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报告 (1)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共 50张PPT)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共 5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49a62c3551810a6f52486b8.png)
收集有关的文件和资料
1、综述和一般信息 • 企业的一般信息 • 企业的运行情况:主要的过程、员工的数量、工作计划、设 备的使用情况、周边土地的使用情况; • 与风险有关的场所; • 地形、地质与水文情况; • 当地的其他工业; 2、环境管理 • 环境管理机构 • 有关方针的信息 • 环境培训方案 / 内部环境审核方案 / 环境监测方案 • 产品生命周期分析
5 4 3 2 1
多因子评价法
②评价因子B 排放浓度与标准规定值比 • >=90% • > =80~90% • >=50~80% • >=30~50% • <30% (B=1~5) 5 4 3 2 1
多因子评价法
③评价因子C 环境影响程度 • 全球性严重破坏 • 国家范围的破坏 • 重大地区性破坏 • 较轻的地区性破坏 • 非严重破坏(或无) (C=1~5) 5 4 3 2 1
收集有关的文件和资料
9、事故和紧急情况 • 应急计划/事故报告 10、水、电、气环境影响评估 11、包装材料和产品 • 包装材料能否回用、替代措施 • 产品的环境影响生命周期分析 12、采购 • 进行生命周期分析 • 供方对环境的特殊要求 13、土壤和地下水 • 识别土壤和地下水的潜在污染源; • 监测方案/符合性检查
②发生的概率B (B=1~4) • 1=只有在极端条件下才可能发生 • 2=只有在异常条件下(断电、操作者能力不足、恶意损坏、 正常的控制条件失控或紧急情况下)可能发生 • 3=可能发生在操作者疏忽或未经培训、或设备未保养 • 4=发生在正常条件下
重大环境因素评价法介绍
(环境风险评估法)
③环境影响的可能结果 (C=1~4) • 1=对环境、或健康、或安全没有可监测的影响 • 2=最小限度和可直接恢复的环境影响 • 3=有限的和/或短期内可逆的环境影响 • 4=对环境的影响或人体健康或安全危害性不可逆或 不可恢复
环境因素识别不全纠正措施报告范文
![环境因素识别不全纠正措施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61cef270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c4.png)
环境因素识别不全纠正措施报告范文
尊敬的领导:
根据我们对公司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估,我们发现存在一些问题,现提出以下纠正措施报告,以期改善环境状况,保障员工健康和公司可持续发展。
首先,我们发现公司在废物处理方面存在不足。
大量的废弃物没有得到妥善处理,给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计划加强废物分类和回收利用工作,制定废物处理流程和标准,并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以确保废物得到合理处理。
其次,我们发现公司的能源利用效率较低。
大量的能源浪费不仅增加了公司的成本,也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因此,我们计划进行能源审计,找出能源浪费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节能措施,如更新设备、改进生产工艺等,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另外,我们还发现公司的排放物超标现象较为严重。
这不仅违反了相关法规,也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了污染。
因此,我们将加强对排放物的监测和管理,确保排放物达标排放,同时加强对污染物处
理设施的维护和管理,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最后,我们将加强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宣传和教育,鼓励员工积极参与环保行动,共同维护好我们的生态环境。
以上是我们针对环境因素识别不全的纠正措施报告,希望领导能够支持我们的工作,并对改善公司的环境状况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我们将不断努力,积极落实这些纠正措施,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谢谢!。
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
![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34fdae6648d7c1c708a1459c.png)
织进行环境管理的全过程中都离不开对它.
图1-1 环境因素和EMS体系要素的关系
4.5.2 合规性评 价 4.5.1 监测和测量 4.4.7 应急准备和响应 4.4.6 运行控制 4.4.2 能力,培训和意识
4.5.3 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
4.3.3 目标,指标和方案
厂界噪声标准值 (分贝) 1类 2类 3类 4类
白天
夜间
55
45
60
50
65
55
70
55
4)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 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处理 5)节约能源法规定:
生产能耗较高的产品的单位,应当遵守依法制定的单
位产品能耗限额. 燃料型炼油厂,规模大于500万吨/年,吨原油耗水 1.0m3.
2.从控制程度和方式分类有:
C
按照《海水水质标准》 (GB14554-93)
a. 第一类适用于保护海洋生物资源和人类的安全利用(包括
盐场,食品加工,海水淡化,渔业和海水养殖等用水),以 及海上自然保护区. b. 第二类适用于海水浴场及风景游览区. c. 第三类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港口水域和海洋开发作业区 等.
3)噪声污染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的规定: 工业噪声污染防治: 对有噪声污染的设备的种类,噪声值有严格规定. 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防治: 要求符合建筑施工厂界噪声排放标准(如打桩白天要求85分贝, 夜间不许作业). 表1-4厂界噪声标准值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甲硫醇
甲硫醚 二甲硫醚 二硫化碳 苯乙烯 臭气浓度
mg/m3
mg/m3 mg/m3 mg/m3 mg/m3 无量纲
0.004
环境管理体系培训——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
![环境管理体系培训——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442dcfbc960590c69ec37604.png)
(3)重要环境因素评价方法
1)设计方法时应考虑: 设计方法时应考虑:
◆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环境行为现状 ◆环境理念和战略 ◆资源和实力 ◆市场压力和相关方影响力 ◆所处地域的环境状况
2)采用定性法和定量法相结合
可定性判断的环境因素类型有: 可定性判断的环境因素类型有: 已违反或接近违反法律法规及强制标准要求的环境因素, ◆已违反或接近违反法律法规及强制标准要求的环境因素, 并不违法,但当地政府高度关注或强制监测的; ◆并不违法,但当地政府高度关注或强制监测的; 政府或法律明令禁止使用、 ◆政府或法律明令禁止使用、限制使用或限期替代使用的 物质: 物质: ◆政府或法律有明文规定但无定量指标的环境因素 异常或紧急状态下预计产生严重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 ◆异常或紧急状态下预计产生严重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 相关方高度关注的或有明确要求的环境因素, ◆相关方高度关注的或有明确要求的环境因素,
现场观察( 5) 现场观察(I)
a、观察到较大规模的废机油流向厂外的痕迹; 观察到较大规模的废机油流向厂外的痕迹; b、询问现场员工,回答“这里不是用有毒物质”,但再现常场角 询问现场员工,回答“这里不是用有毒物质” 落处发现存有剧毒物质; 落处发现存有剧毒物质; c、员工不知道组织是否有环境管理制度,而组织确实存在一些环 员工不知道组织是否有环境管理制度, 境管理制度; 境管理制度; d、嗅到强烈的刺激气味; 嗅到强烈的刺激气味; e、发现锅炉房烟囱冒黑烟; 发现锅炉房烟囱冒黑烟; f、听到厂房传出刺耳的噪声; 听到厂房传出刺耳的噪声; g、垃圾堆放场各类废弃物混放,包括金属、油棉布、化学品包装 垃圾堆放场各类废弃物混放,包括金属、油棉布、 大量包装箱、生活垃圾--瓶、大量包装箱、生活垃圾---
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
![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a863faf433d4b14e84246814.png)
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的步骤•初始环境评审是一个通过信息收集、分析评价、确定组织环境状况的过程,这一过程由准备、信息收集、分析评价和总结报告四个阶段组成,每一阶段又含有若干活动步骤,见图。
•组织可从下述途径识别环境因素:•(1)从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识别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存在于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
组织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通过环境因素直接对环境产生影响。
如电镀加工过程中的重金属物质或酸气的排放;设备维护过程的废弃物的产生,办公与营销活动中的纸张浪费等。
•组织产品中的环境因素则会在流通和消费领域产生环境影响,这种因素似乎与组织的本身无关,但却源于组织的产品设计与产品生产。
如汽车的燃料油消耗、尾气排放等环境因素与发动机、车体的设计关系密切;又如大多数产品的包装在消费者手中成为固体废弃物,若改变包装方式,就可以大大减少在产品使用者手中的废物;产品的原材料组成是产品环境因素的一个方面,应尽可能地选择对环境无害,可回用、可降解的材料。
•从环境管理的角度看,服务可以是一种活动,如酒店的客房服务、咨询业务等;也可以包含产品,如汽车的维修,设备维修活动,也有所提供的合格产品零件和车辆,识别因素时应全面考查包括维修作业和提供的产品。
•活动、产品或服务是组织环境因素的载体,在识别环境因素时应全面考查。
在对环境因素进行管理时,应从与环境因素相关的活动、产品或服务出发,对自身的活动进行控制,对产品进行改进,对服务进行管理。
••(2)识别环境因素应包括可控制和希望施加影响的,体现生命周期思想。
•可控制的环境因素是指组织自身可以管理、改变、处理、处置的环境因素。
包括组织自行设计的产品、生产加工过程、设备维护、办公活动中的环境因素等。
由于这些环境因素往往存在组织现场的范围内,因此对这些环境因素的控制与管理可通过改进产品设计,设备维护保养、过程控制,人员培训等方法实现。
•可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指组织不能直接加以控制管理的,即不能通过行政管理或其他技术手段等改变的某些环境因素。
三体系认证之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程序
![三体系认证之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69d6888f76eeaeaad1f33082.png)
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程序 THS/QESM-02-041. 范围识别、评价公司能够控制的以及可望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并确定、更新重要环境因素,以对其进行管理。
适用于公司活动、产品、服务中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更新与管理。
2. 职责2.1 各部门负责识别本部门的环境因素;2.2 工程部负责环境因素的汇总并且组织评审;2.3 管理者代表负责《重要环境因素清单》的审批。
3. 工作程序3.1环境因素识别3.1.1环境因素识别时应考虑活动和服务的全过程。
如与部门有关的纸张的使用、复印机和电脑的使用,与项目管理部有关的电、水、车、气、噪音、卫生等内容。
3.1.2 环境因素的识别应考虑以下一些因素:a.对大气的排放;b.对土壤的排放;c.对水域的排放;d.固体废弃物的管理;e.噪声的影响;f.能源的使用:g.原材料和自然资源的使用;h.废物和副产品;i.其他对环境的影响。
3.1.3 环境因素识别时应考虑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和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
3.1.3.1 三种时态a.考虑日常废旧、弃用、闲置等物品的处置对环境的影响:b.考虑现在与公司物业活动、服务有关并且能受公司物业影响的环境因素;c.考虑通过定期评价环境因素,对将来的环境因素变化进行控制。
3.1.3.2 三种状态a.正常状态时的维持措施;b.控制停水、停电等异常状态下环境因素产生的环境影响;c.尽量减少台风、地震、火灾等紧急状态下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
3.1.4 行政部应将各部门识别出的环境因素进行分类、登记以便作为环境因素评价的依据。
3.1.5 相关方环境因素的识别a. 相关方环境因素的识别:公司施工管理范围内主要相关方与环境有关活动、产品或服务;主要应考虑相关方的环境行为是否合法;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中要求的重点内容;业主、配套单位的意见;以往发生的环境纠纷、投诉及事故;具有潜在事故性影响或恶劣性影响;有损施工企业的整体形象。
识别环境因素与评价环境影响的方法
![识别环境因素与评价环境影响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24b5a39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ac.png)
识别环境因素与评价环境影响的方法环境因素是指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可以是自然因素也可以是人为因素。
评价环境影响的方法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手段和评估标准来对环境因素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价。
本文将从环境因素的识别及环境影响的评价方法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环境因素的识别环境因素的识别是环境影响评价的第一步,只有充分了解环境因素,才能进行后续的影响评价工作。
一般来说,环境因素可以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大类。
1. 自然因素的识别自然因素是指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各种自然力量和自然现象,如气候、气象、地球物理学等。
对于自然因素的识别,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气候因素:包括温度、湿度、风速、降水量等因素。
通过收集气象资料,可以了解到该地区的气候特征和变化规律。
(2)地质因素:包括地质构造、地貌特征、岩石性质等因素。
通过地质勘探和地质调查,可以对相关地质因素进行了解和评估。
(3)水文因素:包括水文地质、水文地貌、水文气象等因素。
通过水文勘测和水文监测,可以了解到该地区的水文特征和水资源利用情况。
2. 人为因素的识别人为因素是指对环境产生影响的人类活动,如工农业生产、工程建设、交通运输等。
对于人为因素的识别,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工农业生产活动:包括农业种植、工业生产、畜牧养殖等活动。
通过了解相关的工农业生产情况,可以确定相关的环境因子。
(2)工程建设活动:包括城市建设、水利工程、交通运输等活动。
通过了解相关的工程建设项目,可以确定相关的环境因子。
(3)人口活动:包括人口数量、人口密度、人口迁移等活动。
通过统计资料和调查研究,可以了解到该地区的人口特征和人口活动情况。
二、评价环境影响的方法评价环境影响是对环境因素所产生影响的一种综合评估和预测,通过一定的评估标准和方法来判断环境影响的程度和趋势。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评价环境影响的方法:1.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是对环境影响进行系统评估和预测的一种报告形式。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方法介绍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方法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d415d270eff9aef8941e069d.png)
三、环境因素识别的内容(一)
1.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的排放 按生产工艺流程识别废水、废气、噪声、振动、 辐射等排放情况,包括污染物种类、排放量、 排放频率、排放去向、监测值及现有治理措施。
2.废物管理情况 包括固废和废液的种类、性质(可回收、不可 回收、危险废物)、产生量及处理现状。
3.主要能源、资源的消耗 能源消耗包括电、煤、油、气等,各部门按不 同种类的不同用途填写消耗量。资源包括水、 原辅材料等,如水资源消耗应注明水源、消耗 量、可循环利用率等。
一、环境因素定义
“一个组织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 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注:“重要环境因素是指具有或能够产生重大环境影响 的环境因素。”
•所谓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是指能产生 环境影响的要素。 •环境因素来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 •重大环境影响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即所有的 组织都有重要环境因素。 •能够产生是指潜在的、可能发生的。
• 紧急:可以预见的意外情况或紧急状态
时产 生的环事故应予以识别。
八种情况(类型)
a)向大气的排放; b)向水体的排放; c)向土地的排放; d)原材料和自然资源的使用; e)能源使用; f)能量释放(如热、辐射、振动等); g)废物和副产品; h)物理属性(如大小、形状、颜色、外 观等)。
五、4.3.1条款审核要点
(4)资料查阅法
•一般的组织都存有一定价值的环境管理信息和 各种文件,认真收集和阅读这些资料是识别EA 最快捷的方法。 •需查阅的文件和资料包括: ——环评报告书/表 ——“三同时”验收报告 ——历年污染物监测报告 ——废物处置、运输记录 ——危险化学品清单和使用记录 ——环保设施清单和运行记录 ——环境事故报告和投诉记录 ——近年能耗物耗统计报表 ——主要相关方清单
环境因素识别、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程序
![环境因素识别、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b42e0622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1c.png)
对本公司在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和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价,确保重要因素能够得到控制。
规范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的危(wei)险源进行辨识、评价、确定、更新, 对其实施动态管理、有效控制。
危(wei)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的能量和物质释放危(wei)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岗位等。
风险评价:是指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后,对于风险事件给人们的生活、生命、财产等各方面造成的影响和损失进行量化评价工作。
用于公司各部门及所有生产活动、过程、服务和作业中的环境因素识别和危(wei)险源的辨识、评价、更新和管理。
3.1.1 负责组织相关部门进行环境因素的识别并鉴定重要环境因素;3.1.2 负责督导、参预、跟踪各部门进行各岗位风险评估;3.1.3 负责进行审核、登记、汇总,建立公司《OHS 风险调查/评估表》,并发到部门;3.1.4 负责组织制定危(wei)险源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和制定对危(wei)险源的防范措施及管理措施;3.1.5 负责监督、检查防范措施落实情况。
3.2.1 负责组织本部门员工对所管区域环境因素进行识别,对各岗位风险进行评估;3.2.2 负责组织本部门员工学习、宣贯各岗位的风险;3.2.3 负责建立本部门《环境因素识别表》、《OHS 风险调查/评估表》;3.2.4 配合安全环保部制定对各风险的防范措施并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4.1.1 识别因素的步骤4.1.1.1 选择公司相关的过程(活动、产品或者服务);4.1.1.2 确定该过程伴有的因素及影响;4.1.1.3 选择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1) 问卷调查;2) 面谈;3) 核查表;4) 直接观察和测量;5) 记录评估。
4.1.1.4 选择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与企业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要求的可能产生影响的活动或者过程;2) 浮现的紧急事件和灾难事件;3) 过去体系审核的不符合项(如果有);4) 相关方的观点;5) 竞争利益的机会。
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标准范文
![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标准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cf5a1875ad02de80d4d84033.png)
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标准1.0目的规定本公司活动、过程、产品、服务中的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以便确定公司的环境因素、重大环境因素及其环境影响,从而使其得到有效管理和控制。
2.0范围本标准适应于公司在活动、过程、产品或服务中能够控制或可望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
3.0识别人员a 熟悉现场工艺的各部门工艺技术人员b 具有环境知识和背景的人员c 了解ISO14000体系4.0职责4.1各部门和科室负责人员按要求对本部门活动、过程、产品、服务中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并依据8.2的评价方法和准则,在《环境因素汇总及评价表》上判断或打分,并确定重要环境因素,填写《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4.2 各部门和科室负责人员将本单位的《环境因素汇总及评价表》和《重要环境因素清单》报给安环节能部,由安环节能部进行汇总和审核,并报管理者代表批准。
4.2当某活动、过程、产品、服务等发生较大的变化或改进时,所属单位在一周内将环境因素补充完整报安环节能部。
4.3新、改、扩建项目的环境因素,在试运行三个月内,由所属部门对环境因素进行识别,将识别结果报安环节能部。
5.0环境因素的识别程序确定活动、过程、产品、服务——〉与环境(空气、水、人等)是否发生相互作用——〉确定环境因素例如:流化床锅炉岗位活动、过程、产品、服务对环境的影响环境因素烧锅炉 SO2排放到大气中 SO2排放6.0环境因素的类别6.1公司在提供产品、服务或全部活动中的三种状态、三种时态下可能存在的六种类型。
三种状态:正常:连续生产状态异常:开车、停车、设备维修等状态紧急:火灾、爆炸、泄露等状态三种时态:过去:非现在发生而是原来遗留的现在:目前正在发生的将来:现在未发生,以后有可能发生的六种类型向大气的排放:如SO2、NH3、氮氧化物、烟尘、H2S、甲胺、DMF、醋酸、尿素粉尘、飘尘等向水体的排放:NH3-N、COD、BOD5、SS、氰化物、重金属(含汞、烷基汞、总铬、总镉、六价铬、总砷、总铅、总镍等)、油、挥发酚等废物管理:废触媒、炉渣、煤灰、废酸、废碱、有机残渣及重组分、有机树脂、废活性炭、含重金属废料、包装材料等土地管理:油、丙碳液、醋酸铜氨液、醋酸、甲醇、醋酐、脱硫液、酸、碱、废液、有机溶剂和有机物洒在地面上原材料及自然资源的使用:煤、电、天然气、水、蒸汽等的消耗其他当地环境因素和社区行问题:如噪声等6.2公司可望施加影响的相关方的环境因素,包括:6.2.1为公司提供建筑安装、运输等服务的分承包方的环境因素;6.2.2向公司提供原辅材料、设备、外协件的供应商的环境因素;6.2.3公司的产品用户、废弃物的管理方等。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与控制办法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与控制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7fe2460f6c175f0e7cd1378b.png)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与控制办法一环境因素识别第一条环境因素识别的依据和范围1.法律法规及业主的要求。
2.相关方的要求。
3.本工程(产品)活动和服务对环境的影响。
4.我公司/项目部能够控制的或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
第二条环境因素识别的方法1.识别环境因素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2.识别环境因素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3.环境因素影响情况:包括向水体排放、向大气排放、噪声排放、固体废弃物产生、土地污染/破坏、资源和能源使用、其他环境问题等。
4.根据工程所在地的法律法规,以往类似施工项目的环境因素识别资料,本工程地区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要求,施工现场调查的结果,运用现场观察法、过程分析法和查阅资料或记录等方法识别生产、施工、作业活动和服务中存在的环境因素,编制项目的“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表”。
二环境因素评价第三条采用直接判断法和多因子评价法进行环境因素评价,对水电工程施工常见的重要环境因素有以下几类:1.废(污)水排放:施工废水、生活废水超标排放等。
2.噪声排放:施工、生产制造敏感区域的场(厂)界噪声超标排放。
3.废气粉尘排放:超标排放的施工粉尘;车辆、施工机械、施工生产中超标排放的废气。
4.废弃物处置:在施工过程、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包括一般废物和危险废物。
5.土地污染/破坏:油品、化学品的泄漏、施工方法和施工弃渣堆放不当造成边坡坍塌、水土流失等。
6.潜在火灾与爆炸:易燃易爆物品储存和使用、动火作业等。
7.能源、资源的使用:燃料、油料、电力、水、原材料等超过定额的消耗和浪费。
8.生态环境破坏:植被、动物、文物、自然景观破坏等。
三重要环境因素控制策划针对重要环境因素,进行重要环境因素控制策划,采取以下方式进行控制。
第四条目标、指标管理方案1.确定对应于每个重要环境因素适用的环境法律法规条款要求,根据法律法规和业主要求,确定控制目标指标。
2.制订管理方案,管理方案包括以下内容:1).针对重要环境因素制定的控制目标、指标。
公司环境与相关方识别评价报告范文
![公司环境与相关方识别评价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c15e0349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dd.png)
公司环境与相关方识别评价报告范文
公司环境与相关方识别评价报告。
一、公司环境评价。
公司环境评价是对公司内外部环境因素进行全面评估的过程,以便更好地了解公司所处的环境条件、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公司环境评价报告应包括公司所处行业的宏观经济环境、政治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技术环境等方面的分析,以及公司内部的管理、人力资源、财务状况等方面的评价。
通过对公司环境的评价,可以帮助公司领导者制定战略决策,把握市场趋势,规避风险,提升竞争力。
二、相关方识别评价。
相关方识别评价是指对公司内外部相关方进行识别和评价的过程,以便更好地了解公司的利益相关者、合作伙伴、竞争对手等。
相关方识别评价报告应包括公司的股东、员工、客户、供应商、政府监管部门、社会公众等相关方的识别和评价,分析他们对公司经营活动和发展战略的影响程度和利益诉求。
通过对相关方的识别评
价,可以帮助公司建立良好的利益相关者关系,提高公司形象和声誉,增强公司的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综上所述,公司环境与相关方识别评价报告应包括对公司内外部环境和相关方的全面评估,以便为公司的战略决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在编写报告时,应充分考虑各种环境和相关方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手段,确保报告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同时,报告应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为公司的管理决策和业务运营提供有益建议和指导。
航空业内外部环境因素识别和评审表
![航空业内外部环境因素识别和评审表](https://img.taocdn.com/s3/m/bf7396b8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f1.png)
航空业内外部环境因素识别和评审表一、引言航空业作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受到众多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
了解并评估这些因素对航空业的影响,对于行业决策者和相关利益相关者至关重要。
本文将围绕航空业内外部环境因素识别和评审表展开探讨,通过全面分析来揭示这些因素对航空业发展的重要性和影响。
二、航空业内部环境因素1.技术水平:航空业的快速发展受益于先进的航空技术和设备。
新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安全性、效率和舒适度,从而增强航空公司的竞争力。
2.人力资源:航空业依赖于高素质的人才。
拥有专业的飞行员、工程师、空乘人员和管理人员对于航空公司的运营至关重要。
3.航空市场需求:航空市场的需求受经济状况、旅游业发展、政策法规等因素的影响。
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变化,对航空公司的航线规划和运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4.航空公司管理体系:航空公司的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直接影响其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5.航空产品和服务质量:航空公司的产品和服务质量是评价其竞争力和市场地位的重要标准。
三、航空业外部环境因素1.政治法律环境:航空业受当地政府政策、国际航空协定、民航法规等影响。
政治稳定和法制环境对航空业发展至关重要。
2.经济因素:宏观经济环境、汇率波动、通货膨胀等因素对航空业盈利能力和市场需求产生直接影响。
3.社会文化环境:不同地区的社会文化差异对航空市场需求和航空产品服务的要求不同。
4.技术和环境保护要求:环保法规对航空业的发展和飞机设计带来了挑战和机遇。
5.竞争环境:国内外竞争对航空业市场份额和价格竞争产生重要影响。
四、航空业内外部环境因素识别和评审表(此处为航空业内外部环境因素识别和评审表的示例,请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填写)内部环境因素评价外部环境因素评价技术水平优秀政治法律环境稳定人力资源充足经济因素不稳定航空市场需求增长社会文化环境多样航空公司管理体系有效技术和环境保护要求严格航空产品和服务质量高竞争环境激烈五、总结与展望航空业内外部环境因素的评审是对航空公司业务经营和未来战略规划的重要参考依据。
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完整案例)
![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完整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12c80a11767f5acfa0c7cd38.png)
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ISO14001-2015)1.目的对公司在生产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和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评价,为制定环境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实现污染预防提供依据。
2.范围本程序规定了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的具体要求,包括识别的范围、工作计划的编制、识别和评价的方法。
适用于公司生产活动、产品和服务的全过程也包括供方提供的任何设施、材料和服务等。
3.定义3.1环境因素: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注:重要环境因素是指具有或能够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
3.2环境影响:全部或部分地由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给环境造成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
4.职责4.1行政办负责组织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并建立重大环境因素清单和管理方案;4.2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的具体工作;5.程序内容5.1制定环境因素辨识、评价工作计划5.1.1每年年底由行政办制定《年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工作计划》,该评审工作每年至少进行一次。
5.1.2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工作计划需包括以下内容:a)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的性质、时限、范围和方法b)适用的环境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c)负责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的人员的能力要求以及作用和权限d)员工参与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的范围和方法e)各过程需收集的有关信息、资料等f)填写“环境因素及影响识别、评价登记表”g)组织评审、评价,确定重要环境因素,填写“重要环境影响管理登记表”h)编制“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报告”i)其他的相关要求5.1.3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标准:采用“E值”计分法重要等级=A+B+C+D,A影响范围B.发生概率C.影响程度(C)D社区关注度采用“F值”计分法重要等级=A+BA产值消耗量B可节约程度5.2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工作计划的审批5.2.1管理者代表审核、批准《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工作计划》5.2.2若有意见填写“文件审核表”返回予以修改;若无意见在文件上签名批准。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及检查表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及检查表](https://img.taocdn.com/s3/m/1e7f96bd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63.png)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及检查表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及检查表一、引言环境因素是指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环境和技术环境等对项目运行和发展具有潜在影响的因素。
在项目管理中,及时识别和评价环境因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了更好地进行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制定了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及检查表以指导项目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1. 生态环境(1) 土地资源-土地面积和土地利用状况-土壤质量和水源情况-土地使用权和土地政策(2) 水资源-水体质量和水体容量-地下水资源和地表水资源-水资源保护政策和管理措施(3) 大气环境-大气污染情况和空气质量指数-空气污染防治政策和措施-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报告2. 社会经济环境(1) 经济发展-地区经济总量和经济增速-产业结构和产业发展趋势-就业和劳动力市场状况(2) 社会发展-人口规模和人口结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政策-教育和医疗资源(3) 政策环境-相关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政府支持和相关基金3. 技术环境(1) 技术水平-相关技术领域的研究进展-技术人才队伍和技术创新能力-技术支持和技术转化平台(2) 信息化程度-信息化设施和信息网络-信息安全和数据保护措施-信息化发展规划和政策支持(3) 其他环境因素-自然灾害风险和地质灾害风险-能源资源和能源供应情况-交通运输和基础设施状况三、环境因素检查表1. 生态环境(1) 是否存在土地资源争议问题?(2) 水体质量是否达标?(3) 是否存在大气污染问题?2. 社会经济环境(1) 经济发展是否稳定?(2) 人口数量和结构是否适合项目发展需求?(3) 是否存在合适的政策环境?3. 技术环境(1) 技术水平是否能够满足项目需求?(2) 信息管理与安全措施是否到位?(3) 是否存在其他潜在的环境因素影响?四、总结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及检查表是对项目环境因素进行评估和检查的工具,可以帮助项目管理人员及时了解环境因素的现状和潜在影响。
通过认真填写和使用识别评价表及检查表,能够更好地制定项目管理策略和措施,降低风险,促进项目顺利运行和发展。
环境评估报告(精选10篇)
![环境评估报告(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967ac73c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a6.png)
环境评估报告环境评估报告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工业化的加快,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为了保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各国政府开始重视环境保护。
在环境保护的过程中,环境评估报告成为一种重要的工具。
环境评估报告是对某项建设活动或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价,并提出控制环境污染和改善环境质量的措施的报告。
一、环境评估报告的意义环境评估报告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环境影响的评价。
通过环境评估报告,可以全面评价环境影响,包括建设活动或项目对土壤、水、大气、植被、野生动植物等方面的影响,为制定出合理的环保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促进环保意识和技术进步。
环境评估报告将建设活动或项目与环境问题联系在一起,可以加强人们的环保意识,提高环境保护技术的水平。
3.保障公众权益。
环境评估报告必须满足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保障公众的利益和权益。
二、环境评估报告的主要内容环境评估报告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项目概述。
主要介绍项目的性质、规模、建设内容等基本情况,包括项目所处的地理位置、项目影响范围等。
2.环境基础调查。
对项目所处的区域的环境、资源、社会经济状况进行调查,包括水体、大气、土壤、野生动植物、人口、历史文化遗址等。
3.影响评价。
对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价,包括对空气、水、土壤、声响和人体健康的影响等。
4.环境管理措施。
提出项目建设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管理措施,包括建设中的污染防治、急性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置和后期环境监测等。
5.环境影响预测。
根据项目的规划和设计,对项目建成后对环境的影响进行预测,为制定出合理的环保措施提供参考。
6.社会经济效益评价。
对项目建设后的社会经济效益进行评价。
三、环境评估报告的应用环境评估报告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用于项目审批。
在国内,大多数发展项目都需要经过环境评估申报和审批程序,提供环境评估报告是必需的。
2. 用于制定环保措施。
在环保措施制定过程中,需要借鉴环境评估报告的意见和建议,以避免项目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管理程序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管理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175a8b30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9d.png)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管理程序1.目的和适用范围1.1目的为了对XX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在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正确、有效的识别、评价与更新,并确定重要环境因素,特制定本程序。
1.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各部门、分公司(以下简称各单位),子公司参照执行。
2.职责2.1运行与安全管理部负责本程序的制定和修订,负责汇总各部门的重要环境因素,组织判定公司重点控制的各类重要环境因素,并负责跟踪管理。
2.2各单位负责本单位的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工作;负责判定本单位重要环境因素。
3.程序内容3.1对环境因素识别3. 1.1各单位负责组织本单位员工进行调查、识别环境因素:识别及方法①环境因素所在区域/场所;②本单位产品/活动/服务对环境的影响;③环境因素;④对环境影响的八种方面: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能源使用、原材料与自然资源使用、废物管理、释放的能量(如热、辐射、振动等)、物理属性(大小、形状、颜色、外观等);⑤环境因素的三种状态/时态:正常、异常、紧急/过去、现在、将来;⑥使用/产生量;⑦发生频率。
发布日期:实施日期:3.1.2识别的步骤①确定本单位各项活动涉及的过程;②确定该过程伴随的环境影响;③确定环境因素。
3.1.3各单位除识别本单位相关方的环境因素外,还需对与本单位外协、外包活动相关方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
1.2环境因素的评价3. 2.1根据公司实际情况,采用如下方法进行评价:环境因素识别工作完成后,由各单位HSE(健康、安全、环境)体系联络员负责对本单位现存的环境问题采用是非判断的方法提出重要环境因素Q4. 2.2是非判断的原则①不符合法律、法规及其他控制要求的;②相关方合理的抱怨或要求;③废弃物没有得到合理处理的;④可能造成资源、能源浪费的;⑤财、物力能达到的;⑥紧急、异常情况会造成重大环境危害的;⑦有碍企业外观形象的;⑧目前又无处理(控制)方法的。
5. 2.3重要环境因素(包括优先整改事项)判断的方法6. 2.3.1凡符合3.2.2中①、④、⑥任何一项即为重要环境因素;7.2.3.2凡符合3.2.2中④、⑤、⑥、⑦、⑧三项以上(包括三项)即为环境因素的优先整改事项;8.2.3.3其他视公司的实际情况,包括财力、资源、技术方案等而定,但其中对排放频率较高、量大,现无措施控制的应有所侧重。
环境因素辨识评估工作总结
![环境因素辨识评估工作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bfcfa07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65.png)
环境因素辨识评估工作总结
环境因素辨识评估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周围环境对我们的影响,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环境因素辨识评估工作,现在是时候对这些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了。
首先,我们对周围环境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分析,包括大气、水、土壤等各个方面。
通过这些调查和分析,我们发现了一些环境问题,比如空气污染、水质污染等。
这些问题对我们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需要我们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
其次,我们进行了环境因素的评估工作,对环境中存在的各种因素进行了量化和分析。
通过这些评估工作,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环境中各种因素对我们的影响程度,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在环境因素辨识评估工作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
比如,一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排放污染物的行为,这对周围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和管理,推动企业进行清洁生产等。
总的来说,环境因素辨识评估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周围环境对我们的影响,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强环境因素辨识评估工作,不断完善我们的环境保护工作,为创造一个更加清洁、美丽的环境而努力。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报告 (1)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报告 (1)](https://img.taocdn.com/s3/m/4d69bb89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af.png)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报告(1)*******公司****年度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报告公司以环境管理体系标准为指导,识别本组织在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的环境因素,并根据法规的要求和组织本身的价值观评价出重要环境因素,并制订出目标指标与环境管理方案,现就有关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工作报告以下,并提交管理评审会议审议。
一、年度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的策划和评价要求按照公司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公司对本年度的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工作进行策划,将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的方法、过程记录、评价报告编制、控制措施和时间进度方面作出具体规定,并对评价范围、重点、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评价程序等做了安排,明确环境因素识别时态、状态和情况状况,推荐评价方法。
各有关单位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运用适宜的方法和标准进行了全面的识别和评价。
保证了环境因素识别的全面、评价方法适宜、评价标准准确、评价结果有效。
二、各单位环境因素评审情况及结果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工作从去年1月上旬开始,各单位建立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的过程记录,从涉及产品、活动、服务三方面的基层单元做起,进行调查,对识别情况进行了归类、汇总、分析,评审。
各单位组织有关人员按照确定的识别评价方法和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对所辖区域识别出的环境因素,进行了分析、平衡、排序和汇总,评价、判断出重要环境因素,编制了完整的识别评价结果记录。
1、识别原则各单位为了确保环境因素识别全面性、评价充分性和方法适宜性,确定环境管理和节能减排的控制重点,首先进一步明确了识别原则,评价方法以保证识别的符合性:(1)环境因素识别时是否充分考虑组织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够控制及可望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包括所使用产品和服务中可标识的重要环境因素)。
具体地说,对三种状态、三种时态和八种类型的环境影响是否进行了识别。
(2)环境因素识别的目的是明确环境管理污染减排控制的对象,为此识别是否与随后的控制和管理需要相一致。
(3)识别时应具体、准确,明确其环境影响,细化到可以进行验证和追溯,重点为不利的环境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司
****年度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报告公司以环境管理体系标准为指导,识别本组织在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的环境因素,并根据法规的要求和组织本身的价值观评价出重要环境因素,并制订出目标指标与环境管理方案,现就有关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工作报告以下,并提交管理评审会议审议。
一、年度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的策划和评价要求
按照公司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公司对本年度的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工作进行策划,将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的方法、过程记录、评价报告编制、控制措施和时间进度方面作出具体规定,并对评价范围、重点、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评价程序等做了安排,明确环境因素识别时态、状态和情况状况,推荐评价方法。
各有关单位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运用适宜的方法和标准进行了全面的识别和评价。
保证了环境因素识别的全面、评价方法适宜、评价标准准确、评价结果有效。
二、各单位环境因素评审情况及结果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工作从去年1月上旬开始,各单位建立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的过程记录,从涉及产品、活动、服务三方面的基层单元做起,进行调查,对识别情况进行了归类、汇总、分析,评审。
各单位组织有关人员按照确定的识别评价方法和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对所辖区域识别出的环境因素,进行了分析、平衡、排序和汇总,评价、判断出重要环境因素,编制了完整的识别评价结果记录。
1、识别原则
各单位为了确保环境因素识别全面性、评价充分性和方法适宜性,确定环境管理和节能减排的控制重点,首先进一步明确了识别原则,评价方法以保证识别的符合性:
(1)环境因素识别时是否充分考虑组织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够控制及可望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包括所使用产品和服务中可标识的
重要环境因素)。
具体地说,对三种状态、三种时态和八种类型的环境影响是否进行了识别。
(2)环境因素识别的目的是明确环境管理污染减排控制的对象,为此识别是否与随后的控制和管理需要相一致。
(3)识别时应具体、准确,明确其环境影响,细化到可以进行验证和追溯,重点为不利的环境影响。
(4)对有毒有害化学品进行重点识别和评价,对运输、储存、使用、报废、收集、处置过程中可能的危害、火灾、泄漏事故等紧急状况的造成环境影响进行识别评价,制定应急方案和日常管理程序。
(5)对活动、产品或服务的过程进行分析,了解掌握导致环境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设计开发、制造过程、包装和储存及运输、承包方和供方的环境表现、废物管理、原辅材料和能源的获取和分配、产品分销和使用及报废、设备、管理、员工。
(6)充分考虑建设项目、产品、工艺、活动、服务发生的变化情况,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变更以及发生异常变故,对环境的影响的变化。
2、评价准则和方法
推荐是非判断法和多因子评分法。
(1)是非判断法注重了以下准则:
①凡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环境行为;国家或地方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明令禁止使用、限制使用、限期替代使用的,有毒有害废弃物未做合理处置的,超标排放污染物等;
②列入国家《危险货品名表》或产生的废弃物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
③相关方高度关注或有明确要求的,环保部门或组织的上级机构关注或要求控制的环境因素;
④异常和紧急状态下预计能产生严重环境影响的(潜在的化学品泄露,燃料隐患,环保设备故障或人为事故的排放等);
⑤虽然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但排放频率或排放量大的。
2 综合打分法:
不符合直接判定法条款的环境因素,采用综合打分法评价,当M值大于等于600时,判定为重要环境因素。
(2)五因子评分法注重了以下准则:
①环境影响的发生频率;
②环境影响的规模和范围;
③法律法规的符合性;
④控制状况;
⑤相关方关注程度。
各评价因子的打分标准如下:
A——环境影响发生频率 B——环境影响规模
(1)各单位依据产品、活动、服务的复杂程度和人员的能力,选择的评价方法和标准,定性和量化结合,力求使评价客观、准确。
获取适用、量化可操作的法规要求,结合生产\活动\服务过程实际中的涉及因素,各单位选组应用适宜的评价方法和标准,确定本单位的重要环境因素,在环境因素清单中明确法规具体要求,在进行重要环境因
素的评价的同时,对重要环境因素的法规符合性进行了确认和评价。
(2)为满足管理控制要求,细化评价环境因素成分和组分,明确各环境因素的环境影响便于运行控制减少或消除不利的环境影响和监视和测量的验证和追溯。
(3)各单位评价具体,结果突出明确重点,依据职责和运行活动区域,细分各过程,按照采购、运输、仓储、生产加工、包装流程的输入输出,评价出重要环境因素,完善了控制策划和控制实施。
(4)对识别的环境因素逐个逐条对照法规要求,完善控制措施,对关键环境因素进行了合规性的检查,控制有效。
(5)各单位编制了年度环境因素评价报告,注重了过程的记录和评价。
4、评价结果
经过综合评价,汇总审核确认,共识别出环境因素325个,经过评价确认重要环境因素114个。
5、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情况
在本年度的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过程中,将法律法规符合性、节能减排目标及要求符合程度、废弃危险化学品处置、资源消耗控制做为衡量重要环境因素的重要依据,对应该充分体现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环境因素实施重点识别和评价,本年度通过识别评价未未发现正常状态下不符合法律法规的环境因素和国家法规或地方政府明令禁止使用或限制使用或限期替代使用的物质(如使用淘汰的工艺、设备等)的环境因素。
对识别评价出的控制重点在污染物排放治理设施改造、能源资源节约改造和新技术应用、应急设施维修、工艺改进减少污染排放方面制订了8项环境管理方案,对现状进行分析,明确了目标绩效、措施和进度要求、资金和责任人。
通过制定落实控制措施,建立完善操作管理规定,对识别评价出的环境因素实时控制,为完成减排目标奠定了基础。
(1)识别、评价环境因素时能够比较全面地考虑污染物排放,而在识别源头避免或减少污染物产生方面考虑相对薄弱。
对正常状态下的环
境因素,对设备发生故障、定期维修、人为失误、生产过程中超量造成的异常或紧急状态的环境因素识别有遗漏。
如生产部识别出的锅炉烟气麻石水膜除尘中喷淋污水水处理重要环境因素的控制,在喷淋水水源出现异常情况时,为保证除尘效果和避免设备损坏,应完善喷淋水供应应急预案。
(2)识别和评价的产品、活动、服务范围覆盖上报的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范围有遗漏。
(3)各部门间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6、控制重点
依据对重要环境因素应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的要求,各部门对识别评价出重要环境因素制定了目标指标和环境管理方案或进一步完善控制程序、作业指导,对其进行控制。
根据影响程度和范围,关联节能减排目标或环境影响程度的以下4个重要环境因素做为重要内容进行监督控制管理。
(1)生产废水达标排放。
(2)生产废气达标排放。
(3)生产废渣及固废物规范处置。
(4)化学品泄漏事故。
重要环境因素控制的应急措施
(1)重要环境因素状况组织实施《危险化学品控制程序》、《应急准备与响应控制程序》和《富远稀土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制定污染减排实施方案,提出指导性减排措施,落实责任,明确进度和减排具体目标。
从提高意识,强化监管作出规定。
(3)建立节能减排考核目标和考核办法,规定考核原则和流程,并实施年度考核。
(4)完善污染减排情况月报格式和报送信息内容,明确相关要求。
各单位按时报送有关节能减排、重要环境因素运行控制的信息。
管理者代表
2013年4月15日
附件:《重要环境因素清单》。