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的社会心理学基础
社会工作概论重点

社会工作概论重点一、社会工作的定义与范畴社会工作是指通过专业知识、技能和技术,在社会和个人之间进行协调、矫正、支持和帮助的一种职业。
这是社会工作的核心定义。
同时,社会工作的范畴包括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社会福利、社会治理、社会帮助等领域的关系和协同。
二、社会工作的目标与价值观社会工作的目标是提高个人、家庭和社会的福祉水平,促进社会的公正与平等,解决社会问题,提升社会发展水平。
而社会工作的价值观主要包括尊重与保护人的尊严、自由和机会平等,关注社会公正与人权,推崇社会正义与包容,强调社会责任和互相支持。
三、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包括系统理论、社会学理论、心理学理论、人类发展理论、社会政策理论等。
其核心理论框架为生态系统理论,即个人、家庭、社区等不同层面的系统相互作用,以及社会制度与社会权力关系的分析。
四、社会工作的方法与技术社会工作方法主要包括评估、计划、干预和评估的一个循环过程,也被称为“EPAS模型”(评估、计划、干预与评估)。
在实践中,社会工作还应用了许多技术,如个案管理、群体工作、社区组织与社区发展、研究与评估等。
五、社会工作的职业伦理与职业素养六、社会工作的国际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工作作为一门国际性学科,各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和模式各不相同。
在中国,社会工作发展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快速发展。
中国社会工作特色在于注重社会问题与社会政策的关系、社会工作与社会治理的关系、社会工作中国化的探索等方面。
以上是社会工作概论的主要重点内容。
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加强对社会问题的认识与解决能力的培养,同时不断提高职业伦理和职业素养,为将来的社会工作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工作

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工作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工作是两个旨在帮助个人、家庭和社区发展的关联领域。
社会心理学是一种研究人类行为、思维和情绪的科学,而社会工作是一项专业服务,旨在帮助社区和弱势群体解决社会问题。
尽管两者的重点不同,但它们都有共同的目标: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福祉。
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工作的背景社会心理学起源于19世纪末期的美国,旨在研究社会和个人因素如何影响心理健康和行为。
在20世纪初期,由于对社会不平等和不公正的关注,社会工作出现了,旨在通过各种服务和倡导来改善人们的生活状况。
社会工作和社会心理学在整个20世纪中紧密联系,并最终导致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和证书化。
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工作如何相互关联在社会工作中,社会心理学可以用于解决社会问题,如贫困、家庭暴力和种族歧视,以及促进社会公正和平等。
社会工作者可以利用社会心理学来设计和实施社会干预计划,以提高个人和社区的自尊心和自我效能感。
社会心理学可以帮助社会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别人,理解和尊重他们的文化和生活背景,以更好地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在社会心理学中,社会工作可以作为一种实践的应用,来帮助社会心理学家更好地了解社会问题、人际关系和社会公正。
社会工作可以为社会心理学家提供数据和现实情况的见解,促进合作和信息交流。
社会心理学家可以向社会工作者提供关于各种人际关系和文化差异的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处理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工作的共同特点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工作的共同特点之一是注重防范和提高生活质量。
社会心理学的重点是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思维,以帮助个人和群体更好地生活。
社会工作的重点则是提供专业服务,以预防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为人们创造更安全和健康的社区环境。
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工作还都注重社会问题和社会公正。
社会心理学家和社会工作者与弱势群体、贫困者和社会中的其他脆弱群体合作,以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生活状况。
结论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工作是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两个领域。
社会工作常用的18种理论

社会工作常用的18种理论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
将需求分为五种,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另外两种需要:求知需要和审美需要。
这两种需要未被列入到他的需求层次排列中,他认为这二者应居于尊重需求与自我实现需求之间。
还讨论了需要层次理论的价值与应用等。
二、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是探讨个人的认知、行为与环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按照班杜拉的观点,以往的学习理论家一般都忽视了社会变量对人类行为的制约作用。
他们通常是用物理的方法对动物进行实验,并以此来建构他们的理论体系,这对于研究生活于社会之中的人的行为来说,似乎不具有科学的说服力。
由于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的,所以班杜拉主张要在自然的社会情境中而不是在实验室里研究人的行为。
三、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社会心理学家舒茨提出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舒茨认为,每一个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都有三种基本的需要,即包容需要、的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
这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决定了个体在人际交往中所采用的行为,以及如何描述、解释和预测他人行为。
三种基本需要的形成与个体的早期成长经验密切相关。
包容需要指个体想要与人接触、交往、隶属于某个群体。
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的相互关系的需要。
四、镜中我理论由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霍顿•库利在他的1909年出版的《社会组织》一书中提出。
他认为,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通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
因此,人的自我是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作用形成的,这种联系包括三个方面:1、关于他人如何“认识”自己的想象;2、关于别人如何“评价”自己的想象;3、自己对他人的这些“认识”或“评价”的情感。
社会工作18种常用理论

社会工作18种常用理论社会工作18种常用理论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
将需求分为五种,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另外两种需要:求知需要和审美需要。
这两种需要未被列入到他的需求层次排列中,他认为这二者应居于尊重需求与自我实现需求之间。
还讨论了需要层次理论的价值与应用等。
二、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是探讨个人的认知、行为与环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按照班杜拉的观点,以往的学习理论家一般都忽视了社会变量对人类行为的制约作用。
他们通常是用物理的方法对动物进行实验,并以此来建构他们的理论体系,这对于研究生活于社会之中的人的行为来说,似乎不具有科学的说服力。
由于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的,所以班杜拉主张要在自然的社会情境中而不是在实验室里研究人的行为。
三、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社会心理学家舒茨提出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舒茨认为,每一个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都有三种基本的需要,即包容需要、的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
这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决定了个体在人际交往中所采用的行为,以及如何描述、解释和预测他人行为。
三种基本需要的形成与个体的早期成长经验密切相关。
包容需要指个体想要与人接触、交往、隶属于某个群体。
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的相互关系的需要。
四、镜中我理论由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霍顿库利在他的1909年出版的《社会组织》一书中提出。
他认为,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通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
因此,人的自我是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作用形成的,这种联系包括三个方面:1、关于他人如何“认识”自己的想象;2、关于别人如何“评价”自己的想象;3、自己对他人的这些“认识”或“评价”的情感。
社会心理学基础教案设计

02
培养学生的社会认知、 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技 能,提高其社会适应能
力。
03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 ,理解社会行为背后的 心理机制,增强社会责
任感和人文关怀。
教学内容与重点
社会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从众行 为、服从行为、攻击行为等。
社会认知过程:印象形成、归因 理论、社会记忆等。
05
04
03
01
社会心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如群体决策、领导力培养、跨 文化交流等。
态度对行为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但二 者之间并非完全对应,还需考虑其他 因素的影响。
态度形成
受个人经验、社会环境、文化背景等 多种因素影响,经过认知、情感、行 为等过程逐渐形成。
态度与行为关系
可以通过说服、宣传、行为改变等方 式来改变个体的态度,但改变过程可 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挑战。
04
社会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02
社会心理学概述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在 社会相互作用中的心理和行为发 生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特点
社会心理学具有综合性、边缘性 、实证性和应用性等特点,它采 用多种研究方法,包括实验、观 察、调查和案例分析等。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
研究对象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个体和群 体,研究他们在社会相互作用中的心 理和行为。
从众行为的心理机制与影响因素
从众行为的心理机制包括信息性影响和规范性影响。信息性影响是指个体为了获 得正确的信息而采取从众行为;规范性影响是指个体为了获得他人的认同和接纳 而采取从众行为。
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包括群体规模、群体一致性、群体凝聚力和个体特征等。群 体规模越大,个体越容易从众;群体一致性越高,个体越容易从众;群体凝聚力 越强,个体越容易从众;个体特征如自信心、自尊心等也会影响从众行为。
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工作

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工作社会心理学是指研究个体行为、情感以及思维等心理过程在社会环境中的作用和影响的学科。
而社会工作则是指通过专业知识和技能,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支持、协助和帮助的一种职业。
这两个领域看似不相关,但实际上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互相影响。
1. 社会工作中的心理学心理学在社会工作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社会工作者需要了解和分析客户的心理状态和需求,以制定出更有效的帮助计划。
例如,社会工作者在为弱势群体提供服务时,需要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个人成长经历以及心理健康状况等方面的信息,以便更好地制定服务计划。
其次,社会工作者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辅导和支持能力,能够帮助客户更好地适应困境和生活环境。
例如,在儿童和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他们可能会面临种种挫折和问题,社会工作者需要具备心理辅导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问题和挑战。
此外,在服务残疾人群体的时候,社会工作者需要了解一些相关的心理知识,例如如何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自尊心,以便更好地提供支持和帮助。
2. 社会心理学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另一方面,社会心理学也为社会工作提供了诸多的帮助和支持。
首先,社会心理学为社会工作者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和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制定服务计划并提供更科学的服务。
例如,在为弱势群体提供服务的时候,社会工作者需要充分了解群体的需求和特点,社会心理学能够为他们提供充分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
其次,社会心理学为社会工作者提供了相关的实验研究和案例,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各种具体的问题和挑战。
例如,在帮助家庭暴力受害者时,社会工作者需要知道如何应对相关情绪和心理变化,社会心理学能够提供相关的案例和实践方法。
3. 社会心理学对社会工作的影响社会心理学对社会工作的影响无处不在,它不仅帮助了社会工作领域,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社会工作。
首先,社会心理学强调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这也成为了社会工作者的重要思考方式。
社会工作者需要充分了解客户的社会环境和个人经历,以便更好地理解其需求和行为特征。
社工基础知识和社会工作综合能力

社工基础知识和社会工作综合能力社工基础知识社工是社会工作者的简称,是指在社会福利、教育、医疗、法律等领域从事社会服务的专业人员。
社工基础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社会学基础知识社会学是研究人类行为和群体关系的学科,它对于社工来说非常重要。
通过学习社会学,可以帮助社工深入了解人们在不同环境下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从而更好地理解客户的需求和问题。
二、心理学基础知识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作为一名专业的社工,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学基础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客户的内心世界,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三、法律基础知识法律是保障公民权益和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作为一名合格的社工,需要对相关法律有一定了解,以便更好地维护客户权益,并避免违反法律规定。
四、沟通技巧沟通技巧是每个专业人士都需要掌握的技能。
作为一名社工,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以便更好地与客户、家庭成员、同事等进行交流,并解决问题。
五、团队合作能力团队合作是社工工作中必不可少的能力。
在社工团队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和任务,需要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工作。
六、反思能力反思是成为一名优秀社工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
通过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做法,可以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提高自身专业水平。
七、跨学科综合知识社会工作是跨学科的综合性专业。
除了以上基础知识外,还需要掌握相关领域的知识,如医疗保健、教育、心理咨询等。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服务规划与实施能力服务规划与实施是社工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职责之一。
在服务过程中,需要根据客户需求制定服务计划,并实施相应的服务方案。
二、危机干预与处理能力危机干预与处理是社工的重要职责之一。
在处理危机时,需要冷静应对,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以便尽快解决问题。
三、资源整合与协调能力资源整合与协调是社工的重要职责之一。
在服务过程中,需要整合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并协调相关部门和机构,以便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服务。
什么是社会心理学?如何应用于社会工作?

什么是社会心理学?如何应用于社会工作?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之间相互影响的学科。
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探究人们在社会群体中相互作用的行为和心理过程。
社会心理学在社会工作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下面将从几个方面介绍社会心理学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
一、社会心理学在社会工作中的意义社会心理学对于社会工作意义重大。
它可以帮助社会工作者更好地了解人类的行为和心理过程,从而更好地进行社会工作。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群体与社会环境的互动。
社会工作的目标也是针对社会问题和人类不良行为的纠正和解决,所以社会心理学为社会工作提供了理论和方法的支持。
二、社会心理学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1. 社会工作与心理疾病社会心理学通过研究社会环境和社会生活对个体心理起因的影响,为社会工作者提供了实施干预措施的科学依据。
例如,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理解人类心理的基本规律,对于精神疾病的患者提供更好的心理支持和治疗方案。
2. 社会工作与暴力行为暴力行为是社会问题之一,而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是个体行为与群体行为在社会环境中的互动影响。
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社会心理学的知识,利用干预措施来帮助暴力行为中的个体恢复和解决其问题。
3. 社会工作与社会公正社会公正是社会的重要组成。
在社会工作中,社会心理学可以为社会公正提供支持。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社会公正是可以传染的。
基于此,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教育居民感知社会公正的意义,吸引其加入公正运动中并改变态度,从而实现社会公正。
4. 社会工作与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心理学内容。
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人际关系干预手段,改善家庭内部的人际关系、应对来自社交群体的压力甚至帮助个体建立更有价值的人际关系。
通过社会心理学的方法与技能干预,社会工作者可以更加全面地协助社会中的一些矛盾与问题的解决。
同时,社会心理学也通过社会工作从实践中进行发展,从而更好地服务人类社会。
社会工作与心理学的关系

社会工作与心理学的关系社会工作和心理学作为两个独立的学科领域,在实践中常常相互交叉和互相影响。
社会工作是一门关于改善个体和社会福祉的学科,而心理学研究个体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
本文将探讨社会工作与心理学之间的关系,并介绍两者的互补性和重要性。
一、社会工作对心理学的应用社会工作的目标是通过帮助个体解决社会问题和提高其生活质量来促进社会福祉。
心理学在社会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应用作用。
首先,社会工作者需要了解个体的心理需求和问题,以便为其提供照顾和支持。
心理学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技巧,帮助社会工作者与个体建立有效的沟通和信任,促进更好的工作关系。
其次,社会工作者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应对不同个体可能面临的心理挑战,比如焦虑、抑郁或创伤后应激障碍等。
了解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可以帮助社会工作者更好地识别和处理这些问题,为个体提供全面的支持和干预。
再者,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理论也为社会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依据。
社会工作需要根据不同情况和背景制定合适的干预策略和计划。
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社会工作者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指导,使他们能够更加科学地开展工作,提供更加个性化和有效的帮助。
二、心理学对社会工作的回应心理学的发展也得益于社会工作领域的实践和需求。
首先,社会工作为心理学提供了大量的研究素材和实证情境,推动了心理学理论的不断更新和完善。
社会工作的实践中常常涉及到复杂的人际关系、社会问题和难题,这为心理学家提供了研究的机会和动力。
其次,社会工作是对心理学理论的重要检验和实践应用。
心理学的理论模型往往在社会工作实践中得以验证和改进。
社会工作借助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探索不同问题的解决途径,检验心理学的理论可靠性和实用性。
此外,心理学还为社会工作提供了许多有效的干预技术和方法。
社会工作需要在解决个体和社会问题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心理学家通过系统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了一系列的干预技术和方法,如认知行为疗法、家庭治疗等,这些方法为社会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工具箱,有助于提高工作效果和成效。
社会工作与社会心理学

社会工作与社会心理学社会工作与社会心理学是两个不同领域的学科,但它们在解决社会问题和推动社会发展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与互动。
本文将探讨社会工作与社会心理学的关系,并阐述它们在促进社会福祉和个体心理健康方面的重要性。
一、社会工作的概述社会工作是一门关注社会问题和社会公正的学科,旨在通过社会政策和社会服务的实施来改善个体和群体的生活质量。
社会工作师通过与个人、家庭和社区合作,提供支持、咨询和资源,帮助他们应对困境,实现个人目标和社会融入。
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观包括尊重个人的尊严和权利、正义和公平、关心他人、个体和集体责任以及专业实践。
社会工作领域的专业人员通常是社会学、心理学、法律和政治学等多学科的综合应用者。
二、社会心理学的概述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思维的学科。
它关注个体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研究人们是如何被其他人和社会环境所塑造和影响的。
社会心理学家探讨了社会认知、情绪、态度、价值观、道德以及人际关系等领域。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于了解社会问题、预测社会行为、改善人际关系以及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社会心理学也为社会工作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帮助社会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个体和群体的心理需求。
三、社会工作与社会心理学的联系社会工作和社会心理学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社会工作侧重于提供实际的社会服务和支持,帮助个体解决社会问题和困境。
而社会心理学则提供了关于个体行为和思维的理论和研究成果,为社会工作提供了行为改变和心理干预的依据。
社会工作与社会心理学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问题识别与解决: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帮助社会工作者更好地理解社会问题的根源和影响因素。
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可以帮助社会工作者识别问题,制定和实施相应的社会政策和服务方案。
2. 资源整合与支持:社会工作师通过整合社会资源,为个体和群体提供支持和援助。
社会心理学的知识和技能可以帮助社会工作者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网络,提高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
儿童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

⼀、⼼理分析理论⼼理分析理论认为⼈类的本质是先天的,决定个⼈⾏为的⼒量并⾮是环境⽽主要是⼈的内在驱⼒。
⼤部分⾏为的背后都潜藏着⽣物性的驱⼒,如性与攻击,等等,它们会依据个⼈⼈格成熟程度的不同⽽以不同的⽅式呈现出来。
佛洛依德(S.Freud)是⼼理分析理论的创始⼈,他的理论包括⼈格结构、意识层次、焦虑和⾃我防卫、俄狄普斯情结等多个⽅⾯,其中,个体⾃我发展理论或个体⼼理性发展阶段理论对⼉童社会⼯作及其开展具有很⼤的启⽰作⽤。
佛洛依德的⾃我发展理论包含五个主要阶段:1、⼝腔期:从出⽣到1岁。
在婴⼉及幼⼉时期,嘴巴是获取满⾜的主要器官,吸吮和啃咬占据⼉童的⼤多数时间。
如果个体在⼝腔期的需求未得到满⾜,则将产⽣冲突,同时在成⼈阶段也可能会产⽣诸如依赖与忧郁的特质。
2、肛门期:从2岁到3岁的⼀部分。
它代表着另⼀种挑战,在这个时期,肛门成为注意的焦点,由对⼤便的保留和排泄会引起⼉童的愉快的推迟或者满⾜。
⼀般认为幼⼉时期惩罚性的排泄训练,会造成⽇后成⼈时期许多的负⾯结果,如强迫性⾏为特质、过分谨慎及焦虑。
3、性器期(⼜称男性⽣殖器阶段):从3岁到5岁。
在此阶段⽣殖器官变得重要起来,⼉童开始发现⾃⼰的外⽣殖器,或是进⾏性别的分化。
这个阶段的负⾯影响出在成⼈期的特征是:强烈占有欲、爱出风头和好胜。
4、潜伏期:从6岁到12岁。
在此阶段⼉童持续对同性别⽗母认同,个体的超我也透过⽗母的价值⽽被增强。
基本上,在此时期⼉童学习新技巧并发展较好的⾃我价值感。
5、青春期(⼜称⼥性⽣殖器阶段):12岁以后。
这个时期成熟的外⽣殖器是个体满⾜的主要来源。
在佛洛依德的理论中,⼉童上述阶段的的发展表现了先天与后天的复杂结合,⼈类⽣理影响着发展的基本规律。
但是,许多环境因素(如⽗母的疏忽或严厉、与兄弟姐妹的关系)确定着各阶段的发展结果。
总的来说,⽣理成熟过程引起快乐的重点从⾝体的⼀个部分转移到另⼀个部分(从⼝腔到肛门到⽣殖器官),发展阶段中的经历影响着不同个性的最终结果。
老年社会工作的心理学知识基础

老年社会工作心理学知识理论----有关老年人的心理学理论在人的整个生命历程中,生理和心理的变化是两个重要且不可分割的环节,而且生理和心理这两个要素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生理因素会影响人的心理过程,心理情境也会反过来影响人的生理健康。
由于年龄的关系,大部分的社会工作者自身都不可能有老龄化的经验,然而作为老年社会工作者,必须明白老年人的各种感受与需求,才能更好地为老年人提供服务。
关键词:老年社会工作心理学更年期一、老年人个体的心理老化理论在心理学研究中,个体的心理老化主要是从个体变化和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两个领域进行研究。
前者包括摹本理论、行为学说等,后者包括脱离学说和适应学说等理论。
(1)摹本理论老年时期表现出青少年时期的特质的摹本现象称为摹本理论。
该理论认为,老化现象作为成熟期后所表现的变化是发育期的一种复制。
也就是说,在老年期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体的某些特征在其发育期时就已经得到了表现,而且这些特质在发育期后仍然得以保留,并一直持续到了老年期。
(2)行为学说行为学说认为,伴随着个体年龄的增加,感觉、知觉、认知功能、精神运动功能、记忆、思考、学习能力、感情以及综合性格的适应性等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而这些变化从年龄来看对人的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
也就是说,个体的老化可以从其行为的变化中表现出来。
对此结论,行为学说给出了相应的解释,认为当感觉、知觉功能随年龄的增加而衰退时,个体从周围获取信息的能力会迅速减退,这给个体带来的影响就是感觉到自己生活的环境变得狭窄。
加之老年人学习兴趣、好奇心减退等原因,影响了老年人与环境的互动,容易进一步地造成老年人的非活动行为。
(3)脱离学说脱离学说强调的是从个体的角度来观察个体与社会间的相互关系发生变化的状况。
该理论认为,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在社会中与他人的联系越来越少,关系也越来越弱,最终造成了个体与社会的相互脱离。
这样的过程所造成的老化就是脱离理论强调的要点所在。
脱离学说对个体与社会间关系减弱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与他人交往的数量及相互的作用发生了变化,不仅交往的人数减少,而且与他人接触的频度和时间也减少了。
第三章社会工作的基础理论与知识体系_社会工作学概论

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约 翰· 华生。 行为主义认为,人的行为绝大多数都 是来自后天的学习。不仅正常的行为可以 学习,非正常行为也可以后天学习。整个 学习过程有驱动力、线索、反应和强化等 过程。驱动力是指任何能够激起有机体产 生行动的刺激,如饥饿、寻求赞同等。线 索是指决定有机体在何时何地发生何种反 应的刺激,如他人的行为方式。强化是指 能够使反应不断重复的力量。
7、“理论归类”阶段 (仍在流行)
在这个阶段上,多元理论并存被 当作一个既定的事实,社会工作者们 不再去追求构造“统一”的理论框架, 而是通过对纷呈繁杂的各种理论进行 整理、归类的方式来使理论空间有序 化,其结果则是产生了许多不同的理 论分类模式。
三 社会工作基本理论流派
1.心理分析学理论
这是以弗洛伊德及其 追随者们的著作、学说为 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 种社会工作理论,也是迄 今为止历史最悠久、影响 最广泛的一种社会工作理 论。
按照系统理论,社会工作者的主要工作 有: (1)帮助人们使用和改善他们自身对 问题的解决能力。如学习与家人相处的技巧。 (2)在个人与资源系统之间建立联系。 如帮助一个残疾人进入社区生活中心。 (3)改进个人与资源系统之间的互动。 如帮助一个因性别歧视而丧失工作机会的人 获得合法权益。
(4)改进资源系统内部人们之间 的互动。如家庭成员之间、工作单位 成员之间的互动。 (5)帮助发展和改进社会政策。 如通过努力促使国家对就业过程中的 歧视问题立法。 (6)给予实际的帮助。 (7)作为社会控制的行动者。
第三章 社会工作的基础 理论与知识体系
第一节 社会工作的基础理论
第二节 社会工作的知识体系
第一节 社会工作的基础理论
一、社会工作需要理论
在社会工作过程中,理论至少具有以 下几种功能: 1.解释人的行为与社会过程,确定 社会工作者将要协助解决的问题的性质与 原因,从而使社会工作者对将要面临的问 题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社工初级实务考点

社工初级实务考点社工初级实务考点
一、社工专业基础知识
1.社会学基础知识
2.心理学基础知识
3.法律法规基础知识
4.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
二、社会问题与社会调查
1.社会问题的定义和分类
2.社会调查的目的和方法
3.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
三、个案服务和干预
1.个案服务的定义和步骤
2.评估和计划制定
3.干预方法及技巧
4.跟进和评估
四、家庭服务和干预
1.家庭服务的定义和步骤
2.家庭评估和计划制定
3.干预方法及技巧
4.跟进和评估
五、群体服务与干预
1.群体服务的定义和分类
2.群体评估及计划制定
3.群体干预方法及技巧
4.跟进和评估
六、社区服务与发展
1.社区服务的定义及目标
2.社区发展的概念与过程
3.组织建设及管理技能
4.资源整合与联合行动
七、职业道德与自我管理
1.职业道德概念2.职业道德规范3.职业道德评价4.自我管理及职业发展
八、实践操作技能
1.面谈技巧
2.沟通技巧
3.文件撰写与记录技巧
4.危机干预技巧
九、综合案例分析
1.个案服务案例分析
2.家庭服务案例分析
3.群体服务案例分析
4.社区服务案例分析。
社会心理学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

社会心理学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社会中的行为和思维模式的学科,它对于社会工作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社会工作以帮助个体解决社会问题,并提升其生活质量为目标。
在实践中,社会工作者面对各种人群和复杂的社会环境,需要了解和应用社会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实现自我发展和社会融入。
本文将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其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
一、认知和情绪支持社会心理学认为个体的认知和情绪对其行为和心理状态有着重要影响。
在社会工作中,社会工作者通过赋予个体积极的认知和情绪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困境。
例如,当面对一个失业者时,社会工作者可以帮助他们调整自己的认知,鼓励他们寻找新的工作机会,并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减轻他们的压力和焦虑情绪。
二、群体与组织动力学社会心理学关注群体和组织中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动力学。
社会工作中,社会工作者常常需要面对群体或组织,帮助解决内部冲突和促进合作。
社会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可以被应用于分析和干预群体和组织中的问题。
例如,当一个家庭出现问题时,社会工作者可以运用群体动力学理论,帮助家庭成员之间改善沟通和相互支持,达到家庭和睦的目标。
三、社会认同与社会支持社会认同和社会支持是个体在社会中获得归属感和支持感的重要因素。
社会工作中,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提供社会认同和支持来帮助个体重新融入社会。
例如,当一个失去家人的个体感到孤独和失去目标时,社会工作者可以帮助他们重建社会关系,并提供更多的支持网络,使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爱。
四、社会心理学的倾听与沟通技巧社会心理学对于倾听和沟通技巧的研究也对社会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倾听和沟通是社会工作者与个体建立关系和了解他们问题的重要手段。
社会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技巧可以帮助社会工作者实施有效的倾听和沟通。
例如,社会工作者可以运用非暴力沟通技巧,通过倾听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建立起尊重和理解的关系,从而更好地帮助个体解决问题。
五、社会变革与社会心理学社会变革是一个社会中不可避免的过程,社会心理学可以提供对于变革的认知和理解,帮助社会工作者更好地适应和引导社会变革。
社会工作的理论与实践

社会工作的理论与实践社会工作是一门综合性社会科学,结合了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以及人类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旨在通过实践来促进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福祉。
本文将探讨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以及实践应用,并举例说明其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一、理论基础1. 人类发展理论的应用人类发展理论是社会工作的核心基础之一,它关注个体在生命周期中的成长与变化。
社会工作者通过了解人类发展理论,可以更好地评估个人的需求和挑战,并制定相应的干预策略。
例如,通过对儿童发展理论的理解,社会工作者可以帮助儿童克服成长中的困难,促进其身心健康的发展。
2. 社会系统理论的应用社会工作不仅关注个体,还关注社会和群体的需求和问题。
社会系统理论将社会看作一个复杂的系统,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了解这个系统的结构和互动关系,为社区和组织提供支持和服务。
例如,在一个面临犯罪问题的社区中,社会工作者可以运用社会系统理论,与当地政府、公安机构和社区居民合作,共同制定解决方案,推动社区的犯罪率下降。
二、实践应用1. 社会政策与规划社会工作者通常参与社会政策和规划的制定和评估过程。
他们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可以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宝贵的建议和反馈。
例如,在制定教育政策时,社会工作者可以根据对教育系统中弱势群体的研究和了解,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确保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
2. 个案管理与干预个案管理是社会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它涉及对个体或家庭的评估、规划和干预。
社会工作者通过与个体建立信任和良好的工作关系,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例如,社会工作者可以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帮助心理健康问题患者调适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3. 社区发展与倡导社会工作还致力于促进社区的发展和倡导社会公正。
社会工作者可以与社区居民合作,分析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
例如,社会工作者可以组织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发展项目,提升社区的就业机会和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
4. 跨文化实践与多元包容在多元文化的社会中,社会工作者需要具备跨文化的能力,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
社会工作与社会心理学的关系

社会工作与社会心理学的关系社会工作与社会心理学是两个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学科领域。
社会工作是一门致力于解决个人、家庭和社区社会问题的学科,它通过利用社会资源和社会支持,帮助个体与社会环境建立和谐和睦的关系。
而社会心理学则研究了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表现。
本文将探讨社会工作与社会心理学之间的关系以及交叉领域的重要性。
首先,社会工作与社会心理学密切相关,因为两者都关注个体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社会工作实践中,社会工作者需要与不同背景、经历、需求的个体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这就需要社会工作者了解和运用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以便更好地理解个体的心理状态、需求和行为模式。
例如,在与犯罪嫌疑人或刑满释放者一起工作时,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社会心理学的知识了解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自我认同感的建立以及社会融入的困难,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
其次,在社会工作实践中,社会心理学为社会工作者提供了一些重要的理论框架和实用方法。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帮助社会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和解决个体在社会环境中面临的问题。
例如,社会心理学中的群体动力学理论可以帮助社会工作者了解群体中的冲突、合作和互动机制,从而更好地处理团队工作中的纠纷和问题。
同时,社会心理学中的情绪调节和冲突管理理论也为社会工作者提供了有效的干预策略,帮助个体更好地应对压力和矛盾情绪。
此外,社会工作与社会心理学的交叉领域研究对于推动社会工作和社会心理学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两个学科领域的融合研究,可以为社会工作实践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例如,社会工作实践中的干预措施可以通过社会心理学的实证研究来验证其效果,从而提供更有说服力和可操作性的数据支持。
同时,通过社会工作实践的反思和反馈,也可以为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提供更加实践化和贴近社会需求的优化方向。
综上所述,社会工作与社会心理学紧密相连,相互促进。
社会工作需要运用社会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来更好地理解和支持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发展和适应,而社会心理学也需要借鉴社会工作的经验和实践来不断完善理论和方法。
社会学课教案社会心理学基础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社会心理学逐渐从社会学和心理学中分离出来,成为 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多个阶段,包括初创期、确立期、发展 期和深化期。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研究对象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个体在社会互动中的心理现象, 如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动机、社会态度等,以及群体 心理现象,如群体凝聚力、群体决策、群体行为等。
情感智商
描述个体识别、理解和管理自己和他 人情感的能力。
社会态度
社会态度的概念
指个体对某一社会对象(如人、 事、物、观念等)所持有的相对
稳定的心理倾向。
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探讨了个体态度形成的影响因素以 及态度改变的策略和方法。
偏见与歧视
分析了个体在社会互动中可能产生 的偏见和歧视现象,以及消除这些 现象的途径。
心理咨询效果评估
通过对心理咨询过程的效果进行评估,可以不断改进和完善心理咨 询技术和方法,提高心理咨询的质量和效果。
社会心理学在犯罪预防与矫治中的应用
犯罪心理分析
通过对犯罪分子的心理特征和行 为模式进行分析,可以深入了解 犯罪的心理原因和动机,为制定 有效的犯罪预防和矫治措施提供 依据。
犯罪预防宣传与教
04
CATALOGUE
人际交往与沟通
人际交往概述
人际交往的定义
指个体与个体之间通过语言、文字、表情、动作 等方式进行的信息交流和情感互动的过程。
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础,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社 会适应具有重要影响。
人际交往的类型
包括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师生关系、上下级关 系等。
人际沟通的技巧与艺术
育
通过开展犯罪预防宣传和教育活 动,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道德 水平,减少犯罪的发生。
社会工作理论基础

社会工作理论基础社会工作理论三分法模型示意图理论抽象程度结构部分内容实例对人与社会的本质、人的行为弗洛伊德主义、高宏观理论与社会运行机马克思主义、结制进行综合性构功能主义的说明中观理论:对人的行为与社会过程某一标签理论、儿童1)解释性理论方面进行专门发展理论等。
中解释。
对社会工作实危机介入理论、2)介入模式理践本身的性质、任务中心理论论目的、过程等进等。
行一般说明。
社会工作的具自由联想法、批低实践理论体技巧、操作方判式提问法等法。
一、心理分析学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由本能所驱使,由人格结构中的“自我”与“超我” 所控制的,不良行为的产生源于各种本能的集合而成的。
“本我”同“自我”、“超我”之间的关系的失衡(“本我”受到过度压抑或“自我”“超我”发育不均等)。
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对服务对象的变态人格进行治疗,帮助服务对象恢复本我、自我与超我间的平衡,并用心理分析的基本理论方法来完成这一任务。
(一)交流与人的心理防卫机制1、焦虑:人在精神上处于一种紧张状态,其发展结果是个体会选择一种行动适应或试图解决这种状态。
2、心理防卫机制:人在除了以积极方式面对问题外,通常还会发展出一套消极的方法来逃避道德的困境或摆脱精神焦虑,从而解脱情绪的暂时困扰以达到心理上的平衡,这种应对问题的策略或方式在精神分析理论中成为“心理防卫机制”,主要包括:否定、抑郁、解脱、认同、合理化、转移、理想化、投射、割裂、升华、移情、反移情等。
二、认知理论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认为人的行为主要受制于理性思考,而非潜意识中的本能。
不良行为主要产生于认知上的错误或理性思维能力的缺乏。
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要帮助服务对象获得对世界正确的认知或完善理性思考能力,从而使服务对象的行为得到正确、理性的指引。
三、行为主义理论以行为心理学为基础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社会工作理论。
认为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对服务对象的不适当行为进行治疗或矫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工作的社会心理学基础
发表时间:2018-10-12T10:10:26.897Z 来源:《知识-力量》5中作者:车怡萍
[导读] 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助人的服务活动。
作为一门综合学科,社会工作不断吸收心理学、社会学等其他学科的理论成果。
社会工作是助人的服务活动,针对的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在工作的过程中要了解服务对象的心理的变化过程和原因做出有效的措施。
但是,每个人都是处在社会
(西北大学社会工作专业)
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助人的服务活动。
作为一门综合学科,社会工作不断吸收心理学、社会学等其他学科的理论成果。
社会工作是助人的服务活动,针对的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在工作的过程中要了解服务对象的心理的变化过程和原因做出有效的措施。
但是,每个人都是处在社会中,更需要了解每个人在社会环境中是怎么思考、感受和行动的。
社会心理学就是这样一门研究我们周围情境的力量的科学,尤其关注我们是如何看待他人,影响他人。
社会心理学不仅为社会工作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在社会工作实践过程中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技巧。
一、社会心理学: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之一
(1)人在情境中
社会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重要分支注重研究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我们是如何改变环境,环境又是如何影响我们的。
社工理念下的人不是完全独立自存的个体,研究一个人,必须将其放到他所处的环境中进行,即他的家庭、学校、工作场所等。
应该注重研究案主的环境和社会环境间各要素的关系,即人在情境。
人受到环境压力和人们彼此冲突的影响和困扰,因此要用系统的方法去分析情境中人们的行动。
(2)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要探讨的是个人的认知、行为与环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对人类行为的影响,强调要善于观察学习和自我调节去引导个人的行为中的作用。
在社区社会工作中,都是强调在做活动的时候,让参与者感觉到都是为了奖励而来参加活动的,而社工的目标就是整合资源,让社区居民可以享受到服务,假如单单令到社区居民参加活动就是为了奔着奖励而来,那活动失去了应有的目的。
当然并不是完全要摒弃奖励,社工需要做的是更多的鼓励和支持,如何让服务对象感觉得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让对象肯定自己。
(3)镜中我理论
镜中我理论为小组共组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小组工作旨在以人际间的依存互动关系为基础,通过专业的活动过程来恢复和增强个人、团体的社会功能,进而实现社会发展的目标。
小组作为一个微型社会,小组对自我的形成至关重要。
个人行为是与他人互动的结果,小组工作者应重视成员在小组工作种的作用。
自我在小组中产生,小组工作中应注意利用小组这面“镜子”,引导小组成员正确认识自我,从而更好的协助一些成员纠正自我认识的偏差。
(4)舒茨人际关系三维理论
社会心理学家舒茨于1958年提出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舒茨认为,每一个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都有三种基本的需要,即包容需要、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并且这三种基本需要的形成与个体的早期成长经验密切相关。
假如个体在成长的过程中缺少与父母长辈正常的交往,社会的经历非常少,儿童阶段同同班的交往亦比较少,对个体来讲他们的包容需要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就会产生否定于与他人的相互关系,产生心理的焦虑。
这个在社会工作中类似于隐蔽青少年居多,拥有自己的世界,从不与外界进行交流。
舒茨的理论在解释群体形成与群体分解中提出群体整合原则,即群体形成的过程开始是包容,而后是控制,最后是情感。
这种循环不断发生。
群体分解的原则是反其序,先是感情不和,继而失控,最后难于包容,导致群体分解。
二、社会心理学:提供社会工作方法和技巧
社会工作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面对现实,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是它的主旨,社会心理学可以为社会工作实务提供了一些具体的方法和技术。
一般来说,社会心理学包含了三方面的内容,社会思维、社会影响和社会关系。
(1)社会思维与社会工作
社会思维包括自我知觉、自尊、偏见、社会信念与判断、行为与态度。
社会心理学研究我们是如何解释行为,归因于个人还是情境?在解释他人行为的时候,会常犯基本归因错误,会把他人的行为归结为内在特质和态度,而很少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
社会工作者在接案的时候,要对案主进行预估,对案主出现的问题和困难的原因和过程进行分析。
例如在面对低保户案主的时候,不能把家庭的贫困仅仅归结为案主懒、不愿工作等内部原因,对案主进行思想教育,而是应该了解案主所处的环境,根据不同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避免基本归因错误就避免的对服务对象的偏见,就避免对服务对象贴标签。
很多时候,我们的信念有时候会产生重要的作用,较高的期望会影响成就低的人。
作为社会工作者要对案主保持期望,相信案主是有潜力的,能够从困境中走出来。
社工对案主的期望就会变成案主自我实现的预言,激发案主改变的动力。
(2)社会影响与社会工作
社会影响研究从众行为、说服与群体影响。
社会工作者在实践过程中需要说服别人做某些事,社会心理学就为社会工作者提供了一些方法技巧。
从传达者、信息、沟通渠道以及听众这四个要素解释了有效的说服情况。
无论是个案、小组还是社区都存在需要说服的对象,尤其是在案主存在不合理信念的时候,就需要我们运用各种语言技巧、环境资源等方式说服案主纠正不合理信念建立合理信念。
尤其是在危机干预的时候,如何说服案主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群体影响研究了我们是如何受他人影响的,在社会工作小组以及社区工作的过程中利用群体影响能够有效的达成目标。
(3)社会关系与社会工作
社会关系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又一重要领域。
我们彼此之间是如何联系的,对人们的感觉和行动有时是负性,有时是正性的。
与许多态度一样,偏见非常复杂,而且可能包括某种傲慢的情感成分。
偏见产生的后果非常严重,即刻板印象能自我永存,它们的存在就能阻止它们的变化。
刻板印象能够将自身变成现实,尽管最初它们并不是实事,但刻板印象的存在能够使它们成为实事。
社会情境以不同的方式
滋生着偏见,很多人身上都会存在着对某类人群的偏见。
作为一名社工要尽可能减少偏见,无论案主的性别、年龄、性取向、宗教等的状况,都保持对他们的接纳。
然而往往生活中,很多社工克服不了对某类人群的偏见。
例如有的社工对同性恋人群有偏见,对这类人群有种天然的排斥感,无论怎样都说服不了自己。
面对这种情况就要避免和这类人群形成专业关系,以免社工的偏见伤害到案主。
尤其是面对同性恋、吸毒、精神残疾等这些特殊群体,社工要不断的反思自己是否存在偏见。
社会心理学的一些测量方法也可以应用到社会工作实践中去,提升社会工作的科学性。
莫雷诺提出的人际关系的测量方法———社交测量法,可以对小组中的人际关系、凝聚力、士气等作出测量。
三、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工作相辅相成
社会心理学是介于社会学和心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社会工作是吸收社会学、心理学、社会保障等学科理论的综合性学科,两者从诞生之日起就有着很深的渊源,在很多方面有重复的地方。
但是两者之间又有着明显的差别,社会心理学是一门基础学科,而社会工作是一门实践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社会心理学为社会工作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方法技巧,为社会工作的发展夯实了基础。
社会工作在实践的过程中会用到很多社会心理学的知识,这是对社会心理学进行实践的良好机会,不断验证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也能促使社会心理学不断发展。
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经历了产生发展到停滞,到现在国家大力发展社会工作专业,这一路充满了坎坷曲折。
在国内社会工作收到了很多的赞美和批评,很多人认为社会工作仅仅是一门实践性的活动,而忽略对社会工作理论基础的研究。
作为一名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对社会学、心理学等基础性学科的学习是非常必要的,我们需要不断挖掘这些理论对社会工作的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不断丰富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使社会工作能够真正的成为一名科学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