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个王朝的背影后随感作文.
初中语文文学讨论(美文荐读)一个王朝的背影(余秋雨)(二)
一个王朝的背影(余秋雨)(二)三康熙与晚明帝王的对比,避暑山庄与万历深宫的对比,当时的汉族知识分子当然也感受到了,心情比较复杂。
开始大多数汉族知识分子都是抗清复明,甚至在纠纠武夫们纷纷掉头转向之后,一群柔弱的文人还宁死不折。
文人中也有一些著名的变节者,但他们往往也承受着深刻的心理矛盾和精神痛苦。
我想这便是文化的力量。
一切军事争逐都是浮面的,而事情到了要摇憾某个文化生态系统的时候才会真正变得严重起来。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人种,其最终意义不是军事的、地域的、政治的,而是文化的。
当时江南地区好几次重大的抗清事件,都起之于“削发”之争,即汉人历来束发而清人强令削发,甚至到了“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地步。
头发的样式看来事小却关及文化生态,结果,是否“毁我衣冠”的问题成了“夷夏抗争”的最高爆发点。
这中间,最能把事情与整个文化系统联系起来的是文化人,最懂得文明和野蛮的差别,并把“鞑虏”与野蛮连在一起的也是文化人。
老百姓的头发终于被削掉了,而不少文人还在拼死坚持。
著名大学者刘宗周住在杭州,自清兵进杭州后便绝食,二十天后死亡;他的门生,另一位著名大学者黄宗羲投身于武装抗清行列,失败后回余姚家乡事母著述;又一位著名大学者顾炎武比黄宗羲更进一步,武装抗清失败后还走遍全国许多地方图谋复明,最后终老陕西……这些一代宗师如此强硬,他们的门生和崇拜者们当然也多有追随。
但是,事情到康熙那儿却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文人们依然像朱耷笔下的秃鹫,以“天地为之一寒”的冷眼看着朝廷,而朝廷却奇怪地流泻出一种压抑不住的对汉文化的热忱。
开始大家以为是一种笼络人心的策略,但从康熙身上看好像不完全是。
他在讨伐吴三桂的战争还没有结束的时候,就迫不及待把下令各级官员以“崇儒重道”为目的,朝廷推荐“学问兼优、文词卓越”的士子,由他亲自主考录用,称作“博学鸿词科”。
这次被保荐、征召的共一百四十三人,后来录取了五十人。
其中有傅山、李[禺页]等人被推荐了却宁死不应考。
古典名著读后感(精选5篇)
古典名著读后感古典名著读后感(精选5篇)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典名著读后感(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古典名著读后感1读了《一个王朝的背影》《流放者的土地》,两篇文章结合起来有有些小感。
开始读时,我惊异于清朝的繁荣。
康熙在位时,努力吸收汉朝文化,礼贤下士,对汉朝文化甚是尊重,精通经史、子、集、诗、书多少固执的有才之人最后终于感动。
他不仅努力吸收汉族文化,甚至也接受外国文化,譬如研究几何和计算,后来他的演算比传教士还快。
在国防方面,康熙更是警惕,时常到“木兰围场”狩猎——军事演习。
并且作为国君,他身先士卒,自身无功就很了得。
他足够强健,有精力处理复杂的西藏,内蒙古事务,解决治理黄河、淮河和疏通漕运等大问题。
读到这,清朝的的轮廓是富丽堂皇雍容华贵的。
可是再往后读,清朝似乎就变了模样。
它的衰败令人痛心,它的衰败不是一个王朝,而是一个国家未来都要弥补它的过失。
君主为了自己的利益,用了许多法律巩固中央集权,限制那些还留有余温的思想的火花。
所以,清朝的苛政可谓是到极致了,他们无一不在警告着:“你们说到底只是一种生理性的存在。
用思想来辩驳思想,用理性来面对理性,从来没有那回事。
”中央集权真是发展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最典型的证据就是流放。
宁古塔,一缕残阳,几声暮鸦,清朝时期很早被作为流放之地。
清朝,多少怀揣着仕途之梦,想安分守己好好过日子,为国效力的文人才子和他们眷属被流放到这个不是人呆的地方,到了这里就几乎等于为人生划上了句号。
许许多多的人甚至说不清自己被流放到这里的原因,邻里株连的痛苦声直干云霄,不绝于耳。
这里是流人断魂的墓志和思归的梦乡。
宁古塔透着一种无可比拟的沉重,它背负着太多的情感。
一路上的白骨和冤魂证明他的衰落,君主凭着自己并不正确的意愿来治理国家也就是这个结果罢读到这,清王朝留给我的是消瘦纤弱的影。
读《一个王朝的背影》后随感
读《一个王朝的背影》后随感透视——读《一个王朝的背影》后随感推荐的余秋雨的《山居笔记》只看了一篇——《一个王朝的背影》,其中有一点很赞同:“因为无数的事实证明,在我们中国,许多情绪化的社会评判规范虽然堂而皇之地传之久远却饱含着极大的不公正,我们缺少人类普遍意义上的价值启蒙,因此这些情绪化的社会评判规范,大多是从封建正统观念逐渐引伸出来的,带有很多盲目性……”我们以汉族自居、自傲,我们总是以推翻以满人统治的清朝政府而自鸣得意觉得这是历史上一大留芳百世的青史,这种民族正统论常常令我们看不清许多不可违避的历史事实,蒙上了心智的汉族人,又会用一种不屑的口吻去对那不属于汉人统治的历史进行贬头贬尾,也许这也是我们的前人留于我们最有民族感,历史感,但也是最蹩足的批评艺术。
我们汉人其实是最学不好哲学的,因为哲学让我们明智,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而我们汉人却沉溺于“民族正统论”不能自拔,常常是“世间唯我是大的”的偏执理念作祟,所以那种所谓的“侵权”“侵族”会随着自然条件而反射般地投影在脑子里,那种民族的正义感也因此义愤填膺,挑拨着众多的汉人“反清复明”。
其实那些所谓的反清复明者,从未正眼看过一代皇帝康熙的英明善断,英勇神武;从未真正看清在历史受到参改的必然背后,是因为有一位博学多才、始终保持着无比亲和汉族文化的皇帝在指点江山,其实历史的改变是必然的!任何的荒诞颓废的政权,终于是会被开明充满生机的新政权所代替,所以反清复明者,最终也反不了清,当然更复不了明!历史的车轮还在滚滚向前,不会因为少数人的阻碍而停止转动,所以,汉族人的“民族正统论”,也被历史的车轮滚滚辗过,辗得粉身碎骨,辗得毫无颜面!当康熙用“大文化”观收买了汉族文人的心的同时,其实也是汉族文化接纳一个非汉族民族统治的开始。
所以康熙是聪明的!正如余秋雨所说的,满族是中国的满族,中国不是汉人的中国,清朝的历史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统观全部的中国的古代历史,清朝的皇帝在总体上还是比较开明的,而其中的康熙皇帝甚至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皇帝之一,他与唐太宗李世民一样使我这个现代的汉族人中国人感到骄傲。
读余秋雨《一个王朝的背影》的一点感想
读余秋雨《一个王朝的背影》的一点感想其实,我本来对余秋雨的散文没兴趣。
原因也简单,我喜欢如老舍、孙犁那种朴实的文字,讨厌理论家说教式的长论。
但是,我为了解一点时尚,才突发奇想,拿起他的《出走十五年》,选了这篇叫《一个王朝的背影》,读了起来。
读完了,觉得应该把心得记下来。
《一个王朝的背影》,写的是清朝,并以写康熙为主。
作者以为,从康熙文韬武略角度讲,他不但可圈可点的地方很多,甚至在中国古代帝王中首屈一指,可以与唐太宗李世民比肩。
之前,我虽然对《康熙字典》有耳闻,但对他有如此高的评价,还是新知。
其实,余秋雨写清朝,写康熙,是笼统的,以承德避暑山庄为背景地点,从始到终,一以贯之,给人感觉是完整和一体的。
他写康熙,从为什么要建设承德避暑山庄开始,一直到它的衰落。
会读书的人都明白,那是借山庄的衰落,说的是清朝如何由盛到衰的过程。
文中说了,雍正不如康熙,而到了乾隆,更无法同他老子相比。
也正应了民间的那句:“黄鼠狼子下豆大眼子,一代不如一代。
”其实,这一点都不奇怪,老子英雄,并不等于儿子就是好汉。
当然,十年浩劫中的“血统论”、“唯成份论”,无疑是混蛋逻辑,是疯子加上利令智昏的产物。
先辈打江山,后人不肖,未必坐得住、坐得牢。
这是最好的历史教训。
开始,作者对承德避暑山庄这个皇家园林之大产生疑问,它不仅拥有层层叠叠的宫殿,还有开阔的湖区,平原区以及山区,“尤其是山区,几乎占了整个山庄的八成左右,这让游惯了别的园林的人很不习惯”。
面对这个问题,作者又进一步联想到“园林是用来休闲的,何况是皇家园林,大多追求方便平适,哪有象这儿的,硬是圈进茫茫苍苍一大片真正的山岭来消遣?”疑问,总是有可解的,接下来,作者自解道:“这个格局,包含着一种需要,我们抬头仰望,低头思索的审美观念和人生观念”。
作者的自解,似乎很大,几乎是无边的虚谎。
其实,人家这是伏笔,下边就用事实来解释这貌似虚谎的说法了。
作者还是先入为主,给承德避暑山庄下了一个结论:“山庄的营造,完全出自一代政治家在精神上的强健。
读余秋雨的《一个王朝的背影》后感
《一个王朝的背影》:清朝的兴衰与历史的思考
余秋雨的《一个王朝的背影》是一部深入剖析清朝历史的散文。
在这部作品中,他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探讨了清朝的兴衰,以及历史对于当下的意义。
余秋雨以朴实的文字,柔和的话语,描述了清朝的辉煌与落寞。
他通过对康熙皇帝的描述,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英明果断、文治武功的君主形象。
康熙皇帝在位期间,致力于国家的繁荣与稳定,为清朝的盛世奠定了基础。
同时,余秋雨也揭示了清朝后期统治者的腐败和无能,以及国家逐渐走向衰败的过程。
这部作品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清朝的历史。
余秋雨不仅描述了历史事件,更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刻画和评价,展现了历史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他以康熙皇帝为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有智慧和勇气的君主,同时也揭示了封建社会制度的局限性和历史的必然性。
此外,《一个王朝的背影》也让我思考了历史对于当下的意义。
余秋雨认为,历史不仅是记录过去的事件,更是一种思考和反思。
通过对历史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教训,为当下的生活和发展提供借鉴。
这部作品也提醒我们要珍惜当下,关注现实问题。
历史的兴衰更迭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强大与繁荣不是永恒的,需要不断地努力和奋斗。
我们应该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关注当下的问题和挑战,努力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一个王朝的背影》是一部富有启示意义的作品。
它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清朝的历史和兴衰,也为我们提供了思考历史的思路和方法。
我相信,每一个读过这部作品的人,都会对历史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历史的背影作文
历史的背影作文历史就像一位神秘的老者,穿着一袭长袍,缓缓地走在时间的长河里。
我们只能看到他远去的背影,却从那背影中感受到无尽的故事和深沉的韵味。
小时候,历史的背影是秦皇汉武的雄图霸业。
在我眼中,秦始皇就像一个超级大boss,他站在高高的城墙上,大手一挥,长城就像一条巨龙蜿蜒在中华大地。
那背影充满了霸气和威严,他要把整个天下都攥在自己的手心。
而汉武帝呢,他的背影则像是在茫茫大漠中策马奔腾的英雄。
他带着汉朝的将士们,和匈奴人打得有来有往,喊出“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豪言壮语。
那时候,我总想追着这两个大英雄的背影,去看看他们到底是怎么创造出如此伟大的帝国。
再大一点,历史的背影又变成了唐宋的文人墨客。
李白的背影是潇洒自在的,他穿着一袭白衣,腰间挂着酒壶,在名山大川之间漫步。
他一边走,一边高唱着“天生我材必有用”,那背影像是一阵清风,吹过了唐朝的盛世。
而杜甫的背影却有些沉重,他皱着眉头,看着战乱中的百姓,他的背影里是对民生疾苦的深深忧虑。
到了宋朝,苏轼的背影是豁达乐观的。
他被贬到黄州,却能乐呵呵地研究东坡肉的做法,还写出“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这样的词句。
他的背影就像那江上的一叶扁舟,虽历经风雨,却依然稳稳前行。
我常常想,如果能跟在这些文人的身后,听他们吟诗作对,那该是多么有趣的事情啊。
后来啊,历史的背影又有了明清的变革与沧桑。
郑和下西洋的时候,他的背影是充满探索精神的。
他站在巨大的宝船船头,望着茫茫大海,那背影就像一把火炬,照亮了明朝对外交流的道路。
可是到了清朝末年,历史的背影变得有些凄凉。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背影是坚定的,他要把鸦片这种毒害中国人的东西统统消灭。
但无奈清朝已经走向衰败,那些不平等条约签订时,那些大臣们的背影是屈辱的,他们在列强面前低下了头,中国的历史也进入了一段黑暗的时期。
现在呢,我们只能从史书里、从博物馆的文物中、从古老的建筑上去追寻历史的背影。
有时候我觉得历史就像一场大戏,那些主角们都已经谢幕退场,只留下他们的背影供我们缅怀和思索。
一个王朝的背影读后感
一个王朝的背影读后感【篇一:一个王朝的背影读后感】“康乾盛世”总不敌晚清颓靡不振的形象,让大家为这段历史蒙羞。
但读了余秋雨先生的《山居笔记》中《一个王朝的背影》,我一改过去对清朝负面的刻板印象,更深层地看到清代的辉煌昌盛时期。
首先是康熙眼中的“长城”——避暑山庄,其扮演的不止是供皇室休憩的角色,更有着外交军事上的功能,“把复杂的政治目的和军事意义转化为一片幽静闲适的园林……”虽有人认为,有显中国文化的功利特征,但比起昔日的统治者力求修复长城,康熙高明的作为,使我不愿继续探讨功利主义所带来的影响。
这无形长城的营造,也被余先生赞为是“一代政治家在精神上的强健”。
反观清史,康熙是绝不亚于唐太宗的,一个日理万机、兼容并蓄、人格完全的皇帝。
他对于汉族传统的文化,有着深厚的兴趣;对于西洋的科学,亦是秉持着学习的心态;他原是一个霸者,他如余先生所写“他的父辈已为他打下一个完整的华夏江山,年纪轻轻,坐享其成就就好”,可是他没有坐吃山空,他以一颗谦虚的心去习得那些满清没有的精髓,去补偿满族的文化空洞,或许满族真不似汉族有博大精神的文化,可康熙的胸怀却远比汉族大得多。
满清帝王竟如此热爱及精通汉族传统文化,且对西学的重视,则让其它朝代汗颜!我个人认为现在的历史对于清朝实在太过于刻薄了,往往注重在清朝末年慈禧太后的那种腐败,而将“康乾盛世”一笔带过,我想这和种族有着极大的关系吧!这个世界上总是有一些无聊的人士喜欢分化族群。
在清朝,就分化汉人与满人。
其实华夏与夷狄的融合,先秦以前就有,这支新的民族的名字为“汉”,而自魏晋后,汉族又注入胡人的新血,既而开创隋唐盛世。
中国人津津乐道唐太宗天可汗的名号,当时的长安是世界最繁华的都市,外国人蜂拥的来长安学习文化;现在的历史课本,也填满赞美大唐盛世的文字;那么“清”呢?这个有着“康乾盛世”的朝代,为什么却不曾使现代的中国人引以为傲?雍正的《大义觉迷路》为康熙叫屈,同时亦透露汉族对异族不公;是的,外族君王励精图治得不到褒奖。
余秋雨《一个王朝的背影》原文及读后感赏析
余秋雨《一个王朝的背影》原文及读后感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余秋雨《一个王朝的背影》原文及读后感赏析【导语】:《一个王朝的背影》是余秋雨写的一篇散文,出自于余秋雨的散文集《山居笔记》,关于《一个王朝的背影》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一直受到关注,来了解一下吧。
一个王朝的背影读后感
一个王朝的背影读后感
【篇一:一个王朝的背影读后感】
“康乾盛世”总不敌晚清颓靡不振的形象,让大家为这段历史蒙羞。
但读了余秋雨先生的《山居笔记》中《一个王朝的背影》,我一改过去对清朝负面的刻板印象,更深层地看到清代的辉煌昌盛时期。
首先是康熙眼中的“长城”——避暑山庄,其扮演的不止是供皇室休憩的角色,更有着外交军事上的功能,“把复杂的政治目的和军事意义转化为一片幽静闲适的园林……”虽有人认为,有显中国文化的功利特征,但比起昔日的统治者力求修复长城,康熙高明的作为,使我不愿继续探讨功利主义所带来的影响。
这无形长城的营造,也被余先生赞为是“一代政治家在精神上的强健”。
反观清史,康熙是绝不亚于唐太宗的,一个日理万机、兼容并蓄、人格完全的皇帝。
他对于汉族传统的文化,有着深厚的兴趣;对于西洋的科学,亦是秉持着学习的心态;他原是一个霸者,他如余先生所写“他的父辈已为他打下一个完整的华夏江山,年纪轻轻,坐享其成就就好”,可是他没有坐吃山空,他以一颗谦虚的心去习得那些满清没有的精髓,去补偿满族的文化空洞,或许满族真不似汉族有博大精神的文化,可康熙的胸怀却远比汉族大得多。
满清帝王竟如。
山居笔记(一个王朝的背影)读后感
山居筆記(一個王朝的背影)讀後感
看完一個王朝的背影,再比對現今政壇的紛擾,真是感慨萬千。
作為一個讀書會的成員,在成員間的討論中,我們對政治也好、宗教也好,要站在超然的制高點上,作理性的評論;不要把自己情緒上的狂熱投注在上面,才能發揮讀書會的水準。
大清王朝是由所謂『異族』建立的,在『漢族』沙文主義強烈的中國,是相當『漢賊不兩立』的,其實這種想法是基於感情的直覺,而非經由理性的評判。
實際上親自深入接觸過的人,他的感觸才是最真誠的。
一代名妓李香君,忠心愛國,而真正迫害她的人,不是『異族』,而是腐敗齷齪的『漢族』王朝高官阮大鋮,真是諷刺異常。
而清代帝王之中,康熙是中國歷史上,書讀得最多,最有學問,行事風格最符合『儒家』思想的;清代各帝王比起中國其他朝代的帝王,水準最高;而帝王素質最差的,便是明朝。
比對現今政治現場,一些高喊『本土』,『愛台灣』的人。
遇到權力爭奪的時候,毫不含蓄,平日偉大情操哪裡去了;講完『接受他』『放下他』沒幾天,就『不堪其擾』,嚇得我們瞠目結舌;『政治』這回事我們學不來。
國芳12/15。
短暂王朝后的背影_描述历史名人的作文1400字
短暂王朝后的背影_描述历史名人的作文1400字中华历史是如此之长。
翻开书来,一个个或长或短的朝代悉数呈于眼前。
而在这长长的历史之中,不仅掩藏着一个朝代的兴衰荣辱。
透过这些历史,中华文化的曲折前行、举步维艰再度令人叹惋。
一个名字越过他短暂存在的朝代出现在我面前,越来越鲜活。
他从锦绣繁华中走向人世,在孤独悲凉中含恨而终。
他被人囚禁,寄寓于自己的故土,没有资格选择一座小楼之外的任何一个地方,以至自己的生死。
他的灵魂已经疲惫不堪。
在那个遥远而古老的宋朝,还存在过一个这样的灵魂。
因为杰出的文学才华,他足以傲视一个时代。
后世文人瞥见了大宋之前的南唐,还有一个李后主。
一座小楼,几支毛笔,注定要记载下众多令人感叹、称奇的词章。
我们有时会想,李煜这样才华横溢、举止脱俗的词作家,有着那样显赫的家世,必定为万人景仰,他的目光必定令人不甘逼视。
然而,那是一个乱世。
“乱世出英雄”,世俗的认识恰好与我们相反,他们承认莽夫,却看不见为他们而感叹的孤傲灵魂。
继承了“中华优良传统”的唐朝在此时已是分崩离析,与三国的混乱不相上下。
读过魏晋文学的人一定知道在那个乱世所出现的一系列超脱世俗、特立独行的文学家:阮籍、嵇康、范晔、潘岳、谢灵运、张华……他们中无一人得以善终。
历史的发展与文学的悲哀竟配合得如此令人心酸。
在晚唐的混乱与血腥中,李煜出现了。
似乎一开始,就注定他的命运将以悲剧告终。
我们从史书上可以清楚了解到,他的前半生衣食无忧。
尽管当时的南唐已如风中飘絮。
那时,他所追求的词作,仍然继承了浮华气息。
美满的夫妻生活,奢华的宫廷宴饮都是他笔下的素材。
直到陈桥驿兵变。
赵匡胤起兵称宋,以破竹之势自立朝纲,史称南宋。
历史并不慷慨,似乎是天妒英才,宋太祖知道了南唐的存在。
李后主降宋,却并未得到一般俘虏所受的待遇。
一座小楼成了他的栖息之所。
就像动物园给动物划定界限一样,那座小楼成了他唯一的活动场所。
起初,宋太祖听闻他词做得好,也想附庸风雅,与他切磋词曲。
大学语文《一个王朝的背影》读后感[5篇材料]
大学语文《一个王朝的背影》读后感[5篇材料]第一篇:大学语文《一个王朝的背影》读后感读“背影”——《一个王朝的背影》读后感有人说:“如果一个知识分子欲保持心灵的平和,持有一份淡薄和超然的心境,那就千万不要和余秋雨遭遇”。
是的,余秋雨太沉重了,他以一行行力透纸背的文字,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秋雨连绵的凄苦旅程,让你思索,让你警醒,然你夜不成寐。
当包括每一个细枝节在内的历史真相从那些已经僵硬麻木的历史概念背后一点点浮现出来,当作家以诚实的理性重新疏导它们,任何一个读余秋雨的人都无法否认,他的震撼力是不可估量的。
我这次的的确确是被其朴实却发人深省的文字所震撼,带着这样的心情我反复品读了那篇课本上名为“一个王朝的背影”的散文。
它选自余秋雨的《文明的碎片》,这是一闪对中国历史文化苦心孤诣反思的著作,这是一邓浸润着太多沉重的思考,但得许多人认真研读的作品,该书以中国历史为经,以各实用历史文化的梭断面为纬,寓以往思考于文章中,将文明这一主体贯通融化其间,以次表现了千年来中国文明和文化发展步履的艰难和沉重。
而这段散文以一次承德避暑山庄之行在这个象征王朝背影的地方寻找那个朝代零星的碎片,并融以作者自己的感受于其中,将那个王朝的历史脉络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文中每段文字都充满了对那个王朝的沉思,这既是写给他自己的,也是写给我们这个民族的。
读到康熙不修长城那几段,我甚是激动,不禁感叹康熙的心境如此之宽,才能如此之广如此之高。
他希望能筑起一座无形的长城,确实他做到了,承德避暑山庄就是他的“长城”,与蜿蜒千里的秦始皇长城相比,显然康熙更高明些。
或许有人说秦始皇的时代先于康熙,自然康熙可以从历史的残垣中吸取教训,然而今天的我们是否也能从历史教训中吸取教训呢?本应该很庆幸我们今天不必为了抵御外敌而修长城(正如余秋雨所说的保护文物完全是另一回事),并且我们国家一直努力像康熙一样修一座无形的长城。
可悲的是康熙的“长城”最终还是坍塌了,还是败在了一个没有读过什么书,没有建立过什么功业的女人手里。
一个王朝的背影读后感
一个王朝的背影读后感
《王朝的背影》是一部让人深思的小说,它讲述了一个王朝的
兴衰和人们的命运。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一系列生动的人物和情节,展现出了王朝的兴盛和衰落,以及人们在这个过程中所经历的磨难
和挣扎。
这部小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历史和人性有了
更深刻的认识。
首先,小说中描绘的王朝的兴盛和衰落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历
史的变迁和王朝的无常。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
王朝在兴盛时期的繁荣和辉煌,以及在衰落时期的衰败和沉沦。
这
让我明白了一个王朝的兴衰并非取决于一个人或者一件事,而是由
整个社会和历史的发展所决定的。
这让我对历史和社会有了更深刻
的认识,也让我更加珍惜当下的一切。
其次,小说中描绘的人们在王朝兴衰中所经历的磨难和挣扎让
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人性的复杂和坚韧。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生动的
人物形象和情节,展现了人们在王朝兴盛时期的奢华和享乐,以及
在衰落时期的艰辛和挣扎。
这让我明白了人性是多么的复杂和坚韧,无论是在兴盛时期还是在衰落时期,人们都能够坚守自己的信念和
追求。
这让我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更加珍惜人与人之
间的情感和理解。
总的来说,读完《王朝的背影》,让我对历史和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部小说不仅让我感受到了王朝的兴盛和衰落,也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人们在这个过程中所经历的磨难和挣扎。
这让我更加珍惜历史和人性,也让我更加珍惜当下的一切。
希望我们能够珍惜历史,珍惜人性,珍惜当下的一切,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一个王朝的背影读后感
一个王朝的背影读后感《王朝的背影》是一部让人深思的小说,它讲述了一个王朝的崛起与衰落,以及人们在这个过程中所经历的种种变迁和挣扎。
小说通过对王朝兴衰的描写,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变迁,让人们深刻地反思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变。
小说以一个王朝的兴起为背景,展现了王朝的繁荣和辉煌。
在这个王朝的背景下,人们享受着繁荣和安定,社会秩序井然,人民生活富裕。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王朝开始出现种种问题,社会秩序逐渐失去平衡,人们的生活变得困苦和艰难。
最终,这个王朝走向了衰落,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艰难和不安。
通过对王朝兴衰的描写,作者深刻地反映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变迁。
在小说中,人们的欲望和野心不断地驱使着他们去追求权力和利益,而这种追求往往导致了社会的动荡和不稳定。
同时,小说也展现了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顽强和坚韧,以及他们对生活的执着和追求。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不断地挣扎和奋斗,最终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通过对这个王朝的兴衰的描写,小说引发了人们对人类社会发展和演变的深刻思考。
人们开始反思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以及人类在这个过程中所经历的种种变迁和挣扎。
同时,人们也开始反思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自己对社会发展所起到的作用。
通过对这个王朝的背影的观察和反思,人们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对自己的生活和价值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总的来说,小说《王朝的背影》是一部让人深思的作品,它通过对一个王朝的兴衰的描写,展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变,让人们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同时,它也让人们对自己的生活和价值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引发了人们对人类社会发展和演变的深刻思考。
这部作品不仅在文学上有着深刻的内涵,也在思想上有着重要的启示,是一部值得人们深思的作品。
历史的背影作文
历史的背影作文历史就像一位神秘的老人,穿着一袭长长的袍服,缓缓地在岁月的长河中踱步,只留给我们一个沧桑而又充满故事的背影。
当我试图去窥探这个背影的时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高大而又模糊的轮廓,那是古代王朝的背影。
从夏商周到秦汉,再到唐宋元明清,每个王朝都像是一个巨人,在自己的时代里呼风唤雨,可最终又都消失在历史的迷雾之中。
就拿秦始皇来说吧,他穿着华丽的龙袍,站在高高的城墙上,眼神中透着霸气,那背影简直是“霸气侧漏”。
他统一六国,修筑长城,本以为能千秋万代地统治下去,可谁能想到,秦朝就像一颗流星,短暂地划过历史的天空,只留下那雄伟长城的背影,还在默默地诉说着当年的辉煌与艰辛。
再把目光投向那些伟大的诗人,他们的背影也是别具一格。
李白,那个穿着宽松长袍,腰间挂着酒壶的潇洒背影。
他一生都在追求自由,“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的背影里充满了对权贵的不屑和对自由的向往。
他在山川之间游荡,饮酒作乐,吟诗作赋,他的背影就像是一阵不羁的风,吹过唐朝的每一个角落,给后世留下了无尽的浪漫诗篇。
而杜甫呢,他的背影则略显消瘦和愁苦。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他总是皱着眉头,看着世间的疾苦,他的背影仿佛承载着整个大唐百姓的苦难,让人看了心生怜悯。
还有那些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英雄们,他们的背影更是令人热血沸腾。
岳飞,背上刺着“精忠报国”,一身戎装,骑在战马上,手持长枪,向着金兵冲去。
他的背影就是一面旗帜,代表着忠诚和英勇。
他的岳家军,那一个个坚定的背影,在战场上形成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防线,让敌人闻风丧胆。
可是,就是这样的英雄,最后却被奸臣所害,他那冤屈的背影消失在风波亭中,只留下后人无尽的叹息。
历史的背影中,也少不了那些推动科技进步的发明家。
爱迪生,这个留着小胡子的外国人,他的背影忙碌在无数个实验室里。
他失败了一次又一次,但是那背影从未有过退缩的迹象。
当电灯亮起的那一刻,他的背影被光芒所包围,那是一种希望的光,照亮了整个世界的黑夜,也让人类的文明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读《一个王朝的背影》后随感读后感
读《一个王朝的背影》后随感读后感
《一个王朝的背影》是作者龙应台所写的一部小说,通过一个王朝的兴衰变迁,展现了一个时代的背影。
读完这本小说,我不禁产生了许多感慨和思考。
首先,小说中描述的王朝的兴盛和衰败,让我深切感受到历史的沉重和无情。
无论一个王朝的昌盛与否,最终都会迎来衰败和末日。
这让我思考到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命周期也是如此,无论是一个国家、一个机构还是一个人,都会有兴衰变迁的过程。
历史给予我们的最大启示是,没有任何一种权力和统治可以永恒存在,只有不断进步和改革才能保持发展。
其次,小说中描绘的权力斗争和权谋之间的复杂关系,让我对人性产生了深思。
人类对于权力的追求仿佛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这种本能推动着人们去争权夺势、斗智斗勇。
然而,权力的滥用和私心自私也导致了不计其数的悲剧和痛苦。
正所谓“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这是人性的悲哀,也是权力的副作用。
最后,小说中展现的个人命运和历史背景的相互作用,让我意识到人生的选择和命运是相互交织的。
在一个草木皆兵、烽火连天的时代,个人的选择往往被外部环境所限制,不得不与历史背景相适应。
然而,无论如何,个人的选择和努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个人的命运。
这让我思考到,尽管环境和历史给予了我们不同的限制和机会,但我们仍然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选择去改变命运,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和价值。
《一个王朝的背影》是一本很有思想深度的小说,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个人命运的描绘,引发了我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
读完这本小说后,我更加坚信,只有不断学习和进步,不断反思和选择,才能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背影。
王朝的背影散文范文
王朝的背影散文范文去往东北,除了十四年的抗日史,还有必定要读的一段是近300年的清史。
很奇怪的,严格讲来,清朝属于外族入侵,却不曾有读元史时的轻慢和鄙夷。
成吉思汗、忽必烈,铁蹄所到之处,大地颤抖,文明践踏,勇则勇已,毕竟难脱游牧民族的野气。
而多尔衮率清兵入关,“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以为是历史的重演,不曾想,他们就此华丽丽地转身,端坐庙堂,恩威并施,一副长袖善舞的模样。
读过那么多年历史,能完整记下历代君主的似乎只有清朝。
不记得是谁曾经评价过,“清朝的每一位君主单独拿出来放到任何一个朝代里都不失为一位名君”。
当然,我想,说这句话的人应该是剔除了宣统的,12岁的孩子,很难说得上有多少治理大业的宏伟志向和过人手腕。
然后,细细历数,从皇太极到光绪,除天赋有别外,无一例外的,一概勤勉好学。
看其中的代表人物,康熙、乾隆,这祖孙俩虽然有蛮族人统治大兴文字狱残暴惨烈的一面,但骨子里的风雅、睿智却让历代帝王失去颜色。
来到关外,我们是倒着读那段历史的,最先遇到的是伪满皇宫。
严格来讲,伪满不是清朝的历史,但因为有了溥仪,似乎跟清朝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清朝以幼主入主中原为开篇,以幼主逊位为结局,这样的历史呼应多少有点悲凉。
如果不是伪满,溥仪应该是清朝十二帝中面貌最为模糊的一位吧,一切都还来不及,留给他的只有偌大寂静得怕人的紫禁城,唯一能做的大约也就是爬上屋顶看看墙外飞翔的信鸽而已。
因为伪满,他除了“末代皇帝”的称号外又多了一个“傀儡”的名号。
不知道当时是谁选的长春,这个城市,我不喜欢。
一下车,光灿灿的日光,炫得人睁不开眼。
那个“皇宫”,不中不西,不土不洋,阴郁逼仄,人处其中,一副坐困愁城的模样,我也不喜欢。
车行三个小时,来到沈阳,一下豁然开朗起来,满族的龙兴之地,果然不同一般模样。
急于想去看的,当然是沈阳故宫。
看过北京故宫,历经两朝修缮,其雕梁画栋、精美绝纶,自然难有建筑能望其项背。
但当年看过北京故宫后,立马飞奔想去看的是南京明故宫遗址,当然已是断壁残垣、荒草离离,但依然大爱,因为其简朴和大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一个王朝的背影后随感作文
2018-08-08
透视
――读《一个王朝的背影》后随感推荐的余秋雨的《山居笔记》只看了一篇――《一个王朝的背影》,其中有一点很赞同:“因为无数的事实证明,在我们中国,许多情绪化的社会评判规范虽然堂而皇之地传之久远却饱含着极大的不公正,我们缺少人类普遍意义上的价值启蒙,因此这些情绪化的社会评判规范,大多是从封建正统观念逐渐引伸出来的,带有很多盲目性……”我们以汉族自居、自傲,我们总是以推翻以满人统治的清朝政府而自鸣得意觉得这是历史上一大留芳百世的青史,这种民族正统论常常令我们看不清许多不可违避的历史事实,蒙上了心智的汉族人,又会用一种不屑的口吻去对那不属于汉人统治的历史进行贬头贬尾,也许这也是我们的前人留于我们最有民族感,历史感,但也是最蹩足的批评艺术。
我们汉人其实是最学不好哲学的,因为哲学让我们明智,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而我们汉人却沉溺于“民族正统论”不能自拔,常常是“世间唯我是大的”的偏执理念作祟,所以那种所谓的“侵权”“侵族”会随着自然条件而反射般地投影在脑子里,那种民族的正义感也因此义愤填膺,挑拨着众多的汉人“反清复明”。
其实那些所谓的反清复明者,从未正眼看过一代皇帝康熙的英明善断,英勇神武;从未真正看清在历史受到参改的必然背后,是因为有一位博学多才、始终保持着无比亲和汉族文化的.皇帝在指点江山,其实历史的改变是必然的!任何的荒诞颓废的政权,终于是会被开明充满生机的新政权所代替,所以反清复明者,最终也反不了清,当然更复不了明!历史的车轮还在滚滚向前,不会因为少数人的阻碍而停止转动,所以,汉族人的“民族正统论”,也被历史的车轮滚滚辗过,辗得粉身碎骨,辗得毫无颜面!当康熙用“大文化”观收买了汉族文人的心的同时,其实也是汉族文化接纳一个非汉族民族统治的开始。
所以康熙是聪明的!正如余秋雨所说的,满族是中国的满族,中国不是汉人的中国,清朝的历史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统观全部的中国的古代历史,清朝的皇帝在总体上还是比较开明的,而其中的康熙皇帝甚至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皇帝之一,他与唐太宗李世民一样使我这个现代的汉族人中国人感到骄傲。
通过承德的避暑山庄,透视了一代清朝盛世的敏华见证了一代清君的叱咤风云与艰辛创业,所以余秋雨在书中说:避暑山庄其实就是康熙皇帝的“长城”,与蜿蜒千里的秦始皇长城相比那个更高明些呢?而确实康熙也用自己的一生修筑着一座无形的长
城――“修德安民”,软硬兼施,把复杂的政治目的和军事意义转化为一片幽静闲适的园林,一圈香火缭绕的寺庙,这确实不能不说康熙的高明!然而眼前那道道地地的园林和寺庙,道道地地的休息和祈祷,军事和政治消解得那样烟水葱茏、慈眉善目,如果不是那些山庄中的石碑和楹联我们甚至连可以疑惑的痕迹都找不到。
确实,透视一个王朝的背影,我们该怎么延续我们的民族正统论呢,我们不该为这样的一代皇帝而喝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