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小住京华)-公开课课件讲课稿
合集下载
第12课 词四首 《满江红》课件 (共25张PPT)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第12课
满江红(小住京华)
导入新课
她,本来是可以活的, 却选择了死。她的死, 如一道划破黑夜的闪 电,为后来者照亮了 前路。古城绍兴,解 放路与府横街相接的 闹市区轩亭口,由此 矗立起了一座纪念碑。 她,就是秋瑾!
学习目标
1.理解词作的内容及其蕴含的感情,把 握词作的主旨。 2.学习作者借典故抒情的方法。 3.体会词人的政治抱负和爱国热情。
4.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思考:词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强派”“殊未屑”强烈表达了 词人极不屑作为女儿身,不甘心受到束 缚,决心报效国家的愿望。
资料链接:
在徐自华为秋瑾撰写的墓志铭中,记述 了庚子年八国联军侵华之后,秋瑾的一 段言论:“人生处世,当匡济艰危,以 吐抱负,宁能米盐琐屑终身其乎?”可 见,秋瑾不屑为女性的背后,正是溢于 言表的爱国之情。
6.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 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思考:结合背景,联系上下文,把 握词句大意。
我平生对国对民赤胆忠心,并常常为 他人、为国家、为民族的忧患而心潮 起伏、热血沸腾。凡夫俗子的胸怀狭 窄,怎么能够理解我呢?英雄的末路 自然是磨难重重。
7.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思考:词句引用典故表达什么意思? 结合词作内容和写作背景,体会结尾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5.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身 与 心 得对比,“列”“烈”两 句读来铿锵有力,写出了词人怎样的 气概?
明确:写出了词人不是男儿胜似男儿 的豪迈气概,这是秋瑾作为“巾帼英 雄”的写照。
资料链接:
在词人的另一次词作《鹧鸪天》也真 切地抒发了她当时的情感:“祖国沉 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金瓯已 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嗟险阻, 叹飘零,关山万里作雄行。休言女子 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满江红(小住京华)
导入新课
她,本来是可以活的, 却选择了死。她的死, 如一道划破黑夜的闪 电,为后来者照亮了 前路。古城绍兴,解 放路与府横街相接的 闹市区轩亭口,由此 矗立起了一座纪念碑。 她,就是秋瑾!
学习目标
1.理解词作的内容及其蕴含的感情,把 握词作的主旨。 2.学习作者借典故抒情的方法。 3.体会词人的政治抱负和爱国热情。
4.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思考:词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强派”“殊未屑”强烈表达了 词人极不屑作为女儿身,不甘心受到束 缚,决心报效国家的愿望。
资料链接:
在徐自华为秋瑾撰写的墓志铭中,记述 了庚子年八国联军侵华之后,秋瑾的一 段言论:“人生处世,当匡济艰危,以 吐抱负,宁能米盐琐屑终身其乎?”可 见,秋瑾不屑为女性的背后,正是溢于 言表的爱国之情。
6.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 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思考:结合背景,联系上下文,把 握词句大意。
我平生对国对民赤胆忠心,并常常为 他人、为国家、为民族的忧患而心潮 起伏、热血沸腾。凡夫俗子的胸怀狭 窄,怎么能够理解我呢?英雄的末路 自然是磨难重重。
7.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思考:词句引用典故表达什么意思? 结合词作内容和写作背景,体会结尾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5.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身 与 心 得对比,“列”“烈”两 句读来铿锵有力,写出了词人怎样的 气概?
明确:写出了词人不是男儿胜似男儿 的豪迈气概,这是秋瑾作为“巾帼英 雄”的写照。
资料链接:
在词人的另一次词作《鹧鸪天》也真 切地抒发了她当时的情感:“祖国沉 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金瓯已 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嗟险阻, 叹飘零,关山万里作雄行。休言女子 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第12课《词四首——满江红(小住京华)》课件(共20张PPT)
4.因人常热
不因人热。因,凭借。汉时梁鸿不趁他人热灶烧火煮饭。比 喻为人孤僻高傲,也比喻不依赖别人。瑾借此表明自己虽真心 诚意地结交志同道合的同志,但叹无知音可交。
秋瑾为国为民满腔热血,而麻木、狭隘、昏迷的俗子之流怎能理解呢?
5.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青衫湿”的典故,来自唐代诗人自居易的名作《琵琶行》。自居易贬谪九江 郡司马时,在船上听到琵琶女讲述经历,白居易联想到自己的不幸遭遇,发出了 “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泪水湿透了身上的青衫。所以后人也用“司马青衫” 或“青衫泪”来形容悲伤到极点,潸然泪下。
思辨体悟 话题:从词作中,通过______(典故)我感受到_______。
1.为篱下,黄花开遍
《饮酒》(其五) 东晋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满江红
——秋瑾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课堂地图
走进作者
【秋瑾】(1875.11.8—1907.7.15),字瑢(xuán) 卿,号竞雄,别署鉴湖女侠,山阴(今浙江绍内容
知晓内容 说说上下阕的内容,概括大意。
上阕:我在北京小住了一段时间,转 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篱下开遍菊 花,在菊花的点缀下,秋天的风景更 加明净。国家四面受敌,陷入孤立无 援的困境,八年来空想着故乡的风味。 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 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
运用反衬手法,以乐景寸哀情,用仿佛擦拭过一样明 丽的秋景衬托孤独寂寞之情。
满江红(小住京华)-公开课课件
注释:
小住:暂时居住。 京华:京城的美称,这里指北京。
侬:我。
蛾眉:美女的代称,这里指女子。 殊:还,甚。
徒:空,徒然。 屑:顾惜,介意。
烈:刚正,有节操。肝胆:指真诚的心。 末路:路途的终点,比喻失意潦倒或没有前途的境地。
莽:广大。
青衫湿:失意伤心。
译文:
到北京不久,转眼又到了中秋佳节。因为篱笆下的菊花
秋瑾名言 1、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
2、祖国陆沉人有责,天涯漂泊我无家。
3、拼得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4、秋风秋雨愁煞人。 5、若无子期耳,总负伯牙心。 6、成败利钝不计较,但持铁血报祖国。
7、死生一事付鸿毛,人生到世方英杰。
1:默写这首词 2:搜集秋瑾相关事迹,感受人物可贵品质
盛开,秋天的景色好像擦拭过一样(明净)。列强进逼,中 国前途危殆,(而我)八年来(却)空想着故乡浙江的风味。 (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对这些我)仍然不 放在心上!我虽然不是男儿身,不能加入他们的行列,但我 的心却比男儿的还刚正。想想平日我一颗真诚的心,为别人 而屡屡激动。那些心胸狭窄的俗人怎么能够明白我的心意?
秋瑾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 秦良玉自喻,性豪侠,习文练武,喜男装。 秋瑾又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杰出的女才子,其诗词 既有女子的“柔婉细腻”,又有男儿的“豪迈劲爽”,
刚柔相济,阴阳相和,体现了一种“中和之美”和独具
魅力的“女性情怀”。
背景透视
1903年春,王廷均用钱捐得户部主事官职, 秋瑾随夫入京。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 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 身救国事业,而其夫无心国事。中秋节,秋瑾 与丈夫王廷均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寓居北京 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由吴芝瑛出面调解,而 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即 东渡日本留学。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 作。
《满江红·小住京华》优质课课件
听到琵琶女的琴声及她的经历,联想到自己 的不幸遭遇,感叹知音难觅而落泪,泪水湿 透身上的青衫,表达了词人的寂寞孤独之情, 抒发了词人对自己前途的担心和忧虑。
品诗
概括这首词的主旨。
本词通过生动流利的语言,抒发了词 人对寄生无聊生活的厌倦和对冲破封建束 缚,为国家的前途命运而奋斗的强烈向往 之情,表达了词人匡扶天下、救民于水火 的凌云壮志。
化用“四面楚歌”的典故来说明当时的中国 被列强环伺的局势。词人八年的婚姻生活并不幸 福,只好借助回忆故乡排遣郁闷。表达了词人对 国家处于危亡之时的担忧和力有所限的苦闷。
品诗
怎样理解“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的内涵?
“蛾眉”的本义是女子修长美丽的眉毛, 这里指代美丽的女子。秋瑾用“强派”“殊 未屑”等词,强烈地表达了不甘心作为女儿 身受到各种束缚,渴望报效国家的愿望。
对比阅读
品诗
对比阅读本课的四首词,说说它们有 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①感情上都与爱国紧密联系; ②风格上都具有豪放、开阔、雄壮的特点。
品诗
不同点:感情的侧重点略有不同。 《渔家傲·秋思》是与思乡紧紧联系的;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表达希望得到 国家重用的心愿;
品诗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更多的是表达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
满江红(小住京华) 秋瑾
秋瑾
满江红(小住京华)
品诗
作者简介:秋瑾(1875—1907),原 名闺瑾,字璿(xuán)卿,号竞雄,别署 鉴湖女侠。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中国 民主革命烈士。我国近代杰出的革命家、 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她生于一个封建家
品诗
庭,幼怀大志,性格豪放,酷爱诗文和骑马击剑, 能文能武,敢说敢为。1904年自费留学日本,积 极参加反对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活动,并先后加 入光复会和中国同盟会。回国后创办《中国女 报》,宣传革命。后回绍兴组织光复军,与徐锡 麟分头准备浙皖两省起义,起义失败后被捕,坚 贞不屈,1907年7月15日凌晨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品诗
概括这首词的主旨。
本词通过生动流利的语言,抒发了词 人对寄生无聊生活的厌倦和对冲破封建束 缚,为国家的前途命运而奋斗的强烈向往 之情,表达了词人匡扶天下、救民于水火 的凌云壮志。
化用“四面楚歌”的典故来说明当时的中国 被列强环伺的局势。词人八年的婚姻生活并不幸 福,只好借助回忆故乡排遣郁闷。表达了词人对 国家处于危亡之时的担忧和力有所限的苦闷。
品诗
怎样理解“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的内涵?
“蛾眉”的本义是女子修长美丽的眉毛, 这里指代美丽的女子。秋瑾用“强派”“殊 未屑”等词,强烈地表达了不甘心作为女儿 身受到各种束缚,渴望报效国家的愿望。
对比阅读
品诗
对比阅读本课的四首词,说说它们有 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①感情上都与爱国紧密联系; ②风格上都具有豪放、开阔、雄壮的特点。
品诗
不同点:感情的侧重点略有不同。 《渔家傲·秋思》是与思乡紧紧联系的;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表达希望得到 国家重用的心愿;
品诗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更多的是表达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
满江红(小住京华) 秋瑾
秋瑾
满江红(小住京华)
品诗
作者简介:秋瑾(1875—1907),原 名闺瑾,字璿(xuán)卿,号竞雄,别署 鉴湖女侠。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中国 民主革命烈士。我国近代杰出的革命家、 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她生于一个封建家
品诗
庭,幼怀大志,性格豪放,酷爱诗文和骑马击剑, 能文能武,敢说敢为。1904年自费留学日本,积 极参加反对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活动,并先后加 入光复会和中国同盟会。回国后创办《中国女 报》,宣传革命。后回绍兴组织光复军,与徐锡 麟分头准备浙皖两省起义,起义失败后被捕,坚 贞不屈,1907年7月15日凌晨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12《词四首》之《满江红(小住京华)》 课件(18张ppt)
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课题:《满江红》(小住京华)
难点名称:学习《满江红(小住京华)》借典故抒情的方法。
1
目录
CONTENTS
导入
知识讲解
课堂练习
小节
2
:
二、作者简介: 1875年生于绍兴,原名闺谨,字璿卿, 自号竞雄,别号鉴湖女侠,汉侠女儿。 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是我国近代杰出 的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生 于一个封建家庭,幼怀大志,性格豪 放,酷爱诗文和骑马击剑,能文能武, 敢说敢为。1904年自费留学日本,积 极参加反对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活动, 并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创办《中国女 报》,宣传革命。后回绍兴组织光复 会,与徐锡麟分头准备皖浙两省起义, 事发后被捕,坚贞不屈,六月六日就
明确:“青衫 湿”出自白居 易的《琵琶行》 中的“江州司 马青衫湿”, 极言作者对自 己前途的担心 和忧虑。
难点巩固:
14
请用下列句式说话:本词“ 典故,表达了词人 的感情。
”这一句运用了
2、再次自由读这首词 (读出愤懑、孤傲、悲哀、 迷茫,读出巾帼不让须眉的气势)
七、作业
背诵这首词;找一首运用了典故的诗词,了解作者通过典故表 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 , 而 秋 瑾 下 决 心 冲 破 家
北 京 阜 城 门 外 泰 顺 客 栈 ,
秋 瑾 与 丈 夫 王 廷 均 发 生 冲
献 身 救 国 事 业 , 而 其 夫 无
目 睹 民 族 危 机 的 深 重 和 清
瑾 随 夫 入 京 。 时 值 八 国 联
年 春 , 王 廷 均 用 钱 捐 得 户
①“为篱下,黄花开遍”
【课堂小结】
明确:化用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和 李清照“人比黄花 瘦”的诗句。表达 自己初离家庭时的 矛盾心情,别具匠 心。
课题:《满江红》(小住京华)
难点名称:学习《满江红(小住京华)》借典故抒情的方法。
1
目录
CONTENTS
导入
知识讲解
课堂练习
小节
2
:
二、作者简介: 1875年生于绍兴,原名闺谨,字璿卿, 自号竞雄,别号鉴湖女侠,汉侠女儿。 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是我国近代杰出 的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生 于一个封建家庭,幼怀大志,性格豪 放,酷爱诗文和骑马击剑,能文能武, 敢说敢为。1904年自费留学日本,积 极参加反对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活动, 并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创办《中国女 报》,宣传革命。后回绍兴组织光复 会,与徐锡麟分头准备皖浙两省起义, 事发后被捕,坚贞不屈,六月六日就
明确:“青衫 湿”出自白居 易的《琵琶行》 中的“江州司 马青衫湿”, 极言作者对自 己前途的担心 和忧虑。
难点巩固:
14
请用下列句式说话:本词“ 典故,表达了词人 的感情。
”这一句运用了
2、再次自由读这首词 (读出愤懑、孤傲、悲哀、 迷茫,读出巾帼不让须眉的气势)
七、作业
背诵这首词;找一首运用了典故的诗词,了解作者通过典故表 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 , 而 秋 瑾 下 决 心 冲 破 家
北 京 阜 城 门 外 泰 顺 客 栈 ,
秋 瑾 与 丈 夫 王 廷 均 发 生 冲
献 身 救 国 事 业 , 而 其 夫 无
目 睹 民 族 危 机 的 深 重 和 清
瑾 随 夫 入 京 。 时 值 八 国 联
年 春 , 王 廷 均 用 钱 捐 得 户
①“为篱下,黄花开遍”
【课堂小结】
明确:化用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和 李清照“人比黄花 瘦”的诗句。表达 自己初离家庭时的 矛盾心情,别具匠 心。
语文人教版(部编)九年级下册《满江红(小住京华)》课件公开课
相关评论
• 1939年周恩 来题词“勿 忘鉴湖女侠 之遗风,望为 我越东女儿 争光。”
相关评论
• 孙中山为秋瑾烈士亲笔题词“巾帼英雄”
树一方志
画工须画云中龙,为人须为人中雄。
hǎo
xīng shān
好将十万头颅血,一洗腥 膻祖国尘。
作业
1、熟读并背诵秋瑾的诗歌。 2、请把你的志向用文字表 述出来。
算平生肝胆,
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因人常热。
四面歌残终破楚,
俗子胸襟谁识我?
八年风味徒思浙。
英雄末路当磨折。
苦将侬(nóng),
莽红尘,
强(qiǎng)派作蛾眉, 何处觅知音?
殊未屑(xiè)!
青衫湿!
读出节奏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 中秋/佳节。 为篱下,
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 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 殊未屑!
后期作品
对酒 不惜千金买宝刀, 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 洒去犹能化碧涛。
前期作品
忧
杞人忧
心
幽燕烽火几时收,
祖
闻道中洋战未休;
国
膝室空怀忧国恨,
危
谁将巾帼为人须为人中雄。 不惧仇人气焰高,频倾赤血救同胞。 危局如斯敢惜身? 愿将生命作牺牲。 好将十万头颅血,一洗腥膻祖国尘。
•
1895年,19岁的她跟随父亲秋寿南来到湖 南省湘潭县。秋寿南在当地结识了湘潭首富王 殿丞。王殿丞见秋瑾生得秀美端庄,聪慧可爱, 就托媒人送礼给儿子王廷钧提亲。
秋瑾对于这桩婚事十分不满,但在封建社 会里,儿女的婚事只能依从父母之命,媒妁之 言。1896年4月20日,王家彩銮(luán)花轿 吹吹打打把秋瑾迎了过去。
《词四首——满江红(小住京华)》课件
女子,我很不甘心啊!
01
上片回顾过往生活,表面上过着富贵人的生活,实际 上是“奴仆不如”的生活,如今与其决裂,突破家庭束缚 ,实现了“求自立”的愿望。表达了作者自己初离家庭时 的矛盾心情。
“为篱下黄花开遍”化用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和 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写明丽的秋景,烘托出词人国 难心愁的矛盾心理。“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前一句运用典故,“四面楚歌”比喻国家四面受敌、 孤立无援的困境,表达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后一句 反思八年婚姻的“风味”,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国事家 事交织心中,表现出词人苦闷低落的心情。
秋容:秋天的景色。 拭:擦。同。 八年:秋瑾1896年在湖南结婚,
至写这首词时,恰为八年。 侬:我 殊未屑:很不甘心
我暂时居住在京城,转眼间又到了中秋佳节。篱笆下
译 面的黄色菊花都已盛开,秋天的景色仿佛擦拭过一般明
净。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结婚八年来
文 一人徒劳地思念浙江故乡。(老天)苦苦地让我做一个
“青衫湿”是借用白居易《琵琶行》中一句,寄寓颇深。词人泪 湿衣裳,表达了知音难遇的情怀,也充满了没能冲出家庭、走向 社会、参与革命斗争的忧郁和感慨。
读准 节奏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 黄花开遍,秋容如拭(shì)。四面歌残/终 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nónɡ)/ 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 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mǎnɡ)红尘/何 处/觅知音?青衫湿!
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
,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
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01
上片回顾过往生活,表面上过着富贵人的生活,实际 上是“奴仆不如”的生活,如今与其决裂,突破家庭束缚 ,实现了“求自立”的愿望。表达了作者自己初离家庭时 的矛盾心情。
“为篱下黄花开遍”化用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和 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写明丽的秋景,烘托出词人国 难心愁的矛盾心理。“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前一句运用典故,“四面楚歌”比喻国家四面受敌、 孤立无援的困境,表达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后一句 反思八年婚姻的“风味”,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国事家 事交织心中,表现出词人苦闷低落的心情。
秋容:秋天的景色。 拭:擦。同。 八年:秋瑾1896年在湖南结婚,
至写这首词时,恰为八年。 侬:我 殊未屑:很不甘心
我暂时居住在京城,转眼间又到了中秋佳节。篱笆下
译 面的黄色菊花都已盛开,秋天的景色仿佛擦拭过一般明
净。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结婚八年来
文 一人徒劳地思念浙江故乡。(老天)苦苦地让我做一个
“青衫湿”是借用白居易《琵琶行》中一句,寄寓颇深。词人泪 湿衣裳,表达了知音难遇的情怀,也充满了没能冲出家庭、走向 社会、参与革命斗争的忧郁和感慨。
读准 节奏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 黄花开遍,秋容如拭(shì)。四面歌残/终 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nónɡ)/ 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 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mǎnɡ)红尘/何 处/觅知音?青衫湿!
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
,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
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满江红 词四首公开课教学课件
秋瑾的革命志向与理想,不仅得不到丈夫的理解与支持,反而遭 到他的训斥:“这是男人的事情,你休胡思乱想。”秋瑾也不示弱: “我要去寻求真理,女人也有救国救民的责任。”两人吵得互不相 让。
秋瑾的爱情与婚姻
王廷钧知道秋瑾是个说得到做得到的倔强女性,要说服她是不可能的,只 好采取卑劣手段,乘秋瑾不备,偷偷将她的珠宝和手饰及积蓄全部窃走,妄 图以此来阻挠她赴日。秋瑾变卖了仅剩的财产和衣物,加上吴芝瑛等人路上的关键一步。
——《满江红·怒发冲冠》(岳飞)
回溯历史,宋代抗金名将岳飞那首气壮山河的《满江 红》,早已成为不朽的绝唱,历代文人志士莫不把它当作楷 模,仿效学作,但大都望尘莫及。古往今来许多人写过《满 江红》,但谁也没有岳飞那种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热 情。唯有鉴湖女侠的这首《满江红》,颇有一些男子汉大丈 夫的气魄,显示着她不甘雌伏的巾帼英雄的本色。
秋瑾对于这桩婚事十分不满,但在封建社会里,儿女的 婚事只能依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1896年4月20日,王家 彩銮花轿吹吹打打把秋瑾迎了过去。
秋瑾的爱情与婚姻
王家虽锦衣玉食,但志趣高尚、性格刚烈的秋瑾并不喜欢过养尊 处优的生活,更受不了封建家庭的种种束缚。比自己小两岁的丈夫 王廷钧,在志趣、爱好上也与自己毫无共同之处。她叹息道:“琴 瑟异趣,伉俪不甚相得。”王廷钧一不好读,二不务正业,每天游 手好闲,吃喝玩乐。
小住:暂时居住 京华:京城的美称,这里指北
京。 秋容如拭:秋色明净,就像刚
刚擦洗过一般 。
译文:在北京暂住,转眼又到了中秋佳 节。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 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
“小住京华”是说在京居住时间未久。
“早又是”三个字,十分传神地把作者对时光飞 逝、年华虚度的抑郁全都暗暗泄漏出来。
秋瑾的爱情与婚姻
王廷钧知道秋瑾是个说得到做得到的倔强女性,要说服她是不可能的,只 好采取卑劣手段,乘秋瑾不备,偷偷将她的珠宝和手饰及积蓄全部窃走,妄 图以此来阻挠她赴日。秋瑾变卖了仅剩的财产和衣物,加上吴芝瑛等人路上的关键一步。
——《满江红·怒发冲冠》(岳飞)
回溯历史,宋代抗金名将岳飞那首气壮山河的《满江 红》,早已成为不朽的绝唱,历代文人志士莫不把它当作楷 模,仿效学作,但大都望尘莫及。古往今来许多人写过《满 江红》,但谁也没有岳飞那种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热 情。唯有鉴湖女侠的这首《满江红》,颇有一些男子汉大丈 夫的气魄,显示着她不甘雌伏的巾帼英雄的本色。
秋瑾对于这桩婚事十分不满,但在封建社会里,儿女的 婚事只能依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1896年4月20日,王家 彩銮花轿吹吹打打把秋瑾迎了过去。
秋瑾的爱情与婚姻
王家虽锦衣玉食,但志趣高尚、性格刚烈的秋瑾并不喜欢过养尊 处优的生活,更受不了封建家庭的种种束缚。比自己小两岁的丈夫 王廷钧,在志趣、爱好上也与自己毫无共同之处。她叹息道:“琴 瑟异趣,伉俪不甚相得。”王廷钧一不好读,二不务正业,每天游 手好闲,吃喝玩乐。
小住:暂时居住 京华:京城的美称,这里指北
京。 秋容如拭:秋色明净,就像刚
刚擦洗过一般 。
译文:在北京暂住,转眼又到了中秋佳 节。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 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
“小住京华”是说在京居住时间未久。
“早又是”三个字,十分传神地把作者对时光飞 逝、年华虚度的抑郁全都暗暗泄漏出来。
《满江红》(小住京华)课件
——《鹧鸪天》,写于1904年,东渡日本留学之后
谈谈这两首词的相通之处。
《满江红﹒小住京华》中“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 男儿烈。”是全诗最醒目最突出的句子,“列”和“烈 ”同音,读起来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这两句是巾帼英 雄秋瑾一生的写照。
《鹧鸪天》中与此句相呼应的一句是:“休言女子非英 物,夜夜龙泉壁上鸣。”读来让人心潮起伏、热血沸腾 。一代巾帼英雄的形象跃然纸上。
莫重男儿薄女儿,平台诗句赐蛾眉。吾 侪得此添生色,始信英雄亦有雌。
古今争传女状头,谁说红颜不封侯。马 家妇共沈家女,曾有威名振九州。
—— 题《芝龛记》
“英雄末路当磨折”:自己目前尴尬的处境,秋瑾认为 这是英雄末路,而把自己身为女性所遭受的困扰,视为 每个英雄都要经历的磨折。
鹧鸪天
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金瓯已缺总 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
嗟险阻,叹飘零。关山万里作雄行。休言女子非 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沦:沉没,危亡的意思。不禁:忍不住。海外:指 日本。作者曾东渡日本留学。知音:这里指革命同 志。金瓯已缺:指国土被列强瓜分。金瓯(ōu):金 盆。比喻疆土之完固。亦用于指国土。
秋瑾,(1875-1907), 女,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 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第一批 为推翻满清政权和数千年封建统 治而牺牲的革命先驱,为辛亥革 命做出了巨大贡献;提倡女权女 学,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起到 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907年7月15日凌晨,秋瑾从 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年仅32岁。
满江红 秋瑾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 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 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 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 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 青衫湿!
谈谈这两首词的相通之处。
《满江红﹒小住京华》中“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 男儿烈。”是全诗最醒目最突出的句子,“列”和“烈 ”同音,读起来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这两句是巾帼英 雄秋瑾一生的写照。
《鹧鸪天》中与此句相呼应的一句是:“休言女子非英 物,夜夜龙泉壁上鸣。”读来让人心潮起伏、热血沸腾 。一代巾帼英雄的形象跃然纸上。
莫重男儿薄女儿,平台诗句赐蛾眉。吾 侪得此添生色,始信英雄亦有雌。
古今争传女状头,谁说红颜不封侯。马 家妇共沈家女,曾有威名振九州。
—— 题《芝龛记》
“英雄末路当磨折”:自己目前尴尬的处境,秋瑾认为 这是英雄末路,而把自己身为女性所遭受的困扰,视为 每个英雄都要经历的磨折。
鹧鸪天
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金瓯已缺总 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
嗟险阻,叹飘零。关山万里作雄行。休言女子非 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沦:沉没,危亡的意思。不禁:忍不住。海外:指 日本。作者曾东渡日本留学。知音:这里指革命同 志。金瓯已缺:指国土被列强瓜分。金瓯(ōu):金 盆。比喻疆土之完固。亦用于指国土。
秋瑾,(1875-1907), 女,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 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第一批 为推翻满清政权和数千年封建统 治而牺牲的革命先驱,为辛亥革 命做出了巨大贡献;提倡女权女 学,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起到 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907年7月15日凌晨,秋瑾从 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年仅32岁。
满江红 秋瑾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 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 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 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 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 青衫湿!
满江红(小住京华)课件
上片: 回顾过往生活下片: 思虑未来前途
板书设计
摆脱 世俗 走向 革命
满江红
用典
26
1.背谢课文。2.有人说湫瑾和李青照有很多相似之处。请同学们找一些你学会的李青照的诗词,说说 这两个人有什么相似之处。
再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大义。
10
这里喻指八国联军攻破北京事。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思念浙江故乡这里借指女子 很,甚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我 不屑,轻视。意思是不甘心做女子。
11
译文: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 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四面的歌声渐 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 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 味。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 我是多么的不屑啊!
(3)“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 处觅知音?青衫湿”投身革命,报效国家,知音难觅。
24
湫瑾的这首《满江红》词, 一方面写出自己挣脱家庭束缚,另一方面表现自己胸怀保家 卫国的志向,又恐知音雄觅的担忧,即便无奈 为“蛾眉”,也有着一颗强大的“男儿心”, 崇高的志向指引着她,即便有所顾虑也坚定的 摆脱世俗,走向革命路的快心。
12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 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
何处觅知音?青衫湿!指因感叹无知音而落泪
莽莽人世
13
译文: 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激烈。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那些 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 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在这莽莽 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 我的衣襟。14
《满江红 小住京华》精美课件
如何理解“俗子胸襟谁识我?英 雄末路当磨折。“
这里运用反问,强烈抒发词人即使不为世人 理解也要勇往直前的坚定信念。
典故出自《东观汉记·梁鸿传》:“比舍先炊 已,呼鸿及热釜炊。鸿曰:‘童子鸿不因人热者 也。’灭灶更燃火。”
汉时梁鸿不趁他人热灶烧火煮饭。比喻为人 孤僻高傲,也比喻不依赖别人。
5.试简要分析“莽红尘何处觅知 音?青衫湿”一句的妙处。
梳理结构
满江红
冲破家庭的牢笼 既喜又忧
胸怀凌云壮志,却难 觅知音
矛盾苦闷
诗歌小结
这首词的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通过层层 表述,曲折地反映了自己参加G命前的复杂矛盾 的心情,同时也抒发了词人对寄生无聊生活的厌倦 和对冲破F建束缚,为G家的前途命运而奋斗的强 烈向往之情,表达了词人匡扶天下、救M于水火的 凌云壮志。
2.“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 徒思浙。”运用了什么典故?
G家四面受敌,陷入孤立无援的困境,八 年来我思念着浙江故乡的风味。
这里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 事,来比喻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L,同时更是当 时社会环境的写照,暗指当时的G事。当时列强 进逼,中G前途危殆,情况与当年项羽在“四面 楚歌”之中败北的情况相似,秋瑾以此作典,表 明她正在担忧G家的危难。
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但是我的 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 别人而热。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 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在这莽莽红尘之中, 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1.试简要分析“为篱下黄花开遍, 秋容如拭”一句在词中的作用。
整体感知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 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 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词四首:满江红(小住京华)》课件
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 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
(4)秋瑾的《满江红》中“__为__篱___下__黄__花___开__遍_____”一句是化为陶渊明“采菊东
篱下”和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的诗句,以外在自然景观的清秀明丽反衬青春 蹉跎而又无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和怨幽之情。
这首词是1903年中秋时节作者寓居北京时所作。这次是第 三次来京,她感到北京更加萧条冷落,逃难的人陆续回来, 对昏庸无能的清政府更加失望。这时新思想的迅速传播,宣 传革命的书对她启发很大。婚姻的不如意,也使她渴望挣脱 家庭的束缚,像美国、日本的妇女一样,可以上学读书,可 以参加社会活动。本词及时作者当时情感的真实写照。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景物描写,在篱下黄花的点缀下秋天显得更加明净。为 特写。运用典故,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 比黄花瘦”的诗句。用清新明丽的秋景衬托了词人冲破家庭 牢笼后兴奋而又愁苦的矛盾心情,同时为下文的抒情做铺垫。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四面楚歌”来自历史上《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 比喻中国的局势。“八年风味”则是秋瑾的身世之感,秋瑾的丈夫是 一个纨绔子弟,她的婚姻生活并不幸福。因此,秋瑾也格外思念故乡。
秋瑾的一片侠肝义胆,并不能为凡夫俗子所理解,这里的 凡夫俗子,既是之它的丈夫王廷钧,也泛指国难当头,所有醉 生梦死,阻挠进步力量的人物。这种环境中,秋瑾无疑感觉到 英雄末路的强烈悲哀。自古英雄衰弱的时候总是要受尽痛苦折 磨的。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用典。化用白居易的诗句,抒发词人知音 难觅的孤寂悲伤。
属类,范围。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
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
(4)秋瑾的《满江红》中“__为__篱___下__黄__花___开__遍_____”一句是化为陶渊明“采菊东
篱下”和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的诗句,以外在自然景观的清秀明丽反衬青春 蹉跎而又无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和怨幽之情。
这首词是1903年中秋时节作者寓居北京时所作。这次是第 三次来京,她感到北京更加萧条冷落,逃难的人陆续回来, 对昏庸无能的清政府更加失望。这时新思想的迅速传播,宣 传革命的书对她启发很大。婚姻的不如意,也使她渴望挣脱 家庭的束缚,像美国、日本的妇女一样,可以上学读书,可 以参加社会活动。本词及时作者当时情感的真实写照。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景物描写,在篱下黄花的点缀下秋天显得更加明净。为 特写。运用典故,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 比黄花瘦”的诗句。用清新明丽的秋景衬托了词人冲破家庭 牢笼后兴奋而又愁苦的矛盾心情,同时为下文的抒情做铺垫。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四面楚歌”来自历史上《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 比喻中国的局势。“八年风味”则是秋瑾的身世之感,秋瑾的丈夫是 一个纨绔子弟,她的婚姻生活并不幸福。因此,秋瑾也格外思念故乡。
秋瑾的一片侠肝义胆,并不能为凡夫俗子所理解,这里的 凡夫俗子,既是之它的丈夫王廷钧,也泛指国难当头,所有醉 生梦死,阻挠进步力量的人物。这种环境中,秋瑾无疑感觉到 英雄末路的强烈悲哀。自古英雄衰弱的时候总是要受尽痛苦折 磨的。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用典。化用白居易的诗句,抒发词人知音 难觅的孤寂悲伤。
属类,范围。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
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盛开,秋天的景色好像擦拭过一样(明净)。列强进逼,中 国前途危殆,(而我)八年来(却)空想着故乡浙江的风味。 (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对这些我)仍然不 放在心上!我虽然不是男儿身,不能加入他们的行列,但我 的心却比男儿的还刚正。想想平日我一颗真诚的心,为别人 而屡屡激动。那些心胸狭窄的俗人怎么能够明白我的心意? 自古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总是要经受苦难挫折。在这个广 大的社会里,我要去哪里寻觅知音?(想到此)泪水打湿了 (我的)衣衫!
再读全词,说说你从词中体会到词人的 哪些情感?
答题思路: 可以具体说一说,从哪句诗感受出作者的什么情感
1.开头这几句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答案】属于自然环境描写,交代时间和地点,化 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 的诗句和词句来描写明丽的秋色,反衬了自己初离 家庭时的矛盾心情。
注释:
小住:暂时居住。
京华:京城的美称,这里指北京。
侬:我。
蛾眉:美女的代称,这里指女子。 徒:空,徒然。
殊:还,甚。
屑:顾惜,介意。
烈:刚正,有节操。肝胆:指真诚的心。
末路:路途的终点,比喻失意潦倒或没有前途的境地。
莽:广大。
青衫湿:失意伤心。
译文: 到北京不久,转眼又到了中秋佳节。因为篱笆下的菊花
秋瑾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 秦良玉自喻,性豪侠,习文练武,喜男装。
秋瑾又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杰出的女才子,其诗词 既有女子的“柔婉细腻”,又有男儿的“豪迈劲爽”, 刚柔相济,阴阳相和,体现了一种“中和之美”和独具 魅力的“女性情怀”。
背景透视
1903年春,王廷均用钱捐得户部主事官职, 秋瑾随夫入京。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 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 身救国事业,而其夫无心国事。中秋节,秋瑾 与丈夫王廷均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寓居北京 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由吴芝瑛出面调解,而 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即 东渡日本留学。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 作。
1:默写这首词 2:搜集秋瑾相关事迹,感受人物可贵品质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满江红(小住京华)-公开课课件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 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满江红》课文朗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秋瑾(1875~1907),近代 民主主义革命烈士,妇女解放 运动的先驱。原名闺瑾,字璇 卿,号旦吾, 后改名瑾,自 号“鉴湖女侠”。祖籍浙江山 阴(今绍兴),一生留下许多著 作,皆收于《秋瑾集》中。
2.“四面歌残终破楚”引用了哪个典故?有何作用? 【答案】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 事,来比喻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同时更是当 时社会环境的写照,暗指当时的国事,当时列强 进逼,中国前途危殆,情况与当年项羽“四面楚 歌”的情况相似,秋瑾以此作典,表明她正在担 忧国家的危难。
3.“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这四句表达 了词人的什么感情?在用词上有什么特点? 【答案】这四句透射着词人不甘于现状的慷慨激情, 更是词人力图冲破闺阁束缚誓超男子的真实写照。她 运用“身”与“心”、“列”与“烈”谐音但意义不 同的显著变化,来表达她的抱负、志向。
《满江红》一词是秋瑾在1903年中秋节的述怀之 作。这首词通过对自我生活的写照,反映了她在冲破 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后,走向革命道路前夕 的终得解脱而又苦闷彷徨的矛盾心理,同时也表达了 作者匡国济世的凌云志向。
秋瑾名言 1、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 2、祖国陆沉人有责,天涯漂泊我无家。 3、拼得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4、秋风秋雨愁煞人。 5、若无子期耳,总负伯牙心。 6、成败利钝不计较,但持铁血报祖国。 7、死生一事付鸿毛,人生到世方英杰。
再读全词,说说你从词中体会到词人的 哪些情感?
答题思路: 可以具体说一说,从哪句诗感受出作者的什么情感
1.开头这几句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答案】属于自然环境描写,交代时间和地点,化 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 的诗句和词句来描写明丽的秋色,反衬了自己初离 家庭时的矛盾心情。
注释:
小住:暂时居住。
京华:京城的美称,这里指北京。
侬:我。
蛾眉:美女的代称,这里指女子。 徒:空,徒然。
殊:还,甚。
屑:顾惜,介意。
烈:刚正,有节操。肝胆:指真诚的心。
末路:路途的终点,比喻失意潦倒或没有前途的境地。
莽:广大。
青衫湿:失意伤心。
译文: 到北京不久,转眼又到了中秋佳节。因为篱笆下的菊花
秋瑾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 秦良玉自喻,性豪侠,习文练武,喜男装。
秋瑾又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杰出的女才子,其诗词 既有女子的“柔婉细腻”,又有男儿的“豪迈劲爽”, 刚柔相济,阴阳相和,体现了一种“中和之美”和独具 魅力的“女性情怀”。
背景透视
1903年春,王廷均用钱捐得户部主事官职, 秋瑾随夫入京。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 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 身救国事业,而其夫无心国事。中秋节,秋瑾 与丈夫王廷均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寓居北京 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由吴芝瑛出面调解,而 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即 东渡日本留学。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 作。
1:默写这首词 2:搜集秋瑾相关事迹,感受人物可贵品质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满江红(小住京华)-公开课课件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 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满江红》课文朗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秋瑾(1875~1907),近代 民主主义革命烈士,妇女解放 运动的先驱。原名闺瑾,字璇 卿,号旦吾, 后改名瑾,自 号“鉴湖女侠”。祖籍浙江山 阴(今绍兴),一生留下许多著 作,皆收于《秋瑾集》中。
2.“四面歌残终破楚”引用了哪个典故?有何作用? 【答案】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 事,来比喻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同时更是当 时社会环境的写照,暗指当时的国事,当时列强 进逼,中国前途危殆,情况与当年项羽“四面楚 歌”的情况相似,秋瑾以此作典,表明她正在担 忧国家的危难。
3.“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这四句表达 了词人的什么感情?在用词上有什么特点? 【答案】这四句透射着词人不甘于现状的慷慨激情, 更是词人力图冲破闺阁束缚誓超男子的真实写照。她 运用“身”与“心”、“列”与“烈”谐音但意义不 同的显著变化,来表达她的抱负、志向。
《满江红》一词是秋瑾在1903年中秋节的述怀之 作。这首词通过对自我生活的写照,反映了她在冲破 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后,走向革命道路前夕 的终得解脱而又苦闷彷徨的矛盾心理,同时也表达了 作者匡国济世的凌云志向。
秋瑾名言 1、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 2、祖国陆沉人有责,天涯漂泊我无家。 3、拼得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4、秋风秋雨愁煞人。 5、若无子期耳,总负伯牙心。 6、成败利钝不计较,但持铁血报祖国。 7、死生一事付鸿毛,人生到世方英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