将各种管理系统进行数字化,能够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和处理,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2.提升水利工程的智能化水平水利信息化建设将各种重复性的操作和任务自动化,通过智能化手段对水利工程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准确预测水资源需求和洪水等灾害情况,实现自主决策和智能调度,提升水利工程的智能化水平。

3.加强水资源的调度和保护水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保护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水利信息化建设可以实现对水资源的全面监测和管理,及时掌握水源地、河流、水库的水质和水量等信息,能够精确进行水量调度,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二、水利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技术手段水利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水利信息系统建设、水利工程自动化控制和智能决策支持等方面的内容。

1.水利信息系统建设水利信息系统是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它是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将水利工程管理所需的各类信息整合到一起的系统。

水利信息系统包括:(1)水利监测系统:通过各种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实时监测水量、水质、水位、水温等信息,将监测数据传输到中心服务器进行分析和处理。

(2)水利调度系统:通过对水利工程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实现水量调度和供水排涝等任务的自动化。

水利信息化智慧水利建设方案

水利信息化智慧水利建设方案

水利信息化智慧水利建设方案随着科技的发展,水利行业也逐步开始向信息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水利信息化智慧水利建设方案是指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利用水文、水资源、水文气象等领域的相关数据资源,通过数据挖掘、数据分析、预测模型等方法,实现水利工程的数据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水利工程运行效益的一种综合性方案。

一、建设目标全面推进水利信息化智慧水利建设,建设智慧水利工程平台,基于智能传感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实现水利工程运行数据化、精细化、自动化管理,保障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推动水利行业的快速发展,提升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水利保障能力。

二、建设内容1.建设智慧水库通过传感器、监控系统等手段,实现对水库水位、水质、沉积物、水文气象等实时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优化水库蓄水运行,提高水库运行效率和蓄水效益。

2.建设智慧防汛建立防汛大数据平台,通过物联网、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实现对流域内水文、雨情等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形成灾害风险预警系统,进行灾害信息发布和指挥调度。

3.建设智慧排涝利用物联网、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实现对城市防洪、农村排涝等管网的远程监测和控制,提高排涝效率和防洪水平。

4.建设智慧供水利用物联网感知技术,实现对城市供水管网、水池水塔以及居民家庭用水等的实时监测和自动化管理,将水资源利用达到最优化程度。

三、建设措施1.加强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引导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水利智能化相关技术的创新研发工作,整合创新成果推广应用,加快推进水利信息化智慧水利建设。

2.加强建设平台建设建设零售手持终端设备、信息采集系统、智能计算平台等,构建包含水资源管理、工程运行、灾害预警等的全方位智慧水利管理平台。

3.广泛推广应用推广应用智能水利系统,实现水利科技、水利管理、水利服务和水利防灾等领域的全面提升,推动水利信息化智慧水利建设的快速普及。

四、建设效益1.提高水利资源利用效率通过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手段,实现水利工程的数据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从而提高水利资源利用效率。

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现状及优化

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现状及优化

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现状及优化摘要:目前,缺水问题日益严重,水资源管理中缺乏用水管制等问题导致严重浪费。

根据社会生产生活的实际情况,可以发现以前的水资源管理方式无法满足人口日益增长的水需求,为了满足水需求,可以进行水资源信息建设,提高水资源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因此,我们主要研究水资源信息建设的现状和优化。

关键词: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现状;优化1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我国水文水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受到相关部门重视,建设结果较好,例如长江水岸信息化建设是在长江水利委员会的指导下设置了水环境监测中心,其中包括水文站网建设、水文水资源监测、水环境监测评价、水资源调查评价等工作。

近些年,大部分水域已经基本建设了计算机信息系统,形成了覆盖水域的广域网。

长江委水文局已经建成了计算机骨干传输网,可以实现实时交换水情信息,并组建了互通网络可以迅速传输水文信息,能够实现远程视频。

水文防汛计算机网络采用三级结构,主要包括一个一级节点、五个三级节点。

安全方面,根据网络访问控制ACL技术和防火墙技术保护核心数据安全,网络采用虚拟子网技术过滤广播包,利用防火墙隔离并隐藏地址,保障内网安全。

当前,长江委水文局已经实现了24h自动报讯,基本能够做到实时水情信息同步传送,同时能够自己计量水位、雨量,实现固态存储,有些水文站甚至能够做到智能控制、GPS定位流量、ADCP流量在线监测和重要水文站网络视频监控。

另外,根据长江防汛水情要求,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构建了一体化系统,可以实时播报水情、提供信息支持、作出决策,为防汛提供保障。

2信息化技术应用的必要性传统的水文资源管理工作效率较低,资料收集相对较慢,整体管理效果并不显著。

因此,水文工作开展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

水文资源信息化建设要运用遥感和GIS技术,更高效、更高能地完成水资源监测和灾情预控。

采用雷达、通讯、现代信息化等技术建构出全面的信息交流平台,实时共享收集到的水文信息数据,同时对信息加以收集、整理、分析,然后以图文结合的形式把结果传送至上级平台。

水资源管理中的信息化建设探讨

水资源管理中的信息化建设探讨

水资源管理中的信息化建设探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不断增长,水资源已经成为了稀缺资源之一,成为了限制人类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

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水资源管理带来了新的思路和行动方案。

本文将探讨水资源管理中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一、信息化建设对于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同时水质、水量和水资源的分布也不尽相同。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让人们对水资源的使用和管理更加规范、科学和高效。

1、提高了水资源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在水资源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数据和信息,涉及各种资源情况、用水情况、水质情况等等。

使用信息化技术,可以快速地收集、处理和分析这些数据,提高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和效率。

同时,还可以随时更新水资源的数据和信息,使得管理者随时了解水资源的状况。

2、促进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对水资源的分配和利用进行科学规划和管理,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通过对水资源的调查、评估和监测,可以制定合理的水资源管理计划和水资源利用政策,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提高了水资源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水资源的全面监测和管理,减少了人为操作的干扰,提高了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同时,还可以依靠信息化技术对违规建设和非法开采进行监测和管理,保证资源的合法利用和维护水资源的生态环境。

二、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方法和建议要实现水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需要采取以下方法和措施:1、建立完善的信息化平台建立全面、可靠、高效的信息化平台是实现水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关键。

包括对水资源进行全面的监测、调查和管理的系统,在水资源管理部门和各级政府间的信息共享机制,以及向公众提供水资源信息和查询服务的公共信息平台。

2、建设智能化的水资源管理系统通过建立智能化的水资源管理系统,可以对水资源进行全面的监测、分析和管理。

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

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

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水利工程是指以解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防洪排涝、渡槽引水、水土保持和涵养水源等为主要目标的基础设施工程。

为了提高水利工程的管理和运行效率,实现对水资源的科学调度和综合利用,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信息化建设的意义、现状以及未来趋势进行论述。

一、信息化建设的意义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对于有效地管理和运行水利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信息化建设可以实现数据的及时和准确采集。

通过传感技术和遥感技术,可以对水库、水闸、水管等进行实时监测,获取关键数据,并通过网络传输到指挥中心。

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和预测水利工程中的问题,有效减少事故的发生。

其次,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水利工程的自动化程度。

利用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水利工程设备的自动监控和操作,降低了人为操作的失误和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同时,自动化系统可以根据实时数据进行智能化调度,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调配,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再次,信息化建设可以加强水利工程的管理和决策支持。

通过建立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对水源地、水库管理、水闸管理等进行全面监控和管理。

同时,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水利工程进行数据的分析和模型的建立,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指导水利工程的规划和运营管理。

二、信息化建设的现状目前,我国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在数据采集方面,各地水利部门广泛应用了遥感技术、无人机技术和传感技术,实现了对水利工程的全天候监测。

在自动化控制方面,水利工程中的水泵、水闸、泄洪设施等实现了自动控制,提高了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管理和决策支持方面,各地水利部门建立了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对水利工程的全面管理和决策支持。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数据采集和传输的设备和技术还有待提高。

目前,虽然已经应用了遥感和传感器技术,但是设备的质量和稳定性还有待提高,数据传输的速度和稳定性也有待提高。

水资源管理中的信息化建设研究

水资源管理中的信息化建设研究

水资源管理中的信息化建设研究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然而,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和水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严峻,给水资源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在这种背景下,信息化建设成为了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

一、水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一)提高水资源管理效率传统的水资源管理方式往往依赖人工采集数据、处理信息和制定决策,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出现误差。

信息化建设可以实现水资源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和处理,使管理人员能够快速准确地掌握水资源的动态变化,及时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从而大大提高水资源管理的效率。

(二)优化水资源配置通过信息化手段,可以对水资源的供需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和预测,实现水资源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和不同用户之间的优化配置,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

(三)加强水资源保护信息化建设能够实时监测水质、水量和水生态状况,及时发现水资源污染和破坏等问题,为水资源保护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同时,通过建立水资源管理信息平台,还可以加强对水资源开发利用活动的监管,规范用水行为,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四)提升公众参与度利用信息化技术,如互联网、移动终端等,可以向公众及时发布水资源信息,提高公众对水资源问题的认识和关注,增强公众的节水意识和水资源保护意识。

同时,公众还可以通过信息平台参与水资源管理的监督和决策,促进水资源管理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二、水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一)信息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近年来,我国在水资源管理领域加大了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包括监测站点的建设、通信网络的覆盖和数据中心的建设等。

目前,已经初步建立了覆盖全国的水资源监测网络,为水资源管理信息化提供了数据支撑。

(二)信息化应用系统逐步推广各级水资源管理部门相继开发和应用了一系列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如水资源调度系统、水资源监控系统、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等,这些系统在水资源管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水利信息化建设方案

水利信息化建设方案

水利信息化建设方案1. 引言水利信息化是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对水利工程进行管理和运行的过程,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存储和处理、数据共享与传输等。

水利信息化的目标是提高水利工程的管理效率、提升水资源管理水平、加强应急响应能力等。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水利信息化建设方案,帮助相关部门进行水利信息化系统的规划和实施。

2. 目标与需求分析2.1 目标水利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提升水利工程的管理效率,并实现以下具体目标:•实现水利工程的数据自动采集和实时监测;•提供水利工程的数据存储和管理系统;•支持水利工程数据的共享和传输;•建立水利工程的决策支持系统,提供数据分析和决策辅助功能;•提高水资源管理的水平,并支持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提升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水平,并加强应急响应能力。

2.2 需求基于上述目标,我们对水利信息化系统的具体需求进行了分析,包括以下方面:•数据采集需求:实时采集水利工程的水位、流量、雨量等数据;•数据存储需求:建立数据存储系统,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存储、索引和备份;•数据管理需求:提供数据管理界面,支持数据的查询、删除、修改等操作;•数据共享需求: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传输,便于相关部门共同调度水资源;•决策支持需求:建立决策支持系统,提供数据分析、统计报表和预测模型等功能;•水资源管理需求:实现对水资源的全面管理,包括水量统计、水资源调度等;•运行管理需求:提供运行管理系统,包括设备状态监测、故障诊断等功能;•应急响应需求:建立应急响应系统,能够及时响应突发事件,并采取相应措施;•安全保障需求:建立安全机制,包括数据加密、访问控制等,保障系统的安全性。

3. 水利信息化系统架构基于目标和需求分析,在水利信息化建设方案中,我们提出了以下系统架构:3.1 数据采集层数据采集层负责实时采集水利工程的各项数据,包括水位、流量、雨量等。

采集设备可以通过传感器或监测仪器等实现,数据通过通信网络传输至数据存储层。

3.2 数据存储层数据存储层负责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

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现状及优化策略探析

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现状及优化策略探析

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现状及优化策略探析摘要:在国家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牵动了无数国民的心,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环保措施。

对于人们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水资源,人们的关注度也随之增加,人们开始重视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尤其伴随淡水资源的骤减,加强管理水资源,合理配置水资源成为当代的重要课题。

为了能更高效合理的对淡水资源加以利用,减少浪费水资源的现象,就必须要把水资源整体的利用率提上来,如此才能有效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质量,带动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现状;优化策略引言与其他建设项目相比,水文水资源项目建设比较特殊,它具站点多、线路长、交通不便的特点。

项目施工现场不集中,施工条件差。

1信息化建设主要体现在水文水资源领域中,信息化技术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首当其冲的是在数据采集的功能方面,数据采集是依靠信息化技术中独特的遥感技术以及所拥有的全球定位技术,再加上对水文站的实时监测,包括实时水位、水的流速以及流量,和当地的土地质地的情况等等,这些所有的数据记录并且实时做好记录。

其次就是他的数据传输的功能,数据传输功能主要是通过目前发展最好的现代通信网络技术,实时传输通过数据采集功能得到的数据。

再次的就是对数据的处理功能和储存功能了,依照目前对于分布式数据库的把控,信息化技术会对自己数据采集功能得到的相关信息以及存在互联网上的大量相关信息进行有效的处理与应用。

最后的便是信息化技术的决策支持和仿真模拟的功能。

在现今的信息化科学方面,针对于不同情况下所提供的最优方案,是可以通过所有采集到的基础数据,以构建数学模型的这种方式,以虚拟的现实技术为水利建设工程的正常运行做相对应的优化分析,并形成最佳方案。

2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现状2.1数据共享问题在我国的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中,数据共享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不同部门间的数据共享还不够顺畅,存在着数据孤岛现象;其次,数据的标准化程度不高,难以实现数据的互通互用;最后,数据存储方式不同,难以实现数据的集成共享。

推进水资源信息化建设 提升水资源管理水平

推进水资源信息化建设 提升水资源管理水平

l e s r e u rme to u ni ai n ce t n me to trr s uc s r vn ild p rme t fwae f c s ayr q ie n fq a t c t n a d sin ic ma a e n fwae eo r e .P o ica e at nso tr e i f o i f g rs uc s a ec ri do t i t frp o ica trrs u c sma a e n nomain sse a du b nwae e o r e eo r e v are u l s o r vn il h p o wae e o r e n g me tifr t y tm n r a trrs u s o c mo i rn n n g me t y tm e e t e r.A ain lwae eo re n g me t y tm l b ntae o n n t iga d ma a e n se i rc n as o s n y n to a trrs uc sma a e n se wi ei i tds o s l i o h ai fpe iu i t i h e tsa et e pan t n— d trrs u c sma a e n lt r t rmoe nt eb s o r vo spl s n ten x tg os t ai wiewae e o r e n g me tpaf m op o t s o u o o
资源 管理的 不 断深化 、 水型社 会 建设 的推进 和 水资 源保 护的进 展 . 对 水 资源 管理 信 息化提 出 了更 高的要 求 节 都
根 据 国 家“ 一五” 划和 水利发展 的总体要 求 ,十 一五 ” 间 , 资源 管理要 完成全 面推 进 以 总量控 刺 、 十 规 “ 期 水 定额 管 理 为核 心的水 资源体 系建设 , 这对 下一 步将要 启动 的 国家水 资源管理 系统 工程 建设 . 带来新 的机 遇 和挑 战 将

水利信息化的内容

水利信息化的内容

水利信息化的内容
水利信息化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基础设施建设:水利信息化首先要建设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包括计算机网络、通讯设备、数据中心等,以支持信息的采集、传输和处理。

2. 信息化系统建设:水利信息化需要建设各种信息化系统,包括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洪水预测与防治系统、水资源调度系统等,这些系统能够实现对水资源的智能化管理。

3. 监测与数据采集:水利信息化需要建立完善的水利信息监测与数据采集系统,通过对水文、水质、工程安全等方面的实时监测,获取准确、实时的数据,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 信息化服务与应用:水利信息化需要开发各种信息化服务与应用,包括水利政务管理、水利工程设计与建设、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等方面的应用,以提高水利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5. 信息安全与保障:水利信息化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保障水利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防止信息泄露和被攻击。

总之,水利信息化是实现水利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水利工作的智能化水平,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提供更加科学、高效的支持。

水利信息化建设方案(精选)

水利信息化建设方案(精选)

引言:水利信息化建设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水利工作进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改造和提升。

它能够有效地提高水利工作的科学性、精细化和效益性,为水利管理与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水利信息化建设方案的制定、实施和应用。

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水利部门迫切需要将传统的水利工作方式转变为信息化工作模式。

水利信息化建设方案是指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全面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实施过程。

该方案包括信息系统平台的建设、数据库的建设与管理、信息共享与交流机制的建立、信息安全保障等多个方面,旨在提高水利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正文:1.水利信息化建设方案的制定1.1情况分析:详细梳理当前水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如信息不对称、工作流程低效、数据质量差等。

1.2目标确定:明确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如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优化资源配置等。

1.3技术需求:根据水利工作的特点和需求,确定所需的信息技术平台和软硬件设备。

1.4方案设计:综合考虑水利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信息系统框架和技术解决方案。

1.5组织实施:确立责任主体和配套措施,提供项目管理和资源支持,以推动方案的落地实施。

2.水利信息系统平台的建设2.1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可靠的硬件设备和网络基础设施,确保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

2.2数据库建设与管理:建立统一的水利数据中心,整合和管理各类水利数据,提高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2.3应用系统开发:根据实际需求,开发各类水利应用系统,如水文信息管理系统、水资源管理系统等。

2.4用户接口设计:针对不同用户的需求和使用习惯,设计友好易用的用户界面,提供丰富的功能和服务。

2.5系统运维和维护:建立完善的系统运维和维护机制,确保信息系统的持续稳定运行。

3.水利信息共享与交流机制的建立3.1数据共享平台建设:建立水利信息共享平台,提供数据查询、和共享服务。

3.2信息发布与传递机制:建立及时有效的水利信息发布平台,加强与各级政府和社会公众的信息沟通。

四川省水资源条例

四川省水资源条例

四川省水资源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2.04.01•【字号】四川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10号•【施行日期】2022.07.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尚未生效•【主题分类】水资源正文四川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10号)《四川省水资源条例》已由四川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于2022年3月31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22年7月1日起施行。

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2年4月1日四川省水资源条例(2022年3月31日四川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合理配置和集约节约利用水资源,发挥水资源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等综合效益,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结合四川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四川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水资源配置、集约节约利用和保护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第三条水资源配置、集约节约利用和保护应当坚持科学规划、保护优先、量水而行、节水为重、统筹配置、高效利用,协调生活、生产经营和生态环境用水需求,构筑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

依法实行水资源取水许可、用途管制和有偿使用制度。

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水资源配置、集约节约利用和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并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要求。

第五条省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全省经济社会总体布局和成都平原经济区、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功能定位,组织制定全省水资源规划,统筹优化水资源配置和重大水工程建设。

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制定本行政区域的水资源规划,并服从所在流域综合规划和上一级水资源规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水资源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全球经济和世界各国人民的交往已经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电子商务、电子社区、电子政府已经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水资源信息化是社会经济信息化体系的组成部分,社会及相关行业需要大量的水资源信息,为此,必须加快水资源信息化建设,为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水资源信息服务。

我国正在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彭州市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建设,给彭州市的水资源信息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一、彭州市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一) 彭州市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现状近年来,随着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彭州市水利系统逐步开始了从水情雨情信息的采集、传输、接收、处理、监视到联机洪水预报等一系列现代化手段建设,并在水资源管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水雨情监测方面,随着近几年经济的发展,改善信息收集处理手段,现初步建设并形成联接市重要水、雨情测报点、市水利局、成都市防办、重点水库的通讯网,利用邮电公用电话网传递有关信息。

在水环境监测方面,目前能检测地表水、地下水、专业用水(含农灌水、渔业用水、生活饮用水、矿泉水、工业用水)、废污水、底泥质与土壤、水生物和水文要素等。

同时,还可以承担水环境污染源调查、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水质变化规律与趋势分析及水资源质量评价等。

但是水质监测采样设备工具较落后,仍采用原始的器皿法。

测试手段能力也较弱,现有的监测设备仪器大多数已经超出使用年限,亟待更新。

监测项目还不能达到水利部《水质监测规范》规定必测的全部项目。

在信息传输的时效性上也还远远未能达到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水土保持信息化工作开展较晚,目前基本还停留在人工作业的水平上。

彭州市的水资源工程内容涵盖水库、水闸、渠道、机电井、电灌、排水、河堤、塘坝、小水电等,众多水利工程所形成的以工程管理为主的各项技术资料和相关信息是非常庞大繁杂的,需要对这些资料和信息进行合理高效管理。

目前,水资源管理部门已开始建立计算机局域网络,办公自动化水平也在逐步提高,开始了对水资源基础资料信息的计算机管理,但是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统一管理,存在着基础资料不全,业务应用水平低等问题。

(二)存在问题目前彭州市水资源信息化建设工作与信息化的要求尚有相当大的差距,水资源信息化基础设施和信息采集、传输、处理手段还比较落后,难以满足2l世纪水资源工作的发展要求。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信息基础设施十分薄弱,信息的采集和传输手段落后,尚未形成覆盖全行业的信息网络。

实时数据传输质量差,信息的计算机加工处理尚处于初级阶段,没有完善的存储、应用手段以及可共享的全局性重大数据库。

2、对水资源信息资源的开发缺少全面、系统的规划,信息资源难以共享,无法形成完整的网络框架。

3、信息化技术标准和规范建设滞后,收集水资源信息的范围有限,原始数据采集不全、规范性差,标准化工作落后。

4、社会化的信息服务不够。

水资源行业对信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社会对水资源信息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应加强水资源管理社会化的信息服务工作。

5、水资源信息化建设队伍亟待加强。

从事水资源信息化建设人员数量严重不足,尤其是缺乏既熟悉信息化技术又懂水利专业的技术骨干和复合型人才。

信息化意识、素质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尚难以满足水资源行业信息化的需要,没有形成水资源信息化基础结构。

二、彭州市水资源信息化建设规划总体思路、原则和目标(一)总体思路彭州市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思路是:根据全国及四川省水利信息化的发展目标,围绕新时期彭州市水资源管理工作的需要,跟踪国内外信息化发展趋势,采用先进技术,以信息化推进水利现代化,将水资源信息化建设规划作为水利发展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按照“全面规划,分步实施,统一标准,分级建设,强化管理,资源共享”的原则,逐步建立与本地区水资源事业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水资源信息化体系,提高水资源管理工作的整体信息化水平,为西部大开发和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具体设想是:从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实际需要出发,充分整合和补充已建的工程项目的信息采集、传输、视频监控以及水质监控和墒情测报信息站网,利用在建的工程项目,建立统一的全市水资源信息网络,实现各类水情、工情、墒情、水质信息、水生态信息和水土流失信息等水资源管理相关信息的自动采集、实时传输、在线分析、分项处理、方案决策,为彭州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现代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1、实时监控采用现代化的手段,建立覆盖全市的高效可靠、先进实用的实时监控系统,形成水雨情、墒情、工情、水质、水生态、水土流失信息监测站网,结合水资源管理、调度决策系统的建设,达到提高政府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和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实现水资源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支持彭州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数字化管理以GIS为基础,构造数字管理平台,建成一整套完备的水资源信息实时监控、调度管理系统,实现全市水资源统一、动态调度和科学管理,提供规划、调度、监控、管理一体化的工作平台,为现代化的水资源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3、优化调度在实时监测网络和数字化管理的支撑下进行优化调度研究,对水资源调度方案进行多角度的模拟评判分析,如收入最大,弃水最少,供水满足程度最高等,实现决策科学化。

(二)规划原则彭州市水资源信息化建设是一项规模较大、结构复杂、功能强大、涉及面广、建设周期长的系统工程。

为确保实现预期目标,将水资源信息化系统建设成先进、可靠、实用、高效的水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应遵循下列原则:1、全面性系统要求覆盖全市的管辖区和水资源相关的各个部门,使全市的水资源管理工作均在系统的覆盖范围内。

2、先进性系统建设要立足现状,兼顾长远,以适应新技术发展和全市水利现代化管理的发展需要。

3、实用性在考虑先进性的同时要立足于彭州市现状,从实际情况出发,:以实用为主,切合彭州市水资源管理的实际需求。

4、开放性设计要符合结构化、模块化、标准化要求,做到标准统一,连接畅通,使系统既有完整性,又有灵活性,以利于最终实现有效集成和今后系统扩展的需要。

5、安全性从软、硬件两方面考虑系统的安全性,保证在网络上进行正常的合乎规范的操作,并根据不同的用户、不同的权限共享网络上的信息资源,防止人为的破坏行为和病毒侵害发生。

6、可靠性在系统总体结构设计和系统设备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到系统的可靠性。

并注意标准化建设,减少设备品种,便于系统维护。

7、经济性尽可能利用已有的信息化建设资源,例如在通信线路的选择上,尽可能兼顾沿线国家公网和水利部门接入专用网,避免重复建设,以节省投资,更便于维护管理和提高线路利用率。

(三)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目标1、总体目标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建成一套功能齐全、高度整合、技术先进、安全可靠、国内领先的水资源信息化系统,重点建设彭州市水资源数据中心和彭州市水资源调度管理中心,使之成为彭州市水资源管理的信息监控中心、信息交换共享中心、信息服务中心、智能辅助决策中心和指挥调度中心,使全市水资源管理工作最终实现“信息采集自动化、传输网络化、管理数字化、决策科学化”的目标。

(1)信息监控中心。

中心将建设现代化的数字视频监控系统及智能预警预报系统,对各种水雨情等进行实时的监控和多方式全面的预警预报,大大提高对各种水雨情等的反应能力。

(2)信息交换共享中心。

中心将建成现代化的宽带高速计算机网络和智能的实时信息接收处理系统,畅通无阻地接收各种水雨情、工情等信息,成为全市水资源信息的交换中心。

中心将建成海量数据仓库,存储各种业务数据(水文、供水、灾情、水保及空间信息),成为彭州市水资源信息的共享中心。

(3)信息服务中心。

中心将建成B/S结构的信息服务系统和信息发布系统,方便各层次人员和社会公众获取水资源信息,及时掌握彭州市水资源动态,了解水利政策法规。

(4)智能辅助决策中心。

中心将建成水资源调度管理决策支持系统,采用大屏幕技术、数字视频会议技术及三维虚拟仿真技术为水资源指挥调度提供一个高度虚拟仿真的会商平台,使中心成为彭州市水资源的智能决策中心,及时有效发布各种水资源调度等指挥调度指令,及时、准确、快速地对水资源状况、水旱灾害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为绵阳市水资源管理决策提供快速、准确的科学依据。

(5)指挥调度中心。

中心将采用大屏幕技术、数字视频会议技术及三维虚拟仿真技术为水资源指挥调度提供一个高度虚拟仿真的会商平台;将建成现代化的通讯调度系统,及时有效发布各种水资源调度等指挥调度指令。

2、近期目标(2003年一2010年)广泛开发信息资源,基本建成水资源信息网、水资源数据中心和安全体系,全方位构建水资源信息基础设施;重点建设彭州市水资源调度管理中心即总调中心;健全信息化建设管理和运行管理体制,统一遵守标准化规范,营造水资源信息化保障环境;基本完成应用业务体系开发建设并部署应用,基本形成水资源信息化综合体系框架,有效解决信息资源不足和信息共享困难,提供满足基本业务需要的信息服务,提供水资源行政管理效率,促进水资源信息化建设。

2008年将建成覆盖全市的水质自动测报系统、骨干工程的自动配水信息系统,水土保持监测网以及节水管理信息系统,初步实现水资源实时监控、优化调度和数字化管理。

供水保障达标率达到95%,办公自动化率达到70%,全市大中型灌区实现自动化监测的输水系统的比重为90%;全市大中型灌区支渠以上的分(取)水口安装计量设施达80%;供、用、排水自动化计量监测管理系统覆盖率达到80%。

3、远期目标(2010年一2020年)深化水资源信息资源的开发程度,完善水资源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水资源信息化保障环境,全面推进业务应用体系建设,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水平,提供全面、快捷、准确的信息服务,增强信息化系统辅助决策支持能力,基本完成水资源信息化建设,为实现水资源管理现代化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三、水资源信息化建设体系在国家、四川省和彭州市有关信息化建设的总体部署下,以彭州市水资源业务应用需求为主导,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手段,以水资源信息资源开发为核心,以建设水资源信息采集与传输网络和数据中心为基础,以带动水利现代化为主要目标,构建彭州市水资源信息化综合体系。

水资源信息化综合体系由信息化保障环境、水资源信息基础设施和业务应用构成。

信息化保障环境为信息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水资源信息基础设施主要包括水资源信息化业务应用系统的硬件支撑平台;业务应用体系由行业应用的相关功能子系统构成。

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综合体系结构如图11.1所示。

水资源信息化综合体系中的各构成部分逻辑关系如图11.2所示。

四、水资源信息化主要建设内容彭州市水资源信息化建设内容由水资源信息基础设施、水资源业务应用体系、信息化建设保障环境等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